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石墨c60教学反思

2024-07-21

金刚石石墨c60教学反思(精选6篇)

篇1:金刚石石墨c60教学反思

金刚石石墨c60教学反思

金刚石石墨c60教学反思1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金刚石、石墨、c60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是学习它们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物质的结构和用途间有怎样的关系,更深刻地理解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单质这句话,在学生展示过程中,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来认识金刚石和石墨。

现将本节课感觉比较成功之处总结如下:

1本节课的学习氛围明显比“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学习氛围好,同学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较高。

2在课上的学习过程中,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结合c60、管碳的发现和研究,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对任何事物的探索都是不断研究、不断总结的,同样,我们学习也要有不断研究探索的精神,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会表面上的表层的东西,遇到“难题”时要能坚持思索,不必轻言放弃,同时,针对学生能将化学与生活实际自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感受“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化学,也认识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本节课感觉不足之处是:本节采用边预习边展写的模式,大家在预习时预设15分钟的时间在三个班都稍显不足,补充展写时也超出了预设时间,因此最后检测题的处理有些仓促。

金刚石石墨c60教学反思2

碳的单质主要介绍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用途及它们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初步让学生了解结构解决性质,性质解决用途,培养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一节课下来,我的引导、学生的活动、师生的互动、教学的各环节都比较顺利,突出重点,较好的突破了难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其中做的较好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以视频方式引入课题

本节课一开始先用一段优美的广告视频引入新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2、明确教学目标

PPT呈现教学目标,并让学生齐读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学的内容。

3、利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开展教学

教师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本并完成学案,并让小组汇报,教师最后点拨,增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生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堂课较好的贯彻了“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充分发挥了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感受到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

本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在细节的引导方面不够细致,应该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究,另外知识的拓展不够多,在讲解c60时较少介绍一些新的碳材料以及他们在科学中的用途,可以在此呈现一些精彩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在生活的用途。

金刚石石墨c60教学反思3

教学心得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学生一生的命运!

一个化学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化学课中,如何体现化学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怎么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老师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这个课题时,我找来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新颖的科学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发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以前的化学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学生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在课堂里,做石墨导电性实验的`时候,有的小组灯泡亮了,有的没亮。让学生分析原因,此时学生充分发挥了团队的智慧,大家在一块找原因、想办法。原因很快找到了。令我没想到的是,同学们竟然还使用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看着学生在汇报成果时兴奋的小脸。不禁对学生有了新的认识。为什么老师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为什么老师的苦口婆心学生并不买账?我想,是不是因为我们太小看了我们的学生。就像小孩刚学走路,不会走时一定要扶着,但如果一直都扶着,孩子还能学会走路吗?何时放手?如何放手?考验父母的不仅是胆量,更是智慧。做老师不是一样吗?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中。如:以触摸铅笔芯、向锁芯中加入铅笔芯粉末开启锈锁,并将铅笔芯连接到电路等活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由学生亲自动手向红墨水的溶液中加入木炭粉,体验木炭的吸附性;由千百年前古人的字画至今仍清晰如初和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感悟常温下碳化学性质的稳定;均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让化学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化学”。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化学,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化学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我力求每一节化学课都能陪伴学生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金刚石石墨c60教学反思4

在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从第六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碳和碳的氧化物是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是对非金属元素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在初中化学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的重要物理性质和c60分子的结构特点。在介绍石墨的同时又穿插介绍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用途,使学生树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结构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利用课件展示“海洋之心”的图片,并简单介绍这颗举世罕见的钻石“希望”。从而引入本课内容。本环节主要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介绍学生所熟悉的玻璃刀、铅笔、电极等,同时配合视频资料,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和用途。从而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都是单质碳物理性质却截然不同?从而过渡到本课的难点:即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并通过课件展示它们不同的结构模型,从而得出结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它们物理性质的不同。让同学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在学习了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和用途之后,又通过课件展示了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并且简单介绍了焦炭和灰黑的用途。拓展了同学们的视野。同时还利用课件展示了c60、c70、c240、c540的不同结构,以及神奇的纳米碳管。为了让学生更深的感受科技的氛围,在教学中安排一段关于单质碳的视频资料。通过本环节使学生知道国家的强大与繁荣是离不开科技的,向学生渗透“科技兴国”的思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基本上完成了本节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较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之处在于:由于问题相对比较简单,所以多数问题是集体回答,个别提问相对较少。

