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物业管理

2024-05-14

浅谈高校物业管理(精选8篇)

篇1:浅谈高校物业管理

浅谈高校公共机房管理

公共计算机机房在高校实验室中有着重要地住.在计算机基础实践、专业课程实践、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同时也反映着高校实验室管理水平和建设程度.因此,科学的管理好机房就王得很重要.本文从机房管理中主要涉及到的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并对管理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作 者:叶宗海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福建泉州,362332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2009“”(23)分类号:G46关键词:高校 公共机房 微机 管理 用户

篇2:浅谈高校物业管理

浅谈高校维修工程的管理

高校维修工程管理是确保教学、科研和生活顺利进行,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就高校维修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两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应如何做好维修工程的.管理.

作 者:张荣华 作者单位:广东药学院审计处,510006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9)分类号:关键词:高校 维修工程 管理

篇3:浅谈高校预算管理

一、高校预算编制的原则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预算作为高校财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编制出更能适应高校发展目标的预算方案, 首先必须遵守高校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现阶段, 高校预算管理编制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种:

合法性原则。高校预算资金从哪里筹集, 筹集多少, 分配到哪里去, 每一项预算的收支安排, 都要有其法律依据和政策制定依据。

真实性原则。部门预算收支的预测必须与学校的经济发展计划和履行部门职能的需要为依据, 对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都应认真测算。

完整性原则。部门预算编制要体现综合预算的思路。各种预算外资金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应将所有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部门预算, 对单位的预算内外各项财政资金和其他收入, 统一管理, 统筹安排, 统一编制综合学校预算。

重点性原则。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 要按轻重缓急进行排序, 优先安排急需可行的项目, 实行专项项目滚动预算。可行的项目, 当年安排不了的项目自动滚到下一年去。各收支项目必须有合理的编制依据, 要有详细甚至统一的定额标准, 逐渐作到人员经费按人数, 公用经费按定额, 专项经费按项目来确定.

收支平衡原则。收入预算是支出预算编制的基础。经费支出编制核心原则是以收定支, 量入为出, 重视收益, 综合平衡。由于财政拨款、学费与银行贷款是办学资金最基本来源, 实行经费支出总额控制, 预留归还银行贷款与预留风险基金, 以确保学院可持续发展, 保持在高校中的竞争力。

价值管理与有效监控原则。预算设计体现“提出办学战略-业务规划-工作计划-预算管理-绩效考核-薪酬激励-实现办学战略”良性循环链。价值管理的目标是效率与效益最大化, 有效监控是实现预算价值管理的重要过程, 预算要体现监控原则。

二、高校预算管理现存的问题

(一) 预算周期不合理

由于历史原因形成学校长期缺乏自主性, 对学校事业计划缺乏长期规划, 导致学校在预算时缺乏长远性, 科学性和连续性。高校预算一般是编制一年执行一年。预算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学校年度内的正常运行。随着教育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高校开始中长期发展规划, 但是在编制过程中, 收入支出的预算没有按照学校当年事业发展的规划和任务的有关标准和定额编制, 仅凭上年的实际数加预计的增加数来确定。这种方法会使预算和实际数发生很大差异, 预算失去了严肃性和有效性, 达不到原有的目的。

(二) 预算缺乏统一性和目标性

由于校内各部门存在相对利益差别, 各部门发展目标不一致, 对整个学校当年发展规划和目标很难达到一致共识, 导致各部门争经费现象严重, 经费支出效益不高, 经费紧张和乱花钱现象并存, 资金体外循环严重, 不具备高校预算是大收大支的全口径预算的特征, 既无法反映预算资金全貌, 也不利于考核预算资金执行情况, 从而不利于总体目标的实现。

(三) 预算缺乏全面性、科学性

首先, 高校财务预算一般只是财务收支预算, 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学校年度内的正常运行, 而忽视了资金预算, 即:一年中不同时间段资金需要量与供给量的预算, 筹资需要和筹资能力的预测。往往是资金用到那算到那, 导致财务上经常被逼着付款, 以致学校发展规划与学校的资金供求计划脱节, 从而不利于学校规划的实施。其次, 在财务预算的编制过程中, 因循守旧, 方法单一, 以历史的情况作为评判现在和未来的依据, 预算仅凭上年的实际数加预计的增加数来确定, 没有按照学校当年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的有关标准和定额编制。从而使预算和实际数发生很大差异, 使预算失去了严肃性和有效性, 达不到原有的目的。再次, 预算编制缺少弹性, 往往是编制一年执行一年, 一成不变, 而且对极细微的支出作了繁琐规定, 使各职能部门缺乏应有的自主性, 进而影响到校内各部门的效率。

