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外活动总结

2024-07-08

数学课外活动总结(通用9篇)

篇1:数学课外活动总结

心理学家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极大作用的。另外,除了师生讨论外,学生之间的多向交往,允许生生互动,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氛围,学生更易主动参与其中。

数学问题来源于社会实际,又指导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对不同的问题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 ,有利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具体的,在启发式教学方法基础上,适当加入研讨式教学法。事先布置下讨论题目,时间安排灵活,小题目小研讨,大题目大研讨。

(一)、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在授新课时,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创设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在操作的过程中,将抽象的思维过渡为直观的实体,从中得到要学的知识。所谓体验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性,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全过程,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参与过程,动手操作,学会用眼观察,学会动口表达,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的形状内化方式。通过动手操作,把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转变成丰富的表象,是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发展思维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学习《三视图》时用几个小正方形摆成立体图,1、根据立体图画三视图;

2、由三视图画立体图。对学生来说,书上的立体图比较抽象,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比较难。所以,在上课之前,给他们布置作业:做十个边长为5厘米的小正方形,当时,学生感到很疑惑、惊奇,我说:“明天你们带来,用处很大。”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模型,他们的积极性很高。第二天上课了,我叫他们拿出他们做的模型,摆成两行,第一行4个,第二行2个,第一行上面再平放2个,第二行竖放2个。好!现在我们来观察图形:正上面你看到几个小正方形,整个图形是什么形状,并把它画下来。学生们很兴奋,都把头探到上面,兴高采烈。一会儿,他们都举起手来:“我们画出来了。”“很好,你们是很聪明的。下面画出左侧面、正面。”我一说出来,他们就说:“这难不倒我们。”之后,我画平面图形,他们摆立体图形。他们相互请教,相互帮忙。整节课下来,他们一直处于兴奋,愉快的氛围中,感到很快乐,同时,空间的想象图形真真实实地展现在眼前,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点,每个学生都能接受。

(二)、让学生的脑“动”起来,参与数学思维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使他们的认识在不断提高,能力在不断得到培养,情感在不断升华,要想达到这种境界,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让学生历经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过程,并从中感受和体验学习的乐趣,使他们处于兴奋的状态,思维能力也提高了。

授新课时,培养思维能力,引导参与数学教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给学生一点活动的余地,多给学生一点展示自我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欣赏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数据的分析——方差》,这节课主要讲数字的计算,较苦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列举了学生比较感兴趣、比较新鲜的例子:今年咱们学校选拔射击手,在咱班选了两名学生,成绩已经出来了,到底选上谁?今天你们当裁判,现在我把成绩列出来。”

学生带着猜疑的心情认真地计算起来。有的学生说选择甲:甲的平均分高,得满分的多;有的说选择乙:乙比较稳定,都集中在9环左右。各说各的理,争辩是非,都想用自己的原由推翻别人的观点。这时,教师不要说出答案,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发挥他们的潜能,得出自己的答案。这样,学生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思想,表现自我的欲望,才会在不同意见或间接的相互碰撞中产生新的思维火花,同时,因自己富有创意的观点得到他人的认同而产生强烈的心理满足与成就感,促进了学生乐于自主学习的

因此,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帮助学生改变那种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的状况,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到豁然开朗,从而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增强参与热情,并逐渐学会如何与他人切磋、研讨,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活动课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设计和组织的课程形态,从参与角度讲,活动课具有一般数学课无法比拟的优势。数学活动课的内容可包括:数学游戏、数学模型制作、编拟数学问题、数学调查、撰写和宣讲数学小论文等等。因此教师若能有计划、有目的地针对教材内容,定期安排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课,通过这些活动能给学生创造开阔的空间,促使学生认识数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如下是我在九年级上期开展活动课计划的一部分: 时间 活动主题 形式 目的

第3周 “数学故事”演讲 演讲 增强学生对数学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并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第6周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竞赛,提高学生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第10周 “生活中的数学”你编我解 游戏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第14周 “美丽的几何图形”画展 制作展览 提高学生对几何基本图形的认识及绘画、鉴赏能力,增强学习几何的兴趣

第17周 “数学趣题”征解 游戏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增强学习兴趣

活动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应由教师和学生分头进行,教师应根据活动课计划写出活动课教案,教师根据活动课的内容、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的方法、设计活动程序,同时考虑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准备好对策,这都要求教师自身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做好周密的安排。

