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分析

2024-07-04

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分析(通用6篇)

篇1: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分析

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学前教育发展迅速,办学体制在改革完善。可目前农村的学前教育现状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我在岗地区的现状对学前教育的办学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认识,分析了存在的办园不规范、幼师队伍弱、教学内容针对性不明确等问题。并对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倡导全社会高度重视农村学前教育,并寻求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社会的最佳配合。以追求学前教育的迅猛发展,让农村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对策

邓小平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世界在不断的变化,我们的思想也要跟着时代进步,全民素质的提高很大一方面都要靠教育,特别是初等教育以及学前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深远。在我国,这么多年来,虽然教育质量已经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城乡一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且有越来越大的趋势,有哪些原因导致这样的局面,本文针对这一情况以我在岗的地区为例,并通过广泛的阅读和长久的观察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和总结同时给予合理的建议,期望能够得到大众的关注,从而改善我区学前教育的不良状况,让幼儿得到良好的教育。

一、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及危害

我之前在重庆奉节县的乡镇小学上班,相对城市的幼儿园没有独立的学前教育场所,和小中大班分班,一律为学前班。这种混龄教学能够很好的增加组内异质的成分,以此来充分利用学生在经验、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但同时长期的混龄教育又不能根据幼儿的发展规律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对他们的长远发展未必有好处;其次,在农村的部分地区的幼儿从小跟这老一辈的爷爷奶奶,甚至更多的是留守儿童,对孩子的生活习惯以及道德观的错误引导;同时,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大多是从小学抽调的,学校给幼儿教师的培训机会也相对很少,偶尔也只是纸上谈兵;奉节县的县城多为私立幼儿园,在农村偏远的地方没有私立幼儿园,公立幼儿园的设施都已陈旧且单调,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投入较少等。下面详细的进行归纳:

(一)由于场地和生源以及师资有限,幼儿直接进入小学,没有经过学前启蒙教育,能够上幼儿园的幼儿只能进行长期的混龄教育,对幼儿的教育活动不具有针对性。在农村,特别是在偏远的山区,幼儿园的分布少,甚至十几公里只有一个幼儿园,如此幼儿的从小上学受到限制,大多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寄读生涯,这也要求幼儿有较强的自理能力,因此幼儿的上幼儿园的年龄基本在五岁之后,更多的是在五六七岁的时候直接进入小学,没有上过幼儿园,在此之前,幼儿在家闲置,无法受到良好的教育。直接进入小学的幼儿无法立即适应学习生活,跟不上学习进度,间接导致农村的初等教育输在了起跑线上。同时,在乡镇欠发达的人口集中地区,多实行村中园和校中园,幼儿园规模小,各个年龄的幼儿军容纳到一个教室,进行混龄教学,一直到了进入小学的年龄,无论大小都学习着小学的知识,存在着严重的小学化。且室内活动空间狭小,除了容纳桌椅之外几乎没有活动的空间;活动室内设备简陋,玩教具很少;同时,室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场地狭小,大型活动器材奇缺,各种游戏活动难以顺利进行,由于缺乏办园资金,幼儿园办园硬件条件普遍较差,硬件设施极度缺乏,幼儿园无法给幼儿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游戏学习环境。

(二)家长育儿水平不高,家园联系不深以及没有联系。

农村家长大部分不重视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将幼儿单纯的寄养在幼儿园后就不闻不问,置之不理,觉得幼儿在幼儿园完全是在玩耍,从而对幼儿的道德观的形成,习惯的养成以及幼儿的全面发展的关注度不够,只是停留在单纯的小学科目的学习成绩单上,他们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80%的父母不在幼儿身边,而是由爷爷奶奶带着,在农村留守儿童居多,老一辈的教育思想很陈旧,在教育方面没有科学的方法,大多还停留在“棍棒下出好人”或者当成“金宝贝”,太过溺爱,更多的是显得有些随意,随着自己的心情对待孩子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有时甚至助长幼儿错误的行为,没有给予幼儿以正确的引导,甚至是做出错误的榜样。没有给孩子创造一个丰富刺激的学习环境,无法让孩子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教育能力有限,不能完成真正的启蒙教育。

尽管今年来国家加强了对学前教育的关注,有更多的人走入了学前教育的行列,但是农村地区依然还处于“饥荒”的状态,幼师毕业生志不在农村,几乎没有毕业生前往偏僻的山区,因此,本地区近几年没有新鲜的师资力量注入,也没有新鲜的教育理念走近。该区乡镇的幼儿教师大多还是小学抽调的,有的是学校自主招聘的代课教师,正规幼师毕业生和高学历的教师所用无几,学校为了降低成本,尽可能的雇佣一些低学历、低素质的教师,更谈不上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很多教师身兼多职,同时上几个班的课,没有多余的经历对幼儿的个别关注和辅导,只要不出安全问题,教师让幼儿处于放任的状态。教师无法担任真正的启蒙作用。同时,家长认为幼儿只需要能考一百分就是一名好幼儿,因此幼儿园也一味的迎合家长的这种局限心态,只注重对孩子的认知教育,违背了教育规律和成长规律。

(四)主管部门重视不够,对幼儿园的投入较少,特别是财政方面。

主管部门几乎没有针对农村幼儿园的检查、监督、指导和培训等,全县幼儿教育发展不平衡,在农村地区属于被忽略的状态,幼儿上学难、上学晚,有好几个村没有幼儿园,几个村共分享一个校中园,幼儿必须在学会自理能力之后,才能“千里迢迢”的到小学里面去寄读学前班,更远的只能直接上一年级,(五)幼儿教育管理小学化

在农村的幼儿园,主要办园方式是由镇、村举办的校中园,当然也有少数的个体私人举办,都只是小学的附属机构,这些幼儿班实质上都是小学化的管理和教育方式,教师的的调配比较随意,有的是小学教师却调配到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小学化的教育或者“保姆式”的教育,由于缺乏专门的保育员和幼儿教师,幼儿基本按章小学的做法,不仅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了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念,幼儿读;教师做,幼儿看的老套的方式,同时幼儿上课的节奏也是一律按照小学的形式,每节课45分钟,每天六节,切每节课偏重于死记硬背的陈旧教育方式。有的教师仅仅只是照顾幼儿的生活起居而忽略对幼儿的实质性的基本常规和正确世界观的引导。

