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综合体策划规划

2024-05-16

田园综合体策划规划(精选8篇)

篇1:田园综合体策划规划

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布局需要综合全面的考虑。从地域性、生态性出发,满足农业、文旅、地产三个产业的功能需求,从细化的功能片区着手,全面综合地对田园综合体进行规划布局。本文将深度解析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布局要点。

『 田园综合体的多元产业融合 』

田园综合体包括农业、文旅、地产三个产业。

它强调要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农民能够充分参与并从中受益;在产业内容上是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三个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在这三个大的产业基础上进行功能和业态上的细分,可以分为四个产业:核心产业、支撑产业、配套产业、衍生产业。

核心产业:以特色农产品和园区为载体的农业生产和农业休闲活动;

支撑产业:直接支持休闲农产品的研发、加工、推介和促销的企业群及金融、媒体等企业; 配套产业:为创意农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的产业群,如旅游、餐饮、酒吧、娱乐、培训、田园地产等; 衍生产业:以特色农产品和文化创意成果为要素投入的其他产业群。

『 田园综合体的选址要点 』

田园综合体是多元产业的融合,也就决定了其多元的特点,对于其选址,也需要综合考虑,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1、良好的自然条件:

开发地的自然生态条件要优良,有山、有水、有田,或者兼具其中之二,简言之,自然环境要极致。有山、有水是要求好的环境氛围,便于旅游活动的展开;有田是提供农业生产及农业休闲活动的场所。

2、优越的基础设施:

开发地要有便捷的交通,较好的通达性,完备的环卫、电力等基础设施,满足消费者的度假需求以及休闲农产的生产、研发、销售。

3、较好的经济条件:

开发地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利于休闲农业企业的引进,同时使得当地居民更好更多的参与旅游开发过程,最大化的实现农旅带动效应。

4、其他应考虑因素:

如好的交通区位、巨大的田园乡村旅游消费市场;开发地居民优良的素养、精神风貌及服务意识等等,都有利于农业生产、农业休闲、农业创意、田园休闲度假等项目业态的加载。

『 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布局 』

规划布局要点 1

创新性

首先,田园综合体包含多元产业,规划要创新性的满足各个产业的功能要求,让各个产业在规划布局中合理展开;

其次,要从田园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出发,创新合理的布局各个功能片区,以满足日益更新的市场需求。

2、主题性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对于田园综合体亦然,其规划要考虑布局的文化性、主题性;可以从生态、地域文化、风俗民情、地方特色节庆中找寻文化的主题。在文化引领下的规划布局,更能迎合市场及时代的需求。

3、生态性

任何的旅游开发都离不开生态的基底,生态为先的规划理念也是田园综合体规划要着重考虑的要点之一。

4、特色性

田园综合体落地在某一个地方,必须要与当地的特色相结合,地方特色性是区别于其他同类型项目业态的最大竞争力。

规划布局手法

1、产业构成上的规划布局

由于产业的多元性,对于其规划布局的也要针对不同的产业性质及功能需求进行各产业片区的规划布局: 农业产业片区:

农业产业片区是大的田园景观背景区,也是展开农业耕作、农业休闲的承载区。规划布局要做到三件事:

   一是要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型产业园的功能要求; 二是要预留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的活动空间;

三是要配备CSA(社区支持农业)的菜园(菜田)空间。

文旅产业片区:

文旅产业片区要考虑功能配搭、规模配搭、空间配搭,以多样的业态规划形成旅游度假目的地;加载丰富的文化生活内容,打造符合自然生态型的旅游产品以及度假产品的组合。

地产及村舍片区:

尊重原有的村落风貌,打造村落肌理,近似于还原一个“本来”的村子,同时需要布局管理和服务区块,构建完整的村舍服务功能。

2、功能片区上的规划布局

基于田园综合体多产业融合,可将其在布局上分为不同功能片区,每个片区的规划布局手法会根据不同功能进行区分。

核心景观片区——吸引人气、提升财气的核心田园空间

核心景观片区的规划布局要突出的景观主题,规划主体性景观及特殊的游览方式(线路、节点),给游客带来深刻的印象。

依托观赏型农田、名优瓜果园,观赏苗木、花卉展示区,湿地风光区,山水风光区等自然景观区,使游人身临其境的感受田园风光和体会田园乡村休闲农业的魅力。

度假/居住片区——城镇化得以实现的核心承载片区

度假/居住片区,是田园综合体迈向城镇化结构的重要支撑。通过产业融合与产业聚集,形成人员聚集,形成人口相对集中片区,以此建设居住组团,构建了城镇化的核心基础。

服务配套片区——城镇化的主要功能支撑

服务于农业、休闲产业的金融、医疗、教育、商业等,统称为产业配套。与此结合,服务于居住需求的居民,同样需要金融、医疗、教育、商业等等公共服务,由此,形成了产城一体化的公共配套网络。

篇2:田园综合体策划规划

诚然,三农发展,亟需用创新的方式来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问题,田园综合体就是比较好的创新模式之一;但是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内涵及其意义还需我们冷静下来思考才是其试点创新的初心。

一、政策文件:

财政部:《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办〔2017〕29号)财政部:《关于做好2017年田园综合体试点工作的意见》(财办农〔2017〕71号)

二、背景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的部署与要求,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互促共进,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探索农业农村发展新模式,实现“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的目标,财政部决定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

什么是田园综合体?

