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局信息化

2024-07-14

气象局信息化(共10篇)

篇1:气象局信息化

国家气象中心信息化全面升级

今年的天气就好像是小孩的脸一样说风就是雨,上午还是骄阳似火,到了下午就阴云密布狂风暴雨。北京人也许还在对那场不期而至的大暴雨心有余悸,它给这座城市带来的不仅仅是巨额的损失,更是深深的创伤,人们不禁要问:城市运转怎么停滞了,城市的应急预案哪去了?国家气象中心信息技术支持中心副主任赵西峰表示:在灾害天气的城市预警和应急系统中,天气预报是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因气象预报的落后会带来城市应急反应速度的滞后。

各部门协同应对

“在遇到突发天气的预警时仅仅靠预报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城市的各个部门协同作战。我们与相关的部委都有专线的连接,可以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送。对于这一段时间的降雨,我们已经向防汛、市政、排水、园林等各部门和单位发出了预警。”赵西峰说:“同时,在发生恶劣天气时还要通过广播、电视等手段第一时间告知老百姓。此外,山东已经建成了手机短信平台,通过移动、联通、小灵通等方式,向市民提前发送气象警报。”

赵西峰说:“天气预报不仅是老百姓日常出行的„风向标‟,同时更是中央机构决策的重要依据,比如根据降雨量的分布情况,中央会作出对主要河流和水库是否分洪放水的决策。而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及时性直接关系到有序的应急工作。”

从来都嫌计算机慢

气象预报的反应速度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已经迫在眉睫。如何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呢?赵西峰介绍:传统的天气预报方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预报员的经验和主观判断,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客观不定量的缺点,而数值天气预报的出现和发展使预报员多了一个客观的依据,数值预报再加上预报员的经验,形成了我们每天都要听的天气预报。高性能计算的出现,为预报员提供了准确的数值天气预报。赵西峰说:“我们做预报工作的人从来都嫌计算机慢。我们将采集的温、压、湿、风等气象要素数据与时间、地点、高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输入到高性能计算机进行相应的方程式计算就能得出下一个时刻的气象发展状况。庞大的计算量是提高天气预报准确度的基础,同时也是困扰气象人员的难题。”

“80年代初,国家气象中心是国内第一个使用大型计算机的单位,到了80年代末期建成了中期业务预报系统,使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明显增强,90年代又先后上马了克雷Cray巨型计算机和达到了每秒10亿次的银河II型计算机。”赵西峰说,“但是,随着我们对气象预报的精确度和分辨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仍然觉得计算资源不够用。我们刚刚完成了一个标值为2000万美元的高性能计算机的招标工作,共有9家公司参与了投标,最后,IBM的P690中标,它的计算速度达到了每秒21万亿次。”

正在筹建气象宽带网

在高性能计算机中运行着从全国2400多个观测站传输过来的数据,如果没有这些数据就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中国气象局经过几年的努力,建成了以卫星通信为主、地面通信为辅的覆盖全国的卫星气象综合业务系统,该系统的卫星综合通信网在北京建有主站一个,设在国家气象中心楼内,350多个地市级双向接收站,分布于省气象局和地市气象局内。同时,观测点已由人工观测转变为自动观测,观测人员可用手持终端设备定时采集数据并直接发送给计算机。

在数据传输网上,各级通信节点的信息交换全部由计算机实时自动完成,该网络把中国气象局的国家级信息控制中心的计算机局域网和各地市级气象局的计算机局域网直接互联成一个计算机广域网,现在每天在这个网上交换的信息量达数百兆字节。

“但是,只有几百k的网络传输速率已经成为数据采集的瓶颈,现在我们正在筹备建设覆盖全国的气象宽带网,计划租用电信运营商的宽带以4M~6M的速度连到省级气象局,在以兆级的速度连接到县级,我们力争在1~2年内完成这个项目。” 赵西峰说。

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准确的数值天气预报依赖于两个方面:符合实际情况的物理模型(模式)和精确详实的观测数据。以此为基础,再利用具有强大处理能力的计算机,就可以实现数值模拟。人们提出的天气预报模式多种多样,但它们都依据于一定的物理规律。所谓中尺度模式,一般是指模式网格水平格距为2公里到2000公里之间。这一类的中尺度大气模式都必需满足一组守恒原理,这些原理可以用微分方程组的数学形式来表达。

目前,全球模式水平分辨率为60km,覆盖全球范围,预报时效为10天;区域模式水平分辨率为30km,覆盖中国范围,预报时效为60小时;中尺度模式水平分辨率

为6km,覆盖北京地区,预报时效为36小时;覆盖全球范围的集合预报模式水平分辨率为120km,预报时效为10天。此外,针对北京地区特殊的局地天气气候特点,还建立了各种气象要素和预报时段的预报方法。

到2008年,高分辨率多尺度的数值预报模式将投入应用,届时可为奥运会提供30分钟、1小时、3小时、24小时、3~5天、10天的全程、连续、滚动的天气预报,特别是1~6小时的临近预报。