(四) 预算编制的方法不科学

目前在高校的预算管理方法中, 一般都沿用传统的“基数+增长”的增量预算法。增量预算法简便、易操作, 但是这种预算编制方法既不科学, 也不规范, 更不符合公平效率原则。增量预算法以上年度各部门支出为基数, 可事实是上年度各部门的各项支出或许是该部门的偶然支出, 这就意味着各部门基数大的多得, 基数小的少得, 不能客观、公平、公正地对待校内各部门, 且容易造成各部门为了增大当年的基数, 无谓地增加不当的支出, 不利于调动各部门增收节支的积极性, 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增量预算法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财务预算编制方法, 它加剧了资金供求矛盾, 造成了有限教育资源的浪费, 亟需进行改革。

(五) 权责利不能有效结合, 影响财务预算目标的实现

权力与责任紧密相结合的作用主要是有利于业绩的考核。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体制的学校, 财务集权管理, 财权集中, 没有充分的授权和适当的分权, 学校下属院系只承担责任, 而不具有与所承担责任相适应的权力, 不享有相应的利益, 影响院系领导的积极性。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的学校, 财权是下放了, 但院系所应承担的责任不明确, 学校与院系之间的责任划分不清, 各院系享有充分的财权, 但不承担明确合理的经济责任。这两种财务管理体制的不足是权责利不能有效结合。

(六) 缺乏完整的预算控制网络

从学校实际情况看, 缺乏一个完整的财务预算控制网络, 往往是费用预算控制较好, 而收入预算执行情况较差;费用预算控制较好, 而固定资产购置预算、资金预算控制较差, 这种不健全的财务预算体系往往顾此失彼, 难以发挥综合的整体效应。预算资金管理不规范。从学校预算资金的运行看, 预算资金的收支缺乏统一的筹划和控制、随意性大, 使用混乱、挪用资金从事长期投资的现象屡有发生, 从而导致现金流量不平衡, 支付能力不足, 特别在上半年, 很多学校实际上靠借新还旧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

三、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 预算管理制度本身存在缺陷

目前高校实行的是国家于1999年颁布实施的预算管理制度, 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改进, 该制度已经日趋完善, 但是不可否定的是其自身存在的缺陷还是不少, 而且很多都还是对高校预算管理有较大影响的, 例如:由于学校规模的扩大, 因而学校部门也相应增多, 各项开支也不断增加, 以前一些没有的开支也开始出现, 然而预算管理制度对于预算科目的规定就使得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很不方便, 一些支出或收入不知道该归入那个科目核算, 常常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再如, 制度对于预算编制时间的规定也不合理, 使得高校及时执行当年预算以及安排预算指标造成困难。这些都是由于制度的不完善所造成的, 而不是高校自身存在的问题了。

(二) 在进行预算编制之前的预测不合理、不科学

由于扩招的影响致使目前各个学校都争相贷款扩张学校规模, 师资力量, 但是由于编制之前的预测不科学, 致使不但贷款不能收回, 就连利息也未能支付, 某些学校实际上已经“破产”。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高校在进行预算编制之前的预测不合理, 不科学。财政部门每年拨付给各个高校的资金是供该校在这一年中的教育, 科研等项目所使用的, 高校应对自身的资金使用状况作出合理的预测, 避免出现“资不抵债”的现象。因此必须作出合理、科学的预测, 这样才能使国家的钱物尽其用, 最大限度的遏制超支等现象。

(三) 预算编制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式的需要

眼下高校的预算编制并不科学, 这在某种程度上应该说是预算编制方法的问题。目前高校常用的预算编制方法是基本上都是定额预算法和增量预算法。这种预算方法使用起来比较简单, 方便, 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种方法比较粗放, 且并不十分科学。例如, 在假定上年度的经济业务活动在预算年度仍会发生的基础上, 根据财力状况及新增支出因素考虑增长水平, 这种做法使得预算项目难以细化, 透明度差, 滋长了预算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和简单化, 不利于调动各个部门增收节支的积极性。

(四) 预算监督不到位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财务部门由于自身职能所限, 对专项的管理很多时候是放任自流, 预算管理意识不强, 重预算轻管理, 其他职能部门也是为预算而预算, 使预算应有的作用被削弱, 造成资源浪费。同时, 预算没能按计划执行, 出现超支等现象某种程度上也是由于信息不能及时的反馈,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 信息不能及时传到领导层, 领导不能及时做出决策。其次, 缺乏一个合适的管理机制, 特别是对特定项目, 例如贷款等的项目管理机制。第三, 预算执行的好坏并未与员工的收入挂钩, 使得员工在预算的执行中不积极主动, 难以维护高校预算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四、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 高校急需建立一个符合目前国内高等教育发展实际情况的新预算管理体系。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一) 加强组织领导, 重视预算管理

