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特色项目实施方案

2024-07-03

艺术特色项目实施方案(精选8篇)

篇1:艺术特色项目实施方案

泥沃小学艺术特色项目创建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意见》和东丽区中小学体育、艺术特色项目创建实施方案的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在日常教学生活中体现本校的“雅行”特色,为今后培养音乐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我校将以“竖笛”为音乐活动项目,创建“艺术特色教育”。

一、设想思路

竖笛是一种简便易学的乐器,它发音纯正、音色优美。学生学习竖笛能培养音准,增强音乐表现能力,尤其在视唱、唱歌和欣赏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竖笛皆可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扩大音乐视野,培养乐感来说,竖笛作为一种乐器,也有着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所不可替代的功能。

二、活动目的:

通过竖笛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音乐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乐理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及创造能力。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创建特色艺术教育发挥重要作用。

三、活动要求:

1、全校学生(从一年级——六年级)达到百分之百的参与率;

2、通过学习竖笛,把其融入到课堂音乐教学中,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探索科学有效的竖笛教学方法,使器乐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真正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

四、各年级竖笛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探索竖笛教学的规律与原则,研究如何充分发挥竖笛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化作用,配合唱歌、欣赏、音乐知识等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造才能的新型人才打下素质教育的基础。

(二)教师目标:

从每位辅导教师入手,先让负责教学的教师掌握相关知识,然后再辅导学生,提高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

(三)学生目标:

1、掌握竖笛演奏的基本知识:

竖笛的各部位名称;

正确的演奏姿势;

吹奏的口形;

竖笛演奏指法表;

2、能够用吐音、连音干净有表情的吹奏乐曲并以此为起点掌握竖笛的基本吹奏技巧(吐音及连音);

3、根据不同学生全面施教,注意分层次教学,并对学生做出不同要求。分年段教学目标:

1、一、二年级:掌握竖笛演奏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吹奏F调音阶及熟练掌握 “1-7”的指法;能吹奏《小宝宝要睡觉》

2、三、四年级: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准确熟练吹奏F调乐曲,齐奏《闪烁的小星》,熟练吹奏《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4、五、六年级:练习吹奏乐曲《金孔雀轻轻跳》,并能熟练吹奏;合奏训练

五、教学措施

1、教学准备

主要开展以下准备工作。

(1)掌握竖笛的演奏技法,通过亲身体会,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和重点,提出处理对策;

(2)进行教学课程设计。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细化,研究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内容及其教法,估算教学进度,写出教案;

(3)进行学生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与研究,从宏观上和理论上探索其教学规律。

2、上课

主要是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1)初步培养学生对竖笛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竖笛这种乐器的起源、发展现状、发音原理和特点,以及正确的使用姿势;

(2)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和思想准备工作。向学生介绍开展器乐教学的目的和意义,介绍器乐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规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描绘美好前景,激励并树立起他们战胜困难、完成学业的信念和信心。

3、初始、巩固教学

初始、巩固教学划分为初学(一、二年级)、齐奏(三到六年级)二个阶段。

(1)初学阶段(一、二年级)

本阶段侧重于启蒙,培养兴趣。遵循“磨刀不误砍柴功”的原则,循序渐进,不过分地要求进度,让学生统一而又整齐地打好基础。

本阶段要求学生:了解竖笛的起源和发音原理,初步体会正确的呼吸与指法配合。体会气息的力度、音色、音阶、音高的变化。

(2)齐奏阶段(三到六年级)

本阶段侧重于巩固、提高上一阶段所掌握的基础。对于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并将其简易化,使学生易懂、易学、易记;教学过程中,做到“三不往下练”,即:姿态、神态、发音状态未达到要求时不往下练;精力不集中或情绪没把握准时不往下练;出现音准或节奏问题时不往下练。有意识地为合奏阶段做准备。

六、评价方式

按照各年段设定的教学目标,在学期结束时结合音乐课考核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

篇2:艺术特色项目实施方案

2015.12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精神,推动我校阳光体育运动及艺术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艺术素质,根据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开展体育、艺术特色学校创建活动以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能力为宗旨,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艺术兴趣为目的,以掌握运动方法和艺术技能为根本,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促进体育、艺术课程改革,通过三~五年的努力,将我校打造成参与面广、水平较高、设施完备的体育、书画艺术特色学校,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目标:

1、构建体、艺校本课程体系。

结合我校现有书法艺术特色,将体育、音乐与美术相结合,构建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配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融通的体育、艺术校本课程体系;

2、选择体、艺活动项目。

(1)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相适宜符合自身素质特点的体、艺活动项目,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学生体育、艺术素养修炼,培养学生审美意识,陶冶学生艺术、体育情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2)形成学校特色项目。传承武术艺术特色,全校学生参与练习武术操,全体学生参加,在学校大课间进行整体推进、普及。

3、建设优秀特色教师队伍。以学校体艺特色学校创建为契机,建设一支有创造性的,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的教师队伍。

4、打造学校“体、艺教育”品牌。

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优化艺术教育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的整合。以现有学校书法艺术团为龙头,开展好书法、绘画、音乐、体育兴趣小组活动,培养体、艺特色学生,以兴趣小组带动其他学生进步,努力打造“体艺教育”品牌。

