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发展的历史

2024-09-06

网络发展的历史(精选6篇)

篇1:网络发展的历史

计算机网络发展前景

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有“朝阳产业”之称,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化,信息产业必然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人才短缺,程序设计、研究人员、工程师和计算机分析家满足不了众多公司的需求。我国非常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已将其列为国家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近两年每年国家对通信基础设施的投资将超过 1600亿元。各省和一些中心城市也都把信息产业列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产业的发展以人为本。信息产业的长足发展,直接推动了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就业。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刚刚起步,方兴未艾,“人才饱和”、“走下坡路”还是比较遥远的事情,所以说发展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简介本类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数字媒体与网络技术系、工业设计系等。(一)毕业生就业现状

1、网络工程方向就业前景良好,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大型电信服务商、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工作,也可以到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设计、维护、教育培训等工作。

2、软件工程方向 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众多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研究生和软件工程硕士。

3、通信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信息产业、财政、金融、邮电、交通、国防、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工作。

4、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宽口径专业,主干学科为信息安全和网络工程。学生毕业后可为政府、国防、军队、电信、电力、金融、铁路等部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信息安全领域进行管理和服务的高级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并可继续攻读信息安全、通信、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硕土学位。(二)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截至2005年底,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平均就业人数 322.8万人,其中工人约占6 0%,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较低,远不能满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软件业人才供需矛盾尤为突出。2002年,全国软件产业从业人员59.2万人,其中软件研发人员为?5.7万人,占26.52%。而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国家技术人员的平均比例都在30%以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人员总量稍显不足。二,信息人才的供求分析 中国信息化人才市场的基本格局显示出发展中国家的一般特点。据国内专业媒体报道,世界银行曾估计,发展中国家约有1/4的发展项目将因缺少合适的熟练人员而遭到失败。他们指出,在亚太地区,信息技术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供不应求,工业界和科学界培养出来的程序员、管理人员、顾问和推销人员满足不了这一地区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需要。这种状况影响了信息技术用户单位对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的选择。而有关的管理人员更是欠缺。因此,亚太地区的信息技术厂家和用户单位今后的头号问题就是发现和培养人才。(一)信息人才市场总体供求形势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信息技术人才一直是人才市场上最活跃的群体。需求、供给及价格都大幅上涨。当前,中国人才市场的总体趋势仍然呈现出职位需求数量不断上升的特点,但是,信息技术行业却没有表现出同样的增长。据几大人才市场的调查情况,信息技术人才的总需求量出现了一定的下滑。计算机行业的收入水平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有放慢的趋势。总体上仍然是各个行业中收入水平居前列的行业,甚至高于金融业,比教育科研等单位高出一倍以上,也明显高出国家机关的薪资水平。这已经成中国教育科研领域的信息技术人才向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流动的重要拉动力。21

篇2:网络发展的历史

网络党支部发展史可追溯到2001年。王增弘的启蒙老师孙尚举创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个政治工作网站。(非英特网,属于军队内部局域网)他还将连队支部建立到了政治工作网站上,这促使他成为军队政治工作网创始人。因此,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首个网络党支部的主要创始人有王增弘、孙尚举、刘俊韬。

网络党支部,是指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成立非实体的党支部,通过线上工作实现对站内党员的管理。这一新概念,2013年12月由退役军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王增弘正式提出。并以5星党支部筹备小组的名义,开始在5星文学网试行。

国防大学主修军队政治工作学的硕士研究生、从事部队思想政治工作近20年的军队转业干部刘俊韬表示,5星文学网成立网络党支部,还把网络党支部关联到手机网络上,这一经验做法,是网站建设亮点中的亮点,也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的创举。通过手机论坛,规范党员作家的创作,随时提醒他们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创作的方向和格调;定期开展网络党课教育,向非党员作家宣传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他们还计划申请权限,为在站内发展作家党员创造条件。

网络党支部的发展过程

网络党支部的经验做法可追溯到2001年。

2001年,成都军区某部一位叫孙尚举的士兵创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个政治工作网站。(非英特网,属于军队内部局域网)他还将连队支部建立到了政治工作网站上,这促使他成为军队政治工作网创始人。

2005年,王增弘入伍后,受到孙尚举的启蒙和影响,王增弘开始踊跃于军队政治工作网。王增弘对这一网络党建的经验做法进行了梳理总结和理念创新。他首次提出在英特网建立非实体的网络党支部。

2013年,王增弘退伍后,查阅了《党章》党内法规、政策文件等大量文献资料之后,首次以论文的形式提出在中国互联网领域建立(非实体)既无实体党支部作为挂靠的“网络党支部”的党建创新理念。2014年8月8日,王增弘创办的5星文学网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审批,5星文学网开始迅速发展。从军队退役的王增弘看到商业文学和伪文学滥竽充数,各类商业广告信息、不良信息几乎覆盖网络,严重影响了网名的正常阅读。