对于年度预算的编制, 高校要组织学习财政部门、教育部门等有关部门预算的文件精神和要求。为了做好部门预算工作, 学校应组织召开校内各单位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和财会人员参加的部门预算工作会议, 组织学习有关文件, 并对做好学校预算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提出明确的工作任务和编制的具体要求。学校财务处更应把预算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积极对参加具体预算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 建章立制, 统一认识, 统一口径, 统一做法, 确保预算的质量, 实现高校预算的制度化管理。根据现阶段的实际, 建立健全校 (部门) 二级预算管理体制。通过制定高校内部预算管理等制度, 强化预算的严肃性, 同时要明确预算的收支范围、编制程序、编制原则和方法, 预算执行和调整的具体规定, 明确学校与下属学院 (部门) 各自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职责和权限。

(二) 坚持“量入为出, 收支平衡”原则

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的平衡对学校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算编制既要实事求是又要有超前意识。预算编制一方面要贯彻积极稳健的原则, 同时应坚持资金的来源多样化, 自力更生搞好创收。只要是合法, 合规的都必须加以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的事业属性决定财务管理的中心必然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提高教育投资的综合效益, 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才是预算管理的本质所在。

(三) 财务预算编制必须与高校的长期战略规划和目标相结合

首先, 规划应从战略上将学校的营运与发展目标结合起来, 并使学校能更好的应付内部和外部的变化;其次, 学校的规划的过程也就是确定学校发展重点的过程;再次, 完整的规划是由相互紧密联系的学术项目计划、市场计划和战略计划等计划所组成的。尽管财务预算的重点是下一财政年度, 但大多数预算执行情况平稳的高等院校在编制营运预算时, 均综合考虑了学校未来3—5年的发展目标。这种侧重于长远发展的眼光, 使规划、财务预算、长期投入预算三者能相互协调一致。

(四) 改进预算编制方法, 实行零基预算

零基预算是以零为基础编制计划和预算的方法。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 所有的预算支出以零做为出发点, 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 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是否合理, 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这种预算方法, 有利于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和限制资金支出的随意性。在具体执行过程中, 将学校所有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 然后根据高校的总体目标, 审查每项活动对实现总体目标的意义和效果, 在“费用——效益”分析的基础上, 排出各项管理活动的先后次序。资金和其他资源的分配, 按照已认定的先后次序来排列, 按照预算年度所有因素和事项的轻重缓急来测算每一单位部门的支出需求, 将预算编制到具体项目。对赤字项目则建立滚动项目库, 按重要性排序, 视财力按顺序分步专项落实整个预算编制过程。根据高校的总体目标和分解的部门目标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沟通, 形成预算初稿, 经学校审核批准, 形成正式预算, 逐级下达给各部门执行。

(五) 责权利相结合, 加强预算执行力度, 强化预算约束力

由于传统预算控制方法存在着缺陷, 就要求创新预算管理方法, 应在传统预算控制的基础上, 将管理责任下放到部门层次, 形成内部控制模式。在该模式下, 各支出部门在部门内部进行预算资源再分配方面被赋予广泛的自主权, 有助于改进预算过程的配置效率。选择责任预算, 就是实行内部控制模式的现实可行的途径。高校为尽可能做到全程控制, 适应分权管理和经济责任制的要求, 以单位年度预算为依据, 以责任中心为对象, 把财务预算所确定的指标, 按照各个责任中心进行分解。在责任预算体系中, 预算管理从第—、第二管理层延伸到各个基层责任中心, 各层次责任中心按预算目标编制相应的责任预算, 以此作为责任中心努力的目标和对其进行考核的依据。对责任预算进行研究, 可以进一步深化和完善高校预算, 保证年度预算的贯彻执行。

(六) 实行分级经济责任制的监督机制

由于预算管理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为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指导性、监督性、可调节性及预见性作用, 就要对预算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为高校在部门预算的背景下使各项事业再创辉煌奠定坚实的基础。要规范高校预算管理行为, 就必须在单位内部管理的基础上建立起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分离的预算管理新体制。对高校的预算管理进行监督, 可与“经济责任制”结合起来, 在坚持“总量控制, 逐项分解”的原则下, 把组织预算收支的权利和责任落实到具体职能部门和人员, 实行分级经济责任制。

(七) 按时完成预算编制与上报工作

预算编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 各部门一定要及时、准确编制本部门预算, 财务处要及时与各部门沟通, 汇总预算总方案。在制定过程中, 及时与财务处、物资与采购部核准数据, 充分沟通, 以提高工作效率与预算准确性。

总之, 预算管理是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基础, 是高校事业发展的“指挥棒”, 因此, 高校应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效益意识、节约意识、风险意识, 依法理财、精打细算, 把预算管理的各项制定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启胜:《以全面预算为基础构建高校财务管理新体制》,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3年。

[2]牛艳丽:《高校部门预算管理编制办法》,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

[3]万青:《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探讨》,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

