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H7N9 禽流感防治知识培训小结

2024-08-02

人感染H7N9 禽流感防治知识培训小结(共14篇)

篇1:人感染H7N9 禽流感防治知识培训小结

人感染H7N9 禽流感防治知识培训小结

为切实做好人感染 H7N9 禽流感防治工作,提高对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病毒的预防与控制意识、报告及处置能力,我院于4 月12日下午在四楼会议室举行了“人感染 H7N9 禽流感防治知识培训”。此次培训由我院主治医师吕宗龙主讲,全院人员到场听课,共计190余人。培训会上,主讲老师针对 H7N9 禽流感的不同课题作了深入浅出的培训授课,通过一系列数据和图片的详细解释和分析,将H7N9 禽流感的具体发病特征、传染方式、预防保护措施及病例报告作了专业的讲解和培训,使听课人员对 H7N9 禽流感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也为我院今后在临床诊疗护理工作中防控 H7N9 禽流感疫情提拱了参考和依据。最后,医务科对这次培训作了概括性的总结,指出针对H7N9 禽流感希望大家高度重视,提高警惕,不能有丝毫马虎,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要掌握 H7N9 的症状特点,了解隔离操作程序,熟悉早期救治方法,第一时间发现患者并给予正确的救治,第一时间隔离患者,避免交叉感染,并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篇2:人感染H7N9 禽流感防治知识培训小结

2014年2月15日下午,我院在门诊室进行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培训,全院共13名职工参加了此次培训。

围绕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原则、监测病例的识别与报告、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接诊流程和防护等内容展开,作了全面的讲解,使大家统一认识,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

篇3:人感染H7N9 禽流感防治知识培训小结

一、病原学

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颗粒呈多形性, 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 有囊膜。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 N 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 (H) 和神经氨酸酶 (N) 蛋白抗原性不同, 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 (H 1~H 1 6) 和9个N亚型 (N 1~N 9) 。禽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禽外, 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 7 N 2、H 7 N 3等, 此次为H 7 N 9禽流感病毒。该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 编码H A的基因来源于H 7 N 3, 编码N A的基因来源于H 7 N 9, 其6个内部基因来自于H 9 N 2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 对低温抵抗力较强, 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 (100℃) 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下可存活1周, 在4℃水中或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二、流行病学

(一) 传染源。

目前已经在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以及活禽市场环境标本中检测和分离到H 7 N 9禽流感病毒, 与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传染源可能为携带H 7 N 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目前, 大部分为散发病例, 有个别家庭聚集发病现象, 但尚无持续人际间传播的证据。

(二) 传播途径。

具体途径可经呼吸道传播或密切接触感染禽类的分泌物或排泄物而获得感染;或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环境传播至人;不排除有限的非持续的人传人。

(三) 高危人群。

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或者到过活禽市场者, 特别是老年人。

三、发病机制和病理

H7N9禽流感病毒可以同时结合唾液酸α-2, 3型受体 (禽流感病毒受体) 和唾液酸α-2, 6型受体 (人流感病毒受体) , 较H 5 N 1禽流感病毒更易与人上呼吸道上皮细胞 (唾液酸α-2, 6型受体为主) 结合, 相对于季节性流感病毒更容易感染人的下呼吸道上皮细胞 (唾液酸α-2, 3型受体为主) 。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 可以诱发细胞因子风暴, 导致全身炎症反应, 可出现A R D S、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个别重症病例下呼吸道病毒可持续阳性至病程的3周以上。

四、临床表现

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调查结果, 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

(一) 症状、体征和临床特点。

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 如发热、咳嗽、少痰, 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全身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 多在发病3~7天出现重症肺炎, 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 出现呼吸困难, 可伴有咯血痰。常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感染性休克, 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 部分患者可出现胸腔积液等表现。

(二) 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 可有血小板降低。

2. 血生化检查。

多有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C反应蛋白升高, 肌红蛋白可升高。

3. 病原学及相关检测。

抗病毒治疗之前必须采集呼吸道标本送检 (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呼吸道分泌物、气管吸出物) , 气管深部咳痰或气管吸出物检测阳性率高于上呼吸道标本。有病原学检测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尽快检测, 无病原学检测条件的医疗机构应留取标本尽快送指定机构检测。

(1) 核酸检测。对可疑患者呼吸道标本采用real-time P C R (或普通R T-P C R) 检测H 7 N 9禽流感病毒核酸, 在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早期识别中宜首选核酸检测。对重症病例应定期行呼吸道分泌物核酸检测, 直至阴转。有人工气道者优先采集气道内吸取物 (E T A) 。

(2) 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呼吸道标本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阳性。仅适用于没有核酸检测条件的医疗机构作为初筛实验。

(3) 病毒分离。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H7N9禽流感病毒。

(4) 动态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

(三) 胸部影像学检查。

发生肺炎的患者肺内出现片状阴影。重症患者病变进展迅速, 常呈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及肺实变影像, 可合并少量胸腔积液。发生A R D S时, 病变分布广泛。

(四) 预后。

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预后差。影响预后的因素可能包括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并发症等。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可作出人感染H 7 N 9禽流感的诊断。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 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特别是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H 7 N 9禽流感病毒, 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或动态检测双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 可作出人感染H 7 N 9禽流感的诊断。

1.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周内接触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或者到过活禽市场, 或者与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有流行病学联系。

2. 诊断标准。

(1) 疑似病例:符合上述临床表现, 甲型流感病毒抗原阳性, 或有流行病学史。

(2) 确诊病例:符合上述临床表现, 或有流行病学接触史, 并且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或H 7 N 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动态检测双份血清H 7 N 9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

(3) 重症病例:

符合下列任一条标准, 即诊断为重症病例:

1.X线胸片显示为多叶病变或48小时内病灶进展>5 0%;

2.呼吸困难, 呼吸频率>24次/分;

3. 严重低氧血症, 吸氧流量在3~5升/分条件下, 患者S p O2≤9 2%;

4. 出现休克、A R D S或M O D S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易发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包括:

1.年龄>60岁;

2.合并严重基础病或特殊临床情况, 如心脏或肺部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肿瘤, 免疫抑制状态、孕妇等;

3.发病后持续高热 (T>39℃) 3天及3天以上;

4.淋巴细胞计数持续降低;

5. C R P、L D H及C K持续增高;

6. 胸部影像学提示肺炎。

出现以上任一条情况的患者, 可能进展为重症病例或出现死亡, 应当高度重视。

(二) 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人感染高致病性H 5 N 1禽流感等其他禽流感、季节性流感 (含甲型H1N1流感) 、细菌性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 A R S) 、中东呼吸综合征 (M E R S) 、腺病毒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