三、实施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根据本校的现有资源和学生状况,发挥传统项目优势开展创建活动。

2、适应性原则。开展的体育、艺术活动必须适应学生身体和心理发育特点,有利于增强体质,有利于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普及性的原则。广泛开展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

4、全面性原则。摆正体育、艺术课堂教学与创建体育、艺术特色学校的关系,坚持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促进学生身体协调发展,防止为创建体育、艺术特色学校而造成体育、艺术课堂教学的单一化。

5、以人为本原则。开展体育、艺术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坚持以育人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开展创建活动中注意加强相关体育、艺术知识和体育、艺术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体育、艺术文化氛围。

四、项目选择: 本着以生为本,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结合学生自身素质特点和学校特色师资优势,通过课程设置、活动推广,兴趣小组提高等形式创建我校体、艺特色。

五、实施步骤:特色学校创建时间2014年12月——2015年11月,实验研究程序和进度如下:

1、准备阶段(14年12月)

(1)开展前期调研,确定学校体、艺特色项目。(2)建立学生体、艺特色档案,落实参与教师。(3)制定实施方案,进行人员分工,落实研究任务。(4)开展创建宣传,学习相关理论,奠定研究基础。(5)成立体育舞蹈研究小组,创编书法健身舞。

2、实施阶段(3月——10月)

(1)制定阶段性实施计划,落实特色创建各个环节。(2)构建体、艺校本课程体系。

(3)广泛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体育、艺术教育活动。

(4)落实体育大课间,推广、普及书法健身舞,形成学校特色项目。(5)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优化体育、艺术教育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的整合。(6)实验教师撰写心得、体会、总结。

3、总结阶段(11月)

(1)汇总整理各阶段的成果资料,进行体育、艺术性教育成果总结汇报活动。

篇3:艺术特色项目实施方案

关键词:“体育、艺术2+1项目”,困境,策略

1. 问题的提出

我国启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这一活动的目的, 就是要利用阳光体育的抓手作用, 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 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 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 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 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体育、艺术2+1项目”则更好地将“阳光运动”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根据教育部教体艺厅函[2004]33号《关于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试验工作的通知》的精神, 让学生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为全面促进体育和艺术教育, 推动课改, 深化素质教育。学校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 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2. 实施“2+1项目”面临的困境

2.1 师资短缺是实施“2+1项目”的最大瓶颈。

“体育、艺术2+1项目”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 而当前的课程改革缺乏相应的师资配备, 其根本原因是我们并没有对师范教育 (体育专业) 进行相应的改革, 缺乏一种实际的人才储备。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力量的上位培训体系——师范教育, 至今还沿用课程改革之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将传统的“体育课”改成了“体育与健康课”, 在课程的设置过程中增加了“健康课”的内容, 但是相应的师范教育却没有增加相关的学习内容, 直接导致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困难。“2+1”活动的开展, 没有任何的经验可寻, 面对在活动中出现的一个个教学难题, 势必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学校应紧紧依靠科研的力量, 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针对“2+1”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 针对关键问题确立教师自己的科研课题, 并加以实验研究。教育部推行“体育、艺术2+1项目”, 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 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是完全符合《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不过, 在现行条件下, 推行这一项目, 应当完善人才评价与选拔制度。同时转变观念, 改变现行的一些应试教育的做法, 重新设计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新的评价制度, 这样才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普及, 并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2 教学资源的匮乏限制了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全国的中小学学校中, 大都存在着教学设施短缺、场地器材不足、班级学生数量过多、时间与场地安排冲突等情况, 这样学生就挫伤了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受到了影响, 严重遏制了教师创新意识的发挥, 给体育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学校体育教师人数不多, 没有形成一定的研讨氛围, 教学仍为以往的按部就班的模式, 给“体育、艺术2+1项目”的推行带来了困扰。开发学校的教学资源是“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前提条件。

3. 实施“2+1项目”的策略

3.1 深刻认识到转变传统教学方式的迫切性。

古人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原因, 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在“2+1”活动开展后,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原先进行辅导的时间没有了, 学困生的补习时间更是没有, 老师感到无奈与压抑。学生早晨不能过早到校, 傍晚放学后, 学校按规定不能对学生进行“留学”, 如果留学, 则教师还要为学生放学回家路上的安全而担心不已。个别教师面对这以往无法想象到的难题, 束手无策。针对教师中出现的这一问题, 学校有必要让全体教师重新认识教学现状, 使其重新定位。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 认识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通过有意识地组织引导, 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到改进。

3.2 以校本教研为切入点,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对照“2+1”活动前后的教学, 用小学数学中某一公式进行表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如今“工作总量” (一册书本的教学内容与家长的预期教学质量) 没有发生改变, 然而缩短了工作时间 (在校学习课本文化知识的时间) , 势必要求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即:每堂课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实效) 。要提高工作效率, 不仅需要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自我促进, 还需要大家相互学习, 扬长避短, 校本教研模式应运而生。校本教研是如今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最有效的途径, 也是如今很多学校所最喜欢, 被普遍接受的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所以要在教师校本教研上下工夫, 求得发展与突破。