金刚石石墨c60教学反思5

碳的化学性质这节课,由于内容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联系密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作平台,进行拓展学习。总的来讲,我的这节课有如下特点:

1.本节课以PPT介绍几幅古画引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借此说明碳单质常温时具有稳定性,以碳单质绘制的古画可长久保存。

同时也要适时指出,碳单质常温时的稳定性有许多应用:碳素墨水可用于重要文件的书写,埋木桩时要把埋入地下的那部分烤焦成木炭。

2.学习碳的可燃性时,以对比的方法将碳的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板书,着重指出,平时生活中的燃烧,要尽量实现完全燃烧,这样既保证燃烧的放热量,又避免不完全燃烧时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

人类利用碳的可燃性,用于取暧、烧饭做菜,工业上发电炼铁等。

3.学习碳的还原性时,一定要做好实验。我是用新制的氧化铜(用加热分解硝酸铜的方法制得)与木炭粉混合,质量比约为10:1,实验效果非常好,可看到激烈反应,很有震撼性,且生成的铜有金属光泽。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碳单质在高温条件下有还原性,可作还原剂,广泛用于冶金工业。

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结构、性质、用途三者间的辨证关系。

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温度对物质化学性质的影响。

4.课堂练习围绕本节课重点难点进行,使学生及时巩固掌握相应知识。

金刚石石墨c60教学反思6

本节课是第六单元课题1的第一部分。上课前本意是想通过多种方式,有效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查找选出学生感兴趣的,与科技发展同步的音像,文字信息,在课堂上呈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通过石墨可以转化为金刚石的例子,从而对学生进行激劢教学。并达到以下目的:初步认识金刚石、石墨、c60等碳单质的微观构成、性质和用途,初步认识物质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知道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通过观察活性炭吸附实验、对比分析石墨、石墨烯、碳纳米管的微观结构的活动,学习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但在上课前搞错了下课的时间,并且是第一次用导学稿上课,异地教学,无法判断学生对问题掌握的速度,以致在上课的过程中控制时间不好,造成了虎头蛇尾现象。就好像大家所说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可能视频太多,有些练习可以直接给出答案。不需再讲。课件里有些内容也需进行精减。

篇2:金刚石石墨c60教学反思

时间:2014-03-17 分类:反思 来源:书通网 10 金刚石石墨c60教学反思一:

本节课是第六单元课题1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碳的几种单质的性质和用途,并适当介绍了一些结构知识。这节课将与c有关的物质以商店商品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小组预习后,以导购员的身份向教师扮演的顾客介绍这些商品的性质、用途,立意非常好,情境创设比较新颖。这种学习的方法的基础是学生自主学习,互帮互助的方式来回答问题,可以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在实验展示区这个环节,颗粒状的活性炭吸附效果不是很明显,考虑可以改用粉末状的,增强接触面积,颜色变化会更显著。如果考虑粉末状的活性炭会对颜色有干扰,可以在吸附后增加一步过滤的操作。在石墨导电的实验中,教师可以介绍金属能导电,同时非金属也能导电。

最后的练习当中可以以提问的方式为下节课做铺垫,例如:如何证明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所组成?从而引出下节课的内容碳的化学性质。

整堂课是一堂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需要课堂气氛活跃,才能体现出教学内容丰富,知识容量大。学习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态自然,语言规范到位,多媒体的运用、实物的展示和分组实验的操作巧妙结合,练习的设计也针对了课题当中相应的知识点,完全达到了课程标准当中的教学目标。

金刚石石墨c60教学反思二: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学生一生的命运!