六、治疗

(一) 隔离治疗。

对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隔离治疗。

(二) 对症治疗。

可吸氧, 根据缺氧程度可采用鼻导管、开放面罩及储氧面罩进行氧疗。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 或应用解热药物。咳嗽咳痰严重者可给予复方甘草片、盐酸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可待因等止咳祛痰药物。

(三) 抗病毒治疗。

应尽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

1. 抗病毒药物使用原则。

(1) 在使用抗病毒药物之前应留取呼吸道标本。

(2) 抗病毒药物应尽量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

重点在以下人群中使用:

(1) 人感染H 7 N 9禽流感病例;

(2) 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阳性的流感样病例;

(3) 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阴性或无条件检测的流感样病例, 具有下列情形者, 亦应使用抗病毒药物:

A.与疑似或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史者 (包括医护人员) 出现流感样症状;

B.聚集性流感样病例;

C.1周内接触过禽类的流感样病例;

D.有慢性心肺疾病、高龄、妊娠等情况的流感样病例;

E.病情快速进展及临床上认为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流感样病例;

F.其他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3) 对于临床认为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的病例, 即使发病超过48小时也应使用。

2.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1) 奥司他韦 (Oseltamivir) :成人剂量75mg每日2次, 疗程5~7天, 重症病例剂量可加倍, 疗程可延长一倍以上。1岁及以上年龄的儿童患者应根据体重给药:体重不足1 5 K g者, 予3 0 m g每日2次;体重15~2 3 K g者, 予45mg每日2次;体重23~40Kg者, 予60mg每日2次;体重大于4 0 K g者, 予7 5 m g每日2次。对于吞咽胶囊有困难的儿童, 可选用奥司他韦混悬液。

(2) 帕拉米韦 (Peramivir) :重症病例或无法口服者可用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 成人用量为3 0 0~6 0 0 m g, 静脉滴注, 每日1次, 1~5天, 重症病例疗程可适当延长。目前临床应用数据有限, 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

(3) 扎那米韦 (Zanamivir) :成人及7岁以上青少年用法:每日2次, 间隔12小时;每次10mg (分两次吸入) 。

3. 离子通道M2阻滞药:

目前监测资料显示所有H7N9禽流感病毒对金刚烷胺 (A m a n t a d i n e) 和金刚乙胺 (Rimantadine) 耐药, 不建议使用。

(四) 中医药辨证论治。

1. 疫毒犯肺, 肺失宣降证 (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病情轻者) 。

症状:发热, 咳嗽, 少痰, 头痛, 肌肉关节疼痛。舌红苔薄, 脉数滑。舌红苔薄, 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 宣肺止咳。

参考处方和剂量:银翘散合白虎汤。

金银花30g、连翘15g、炒杏仁15g、生石膏30g

知母10g、桑叶15g、芦根30g、青蒿15g

黄芩1 5 g、生甘草6g

水煎服, 每日1~2剂, 每4~6小时口服一次。

加减:咳嗽甚者加枇杷叶、浙贝母。

中成药:可选择疏风解毒胶囊、连花清瘟胶囊、金莲清热泡腾片等具有清热解毒, 宣肺止咳功效的药物。

中药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参麦注射液。

2. 疫毒壅肺, 内闭外脱证 (临床表现高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等患者) 。

症状:高热, 咳嗽, 痰少难咯, 憋气, 喘促, 咯血, 或见咯吐粉红色泡沫痰, 伴四末不温, 四肢厥逆, 躁扰不安, 甚则神昏谵语。舌暗红, 脉沉细数或脉微欲绝。

治法:解毒泻肺, 益气固脱。

参考处方和剂量:宣白承气汤合参萸汤。

生大黄10g、全瓜蒌30g、炒杏仁10g、炒葶苈子30g

生石膏30g、生栀子10g、虎杖15g、莱菔子15g

山萸肉15g、西洋参15g

水煎服, 每日1~2剂, 每4~6小时口服或鼻饲一次。

加减:

高热、神志恍惚、甚至神昏谵语者, 上方送服安宫牛黄丸;

肢冷、汗出淋漓者加炮附子、煅龙骨、煅牡蛎;

中成药:可选择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血必静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

3.

以上中药汤剂、中成药和中药注射液不作为预防使用, 应早期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五) 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

注意休息、多饮水、增加营养, 给予易消化的饮食,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如出现明显低钠血症, 应积极补充氯化钠。对于低钾血症, 应给予氯化钾、门冬氨酸钾等补钾治疗。须密切观察病情, 监测并预防并发症。抗菌药物应在明确继发细菌感染时或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使用。

(六) 重症病例的治疗。

具体参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疗救治专家共识》重症病例的治疗部分。

七、医院感染防控

严格规范收治人感染H 7 N 9禽流感患者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 根据疾病传播途径采取防控措施。具体措施依据《人感染H 7 N 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2 0 1 3年版) 》的相关规定。

八、转科或出院标准

(一) 因基础疾病或合并症较重, 需较长时间住院治疗的患者, 待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连续2次阴性后, 可转出隔离病房进一步治疗。

(二) 体温正常,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呼吸道标本人感染H 7 N 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连续2次阴性, 可以出院。

1.具备P C R检测条件的, 应行H 7 N 9或H 7核酸检测。

2.不具备PCR检测条件的, 可先行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

3.甲型流感或H 7 N 9禽流感病原学检测阳性, 抗病毒治疗;病原学检测虽为阴性, 但临床高度怀疑的病例, 仍应当行抗病毒治疗。

附件

注:对于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不高或者降低的病例, 应当行甲型流感或H7N9禽流感病原学检测

篇4:人感染H7N9禽流感知识问答

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病,根据对禽类致病性的严重程度不同,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低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H7两种亚型。人禽流行性感冒简称人禽流感,是指禽流感病毒由于种种原因突破种属屏障而感染人,表现一定的临床症状,称为人禽流感。既往确认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9N2、H7N2、H7N3、H7N7、H5N2、H10N7,症状表现各不相同,可以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结膜炎,甚至死亡。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后常表现为高热等呼吸道症状,往往很快发展成肺炎,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全身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2.什么是H7N9禽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的不同可分为1-16种亚型,根据病毒神经氨酸酶蛋白(NA)的不同可分为1-9种亚型,HA不同亚型可以与NA的不同亚型相互组合形成多达144种不同的流感病毒。而禽类特别是水禽是所有这些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H7N9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H7N9亚型流感病毒既往仅在禽间发现,在荷兰、日本及美国等地曾发生过禽间暴发疫情,但未发现过人感染情况。

3.本次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例的感染来源?为什么这种病毒开始感染人类?