王增弘开始呼吁网友们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而著书立说、研究创作。

但是很多网友并没有理会这一提法。王增弘意识到,原来很多网友没有像自己一样接受过党和部队体系的教育,于是他决定在网站内成立一个网络党支部,通过党员作家来引导网络写手们正确写作,正确发布信息,并在网络上进行一些党的理论教育。

网络党支部主要创始人

创始人一:王增弘

王增弘,笔名:易白,字一心,1986年出生于广东汕头,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从军队退役的一个博学者。中国互联网领域首个网络党支部理念的提出者、创始人和推动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积极实践者和传播者。他除了是画家、诗人、作家,剧作家,同时也是词人、作曲家、歌手、哲学家、思想家、文艺评论家、设计师。许多主流媒体曾对他进行采访及报道,其艺术天赋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被广誉艺术天才。也使得他成为解放军部队唯一典型的80后艺术家。现系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成都军区分院)画家、普宁易学研究院秘书处秘书长、中国当代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5星文学网创始人兼首任总编、中国互联网文学联盟主席、国际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

创始人二:刘俊韬

刘俊韬,笔名春晨,山东莱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国防大学硕士研究生,主修军队政治工作学的硕士研究生、从事部队思想政治工作近20年,中国互联网领域首个网络党支部创始人和推动者。1972年6月出生,1990年3月入伍,1991年4月入党,服役25年,长期从事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历任政治指导员、干部股长、团政治处主任、军区机关业务处政治协理员、旅副政治委员,陆军上校军衔,2014年转业地方工作,现就职于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中学时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入伍后挚爱军旅文学,发表作品近300万字,著有刘俊韬军旅文集《春风化雨润兵心》《兵心兵语》《和新战友一起成长》3部,著有《梦回连营》《下连》等中篇小说3部,主编、参与编著《养心铸魂》《军营新格言》《60个怎么看60个怎么办》等专著6部,担任全军政工网“军旅文学”频道远程主编近10年,多次受邀参与总政宣传部写作组编写全军通用教材和理论读本;担任多年党委委员和纪委书记,精通党务和纪委工作。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国互联网文学联盟副理事长兼政治顾问。

创始人三:孙尚举

孙尚举,1975生于江苏徐州,现居四川成都,中国共产党党员。军队政治工作网创始人,四川文化网创始人,中国互联网领域首个网络党支部创始人和推动者。中国互联网文学联盟理事会理事,先后在中央级媒体发表小说、新闻作品100余篇,多次被表彰为优秀士兵、信息化建设先进个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个人、3次被军区表彰为政工网建设先进个人,荣立三等功2次,二等功1次,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总部联合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人才优秀奖三等奖。现为某集团公司办公室主任。

网络党支部的理念形成

为了成立这个网络党支部,王增弘翻阅了党章并学习了大量党内法规文件,可是没有找到关于规范和指导网络党支部建设的文献资料。为此,王增弘先后咨询了老部队政治教导员万全亮、原成都军区战旗报社长南远景、国防大学主修军队政治工作学的硕士研究生刘俊韬。

一位部队的老领导告诉王增弘:这个理念很好,因为现在很多人在外打工,没有办法过上党组织生活。也有很多人将党籍转到临时居住地,但因为大城市交通拥堵,生活紧张等原因没有过上党组织生活。成立网络党支部,党员和党员之间,可以通过网络无界限,无距离地在网络上进行交流沟通,在精神思想层面上,可以及时的过上党组织生活,及时接受党的政治理论熏陶,还可以互帮互助。

王增弘开始为其5星文学网成立网络党支部做准备工作,国防大学主修军队政治工作学的硕士研究生刘俊韬、军队政治工作网创始人孙尚举,以及来自中国互联网文学联盟和5星文学网的黄大谷、张和平、张和平、丘文亮、杨佐琪、王学玉等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也纷纷加入到网络党支部建设的网络在线研讨中,建立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首个网络党支部的理论体系在一次次思想的碰撞中,逐渐形成。

网络党支部的经验做法

在部队老领导的鼓励下,王增弘根据《党章》规定,到所在地街道办,申请成立实体党支部,准备先成立实体党支部,然后再以线上网络党支部挂靠线下实体党支部的名义在网络上开展工作。

当地街道办联络员接到王增弘的电话咨询和正式申请书面后,及时作出反应,并默许王增弘就此提法,先成立网络党支部筹备小组。王增弘在网站上挂起了网络党支部宣传标语,并结网站名称,取了个响亮的名称:5星党支部筹备小组。