“目前,国内的气象服务水平与国外还有不小的差距,比如,日本在降水量的预报上非常准,欧洲在降水时间上的预报很准确,欧洲气象预报中心完全依靠计算机形成预报,只有少量的人为纠正误差。” 赵西峰说:“我们也在加紧进行信息化建设,在今年初我们购买了价值3000多万人民币的存储系统,并且计划投资上亿元采购服务器、网络等设备为地市级气象局升级业务系统。”

北京市气象局四大工程进行时

“海量存储系统的招标工作刚刚结束,8月底设备到货将进行安装;气象局到各区县的通信网络升级正在施工中,8月底将完成;气象局大楼的网络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明天开标;高性能计算机项目也正在招标过程中。这些项目都计划于今年10月1日之前完成。”7月27日,记者对北京市气象局信息网络中心刘旭林主任采访时,刘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种招标材料,一个小时的采访不时被电话和汇报打断。

今年7月10日北京的一场暴雨,使北京更迫切地意识到城市应急系统建设的急迫性,而作为应急系统的一部分,天气预报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7月13日,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就亲自到北京市气象局视察,并提出了加强预报系统的准确性和精度的要求,上述四大项目随即启动。而根据奥运气象服务系统建设需要,在2008年奥运会时气象预报要达到每小时/每公里的预报精度。

气象预报三大IT需求

据刘主任介绍,气象预报与IT密切相关的主要有三大部分:首先大量气象资料的获取需要通信网络传输到北京市气象局处理中心,如目前北京市气象局已经建立了卫星、光纤网络、无线网络等通信网络;其次对获取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需要一个集中的处理中心,这就需要高性能的计算机设备;另外对各种资料的存放需要一个存储中心,气象预报需要大量历史资料,同时每天要收集如卫星云图、雷达资料等大量信

息,对存储系统有很大的需求。当然除上述三大部分外,还有其他的需求,如网络安全、管理等。

网络提速在即

目前北京市气象局主要通过14个城区的气象局及自动气象站提供各种信息资料,这些信息通过网络传送到市气象局。而根据奥运气象服务系统建设需要,未来中尺度气象站、雷达、风廓线仪、GPS探空、闪电定位系统等新型探测设备将陆续投入应用,将要获取的中小尺度综合探测资料种类越来越多,需要获取资料的时效要求也尽可能快,要求从观测到提供预报预测业务应用的各个环节都要快速及时。例如,未来2-3年要求约100个以上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网每15分钟一次的数据更新;雷达信息模式基数据每6分钟一个体扫等,都对计算机通信网络提出了较高要求。

刘主任介绍,北京市气象局计算机网络与数据系统于1999年建设完成,主要有四部分:市局业务楼内的局域网络;与区县气象局连接的网络;通过专用光缆与国家气象中心连接的专用数传网络;以及通过专用光缆与市政府及防汛办连接的数传网等。目前与区县气象局的连接还主要采用拨号方式,已不能满足高速网络传输的需要,为此北京市气象局已决定将该网络升级到2 M带宽,目前该项目正在施工中,预计8月将完成。同时宽带网络建成后,将在此基础上建立视频会议系统,通过该系统可进行现场讨论、并可直接进行图文信息的传送。据刘主任透露,气象局业务楼内的局域网络与视频会议系统正在招标过程中。

计算能力要达万亿次

目前北京市气象局用于数值预报业务的主要是1999年引进的SGI ORIGIN 2000并行计算机系统,该机采用CC-NUMA结构,配置有24个MIPS R12000 CPU,峰值计算能力可达150亿次,同时清华同方集群计算机系统作为SGI ORIGIN2000的备份系统和科研开发。据介绍,基于目前的计算能力可实现15公里/24小时的预报。而根据未来奥运系统的目标,要实现每小时/每公里的中小尺度数值预报业务,高性能计算机的计算能力需达到万亿次。北京市气象局将采取分步走的策略。现阶段首先将处理能力提高到3000亿次左右,用于科研和模式业务的运行需求。目前该项目招标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8月底新设备将会到位,届时数值预报业务的处理能力将比原来

提高20倍,预计将可以实现约3小时/10公里的预报精度。而奥运会之前,预计在2006~2007年左右,将采购10万亿次浮点计算能力的高性能计算机。

建海量存储中心

目前为止,北京市气象局还没有完善的存储系统,以前的信息主要是基于三种存放方式:一部分是一些原始的文档资料;一部分是基于软盘、磁带、光盘刻录存放的信息;另外就是高性能计算机本身存储系统存放的信息。因此2~3年前,北京市气象局就提出了建立一个海量的存储系统计划,一年前进行了需求分析和设计,目前这一计划的招标工作刚刚结束,8月份设备即将到货。

据刘旭林主任介绍,该海量存储系统是基于SAN结构的网络存储系统,磁盘阵列的存储容量达10 TB,同时磁带库的备份容量达50 TB,SAN交换机采用了博科的Silkworm 3800,磁盘阵列采用SGI TP9500,磁带库采用STK L700E,并采用了Legato的备份软件。该存储系统建成后,将可以满足海量数据信息的存储需求,届时还将可以为老百姓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例如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数年前的某一天的天气情况。据悉,上述系统建成后,北京市气象局的技术装备不仅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在全球也将处于先进水平。但刘主任也表示,目前我国气象服务总体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另外,在提供多种服务手段和市场推广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气象服务产业还没有形成。而根据奥运气象服务需求分析,未来几年北京市气象局将增加各种预报产品数量,建立一个满足气象服务需求的气象服务系统。

