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后期特殊人群服务工作情况报告

2024-07-17

移民后期特殊人群服务工作情况报告(共7篇)

篇1:移民后期特殊人群服务工作情况报告

一、扎实做好移民后扶工作,促进移民安稳致富。

一是认真落实移民后扶政策。完成了大中型水库移民原迁人口直补资金社会化发放工作,全年为2257人发放直补资金135.48万元。

二是认真抓好新增人口扶持项目的实施工作。完成了20xx年度新增人口和经济发展规划项目的编制和申报,投资20万元,完成了高家移民发展大棚蔬菜项目,有效解决了移民发展生产困难问题。

三是认真开展“百村千户”移民走访活动。走访移民重点安置村4个、移民户40多户。解决移民反映的突出问题和困难20个。

四是认真推进移民重点村同步小康工作。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完善了《区重点村移民同步小康工作实施方案》,走访调研移民重点村4个,移民户60多户,发放土地、农林水局、劳动、民政、残联、移民等部门惠民政策宣传资料500多份,帮扶移民开展劳动就业培训和农业种养殖技术培训200多人次、实现就业20多人,投资40万元,完成了高家村3.4公里村级道路维修项目。

五是认真做好信访接待工作。采取座谈、走访、变移民上访为干部下访等方式及时排查处置不稳定因素,有效查处不稳定因素2起,涉及移民进京上访4人次。全年共接待移民来访42人次,办结42人次,实现办结率100%。

二、加强和改进特殊人群服务和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进一步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力度。积极争取公安部门的配合,结合派出所全天候巡查机制,坚持24小时接送制度,确保流浪人员及时发现,尽早救助,城市街面无流浪乞讨人员,全实施救助40多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2万元。

二是进一步提升孤儿救助标准。将我区散居孤儿全部纳入低保救助最高保障标准,全年发放孤儿救助资金4.2万元。三是认真做好收养登记工作,全年完成收养登记3例。

三是进一步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救助和管理。据统计,全区精神病患者共有185名,已全部纳入免费综合性治疗。今年共采取三项措施加强了对精神病患者的`救助。一是协调相关部门将全区精神病患者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二是全额资助患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保救助对象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三是率先把精神病患者纳入免费治疗和服药范围内,对登记造册的精神病患者每人每年提供500元-1000元的门诊救助卡,对急性期精神病患者每人次提供4000元-6000元住院救助补贴,对特别困难的精神病患者一年内可实施二次救助,两次救助最高不得超过0元,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出院时还免费发放一年的巩固治疗药品,努力使精神病患者发病率降到最低。20xx年,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做到了6个100%:精神病患者监护率达100%,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收治率达100%,精神病患者服药率达100%,急性重度精神病患者住院率达100%,建精神病患者个人档案率达100%,社区家庭康复训练率达100%。

篇2:移民后期特殊人群服务工作情况报告

一、基本情况

精神病福利院是苏州市民政局直属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系江苏省民政系统“一级精神病院”(省民政系统最高级),1984年更名为“苏州市普济医院”;为了区别于“管办分离”改革的市属医院,经市改革领导小组同意和市编办批准,改称为“苏州市精神病福利院”;增挂“普济护理院”牌子;市慈善总会在我院设立慈善病床15张,至增至110张(实际开放65张),用于城区特困精神病人的医疗救助;3月,市残联在我院成立“苏州市精神残疾人庇护中心”,为社会特困群体中的精神残疾人士提供庇护。

主要职能:负责收养治疗市区内“三无”精神病患者;精神病康复军人、退伍军人;对市区部分社会特困精神病患者开展慈善医疗;负责治疗与护理城市救助管理(收容)中查无地址、姓名的受助精神病患者,并对其中超过6个月以上的转为“三无”精神病患者进行收养治疗。

二、加强精神病人救治、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近年来,随着苏州改革的不断深入,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经济快速发展,政府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苏州市社会救助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我院服务对象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宽,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对我们的救治、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针对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重点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1、切实履行职能,做好精神病患者的收养收治工作。按照政府赋予我院的职能,在认真做好“三无”、“低保”、“优抚”精神病患者收治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公安、救助管理站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中精神病患者的医疗救助工作,切实抓好“慈善对象”的收治,服务古城区,面向新市区,尽力满足各类服务对象的收养收治,为各类服务对象提供日常医疗、护理、康复和生活照料等服务保障工作,全方位的满足服务对象的疾病治疗和身心康复的需求。以来,累计收治各类精神病患者720人,其中三无对象21人,低保对象90人,救助对象577人,慈善对象32人。目前在院服务对象达412人,其中三无对象163人,优抚对象2人,低保对象178人,救助对象38人,慈善对象31人。鉴于近三年我院收治对象绝大部分为救助对象,我院每年多次举办与公安局精防网络、卫生系统专科医院(传染病院等)、市残联、社保管理部门、救助管理部门及民政条线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会,加强同相关单位的联动,商榷解决精神病人救治、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存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年来,经我们积极有效治的治疗使患者病情好转,并帮助他们联系到家属而出院的有463人,受到救助患者家属及各方的好评。