一个化学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化学课中,如何体现化学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怎么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老师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这个课题时,我找来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新颖的科学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发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以前的化学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学生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在课堂里,做石墨导电性实验的时候,有的小组灯泡亮了,有的没亮。让学生分析原因,此时学生充分发挥了团队的智慧,大家在一块找原因、想办法。原因很快找到了。令我没想到的是,同学们竟然还使用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看着学生在汇报成果时兴奋的小脸。不禁对学生有了新的认识。为什么老师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为什么老师的苦口婆心学生并不买账?我想,是不是因为我们太小看了我们的学生。就像小孩刚学走路,不会走时一定要扶着,但如果一直都扶着,孩子还能学会走路吗?何时放手?如何放手?考验父母的不仅是胆量,更是智慧。做老师不是一样吗?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中。如:以触摸铅笔芯、向锁芯中加入铅笔芯粉末开启锈锁,并将铅笔芯连接到电路等活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由学生亲自动手向红墨水的溶液中加入木炭粉,体验木炭的吸附性;由千百年前古人的字画至今仍清晰如初和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感悟常温下碳化学性质的稳定;均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让化学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化学”。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化学,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化学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我力求每一节化学课都能陪伴学生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金刚石石墨c60教学反思三: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金刚石、石墨、C60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是学习它们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物质的结构和用途间有怎样的关系,更深刻地理解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单质这句话,在学生展示过程中,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来认识金刚石和石墨。

现将本节课感觉比较成功之处总结如下:

1本节课的学习氛围明显比“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学习氛围好,同学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较高。

2在课上的学习过程中,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结合C60、管碳的发现和研究,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对任何事物的探索都是不断研究、不断总结的,同样,我们学习也要有不断研究探索的精神,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会表面上的表层的东西,遇到“难题”时要能坚持思索,不必轻言放弃,同时,针对学生能将化学与生活实际自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感受“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化学,也认识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本节课感觉不足之处是:本节采用边预习边展写的模式,大家在预习时预设15分钟的时间在三个班都稍显不足,补充展写时也超出了预设时间,因此最后检测题的处理有些仓促。

金刚石石墨c60教学反思四:

本节课是第六单元课题1的第一部分。上课前本意是想通过多种方式,有效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查找选出学生感兴趣的,与科技发展同步的音像,文字信息,在课堂上呈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通过石墨可以转化为金刚石的例子,从而对学生进行激劢教学。并达到以下目的:初步认识金刚石、石墨、C60等碳单质的微观构成、性质和用途,初步认识物质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知道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通过观察活性炭吸附实验、对比分析石墨、石墨烯、碳纳米管的微观结构的活动,学习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但在上课前搞错了下课的时间,并且是第一次用导学稿上课,异地教学,无法判断学生对问题掌握的速度,以致在上课的过程中控制时间不好,造成了虎头蛇尾现象。就好像大家所说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可能视频太多,有些练习可以直接给出答案。不需再讲。课件里有些内容也需进行精减。

若再上这节课,我会这样调整。不需用导学稿,直接在课件里呈现练习。以一个视频介绍金刚石、石墨的性质与用途。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视频有内容不需再用PPT呈现。

金刚石石墨c60教学反思五:

在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从第六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碳和碳的氧化物是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是对非金属元素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在初中化学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的重要物理性质和C60分子的结构特点。在介绍石墨的同时又穿插介绍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用途,使学生树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结构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利用课件展示“海洋之心”的图片,并简单介绍这颗举世罕见的钻石“希望”。从而引入本课内容。本环节主要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介绍学生所熟悉的玻璃刀、铅笔、电极等,同时配合视频资料,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和用途。从而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都是单质碳物理性质却截然不同?从而过渡到本课的难点:即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并通过课件展示它们不同的结构模型,从而得出结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它们物理性质的不同。让同学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在学习了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和用途之后,又通过课件展示了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并且简单介绍了焦炭和灰黑的用途。拓展了同学们的视野。同时还利用课件展示了C60、C70、C240、C540的不同结构,以及神奇的纳米碳管。为了让学生更深的感受科技的氛围,在教学中安排一段关于单质碳的视频资料。通过本环节使学生知道国家的强大与繁荣是离不开科技的,向学生渗透“科技兴国”的思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篇3:金刚石石墨c60教学反思

