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礼仪礼宾通则

2024-07-08

外交礼仪礼宾通则(精选3篇)

篇1:外交礼仪礼宾通则

概括来说,目前世界流行的接待通则主要有以下:

维护形象。在交往活动中,每一名相关人员的一言一行,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形象,若是对自我形象毫不修饰,不但难言对交往对象的尊重,而且亦属失礼行为。所以我们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接待人员在公务活动中,都应时时刻刻注重个人言谈举止、服饰仪容,不可蓬头垢面、不修边幅。

不卑不亢。这是事关国格、人格的大是大非问题,不卑不亢同等重要,不可偏废。既不畏惧自卑、低三下四,又不自大狂傲、放肆嚣张,而要堂堂正正、坦诚乐观、豁达开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一视同仁。

求同存异。求同就是遵守国际惯例,取得共识、便于沟通、避免周折;存异就是注意“个性”;了解具体交往对象的礼仪习俗禁忌,并予以尊重。

入乡随俗。当自己身为东道主时,通常讲究“主随客便”;当自己充当客人时,则又讲究“客随主便”。接待人员必须充分地了解交往对象的风俗习惯,无条件地加以尊重,不可少见多怪、妄加非议。

信守约定。在一切公务接待活动中,都必须认真而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算数,许诺一定要兑现,约会必须准时。万一由于难以抗拒的因素而失约,必须尽早向有关各方通报,如实解释,郑重致歉,主动承担损失。

热情有度。待人接物热情友好要注意分寸,过犹不及。比如与人交往的距离就分4种:一是私人距离,又叫“亲密距离”,小于0.5米,仅适用于家人、恋人和至交;二是社交距离,又称“常规距离”,介于0.5米至1.5米之间,适用于一般交际应酬;三是礼仪距离,又称“敬人距离”,介于1.5米至3米之间,适用于会议、演讲、庆典、仪式以及接见;四是公共距离,又叫“有距离的距离”,超过3米开外,适用于在公共场所同陌生人相处。

不必过谦。在交往活动中涉及自我评价时,虽然不应该自吹自擂、自我标榜、一味抬高自己,但也不要妄自菲薄、自我贬低、自轻自贱、过度谦虚客套。

不宜先为。在交往活动中,面对自己一时难以应付、举棋不定,或者不知道到底怎样做才好时,如有可能,最明智的做法,是尽量不要急于采取行动,尤其不要急于抢先,冒昧行事。

尊重隐私。凡涉及客人收入支出、年龄大小、恋爱婚姻、身体健康、家庭地址、个人经历、信仰政见、所忙何事等等,皆属个人隐私,要避免与对方交谈时涉及这些“隐私权”。

女士优先。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尊重、照顾、体谅、关心、保护妇女,并且还要想方设法,尽心竭力地去为妇女排忧解难。这并不代表女性是弱者,而是象尊重母亲一样尊重女性。

爱护环境。不可毁损自然环境,不可虐待动物,不可损坏公物,不可乱堆乱挂私人物品。不可乱扔乱丢废弃物品,不可随地吐痰,不可到处随意吸烟,不可任意制造噪声。

以右为尊。在各种类型的对外交往中,大到政治磋商、商务往来、文化交流,小到私人接触、社交应酬,但凡有必要确定并排列主次尊卑时,“以右为尊”都是普遍适用的,以右为上、以左为下,以右为尊、以左为卑,就肯定不会失敬于人。