2、实施规范管理,严格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法规、制度开展工作。近年来,我院积极开展“依法执业,诚信服务”活动,狠抓医疗质量的提高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多年来,我院始终按照二级专科医院的标准和要求,认真落实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法规,严格执行三级查房、病历书写、病例讨论等核心医疗制度,聘请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等国内知名专科机构专家、教授来院查房授课,指导工作。同时还导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同时取得uks证书(由世界最权威的质量管理认可机构之一英国皇家认可委员会颁发的证书)。近年又在同级专科医疗机构中率先引入his系统、电子病历、办公oa系统等,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我院继取得市区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资质后,已实现了相城区、吴中区、苏州工业园区等医保定点全区域覆盖。连续多年获得市社保局医保定点先进单位。,在接受市卫生局医疗机构校验的145家单位中,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苏州市依法执业、诚信服务a级信用等级单位称号,并且处于获此殊荣的9家单位前列。

3、全面整合资源,推行医、护、康、社、教、养“六位一体”服务模式。把帮助提高服务对象社会功能和自理能力,作为医疗护理康复业务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医、护、康、社、教、养“六位一体”模式。一是优化医疗质量,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引进国外先进的服务理念,推行团队服务模式,对病员实施多人(医生、护士、社工等)参与、相互协作的小组服务工作,并积极开展音乐放松疗法、催眠疗法、脑电治疗、森田疗法、心理治疗和可视音乐治疗等,进一步健全院科两级质控组织,完善各项医疗制度。二是重视细节管理,深化护理服务内涵。以构建“躯体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为一体与“援助、自助、互助”相结合的“整体护理援助系统”为目标。实行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并举的服务方式,全面推行个性化护理并逐步推进服务对象个案护理计划,分类服务开展率达100%,分级护理率达100%,个性化护理率达100%。针对病员生活能力状况开展自理能力再训,并引入互评互比激励机制,激发病员参与积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性。三是探索社工介入,完善康复治疗体系。将社工工作全面介入精神病患者康复辅助治疗体系,尝试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帮助休养员自行开展小组工作。相继成立休养员缝纫组、腰鼓队、电脑之家等11个兴趣小组,每天安排病员开展收看电视、下棋打牌、阅读报纸等活动,每周定期组织书画、器乐、手工和功能训练等康复活动,每月举办中大型工娱疗性趣味活动,如组织生日聚会、放映电影、卡拉ok等,在各大节日举办拜年会、元宵节猜灯谜、重阳登高等联欢、庆祝活动。此外,积极联系工疗加工活,拓展康复辅助项目,并通过各类途径将休养员手工作品进行义卖。四是设置特教课程,推进特殊教育工作。将休养员思想文化教育列入日常康复服务项目,开设教育培训课程,开展健康宣教,普及消防常识。同时,对精神残障儿童、青少年设置特教课程,开展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为一体的特殊教育。五是完善保障机制,强化生活照料服务。重点抓好病员的膳食供应和饮食营养,聘请专业营养师调配花色品种和科学膳食,对糖尿病、痛风等疾病对象专门供应特殊饮食,每月给三无对象发放零用金,用于在阳光超市内购买零星食品。同时根据季节变化,及时添置和更换在院病员服装,做好冬季保暖和夏季防暑工作,确保病区空气流通、地面整洁,尽力保障好休养员的在院生活。