[4]张静文:《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的对策》, 《预算管理会计》 (月刊) , 2005年第5期。

篇4:浅谈高校物业管理

[关键词]高校;物业;管理模式

一、高等院校物业管理现状

高等院校物业管理与世界上比较先进的物业管理公司比较,还处于较落后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足够的人力、财力来对此进行探讨和研究。各高校的物业管理主要来源于市场经济下的体制物业管理,一个高等院校的物业管理水平就跟所在城市的整体物业管理水平成正比,如经济环境比较好的地区,其物业管理也更加规范、更加完善、更加符合行业标准。相反,若当地物业水平不高,高校物业管理也不会走的很超前。可见,社会环境对高等院校物业管理水平有非常大的影响,有决定性的作用。

社会大环境对企业的物业管理的影响很大,当社会环境不景气,企业不发达时,根本就不需要物业管理,物业管理可以说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当一个企业做大做强,物业管理就会深入到业主的脑中。一个企业物业管理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企业的效益。高校和物业管理的关系也非常密切,高校物业管理企业是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排头兵,好的高校外部市场环境往往都很好。学校给后勤的政策扶持和经济扶持对物业管理的发展很重要,学校的物业管理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只有高校物业做大做好使高校物业市场化,才能的到社会的认可。分析国内每一所知名的高校你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出色的物业管理。

高校是一个封闭的小社会,很多高校成立的时间也非常早,很多已经在庆祝八十、百年华诞。经过几代人的辛苦他们都有一套独自的物业管理系统,有些本身观念已经固化,不易改变。很多人常年不出校门,但基本生活不会受到影响,一部分人过着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生活。所以要改变现状的物业管理是一件不易的事。

二、高等院校物业管理的特点

物业管理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我国住宅小区的发展,现代物业从我国的香港传入内地。同时,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各高校的建筑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高校物业管理体系。

2007年修订的《物业管理条例》对物业管理表述为: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活动。而对于高等院校而言物业管理主要是指对高等院校的学生公寓、教学楼、办公楼、实验室、其他建筑物、附属设备、道路和校园场地提供保洁、绿化、修缮等服务。它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1、高校物业管理具有育人功能

后勤改革要始终坚持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的原则,遵循教育规律,认真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改革要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后勤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减轻学校的负担;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保证学校的稳定和发展。校的活动主体是在校学生,校园环境的好坏,物业管理水平高低,承载着显性与隐性育人功能,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后勤物业人的热情主动、文明服务引发大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有助于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朴素感情。

2、高校后勤物业管理以优质服务为最终目的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服务的,改革的目标是依据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运用新机制、新模式,加快后勤建设,提高后勤服务水平。服务决定市场,只有以优质服务,优良作风,优美环境让师生员工满意,才能占领市场,高校物业必须以优质的服务去做好各方面工作,取得师生员工的一致满意。

三、我国高校物业管理的主要模式

在目前高等院校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我国高等院校在实现社会化模式进程中进行了多种模式的探索,发展至今主要出现了两种模式:校内甲乙方一体模式、完全社会化政企分开服务模式。

1、校内乙方模式

这种模式,早期高校后勤社会化时应用的较多。模式中的乙方是校内的乙方,即物业的实体,甲方则是高校的总务处。这种模式有利于高校在改革初始阶段的实践,便于新旧体制转换的平稳过渡,完善了甲乙方经济合同关系,基本实现了模拟市场化的运行机制。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发挥高校后勤的主观能动作用。

2、完全社会化政企分开服务模式

这种模式应用于大多数高校,模式中政企分开就是将后勤管理职能与后勤事务分开,由学校设立相应的职能处(后勤管理处),作为甲方执行后勤行政管理职能;组建大学后勤集团,作为乙方执行后勤事务,具体实施后勤服务工作。甲方代表学校行使制定后勤规划、经费预算、组织项目招标与后勤集团签订合同,对后勤实体服务质量、价格进行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实现国有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明确学校的资产所有权、处置权和后勤实体的资产经营使用权。

四、加快和提高高校物业管理的建议

高校物业肩负着服务与育人的双重职能,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大局,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首先要不断改进管理、服务方式,注重人文关怀和严格管理并存,把爱融于工作中,把严贯穿于管理中,使物业管理服务的质量、水平和效益,不断提升。在管理服务中,应该不断加强“细节决定成败,关键在于落实,落实贵在坚持”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文化建设。

其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目前,高校物业的员工大多数为当地农民工,他们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制度建设可谓高校物业管理的重中之重。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可以起到良好的导向、规范、协调和激励作用。

改变服务理念,以人为本,求真务实,注重细节,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凡是涉及到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的事情无论大事、小事,都作为“群众利益无小事”来办,尽力做到简化程序,缩短时间,提供便利。创新管理模式,构建信息沟通交流平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增强竞争激励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岳.高校物业管理模式探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04-07

[2]史文君,谢吉晨.高校物业管理初探.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篇5:浅谈高校班级的目标管理

浅谈高校班级的目标管理

班级的目标管理能够更好地保证目标的迭成,培养同学积极向上的情操,升华班级精神,增强同学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促进同学的成长和成才,达到高校教育的目的.从目标管理的.定义及特点,不同方位地诠释对高校班级进行目标管理的必要性,通过对目标管理实施过程的介绍,提出在班级目标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高校重视的是对学生的培养,高校班级的目标管理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育,是为了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一种手段.

