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

2024-09-09

保山市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精选8篇)

篇1:保山市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

保山市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规范农村住宅建设用地秩序,促进村镇节约集约合理用地,最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促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城镇化发展,维护农村村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云南省土地管理条例》及《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国土资发„2004‟234号)、《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8号)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农村宅基地,指农村村民用于建设住宅及其厨房、厕所、畜禽舍、庭院等附属设施的土地。

第三条 市、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 农村宅基地实行规划管理。农村村民申请宅基地,除符合规定的建房条件外,应当同时符合城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村镇建设规划。

(一)县(区)人民政府应当编制和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含农村新村、农村村民住宅小区规划),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合理确定城镇、集镇和村庄、居民点的数量、布局、范围和用地规模,引导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照规划逐步向城镇、集镇和中心村集中。规划撤并的村庄范围内,除危房改造外,不予审批新的宅基地。

(二)城市规划区、集镇规划区内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应当集中兴建农村村民住宅小区,严格控制零星、散乱建设住宅。城镇、集镇规划区外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鼓励集中建设农民新村。经济条件较好、土地资源供求矛盾突出的地方,允许村自治组织对新申请宅基地的住户开展宅基地有偿使用试点。试点方案由村自治组织通过村民会议讨论提出,经市、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报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实施,接受监督管理。

第五条 严格实行农村宅基地计划管理。农村宅基地纳入土地利用计划,根据省下达的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指标,市、县(区)逐级下达新增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未利用地的计划指标。

第六条 严格实行农村宅基地用途管制。经批准的农村宅基地,只能用于农村村民住房及其附属设施建设,不得改作他用。

第七条 严格实行农村宅基地审核“三到现场”制度。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受理农村村民宅基地申请后,要会同有关部门到实地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拟用地是否符合规划等;宅基地经依法批准后,要到实地丈量面积、放线定界;村民住宅建成后,要到实地检查是否按照批准的面积和要求使用土地。

第八条 严格执行农村宅基地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农村村民建设二层以上住宅或者非庭院式住宅,并按照城市规划、集镇和村庄规划进行旧村庄改造。农村村民建设住宅及其附属设施,应当优先合理利用村内的闲置宅基地、空闲地、废弃地和其他未利用地,尽量不占用或者少占用耕地,严格执行耕地“占一补一”制度,严禁占用基本农田。

第九条 农村宅基地为农村集体所有,农村村民享有使用权。农村村民建设住宅及其附属设施,应当依法取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禁止非法占用集体土地建设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禁止买卖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转让农村宅基地。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租用农村集体土地、占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搞房地产开发。

第二章 宅基地申请与审批

第十条 农村村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依法申请宅基地:

(一)无房户;

(二)子女结婚后确需分户,无宅基地的;

(三)现有宅基地面积低于规定标准,且依法进行归并的;

(四)因发生或者防御自然灾害需要搬迁安置的;

(五)因国家和集体建设需要零星拆迁安置的。

第十一条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一)年龄未满18周岁的;

(二)原有宅基地的面积已达到规定标准;

(三)将原有住宅出卖、出租、赠与或者改作生产经营用途的;

(四)原住宅在拆迁安置中,选择货币安置的;

(五)不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集镇、村庄建设规划的。

第十二条 农村村民申请新的宅基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申请书》;

(二)户口簿及家庭成年成员身份证复印件;

(三)村民小组、村委会(社区)意见;

(四)因发生和防御自然灾害等需要搬迁的,应提交与村民小组签订的旧住宅处置协议;

(五)原住宅归并协议等其他相关材料;

(六)城市规划或村镇规划部门的意见。

第十三条 农村村民需要使用宅基地的,应当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请,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张榜公布申请宅基地户主名单,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经讨论同意并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公示10日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按程序和批准权限上报审批。经依法批准的农村村民宅基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向村民张榜公布。

第十四条 农村村民宅基地审批权限:

(一)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村村民宅基地,涉及占用农用地的,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二)城市规划区外的农村村民宅基地,涉及占用农用地的,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三)农村村民宅基地,涉及占用空闲地、废弃地、未利用地的,报县(区)人民政府批准。

农村村民申请住宅建设用地经依法批准后,由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发给《建设用地批准书》、规划或建设部门发给《村镇、城镇个人住宅建设许可证》。

第十五条 农村村民在依法取得的原有住宅用地范围内翻建住宅,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村镇建设规划且未改变土地用途的,由村委会、社区签署意见,并经乡(镇、街道)国土、规划建设部门现场勘察确认备案。若权属合法、界址清楚,符合土地与村镇规划的,按《城乡规划法》规定直接办理规划建设许可手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重建、扩建原旧住宅:

(一)已取得新的宅基地的;

(二)原旧住宅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集镇、村庄建设规划的;

(三)原旧住宅属文物保护单位或者市级以上历史文化名村(镇)保护规划确定的保留风貌建筑的;

(四)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范围内的。农村村民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翻建、扩建现有住宅。

第十六条 农村村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由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拟定农用地转用方案和补充耕地方案,根据省、市下达的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及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实际需要,于每年一次性依法逐级申请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经依法批准后,由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占用集体土地的使用手续。

