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讲稿技巧

2024-05-14

领导讲稿技巧(共6篇)

篇1:领导讲稿技巧

《领导讲话稿范文技巧》

(一)观点要正确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什么叫“正确”?就是要符合《领导讲话稿范文技巧》 《2010 年最新工作范文》 关于《2010 年最新工作范文》的文章《领导讲话稿范文技巧》正文开 《 年最新工作范文》 《领导讲话稿范文技巧》 始>>

(一)观点要正确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什么叫“正确”?就是要符合“两情”。一是要符 合“上情”,即要符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原理,符合邓**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部署、指 令。二是要符合“下情”,即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强调这一点并非多余,因为在实际工作中,确有一些地方领导同志常常 讲出一些与上相违背、与下相脱离的观点。比如,在 1992 年初小平南 巡谈话精神下达以后,有的地方领导同志还在强调区分姓“社”姓“资”问 题。1984 年中央部署开展治理整顿,目的是控制经济工作中投资过热、投资规模过大的不健康趋势。但是有的地方经济长期落后,没多少投入,没搞什么项目,也非要“大整顿”、“急刹车”。某地领导同志为了表示贯 彻中央精神的“坚决”,在讲话稿中提出了一个观点:“有枣没枣打三杆 子”。这句俗语是说不管有事没事都要整一下,这在反“右”、“文化大革 命”中都曾风行一时,它本来就不科学,与实事求是相违背。但这位领 导同志把“两杆子”改为“三杆子”,更厉害了,也更错误了。他让本来没 有搞什么项目的地方也照样“大力削减”,结果只能使这个地方的经济基 础更加落后。这就是与下情脱离。可见观点的正确与否,是个很重要而 又很现实的问题。

(二)观点要鲜明

毛泽东说过:“我们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必须旗帜鲜明。我们共 产党人从来认为隐瞒自己的观点是可耻的。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 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有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 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这个论述完全适合 讲话稿的起草。讲话中所阐述的观点,必须鲜明、尖锐,有感召力、战 斗力,不能吞吞吐吐、模棱两可,让人听了不痛不痒,甚至不得要领。

(三)观点要配套

就是说,在一篇讲话稿中先后阐述的多个观点要相互照应、相互配套,形成体系,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发挥“整体效应”,而不应该互不相应,甚至互相冲突。如某领导同志关于加强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的讲话,阐述的几个主要观点分别是:⑴努力提高对加强科技工作领导的认识;⑵全面履行 对科技工作实施领导的职责;⑶认真改进对科技工作实施领导的方法。三个观点呈递进关系。其中关于“职责”部分又分为三个“小观点”:⑴抓 政策;⑵抓改革;⑶抓协调。三者呈相互配合的关系。又如某领导同志关于抓“机遇”的一段讲话,其中分设三个观 点:⑴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认清机遇;⑵要有历史的责任感,珍惜机遇; ⑶要以科学的态度,用好机遇。三个观点层层递进,一个比一个深入,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五、领导讲话稿的材料运用

这里讲的“材料”,是指起草者为着既定的起草目的,从各方面搜集、摄取并写入讲话稿之中的事例、知识或论据,是构成“材料”(文章、讲 话稿)的材料。讲话稿中常用的材料,大体上有三类:

(一)依据类材料。就是发表这一讲话、阐述这一观点的依据。主要包括:⑴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⑵中央和上级的部署、指示。⑶本地发生的重要情况和进行的重要工作。

(二)佐证类材料。就是为讲话中的观点佐证的事实、事例。其中 包括:⑴与讲话观点相联系的典型单位的成绩和经验。⑵能够说明观点的实际发生的问题。⑶能够佐证观点的数字。

(三)辅助类材料。就是能够帮助加强讲话的说服力、增强吸引力,可调节讲话口气、活跃会场气氛、提高讲话效果的材料,主要包括:

1.典故。毛泽东在讲话中用得最多,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出神入化。如七大闭幕词讲“愚公移山”; 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讲“农夫与蛇”,等等。近年来,江泽民在一些公开、重大、正式场合中的讲话,就很注意用典引故,使讲话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时代感。他在首都各界庆祝香港 回归祖国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一句古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接着说:“在今天这个美好的夜晚,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也 同我们一样,为香港回归这一民族盛事感到欢欣鼓舞。”由此转入有关 澳门、台湾的话题,抒发实现祖国完成统一大业的殷切愿望,体现出了浓浓的骨肉亲情。1997 年他在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为他的到访举行的 而 欢迎宴会上讲话时说:“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 切美好的东西只有经过努力才能获得。’这句话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我 们两国关系在经历了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终于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在这里引用托尔斯泰的话,意味深长,恰到好处,极大地增加了讲话的魅力。

2.比喻。毛泽东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中讲抗 战胜利果实应该属于谁时,以种桃树、浇桃树、摘桃子作比喻,说明胜 利果实是属于抗战军民的,既形象生动,又深刻有力。

3.古语。在讲话中适当用一点古语来帮助说明观点,效果也很好。如某领导同志在“企业评政府”的讲话中引用了《梁史》中“屋漏在上,知之在下”这句古语,简洁、深刻地说明了“企业评政府”、“下评上”的意 义,与会者听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群众语言。在领导讲话中适当用一点群众语言,有时也会增强讲 话的感染力。如某领导同志在讲发展农村经济时提出通过横向联合“发 横财”、通过出口创汇“赚洋钱”,巩固发展乡镇企业“半壁江山”,推广“骑着黄牛奔小康”的经验等等,其中采用了不少群众语言,讲话收到了很 好的效果。

关于材料问题需要强调的两点是: 第一,材料要积极用,但要服从、服务于讲话的主题和观点,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用理论、语录和 中央指示要少而精,不要代替自己的阐述;用各种事例要选用最能说明 观点的最典型的事例,要用得贴切,不要以此冲淡了观点;用典故、比 喻、古语及群众语言,要用得自然,恰如其分,不要勉强、生硬。第二,用材料,就要大量地占有材料。古人讲写文章要“厚积薄发”,积之愈厚,发之愈佳。只有大量占有材料,使用材料时才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才能 用上最好的材料。所以,担负起草任务的文秘人员,必须十分注重对材 料的搜集、摄取和积累。要多读书、多看文件资料、多搞调查研究、多 接触群众,不断丰富自己的“材料库”,逐步做到库存丰厚,常备不乏。

六、领导讲话稿的语言运用 有人讲,领导讲话的语言既区别于正式书面文件,又区别于一般的口头随意交谈,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具有特殊性的语言。这种说法是 有道理的。研究“领导讲话”这样一种特殊语言,首先要把握它的基本特点,然后,还要探讨怎样出“新”,怎样求“美”。