作 者:谭湘龙 张晓波 宋东日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刊 名:中国电力教育英文刊名: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年,卷(期):“”(4)分类号:G64关键词:目标体系 班级精神 自我控制 量化考核

篇6:浅谈高校德育管理的理性思考论文

关键词:高校德育 德育管理 德育工作

高校德育管理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把握德育方向、完善德育功能、提高德育实效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德育管理的特点、现状与优化等方面对高校德育管理进行一些阐释。

一、高校德育管理的特点。

1、政治方向性。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规定高校德育目标: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献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

2、组织开放性。

党和政府是德育管理的最高组织者。在我国,有关德育的指导性文件都是党和政府纲领性文件,学校承担着德育组织管理责任,教育行政部门、群团组织等社会有关方面同样承担着德育组织管理责任。另一方面,从德育管理组织活动范围看,也已超越了学校的界限,家庭德育、社区德育、网络德育以及其他媒体的德育作用是学校德育的有益补充。正是德育管理的组织开放性的特点,决定了德育管理要注重科学合理的配置校内外一切德育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壮大德育力量,形成德育合力,增强德育管理的有效性。

3、效果后显性、隐形性。

德育管理要把德育的内容、任务、要求具体落实到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文明细则中,通过有效的讲解与示范,使受教育者自觉地运用文明细则、道德标准来规范约束个体行为,并逐步把这些体现道德要求的行为规范和道德理念纳入自己的思想观念体系,成为指导自身行为的道德评判标准,并外显于行为。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是要经过多次反复做大量的工作才能见效。而且,这种后显的作用也是深远的,会产生一系列的功效增值效应。

二、影响德育管理实效的“瓶颈”分析。

1、普遍的经验管理。

多年来,高校德育管理工作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对今天仍然有重要的价值。但就总体水乎而言,高校德育从传统思维定势出发的经验型管理多,研究社会转型期学生成长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解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新办法不够。当前,高校德育面临着多重压力与考验。一是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对青年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二是高校后勤社会化,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场所分散;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允许学生结婚;学分制使学生原有的固定班级组织、固定而集中的学习、生活场所难以为继;自主择业使部分学生重智(技)轻德;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在毕业时间、管理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学生在校外的时间增多了,对社会的依赖增大了,自主性、选择性、灵活度更大了。三是互联网上的有害信息也对青年学生的心灵产生着腐蚀作用。这些新的变化对学校的德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相当一部分德育管理者或对变化视而不见,或对形势把握不清、研究不透,仍然凭主观经验,按“老黄历”开展工作,结果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而疲于应付。

2、管理过程的质量监控和评价被忽视。

目前的高校德育管理中重形式轻效果、重眼前轻长远、重表面轻实质的倾向还比较严重。投入的课时数量不少,教学效果好、受学生欢迎的不多;开展的德育活动不少,感染学生心灵的不多;用制度约束学生的多,善于解决思想问题的少。一些管理者在运用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时,忘记了制定规章制度并不仅仅在于管理学生的行为,而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目的,不认真考虑这些制度与学生道德发展的关系,对学生道德生活的关心形式就是警惕学生不要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在学生人数多的情况下,只要不违反制度,学生一般会游离在管理人员的视线之外。只有违反了制度的学生才会进入管理者的视野,成为批评教育的对象。还有一些德育工作者看不到实效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喜欢走过场,搞形式,片面追求轰动效应,结果造成德育缺乏实效性,损坏了德育的形象,使学生对德育产生了逆反心理。另外,在评价德育工作时,忽视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衡量工作质量的标准应该以学生的进步为主要标尺。现实中较多的是对工作本身的评价,而缺少对学生接受程度的评价。评价多以获得了多少次上级部门的表扬,组织了多少次活动,获得了多少奖项,发表了多少论文等为指标,而学生对教育的内化程度怎样则知晓得并不多。

3、管理意识淡化,“组织虚设”现象严重。

在高校德育工作管理部门多,“组织虚设”导致高校组织管理的松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组织机构设置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第二,组织制度不严谨、不规范,时紧时松,忽左忽右,随意性大;第三,组织目标不明确,责任不清。有许多部门都负责学生德育,但工作目标都是笼统的,没有根据各部门的特点和实际形成具体可行的、层次分明的目标。