为适应农村发展阶段性需要,遵循农村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加强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环境风貌建设,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1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逐步建成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的提出有其必然的原因和背景,其中比较重要的包括以下几方面:

1、经济新常态下,农业发展承担更多的功能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地方经济增长面临新的问题和困难,尤其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逐步开展,对第一、二产业发展方式提出更高的“质”的方面要求,农业在此大环境下既承担生态保护的功能,又承担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功能。

2、传统农业园区发展模式固化,转型升级面临较大压力

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村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农业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科技带动能力及发展模式与区域发展过程中条件需求矛盾日益突出,使得农业园区新业态、新模式的转变面临较多的困难,瓶颈明显出现。

3、农业供给侧改革,社会资本高度关注农业,综合发展的期望较强

经过十余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及各级政策的引导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产业布局逐步优化、市场个性化需求分化、市场空间得到拓展,生产供给端各环节的改革需求也日趋紧迫,社会工商资本也开始关注并进入到农业农村领域,对农业农村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工商资本进入该领域,也期望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2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从事农业生产之外的二产加工业、三产服务业等与农业相关的产业,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模式。

4、“史上最严土地政策”影响下,土地管理的强度越来越大,寻求综合方式解决发展问题

随着经济新常态,国家实施了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战略举措,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的“双控”,严格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先后出台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农村土地承包法》等,对土地开发的用途管制有非常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号)的发布,更是将该要求进一步明确,使得发展休闲农业在新增用地指标上面临着较多的条规限制。

四、建设内容

在建设内容上,围绕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将重点抓好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生态体系、服务体系、运行体系等六大支撑体系建设。

一是夯实基础,完善生产体系发展条件。集中连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田园综合体区域内“田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金完善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游客集散、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条件。

二是突出特色,打造涉农产业体系发展平台。围绕田园资源和农业特色,做大做强传统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稳步发展创意农业,强化品牌和原产地地理标志管理,构建支撑田园综合体发展的产业体系。

三是创业创新,培育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新动能。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方式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增加农业效益。

四是绿色发展,构建乡村生态体系屏障。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环保生产新技术,促进农业资源的节约化、农业生产残余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再利用,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加强农业环境综合整治。

五是完善功能,补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短板。通过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和公共服务平台,聚集市场、资本、信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推动城乡产业链双向延伸对接,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六是形成合力,健全优化运行体系建设。妥善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农民三者关系,确定合理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形成健康发展的合力。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五、立项条件

试点立项应功能定位准确,基础条件较优,生态环境友好,政策措施有力,投融资机制明确,带动作用显著,运行管理顺畅。其中,在功能定位上,围绕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规模、有潜力的乡村和产业,按照农田田园化、产业融合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路径,以自然村落、特色片区为开发单元,全域统筹开发,全面完善基础设施。在政策措施方面,地方政府积极性高,在用地保障、财政扶持、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应用、人才支撑等方面有明确举措,水、电、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完备。

六、投融资机制

值得关注的是,在投融资机制方面通知明确指出投融资机制要明确。积极创新财政投入使用方式,探索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综合考虑运用先建后补、贴息、以奖代补、担保补贴、风险补偿金等,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田园综合体建设。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田园综合体建设力度,积极统筹各渠道支农资金支持田园综合体建设。严控政府债务风险和村级组织债务风险,不新增债务负担。

七、不予受理的情况

政策也明确提出了不予受理的情况:①未突出以农为本,项目布局和业态发展上与农业未能有机融合,以非农业产业为主导产业;②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③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差;④违反国家土地管理使用相关法律法规,违规进行房地产开发和私人庄园会所建设;⑤乡、村举债搞建设;⑥存在大拆大建、盲目铺摊子等情况。

八、、扶持政策 4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18个试点省份

按照三年规划、分年实施的方式,2017年,财政部确定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每个试点省份安排试点项目1—2个。如建设成效较好,符合政策要求,今后可逐步纳入国家级试点范围。

九、资金支持

中央财政从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中统筹安排。在不违反农村综合改革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行政策规定的前提下,试点项目资金和项目管理具体政策由地方自行研究确定。同时,各试点省份、县级财政部门要统筹使用好现有各项涉农财政支持政策,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采取资金整合、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引导基金等方式支持开展试点项目建设。经财政部考核评价合格后,试点项目可继续安排中央财政资金。对试点效果不理想的项目将不再安排资金支持。

篇3:田园综合体策划规划

中国经过30多年的城镇化建设, 忽略了乡村的规划建设以及人论文历史的传承, 暴露出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问题。国家正在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但是各级政府缺乏懂得乡村建设的经验以及思路, 导致城乡差距不断加大:改革开放以来, 高速发展的中国农民不仅没有减少, 而且还增加了两个多亿, 这和其他国家国情是非常不同的。很多从土地逃离的农民及其家庭处于既留不下也回不去的尴尬境地。与此同时日益挤压的乡村出现各种空心化、老龄化、留守儿童、粗暴建设模式等等问题, 这些都是综合的因素造成的, 最大的原因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割裂感太强。新乡村规划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一) 资金困难

乡建需要资金投入运作, 然而很多企业家并不愿意去投资, 就武汉市来说, 做旅游业的老板现在都在亏损, 其根本原因来说:因为旅游点如果不是依靠名山大川的资源, 基本属于周末经济和假日经济, 单靠周末经济带来所有人员的运作和设施维护, 是达不到较快盈利的, 而且消费非常有限。

(二) 缺乏全面系统的设计团队

乡建需要综合性的团队来合作建设, 尽管现在有一些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团队和领头人努力的改善新乡村建设, 也落成了一些成功案例, 但不光是由这些, 包括村里面的政府身份注入, 还需要更好的拥有建设意识的综合性团队。如果作景观的团队, 不懂农业, 就无法把产业的因素考虑进去, 懂种植的, 如果不懂景观, 便没有办法把他的东西更好的表现出来, 这就造成了环节的脱节。我认为要做乡建, 需要一个团队长期性的合作, 以及一个长久的适当方式精确切入。

(三) 大部分新建乡村没有特色, 千篇一律

在设计风格上的创新, 也是乡建需要寻觅的一个道路, 乡村的设计, 应该多样化取代千篇一律。许多乡村的现状都是房子方方正正, 逐家互相效仿, 缺乏风格性的节点。在区域的功能上面, 也存在很多问题, 地域分配不均, 功能模糊混杂, 卫生条件差不适宜人生活等等

(四) 没有从产业、生态等基础上解决根本问题

现有的大部分乡村改造和规划, 多是只考虑到场地的功能分区, 改善村民的卫生住宅条件, 在田园里修起高楼小区, 抛弃古色古香的民宅田地。然而高污染的产业模式依然运作, 生态净化系统依然没有真正落实。这与城市扩张无异, 并不是最好的规划设计, 更加没有远瞻性和时代意义。真正持久而具有的生命力的乡村建设应该是帮助当地村民们找到既能改善生活文化条件的改造方式, 又能够保留村庄原有的特色和原生态。

