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信息一览表

2024-07-15

嘉定区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信息一览表(精选4篇)

篇1:嘉定区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信息一览表

嘉定区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信息一览表

街镇 助餐服务点名称 地址 嘉定镇街道 嘉定镇街道乐龄助餐服务点 塔城路440弄29号 真新街道 真新综合型助餐服务点 真新街道丰庄一村46号 马陆镇 马陆镇新联村综合型助餐服务点 马陆镇复华路55号 马陆镇 马陆镇戬浜村综合型助餐服务点

马陆镇嘉富路500弄 黄渡镇 黄渡镇综合型助餐服务点 黄渡镇新黄路18号 马陆镇 马陆镇北管村综合型助餐服务点 马陆镇北管村北陈路 安亭镇 安亭向阳综合型助餐服务点 外青松路1148号 工业区 工业区综合型助餐服务点 良舍路333弄40号 徐行镇 徐行镇综合型助餐服务点 徐行新建一路2115号 外冈镇 外冈镇综合型助餐服务点 外冈镇仙桥路237号 江桥镇 江桥镇综合型助餐服务点 江桥镇华江路153号 菊园新区 菊园社区综合型助餐服务示范点 胜竹路2188号 外冈镇 外冈镇望新社区综合型助餐服务点 外冈镇望新仙居路23号 菊园新区 六里社区综合型助餐服务点 六里中心路425号 安亭镇 赵巷社区助餐服务示范点 安亭镇翔方路3000号 马陆镇 马陆社区助餐服务示范点 马陆镇封周路631弄15号 南翔镇 南翔镇助餐服务示范点

南翔镇翔乐路265号 徐行镇 徐行镇曹王社区综合型助餐服务示范点

徐行镇曹王路236号

负责人 电话

朱乃荣 39928144 张志华 69191561 吴雪荣 59903531 郁毛华 59511761 江荣元 59598253 蔡文荣 69152449 夏明 69571692 王韵 69522242 潘锦龙 59558470 周军红 59937660 王建忠 59119778 杨晓青 59926933 周军红 59936009 陆文祥 69168387 陶锦元 59503212 张永英 39515055 叶惠发 39199365 周利兴

59941156

篇2:嘉定区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信息一览表

1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查阅与复习

邀请上海市卫生政策研究与发展方面的专家组织研究人员进行方法培训。

1.2 专家咨询与论证

为提高研究的科学性, 邀请上海市卫生管理专家咨询, 指导课题开展, 并对研究成果进行论证, 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1.3 焦点组讨论

针对课题涉及的有关重点问题, 组织人员专题讨论, 探究原因、寻找对策。

1.4 问卷调查

2010年8月, 上海市嘉定区卫生局组织了专题问卷调查。一是针对社区居民, 开展了社会卫生服务知晓度、满意度调查, 覆盖全区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样本1 200 份, 其中中心40%, 站点或村卫生室60%, 为拦截式面对面调查;二是针对社区医务职工, 开展改革后工作强度、事业发展、总体满意度等方面的问卷调查, 样本385份, 其中领导班子成员10.1%, 中层干部17.7%, 一般职工72.2%。本文以下有关群众和职工的调查数据均来自此次调查。

2研究结果

2.1 卫生费用控制

社区卫生服务利于控制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社区卫生服务强调采用成本效益好的适宜技术而不是昂贵技术, 预防疾病的成本远低于治疗疾病的成本[1]。就嘉定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现阶段来讲, 其控费效果直接得益于政策的执行。2006-2010年社区门诊均次费用由110.91元降到94.68元, 降低了16.23元 (表1) 。

2.2 卫生服务可及性

2.2.1 地理上的可及性。

改革以来嘉定完善区域卫生规划, 全面加强硬件建设, 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已完成新建或改扩建的有5家, 建设中有6家, 完成116个市级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 (室) 建设。调查显示, 67%的居民表示15分钟内、25%的居民表示30分钟内就可以找到一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可见步行15分钟“就医圈”基本形成。