(一)领导讲话语言的基本特点 所谓基本特点,就是起码的要求,一般的要求,是“合格”的要求,而不是“优秀”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概括为“两通”、“一短”。

“两通”:一是通俗。讲话往往是靠人的听觉接受的,所以,要听讲人听清楚、听明白,语言就要通俗易懂。不要用那些生僻怪异、晦涩难 懂的词语和术语。引用古语典故要注意听讲对象和语言环境,要使人能 够理解。二是通顺。要做到文从字顺,语言通达,读起来上口,听起来 入耳。不要用那些字面上虽能讲得通,但读起来拗口、听起来别扭的语言。

“一短”:就是句子要短。这也是从人的听觉习惯考虑的。不是说一律要用短句,但长

句一定要少用,尤其不要用那种一口气读不完的长句。句子长了,作为书 材料阅读还可以,听起来容易连不上、听不清,产生误解,还容易使听讲人生厌。

毛泽东同志的讲话,非常突出地表现了“两通”、“一短”的特点,他 的讲话语言可以说是“领导讲话体”的典范。如 1942 年关于《反对党八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 830 页)的讲话中的一段: 一个人写党八股,如果只给自己看,那倒还不要紧。如果送给第二 个人看,人数多了一倍,已属害人不浅。如果还要贴在墙上,或付油印,或登上报纸,或印成一本书,那问题可就大了,它就可以影响许多的人。而写党八股的人们,却总是想写给许多人看的。这就非加以揭穿,把它打倒不可。

这段话非常通俗、通顺,最长的句子也才有 11 个字。读起来朗朗 上口,并且很有气势。写讲话稿要能体现出它的基本语言特点,一个行 之有效的方法是“写着读”、“读着写”,即边读边写,体验写出的句子是 否好读,如果不好读、不上口,即使从文理上能讲得通也要修改。要做 到“通俗易懂”,首先要做到“通俗易读”。

关于领导讲话稿语言的基本功特点,还有两种提法需要研究。一种 是说领导讲话的语言应当“口语化”。什么是“化”?毛泽东讲过: “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所以,不能轻易讲“化”。领导者语言要通 俗易懂,要多用口语,但通俗中要有庄重、高雅,不能全部用口语,一 些口语在写入讲话稿时也要加以改造。领导讲话稿既要有口语的自由、灵活、简短,又要有书面语的规范、缜密、严谨。一种是说领导讲话稿 中不要用“半文半白”的话。中国的文言文是前辈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其中有许多言简意赅、并已为后人接受的优秀词语。有些词语可以“拿 来”原封应用,有些则可以“改造”应用,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半文 半白”。在讲话稿中适当用一些文言可以增添文采,增强表现力和感染 力。所以,问题不在于“半文半白”,而在于用得是否恰当,别人能否听 得懂。总之,作为对领导讲话语言的基本特点表述的补充,要提这样两句话:通俗易懂,但不“口语化”;有文采,但不“文章化”。

(二)领导讲话语言的新意 这一段讲“新”和下一段讲“美”,就是要对领导讲话语言提出一些较 高的要求,在解决“合格”问题的基础上进而解决“优秀”的问题。领导讲话的新意,包括主题的新意、观点的新意、结构的新意,但 落脚点是语言的新意。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体现,是 主题、观点的物质承担者。讲话内容的新意要通过语言的这一形式来传 递、感受、领悟。怎样“出新”?可以考虑以下几种途径:

1.转换论述方式。这是在写领导讲话稿中经常应用的。因为领导讲话的一个普遍现象是承上启下,往往上级开了什么会,上级领导讲了什么话,下级也要开个类似的会,下级领导也要讲类似的话,这样就必须避免“下抄上”、“如法炮制”的问题。这样就需要转换一下论述方式,如 换正面论述为反面论述或对比论述,换集中论述为分散论述,或换分散论述为集中论述等。比如,关于打击走私的意义,中央好几位领导同志都讲了,再一般地讲很难摆脱“照抄”,很难讲出新意。但某领导同志是 这样讲的: 打击走私,不是一项一般性的工作,而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部署;不是单纯的经济斗争,而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而是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可紧可慢的事情,而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件刻不容缓、必须立即抓、大力抓的大事、急事。这样,把正面论述转换为连续几个“不是,而是”的正反两面论述,把一般句式转换为排比句式,就讲出了新意和气势。

2.进行具体分析。不是一般地、笼统地讲问题,而是展开讲,对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具体分析。进行具体分析的语言,决不可能是照抄来的语言,因此就很有可能产生出富有新意的语言。如某领导同志在讲一些 职能部门转变职能迟缓、企业有不少意见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原因: 一是有些同志对邓**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对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企业法》和《条例》,缺乏认真的学习,对新体制认识不够、理解不

深,对部门工作如何适应改革的新要求,思想准备不足,工作不得要领;二是有些同志对“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的思想没有认真贯彻,仍然习惯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抓权、集权” 的作风,习惯于把企业当作政府机关的附属物,对手中的权力恋恋不舍,对既得利益恋恋不舍;三是有些部门只抓业务、不抓队伍,结果管理混 乱,队伍中问题很多,有些工作人员仍然在那里横行霸道,吃拿卡要,敲诈勒索,仗权谋私。

3.提出新的要求。就是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新的、具体的要求。而这种新要求本身就是新语言。如某领导同志在某市处以上干部大会上的讲 话中,对该市提出了建设“四最”标准的现代化大都市的要求,即开放程 度最高、市场发育最全、高科技外向型经济比重最大、经济实力最强,并分别对“四最”作了解 释说明。还对该市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出了全心全意搞好“三个 服务”的要求,即全心全意为对外开放服务、全心全意为建设完善市场 经济体制服务、全心全意为提高全市人民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服务。这 些,都体现出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4.采用修辞方式。在讲话中适当采用比喻、借代、排比、对仗、幽 默、警句等修辞方式,也会达到“出新”的效果。如,通常使用排比可以 使要说明的思想内容更加丰富,逻辑更加严密,层次更加清晰,气势更 加恢宏;使用对仗可以使语言整洁优美,易于传颂,或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使说理更有力、更充分;使用短句可以较好地把握讲话的节奏和韵律,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如十五大报告中多次运用了上述修辞手 法。报告第四部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中,连续用了 9 个排比句,多角度、多层面地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内涵非 常丰富,主旨层层推进,气势磅礴,意象万千,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理论中的经典论述。对仗的手法在报告中也用的较多,如著名的“旗帜 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还有“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 而不可因循守旧”、“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等。报告中还有大量的短句,如三字句、四字句、五字 句、六字句等,如“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同心同德,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等。