二、新乡村规划改造思路和意义

应当用更有情怀的方式来改造乡村, 让乡村不再是单一地、被动地接受改造, 在这一过程中, 甚至能催发乡民的自我觉悟, 自我提升。这种良性互动下, 保留乡村独有的文化特色, 改善乡村生活环境与条件, 使乡村具有“把人留住”的魅力。

旅游和乡村建设, 相应配合产业发展。乡村不是第二个城市, 应该在二者的差异中寻求发展道路。要解决三农问题, 提升土地价值等, 从文化、经济、景观等多方面去思考, 植入休闲产业, 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 提高乡村生活质量、优化乡村环境、塑造农业文化, 使城市或村镇都可以和谐健康互补的发展。

中国城市中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 常年远离家乡在外打工造成很多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建设规划改造新乡村, 提高农村就业率, 让爸爸能够回家陪孩子, 有尊严的领工资等都是值得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

三、乡村规划设计要素

(一) 重保护, 轻改造

回归田园, 建设美丽新农村营造与土地和谐相处的田园生活方式, 乡村环境之所以有宜人之处, 就是因为它独特的味道, 设计中应该注重保护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桥梁、广场、小品、树木花卉等等。规划前应该仔细考察, 统筹兼顾, 尽可能保留原始的风味, 使它免于变成千篇一律的新农庄。在建设过程中, 要将田园空间与居住空间有机的结合、农业产业功能与文化产业有机结合、乡村建筑空间与新型居住空间相结合。

乡村建设应该建设的更像乡村。乡村文明才是乡村真正的价值核心和魅力所在, 将当地的历史文化, 甚至是土坯房、茅草屋都要慎重的保留和改造, 保持它原汁原味的地道“乡”味。

(二) 寻找乡村各个要素之间的综合发展的可能性

乡村规划改造的涉及方面很大, 有自然要素、生活要素、人文要素、土地要素等等方面。如果能够将这些要素有机合理的结合在一起, 将它们有序的穿插和排列, 乡村建设就能够更具特色、自然生态的发展。如在农田与种植方面, 延续现有场地特征的基础上重点植入有机农业示范板块, 未来再逐渐延展推广。例如在水域和池塘方面, 保护现有的沟渠、河道, 全面提高生态景观功能多样性, 将水生植物栽培、湿地净化、休闲垂钓、水上泛舟等水景要素融入其中。

(三) 寻找乡村规划改造新定位

乡村休闲为城市人带来还乡情节, 提供乡土教育。为乡村定义为文化小镇、艺术小镇、休闲小镇等。兼具乡土淳朴的气息和舒适便捷的生活氛围, 这是一个新的模式和方向, 为乡村寻找适于时代发展的出路。给乡村本地人们提供一个留下来的理由, 满足了城市人对于“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这样平静纯粹生活的向往。

为规划场地寻找准确的定位非常有必要, 合理的定位和目标能促进场地的生产模式、产业、人文、旅游等等方面健康长远的发展。提高产业动力, 在规划过程中要注重以高效科技农业生产为基础, 再加以补充第三产业服务业, 使他们共同发展形成互补的产业模式。发展中要扣准核心和定位, 以乡村休闲、文化旅游、艺术家村、田园小镇等等为核心都可以使乡村更好的转型。

1. 保持和土地原生态能力

在规划改造乡村的过程中, 更应该遵守的原则就是尽可能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在基础设施、管网排列、垃圾污水等问题处理上都要寻求更加安全自然的方式。而在乡村产业方面, 应该鼓励和帮助农民找到更加低污染和高经济效益的产业或者模式, 代替旧的高污染项目, 从而提升乡村整体自然人文环境。比如推广有机农业项目, 逐渐改变传统农业种养方式, 减少由于农业生产带来的资源污染。或是在农业灌溉排放系统中植入湿地净化系统, 提高场地的水环境品质。

大树公益团队就尝试了这样一个产业改造的项目。横沙岛的蟹苗田有一万亩, 对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导致旁边的沟渠没有其它生物。大闸蟹的市场非常好, 要改善环境就必须要用收益更高的生态农业代替它。最后设计团队选择了无花果这种农作物, 这是在欧美非常流行的水果, 日本东京每个月无花果的销量是40万斤, 虽然现在在国内的知名度还不是很高。2013年经过一百亩试验田改造至今, 水渠已经开始有癞蛤蟆了, 而无花果的销售和产量都在稳步增长。

2. 交通网络的全面发展

篇4:田园综合体策划规划

引言

中国乡村景观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先后从韩国、日本、荷兰、法国等国家引进先进理论和经验。在借鉴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自己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景观分类、乡村农业景观、乡村景观旅游等八个方面。十六大以来城乡建设迈入了新的阶段,但是一体化进程似乎仍旧以城市为主导。乡村劳动力输出越来越大,在这些劳动力远离家乡外出打工的同时关于城乡发展,乡村建设上的许多问题接踵而来,空心村、留守儿童、土地荒废无人耕种等等。单方面的号召城乡一体化显得毫无意义,如何留住“乡愁”同时又能让人们富起来?

通过对乡村景观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对其整体规划设计的方法、新思路,从而为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前期提供理论参考。经过分析国内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将传统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相结合,将原有的单一的经济结构多样化,丰富当地居民的收入结构,为农民增收。让城市居民回归乡村、体验民俗、感受乡愁。

乡村田园综合体概念

从早期的观光农业,到现在的休闲农业综合体、农业旅游综合体再到田园综合体用“以人为本”的理想模式在当代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探索一种可能。它是在“生态农业”和“旅游综合体”的概念基础上形成的,是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都市周边乡村城镇化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它充分挖掘本地乡土文化、生活方式,恢复乡村独有的美丽与活力,成为新都市人的桃花源。

田园综合体特征

1.以一定的田园景观环境与农业生产生活为基础

田园综合体是在结合农林牧渔的生产与乡村农俗文化、农家生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田景观、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与观光旅游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综合体形式,具有引领区域资源共生、聚合增值之特质。

2.以观光休闲功能为核心

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越来越高,旅游、娱乐等休闲活动受到广大人们的喜爱,亲近大自然,领略山水之美成为人们的重点选择旅游度假目标。田园综合体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带动农业从单一第一产业往二三产业延伸。