“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需要成人提供良好、适宜的教育环境。学前期适宜的教育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爱心、责任感等人格品质的发展;而不良的学前教育则容易是儿童形成消极的人格品质,接收适宜教育的幼儿以上各方面发展水平都要显著高于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幼儿。诸多事实也表明,学前期是幼儿形成各种行为、习惯和性格的重要时期,而该时期所受到的环境和教育影响则是其行为、性格形成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学前教育,教育从娃娃抓起,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二、如何健全学前教育,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有丰富刺激的环境,我仅站在我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

(一)实行小学幼儿园的分化,每村设园,并逐年增加幼儿园的数量。

农村学校不可能沿用从小班到学前班的教育模式,不仅生源不够,师资力量也是问题。因此可以采取把农村学前教育一分为二,将五岁及以上不能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幼儿分设学前班,其余五岁以下的儿童分设幼儿班,对不同的班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以减轻农村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让幼儿能够尽量的在幼儿园和小学中间有个过渡期。同时要逐渐增加农村幼儿园的数量,以供偏远地区的孩子能够尽早入学,及早获得教育的机会。

(二)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聘用高学历的教师队伍,并对老教师进行实质性的培训。

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核心在教师。因此,建议教职员工依据国家编制标准配备,并依法适时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农村幼儿园新进教师应当从中等幼儿教育或中等师范教育及以上学校的毕业生中择优录取,争取实施农村幼儿园教师丁香培养专项计划,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骨干教师。当然,就目前来看也可以工中小学富余教师中挑选学历合格人员,通过转岗培训,去的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以后,充实到幼儿园任教,其性质和待遇不变。此外,要积极鼓励幼儿园教师通过自考、函授等途径进行自我提高,对已在农村幼儿园教师任教,但学历及素质不达标的,应限期达标。限期内不能达标的,可根据有关规定予以辞退,来促进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同时,也应注重幼儿园的保健人员、保育员、食堂工作人员的相关岗位资质。

教育行政部门应将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行列,并建立健全园长、教师以及其他人员的岗前岗后培训制度,组织实施全员培训计划,并建立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机制,逐渐绣花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中心幼儿园,选拔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一定管理水平的教师到乡镇中心幼儿园任职,成为乡村教师互相学习、观摩、交流经验的培训基地。从而来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同时要高度重视优化学前教育环境,幼儿不仅会模仿教师的言行和态度,更重要的是从同伴身上获取社会交往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建议教师要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大幼儿交往的范围,增加幼儿交往的机会,以提高幼儿交往的能力,进而形成并巩固幼儿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二)加大对学前教育教育理念的宣传,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缺乏科学的教育教养方法和超前的教育意识,这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阻碍幼儿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政府、学校、社会有必要对农村家长给予培训和指导,加大对学前教育的宣传,传授科学的教育方法,带动农村家长参与幼儿的教育中来。比如设立家长学校,可邀请经过专门培训的拥有丰富幼儿教育经验的教师来免费传授家长们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通过在家长学校的学习,力求是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方法、目的,来让家长更好的和教师合作,支持幼教工作,共同来促进农村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帮助家长在家里也得很好的引导幼儿,实现农村的家园联系。

(三)增加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完善幼儿园的设备,提供丰富的材料。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给予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的政策规定和支持;鼓励社会各界以捐赠形式支持幼儿园建设和设施设备等。

(五)加强对幼儿园的检查、监督,严禁把幼儿园当做谋取福利的场所。

政府要推进民办幼儿园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民办幼儿园必须符合当地幼儿园建设规划,达到基本办园条件(要完善幼儿园的食宿等基本保教条件,配备基本的保教设施、玩教具、幼儿读物等),按规定程序审批;在农村各乡镇,教育部门应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这些幼儿园在农村的示范指导作用,面向本社区内的幼儿园,做好科研、教师培训和家庭教育指导等工作以带动提升农村学前教育水平;相关教育教学督导部门要切实做好督导工作,保证正常的业务教学开展等。另外,全面推行优质幼儿园在农村承办新园、托管薄弱园、举办分园的集团化办园模式,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覆盖面;在乡村幼儿园配备专职巡回指导教师,为散居儿童提供学前教育服务;开展城乡对口支援,倡导城乡幼儿园结对帮扶也是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可行之路。

另外,切实加强对幼儿园教学的指导和管理,建立幼儿教师用书推荐制度,定期对幼儿教师用书进行审查是规范农村幼儿园教学的基本。另外,鼓励幼儿教师利用乡土自然资源,开发地方和园本课程,将制作教、玩具及活动器械与农村生活资源相联系,协同幼儿及家庭参与教育活动,突出地方特色,为农村幼儿提供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农村学前教育事业是我们目前关注的焦点,也是中国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农村庞大的学龄前人口基数和教育现状,大力提高幼儿教育的入园率,为更多的适龄儿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是目前最为迫切的任务,而教育质量的提升则是当前幼儿教育发展最关键、最重要的问题。相信在以政府为主体的基础上,注入外部力量的支持,农村学前教育事业一定能发展起来,并且能走出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学前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 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罗仁福,赵启然,何敏,刘承芳,张林秀. 贫困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9 【3】 张兰兰.浅谈农村幼儿教育现状与解决策略[J]. 大众科学(科学教育),2009 倪健.新形势下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

篇2: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分析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二十一世纪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全面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激活民族的创新能力。我们愈来愈迫切地感觉到,如何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素养,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开发他们的智力潜能,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更新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不可回避的紧要课题。

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是与这个国家的教育直接相关的。回顾这些年来我国的教育情况,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相比于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和地区,中国的总体国民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当然,我国人口众多底子薄,教育环节薄弱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和客观因素造成的。人口众多底子薄,说明我国幅员辽阔却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众多受教育程度差距很大,其中我国农村人口素质低下是影响我国整体国民素质高低的主要因素。要提高我国的整体国民素质就必须重视提高我国的农村人口素质,只有农村人口素质有了质的提高,才可以从根本上适应我国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