5.组合、创造新的词汇。如某位领导同志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讲 话,提出了“强农”、“富农”、“护农”、“活农”和“支农”五项要求,其中 除“支农”是老话外,其他都是新的词汇。讲话中并分别作了解释,提出: 强农就是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富农就是帮助农民实现富裕,护农就是 保护农民利益,活农就是深化农村改革、搞活农村经济。这样,这个讲 话就很有新意,并为人们所接受。但是,组合、创造新的词汇要注意,一定要出之有理,出之自然,不能生造那些半通不通、使人似懂非懂、受之勉强的所谓“词汇”。

(三)领导讲话语言的形式美

形式是内容的依托。讲话语言的形式美可以给讲话内容增色,增强内容的感染力、战斗力。讲话语言的形式美有很多,这里着重谈以下几种。

1.整齐美。这是符合人们传统审美习惯的一种美,它包括语言排列和句式的整齐一致,语句的对称、均衡、和谐等等。如毛泽东 1937 年 《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总标题下有三个小标题:两种 方针;两套办法;两个前途。很典型地表现了整齐美。又如,某领导同 志关于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一篇讲话稿的三个观点分别是: 思想要 正过来;政策要活起来;发展要热起来。三句话的结构相同,并且都落 到“来”字上,给人以整齐、配套、浑然一体的感觉,能够留下比较深刻 的印象。

2.抑扬美。这是解决讲话的声音问题的。汉字分为阴平、阳平、上 声、去声“四声”。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平声为“扬”,仄声为“抑”。扬声响亮、高亢,抑声低回、短促。古诗词有严格的平仄 格律,文章、讲话也应当讲究平仄。要使语言有起有落、高低相应,实 现抑扬之美。

3.参差美。整齐是一种美。参差不齐,有时也是一种美。在讲话中,长词短词、长句短句相互结合、相互照应、错落有致,同样能够给人以 美感。相反,如果都是不长不短的句子不紧不慢地排下去,就显得平淡 无味了。

4.雄浑美。即语言雄浑有力,气势磅礴,鼓舞人心。如毛泽东 1954 年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开幕词结尾几段(《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四册,第 554 页): 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全中国六万万人民团结起来,为我们的共同事业努力奋斗!我们的伟大的祖国万岁!

5.连贯美。即连贯地重复用某一个词语,频频敲击人们的视觉,使人听着“过瘾”,记得牢固。以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几 个句子为例(《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 1318-1319 页): 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要打好仗,不光要干部齐心,还要战士齐心。我们党二十几年来,天天做群众工作,近十几年来,天天讲群众路线。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

七、领导讲话稿的忌戒 领导讲话稿有哪些忌讳?要戒除哪些不良的东西?在这方面可以 讲出许多,主要的可以概括这么三条:

(一)忌“平” “平”,即平淡,观点平淡,语言平淡,通篇一般化,使人听后感到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其主要原因是:⑴缺乏对问题的深入研究,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 其所以然。所以,论述也浮在表面。⑵缺乏对当地情况的具体分析,照 抄照搬上级领导的讲话精神,没有较强的针对性。⑶缺乏对观点、语言 的提炼。

(二)忌“空” “空”,即空话、套话太多,或只有观点,没有论证;或只有原则要 求,没有具体要求、具体措施,没有可操作性。要部署某一项工作,但 使人听后仍然搞不清楚要怎样做这项工作。或者没有讲出激励、约束措施,使人感到该项工作做与不做、做好与做不好都没有什么差别。戒 “空”,一是要看“实”的东西有没有。如:领导层并未对开展某项工作进行缜密的研究,没有提出具体的措施,仓促上阵动员,起草人员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这种情况下,文秘人员应该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建议和帮助领导同志进行这方面的谋划。二是“实”的东西已经有了,起草人员能否写进去?这就要在谋篇布局和选用材料上下功夫,要朝 “写实”的方向努力,要多用“实”的材料,不仅要充分反映领导的具体思路,还要加以补充和完善。

(三)戒“长” “长”即动辄洋洋万言,啰里啰嗦,拖泥带水,短话长说。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的节奏都在加快的新形势 下,我们更应提出“戒长倡短”的要求。在这方面,也要学习毛泽东,他的名篇《为人民服务》只有 800 多字,里边讲了许多名言;他在1957 年接见团的三大代表时的讲话只有 143 字,其中还讲了“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 的警句。

篇2:领导讲稿技巧

原标题:给领导拍照的“技巧”

四川会理的“悬浮视察”。

山西寿阳的“悬浮照”。

四川广元的“微笑官员”。

去年8月一起特大交通事故现场的照片上,一名官员露出笑脸。他因此被“人肉搜索”,随后落马。他就是时任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前天,他因涉嫌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出庭受审。新华社资料图片

“微笑官员”表示很无奈

8月初,四川广元一官员被老人抱腿诉苦,这一画面出现在摄影师的镜头里时,处长当时满脸微笑,事件见报后,他立即被称为“微笑官员”。他无奈解释,照片只是瞬间表情,自己随即扶起了老人。湖北武汉一官员在处理一起事故时,也被捕捉到微笑画面。第二位“微笑官员”回应说:“我一直是这个表情。说我在笑,我也没办法。”

“拍新闻照片难,给领导拍照片更难。”拥有十多年拍摄经验的党报摄影记者高一鸣感叹,“弄不好就把领导推到火上烤。”在这位福建省某地级市党报摄影部主任眼里,拍好官员照片要有技巧,而最大的技巧是要懂政治。

“照片从拍摄到审核刊发,摄影记者都战战兢兢,稍不留神就可能出政治事故。”曾在江西某党报任摄影记者的李文斌心有余悸。而如果有人跟他说他拍的照片书记很喜欢,他一定会记下拍摄角度。“专门跟拍一个官员的摄影记者能精确记住从哪个角度拍他最好看。”李文斌解释道。

在某中央国家机关专职拍照的吕天成则称,他连领导的后脑勺都认真拍过。“秘书、文字记者、摄影记者是领导的秘书团队的必备人员,可出现在领导出现的各种场合。”

一位东部沿海省份为两任省委书记拍照的记者表示:拍好一个书记,至少要摸索两年。

要搞清楚领导排名

地市级党报摄影记者,拍摄较多的是市委书记和市长,有时候也要拍人大常委会主任和政协主席、市委常委。高一鸣介绍,报社都会派最可靠的记者去为领导拍照。一般情况下,市委书记有一个专职摄影和一个机动替补摄影。

到了省一级,则以省委书记和省长为重点。二者谁常见报,除了与职位有关,还与领导个人的“明星”程度相关。东部某沿海省份的摄影记者肖明对记者说,在该省,书记出镜的机会要比省长多得多。而自从“八项规定”出台之后,省领导出镜的机会越来越少。