4、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工作机制滞后。

一个时期以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人们思考的兴奋点和关注点主要是学生的教育,却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了教师自身的思想理论、道德情操建设,忽视了教师育人能力的研究,忽视了建立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工作机制。比如,在教师的专业化培养方面,往往考虑的都是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而忽视了教师首先要为人师表以学生健康向上品质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立志成才。

三、提高德育管理实效的主要策略。

1、完善高校德育工作的管理体制。

当前高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管理实效,恐怕还不仅仅是建立体制的问题,更为根本的是要明确体制运行中的职责问题,避免“组织虚设”现象。基于这样的思考,完善高校德育管理体制,必须明确学校中谁是德育的第一责任人,哪个部门是德育的牵头部门,如何界定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在内的德育工作者的职责,等等。唯有如此,才能做到权责明晰,主辅明确,科学设计,合力育人的效果。

2、培育良好的德育环境。

学校制定或自主采纳及维系的教育管理制度的体系,它对学校道德风貌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德育制度对德育的参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学校德育制度确认德育的内容,把对学生的道德要求以制度的形式规定下来,将德育内容具体化。二是通过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培育学校成员的道德意识,让健康的道德意识内化到师生的精神世界,由此学校成员关于是非善恶的价值观念就会被制度所蕴涵的道德意识所认同。三是通过学校德育制度为学校成员行为导向,因为制度内含道德价值,通过制度赞扬或表彰道德行为,禁止和惩处不道德行为,规范学校成员的道德行为,指导他们做出道德行为的选择。

3、加强高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首先,学校党委要把德育队伍的建设列入党委的议事日程,主动关心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其次,要有明确的政策。不仅包括对德育工作者思想道德素质、业务能力、工作经验等的规定,也包括对一线德育工作者的政策倾斜。再次,要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遴选班主任,不仅要看其业务水平、科研能力,更要看其思想品德及行为表现,不仅要看其“为学”,更要看其“为人”。

4、加强学生党团组织的建设。

加强学生党团组织的建设主要抓四个环节:一是挑选好支部书记,支部书记要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威信,愿意为广大学生服务;二是组织生活要正常化,要提高党团员的政治觉悟,加强党团员的纪律观念;三是支部工作要进行评比表彰,要树立榜样,发挥其表率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四是要严格培养积极分子,严把入党入团的关口。

5、健全高校德育评估体系。

篇7: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

摘要:随着信息化教育的不断深入,计算机教学与应用已成为大学教育中的重要部分,计算机房是实施计算机教学的重要场所,机房管理和维护是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笔者根据在机房工作多年的经验,针对在机房管理和维护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机房;管理;硬件;软件;网络同传

0、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社会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大学教育中,计算机已成为广大教师和在校学生不可缺少的工具;计算机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计算机教学的普及,各高校机房的规模扩大、机器数量在不断地增加;计算机房不仅承担着全校公共计算机课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工作,还担负着各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相关课程上机实训的教学任务;机房是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支撑点,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实验环节都离不开计算机;同时,机房已成为学生浏览查阅信息资料、获得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网上评教、心里测试、网上选课等活动的场所。由此可见,公共机房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全校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影响着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反映了一个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只有不断地总结机房的管理经验,才能更好、更规范地对机房进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上机环境,是我们机房管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在机房工作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谈谈体会,供同仁们参考。

1、机房管理的内容和存在的问题

机房管理是一项相当复杂和繁琐的工作,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存在着不可预见性;事务比较复杂、难度非常大,从物品的管理延伸到人的管理。也就是说,包括硬件设备的配置、维护和故障检修、网络的建设和维护;软件系统的安装和维护;机房内用电的安全保障;机房的环境卫生;上机学生的管理;机房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等。因此,毫不夸张地说,机房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只有协调好这个工程各个环节,才能保障在机房的教学顺利完成。

在高校机房里,计算机一般都是按计划在不同时期分批购入的,这样使得计算机的型号、配置都不相同,这样给硬件的维护和当今使用的网络同传安装软件都带来了很多麻烦;另外,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对软件的要求也不相同,一部分是用于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必备软件、和用于各种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必备软件,如:VB、VC、VFP、JAVA等语言;另一部分是用于计算机专业课的相关软件,如:AUTOCAD、3DMAX、PROE等;还有一部分是用于开放机房用的一些应用性软件,如:上机聊天工具、媒体播放工具、常用的翻译工具软件等,为了使每台计算机完成这些教学任务,就需要利用网络同传给每台计算机安装这些相关的软件,虽然这种网络同传对于软件的维护效率很高,但由于教学任务的不同,所需软件也不同,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方法,就会形成机房内的计算机一遍一遍地进行网络同传,长此以往造成了对硬盘的损伤,降低了计算机硬盘的使用寿命。只有合理地利用网络同传,才能既满足各类上机的需求又能降低硬盘的损伤。