农村村民宅基地占用林地的,应当依法报经林业部门审核同意,并按前款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七条 农村村民申请占用闲置宅基地、空闲地、废弃地建设住宅的,不受农用地转用指标和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控制,由村、乡(镇、街道办事处)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村镇建设规划或者城市规划逐级审核,报县(区)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八条 下列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由集体经济组织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收回:

(一)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进行旧村庄改造需要调整的宅基地;

(二)进行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占用的宅基地;

(三)农村村民一户一宅之外的宅基地;

(四)农村“五保户”腾出的或者其他村民迁居退出的宅基地;

(五)自依法批准之日起连续两年未建设的宅基地(因不可抗力或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因素造成动工迟延的除外);

(六)不按批准的用途使用的宅基地;

(七)县(区)人民政府规定应当依法收回的其他宅基地;

(八)批甲地占乙地建住宅或骗取批准的宅基地。由于前款第(一)、第(二)项规定的原因收回宅基地使用权的,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根据地上附着物的评估价格对原宅基地使用权人给予适当补偿。

第十九条 农村村民在办理有关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时,只收取土地证书工本费和房屋产权证书工本费,免收征地管理费、基础设施配套费、耕地开垦费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

第三章 宅基地标准

第二十条 农村村民宅基地的面积按照下列标准执行:

(一)城市规划区内,每户宅基地不得超过100平方米;

(二)城市规划区外的坝区,占用耕地的,每户不得超过150平方米;占用耕地以外的其他农用地的,每户不得超过160平方米;占用废弃地、未利用地的,每户不得超过170平方米;

(三)山区、半山区及边疆少数民族乡(镇),占用耕地的,每户不得超过170平方米;占用耕地以外的其他农用地的,每户不得超过180平方米;占用废弃地、未利用地的,每户不得超过200平方米。

第二十一条 农村村民因继承等原因形成一户拥有二处以上宅基地的,经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多余的宅基地应当随同住房向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成员转让。受让住宅的村民必须符合申请宅基地的条件,并依法办理宅基地使用权变更手续。农村村民拥有二处以上宅基地并且满二年未转让其多余住宅的,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收回集体土地使用权的申请,经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收回,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安排使用。

第二十二条 农村村民户口迁出本集体经济组织后,其宅基地上的住房损坏不能使用的,应当退出其宅基地,由集体经济组织依照本办法第十八条的规定无偿收回。

第四章 宅基地登记

第二十三条 经依法批准或者备案的农村村民宅基地,当事人应当在二年内完成住宅建设,并在竣工后六十日内,向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由县(区)人民政府颁发《集体土地使用证》。

第二十四条 由于住宅转让、继承等原因造成宅基地使用权变更的,当事人应当自变更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由县(区)人民政府换发《集体土地使用证》。

第二十五条 宅基地使用权被收回的,当事人应当自接到县(区)人民政府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由县(区)人民政府收回原宅基地使用权人的《集体土地使用证》。逾期不办理的,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注销公告,公告期满后可直接办理注销登记。

第五章 违法行为处理

第二十六条 经依法批准或者备案的宅基地,超过两年未完成住宅建设的,宅基地批准书或者备案表作废,由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收回、注销。

第二十七条 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设住宅的,或者超过县(区)人民政府依法批准的面积多占土地建设住宅的,由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住宅及其他设施,占用耕地的应恢复耕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非法转让集体土地建设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由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按《土地管理实施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没收非法所得,并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无权批准宅基地的单位或者个人非法批准农村村民占用土地建住宅的,超越权限非法批准农村村民占用土地建住宅的,或者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程序批准占用土地建住宅的,其批准文件无效,对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直接主管责任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非法批准宅基地,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由非法批准的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条 禁止对农村未批先建的宅基地采取罚款或者变相收费代替审批的办法予以补办手续。农村村民住宅小区或者农民新村住宅用地批准后,不得进行经营性房地产开发或用于不符合规定条件的村民建房。违反规定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三十一条 农村村民有违法占地建设住宅的,由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发出《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农村村民接到《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之日起,应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拒不停止违法行为的,按《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三条规定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县(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制定本规定的实施细则。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由保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

篇2:保山市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

关于修订《佛山市高明区农村宅基地

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镇政府、街道办,区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佛山市高明区农村宅基地管理暂行办法》业经修订并经十三届44次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区政府2006年7月31日印发的《佛山市高明区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暂行办法》(明府办〔2006〕172号)同时废止。

二○○九年六月一日

佛山市高明区农村宅基地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集约、合理利用土地,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国土资发〔2004〕234号)和《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佛山市国土资源局高明分局(以下简称“国土资源分局”)是我区农村宅基地的主管部门,镇(街道)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镇(街道)建设、规划管理部门的协助下,负责实施本辖区农村宅基地的管理。

第三条 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经依法批准,用于建造住宅(包括住房及与居住生活相关的厨房、厕所、禽畜舍、庭院等辅助用房、设施)的用地。

第二章 规划与供地

第四条 农村宅基地建设应符合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

(一)各镇(街道)要根据《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结合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按照控制总量、合理布局、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委托有资质的规划编制单位,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编制完善本辖区村庄建设规划;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指导和协助镇(街道)编制完善村庄建设规划。

