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音乐二年级教案

2024-07-23

人教版音乐二年级教案(共9篇)

篇1:人教版音乐二年级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春天来了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嘀哩嘀哩》、《春晓》,演唱《小树快长高》、《郊游》表达对大自然 的热爱之情。

2.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

3.认识“0”并能准确地拍击带有“0”的节奏。

4.能在学会歌曲后,跟着老师准确地按音高唱唱名。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小树快长高》、《郊游》。教学难点: 按音高唱唱名。

教学方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教学用具: CAI 课件、琴、打击乐器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嘀哩嘀哩》、《春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景、聆听歌曲、(多媒体展示)古诗《春晓》在清新的音乐伴奏下徐徐展开,老师引导学生 齐声朗读。

2、教师导入:

同学们都非常熟悉这首古诗,能告诉老师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什么 季节吗?学生很自然地揭题--“春”、教师板书《春》,同时多媒体视频图象:“听,春雷响了,好多躲在洞穴里 过冬的小动物也醒来了,纷纷跑出来跟我们打招呼呢,你希望哪些小动物最先出

现在我们面前?”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说几个动物的名字(老师根据学生所说相 应点击画面)、你能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或声音吗?(学生模仿青蛙、蛇、小燕子、兔子„„)

5、看到这么美的春天,小动物会说什么呢?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对春天说一

句什么呢?(学生回答: A、好美呀 B、春天的空气真新鲜 C、我要去找小伙伴一 起看看春天)

6、小动物睡了一个冬天,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到处寻找春天,我们小

朋友一起来帮助小动物找一找,好吗?、播放 CAI 歌曲《滴哩滴哩》

(要求:听一听,歌曲里的春天在大自然的哪个角 落里?听完后用歌词来告诉老师)、第二遍播放 CAI

歌曲《滴哩滴哩》,你能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歌词内容 吗?学生听歌曲,随着音乐节奏自由表演

9、设计提问: a、春天在哪里呀?(学生回答: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春天在 湖水的倒影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b、你眼睛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桃花开了、柳树发芽了、小草绿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了、燕子飞回来了„„)

c、歌曲里小朋友眼睛里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这里有红花,这里有绿草,还有会唱歌的小黄鹂)

d、你能把这几句歌词唱一唱吗?(老师带学生一边拍手一边演唱)

f、春天除了这些,还有好多美景,你能用:

“这里有„„这里有„„还有那„„”

来描绘一下春天别的景色吗?(小组讨论、回答)例如:这里有蓝天,这里有绿 草、还有那哗啦啦的小河水„„

g、老师邀请小组成员上台演唱自己创遍的歌词,体验创遍过程中的快乐、教师导入:“春天多美呀,看到这么美的春天,同学们最想做什么呢?(唱 歌、跳舞、郊游„„)、分组活动听《滴哩滴哩》音乐自由地舞蹈、歌唱。

三、课堂小结:

看的出同学们都很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迷人的景色,可这些都

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保护才会有的,我希望同学们都行动起来,去爱护、保护大自

然,去争做“绿色小标兵”,让我们的校园,祖国,世界变的更美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小树快长高》、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表演《小树快长高》

1.在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基础上,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2.引导学生看课本上方的四幅图理解歌曲。

3.通过对小树的讨论“你为小树做了什么?”加深对爱护树木,保护绿色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将学生分成小组,自编表演动作,然后一组一组地表演给大家看。

二、编创与活动

1.认识“”(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休止一拍,“

”休止半拍),不告诉名称,只让学生通过节奏拍击,掌握时值。

2.分小组拍击歌曲的节奏,通过主动探索

式的学习,准确地拍击歌曲的节奏。

3.视学生的能力情况,发动学生创编带有“0”的节奏歌谣,使学生有兴趣地掌

握“0”准确休止的时值。

4.在演唱歌曲时,遇到带有“ ”乐句,要唱的轻松自然,不要因为有八分休止 符的出现而使旋律的演唱变得生硬,以致破坏了歌曲的整体效果。

三、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郊游》、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表演《郊游》

1.完整地聆听歌曲,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拍击节奏、读歌词等活动,积极地听,感受音高,为准确地演唱歌曲做好听觉上的准备,达到轻松地学会歌 曲。

2.结合歌曲的表演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去效游 ? 心情是怎样的 ? 每人用一句话

说说自己效游时的发现等等,启发学生带着情感表现歌曲的内容。

3.分小组创编动作,熟悉加入小鼓的节奏,完整地边唱边表演歌曲。

二、编创与活动

1.课前准备沙子、豆子、饼干盒、饮料盒等物品,分小组将自己的设想实现。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创新。

2.确定节奏型,随着歌曲的演唱,敲击自制的乐器。

三、课堂小结第二课

难忘的歌教学目的:、通过聆听《儿童团放哨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演唱《共产儿童团歌》、《卖报歌》

了解共产儿童团曾在革命历史时期发挥的作用,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建

设祖国的责任感。并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用打击乐器合适的力度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坚定、有力的

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用合适的力度为歌曲伴奏。

教学方法:视听结合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琴、打击乐器。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儿童团放哨歌》、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聆听《儿童团放哨歌》师:革命战争时期的儿童团员不但机智、勇敢,而且 他们乐观坚定,他们也像我们一样爱唱歌,听!他们又在开始歌唱了!、媒体播放歌曲《儿童团放哨歌》,学生聆听歌曲。师: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 ? 你知道儿童团都做过哪些事 ? 2、复听时跟随音乐一起律动,深入体验感受音乐。

师:同学们,你想不想也来做一回儿童团员,站岗,放哨呀?

3、拓展延情:你知道吗?为了纪念这些发生在儿童团员们身上的难忘情景,我 们的音乐家们写了许许多多的歌曲。你知道哪些?生:自由回答。

师:共产儿

童团员们人小志气大,为革命胜利作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个个都是红色的小英

豪。我们也来学学他们吧!请小朋友们分组讨论,来表演一下他们的生活情境。

三、编创与活动

通过创编表演再一次深入体会儿童团员们的生活(站岗、入哨、上学、唱歌、与敌人斗争等)。、这是一组命名为游击战的节奏练习。有人打枪、有人敲鼓、有人在铁桶里放

鞭炮,制造迷惑敌人的效果。指导学生读出声响模拟枪声、鼓声、鞭炮声,形成 节奏声势。

2、分组编创,编排小组表现效果,三种声响同时出现、相继出现均可,还可根 据想像加上号角声。、分组为大家表演,看哪组节奏准确,三声部合作得好、声势效果好。

篇2:人教版音乐二年级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大鹿》 教学目标:

1、背唱歌曲《大鹿》

2、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重点:

学会并有感情地背唱《大鹿》 学习难点:

体会《小红帽》和《大鹿》所描述的不同音乐故事,指导学生以歌声表现歌曲中的不同音乐形象和故事的发展。重难点突破:

引导学生在学唱前理解歌曲的内涵及所表现的音乐故事。

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习:

师生问好!