提高国民素质在农村人口中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已有相对较好的物质条件的农村地区。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经济发展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均衡,出现了富裕型、小康型、温饱型和贫困型同时并存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即使在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广东省,仍有不少刚刚达到温饱线甚至仍然在贫困线下的农村地区。在经济十分落后的农村地区,应以加大教育设施的投入力度、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主要任务,让所有的失学儿童可以读得起书。在经济已有一定发展、具备基本完善的教学条件的农村地区,就可以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关的素质教育课程。由于在这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村地区,在校学生很大程度地避免了“读不起书”的物质基础问题,开展素质教育就具备一定的根据和基础。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1996年5月发表《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一文中十分强调基础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进程中的基础地位。由于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长期落后封闭,农民的许多落后的、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即使个别地区经济有所发展,但人的思想和观念仍然停滞不前,在一个相对长期固定缺少开放性的农村社会,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素质想要一下子有根本改变并不容易。要改变这种状况,有不少人为此做了许许多多的工作,总结这些经验我们得出:要提高农村人口国民素质的长远而有效的手段就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村人口

素质。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关键在于增加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包括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教学硬件的投入,以及师资力量的加强和提高、教育内容的改善和扩展、教学方式的更新和进步。随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得到长足的进步,农村教育特别是硬件投入方面在国家的资金支援和政策扶持下、在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下以及各地区加大投入下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即使是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在师资力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等软件方面仍然存在与城市教育明显的较大差距。面对这样的问题,光是物质的投入而无技术更新和支持,就有如在工业生产当中只有低素质的劳动力投入和简单的资本和原材料投入,而没有高素质人才和高新技术的投入,不但投入产出比低,而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是完全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甚至是属于淘汰产品。可以想象,两所规模相同、教育设施一样的中学,一所在城市,一所在乡村,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可能相差巨大。同样的资源投入,却出现相距甚远的产出,这仅仅说明了城市人与农村人的智力差距吗?如果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投入结构不均衡长期得不到缓解,培养出来的仍然是相对较低素质的学生,而他们又要逐渐融入当地社会,农村人口素质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吗?那全面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又从何谈起呢?这已经不仅仅是那些乡村老师所能担负的责任了。那谁有能力,谁又有资格分担一下他们肩头的重任呢?

《决定》第26条写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要通过新闻媒体的正确舆论导向,深入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投身素质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要互相沟通、积极配合,共同开创素质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可见,提高国民素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鼓励并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投身素质教育。作为这个社会的一员,我们都有责任为此做一点事情。

几次偶然的下乡探访、几位自愿下乡支教的老师的事迹,激发了几位社会热心人士以社会力量开展下乡义教活动的念头,终于促成了灯塔计划露出水面,寓意以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象灯塔一样指引乡村孩子们前进的方向。灯塔计划开始射出第一道光芒。

政府和一些社团院校也曾组织过农村社教、科教文卫三下乡等活动,事实证明了以高素质人群去直接影响和提高低素质人群的素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灯塔计划的行动基本原理也是基于这个简单的事实,只是方式方法有所不同。灯塔计划是通过动员社会力量,组织受过良好教育的有较高素质的社会各界人士自愿下乡作为义工开展面向农村地区在校学生的义教活动,加强和提高当地的师资力量、丰富和拓展教育内容、更新和改进教学方式,有利于促进农村青少年全面发展,响应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政策号召的一个纯公益社会活动。受过良好教育的优秀义工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通过这些优秀义工的下乡义教,以他们的言传身教去教育、影响和带动农村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

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个人的素质将对一个人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这里所说的素质是指广义的素质概念,也就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这一层次上的素质是主体可能的先天素质在外界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下,通过内化后成为主体的一种稳定的现实品质。这种素质往往具有很大的可塑性,通过良好的环境与教育,可以使个体获得更好的素质,并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灯塔计划相信:方向引领一生。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方向是一个人具有优良素质的综合体现,人生方向是人对人生的正面认识、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对理想的正当追求。正确的人生方向很难在简单的文化教育中形成,素质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成果将直接指导学生以后的继续学习、工作和生活。

灯塔计划有目标地选择在广大农村以义务教学阶段的在校学生作为下乡义教推进素质教育的对象。中小学生可塑性最大,生理发育最快,心理发展逐步趋向成熟,是在学习中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形成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在中小学打好素质基础,就可以在人的一生中建立一个稳定的生长点。

中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它的性质是国民基础教育。中小学不是升学教育,更不是英才教育;同时,中小学教育也不是职业教育,生计教育,而是普通教育,不能用狭隘的功利价值和实用价值来评定中小学教育目标。同样,衡量和评价灯塔计划的有成效与否也不能适用以上的价值标准。当今社会是高速发展的社会,面对这样的社会,教育根本没有可能教给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具体知识和技能,但必须帮助他们具备必要的基本素质,保证他们今后能顺利学会新的理论和技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篇3: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分析

调研对象:留守儿童, 非留守儿童、教师、临时监护人。 (本文对于留守儿童的界定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 而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或一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6周岁及以下的儿童)

调研内容: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性格、行为表现、品德等方面以及留守儿童生活环境的经济、文化、管理等情况。

一、概述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2008年, 全国妇联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 平均每4个农村儿童就有1个留守儿童。农村儿童“留守”虽然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如提高儿童的独立自主能力等, 但从总体上看, 其消极影响更为突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发展面临诸多问题。近年来,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社会性和全局性的问题,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虽然党和政府积极调动社会力量, 取得一定成效, 但是从总体上看, 效果并不明显, 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教育问题仍然严峻。学术界的研究报告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化以及日常安全教育等问题。但仅仅是“就事论事”, 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也仅仅涉及了部分社会群体, 而对于大学生这一庞大的具有较高学历的知识分子群体却鲜少涉及。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支教地区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实地调研, 深入剖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并从大学生支教这一角度分析其对缓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问题的意义。

2. 国内研究现状

上世纪80年代, 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化的不断发展, 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 与之相伴的是农村留守儿童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家庭环境发生剧烈变化。随着留守儿童的数量持续增加, 他们所凸显的问题越来越多, 留守儿童问题逐渐成为一个显性问题, 开始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2004年5月, 教育部召开了“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座谈会”。2005年5月, 全国妇联召开了“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援助研讨会”。随后, 国内相关学者和专家对其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与探索, 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依据。

3. 本文创新之处

⑴研究方法。 (1) 采用了比较研究法, 横向比较了同一村落但教育水平不同的两所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同时采用瑞文智力量表来反映留守儿童在不同的教育水平下, 其智力水平的差异。 (2) 采用了自然观察法, 暑期我们在当地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支教, 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的观察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以及生活情况。