3.以综合开发为主要手段

(1)乡村农业景观与休闲旅游的综合性开发。运用农林牧渔资源结合自然生态资源,营造优美独特的田园景观、山水景观、农耕文化景观,将生态农业与休闲旅游进行合理结合,打造集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能够一站式满足游客全方位的旅游体验需求。

(2)打造以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综合休闲产业。将结构单一的农业生产活动向泛休闲农业产业化转变,其中包括旅游、休闲度假、地产、会展等在内的休闲产业的中和发展架构。

(3)将农业生产区开发升级将目标进行综合打造。将农业生产区产业升级,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项目,从而发展成为“新型城镇化典范区”、“农业休闲示范区”等综合目标构架。

模式升级 带动乡村发展

1.产业经济结构多元化

由单一的第一产业到走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产业经济结构,开展农业种植与休闲娱乐体验将结合的开发模式,例如①营造农作物大地景观(例如油菜花),依托成片花海营造景观与婚纱摄影等娱乐项目相结合;②种植果蔬,将农俗体验与其相结合,上山采果摘茶、下地挖野菜、胡萝卜、花生,池塘边垂钓,将采摘果蔬学习制作农家食品等等农业休闲方式;③利用生态农业科技发展开发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项目,如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区“星空庄园”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庄园,让游客参与其中,体验乐趣。

2.产品模式升级

从单一农产品到综合休闲度假产品,例如①生态水产养殖度假区,利用自然水体发展养殖业,让体验者体验垂钓、观鱼的乐趣;②葡萄酒庄园度假区,利用种植葡萄发展葡萄采摘区,将成熟的葡萄进行酿造让游客体验从采摘到酿造葡萄的全过程体验其中的乐趣;③农俗体验度假区,以家庭为单位,闲暇时光居住在此,从事一些种花、种菜、修剪果树、采摘水果、蔬菜等乡间劳作,以此体验亲近自然的乐趣;④生态养生度假区,依靠山体种植茶树,通过体验摘茶,品茶感悟茶道,从中感悟禅意。

3.土地开发模式升级

从传统住宅到休闲综合地产,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造成农村空心村现状,由此,对于地产的开发形式分如下两种:①前期田园体验度假村运营地产。利用空余出来的部分房产在进行装修后以度假村的形式出租给游客,既为农民增加收入,又让游客更为深入的体验民俗文化、感受大自然。②远期集养老、养生、度假为一体的综合配套休闲地产。

小结

田园综合体,以乡村复兴为最高目标,让城市与乡村各自都能发挥其独特优势。以产业升级、产品升级、地产综合开发模式带动乡村经济、文化发展。满足人们对于回归乡土的需求,让城市人流、知识流、经济流真正的反哺乡村。在现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田园综合体为人们描绘出了一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妙蓝图,满足了时代的生态诉求与人内心的最初梦想。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篇5:规划设计中的“田园综合体”模式

规划设计中的“田园综合体”模式

于小琴 【摘 本文从介绍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出发,系统地分析了田园综合体的特点,并列举了在规划设计中,田园综合体

模式开发的重要意义。田园综合体模式的规划设计,能更好地利用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特点,将农业向第二、三 产业转型,开发多元化的旅游新模式。

田园综合体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也在快速 发展,为打造具有特色的新农村,一些地方规划设计打破传统 的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进行绿化景观改造,将加工业、服务

业等渗透到农业中,将单一的农业向生态旅游转化。目前形成 的大批观光性质的生态园、采摘园等的兴起,改善农村景观的

同时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 是不能忽视的。因此,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规划设计模式 迫在眉睫。1 田园综合体的定义

1.1 田园综合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园区,集生态农业、休闲

旅游和田园社区为一体,在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掘乡村文化,完美体现本土的生活方式,成为当代中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又 一新的区域发展格局。田园综合体是在原有的生态农业和休闲

旅游的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能更好地体现乡村独有的美丽和 活力,为新时代的都市人打造别具一格的世外桃花源,实现城

市居民的田园梦。同时,提升田园综合体模式的商业价值,能 更好地带动新农村的发展,促进社会就业问题的解决。

1.2 以特定的空间环境为基础 田园综合体对空间环境有一定的要求。首先,田园综合体

周边拥有天然的山水等资源,并具有形成产业的当地特色农业 或农林资源;其次,田园综合体与乡镇核心区或城市核心区的

以内,配备有便捷、安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 最后,田园综合体园区占地面积应为万亩以上,并平衡分配田 园综合体的建设和农业二三产业开发的用地,其中 70% 地性质为农林用地,村庄占地面积不得超过 10%田园综合体是在特定的空间环境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农林 牧渔业的生产,充分利用农田景观的独特性,将自然生态和环 境资源有效开发的一种新的综合体形式。

1.2.2 以休闲文化为主题

田园综合体区域内有独特的乡村民俗文化和深厚的历史文 化积淀,在亲近大自然、领略山水之美的同时,能满足身处其

中的游客的更高层次的旅游需求,通过建设娱乐、度假设施,让游客的休闲旅游从单一的观光向亲身操作、体验等功能拓展,让游客体验亲自种植、亲手采摘,享受耕作乐趣,加强了游客 的参与性,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突出田园综合体

将农业、工业、服务业有机结合 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在满足农业基本生产需求的同时,也

能满足农产品加工、贸易、物流等工业的需求,此外,由田园 综合体衍生出的服务业,如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住宿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田园综合体将农业从单一的第一 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延伸发展。与单一的观光旅游不同,田园综

合体的开发,无论是对社会、经济还是自然生态,都能创造更 大的效益。田园综合体将农业、工业、服务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三者之间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助益田园综合体的发展。田园综合体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农业园区,它是农业转型升级和

规划设计中探索田园综合体模式的意义

2.1 田园综合体是农业转型发展的需要长久以来,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传统基础产业,随着科 技的发展,农业技术和规模也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随之而来 的也出现了耕地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农业转型发 展迫在眉睫。田园综合体倡导发展生态有机农业,通过将第二、三产业渗透到农业发展中来,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 新型农业,促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的社会化服务地