一、学唱歌曲

(一)导入课题

1、继续童话世界游

今天我们继续到童话世界旅游 今天的小主人公又是谁呢?

2、听录音范唱歌曲《大鹿》

学生为歌曲取名,教师出示课题《大鹿》

(二)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

① 领读歌词

A、教师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边读边在黑板上有层次的贴出歌

词所描绘的画面,或用幻灯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等。B、学生分角色读歌词,教师弹歌曲的旋律 ② 学唱歌曲

A、听范唱

B、全体跟琴轻声演唱 C、师生接龙演唱 D、师生共同跟琴演唱 E、师生一起分析歌曲:

悠闲——稍快——快速急切的——坚定的 F、有表情的演唱

个别唱——分组唱——师生共同评价——全体唱 G、用打击乐进行伴奏 H、全体背唱歌曲

2、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① 教师引导全体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② 学生根据歌曲及动作素材,小组自选角色,自选内容自编表演动作 ③ 教师到各组巡视指导学生的表演

④ 学生展示表演,有角色(大兔子、猎人)扮演;有背景(蘑菇房子、大树、小草、小花等);有配唱,打击乐伴奏等

(三)教师小结

三、师生再见!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 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感受歌曲欢快诙谐的情趣,并模仿动画中的主人公进行表演。

2、用歌声和表演,复习本单元所讲的童话故事。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习:

师生问好!

二、欣赏歌曲:

《永远住在童话里》

1、录像导入:

教师播放《永远住在童话里》录像导入

2、问题:

你喜欢这首歌吗? 你听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

3、听歌曲:声像结合(听歌曲看动画人物)

① 引导学生试着唱一唱 ② 问题

你能唱唱你记住的一句歌词吗? 你能模仿歌中唱到的动画人物吗?

4、听歌曲

你可以任意表演你喜欢的动画人物 如果能跟着唱一唱就更好了。

5、创编新歌词

问题:你还喜欢或还知道哪些童话故事? 可以把歌曲中的童话故事换一换 教师将学生所改的歌词写在黑板上

教师演唱学生更改扣的歌词,学生跟着小声唱

6、总结:

7、童话世界真美,如果这人间像童话一样美丽,我宁愿不要长大,永远永远住在童话里。

三、“童话故事”表演

1、选择自己喜欢的童话自愿结合成组

你喜欢我们学习的哪一个故事? 喜欢同一个故事的小朋友为一组

2、分组讨论:各组如何表演你所喜欢的童话故事,可以演唱,配乐表演,讲故事等等形式。

3、教师到各组与学生共同讨论

4、各组分别表演,教师要参与某一组表演

四、教师小结本单元内容

五、师生再见!

篇3:人教版音乐二年级教案

一、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的阶段课程目标与其他学科是有所不同的, 它将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融合在一起, 阶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来说明的。

二、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内容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 设计了八个专题, 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

本册共有32篇课文。为体现与中年级教材的衔接, 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 它们是:《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充气雨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阿德的梦》。略读课文只编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 没有写字要求。

三、教材特点与编写体例

1. 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如第三组, 简短的导语点出了本组的专题──爱祖国、爱家乡。接着是四篇课文:《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每一篇课文都为学生们展示了一个地方的特色, 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 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 民风的淳朴。

2. 教材更具有时代感, 更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材新编选的课文, 占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找春天》, 有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小鹿的玫瑰花》, 有奉献爱心、关爱他人的《泉水》、《雷锋叔叔, 你在哪里》等, 它们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蕴含着丰厚的人文精神, 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 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 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 突破传统呈现方式, 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

本册教材, 无论是单元前的导语、课后的练习, 还是“语文园地”安排的学习活动, 都尽量避免以“问题”或“要求”的方式呈现, 而是以自读自悟的形式或者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学习与练习的内容, 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4. 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的课后练习, 一般是4道题。每一课后面一般都有的题目是“我会认”、“我会写”、“读一读”或“读读背背”, 体现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除了上述题型外, 多数课文后面还安排了词或句的练习, 引导学生接触各种语言现象, 感悟语言, 积累语言。

5. 创设“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 搭建拓展知识的平台。

从二年级下册开始, 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我知道”, 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宽带网”。设计“我知道”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 并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与本课有关的信息。“宽带网”则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 引导学生通过快捷、方便的途径, 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 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建议

1. 识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教学的建议是: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 注重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

2.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针对这一建议, 我以本册教材第三单元为例, 谈谈我对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教学《日月潭》可以以读带讲, 在读中感悟。对一些词句的理解, 不能以词解词, 应该让学生多读, 自读自悟, 读中感悟, 读中理解词句。

教学《葡萄沟》可以设计多种活动来引导学生读书。揭题后可以让学生提问题, “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哪些地方说出了好?”然后围绕问题进行合作学习, 再用各种形式读出喜欢的情感, 最后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抄一抄。

教学《难忘的泼水节》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学生对伟人的事迹不太了解, 我们可以利用插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身上的服饰、手里拿的器皿、身上挎的乐器。通过这些细节的观察来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共庆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教学《北京亮起来了》时, 由于学生识字量比较大, 有很多新的词语可以结合图来理解。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生动优美的词句。

五、评价建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只对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进行评价。

1. 识字写字。

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 重在考查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 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评价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 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

2. 阅读。

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3. 口语交际。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应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 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 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4:人教版初中二年级物理实验刍议

一、演示实验的重要性

在整个人教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中,连接全书的是各式各样的物理演示实验,初中二年级学生学习物理时,先要接触的也就是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大多数只需要简单的材料,操作过程并不复杂,所展现的现象也较为明显。通过很可观的现象,继而教师再加以对物理原理进行解释和说明,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明白和掌握各中真谛。

(一)浮力的学习

教师只需要准备一杯水、一杯食盐和一个生鸡蛋。操作过程:第一步是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杯中,得到的现象是鸡蛋沉入水中;第二步是将食盐逐渐加入到清水中,同时并不断搅拌,现象是鸡蛋可以悬浮在水中;第三步是继续在水中加入食盐,直至鸡蛋漂浮于水面上。此时,教师只需要运用简单易取的材料就可以向学生解释浮力的原理,加以简单的分析,学生就能通过演示实验理解理论知识。