许多党员作家纷纷响应,加入到5星党支部筹备小组的工作中。他们不仅在网站论坛内开辟了“网络党支部”专区,还分别开辟了5星党支部、党员学习室、党员俱乐部、党员会议室等版块,还定时在网络上宣讲党的理论和政策法规。还将网络党支部建立到了手机论坛上,方便网友通过手机学习讨论党的理论和政策法规。并针对网络党支部这一创新理念,参考《党章》等党内法规文件,结合网站内网络党支部的实际工作,和网站上的党员作家们初步讨论拟写了《网络党支部党建经验总结》和《5星党支部章程(初稿)》两部重要的党建文献资料。

5星党支部筹备小组还聘请了国防大学主修军队政治工作学的硕士研究生刘俊韬担任网站的政治顾问,指导网站的党建工作。

网络党支部的经验创新

王增弘拨通了部队老领导的电话,部队老领导认为,王增弘提出的这一创新理念是属于正面和积极的,对于推动网络健康发展,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也能通过网络这一平台,给在外的党员一种精神上的归宿感。

国防大学主修军队政治工作学的硕士研究生、从事部队思想政治工作近20年的军队转业干部刘俊韬告诉笔者:5星文学网成立网络党支部,还把网络党支部关联到手机网络上,这一经验做法,是网站建设亮点中的亮点,也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的创举。通过手机论坛,规范党员作家的创作,随时提醒他们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创作的方向和格调;定期开展网络党课教育,向非党员作家宣传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他们还计划申请权限,为在站内发展作家党员创造条件。

网络党支部的理论总结

王增弘在开展网络党支部党建工作过程中,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并结合网站办网特点以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而著书立说、研究创作这一提法,和资深党建工作者刘俊韬反复研讨,撰写了网络党建工作方面的心得体会文章,他们总结道:网络党支部是指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成立非实体的党支部,通过线上工作实现对站内党员的管理。

建立网络党支部历史依据

【遵义会议】1935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

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中,中国共产党早有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先例。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建立网络党支部党章依据

【行动指南】十八大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引《中国共产党党章》总纲第一章<党员>第二条第二句)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引《中国共产党党章》总纲第二段)

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引《中国共产党党章》总纲第一章<党员>第三条第三小节)

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引《中国共产党党章》总纲第二章<党的组织制度>第二条)

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党的下级组织既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地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引《中国共产党党章》总纲第二章<党的组织制度>第四条)

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引《中国共产党党章》第五章<党的基层组织>第二十九条)

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和其他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可以成立党组。党组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组的任务,主要是负责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讨论和决定本单位的重大问题;做好干部管理工作;团结党外干部和群众,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指导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组织的工作。(引《中国共产党党章》第九章<党组>第四十六条)

建立网络党支部政策依据

【党建参考】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科学发展观都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要继续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

社会团体在筹备过程中就应考虑建立党组织问题。业务主管部门或挂靠单位应了解和掌握社会团体的情况,对应当建立党的基层组织而没有建立的,要帮助其尽快建立。(引《中共中央组织部、民政部关于在社会团体中建立党组织有关问题的通知》正文第一条第二段)

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引“2013年3月1日,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引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

习近平指出,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党领导人民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坚强保证。

习近平强调,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中国化、时代化。

习近平指出,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科学发展观都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要继续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引新华网2015年02月15日新闻《习近平在七大会址论党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创新不仅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力量源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党的建设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许多新考验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运用过去积累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引《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遵循——总书记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研究》)

建立网络党支部法规依据

【党内法规】全国性的重要文化组织、社会组织,经党的中央委员会批准,可以设立党组。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组织,因工作需要,经批准可以设立党组。

统一战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方针,积极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服务,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服务。(引: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三条)

统一战线工作范围和对象是:(一)民主党派成员;(二)无党派人士;(三)党外知识分子;(四)少数民族人士;(五)宗教界人士;(六)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七)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九)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十)台湾同胞及其在大陆的亲属;(十一)华侨、归侨及侨眷;(十二)其他需要联系和团结的人员。统一战线工作对象为党外人士,重点是其中的代表人士。(引: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第一章总则第四条)

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社会组织和其他组织领导机关中,有党员领导成员3人以上的,经批准可以设立党组。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政协、法院、检察院和工会、妇联等人民团体,一般应当设立党组。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机关、政府机关、政协机关,经本级党的委员会批准,可以设立机关党组。县级以上政府的直属事业单位,可以设立党组,但按照规定应当设立基层党组织的除外。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管金融企业,经党的中央委员会批准,可以设立党组,但其下属企业一般不再设立党组。全国性的重要文化组织、社会组织,经党的中央委员会批准,可以设立党组。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组织,因工作需要,经批准可以设立党组。(引:《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第二章<设立>第五条)

