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安消防部队综合灾害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思考讲解

2024-07-10

关于公安消防部队综合灾害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思考讲解(精选5篇)

篇1:关于公安消防部队综合灾害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思考讲解

关于公安消防部队综合灾害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思考

张福好

海南省公安消防总队司令部

海南省海口市龙昆南路110号

摘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应急预案的编制是应急体系建立的核心内容,是有效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前提条件,是部队应急救援行动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灭火救援工作的切身体会,针对当前消防部队综合灾害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如何规范预案编制架构、确定预案编制对象、联合编制预案、科学调整编制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阐述。

关键词:综合灾害事故

应急预案

编制

Thinking on Emergency Preplan-making of Comprehensive Disasters for Police

Firefighting Army

ZHANG Fuhao Headquarters of the Staff of Fire Corps of Hainan Province

Abstract: Preparedness ensures success and unpreparedness spells failure.Emergency preplan-making is the core of the emergency scheme construction, the precondition of effective method to dispose disasters and the primary factor of emergency rescue.This paper deliberated and described o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preplan-making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of preplan objects, union preplan-making and adjustment of contents based on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on the comprehensive emergency preplan-making for firefighting forces.Keywords: comprehensive disaster;emergency preplan;preplan-making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工业化规模迅速扩大及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加快,生产、生活中各类安全问题和事故风险日趋凸现,自然灾害的威胁更是日趋严峻。然而,无数次事故的教训表明,当灾害事故来临之时,部队能在第一时间启动相应的预案,有序组织应急救援,可极大地降低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甚至可以将事故控制或消灭在发生的初始阶段,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危害。公安消防部队是一支承担社会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尤其是重新修订的《消防法》即将颁布实施,对消防部队参加火灾和综合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此,进一步推进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下面,就公安消防部队如何做好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谈几点粗浅看法: 1.明确标准,规范编制架构

公安消防部队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立足于城市功能分区,立足于辖区灭火应急救援对象,立足于消防部队人员和装备实际,在对重大危险源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本着“内容规范、体系完整、应用高效、管理优化”的原则,出台契合消防部队实际的预案编制标准,规范应急预案的分类、分级、形式、内容、结构、编制程序和应用管理等。明确灾害等级和灾害类型、不同灾害等级和灾害类型事故处置的力量编成、集结地点、集结时限、集结方式和战勤保障方法等内容。对作战行动要求进行细化,对预案的启动方式、响应等级、调动权限、调动程序做出明确规定,形成编制内容结构合理、图文音像并茂、查询操作快捷、应用管理高效的应急预案体系。在预案分类上,统称为执勤战斗预案,执勤战斗预案又分为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重点对象灭火作战预案和重大活动现场消防勤务预案。在预案分级上,执勤战斗预案按指挥层次分为Ⅰ、Ⅱ、Ⅲ、Ⅳ、Ⅴ级。Ⅰ级预案。即涉及跨省级行政区划的省际联合作战,由公安部消防局组织编制,包括总体预案、类型预案;Ⅱ级预案。即涉及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跨区域作战,由总队编制,包括总体预案、类型预案、重点对象跨区域灭火救援预案、重大活动现场消防勤务预案;Ⅲ级预案。即涉及跨县(市)、区联合作战,由支队编制,包括总体预案、类型预案、重点对象联合灭火救援预案、重大活动现场消防勤务预案;Ⅳ级预案。即涉及县(市)、区大队辖区内2个以上中队协同作战,由大队编制,包括重大活动现场消防勤务预案、重点对象协同灭火救援预案;Ⅴ级预案。即单个中队独立作战的重点对象灭火救援预案,由中队编制。在预案内容上,总体预案主要包括区域概况、战区划分、响应机制、组织机构、力量调集、战斗行动等;类型预案主要包括,事故特点、组织机构、力量调集、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注意事项、附件等;跨区域作战预案主要包括灾情设定、组织机构、预案启动、力量调集、处置程序、保障措施、注意事项等;重点对象灭火救援预案主要包括对象概况、灾情设定、组织机构、力量调集、力量部署、扑救措施、战勤保障、注意事项等;重大活动现场消防勤务预案主要包括基本概况、重点部位、组织机构、力量部署、应急保障、注意事项、附件等。在预案审批上,消防局编制的预案,经战训处审核,相关部门会审后,报本级军政主官审批;总、支队编制的预案,经本级司令部审核、相关部门会审后,报本级军政主官审批;大队编制的预案经本级主官审核后,报支队司令部审批(省直管县的报总队战训处审批);中队编制的预案经本级主官审核后,报大队军政主官审批。