位。田园综合体打破了原有传统农业的局限,在现代农业规模 化、高科技化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响应和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循环农业,拓展乡村产业链,转变农民的就业结构,增加 田园综合体是农业园区升级土地优化配置的产物 田园综合体是以农业园区为载体,通过整合、重建,并分 析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在理论体系和实践 探索上全面升级农业园区。优化土地配置,将社区建设用地集

约化,重新组合生产用地。打破人们长期以来的分散性居住的习惯,以田园综合体的模式建设田园社区,以组合院落代替传

统农宅,改善各村庄规模小、位置分散、距离远、土地使用不 节约等现状,集中建设配套设施,提高交通便利条件。通过避

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措施节约了用地,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和生产要素最大利用化的组合分配,重新组合用地空间,将农业、工业、服务业设施合理分配,和谐发展。

2.3 田园综合体是新型以生态休闲旅游发展的新起点。田园综合体是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以农业为基础,同时 产工游一体化”的三级产业联动的立

体化产业格局。将以往分散的耕作方式通过土地合并转化成大 规模的现代化农田景观,倡导有机生态农业,避免农药、化肥

等化学物质的使用,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循环、协调、再生能力,采用科学的方式种植、培养,体现生态农业的理念,将农田景

观打造成良性的生态格局,并保护生态和景观的多样性。同时,将乡村旅游服务充分地渗透到农田景观中,打破农业的单一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集观光、旅游、采摘、休闲等为一体 产住游”全面发展的旅游新模式。小结

田园综合体模式的开发,综合了生态、文化、社会、经济 等多方面的因素,形成了一个山清水秀、文化丰富、经济繁荣 的美好画面,满足当今生活在快节奏下人们对回归乡土的诉求,回归人们内心最初的美好向往。

参考文献 [1] 董家田.基于共生理论的城乡一体化园区建设新模式:新乡

村综合体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D].南京农业大学.2012 [2] 丁歆.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新模式 [J].饰(理论).2016(05):66

[3] 戴大方.田园综合体建筑特色与色彩规划研究 [J].筑.2016(07):3 [4] 模式的田园社区景观格局构建研究 [D].重 作者简介 于小琴 1982 年 5 月出生,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烟台

教育背景 2001.7~2005.9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篇6:田园综合体项目情况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农业部、财政部分别出台政策措施,在山东、河南等18个省份推行田园综合体试点示范工作。

坡头镇位于济源市南部,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西霞院反调节水库工程项目所在地,处于洛阳、济源交接地带,是郑汴洛、豫晋陕黄河文化旅游带的核心节点。镇区位于全镇东部黄河河谷,北接丘陵山地,南临碧波万顷的西霞湖,是黄河中下游为数不多的滨河城镇,整个城镇呈现“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水城风情。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拥有完善的供水、排水、燃气、电力、通讯管网等基础设施,二广、连霍、济阳、济运高速分列四周,交通便捷。

全镇总面积137平方公里,人口2.6万人。作为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济源市城市副中心”、小浪底北岸新区省级旅游产业集聚区核心区域,是济源市“十三五”规划和“全域旅游”规划的重点区域。围绕“全域旅游”、建设“文化旅游名镇、生态宜居新镇”目标,坡头镇规划了“一轴一带三河三区 ”农文旅产业发展格局,即:济坡路两侧现代休闲农业发展轴,小浪底专用线黄河北岸黄金旅游带,横贯东西;天女河生态文化游、大沟河观光农业游、大柴河文化湿地游,中心旅游综合服务区、小浪底风景名胜区、连地旅游度假区,构建大旅游大开发格局。

坡头镇田园综合体项目选址在:济坡路两侧现代休闲农业发展轴北端,涵盖狄沟、郝山、栗树沟三村。该区域距离济源市区8公里,是有名的蔬菜制种基地,山水沟壑,条件优越,是建设踏青赏花、休闲采摘、静心垂钓、水上娱乐、文化娱乐、农家餐饮、乡村农活体验等田园综合体项目的良好区域。

狄沟村位于坡头镇最北端,小浪底专用线从北向南进入坡头镇的第一村,全村面积4平方公里,共有6个居民组,125户535人,耕地800余亩。

郝山村位于狄沟村西侧,全村面积3.8平方公里,共有4个居民组。正在施工建设的“郝山印象” 现代观光农业项目,计划投资3亿元,对寺河水库及周边区域进行整体开发,建设内容涵盖仿古街风景区、花海区、爱国主义教育景区、历史人文风景区、郝山庄风景区、玉带湖风景区、梯田风景区、生态农业风景区等8大风景名胜景区,着力打造自然风光与休闲旅游相融合的综合性休闲度假区。截止目前,完成道路绿化硬化8公里,栽植苗木2.3万余株,发展制种产业300余亩,观赏及油用牡丹200亩,护坡护岸及停车场建设完成,芍药牡丹园、全面健身步道建成投用,并成功举办“济源市全民健身郝山健步走”等大型休闲娱乐活动,民俗村改造与窑洞宾馆建设正在推进。

栗树沟位于坡头镇北部浅山区,全村面积约7平方公里,共有10个居民组,180户688人,全村蔬菜制种600余亩。栗树沟仰韶文化遗址是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投资2.6亿元实施的大型农文旅项目栗香农庄项目,立足“仰韶文化”挖掘与白狄古城开发,围绕生态农业、特色养殖、有机采摘、水上旅游四大主题,主要发展孔雀观赏、户外拓展、水上游乐、果蔬采摘、特色餐饮和仰韶文化体验等,旨在建设人文底蕴与现代气息并重的复合型产业园。目前已建成有河南省规模最大的孔雀园,有孔雀3000多只,火鸡与珍珠鸡各上百只;有全省落差最大的滑草滑道4条滑道;水上娱乐区有游船10条;卡丁车赛场有赛车10余辆;休闲观光园、垂钓水库、户外拓展基地、果蔬采摘园、特色餐饮、真人CS基地、儿童游乐场、窑洞宾馆、民俗村改造等项目正在建设。

可享受的政策:

1、田园综合体经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后,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落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政策的通知》指出,要按照“3+1+X”的品牌培育体系,在面上继续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在点上继续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在线上重点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推介。要继续加大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传承工作,指导各地积极探索农业嘉年华、休闲农业特色村镇、田园综合体等品牌创建。