⑵研究的理论依据。本文运用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较深层次的分析, 在调查数据的统计方面用统计学的一些方法, 用EXCEL和SPSS来处理数据等。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

1. 留守儿童智力水平的数据分析

在研究中, 我们选取了A、B两所学校一年级与三年级共93个留守儿童作为被试。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前提下, 我们假设两个学校的教育水平差异对孩子的智力水平有影响。随后我们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结果如下:

A、B两个小学一年级瑞文测验的智力结果:

从智商及标准分来看, 其P值均大于0.05, 表明两所学校一年级孩子的智力水平是不存在差异的。也就是说A、B两所学校学生的智力水平是差不多的。同时由于本地区经济水平的限制, 我们在家访时了解到这两所学校的孩子基本无任何学前教育。我们可以认为这两所学校一年级新生的智力水平在同一个水平上。

A、B两个学校三年级的学生的智力分析情况:

从标准分以及智商的P<0.05可以得出, 这两所学校三年级学生是存在智力差异的。并且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在智商和标准分上, 组1的平均数明显小于组2, 也就是说组1所在的学校的三年级学生的智力低于组2所在学校的三年级学生的。

综上表格分析, 同时排除了其他因素的情况下, 在教育的低级阶段 (一年级) , 两所学校留守儿童的智力水平是不存在差异的;然而随着学校教育达到一个相对高一点的层次后, 两所学校的留守儿童的智力却出现了差异, 我们可以说学校的教育水平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是有影响的。

为了进一步分析同等教育水平下, 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之间的智力是否存在差异。为此, 我们选取了A学校一年级, 三年级, 五年级三个年级共85个被试, 其中55个留守儿童和30个非留守儿童, 并对他们的瑞文智力结果进行了分析。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智力的差异性分析情况:

表中显示P<=0.05, 表明留守和非留守儿童的智力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同时表中信息显示组3智力水平的平均数低于组4的, 而组3与组4分别代表了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 表明该所学校留守和非留守儿童的智力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留守儿童的智力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的智力, 这说明留守情况对孩子的智力水平是有影响的, 综上所述, 得出留守情况和学校教育水平情况对于孩子的智力水平是有影响的。

2. 留守儿童成长状况的描述性分析

⑴学习成绩的平庸性。在支教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容乐观, 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的成绩属于中等偏差。一些孩子一方面由于长时间见不到父母而产生强烈的思亲情绪而导致上课效率低下、学业成绩下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不足, 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在与他们交流过程中得知, 他们更愿意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出外打工, 这种对学习毫无兴趣的状态致使很多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不佳。

⑵人格发展亚健康性。由于缺乏正常而必须的家庭教养, 致使留守儿童的人格发展不良, 心理问题突出。在调查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有些留守儿童非常难管, 作业不交、上课不听, 特别喜欢和老师对着干, 逆反心理极强;还有一些留守儿童则非常自卑, 不敢与人交往、不敢参加集体活动。

⑶思想道德素养的偏差性。留守儿童的道德观念偏差性极大, 并在道德行为方面的表现出现异常。部分留守儿童缺乏起码的自我道德约束, 未能建立起对他人应有的尊重, 也未意识到其对社会应负的责任。留守儿童的道德水平总体上是好的, 但也有部分留守儿童的道德水平发展偏低, 甚至有极少部分留守儿童还有违法行为。

⑷安全教育缺乏保障性。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均比较差, 缺乏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疾病预防意识淡薄。在调查的过程中, 发现部分孩子身体擦伤, 但是既不上药水也不找老师, 而且吃饭的时候往往不会洗手, 直接拿起馒头就吃。除此之外, 留守儿童的人权意识淡薄, 受到人身伤害时往往不知道去维护。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失衡的原因分析

现代的教育包括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 是儿童社会化的关键;学校教育是儿童学习的主要场所,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影响着儿童的生活和学习。通过暑期的调查分析, 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诸多问题正是由于家庭教育缺位、学校教育主导性不强、社会教育的环境不利造成的。本文主要分析在教育体系中占重要本分的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影响。

1. 家庭教育

7-12岁属于儿童成长的早期阶段, 是需要成年人进行抚育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学习社会规范, 并通过父母的期望开始认识到什么行为是正确的, 什么行为是错误的, 从父母的期望中形成自我。双亲抚育是人类社会找到的一个最有效的抚育方式。但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 父母缺位带来的家庭结构变化, 使得家庭教育处于缺位的状态, 这种变化严重影响着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⑴隔代教育难以胜任。孩子的父母或父/母外出后, 大都由爷爷奶奶或者是母亲来承担基本的家庭教育功能, 但是他们中大多数人的文化水平都处于小学以下, 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监督都缺乏科学而有效的手段。一方面由于血脉存在着天然的关系, 大部分祖辈对孙子是过分溺爱的, 不加管束, 听之任之;有的甚至偏袒孩子的不良行为。在监护和施教中注重物质生活上的满足, 缺乏道德和精神上的管束。另一方面由于祖辈受教育程度不高, 绝大部分祖辈在文化知识层次上基本属于文盲或者是半文盲, 不能帮助儿童科学合理的安排学习任务和计划, 不能辅导他们的功课, 也不能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有效地监督。然而在孩子的智力发展关键期, 孩子的监护者却没有文化, 将会严重影响到孩子智力的发育。我们在家访时了解到, 有的老人确实想在学习上帮助孩子, 但是苦于自己文化低, 无法在文化层面给予帮助, 于是就采取体罚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 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提升孩子成绩的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孩子的心理受到严重创伤进而产生敌视态度或报复心理。现实表明, 隔代教育的弊端很多, 难以使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以及学习习惯, 更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⑵家长畸形教育观念。根据我们暑期的走访调查, 大部分村民还是鼓励孩子好好学习, 希望孩子将来可以考上大学, 但是也有部分村民对孩子的期望值较低, 尤其是有的父母会把他们在外的一些感受强加到孩子的身上, 并且向孩子灌输“读书无用论”。对比目前大学生找工作困难的社会现实, 很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却可以从事着一些无需知识也可以挣很多钱的行业, 进而使得孩子坚信读书与否都一样, 久而久之残酷的社会现实以及家长的消极教育观潜移默化的助长了孩子的厌学情绪以及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另外一些家长觉得自己常年在外打工, 忽视了对孩子的关心, 因而常通过金钱来弥补父爱、母爱;但是由于孩子尚处于成长阶段, 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他们不懂得金钱的意义不止于满足口腹之欲, 经常买零食玩具或者是上网, 赌博。暑期调查过程中, 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不吃中午饭却拿出来一大堆的零食吃;而且一旦没有零食, 就会偷偷跑出学校买, 养成了盲目追求享受的不良习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他们的所作所为无时不在影响孩子, 这些畸形的教育观必然会导致孩子形成畸形的价值观和畸形的心态, 不利于孩子生理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