(二)村庄建设规划应当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村庄建设规划的内容应包括:规划区范围,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及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以及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

第五条 各镇(街道)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农村居民住宅建设逐步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

对城镇规划区内的农村居民住宅建设,应当集中建设公寓式农村居民住宅小区,西江新城规划区内以及“城中村”不再单独安排宅基地;对城镇规划区外的农村居民住宅建设,鼓励以集中联建的形式建设农村居民新村;在规划撤并的村庄范围内,停止审批新建、重建、改建住宅;对于规划搬迁的村庄,可采取异地置换等方式鼓励农村居民搬迁到新规划的居住区内,以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加快城市化进程。

第六条 农村住宅建设要充分利用村内的空闲地、旧宅基地以及荒坡地、废弃地。凡村内有空闲地、旧宅基地未利用的,原则上不批准占用新的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用于农民住宅建设。农村住宅建设禁止占用基本农田。第七条 农村宅基地限于用地者兴建自住房屋,禁止非法买卖、出租或以合作建房的形式变相买卖土地。

第三章 申请与审批

第八条 农村宅基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不得申请宅基地的土地使用权。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可以向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请宅基地:

(一)因自然灾害影响,原住宅必须搬迁的;

(二)因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规划、旧村镇改造,原住宅必须调整搬迁的;

(三)已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确需分户建房的;

(四)原有宅基地被依法征收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九条 新批准农村宅基地的面积按每户100平方米以下的标准执行。

原有宅基地超出法定标准面积的,分户时应予以扣减;一户多宅的,分户时不予安排新宅基地。第十条 农村居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再申请宅基地:

(一)已拥有一处宅基地的;

(二)出卖、出租、赠与他人或以其它形式转让宅基地的;

(三)改变宅基地用途的;

(四)以所有家庭成员作为一户申请批准宅基地后,不具备分户条件而以分户为由申请宅基地的;

(五)其他不符合申请宅基地条件的。

第十一条 农村居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住宅用地。对符合有关规定的,可以退出其旧宅基地移建新住宅。

确需退出旧宅基地移建新住宅的,必须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旧房拆除合同,确保旧房按期拆除,并将旧宅基地退还村集体,且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注销旧宅基地使用证。退还旧宅基地后,符合农村宅基地申请条件的,可办理领取新建住宅宅基地使用权证手续。

第十二条 申请农村宅基地,必须提供下列材料:

(一)户主身份证明或户籍证明;

(二)建房用地申请书;

(三)已经编制了村庄建设规划的村需提供规划部门出具的规划意见;尚未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的村暂由镇(街道)建设环保办公室出具审批意见,并报规划部门备案。

(四)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的宅基地使用方案;

(五)审批机关按照法律法规认为需要的其他文件、资料。第十三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申请宅基地,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使用村内原住宅用地、空闲地、荒山、荒坡地或其他土地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提出书面申请,如实填写《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申请书》,并提供相应必备材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集体讨论通过后,在《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申请书》上签署意见,再由申请人送镇(街道)国土资源管理所;国土资源管理所负责进行现场踏勘核查,并予以张榜公布15天,公布期满无异议的,提交镇政府(街道办)审核后,送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规定的时限内对是否符合建房条件、用地面积、宅基地位置等进行审核,经审核无异议的,报区政府批准后,由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实行发证公告,公告期满无异议的,予以发证。

(二)成片规划建设农村住宅,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并由用地者缴交有关税费。占用耕地的,由用地者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或缴纳耕地开垦费。

第十四条 在农村宅基地管理和规划建设中,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向农村居民征收的税费项目,一律不得征收。第十五条 农村居民在宅基地上建造的住宅,因户主外迁而转让给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的,由双方到镇(街道)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办变更土地登记手续。

第四章 监管与查处

第十六条 超出批准用地面积建房或进行违法建筑的,一律按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处理。

第十七条 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由镇政府(街道办)联合区国土资源管理、规划、行政执法等相关部门,责令其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或者没收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建造的房屋及其附属设施,可以并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农村居民在农村兴建的合法住宅可以依法继承。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国土资源分局负责解释。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上级文件另有规定的,按上级文件规定执行。

主题词:城乡建设

篇3:农村宅基地管理现状探讨

关键词:宅基地,地基管理,条例,办法

1 上海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的沿革

上海市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审批政策始于80年代初。1983年10月颁布的《上海市村镇建房用地管理实施细则 (试行) 》规定, 村镇建房用地实行分级审批, 社员建房和社队建房实行不同的审批流程。1992年, 根据《土地管理法》和当地实际情况统筹考虑, 上海颁布了《上海市农村个人住房建设管理办法》, 开始实行农村个人建房用地分级审批制。2007年5月, 经修订, 再次发布了《上海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 对于宅基地使用权审批流程进行了更为详细及严格的规定。