2.2.2 时间上的可及性。

为缓解夜间和节假日居民在社区就医难问题, 嘉定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夜间门诊服务, 延长门诊到晚8∶00, 部分中心更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建立起由全科医生、公共医生、社区护士、乡村医生组成的全科服务团队。全科团队以常驻社区卫生服务站、弹性下沉社区等不同形式, 落实“社区医生户籍制”管理。目前嘉定有全科服务团队84个, 基本覆盖全区。

2.2.3 经济上的可及性。

从基本医疗保障方面讲, 由于市级总体统筹原因, 在嘉定区域内的城保、居保、大学生医保、镇保等医保覆盖率难以精确统计, 但根据以往按照参保人员身份证信息核对得出的数据, 市级统筹部分嘉定参保率在98%以上。对农民群体而言, 嘉定新农合全市郊区中特色明显, 在减免老年人参保费用、实现新农合与“上海城保”接轨、门诊补偿比例8- 7- 6- 5 (三级医院门诊报销费用50%, 二级医院60%,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 服务站点80%) 、取消住院及门诊大病起付标准、大病医疗救助方面均走在全市前列。2010年农业人口应参加合作医疗约3.08万人, 实际投保5.86万人 (除应保人数外, 包含了部分镇保人数。镇保门诊与农合相比报销比例偏低, 部分镇保人员参加新农合) , 新农合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

2.3 公共卫生均等化

在新医改实施方案中, 对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概念做了界定, 指全体城乡居民, 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 都能平等地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这个要求来看, 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意味着, 横向来讲, 卫生资源的享受应当以需求为导向, 而不应因政治身份和社会身份的不同而不同, 城乡差距、户籍与非户籍人口的差距, 应限定在合理的范围内;纵向来看, 均等不是分摊, 而应对老人、儿童、妇女、残疾人等人群提供差异化的医疗卫生服务[2]。

2.3.1 非户籍与户籍人口均等化方面。

从2004年9月起嘉定在上海市率先对外来儿童实施国家免疫规划, 疫苗费用由国家提供, 每次接种材料费1.4元由区级财政承担;从2007年起, 实现了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户籍人口50元/人、外来人口25元/人”的标准投入, 2010年起增长到常住人口50元/人;另外, 外来人口享受社区诊疗费减免和药品零差率政策;全区设妇幼保健院、南翔医院、安亭医院三家流动人口孕产妇接产点, 平产接产点正常分娩住院3天内限价收费800元。

2.3.2 城乡卫生服务均等化方面。

在城乡支付能力差距并不显著的情况下, 嘉定区推出多项针对农业人口的政府实事。如从2005年开始的“健康进农家”, 2008年起将范围由6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扩大到36岁以上人口, 近三年平均体检覆盖率达97%;从2009年起实施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三个重大妇幼卫生项目等。从而提高了农村居民保健水平, 促进城乡基本医疗均等化实现。

2.3.3 各类人群卫生服务均等化方面。

聚焦“上老下小中间妇女”群体, 并充分照顾到各类专病人群, 政府推出的较多实事项目。如针对农村老年人口, 开展“健康进农家”活动;对农村妇女群体, 开展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社区、学校为中心, 一老一小”为两个基本点, 启动为中小学生免费口腔检查和龋齿充填项目, 为70岁以上贫困老人免费装全口牙项目, 贫困精神病人门诊免费送药, 高血压患者免费服药等。

2.4 满意度

2.4.1 服务利用者的满意度。

改革三年来, 社区门急诊人次及占比逐年上升, 从2006年的35.74%增加到2010年的47.63%, 绝对数增长145.85%, 说明基本医疗下沉取得一定效果, 得到了百姓认可。群众选择社区就诊原因, 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方便快捷” (88.23%) 、“服务态度好” (81.25%) 、“价格便宜” (51.46%) 。值得一提的是, “医保定点单位”、“医疗环境好”、“医疗水平好”、“与这里医生熟”等4个选项, 也都占到30%以上。说明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实力有明显提高。表2显示, 社区卫生总体满意度达到93.15%, 说明改革以来, 无论硬件建设 (机构网络、环境设施、医疗设备) , 还是软件建设 (服务态度、价格、诊疗过程等) , 都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2.4.2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满意度。