2、提高机房的管理水平、解决存在的问题

公共机房既承担全校计算机公共课的理论和实践任务;又提供全校学生的自由上机的时间;还要配合各种各样的认证考试、社会上的一些计算机相关考试和培训等,所以机房的计算机的使用频率是非常高,硬件的故障率随之也比较高,为了保障计算机的正常使用、提高计算机的完好率,计算机的硬件维护是十分重要的。作为机房管理人员关键是要对计算机实施经常性的检查,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对一些易耗设备,比如,鼠标、键盘,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换;而对于显示卡、网卡、内存条等要掌握出现的故障的表象,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和检修。

我们学校近几年购置的都是方正、联想等品牌机,这些品牌机都拥有硬盘保护卡。保护卡的主要功能是不仅能还原硬盘上的数据,而且还可以进行网络同传,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计算机软件的维护效率,避免了因感染病毒和人为地误删文件等造成系统的崩溃。每一次开机时,保护卡总是可以根据安装时的设置让硬盘的某个分区或者是所有分区能恢复到原来的内容;也就是说,对于被设置成受保护(每次还原)的分区来说,任何人为的有意或无意删除系统文件、病毒感染等都是无效的;这样就真正意义起到了对硬盘的保护作用;再者,保护卡是基于计算机的底层、可靠性高、不依赖于计算机的硬盘、不占任何计算机硬盘的空间、不占计算机的`内存等资源,它不但能保护硬盘的分区,还可以保护CMOS的各项参数不被上机者擅自修改,并且能完全防止计算机被病毒感染,在高校的机房管理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大减少了机房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为了营造更好的上机环境,利用保护卡的特性,对计算机的硬盘实施按使用功能分区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手段,比如:我们划分了常用的基础教学分区、各项考试分区、计算机专业教学分区、开放机房分区;在每一个分区内都留有一个供上机者使用的数据区;除数据区外,这些分区均设置为“每次还原”,这样在上机过程中,即使遇到病毒感染或是误删系统文件,利用保护卡的还原功能、重新启动计算机立刻就可恢复到上机前地的初始状态,实现了硬盘的自我保护,并可以保证数据区中上机人员的数据不被丢失;采用多重启动模式,为满足各自需求时,选择相应的分区进行启动;另外,在利用保护卡的一对多的网络同传功能时,科学、合理、全面地安装用做发射端的“母机”也是很重要的环节,“母机”做的好,就会提高软件的维护效率。我们采纳的是硬盘分区提前规划,每学年开学初,根据学年的教学计划、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充分了解本学年在机房上课(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所需要用的软件,尽可能地将所需要用的软件对应各个分区安装完整并进行调试运行,确认各个分区、各软件都运行正常后再实行网络同传,这样大大降低了网络同传的频率、从而减少了硬盘的损伤,延长了计算机的使用寿命。

安全管理是机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用电安全和设备安全。由于机房机器数量多,开放时间长,用电量大,机房的电线、网线布线错综复杂,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设备的损坏,甚至引发火灾,造成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所以用电安全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每个机房管理人员白天经常巡视线路、晚间关闭电源,禁止上机人员乱碰电源、电线,以免发生意外,机房管理人员要定期整理计算机的电源线、网线,保证学生接触不到危险的地方、保障机房的用电安全。设备安全方面,由于公共机房内的计算机使用频率高,出现硬件的损坏率也高。为了保证机房的计算机正常运行,提高设备的完好率,硬件设备的维护非常重要,凭借在机房工作多年的经验,本人觉得机箱内的内存条、显示卡、网卡等出现故障,有时可通过重新插拔来解决;而对于由于长时间使用磨损导致的键盘、鼠标等外设的损坏只能采取更换的方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及早地安装监控系统,使每个机房都有监控摄像头,对机房进行二十四小时监控,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人为的设备损伤和偷盗计算机设备的行为。

3、结束语

篇8:浅谈高校机房管理

在高校, 计算机机房的使用率非常高, 由于所学课程和专业的需要, 都会将一些常用的教学软件和公用软件提前安装到主机上。但是, 一方面, 随着近年来网络在高校的普及化, 以及学生上课时频繁地使用u盘进行存取作业, 大量的计算机病毒或木马程序通过机房的网络功能快速传播开来, 即使有杀毒软件也不可能把病毒全部清除, 因为无法清除学生手中的可移动存储设备上的病毒或木马程序。另一方面, 由于学生基本上都是计算机初学者, 容易误操作, 都有可能导致安装在计算机上的软件遭到破坏, 甚至被删掉的情况都时有发生。对此, 学生和老师们都非常苦恼:教学用的软件不是被删除了, 就是残缺不全而无法正常使用。随着计算机软件版本的不断更新, 增加了教学机房的管理和维护的难度, 随着这些难度的出现, 硬件还原卡也随之而出, 现在我们在购置原装电脑时, 一般电脑的主板上也自动配置了这块卡, 这些还原卡在帮助我们管理和维护机房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还原卡又称为硬盘保护卡, 是用来保护硬盘上的数据避免受到病毒的感染, 避免误操作造成的数据丢失, 以及由此带来的其他操作。