问1:金刚石非常坚硬是因为它的结构非常稳定吗?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它将金刚石的一种物理性质(硬度)与热力学稳定性搞混淆了,实际上金刚石与石墨相比,石墨更为稳定,因为金刚石中含有碳碳单键,键长为154.45pm;石墨中因为存在大π键,碳原子的键长为141.8pm,介于碳碳单键与碳碳双键之间。由于金刚石转化为石墨为放热反应,也证明了石墨更为稳定,可见,稳定性与物质硬度并不是一致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将密度与稳定性混淆,也不意味着固态单质密度越大则愈稳定,事实上金刚石的密度3.51g/cm3远大于石墨的密度2.27 g/cm3。

问2:在石墨物理性质后面标上“质脆”二字,而在金刚石的后面标上“坚硬”二字用来对比分析,这种做法对吗?

答:这种做法也不对。金刚石坚硬,但同时也质脆,用锤子是可以击碎的,网上流传用锤子敲击金刚石而不破碎动画是不真实的。石墨质地柔软,是指刻画时易磨损,不能用质脆两字来形容,坚硬的反义词是质地柔软而不是质脆。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严格沿着一定结晶方向破裂,并且能裂出光滑平面性质称为解理,这些在解理中出现平面称为解理面。金刚石也有这种解理面,所以钻石遭受捶击时,是比较容易敲碎的。必须明确,硬度与脆性是不同的概念。硬度指抵抗外来机械作用力(如刻画、压入、研磨等)侵入能力,通常多是指摩氏硬度,是一种用刻画效果来比较相对硬度。脆性则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如拉伸冲击等)仅产生很小的变形即会断裂破坏的性质。

问3:金刚石坚硬而石墨柔软具有润滑性的原因是什么?

答:初中教材解释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那么为什么排列方式不同会造成硬度不同呢?大学无机化学给的答案是:金刚石的晶体结构中碳原子形成呈椅式构象的六元环,每个碳碳键的中性点为对称中心,这使得和碳碳键两端相连的六个碳原子形成交错式排列,是一种最稳定构象。在金刚石晶体中碳碳键贯穿整个晶体,各个方向结合很完美,因而金刚石抗压强度高,耐磨性也好,它的晶体不易滑动而进行解理,使金刚石成为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而对于石墨,在力学性质上和层平行方向有完整的解理性,层间易于滑动,所以质地柔软,是良好的固体润滑剂。也有教材进一步指出:石墨层与层之间是以分子间力结合,层间距离较大,为335pm,因此石墨易沿着与层平行方向滑动裂开,故具有润滑性。

问4:有教师认为“锆石”就是人造的金刚石,对吗?

答:错误。锆石,化学式为ZrSiO4,是天然存在的一种宝石,属硅酸盐矿物。经过切割后宝石级锆石很像是钻石,但本身的稀有性和物理特性还是比不过钻石,故价格便宜得多。天然锆石也算是宝石,只不过不如钻石昂贵。我们在商场里看到的一些钻石替代品——营业员声称锆石,并不是这里所说的天然锆石,而是一种人工合成立方氧化锆,是二氧化锆(ZrO2)晶体一种,简称CZ,价格远低于天然锆石,是锆石一种最常见的替代品,请勿将它与天然锆石混淆,更不要与钻石混淆。

问5:石墨烯可用石墨通过粘胶带法撕裂而制得,那么碳纳米管真的也能用石墨烯单层片弯曲而制得吗?