篇2:外交礼仪礼宾通则

外交部礼宾司前官员谈如何接待外宾

原标题:主场外交,行礼如仪 记者 徐方清 王齐龙(本文首发于《中国新闻周刊》新媒体平台)2015年3月2日,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国外交部正式宣布,中方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举行包括阅兵式在内的纪念活动。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当天还表示,中方将邀请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参战国、亚洲国家和其他地区国家领导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负责人、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出席。5个多月后,出席纪念活动的外宾名单揭晓。8月25日上午,在国新办举办的纪念活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外交部副部长张明表示,截至当时,49个国家已确认将应邀出席纪念活动,其中有30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外国领导人,19位政府高级别代表,此外还有10位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中国外长王毅今年3月两会召开期间曾公开表示,中方会向所有与二战胜利70周年有关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发出邀请。“从已发布的这份名单看,我个人觉得邀请的面更广了,邀请(范围)适当放宽了,如刚果、苏丹、南非等国家也应邀而来。”外交部礼宾司前代司长鲁培新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鲁培新指出,这49个国家占世界国家总数的四分之一,足以说明世界各国对中方纪念活动的重视程度。而这场今年中国的重要“主场外交”活动,与中国一贯倡导的和平外交政策相匹配,在扩大中国影响力的同时,也会为中国赢取世界范围内的更广泛支持,助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推进。改革开放后首次大规模邀请外宾 与以往的外宾多来自亚非国家有所不同,此次抗战纪念阅兵受邀前来的外宾来自亚、欧、拉美、非、澳等各大洲。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先后举行过14次国庆阅兵式,其中有8次邀请了外国政要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1959年10周年国庆庆典则是历年来邀请外宾最多的一届庆典。包括时任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胡志明、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诺沃提尼、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金日成和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泽登巴尔等外国政要都受邀出席。据公开资料显示,当年前来观礼的外宾有1981人,登上天安门城楼的就有292人。最近一次的大阅兵是于2009年10月1日举行的国庆60周年大阅兵,当时居住在北京的柬埔寨太皇西哈努克和太后也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此外,纳米比亚前总统萨姆·努乔马、圣马力诺前执政官泰伦齐、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等外国前政要也应邀出席。改革开放后的国庆庆典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主动邀请外国领导人,即便是在“逢五逢十”进行阅兵庆典时。鲁培新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说,这既是因为邀请外宾的范围不好确定,“再则就是考虑到经济的原因,要节俭办庆典。”如果正好在国庆期间,有些外国领导人正好访华,有些部委有重要外宾要接待,便会顺理成章地邀请他们参加。此外,一般邀请的国外友人包括,各国驻华大使和夫人、联合国系统驻中国代表等。过去有一个特殊的例子是已故的柬埔寨前国王西哈努克,由于他晚年经常在北京,因此多次受到国务院邀请参加国庆招待会。在鲁培新看来,中国历次阅兵邀请的外国首脑和外宾的变化,实际上也是不同年代中国在外交政策和形式上的变化。选择邀请谁,需要考虑当时中国和一些国家具体交往的现状。比如上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处于友好时期,赫鲁晓夫就两次登上天安门城楼。而在1970年10月1日,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应邀登上天安门城楼,中方借此向美国传递友好信号。两年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领导人实现了一次跨越太平洋的握手,两国外交关系开始破冰。今年9月3日,中方以开放的姿态主动大规模邀请外宾出席一系列纪念活动,这是改革开放后的头一次。鲁培新认为,“对内,这是对全国人民的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对外,则是在复杂的国际大环境下展示中国捍卫世界和平的决心和力量。” 外交无小事,礼仪必先行 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虽然已经于1997年退休,但鲁培新仍接受外交部委派,参与到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领导人接待工作中。那次峰会共有48个非洲国家代表参加,其中有42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每一位领导人和代表到来时,中方都会在机场为其举行欢迎仪式。对于几个国家的领导人同机抵达的情况,外交部礼宾司曾进行过研究,最终决定通过“论资排辈”来决定谁先下飞机。“不按英文字母排序的国际惯例,也不按年龄,比较这些总统或总理的在任时间,谁时间长就先下飞机。”鲁培新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说。礼宾司还会提前照会来华参会的非洲国家驻华使馆,介绍中方此次接待外宾的具体做法。“G20(二十国集团)俄罗斯圣彼得堡峰会的‘全家福’,也采用了这种做法。”鲁培新说。他手中有一份2013年9月7日的《北京晚报》,头版就是这张“全家福”照片:当时就任中国国家主席仅6个月的习近平,站在了第一排左起第二位的位置。鲁培新1960年从外交学院毕业后进入到外交部礼宾司工作。