篇2:气象局信息化

第8期

凉山州气象局气象信息中心 2018年2月1日

[内容提要] 2018年1月我州气温正常~偏高,州内大部地区月降水量偏少、月日照时数正常。1月上旬后期~中旬初期、下旬后期我州出现较强的冷空气活动,小春作物生育进程有所减缓,但强降温及低温有利于抑制小春作物营养生长期的旺长和病菌虫卵的滋生、蔓延。月内其余大部份时间我州光热条件较好,可基本满足小春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

一、我州2018年1月天气概况及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下旬平均气温:普格、西昌、德昌、宁南4县市为10~12℃,州内其余13县为1~9℃,与多年同期相比,越西、金阳、会东、盐源、昭觉、雷波6县正常,美姑、德昌、甘洛、会理4县偏高0.6~0.8℃,州内其余7县市偏高1.2~1.7℃。

月平均气温:除西昌、德昌、宁南3县市为10~11℃外,州内其余14县为1~9℃,与多年同期相比,普格、会理、西昌、宁南4县市偏高0.7~0.9℃,布拖、冕宁、喜德3县偏高1.0~1.5℃,州内其余10县正常。

下旬降水量:全州无降水或仅有微量降水,与多年同期比较,州内17县市偏少8成~1倍。

月降水量:除越西、会理、会东3县为12~26毫米外,布拖、西昌、喜德、盐源

4县市仅有微量降水或无降水,州内其余10县为1~6毫米,与多年同期比较,除德昌、越西、会东、会理4县偏多5成~1倍,甘洛1县正常外,州内其余12县市偏少2成~1倍。

下旬日照时数:除雷波1县仅有16小时外,金阳、甘洛、昭觉、越西、美姑5县为40~67小时,州内其余11县市为79~98小时,与多年同期相比,除雷波1县偏少12%,盐源、金阳2县正常外,州内其余14县市偏多11%~50%。月日照时数:西昌、会理、会东、木里、盐源5县市为202~233小时,雷波1县仅有54小时,州内其余11县为110~198小时,与多年同期相比,除甘洛、金阳、美姑3县偏多14%~16%,盐源、喜德、冕宁3县偏少12%~15%外,州内其余11县市正常。

我州1月上旬后期~中旬初期、下旬后期出现较强的冷空气活动,其中州内大部地区连续累积降温幅度1月6日~10日为8~13℃、1月24日~31日为6~12℃。强降温及低温天气使小春作物生育进程有所减缓,但对其正常生长无大碍,另一方面有利于抑制小春作物营养生长期的旺长和病菌虫卵的滋生、蔓延。月内其余大部份时间我州气温多在常年均值附近及以上波动,日照时数多在5小时以上/天,光热条件基本满足小春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月内我州大部地区降水较少,旱地及未适时浇灌的田块土壤湿度继续下降,据我局六次观测,西昌旱地耕作层0~20cm相对湿度均在60%以下,土壤气候性干旱呈轻旱向中旱过渡的趋势。

二、2018年2月天气趋势及对策建议:

预计2月平均气温,州内大部地区以正常为主,州中部、南部略偏高;月降水量州内大部地区正常略偏少。月内有1~2次较强冷空气活动,州中部、南部地区的小麦孕穗期有1~2天日最低气温低于0℃的低温冷冻天气。2月主要天气过程:2~3日,州内大部地区阴天有小雨,高海拔地区有小雪,局地有中到大雪,平均气温下降3~5℃。4~5日,州内大部地区阴天,局地有小雨或小雪。8~9日,州内大部地区阴,局地有小雨或小雪,平均气温下降3~5℃。10~12日州内大部地区气温下降5~7℃,有小雨,高寒山区有小雪。18~20日州内大部地区气温下降5~7℃,有小雨,高寒山区有小雪。25~27日州内大部地区气温下降4~6℃,有小雨,高寒山区有小雨夹雪。为此建议:

1、各地应切实搞好小春作物田间管理,及时浇灌、适时施肥,确保其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期的水肥之需,同时切实搞好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将其消灭在萌发状态,减轻其对小春作物生长中、后期的危害。

2、做好烤烟的适期播种和育苗工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采取相应措施,以防范低温及大风等不利天气的影响。3、2月份,我州大部地区气温逐步上升、风速增大、空气干燥,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偏高,须切实做好森林防火管理工作。4、2月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出现霜冻的机率较大,应切实做好果树、花卉、蔬菜、高山牲畜等的防寒保暖工作,以防范冷、冻害对其带来的不利影响。