部委也大致相同,吕天成是某中央国家机关报的摄影记者,他和另外一名同事实行轮岗制度,每两个月为领导提供专职摄影服务。他介绍,相比另一部委七八个党组成员人人配有独立的摄影记者,自己单位对领导形象没那么重视。“刘志军就有自己的专职摄影记者。”

每一届新班子上任,党报都会发给所有记者一份“领导排名”。摄影记者不但要记住官员的名字,还要认清楚每一张脸。“里面哪位领导职位最高,以他为中心,多拍些,捉重点。切记不能拍了一堆人而没有重点。”高一鸣说。

官员开会、视察、合影通常按级别排序。领导人数为奇数时,通常是一把手站中间,二把手站其左边,三把手站其右边,依次类推。而若领导人数为偶数,则以一、二把手为中心,三把手站左边,四把手站右边。

如果有人缺席,则容易左右站错位。高一鸣说:“总之,左右怎么排位,都要像秘书那样心里有底。否则拍完发现错了,一般不可能补拍。若审查没发现,在媒体上发表了就是事故了。” 而在中央,吕天成觉得最难拍的照片是突然来了其他部委的领导。“人一多,谁是谁我都分不清。”这种情况,吕天成会选择事先和领导的秘书沟通,拿到哪些领导会来的信息。

小动作就别拍了

当越来越多的新闻事件聚焦在官员的皮带、手表和香烟上时,一些官员开始主动“低调”,避免自己成为新闻人物。

一切可能涉及负面的照片都是忌讳,甚至包括抽烟、吃饭、喝酒之类。

一些有损官员形象的拍照方式也要避免。比如俯拍、从背后拍摄的情况尽量别出现。“因为从高角度拍摄人物特写,会削弱人物的气势,而拍背影则有要走人的寓意。”李文斌解释。

2008年年初,某地一名摄影记者就因为一张照片失去工作。当时他拍摄了一张所在地区行政首长作报告的图片,照片里的领导“低着头,闭着眼,形象不佳”,被有关方面解读为“难道照片想告诉读者,去年的工作没做好,在低头认罪?”随后该记者被辞退。

“有时候,仰拍倒是不错的选择,可以

使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被摄者显得更高大。”李文斌说。此外还要避免领导有小动作的画面,如打哈欠、睡觉、揉眼睛、喝水、玩手机等。

“作为一个聪明的摄影记者,好事、值得宣传的事就往死里拍。拍坏事够用就行。”吕天成介绍。吕就因为在领导比较闹心的场合多拍了几张照片,受到领导的批评,领导秘书告诉他“差不多就够了”。

不能拍得像低头认罪

“级别越高的领导,拍摄要求越高。人越多难度越大,合格的领导合影几乎是百里挑一。”高一鸣介绍,党报对于照片的甄选近乎严苛。

今年,一位官员异地任职后,某新任专职摄影记者还专门跑回该官员此前任职的地方请教怎么拍好领导。“不过,级别高的领导也历经不少媒体‘磨砺’,经验丰富。”给省领导拍照的肖明介绍。各地要求也有差异,总的来说,经济发达的地方官员更加注重拍照,要求也更细致。记者采访了云南、江西、湖南等省份为官员拍照的摄影记者,他们就表示,只要领导表情自然,不俯拍,没有低头认罪照,突出主要领导就好了。但是福建、浙江、山西等省份则有更精细的要求。

山西省吕梁市人民广播电台杨晓东曾在《吕梁日报》上撰文介绍,副厅级以上领导要有单人特写镜头。在拍视察照片时,则应该尽量多拍摄体现领导工作认真、作风务实的镜头,注意抓住领导看图纸、看产品等精彩瞬间;必须拍摄到领导与基层干部群众交谈、沟通、做指示时生动的场面。

但这些“注意事项”不免产生千篇一律的图片。高一鸣说:“一些有主见的官员则会拒绝摆拍的建议。还有悟性高的官员,则会按自己的想法来做,让你抓拍。”

在福建某地级市,领导照片要见报发表时,除了需报社领导审查把关,还要连同文字说明一起,发给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审批,有时候由领导本人亲自选定。”

到了部委一级要求就更严苛了。吕天成说,自己拍的照片直接对领导秘书负责。如果其他机关单位需要领导照片,摄影记者们也不能轻易交出。在为领导服务前,他们都是上过保密课的。“需要给报社递交公函才行。”肖明介绍。

高一鸣则介绍,曾有一位很不错的摄影记者因为擅自在图片网站发布退休中央领导到地方调研的照片而被开除。

“并非他拍的不好,但是按规定除非中央统一安排,退休领导的活动一般不公开报道,拍照主要是给领导和地方留存资料。”这些照片,很快被要求撤下。

“这件事以后,报社不再让摄影记者擅自外传新闻图片和领导图片,尤其是中央重要领导来视察调研的照片,摄影记者拍完后一律将储存卡上交。”

光线不好?人不齐?PS酿悲剧

此外,有时摄影记者会因为“不能和领导提要求”,而拍不到合格的照片。在沿海某省拍省级官员的肖明则说:“有一次一个省委常委上洗手间,拍照时没拍到。第二天上了报纸,会务处马上找到我们领导了。” 有些人会选择剑走偏锋,采取一些小门道。四川会理县曾经爆出悬浮官员照片,该县宣传部门工作人员解释,当天没有专业的摄影人员跟去,拍出来的相片光线不好,网站工作人员就自作主张PS了。

事实上,悬浮官员的照片屡见不鲜。杭州余杭、山西寿阳、广东清远、河南嵩县都发生悬浮官员事件。

李文斌说,因为图文要配套,主要领导出现在同一张画面里是一定的,如果没有就得补拍,否则图注上就得解释为什么有一个领导不在。而外界经常通过看党报、地方新闻联播观察人事变动。图片上少了一个领导,可能就会被多种解释。

2011年山西寿阳县的县领导的悬浮照片,就是当时摄影记者认为“县里的主要领导应该出现在同一张画面里”。

当然,压力不只这些。高一鸣回忆,一个摄影记者为了拍领导,下楼梯时不慎摔倒,尾椎骨伤得不轻。一个电视台的摄像实习生,拍领导到工厂调研,他边拍边后退,结果掉进了盛满化学品的池子里。