4、积极探索创新,打造苏精福特色业务工作模式。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服务和保障好收养收治对象这一中心任务,不断加大业务建设力度,拓展视野,创新思路,探索实施四大特色业务工作模式。一是住院患者的分类管理模式。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一个病室的患者中,其病重、病情、病程等分别有明显的差异,对开展有计划、有步骤并带有群体性的康复医疗活动颇为不利。初,我院根据病人生活活动能力,躯体情况等将病人相对分类。这样就从客观上为分类管理创造了条件,继而对全院患者按康复需要对不同对象给予不同康复措施。分类管理既可以保证不同功能的康复医疗措施能顺利展开,又可使群体性的康复活动有一定的规律性而不零乱,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二是模拟社区生活情境模式。本院住院病人中半数以上为慢性精神病人。长期的住院生活,使这类患者社会功能明显减退,“衰退”倾向日趋严重,为此,我们参照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在院内开设了诸如“休养员阳光超市”、“复康工作坊”,成立了“休养员阳光工作室”等一系列模拟社区和生活场景,以提高患者社交技能及加强社会适应能力,使患者体现到自身的价值。同时对室内外的墙面及活动场所、病室等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和布置,努力营造充满人情味的、尽可能体现家庭式温馨的舒适环境。三是省内首个儿童青少年精神科。随着我院收治对象中流浪救助精神病人特别是儿童青少年精神病患者日渐增多,由于他们的医疗、护理、康复及教育具有特殊性,下半年,我院成立了省内首个儿童青少年精神科,致力于儿童自闭症、精神发育迟滞、学习困难、多动症、抽动症、注意、情绪、睡眠、进食障碍等儿童青少年常见精神、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干预。同时还将逐步向社区拓展和延伸服务,为更多有需求的精障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帮助。四是特色老年精神科。围绕老年科的业务工作,针对不同对象、不同需求,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关怀服务。评估患者及家属的实际需要,重新进行功能定位,针对不同对象、不同需求,开展医疗(精神科治疗)、护理(生活护理、躯体护理、心理护理、自助、互助或介护等)、康复(肢体康复、心理康复等)或其他服务,侧重个性化,做好个案,为我院及苏州市老年精神科医疗工作提供一个理想的服务模式。

三、特殊人群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一家民政精神病院,我院的建设和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可以说是逆水行舟,艰难行进。就我院近几年收治对象的现状和特点以及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来看,目前的现状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收治对象的快速增加与医疗卫生资源相对缺乏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从我院及兄弟单位近年来的收治情况来看,无论是新入院病人数还是在院病人数均呈快速上升趋势,如我院在前,卫生行政部门核定的床位数为264张,但住院病人却经常性超过300人,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我们的核定床位扩大到360张,但收治病人数增长更快,平均在院病人数达到382人,更达到414人。而医疗资源方面,无论是场地、设备还是人员都难以再有增加。

2、病人压床,床位周转缓慢。住院病员病情日趋慢性化,趋向退顿,加之家属和社会的原因,一旦入院,就较难出院(而本院与各区民政部门及家属鉴定的协议住院期为3个月,我院医生也经常性敦促监护人办理出院手续),以致长年滞留院内,长期占有床位,影响继续收治(每个区都有为数不少的慈善对象在排队等待)。这使得慈善床位的效率、作用未能最大化,对整个社会特困对象来说,也有失公平。

3、精神病患者并发传染病及严重躯体并发症时转诊治疗困难。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由于增龄、器官功能减退、长期接受药物治疗等原因,并发各种传染病及严重躯体并发症的情况日渐增多,同时由于社会目前普遍对于精神病患者存在一些偏见,一旦这些患者需要转诊时,卫生系统综合医院又面露难色,不愿接收,以致此类患者常常得不到及时救治。

4、社会接纳度低,家属、监护人配合不够。一方面与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对于精神病患的认知、关注、关心不够有关,另一方面,这些患者的家属也多为弱势群体,客观上根本无力来关心患者,一旦将患者送来我院治疗后,则再也不闻不问,甚至当被告知患者并发严重躯体并发症或传染性疾病需转诊治疗时,也是不予关心,或是显得无可奈何,甚至表示让他(们)任其自然。

5、法律保障相对滞后。流浪精神病人是城市救助中的弱势人员,也是民政精神病院收治的主要对象之一,他们大多由于病史不详,或认知障碍,无法提供有效信息等,难以进行及时、正确的疾病诊断,从而无法确定是否住院监护。而国内目前尚缺相关法律规定,一旦日后家属起诉,院方利益将难以保障。如何做到救治过程中既保障救助对象的权益,又防范医疗纠纷、医疗缺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给医院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应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

6、人才引进困难,技术力量薄弱。民政精神病院大多由于名称(多冠名精神病院、福利院等)、收治对象、医院条件、工资薪酬等原因,人才引进困难一直都是一个难题,即便勉强引进,往往也难以真正留住人才。相对于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业务技术力量与社会不断发展的服务需求带来压力和挑战,所有这些都使单位建设与社会快速发展需求不相协调,甚至对单位的正常运行带来困难,成为制约民政精神病院发展的瓶颈。

7、对护理人员的规范化教育培训不足。目前,民政系统的精神科专业人员一般都是依靠卫生系统的精神病院提供培训,而提供精神专科护理员的培训机构更是几乎没有。在专科护士的培养方面,江苏省目前暂未开设精神科专科护士的培养班,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组织培训。