调查显示, 近七成的职工感受到收入有较明显的增加。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 一般职工的收入与业务收入挂钩的比例明显高于中层以上干部, 但对收入增加的感受度、满意度却低于中层以上干部 (表3) 。表明在考核指标的设计中, 挂钩程度与收入增加不成正比, 这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社区总体上仍然存在挂钩现象, 但挂钩的项目及程度已经很弱, 考核指标体系正逐步向脱钩方向靠近;考核指标体系逐渐科学化、合理化。在开放式问题中, 相当多的被调查者 (一般职工) 反映本单位的考核“非常注重数量、质量和满意度的结合”, “注重根据岗位分类考核”, “考核方案注重社会效益”, “更加合理化、人性化”, “内容明细化”、“奖勤罚懒”, “从单纯业务考核转成全方位”。可以看见, 社区卫生考核体系中, 已经开始由原来的注重单一业务经济指标考核向公共卫生绩效考核靠近。

3问题与讨论

3.1 关于卫生费用控制

门诊均次费用是衡量群众医药费用支出的一个重要指标, 但同时也应正确、恰当、适当地看待这个数据所体现的成绩。均次费用的减少并不必然说明群众医药费用总支出减少。2006年到2010年, 人均看病次数 (社区医疗机构就诊人次/当年常住人口总数) 从0.96次逐年增长到2010年的1.93次 (表1) 。可以看到, 均次费用下降14.63%, 但人均就诊次数上升101.04%。以“均次费用”和“人均看病次数”为基础数据, 可以得出, 2006到2010年, 人均年医药费用由2006年的106.47元增长到2010年的182.73元, 增幅71.62%。当然, 人均就诊次数上升因素很多, 如医保体系逐步完善,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人们的看病习惯改变等。但以年均看病总费用数据客观而言, 卫生费用控制仍旧任重道远。

3.2 非户籍人口的卫生问题

近年, 嘉定区外来人口数量年均增长率近10%, 2010年非户籍与户籍人口之比达到1∶1.58。庞大的非户籍人口带来了一些问题:一是卫生均等化差距问题, 外来人口医保覆盖率低、水平低、种类少, 看病的人均负担比例高;二是由于就医习惯问题, 受教育程度、社区就诊舒适度、信任度等因素影响, 外来人口习惯到非法行医诊所、民办医疗机构就医, 不仅进一步增加了医疗负担, 且医疗安全方面存在严重隐患;三是加大了公共卫生管理的难度, 目前非户籍人口分娩数占全区分娩总数的75%左右, 计划免疫接种量的70%左右, 甲乙类传染病例数80%左右, 结核病的60%, 非法行医数的90%左右, 占用了大量的社区公共卫生资源。在当前卫生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的配置以户籍人口为基数的前提下, 使得有限、低配的社区公共卫生人力与物力资源难以解放出来, 一定程度影响到其他工作开展的广度与深度。

3.3 社区“六位一体”功能落实尚有差距

从部分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知晓度调查 (表4) 中可以发现, 社区卫生服务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 都已经全面铺开, 但工作深度上, 仍有较大差距。

以社区医生“健康守门人”角色为例, 出诊是社区标志性工作方式之一, 是全科医师走出医院、进入家庭、主动向居民提供卫生服务的一种有效形式, 也是判断全科医生工作质量和服务态度的标准。但由于服务对象快速增长与人员配备有限原因, 社区医生四年内负担的人均门诊人次增长近65.2%, 使得出诊尚未有效开展。家庭病床的开设也处于无序状态, 在老龄化程度高、家庭病床需求刚性化的情况下, 说明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一种重要形式的家庭病床服务, 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社区医生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角色缺乏公认度和信任感[3]。

4对策与建议

4.1 加大政府保障力度, 加快非户籍人口公共卫生均等化进程

一是扩大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 加快出台合理的医疗保障机制, 同时将非户籍人口综合医疗保险纳入现有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保险管理, 并出台合理的医疗保障结算机制, 在目前无法实现全国异地结算的情况下, 暂且实行定点医疗、定点结算。二是进一步放开政府有关实事范围, 如在区镇两级财政条件许可情况下, 享受诊疗费减免和药品零差率政策覆盖所有非户籍人口, 并在聚集地区增设卫生服务站。三是针对外来人员提供统一居住地, 加强居住地管理, 不仅利于疾病预防控制日常性工作开展, 也为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4.2 建立务实、流畅的医疗联合体, 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

