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小故事读后感

2024-04-20

红色小故事读后感(精选6篇)

篇1:红色小故事读后感

《红色小故事》读后感

红色,一个热情的颜色;红色,一个激昂的颜色;红色,一个如火一样鲜艳的颜色。

寒假,我读了《红色小故事》,这本书讲述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许多革命者为了建立新中国,与敌人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在敌人的酷刑和枪口下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的面对死亡的故事。作者:郭燮南

四川著名教育家。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40余年,历任教师、班主任、教务主任、校长。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百佳校长。有不少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学术会上交流和在报刊发表。

盛超群智斗特务头子

1948年3月的一天,国民党重庆行辕二处的审讯室里,侦防科课长领着一帮五大三粗的打手,正在拷问一个叫盛超群的青年。据报,盛超群是中共云阳县地下党的负责人。当时,二处处长徐远举正为重庆地下党刊物《挺进报》一案忙得不可开交,忽听特务报告抓获共产党要犯盛超群,真是欣喜若狂。可是,经过两天的酷刑,盛超群却什么也不承认,徐远举命令加重刑罚。到第三天,盛超群终于承认了自己是云阳县地下党负责人,还写出了一份“地下党组织”的名单。

一看名单,徐远举吃惊不小:原来名单上的人物全是云阳县的头面人物:警察局长、督察长、国民党县党部执行委员等l2人。事不宜迟!徐远举立即派人行动。一到云阳就将云阳县政府机关团团包围,只准进不准出,按图索骥,将盛超群名单上的12人一网打尽,全部押往万县专署连夜审讯。折腾了一个多月,徐远举才发现上了当,被抓来的都是反动党团分子及地主豪绅,是反动统治的支柱,不得不将他们全部释放。徐远举为此受到上司的训斥,并被同行暗中讥讽。

1949年11月l4日,盛超群与江竹筠等30位难友一起被枪杀于军统重庆集中营,但他智斗大特务头子的英勇故事一直广为流传。

这本书让我看到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一批批革命者信仰坚定,前赴后继,不怕牺牲,铸就了中国人民的钢铁般意志,造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从这些英雄身上看到了多么强烈耀眼的民族精神,多么可贵鲜红的爱国主义。这些故事使我明白一个共产党员所代表的意义,那是一种顽强坚韧的精神。

这本故事书让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生命是珍贵的!可是,最可贵的生命莫过于为了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而牺牲。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要感恩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的美好生活。要珍惜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篇2:红色小故事读后感

红色,一个热情的颜色;红色,一个激昂的颜色;红色,一个如火一样鲜艳的颜色。今天,我读了一个如同红色一般的故事。它是那么的感人,那么的伤感。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一个共产党员所代表的意义,那是一种顽强坚韧的精神。

这个故事的女主角是刘胡兰,1932年秋季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4岁她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她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冬季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袭击了云周西村她因为叛徒告密而被敌军逮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在被捕期间这位坚韧不拔的少女战士,被残忍的敌军威逼利诱,可她任然不为所动。就这样,这位值得我们战士结束了她短暂而富有意义的一生,享年15岁。

这是一位多么值得人敬佩的少女啊!她短暂的一生并不完美,但充满意义,她的后人会纪念她,会尊她。有人说有些人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但是他死后不会有人记得他,那么他和没有在这个世上活过又有什么区别呢,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是有限的,但我们活着的意义不就是为了把这个世界建设的更加完美吗,不就是为了让人们记住我们的名字吗?刘胡兰她成功了,她让绝大多数中国人记住了她的名字。她真正的在这个世上活过了。不会再有遗憾了。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子民都会爱戴这个可亲可敬的少女。这个少女把她的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中华民族。

篇3:遵义“红色故事”创意产业研究

关键词:红色故事,特色,创意产业,方法

我国经济产业正处于转型期,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是效益增收的根本,也是带动地区产业规划与改造的新思路。“红色故事”是创意经济发展的时代性元素,也是“红色文化”背景下的特色产物,开辟了创业产业规划与发展的新模式。

一、遵义“红色故事”创意产业的背景

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在遵义展转战斗共95天,留下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强渡乌江、鏖战娄山、二占遵义、红军卫生员坟等无数的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其内容丰富厚重、意义宏伟重大、影响深刻久远。