2、为支持田园综合体的发展,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办〔2017〕29号)。财政部、农业部、农发行联合下发了《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政策性金融支持通知》。

3、坡头镇是国家重点镇和济源市“一区一轴二核二带”战略发展规划的重点区域,也是河南省旅游局首个批复的旅游度假区--小浪底北岸新区的核心区域,在项目融资、基础设施申报等具有优势,坡头镇将优先为田园综合体项目进行设施配套

篇7: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与运营

田园综合体是通过农业支撑、旅游驱动、资本运营、政策扶持、公益引领、技术集成、艺术再现、文化放大、教育介入、网络营销、共享共建、品牌连锁等多种手段构建的新型业态。其目的是为了农业有希望,让农业成为快乐而又高效的产业;农村有前途,让农村成为美丽而又宜居的家园;农民有奔头,让农民成为富裕而有尊严的群体;农旅有活力,让农庄成为时尚而有价值的行业。最终把特定区域建设成农业大观园、教育大课堂、生态会客厅、聚会大本营、美食嘉年华、特产购物村、科普新阵地、艺术新载体、休闲第三地、养老新家园。

一、基本认知

(一)田园综合体关联形态与要素

1、国家农业公园:保持农业生产不变,产区变景区。

2、农业综合体: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实现农业+N。

3、农业迪士尼:强调互动体验与深度认知的快乐农业。

4、农业嘉年华:永不落幕的新奇特高精尖农业博览会。

5、乡村快乐大本营:爸爸去哪儿亲子总动员乡村乐翻天。

6、田园牧歌童话里:童话森林卡通花园迷你菜地农家动物园。

7、舌尖上的妈妈厨房:炊烟处没有鸡精味精的乡土菜肴。

8、非遗传承演示中心:重温古人智慧与岁月远去的记忆。

9、国际慢生活体验区:吾心安处即吾乡,慢食悠游乐自在。

10、乡村田园美学生活馆:返璞归真手工传承简约原生态。

11、养生养老度假区:园艺治疗中医养生老年文创第二春。

(二)田园综合体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

1、专业化:专业团队规划设计与开发运营

2、平台化:形成共享平台吸引多业态进入

3、主题化:围绕特定资源与优势突出主题

4、鲜活化:三产融合农旅互动持续性创新

5、品牌化:连锁打造区域标杆与行业领军

6、景区化:开放式空间结合门票制园中园

7、城镇化:环境提升产业带动形成小集镇

(三)田园综合体建设与运营原则

1、哲学至上原则:敬天畏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2、美学引爆原则:生产美学、生活美学、生态美学。

3、市场导向原则:产销互动、情感营销、分享经济。

4、三产融合原则:一产支撑、二产拉升、三产驱动。

5、三生并重原则: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优美。

6、三效结合原则: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二、田园综合体建设要点

(一)农村整洁工程

1、农家庭院整洁:厨房改造、厕所改造、杂物归类、垃圾入桶、晾晒规范、犬类限养、积水处理、蚊虫灭杀、门牌整洁、外墙整洁。

2、生产经营管理:噪声控制措施、粉尘控制措施、扬尘控制措施、农业废弃物回收、养殖卫生管理、水源清洁管理、线路清理规范、广告标牌规范、门面经营规范、民宿规范管理。

3、公共环境卫生:建筑垃圾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厨余垃圾处理、危房拆除处理、裸露地表处理、墓地围闭遮护、边角地整治、小广告整治、道路路障清理。