探索建立以区内三级综合性医院为龙头、整合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纵向区域医疗卫生联合体。建立社区首诊制度, 促进梯度就诊、双向转诊, 确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守门人地位。建立区内转诊服务平台, 每个医疗联合体通过统一的CIS (视觉识别系统) 设计, 促使双向转诊有效运行。

4.3 内外兼修,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群众满意度

一是加强“六位一体”功能内涵的建设。提高全科医生队伍水平, 切实落实新医改提出的家庭医生制度, 真正将“六位一体”功能落实到位;二是以上海市实行公共卫生绩效考核评价为契机, 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卫生机构考核体系, 促进“六位一体”功能的落实;三是加强社区卫生功能定位宣传。调查中, 群众认为最需要改进的项目中, 有医疗设备、药品种类、技术水平, 这都与过高期待有关系, 因此, 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使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不失为进一步提高满意度的新视角。

摘要:通过统计数据、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法, 分析了自嘉定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以来在卫生费用控制、可及性、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满意度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提出问题和进行讨论, 并对下一步发展社区卫生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嘉定区,社区卫生,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郭运丛.浅谈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J].中国健康月刊, 2010 (7) :90-92.

[2]鲍勇.社区卫生绩效评价[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29-35.

篇3:社区老年助餐饭香情更浓

在上海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解决独居老人的“吃饭难”问题,不仅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民生问题,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如何为老人营造一个便捷、温馨的饮食环境,提供安全、营养的膳食,是解决老年人吃饭问题的关键所在。将老年助餐工作落实到位,需要哪些方面的共同协作呢?带着这一问题,笔者走访了上海市普陀区食品药品监督所。 政府搭台, 推进助餐点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化 普陀区食品药品监督所所长助理刘萍介绍,普陀区的老年人口占全区总人口数的25%左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因此,解决老年人群的用餐问题是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在政府大力支持、鼓励开办老年助餐点的同时,助餐点作为集体供餐单位,其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身体机能、营养需求、自身抵抗力等各方面都与一般成年人不同,因而老年助餐点的食品安全要求应更为严格;其二,老年助餐点除了餐厅用餐功能外,有的还含有盒饭外送功能,但是,目前上海市尚无老年助餐点统一的设置标准和管理规范,各助餐点的食品安全水平参差不齐,令外送服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老年助餐点的食品安全管理亟需规范化。普陀食品药品监督所成立了工作小组,于2010年率先在甘泉街道章家巷开展老年助餐点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化试点,对助餐点开展前期调查,并与区民政部门联合下发《普陀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食品安全设置标准(试行)》和《普陀区老年助餐服务食品安全管理规范(试行)》两个文件,对老年助餐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分局还邀请区人大代表一同视察章家巷老年食堂,现场促成改进计划。通过一系列高效率工作的落实,最终将原本无证的“甘泉街道章家巷老年食堂”改造成持证的规范单位。2011年市领导前来验收时,得到市食安办副主任顾振华的高度评价。 “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化的好处,是使就餐点各项设施的建设和日常食品安全管理有据可循。比如有些就餐点粗加工、烧煮和备餐存在严重的交叉污染,现依据《标准》文件就能进行相应的硬件改进。”刘萍说,“规范化的形成,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不仅保障了老年人用餐安全,同时也方便了今后政府监管各就餐点运行情况。”尽管一开始的摸索、制定过程比较困难,但一旦成型,就能对今后整个区的工作开展提供标准。而且甘泉街道章家巷老年食堂作为成功的典范,对全区就餐点铺设和改进有着示范作用。 目前,普陀区24家老年助餐点中,7家用餐点已完成标准化工作,17家生产加工型老年助餐点中,已有15家通过硬件改造、软件制度建设和从业人员规范化培训。 企业唱戏,灵活运作优势凸显 前文提到的甘泉街道章家巷老年食堂由普陀区甘泉街道老龄工作促进会章家巷老年食堂创办,以食堂托管的经营方式,由上海洁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加工配制、外送及集中供餐等服务。除了章家巷,洁农公司还承担真如镇社区服务中心助餐点托管经营和普陀社会福利院的饭菜加工。 春节前夕,笔者来到了章家巷助餐点,对总经理毛建农进行了采访。走进毛建农的办公室时,工作人员正在接听居民电话。对方是来取消除夕和年初一等特定几天的送餐的,其余时间照送无误。由于费用是日结,老人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随时调整送餐时间;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性,食堂和外送全年无休。对此,毛建农说:“一年到头是没有休息的,到了节假日更忙。但都是为了老人,我们自己也忙得开心。” 毛经理带笔者参观了食堂的配菜间,一路进去,依次是更衣室、清洗池、切菜间、厨房、配菜间,按照原料进入、处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顺序布局,符合《普陀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食品安全设置标准》的要求,避免了食物的交叉污染。外送的餐车是由上海慈善基金会统一配置的电瓶车,配有保温箱,让老人能够吃到热乎乎的饭菜。 在硬件上,洁农公司达到了“标准化”的要求,软件也不甘落后。洁农公司本身是普陀区营养学会理事单位,特聘“金嗓子”喉宝发明人、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王耀发教授和长海医院营养科主任蔡东联教授作为高级顾问,加盟上海菜篮子工程的品牌合作企业作为供应商,旨在为老年人提供合理、营养的餐食。蔡东联教授说:“为老年人配餐,除了营养均衡,还要选择较软的食物,另外也要考虑到糖尿病等特殊因素。” 在供餐上,毛建农丝毫不含糊,“因人制宜”是常有的事。在普陀区社会福利院,许多老人都道出“毛老板”对他们的照顾。在福利院住了十几年的史静芬老人是素食主义者,她称自己是“给福利院带来麻烦的人”。在福利院243个老人中,她的食谱是最特殊的,师傅总是翻着花样给她烧素菜。史妈妈说:“过年我不回家,妹妹来陪我。妹妹也是吃素的,烧饭师傅就特地烧两个人的素菜,让我很感动。” 宋波阿姨来的时间不长,但是对毛老板的印象很好。“以前晚饭是三菜一汤,老人们吃不掉,很浪费。现在改成两菜一汤,少而精,咬得动,吃得很舒服。早餐的式样比以前更丰富,而且还配有鸡蛋。”每周毛建农都和老人代表协商,就下周的菜单征询老人的意见。这样周到的人性化服务,得到老人们的高度赞誉,老人们都说:吃得放心,吃得满意。 正如刘萍所说,无论是区食药监、区民政局还是相关合作企业,共同的出发点都是为老人做好事。“老年助餐”是一个起点,随着对“居家养老”服务的不断推进,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篇4:嘉定区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信息一览表