建立网络党支部理论依据

【理论参考】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化是当今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网络给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变革,也给党建工作带来了深刻影响。信息化时代,实现网络条件下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化是当今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网络给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变革,也给党建工作带来了深刻影响。信息化时代,实现网络条件下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面对网络带来的新挑战、新机遇,党建工作必须因时而变、顺势而为,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引江西日报《网络条件下党建工作的创新之路》)

台州市开展创意党组织生活,建立了网络党支部、网络党小组,健全经济链与组织链双链融合的组织生活架构,推行“微生活”、组建“红色微信生活圈”等,使党组织生活嵌入到党员的日常工作生活中,还将线上组织生活延伸至线下,设置“心理疏导”网络平台、设立网上“心愿墙”等。

丽水市针对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兴起的现状,依托网上创业俱乐部、网商协会、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等建立党组织,通过“网上+网下”互动,激发党员青年创业活力。在网上,党组织书记牵头建立QQ群、微信群30多个,定期发布青年关注的党建信息、网商动态,组织开展各类学习培训。网下,党组织牵头开展网商达人秀、志愿服务、“赶街”帮扶等活动,助推农村青年创业成才。(引2015年12月17日新华网转浙江日报文章《网络党建创新意》)

篇3:网络发展的历史

LTE全称是long term evolution, 在3G向着4G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LTE技术是重要的过渡技术, 通常被称作是3.9G全球化标准技术, 在推动4G网络不断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践过程中, LTE技术是将用OFDM、MIMO作为无线网络不断发展的重要标准, 并根据通信技术的发展需求, 有效增强了3G网络中的空中接入技术, 从而使频谱为20兆赫兹的宽带可以实现上下每秒86Mbit和下行每秒32Mbit的峰值速率。根据4G网络使用情况来看, LTE技术的实践应用具有历史性意义, 使通信网络得到改革和创新, 特别是小区边缘位置的服务质量和使用性能得到有效提高, 在降低系统延迟性和提高小区总容量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在某个比较大型的移动通信大会上, 4G网络LTE技术的新系统得到了成功演示, 使得下载速率最高达到每秒一千兆比特, 与当前普通互联网的运行速度相比, 远远超过所有的记录。与此同时, 国外LTE技术已成熟运用, LTE网络用户急剧上升, 给LTE技术推广带来广泛发展前景。

在我国通信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建设中, LTE项目的相关研究是以3G网络中的TD-SCDMA技术、WCDMA技术为基础的, 使得4G网络LTE技术不断向着TD-LTE技术和FD-LTE技术方向发展。目前, TD-LTE频段已全面落实, 并在电信设备运营商中得到了支持, 给4G网络LTE技术带来众多机遇和挑战。

根据4G网络的发展情况来看, LTE技术不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 LTE技术具有一定局限性, 主要是网络质量和网络未来发展与兼容性。通常情况下, LTE需要质量、速度、稳定性等都比较高的网络技术, 以确保其24小时持续提供服务, 并且, LTE具有的兼容性可以实现数据分析、网络自由切换和上下游相关设备的同时运行;二是, LTE技术的不断推广和3G市场之间的竞争, 使得较多运营商都必须对通信市场的发展进行全面分析, 才能更好的推动4G网络发展;三是, LTE技术成本方面的问题。目前, 针对LTE技术的成本还没有比较明确的定位, 只有在其成本是3G网络成本的百分之十时, LTE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其所拥有的优势。