当然,数学活动课重要的是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开展数学思维活动,这是数学活动的真谛。要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分析,逐步使学生学会归纳、猜想、转化,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别出心裁地提出并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参与意识的增强。

总之,在数学教育中,要倡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钻研,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要让学生自己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主体,有自己的知识经历和积累,增加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地参与数学课堂。

篇2:数学课外活动总结

举办丰富多彩的英语文艺晚会,特别是唱英语歌、英语小品等。因为唱歌能陶冶人的情操,优美的旋律能给人带来欢乐,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唱歌。由于学生对英文歌曲特别感兴趣,他们便经常唱,反复唱。这样,他们的在体验音乐美感的同时,潜意思地复习或学习了一些单词、句型,从而提高了他们记忆能力和英语学习的兴趣。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

二、经常让学生交流学习经验

学生不会灵活地运用英语,主要是没有掌握好表达的方法。有的学生由于不了解英语学科的特点,碰到困难就怨自己记忆力差,记不住,学不懂。我经常向学生介绍记忆方法,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亲自体验总结外,还在每期的素质检测、考试后,召开一次学习方法讨论会,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这样学生获益很大。

三、组织英语竞赛活动

在中学生言行中,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长处,表现得很普遍、突出。于是,我组织了以小组/班为单位的英语竞赛活动,如英语书法比赛、口语比赛、听力比赛、英语单词的听写、默写比赛、英语书面表达比赛甚至唱英文歌曲等,并组织评委认真评定,评出集体奖和个人奖,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获得各项前三名的学生,我们还以贺信的形式向学生家长表示祝贺,这极大地鼓励了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

四、营造英语语言氛围

为了向学生创设英语语言环境,除了在课堂上尽力用英语组织教学外,我还做了如下探索。首先,英语课后师生之间交流尽量用英语,并鼓励成绩好的学生课后要多使用英语;其次,把学校花园设为英语角落,每逢周二晚定为开放时间。英语教师和爱好英语的学生自觉相聚于此,用英语交流思想,交流学习;谈论感兴趣的话题或复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五、学生课外阅读与指导

阅读分精读和泛读,我们把课文作为精读教材,在课堂上进行。每教完一个单元后,我就从《英语周报》、《英语辅导包》《中学生英语读写》等刊物选出一至二篇同步阅读材料,作为泛读在课外进行,这种文章的长度和深浅程度与相应课文相似,适应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时,还可向学生推荐一些英语简易读物,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学生的阅读量。

篇3:数学课外活动总结

一、具有开放性

数学活动课没有统一的教材,它有开放的、广阔的空间。另外,活动课程应与学科课程相辅相成,达到共同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在选择内容时既应结合数学教材,又不应局限于大纲要求;既要注意拓宽知识,扩大视野,又要结合学生实际,突出重点。特别要注重挖掘活动课程自身的优势,来显示学科课程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1. 提高活动课的趣味性

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选择活动内容,来充分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感到参加数学活动课既能在知识水平上有所提高,又能感受到心理的愉悦,体验成功,受到激励。比如设计“一笔画”的活动内容,我要求笔尖不离开纸面,一笔画成某个图形。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自然产生试一试的欲望。通过多次的尝试,学生发现有的图形可以一笔画成,而有的却不能,学生急于知道蕴藏的规律和原因。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能够通过主动探究来发现,并圆满地解决问题。

2. 做好学科的横向联系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对教育、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科课程过分强调分化,缺乏各学科之间的有机渗透,交叉和综合这一弊端越来越突出。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教师在选择数学活动课内容时,可有意在沟通学科联系上下功夫。比如,笔者教学了长、正方体、圆柱、圆锥后,设计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课,为学生提供了实验的材料:土豆、桔子、水槽、尺子等,要求学生动手实验,求出土豆和桔子的体积。并要求学生思考:什么东西不能用水测法来测量体积?(石灰等)知识:石灰遇水会溶解等。这样,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初步了解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形成运用综合知识来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的能力。

3. 提升思想内涵

教师对数学活动内容的选择,要坚持把思想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比如结合有关数学知识,介绍一些数学资料、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学生肯于动脑、善于思考的学习精神等。