“创意”是打破常规的一种思维形式,在现有思维理念下进行创新改革,突破了传统的固定思维,实现了产业创意规划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对创意产业发展给予多方面关注,联合国开展相关会议指导了各国的创意发展,通过创新制度革新与调整加快创意结构变化,实现文化与经济领域的现金光华融合。在创意产业分类过程中,可以将创意产业分为文化遗产、艺术、媒体、功能创意等类型,每一种创意产业都有其特殊性,更加坚定了创意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对当代经济领域指导的先进性。由此可见,“创意产业”是基于文化思维的一种新经济模式,对区域经济规划发展形成了广泛的影响了,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是带动经济建设的有效方式。

二、“红色文化”传承的价值

“红色文化”不仅是我国革命历史的文化传承,更是地区文化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元素,对于地区旅游产业来说,红色文化是旅游行业改革创新的重点。基于红色文化延伸的创意产业中,要坚持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先进性,才能更好地实现资源调整与规划。

1. 产业价值

遵义“红色故事”创意产业研究,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具有很强的传播力、渗透力和影响力的特点,有利于推动遵义红色文化创新,提升“红色遵义”形象,有利于遵义乃至贵州区域软实力的主要支撑性产业的建设。用科学发展观理解红色文化创意产业,从红色文化源泉及发展情况进行深入改造,进一步理解创意产业结构内涵,建立更加全面的产业经济模式,这样才能提高区域产业规划与发展水平,为产业经济建设提供多元化平台,掌控转型期特征,创意与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引导更多人加入我们的行列。

2. 营销价值

产业结构发展阶段,红色文化融入创意产业是必然趋势,也奠定了新元素子啊第三产业结构中的发展价值,这些都是现代创意经济改革中不可缺少的。同时,宣城市建立红色文化发展模式,建立了更加多样式创意产业项目,更多新元素开始融入到创意资源开发中。创意产业中附加值高,能够为产业营销与规划发展提供帮助,带动企业经营收益增长。营销和游览红色文化遗产,本身就是最重要的创意产品。多种组合及不同城市间的穿插,增长得越迅速,领先优势越明显,越能积聚文化认同和熨平经济差异。红色文化创意产业恰恰就可以担当这个角色,创意产业的主体还是红色收藏家,交流、认同、理解,演讲是最好的推广案例。

3. 文化价值

红色故事涉及到地方文化特色元素,与地方民众消费理念是相互融通的,鉴于人们对红色元素认知度越来越高,创意产业改造也将走革新之路。红色文化因“包容”而多元。红色收藏家的经验和经历是创意产业的内容制作与生成的关键角色。媒体是创意产业中一部分,最具先进的理念,不仅能让政府了解,更能让企业和机构了解红色文化创意的终极目标。例如,传统的古玩交易方式、独特的趣味性民俗性、千奇百怪的藏品、一流的市场设施、巨大的客流人气,同样是红色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长要素。

三、遵义“红色故事”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

红色故事是现代创意产业的新内容,以红色故事为指导开辟文化创意资源,能够促进现代创意资源开发水平,构建符合中国城市特色的创意业模式。遵义是中国红色故事之都,更是现代创意产业建设的典范,充分挖掘遵义市创意产业资源能够带动地方创意业稳步发展。

1. 突出产业目标

发展遵义“红色故事”创意产业,通过美学符号的诠释,在国内外市场上营销“红色遵义牌”文化创意产品,输出“红色遵义”品牌,既塑造了区域文化的个性,也增强了城市的文化吸引力,形成持续的区域竞争优势,提升“红色遵义”形象。红色文化挖掘与利用水平高低,这直接关系着创意项目的市场经济价值。传统创意项目执行方案中,没有考虑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性,照搬国外创意项目决策体系,并未联系中国城市发展实际情况。

2. 突出创新意识

思想意识是一切实践活动的指导,发展红色文化对创意产业也形成了广泛的指导作用,只有凸显创新意识才能挖掘新产业内涵,帮助宣城市建立属于自己的产业品牌。例如,激扬的红色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浓厚的佛教文化、灿烂的民间文化给我们积累了多姿多彩的文化资源。这就需要坚持创新意识的影响力,把更多创新思维融入到产业经济中,为地区规划发展提供指导方向。

3. 突出资源整合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强化运作,大力整合其它资源,比如将红色文化旅游与绿色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有机结合,使之相互交融、相得益彰,丰富旅游内涵。遵义市发展创意产业,要时刻关注红色文化及其发展趋势,深入挖掘本地区红色资源及价值内涵,开辟符合区域建设的新产业模式,同时构建更具现代化的产业规划与发展体系,这样才能创建更为先进的经济发展项目。