篇3:浅论气象预警系统信息化

1 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将最新的科技手段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 是所有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最终目标。信息化技术可谓是本世纪最引人注目的新兴科技, 它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数不清的便利。所以说, 顺应时代发展、紧跟科技潮流, 气象预警系统的信息化是客观发展的需要, 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次, 将信息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运用到气象预警系统中, 可以提高信息交流速度、减少传播过程中的错误、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科技水平。在急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 信息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气象预警系统仍固守传统的工作模式, 那么它必定会被社会所淘汰。另外, 现代的气象预警系统往往需要收集大量的气象资料, 传统的资料整理方法根本无法满足, 而信息化即可以收集到大量资料, 还能保证资料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因此, 对气象预警系统进行信息化改革, 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2 信息化的优势

2.1 准确性

过去的气象预警系统, 是在人工收集、测量的气象信息的基础上, 对天气状况进行计算和预测。工作量大, 并且容易出错。而信息化的气象预警系统, 是通过自动观测仪器来采集气象数据, 利用电脑软件来模拟气象发展。这种方法简单、准确, 并且对于一些难以监测的特殊环境, 可以通过远程遥控装置轻易测得, 大大提高了气象预警系统的准确性。

2.2 及时性

迅速、快捷是信息化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 也是它最大的优势所在。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 可以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数据库, 能够容纳大量的气象数据, 还能全方面利用网络信息技术, 掌握测量、记录等方面的进展状况, 第一时间掌握到有效信息。气象预警系统的目的是为了监控、预测突发天气状况, 如果不能及时的掌控信息的变化, 也就失去了预警的能力。

2.3 便捷性

通过对气象预警系统进行信息化改革, 可以实现对气象调查的远程控制和远程监控。通过自动观测仪器, 将现场收集到数据信息上传到计算机, 技术人员利用电脑软解, 结合专业知识, 对气象变化进行预测。这就实现了气象预警的远程办公, 大大提高了系统的便捷性, 也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压力。

3 如何发展信息化

3.1 先进的技术

在对气象预警系统的不断探索中, 我们深刻的意识到, 没有强大的科技力量做后盾, 气象信息服务就不会有持续、高速的发展。发展信息化, 技术水平就是重中之重。但是, 科技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想要拥有高水平的预警系统, 就要增加对于技术开发的投资建设, 鼓励自主创新;加强交流学习, 对于先进技术要虚心求教, 学习他人, 提高自我。只有不断的学习、发展, 才能逐步提高气象预警系统的科技水平, 早日完成信息化建设。

3.2 有效的管理

一个高效的工作团队, 少不了严格、有效的管理。信息化建设也是如此。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 促使气象预警系统中各个环节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各部门的信息要及时上报、及时汇总, 使各项工作组合为一个整体。这样做, 可以加快信息间的交流, 防止因消息闭塞而浪费时间或者产生错误。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使气象预警系统发展的更快、更好。

3.3 高素质的人才

由于气象预警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高素质人才一直是供不应求。气象部门应该同各大高校建立合作关系, 加大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专业性强的团队, 对于发展信息化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与高校联合, 可以培育大批具有高专业素质的技术型人才, 为气象预警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会更加突出。气象预警系统的信息化, 将为推进气象服务发展, 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供重大帮助。现阶段, 气象预警系统还有很多不足, 信息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总结经验、解放思想, 大胆开拓创新, 才能让气象服务工作跨入一个新的高度。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 电子计算机技术便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 进步速度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 便是信息化工程的逐渐壮大。信息技术已经深入我们生活, 为我们提供了数不清的便捷, 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气象系统。随着气象预警系统的不断发展完善, 信息技术工程在气象系统中所占据的比重也在不断加大。气象预警系统信息化不仅能够加速气象信息的流通, 还能有效提高消息传播的准确度和资金问题。本文从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出发, 分析了对气象预警系统进行信息化改造的重要性, 并对于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气象预警,信息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1]谷伟, 王帅, 曹谷雨, 浅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气象服务中的作用[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1, 11 (9) :87-89.

[2]齐军岐,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一代气象预报服务业务平台[J], 陕西气象, 2011, 07 (5) :41-42.

篇4:气象信息有“卖点”

地处阿拉山山脚下新疆博乐垦区的一些种粮棉承包户热衷于收集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的天气预报,以便能够准确地按天气情况安排农业生产,对适时抢墒播种、植保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这种根据气候情况科学安排生产的现象在兵团农五师博乐垦区各团场已越来越普遍。广播电视的天气预报已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职工们还通过团场生产部门与博州气象部门合作,建立起自己的农业气象信息预报网,提前了解半个月至一个月的气象信息和相关农业生产技术指导。这些自己建立的气象观测站,还建立了气象信息资料档案,配有微机、传真机等设备,依据历年周期数据规律,对农民朋友特别需要的中、短期天气、气候情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

如今,不仅当地的农民朋友,就连城里的商家也开始到这些气象站掏钱买气象信息。参照“天机”,是为了抓住商机,不少商家与气象部门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有偿使用气象信息。博乐农资服务部门也购买了气象信息提供给农民,在去年蚜虫发生的高峰,通过组织农药销售,一个月就净赚100万元。在当地,一些农工商企业和个体户利用手机短信订购气象信息,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的需求,在他们看来,商机就藏在天气预报里。(新疆博乐农五师八十一团 龚冬 邮码:833411 电话:0909-7650201)