二、具有自主性

活动课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自始至终是活动的主体,自主活动是数学活动课的形式,是活动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也是数学活动课区别于数学学科课程的主要特点。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自主的权利,调动多种感官,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拼一拼。教师应重视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解决问题,参与活动过程的始终。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三自”,即自选活动内容,自选活动方式,自我表现活动成果。

另外,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富于想象、联想,鼓励学生另辟蹊径,与众不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造能力,具体实施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 正确认识教师的作用。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排斥教师的作用。在活动课中,教师起指导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教师要根据课的内容、目的、特点,精心设计、因势利导、组织、参与并指导学生的活动,指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问题。事实上,各种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组织,都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和适当的帮助。教师能够指导有方,是数学活动课成功的关键。

2. 合理把握,因材施教。

活动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就应在面向全体的情况下,实行因材施教。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思维能力、表达水平等显著不同,形成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此,对同一班级、同一内容教师不应强求一律,要采取多内容、多形式、多层次的活动,争取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面上均能够有所提高。比如,允许学生起点不同,掌握程度有差异,发展上不受限制,等等。

三、具有形式的多样性

数学活动课的形式是由目标和活动内容决定的。数学活动课以其开放的内容,较强的实践性与自主性,构成了其自身与数学学科课程的显著差异。因此,它的活动形式、活动空间也呈现出多样性。以活动空间来划分,可分为两类。

1. 校园生活中的数学活动。

(1)开设拓宽知识课。

在学习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学生已具备相应的数学知识和一定的数学能力的条件下,围绕一个专门的知识疑点、重点、难点,或解疑、或化难、或加深拓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一些数学问题。比如在教学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后,设计数图形的活动课,旨在强化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有序地观察和数出这些图形的能力,并为学习组合图形打下基础。

(2)进行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既富趣味性,又可强化数学知识,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一种较好的数学活动。不但扑克、魔方、火柴可作为游戏的道具,而且身体的器官(如手指)等也可以担任重要角色。形式主要有:开火车、夺红旗、对口令、猜数学迷语、对数字对联、填数字成语、病题会诊、数学游乐园等。教师要注意不要被形式所累而忽略了活动的内容,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之余掌握知识和技能。

(3)开展数学竞赛

教师可组织书面竞赛,但要注意不要一味求难求深,应以数学基础知识为主,适当安排一些技巧性较强的综合题、发展题。教师也可组织活动比赛,如:巧算24点比赛,可以是两人或四人小组比赛,也可搞面向全班、全年级的擂台赛;实际操作比赛,可比赛快移火柴、几何形体制作等;校园里的数学问题征集比赛,看同年级哪个班收集的数学问题多,等等。

2. 社会实践中的数学活动。

篇4:数学活动,要“数学”地“活动”

一、注重活动成员的层次性

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有些教学活动只有少数人参与,多数学生无法真正参与活动。出现这种原因,一方面是教师过分关注少数学生的表现,另一方面是教师设计的活动忽视了知识水平、思维水平、活动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对活动成员的层次性缺少必要的分析和针对性的预测。因此,组织数学活动时,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数学活动,并设计出具有不同层次探究方案的活动,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探究、有收获。如某教师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梯形面积的计算》时让学生自主探究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并告诉学生可以用一个或两个相同的梯形进行探究,尽量想出不同的探究方法。结果出现了不同层次的探究方法。

第一层次,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此时,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之和,高相当于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而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第二层次,把一个等腰梯形沿一条高剪开,得到两个直角梯形,再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求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就是梯形的面积。

第三层次,把一个等腰梯形沿两腰的中点剪开,得到两个等腰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上、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原来梯形高的一半,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再创造”数学的过程,展现出了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第一层次探究方法直接将两个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满足了全体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为学生理解梯形面积公式奠定了基础。第二层次虽然同样利用了转化的方法,但所用材料更少,思维含量更高,只适合优秀生群体。第三层次的角度则有点特别,属于少数优秀学生的“特殊方法”。由于这个活动富有层次性,因此也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探究的需要,能让全体学生分享探究的成功经验,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挑战自我,全体学生都能有效经历探究过程。