3.3 教科结合, 提升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2+1”活动的开展, 没有任何的经验可寻, 面对在活动中出现的一个个教学难题, 势必要求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与消除。学校应紧紧依靠科研的力量, 结合学校开展的课题研究活动, 针对“2+1”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 针对主要关键的问题确立教师自己的科研课题, 并加以实验研究。教师应重视实验过程, 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撰写好阶段性的总结, 根据自己的课题研究工作, 积极撰写教科研成果论文, 真正将教学研究与教科研融为一体, 有力推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推广与应用。

3.4 以点带面, 肯定学生“2+1”成绩, 促进全面发展。

实施“2+1”活动后, 学生对于开展这样的体育与艺术活动持支持态度, 很多学生为在学校中接受这样的体育与艺术教育而感到高兴。特别是喜欢体育与艺术的学生和在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缺陷的同学, 对于活动的开展更是举双手赞成。因此教师应有效地引导, 让学生在体育与艺术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以点带面,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用无数的实践证明:只要引导学生做他们最喜欢的事情, 也就找到了全面发展的突破口。要改变现状, 最重要的便是尊重学生, 鼓励学生,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从而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5 主动出击, 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谋求学生家长全面配合。

教学是项系统工程, 更应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实施“2+1”后, 应受到全体家长、孩子、社会的重视。在一些地方, 也许很多家长对于活动的开展持疑惑态度, 他们并不真正了解活动实施的具体情况, 也有一些家长对于学校开始的“2+1”表现出了一定的担心:因为毕竟孩子的教学时间缩短了, 特别是那些学习方面有欠缺的学生家长, 更是有一定的不解与抵触。所以, 面对这样实际的家长情况, 学校必须有意识地进行疏导。例如, 在学期初活动开始时给全体参加活动的学生家长发放《给家长一封信》, 将活动开展情况向全体家长进行说明与汇报, 并在学期中期的时候, 组织学校教师有目的地对部分学生家长进行家访, 征求家长的意见。特别是对于那些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 希望家长能在家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一步进行督促, 以真情谋求家长对于学校开展“2+1”活动的支持。

4. 结语

通过实施“2+1项目”, 把学校体育、艺术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与广泛深入的开展课外文体活动, 与具有体育活动结合起来, 有力地促进各地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的推行, 尽管面临或将出现这样那样的制约因素, 但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可取代的作用, 它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使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它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 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艺术修养。它是学生一生发展的重要环节, 更是提升民族素质的一件大事。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要正确对待运动技能教学.中国学校体育, 2005.

[2]陈建嘉.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指南.2003.4.

[3]王文生.《“体育、艺术2+1项目”解读》.《体育教学》.2005年第1期4.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2002.

[5]毛振明.学校课外体育改革新视野.205、7.

篇4:艺术特色项目实施方案

摘 要 体育、艺术2+1项目是在2004年7月由教育部颁布并实施的一项旨在推动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通过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技能测试的研究方法,分析体育艺术2+1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原因,并针对作为难点的各项技能的评价标准的不足提出调整和改进的对策,以期进一步完善体育艺术2+1项目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体育 艺术2+1项目 瓶颈效应 评价标准 调整对策

2003年11月,教育局颁布的《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表明,我国中小学生由于运动不足,体质下降,肥胖现象日渐增加[1]。针对这一问题,教育部于2004年8月决定开展并实施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的实验工作,旨在通过课内或课外进行的体育和艺术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获得一项艺术特长和两项体育运动技能,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艺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一、体育、艺术2+1项目的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原因分析及有效对策

自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各类学校积极响应,高度重视,建立了负责组织监督并计划实施学校课内外文体课程及活动的小组,制定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执行计划,该举措推动了各地学校体育艺术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体育艺术2+1项目获得了初步成效。与此同时,该项目的一些瓶颈和问题也随之而来,造成主要瓶颈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家庭传统观念的影响。父母在学生的成长与教育中有着毋庸置疑的重要作用,其一言一行无一不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可以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任导师,好的家庭教育理念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和身体健康的双向发展,而不良的家庭教育观念则会阻碍学生对于学校教育的认知。多数家庭,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往往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过高的期望,更重视学生智育的发展,而忽略了身体素质的培养;出于溺爱提供丰富的膳食,却忽视了体育的锻炼,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偏见较重。

第二,应试教育的影响。各地各类中小学校长时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课程设置上仍然以文化课为主,用于艺体发展的有关课程和课外时间严重不足,被文化课的大量课业所占用,导致了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的不平衡。大多数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在教学计划上严重偏向于文化课,应试教育大大压缩了学生艺体的培养机会,阻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第三,地区经济不平衡的影响。受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影响,各个学校用于艺体发展的培养经费也并不均衡。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学校的艺体基础设施完备,用于学生艺体技能培养的投入资金充足。然而,例如我国西北一些经济发展不足的地区,学校用于学生艺体素质培养的基础设施极不完善,很多学校没有足球场,篮球场甚至田径场。

二、体育技能评价标准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在各地各类的学校运动技能评价标准中,作者总结归纳出操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

首先,技能水平的总体评定方法不足。在艺体2+1项目中的实施方法中,仅仅提出要对于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做相应的测定,但是在每个运动项目中,技术动作指标只有优秀,良好和合格等几个三个标准,而对于运动测试之后所得出的成绩,则缺少总体分析和详尽的评价方法[2]。如在篮球运动中,仅给出传接球等动作技术的标准,但却没有对学生的篮球技能水平给出总体总结性的评价和综合性的评估与分析。