2. 学校教育

学校是家庭之外最主要的社会化群体。学校的角色在于将儿童统一起来接受国家的正规教育, 这些教育显然是单个家庭不能胜任的。社会的发展是将学校教育逐渐从家庭教育中脱离出来, 学校有一套预定儿童行为的规则体系, 儿童将在学校学习遵守这一切。随着儿童在学校时间的不断延长, 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增加, 教育本身的发展, 都使得人们对于学校有强烈的依赖性。。因此父母外出后, 儿童在学校内能否得到有力的监护与教育就变得更加重要。但是从目前的调查来看, 学校的教育存在着众多问题, 并未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⑴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农村地区小学的办学资金主要来源于当地乡镇府, 由于资金有限而且政府在教育上的投资往往只关注那些有影响力的示范学校, 导致农村学校的发展缺乏资金支持, 使得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资源投入方面进退两难的境地。我们在与校长聊天的过程中了解到该校老师和校长在县示范校听课的时候, 发现学校大都配备多媒体设施, 可以结合图片给孩子生动的讲课, 但是由于资金状况, 校长无力购买。而且在调查过程中, 我们发现由于体育器材的缺乏, 当地老师根本无法开展体育课, 导致当地学校的体育课只能流于形式, 孩子们几乎无法学到基本的体育知识。

⑵教师监管陷入尴尬境地。学校教育必须与社会和家庭的密切配合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 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可能仅仅依靠学生的课堂表现, 还需要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但是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 老师无法向家长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 更无法向家长及时反映孩子在学校的问题。老师的威信必须靠家长的帮助才能维持, 没有家长的支持, 老师对于一些难以管教的孩子几乎就没有办法。我们了解到学校虽然会召开家长会, 但由于家长外出打工以及监护人不重视的原因, 每次参加家长会的人数情况非常糟糕, 因此造成了留守儿童监护和教育的空缺。

⑶传统教育模式固化。在调查中, 我们发现学校几乎还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上,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仍然以升学率为主, 学校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定考核教师的工作, 教师根据学生的考试作为根本指标。学校和老师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成绩上, 把关注的重心都放在了尖子生的身上;而且平时对学生的管教方式非常粗暴, 体罚或者是侮辱学生的情况非常常见。在暑期调查过程中, 我曾亲眼目睹一个孩子因为过于调皮, 老师什么都没有说, 直接用脚踹。

⑷教师教学负担过重。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被调查的两个小学, 教师均不到10人, 虽然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 但是每个老师的教学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几乎每个老师要身兼数科教学任务, 根本就无法做到因材施教。而且由于繁重的教学任务, 教师的精力有限, 每个学科的教学情况非常粗糙。有一次, 我拿起孩子们的数学作业本, 发现孩子做的数学题大部分是错的, 但是老师仅仅在作业本上写了一个日期, 根本没有对与错的批改。这样粗糙的批改作业的方式对于孩子的学习是十分不利的。长此以往, 孩子的学习成绩必然会直线下降。

参考文献

[1]杜明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以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为例[D].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2008:1, 20.

[2]项玉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2008:5, 20.

[3]孙月玲.中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管理, 2007:1, 20.

[4]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系, 2006:1, 20.

[5]唐安奎, 李小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的再思考——基于现代化的视角[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2, 28 (4) .

[6]李春梅, 孟蓉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分析和对策[J].决策咨询, 2012 (4) .

[7]郭玲霞.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成因与对策的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 2012 (5) .

[8]容中逵.当前我国乡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特征、问题及解决思路[J].现代教育论丛, 2010 (1) .

[9]张俊良, 马晓磊.城市化背景下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探讨[J].农村经济, 2010 (3) .

篇4:农村幼儿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育;问题;对策

农村幼儿教师是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儿童发展的重要他人,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首要条件就是全面提升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则成为当务之急。

一、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

1、农村地区幼儿入学率低。在农村,许多家长都有这样守旧的观念,认为学前教育学不到什么实际的知识本领,上不上幼儿园无所谓。家长总是认为幼儿的成长目标就是吃好、穿好、玩好,并没有期待通过学前教育促进孩子今后的成长。除此之外,农村的居住地都较为偏僻,幼儿园无法独立成班,这也使得幼儿的就近入园和家长的接送十分不便。许多以个体形式举办的幼儿园大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往往会在选址的时候考虑到生源、管理、成本等一系列因素。

2、办园设施、条件建设有待扶持与管理。一般情况下,公办幼儿园在农村是很少的,大多数都是民办幼儿园。而且幼儿园的规模都比较小,大多只有2~3个班,教师人数也多为3~5人。大部分幼儿园的业主都是采用自建房、租用房或店面等作为园舍。许多幼儿园没有幼儿寝室、食堂。幼儿的休息、就餐等存在诸多不便。有些幼儿园甚至连户外活动场地都没有,只能在室内进行小范围的活动,光线和通风条件等都非常的差。这些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

许多幼儿园仅是在活动室摆放十几张桌椅,前面挂上一块小小的木质黑板,几盒粉笔,这就构成了一个简单的教学课堂。连VCD、彩色电视、录音机、投影仪都没有,硬件设备极为缺乏。这些都是需要得到迫切解决的问题,社会以及相关部门应当要引起重视,加强管理和扶持。

3、家庭与幼儿园教育脱节。农村家长的主要职业都是务农,由于大多数家长一年四季都在忙于农活,孩子基本都是自己入班学习。离班的时候虽然有教师组织护送,但是教师与家长见面的机会极少。即使能够见面,交流的时间也是微乎其微。