(二)惯性的学习

教师准备一只熟鸡蛋和一只生鸡蛋,让学生从外表判断哪个鸡蛋是生的,哪个鸡蛋是熟的。在进行了一轮的判断后通过投票的方式来选取生熟鸡蛋。教师再公布结果后,演示判断方法:将两只鸡蛋以相同的速度在桌面旋转,熟鸡蛋的蛋黄和蛋清是固定的所以旋转平稳,而生鸡蛋内部结构不稳定,在惯性的作用下很快就会停止转动。

二、趣味实验的吸引力

在兴趣的鼓动下,学生会更加积极自主地去探究困扰自己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解决问题后牢固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趣味实验的存在就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迅速地融入到物理学习的环境里去。趣味实验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降低了理论知识学习的难度,化抽象为形象,通俗易懂。

例如大气压强实验

1.留住水的窗纱。在一号小试管中注入清水,用窗纱盖住试管口并用细线沿试管口将窗纱扎牢,用手按住试管口后小心将试管倒置,平稳后放手。这时我们会发现尽管窗纱上有许多小孔,但水却不会流出。

2.喝不了的饮料。在一支干净的中试管中装入饮料,在试管口塞入有孔橡皮塞并确定无空隙,在橡皮塞中插入孔径大小相同的玻璃管。在课堂上可以邀请任意一位学生品尝饮料,有趣的是,当学生都认为可以轻易喝到饮料的时候却发现饮料怎么吸也吸不上来。此时,教师可以在学生一脸茫然的时候讲解大气压强的原理,成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拉到自己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学生急于想要知道为什么,就会聚精会神地去了解其中的奥妙所在。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三、自主实验的可行性

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良好时机。在人教版初中二年级的教材中,有较多的小实验是适合学生自己动手做的。在调动学生的双手,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会通过自己对实验操作的可行性,改良实验用品,用自己身边的物品去代替教材所需的实验用品,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替代材料,培养学生养成留意生活的好习惯,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充满学问与知识。学生做实验时会觉得一切材料都是自己通过努力得来的,所以会更加珍惜和享受实验的过程,自己动手操作之后加深印象,有益于物理理论知识的巩固,实验的效果也可以得到显著的提高。

(一)光学现象

神奇的分身术:材料只需一张扑克牌和一根针,实验过程是在纸牌上距离不到3mm的地方扎两个孔,然后将针放在纸牌后方约2.5cm的位置,遮住一只眼睛后用单眼观察,这时,看到的是两根针,而不是一根。假如,在两个孔的附近再扎第三个孔,看到的会是三根针,以此类推,扎的孔越多,看到的就会越多。教师可以在学生自行做完实验之后解释原理:光线是直线传播的,针上面的光线透过不同的孔在视网膜上形成了不同的物象。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三个相同的乒乓球,甲球不需要改装,在乙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并密封,使得ρ﹦ρ水,丙球中注入的水使球灌满。后续步骤为将三个球同时放入水中。实验现象是:甲漂浮,乙悬浮,丙下沉。结论是:浮沉与F浮和G的大小有关,ρ与ρ水有关。

四、实验为实验考试打下基础

通过这几年全国各地的初中物理二年级试卷可得出实验题型的大致体系:1.分辨实验仪器的名称、使用方法及基本结构;例如在家庭电路中有一只表盘上标有3000R/kWh的电能表,手上有一块秒表。如何测量家中某一盏白炽灯的实际电功率;2.清楚实验原理、目的及器材的使用;3.通过实验目标设定实验方案、步骤和相关表格;4.绘制实验原理图;5.把握实验的操作过程;6.读出各器材的读数;7.总结实验报告;8.填写基本公式并进行计算,例如,所根据测量出的物理量,写出计算灯泡电功率的数学表达式;9.判断实验过程中各步骤或仪器使用的正确性并给予改正,例如,你能用几种方法判断一蓄电池能否供电?又怎样判别它的正、负极?试设计几个办法,并说明道理;10.分析实验的错误排除故障等。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只是在理论上对学生加以强调实验的知识点,学生记住的只是在纸上的理论,有些器材的使用、仪器的读数、原理的由来都并不清楚,甚至不明白,只能通过机械性地将实验知识点记住,填鸭式地应付实验题型的解答,只知道答案是这个却不明白各中原因。

对于人教版初中二年级物理来说,它打破的正是这种尴尬的局面。通各种演示实验、趣味实验、自主实验等让学生对实验的认识不仅仅局限在纸张上,而是通过观看或实践实验的操作过程来获得与物理实验的相关知识点。对于实验器材方面,学生需要收集齐全的实验器材,而在收集过程中,学生会牢牢记住这些器材,而不是在书本上死记硬背。根据实验原理进行实验操作,想要实验成功,学生就必须遵循理论课本的操作过程,这些知识点会潜移默化到学生的脑海中,甚至不需要通过背诵记住这些知识点。从器材的准备到结果的得出,学生都亲自参与其中。这种实验教学方式的学习效果会远远高于理论式的教学效果。

五、总结

人教版初中二年级物理实验的宗旨在于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实现从学生的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转化理论为实际操作,化抽象为形象。学生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同时学会实验方法和体验了实验乐趣。注重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实验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篇5:人教版音乐二年级教案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大鹿》 2.创编歌表演 3.歌词创编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大鹿》。

2.通过演唱歌曲,创编歌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音乐创作实践中感受到愉悦。3.通过歌曲的学习,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乐于助人。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用自己的动作模仿不同的角色。

教学难点:歌曲中最后一句:“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中的“进来”和“咱们”的节奏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教具:房子、头饰、猎人枪、太阳、蘑菇5朵、大树3棵、字。教学过程:

一、设计情境,创作律动。

1、师生问好。

2、课前律动表演《小动物模仿操》 引导学生在表演中感受小动物们在一起的欢乐心情。

师:小伙伴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龟兔赛跑》。这节课,老师制作了乌龟冲刺这一段请大家欣赏。你们看小动物们看见乌龟就要赢了,高兴的手舞足蹈起来,让我们加入到他们中去吧!(要求:每位小朋友们扮演一种小动物并模枋动物高兴的样子随着音乐做动作,老师来猜一猜你模仿的是什么动物)