此次人感染的H7N9流感病毒从病毒生物学上属于禽源流感病毒,既往国际上所发现的人感染H7亚型的流感病毒也多来自于禽类,但截至目前,确诊病例的具体感染来源尚不清楚。

禽流感病毒的宿主包括鸡、鸭、鹌鹑、野鸭、天鹅等,其中野鸟类携带病毒最为常见。

目前,我们不知道已发生的人类感染病例的暴露来源。不过,对这些病毒的基因分析显示,尽管它们是由禽流感病毒演变而来的,但它们已展现出了在哺乳动物种类中生长的适应特征。这些适应特征包括与哺乳动物细胞结合,能够在接近哺乳类动物正常体温下成长,这个温度要比鸟类低。

4.H7N9禽流感感染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

目前确诊的H7N9禽流感感染病例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死亡。目前对该疾病临床特征的认识还很有限,该病毒感染能否引起轻型病例或其他临床表现尚不清楚。随着更多的病例信息的积累,对该疾病的认识将会发生变化。

5.出现异常死鸡是否就可以认为是禽流感所致?

可以导致家禽(包括鸡)死亡的疫病较多,其中包括禽流感、新城疫、鸡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大肠杆菌病、禽霍乱等;而且其他因素(如中毒或寄生虫等)也可以导致家禽死亡。所以,家禽出现异常死亡,就推断为发生禽流感,是不科学的。禽流感疫情判断需要有实验室的病毒报告支持,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检出相应的病毒分型。

6.目前,吃家禽、猪肉产品安全吗?

尽管到目前为止不知道病毒的传播模式,遵守准备食物时的基本卫生原则是谨慎的做法:不应吃病死的动物。此外,吃正常处理和烹调的肉是安全的,流感病毒在足够热的情况下会灭活,食物的整体达到70摄氏度将杀死病毒。在疫情爆发地区,肉制品在经过适当处理及烹调后是可以安全食用的。食用生肉及未烹调的以血为原料的菜品是高危行为。要把生肉与熟肉或者即食食品分开以避免污染。生熟食品不应使用同一砧板及刀具。在处理生肉和熟肉之间要洗手。不要把煮过的肉放回原先盛装的盘子里。不要食用生蛋或者半熟蛋。在处理完生肉后要用肥皂和水彻底洗手,清洗和消毒所有与生肉接触过的家用器皿。

7.禽流感的高危人群是哪些人?

有关人禽流感感染的资料,都来自1997年香港禽流感事件以后的几次人感染事件。数量不多,但一般认为有几类人比较容易被感染,他们是:12岁以下儿童、老人、与家禽(尤其是病禽)有密切接触的人群。其中,与患禽流感的家禽密切接触人员感染的危险性最大。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那些原来就患有慢性心血管疾病、哮喘、肾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感染了禽流感后,病情重,死亡率高。

8.如何预防H7N9禽流感?

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尽管感染的来源及传播模式尚不能确定,但采取以下基本卫生行为可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包括手部卫生、呼吸卫生、食品安全措施。

手部卫生:在准备食物前、中、后;吃东西之前;使用卫生间之后;处理动物或者动物排泄物;手脏时;照顾家中病人时要洗手。当手部明显肮脏时,用肥皂和流水清洗。如非明显肮脏,用肥皂和水洗手或者使用酒精洁手液洗手。

呼吸卫生: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医用口罩、纸巾、袖子、肘部遮盖口鼻,用过的纸巾在使用后尽快扔入有盖垃圾箱,在接触到呼吸道分泌物后采取手部卫生措施。

目前尚无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

9.禽流感流行期间为什么不提倡家庭自行宰杀禽类?

目前,由于国内部分地区发生了禽流感疫情,我们最好不要自行宰杀禽类食用,因为直接接触家禽的粪便或呼吸道分泌物时就有感染禽流感的危险。如果养殖户随意宰杀,对血液、废物和污染的水不进行处理或处理不当,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病原传播扩散。

10.日常生活中,公众如何保护自己?

保持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等个人卫生习惯,能够有效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疾病。同时还应避免接触病死禽、畜。

人感染禽流感主要是通过与病死禽类的密切接触,一般公众这种机会很少,感染的机会并不多。但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应尽量避免与禽、鸟类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是儿童应避免密切接触家禽和野禽。

(2)注意饮食卫生,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不要吃生的或者半生的鸡蛋;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厨房卫生,在加工处理禽、蛋类后要彻底洗手。

(3)不要购买活禽自行宰杀,要购买经过检疫、加工的禽肉制品。

(4)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带上口罩,尽快就诊,并切记要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外出旅游或与禽类接触史。应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治疗和用药。

(5)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本病非常重要。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

11.人如果接触了禽鸟该怎么办?

应尽量避免不必要地接触禽鸟,特别是病死禽鸟。如果接触了禽鸟或被禽鸟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后,应该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洗手。即使与禽流感病禽有过接触,也不要恐慌,因为家禽将病传染给人的机会很低。如果接触后出现流感样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并如实告诉医务人员你的接触史,以便正确处理。

12.预防禽流感,如何选择消毒剂?

常用的一般消毒剂均能将禽流感病毒杀死。洗涤和对物体表面消毒可用0.1%新洁尔灭、0.1%双联季铵盐或0.1%的消毒净;禽舍内空气消毒可用氯制剂;环境、禽舍及用具的消毒可采用0.1%84消毒液、0.1%过氧乙酸、1%~2%福尔马林溶液、1%~2%的火碱溶液、0.5%~1%的复合酚和5%的漂白粉溶液等;纺织品的消毒可用250毫克/毫升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也可采取过氧乙酸熏蒸消毒;禽舍、笼具用次氯酸钠清洗后再用福尔马林熏蒸较为彻底。具体使用方法按产品说明书进行。

13.目前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敏感。根据其他型别流感抗病毒治疗的经验,发病后早期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可能是有效的,但对人类新发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治疗手段仍需观察研究。

(作者单位为常州市疾控中心)

篇5:人感染H7N9 禽流感防治知识培训小结

(人感染H7N9禽流感知识)

根据国家卫计委、江西省省卫生厅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和医疗应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市卫生局部署,为切实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预防与控制意识、报告及处置能力,我院于2月16日下午在综合五楼会议室举行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知识培训”。

全院卫生应急队伍成员共21人参加培训。通过这次培训,使队伍成员提高了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掌握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提高了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早期识别、重症与危重症的救治能力,掌握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消毒、防护等知识和技术要求,加强了医院感染防控和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能力;使队伍成员熟悉了疫情报告及相关法律法规,做到出现疫情及时上报并迅速采取隔离措施,为防治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此次培训旨在提高我院卫生应急队伍成员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诊疗的意识及报告与处置能力,对做到人感染H7N9禽流感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将起到积极作用。

篇6:人感染H7N9 禽流感防治知识培训小结

通 知

全体村(社区)卫生室、医疗点及诊所医护人员:

为进一步指导医疗机构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的风险,规范医务人员行为,经研究,决定举办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知识培训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训时间、地点

4月16日下午2:30在***医院四楼会议室。

二、培训内容

1、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技术指南;