二、注重活动结构的有序性

教学实践表明,活动的实效与活动结构的顺序有着较大的关系。没有一定结构顺序的活动即使热闹、情绪高涨,也很难取得好的成效,因此组织数学活动必须重视活动的有序性。活动的有序性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活动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顺序,即先开展什么活动,再开展什么活动,每个活动环节的侧重点是什么,不同的活动环节之间以怎样的联系关联着。二是学生参与活动时必须按一定的行为规范进行。前者是活动有序进行的前提,后者是活动有序进行的保证,少了一个方面,活动就很难有效进行。如某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买文具》时组织的“购物”活动就很好地将这两者结合了起来。教师是这样组织活动的:①明确活动内容。每个小组的四个同学一人扮演售货员、两人扮演顾客、一人扮演复核人员(检查售货员的帐目是否有问题)。②小组合理分工。每组四个人先商量好谁做售货员,谁做顾客,谁做复核人员,并“佩带上胸卡”(用纸片标明身份,并贴在胸前)。③交流购物活动中各个角色应注意的事项。④模拟购物,并交流。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商店的物品,并给顾客和售货员分别提供了一些由元角分组成的人民币。这个活动各环节井然有序,学生的参与井然有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这有序的安排下,让各个角色的学生都经历了数学思考的过程(经历了计算的过程和人民币的换算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三、注重活动内容的发展性

篇5:小学数学课外活动总结素材模板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总结篇一

本学期根据总校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开展了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开拓创新,为学生身心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课外活动成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学期初成立了学校课外活动领导小组,由主管领导、班主任共同负责学校的课外活动工作。首先做好宣传工作,使学校师生进一步了解其意义,踏踏实实的既安全又顺利的开展活动。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拟定好活动内容及各种活动项目,安排好辅导老师,培养各种活动的骨干力量;安排好各班活动范围、活动场地;建立健全实行评比制度,一月一小评,一学期一总结。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一些活动课程进行改革与调整,开设阅读欣赏与趣闻数学、舞蹈、电子琴、书法绘画、乒乓球等活动内容。这些课程项目的设置与开发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有利于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有效地实施。

我们在兴趣小组活动实施过程中实行双选制度:活动前,学校根据每个教师的特点选择辅导教师,同时根据课程的开设情况,鼓励学生依据自身特长,特别是兴趣所向,选择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观察,学会分析,从而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个性空间。

为加强常规督促管理,避免兴趣小组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们坚持“五定”一定活动课程,在全面了解教师和学生兴趣、特长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开设兴趣小组课程;二定活动目标,针对重点项目,学校将在确实可行的情况下把它作为评优和考核的重要依据;三定活动时间,兴趣小组活动列入教学计划,每周两课时的固定活动时间;四定辅导老师;五定活动地点,我们会确保各兴趣小组固定的活动地点,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

文学艺术类的活动内容主要围绕书法绘画、舞蹈、电子琴等展开。以此来丰富学生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乒乓球班今年代表中心校参加线上组织的乒乓球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舞蹈班参加中心校组织的“红心向党”庆“六·一”文艺汇演,所排舞蹈《越来越好》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除了取得以上的成绩,还有以下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须注意:

在各种课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有时只注重形式的变化,忽略了活动目的的针对性;活动的顺利开展,有赖于工作前的准备活动,但活动后的小结,大多数同学懒于表达,有些同学只满足于“我知道”,而没有由此及彼,作出更深刻的思考。以上几点还须在今后工作中改进。

总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还需要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发展、提高。我们得继续努力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课外文体活动中去,体验到一份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自信,拥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把我校建设成“全面加特色”的学校,把学生培养成“合格加特长”的二十世纪接班人。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总结篇二

一、任务完成情况

本学期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在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在音体美等方面,提高幅度较大。在各种能力的培养上,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取得成绩的经验

1、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活动,活动内容符合学生实际。

2、活动及时,保证了活动的时间。

3、给了学生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定内容,调动了活动的积极性。

4、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还有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三、存在的不足

1、学生的自主性虽然调动起来了,可是太过于自主了,就是无纪律了,学生比较随意,质量没有保证。

2、在活动过程是,教师缺乏指导。

3、部分学生自主意识差,自控能力弱。

4、活动内容因为是学生自定,教师缺乏把关。

四、改进的具体措施

1、制定合理、切合实际的计划,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

2、在学生自定内容的基础上,老师教师要严把质量关。

3、教师要有耐心,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以保证活动质量。

4、每活动一次,教师要进行一次总结,总结经验,争取把下一次活动办好。(要求学生参加)。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把课外活动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不能轻视,它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可以提高学生各方面 的能力,还可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成绩。因此,在下学期,一定要努力把课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企业交通安全工作计划篇三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盛市、县有关交通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切实加强我局年交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确保我县交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结合我局具体情况,制定年交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年交通安全生产工作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安全责任落实,不断推进交通安全“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继续开展“安全基层基础提升年”活动,构建交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促进全县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年交通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各项指标严格控制在市政府、市交通局和县政府下达的指标以内。杜绝特大交通事故,遏制较大交通事故,减少一般交通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行业和谐稳定。