4. 突出打造品牌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讲究的是“品牌竞争”,文化和旅游产业要形成辐射力、影响力,同样也要创造自己的知名品牌。通过发挥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创意产业的影响力与调控力,为产业结构规划与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遵义要深入挖掘现有的红色资源,从价值观角度开辟符合地区发展的创意产业格局,实现区域经济规划与发展的一体化建设。

四、结论

“红色故事”是一代革命精神,是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革新元素,将其融入创意产业具有先进性。遵义在发展创意产业过程中,将“红色故事”作为创意产业的特色元素,带动了产业结构转型与发展。政府在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中,要发挥产业调控职能,对创业产业实施综合规划与指导,积极融入红色元素、明确产业发展目标、联系市场需求,全面推动产业经济朝着“创新化、区域化、特色化”等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雪丽.构建我国文化安全体系的路径选择[J].学术交流,2011,(12):161-164.

[2]吴佩芬.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意识形态安全研究[J].思想战线,2011,(5):79-82.

[3]周志强.红色文化空壳化忧思[J].人民论坛,2011,(15):72-73.

[4]江峰,汪颖子.中国红色文化生成的系统要素透析——以大别山红色文化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89-97.

篇4:一个红色革命家庭的故事

在那个年代,虽然胡日先带领其子孙,长年累月勤耕苦作,但由于地主豪绅横征暴敛,欺榨剥削,结果还是债台高筑,家贫如洗。

1925年五华农民运动浪潮席卷全县。上级党组织派遣胡焕寰等到念目石村,开展宣传组织农会。胡日先带领全家首先响应,报名参加了农会。在他家的带动下,念目石、碰塘、琴江下的农民纷纷加入农会,随即成立了琴江乡农民协会,选举胡日先为会长。胡日先当上农会会长后,便带领农民积极实行“二五”减租,取消送租送田信鸡等勒索农民的苛捐杂税。穷人抬起了头,挺起了腰,扬眉吐气,但地主豪绅却恨得破口大骂,誓要把胡日先“农会头”除掉。

1927年5月,地主豪绅勾结国民党宋世科团进剿念目石,他们一到村里,见物就抢,见屋就烧,见人就杀,并派重兵包围胡日先家。由于敌人突然袭击,胡日先躲避不及,不幸被捕,被押进安流东灵寺。敌人对他施用惨绝人寰的酷刑,但他坚贞不屈,与敌人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曾被胡日先清理过家产的地主黄柱臣,认为斩除“农会头”机会已到,便得意洋洋地对胡日先说:“你这个共产党农会头,今日你有三头六臂,插翅也难飞,快送你上西天了!”遍体鳞伤的胡日先,忍着巨痛,厉声呵斥:“我胡日先敢食三斤姜,敢顶三下枪,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我死了,有我儿子、孙子,革命自有后来人,你们莫高兴太早,你们的末日快要到了!”辞严气正,弄得地主黄柱臣丧魂落魄,灰溜溜地走开了。几天后,海丰农军总指挥吴振民率领农军打败了国民党宋世科团,攻陷安流,把胡日先从狱中解救了出来。

其妻张五妹目睹自己丈夫身上伤痕累累,青一块紫一块,火从心头起,谆谆告诫儿女:“牢记血海深仇,听党的话,跟共产党走,打倒这批狐群狗党,为你爹报仇。”她带领一家大小节衣缩食,勤俭持家,搞好生产,多打粮食,支援农军。她家是革命据点,体弱多病的张五妹经常起早摸黑接待同志,护理伤病员,累得她腰酸背痛。但她从未有过怨言。一次,红军四十六团100多人路过,她组织全家老幼,热情地为红军战士煮茶做饭,问寒问暖。红军战士都称她为“革命的好妈妈”。

在父母的影响带动下,孩子们也纷纷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叛变革命,肆无忌惮地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人民。在这血腥的白色恐怖中,胡荣、胡问欧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的教导、父母亲的支持,激励着他们与敌人血战到底。

1928年2月6日,古大存、魏远明率领革命军100余人,攻打横陂魏汉周、魏灼寰的封建堡垒——华阁西门。激战两小时后,因水寨李瑞屏等地反武装增援,敌人向革命军疯狂反扑。这时,战士胡运娘等人被敌包围,在这危急时刻,胡荣不顾个人安危,当机立断,带领几名赤卫队员冲上山头,端起机枪,紧扣扳机,向敌人开枪扫射,掩护胡运娘等同志杀出重围,安全转移。