其次,少数运动项目标准要求过低。例如,在足球技能评价标准中,水平二的颠球及格线为两个,这是一般学生均能达到的标准,因此,此目标的设定对于学生运动潜能缺乏激励作用和激发效果,不利于学生体育技能水平的发展。

再次,忽视小学体育实施和评价。体育教育作为应作为贯穿学生一生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在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还是身体素质的培养上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小学校的现状是由于家庭、学校及学生本身各种条件的限制,对于小学生的艺体发展不够重视,对于是否将其纳入艺体2+1项目也产生质疑,在该项目中,并没有体现出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评价内容及标准,这样并不合适。

三、体育技能标准调整对策

第一,设立体育等级评价标准。参照艺术类考试,如钢琴考级等相关做法,设立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年龄水平相当的等级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标准打破了年龄和年纪的限制,促进了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和体育技能训练的热情,同时也为我国运动员提供后备力量。

第二,对项目技能进行科学测量。这样可以有效使项目技能达到平衡,按照运动的达标率和参与时间来作为技能评定的标准,进行科学的测验,而非区分度过大的测量。

第三,重视小学体育实施和评价。小学生在学习压力上相对来说比较小一些,从学校到家庭都会比较重视孩子的艺术与身体技能方面的培养,所以可以更好的实施[3]。在评价上小学生的评价标准还须调整,制定符合小学生身体特点的更加丰富的评价标准,使得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为今后获得良好的运动素养和身体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文生.“体育、艺术2+1项目”解读[J].体育教学.2005(1):6-7.

[2] 王崇喜,刘卫峰.中小学“2+1项目”足球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J].体育学刊.2007.14(2):95-98.

篇5:“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省教育厅体育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为学生终身体育和提升审美素质,陶冶情操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沣东新城的文件精神,从本学期起我校将全面实施“2+1项目”实施工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坚持“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体育、艺术教育活动。倡导“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运动理念,让学生参与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运动能力,增强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倡导“我欣赏、我创造、我成功”的艺术思想,开展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艺术活动,让学生根据自身特长融入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展示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情趣,形成健全人格,让每一学生都幸福地成长。

二、实施目标

1.尊重学生差异与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整合学校、社会、家庭资源,让每一名学生都能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相适宜符合自身素质特点的“体艺2+1项目”。

2.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加强学生艺术素养的修炼,完善人格、提高能力。

3.构建公正、准确且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能力提高的“以评促展”的项目实施评价体系,保障方案的顺利实施。

4.探究并构建具有学校特色、运行简单、推广价值高的项目操作模式,提升“项目”实施的内涵与外延。

5.在深入开展好“体艺2+1项目”基础,让更多学生能向“2+2”能力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实施内容、对象和时间

实施“体艺2+1项目”,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能在小学阶段学习掌握2项体育技能,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我校把田径类项目作为学生的必修体育项目之一,再结合学生的兴趣由学生选择其他一项体育项目 实施对象:1--6年级全体学生。

实施时间:

1、每天课间操(含广播操或升旗仪式、眼保健操)40分钟、大课间活动时间30分钟。

2、在不影响正常的艺体课教学的前提下,利用艺体课合理安排“2+1”项目的训练。

3、利用班队活动等其他时间。

四、实施原则

1、全面发展与终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终身教育为原则。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系统地设计能切实提高学生体育艺术技能的内容和方法体系,有效开发体育艺术教育功能。

2、教育性、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课外文体活动要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炼于乐。

3、面向全体与发展特长相结合的原则。课外文体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4、学生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文体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引导是必要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讨论、组织、操作、交流和评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5、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应以校内教育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独特功能,促进校内校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密切配合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外教育环境。

6、提供保障与教育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推进“2+1”项目,需要基本的时间、空间、环境和物质条件的保障。同时要加强安全教育,要制定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让每一项经费投入,每一项活动安排,都能体现对学生周到的关怀

五、项目设置

结合小学生善于模仿,对新鲜事物兴趣强,有针对地选择“体艺2+1项目”,让学生的特长更长,打造学校体艺特色品牌,将成为“体艺2+1项目”选择的致力点。

1.体育类

A、必修项目:田径

B、自选项目:篮球、羽毛球、排球、乒乓球、踢毽子、象棋等

C、项目指导老师:体育老师,各班主任 2.艺术类

A、自选项目:声乐、器乐、舞蹈;绘画、手工制作、书法、摄影、篆刻。

B、项目指导老师:音美老师

各班主任

六、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严格管理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及教师的“体育、艺术2+1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导处、大队部等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体育、艺术2+1项目”评价体系。明确分工,落实到人,充分认识活动重要性,有计划、有备课,将该项常规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体系,将各班“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的成绩和教师业绩考核挂钩,从制度上保障该项工程的积极稳步推进。

长:

张爱玲

副组长:

张敏学

刘仙维

成员:

赵 干

朱亚峰

郭江飞 林笑宇 王强强

全体班主任

2、做好学习与宣传工作。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和中心学校文件与会议精神,拟订出适合本校特色的实施方案。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争取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家长的理解支持,为实施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向学生发放体育、艺术2+1项目调查表,了解学生的技能、特长,填好相关表格和造册。