篇3:领导讲稿技巧

在拍摄新闻的过程中,除了政治构图、艺术构图、拍摄技术等极为重要外,新闻画面中出现的人物(特别是主要领导)的实时行为、形象记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拍不好,从政治角度、宣传纪律、专业技术上都可能成为废镜头,若勉强使用,除了有损官方工作纪律、工作作风形象外,形象被丑化的领导也将非常不满意,甚至会给拍摄者带来不良影响。另外,在采访中有的内容领导认为不能宣传,而记者认为从专业宣传的需要及宣传纪律方面权衡应该播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完全按领导指示办,还是积极与领导进行思想沟通达成共识?这就是我们记者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根据自身的亲身体验,笔者将这种情况的应对方法与大家做个交流,和大家共勉。

一、电视新闻拍摄中领导行为及形象的矫正技巧

县级地方电视台大多是党和政府的地方主流宣传媒体,代表党和政府通过电视机向广大受众传播的画面及声音,是广大人民群众思想及行动的风向标。在电视新闻拍摄中,领导干部的行为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领导干部形象的成功拍摄将直接从政治、艺术等多方面影响着宣传质量。

在电视新闻拍摄中,领导在会场中歪着坐、挠痒、打瞌睡、玩手机、抽烟、野外工作视察中衣装不整、头发乱、脸上有污物、耳朵上夹烟、手插裤兜等这类不雅行为,记者都碰着不少吧。这些都是不利于记者拍摄的行为,也不利于塑造领导工作作风、会场纪律及领导形象。在政治性很强的电视新闻节目中,这些镜头根本不允许出现。

那遇到这种情况记者该如何解决?首先,要消除畏惧领导的思想,要清楚领导不论大小,都不希望你拍摄他的不雅行为进行公开宣传,他出现这些动作是不经意的,是自己没发现而已,所以你得在拍摄前设法友善地提醒他们。

不过,提醒也要注意技巧,不能让他们有尴尬感。大致方法可采用:第一,熟悉的领导可接近后小声提醒,也可用眼神提醒;第二,若是在会场中,用你的动作或眼神告知你将要拍摄他,这时他将会有灭烟、坐正等系列动作配合你;第三,请他的秘书提醒他们;第四,平时要与县委办、县政府办主任或宣传部长沟通,请他们在内部会议提醒(特别是新换届后),有记者拍摄时一定要注意自检个人形象,配合记者拍摄。

二、新闻宣传中与领导宣传思想的统一技巧

采访内容领导不许宣传,而记者认为必须宣传,是绝对服从,还是沟通统一?要视情况而定。一般来说要以服从领导为主,但也要注意,你是专业记者,明白宣传纪律及宣传范围,同时也明白这条新闻宣传的重要性。有时候也会有领导暂时考虑问题不周到的情况,但如果是因为领导暂时考虑不周到致使对党和政府有利的重要新闻没有及时发出,这也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就此,笔者就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可以说明职业记者与领导宣传思想沟通统一的重要性。

那是1995年10月24日,凌晨6点46分,在武定县、禄劝县一带发生了6.5级强烈地震,震心在距武定县城60多公里的发窝乡,地震使灾区公路、电话通信中断(当时还没有手机),死亡47人。笔者作为跟随第一批步行奔赴灾区的县委书记等一行的随行记者,一路拍摄灾情。一路上有倒塌的房屋、死伤的村民、断塌的公路和桥梁、损坏的水库等,其中有两件事就是与县委书记沟通后,书记放弃了他的观点,而使我们的宣传取得了成功。

第一件:我们在途中一个粮仓查看灾情时,有人来报2公里外的一个彝族村寨灾情严重,并且还死了人。书记当时说,距我们10多公里的发窝乡政府,电话也打不通,里面灾情可能更严重,要直奔那里,这个村寨小就不去了。笔者当时认为这个村寨死了人,村民正在抢险自救,请书记去看望一下,书记可能也觉察到了笔者的思想,接纳了笔者的意见,使笔者拍到了最珍贵的、全世界记者唯一拍到的“云南武定95·10·24”地震的党政领导第一时间看望灾民及地震逝者的现场镜头。第二件(与前一件同日连贯):县委书记一行到达重灾区发窝乡政府所在地后,书记了解到灾情更重的还在边远村庄,立即命令笔者要带好干粮,作好住村的准备,到乡村进行详细拍摄。当时已经是中午两三点了,笔者听后提出了一个反对意见,笔者认为必须马上将拍摄磁带送回县城及省州电视台发布新闻,越快越好,让全社会尽快了解灾情。由于当时我们国家多年没有这么大的地震,书记也拿不准可否发新闻宣传,笔者坚定地说可以宣传,还列举了一些国家近些年抢险救灾发布的新闻,县委书记同意了,最终这条新闻我们当晚用专车火速送到云南电视台多遍插播(当时没有其他通信方式可传云南电视台),当晚云南电视台又及时传中央电视台播出。接着几天,全国各大电视台进行了多遍滚动转播,使全国人民了解到了武定县的灾情。省州到武定查看灾情的领导也由于公路中断到不了重灾区、电话中断听不到汇报,当晚就通过这盘录像了解灾情,不少县城的居民也向笔者打听他们亲属的安危。

通过以上两件事说明,与领导思想的统一是多么的重要,我们是专业的业务人员,只要我们从大局出发,坚守宣传纪律,注意工作技巧,领导是会尊重我们的意见的。

摘要:在平时电视新闻的采访拍摄中,往往会有一些领导形象不佳、行为不雅的画面构图出现。另外,还存在针对现场发生的事件,记者与领导宣传思想不统一的情况。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用一定的解决技巧,才能使我们达到工作质量高、领导很满意的效果。

篇4:变革领导的不变技巧

——企业上下员工

独立的、自主的、持续的努力。

“耐力”更胜“爆发力”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没有任何话题像领导力和组织变革那样引起这么多企业和经理们的广泛关注。但是我们看到:一些变革的做法却极为简单。作为高层管理者,你所做的,就是命令削减预算,买入或出售一个部门,组建战略联盟或进行一次并购。

这些大胆的出击的确制造了快速变革,但并不一定能为企业建立长期能力。事实上,这些领导行为常常是防御性的,是错误战略或者对于变动市场适应失败的结果。这些行为有时会掩盖战略、组织结构、运营方面进行更深层变革的需求,还会加剧对公司突然巨变的焦虑。

多年研究和实践表明:支撑变革成功的不是这种大力出击,而是长途跋涉——企业上下员工独立的、自主的、持续的努力。真正的变革需要员工调整自己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往往不是管理层所能控制的。作为一个高层领导,你可以为新产品研发分配资源,你可以重组一个部门,但你无法命令员工使用他们的想象力,或是工作彼此配合。对于领导来说,撼动企业的感觉会很好,但是企业会为此付出代价!