答:应该说前者确定有这种方法,也就是说石墨烯单片可用石墨通过粘胶带法撕裂而制得,但是石墨烯转成纳米管只能说从机理上可看成是由石墨烯单层片弯曲而制得,但具体制作方法并非是如此简单的物理方法。目前常用碳纳米管制备方法主要有:电弧放电法、激光烧蚀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碳氢气体热解法)、固相热解法、辉光放电法、气体燃烧法以及聚合反应合成法等。我们研究物质物理性质时一般顺序是先“看”后“测”,也就是说先观察它的色、态、形,再测它的密度、硬度、导电性等等。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动手实验,这里有个“友情提醒”:我们每组都有一个塑料瓶盖,里面填满了石墨并用胶带封口,课前老师已经在上面扎了两个小眼,这是用来测石墨的导电性的,可以把导线直接插入小眼,再用手压胶带,因为石墨粉为松散结构,压一下使它结构紧密些,现象更明显。另外,实验过程中不要忘了填写学案上探索第二关的相关内容。

问6:教师上课拿出了金刚石的模型,有学生就认为它是金字塔状结构,对不对呢?

答:这种认识不对,教师应给予及时纠正。事实上,金刚石为原子晶体,有无数碳原子无限的延伸,金字塔状的结构是厂家制造模型时为链接棍球方便而制成,它也不是金刚石晶胞图。建议教师此时应对学生的错误想法加以及时纠正,指出金刚石结构为无限延伸的立体空间网状结构。

问7:金刚石含杂质时会显什么颜色?它一定不会导电吗?

答: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且为绝缘体,但含有杂质或缺陷的金刚石具有半导体性能且会呈出一定的颜色,已发现含杂质金刚石可呈现粉红色黑色黄色等。

问8:石墨比金刚石更为稳定,那为什么我们未看到金刚石自动变成石墨呢?相反工业上可用石墨大量的生产人造金刚石?

答:从理论上看,金刚石可自发转为石墨,但其转化非常慢,慢到事实上不会发生,石墨是碳的热力学稳定同素异形体,所以在室温和常压下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比较难,由于金刚石的密度比石墨的大,因此高压条件下有利于使石墨变成金刚石,工业上就是利用静态超高压(5GPa—10GPa)和高温(1000—3000摄氏度)技术大量地生产人造金刚石的。

问9:石墨比金刚石更为稳定,那么化学活动性哪个较强?或者说两者的化学活动性相当?

篇4:金刚石石墨c60教学反思

本节课一开始先用一段优美的广告视频引入新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2、明确教学目标

PPT呈现教学目标,并让学生齐读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学的内容。

3、利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开展教学

教师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本并完成学案,并让小组汇报,教师最后点拨,增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生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堂课较好的贯彻了“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充分发挥了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感受到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

篇5:金刚石石墨c60教学反思

1、组建了一支务实能干的研修队伍,建成了各类繁多、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从2004年课改启动始,面对着课改资源匮乏、配套资源缺少的问题,西城教育研修网领导及时着手组建了一支务实能干的研修队伍,组织教师把多年积累的优质教学资源上传到网页上,并不断的增加与完善。有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与问题,他们都可以到研修网来查找资料。这就好比一家商店,经常有人光顾,生意也就红火一样,研修网经常有教师来此学习并采取教学用资源,其就不会门前冷落,香火就会年年相传不断。

2、重构平台支持研修。随着时间的推移,单单靠资源来吸引教师参加研修已显得乏力。为增强教师参加研修的动力,西城教育研修网及时根据教师研修的新需求,及时搭建支持教师合作交流、同伴互助的学习的平台,创建了个人工作室+协作研修组形式,利用这种平台发布信息、组织活动、积累资源、解答问题,从而推动了研修活动的持续开展。尤其是学科协作组的建立,获得了广大教师的喜爱,参与人数多,活动更是持续不断,欣欣向荣。