3、开齐并上好体艺类课,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教学计划,开齐开足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严禁挤占音体美课程的时间给学生补习文化课。

4、安排好“体育艺术2+1项目”周活动表。

做到“定项目、定内容、定地点、定学生和定辅导老师”,实实在在开展活动。

5、多元评价,重在鼓励。

活动的开展和评价以掌握技能为主,评定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以促进学生对项目的兴趣,并终生受益。

6、积极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为主题的对抗赛,挑战赛等比赛或才艺作品的展示活动。

7、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七、成绩认定

1.认定方式。A、学生本人现场表演、创作和测试,按有关标准进行认定;B、凡参加校级以上艺、体类竞赛(含校级),获得前六名,或获得艺术类考级证书,或达到三级以上运动员等级的学生认定为优秀;C、凡参加学区级以上教育、文体部门主办的文艺汇演、展览、展示活动,参加学区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的美术、书法作品的学生如果能出具有效的参加证明,则认定该生为优秀。

2.认定等级。认定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级。3.学校每年将全体学生“2+1项目”的结果整理汇总,存放归档,汇总上报工作由体育、艺术教师负责。

4.为促进学生对“2+1项目”的关注,并终身受益,班级要在学习园地内张榜公布每名学生“2+1项目”的结果。

5.学校将“2+1项目”列为个人、班级评优的重要条件之一。学生个人达不到“2+1项目”合格标准不能评为优秀;班级“2+1项目”合格率达不到90%以上的,当年不能被评为先进班级;班主任不能被评为先进班主任。

6.“2+1项目”实施工作所有的资料整理与管理由体育、艺术组负责,班主任协助。

7.每年学校将根据相关管理制度,对认真实施“2+1项目”工作的班级、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

阿 房 路 二 校

篇6:艺术特色项目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艺术工作,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保障我校学生从小就能接受良好的体育、艺术和健康教育,努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七里小学“2+1”工程项目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实施“2+1项目”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体育和艺术活动器材,以“2+1工程项目”为依托,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进一步彰显信庄小学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以写字教育为切入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的办学特色。以“2+1工程项目”建设为平台,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健康、乐观的生活情趣,形成健全人格,让每一颗心灵都快乐幸福地成长。

二、实施“2+1项目”的原则:

1、共同提高的原则:

课堂是开展“2+1项目”的主阵地,如何在课堂上切实提高“2+1项目”工程的效率,艺体教师要把实施“2+1项目”融入新课改之中,要以保证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有效教学为核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实施“2+1项目”的过程也是促使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提高的过程。

2、终身体育的原则:

体育、艺术工程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内容。推进“2+1”实施,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系统地设计能切实提高学生体艺技能的内容和方法体系,有效开发体育、艺术教育功能。

3、主体能动性原则:

开展“2+1项目”,学生是主体,按新课改的要求,贯彻新的教育理念,以生为本,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艺术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活动积累和磨炼,长见识、得乐趣,从而掌握运动技能和艺术技能,提高能力和水平。

4、发展特长,建设特色教育的原则:

开展“2+1项目”,就是张扬个性,发展特长;就是进一步拓展教育的空间,以目标构建内容,促使学生发展特长,学校发展特色。

5、同步发展原则:

开展“2+1项目”,要以提高体育、艺术教育师资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为先导,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个体选择发展和心智水平提高需求,开展师生互动,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6、创设条件,保障安全原则:

开展“2+1”项目,需要基本的时间、空间、环境和物质条件的保障。要充分合理安排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活动及技能发展规律,把体艺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让每一项经费投入,每一项工作活动安排,都能体现对学生周到的关怀。

三、项目实施的基本目标

1、实践目标:

①学生主动参与、自主选择与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1

富有挑战性的人文环境。

②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和人生艺术素养修炼,促使知识、情感、行为和谐发展。

③通过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体育、艺术教师师资的业务水平,涌现一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较高专业水平和能力的领导和教师。

2、理论研究目标

①探索项目与德育、素质发展的关系,挖掘活动内涵。

②探索项目工作操作原理,拓展项目指导策略与方法。

③探索校园文化、社会文化在文体活动中的可利用资源。

④探索活动工程项目实施标准评价体系。

四、实施“2+1项目”的办法

1、发挥优势,彰显特色

根据国家“2+1项目”体育与艺术技能标准,依本校现有师资条件及音体美教育教学设施等实际情况,力求借助此项实验的开展,在我校原有的体育艺术、写字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发展学校体育运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发展学生个性,进一步彰显学校魅力。

2、结合实际,分步实施

我们将把“2+1项目”活动的展开作为一个新的起点,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先在全校推行体育大课间操“羽毛球+特色跳绳”,另一项的体育选项作如下安排:本班级在这一天若无体育课,就在将写字课改上体育活动课,安排学生体育特长训练,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学生艺术项目的实施根据学生的艺术选项有艺术老师在课内进行有效指导。

3、自主选项,突出主体

学生在“自选”项目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训练中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让学生多练、多动,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多种活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发展自己的运动天赋和艺术特长。

4、内外结合,通力协作

国家“2+1项目” 共列出六大类,众多小项。目前,学校有限的教育资源难以满足全校学生的需要以及实验项目的广泛性和开放性,学校力求通过课内与课外结合,满足全校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协作、教师与家长协作,学校与社会协作,形成教育共同体,加强对学生学习的鼓励、指导和督促,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选项,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达到实验效果。