2 上海农村宅基现状问题

2.1 宅基地使用情况

通过对历史权源资料的收集和对宅基地使用状况的调查, 当前宅基地用地情况存在如下问题: (1) 农村宅基地超占现象普遍存在; (2) 农村宅基地未批先建、未批先占的现象严重; (3) 农村的户均人数在逐步减少; (4) 各区县人均现状户宅面积差异较大 (见图1) 。

2.2 宅基地地籍档案管理的现状

本市农村宅基地的地籍资料大多存放在乡镇基层土地管理部门。由于历史悠久、机构调整、场地搬迁、管理不力等诸多原因, 造成很多纸质档案遗失, 给地籍管理工作带来了重大影响。并且存在地籍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不够高, 共享性比较差的严重缺陷, 这些都成了农村宅基地地籍管理迈向信息化管理的屏障。

2.3 宅基地地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本市宅基地档案管理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 制度缺失。关于地籍档案管理的规定一直缺位; (2) 保管分散。地籍资料大多存放在乡镇基层土地管理部门, 与国家要求的地籍档案资料应集中统一管理的规定相悖。由于机构调整、场地搬迁等原因, 造成了很多地籍档案资料破损、遗失; (3) 信息化程度低, 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 本市早期的宅基地地籍档案资料大多是纸质管理, 不仅保存成本较高, 共享性、精准度也较差, 难以为地籍管理提供高效的服务。

3 上海农村宅基地地籍管理的优化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已从严格实施规划、规范宅基地审批、推进农村土地整理、加强法制宣传四个方面提出了多项宅基地管理思路和政策。

在宅基地的用地规模管理上, 主要存在以下几点政策: (1) 引导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规划、有计划地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在规划撤并的村庄范围内, 除危房改造外, 停止审批新建、重建、改建住宅; (2) 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应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新增加的耕地面积挂钩; (3)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要按照“规划先行、政策引导、村民自愿、多元投入”的原则, 按规划、有计划、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推进; (4) 农村村民新建、改建、扩建住宅, 要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老宅基地以及荒坡地、废弃地。凡村内有空闲地、老宅基地未利用的, 不得批准占用耕地。上述政策上海可全部参照执行。

此外, 建议以镇乡行政区域为管理单单位, 结合各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村庄规划, 制定各镇的集体建设用地规模模, 并将宅基地面积的增减与镇乡行政区区域内其他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减挂钩, 通通过指标挂钩和土地价值杠杆对一定区域域的宅基地进行规模控制。

4 宅基地地籍档案管理的加强

地籍档案是地籍管理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重要保存、参考价值的历史记录。地籍档案管理不仅是地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全面、科学管好用好土地的重要保障。

目前, 农村宅基地地籍档案大多存放于乡镇基层土地管理部门, 但是由于历史变迁、机构调整、场地搬迁、管理不力等诸多原因, 造成很多纸质档案遗失, 给地籍管理工作带来了重大影响。为全面建立健全宅基地地籍档案管理, 妥善保管历史珍贵资料, 便于查询阅览, 采取纸质和电子相结合的方式, 对纸质档案进行统一存放管理, 并对历史地籍资料进行数字化, 建立宅基地地籍档案资料数据库。

应及时整理归档宅基地登记的成果, 加强其确权登记发证和档案管理工作。实际工作应按照相关规定, 依法加快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 妥善处理宅基地争议。摸清宅基地底数, 掌握宅基地使用现状, 并登记造册, 建立健全宅基地档案及管理制度, 做到变更一宗, 登记一宗。要积极建立农村宅基地动态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宅基地申请、审批、利用、查出信息上下连通、动态管理、公开查询。有条件的地区, 还应由专人负责, 利用专业数据库软件, 把外业调查成果进入内业处理, 进行数据入库, 并形成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一一对应的逻辑关系, 建立完善的数据库信息系统, 真正做到数据的时时更新和动态管理, 此数据库可以作为征地拆迁、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土地复垦置换和土地整理等国土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

5 结束语

农村宅基地管理对于地籍管理非常重要, 实际工作中应从多方面加强管理, 促进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何维佳, 陈美球, 王亚平.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 (19) .

篇4:湘西农村宅基地管理思考

为此,笔者先后走访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芙蓉镇孔坪村和吉首市峒河办事处小溪村。从走访所了解的情况看,农村宅基地管理主要有建房诉求迫切、建设布局散乱、“两违”问题突出、耕地破坏严重、隐性市场活跃几大问题。

成因分析

宅基地使用管理存在以上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自然及经济因素客观造成宅基地选址困难。湘西州属山区,适宜居住的土地面积少,民居多依山而建,客观上造成村民建房选址困难,小溪村仅生态林就占该村土地面积的80%。随着人口的增加,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矛盾日益凸显。在城郊结合部,自然和经济因素的交织使矛盾更为突出。如小溪村,从实地看,可供建住宅的宅基地已经很少,很多村民因找不到宅基地,而无法实施建房。但该村生态环境好,离吉首市近,交通方便,就业、读书、医疗等生活之需无异于城市居民,即使进城,也不愿在城里买房。城市房价高是一方面,更主要是当地的宅基地“值钱”,住宅修建成本低,村民宁愿坐等宅基地 ,也不愿找其他出路。另外,该村经济来源比较好,有些嫁出去的女青年也不愿离村,致使该村人口增长更快。在自然和经济的双重因素下,宅基地需求愈发迫切。