硬盘保护卡原理。硬盘保护卡对硬盘的保护并不是说将硬盘中的数据备份到保护卡上, 而是利用了软件的算法:第一是对硬盘进行拍照, 记录下硬盘中的数据。第二对拍照的结果进行编码压缩, 压缩的结果非常小。拍照和压缩的过程非常快, 在几秒钟就可以完成。保护后, 对硬盘的操作就受到保护卡的监控, 对硬盘的所有操作都被虚拟映射到原来的剩余空间, 保护卡软件只要记录这种映射关系就可以了, 软件算法设定还原点后, 无论你对硬盘进行任何操作机器重启后都会恢复到使用前的状态。

硬件的管理。对于机房来说对于硬件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能排除有个别学生下课无聊的时候对电脑的主机、键盘、鼠标等进行破环, 有的品牌的电脑不用任何工具就可以把主机箱拆开, 还有热拔插鼠标、键盘的现象, 所以计算机硬件的维护也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 这就需要任课老师和管理人员共同努力把机房的管理工作做好。加强任课老师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促使机房任课教师与机房管理人员共同维护机房课堂秩序。

合理安排使用计算机机房。对于高职院校来说, 并不是所有的计算机机房所配置的电脑都是高端配置, 其大部分都是中端配置的。很多老师上课的时候都要求在配置较好的机房进行授课, 这种要求并不是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可以满足的。还有部分学生在学校外面网吧里用的电脑和家里的电脑配置都很高, 再到学校里用机房里的电脑, 就感觉电脑很慢、很卡, 其实对于你所上的课程来说这些机器已经足够你用的了。机器对于对计算机要求较高的课程需要安排在配置较高的计算机机房内, 对于一些语言类的课程和对计算机要求不高的课程可以安排在中端机房。这样就很大地提高了机房的使用率。

机房里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能够延长机房计算机硬件的使用寿命, 还能保护学生和任课老师的身体健康和良好的上课气氛, 所以保持机房里的卫生良好也是很重要的方面。

在维持机房仪器设备卫生等方面, 为了保护显示器不受阳光直射, 减缓显示器的老化, 学院机房专门安装了较厚的遮光窗帘;为了使进房内的灰尘降到最低限度, 机房管理人员定期进行清扫工作, 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行, 学院也为机房里安装了防静电地板, 做好学院机房的卫生工作。机房的环境卫生与机房人员的健康息息相关, 也显得尤为重要。机房的环境最主要的就是要注意主机的通风和散热, 由于机房里的电脑比较多, 上课的学生也很多, 所以应保持机房内适当的通风和降温。一般来说计算机的摆放不要太多, 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开空调, 适当降低室内温度, 保持一定的湿度, 也给上课的学生和任课老师带来比较舒适的上课环境。

安全用电管理安全。在实际工作中, 机房的电源管理应由专业的管理人员具体负责, 经常检查机房里的高压线路有没有破损和电源插座有没有接触不良的, 发现线路有破损现象应及时更换。机房管理人员应每晚关闭电源, 严格管理学生行为, 禁止学生乱接触电源、电线等物, 并在学生容易碰到的危险地方贴上危险的标志, 将意外发生电伤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限度。由于机房的电脑比较多, 所以电线线路比较多, 任何一个小的差错都可能引起机器的损坏或者引起火灾等现象, 造成人员的伤亡。所以管理中用电安全也是非常的重要一个方面。

课堂秩序的管理。希望学校和各个学院重视目前上机课堂秩序比较松散的状况, 如上课吃瓜子、拆卸键盘上的按键等。学院应推出相关政策, 使任课教师和机房管理人员分工合作并分清责任, 以便共同管理和维护好机房课堂秩序, 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 以保证学生能自觉遵守机房的管理规定, 合理、安全地使用计算机, 保证机房上课的效果。

机房管理的未来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 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 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势必影响到软件的更新换代, 由于社会人才的需要, 高职院校也推出相应的专业, 新专业的产生必将影响到机房的软硬件更新。所以在以后新建的机房应先考虑机房硬件的升级, 其软件部分内容建设也不容忽视, 建立在软硬件管理平台也需要具有前瞻性。实践证明, 在有限的投资基础上尽量提高机房效能是一条不变的原则。通过最大程度的开放可以有效提高使用效率;通过集中化的管理则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节约管理成本。

上一篇:设备保全日常工作计划下一篇:毕业生个人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