2、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第二版);

3、***镇中心卫生院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预案。

三、参加人员

全体村(社区)卫生室、医疗点及诊所医护人员。

四、要求

本次培训为禽流感防控知识培训,希望大家高度重视,确保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与救治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篇7:人感染H7N9 禽流感防治知识培训小结

近期,我国多个省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呈上升态势,当前正值流感等传染病高发季节,且冬春季节,家禽调运频繁,交易趋旺。活禽经营场所污染H7N9禽流感病毒风险加大,为进一步做好我辖区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根据省卫生厅及宿州市砀山县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要求,我中心卫生院定于1月4日举办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培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内容1、2、通报当前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形势

有文立新院长介绍人感染H7N9禽流感治疗方案和进展

二、参加会议人员

文庄卫生院全体职工及各村室村医。

三、会议时间、地点

1月4日下午14点,文庄镇卫生院会议室。

四、其他相关事宜

篇8:人感染H7N9 禽流感防治知识培训小结

1 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工作隐患因素

1.1 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是发现疫情前沿

在整个H7N9病例监测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任一环节的疏忽, 都可能延误诊断, 错过病人最佳治疗时间, 直至危及生命。其隐患因素可能有: (1) 预检分诊医务人员病情指征掌握模糊, 易使患者就诊时间延长, 病情诊断延误。 (2) 发热门诊及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 (2013年第2版) 》熟悉掌握程度欠佳, 尤以并发症为突出, 易致患者专科收治界定错误, 影响早发现、早诊断目标预期。 (3) 患者在基层诊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 就诊时间过长, 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设备缺乏 (如X光摄片、检验设备等) , 易致辅助诊断盲区;另一方面基层医务人员相关知识培训缺口, 易致诊疗标准掌握缺失;再则, 就医者H7N9知识信息渠道障碍, 可致患者病程时间延长。 (4) 流感监测哨点医院, 一方面周采集样本数量和送检时间有规定限制, 另一方面, 疾控中心网络实验室核酸检测可疑结果重新复核, 易造成检测结果滞后, 影响诊疗。

1.2 媒体宣传是普及全民健康知识, 养成个人良好生活行为的有效方式

健康教育对医院来说既是一种惠及就医患者获知相关传染病防护知识, 从而自觉采取有效隔离方法, 同时也是一种帮助陪护者通过针对性知识受知, 建立一种良好生活习性, 并采取正确有效的防护措施, 从而起到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的作用。上述环节的缺位, 可直接链接传播途径, 其隐患因素可能有: (1) 媒体宣传途径、方式纵向偏差, 可造成特殊人群受知盲区, 维持原有不健康生活行为; (2) 医院健康教育缺位或缺项, 易造成传播途径直接链接, “疫情”扩散, 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观察工作量增加。

1.3 培训作为一种继续教育或接受新知识的途径, 有助于医务人员重温既往知识或获取新理论知识, 从而保证实际工作中的正确执行力

培训内容释义浅表、培训受训率低下以及培训效果评价工作缺位, 就可导致相应工作 (如诊疗和防护标准等) 执行偏差。

1.4 人员防护、医疗场所定时处置, 标本前、后处置以及相关运输等规范是一种阻断传播途径的有效办法

任何环节上欠标准, 都可引起相应环境污染和工作人员的感染。其隐患因素可能有: (1) 医务人员依从性欠佳, 尤以非专科人员突出, 在接诊和不同区域防护使用上缺失或错误, 造成医院内传播链的链接; (2) 预检分诊的失误, 可一定程度上增加院内感染控制的难度, 给其控制留有缺口; (3) 场所定时消毒处置执行不到位, 标本及污物运输欠规范, 可增加相应感染风险系数, 而标本检测的前处理方式不当, 可引起气溶胶产生, 构成环境的污染和人员感染风险。

2 H7N9禽流感监测工作隐患的干预对策

为科学、规范和有效地开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预防控制工作, 防止疫情蔓延, 切实保护大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医疗救治单位应切实建立并启动相应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通过构建组织机构, 明确职责, 使医疗救治工作、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公共卫生工作、后勤保障工作、健教宣传工作和督导检查工作间能有效对应联动, 产生和谐之音, 从而保证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工作的预检分诊明确、专科接诊收治符合、临床诊断准确、医疗救治快速、疫情报告及时和现场流调适时, 以达到监测病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顺向传递效应。

培训和健康教育是帮助医务人员熟悉并掌握新的诊疗技能, 正确采用相应防护措施以及帮助就诊者和陪护者树立正确防护传染病的理念, 养成良好生活行为方式的途径。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是公共卫生体系的两大支柱, 在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上有着不可替代作用。因此, 医疗和疾控机构在疫情发生时, 应充分发挥相互优势, 共同承担诊疗和防控工作。首先, 建立覆盖省、市、县、乡四层级医务人员培训方案;其次, 各层级医疗单位建立覆盖医疗机构内医务人员再培训方案, 尤其关注专科医务人员培训, 上述方案实施应突出培训效果的评估。

媒体宣传, 作为公众接受传染病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渠道, 在整个疫情防控上起着关键作用。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短信和载体宣传形式可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知识需求和理解, 起到普及传染病相关知识的立体效果;而医疗、疾控机构的传染病常识手册、健教处方、公休会、电子屏、内网、健教栏、法定宣传日和社区走访等形式的建立, 可践行医、患、社会三方传染病防控的互动效果。

掌握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是医务人员的必具条件, 是切断院内感染传播途径的有效手段。因此, 医院建立正确就医流程及规范隔离诊区的设置, 能有效控制传染源, 减少患者与就医者交叉感染几率, 避免疫情院内蔓延;不同诊疗区域防护措施的正确使用和相关诊疗、检测操作规范, 可最大限度降低医务人员感染几率, 同时也可解决过度防护问题, 避免资源浪费;而诊疗场所空气、物表、设备和床单元等定期消毒处置, 可避免环节点污染引起的感染发生;标本和污物的包装、标识、运输和交接规范可减少运输环节上脱靶而引起污染概率。医院健康教育是患者和陪护者掌握康复和预防知识的直接途径, 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 充分的场所、有效的方式和完善的健教, 可阻止院内“疫情”扩散, 达到医院内和家庭内屏障传染病传播的效果。

流感监测哨点医院, 国家卫计委卫疾控传防便函[2013]35号文已就其周样本采集量作出明确规定, 同时, 南昌市疾控中心网络实验室也对样本送检及检测时间作出相应规定, 因此, 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建立并开展人感染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技术势在必行。一方面, 可缓解或减少疾控机构网络实验室短时间集中承接大量检测样本和检测时限要求的压力;另一方面, 此技术建立, 可满足符合国家卫计委的人感染禽流感诊疗标准的患者采样并快速筛查的需求, 从而通过疑似样本送检至确认程序, 实现传染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早报告的目标。

篇9:人感染H7N9禽流感你知多少

Q:什么是H7N9禽流感病毒?