管理缺位造成农村违法用地、违规建设屡禁不止。一是村庄建设规划滞后。新一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相对于乡村建设而言,还是存在诸多缺陷的。如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全部留在城镇建设区内,农村住宅建设用地指标严重不足;缺少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的村镇建设规划,导致村民建房处于统筹选址无序、建房合规困难的尴尬境地。二是审批环节程序复杂。按照《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村民建房要向村委提书面申请,乡镇审核,县政府批准;使用农用地的,还要到州级审批。村民建房多头跑,时间长,导致一些村民建房不愿去办审批手续。三是执法监管难到位。当前,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机构人员少、经费缺,执法工作单打独斗,执法巡查不及时、到位难。有的待发现时木已成舟,依法强制拆除也只是治标不治本,致使村民认为违法成本低,不愿走合法渠道,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违法用地、违规建设行为的产生。四是宣传工作不到位。村委会缺少介绍农村宅基地申请审批的公告和便民卡,导致群众对办理宅基地申请审批手续的规定和要求不了解,严重的还会对合法的申请审批程序产生误解质疑。

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缺失造成严重土地浪费。现行农村宅基地是基于本村农户身份,通过申请方式无偿取得、长期使用的。一方面,取得的无偿性、使用的无限期性以及无留置成本性,使得村民更倾向于尽可能多地占有宅基地,而非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另一方面,宅基地流转的限制,使得众多已定居或准备移居城镇或他乡的村民不能通过让渡宅基地使用权实现宅基地财产权益,也使得这些宅基地长期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严重的土地浪费。加之对居民主动退出宅基地缺乏必要的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使得村民完全丧失了退出宅基地的意愿和动力。

对策建议

使用宅基地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户所特有的一项权能。加强和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既要依法保障农村村民这一基本权利,也要切实维护土地集体所有权益、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保障粮食安全,还要唤醒农村宅基地这一“沉睡的资本”。综合运用法律、政策和经济的杠杆,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使用依法依规、节约集约。加强和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统一编制适宜规划。基层国土部门要全面摸清辖区内宅基地情况底数,要利用现有的地籍档案资料、土地调查成果,通过实地入户调查,理清辖区内各村、组农户的住房实际状况以及建房需求情况,在此基础上测算各类用地面积,细化村民宅基地规划安排。住建规划部门要充分利用国土部门的成果及时编制科学合理的村镇建设规划,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村镇建设规划相衔接统一。村镇建设规划要合理,并进行科学的功能分区,引导村民逐步向规划建设区转移。对于宅基地用地紧张的地方,要在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协调统一的前提下,做好集中安置规划方案。这样既考虑到了农民的实际需求,又节约集约地使用了有限的宅基地资源,还增加了农村可耕地的数量,使中央强农惠农的政策得到切实的贯彻。

优化农宅审批服务。全面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和改进农村宅基地管理的若干意见》,县市政府承接农村宅基地审批权后,要认真研究,切实简化审批程序,前移受理窗口,提高办事效率,落实工作职责,方便村民宅基地手续办理。同时,在宅基地审批时要严格把关,落实“一户一宅,应保尽保”政策,严格执行宅基地使用面积标准。要加强审批监管,严肃查处违规审批、徇私枉法、弄虚作假行为。推行阳光审批,确保审批工作“公开、公平、公正”,接受群众监督,保障村民“居者有其屋”的基本权利。再者,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要保障农民建房需要,不足部分要通过节约挖潜、“空心村”整治、增减挂钩等方式加以解决。

推行产权流转试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一方面,利用市场手段,把农民手中的土地资源变成可供流转、出让、开发和融资的资产,以宅基地换新房,以承包地换股权,实现不动产向“可动产”转变,低效益利用向高效益开发转变。通过成立土地专业合作社,联合政府一起出台符合政策的乡规民约,集约利用土地,规范农宅管理行为,引导居民集中居住,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另一方面,通过政策手段,引导农民利用闲置资金进行房屋改造及庭院整治,并进行各种产业经营,显化农村宅基地这一物权资产。鼓励依托当地特色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发展优势产业。通过给予补助奖励,开展技能培训等措施,把农民就地变成产业员工,或兴建农家乐、种植园等,让部分农民迁入集中小区,在不征地、不拆迁的前提下,实现农民就业不出村,保证农民土地流转不失利、不失业、不失权,努力推进农村宅基地由资源性管理向资产性管理转变。

探索有偿使用制度。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多占用资源应当通过经济手段来解决。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通知》要求,经济条件较好、土地资源供求矛盾突出的地方,允许村自治组织对新申请宅基地的住户开展宅基地有偿使用试点,试点方案由村自治组织通过村民会议讨论提出,经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报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实施,接受监督管理。根据以上政策规定,应研究出台超占宅基地有偿使用管理办法,明确范围、标准、程序、监管等,用经济手段调整解决农村宅基地浪费问题。