变革赢家的三大标志

擅长变革的企业都有三个关键的标志,领导在其中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创新想象力。为了鼓励创新,高效的领导帮助发展让企业与众不同的新理念、模型和技术应用。

职业素质。领导为员工提供个人的和企业的能力,在工作培训和职业发展的支持下,使员工准确地执行战略,将价值传递给甚至是最挑剔的顾客。

协作开放。领导与能够扩展企业的影响范围,提高企业的供应水准,或活跃企业的运营实践的伙伴,建立密切的关系。

这些无形的资产——概念、能力和关系,在成功的企业中自然会不断增长。它们反映的是习惯而不是计划,是个人技巧、行为举止和人际关系。当它们在企业中根深蒂固时,变革就变得自然而然,对于变革的抗拒一般就会很小。但如果缺少这些组织资产,领导们对变革的反应就倾向于防卫性的,并且效率不佳。由危机逼出来的变革常常被看作是一种威胁,而不是机会。

领导变革的八大技巧

一个领导能够带给一个变革中企业的最重要元素,是员工的激情、信念和信心。太多的时候,管理者们宣布一个计划或组建一支队伍,然后就等待员工自己发现答案,而不是提出一个梦想,拓展自己的视野,并且让员工同样去做。然而,有了激情、信念和信心以后,领导也可以运用一些技巧来将变革控制在自己手中,而不仅仅是应对变革。下列技巧对于想要推行新理念或新创意的CEO、高级管理者或中层经理们非常有用:

1.聆听周围的声音。作为领导,你不可能了解企业内部和外部发生的一切事情,但是你可以积极地收集有利于创新的信息。你可以建立一个“聆听站”网络,像一个分支办公室、一个合资企业,或一个社区服务站。例如:著名的“橡胶管家”(Rubbermaid)公司尽管主要通过沃尔玛等大型连锁店销售产品,但是它也经营自己的商店。这些商店使公司能够聆听到顾客的声音。同样,与其它企业的合作和联盟不仅能让你完成某些具体的工作,也能让你了解你平时了解不到的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

2.挑战现行的企业智慧。领导需要发展一种“万花筒思维”——根据现有的信息片断构建图形,然后以其表现出各种不同图案的方法。变革领导知道:一个问题有很多种解决办法,而且通过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的员工就会发明出新产品和新方法。

有很多种方法可以促进“万花筒思维”的发展。例如:让员工走出公司,走出这个行业,然后带着新鲜的想法回来。再如:轮换工作岗位,组织跨业务项目团队,给员工以新的理念和机会来检验自己的观点。

3.传播一个有感召力的志向。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你不可能推进变革,因为有太多的阻力需要克服:“这件事我们以前从没做成功过,我们试过但行不通”;“现在情况没问题了,我们干嘛还要变革?”尤其是当你在推行一个真正的创新,而不是应对危机时,你一定需要一些有说服力的东西。领导们常常提到传播愿景作为一种变革的工具,但我更主张传播志向的观点。因为它不仅是我们未来会怎样的一幅景象,而是要成为更好的自我的一种呼吁,一种攀向更高的号召。它告诉我们:未来不是像舞台布景一样一成不变的;我们以我们的历史、欲望和决心来建设着自己的未来。

4.打造同盟军。变革领导需要拥有资源、知识和政治影响的人们的参与。你需要有想法的人,你需要业务专家,你需要价值观的引领者。这听上去道理显而易见,但同盟的打造可能是变革过程中最易被忽视的步骤。

在开始计划变革的早期,领导必须确认关键支持者,并且以创业者一般的热情和谨慎来推广自己的梦想。你可能需要深入企业内部或到企业外部寻找主要盟友,但是你首先必须愿意在一个想法或计划成熟之前透露给别人。保密会阻碍你得到别人反馈意见的机会;而且当变革毫无征兆地到来之时,人们最简单的回答往往是“不”。同盟的打造要求对于变革政治有深入的理解——在任何企业中,这种政治都是极为可怕的。

但是,在打造同盟时,想一下子把每个人都动员起来的尝试是错误的。应该把创新当作一个企业来思考,你在建立一个新企业时总是希望投资者数目尽可能地少,等到以后需要帮助时再寻求支援。

5.让团队成为主人翁。当同盟建立起来后,你就可以召集其他人参加变革的实施了。你本人必须始终参与其中,因为领导的工作就是给团队以支持,为之提供指导和资源,确保团队有一定自由发挥的空间。但是你又不能简单地让经理们按照一个完全确定好的变革清单来执行,你不如制定出一个大致的框架,阐明你的环境要求和各种问题,员工可以据此进行一系列小的实验。这种做法不仅授予团队主人翁的权利,而且使员工能够在不威胁到公司和预算的前提下探寻新的可能性。

6.决定一个团队成功的不仅是团队性格或运作流程,团队与企业内部资源是否正确有效地连接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此外,领导可以允许团队设定自己的特征,创造一种归属感,并享受到实施变革所需要的保护。领导必须要抗拒的一个诱惑,就是简单地把责任堆到团队成员身上。尽管让员工身兼多职是常见的做法,但是员工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和适量的责任来专注于变革之上。

7.学会坚持。任何事情在最终完成之前看上去都像是失败。领导在变革过程中一个常犯的错误就是开展变革,然后放弃变革。变革不成有很多种原因,但是太早结束变革,绝对会是失败;熬过最初的艰难,曙光就会出现。当然,如果变革过程很长,你需要重新观察环境,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重新考虑想要实施的变革是否仍然正确。长期的变革需要有连续性的领导,很多人在一件事的开头很有热情,每个人都喜欢快乐的结尾,而恰恰是中间的艰苦工作,需要聪慧领导的重视和努力。

篇5:领导沟通之技巧

摘要:企业内部良好的沟通文化可以使所有员工真实地感受到沟通的快乐和绩效。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管理,既可以使管理层工作更加轻松,也可以使普通员工大幅度提高工作绩效,同时还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战略意义上重视沟通。

为什么大规模组织会因为员工“远离决策中心”,而“神经末梢麻痹”?企业的政策文件、决策、命令是怎么被员工了解与执行的?如何获得员工的工作绩效方面的信息?与下级之间为什么要做感情交流?如何交流?所有这些问题,只有通过“沟通”才能得以解决!

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正是这种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却又常常被人们忽视。没有沟通,就没有成功的企业,最终导致大家也都不能在这里工作。企业内部良好的沟通文化可以使所有员工真实地感受到沟通的快乐和绩效。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管理,既可以使管理层工作更加轻松,也可以使普通员工大幅度提高工作绩效,同时还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战略意义上重视沟通!