A:这是新发现的一种流感病毒,主要在鸟类中传播,这种病毒很少感染人类。

Q: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如何传播的?

A: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传播途径为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禽类的分泌物或者排泄物等被感染。

Q:H7N9禽流感病毒是否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A:目前尚未证实该病毒具有人传人的能力。

Q:人类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A:感染H7N9病毒的病人主要症状有发烧、咳嗽、呼吸困难等重症肺炎症状。

Q:这次的禽流感与以往的普通流感有什么不同?

A:本次流感是由H7N9禽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病早期有高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严重病例可能发展为呼吸窘迫综合征,导致死亡。人感染H7N9禽流感时,应及时隔离治疗。而普通流感是由普通流感病毒引起的,主要症状有发热、畏寒、鼻塞、流涕等症状,一般3~4天后症状好转,一般无需住院治疗。

Q: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感冒症状,该怎么办?

A:一旦出现了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是出现了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时候,一定要第一时间到医疗机构就诊治疗。

Q:鸡肉、鸭肉、蛋类还能吃吗?

A:流感病毒在足够热的情况下会灭活。H7N9禽流感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对高温、紫外线、各种消毒剂都很敏感。在100℃环境下,2分钟就会被消灭;60℃环境下,半小时消灭。只要是从正规渠道进货的禽类,经高温煮熟加工,检疫是安全的,可放心食用。

食用生肉及未烹调熟透的以血为原料的菜品,是高危行为,要把生肉与熟肉或者即食食品分开。生熟食品,不应用同一砧板及刀具。在处理生肉和熟肉之间,要洗手。不要把煮过的肉放回原先装生肉的盘子。在处理完生肉后,要用肥皂和水彻底洗手,清洗和消毒所有与生肉接触过的家用器皿。吃禽肉要煮熟、煮透,食用鸡蛋时蛋壳应用流水清洗,应烹调加热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

Q:小区常有鸽子成群飞过,如果接触到羽毛、粪便,该怎么处理?

A:以预防为主,尽量不要去触碰这些鸟类,也不要去逗它们。如果接触到禽鸟或禽鸟粪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Q:哪些人容易感染H7N9病毒?

A:一般来说,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

Q:穿羽绒服、盖鸭绒被会被传染吗?

A:穿羽绒服、盖鸭绒被及相关制品,不会感染禽流感。因为羽绒制品通常经过消毒、高温等多个物理、化学环节处理,病毒存活可能性微乎其微,不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Q:听说在鸽子身上发现了H7N9禽流感病毒,是否应该远离鸽子等鸟类呢?

A:不要与鸽子等鸟类近距离接触,一旦接触,一定要及时清洁双手。

Q:家里饲养了几只鸡,该如何处理?

A: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处理家禽的分泌物,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如果家禽出现病、死情况,及时联系当地农业等相关部门。

Q:家里如果要消毒,该怎么消毒,用什么消毒药品?

A:家中如果没有相应病人或没有污染的情况,不需要消毒。注意保持室内清洁,保持地面、天花板、家具以及墙壁清洁,确保排水道通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应每天开窗通风。如若一定要消毒,可去超市购买含氯消毒剂进行环境喷洒消毒。

Q:多地公布了预防禽流感的中药方子,如果没有症状只是预防可以吃吗?

A:中医药预防对象包括两大重点人群:从事禽类宰杀、贩运、烹饪的人员以及其他与禽类及禽产品有密切接触的人群;儿童、高龄老人、有慢性基础疾病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使用预防中药应由执业医师开具处方,不要自行判断和选择。老人、儿童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慢性病患者及妇女经期、产后慎用:孕妇禁用。中药预防处方不宜长期服用,一般服用3~5天。服用中药预防处方后感觉不适者,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及时向医师咨询;对中药预防处方的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Q:公众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风险大吗?

A:目前,仅在局部地区发现散发病例,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经医学观察未发现续发病例。根据目前有限证据推测,公众感染该病毒的风险较低。

Q:有针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吗?

A:目前没有防止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疫苗。

Q:应该如何预防H7N9禽流感呢?

A: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对于大家来说,预防禽流感,提高自身免疫力很关键。平时应该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休息,勤洗手,经常开窗通风,注意饮食,同时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

Q:应该怎样正确洗手呢?

A:第一步:取适量的皂液于手心,第二步:双手掌心相对摩擦,第三步:双手掌心向下相叠,十指交叉,摩擦指缝和手背;双手位置交换,第四步:十指相握,相对摩擦指尖和甲沟,第五步:一只手握对侧手拇指摩擦,再交换,第六步:一只手摩擦对侧手腕,再交换。

Q:室内开创通风应注意些什么?

A:开窗通风是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其实,通风本身不能杀灭病菌。但通风可将有害气体,甚至病原体,通过空气的流通吹到室外。让室内有害气体或病菌的含量稀释。间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虽然说开窗通风有益,还要把握好通风的方法:开窗次数不是越多越好,最好在上午、下午各开窗一次。一般情况下,上午10点和下午3点最好。每次开窗通风最好大于30分钟。

Q:有治疗人感染H7N9禽病毒的方法吗?

A:对临床诊断和确诊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对症治疗,可吸氧、应用解热药、止咳祛痰药等;抗病毒治疗,应尽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根据其他型别流感抗病毒治疗的经验,发病早期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可能有效,但对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治疗手段仍需观察研究。

Q:医疗工作人员有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风险吗?

A:医疗工作人员经常要与传染病患者接触,因此,世卫组织建议在医疗机构应当持续采取适当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对医疗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也应密切监控。除了基本的预防措施外,护理疑似或确诊感染型流感(H7N9)病毒的病人时要采取一些额外的防护措施。

Q:人感染H7N9禽病毒是否会造成禽流感大流行?

A:据专家预测,人感染H7N9禽流感大流行的可能性不大。

Q:人感染H7N9禽流感后,医疗部门会怎样处理?

A: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符合监测的病例后,必须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后,应当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Q: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了哪些行动?