教师对于幼儿的家庭情况并没有进行详细了解,亦没有和家长主动沟通联系。将幼儿的在校情况向家长做出及时的反馈和说明。与此同时,家长也并未积极与校方交流沟通,配合幼儿班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对于幼儿的教育认识不到位,存在严重偏差。他们觉得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孩子的教育问题就应该是幼儿园全权负责,与自己毫无关系。这样一来,校方与家长就形成了完全没有交流的局面,对于幼儿的教育二者并没有采取一种相互积极配合的态度,也就无法共同为幼儿创设出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改善对策

1、行使政府职能,出台配套政策。为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可优化激励机制,出台有关激励性政策,如把参加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与职称评聘、晋级和评优等挂钩;将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列入地方骨干教师工程及名师工程等项目;将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作为对相关机构和单位考核的指标。虽然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是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但在具体操作中并没落到实处。如果让农村幼儿教师自费参加继续教育,无疑会加重他们的经济负担。各地应明确政府、学校和教师个人承担的费用项目或比例,建立健全农村幼儿教師继续教育保障机制。同时,加大对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和监督,将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与拨款数额直接挂钩,在各类培训机构之间形成平等竞争意识,提高培训质量。

2、提高继续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培训内容与实际脱离是当前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上级主管部门和培训机构应根据成人教育的规律来选择继续教育内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计应建立在需求调研的基础之上,以参培学员为中心,确立按需施教的教学思想,突出能力培养,强调实用性和综合性,帮助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强职业认同感;针对参培教师的层次差异,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本身要有层次性,使参训教师在每一环节的培训中都有相应提高,从而增强其参加继续教育的自信心和自觉性;培训内容也还应体现层次性和多元化,针对农村幼儿教育的具体特点,坚持从农村幼儿园实际出发,尽量开发适宜的农村幼儿教育资源,着眼于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解决。

3、丰富继续教育形式。为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质量,培训形式应多样化。首先,培训机构应深入农村幼儿园开展调研工作,了解农村幼儿园及教师的需求,根据培训对象的具体情况,制定培训方案,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内容。其次,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形式应呈现多样化和层次性,根据农村幼儿教育的实际,运用问题研讨、案例分析、活动方案设计、园本教研等教学形式,注重学员在培训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再次,培训模式可以园本培训为主,加大送教下乡的力度,加强高校与幼儿园合作,充分发挥幼儿园在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最后,以远程培训为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开放灵活的继续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优势资源共享。

三、结语

农村幼儿教育是全国幼儿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要组成部分。当前农村幼儿教育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魔,各级部门、社会各界应充分重视对农村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开发他们的智力,锻炼他们的体魄,培养其良好的品德,为培养21世纪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做好基础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潘君利.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及其改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09).

[2] 张淑琼.浙江省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对策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3] 杨南萍,吴瑾.湖南省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篇5: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调查题目: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姓名:缪宇1152100216

曹烨115210020

2涂文伟 115210021

5曾嘉伟 115210021

3宁振玮 1152100218

邓傲群 115210021

4肖国亭 1152100217

分数:

调查日期:2012年4月14日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资源日趋完善。但其办学条件与城市基础教育相比,仍相差甚远。因此,了解中国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现状,对于研究如何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的开发,优化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的效益有重要意义。我们作为子在校大学生,更应给予关注。我们利用这次社会实践的机会调查了桂林的两所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深感农村教育的不足,特作此报告,以期望引起更多人士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共同为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农村小学教育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经费不足,教学条件落后

尽管现在国家实行义务教育阶段经费改革,学校减免了学生的学杂费,办公经费也由政府财政拨付,但是农村小学的校舍和硬件设施配备上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在基础教育方面,政策仍然向城市倾斜,城乡差距仍然在拉大,导致学校与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各个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以亳州为例,好的学校不仅有图书馆、实验室,还有配套齐全的体育馆、塑胶跑道;差的乡村学校连像样的教室都没有。其结果必然是如报纸所报道的:“最好的中小学校在中国,最差的中小学校也在中国。”

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工作质量欠佳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

二是学历水平过低。

三是专业教师严重不足

四是教师分布不平衡。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严重,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同时,家里有门路的、教学水平稍高的教师也想办法挤入城市。再加上这几年城市学校扩招,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开始从农村招聘教师。随着进城教师的择优录取,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市。

农村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科目,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是兼职的,好容易来了几名专业教师,也变成了“全能型”老师。专业教师不足既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质量,又有可能浪费部分有专长学生的天赋。

据了解,个别学校老师太多,上课不得不实行“轮休制”。而有的学校缺编严重,老师只能疲于应付,而超编的学校教学质量也并不高,反而是看的看,干的干,更让部分教师心理不平衡

三、素质教育难于实行新课程理念贯彻不力

素质教育已经提出多年,新课程标准也推行了十来年了,但当今农村小学的课堂却一如既往。其原因主要是观念陈旧,教育目标错位。受大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老师们却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及主管部门也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加之目前绩效考核制度实行,这种“应试教育”还将继续下去。虽然学校征订英语教材已经三、四年了,但是英语课程在有些农村小学一直没能开设,那些教材只能成为一堆废纸。音乐、体育、美术课程虽然开设,但形同虚设,它们大都被语文、数学老师以各种理由“借用”,学生们难以得到全面发展。

四、村级小学减少,造成上学不便

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大力推广,以及现在的农民工热潮,许多家长将孩子带出去上学,导

致农村儿童数量减少,学校人数随之锐减,从而出现撤并学校现象。学校变少了,孩子们上学就集中了,但是路程也变远了,每天来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近几年屡次出现孩子上、放学途中发生意外伤亡事故,足以说明。

五、学校管理水平不高,教师工作效率低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些管理有序、高效优质的城镇学校,都与校长及其班子成员的管理水平高和工作负责紧密相关。反之,那些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的学校则与校长的低管理水平脱不了关系。因为校长管理能力差,学校制定的一些管理方法、措施制度,往往流于形式,不求实际效果,而且不能做到及时更新,与时俱进。更有的用人任人唯亲,评价制度不切合实际,结果就是好的上不去,差的罚不了,优的进不来,劣的淘不出。干好干坏一个样,干的不如看的。这样的学校,可谓一片混乱,教育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综上所述,当下农村小学的教育情形实在是不容乐观,而农村小学教育占据了整个义务教育的半壁江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病。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变成一句空洞的口号,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许多渴望变革的小学也只是生硬的照搬别人的经验和方法,结局自然是以失败告终。他们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基本原理,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可行的管理方法,措施制度,所以他们得不到成功。在对待文化类课程时,大多数小学都忽略它的重要性,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的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是韩非常重要的。根据质量互变规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通过对孩子在幼儿阶段的启蒙教育,慢慢的使他们的艺术细胞得到培养,最后才有可能产生质变,获得这些方面的成功。这就是艺术家绝大多数产生于城市家庭的原因。