二、游戏导入,掌握难点

1、学习难点节奏

师导:谁能告诉我小动物们除了又跳又叫以外,它们还会为乌龟喊什么呢?学生答:加油。

师:你们想不想给他们加油呀?学生们摩拳擦掌,准备投入到为乌龟和兔子加油的行列中。师:今天老师想让你们用一种新的口号来为他们加油。出示节奏难点:“加油 快 快快”,同学们练习。

2、游戏中巩固节奏。

师:在大伙的叫喊声中,乌龟获胜了,森林王国的小动物们邀请我们到它们哪里去坐客,你愿意不愿意呢?生:愿意!师:现在我们就乘上音乐列车吧!(要求:小伙们必需模仿老师拍打的音乐节奏方可登上音乐列车)

3、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喜欢。”(出示教学挂图,师边放录音边讲自编的童话故事。)

4、引出歌名《大鹿》师:为了让所有的小朋友都来向勇敢的大鹿学习,法国的一位叔叔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歌名叫《大鹿》。

三、新歌学习

师:小伙伴们森林王国到了,咦!小动物们去哪呢?原来今早,这发生一件可怕的事,你们看!(学生观看课件)请小伙伴们说一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学生说。师表扬!

1、听范唱,初步感受歌曲情绪。师:你们知道吗,森林里的小动物还把这件事编成了一首儿歌,你们听!让学生听后为这首歌曲起名字并出示课题。

2、引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歌词。

3、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让学生说一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哪些地方遇到了困难,老师帮助解决。

4、处理歌曲,通过让学生创编歌曲律动感受曲子情绪。

5、播放录音范唱带。

6、歌词学习。

(1)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歌词内容。师:小朋友,当小兔逃向大鹿的时候,大鹿正在干什么?(大鹿站在房子里,透过窗子往外瞧)。大鹿看见了什么?(林中跑来一只小兔咚咚把门敲)。小兔边敲门边说了什么?(鹿呀鹿呀快开门,林中猎人追来了)。勇敢的大鹿怎么说的?(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2)全体学生朗读歌词,师生共同探讨用怎样的语气来突出歌曲的意境。

7、学唱歌曲

(1)师弹琴,学生小声跟唱。(2)难点处理:师:“小白兔被谁救了?”(大鹿)。“我们把大鹿救小兔的一句再来唱一唱。”(由此突破难点,让学生容易掌握)

8、歌词处理录音范唱,学生仔细聆听后讨论怎样唱才能体现出小兔当时的紧张心情。

9.分角色演唱并模仿小兔、猎人和大鹿的动作。

四、创编表演

1.学生分组进行创编表演。

2.播放教学磁带,学生戴上头饰上台展示创编的成果。

五、歌词创编

师: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你们想一想,如果其他的小动物遇到了困难,谁又会去救他们呢?比如:小兔遇到了困难,谁会去帮忙呢? 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歌词创编,并分组上台展示。

六、创编音乐剧,延伸课堂。

师:小朋友,猎人没打着小动物,心理怎样?(生气、遗憾)。只得怎样?(垂头丧气的走了)。小动物得救了,于是会怎样庆祝?(高兴得又唱又跳)。这说明了什么?(团结起来力量大,勇敢能战胜一切)。所以,我们同学之间也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师导:小伙伴们咱们已经学会这首儿歌,哪么现在让我们把这故事排演成一幕音乐剧吧!现在我们来分工一下,(将学生分为美工组、演奏组、合唱组、表演组)。

1、出示音乐剧的三场的主题:a、森林的清晨b、猎人的追击c、欢庆胜利

2、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活动,老师点评。可进行生评和师评。

3、正式上演音乐剧。

七、小结,下课。

师:同学们和森林王国里美丽的小动物们共同度过了愉快的四十分钟,我们的旅行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对这些朋友们说一声再见吧!(在音乐声中结束这堂课。学生随音乐做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走出教室。)

附:

篇6:人教版音乐二年级教案

教学内容:

1、歌曲:秋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以热情、愉快的心情、甜美而轻快的声音演唱《秋》,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

教学重难点:

以热情、愉快的心情、甜美而轻快的声音演唱《秋》

教学手段: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综合训练一

二、检查复习: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几条反复记号乐句,请学生说说怎样运用。

三、学唱歌曲。

1、导入:同学们,一年有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谁能说说秋天是什么样的吗?(用自己找到的材料说明)

同学们说的都美极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秋》这首歌。

2、听录音范唱,请同学们说说有什么感受?

3、听唱法学歌曲。

4、处理:

(1)都描绘了哪的景色?(东西南北四个山坡的景色)都描绘了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将四个山坡的美景画出(教师指导)

(2)将同学们画的图画展出,启发同学们背唱歌曲。

(3)歌曲中还描绘了哪些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请同学们将这几个动物的动作做一做。

(4)表演歌曲

5、同学们,大自然是美丽的我们要热爱大自然。听音乐下课

板书设计:

篇7:人教版音乐二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过新年》。

二、教育学生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用打击乐表现过新年的气氛,自编动作等音乐实践。教学点难点:

指导学生唱《过新年》,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新年的热烈氛围。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年画、小筷子、彩绸。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做律动

随着《小拜年》的音乐教师带学生做律动,感受喜庆的气氛。

二、欣赏歌曲《欢乐中国年》

师: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孙悦姐姐的一首歌,想听吗?(学生回答)

师:好!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课件孙悦演唱的《欢乐中国年》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好听吗?(学生回答)师:从画面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语言表述)

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画面上的人唱歌、跳舞、放鞭炮真热闹,他们在庆祝什么节日?(学生回答)

师:对呀,他们在庆祝春节。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春节就是我们俗话说的过年。同学们过年的时候,你们在家都干些什么呀?(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回答)

师:好!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新歌《过新年》 播放制作的《过新年》多媒体课题课件。学生齐读课题----过新年

三、学习新歌

1、播放教材多媒体《过新年》课件,让学生欣赏自由感悟。师:歌曲我们听完了,你想告诉老师什么呢?学生回答。你们觉得这首歌曲是欢快的、还是优美抒情的?(生回答)

师:既然同学们喜欢听,那我们就再来听一遍,听的时候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小手,随着歌曲拍拍手。(播放多媒体《过新年》课件)师:同学们拍的真好!你们听到歌曲里面有哪些熟悉的乐器呢? 师: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这一边啊,我想让大家用打击乐器把锣鼓的节奏敲出来。播放多媒体课件锣鼓的节奏。