1928年2月17日,国民党黄旭初师兵分三路进剿安流。他们到安流后,就和当地反动武装互相勾结,成立剿共委员会。提出“宁可错杀三千,不能放过一个共产党员”口号,所到之处,实行“三光”政策。革命活动一度转入了低潮。

1929年4月,八乡山第一仗后,念目石的革命火种又燃烧起来。胡荣首先在念目石组织起“救党会”,他任组长,胡亚四、胡亚涛为组员。胡问欧将分散隐蔽的共产党员集中起来,恢复了洑溪乡党支部,他任书记,后任中共八区区委委员。在他们兄弟积极串联发动下,洑溪乡苏维埃政府成立,胡荣任主席;洑溪乡妇女会主任由胡问欧的妻子曾友妹担任,儿童团团长由胡日先的孙女胡木英担任。1930年初,区、乡苏维埃政府都设在胡日先家里。为了保卫新生政权,胡荣兄弟率领念目石人民,在村的四面高山上日以继夜筑起了4个大寮(即碉堡),准备与反动武装展开顽强的斗争。他们依靠原始工事,用粉枪、刀、矛等武器,先后打败了敌人多次的进攻。

胡日先13岁的孙女胡木英也不甘落后,率领儿童团员到永和寺、水口宫、转水宫,废掉神坛,捣毁神像。胡日先一家,成为封建地主豪绅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把胡日先一家当作首先要剿杀的对象。自1928年至1930年,胡日先家先后遭受敌人几十次围剿。不但房屋被烧毁,墙脚被挖掉,果木被砍光,连屎缸板、风车、砻、碓、磨等都被抢光,房屋被夷为平地,片瓦无存。敌人烧、杀、抢、掠、悬赏通缉,迫使他家三年断了炊烟。在艰苦的年月里,胡日先携老带幼,上山蹲石洞,挖野菜草根充饥,以蓑衣稻草御寒,后流落到陆丰上砂讨饭,4岁的孙子胡毕香被迫卖掉,13岁孙女胡木英也被地痞抢走。

由于敌人连续不断围剿,1930年7月,胡荣、胡问欧为了寻找组织,途经汕头时,被叛徒出卖而遭敌逮捕。就义时,胡荣兄弟大义凛然,昂首挺胸走向刑场,慷慨激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儿子牺牲了,但60多岁的胡日先夫妇并没为此流下一滴泪,而是化悲痛为力量。同年8月,胡日先带领一家老幼回到念目石窑斗里,继续串联发动,恢复组织,准备战斗。不料被地反张阿金发觉,深夜率领地反武装包围窑斗。胡日先夫妇奋起搏斗,寡不敌众,胡日先壮烈牺牲,张五妹身负重伤,后流血过多身亡。

胡日先一家,在革命斗争中,被杀3人,被抢走2人,失散7人,被迫卖2人,全家18口人,仅剩下4人。他们英勇不屈、前赴后继的革命事迹,为五华人所传颂。

篇5:红色经典小故事

1949年5月,温州解放,盘踞沿海岛屿的国民党残部为了封锁东南沿海港口城市,经常派飞机来轰炸,派匪特潜入破坏交通工具。

7月间,招商局温州分公司(今温州港务局)仅有刚刚由温州军管会调拨来的一艘百吨级的“台航八号”汽船,为了免遭空袭破坏,隐蔽在东门外灰桥浦。张自霖自告奋勇与另外两个海员担任守护任务。当时,灰桥浦很僻静,常有匪特破坏,他们三人又是赤手空拳,面对困难,都没有退却半步。张自霖还向温州分公司军代表蔡南星表示,一定完成好任务!

张自霖说到,做到。9月26日深夜,有匪特十数人持枪闯上台航八号轮船威胁三位水手,迫令他们起趴往瓯江口资敌。张自霖暗示另外两位水手缠住敌人,自己乘敌人疏忽,不慌不忙地退到船后梢,轻轻放下绳子,悄悄地滑下去,钻到水里,泅游过去,到解放军驻地报告。解放军立即出动会剿。匪特闻讯惊慌逃走,使台航八号没有遭到丝毫破坏。第二天,军代表蔡南星立即召开局务会议作出决定,并呈报上级,对张自霖勇敢、机智保护国家财产的事迹“除予在本地报纸加以表扬外,拟另给奖金一万元,以资鼓励”。