5、制定细则,分期达标

根据教育部“2+1项目”的测定方法标准,结合本校的实际教育资源和学生实际,制定《信庄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考核细则》。

6、学科渗透,加强整合“2+1项目”是体育与艺术课程的组成部分,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时,要与学科教学加强整合、相互渗透,体现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和教学评价的主体性。

五、实施项目

必选项目 跳绳或羽毛球

自选项目 体育自选 50米、100米、乒乓球、武术。

艺术自选 乐器、儿童画、剪纸、素描、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

六、“2+1项目”实施与学科教育的关系

“2+1项目”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要措施之一。是对《课程标准》艺体教学的补充和拓展。全体教师必须领会《课程标准》和“2+1项目”之间的关系。让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初级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以课程为载体,在“2+1项目”实验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

2、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特长。体育类:增强体育意识,提高健身能力,掌握基本运动技能。艺术类:培养兴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表现力,使艺术特长得到发展。

七、“2+1项目”的教学评价

(一)对学生评定

1、过程性评价: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习得过程外,更要评价体艺训练中评价能力提高、情感提升、习惯形成等过程。

2、评价形式:“2+1项目”技能评定以本人现场表演或获得校级以上各单项表演、比赛、创作和测试的奖项;作品通过本校写字能手评定。

3、综合性评价:应参考学生的兴趣、态度、知识的修养等全面表现,以促进学生对项目的关注,并终身受益。

4、评价等级:对学生评定的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及格。

5、个人材料的积累:对以纸制作品以及工艺品的材料注意平时的收集和整理。

(二)对教师(班主任、专业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学生考勤记录。

2、有完整、真实的学生“2+1项目”活动情况档案资料,并指导学生保存好自己的作品。

3、专业教师应按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课时与教学目标。

八、“2+1项目”实验步骤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

2、学习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方案;

3、搞好宣传教育,争取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家长的支持,提高全体师生对实验工作目的、意义的认识,自觉参与实验。

4、专任教师根据学生需要和学校优势、自身专长,确定重点训练项目,并与本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和,制定教学计划

(二)第二阶段:起步阶段

1、组织对学生进行原有艺体水平的调查,并作好记录并进行统计,对照标准,确立下阶段的预期目标。

2、作好阶段性总结

(三)第三阶段:整体推进阶段

各年级全面推开,为使更多的学生参与“2+1项目”达标活动,鼓励学生通过体育艺术课程的学习,参加课外文体活动、社会文体活动及家庭教育等多种方式,获得项目认定。

(四)第四阶段:总结推广阶段

1、撰写实验总结或报告

2、有形成果展示:学生可以现场表演、创作、测评、展览等形式;教师可以观摩教学、论文、论著、特色训练方案等。

七、组织和保障

(一)组织机构及相关责任人

1、领导小组

①主要职责:决策、组织、协调、保障。

②成员:

组 长:张明恒

副组长:张永俊

体育负责人:张彦治

艺术负责人:王淑芳

组 员:

体育类:张彦治 刘玉珍 郭凤英

艺术类:王淑芳李学智李凤云

2、体育、艺术教师:是“2+1项目”主要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加强理论学习,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正确指导其训练,为终身受益打好基础,并负责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同时,协助班主任搞好“2+1项目”的管理工作。

3、班主任:是“2+1项目”的组织实施者之一。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指导学生重视“2+1项目”档案资料的过程性资料的收集和管理,为评价学生提供真实、完整的数据。支持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活动的开展,将“2+1项目”作为班级一项重要工作。同时,班主任也应提高体育、艺术的修养,提高“2+1项目”的管理水平。

(二)保障措施

1、师资保障:组织教师加强学习,认真领会实施“2+1项目”的目的意义,提高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集中培训和自培,引导教师树立新理念,积极探索实施“2+1项目”的方法和途径,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2+1项目”实验提供有利保证。

2、设施保障

(1)体育场地:标准的小田径场1个,乒乓球场地1个,羽毛球场地1个,器材室1个。

(2)体育器材:器材按国家配备目录要求配备。

篇7:艺术特色项目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教育部颁布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推动我校体育和艺术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实施目的和意义

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以下简称“2+1项目”),即通过校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至少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施“2+1项目”,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为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供有效载体。

实施“2+1项目”,对于加强体育、艺术课程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养成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审美素质和心理素质,陶冶情操,培养健康、乐观的生活情趣,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还有利于科学安排“阳光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文体活动,推动体育、艺术课程改革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体育供选项目及其标准

(一)项目内容 1.体操类项目

艺术体操、健美操、轻器械体操(跳绳、毽子)、单杠等。2.田径类项目

耐久跑(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100米、200米、400米、跳高、跳远、三级跳远、实心球。

3.球类项目

篮球、足球、排球。

(二)项目选择

学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两项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

(三)达标标准

1.每项体育项目符合下列任一标准即可达标。

(1)在校级各类体育竞赛中获得单项前六名、团体前三名;(2)代表学校参加县级及县级以上比赛;

(3)在校及校以上各类体育代表队(集体项目)中参加训练六个月以上者;