篇5:县气象局信息安全自查情况汇报

县气象局信息安全自查情况汇报 根据《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云南省政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我局高度重视,组织各科室对我局的信息安全进行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信息安全组织管理 为了落实信息安全,我局成立了信息安全小组,明确了信息安全的主管领导和具体负责管理人员,由单位“一把手”任组长,分管保密、信息工作的办公室主任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并落实了办公室工作人员负责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具体事

务。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专职人员具体抓的良好格局。

二、日常信息安全管理 根据我局的实际工作情况,日常信息安全工作主要涉及上级下发的涉密文件管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信息管理、业务工作相关数据信息管理。落实具体负责信息安全工作的人员,对涉密信息文件、材料实行专人管理,确保信息保密工作。我局建立健全了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机制,明确了审查职责。对主动公开的政务信息,由相关科室确定并制作、更新,在起草公文和制作信息时,应当对文件内容是否公开提出拟定意见,对属于免于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当说明具体理由,由科室负责人审核并报单位分管领导审批后报局信息公开保密审查领导小组审批。我局的行政公开信息须由局长最后审核,业务公开信息由分管副局长负责审核。经审查,截止目前,我局在网上公开发布的信息,未发现涉密信息。

三、信息安全防护管理

我局的计算机及网络经检查,均安装了防火墙,同时配置安装了专业杀毒软件,并及时升级杀毒软件;每次重新安装系统时都做备份,防止信息丢失。我局的每台电脑每周都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和杀毒扫描,加强了在防病毒、防泄密等方面的有效性。我局使用的计算机分为涉密机和非涉密机,涉密机开机时设置了开机密码,涉密机不能连接互联网,并配套了相应的涉密u盘,杜绝了涉密机和非涉密机之间的混用。我局使用两种网络:互联网和气象系统内部使用的专线网络,专线主要用于气象业务数据的传输,有效地防止了业务数据泄密。同时我局专门指派一名同志兼职计算机维护,定期为我局的计算机进行维护。我局严格规范文件的收发,完善了清点、整理、编号、签收制度,并要求信息管理员每天下班前进行系统全备份。目前,我局的计算机和网络运行良好,安全防范措施和设备运行良好,没有涉及国家秘密的相关信息,未在网上存储、传输

国家秘密信息,未发生过失密、泄密现象。

四、信息安全应急管理

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并不断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建设上,我局建立了信息安全的相关规章制度,要求信息安全小组根据信息安全工作情况及时向局领导报告相关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相关问题。坚持计算机定点维修,并其给予应急技术的积极支持。目前,我局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还没有明确应急技术支援队伍,主要向县信息办及时报告咨询解决。目前,没有发生信息安全事件。

五、信息安全教育培训

我局高度重视信息教育工作,一是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参加了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种培训学习;二是深入开展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结合实际制定规划,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对领导干部、重点涉密人员、保密干部的保密法制宣传教育。

六、信息安全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意识不够,要加强安全意识的培训,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泄密案件的严重性,把计算机安全保护知识真正融于实际工作中。

2、信息安全水平还有待加强,我局信息安全工作人员均为兼职,非专业人员,对信息安全的保护水平低,还需要加强专业学习培训,提高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

3、信息安全分类不明确,由于各部门工作性质不同,信息安全的级别也不同,应对信息安全进行详细分类并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的工作上有所欠缺。

篇6:气象局信息化

一、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为气象局网络日常管理机构,对信息网站的建立和信息发布具有管理权。中心负责全局网络的规划、建设、应用开发、运行维护与用户管理。

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实施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气象局成立网络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各级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的网络信息安全责任人,负责本单位内网络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三、实行信息发布责任追究制度,所报送的一切信息必须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规,真实有效的。凡因虚假、反动、色情等内容而引起的一切后果均由报送者承担,如属个人因素影响信息发布工作,将追究责任。

四、各单位应设立专(兼)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员,负责相应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工作。

(一)网络管理员应定期更换管理员密码,及时注销无效用户;及时发现并处理网络安全问题。

(二)不允许单位以外人员单独接触计算机网络系统资源。

(三)各用户要加强安全保密意识,注意个人ID及密码的保密,不得与他人共用系统的账号。

五、各单位应结合保密要求,制订计算机安全保密管理的具体措施,坚持“谁主管、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各单位属于业务工作范围的信息,在发布前必须由本单位主管领导审核,签署同意意见并存档备案,然后由各单位信息管理员在校园网上发布。主办单位应对信息的合法性和相关问题负责。

篇7:气象信息网络论文

新一代雷达系统具备监测、预警和服务一体的能力,大大增强了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防灾减灾能力。各观测设备和防御设备需要在一定的网络环境中运行,我市气象网络有内部局域网和外网,卫星网等。内部局域网采用网状拓扑结构,且与福建省气象信息中心及宁德市气象局通信专线、雷达接收系统、降雨指挥中心、internet互联网等之间相互连接的复杂网络体系。任何一个部位的网络系统遭到破坏,有可能导致整个观测系统的瘫痪,对气象业务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找出气象信息网络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安全之策显得十分重要。