二、LTE技术的主要特点和相关技术

如图1所示, 在实践应用中, 与3G网络相比, LTE技术主要拥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 有效提高通信速率, 使得下行峰值的速率可以达收到每秒100兆比特、上行的峰值可以达到50兆比特;其次, 有效提高频谱效率, 将主要目标设置为分组域的相关任务, 使得整个网络系统的运行可以在分组构架基础上实现有效交换;最后, 在基站分布位置不改变的情况下, 使小区边缘位置的比特速率得到有效提高, 并且, 其兼容性在现有的3G网络的基础上, 可以有效实现非3GPP规范系统的同时运行。由此可见, LTE技术具有一定先进性和科学性, 是移动通信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 LTE技术的相关技术主要有MIMO技术、OFDM技术、高阶调制技术三个方面:首先, MIMO技术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整个的传输率, 也是当前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 MIMO技术可以与OFDM技术结合使用, 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一般在接收端和发射端, MIMO技术是采用的多通道和多天线的方式运行。在有多个天线存在的情况下, 采用空时编码的方式可以使数据子流被分开和解码, 从而确保系统的运行处于最近状态。与此同时, 通过采用多个天线, 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会形成很多独立的通道, 从而实现各种数据的独立传输, 最终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另外, MIMO技术可以将多个无线信道、接收、发射尽可能的优化, 从而使通信容量和频谱的利用效率尽可能的提高, 在消除其它因素带来的干扰和空域与时域的联合分集上有着重要影响。其次, OFDM技术是LTE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降低延时性、减少干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 OFDM技术的应用是在符合相关条件的情况下添加保护间隔, 以在保护间隔比信道延时的扩展时更大的情况下, 将各种符号带来的干扰完全消除。与此同时, OFDM技术的相关参数的设置与系统的性能有着密切联系, 如循环前缀的设置, 其长度与OFDM系统的覆盖范围和抵抗能力有着直接联系。一般在半径不超过100千米的覆盖区域内, LTE技术采用的是两套前缀循环方案, 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案。最后, 高阶调制技术的合理运用, 可以有效提高峰值的速率。通常情况下, 在现有的3G通信基础上, 将64QAM的高阶调制添加到LTE系统上, 可以有效提高下行的峰值速率, 使其达到每秒100兆比特的状态。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来看, 采用高阶调制技术可以使信道的有效利用率提高至少60%, 在LTE系统的运行中是解决相关问题的重要方案。与此同时, 高阶调制技术的合理运用, 还能使用户的体验更好深刻, 并为运营商提供更多技术优势, 从而大大降低其运营成本。

三、LTE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4G网络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中, 我国目前拥有的4G标准是D-LTE-Advanced, 需要根据目前通信建设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发展策略, 才能促进4G网络健康、稳定发展。与此同时, TD-LTE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化的4G主流标准之一, 在我国不断加大TD-LTE技术开发力度的过程中, 必须注重先进理念和优秀人才的培养, 才能真正联合世界各国的运营商共同推进LTE技术, 最终促进我国4G网络LTE技术不断完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4G网络的LTE技术具有较多优势, 使得4G网络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根据我国4G网络LTE技术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 想要缩短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就必须加强国际研究机构的联系, 才能在实践过程中真正提高我国LTE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弛.TD-LTE分布系统的优化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 2013, (3) ;45-47

[2]刘远飞, 方超, 刘博等.4GTD-LTE技术在监测监管数据传输中的研究[J].有线电视技术, 2014, (6) :17-20

[3]熊永权, 李韦冰.TD-LTE演进及展望[J].软件导刊, 2012, 11 (9) :137-138

篇4:网络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反思

关键词: 网络环境;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给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于教育教学活动而言,网络技术的影响力也是随处可见的,可以说网络环境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了很多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更加高效地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网络环境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势体现

1、丰富的网络资源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历史教材是我们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但教材上的内容毕竟是一些经过筛选和整编的内容,虽然教材内容都是精华,但如果历史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教材,这样难免会限制学生的知识面。课堂教学毕竟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如果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就会与教学时间发生矛盾,最后恐怕连基本的教学任务都难以完成。怎样才能既丰富教学内容,又保证正常的教学进度呢?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一些教学材料,然后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编制,制作成教学课件,到了课堂上,教师只需要花上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将这些事先整理的材料呈现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对历史教材进行一定的补充,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完整,同时这种信息化的资料展示也不会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2、网络技术的交互特征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互性是网络技术的一大重要特征,而这一特征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可以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我们知道,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教与学进行交互而实现目的的活动,而网络技术的这一交互性特征刚好与教学活动的本质相符。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很多学生往往不敢当面向教师提出问题,不善于发现问题,使得教与学常常发生脱离。而在网络环境下,由于网络技术交互性的特征,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我们可以在校园网的BBS上设置一个历史专区,就一些历史问题进行探究和讨论。如:在“五四”青年节之际,可以让学生就“五四”精神进行探讨。在抗战胜利纪念日,可以让学生围绕着抗战的历史意义和精神以及它对今天的影响谈一些自己的看法等等。如果把这些课题放在现实的课堂环境下,学生可能就不会那么积极参与,但放在网络环境下,很多学生更愿意畅所欲言,所以说,相较于传统的环境,网络交流平台更能够激发学生讨论和交流的主动性,强化师生、生生的互动。