针对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提出的对策:

(一)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

可以看出,国家在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方面作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但是对于急需改变现状的农村基础教育而言,仍然无法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希望国家尽快出台有关教育经费投入的法规,使教育经费的筹措、支出有法可 依,充分显示政策的合理性和权威性,以法约束和惩治地方政府在教育经费使用上不规范行为。

另外,可以调动社会多渠道投资办学的积极性,积极运用财政和税收政策,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办学或捐资助学,从而不断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

(二)完善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

如上所述,近几年来,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级地方政府基本上提高了对农村基础教育地位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基础教育的任务。建议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将农村基础教育的“三级办学,两级管理”体制,以尽快的速度转变为“实行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要求各级政府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达到基础教育根本目标的实现,要进一步完善现行基础教育投资体制,建立相对集中的基础教育资源投入的管理体制,这也是十分必要的(三)提高教育资源的管理水平。

教育事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教育的各种规律,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学校人力、物力、财力得到合理而有效的配置和使用,从而减少资源的消耗,增强办学效果。一

方面,在人员管理上,中小学真正落实“校长负责制”,给校长真正的支配权力,同时校长也要不断强化自身教育理论素养和提高民主管理的水平,选贤任能,合理用人。另一方面,在财务管理上,要明确各项经费开支使用的范围,严格执行财政政策,遵守财经纪律,控制不合理的开支,禁止违反政策的一切开支,减少无关费用支出。

(四)合理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篇6:农村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敢 问 路 在 何 方

--农村教育现状分析报告

当前,各级各类学校都在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我校由原来的江阳区黄舣镇中兴中心校和周永福第一实验校合并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泸州市周永福第一实验校》,两校合并后按区人事改革精神认真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在改革过程中,我越来越发觉乡镇农村学校存在着许多问题,学校发展的步伐十分艰难,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有义务把当前农村学校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实向上级领导汇报,以供各级领导在思考教育大计时作参考,现将乡镇农村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报告如下:

一、经费十分困难,扼制农村教育发展

在乡镇农村学校中,大多数学校经费十分困难,在今年区纪委对各学校经费检查时,98%的学校都存在着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经费困难所造成,其经费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政府不堪教育重荷,普九欠帐学校遭殃。

在14个乡镇中,很多个乡镇都还存在着拖欠教育经费现象,经济好的乡镇拖欠少一些,经济困难的乡镇拖欠多一些,这是前期体制所造成。以黄舣政府为例,无一支柱企业,每年连基本的税收任务都无法完成,财政经费十分困难。但在“普九”期间,即要完成“两基”硬件建设的任务,又要负担全镇100多名教师的工资,根本无力承担教育经费,因此只好欠帐贷款,普九期间修建学校共计贷款170多万元,每年担着沉重的利息负担。在教师工资方面,由于财政经费不足,在乡财政负责教师工资期间每月都拨不齐教师工资,学校为了完成两基检查指标,稳定教师情绪,只好用学校经费垫发教师工资,长年累月的拖欠,拖欠金额越来越大,至今全镇共拖欠教师工资104万,周永福实验校中学部和小学部合计已达62万多元。如此巨大的垫支,使学校已是寅吃卯粮,上期使用下期经费,学校本期开支大多是欠帐,在下期收费时再还。在“普九”之前,学校还可以招收几百个幼儿学前班学生,每期有数万元收入。普九后,由于政府欠帐太深,学前幼儿班统一收到镇教办管理,经费多数作为普九欠帐利息。这对于学校来讲,无疑是断绝了唯一的一条经费来源之路,因此可以说“普九欠帐,学校遭殃”。

(二)学校经费负担沉重,开支日益增多

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来讲,无经费来源,但所要支付的开支却日益增多,以我校为例,每期要承担的经费开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工资自筹

我校有81名教师,每人每月学校要自筹79.50元(自筹津补贴57元/人月,其它补贴22.5元/人月),每月6439.50元,一期要38637元,退休教师30人,每人每月自筹津补贴42.5元,每月1275元,一期要7650元,全校自筹津贴一期共需46287元。

2、单位对三项保险的匹配和公积金的匹配

①医疗保险按月总工资的1%;②养老保险也按月总工资的1%;③失业保险按月总工资的1%;④公积金按月总工资的1%,全校月总工资97487元,每月匹配4%,即7798元,半年需46788元。

3、公业务费的开支

随着教师继续教育的加强,我校公业务开支日益加大,由于离泸州远,各种教研培训多,每月需旅差费2500元,全期共12500元,其它必需的开支,办公费12000元,水电费18000元,业务费12000元,房舍和各种设备维修15000元,报刊杂志6000元,各种实验、体育器材添制7000元,教研活动费及教师培训费26000元,绩效工资匹配40000元,共计162000元。

以上三项开支共需255075元,开支这样大,学校的收入情况怎样呢。按规定,我校每期只能收取杂费:中学部每生58元,小学部每生48元,中学部学生658人,计38164元,小学部学生1282人,应收61536元,共计收费99700余元,加上教育局拨下生均公用经费19400元,总收入只有119100元,不到12万元的收入,却要开支25万多的支出,资金缺口13多万元。学校不是企业,不是工厂,没产品销售没有经济来源,由此只好用学生结余代管费垫支,造成整个江阳区、全省及全国的学校结余代管费没有退给学生的局面,这是为什么乱收费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今年国家把治理中,小学乱收费作为重点,但在检查乱收费行为的同时,应该仔细研究为什么会大面积乱收费,读了这份报告是不难找到原因的。