被誉为“用人之神”的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前总裁松下幸之助认为,愿不愿与人合作——是一个人具不具备管理能力基本素质的问题,而善不善于与人合作则是领导者的能力水平问题。如果你想领导一个企业朝着明确的目标前进,就需要提供团队沟通能力,就需要一支高效的团队作为后盾。

开诚布公的交流和沟通是团队合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人与人之间遮遮掩掩、言不由衷甚至挑拨是非的做法都会严重破坏团队中的工作氛围,阻碍团队成员间的正常交流,并最终导致项目或企业经营失败。沟通对团队的工作展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研究表明,团队的成员80%的工作效率来自于良好的沟通。

通过有效沟通,可以有效防止团队内部成员之间以及团队与客户之间由于文化语境的差异而带来的矛盾和冲突,维护团队目标的一致性。比如,在开会讨论问题的时候,与会的所有人员都应当坦诚地交换意见,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如果某个人因为考虑到某些其他因素而在会议上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一味地唯唯诺诺,会后到了洗手间里再和别人说“其实我不同意他的观点”,这种戴着假面具工作的人不但不能坚持自己的观点,还会破坏公司团队的沟通和交流渠道,对工作产生负面的影响。

根据专家总结,卓越领导高效沟通的20字方针如下——与人亲近;明确具体;开放心态;闭嘴倾听;言外之意。

1、与人亲近

“人们不关心你知道多少,除非他们知道你有多在乎。”这句格言讲述了一个伟大的真理。经典商业理论告诉领导者与人保持距离。我则认为,如果你想继续留在黑暗角落只接收高度净化版的事实,那么就与人保持距离吧。如果不与人发展出有意义的关系,那么你永远不会知道他们真正在想什么,直到为时已晚、无力回天之时。

2、明确具体

明确具体比模棱两可好得多:学着清晰地进行沟通。(预定高效沟通培训请联系

***)简洁明了总是比扑朔迷离要好。时间这一商品在当今市场中比任何其他时候都更珍贵。如何切入正题并集中要点,以及期望别人也做到这些,这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不理解简洁和清晰的价值,那么你可能永远没有机会进入更细化的层面,因为人们会在你远未细化说明之前就无视你。你的目标是去除多余东西,让自己的话有价值。

3、开放心态

我在领导力课堂上常常说道:封闭心态的僵化刻板,是新机遇最大的限制因素。一旦领导者愿意寻找那些持有异议或反对立场的人,并且不是为了说服他们改变主意,而是为了了解他们的想法,那么这个领导者就将自己的事业带上了一个全新的水平。我常常惊叹于有那么多人真心害怕反对意见,而他们那时应该做的是真正产生好奇和兴趣。与那些对抗你、挑战你、拓展你和发展你的人进行开放对话。记住,重要的并非他人的看法,而是愿意以开放的心态和学习的意愿谈论它。

4、闭嘴倾听

卓越领导者知道何时开口、何时少言,以及何时闭口不言(大多是少言和闭口不言)。仅仅传达自己令人作呕的信息,达不到进行有意义谈话的结果,但这个前提是,你知道最好的演说方式产生于谈话中,而不是演讲或独白。当你在人生中突然理解这个道理时,你会开始懂得,知识并非通过自己说话获得,而是来自洗耳恭听,这时你已经迈出了成为娴熟沟通者的第一步。

5、言外之意

花点时间,回想任何出现在脑海中的卓越领导者……你会发现,他们非常善于体会言外之意。他们拥有不可思议的能力,可以理解未言说、未目睹和未听到的意思。领导者的身份并不应该被视作有权增加修辞。相反,精明的领导者知道,比起掠夺话语权,坐下来倾听远能获得更多。在这个即时通讯的年代,每个人都似乎急于交流自己脑中所想,而没有意识到从

别人脑中获得一切。让自己密切观察,留心倾听,闭口不言,你就会惊叹于自己的水平或组织意识有了多大的提升。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团队沟通的问题,谭小芳老师建议企业领导建立多种制度化的正规渠道,保证每一名员工能够直言不讳,保持高效良好的沟通。“广直言之路”,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加强团队员工的沟通,采取开放的沟通政策,员工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

全世界的人,都希望有话直说。却由于各地的风土人情有所差异,因而产生不同的沟通方式,这是民族性的区别使然。中国人喜欢自由自在、不受约束,当然也乐于有话直说。但是太多“先说先死”的案例,使得我们深切体会“祸从口出”的道理;因而主张“慎言”,做到“应该有话直说的时候,当然应该有话直说。

不应该有话直说的时候,当然不应该有话直说”的“中道”境界,形成中国人的沟通功夫。总之,谭老师在培训、咨询、调研过程中,看到太多因为不会沟通、无效沟通造成的失误、失败,心痛之余,真诚建议各位领导者重视团队沟通,提高团队沟通技巧。

篇6:领导口才的技巧

一、理解领导力语言是不同的

领导力语言服务于特别的目的,他们不同于非领导力角色时的语言。你的交流有责任提供现在和未来的意图,解释复杂的交易,展现面对不利情形下的决心,清楚了表达其他人没有注意到的事情,拜访那些支持承诺和标准的组织,灌输目的和灵感。这些都不是平淡的、随便的和模糊的语言可以实现的。

在你的下一次领导力会议前,认真选择你要说的话,要明确、具体,能够唤起他们,在你信任的人面前大声的预演。看看他们听起来的感觉如何?领导力语言,有他的特性,必须是鼓舞士气的,也是大胆的,你必须对这些需求感觉自然。

二、知道你想要什么

太多的领导者不知道说什么,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想要什么。无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表态之前,问自己,“接下来会怎样?我想要什么?”

如果回答是以组织分享目的为基础的,而不是你个人的需要,你有一个更好的机会说出这些更广的需要和目标。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更糟的是想继续追逐自我中心的目的),你应该保持安静,直到你准备清楚表达组织更宽泛的见解。

三、非常小心的使用“但是”

“但是”是一个反驳性的连词,如果你的意图是积极的,不要使用在积极的词组后面。“但是”表示,之前无论什么出现,都不是完全有效的。常见的表述,“我喜欢你的项目,但是….”,这就对喜欢的真诚性表示了怀疑,强调了发言者想改变的。

当一个领导说,“谢谢你的反馈,但是我想…”这句话通常给人的印象是,“我不理解你说的,我们会按照我的想法做。”更好的表述是,“我考虑你的反馈,并且仍旧坚持我的决定。”

相似地,一个领导会对一个团队进行演讲,“这个团队上个季度完成的很棒,但是现在我们必须专注。”更好的表达是,“你们上个季度的卓越表现只是我们需要的推动力,因为这个季度会有更大的挑战。”不用“但是”,用“并且”、“然而”、“除了”或者“也就是说”

四、少用最高级

当太多使用“令人惊异的”、“极好的”、“难以置信的”、“史诗”,其实事实上并非如此。

过分使用最高级会减少真正的意图。当一个领导老一套地将普通的事情,描绘成非凡的,他就形成了让每件事都是同样的模式。不要使用这样套路式的讲话,用简单的语言解释行为和反应。

不是让销售陈述“令人惊异”,把他讲清楚、引人注目、调查明晰、有许多正确的数据等等。不要表演团队用类似“极好的”的词汇,可以用“做的不错。”

五、停止用升调语气

在语言中,在一句陈述句结尾用升调含有一种讽刺性的意思。也许很多没有注意到这个坏习惯,而作为领导者需要在意这些语言和语调。

升调的习惯是传递缺少确信、纪律和专注力。对于这样的情况,要绝对禁止!