8、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由于流浪救助精神病人大多病史不祥,且他们的生活环境恶劣,行为异常,感染各种传染病的概率较高,而在院精神病人均为群居生活,且传染病大多有潜伏期,容易引起交叉感染。

9、外来救助病人交流沟通困难。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流动人口急剧增加,往往很多救助病人为外地来苏人员,来自四面八方,也有一些是来自偏远山区,文化程度低,还有很多为智障病人,交流成为最大的难题。希望能够有多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帮助寻找他们的家人。

10、收治病人老龄化,护理风险增加。近年来,整个社会进入老龄化,自然我们收治的对象也出现同样的情况,老年人占到65%以上,因此生活护理量较重,与此同时,跌倒、哽噎等不安全因素也随之增加。这就更需要我们多培养一些全科护士来应对。

四、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争取政府重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心理因素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因病致贫现象日益加重,特别是精神疾病,使很多家庭成为社会弱势群体。同时,由于精神病人的社会危害大,反复发作,需要住院和长期服药维持治疗。因此,对于社会弱势群体中的精神病患者开展医疗救助,只有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多部门协调联合,列入政府的发展规划中,要像养老中的“阳光计划”,残疾儿童中的“明天计划”那样,加大对精神残疾弱势群体的资助,使他们感受阳光和雨露。

2、民政部门对民政精神病院要有明确定位。要正如卫生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中残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的那样:“加强分工协作,卫生、民政、公安、教育、司法、残联、共青团、妇联、老龄委等部门、单位和团体要针对日益突出的精神卫生问题,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民政精神病院要立足服务民政保障对象,真正履行好民政职能。

3、争取社会支持。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场合和条件,开展多种活动充分进行宣传,征得社会的同情和关爱,赢得社会支持。

4、加强内部建设和管理。要转变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结合民政精神病人的特点,逐步将封闭式管理向相对开放式管理模式的转变;大力加强人性化服务,把单纯的医疗服务向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的服务模式转变;要从重视疾病治疗向重视病人身心康复和社会功能全面发展的转变。

四、民政系统精神病人服务工作与社会支持

民政服务民生,民政工作尤其是精神病防治这一重任需要依靠公众与社会各方的支持和帮助,因此我们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加强病人管理,做好重性精神疾病病人的建档工作。各区、街道要安排做好重性精神疾病病人的发现、建档、管理工作,由专人负责督促实施。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报告、登记管理制度,基层要建立病人档案,加强分级随访管理,并定期向社区管理人员汇报。可借助我市实施的中央补助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工作开展病人的诊治、随访、健康教育等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建立健全病人管理档案,为我市掌握重性精神疾病资料及开展病人健康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2、加强技术培训,做好基层医务人员的随访指导工作。为有效实施好医改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内容,建立健全我市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各级各部门医疗机构要注重对精神卫生专科医师的培养、培训工作,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培训,组织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的师资培训,加大对基层工作人员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专业培训和管理培训力度。适时对社区精防工作人员、民警进行专门培训普及常识,加强对有危险行为倾向患者进行追踪随访,有效组织实施病人随访指导,切实做好重性精神疾病病人的管理工作。

3、加强部门配合,做好肇事肇祸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积极主动与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协调配合,加大对肇事肇祸病人的应急处置和精神疾患人员的治疗救助管理。建立部门协同制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单位要在建档、管理精神疾患病人的同时,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促进社会和谐和人群安全。与相关部门联系,及时了解当地精神疾病患者信息,通过应急处置、入院就诊等方式减少肇事肇祸率。

4、加强心理咨询,做好人群心理健康认识和疏导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重视对重性精神疾患病人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的心理咨询工作,将心理咨询纳入各卫生医疗单位精神疾患病人管理工作内容之一,有条件的社区可开展心理援助热线咨询服务,由通过培训的人员负责热线接听,参照卫生部《心理援助热线电话技术指导方案》开展热线服务。通过认真宣传教育,减少或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目前我院已成立了首个社区心理咨询室,着手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将我院的专业服务推向社会,服务苏州地方和谐社会建设。

篇3:做好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后期扶持;档案管理;水库移民

项目档案作为反映移民后扶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记录载体,是衡量移民项目立项、实施、验收及资金使用、管理、效益的重要依据,是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扶工作的重点内容。项目档案管理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实施管理的水平,还将影响到移民后期项目扶持工作的整体效果。