A: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出现人感染H7N9病例后,当地卫生部门高度重视,及时采取了病人救治、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与送检、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并加强了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工作。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此次疫情高度重视,接到重症不明原因肺炎疫情报告后,立即向上海、安徽和江苏派出专家工作组,指导当地开展患者的救治和调查工作,召开多部门会商会,对疫情性质进行分析研判,并安排部署了相关调查、防控和应对准备工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病例报告和送检标本后,及时开展了疫情风险研判和实验室检测研究,在短时间内做出了病例的病原学诊断,在全球首次发现和确认了新型的H7N9禽流感病毒导致的人类感染病例,并对新病毒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卡斤。

篇10:人感染H7N9 禽流感防治知识培训小结

目前已进入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季节,我省部分地区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显著上升。根据区疾控中心的培训会议要求,结合我中心实际情况,为切实有效控制和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生和流行,中心领导高度重视,经研究决定,于2017年1月24日在中心会议室,由公共卫生管理所组织卫生技术人员学习《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检测方案》、《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人感染H7N9禽流感信息管理》,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首先中心领导强调此次培训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大家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同时要求公共卫生管理所利用板报和各种形式进行大力宣传相关知识,要做好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有效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诊治水平,最大限度的减少此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我中心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对中心医务人员地进行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等相关知识培训,此次培训共参加人员80余人,(包括卫生服务站)大大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为有效控制此类传染病的发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篇11:人感染H7N9 禽流感防治知识培训小结

一、完善组织管理。医院成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救治领导小组”,由XXX担任组长,副组长由XXX担任,各职能科室负责人为组员,负责对全院“人感染H7N9禽流感”工作的组织、实施、管理、指导监督等工作,并制定了应急预案。

二、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开设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处,着重做好发热预检、分诊及不明原因肺炎登记报告工作,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将及时上报,严格按照省、市、区的要求进行“分级响应,属地管理,定点收治”等“归口管理”原则。

三、做好宣传培训工作。开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四、物资储备齐全。定期自查医院的救治药品、防护用品、消毒药品等物资储备情况,并指定专人管理物资。

尚存在的不足之处有:

一、发热门诊不具备隔离卫生间;

二、发热门诊未安装自动式吸收设施。针对以上问题,我院将着力整改,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善各项措施,做好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充分准备。

XX医院

篇12:人感染H7N9禽流感培训总结

禽流感防控技术培训总结

近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正是春夏交替之时,也是禽流感等各类传染病流行的季节,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的暴发与流行及防治禽流感在人间的传播发生,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为此我镇卫生院特举办了一次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技术培训会,现将有关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完善组织领导

我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防治工作,成立了H7N9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由我院***同志担任,副组长由我院***同志担任,***为成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我镇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理领导工作。其主要职责是:收集人禽流感疫情发生、发展及处理的有关信息,掌握动态,实时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及时向我区疾控中心上报相关数据。

二、重视培训工作 此次培训工作于2013年4月8日上午9:00在我院三楼会议室举行。此次培训在我院领导高度重视组织下,全院职工以及各村乡村医生均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课程有我院***讲解。培训内容主要围绕《***》,重点内容为

1、H7N9禽流感的概念;

2、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

3、H7N9人禽流感传染源;

4、H7N9禽流感易感人群;

5、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隔离防护与消毒;

6、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预防与控制;

7、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诊断;

8、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管理与感染控制;

9、H7N9禽流感标本采集与检验;

10、H7N9禽流感的预后防治。培训

结束后我院***作了总结,总结强调各医疗机构要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H7N9禽流感疾病的防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密切关注我镇内的各个禽类养殖点与外来禽类的检疫工作,确保我镇无禽流感发生,同时加强我镇发热病人的筛查,并严格实行每日13点前报告制度。

三、加强防控和疫情检测

篇13:人感染H7N9 禽流感防治知识培训小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例患者均为中老年男性, 1例49岁, 1例79岁, 后者有基础疾病史, 2例患者发病前1周均有明确的禽类接触史, 均因反复咳嗽、发热入院, 体温达38~39℃, 经普通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无缓解, 且加重。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H7N9病毒核酸均为阳性, CT显示两肺纤维化, 机械通气氧浓度100%的情况下血氧饱和度 (Sp O2) 为80%, 确诊为H7N9禽流感病毒性重症肺炎。

1.2 治疗

2例患者均使用了机械通气, 1例合并使用CRRT、血浆置换治疗。每日检测血常规、肾功能及血气分析, 在脏器支持基础上采用“四抗二平衡”治疗, 密切监测每日尿量及24 h出入量。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定时翻身拍背,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做好呼吸道护理、心理护理及基础护理。2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6 d, 两次咽拭子H7N9核酸检查为阴性, 病情稳定, 予解除隔离并转入普通病房进行继续治疗。

2 护理干预

2.1 做好消毒隔离措施

目前认为H7N9仍主要经过呼吸道传播, 因此医护人员对H7N9禽流感病毒要有正确的认识, 采取呼吸道隔离措施[2], 患者入院后安排在单间病房, 专人诊疗和护理, 限制无关医务人员的出入, 谢绝家属探视及陪护。病室温度保持在18~22℃, 湿度保持在60%~70%, 保证室内温湿度的前提下定时对房间进行通风, 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每日2次进行空气消毒, 室内地面及床头物品用0.05%含氯消毒液湿擦, 每日两次, 抹布一用一弃。医护人员进入隔离区必须穿防护服、隔离鞋、手套, 戴N95口罩, 接触病人前后要洗手;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时戴手套, 脱手套后洗手;进行口腔护理、吸痰等操作时戴护目镜, 以防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集中操作, 尽量减少人员的流动。对医疗废物置于双层黄色垃圾袋中, 封口严密并贴上标签, 专人定时收集, 严格交接, 最终由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处置。患者使用的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医疗器具专人专用, 以防交叉感染。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使用后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处理完后切记手的清洗和消毒, 采用“六步洗手法”来进行手消毒。

2.2 医护人员的管理

(1) 病房护理人员配备:由于患者年龄大、病情重, 且合并多项基础疾病, 呼衰进展快, 需要严密观察病情, 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项呼吸、循环等监测支持技术, 如气道管理、中心静脉压 (CVP) 监测、呼吸机使用等。隔离病房护理人员由重症监护病房 (ICU) 中12名高资历护理人员抽调组成, 隔离病区内外各设护士长1名, 病区内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负责患者及病房管理;病区外由感染科护士长负责隔离管理及物品等后勤支持。实行4 h轮班制度, 隔离病房均实施一对一专人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汇报。 (2) 护理人员培训:隔离病房开放之前, 对抽调的ICU护士进行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诊断标准、治疗方案、隔离要求、心理疏导、自我防护的理论及操作演练培训, 确保高质量完成护理任务, 使病人得到最恰当的护理[3]。

2.3 心理护理

患者处于隔离病房, 由于身边没有家属陪护且H7N9禽流感是新发疾病, 心中难免存在紧张、焦虑、恐慌等心理。此时护士要安慰患者, 告诉患者隔离的必要性, 同时向患者讲解H7N9禽流感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等, 帮助其了解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者。进行操作前耐心解释, 以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 征得患者的同意与配合。管床护士通过与患者交流, 鼓励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 使其尽快适应医院的环境及治疗程序, 促进其康复。有关调研结果表明, 患者在应用机械通气过程中会感到痛苦和不适[4], 因此护士应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 一方面向患者解释机械通气的意义, 另一方面了解患者不适的原因, 尽可能给予解决, 使患者感到舒适。另外, 对康复出院患者也要做好出院指导, 指导其出院后暂远离禽类环境, 注意休息, 补充营养, 保持稳定情绪。