为实现上述工作目标,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强化交通行业安全监管责任,督促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一)加强对交通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交通安全事关人命和财产安全;事关交通事业的发展;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局属各单位和驻沅交通系统各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交通安全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对交通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落实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保障安全经费,实行领导“一岗双责”制。明确和落实各单位行政主要领导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和分管领导安全生产主要责任人的职责,实行党政工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全力做好我县交通安全工作。

(二)切实抓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局属各行业安全监管机构要切实履行交通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责,加强对所属交通企事业单位和下级交通行业单位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对所监管行业、领域和生产经营单位全面实施监督管理。

运管所要严格履行“三关一监督”职责,加强源头监控,严把交通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关。要强化农村客运安全监管,认真贯彻落实《怀化市发展农村客运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暂行办法》,促进我县农村客运规范安全。

农村公路管理站要抓好所辖公路安全隐患治理,加强危桥险路监控和改造,深入开展以排查治理公路危险路段,完善标志标线为主要内容的“安保工程”行动,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对纳入整改的安全隐患和排查发现的危桥险段的改造力度,提高公路安全保障能力。

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监管站要继续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严格执行交通建设市场安全准入制度,严厉打击无证开工,无证施工和无证上岗行为,严肃处理各种违章行为。

海事处要加强“四客一危”船舶和库区水上的安全监管,强化重点港口、码头的源头安全管理。要严格船舶进出港签证制度;严格“三品”检查;严肃查处船舶违章超载、顶蓬坐人等行为;严肃查处船舶无证经营和无证造船厂点。要加大船员培训和船舶审验发证工作。要建立水上交通运输动态安全监管系统(GPS)建设,实行视频监控。航道部门要及时清除库区水上的碍航物,整治航道内的滥采乱挖行为,确保航道畅通。

库区水上安全所要进一步推行“县管乡包村落实”管理模式,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严格乡镇船舶、渡口的安全管理考核制度,受县政府委托与库区乡镇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并开展不定期检查,督促责任落实;二要强化联乡责任制,帮助指导库区乡镇开展船舶、渡口的安全管理;三要在去年渡口渡船清理整顿的基础上,审批渡口设置,规范渡运行为;四要严格履行“县管”职责,巩固“乡包”工作,重点抓好“村落实”工作。进一步完善内务管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现场检查制度、隐患整改制度、应急救援机制等。五要督促库区乡镇坚持赶集、汛期、节假日、学生渡运等重点时期的领导带班渡口码头现场值守制度,切实维护辖区渡运安全。六要积极争取资金加快乡镇渡船更新改造和码头硬化、候船亭建设,渡口码头标牌更新等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全面完成全年18艘危旧渡船的更新改造任务,开展渡口改造工作。七要开展库区乡镇船管员、村安全专干的业务培训。全年至少开展一次集中培训,着力提高船管员业务素质。八要开展库区水上交通安全手机信息提示工作,提示范围包括乡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安全员直至渡工。九要督促乡镇加强非运输船舶的日常安全检查制度,实行档案、台账化管理,严禁其从事客货营运。十要积极开展库区水上安全管理调查研究工作,及时总结推介“县管乡包村落实”工作中的先进经验,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库区水上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认真督促企业切实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交通运输企业都要建立覆盖全员过程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切实加强营运车船安全管理,督促从业人员严守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总结篇四

当前,课外活动越来越被众多的学校与教师所重视,因为实践证明,课外活 动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中学教师,对于在课外活动中加强学生 的素质教育,本人主要突破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自身对课外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实施课外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进学生健康的必要手段,是学校体育 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检验学生体质的有效措施。过去一些学校的领导、教 师对课外活动的意义并没有深刻的认识,课外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效果不佳。学 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提高民族素质,完成对青少年的培养任务。课堂教学和课 外活动都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只重视课堂教学,放弃对课外活动的计划、组织、管理是不全面的,而且是有害 的。课堂教学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活 动,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但只重视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显然是不够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的竞争,我们还要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健康素质、心理素质等全面发展,特别是促进学生个性与才智的发展。因此,开展课外活动 就成了学校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任何一个学校领导和教师都必须重 视的。