4、长效整洁机制:专项经费保障、美丽屋场评比、河道定期清淤、游道每日清扫、村庄专人保洁、广告审核投放、死角专项清理、污染限期整改、个人卫生教育、食品卫生监管。

(二)农业生态系统重构工程

1、病虫草害控制:农药减量、飞机喷雾、粘虫板、防虫网、灭虫灯、青蛙繁殖、稻田混养、生物农药、动物除草、套种抑草。

2、农业投入品控制:化肥减量、测土配方、绿肥种植、农家堆肥、秸秆还田、水肥合一、可降解农膜、免耕种植、共荣种植、套种轮作。

3、长效性保护:水源保护、重金属治理、空气质量、老种子保护、增殖放流、湿地保护、养殖密度控制、面源污染监测、农业废弃物回收、保护性耕作。

4、根本性措施:品质溢价、农事记录、订单农业、透明农业、溯源检测、农业伦理、农业美学、农耕文化、非转基因、生态教育。

(三)农村景观艺术提升工程

1、庭院景观小品艺术:艺术生态围墙、四季植物搭配、创意型招牌、个性化休闲座椅、温馨营业提示牌、软体家居应用、情调饰品装饰、丰收景观点缀。

2、公共空间色彩艺术:彩色游步道、树洞画、树干画、墙体写意画、最美小庙3D画、花色油纸伞、彩绘人工鸟巢、蓝调亲水设施。

3、大地造型景观艺术:主题花海、稻田艺术、几何菜地、植物造型、一树多花、山腰花带、林下花园、水上花圃。

4、物件陈列与装置艺术:果蔬创意模型、可爱动物卡通、创意昆虫装置、农业场景雕塑、稻草人乐园、游道节点小品、观景平台栈道、最佳摄影点站姿造型。

(四)农村景观系统营建策略

1、农业景观要素:观赏作物、造型种植、彩色水稻、稻草人偶、七彩花田、田埂花卉、林下花园、水上花园、水利景观、丰收景观。

2、庭院景观要素:植物廊架、柴垛艺术、晾晒景观、石砌景观、水缸养鱼、流水摆件、高端太阳伞、茶几卡座、摇椅躺椅、秋千吊床。

3、公共环境要素:外墙装饰、标识标牌、挑台栈道、花坛围护、道路铺装、地面铺装、古建保护、旅游公厕、垃圾分类、夜景灯光。

4、生活场景要素:集体劳动、浣洗场景、捕捞场景、动物放养、儿童游戏、货郎叫卖、农家炊烟、篝火晚会、糍粑制作、豆腐制作。

(五)农村文化系统展现策略

1、庭院文化展示:手写对联、特色门神、大门匾额、创意窗花、全家福照、中堂字画、农具陈列、丰收晾晒、吉祥标贴、建筑风水。

2、公共文化空间:乡村戏台、议事亭、休憩凉亭、宗祠族谱、爱心榜、孝心墙、文化屋场、村部文化、农村市集、农民学校。

3、主题文化展示:古树保护、古井保护、古桥碑刻、古道修缮、古庙祈福、饮食习俗、农耕习俗、喜庆习俗、农事节庆、祭祀活动。

4、农民特长展示:传统手艺、劳动技艺、手工编织、园艺造型、根雕木雕、手工剪纸、农民绘画、农民书法、乡村乐器、民歌童谣。

(六)乡村就地取材花盆制作导向

1、生活器物类:簸箕、饭甑、石槽、水缸、瓦罐、菜坛、瓷缸、脸盆、木桶、鞋子。

2、劳动工具类:废旧风车、废旧箩筐、废旧豆腐架、废旧蜂箱、废旧自行车、废旧拖拉机、废旧汽车、废旧木船、废旧板车、废旧拖斗车。

3、废弃物类:废弃油桶、废弃轮胎、旧牛仔裤、旧纤维袋、废弃饮料瓶、废弃水泥砖、废弃水泥管、废弃井圈、废弃包装盒、废弃泡沫箱。

4、自然材料类:圆木掏空、石板钻孔、土砖开洞、竹筒悬挂、树枝捆扎、瓦片围合、椰子壳、葫芦瓢、南瓜花盆、藤条编织。

(七)乡村旅游标牌标识系统

1、主体形象重点应用:入口形象门楼、主题景观雕塑、吉祥物造型、植物围图造字、立体广告语、立柱广告牌、景区导览图。

2、交通指示导览应用:外部交通指示、一类景点指示、二级景点指示、接待服务指示、停车服务指示、便民服务指示、应急服务指示。

3、趣味科普教育应用:植物科普、动物科普、昆虫科普、农业科普、工程科普、地质科普、历史科普。

4、安全提示警示应用:水深危险、游客止步、林区防火、减速慢行、小心坠石、严禁攀越、请勿打闹。

5、游乐注意须知应用:游船须知、骑行须知、自驾须知、露营须知、采摘须知、登山须知、寄存须知。

6、乡村文化展示应用:农事节气吊牌、农事谜语吊牌、民谚俗语吊牌、认种认养吊牌、古老物件标牌、乡村故事图解、传统工艺图解。

7、视觉识别延展应用:游览车等车身广告、太阳伞等户外用品、垃圾箱等户外设施、餐厅用品、房间用品、宣传印刷品、景区纪念品。

8、其他公共性应用:游客笑脸墙、游客祝福留言墙、景区政务公示栏、个性手绘橱窗、营业性提示牌、活动预告牌、景区电子屏。

三、田园综合体运营策略

(一)节会营销举例:

开耕节、丰收节、乡村邻居节、野菜野果节、花田音乐节、田园诗歌朗诵会、夏令营、冬令营、国学体验营、农禅体验营、园艺治疗营、集体婚礼、同学聚会、汉服文化节、旗袍艺术节、二十四节气演艺。

(二)主题展会举例:

灯光秀、风车艺术节、风筝文化节、仿真昆虫展、恐龙展、机器人展、冰雕展、沙雕展、名人蜡像展、机器人展、气球艺术展、菊花展、牡丹芍药展、多肉展、稻草人艺术节、轮胎艺术展、农具模型展、VR虚拟体验展、造型花车展、小丑文化艺术节、军事科普展、标本展。

(三)活动道具清单举例:

篇8:田园生态新村概念规划浅析

【摘 要】在成都市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启示下,对青羊村现状进行评析,探索打破城乡分割的传统规划格局,使它融入城北新区,成为绵阳市的“新亮点”,提出能更好实现生态田园新村(城中村)规划方法的新思考。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田园生态新村;城中村

1. 项目概况

为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并依托蓝光地产的辐射作用,带动青羊村及周边地区整体开发,促进城北新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把青羊村打造为涪城区乃至绵阳市城乡统筹试点的示范项目。

青羊村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青义镇,规划范围是本村行政边界,总用地面积约172公顷,主要包括规划拟建(农民安置、集体经济用地、龙溪汉帝顿和科大美林),现状保留或在建(科大花园和现状已建)及已拍卖地块。

2. 区位与现状分析

2.1 区位分析。

青羊村距市中心8.4公里,东临绵江快速通道,西临绵广高速路,北接龙门镇小桥村,南靠西南科技大学,区位优势明显;它位于青义镇北部、绵广高速与绵江快速通道两条交通走廊之间,北临近高速下口,通过绵江快速通道与绵阳市区、江油市紧密联系,对外交通联系方便、快捷。在西科大南侧规划市二环路,未来与绵江快速通道设置互通立交,将使整个青义镇与绵阳市区融为一体,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交通优势(图1)。

2.2 现状分析。

现状以耕地、林地、农村居民点和部分村镇建设用地为主。村镇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西科大附近,包括现状青科市场、在建居住小区、西科大拆迁农民安置点、科大花园居住小区和在建科大美林居住小区;现状地形地貌以丘陵为主,山体高程大致在500至560米之间,整体地势呈东北和西南较高,中部略为平缓。现状植被茂盛,生态覆盖率较高,环境优美,自然生态资源丰厚;

现状农业依据良好的生态环境,瓜果蔬菜、苗木花卉等。一定的特色农业基础,不过用地较为零散,缺乏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有待进一步整合提升。

3. 规划构思、发展策划。

3.1 规划理念。

在成都市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启示下,从本村现状出发,规划理念如下:

整体考虑本村建设,使规划区的建设与周边环境结合,形成融合协调的整体环境;结合地形统筹考虑,打破传统机械的功能区划分模式,强调不同层次功能的综合性。从不同功能的要求出发,使总体布局达到功能分区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的要求;突出整体效果,标志性建筑结合整体布局、反应整个新村面貌和主题;通过特色打造、生态建设等手段,将该村建设成“以人为本、环境优美”的田园生态新村及绵阳市的“后花园”。