师:先跟老师把锣鼓的节奏读一读,老师读一句,同学们读一句。请同学们齐读一遍。同学们都会读了。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打击乐器,老师这儿还有打击乐器(鼓、罗、小镲),谁想到前面来用这些打击乐器?(指名学生到前面演奏)让我们随着录音把歌曲中锣鼓的节奏敲出来吧。生:好。师: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行!播放歌曲《过新年》。

2、师:下面我们来读一读歌词。谁想来读歌词?师:你来读。读歌词,帮助学生解决不认识的字。

3、师:接下来我们一起试着按节奏齐读一遍歌词。(生读)师评价:同学们读的很好,老师发现同学们的节奏感还真不错。

4、现在请同学们随着琴声用“LA”小声唱一遍歌曲的旋律。同学们注意听好前奏。

5、同学们能不能随着声把歌词填上?(学生回答)。那我们来试试看。好!我们再来一遍,同学们在唱的同时找出你认为难唱的乐句。

6、同学们,你们觉得那一句最难唱?(指生回答)你们觉得这几句难唱呀,好,老师来教你们吧。师分句教,还有不会的吗? 质疑,帮助学生处理完所有难唱的乐句。那好,我们就随着琴声完整演唱一遍歌曲。

7、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学会歌曲了。下面我们就听一听录音几里的小朋友是怎样唱这首歌的。比一比,他们唱的好?还是我们唱的好?(播放歌曲《过新年》)师:同学们谁唱的好? 让学生通过对比,找差距。

师:老师觉得同学们唱的真不错。也觉得录音机里的小朋友唱的很好,听到他们欢快的歌声,我仿佛看到了他们过新年时可爱的笑脸,感受到了他们高兴、激动的心情。同学们过新年高兴吗?生:高兴。

师:好!我们也随着录音伴奏来唱一遍,我们也要露出我们可爱的笑脸,唱出我们过新年时的高兴心情。播放《过新年》录音伴奏。

8、师:同学们唱的真好!下面我们换个方式唱一唱歌曲,这样吧,一组的同学唱歌词,二组的同学唱锣鼓的声音。师:交换过来唱一唱,看哪个小组唱的好。同学们都唱的不错啊,你们真棒!

9、用小筷子指导演唱歌曲

(1)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小筷子,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歌曲。我们来试一试。(学生随录音表演)(2)现在,我们一起随着录音边唱边表演歌曲。

刚才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边唱边表演了歌曲,唱的、表演的都不错。

(3)下面请同学们按老师的要求表演歌曲,同学们唱歌词时把小筷子摆起来,唱锣鼓的声音时用小筷子把锣鼓的节奏敲出来,跟老师一起来一遍。

(4)接下来,我们一起随着录音边唱、边表演。

四、创设情境,让学生参加春节实践活动,自由表达春节的愉快心情。

学生自己动手装扮教室,把教室装扮出过新年的景象。(播放《过新年》伴奏曲)

师:装饰完的同学情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同学们做的真好,真么快就把我们的教室装扮的象过新年一样。同学们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翘起锣、打起鼓、唱起来、跳起来,共同庆祝新年吧。

播放《过新年》录音师生同跳。

五、小结、下课

篇8:人教版音乐二年级教案

从“低位加起”是笔算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之一, 这在课改之前的人教版教材中均很明确。实践证明, 这一规范对提高笔算进位加法的正确率及学生的计算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 现行的人教版教材却对此做出了修改, 把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改为“既可以从低位加起, 也可以从高位加起。”

这一修改, 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 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就此进行了教学实验。实验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两个平行班, 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进位加法。实验规定, 在二 (1) 班教学时, 按照教材编排, 同时教学两种算法, 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二 (2) 班虽然也教学两种计算方法, 但必须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算法的优劣, 并在此基础上做出规范:“笔算加法时要从个位加起”。

在课堂上, 由于知识正向迁移的作用, 两个班的学生都能由不进位笔算加法“既可从个位加起, 又可从十位加起”之经验, 很快得出了进位加法的两种计算方法。在 (1) 班教学过程中, 由于教师对两种算法的优劣没有倾向性意见, 最后选择从“高位加起”的学生占60%以上。在 (2) 班教学过程中,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关于两种算法的优劣比较, 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笔算进位加法从高位加起的不便, 最终确定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为“从低位加起”。

一天后, 我们进行了课后测试, 发现 (2) 班除了个别学生因忘了进位出错外, 无其他错误, 正确率为98%, 而 (1) 班的学生除了犯有 (2) 班同样错误外, 还出现了15+27=312类的错误 (学生因先算高位, 个位进位的1不知如何处理, 直接写在了十位与个位之间) , 正确率为85%。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笔算进位加法如果从高位加起, 有两种算法。其一是先写好高位相加的结果, 当低位相加需要进位时, 再修改高位上的结果, 这种方法无疑是不方便的。其二是先算出高位相加的和暂时不写, 同时心算低位是否产生进位, 如果有进位, 加上进位得出高位的和。这种方法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不适合二年级小学生。当学生选择用“从高位加起”进行笔算进位加法时, 往往会因思维能力不足, 而先写好高位相加的结果, 当低位相加进位时, 有的就顺手在高位结果的后面写上了低位相加的和;有的则是对计算法则理解不清, 当低位相加进位时, 不知如何处理, 而把低位相加的和直接写在了高位和的后面。

为了进一步探究笔算进位加法的教学模式, 我们又对其他几个学校任教二年级的教师进行了调查, 发现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对笔算加法“从十位加起”一般都避而不谈。

教材安排此教学内容的目的, 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发挥学生在计算方面的个性, 开发学生的智力。然而实践证明, 这种做法可能会事与愿违, 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反而给学生的计算思维造成了混乱, 也不为一线教师所接受。鉴于以上情况, 我们建议教材对此内容进行修订:在编排不进位加法的教学内容时, 出示“既可以从个位加起, 又可以从十位加起”, 而在编排进位加法时去掉“可以从十位加起”的说法。这样, 一方面可引导教师在进行不进位加法教学过程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开发学生的智能;另一方面, 可引导教师在进行进位加法教学过程中, 开展两种算法的比较和讨论, 使学生经历算法由多样化到规范化的过程, 达到既提高学生计算水平, 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目的。

二、“用数学”的题材选择正确吗?