加大执法监管力度。首先,严格落实动态巡查制度。切实做到对宅基地违法违规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早查处,维护正常的土地管理秩序。同时,建立以乡镇为主体的综合执法监管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协作,联合执法。其次,明确村级组织监管职责,增强集体经济组织集体土地所有权意识,把切实保护耕地与维护自身经济组织合法权益结合起来。再次,建立联络员、信息员队伍,落实协管职责。最后,加强土地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知法、守法、耕地保护意识,自觉按政策法规履行宅基地使用相关责任义务。

(第一作者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国土资源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篇5:保山市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

一、招聘人数

编外聘用人员1 名。

二、招聘条件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身体健康;

2、大专以上学历;

3、30周岁以下;

三、招聘程序

1、报名时间:2014年4月1日至2014年4月15日。

2、资格审查:资格审查由市纪委干部室负责。

3、组织面试:市纪委组织有关人员对审查合格人员进行面试。面试时间和面试方式另行通知。

四、工资及待遇

聘用人员参照本单位同类聘用人员执行。

联系电话:0559-2355023;联系人:方主任

更多信息请关注安徽人事考试网、安徽公务员考试网、芜湖人事考试网

黄山市人才服务中心

篇6:农村宅基地建房规定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由此可见,城市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民宅基地或租用农民宅基地是违法的,一旦发生产权纠纷,理所当然不受法律保护。

宅基地作为与房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指专门用于建造房屋(住宅)为目的的那部分土地。也就是说,宅基地是指建了房屋、建过房屋或决定用于建造房屋的土地,包括建了房屋的土地,建过房屋但已无上盖物、不能居住的土地及准备建房屋用的规划地三种类型。

根据我国农民的长期生活习惯,农村居民宅基地一般包括居住生活用地,如住房、厨房、牲畜房、仓库、农机房、厕所用地;四旁绿化用地,如房前屋后的竹林、林木、花圃用地;其他生活服务实施用地,如水井、地窖、沼气池用地等几部分。

在我国农村大多数地区,宅基地就是一家一户的农民居住生活的庭院用地。农村居民宅基地的所有权依照法律规定归集体所有,农民对宅基地依法只享有使用权,农村居民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群众的一项重要的财产权利。

农村村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使用宅基地:

(1)居住拥挤,宅基地面积少于规定的限额标准的;

(2)因结婚等原因,确需建新房分户的;

(3)原住宅影响村镇规划需要搬迁的;

(4)经县级以上 政府批准回原籍落户,农村确无住房的:包括批准回乡定居的`职工、离退休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回乡定居的华侨、港澳台同胞等非农业人口;

篇7:韶关市农村宅基地管理暂行规定

(第26号)

《韶关市农村宅基地管理暂行规定》已经2006年3月24日韶关市人民政府第十一届3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市长徐建华

二○○六年三月二十九日

韶关市农村宅基地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了高效集约、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维护农村集体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根椐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政策,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农村自建居住房屋(含附属建筑)使用宅基地,包括新建、移建、翻建和扩建房屋使用宅基地,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宅基地管理应当贯彻统一规划、适度超前、加强管理的原则。

宅基地管理应当坚持男女平等原则,对出嫁女、入赘户和离婚、丧偶的妇女不得歧视。

第四条 宅基地的选址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建设规划。符合规划的宅基地必须纳入土地利用计划,并在计划指标中优先分配等量的农用地转用指标用于农村住宅建设。

第五条 市、县(市)两级政府依法行使宅基地的有关审批权,其国土资源部门具体负责辖区内宅基地审批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六条 农村宅基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经批准的宅基地,使用人有长期使用的权利。

农村宅基地使用人可以在宅基地上建造房屋、杂舍、仓库、畜禽舍、沼气池等供居住和使用,可以在房前屋后的宅基地上、空闲地上种植花草、树木。

国家因建设需要征用土地,或依法重新规划土地时,应当依法对农村宅基地使用人给予补偿。使用人应当服从国家建设需要和国家、集体的统一规划。

第七条 符合规划的村庄、集镇、建制镇中的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

禁止擅自通过“村改居”等方式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为国有。

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

第八条 行使宅基地的使用权,不得超出确定的宅基地范围,不得妨碍公共利益或他人的合法权益。使用人在其宅基地上建房、垒墙不得妨碍他人通风、采光。建房挖地基,不得给相邻的房屋造成危害。

第九条 农村住宅的改建、扩建和选址新建,必须充分利用原有宅基地、村内空闲地、荒地和坡地;村内有空闲地、老宅基地未利用的、不得批准占用耕地;严禁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

积极提倡建多层、高层楼房或发展农民公寓、农村商业街。

空心村和富余宅基地由农村集体收回土地使用权,进行复垦还田或者入市流转。

第十条 申请宅基地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因国家建设需要被征地拆迁且符合自拆自建安置条件的;

(二)现有住房影响村镇规划,需要拆迁新建的;

(三)人均居住面积低于25平方米的;

(四)符合本规定第十一条规定确需分户的;

(五)复退军人和华侨、侨眷、港澳台同胞持合法证明回原藉(城市规划区外)定居需建住房的。

购买房屋的,应当符合前款规定的申请宅基地的条件。

第十一条 一户全为农业户口,有2名以上(含2名)子女,且至少有1名已婚子女或者至少有1人已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确需分户的,可以分户另行安排宅基地。