2气象信息网络存在的问题

2.1信息网络安全意识较差

目前,气象部门的大部门工作人员存在着重使用、轻管理的网络认知态度,网内各设备的使用操作者认为气象网络是专网,有专门的管理人员,不会有安全问题发生,就养成了随意上网的习惯,增加了网络隐患;虽然有相应的网络安全信息管理制度,但相关人员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较差,对网络安全方面没有注重强调,要求较低,使基层操作人员疏于安全防护,增加了气象信息网络被病毒感染的几率,造成信息数据被破坏、丢失,甚至使整个网络瘫痪。

2.2共享信息交流频繁,各部门协调机制滞后

现代化综合气象业务体制的建立,构成地基、空基和天基一体化的集约平台发展模式,气象部门与多个部门之间建立了数据交换共享的联动机制,使气象信息网络的使用度更加频繁,不同单位之间的网络信息频繁流通的同时,增加了网络安全隐患。各相关单位只重视自己内部网络运行状况,无法查看到其他互通部门的网络安全隐患,导致网络故障发生时,不能相互协助解决,有可能影响到其他交互网络的安全。期间数据信息在使用、传输等过程中可能发生被外人读取、假冒、恶意修改等多种风险,容易发生数据信息丢失、泄密的严重问题,使气象信息的可靠性大大降低。

2.3缺少网络故障应急方案

科技的进步,增加了网络被攻击的手段,气象网络系统其他电脑的接入和较多的连接点,都给攻击者以可趁之机,使用逻辑炸弹、网络病毒、失能武器等多种入侵方法,侵入网络系统内部,对网络系统进行肆意掌控。虽然有自动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但其主动防御技术与网络攻击手段相比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再加上网络故障的不确定性和网络管理人员技术能力较低等不利因素,导致很难制定全面的网络故障应急预案,在较短的时间内任其破坏网络系统,导致气象信息被非法窃取、破译、拦截等,破坏了气象信息的完整性。

3加强气象信息网络建设的安全策略

3.1加强网络技术防护

网络技术防护是利用相关访问控制、防火墙等技术,保护气象网络范围内的各种行为操作。利用访问控制可以对入网访问、网络权限、信息目录等进行控制,确保内部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防火墙是气象网络最基本、有效的安全措施之一,防火墙处于网络使用群体与外界通道之间,对所有internet的来访信息进行检查,拒绝不明危险信息来源,提高内部网络运行质量;入侵检测技术可以对气象信息网络中的各个节点进行入侵检测、监视和分析,对监测到可疑地址进行自动切断,并发出警报,实现网络管理的动态监管;网络密码技术包括单钥匙密码体制、数字签名等多种密码钥匙管理方法,为信息安全提供可靠的保证,直接防止人为入侵,增加了气象信息的实用性和完整性。

3.2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篇8:简述地面气象信息化处理常见方法

关键词:地面气象,信息化资料,方法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推广覆盖和应用, 管理部门对自动气象站地面气象信息化资料的准确性、时效性、完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多年的实践应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 (OSSMO) , 明显提高了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的处理能力, 使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 (简称A文件) 的制作和审核由原来的单一人工方式转化为人机交互方式。本文对绥化市地面气象资料信息化 (A, J) 数据文件常见问题处理提出解决办法, 提高对数据文件中不正常记录的分析、处理能力, 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的提高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1自动站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审核办法和流程

1.1地面气象信息化审核采取人机交互的方式审核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操作手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及中国气象局下发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技术问题综合解答第一号》等有关技术规定进行人工审核。

1.2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审核流程:在逐日地面数据维护中, 将气温、天气现象、雨量、蒸发、日照时数、风向风速、气压、相对湿度、最大风、极大风等日极值和跨月降水量等数据与原始记录核对, 对A、Z气象要素与B数据不一致等异常情况进行处理, 在确保逐日地面数据维护中输入无误时, 再进行基本库B文件转文件A。在A文件维护中形成自动站地面气象观测数据A、J文件。输入纪要、备注、气候概况等附加信息, 格审地面气象观测数据A、文件, 形成地面信息化文件。

2地面观测数据文件信息化处理常见办法

2.1注意事项

应注意人工站和自动站数据对比差值气压≥0.8hpa、气温≥1.0℃、风速≥1.0m/s、过程降水≥4%、地面温度日极值≥2.0℃、浅层地温≥1.5℃、深层地温≥0.5℃, 应查明原因, 保证自动站数据正常。

2.2定时值与分钟数据的比较检查

气温、本站气压、相对湿度正点定时数据与正点前后分钟数据应接近, 不应该有大的跳变, 一般是均匀变化, 当有雷雨大风天气来临时, 气温、本站气压、相对湿度、风向、风速会有较大变化, 应根据当时天气情况正确判断。定时气压 (气温) ≤日最高气压 (气温) ;定时风速≤日最大风速;小时雨量=小时内分钟雨量的合计。