(4)在学校对学生体育标准测试中,所选定项目达到良好标准; 2.达到所选项目的规定标准可予认定,由专业教师认定其是否达标。

三、艺术供选项目及其标准

(一)项目内容

1.音乐表演类项目:器乐类、声乐类、播音表演类、舞蹈类等。美术类项目:素描、中国画、动漫、书法、摄影等。

(二)项目选择

学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项适合自己的艺术项目。

(三)认定标准

1.每项艺术项目符合下列任一标准即可直接达标。(1)在校级各类艺术活动竞赛中获得单项前三名;

(2)在县级及以上各类艺术活动竞赛中获得单项前10名者或三等奖以上者;

(3)代表学校在县级及以上各类艺术活动竞赛中获得集体三等奖以上者;

(4)在校及校以上各类艺术代表队(集体项目)中参加训练六个月以上者;

(5)参加学校非笔试测试,音乐或美术学科连续两学期获得良好档次者。

2.达到所选项目的规定标准可予认定,由专业教师认定其是否达标。

四、体育艺术技能评定

各教学班要成立由体育课代表、艺术课代表和艺体骨干组成的“体育、艺术2+1项目”审核小组,根据同学本人申请,认为该同学已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并已形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艺术活动习惯,然后推荐上报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评定小组。由班级体育、艺术干部负责收集本班学生体育、艺术竞赛证书和训练情况的有关资料,进行登记、填表,然后上报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评定小组进行认定。结合艺术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达标评定标准”,对体育某一项目已经达到标准的学生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给予评定,对艺术某一项目已经达到标准的学生艺术教师在艺术课上给予评定。评定工作结束后,对已经达标的学生统一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五、“体育、艺术2+1项目”达标活动实施原则

(一)科学性和趣味性原则。学校艺体活动要坚持以育人为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练于乐。

(二)全面性原则。学校艺体活动要面向全体,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以普及促提高、以提高带普及的良性发展局面。

(三)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在组织学生参加艺体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引导是必要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选择、自主操作、自由交流和多元评价的良好环境氛围。

(四)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原则。应以课内教育为主渠道,以校内教育为主阵地,充分发挥课外、校外教育的独特功能,促进课内外、校内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密切联系家庭和社区,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努力创建良好的校内外教育环境。

(五)多渠道评定原则。对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达标评定工作可以通过统一测试进行评定,也可以结合艺体课教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学校运动会、校园文化艺术节、代表队(兴趣小组)训练等多形式多渠道对学生体育、艺术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达标评定,认定结果多方面使用,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重复测试,减轻教师工作量。

(六)安全第一原则。在学校艺体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在活动安排、器材设施的检查维护、活动内容(项目)的选择设置、活动过程的控制等方面严格把关,学校要有应急预案和防范措施,避免各类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因病残长期免修体育课的学生不参加体育项目的测试评定,只要艺术项目评定合格,既可认定该生“体育、艺术2+1项目”合格,但要在备注栏中注明。

六、“体育、艺术2+1项目”达标活动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了“体育、艺术2+1项目”达标活动领导小组,具体指导各年级“体育、艺术2+1项目”达标活动的开展,各年级成立由体育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社团、兴趣小组负责教师和班主任联合组成的“2+1项目”实施小组,对学生选项进行统计分类,根据学生的原有水平和阶段目标进行分类指导,加强对“体育、艺术2+1项目”达标活动的具体实施确保达标活动顺利进行。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班级和个人,学校进行表彰奖励,使全校“体育、艺术2+1项目”达标活动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二)积极发展学校特色。结合学校特点和我校被县教育局确定为足球和排球的县队校办,在七、八年级大力开展足球和排球训练。努力打造足球特色学校建设。

(三)合理选择项目。学校从现有师资条件以及体育、音乐、美术教育教学设施、器材、场地等实际出发,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合理选择确定每个学生的“体育、艺术2+1项目”,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体育、艺术活动内容体系,形成学校的体育、艺术项目传统。

(四)加强艺体师资队伍建设。各学校要把提高体育、艺术教育师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作为“体育、艺术2+1项目”的先导条件,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内引外联等多种渠道储备“体育、艺术2+1项目”所需教师,积极开展各种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体育、艺术教师的教学能力,以满足“体育、艺术2+1项目”对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师数量的需求,确保高质量地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

(五)实现项目与课程有机结合。“2+1项目”是体育、艺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时,要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体现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适性、时空的广阔性和评价的主体性。把实施“2+1项目”融入课程改革之中,要以保证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有效教学为核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六)促进项目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学校在实施“2+1项目”过程中,要紧密结合阳光体育运动、大课间体育活动以及各项课外文体活动的开展,使“2+1项目”有机地融合到学校各项活动之中,增强“2+1项目”实施效果。

(七)建立长效机制。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省课程计划,开足开齐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严禁挤占音、体、美课时。各学校要科学安排教学计划,使“2+1项目”实施有充分的时间保障。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举办好运动会(体育节)等大型活动,开展多样的学生才艺展示、文体比赛活动。鼓励支持各类有助于学生提高体育、艺术技能的社团、兴趣组织组织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内容。