3、网络技术的应用突破了历史时空限制。历史学科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研究的对象都是在过去的时空所发生的事情,生活在当今的学生要想了解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往往就会在时空观念上发生一定的矛盾,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不感兴趣或者不能理解。如果我们能够积极地利用网络技术,把一些过去的历史场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用声音、图像等方式还原出来,让历史上曾经发生的历史事件、曾经出现的历史人物、曾经存在的历史事物重新出现在学生眼前,这样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例如,在讲到近代屈辱史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纪录片,《甲午风云》、《鸦片战争》等影视作品。通过网媒体,可以将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重新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为学生创造出了一个更有利于品味和把握历史的环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应当注意的问题

1、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在很多教师看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起来的新型教学模式,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的地位不再那么重要了,于是有些教师在网络教学中开始扮演起了隐形人的角色。例如,有些教师会在课堂上采用放电影的方式给学生播放一个个教学课件,或者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段材料和几个问题,剩下就不闻不问,把所有的时间都留给学生。这种完全忽视教师作用的教学方式,当然出现很多弊端。要知道,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知识和经验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无论在什么形式的教学活动中,都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如果教师过度放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偏离方向或者流于形式,这样势必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即使是在网络环境下,即使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作为教师,也要扮演好自己教学主导者的角色,积极地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控。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恰当利用网络材料。网络资源的丰富性给历史教学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教学资源,但由于资源量巨大,教师在选用资源的时候一定要把握适度的原则。由于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快速收集和显现功能,使得一堂课的容量可以大幅度提升,这样就让很多新型的“电灌”教学开始出现。相较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这种“电灌”的方式往往会产生更大的负面作用。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一定要学会恰当地利用网络材料。

3、注意避免喧宾夺主的网络课堂的出现。网络技术的应用给历史课堂带来了很多生机和趣味,很多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制作课件的时候会把课件做得美轮美奂。然而,有些时候,由于过分注重课件形式,把形式做得过于花哨,反而使得教学内容被湮没在了华丽的形式之下,这样就会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因此,教师在设计网络课堂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把握针对性的原则,不能本末倒置,避免网络课堂上出现喧宾夺主的问题。

篇5:网络发展的历史

本文概括了人的本质、道德、人的发展三个概念,并由此阐述了道德与人的发展间的密切联系.同时,论证了在一个人的发展中确立具有历史时代特征的明确道德理想的`关键所在.最后,浅议了在网络时代树立明确道德理想对人的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作 者:吴长春 穆丹萍  作者单位:吴长春(海拉尔第一中学,021000)

穆丹萍(呼伦贝尔学院政史系,021008)

刊 名: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LUNBEIR COLLEGE 年,卷(期): 10(5) 分类号: 关键词:人的本质   道德   人的发展   道德理想   网络时代  

篇6:“网络修谱” ,普通人的历史

“我是谁,我的家乡在哪里?”在中国的传统中,家谱就是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解答的档案。近年来,修家谱的热潮在民间重新兴起,“修谱寻根”成了许多人精神家园的一扇扉窗,依此眺望传统文化的那片风景。

在我省河曲县南沟周姓家族,在几百年间的“走西口”中,许多族人到了口外讨生活。现在,他们利用互联网修起了自己的“电子家谱”,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家谱,不仅有族谱图和记载家族历史的文字,还依靠着各地周姓网友自发撰写“家族史”,利用照片,图画、视频、实物等,拼凑出一部自明朝初年600余年的民间历史。

QQ群聚起“众史官”

深夜,电脑前,与静寂的夜相比,网络上密集的“你来我往”刚刚开始

“上南沟♂周国君21:44:13 :内蒙乌拉特柱字辈是我们本家”

“20-南沟-周彩军22:36:11 各位好。谁能告诉我准旗有几个村子有周家后代”

“小六份♂周永平22:52:18:目前总谱图中,已知存在但未包含到的支派:1-长嘴支派,2-崔家第一支派,3-白鹿泉支派 大门、三门后代”

“21-大塔-周围喜(50806651)23:38:59哦,她家问是南沟出来的,不知道咱们修谱,南沟也没本家了

„„„„

如果没人解释,普通人很难看懂这些人在聊什么,这其中,你问我答,有的提供资料,有的是总结数据,更多的网友在议论纷纷,当一个网友提问“内蒙有没有一个叫栽根的?是祖传兽医”,不一会而就有网友把自己收集到的信息放了上来“栽根的父亲与周二开的爷爷是兄弟,周二开的父亲同河宽、流宽是兄弟。栽根活的爷115岁左右”。这并不是做什么人口调查。这个名字叫“丰豫都七甲”的“QQ群”里面的人全部都姓周,他们是在讨论“家族史”。