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2~6的乘法口诀”例6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图片来呈现的 (如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例题的教学要求:在收集数学信息的基础上, 理解并掌握用乘法来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而刚刚上过的例5 (见下图) 也是一道用图片呈现的实际问题, 且涉及的数学知识为乘加、乘减两步计算。

教材怎么会把难的例题编排在前, 而把简单的、基础的例题编在后呢?《教师用书》是这样解释的, 例5属“式题”, 例6属“用数学”。“式题”与“用数学”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我们一时感到迷惑, 《教师用书》也没有具体说明。

当我们深入钻研教材后, 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例5及其配套练习题全部是用图片呈现的, 图中反映的信息对列式有很大的引领作用。学生在解答练习题时, 面对着图片, 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是“几个几在相加”, 而且问题的答案是可以从图中数出来的。学生在解题时的思维属于直观形象思维, 由此可见, “式题”就相当于传统教材中的看图列式。

在例6的配套练习中, 虽然不少题目仍然是以图片为载体呈现已知条件, 但图片仅仅起着引起学生注意, 使题目形式活泼的作用。学生在解答练习题时, 需要通过想象、分析来确定其数量关系是“几个几”相加, 问题的答案更不可能从图片中数出来。解题时需要学生运用逻辑抽象思维来分析思考, 所以“用数学”就相当于传统教材中的应用题。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教材先安排“式题” (例5) 再安排“用数学” (例6) , 其编排思想是完全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由直观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发展的脉络, 其目的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和努力体现数学的运用价值。然而虽然教材编排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 但“用数学”例题的题材选择却过于直观, 致使教师如不深入钻研教材, 将难以把握教学目的及教学重点 (据调查, 对于二年级“用数学”的教学, 90%的教师都是就例题教例题的) , 从而导致教学效果的低下。

课改之后, 为了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教材留有较大空白, 这本身无可非议。但一方面由于教师平常事务繁忙, 用于钻研教材、开发教材的时间与精力都很有限;另一方面有不少教师尚不具备开发教材的能力。为此, 轻视教材的作用, 盲目强调教师钻研教材、开发教材的做法极有可能会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是不可取的。

篇9: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导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7~9年级“阶段目标”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评价建议”中专门有“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明确规定:“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在7~9年级,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二、单元解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总体设计思路是培养学生阅读抒情文章的能力,所选的课文都是散文诗,它们都是作者由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雪》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对二者作比较,“朔方的雪”体现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因而更为作者所欣赏。历史剧《雷电颂》以“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撼动人心,它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笔,也是屈原斗争精神的典型体现。《短文两篇》(《日》《月》)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日》中以“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显示了作者对理想人生的追求。《月》中赞颂姮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表达了自己的理想。《组歌》采用拟人化手法,借海浪、雨的形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守护者”及“奉献者”的赞美。

对散文诗的阅读,最重要的是加强诵读,要熟读成诵。有些散文诗押韵,朗读时须注意韵脚;有些散文诗节奏比较分明,就要读出节奏。总之,应在熟读中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路,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散文诗的语言比较优美,含有哲理,内蕴丰富,要注意学习课文的语言。有些名言警句大家不妨抄下来,并牢记在心。

三、单元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抒情的表达方式。

(2)学习诗化的语言,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把握拟人、象征的写作手法。

2.方法与过程

(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作者的思路,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部分精彩语段及关键语句的品析,感受散文诗化语言的风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课文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激起对人生、对生活美好信念的追求,以及对困难的斗争精神。

四、单元导读示例——《雪》

盼雪

张炜

【课前欣赏】

一个无雪的冬天,会令人感到尴尬。该冷的时候不冷,四季不再分明,大自然竟然也有这样的谎言。

下雪吧,让洁白的绒毯铺盖大地,以这个节日独有的方式去温润人心,安定人心。

雪可以搽洗世界,所以你总是可以在雪后看到一方更加碧蓝的天空。一只狗走向原野,小鸟在落满雪粉的枝丫上俏立。大地恬然入睡,万物陷于默想。姑娘唱歌了,红色的围巾松松地包在头发上。相信雪的下面是一片翠绿吗?紫色的地黄花将开放,墨绿的叶面上留着雪痕。一个干练的老人拄着拐杖走过,呼出了白气,那白气像他写出的一行诗。他的头发也是银白的,他的黑呢大衣多么庄重。

老人缓缓地行走,拐杖提离地面,他走过的岁月中有多少个这样的冬天,不记得了。他只记得在雪地上,在雪松的后面,他第一次吻一个姑娘的情景。那时他们都年青,厚厚的雪使他们的脚陷了下去。

雪的世界,一个多么适合思索和回忆、追忆和遐想的世界啊!浑浊的思绪被沉淀了,人心像白雪一样安静。我们流失的时光和未曾留下痕迹的一串串脉音,一起涌到眼前、耳畔。

你见过人们借助一副滑雪板飞速穿越雪地的情景吗?那有多么帅气。还有,迷人的雪雕、娃娃们的同样稚拙的雪人……这一切奇迹都被白色的调子统领、概括了。

人在最危急的时刻,在有了病痛的时刻,往往被抬进医院——那里有什么特征?那里会有一群群身着白色长衣、头戴白帽的人,有白色病床、白色被子……他们以这样的颜色挽留生命,唤起对生命的记忆。白色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了缓解和诊治,又给了人多少安慰和信任呢?白色,活动着、沉默着的白色……它与雪的联想,就这样发生着。

下雪吧,下雪吧。

可不巧的是我们又走进了一个无雪的冬天。

大雪到哪儿去了呢?问爷爷们,他们也在摇头。大雪到底到哪儿去了呢?如果连我们这个湿润的半岛也缺雪少雨,其他大陆又怎么熬?下雪了,下雪了,下了浅浅的一层,一脚踩出泥地,可怜人。下雪吧,下雪吧。再让人骄傲地头戴翻皮帽走上一遭吧,再让真正的寒冷像过往的大雁一样降落一次吧。这样,我们就会知道,太阳和地球在挺好地运转,一个接一个的明天还没有尽头。我们会信任时光、日月这一些永恒的东西,安然自如而不是匆忙慌促地干手头的事情。

在这个干燥的、裸露着泥土的冬天里,人们不由得去追根寻底。不错,现代科学已经告诉了大家,人类对大自然无节制的开发,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毁掉了正常的自然循环。因此,我们要忍耐一个又一个无雪的冬天。空中烟尘弥漫,人们咳声不绝。仰望天空,立即有一颗微尘落入眼内。只有雪才可以擦掉这么多的尘埃,而我们拿出家中千万块抹布也做不到。下雪吧,下雪吧。大雪是老天爷手里的抹布,它一会就能把天空擦得瓦蓝锃亮。