二、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学校除了经费困难之外,师资力量薄弱也是一个很大的困难。由于农村学校大多处于偏辟的地区,经济条件落后,教师福利待遇太低,教师都不原在农村学校任教,越是边远的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越薄弱。以周永福第一实验学校小学部为例,中心校在职教师26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只有8人,在35岁以上教师中,大多教师身体很弱,其中病残1人,常期患病不能正常上课的2人,大专学历的教师仅7人,占教师的25%。而城区学校大专学历教师多数在90以上,就连同属一个镇的镇所在地黄舣中心校大专学历教师也有17人,占65%,大多是青年教师。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悬殊的师资力量,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地区之间教师福利待遇的差别太大,乡村学校,大中专生不愿意来,即使来了也留不住。学校连正常的开支都应付不过来,又能有多少钱增加教师福利。举一个很小的例子,我校为了庆祝教师节,往年只能给每位教师发慰问费30元,今年为庆祝两校合并,狠下心给每位教师发50元。而仅隔四公里路的区属十中学校给每位教师发慰问费是300元。城区学校多有上千元。如此大的差别,有多少教师不想往外跑呢。近年来,周永福实验学校每年都有多名教师调到其它学校,有的教师冒着不要工作的危险也要外出,今年我校有一名教师在本校竞岗后,听说其它学校需要人,不顾领导劝阻,一走了之。教师要调动,有好的前途,学校又无法给他好的待遇,强留下来工作也不安心,只能勉强同意。学校成了锻炼教师的基地,刚培养出一个优秀的教师又调走了,这样进不来、留不住,恶性循环,师资力量又怎能不弱呢,于是教师只好带病上课,包班教学。教学质量差家长意见大,我校小学96级毕业班由于由长期带病的教师包班上课,教学成绩极差,学生各科平均成绩都不及格,家长纷纷要求降班。学校无奈将该班整体降班,创造了农村学校教学的一个奇迹,这个班降班后由我担任班主任,亲眼目睹了这一悲催的现象。多数班级教师换动频繁,学生家长意见很大。因此,师资力量薄弱是农村学校的又一个现实困难。

综上所述,农村学校面临着经费和师资这两个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是非常困难的,我从基层工作者的角度向上级领导提出几点建议供作参考:

一、解决体制遗留问题,争取转移支付

上面讲到,自身很贫困的乡镇无法承担沉重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担,这是一个体制问题,产生的债务如果由政府来还可以说是不可能的。长此拖欠下去,学校怎样运转,要解决这样的困难,只能靠国家帮助。因此,逐级反应这一现实情况是应该的,只有靠有偿还能力的国家财政还清普九欠帐,学校债务才能还清,否则困难无法解决。

二、减轻教育负担,降低农村学校经费开支

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没有门面出租,也没有代培费收取,靠收取学生杂费和学生公用经费是不能解决过重的经费负担的,因此要在如何减轻农村学校教育负担方面下功夫。比如在订报刊杂志方面,是否可以减少对农村学校的滩派,近年来一直在强调教育不准乱收费,但各种报刊资料的分配任务有增无减,这又是给农村学校经费雪上加霜。还有就是教师工资的匹配,教师保险的匹配,学校又不是工厂,哪里有这样多的经费来自筹教师工资,经费从哪里来,因此上对教育单位在制定政策时要考虑学校的承受能力,切实减轻教育负担,乱收费行为方能有效制止。

三、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农村学校教师队伍不稳定的根本原因在于城乡教师经济福利待遇悬殊太大,因此我觉得要要建设一支稳定的过硬的农村教师队伍,除了加强农村教师政治思想工作以外,还得想办法提高教师待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对工作在偏辟地区的农村教师给以实质性的地区补贴,偏辟的地区教师编制很紧,教师工作量大,工作条件差。为了让他们安心工作,应该给这一部分教师以经济上的补贴,我校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稳定村校教师队伍,从2003年秋期起给在村校的教师,每人每月发给30元的补贴,竭尽全力稳定村校教师。如果在政策上给予乡镇农村小学教师扶持,缩小乡村教师与城市教师之间的待遇差距,农村教师千方百计跑调动的情况可以得到缓解。一方面稳定了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减轻了学校的工作压力。

2、对农村学校教师编制要适当放宽,现行的教师编制我觉得有进一步调整的必要,农村学校教师工作条件差,报酬低,但工作量却很大。今年镇教办给我校81个教师编制,由于借调三人到十中,实际上只有78人,原计划从中心校抽调人员到村校,但中心校人员,已是老弱病残,(由于人少,男57岁,女52岁人员全部站岗,退不下来,师资十分薄弱,无法再调兵到村。)只好请代课教师3人站岗。今年江阳区中学成绩全市排名第四,表明处于大面积的乡镇学校有成绩滑坡现像,已经出现问题。从提高乡镇农村教师待遇角度出发,农村学校教师编制应大于城区学校教师编制,可以按地区分类,根据类别,越是艰苦的地方,教师编制应越宽,让老教师退下去,充实青年教师。农村教师工作负荷减轻了,待遇又提高了,乐意在乡镇是工作的教师就会越来越多,乡镇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可以有效提高。

四、建立更加科学的考核评估方案

为了提高农村学校的工作积极性,在建立对学校的考核评估方案时应该进一步合理化,黄鳝鱼鳅不一般长,同是一个乡镇的两所学校,师资力量都有很大差别,要根据各校实情制定出科学的评估方案,就像老师对待优生和差生承认差别一样,让每所学校,每位教师通过努力都能得到好的评价,否则无论怎样努力,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永远都处于落后地位,教师的积极性就要受到挫伤。因此,建立更加完善的、更实事求是的评估方案是有必要的。

五、应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

农村学校一方面要承担普九带来的巨大转移债务,另一方面又要担负着超负荷的必须开支,资金是相当困难的。因此要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从大局上讲,国家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严格讲义务教育阶段是不应该向学生收取费用,是应该由国家拨足必需的教育经费。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要加大对农村教育费的投入,但没有具体落实。这个问题靠镇、区财政都是力不从心的,只有国家才能有财力真正解决好普九必需的经费。因此如何切实落实加大农村教育费的投入是值得各级领导认真思考的问题。

通过几年来的工作,我真正体会到当校长难,当农村薄弱学校的校长更难,当我看到开学不久就有两名教师累倒在病床上时,我感到一种强烈的失职内疚,早就应该把农村教育现状写下来,向各级领导汇报。尽管前进的道路有千难万险,但我相信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农村教育改革之路会越走越宽畅。

路,就在前方!

泸州市周永福第一实验学校王一丁

2003年10月6日

上一篇:幼儿园长绩效考核制度下一篇:银行春季运动会广播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