11月18日,张自霖随台航八号第三次接受支前任务,军运到温岭县江厦港。当时,船上船员不敷,仅3位正式海员,临时从别处调来的一批支前海员,技术操作都不很熟练。染病多天的张自霖见支前任务重,正式海员缺,就向军代表蔡南星要求随船支前。军代表见他身体有病,没有批准。后来听说他已经上船了,就派人去叫,叫了两次都没有叫回来。傍晚,台航八号靠近宝华码头(今安澜码头东侧),支前会的同志都到码头协助工作。军代表亲自找上船,做张自霖的思想工作:“前两次的台航八号军运,你去了,是应该去的,而且是必须去的。这次你有病,决不能勉强去,还是回局休息。”张自霖却坚决要求说:“我病不要紧的,过几天回来养病不迟,眼前人手这么缺,我保证一个顶俩,担任两个水手所做的工作。”

篇6:红色小故事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无数党员干部和进步青年惨遭杀害。革命形势急转直下。许多人宣布脱离了共产党,军校里的学生中也有一部分出现了动摇。赵一曼却坚决地表示: “不,我决不回头,我要战斗下去,继续奋斗下去。”军校决定由留在后方的叶挺率领第11军第24师赴前线攻打叛军,并把军校全体同学编为中央独立师,赵一曼随军校女生队被编为政治连,受叶挺指挥,开赴前线。五月十七日早晨五点钟,女生队分两路出发,一路到金口,一路到纸坊。我們高举‘中央独立师’军旗和许多面锦旗,号兵吹着进行曲,向望山门车站前进。”赵一曼和女生队沿途张贴标语,向群众宣传“我们是革命的军队,是保护人民大众的”。在炮火连天的火线上,赵一曼和女生队的学员紧跟作战的男学员部队,投入了紧张的抢救伤员的工作。不顾子弹在头上尖叫,把受伤的战友抬下火线,热情地为他们包扎、换药、喂药。这次从出征到返校共34天。在这34天里,赵一曼“历尽艰难困苦,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

1936年6月,红二、六军团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后,中央军委电令正式成立红二方面军,二、四方面军分左、中、右三路从甘孜北进。我们红六军团当时在原西康省的甘海子,于1936年7月初出发,经西康色达县绕道青海省南部到四川阿坝。本来计划10天的路程,整整走了20天。由于部队刚通过了几座雪山,指战员们体力消耗严重,又缺少粮食,当我们第一次进入渺无人烟的茫茫草地后,虽然这里还只是干草地,但已面临到不少难以克服的困难。行军中,草地露营,经常遇到大风和雨雪袭击,气候恶劣,又没有粮食,指战员们有时连野菜也找不到,还有的战士因吃了毒蘑菇而致死。军团首长心急如焚,把马杀了给战士们充饥,但杯水车薪,部队天天在饥寒交迫的困境中行进,而且还要和突然来袭的敌人骑兵作战。不少同志,在这第一段草地行军中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经过20天的艰难行军,到达四川阿坝,在阿坝部队稍事休整补充,准备过大草地(水草地),这也是红军长征路上最艰苦的一段行程。在这里首先是补充粮食,我们军团想尽办法筹集到一批青稞麦,加工成炒面发给每个人,作为过草地的全部口粮。我们于7月30日开始进入水草地,第一天就遭到暴风雨和冰雹的袭击。这里的气候,真如神话一般,变化莫测。本来万里无云,突然一片黑云会在头顶出现,于是大雨冰雹猛落下来,无处可躲,把大家打得浑身湿透,有人头上还被冰雹打起了包包。就这样,我们天天都在茫茫的水草地里艰难地跋涉,行进中每个人都要小心翼翼地沿着前面部队踩出的路前进,稍不小心就会陷进泥沼,活活被草地吞没。

水草地行军,我们军团遇到的最大困难仍是缺粮。前段过干草地,指战员们饿着肚子走路,体力普遍下降,大家拖着虚弱的身体,继续通过环境非常恶劣的水草地,再加上缺粮,极度困难。当时我们的战斗口号是“走出草地就是胜利”。因此,我们军团行进中,只要一休营,大家都不顾疲劳,“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去找吃的,有的挖野菜,有的捉鱼虾,有的拣死牛死马的骨头砸来煮水喝。总之,“为吃奋斗”,为争取活着走出草地干革命。