2.4 做好呼吸功能监测, 重视呼吸道护理

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 重症患者多出现重症肺炎。心电监护仪可持续监测患者Sp O2变化, 当患者Sp O2下降4%~5%、同时伴有痰鸣音时应立即吸痰。正确吸痰:注意无菌操作, 选择密闭式吸痰管, 可防止患者呛咳引起的痰液四溅污染医护人员的颜面部、手、衣服及周围环境, 减少医务人员的暴露风险[5]。按需要吸痰, 吸痰前后给纯氧2 min, 防止吸痰过程中缺氧;吸痰时间应小于5 s,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 压力小于6.7 k Pa, 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 min, 同时观察痰液颜色、量、性状、黏滞度及病人的心率、呼吸、Sp O2等情况。加强气道湿化, 常规开启呼吸机装置上的加温湿化器, 使吸入气体的温度在32~36℃, 相对湿度100%。每4 h用气囊压力表测气囊压力1次, 保证气囊压力维持在25~30 cm H2O (1 cm H2O=0.098 k Pa) , 以防口咽部分泌物进入下呼吸道。呼吸功能监测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气道压力、血气分析及Sp O2, 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CRRT上机前15 min予患者翻身拍背彻底吸痰, 防止上机时痰液过多、剧烈咳嗽致管路压力过高, 导致CRRT治疗不能顺利进行[6]。

2.5 CRRT的护理

2.5.1 CRRT前的护理

(1) 血管通路的护理:血管通路通畅是CRRT抢救成功的前提, 应迅速建立血管通路, 首选深静脉双腔留置导管[7]。插管后每日更换敷料, 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穿刺处用透气的透明膜覆盖, 注明置管和更换贴膜时间、置入长度, 签名, 并妥善固定导管, 避免导管脱落、扭曲、挤压、贴壁。仔细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和血肿以及全身反应, 如敷料潮湿或穿刺处渗血时应及时更换。 (2) 患者准备:除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之外, 还应认真评估患者肌酐、尿素氮、容量负荷以及各项血生化指标, 主要包括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中心静脉压、有无血肿及48 h出入量等, 以确定适合的超滤量和超滤时间[6]。 (3) 确保血管通路通畅:在连接管路前应先用注射器抽吸血液5~10 ml, 既可抽出导管内已形成的血细胞凝集块, 防止其进入血液循环;又可清除前次透析后注入的肝素。

2.5.2 CRRT中的护理

治疗开始时血流应缓慢, 100~120 ml·min-1, 逐渐加大血流量。护士应密切观察CRRT装置有无报警信息, 监测动静脉压、跨膜压的动态变化[8];正确记录CRRT出入量, 每小时核对置换量和超滤量, 动态观察患者超滤情况, 每班小结1次, 24 h总结。维持液体平衡, 发现正、负平衡时, 应及时汇报医生, 避免容量负荷过大引起肺水肿、心力衰竭或超滤过多引起低血压等情况。注意观察患者神志、皮肤色泽、温度、球结膜水肿及肺部湿啰音等情况。4~6 h采血1次, 以监测生化、血常规、凝血指标, 了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凝血指数[9]。避免反复穿刺静脉, 在CRRT血液管路上直接采静脉血[10]。治疗过程中如血流不畅, 可能为导管侧孔紧贴血管壁所致, 可调整患者体位或转动导管调整导管位置, 以恢复满意的血流量, 如遇导管不通, 不能排除是否由于导管内血凝块所致, 切忌强行向导管内推注盐水, 以免血凝块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血栓[11]。CRRT限制了患者的活动且治疗时间长, 极易引起压疮。病情许可的情况下每2 h翻身拍背更换1次体位, 平卧和侧卧位交替, 不但可以减少压疮的发生, 同时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且有利于排痰。翻身时注意保持各种治疗管道通畅, 尤其是体外循环管道, 防止因体位改变造成导管贴壁、扭曲, 影响CRRT机正常工作。

2.5.3 CRRT后的护理

导管封管采用脉冲式封管技术, 用20 ml含1∶1肝素钠和生理盐水的封管液分别在动、静脉端各注入10 ml, 推注结束后立即夹住导管, 使用无菌肝素帽封闭管口, 并予无菌纱布包裹导管口, 妥善固定, 为患者翻身时注意保护导管, 避免滑脱、扭曲。预防感染:感染是深静脉留置导管最常见的并发症,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患者病情危重, 抵抗力低, 各种侵入性检查、治疗易引起感染。护理人员在穿刺处消毒, 接管、配液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防止医源性感染。

2.6 病情观察

与一般感染性疾病相比, 此病用药难见效、病情进展迅猛、易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12]。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心率、呼吸、血压、Sp O2、尿量、肺部啰音、面色口唇、末梢循环、胸廓起伏等情况, 并做好记录。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防止心衰及肾衰的发生。注意有无出现呼吸困难、咯血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等危重症状。监测各项通气指标, 每4 h监测血气分析, 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注意呼吸机报警原因, 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每日测定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凝血功能。尽可能早期采集标本进行检验, 来指导我们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2.7 做好基础护理, 预防并发症

H7N9禽流感患者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 故降温护理尤为重要。首选冰敷、酒精擦浴、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 必要时采用药物退热法, 注意退热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同时叮嘱患者要多饮水、勤换衣物、注意保暖。H7N9禽流感病毒所致的重症肺炎均需给予大量激素抑制炎性渗出[13], 且老年人更易并发真菌感染, 因此须加强口腔护理, 灭菌蒸馏水500 ml稀释25粒制菌霉素予患者白天2次口腔护理, 夜间予碳酸氢钠口腔护理2次[14], 以预防口腔并发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的发生。选择合适的卧位, 一般床头抬高15°~30°, 保持床单元及皮肤的清洁, 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每1~2 h协助患者翻身拍背, 以防压疮的发生。做好会阴护理, 2次·d-1消毒液擦洗尿道口, 预防感染。

2.8 饮食指导

保证患者休息, 饮食合理, 营养均衡。由于患者高热, 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需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 提供足量的热量和蛋白质, 合理安排饮食。由于患者机体遭受H7N9禽流感病毒侵袭, 抵抗力、免疫力下降, 无论病情的轻重, 均需要充足的休息。保证病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保持病室内整洁、安静, 创造舒适的休息环境。尤其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 要绝对卧床休息, 同时避免一切对患者不必要的刺激, 保证诊疗及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 讨论

在对抗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这场战役中, 我们深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 这不仅是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 也是这场灾难赋予重症护理学科尽快发展的良好契机, 我们必须认真总结经验, 冷静审视其中重症护理的真谛和价值。