这个“QQ群”的创始人周永平给记者解释道“QQ群里名字前的数字是以我们南沟村始祖为第一代,到现在他们的辈分代数,后面的地名是祖辈居住村子,也就是支派的名字,后面是这个人的名字”。这个创立于2011年的“QQ群”是河曲县南沟村周氏用来修家谱的QQ群,目前有成员300多名,目的是通过网络来寻找以山西河曲为中心的周氏宗亲。“我们想通过网络的力量,找到我们的根。”在QQ群里的周梅告诉记者,现实生活中的她是内蒙古包头市的一名工商局工作人员,而现在她的大部分业余时间都放在了“寻根之路”上。与她一样,在这个小小的电脑屏幕之后,联系的数千名的发源自河曲南村的周氏宗亲,“现在山西河曲为中心,我们通过寻找,8个本家支派全部找到,在内蒙古西部地区,以包头、呼市、巴盟为中心,联系到200多个村子有本家分布。目前预计最终入谱人数 男丁3-5千人。”周永平告诉记者。

如今,每一个支派都有自己的负责人和小团队,他们通过网络,各自寻找自己这个支派的血缘人丁资料,然后汇总排出这个支派的辈分序列。而汇集资料最好的时节还是在传统节日春节,或者是家里婚葬的时候“在这期间,我们要求QQ群里的本家 各自印发宣传材料 利用难得的聚会机会,给他所知道的亲人发放。然后登记资料,记录故事,每一个人都像写史书一样,核实真伪,验证数据,但写的是我们的家族史”。谈起此事来,周永平兴奋不已。

80后的“寻根梦”

周永平的真实年龄并不会让人联想到他是这次修谱的召集人。“80后”的他今年刚30岁,出生在内蒙古。“修谱”是他的心愿“也是我这个家里所有人的心愿”,周永平告诉记者“按说我应该是内蒙古人,从我爷爷的爷爷那辈开始就定居内蒙了,但家里人一提起来,还

是念念不忘说,我们的老家是河曲南沟的,尽管已经几辈子没有人回到过家乡,但当年走西口离家时的场景辈辈相传。从小家里就有关于祖宗源流的传说,我打小就好奇,随着年龄增长,兴趣逐渐浓厚。”

最开始,周永平只是想把自己家里的事弄清楚,完成先人的一个愿望。但2007年,刚参加工作的他被公司外派到湖南长沙宁乡工作,遇到一个周姓本家,他看到人家晒家谱、祭祖的活动,给了他很大的触动。

近年来的修谱热,很多家族的修谱都是以大的宗族或者年龄较大的长者来主持,年纪并不大的周永平并不确认自己能找到多少周氏的资料。于是他想到了网络。“我的意思是不能单单靠老年人,年轻人现在对自己的家世也有一定的了解,而且他们精力旺盛,要让他们动起来。” 于是,他首先在QQ上输入 “山西河曲县+周”,所有在河曲地区上网,姓周的人都会出现。他一个个添加他们好友,之后等待接受。随之他不断在自己的QQ空间里更新修谱的意义,目的,和计划。同时他也在微博、博客、各大地方论坛、老乡群内 等发帖。在网络上也是多管齐下。

“也许我们未曾谋面,更不知长幼尊卑;也许我们散居天南海北,也不知小小南沟在何地;也许我们心存几许挂念,却不知如何抚慰和回归„„但是,祖祖辈辈传下的一老话:咱们的根在河曲南沟!„„每当我们想起自己的身世,就感觉犹如一片树叶,悬浮于空气,飘飘荡荡、魂不守舍,总渴望着寻找到自己的根系”

短短的几行字让很多在外的游子想起了那份家乡的牵绊。短短几周后,就联系到了十几个本家,他就也和我有一样想法的几位老家是河曲南沟的周氏本家。后期继续扩大联系范围,尤其通过村里“过古会”的机会进行宣传,一传十,十传百,网络的力量发挥起来,从山西、到内蒙、到江西、湖北,甚至到海外,都有周氏本家通过网络和他们联系上,然后登记资料,发掘自家的谱序关系。

草根合力拼出“家族地图”

2011年7、8月份间,居住在山西太原60岁的周来存偶然听自己一个侄儿说,网络上有河曲老家的人在“修谱”。而这句话出动了周来存的心事。他在整理自己父母去世后的遗物时发现了许多清朝的地契婚约,对传统文化有爱好的他仔细阅读后发现都是几百年前,清朝光绪年间自己高祖耕地的地契,还有一些祖辈婚丧嫁娶时的礼单。“我这一辈的人,大约还能知道我爷爷那辈的事情,再往上就不清楚了。他们小辈的就更不知道了”,这些遗留的文本给了他了解自己家族的一个机会。

但所有的文本都是高祖留下的,再往上没有记载。他也惦记着自己想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听说老家有人修谱时,他马上鼓动着爱上网的女儿给自己注册了QQ号,加入到了这个QQ群当中。