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经济运行状况

嘉定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为突破口, 区级层面制定了《嘉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管理暂行办法》及《嘉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政补助暂行办法》。具体做法是, 以街镇财政所为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平台,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年度收支全面纳入街镇部门预算, 中心取得的收入按规定全部上交街镇财政所预算外资金专户, 支出按预算管理由街镇财政予以拨付。与此同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医保预付制, 即对城保病人的费用进行全年的总量控制, 医保部门按月预拨医保费用,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总量定额, 控制医保量、门诊均次费用、复诊率、人均药品费的占比等指标。

1.1 财政投入和收支情况

嘉定区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逐年增长, 增幅较改革前显著提高, 以区、镇两级财政为主体的稳定、长效投入机制已初步形成。2007年, 全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常性投入 (不包括基本建设) 6195.3万元, 较改革前增长87.4%, 2009年达8788.5万元, 为改革前的2.7倍。同时, 一般项目补助经费及区级财政下拨的补助经费也逐年提高。2009年, 嘉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区镇两级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由改革前的0.5%增加到1.1%, 占中心收入的比例由改革前的16.6%增加到29.4% (表1) 。

改革三年来, 嘉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年收支保持平衡并略有结余, 其中业务收入平均增幅为12.5%, 支出平均增幅为16.6%, 两者之间的缺口主要由政府投入来弥补 (表2) 。

对2006-2009年嘉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收入和支出进行结构分析显示: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三项占比变化不大, 主要是药品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人员支出、材料费、运行成本的占比变化趋势亦不