岫岩满族自治县地处辽宁东部山区,位于北纬40°—40°49’,东经122°52’—123°45’。东邻凤城市,西接盖州市、大石桥市,南连东港市、庄河市,北与海城市、辽阳县接壤,县境总面积4502km2,人口约50万人。

岫岩县共安置大中型水库移民7924人,移民主要来自外省12座大中型水库和本省外市18座大中型水库。2006年,岫岩县移民办成立,初步建立了岫岩县水库移民工作的运行机制,经过八年来的运行,岫岩县移民档案管理工作经历了由模糊到清晰、粗糙到细致的规范完善过程。起初由于政策理解不到位、制度不够完善、机制尚不健全等原因,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较随意,缺乏统一的格式规定和内容要求。2011年7月,辽宁省水利厅、辽宁省财政厅出台了辽水合【2011】14号关于印发《辽宁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根据省、市文件的指导,结合工作实际,岫岩县本着“围绕条规、结合实际、便于操作、方便群众”的原则,对移民后扶项目计划工作、移民后扶项目实施工作、移民后扶项目验收工作、移民后扶项目财务管理工作等进行了重新修订,并下发了《关于印发岫岩满族自治县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实施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通过制度的完善和流程的梳理,工作的进一步细化和补充,目前,项目档案管理日臻完善,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渐趋规范。

如何进一步做好移民后期扶持档案管理工作,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其进行了探索。

健全制度,规定流程,做好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档案管理基础工作

篇4: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总结

2012年全年,全镇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市、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全面加强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更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为维护全县社会稳定、为建设生态文化名县做出贡献,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工作网络整合工作力量

全镇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们按照职责分工,调整和充实特殊人群组织管理工作机构,强化了对特殊人群管理工作组织领导,确定了办事人员,做到了工作有人抓,具体业务有人管,保证了特殊人群管理工作的良好运转。各成员单位有效整合了行政力量和社会力量,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作网络体系。一是建立专门工作人员队伍。各成员单位分别成立特殊人群管理服务领导小组,由各单位的主要领导“挂帅”,指定一名副职领导主抓,并抽调得力人员共同参与此项工作。二是建立基层管理服务队伍。为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工作,由司法所牵头,建立了以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民警、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和职业技能培训人员为主体的特殊人群管理服务队。三是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吸收了一批懂法律、教育、心理学知识的专业

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和大学生村官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充实了基层工作力量,为搞好特殊人群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明确工作责任,落实管控措施

社会特殊人群管理服务、管控和救治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方方面面。今年三月,全县特殊人群管理工作启动之后,组织专人进行调查摸底,摸清了管控对象底数,落实了管控措施,为开展特殊人群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础。

1、重视和强化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工作。此项工作主要由司法局负责。积极预防了重新犯罪。在落实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上,主要做到了 “五个及时”和四抓。一是及时登记造册,建立健全个人档案;二是及时进行家访,全面核实刑释解教人员本人及家庭实际情况;三是及时签订帮教责任书,严格落实各项帮教工作措施;四是及时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积极预防重新犯罪;五是及时落实帮扶措施,帮助刑释解教人员重新就业、顺利融入社会。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我们做到了“四抓”:一是入矫抓规范,统一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程序,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二是管理抓重点,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原因、危害程度、悔罪表现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风险评估,组织严管对象在重大节、假日前进行集中教育学习。三是考核抓质量。建立了社区服刑人员日常考核制度,定期,每月一次对矫正对象的学习、教育、劳动情况和日常表现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填入《社区服刑人员考察表》,存入矫正对象矫正档案。四是解矫抓教育。对解除矫正的社区服刑人员及时转入帮教对象进行教育,增强他们的自律意识,巩固教育矫正的成果。

2、重视强化了法轮功痴迷者、吸毒人员和具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的管理。派出所对全镇常住人口信息及出租房屋进行摸排、登记。派出所特殊人群专项组的其他成员单位始终把“法轮功”等邪教痴迷者、吸毒人员、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等高危人员的管控和救治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重中之重。始终坚持打防管控,多管齐下的管理措施,加大了对法轮功等邪教骨干、重点人员的监控措施,安排具体工作人员逐人落实的监控措施,加强了对法轮功等邪教痴迷者的法律法规宣传,加强了对法轮功等邪教的情报信息搜集工作,并将搜集到的各类情报信息,及时准确地向上级领导反映,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重视和强化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人群的管理。一是协调有关部门定期召开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相关成员的工作会议,对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协调并落实工作责任。制订了《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及“四免一关怀”政策。二是加强对高危行为的干预工作。确定了重点控制的目标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防治工作。三是对农民工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工作。四是在中学生及社

区当中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五是鼓励和支持有关组织和个人依照《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三、联动齐抓共管,建立协调机制