我们红六军团在这茫茫的水草地中整整走了9天,每天不仅要为“吃”奋斗,而且还要为“宿”担忧。我们宿营时的所谓“帐篷”,都是指战员们用自己的床单支撑起来的,既不遮风,也难御寒,更挡不了大雨夹着冰雹的袭击,有时碰上整夜下雨,大家只能背靠背地蹲在水里等待天明,有的体弱有病的同志支持不住而倒下,当场死去。我当时是红十八师三营七连的卫生员,我们连的二排长,江西人,是党支部委员,原来身体很好,打仗勇敢,很能干,行军中他经常帮助体弱有病的战士背枪,有时把两三个战士的枪都背上,叫“背架枪”,全连同志都很喜欢他。一天晚上经雨淋后,第二天他怎么也站不起来了,咬紧牙关挣扎也无济于事。指导员和我要搀他走,他不要,战士们要背他走,他也不要。他说:“我不行了,你们难道想要多牺牲几个人吗?能多活着一个人走出草地就多一份革命力量牎”当天我们连是后卫,部队已经走了,指导员要照顾整个连队,就要我等一下二排长。我蹲在二排长身边,两人眼望着远去的部队,这时二排长用极其微弱的声音对我讲:“卫生员,你快走,等会儿你赶不上队伍了。”又指指身上还剩有一点炒面的干粮袋说:“炒面我用不着了,你拿上,你还小,一定要活着走出去„„”看着二排长慢慢瘫倒在草地上,我已泣不成声,连连呼叫“二排长牎二排长„„”可他再也听不到我的声音了。我们可爱的二排长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在茫茫的水草地上。

饥饿寒冷压不倒红军的英雄气概,艰难险阻挡不住红军前进的步伐。8月8日我们终于走出了水草地,到达四川省的包座。从这里往前又走了十几天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山间隘路,通过了“八里卡子”“腊子口”等天险,才到达了甘肃的哈达铺。

经过雪山、草地,经过几个月的艰苦转战,我们红六军团与其他军团一样,牺牲了很多优秀指战员,就拿我们连队来讲,原来有100多人,到走出草地时仅剩下17人。虽然人员减少了,但大家锻炼得更坚强了。“走出草地就是胜利”。指战员们情绪高涨、精神饱满地高唱着“大踏步,向前进,解放大西北„„”勇往直前,奔赴抗日前线。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诗篇,过草地只是其中一节。无数先烈出生入死,前赴后继迎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美好的今天来之不易。我们要牢记历史,学习先烈们,学习当年红军指战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继承、发扬光大他们的革命精神,努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繁荣富强。

刚过大渡河,周恩来就病了。经常高烧不退,有时甚至处于昏迷状态。

红军什么药品都没有,平时普通战士受伤了,也只能用盐水给伤员洗洗伤口,这就是最好的治疗了。

他的医护人员刘江萍很着急,总是和其他医护人员千方百计到各个部队去找药。

周恩来知道了这件事,就把刘江萍叫来,对她说:“战士比我更需要药品,决不能到部队去找,我们有什么就用什么!”

每到一个宿营地,刘江萍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到处买药,偶尔能买到一点止痛退烧药,就立即让周恩来服用。有一次他们在一个集镇上,买到了二两木耳,刘江萍喜极而泣,这在整个长征途中可以算是最高级的补品了。

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周恩来整天高烧不退,经常处于半昏迷状态,翻雪山前部队专门为周恩来准备了担架,可他坚持自己走路。最后,他实在走不动了,才躺到了担架上。

周恩来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从来没有把自己当领导看待,而是把自己当做普通战士,别人能吃苦,他也能。而且他比别人操的心多,费的神多。

过草地时,医护人员好不容易给周恩来煮了一碗粥,他严厉地问刘江萍:“部队现在吃什么你们不知道吗?”刘江萍说:“怎么不知道,吃草根、吃树皮,可你病得这么重,还协助毛主席工作,分担全军的重担,难道吃一小碗稀饭都不应该吗?”

“小刘呀,我们是革命的队伍,一定要官兵一致,好坏大家都要一样。”周恩来最终也没吃那珍贵的稀饭。

红军进入甘肃时,正是收获的季节,队伍经过一片梨园时,长途行军的红军看到,树上果实累累,黄莹莹的,看见了都忍不住流口水。可是谁也没有上前去拿梨子吃。房前屋后,梨子成堆。周恩来却坐在梨树下,一手端水喝,一手拿铅笔,聚精会神地看地图。刘江萍看到生病的周恩来没吃老百姓一个梨子,睡在梨堆边的他也一个梨都没拿。

上一篇:万盛经开区公众信息网下一篇:(孝心)012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