明显, 平均占比分别为33%、5%和11%, 占比最高的是药品成本, 三年平均为41%, 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研究发现, 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济状况影响较大的政策因素是药品加成率的下降。据统计, 2006年嘉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平均药品加成率为32.6%, 2007年为21.5%, 2008年为16.6%, 2009年为12.5%。以2006年为基数计算, 2007-2009年减少的收入分别为1116万元、1978万元、3050万元。而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提供了相应的财力保障,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防止了政策性亏损的发生。

1.2 医保费用

对城保病人实行医保预付制以后,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格执行医保政策, 合理控制医保费用。在诊查费减免和药品零差率双重因素的作用下, 2008-2009年,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的城保病人持续增长, 年门急诊量从2007年的75万攀升至2008年的104万, 2009年更是达到123万, 平均增长率为28%。财政投入到位以后,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想方设法降低医疗费用, 趋利行为明显减少, 医保费用的支出逐年趋向合理的水平, 城保病人的门诊次均费用三年来持续下降, 并且在全市处于较低水平 (表3) 。

1.3 医疗业务量

改革三年来, 嘉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人次逐年递增, 平均增幅为28%, 且占全区公立医疗机构总门急诊人次数的比重也逐年上升 (从2006年的35.3%上升到2009年的45.5%) , 可见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明显增加。而与此同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急诊均次费用却逐年下降 (从2006年的110.9元下降到2009年的95.4元, 三年下降15.5元) , 按三年平均门急诊量189.8万人次计算, 每年为患者节约2940万元 (表4) 。

1.4 相关政策实施带来的影响

一是诊查费减免政策。嘉定区自2007年2月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查费减免政策, 截至2010年底, 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减免门诊病人481.3万人次, 减免金额为3369.4万元, 其中财政补助非城保人员费用1190.9万元。

二是药品零差率政策。从2008年3月24日起, 嘉定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301个品种共629个规格的基本药品零差率政策, 2009年1月, 零差率基本药品扩大到372种, 共750个品规。实行零差率政策两年来, 受益人次占比从2008年的44.2%提高到2009年的64.5%, 优惠金额占比由2008年的13.7%上升到2009年的25.2%, 人均优惠金额从3.75元上升到5.12元, 切实让群众得到实惠。

上述两项政策的实施, 使人均门诊均次费用中病人负担的医药费用平均减少11.4元, 为群众减轻了就医负担, 减少的医药费用由医保基金和市、区、镇三级财政予以补偿。

2 初步成效

2.1 初步建立了区镇两级稳定长效的财政投入机制

嘉定区委四届四次全会明确了本区卫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不低于2.5%。2006-2009年, 实际比例分别为1.73%、2.48%、3.30%、3.17%, 在邻近5个区县 (嘉定、宝山、青浦、松江、闵行) 中的排位从原来的最低上升到第三 (仅次于松江、宝山) 。同时, 按照《嘉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政补助暂行办法》, 区镇两级财政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政补助内容包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运行经费及项目经费。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方面, 2010年起各街镇的投入标准由原来的户籍人口50元/人、外来人口25元/人调整为常住人口50元/人, 其中区级财政以转移支付的形式补贴街镇财政16%~20%。对于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后仍存在收支缺额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街镇以补贴运行经费的形式投入财政资金, 确保收支平衡。

2.2 社区卫生机构软硬件实力增强, 内部管理更加规范

改革后, 政府加大对社区卫生工作的重视力度。除了增加经常性投入外, 政府在人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增加财力支持, 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软硬件实力。2007年, 区政府层面推出了“支医补贴”项目, 每年区财政投入200多万元支医补贴经费, 为社区人才建设打下了扎实基础;各机构层面也加大了自身的人才培养力度, 总培训费从2006年的70万元上升至2009年的200多万元。2008年, 嘉定区在全市率先实施了本区户籍应届生定向培养社区医生项目, 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 三年中全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11家新建或改扩建, 118所村卫生室完成市级标准化建设, 社区卫生机构的硬件设施明显改善。另外, 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实施, 也使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等内部管理上更加规范。