二、本着对每位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的组织实施这项工作 多年来,我班的课外活动在学校的指导下有条不紊的进行。尤其是近年来这 项工作的开展更是如火如荼,我们借鉴了好的经验,加大了管理的力度,制定了 相应的措施,真正做到了管理得当,措施到位,实施有效。并结合了我班的实际 情况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落实。把开展课外活动真正的落实到实处。我们本 着对每位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的组织实施这项工作。

1、以人为本,增进健康。实施课外活动的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素质,增进学生健康,我们始终从学生 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在项目的选择上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意志,让学生不感觉到课外活动是一种负担。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把一些课外活动项目 做了加工处理,改变了学法和练法,以游戏和比赛的形式出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锻炼热情,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又得到了积极的锻炼。对于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从不歧视与挖苦,而去安慰和鼓励他们,使他们不但 在素质上得到加强,在心灵上更树立了自尊与自信。

2、结合竞赛,常抓不懈。学生素质的增强,光靠一周的三节体育课远远达不到需求。为此,我们结合 校内竞赛,课外活

动和大课间操等形式来补充锻炼的不足。开展冬锻期间,学生 保证每天人手一毽、人手一绳,并利用课间操练习踢毽、跳绳及各种素质练习。每年的校内比赛几乎都是全校性的参与。设立单项赛,鼓励学生利用早晨时间晨 练等手段,有效的开展这项工作。

篇6:数学活动总结

在教学数的组成时,根据一年级学生爱动、好胜的年龄特点,我们要为学生搭建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平台,强化他们的实践经验。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多的动手机会和活动空间,促使他们积极地“做数学”,在操作中思考,在动手中创新,在活动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如:教学6的组成时,设计了孩子们喜欢的小猴子来进行教学:猴妈妈从桃园带回来6个桃子,它要分给两个小猴吃,可以怎么分?让学生用小棒或其他学具代替桃子摆一摆,分一分,学生排出可能的几种不同分法,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再让大家想一想,哪种分法两个小猴都满意?从而让儿童自己由“同样多”获得公平的印象,初步引出“平均分”,并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低年级就要培养学生学会审题,在审题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让学生寻找关键句子,关键词,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重要的地方圈圈点点,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如: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红花有14朵,蓝花比红花多5朵,蓝花有多少朵?关键句子——蓝花比红花多5朵,关键词——多5朵,判断以谁为标准,谁是大数,谁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计算,求小数用减法计算。

篇7:数学竞赛活动总结

此次竞赛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对知识的领悟和运用等能力进行了全面考查,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调动了学习兴趣,有力地促进了数学学习由单一课本知识向课外综合知识延伸的转变,也促进了课堂教学由“教知识”向“教思想策略”的转变。

通过本次活动,发现个别孩子能力非常好,解题思路清晰,策略运用得当,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从中也看出,学生的能力差异较大,好的特别好,差的也很差。但相信经过训练和指导,相当一部分孩子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都将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据悉,通过今天的竞赛,各班选拨出5名优秀选手,将在下周代表学校参加教育办的六年级数学竞赛,预祝他们取得优异的成绩!

篇8:数学课外活动总结

小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在一个个数学活动中产生的, 是数学活动的产物, 是学习者从事数学活动所积淀的数学直观, 需要与观察、操作、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过程联系, 数学活动是数学活动经验的源泉。

一、设计具有思维层次的活动, 感知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是在活动中产生的, 因此使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关键是教师根据学习的目标和内容, 设计一个好的数学活动, 在活动预设时, 要能全员参与, 并且具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问题情境, 注重思维活动的层层递进, 有趣味, 体现参与的积极性与探求的欲望, 充分体现数学的本质, 活动的设计是手段, 有助于经验的获得是目的。

例如:《可能性大小》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者设计猜球、摸球、验球、议论、归纳 (可能性大小) 的活动, 学生既有兴趣积极参与了活动, 又从活动中得到数学知识和活动经验。

师: (出示一个布袋) 同学们, 这个袋子中放着红球和白球共10个, 不过这两种球的个数是不相等的, 如果不打开袋子, 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哪种颜色的球多吗?