3、适时建立了网上学习社区。根据教师相互交流愿望的日益强烈,为教师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同伴互助提供更能深入探讨的平台,西城教育研修网及时采取行动,聚焦到网上研修上,如从学习社区的建设聚焦到如何开展网上研修活动,再聚集到教研员如何引导网上研修活动等等,逐步的将学习社区建立起来历经了一番辛苦,最终为教师建立起了一个网上学习社区。在网上社区,教师们可以参加活动,研修员则通过组织活动、设计活动、引导活动、评价活动,引领教师们自觉加入社区学习,形成了良性的网上社区学习环境,并被广大教师所喜爱。

篇6:金刚石石墨C60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知道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了解C60分子的结构特点。(3)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2.过程与方法:

(1)利用现代教学信息技术整合学科资料,学生通过对资料的理解、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2)通过简单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并巩固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结构决定其性质、性质又决定用途的观点。

(2)通过对C60、碳纳米管的发现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金刚石、石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难点:金刚石和石墨物性差异很大的原因。

三、教学用具:

金刚石、石墨、C60分子模型、玻璃刀、6B铅笔、干电池、投影仪、导线、灯泡 红墨水、活性炭、水、烧杯、漏斗、铁架台、玻璃棒、滤纸、滴管。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物质世界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如氢元素的单质是氢气,氧元素的单质是氧气。元素种类不同则单质不同,会不会有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存在呢?

[学生阅读P106第二段]有;如碳元素的单质:金刚石、石墨、C60。[过渡]这节课学习金刚石、石墨、C60,先来看一下金刚石 [板书]

一、碳的单质: 1. 金刚石:

[投影图片并板书]无色透明,呈正八面体。

[投影图片讲述]天然采集的金刚石经仔细琢磨可得到钻石(介绍南非之星和库利南)。若含有杂质则有颜色。

[展示玻璃刀和图片]请同学根据图片想想金刚石具有什么性质呢? [讲解并板书]金刚石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不导电。

[讲述]2.石墨:深灰色,略有金属光泽,不透明,呈细鳞片状固体。[展示铅笔在纸上写字]说明石墨有什么性质?学生回答很软

[投影图片2图片3]分别说明石墨有什么性质?可以导电,耐高温。[讲述]接下来我们看一幅图片(石墨炸弹)。说明石墨可以导电。下面我们一起来小结金刚石石墨的性质和用途。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虽然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但是它们的物理性质完全不同,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展示金刚石石墨的模型]说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一样导致。

[描述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可以反映性质,性质可以反映结构。

[板书]3.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讲述]生活中常接触到的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这些都是由石墨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

构成的。其中木炭、活性炭用途很广,你想知道它们有什么性质吗? [活动探究]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轻轻振荡,观察现象。[学生活动] [交流]我们可以看到淡红色的水颜色褪去。

[教师]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表面积大,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另外活性炭的吸附性 更强。

[板书]4.木炭、活性炭有强吸附性。

[设问]利用这一性质,活性炭会有什么用途? [学生发言] 1.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的;

2.冰箱的除味剂; 3.制糖工业的脱色剂。

[投影]小结几种碳单质的用途。[投影]小资料:碳和炭的区别。

走进新科技:人工能否制造金刚石。[教师]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形态的碳单质逐渐被人们发现,其中取得重要进展的是C60分子,另外还有碳管。[展示]C60分子模型

[介绍]这是一个C60分子,它由60个碳原子构成,分子形似足球,又名足球烯。[投影]一些新型的碳单质。[投影]学生练习

[小结]学完本节课我们应该知道:

1、不同种元素组成不同单质,同种元素也可组成不同单质;

2、木炭有吸附性;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金刚石石墨c60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金刚石石墨教学设计07-09

第六单元 金刚石、石墨06-12

金刚石04-13

金刚石微粉06-10

金刚石关系06-26

金刚石生长08-24

微米级金刚石05-19

中国金刚石世纪07-13

金刚石工业协会08-10

渗纳米金刚石09-05

上一篇:因私出国协议下一篇:每个网站都该有个监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