小鸟去哪儿了作文

2024-08-03

小鸟去哪儿了作文(通用15篇)

篇1:小鸟去哪儿了作文

【荐】小鸟去哪儿了作文

我喜欢小鸟。

昨天早上,我在逛街的时候,看到有一棵树上挂着一个精美的鸟笼,里面两只小鸟一下就吸引住了我的注意力。我仔细的谛听这两只小鸟在鸟笼里鸣叫。它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了,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我喜欢它们灵活得身姿,在笼子里飞来飞去总停不下来。这两只小鸟令我驻足久久不愿离去。

这让我想起了老家的环境。那时屋后一片竹林,许多小鸟在这安家,也有许多像这样的鸟儿,我和小伙伴经常去掏鸟窝呢。旁边是一个美丽的.池塘,小鸟经常去那里喝水。我经常看到小鸟自由的飞翔,快乐的嬉戏,令我十分向往。

突然我觉得这两只笼中之鸟或许并不快乐。人们把它们关在笼子里,认为是善待它们,但它们好像在努力的,不停地努力的想要逃脱这个囚笼。它们闪光的眼睛里好像充满了泪水,那一声声哀鸣仿佛是在控诉它们心中的不满。我不忍心再听,也不忍心再看了。

我想离去,去寻找:“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的愉悦画面。可是“千山鸟飞绝”,到哪儿能看见自由飞翔的小鸟?在哪里能看见快乐飞翔的小鸟呢?小鸟去呢了?

我只好再次把目光投向鸟笼,我忽然发现小鸟的目光好像两把利剑向我刺来。它们好像在厉声的责问我:“你们掏了我的鸟巢还关押了我。你们能和你们的爸爸妈妈团聚,可我的孩子呢?你们是不是弑杀了我那可怜无辜的孩子并吃了它的肉?……它们边问边在笼中的铁架上磨砺着它们的利爪,仿佛要用它们的利爪掐死我一样,于是我不寒而栗,两股颤颤,急于逃脱。

我很内疚,为什么要掏鸟窝呢?为什么要破坏它们的鸟巢呢?为什么不能做它们的朋友呢?它们为人类除害虫、奏乐曲、添灵气,它们真的是无辜的!

于是,我想回家向爸爸妈妈要钱,买下这两只小鸟,然后,把它们放归到大自然。

想到这些,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荐】小鸟去哪儿了作文】

篇2:小鸟去哪儿了作文

我爱鸟,所以也爱养鸟。

可我还没成为养鸟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研究和试验,我只把养鸟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去年夏天的暑假,爸爸给我逮了两只刚出生几天的小斑鸠。它们的毛跟豹子皮很相似,羽毛稀稀落落的。两只蹒跚的小脚呈金黄色,它们的眼睛特别大,瞪着我,好像在说:你要干什么?它们的嘴很尖。这种鸟叫——虎斑。我把斑鸠放到阳台上的一个小盒子里。铺了一层干草,每天都给它们清理粪便,并准备食物。

小鸟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小鸟的羽毛密起来后,我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先喂小鸟吃东西。我从不把小鸟关在笼子里,这样好让它们在阳台上散步。鸟和人一样,也需要自由。我不知道小鸟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可我得感谢它们。喂完小鸟后去写作业,然后再去看小鸟,然后再去写作业。如此循环,有益身心,非常好。

一天天过去了,小鸟也到了学飞行的时候了。我把小鸟托在手上,又把手立即缩了回来。小鸟由于收到惊吓,就使劲扑着自己的小翅膀,尽力让自己飞起来。但又落在了地上,这怎么不是小鸟刚会飞的状况呢?

又过了几天,我还像往常一样,去训练小鸟。来到阳台上发现小鸟正在对面的树上,扑着自己的小翅膀,不停地冲我叫,好像在庆贺自己会飞了呢!我激动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小鸟的.训练,练成了!我一蹦三尺高,高兴间,小鸟飞了回来,向我要食物。我伸出手来,小鸟就自己啄起手中的食物吃起来。看着它们的样子,我不禁欣慰的笑了。

小鸟的生活逐渐变得有规律起来,白天把它们放出去,晚上再飞回它们的窝里睡觉。

但喂养小鸟也有不开心的时候。一次下雨,我看见小鸟在树上,它们都淋成了“落汤鸡”。我就回家拿一把扫把,想赶小鸟回家。小鸟吓得居然飞到了屋顶上!小鸟回来后,生病了。

第二天,我照样把食物放在阳台上,它们一只都没飞回来吃食物。小鸟是不是死了?!是不是被捉了?是不是不回来了?还是它们找到新主人了?我想不下去了!但现实就是现实,必须接受。

一次偶然,我在网上看到了,我养的虎斑的简介,它具有一种野性,生下几个星期后,就可以自己生活。我笑了!