一户中既有农业户口又有因征地转为非农业户口的,按照一户宅基地标准安排一处宅基地。但该户有2名以上(含2名)子女,且至少有1名已婚子女或者至少有1人已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确需分户,且分户形成的另一户(已婚的包括完整的家族成员)全为农业户口的,可以分户另行安排宅基地。

一户全为非农业户口的,不得另行安排宅基地,宅基地上的房屋只能原地翻建。

第十二条 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每户宅基地的面积限制按照《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的标准执行。

全部利用荒坡地作为宅基地的,可以按照每户面积不超过150平方米的最高标准执行。

现有宅基地面积超过规定标准的,申请移建、翻建和扩建房屋时,宅基地面积应当按照规定标准核减。

第十三条 严禁在公路两侧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内建住宅。

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指从公路两侧边沟(截水沟或者坡脚护坡道)外缘起算(无边沟的,从防撞栏或者防撞墙外侧5米起算)的以下间距:高速公路不少于30米,国道不少于20米,省道不少于15米,县道不少于10米,乡道不少于5米。

第十四条 申请农村宅基地,应当提出用地申请,经村民会议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会议讨论同意,按照规定的宅基地用地指标,向村民委员会或者其他农村经济组织提出用地申请,填写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申请表。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申请表应当如实记载申请人姓名、家庭人口、原宅基地基本情况、申请用地理由、面积、地类、座落以及选址意向,经村民委员会初审核实后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并在本村范围内公示。

第十五条 申请宅基地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公示期满,提供下列材料:

(一)经村民委员会初审同意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申请表;

(二)用户原宅基地使用权证或土地权属证明材料;

(三)身份证或者户口簿;

(四)建设用地规划定点图或宗地图;

(五)有关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书面意见;

(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局部复印件。

宅基地在城市规划区内的,除前款规定材料外,还必须附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选址意见书。

利用原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和其它荒地、坡地建设住宅的,由乡镇政府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出具审核意见,报市、县(市)政府批准。

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第四十四条规定,向有批准权的县级以上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农地转用审批手续。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宅基地申请不予批准:

(一)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

(二)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

(三)原住房改变用途,用于生产经营的;

(四)在原批准的宅基地以外有违章建筑而未先行拆除的;

(五)已列入政府土地储备或规划改造范围内的;

(六)住房拆迁时已依法进行补偿安置的。第十七条 市、县(市)政府对符合条件的宅基地申请应当予以批准;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批准,并书面说明理由。

经批准的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申请人依法缴清有关税费后,由县级以上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用地批准书。

第十八条 核发建设用地批准书后,由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按批准范围打桩放线、核实土地。

农村住宅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建筑设计,并按要求施工。工程竣工后,由乡镇国土资源所负责组织验收,核查实际用地。

经核查符合批准的用地位置、范围、面积和用途的,给予办理宅基地使用权登记手续,由市、县(市)政府核发集体用地土地使用证。

第十九条 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超过批准的宅基地范围建住宅的,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

第二十条 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宅基地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没收违法所得;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

第二十一条 经批准移建使用宅基地的,应在新房建成后3个月内将原宅基地交还原集体经济组织另行安排利用,并自行拆除原有老房。不按期拆除的,原宅基地按违法用地处理。

第二十二条 无权批准或超越批准权限非法批准占用土地建住宅的,其批准文件无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对非法批准使用土地的直接负

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应当收回,有关当事人拒不归还的,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

非法批准使用土地,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篇8:浅议我国农村宅基地管理对策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土地管理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农村问题的解决关乎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效果、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户或农村个人用作住宅基地而占有、利用的本集体所有的土地。宅基地不仅是农村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广大农民生存的重要保障之一。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时期以来,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 农民进城购房的需求大大增加, 导致农村宅基地的荒废闲置越来越多, “空心村”现象也是越发的凸显。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 涉及面非常广、情况也非常复杂, 牵扯到亿万农民的利益, 因此一直是农村基层工作的热点、难点, 也是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点。因此, 加强农村宅基地规范化管理, 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宅基地管理的要求, 更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1 农村宅基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农村宅基地的管理有了很大的提升, 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建设完善中[1]。虽然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同时, 现阶段我国的宅基地管理制度存在着政策落实难的问题。尽管《土地管理法》规定一户村民只能有一处宅基地, 而且不能超面积建房, 但超出规定面积的现象普遍存在。此外, 大量村民并未将宅基地建房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同时,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 除特殊情况外, 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出租, 在法律上已经禁止农村宅基地的流转, 但私底下交易宅基地的现象时常发生, 严重的违背了国家的关于土地管理的法律精神, 严重破坏了土地市场的秩序, 也给土地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因此, 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管理十分迫切。