(八)科学把握评定标准并认真做好统计工作。教师组织、指导参与“2+1项目”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和成效性纳入到教师、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范畴,纳入到班级评先评优工作中,把学生的评价与其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结合起来,对教师的参与活动的评价与发展性评价中有关教学态度、教学的评价结合起来。强化活动的纪律保障,确保教师、学生、时间、场地、器材“五落实”。体现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全员参与“体育、艺术2+1项目”,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艺术活动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艺术技能水平,并努力达标。

附:

**“体育、艺术2+1项目”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教导处

篇8:艺术特色项目实施方案

关键词: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法

1.“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的意义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艺术是生活的镜子, 艺术是情感的传递” 这些都反映出体育、艺术对一个人终身发展的重要性。 让每个学生在小学阶段至少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 这样当学生离开学校后, 就有可能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体育运动技能来参加健身活动, 提高身体素质;也有可能利用自己的艺术特长参与一些艺术类的活动, 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2.学校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1) 达标评价要求过高。刚开始实施时, 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 就是苏州市中小学生课外文体“体育、 艺术2+1项目”活动工程中对学生有的项目达标的要求太高, 很多评价标准都是针对运动员级别的, 这么高的要求, 到小学毕业, 恐怕也没有几个学生能够达标。所以达标要求的设置, 应该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 才是比较合理的。

(2) 学生难以了解所选项目的评价标准。学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艺术项目来达标过关, 首先要知道各个项目达标过关的具体要求, 才能够有的放矢, 努力去争取。但是因为“体育、艺术2+1项目”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多, 而且各个年级的达标要求又不一样, 再加上各个学生所选的项目又各有不同, 作为教师, 怎样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所选项目的达标要求, 变成了一件难事。所以学校应当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 设计一个简单的达标评价标准。

(3) 在低年级就开始选择达标项目进行达标考核不合理。中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不久, 对很多的体育、艺术项目刚刚接触, 这时就要求学生进行体育、艺术达标项目的选择, 时间太早, 时机不够成熟。 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小学一至三年级作为准备阶段, 让学生充分接触各种体育、艺术项目, 不必做具体项目的选择, 待学生进入四年级后,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体育水平、艺术水平, 结合本人的爱好进行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

(4) 某些项目的设置没有意义。如田径里的一些项目, 跑步、铅球、跳高等。如果说跑得快的人算是掌握了跑步的技能, 那么跑得慢的是否就是没有掌握跑步的技能了呢?显然不是。所以项目的设置要为学生今后终身体育锻炼服务, 以掌握技能为主, 水平不一定很高, 能够掌握参与活动的本领就可以了。

3.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具体做法

对于“体育、艺术2+1项目”的具体实施, 现在是听别人讲的多, 但有具体成功做法的却很少, 主要是每一个学校由于办学条件的差异、师资水平的差异, 而且又因为在具体实施过程有很大的复杂性, 导致各校在实施过程中往往是虎头蛇尾。所以学校在实施 “体育、艺术2+1项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 为了优化实施过程, 有利于实际操作, 尽可能避免上述弊端, 在实施过程中, 结合了学校的实际来具体操作执行。

(1) 详细制定好“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的方案。每学年开学, 体育、艺术教师都要召开专题会议, 做到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 让每一位实施者知道具体实施的方法和要求。体育教研组组长作为全校具体操作的协调者, 掌握全校学生具体达标的信息。

(2) 一至三年级的学生作为体育、艺术项目的熟悉阶段, 不进行“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选择, 到四年级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选择两项体育项目和一项艺术项目, 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允许学生作适当的调整。

(3) 为了便于项目的实施, 结合学校体育、艺术的特色, 体育重点推出“跳绳”“踢毽子”“排球” 三个项目, 其他项目还有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艺术项目则结合学校口琴进课堂的实际情况, 提出以“口琴”“绘画”两个项目为重点, 其他项目有中国民族乐器、西洋铜管乐器、书法等。学生也可以结合自身的特长, 选择其他一些适合自己的项目。

(4) 结合体育课、体育课外活动、大课间活动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学生选择好达标项目后, 需要的是花时间去练习, 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花在“体育、艺术2+1项目”上。

(5) 充分借用社会力量, 提升学生的体育、艺术项目水平。街道、社区、少年宫都有一些有针对性的体育、艺术项目培训, 目前很多家长也很重视, 相当一部分学生参与其中。学校充分利用这一社会资源, 让学生所选的体育、艺术项目与自己参与的社会培训相结合, 这样有利于学生所选体育、艺术项目的达标过关。

(6) 举办阳光体育、艺术节等各种体育、艺术类比赛, 通过这些比赛, 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体育、艺术方面成就的平台;另一方面, 也可以通过比赛活动, 让教师了解到学生的体育、艺术长处, 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达标考核任务。

(7) 到四年级, 学生选好项目后, 给每个学生发一张 《蓬朗中心小学校学生“体育、艺术2+1项目” 考核表》, 考核表中, 有各项目的考核要求。这些要求, 根据学生的实际, 适当降低达标的难度, 也作了相应的简化。这样一方面便于教师的考核操作, 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达标的积极性。学生在每学期的最后两周, 到任教自己班级的体育和艺术教师处进行达标考核, 凡是全部签字确认过关的, 交给体育教师保管, 待学生六年级毕业时, 达标的学生, 发放学校统一制作的“体育、艺术2+1项目”达标证书。

上一篇:质检客服的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英语自考英语词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