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老年患者伴随多种基础疾病成为重症患者的高发人群, 且病程长。2例患者抢救成功, 使我们体会到此病是可治的, 从医院的角度来讲:医院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程序和制度是实施救治的前提。通过对H7N9患者的救护, 我们体会到随着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不断发生, 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 医院应逐步加强对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程序和制度的建设, 完善应急措施和应急预案。从护理的角度来讲: (1) 高素质的护理团队是保证, 高质量地完成高难度的护理任务, 对抢救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2) 高质量的气道护理管理工作, 对提高抢救和预防并发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严格掌握吸痰的时间、方式、方法及气道的湿化对确保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十分关键。 (3) 患者病情凶险, 发展迅猛, 易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 因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格容量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4) 加强消毒隔离, 实施标准预防, 使整个过程中无一医护人员被感染。

总之, 加强临床护士对急发、新发传染病的知识培训, 逐步培养一批训练有素、应急能力强、护理水平一流的护理人员, 能从容应对各种应急事件的发生, 才能在抢救这类病人时提高几分成功的可能。

摘要:目的:总结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重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护理人员对人感染H7N9型禽流感病毒患者的护理水平。方法:对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总结2例重症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持续肾脏替代治疗 (CRRT) 及其它护理干预的经验。结果:做好消毒隔离,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管理、病情观察、气道护理, 做好容量管理及心理护理是重点。结论:对于人感染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重症患者, 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是实施救治的前提, 而训练有素的人力资源是救治质量的保证。

篇14:人感染H7N9 禽流感防治知识培训小结

1、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最常见的流感起病突然,畏寒、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等。如无并发症,多于发病3~4天后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轻症者如普通感冒,症状轻,2~3天可恢复。

2、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H7两种亚型。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染人,既往确认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9N2、H7N2、H7N3、H7N7、H5N2、H10N7,症状表现各不相同,可以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结膜炎、甚至死亡。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后常表现为高热等呼吸道症状,往往很快发展成肺炎,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全身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3、什么是H7N9禽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的不同可分为1-16种亚型,根据病毒神经氨酸酶蛋白(NA)的不同可分为1-9种亚型,HA不同亚型可以与NA的不同亚型相互组合形成不同的流感病毒。而禽类特别是水禽是所有这些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H7N9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H7N9亚型流感病毒既往仅在禽间发现,在荷兰、日本及美国等地曾发生过禽间暴发疫情,但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

4、H7N9禽流感感染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

目前3例确诊病例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并死亡。

目前对该疾病临床特征的认识还很有限,该病毒感染能否引起轻型病例或其他临床表现尚不清楚。随着更多的病例信息的积累,对该疾病的认识将会发生变化。

5、H7N9禽流感病毒是否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目前尚未证实该病毒具有人传人的能力。

6、如何预防H7N9流感?

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目前尚无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

7、公众如何保护自己?

保持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等个人卫生习惯,能够有效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疾病。同时还应避免接触病死禽、畜。

禽流感 莫慌张 措施得当能预防

抓源头 重卫生 流感也会吓得慌

勤洗手 常通风 晒衣晾被打扫忙

多锻炼 保睡眠 体质增强把病挡

擤鼻涕 打喷嚏 遮住口鼻您莫忘

避死禽 吃熟食 养运售卖重点防

有发热 又胸闷 去找医生把忙帮

吃中药 问专家 科学防范保健康

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春季是传染病流行高发季节,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当春季来临时,人体内环境很难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侵袭人体,特别容易引起流感、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人禽流感、结核病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为了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现将常见春季传染病主要症状及预防措施简述如下: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先天性风疹的患儿,病人鼻咽部分泌物(如鼻涕、痰等)、血及尿中均带有病毒,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一年四季均可传染得病,以冬春季为多。风疹病毒还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感染本病,可导致胎儿畸形。

主要症状: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布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若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畸形。

易感人群:好发于1-5岁儿童,育龄妇女;成人偶见感染。

预防措施:风疹的预防与麻疹、水痘等出疹性传染病不同,其对象不仅仅是儿童,同时还应当包括育龄妇女。预防风疹最可靠的手段是接种风疹疫苗。在春季风疹高发期,尽量少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商场、影院等地,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孕妇尤要当心,以免感染而殃及胎儿。保持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通,增加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讲究个人卫生。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易感人群: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预防措施: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感染。

主要症状: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随后病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早期皮肤上可见出血点或淤斑,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频繁的呕吐,伴有惊厥,甚至出现昏迷。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高。

预防措施:免疫接种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接种对象为1-15周岁儿童。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 :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以呼吸道损害为主的人急性感染性疾病。

传播途径:禽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病毒随病禽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的血液,器官组织、饮水和环境以及衣物、种蛋等传播,造成环境污染,亦可经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而感染。

主要症状:人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出现早期症状与一般流感相似,主要有发热、流涕、咽痛、咳嗽等,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全身酸痛,有些病人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结膜炎等。

易感人群:任何年龄均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但一般来说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接触禽类要用流水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搞好厨房卫生,不生食禽肉和内脏,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

结核病

结核病过去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全身性慢性传染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也可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

传播途径:活动期的排菌(也就是痰涂片阳性或者痰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接触,但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主要症状:结核病多为缓慢起病,长期伴有疲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女性有月经紊乱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有高热、畏寒、胸痛、呼吸困难、全身衰竭等表现。肺结核病人往往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可带血丝。结核杆菌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可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消瘦、腹泻与便秘交替,还可有血尿、脓尿、脾大、贫血以及妇科疾病的症状等。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是与肺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群;机体对结核菌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如幼儿、老年人、营养不良、尘(矽)肺、糖尿病患者、HIV阳性或者艾滋病人等群体是重点人群。

预防措施: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加强锻炼,保证充足的营养。对于婴幼儿应按时接种卡介苗,以获得免疫力。其次,应注意房间通风,避免与已确诊的传染性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再次,应积极、有效地治疗糖尿病、矽肺、百日咳等容易诱发结核病的基础疾病。

预防春季传染性疾病传播专家温馨提示:

多通风: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毒效果。

勤洗手: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飞沫等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排泄物等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常喝水:特别在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肌体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可中和体内毒素,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抵抗力。

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少食辛辣的食物,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避免受凉: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坚持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我们的呼吸系统也是一个很有益的锻炼。

注意生活规律:保证睡眠充足。生活不规律易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要注意勤洗手、勤漱口,不要用脏手触摸脸、眼、口等部位。出门在外要尽量站在空气通畅的地方。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当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气短等一种或多种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并报告给相关部门,切忌不当回事,更不要自己胡乱吃药,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即耽误了自己,又可能影响他人。

预防接种:及时给适龄人群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许多呼吸道传染病。

上一篇:教师工作纪实范文下一篇:体育教师个人年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