2.3 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稳定了医务人员队伍

收支两条线管理是政府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人等财政非税收人的一种管理方式, 即单位取得的非税收人与发生的支出脱钩, 收人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 支出由财政根据各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按标准核定的资金管理模式[1]。社区卫生服务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其目的是切断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个人收入与业务收入的直接联系, 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2]。同时, 保证了医务人员的基本收入及相应的递增机制, 对稳定医务人员队伍、调动积极性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改革三年来, 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编人员平均年收入年平均增长9%。

3 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3.1 存在的问题

3.1.1 各街镇财政对社区卫生的投入差异较大, 负担不均衡。

从三年来的财政投入数据看, 各街镇对社区服务中心的投入差异较大, 街镇政府财政对卫生的经常性投入占街镇财政支出的比例从0.3%到5.2%不等。部分街镇 (特别是北部经济欠发达地区) 财政负担较重, 也有部分街镇只承担了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卫生投入占比相对较低。

3.1.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仍有创收压力, 公益性得不到完全体现。

嘉定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管理以街镇为平台, 政府投入主要依靠街镇财政, 而由于部分街镇财力有限, 其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仍存在创收压力, 需要一定的医疗收入才能保证中心的收支平衡, 影响其公益性充分落实。

3.1.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不平衡, 尚难做到服务均等化。

由于基础不同, 各街镇财力存在差异,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软硬件发展不平衡。首先是硬件条件 (包括房屋建筑物面积、设备设施的配置等) 差异较大, 个别机构的医疗设备得不到及时改善, 存在超期使用的现象。其次是软实力也存在一定差异, 如北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级以上人员和本科以上人员的占比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3.2 政策建议

3.2.1 实行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区级统筹, 克服地区差异。

实行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区级统筹可克服上述街镇政府负担不均衡、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益性得不到充分落实的问题。结合嘉定区实际情况, 建议分阶段稳步推进区级统筹, 可先行试点再全面推行, 或是先开展人、财、物的基础摸底工作, 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后实施。

3.2.2 完善各项配套政策, 提高“收支两条线”管理成效。

完善财政补助办法, 加强预算管理。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关键在于完善财政补助办法, 明确政府投入的内容和标准, 建立财政投入的长效机制。建议除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外, 对人才建设经费、中医建设经费、设备维修等经费制定相应的投入标准。同时加强预算管理, 根据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际业务量、财务状况, 控制单位人员和公用经费支出, 力求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细精规范。如在制定预算定额时, 尽量细化支出内容, 明确支出标准;在安排支出时, 可考虑人员支出与医院绩效挂钩, 进行总额控制;公用支出中固定成本按需核定, 变动支出与业务量挂钩等。此外, 要严格预算执行, 强化预算监督,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2.3 制定硬件和人员配备标准, 加强基础管理。

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于核定支出, 而支出的重点是硬件和人员的配置。建议结合嘉定区各街镇的实际情况 (如医疗业务量、服务人口数、服务地域面积等) , 合理确定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配置的医疗设备等硬件标准, 以及人员总量 (包括非编用工) , 实行定编定岗。

3.2.4 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加强监管力度。

要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考核是关键。要进一步细化社区卫生服务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 考核结果要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算下拨经费、绩效工资总量挂钩。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实行定编定岗, 以承担的职责任务、服务人口、服务半径等因素为核定依据, 按照辖区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需求, 在坚持精干、高效原则下定编定岗, 建立岗位责任制度, 明确职责分工[3];要结合绩效工资改革, 完善内部分配方案, 以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病人满意度等为考核指标, 通过考核指标的导向作用, 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让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的成果。

参考文献

[1]代会侠, 冯占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探讨[J].医学与社会, 2007, 20 (11) :28-29.

[2]鲍勇.探索收支两条线管理机制.完善公益公平中国社区卫生服务模式[J].实用全科医学, 2007, 5 (2) :95-96.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嘉定区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信息一览表】相关文章:

嘉定组工信息范文05-28

嘉定区教育网04-11

嘉定区文物保护点07-04

嘉定区实验幼儿园报名05-16

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平台05-26

上海市嘉定区总体规划04-19

嘉定区高三语文一模作文09-11

嘉定区消防科普教育体验馆介绍稿05-31

嘉定金融07-24

上海嘉定09-14

上一篇:大学生小餐馆创业计划书下一篇:庆七一晚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