活动环节一:猜一猜, 学生出现了不同答案, 引起了矛盾, 激发了探究兴趣。

活动环节二:摸一摸, 出现了不同状况, 引起了争论与思考。 (分组摸球体统计)

活动环节三:想一想, 每组把摸到的红球与白球次数加一加, 再推断。

活动环节四:验一验, 打开袋子看看不同颜色球的个数, 与自己统计后的推断结果是否一致。

活动环节五:议一议, 如果把这些球放回袋子再摸, 可能是什么状况。

袋中装有白球和红球个数不等, 每次摸一个球, 颜色可能是不一样的, 猜、摸的随机性特征的情况无法确定, 这样的活动能激发兴趣, 引起争论, 促进思考。

二、设计具有“共同在场”的思维活动, 形成数学活动经验

东北师大史宁中教授认为:“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生亲自或间接经历了活动过程而获得的经验。”数学活动的设计要激发学习动机, 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活动, 教师要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 提供较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经历参与、交流、内化、反思等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在场”, 帮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共同探究及时总结和提升数学活动经验, 教师应真正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开发者、促进者。

例如:《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活动设计

师: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构成的, 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作三角形的三条边呢?我们来共同研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课件呈现长度分别是10cm、6cm、5cm、4cm的小棒。

猜一猜:从这4根小棒中的任意选3根, 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围一围, 并记录在表格中。 (教师注重参与活动, 给予必要的辅导)

议一议:师:怎样的小棒组才能围成三角形呢?

比一比:把围成的三角形中任意两根的长度和与第三根比一比, 你能发现什么? (师生共同验证比较)

理一理:师: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条边,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 (a+b〉c, b+c〉a, a+c〉b)

论一论: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

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认识三角形的教学难点, 教师设计的数学活动体现了引领和共同参与, 组织好学生的操作和交流活动显得尤为重要。案例中, 教师呈现操作材料后, 让学生借助直觉判断, 任意三根能否组成, 激发探索欲望。其次, 讨论中, 让不同意见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 使他们在交流与碰撞中初步形成正确认识, 既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再次, 完成操作与交流后, 教师没有就此归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而是引导学生把3根小棒中任意两根的长度和与第三根比较, 由此发现围成三角形的3根小棒的必要条件, 概括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学生在活动中, 提炼了数学活动经历, 形成了活动结果, 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水到渠成。

三、设计具有“思维的经历”的活动, 内化数学活动经验

在日常数学活动中,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要体现“思维的经历”,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组织学生对参与的数学活动进行讨论与总结, 引导学生检查自己的思维活动, 反思自己是怎样发现、解决问题的, 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 获得了什么好的经验。活动中教师注重层层思维训练的深入, 鼓励学生讨论和交流, 将思考过程说出来, 加以提炼和强化, 引导学生分类整理, 进行比较, 提升策略性、方法性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长方体的墨水瓶包装盒, 让4人小组合作探究用料多少, 活动结束, 小组汇报交流)

师:小组里探究下, 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小组讨论:要求用料的大小实际上就是求它的表面积, 只要测量出墨水瓶盒的长、宽、高就可以算出来了。

师:算算看, 比较一下各组的结果, 每组总结一下这么算的理由。

小组讨论: (第一种结论) 有6个面, 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只要把每个面的面积算出来, 并加起来, 就可以得到用料多少。

(第二种结论) 有6个面, 根据它们的面积大小分成了三组, 即:上、下面一组, 前、后面一组, 左、右面一组, 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和宽, 算出各自面积, 把这三组面积加起来, 就可以得到用料多少。

(第三种结论) 通过观察、分析、知道了长方体对面相等, 所以: (长×宽+长×高+宽×高) ×2, 就可以算出这个盒子用料多少。

师:说说刚才计算这个盒子的用料就是算它的什么?什么是表面积?怎样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系统回顾, 整理思维的经历, 提升活动经验)

问题解决是以适应客观世界运动变化之需要为目的的辩证的动态思维过程, 把问题解决作为过程经历, 使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和内化在经历中得以形成。