六、不要反悔

当谈到重要的和困难的话题时,非常容易说那种模凌两可的话语。这是可以理解的,对于躲避做最清楚的,最强有力的论述,因为所有口头的承诺要求个人性的勇气。

领导们有时通过这样的陈述来“反悔”,“它有点取决于这个团队。”或者“这个情形有点难。”抵制用这样慢吞吞语言的诱惑。通过更充分地表达你需要的,和想说的,使用更清楚的语言来增加你的勇气。

称呼一个物体用它正确的名字,对于情形也是如此。谨慎地使用具体的和正确的语言,清晰就随之而来。一个人,或者和其他人一起练习你的演讲。抓住机会,因为它取决于你去使用最好的可能的领导力语言。大声说,也说的好。

确实领导力很大程度表现在语言上。人们常常会通过领导的讲话,来判断他的领导力水平。谨慎你的遣词造句,树立你的领导力威信。

语言是思维的表达,虽然不能说语言表达匮乏的人思维不行,但多半的确是如此。思维不够灵活的人,语言表达不会流畅。同样的,思路不清晰的人,他就没有任何观点。写文章也是这个道理,没思路的人,文章就没中心,而且一篇文章要表达多个观点,其实等于没有观点。

提高影响力的职场口才:

1. 在开场的时候就要想好如何设计,才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的方式。

2. 在你讲话的过程中,你并没有挖掘 别人的痛点,你根本就不知道对方的需求是什么,多数人呢都只关心自己想讲什么,但是只有沟通高手才知道如何讲别人想听的,或者说是他需求的。

3. 当你发些别人的痛苦和需求所在的时候,没有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所以,他不会去听你说话,甚至不想去跟你沟通,如果你在对方说完他的痛苦或者需求的时候,直接给他一个无可抗拒和无可拒绝的解决方案,你在他心里的地位和份量是不同的。

4. 如果你以上的三点都做到了,最后一个点就是大胆成交,大胆要求销售,如果你怯懦了,以上三点就全部白做了,很多人都是死在了最后一步,我希望大家记住,开口成交,是你和对方产生链接最好最快速的通道和途径。

跟上级领导说话技巧

一、主动打招呼

对于领导来说,职员的主动性是很重要的。人人都喜欢一个主动性高的人,能在工作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比如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主动跟上级领导进行交流,可以在短时间里得到解决,还会让人有一个不错的印象。

把握好主动的尺度,不要越界的说一些跟工作无关的事情,才是一个聪明人的做法。比如早上看到上级领导的时候,可以主动打声招呼,问候一两句就可以了,不需要夸夸其谈,这样就让结果适得其反。

二、认真聆听

在领导讲话的过程中,要表现出认真聆听的态度,而不是显得毫无兴趣。脸上细微的表情变化,其实领导是能够察觉出来的。

所以,尽可能在聆听的时候多加集中精力,还可以对领导的一些话流露出认同的态度。

三、插话时机

插话是非常讲究方法的。如果领导在讲话过程中特别的兴奋,然后会持续不断的发表自己的感慨。这时候我们就要做好倾听者的角色,而不是强行的插话进去打断他。

总是毫不留情插话的人,给人都是不好的印象,甚至会觉得你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找准时机,做出反应,才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四、措辞委婉

面对领导的时候,脾气再暴躁的人也要懂得控制自己,让自己拥有一个温和的态度。说话的时候才显得自己的诚恳,太冲动的语言总是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跟领导在工作上出现了不同看法时,领导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也没必要当面毫无保留的说出来。应该找一个机会,单独委婉的表示,他自然也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也不会下不来台阶。

掌握好这些技巧,让自己不会得罪人的同时,也能跟领导愉快的相处。

4个赞美领导的小技巧

1、赞美要理直气壮

其实领导都是过来人,见过各色各样的人,可能你的夸赞在他看来多少都有些巴结的意思。但是无论是否会被认为是巴结奉承、耍小手段,说赞美话切勿小心谨慎、生怕出错,但既然想夸,就要满怀自信,大胆地夸出来!

2、赞美工作之外的事情

上级本来就是工作能力居上的,由下级述说成败是反客为主,是不礼貌的行为。不如尽力赞美业余生活,平时多观察细节,注意上级没表现在工作上的优点,比如领导的爱好、社交、子女等,这样由衷的夸,效果会很好。

3、维护上级面子比赞美更重要

在这里,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一点,尽管有时地冒着被指责为“拍马屁”的危险,无论怎样都必须注意,一定要维护上级的面子。

大多数上级都看重面子,尤其看重属下对他的态度,并且把它看做衡量下属对自己是否尊敬的标志。当你发现上级说话明显失误的时候,别立马纠正,此事不变应万变是最好的选择。

等下来之后在一个合适的时间以请教的名义听听领导当时这么做的原因。一来领导会觉得你虚心好学,情商很高,又懂得维护他的面子。二来领导真的犯错了,你能指出来,既说明你对他是坦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你也是有的。

4、赞美上级一定要注意措辞

赞美上级是比较有“风险”的,一不小心说错话,就会让自己的形象在领导心中大打折扣,所以在夸赞之前一点要注意措辞。

讲个小故事:某公司,有个同事赞美人不分对象,千篇 一律。有位领导的身高不算高,但这位同事总爱说:“领导伟岸的身躯很伟岸”,说的领导一脸黑,啥意思?反讽我个子低?

更夸张的是有一位领导有点谢顶,这本是无人能改变的事情,也是比较忌讳的事,可这位同事夸赞领导时却说:“您说的非常对!这个很明显,很简单嘛!就如秃子头上的虱子一清二楚嘛!”这就是典型的用词不当!

所以说,夸赞有风险,夸时需谨慎!虽然说学会夸赞上级,也许是可以给你的工作“添色”的,但不要只是一味的夸赞,甚至强行去拍领导“马屁”,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

上一篇:江小白酒瓶上的语录下一篇:远程教育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