篇3:“名师”都去哪儿了

百度“名师”是这样说的:名望高的教师、培训师。指的是在教育培训领域公认的有重大贡献和影响的学者、教师、培训师等。其中对“名”的解释就是有声誉的, 大家都知道。按照这样的解释, 把现阶段那些带“名师”头衔的教师进行对照, 真正的可以担当“名师”称谓的又有几人呢?当然, 我们来用一种赏识的眼光和怀着美好的愿望, 希望名师越来越多, 希望更多的名师出现在我们的身旁。

这样一来可以是这样来理解:所谓名师, 就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 在教育教学上有较大影响力的, 由同行公认的教师或培训者。根据这样的标准, 我们就可以发现, 其实在自己的身边就有符合标准的教师。然而, 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普遍现象是:有相当多的市区, 已经被评选出来的学科名师并不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 或者说大家心目中的名师与当选的名师并不是同一个人。怎么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作为一名有二十多年教龄的教师, 我在想是不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社会因素。

自改革开放以来, 人们的思想活跃、言行自由, 越来越有个性, 越来越崇尚自我、以自我为中心, 缺少为一项事业努力奋斗一生的毅力和信心。社会上的一些风气也难免影响到教育的阵地。而教育不是生产流水线, 它不能够急功近利, 不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要从一名教师炼就成为名师,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也不是光凭个人的努力就能够达成的。据了解, 有很多教师尤其是女教师的想法是:刚刚工作的几年还是努力, 一到结婚生子之后就把中心转移到家庭上;有一些是年龄一过40岁甚至35岁后, 工作的热情度就消失近半, 每天只想上好几节课就万事大吉了, 至于其他的工作, 能少做就少做, 不做最好, 根本没有更高的追求和理想。这样一来, 在年轻时原本素质很好的, 通过不断努力有可能成为名师的一批教师就默默无闻了。

也有这样的现象:由于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尚在逐步提高之中, 相较其他行业存在着差距, 因此, 家庭条件稍好的教师, 过早地失去了奋斗的目标, 只要每天完成了学校的工作就好。正因为如此, 现在的大专院校培养出来的师资与一二十年前无法进行比较, 那时是优中选优的学生, 才能读师范当教师。大专院校不把好“入口关”, 今后又怎么能培养出名师呢?

二是需求因素。

被同行所公认的学科教师, 他们的综合素质又是比较高的, 因此总是获得学校或教育部门领导的赏识, 很快在业务上做出成绩后, 就被提拔到了领导的岗位, 脱离教学的一线, 再想要在业务上有所建树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

为什么这些原本的业务尖子又乐于放弃业务, 走上行政的岗位呢?其中又有各种原因, 但是有一条是最突出的是:担任了学校领导之后, 拥有了一定程度的自主权, 很多事情比当教师时好办了。所以现在更多的是涌现出了一批“专家型校长”, 而不是名师。

三是评选因素。

有的地方评选名师的标准或程序上有漏洞, 评选出来的人并不能令同行信服, 因此, 也大大影响了那些原本有想法的教师的信心。所以现在业内有一句口号是“名师不名”。有的人心想, 评选出来的人的水平还不如某某老师, 可能还不如自己, 那么他自己就干脆放弃了。

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句口号呢?

这也不是空穴来风。因为以前可以称得上名师的人, 首先是在工作单位能够得到同行、学生、家长等各方面认可的, 再推而广之, 得到区域甚至更大范围的认可。原来是“酒香不怕巷子深”, 哪所学校有这样一位好教师, 其他学校的教师就会纷纷上门求教。对照现在:想要成为名师或者有些名师的状况是:采取自我营销式。即所谓“酒香还怕巷子深”, 甚至酒还没有酿香, 就已经把“香气“吹嘘到巷子外面了。现在的通讯发达得很, 那些个性外向的、善于包装的个体, 就懂得把自己推出去。因此经常出现:墙内开花墙内不香, 先墙外香。可能有人会说:现代社会, 就是要有这样的自我营销的意识, 这是与时俱进。然而我要说的是:你要看自己从事的职业, 教师不等于房地产中介和公司的销售, 那些自我推销的模式还是要慎用。但是, 现实又是:往往这样一些人, 在短期内获得了不了解他们底细的那些人的认可, 甚至是个别领导的表扬, 他们获得了“成绩”或者“荣誉”, 有的还被人津津乐道, 好像真正成为了一名“名师”。这还不是个案。在了解他的区域范围内没有戏唱, 他就到陌生的地域去唱戏, 沽名钓誉的还不少。如果这种现象或这样的人形成了气候, 也难怪会有那句口号了。这应该引起教育主管和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

再者, 有借着“名师”的牌子, 欲达到自己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目的的。作“名师”变成了一种手段和途径, 又怎么能够名副其实呢?很多“名师”在之前并没有名气, 是给定了一个平台之后, 才逐渐使个人有了名气。这种“名师”往往能够找种种借口, 在工作时间做私人的事情, 本学校或者本来任教班级的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管理, 或者说已经没有把心思放在学校了。这样为难的是学校校长, 害的是学生。

篇4:创造力去哪儿了创造力去哪儿了

不能怪他没创意,实在是现在的电视剧就那么几种。要么是婆婆妈妈的婚恋家庭剧,要么是神一般的抗战剧。间或出现张纪中、于正改编的古装剧。

我家的电视机已经基本变成一个占地方的摆设。电视剧就那些,综艺节目也就那些。最早《超级女声》火的时候,各个台都搞女生唱歌节目。后来又一窝蜂去搞男生选秀。“跟风”几乎成了常态。《非诚勿扰》抢占收视制高点后,《我们约会吧》《转角遇到爱》等一批电视相亲节目应运而生,有着老牌相亲节目《相约星期六》的上海也开始跟风,搞出了《百里挑一》《谁能百里挑一》。然后,《中国好声音》又带动了新一波歌曲选秀节目热潮。

去年《爸爸去哪儿》火到不看电视的年轻人也通通中毒,很快亲子真人野外秀风靡荧屏。青海卫视做《老爸老妈看我的》,陕西卫视搞《好爸爸坏爸爸》,浙江卫视有《人生第一次》、《我不是明星》、《星星知我心》,还有《我猜我宝贝》、《辣妈学院》、《爸爸请回答》、《宝贝看你的》据说超过20档。各大卫视咋这么没出息呐?