做好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和管控救治工作,需要各成员单位的协调配合。工作开展以来,各成员单位、各相关部门之间制定和完善了工作衔接、信息报送、档案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和制度。司法所建立健全了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的报到登记、建档立卡、走访谈话等衔接程序和工作制度。各相关成员单位分别结合工作职能,积极配合司法行政部门开展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工作,派出所协助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定期核对两类人员的基础信息,有效预防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的脱管漏管,民政部门积极落实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将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中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的“三无人员”及暂时无就业收入的困难对象,纳入低保、社会救济等政策范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有劳动能力和求职愿望的特殊人群实行登记、免费开展职业指导和技术培训,为他们择业创造有利条件。这些措施都较好地打开了工作局面,取得了初步工作效果。虽然我们在特殊人群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工作经费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和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缺乏等。

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按照县综治委的安排和部署,围绕重点任务,发挥工作职能,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以保证全外埠特殊人群社会管理服务工作措施的落实,更好地服务平安建设。

大厂镇综治办

篇5:移民后期特殊人群服务工作情况报告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自2006年下半年实施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结合我区移民实际,精心组织实施,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我区纳入后期扶持范围的移民人口为6201人,其中原迁移民4424人,新增人口1777人,涉4个街道办事处,1个乡,38个村居。到目前为止,移民后扶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后扶项目全面启动,各项规划全面完成。根据宜市移文[2013]52号文件要求,我们认真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2006——2012原迁移民资金兑现和后期扶持项目计划实施情况

(一)2006——2012原迁移民资金兑现情况

截止2012年底,我区享受移民后期生活费的原迁移民为3425人,2006——2012年期间累计发放资金约1330万元。

(二)2006——2012后扶项目实施情况

2006——2012我区收到的后扶项目资金为876.83万元实施完成了以下项目:

一是投资193.94万元完成南湾、灵宝村、前坪、共同、合益等村自来水主管网改造,解决了移民饮水难问题。二是投资219.63万元硬化村级道路,解决移民出行难问题。三是投资117.87万元修建排水(污)沟渠,解决移民生产浇灌及生活污水排放难的问题。

四是投资95万元帮扶共谊、合益、灵宝等村散迁移民户进行危房改造,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极大地保证了移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是投资70.47万元在南湾、灵宝、汉宜、前坪等村安装新型太阳能路灯,方便移民夜间出行。

六是投资13万元改造南湾、灵宝村级卫生室,解决了移民就医难问题。

七是投资6万元在花艳小学建设电子阅览室一个,丰富了移民子女在校文化生活。

八是其他方面投资160.92万元包括柑桔园管护、低产田改造、浆果新品种技术推广、人行桥扩建整修、燃气管道安装及配套等。

二、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严格规范程序,确保原迁移民人口核定准确。在原迁移民直补资金发放前,组织各乡、街道专班人员对原迁移民直补人口进行认真核实,并将原迁移民人口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减少移民之间的猜疑,维护社会稳定。

(二)直补资金实行阳光操作,确保资金直达移民个人帐户。国家后扶资金到位后,由xx区财政局根据核定的原迁移民人口,在农业银行开设移民后扶资金专户,委托银行将后扶直补资金实行“一折通”发放到移民个人帐户。

(三)项目资金实行“阳光分配”,确保公开公平透明。一是项目资金按照各村移民人数多少进行分配,并充分征求、听取各移民村意见,避免分配不公。二是分下达项目资金计划,确保项目、资金双公开。

(四)严格规范操作,确保移民项目顺利实施。

1、遵循轻重缓急原则,依次安排危房改造、安全饮水、排洪沟整治、道路硬化、人行桥、太阳能路灯等项目实施。

2、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采取推磨转方式轮流安排各村项目,集中整合各项移民资金全力扶持某一个村、某一个项目实施。

3、加强项目实施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管理,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项目实施前——主要督促项目实施单位按相关规定实行公开招投标。项目实施中——主要负责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达到规范要求。项目实施后——组织专家和相关部门对项目进行总体验收,验收合格且工程费用经审计认定后拨付项目资金。

4、加强项目档案管理,确保项目资料完整齐全。每个项目完工后将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归档,形成完整的项目资料库。收集归档的资料主要有:项目资金计划文件、资金筹措报告、预算及实施方案、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工程决算书、相关付款发票复印件、项目施工前后照片等。

(五)严格管理项目资金,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一是严格实行资金专户制,移民后扶资金设专户立专账,确保专款专用。二是严格审定工程费用,拨付项目资金以审计机构审定金额为准。三是严格执行资金拨付程序,项目资金直达各项目实施单位。