下雪吧。

【赏析】

张炜的散文往往通过对纯美精神家园的守望,而抵达一处精神的高地。《盼雪》可称其代表。随着一个又一个暖冬,雪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盼雪,是因为雪连着思索和回忆、追忆和遐想:姑娘的红围巾,老人的黑呢大衣,在雪地里该多么亮眼;雪还让人联想到雪雕、雪人、病房甚至生命。作家通过富于意味的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大雪纷纷扬扬悄然曼舞,涤荡了世间一切丑恶污秽,同时也仿佛轻轻拭去了人们心上郁积已久的烦恼尘埃。人心因此变得透明纯净,世界因而有了澄澈洁白。这正是作家孜孜不倦追求寻觅的人生境界,也是审美者在他奇巧的文字中猛然惊醒的理想之梦。在作家笔端,雪是由表及里净化万物的圣洁精灵。文章语言优美,意蕴丰厚,一些比喻生动形象,让人过目不忘。

【课文导读】

《雪》是鲁迅散文集《野草》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因为“朔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体现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

学习散文诗最好的方法是诵读。对本文亦应着力于诵读,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所欲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其优美的意境和浓郁的诗情,从而理解作者希望传递的丰富内涵。学习时可先结合背景资料和注释,轻声诵读文段,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再通过反复诵读,展开联想,放飞想象,体会文章的意境,领略语言的神韵;最后熟读成诵。朗读课文时要力求做到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出精神。

【背景资料】

《雪》的作者是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雪》写于1925年,当时鲁迅住在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反动势力猖獗,正是五四运动退潮后最黑暗的时期,整个社会处于一片寒冻之中。而此时的南方,国共两党已经结成统一战线,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1924年12月30日,北京下了一场大雪,蓄八字须、面容消瘦、嘴里叼着一支烟斗的鲁迅先生来到无边的旷野上,站在凛冽的寒风中,神情凝重、目光炯炯地望着旋舞的飞雪,激发了战斗的豪情,萌发了创作的冲动,次年1月18日,散文诗《雪》诞生了。

【散文诗简介】

散文诗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它兼有诗和散文的特点,是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样式。一般来说,散文诗是散文的形式、诗歌的语言。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意境、情绪和幻想;从形式上看,它又和诗不一样,不分行,不押韵,更加便于抒发感情;从语言上看,它精练、形象、优美,有一定的跳跃性,节奏感强。

【字词积累】

1. 读准下列生字字音。

口(qìng)脂粉(lián)

灼(zhuó)笑(xī)

尽(tuì)方(shuò)

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见识广博。

凛冽:刺骨的寒冷。

天宇:这里指天空。宇,上下四方。

精魂:精灵,魂灵。

消释:消融,溶化。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主旨提炼】

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滋润美艳的“南方的雪”寄托了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而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蓄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贯穿着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文章结构】

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雪》按照作者思想内容和情感变化结构全文。作品结构精巧,经过作者的感情熔铸,显得辽远、深邃。

【写作技法】

1. 想象飞腾奇丽。

面对北国的翻飞大雪,作者的神思却飞越到江南的柔情故乡。在精细描绘江南雪野的静景之后,又舒展想象的翅膀:“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使整幅江南雪景画面有静有动,景中寄情。第二段进一步联想到冬日里幼童玩雪,以生动的笔触使这幅画面生机盎然,情趣无限。第四段用一个“但是”,转入对北方大雪的讴歌。在实写动人雪景的同时,作者的想象与大雪一起飞腾,把那在阳光朗照之下,蓬勃奋飞、闪着灿烂光辉的大雪形容为“包藏火焰的大雾”,想象多么宏伟奇丽!最后由“孤独的雪”联想到“雨的精魂”,使主题得到了升华。

2. 映衬自然鲜明。

写江南雪景,却从暖国的雨开篇。以暖国雨的单调,反衬江南雪花的晶莹和雪野的斑斓,在相互映衬之中自然引出江南雪景。写幼童玩雪的欢悦,也是为了对这幅柔美的雪景图作进一步渲染。精心描绘江南雪景,最终的目的却是为了在鲜明的映衬与对比中突出北国大雪的壮观——那朔方奋飞、旋转、升腾的大雪,才是作者真正想要表现的高潮。

3. 语言丰富多彩。

南国的雪“滋润美艳”,宝珠山茶“血红”,单瓣梅花“白中隐青”,磬口蜡梅“深黄”,杂草“冷绿”,而蜜蜂们“忙碌地飞”“嗡嗡地闹”……这一切,精雕细琢,显出轻柔绚丽之美。再看北域的雪:“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在晴天下“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这又是一幅生机勃勃的写意画,恣肆泼洒,尽展雄浑壮阔之美。其间穿插幼童玩雪的场景,刻绘雪罗汉的形状、色泽、神态等,语言生动形象,清新活泼,美妙传神。

4. 修辞生动精妙。

用“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来比喻“滋润美艳”的江南雪,形象地表现了江南雪的青春魅力和动人光泽。用“包藏火焰的大雾”来比喻朔方大雪,生动地描绘出雪被旋风卷着,映着日光蓬勃奋飞、旋转、升腾的壮丽图景。孩子们在雪地里玩雪,小手“冻得通红” “像紫芽姜一般”,比喻贴切,形态逼真,富有儿童情趣。雪罗汉“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用拟人手法化静止为灵动,带来一个鲜活可爱的生命!置身于朔方昂扬、奋发的雪景中,作者内心的革命豪情也在“旋转”“升腾”,所以在末尾两段反复咏叹,那是“雨的精魂”。雨虽然“死掉”了,可“雨的精魂”——雪,仍在自由活泼地飘洒纷飞。赞美之情奔泻于笔端,战斗之意洋溢于字里行间。加之末段精妙、诗化的排比,使全文主题鲜明深刻,感情真挚强烈。

【问题探究】

1. 散文诗的有关知识:

本文是一首散文诗。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作为诗中的散文,散文中的诗,说到底,它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富于哲思的文字。

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篇幅短小,不分行,不押韵,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充满诗的意境,有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第二个特点是内容的跳跃性,以凝炼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第三个特点是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扩大内容和容量。

高尔基说:“真正的诗,永远是心灵的诗,永远是灵魂的歌。”诗歌是最富情感的,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而他的目的就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作者写散文诗,就是要抒发内心充溢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传达,具体的形象与情感的水乳交融就形成了诗的意象,也就是说,诗的形象(意象)之中渗透着诗人的情意。

2.重点语句的理解:

①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欣赏的,为下文赞美朔方的雪作铺垫。

②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北方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还被表现为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3.作者用较多笔墨描写雪罗汉的形象的目的是:雪罗汉形象的描写在内容和结构上是连接朔雪之景的桥梁,它实现了作者感情的过渡和转折。雪罗汉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是美的象征,却很快消融。所以作者更欣赏的还是朔方雪的壮美,那种在苦寒中独立抗争的形象正与作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不屈不挠战斗的形象相吻合。

4.作者将南北雪景对照描写的用意是:以江南的雪来对比衬托朔方的雪,借物抒情突出主题。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的眼里,这种美未经磨炼,并不能保持长久。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像北方的雪一样,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她的存在,那张扬的个性,多么像一位豪情奔放的挑战者和战斗者。

5.写完江南的雪之后用一个峻急的“但是”转入对“朔方的雪”的描写,可以这样理解: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提示全文重点。这里看似并不需要转折,可加上这个“但是”之后,作者的情感倾向更加明显了:比起优柔的江南的雪,作者更赞颂壮美的北国的雪。这也体现了鲁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

【延伸阅读】

染绿的声音

○徐迅

山居的日子,是在山中一座精巧的石头房里度过的。每天,我都被一种巨大的宁静所震撼着。经过许多尘嚣侵扰的心灵,陡然回归到这旷古未有的宁静之中,而又知道周围全是绿色的森林,心里似乎也注满了一汪清涟之水,轻盈盈的,如半山塘里绽放着的一朵睡莲。

也有声音,在白天的山峦;偶尔也有人语喧哗,幽谷回鸣。空山不见人,倒使人感觉到大森林的真切和人世的烟火之气。更多的是鸟声,从黎明的晨噪到傍晚的暮啼,耳闻着那密密松林里传出的啾啾鸟鸣,还可以看见那墨点般的小鸟,如大森林的音符跳荡着、栖落着。鸟鸣常常使大森林归于虚静,它天生就是一种虚幻的精灵呢!鸟声让人着迷地听,这时听出的就是一阵阵染绿的声音。

当然有许多声音是有颜色的。如皑皑白雪,潺潺流泉,响动的就是一大片白;如春花秋菊的凋谢,细心的人也会听出它的艳红和鹅黄的色调。在大森林里,此时我被激动的不是这种有颜色的声音,而是满山攒动着的森林——那浓绿浓绿的声音了。满山密密的松林、枫树、珍珠黄杨、翠竹……树丛间刮过的风也是绿色的,绿将大森林融为碧绿的一体,分不清颜色的浓淡深浅。那声音自然也不用侧耳倾听,触目皆是——大森林的宁静固然会使人坠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孤独和虚空当中。而这染了绿的声音,却让人感到一种生命的快意和心灵的悸动。黎明的时候,“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森林里露珠“扑扑”滴落的声音,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轻柔而凝重的绿色;森林静静肃立,树叶交错,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茁壮成长的蓬勃的绿色;狂风呼啸,排山倒海咆哮着的松涛,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悲壮和磅礴的绿色;阳光摇动滔滔无边的绿海,阳光掠去又显出一江春水,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恬淡而平和的绿色……山居无事的时候,只要静静地穿行在这无边的大森林之中,我满心的尘垢便一下子就被荡涤得无影无踪,只觉得身心惬意和愉悦,心中陡然就有层斑驳的绿爬上心壁,盈注着生命那清凉的绿意来。

听惯了这种声音,在夜里我常常睡不着觉。拥被而坐,此时周遭那染了绿的声音已渐渐无声无息,看洁白的月光,慢慢浮上窗棂,月光里的绿色冷冷如春水荡漾着,使人感觉到那绿色的声音一定是被浓浓的月光所消融,隐翳在莽莽苍苍的大森林之中了。但这时这刻,我思想的羽翼还翩翩起伏着,希冀那染了绿色的声音出现。有风的夜晚,我看窗外的大山果然是混沌未开的一团绿色,那染了绿的松涛之声,铺天盖地的在我石屋周围如狂飙般的春潮,惊涛拍岸,振聋发聩,让我激动得恨不得长啸……这些年,我知道我常常谛听水声,谛听鸟声,不仅是因为我对尘嚣之声异常地厌倦和唾弃,更多的是在寻找清纯的自然和人生的大自然。那是我生活须臾不可缺少的思想的源泉……若能轻轻地裹在这染了绿的声音里,心就会轻灵得像一朵绿荷,即便泊在波涛里滚动,那梦也是常常染了绿呢!

【阅读提示】

这篇散文以山居生活环境的宁静开篇,以追求生命的绿意为主旨,以实见虚,虚实结合,独具匠心。首先,“染绿的声音”这个题目就很美,营造了诗一般的意境,使读者想到了茂密的绿色森林里充满了神奇的生命活动。然后,通过描写山居的宁静和各种各样的“染绿的声音”,表达出作者对尘世喧嚣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文章语言优美,综合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它更富于文采,也增强了感染力。同时采用了烘托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林的神奇魅力,也写出了“我”对“染绿的声音”的不同感受。

【思考练习】

1.作者在第一段中用“巨大”一词来修饰“宁静”,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本文语言既形象生动又含蓄深沉。请在下边两句话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1)鸟鸣常常使大森林归于虚静,它天生就是一种虚幻的精灵呢!鸟声让人着迷地听,这时听出的就是一阵阵染绿的声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若能轻轻地裹在这染了绿的声音里,心就会轻灵得像一朵绿荷,即便泊在波涛里滚动,那梦也是常常染了绿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阅读全文以后,请概括文中“染绿的声音”是指怎样的声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写指南】

1. 在浓绿的大森林中,本文作者听到的声音都是绿色的。你也有在特定环境中听出染了颜色的声音的体验吧,请写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学习了本单元文章,你对散文诗有了一定的认识吧?让我们睁着审美的眼睛,带着炽热的情感,握着生花的妙笔,写出自己心目中的一个季节,题目是:我心目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思考练习1.作者用这个句子描绘出山中充满于天地间的无边无际的宁静,这样的宁静是尘嚣中所无法体会的,让人的心灵变得澄静,轻盈,是身心从未体会过的,对作者的心灵有极大的震撼。2.(1)这个句子以鸟鸣反衬出大森林的虚静,也表现了宁静的大森林中因有了鸟鸣而充满生机的意境。(2)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身心融入了大自然的美好感受。3.①晨露滴落发出的轻柔凝重的声音;②由森林茁壮生长悟出的蓬勃的声音;③松涛咆哮发出的悲壮和磅礴的声音;④由阳光变化下的森林悟出的恬淡而平和的声音。

上一篇:查理和巧克力读后感下一篇:高二班主任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