我也跟“中国蓝”的编导朋友聊过这个话题。她觉得追求收视率是跟风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广告商的制约。广告客户多半也是不动脑筋只想搭便车的。“中国蓝”《人生第一次》插播的广告不是田亮父女就是林志颖父子,商家一样没啥新意,只爱跟风。

想想也挺悲哀的,无论是《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还是《爸爸去哪儿》,通通都是引进的国外版权。经常被我们轻视的韩国文化,在这方面却常常是灵感来源。这已经不能仅仅用“片面追求收视率”来解释了。到底什么样的节目能吸引到观众?除了复制国外已经成功的节目这条低风险之路,我们就没别的路可走了吗?

当然不能简单粗暴地指责我们的电视节目工作者没有创造力。在我看来,创造力低下几乎是当下所有行业的通病。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如火如荼,可哪个项目哪个赢家不是有美国硅谷制造的影子?最有活力的行业尚且如此,其他更不用说。

笔者最近开始接触餐饮业,发现也一样喜欢跟风,某种新食材进入了,大家都做,做法大同小异。媒体同质化也更加厉害,翻开同一个城市的日报,无论本城新闻还是国际大事,几乎都一样。新媒体也好不到哪儿去。

篇5:老师去哪儿了作文

本来应该是很平常的一节课,因为老师不在而发生了意想不到的……

此话还要从头说起。

今天早晨刚参加完庄严的升旗仪式,我们安静的回到班级。却发现以往很准时到教室准备上课的李老师,今天却不在,我们也以为他会在上课的时候赶到,所以也就没有多留心。

几分钟的课间时光很快过去了,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同学们陆续进入教室。

可是一切似乎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我们等了5分钟,李老师也没有来。本来安静的教室立马热闹起来。对突然来到的嘈杂让我感到惊讶,不过我也很快成了其中的一员。也许班长是没有办法容忍下去了,她便管理起了班级。可大伙并不买她的帐,混乱的场面愈演愈烈。突然只听见一声如雷鸣般的巨响,原来三个“邦德女生”吵了起来。一开始还你一言我一语,可后来她们就像打了一样,吵得热火朝天。在一旁观战的杨恒猛地叫了一声:“快看习作2,这可能是李老师给我们准备的习作素材。”可是他的话语很快湮没在了吵闹的波涛里。

随着下课铃的声音,我们就更沸腾了。这时,杨恒又说,这可能是老师的“密谋行为”,弄得我们开怀大笑。

不过笑归笑,我不禁要问:这节课李老师去哪儿了?

篇6:冬天去哪儿了作文

“今年冬天,怎么不下雪了?我们难道不不能堆雪人、滑雪、打雪仗了吗?”小松鼠问妈妈。

“妈妈,今年冬天小河为什么不结冰?我们难道不能溜冰了吗?”小兔子问妈妈。

“今年冬天怎么一点也不冷?我都不能好好冬眠了。”小熊说。

“真奇怪?”大家都说。

冬姑娘听了,匆匆忙忙地跑进深林超市。

“您好,您需要什么?”啄木鸟营业员问。

冬姑娘回答:“我把能让天空下雪的魔力水用完了,我把你能让小河结冰的魔法药水用光了,我把寒冷丢了。”

冬姑娘说完叹了一口气。

啄木鸟打开一本古老的旧书翻了几页,然后说:“书上说让天空下雪的魔力水需要在魔法山谷里的雪莲,可这里没有。”

冬姑娘说:“你等我一下,我马上回来。”

冬姑娘翻山越岭,来到魔法山谷,在又高又陡的悬崖边,冬姑娘不小心把一块小石子踢下了悬崖,可是小石子一直掉下去连“咚”的一声都没有听到,吓得冬姑娘连大气也不敢喘。

冬姑娘一步一步艰难地挪动着,每一步都要很小心,要知道脚下可是万丈深渊。

突然,“嗷”的一声巨响,冬姑娘回头一看,差点吓破了胆,原来一头饿狼正用不怀好意的眼神看着自己。

冬姑娘见了撒腿就跑,她爬上了一棵老树,饿狼正张牙舞爪的`在树下恶狠狠地盯着她,可怎么也上不来。

冬姑娘刚想松一口气,“咚”一声,呀,这棵树居然自己动起来了。饿狼见了狼狈地跑了。

“请问,你是谁?到这儿来干什么?”老树问。

“我是冬姑娘,来这儿找魔法山谷里的雪莲。请问你知道魔法山谷里的雪莲在哪里吗?”冬姑娘回答。

“你从大老远来到这儿一定吃了不少苦吧,看来你很有勇气。”

老树说完把一朵洁白的雪莲送给冬姑娘。

“谢谢!”冬姑娘说完回到深林超市,把雪莲交给了啄木鸟。

“很好,但让小河结冰的魔法药水需要深海的珍珠。”啄木鸟说。

“放心,我这就把珍珠带来。”冬姑娘说完就走了。

在海边,她发现一条无助的小鱼搁浅在了沙滩上。

好心的冬姑娘把小鱼放回水里,小鱼一个劲地说:“谢谢,谢谢!”