2.3要素的相关性检查

定时温度≥露点温度;降水量≥0.0mm, 应有降水现象或雪暴。

2.4要素的界限检查

日最高本站气压<1050.0hpa, 日最低本站气压>600.0hpa;日最高气温<50.0℃, 日最低气温>-55.0℃;相对湿度≤100%;0°≤风向≤360°, 风速<65.0m/s。要素的界限各站可根据本站历年极值的实际情况, 自行设定。

2.5图是无降水天气现象, 而有分钟降水量, 应删除多跳降水, 然后保存数据。如天气现象有降水, 查看小时降水量和分钟降水量是否在降水时段内, 如果是滞后降水在2个小时内, 应加到降水停止的最后一分钟上。

例如图1, 温湿传感器10时57分开始出现野值, 正点05分后正常, 11时温度和相对湿度正点记录用正点前56分钟记录代替, 水汽压、露点反查求得。

2.6遇固态降水或交叉的固态、液态降水, 应将固态降水清除掉, 承水器口加盖, 加盖时段内的分钟及小时降水量记录作缺测处理;自动站降水量一小时内有若干分钟缺测时, 正常分钟降水量仍应保留;小时的自动站降水量用对应虹吸雨量计记录代替, 虹吸雨量计记录也缺测的, 该小时的自动站降水量作缺测处理。如因各种原因 (仪器误差等) 使自动站降水量存在明显偏差的, 有偏差时段内的对应降水现象时间段的分钟降水量按缺测处理, 小时降水量按上述规定处理。

2.7自动站若某日 (或时) 极值出现时间为正点, 而该日 (或时) 极值与相应正点值不一致时, 处理方法如下:若极值时间在正点, 但极值与该时次相应值不一致, 若极大 (小) 值高 (低) 于正点的相应值, 则用该小时极值代替该时正点值, 若极大 (小) 值低 (高) 于正点的相应值, 则用该时正点值代替该小时极值。

结束语

从以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中可以看出在对地面信息化资料处理过程中, 探测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地面气象规范及有关技术规定, 严格按照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操流程进行数据维护还要掌握不正常记录的处理办法, 确保地面气象信息化资料的准确。

参考文献

[1]李黄.自动气象站实用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7.

[2]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3.

[3]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操作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9.

篇9:气象局信息化

[关键词]:气象测报;疑误信息;数据处理;信息化

地面气象测报工作本身,要求操作者具有较规范的业务操作能力,需要负责信息审核的业务员具有丰富而扎实的气象理论基础。在最近几年自动站投入基础测量工作之后,更需要气象观测能紧跟工作要求,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新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规范,实现气象测量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气象工作经验,在此对气象地面测报的错情出现情况加以分析。

一、计算机审核文件的疑误信息处理技术

完成气象地面数据测报业务的计算机,往往需要24小时不间断工作,具有信息采集量大,数据传输量大的特点,计算机内储存的文件在日积月累之后不断增加,出现疑误信息的概率也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要结合人工站的测量数据,进行仔细的对比参照,避免因为过于相信机器的准确性而犯错。

在计算机文件的日常维护中,为了避免信息的丢失和测量数据的缺失,要尽量避免计算机的开关机次数,在必须进行重启的时候,避开上传测量记录的正点时间,防止影响正点时间数据的采集和及时传输,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重启程序,避免在重启过程中因程序问题导致的数据丢失,以及硬件损坏。

在平时的数据管理上,要做好常用文件和重要文件的备份,尽量多备份,多保存,可以使用智能备份软件工具进行备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一旦出现数据问题能够及时恢复文件。在设备管理方面,要注意除尘和防护,观测设备的工作间需要安装空调,以保证主机在适宜的温度下正常运行;在发生不适合交流电源直接供电天气的时候,为了保护主机,需要及时使用UPS电源供电;在交接班之前,需要注意对设备巡视,检查设备是否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做好记录。

二、人工审核文件疑误信息的处理方法

对地面气象观测而言,人工审核的文件出现疑误信息的可能也比较大,传输天气要素的代码比较多,如果观测员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很容易在代码编写过程中和传输过程中出现错情。出现可疑或者可能错误的信息时,要结合当地观测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联系观测员回顾当时的情况,并且结合计算机审核的数据文件综合考虑。

气象地面测报是一项繁重艰苦的工作,要求观测员有强烈的责任心,随时关注各项气象指标的变化并加以记录,想要圆满完成这项任务,就要加强对基层业务员的能力培训,缺乏专注细致的态度,没有扎实娴熟的基本功,必然无法保证人工审核气象信息的准确度,气象观测工作要求观测员有强烈的职业责任心,即使遇到恶劣天气下,也必须坚守在工作岗位之上,对气象情况进行全面观察,并进行综合分析,尽量为天气预报提供可靠的信息。

基层的观测员在处理气象信息的过程中,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正点传输信息之前就要准备好相关的电文,避免在信息传输时手忙脚乱,乱中出错。要在平时的学习中踏实学习新知识,不断复习老知识,重视基础训练,熟悉特殊天气,注意观察和总结当地以为那个的气象规律,清楚电文的编写原则和各要素的逻辑关系,及时总结在日常观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以便面再次犯错。