(六)建立监管机制,确保后扶资金安全运行。为了做到资金安全规范运行,先后出台了《xx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办法》、《xx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项目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区纪委下发了《关于严明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发放工作纪律的通知》,区监察局形成了《关于移民、农业项目扶持资金项目管理的会议纪要》确保了全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和规范有序运行。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计划执行力度不够,变动较大。近年来,随着国家、省、市区等重点工程和项目建设的纵深推进,全区先后有近万亩土地被征占,部分村组原规划的项目目前已无法实施。

2、项目投资标准低,实施配套难。因移民后扶项目是按投资编制规划,而不是按项目规划投资,有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仅靠移民部门投资远远不够,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增加村组负债。

3、部分项目管理不符合相关规定。如个别资金投入小、专业性强的项目,为节约成本,有些程序在实际操作中不便按规定执行。

4、资金到位滞后,严重影响项目施工进度。

四、关于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实施的有关建议

1、建议投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因多种原因暂不能实施的,允许地方政府适当调整。

篇6:移民后期特殊人群服务工作情况报告

2012年县人社局认真学习贯彻司法局组织召开关于全县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精神,围绕本单位工作职责全面做好本职工作,为进一步做好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确保工作取得实效,深化社会管理创新。

一、工作职责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及专项工作组。县人社局为专项工作组成员。具体负责对特殊人群技能培训和就业介绍安置工作。与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

二、具体工作情况

为更好保障改善民生,提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水平。紧紧围绕“四个工作机制”开展工作。

1、通过会议让各科室、各直属单位充分认识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2、劳动就业管理处在淮安市首家创办了创业服务超市,举办培训班,利用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扶持创业。为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城区被征地农民、复员转业退伍军人、特殊人群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介绍安置提供更好的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鼓励各单位积极安排特殊人群就业,对于安排特殊人群就业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精神、物质奖励。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认识,积极拓宽就业途径,将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纳入就业创业培训计划,举办专门的实用技能培训班,做好技能培训,提供就业信息、推荐就业等服务,鼓励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提升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其感受到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怀与温暖,增强报答社会、服务社会和依法履行权利义务的观念

篇7:移民后期特殊人群服务工作情况报告

实施情况报告

一、水库移民的基本情况

延庆县水库移民后扶工作涉及官厅水库原迁移民23055人,白河堡水库原迁移民2273人。现享受移民后扶政策的人口约3.4万,占全县总人口的12.64%,分布在全县15个乡镇308个村,占全县376个行政村的81.91%。外埠迁入、迁出本县的水库移民涉及全国10省市的57个县市,15座大中型水库,10个民族。后期扶持人口规模在全市9个重点区县中居第二位。

二、人口核定情况

(一)农业户口移民人口核定及资金发放情况

2012年审核核定水库农村移民人口为26238人,其中新增283人,核减728人,发放直补资金1574.28万元。截止9月21日,直补资金已经发放到位。

(二)农转非移民人口核定及资金发放情况

2012年审核核定无固定职业农转非水库移民6504人,恢复登记61人,减少331人,下拨培训补贴364.224万元。现在正在发放中。

(三)农业户口移民和农转非移民人口的动态管理情况做好库区移民后扶人口变更登记工作,是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

后期扶持政策的基础性工作。为了全面掌握全县后扶人口变化情况,我移民办采取“一查、二问、三核实、四登记”的工作机制,确保准确掌握全县后扶人口增减变化情况。在年初我办提前开展工作,深入相关乡镇、村,对移民负责人员进行政策宣传讲解,逐条分析、分解,及时解决了乡镇、村移民工作者在具体执行政策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乡镇工作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本的人口动态管理工作,提前有效完成了移民人口核减和新增工作,保障了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合理化和规范化,人口动态管理工作完成后,利用一周左右的时间,采取抽查的方式入乡镇、入户调查,有效防止漏报。最后统一建立电子档案,输入移民信息采集数据库,做到不错登、不漏登、不重登。

三、项目实施情况

(一)接收村扶持项目及资金管理情况

2012年移民接收村扶持项目,共涉及11个乡镇75个村89个项目,移民后扶资金4800万元。在年初扶持项目的确定需经村两委会民主程序,结合本村实际及移民意愿,由村民代表大会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编制本年备案书。在施工期间由移民办、乡镇、监理及村负责同志对扶持项目内容、工程质量、施工进度等情况进行实地检查监督。今年扶持项目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农田水利、产业扶持、环境整治和其他项目建设等。现开工73个项目,占扶持项目的82%,涉及资金4068.29万元。其中在建项目7项,完工66项,未开工项目16项。