这是,冬姑娘想起来了,“怎么办,我不会游泳呀。”冬姑娘说。

小鱼说:“别着急,你救了我,我会帮你的,你要我做什么?”

“请问你能帮我把在深海的珍珠取来吗?”冬姑娘问。

“没问题,包在我身上。”小鱼说完就向深海游去。

不一会儿,小鱼抱着闪闪发光的珍珠给了冬姑娘。

“谢谢你!”冬姑娘说。

“有事就可以来找我,再见!”说完小鱼就游走了。

冬姑娘把珍珠交给了啄木鸟。“不错,你很善良。但是寒冷需要小动物们的笑声。”

“这可怎么办?冬天不下雪、不结冰、一点也不冷,大家不能堆雪人、打雪仗、溜冰,大家都不高兴,哪里有欢笑啊?”

小鱼听见了冬姑娘的话。没错,小鱼有了一个好主意。

“海鸥,冬姑娘说要下雪了,你知道吗?”

海鸥听了告诉小熊:“小熊,冬姑娘说要下雪了,你知道不?”

小熊听了告诉小松鼠,小松鼠又告诉了小白兔,小白兔告诉了……

大家知道了,都很高兴,每个小动物都开心地笑了。冬姑娘喜出望外,把小动物们的笑声装进瓶子里交给了啄木鸟。

太好了,下雪了,太棒了!

冬天回来了——

篇7:年味去哪儿了作文

愈至过年,年味愈浓。

排在年味之首就是那的烟火和鞭炮味。逢年过节,烟火少不了,偶尔会见到烟火从地上忽然飞向天空,英姿飒爽地在天空中绽放,闪现出一个一个的“小星星”,转眼间又消失在漆黑的夜空中。孩子们玩的鞭炮最常见。大的,小的,响的,亮的,各式各样的都有。夜晚俯视大地,小小的鞭炮发出的光亮如繁星点缀大地,十分梦幻。

年味之二当然是饭菜酒香了。家里准备各式各样的佳肴,所有人都流口水,齐聚一桌谈笑吃喝,当你吃到心怡的菜时,忍不住还多吃几口饭,就这样把几碗饭“消灭”,你若未吃饱,岂不是愧对了这桌饭菜?饱餐后一杯酒,这是我家的习俗,虽然我不会喝酒,但在家人的劝说下,我喝了一小杯,酒可真烈,我受不了。家人们继续喝酒,话也越来越多,场面也越来越热闹。最终,所有饭菜“消灭”!

我钟爱饺子,饺子味在年味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那肥中带瘦的馅,加上些酱油,那味儿真是让人沉不住心。再在馅中加入葱、姜、蒜,那滋味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蒸煮完后,香味那真是扑鼻而来。一碗醋,一大碗饺子,可能还填不饱肚子。一咬开饺子,又会有一股汁混着醋一起流入口腔中。

篇8:动作要领去哪儿了

“不得动作要领”,是学生不能理解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是我们小学到大学的体育教师不能讲清、讲明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还是我们体育教学中普遍忽视了运动技术的动作要领?因此,我们就提出了“动作要领去哪儿了”的问题,也有了“不见的仅仅是动作要领吗?”和“如何找回动作要领?”的追问。

一、动作要领去哪儿了

日常教学中,动作要领不见的现象比较普遍,仅举以下三个例子:

(一)教案中动作要领不见了

笔者统计了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教案集的相关情况(见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教案集共收集20篇教案,其中描述动作要领的3篇,占15.0%。全国第五届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教案集共收集了37篇教案,其中有动作要领描述的有13篇,占35.1%。这是在告诉我们:教案中动作要领可有可无吗?答案是否定的,赵立、杨铁黎、冯霞等在《体育教学设计与教案编写》一书已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书中写道:“表格式教案的左边是教学内容,主要写学生学习什么或教师教什么的问题”,并进一步指出“在课的基本部分,教师应依次填写动作名称、动作要领、重点、难点、保护与帮助等”。

(二)课后上课教师说不清、道不全所授技术内容的动作要领

有时随堂听课后会问上课教师,让他说说上课技术动作内容的动作要领,大都会说出一个大概,但存在着说不清、道不明、讲不全动作要领的现象。

在一次初中8年级课时教学重点为过杆技术的跨越式跳高课后,笔者问该教师:跨越式跳高过杆技术动作要领是什么?教师回答说:简单得很啊,摆动腿和起跳腿依次过杆就是了。笔者问:摆动腿和起跳腿具体动作是怎么样的?该教师稍停顿后说:摆动腿和起跳腿依次跨过去呀。

跨越式跳高摆动腿和起跳腿仅仅是依次摆过横杆就是了吗?