三、人工审核注意事项

气象地面测报的数据处理,目前主要还是以人工审核为主,不管是自动站的测量数据,还是计算机审核过的数据,最终都要经过人工审核才能确定其准确性,在人工审核人员的工作过程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一)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

气象测报工作是实事求是的工作,天气要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就要求观测结果如实真实地体现出来,观测人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实施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原则,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减少和避免疑误信息的出现。以保证获取具有代表性的气象测量数据,面对繁琐细碎的测量数据,审核数据的有关人员不能主观臆断,不能想当然,必须有条不紊地进行总结和对照,只有在值班的过程中发扬这样的工作作风,才能做好严谨细致的气象科学工作。

(二)认真值班的工作态度

地面气象测报员在独立值班前要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在确保能够独立完成测报任务之后才安排其独立值班。在进行值班之前,值班员要充分做好思想准备,熟练掌握相关技术的操作要领,充分休息以保证连续值班的精力,需要根据工作时段的气象特点,结合自己的工作习惯制定出个性化的工作流程,值班时候的工作思路要清晰而有条理,什么时候该干什么,该做什么,都做到心中有数,以井然有序的工作流程来避免错情的出现,尽量少犯错,不犯错,做好基础天气的记录,准确完成各项任务。

(三)对设备进行规范的保养

地面气象所使用的观测设备大都在室外,在经历风吹日晒以及雨雪天气的时候,故障发生率一般较高,值班员在工作时要及时清理和维护室外设备,严格按时规范巡视气象仪器,不留死角,不抱侥幸心理,必须按值班规定在正点传输和上报数据之前检查测量仪器的运行,观察自动站的记录是否连续,这些都直接影响地面测报的数据质量,因此必须严肃认真加强监视。只有在平时切实保养好气象仪器,才能保证原始数据的准确性,才能确保气象观测记录的连续性。

结语: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准确的气象预报的前提下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气象工作者应该敢于肩负使命,勇于迎接挑战,以扎实的业务能力为基础,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充分保证地面测报信息的准确性和连续性,尽量避免疑误信息的出现,提供优质的先进的气象服务,努力为国家建设保驾护航,提高各行各业有效利用气象信息的能力。

参考资料:

[1] 刘福利,徐亚彬.浅谈气象测报业务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J].科技风,2012,(16).

[2] 朱虹,唐玲,白立英,李凤琴.气象测报错情出现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9).

[3] 刘玉平,姬社英,严玉彬,张明强.关于提高地面气象测报质量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9,(15).

篇10:气象信息

内部资料春运天气专题服务仅供参考

(2012第14期)撰稿 范其平

签发 赵海林 舟山市气象台

一、节前和春节假期天气展望

根据最新气象资料综合分析,预计今天阴天为主,有时有小雨,今天半夜以后逐渐由雨转为雨夹雪或雪,降雪天气可能对道路交通特别是山间道路交通产生一定影响,23日(初一)转阴天,24日(初二)又将出现小雪天气,25日(初三)天气转好,长假后期我市以多云为主。受冷空气影响,气温将逐渐下降,春节长假期间我市气温将比近期明显偏低,22-25日最低气温大约在1-3℃。26-27日受辐射降温影响,最低气温在0~-2℃,有薄冰。今天、明天舟山沿海有9级,近外海渔场有9-10级偏北大风过程,海上风浪较大,对岛际交通将产生一定影响,需引起相关部门注意。23日风力减弱到7-8级,24-25日有弱的冷空气补充影响我市,沿海仍将有7-8级大风。

二、周边天气概况

受冷暖气流共同影响,预计今天、明天长江流域的江苏和安徽南部、湖北、湖南、浙江和江西等地区将出现大范围的中到大雪,局部大到暴雪,气温明显下降,大部分地区最低气温将降至0℃以下,将出现较大范围的积雪和道路结冰;23-24日主要降雪区南压至长江以南的湖南、浙江和江西等地,25日起上述地区雪渐止转阴到多云,26-27日以晴好天气为主。我国华南地区节前和春节长假期间将持续维持阴雨天气。年前和春节初期的天气对出行不太有利。

三、逐日天气和舟山沿海风力预报

1月21日:阴天,有时有小雨,半夜起转雨夹雪,5~8℃,偏北风6-7级,阵风8级增强到7-8级,阵风9级。

1月22日(除夕):阴有雨夹雪或雪,3~6℃,偏北风7-8级,阵风9级。1月23日(初一):阴天,2~4℃,偏北风6级,阵风7-8级。1月24日(初二):阴有小雨夹雪或雪,1~3℃,偏北风6级,阵风7-8级。1月25日(初三):阴转多云,1~6℃,偏北风6-7级,阵风8级。1月26日(初四):多云到晴,-2~8℃,有薄冰,北到西北风5-6级,阵

风7级。

1月27日(初五):多云,0~9℃,有薄冰,东北风5-6级,阵风7级。1月28日(初六):多云到阴,2~8℃,偏北风6-7级,阵风8级。

上一篇:济南如何办理暂住证明下一篇:加强教师党性修养,培育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