篇9:数学课外活动总结

一、操作实践——在“做”数学的活动中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让学生动手进行实践,在操作中学数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教学知识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学生在动手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融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为一体的数学活动经验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外显的行为操作,对学习材料的第一手直观感受、体验和经验一般是直接经验。例如,在学生研究“三角形内角和”问题时,一位学生把任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将角的顶点重合并依次拼在一起,发现正好形成一个平角,从而得出直观视觉印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个过程,学生费时不多,但是亲自动手试一试的操作活动让他获得了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直观感受。尽管类似于这样的感知明显带有个体认识的成分,并且还存在原始、肤浅、片面、模糊的特征,但这类直接经验的获得,是构建个人理解不可或缺的重要素材。

二、合作交流——在“说”数学的活动中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需要学生的自我反思,也需要与同伴展开积极的交流,因为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不同观点的碰撞能产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可以利用他人的想法激发自己新的灵感,对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基础进行反思,进行经验的迁移,促进智慧生成。经验交流不仅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也使原有知识、经验水平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启示,获得较多的经验积累和认知发展。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师:这里有5朵黄花,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多少朵?

生:5+3=8(朵)。

师:算式中的“5”表示什么意思?“3”表示什么意思?“8”表示什么意思?

生1:算式中的“5”表示5朵黄花,“3”表示红花比黄花多3朵,“8”表示红花有8朵。

生2:老师,有一点我不同意他的说法。题里是说有5朵黄花,但是算式中“5”表示的不是黄花,而是红花。

师(故作惊讶):那是为什么?这个“5”为什么表示红花了呢?

生2(到前面指着图说):红花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与黄花同样多的5朵,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3朵,合起来是8朵。所以,我说这个“5”表示的是与黄花同样多的5朵红花,如果表示的是黄花,5朵黄花加3朵红花是8朵花,这8朵花不全是红花。

师:大家的意见呢?

生1(抢着说):老师,我也同意他的意见,算式中的“5”表示5朵红花。刚才我只想到题目中告诉的是5朵黄花,就说算式中的“5”也是5朵黄花了。

师:大家都认为算式中的“5”是表示红花吗?(学生们一致点头。)对了!把红花跟黄花同样多的这5朵加上红花比黄花多的这3朵,就是红花的朵数。

案例中,教师抛弃了传统的用图片摆放或是投影演示的教学形式,而是让学生相互交流,将数学教学建立在学生丰富的教学背景之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学生在“说”数学的过程中主动地去体会,去发现,积累了数学交流经验,既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三、自主探究——在“造”数学的活动中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这要求教师要加强开放式问题的教学,提倡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实验、类比、归纳、猜想得出结论,将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自由发挥、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思考,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和提升经验的过程。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积极主动建构数学探究活动。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为帮助学生建构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教师先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尝试用钉子板围出或用同样的三角尺拼出长方形、正方形;接着在对围出或拼出的作品“是否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讨论中引发对其边和角特征的猜测;最后同桌合作,验证猜测。因为学生是在验证自己发现的特征,所以特别地投入;因为有充足的材料(各组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纸)和充裕的探究时间,所以有精彩的生成和发现。

小组1:我们主要采用量一量的方法,发现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小组2:我们采用的是折一折的方法,通过上下对折、左右对折可以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

小组3:上下对折、左右对折只能知道对边相等,如果再把相邻的边折在一起,就可以说明正方形四条边相等。

小组4: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对角相折,再对角相折,四条边全部重合在了一起,也可以说明正方形四条边相等。

小组5:我们小组用三角尺上的直角一个一个去比一比,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小组6:虽然我们研究的长方形、正方形有大有小,但每个长方形有四个角,都是直角,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每个正方形有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四、联系生活——在“用”数学的活动中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现实生活中采撷教学实例,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用数学”的意识,培养“用数学”的能力,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在“用”数学的活动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如教学除法应用题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逛超市”这一生活情境,学生拿着钱到超市选购商品。教师:“我带了20元钱,想买饼干……”(引发学生提问)“那得先看看一包饼干多少钱。”“一包饼干5元钱,20元钱可以买几包饼干?”……学生拿着钱,互相提供信息并发问。教师及时组织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较好地解决了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原本枯燥乏味的除法应用题教学,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变成了一个个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和提升了获取信息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正如朱德全教授所说:“应用意识的生成便是知识经验形成的标志。”作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核心成分,应用意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加以关注和发展。

开展“活动化”的数学教学,充分创造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机会,如:为学生提供操作的动手机会,为学生提供表达的动口机会,为学生提供思考的动脑机会,为学生提供互动的交流机会……这有利于学生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思维品质。

上一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下一篇:大学生个人理财规划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