从表2中,不难看出,3至4年级过杆动作要求只是依次过杆即可,而在5至6年级和8年级过杆动作的要求不仅仅是摆动腿和起跳腿依次过杆,而且摆动腿需内转下压、起跳腿外旋上提。

(三)不同教师对同一技术动作的动作要领会有不同的解读

某地举行了水平一前滚翻成直腿坐同课异构活动。前滚翻与直腿坐之间,有的上课教师要求学生前滚翻接直腿坐之间保持直腿姿势,而有的上课教师要求学生前滚翻后先弯曲双腿再伸直成直腿坐。课后,大家对这两种不同的要求开展了相应的讨论,双方之间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次争论说明对前滚翻成直腿坐动作做法有不同的看法,其根源在于没有去剖析前滚翻成直腿坐的动作要领。其实前滚翻与直腿坐间保持直腿是对人体在空中姿态的要求,也是发展学生空中控制自己身体的能力的需要。因此,在阅读动作要领时,还得弄清楚该动作练习的目的是什么,是用来发展学生怎样的身体素质和体能,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避免为教技术而教技术的现象,才能使教学更具意义。

二、不见的仅仅是“动作要领”吗

动作要领不见的现象还有许多,然不见的仅仅是动作要领吗?不是,不见的还有:

(一)知识的认同和关注

毛振明等认为:“体育课在什么时候都要以教学为主,都要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1]。并在《体育教学论》一书中指出:“体育教学中传承的是操作性知识,大多以技术动作为主”[2]。张洪潭也认为:“体育课的主旨是知识传承,运动技术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且“运动技术也是一种知识,是具有操作形态或特性的那种知识”[3]。二位专家尽管用词不同,但所要表达的意思基本一致,即都认为:体育教学主要传承的是作为操作性知识的运动技术。

“那么运动技术又该如何传习学练呢?”,“显然要在正确示范与充分领会动作要领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练习,没有足够次数的本体感受的叠加,就不可能学会运动技术,也就无法形成相应的运动技能”。[4]我们不妨可以这样理解:运动技术的教与学,要在充分领会动作要领的基础上进行反复操练,才能学会和掌握运动技术。也就是说,动作要领是运动技术学练中的基础。

那么,何谓动作要领?查阅文献发现给动作要领下定义的并不多,我们首先在相应词典中寻找了要领的定义,后根据要领的含义选择了与其含义相近的动作要领的定义。“要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12年编写的《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描述的:是指体育和军事操作中某项动作的基本要求。李皿所下的动作要领定义与要领相近,他认为“动作要领是对人在完成动作过程中其身体动作方式的合理性所做的基本要求与规定”。[4]

从李皿所下的动作要领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动作要领,是对运动技术所作的最基本的要求与规定,也是运动技术最为基础的知识点。作为绝大多数普通的中、小学生来说,他们所做的动作能达到运动技术动作的基本要求与规定已经足够了。毕竟他们不是专业运动员,如果仍按竞技运动技术来要求的话,那么,体育教学仍会步入呆板、僵硬的田地,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而先前我们所列举的教学中忽略动作要领的现象,恰恰说明了我们的老师普遍忽视运动技术的基本要求和规定,更缺乏对运动技术相关知识点的关注。

(二)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的关注

1.教学设计中需关注动作要领

动作要领不但对动作过程作了基本要求与规定,同时告诉我们身体练习时的主要环节与动作顺序,这为我们设计单元教学计划提供了依据。

如蹲踞式跳远动作要领一般结合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技术环节来描述,而我们的蹲踞式跳远的单元教学正向程序设计顺序一般是先学习助跑和起跳结合技术,随后学习腾空和落地技术,最后是改进和提高蹲踞式跳远技术。即按蹲踞式跳远技术环节先后动作顺序来设计教学进程。

类似蹲踞式跳远进行单元设计的还有很多很多,象这类单元教学设计会降低老师设计单元的难度,与教师的动作思维接近,易被人们接受。

这类单元教学设计是传统的单元教学设计,如果我们能在此基础上,加入发展学生体能和技术运用的环节,那么,会更符合现代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如浙江省首届初中体育区域联盟活动中杭州江干区鱼跃前滚翻单元计划,从“以技术为载体,重在发展学生体能”的角度出发,将五个课时分成技术维度、体能维度和应用拓展维度组成的单元,而课时学练手段的选用基本上与鱼跃前滚翻这一运动技术有一定的关联。如发展学生体能练习的仰卧举腿练习,其设计意图是加强学生腰腹肌力量,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鱼跃前滚翻动作。

2.不同的技术教学阶段中关注动作要领

运动技术教学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学习阶段、掌握阶段和提高阶段,不同的阶段关注动作要领的关注点有所不同。

学习阶段。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和其它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了解技术动作的动作结构、顺序,建立一个完整的、清晰的技术动作全过程的动作概念。

掌握阶段。教师指导由一般指导转向个别指导,重视分析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纠正,启发学生根据动作要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在不断的练习中提高完整技术的连续性和节奏感。这一阶段,建议运动技术学练过程中加入发展学生体能的练习,通过体能的练习来促进运动技术的学练。如浙江省首届初中体育区域联盟活动跨越式跳高中的侧向高抬腿练习,其目的在于通过侧向移动更有助于做出移髋的动作,这也是上课老师通过反复研读动作要领、自己反复试练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练习方法。同时,也可考虑加入运用这一维度,毕竟学生对运动技术有所掌握的前提下,只有在不断的实践运用中加以检验与提高。

提高阶段。该阶段是学生对技术动作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因此,需引导学生加深对技术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对技术动作内在本质规律的理性认识。