在此后的30多年时间里,除去驻外的时间,他的工作经历都与礼宾工作紧密相关,并多次参与到国庆庆典等重大外事活动的筹备和组织工作。而多年的外交礼宾工作,也促成了鲁培新做事周到细致的习惯,“外交无小事,礼仪必先行”更成了他挂在嘴边的话。“相较于单独准备和安排领导人出访,同时组织和接待大批外国领导人和代表的工作挑战更大。”鲁培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而此次阅兵期间,由于需要接待的各国领导人和代表来自各大洲,文化习俗和政治背景各不相同,比起中非合作论坛时领导人都来自非洲的情况,组织和接待工作也会更加复杂和困难。鲁培新以国庆庆典为例介绍,通常情况下,筹备工作至少会提前两三个月展开。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会为此成立筹备小组,外交部作为小组中的重要一员,主要负责外宾的邀请和接待工作。关于大型庆典活动重要外宾的邀请工作,礼宾司会起草相关方案提交到外交部领导审批,再由部里领导决定是否上报给中央领导审批。待名单确定,外交部礼宾司会向相关国家发出邀请函。信函上一般会写受邀人为某国总统或总理,又或是总统、总理代表,更侧重于职务,而不是具体到人。“这是为了防止受邀国领导人更替,给邀请工作造成被动影响。”鲁培新说。与此同时,外交部还会向各个部委发通知,要求将国庆庆典举行期间在京访问的外宾名单信息上报,包括身份、人数等信息等,以便向这些外宾发出观礼邀请。鲁培新说,礼宾司负责收集这些信息的工作量相当大,涉及所有与各部委交流的在京外宾。他们会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筹备小组分配的名额,再结合各部委上报的人数情况来安排,谁能上城楼,谁能上观礼台,“外交部有时还需要与筹备小组讨价还价,希望多争取名额”。原则上,各部委接待的外国代表团的团长、副团长的名额都能保证,还会安排一名陪同人员和一名翻译,其余就得视名额多少而定。“基本上到观礼台的外宾会达到数百人,最多的时候能有上千人。当时我们的单子有这么厚一大摞。”鲁培新伸手,比照出四五厘米的厚度,“这些单子上写有接待单位、代表的国家、团长是谁、职务是什么,下面跟着是随团人员等等。” 阅兵观礼分为天安门城楼与观礼台两部分,通常登上城楼的人选是各代表团团长,包括来华国家元首、总理,以及一些国外知名人士,这被视作是最高规格的外宾礼遇。而包括常驻北京的外国使节及夫人、各国使馆的武官及夫人、各国代表团的随团人员等外宾,一般被安排在天安门城楼东侧的红观礼台。而如果遇到有阅兵式,红观礼台会被挤得满满当当。“一般情况下,上午10时国庆庆典开始,工作人员8点半、9点就到观礼台了。外宾也去得早,一般提前半个多小时就进场了。”鲁培新说,“不用打电话提醒他们守时,根本没有必要。因为外国人也知道观礼台很大,而且没有分区,早去能占到好位置。”为了更清楚地介绍观礼台上的情况,鲁培新拿出了自己珍藏的1999年国庆阅兵庆典的光盘,放进DVD机中,向《中国新闻周刊》讲解。外宾往往对庆典中的阅兵式更感兴趣。“一到阅兵的时候,他们基本上都在观礼台上面,这时候人数最整齐的,情绪也明显不一样,大家都很专注。”有外国驻华使节曾告诉鲁培新,能在任期中赶上一次大阅兵和游行,能参与其中,会感到非常幸运。观礼台上的外宾们有的拿着小望远镜,以看得更清楚,有些还带了照相机拍照。而在阅兵式结束后,进入群众游行部分,观礼台上场面会显得混乱一些。“游行中打的是中国标语,有的会看不懂。”鲁培新说。通常庆典活动持续近3个小时,而观礼台上往往也不设座位。因此,外宾中途休息会到观礼台下方的休息室,那里有北京饭店派出的服务员,会提供饮料和座椅。除了观摩阅兵庆典外,每一场重大庆典都还会有一个重头活动:招待会。据介绍,9月3日上午,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并举行阅兵式后,中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招待会。鲁培新介绍,国宴以及中国举办大型国际活动的欢迎宴会上,菜肴通常以淮扬菜为基准,并汇集各地方菜系,以咸味为主要口味,加以改良。比如川菜会减少刺激性调料如辣椒、花椒的使用,而淮扬菜则少放糖。考虑到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士,菜肴以鱼虾、鸡肉类为主。鲁培新保留的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欢迎宴会的菜单,外观特意采用了黄色作为底色,同时镶嵌着牡丹图案。鲁培新说,这一方面是考虑到非洲民众对黄色的偏好,另一方面在形式上也显得隆重。菜单内页除了以中英法三种语言标注各道菜式的名称外,还列出了宴会举行过程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演奏的中国传统曲目名称。“如果仅是举办对一国外宾的晚宴,一般会同时演奏两国的歌曲,但同时接待这么多国家,则多是演奏中国的传统曲目,以避免给人厚此薄彼的感觉。”鲁培新说。涉及到诸多外国领导人和贵宾出席的宴会,座次排位也格外讲究。在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欢迎晚宴上,中方设了9桌宴席,采用了大圆桌,一桌可同时容纳30人入席。为了避免高低之分,礼宾司特意弃用以数字来标注桌号的做法,改以用牡丹、茉莉等花卉名字为每桌冠名。“这么多年,中国的军乐团从来没有在重大外事场合出现过任何失误。”鲁培新说。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礼宾外交官,鲁培新更自豪的是,中国的外交礼宾工作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做得最周到最细致的

篇3:外交部礼宾司只服务两位领导人

外交部各司主要可以分为两大块:地区司和业务司;地区司是将世界分成几个大洲,如亚洲司、欧洲司、北美大洋洲司等;业务司包括国际经济司、新闻司、礼宾司、领事司等。

礼宾司是外交部重要的业务部门,主要有两大职能:一是为中央领导人的外交礼宾活动服务,二是管理外国驻华使馆的礼宾工作。

第一部分职能,准确地说,只为两位国家领导人——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的外交礼仪服务,如他们出访时的总日程、访问名单、欢迎仪式、宴会、会谈等;也负责外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来访时的相应礼宾工作。

全国人大委员长和全国政协主席的涉外活动则分别由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外事局负责,不属礼宾司职责范围。各部委级领导中,只有外交部长的涉外礼仪由礼宾司负责,其他也都由各自的外事局、外事办等负责。

以两位国家领导人出访为例,要涉及大量的组织工作,礼宾司要汇总所有陪同及随行人员名单,与民航方面确认专机任务,与公安部门确定安保工作,详细写出整个出访的日程,包括每个人的出发时间,乘车时排队的车号,到目的地后住处的房间号……

上一篇:关于工业园区企业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下一篇:分管副经理安全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