1.2 农村宅基地建设规划较少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农耕文明的国家, 农村发展相比较于工业化起家的城市, 规划性严重不足[2]。规划不足不但导致了土地的严重浪费, 而且不利于长远的发展。农村宅基地也因此受到影响。究其原因, 是农村缺少相应的专业化的规划人员, 对农村的村落布局没有规划, 即使有规划也缺乏前瞻性、长远性, 执行力也往往不足。因此, 盲目、无序的乱建房使得规划实施难度大, 自筹自建导致规划设计总体不一致, 产生了“规划跟着建房走”的现象, 造成了用地、建房和规划杂乱无章的布局。同时,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 导致农村新建的房屋不断增加但是旧宅没有退, 基层政府对于农村的整体规划的相关知识严重不足,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村规划的整体发展。

1.3“空心村”现象颇为严重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广大农民整体生活水平有个明显提高。同时, 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深入推进农民进城买房的需求与欲望以及可行性越来越明显。致使农村的常住人口越来越少, 这使得宅基地的荒废闲置不断增加, 利用率大大减少。另外, 有部分子女取得其他地区居住权的农村居民, 因死亡而未能及时收回宅基地使用权, 也造成了宅基地闲置的情况。此外, 在很多交通便利的农村, 人们喜好在道路两旁建新房, 导致村内旧房无人住, 形成了“空心村”现象。空心村的大量出现加剧了土地的浪费[3]。

1.4 监管力度不强, 执法存在难度

农村土地管理工作牵扯的面广、工作量大, 其管理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当前, 基层国土资源部门对农村土地管理不严格、监管力度弱, 执法力度不强。首先, 农村宅基地范围很广泛, 管理部门人员相对不多, 装备不齐全, 配套设施跟不上, 加大了监管的难度。其次, 在处理宅基地的相关事务中, 特别是在宅基地报批上, 盲目性、随意性以及准确性都存在相应的问题。再次, 虽然有些宅基地严重超出面积, 违背了国家的相关文件精神, 但是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对超出的面积不加处罚, 导致了执法困难的现状越来越严重。最后, 很多村民为了维护自己的私利, 进行抵制甚至是到处找关系、活动等, 这些都使得土地特别是宅基地的管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4]。

2 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对策

农村宅基地是农村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涉及到广大农民的自身利益, 认真落实党和政府的相关文件精神, 解决好管理不到位、规划不足等问题关乎新农村建设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2.1 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

现阶段, 我国农村宅基地管理的现行法律制度还存在一些漏洞, 在某些方面忽视了对农民的财产保护, 这样不利于农民权益的保护以及农村的稳定。首先, 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全国人大要尽快出台宅基地管理的具体性、可操作性的法律。其次, 国土资源相关部门要对农村宅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地的调查, 统计出可靠真实的数据, 以此作为以后监管的需要。再次, 要简化审批环节, 增强审批透明度, 提高办事效率, 接受群众监督。宅基地审批要做到公开、公平、透明、公正, 并进行现场实地勘测, 明确办理的时间, 提高办事效率。最后, 要加强宣传, 强化全民土地法制观念, 增强依法用地、依法管地的意识。

2.2 强化对宅基地的规划

应当建立农村宅基地规划制度, 把宅基地规划作为宅基地管理的龙头, 明确宅基地规划的内容和法律地位。经批准的宅基地规划作为审批农村宅基地的依据, 切实发挥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作用。应科学合理的制定村庄建设规划, 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编制规划时明确村庄建设的长远规划,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及其相互配套设施的建设, 达到既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目的, 又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规划一旦制定, 必须严格实行不得随意变更。农民建房选址只能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要求选择意向地块, 具体建房位置应由村组统一安排。

2.3 加强监管执法力度, 建设高效的执法队伍

目前, 农村宅基地管理出现困难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监管体系不够健全。因此, 首先构建全方位的监管体系, 包括国土、公安等部门。对于阻挠办案的, 不听劝阻的违法者, 要坚决用法律思维去解决, 该拆除的要坚决拆除。其次, 设立监督举报方法以及奖励办法, 鼓励农民相互监督[5]。这样不但有利于农民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且形成一种人人守法、人人护法的有效氛围, 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再次, 针对国土部门设备不足、人员配备不强的现状, 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能力培训, 提高其执法能力, 切实做到能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同时, 执法人员工作中要善于发动人民群众的监督加强日常的管理。最后, 充分发挥基层工作人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加强对村干部的国土资源法制教育, 强化责任意识, 把好关口。

2.4 建立宅基地流转制度

土地流转是党和政府关于农村发展的重要政策。农村宅基地流转关乎农民的切身利益, 也是深化农村改革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化的重要举措。伴随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 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 政府应该对当前的法律进行完善, 对于宅基地的流转要根据合适的具体的情况允许流转, 并对相关的程序、方法以及操作性进行明确的规定。此外, 要根据农村发展以及城镇化发展的情况建立农村土地公开交易市场, 做到公平、公开、公正的交易。实践证明, 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 有利于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应从我国人多地少、农村情况千差万别的实际出发, 积极稳妥地推进。

参考文献

[1]孙丹.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宅基地利用与管理[J].农业经济与科技, 2008 (19) .

[2]唐启湘, 于礼.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 2010 (8) .

[3]王娟.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探析[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08 (6) .

[4]付玥, 梁丹辉.建设新农村视角下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研究[J].农业经济, 2008 (12) .

上一篇:关于特别的作文五年级下一篇:表扬保卫科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