三、如何找回动作要领

(一)力行一件事:重塑技术教学,回归体育教学本质

之所以称之为课程,必定有知识含在其中。认知类课程包含着认知性知识,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体系来表现自身的存在。而体育课程主要的内容是作为操作性知识的运动技术,是以运动表象为关键的传承环节,需经大量的操练方能掌握知识。

课改前期“淡化运动技能教学”忽略的就是作为课程主要内容的运动技术,试图以迎合学生兴趣特点降低甚至忽略运动技术传承的必要途径来进行教学,其结果势必出现类似于立定跳远中动作始终不得要领的现象。

因此,我们认为运动技术教学乃是体育教学之本质,在日常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将作为运动技术基本要求与规定的动作要领始终贯穿于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回归体育教学本质,才能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

当然,我们并无重知识(技术)轻能力之偏见,我们需要价值的再认同。

(二)价值再认同:技术·体能·运用

张洪潭通过剖析增强体质和传习运动技术之间的矛盾基础上,援引“互补原理”形成了独特的“技术健身论”思想,“强调体育课以虽具体却不追求而虽不追求却必有强化体质之功效的运动技术传习为主旨的体育教学思想”[7]。

篇9:学长去哪儿了

高校就业率维持稳定

财经类大学稍逊一筹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麦可思)显示,2013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与上届相比明显下滑,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仅为35%,低于2012年同期12个百分点。这数字似乎是验证了“史上最难就业年”的说法,但是名校的数据显示,就业不难,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基本稳定。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口径:就业率=(就业+升学+出国出境+定向委培+灵活就业+自主创业)/ 毕业生总人数。名校中就综合性大学而言,就业率基本达到95%以上。如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7.37%,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8.1%,复旦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6.75%。理工类大学的就业率更令人惊艳,如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7.45%,2013年2月28日发布的《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8月31日,华东理工大学药物制剂等7个本科专业的毕业生、27个学科的毕业研究生就业率是100℅。相比之下,明显疲软的是财经类大学,如中央财经大学的数据显示其本科生毕业生就业93.52%,上海财经大学稍胜一筹为93.68%。

高校毕业生普遍选择留在本地

一线城市是热门

逃离北上广的说法,在微博、微信平台流传很久了,但是看过众高校发布的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依旧是学生们的心头好。

在京地区高校,北京大学2013年签约的本科毕业生中有71.79%的人选择留京工作,9.47%的人选择其他东部地区,仅有1.26%的毕业生选择前往上海工作。清华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多的地区为北京(53.7%)、广东(9.8%)和上海(6.9%),其毕业生到东部就业的比例为83.5%。

长三角地区高校,本科毕业生也多选择留在本地工作。如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生就业主要地区在东部,占就业学生的92.63%。除上海外,就业最多地区分别为:江苏省(4.13%)、浙江省(3.39%)、广东省(3.15%)、北京市(2.77%)。浙江大学本科毕业生中有63.86%选择在浙江工作,其余地区为上海12.56%,广东6.75%,北京3.22%。

从数据看,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毕业后选择留在当地就业,主要流向地区是东部地区,北京、上海、广东仍为毕业生就业热门地区。

留学比例持续走高

美、英、香港受青睐

在大学里,本科生尚未毕业就开始挑选心仪的境外大学作为毕业冲刺目标的现象很普遍。清华大学201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8.1%,其中国内升学的比例为54.4%,出国出境留学的比例为27.3%。北京大学201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7.37%,其中有28.89% 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留学。

上海多所知名高校发布的报告显示,上海高校本科毕业生有超过三成的学生选择升学路,约有1/4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留学深造。其中复旦大学近10年来,本科生、留学比例连年提升。2013年本科生留学的比例达到29.45%,几乎与国内考研的毕业生比例持平。同济大学2013届本科生留学比率为22.65%,相比2011届的16.76%以及2012届的20.24%有明显提升。

广东的中山大学同样是留学热。中山大学2013届留学学生比例达到14.10%,较2011年、2012年均有所增长。

在留学的选择中,首选美、英、香港。上海交通大学2013届本科毕业生中,在可跟踪到留学资料的1026 位学生里,57.39%学生选择美国高校,远远超过其它国家和地区:中国香港(78人)、英国(55 人)、新加坡(39 人)、法国(37 人)、德国(32人)等。同样复旦大学2013届本科毕业生出国、出境深造的首选地区为美国、英国和香港,这三个地区的留学人数分别占到了留学总人数的49.16%、11.63%和8.75%。清华大学2013届本科毕业生留学首选目标地区为美国,占出国留学学生总人数71.8%,其次为英国、香港、德国、日本、加拿大。

据启德教育发布的《2013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有 7 成以上海外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近 5 年,回国学生有 80 万人,是前 30 年的 3 倍, 2013年是“史上最大回国潮”。与此同时,2013 年又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2013 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海归归国年平均起薪达到 10.03 万元,与2012年的 10.5 万元相差不大。这说明,海归在求职就业方面的市场竞争力依旧凸显,史上最难就业年并未对他们产生明显冲击。

十年前,很多人都认为海归良好的外语能力是一大优势,但现在外语好已经不再是海归的专利。有外企的HR坦言,不少海归在面试中外语甚至不如很多本土毕业生。此外《2013 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具有 5 年及以下海外工作经验的海归,归国后的年收入为 16.50 万元;具有 5 年以上海外工作经验的海归,归国后年收入为 26.71 万元。以上数据说明,相关海外工作经验是增加海归回国就业年收入的砝码。由此可见,具有相关海外工作经验的海归才是职场的“香饽饽”。