周来存家里的地契验证了一段周家变迁的历史,从地契上可以看到,从光绪2年开始,10多年间,这支周家分支的人丁旺盛,但耕地却没有那么多。许多家里几个孩子的,除了老大留守家中侍奉双亲外,其他的孩子就奔走他乡,当时主要的选择就是走西口。“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的山西旧谣充分说明“走西口”者多为自然灾害引起的饥民。清光绪三年至五年,山西等省大旱三年,出现被称为“丁戊奇灾”的近代最严重的旱灾,甚至部分地区寸雨未下。自然灾害引起的人口流迁,以忻州、雁北等晋北地区最为突出。从名字的谱序上可以看出,许多这一辈分的周氏族人人们不得不流离失所,奔赴口外谋生。

为了更好的了解家族史,为修谱做准备。2011年11月间,周永平、周来存组成了一直“家族考古队”来到了河曲县南沟村,尽管是家乡,确是他们第一次来。当地老乡听说他们是来“修家谱”时,非常热情。而他们也发现更详实的史料。在一些一些老人家里,他们发现一些支派的云底(原始家谱),而在周氏老坟地上,他们通过

墓碑考证出河曲南沟周氏的辈序,从原始云底得知,河曲周氏家族的变迁见证了明朝至今600多年的历史。

元末明初,河曲县久经战乱,几乎空无一人。考虑到当时蒙古残余经常侵扰边疆(河曲等接近蒙古的地方)、也考虑到上述地区是平原为主要产粮区。于是为了国家的安定,决定从富庶的江南、晋南等地迁调百姓,驻扎晋西北、和冀鲁等地。河曲仍然设县的行政编制,但是人烟荒芜,一片狼藉。皇帝当时诏书规定:家里有2个儿子的,必须迁移一个。有3个的必须迁移2个。。到新居住地国家分给土地、耕牛、农具、并免除前几年的皇粮。

周家有兄弟3人,按照诏书规定:有2个必须迁走,三人分别叫:周清、周通、周顺。周清在江西老家留守父母,周通和周顺兄弟两,哭哭啼啼告别父母和兄长,在闫、刘二位官老爷的带领下,从江西出发,踏上北上的路。可想当时的生离死别之情多么令人心痛,然而皇帝的命令必须执行。

他们到达山西洪洞大槐树登记点,发放户籍。被分配到陕西堆臼咯沱居住。因为陕西地界连着河曲,又命令他们两居住在河曲南沟一带。朝廷担心他们兄弟结伴逃走,于是又要求兄弟二人必须分开居住,而且分居天堑黄河的两边。这样哥哥周通在把弟弟周顺安顿好之后,又迁到陕西段家寨。兄弟二人本来属于江南水乡人氏,被分到西北这样的干旱地界,适应之难可想而知,又经历了一次在陌生环境下的分离,几近崩溃。

此后周顺定居在现在下南沟北面粱上,“地依北山、东南西三面成沟”。娶媳生子,娶城塔村张姓女子,育有4子。

河曲南沟周氏由此开始延续。从家谱的考证还可以看到:在南沟村外,寨子圪旦是一个天然形成的大高土山,东西南北四周被水冲得都是峭壁,四周沟深百米有余。据说当时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可以上到顶端的台地。周氏后人在上面修了院落,类似欧洲那种城堡,安装有寨门,院内和墙壁上都安放大石头,在战乱和土匪横行的年代,打下的粮食和贵重的物品就都藏到上面,如果有敌人来犯,就依靠险要地形,用储备的石头投向攻打寨子的敌人。

寨子圪蛋现在只有周氏族人少数人居住,留下一间据说当时的老房子,门头木雕“福泽悠长”四个大字依然倔强的立在那里。

许多名门望族的“修谱”是为了和名人沾亲,和古人叙旧。而“河曲南沟周家”的修谱并没有修出哪个名人达贵,是寻找出先人的苦难史、奋斗史。周永平告诉记者,尽管他们的修谱工作才开始,但他们不是想修一本字面上的家谱,而是修一份久远的亲情,在两次赴河曲考察后,他发现那里的还有一些乡亲家庭贫困,于是他在QQ群里发起了“为南沟贫困老人捐赠冬衣活动”,短短几天,募集到了100多件衣物送到了乡亲手中。

“修谱的最终目的是集合血缘文化的力量,做慈善是‘家族理事会’今后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对 社会慈善的一个很好补充。我们的目的不但是让子女后代知道我们如何来,也要知道我们应该怎么做。”

上一篇:任务书通讯录的制作下一篇:服装设计专业和国贸专业本科生自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