图1 青羊村对外道路交通示意图

3.2 规划原则。

(1)生态田园型、景观多样性原则:规划建设势必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在规划中保留适度的生态空间,尽量减少对现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建筑和基础设施后,尽量规划绿化用地,形成开阔的室外公共绿化空间,能更好营造生态良好的田园环境;注重沿绵江公路的景观设计,结合本村道路和集中绿化区及高低错落的建筑立面,形成延续性的绿化景观和富有韵律的建筑外部空间环境。

(2)交通便捷、以人为本原则:明确各级道路的功能定位和流线特征,规划完善各类交通体系,共同构造安全快捷、相互有机联系的“人、车分流”的交通体系。

3.3 发展策划。

《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对青义镇的描述:将青义镇产业定位为西部科技教育基地,在市域产业布局中属二级产业基地,中心城区用地布局中规划青义教育、居住组团。

3.3.1 发展目标。

著名的生态学家马世骏说:“农村是个由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组成的巨型复合系统。”那么,该村产业目标: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整合现状内部已有资源,依托教育产业,带动发展相关服务业;以蓝光地产为契机,带动商业地产的开发;以现状自然资源为基础,发展资源依托型产业项目;营销目标:融入市场营销理念,通过推广、宣传、打造品牌等方式经营,提高知名度。通过蓝光地产取得双赢双收的效果,使该村未来成为涪城区乃至绵阳市的“新坐标”,具有广泛的示范性。

3.3.2 功能定位。

生态农村建设中的生态产业内涵应该扩展到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产业层面。首先现状产业分析,依托西科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主要以商业、餐饮业、服务业、生态农业和少量房地产项目为主,分布较为零散、产业级别较低,规划将整合现有产业基础,注入新的产业门类,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与集聚效益。接着产业定位,将从青义镇整体功能定位出发,充分利用教育产业优势,突出特色产业,在整个绵阳市区形成错位发展、优劣互补的产业格局。将该村打造为集“高档居住、商业商贸、教育文化、观光农业”四位一体的生态田园新村,未来走“功能复合、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

4. 规划布局

4.1 功能结构与用地布局。

(1)在功能定位和本村现状的基础上,力求做到用地布局科学、功能结构合理。用地布局尊重现状实际,选择坡度在25%以下的用地作为建设用地,以减少工程量,节约成本,25%以上的作为观光农业和绿化用地。规划时采用“一心、一带、四区”的平面结构布局(图2)。

(2)“一心”指处于本村地理中心位置,集教育文化、休闲娱乐和自主创业于一体,由教育科研孵化机构、教育文化博览馆、青羊公园和大学生创业街组成的连接各区的核心;“一带”是沿村北部和西北部,休闲观光农业和现代农业示范园绵延形成的生态农业带,成为旅游带和内部居住区的隔声带;“四区”由集高档居住、商务会所、旅游度假功能的生态田园小镇区,集居住、商业休闲、文化娱乐功能的混合用地区,商业综合区和商贸市场区组成。endprint

图2 青羊生态田园新区用地布局图

4.2 道路交通系统。

以《青义圣水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在本村入口区和商业集中区设置公共停车场,满足停车需求,减少对村内部及绵江快速通道产生干扰,保证内部环境的舒适和外部交通的通畅;在“一心”的外围布置一条自东北向西南展开的“吊钟形”主干道,把规划区内各功能区直接连接,一

端连接绵江路,另两端与一条连接绵江路的纵向主干道相接,在绵江路上的出入口与对面蓝光地产规划的道路形成良好对接,有利于道路交通的流畅、便捷。这条外围车行主干环线、一条贯穿农业生态带的次干道以及各区内部的人流线路形成完整的交通体系。该道路交通系统既能最大限度减少人车流的冲突,又能尽量维持居住区的安静,达到通畅、安全的人性化目的。

4.3 景观绿地系统。

景观规划立足“生态、文化、特色”三位一体的原则,以生态为导向、以人本为目的、以特色为目标,合理协调各景观要素,以营造环境优美、富有人情味、体现地方特色的景观。

4.3.1 景观系统规划。

(1)结合用地布局及道路网的建设,从景观轴线、景观中心、景观节点、景观视线走廊等景观要素出发,注重利用优越的现状自然条件,力求塑造和谐统一并符合生态田园新村的景观形象。

(2)“吊种形”主干道是景观主轴线并设置景观节点,青羊公园是景观中心与景观节点形成发散状布局,景观中心与景观节点形成景观视线走廊。充分利用流经本村的龙溪堰活水体,把“山、水、田、林、园”作为主要元素形成“点、线、面”的景观布局。借鉴西科大景观设计手法,把活水体作为本村独具特色的景观之一,在青羊公园和生态田园小镇布置亲水空间,更加突出生态化、田园化和人性化;此外,建筑布局充分利用地形特征,形成层层跌落,起伏有序的天际线,成为本村又一道亮丽的景观。

4.3.2 绿地系统规划。

在景观系统基础上,规划“两环、三面”的绿地系统,形成与道路系统相呼应的绿地系统网架。“两环”:一条吊钟环形主干道景观主轴线、一条贯穿农业生态带的次干道景观线的公共绿地;“三面”:一面是紧挨绵江快速通道的带状绿化带,另两面是环形主干道向高档居住区内延伸的两路段上的带状绿化带。

5. 结语

新农村建设目前正火热进行,这方面的相关理论还不完善。如何建设生态良好、和谐发展的21世纪新农村,仍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青羊村概念规划项目,尝试性摸索城中村改造时建设田园生态新村规划方法的新思考,有待在今后的具体实践中验证。

参考文献

[1] 邹君.生态农村的内涵及其建设方法初探[J]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5).

[2] 唐秀丽,赵荣山,陈平.生态 特色 人本-小城镇景观规划三位一体论[J]小城镇建设,2002(12).

[3] 艾智科,黄发林.现代田园城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以成都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 2010, (3).

[4] 张栋国.有关城市发展的几个问题探讨-读“田园城市”有感[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3).

[文章编号]1619-2737(2014)12-15-261

[作者简介] 张玉芳(1981.12-),女,籍贯:河南省商丘市,学历:硕士,学习院校:四川省绵阳市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上一篇:公路工程对建设质量的影响论文下一篇:团队建设热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