毕业生单位性质分析

企业单位占比最高

众多高校报告显示,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已就业的本科生大多在企业工作。北京大学选择就业的本科生中有45.47%在企业单位工作,清华大学毕业生签三方就业的单位也同样以企业单位为主,比例达到62.7%,所有签三方就业的毕业生中,国有企业就业比例达到43.8%,高校以及科研等事业单位就业比例为24.5%,各级党政机关就业比例为12.0%。清华大学在报告中分析,从单位性质来看,工科和文学毕业生主要选择企业单位就业,比例分别为64.0%和63.7%;理科毕业生则选择在高校、科研等事业单位就业,比例为44.2%。

篇10:童年去哪儿了作文

还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生活在富安中学,那里有我许多一起长大的同伴,我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富安中学里有个大操场,每到春天,我们都会拿起各自心爱的风筝,有“呆头呆脑的金鱼”、有“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有“身体矫健的燕子”……我们总是用手托起风筝,亲手将它们送上湛蓝的天空,有时,我们会比谁放的风筝高,谁得飞得更远,各不相让,使出看家本领,让一只只理想的风筝在空中翱翔。有一次,我溜得太快,一不小心跌了下来,磕得鼻青脸肿,在这时,我的两位好朋友聪聪和熊熊将我扶了起来,搀扶我回家,那一次,我感到了童年的快乐和朋友的友谊。

当我对童年充满回忆时,又被一声“学习了!”拉回了现实。现在我们的童年都沉浸在题海和电子产品中,每天都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做作业做作业,再做作业。被功课的大山压在底下,到了六年级,两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累得我喘不气来。有些人一到周六周日,就用打游戏来消磨时间,还不如去打打球,放放风筝,这样有趣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篇11:信任去哪儿了作文

记得三年级的时候,老师向爸爸妈妈告状说我和班上一个同学抄答案。回到家,爸爸妈妈像审问犯人一样拷问着我。于是,我便向他们解释,说是班上那个同学问我要的答案,我便给了他。可是,无论我怎么解释,他们都不信任我,因为那个同学学习成绩比我好。

我十分苦恼,不知如何是好,泪水已经在我的眼眶里打转。不一会儿,那一滴滴小水珠便悄悄地滴了下来。我为自己打抱不平:为什么爸妈宁愿相信别人家的孩子,也不信任自己的女儿呢?爸爸和妈妈十分生气,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没有火便已经烧焦的味道。我再次解释,可是,这就等于火上浇油,爸爸妈妈还是决定调查一番。

过了几天,神探大队多了两个大侦探。没错,他们就是我爸爸妈妈。那天我一回到家,事情就像演电视剧一样反转,爸爸妈妈竟然向我道歉……我只想对爸爸妈妈说:“你们这么不信任女儿吗?”

这种事情在我身边还有许多。

“起床了!起床了!”爸爸大声叫着两只小懒虫起床。没错,小懒虫就是我和弟弟。还好,还好,只是一个梦,这个梦真是太真实了,我从惊吓中醒来。

梦里,我在晚托班写作业,爸爸突然闯进来把我骂了一顿,我哭得十分伤心。早晨起来,我的梦就像成真了,爸爸无缘无故地骂了我,我十分委屈。心想:讨厌的爸爸,再也不理他了。到了中午,爸爸真诚地向我道歉,他说其实是他和妈妈半夜看电视,睡觉太晚,听见我开门上厕所,以为我玩手机到半夜。我真想对爸爸妈妈说:“你们就这么不信任女儿吗?”

篇12:时间去哪儿了作文

时间无色

水珠受到阳光的折射,呈现出斑斓,为大地抹上慈祥的光辉。落叶一片片凋落,亲吻着大地,为大地编织出一顶枯零的蝶帽。

而时光却只是匆匆走过,不曾留下它来过的痕迹,像风一样,跃上了云端。

感受着秋最后的一丝温暖,细数着眼前飘落的红叶,心里莫名的浮上一层悲哀,不由得想起一句网络语:当叶飘落时,是叶的离开,还是树的舍弃。拾起一片红叶,透过阳光看她那蝶翼般的纹路,干枯的红叶在行人的脚下,”咔嚓“一声,便破碎了,碎了一地的阳光。

我不由得叹息,时间赐予它青绿,不过是想让落叶落地破碎时,有美丽的回忆。

我伸出双手抚摸着阳光,会不会时间也夹杂其中,只是透明的,看不见他而已。

时间无私

把自己的心反锁,不许任何人触碰,我望着窗外,星星点缀着夜空,我很羡慕,羡慕夜空能有星星的陪伴,月的呢喃,风的吟唱。

回想着初中度过的时光,竟发现自己有那么多的回忆,回想着那一幕幕,责怪自己,任时间流逝,忽视了一次又一次自己伤心时,朋友的安慰与陪伴。

想着,自己把这些回忆狠心的施舍给时间,忘了自己也会需要它们,我很庆幸,自己还能在时光里找回那些回忆。

原来,时间一直都在,给了每个人美丽的回忆,只是自己没发现而已。

时间无言

轻抚着月的光,感受着秋最后的凉爽,发现自己竟舍不得秋了,舍不得在秋里的时光。

我在想,时间是不是没有走,只是静静的守在某个回忆旁,等着人们的醒悟。

我拥有了友谊,是不是该谢谢时间,是它,还了我一世的友情。

篇13:郁达夫的棉衣去哪儿了

没多久, 徐志摩答应一帮文化界的朋友, 带郁达夫来与大家见面。 他见郁达夫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 便特意买了一件棉袍送给他, 并嘱咐那天见朋友一定要穿得大方得体。 郁达夫满口答应了。