由于移民安置区社会发展较快,计划项目与“十二五”规划不能匹配,有发生项目变更的现象。

(二)中央结余资金项目实施情况

1、项目管理及实施情况

(1)项目管理制度制定及实施情况

我县中央结余资金项目涉及2009、2011两个16个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四制”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延庆县移民办作为项目法人负责结余资金的实施。分别委托委托北京中外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园拍卖招标有限公司组织了两个施工和监理招标工作。根据招投标有关规定,在北京招投标信息平台发布了招标公告。接受了潜在投标人报名,并对投标人资格要求进行了审查,对通过资格预审的投标单位发售了招标文件。开标会上,延庆县监察局徐怀安同志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监督。评标委员会专家本着“公正、科学、择优”的原则对投标单位申报的资格、资信、业绩等文件和材料进行详细评审,最终确定两个施工中标单位是延庆锅炉水电安装队和玉森建筑公司联合体。监理中标单位是北京磐石监理有限公司。移民办作为项目法人单位分别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签订了合同。

(2)项目进度及完成情况

2009年中央结余资金扶持项目涉及7个乡镇21个村10个项目,资金总额2899.34万元。目前全部开工。其中完工4项:东桑园污水处理工程、常里营牡丹园区建设项目、香营葡萄观光采摘园建设项目、新华营设施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在建项目5项:广积屯设施园区工程项目;付于屯等9村排水工程项目;柳沟、胡家营玫瑰园建设项目;香营葡萄观光采摘园建设项目;柳沟民俗村污水改造项目。筹备中的项目1项:程家营百亩金银花药材基地建设项目。

2011年中央结余资金扶持项目涉及6个乡镇7个移民村的6个项目,批复资金1882.11万元。目前所有项目均已开工,其中完工的有4项.完工的项目是柳沟、王木营千亩矮化果园建设项目、唐家堡生态观光采摘园建设项目、三里庄果品采摘园建设项目、左所屯特色蔬菜种植园区建设项目。在建项目2项:西桑园设施园区保鲜库项目;佛峪口村葡萄采摘园建设项目。

2、项目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

(1)在合同签订之后,按照合同约定的支付方式支付了设计费,监理费。施工费支付20%预付款,剩余部分资金按照施工进度支付。

(2)移民办未配备专职财务人员,所有账目在水务局财务科代管。

3、项目档案管理情况

水库移民工作文件资料是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的重要依据,也是实施后期扶持政策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县移民办水库移民档案管理进行了安排布置,要求各乡镇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文件资料进行整理归档。我办对重要文件实行专人管理,并建立档案室。

4、项目建设内容变更及变更审批手续履行情况

中央结余资金项目所有项目严格按照设计施工,没有变更情况。

接收村扶持项目由于涉及项目多、范围广、情况复杂,故有变更情况发生。但严格按照村民代表一事一议程序履行变更手续。

5、项目与“十二五”规划项目匹配情况、规划外项目管理情况

由于移民安置区社会发展较快,且项目比较多涉及面较广,建设内容有与“十二五”规划不能完全匹配,有发生项目变更的现象。到目前我县没有涉及规划外项目。

四、2008―2011年接收村扶持专项资金拨付、使用情况2008年—2011年截至到目前已拨付接收村项目资金18330.3万元,全部用于解决水库移民遗留问题:改善生活条件,改变移民生产方式,促进移民增收,促进移民安置地区经济的发展等问题,通过对移民接收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产业扶持等项目的建设,有效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移民收入,使移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逐步达到当地农村平均水平。

五、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效果

2008年至2012年,市财政累计拨付我县水库移民接收村扶持资金2.4亿元,共扶持项目523个。领取移民补贴人数每年约3.5万人。该政策的实施,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注入新的发展活力,移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移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据统计,我县水库移民人均收入,高于同期我县人均收入。二是通过对农转非就业培训和产业的扶持,从而使移民就业创业能力显著增强。移民群众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发生积极变化,依靠政策扶

持发展生产、就业创业的积极性高涨。三是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安置区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上学难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村容村貌和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六、后期扶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

1、扶持资金由于财政转移支付手续复杂,程序执行缓慢,造成后扶项目资金不能及时结算。

2、移民后扶工作是一项政策性突出,连续性强的工作,随着扶持政策力度的加大,和管理要求的加强。年资金量大,工作任务繁重,涉及内容广泛,人员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

3、水库移民后扶工作涉及范围大,需要全县很多部门的配合才能完成,沟通协调能力不够。

上一篇:铁路桥梁工程技术发展动态下一篇: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