朋友们十分期待见到郁达夫, 还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东西以便与这位著名作家畅聊一晚。 可令大家失望的是, 徐志摩只身一人前来, 朋友们忙问, 为何郁达夫没来? 徐志摩哭笑不得, 说郁达夫正在宿舍里盖着被子睡大觉呢! 朋友们当时就来了气, 都指责郁达夫狂傲, 根本没把大家放在眼里, 便决定一起到郁达夫的宿舍讨个公道, 教训一下这个初来北京又不懂礼仪的家伙。

谁知, 徐志摩立即阻拦并解释。 原来, 那天正好周六, 郁达夫把自己的棉袍和鞋子全都借给了一位住在乡下、 回家没有棉衣御寒的学生。 他实在没有可以穿得出去的衣服, 所以, 他决定这一次不与大家见面了。

徐志摩这样一解释, 原本愤怒的一帮朋友立即对郁达夫的爱心伸出了大拇指, 并纷纷凑钱给郁达夫置办了一身冬季的衣服。 据说, 这身衣服在周六周日依然成了公共的衣服, 一些家庭条件差的乡下学生回家都会跑来向郁达夫借衣服。 郁达夫倒也乐意帮助这些学生, 从来没有埋怨过。

篇14:时间去哪儿了

首先从人的生理变化上来解释,即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生物钟变慢了。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从路边随机找一些年轻人和一些老年人,让他们估测1分钟时间有多长。结果是:年轻人算的时间比较快,通常还没有到1分钟,他们就认为已经到1分钟的时间了;而年长的人,他们通常过了1分钟后,才觉得這是1分钟的容量。对年长的人来讲,时间就这么“漏”掉了。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感受:上了年纪之后,不知道时间去哪儿了。在衰老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第二个原因与新鲜感能刺激人大脑记忆有关。每个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原因是,去时走这段路对你来讲是崭新的经历,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

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哪里都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缺少太多的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显得一天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第三个原因则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而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就会觉得很快。

为何人生寂寞时长,快乐时短

每个人都曾有这样的体验,有的时候会觉得度日如年,有的时候却会觉得光阴似箭。还记得爱因斯坦是怎么对一个年轻人来解释相对论的吗?当你对面坐着一位美女的时候,你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假如换成了坐着一位糟糕的老头,你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这其实是人们的需要和动机参与了人们对时间的感觉。心理学认为,需要和动机的满足带来的是积极的情绪,相反,不满足带来的往往是消极的情绪。在积极情绪里面,人们往往觉得时间过得快,在消极情绪里则会觉得度日如年。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们对日子的感觉:如果这一年平淡幸福,一般就会觉得时间过得比较快;但是如果这一年经历了一些不太顺利的大事,往往就会觉得这一年过得好慢啊。

人一生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人的寿命有长有短,有的高达八九十岁,也有的六七十岁就辞世了。这里取一个平均值——72岁,看看这72年的时间是怎么度过的。人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觉,因此光睡觉时间要有24年。如果你6岁开始上学,60岁退休,用于学习和工作的时间约18年。如果你每天吃一顿饭花半小时,一生中要在饭桌上度过5年。你一生花在等车和交通上的时间约6年,做家务(包括做饭)时间约6年。看电视已是当代生活的一部分了,如果每天平均看2小时电视,人一生在电视机前时间约6年。上网和玩手机时间每天按2小时算,一生要花6年时间。这样算下来,我们一生中真的没有什么时间做其他事了。

篇15:时间去哪儿了作文

“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那真挚而又朴实的歌声都唱进每个人的心中,时间都去哪了,每个人都问了问自己,我也不禁回想起了童年的美好时光。

翻开旧时的照片,上面已铺满了一层又一层的灰尘。我依偎在爸爸那宽阔的胸膛,而妈妈则将头小鸟依人般地靠爸爸的肩膀上。小时候的我,才1米4多,是一个帅小伙。而现在的我呢?已经是一个身高1米65的五年级的壮小伙了。有时候,我问自己:“这就是我吗?”再看看当时的爸爸妈妈,满脸笑容,满头黑发,身体健壮如山。而现在的他们呢?已经有少许银霜般的白发,身体也开始经常生病,他们都这么虚弱,却仍然坚持天天接送我上学,他们一直当我是他们的心肝宝贝,掌上明珠,从未变过。那我的时间又去哪了?

小时的我曾总是不断进步,立下过长远的志向,立下过雄心壮胆,可是再想想现在呢?现在正上五年级的我,成绩已不像以前那么名列前茅,理想也已不像以前那么远,那么多。可能那时的我,太天真了,现在的我,长大了,思想也越来越成熟,不再像以前那么简单了。可在岁月的痕迹里,我却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失去过太多的东西。

上一篇:质量稽查管理制度下一篇:原始火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