2.科学评估,确定编制对象

在编制预案前,要充分利用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及危害评估系统,对区域内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企业及人员聚集场所的状况,以及应急能力情况进行科学评估研判,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历史情况。以往发生过的紧急情况,包括火灾、危险物质泄漏、极端天气、交通事故等;二是地理因素。所处地理位置,如邻近洪水区域,地震断裂带和大坝;邻近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贮存、使用和运输企业;邻近重大交通干线和机场,邻近核电厂等;三是技术问题。因工艺或系统出现故障可能产生的后果,包括火灾、爆炸和危险品事故,安全系统失灵,通讯系统失灵,计算机系统失灵,电力故障,加热和冷却系统故障等;四是物理因素。考虑设施建设的物理条件,分布、功能及使用情况,危险工艺和副产品,易燃品的贮存,设备的布置、照明、紧急通道与出口、避难场所邻近区域等;五是管制因素。彻底分析紧急情况,考虑如下情况的后果:出入禁区,电力故障,通讯电缆中断,燃气管道破裂;水害,烟害,结构受损,空气或水污染,爆炸,建筑物倒塌,化学品泄漏等;六是应急能力。包括所需要的资源与能力是否配备齐全,外部资源能否在需要时及时到位,是否还有其他可以优先利用的资源。在评估系统编程中,应当综合描述这些危险源,提供便捷的查询操作,并能利用缓冲区分析、最佳路径分析等功能辅助风险分析。在此基础上,严格依据一定区域内单位、场所和设施等发生灾害事故的危险性质、人员伤亡、政治影响、财产损失、处置难度、环境污染等六大方面风险程度评估,确定灭火救援重点对象。

3.依据需求,联合编制预案

实践证明,仅仅依靠某一部门或一个地区的应急力量和资源,难以满足重特大灾害事故,尤其是难以应对涉及多种灾害或跨地区、跨行业、跨省际的重特大灾害事故处置需要。在编制重大灾害事故处置预案中,除明确公安消防部队专业骨干力量外,还要充分考虑政府职能部门、行业之间联动和跨区增援的组织实施,建立统一的应急协调联动预案,使各种资源得到快速有效的整合。在部门联动方面,公安消防部队的应急预案应当在“政府领导、部门参与、统一指挥、协调配合”的社会应急救援联动机制的基础上,与政府联合编制灾害事故总体预案,与各职能部门预案实现对接。在预案中明确同相关部门和应急专业救援力量的职责任务,针对不同等级灾害,建立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启动权限、程序、要求及保障运行方式;明确运用何种手段、通过何种途径实现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置下的部门间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建立综合、统一、畅通、高效的联动平台。在组织跨区增援上。各总队应当按照部局应对大型灾害事故总体预案的指挥关系、启动权限和组织程序等,编制子预案,明确应对特大灾害应急救援力量的快速集结、科学组合、装备携行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例如如何调动力量、调动哪些力量、调动多少力量、预留多少力量等相关内容都应在预案编制时体现,以适应实战需要,确保救援组织和参战力量按等级响应预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投入灾害事故救援工作。

4.结合灾情,调整编制内容

重点对象的实际情况和部队的执勤实力是在不断变化的,灾害现场的各种意外突发情况更是瞬息万变。预案编制应视为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特别是对不确定因素,要在预案编制完成之后,经过严格的审核、审批和检验,并通过熟悉、演练和实战发现预案与实际不符之处,适时进行修改调整,既考虑不变因素,又考虑可变因素,坚持按“编制预案-演练检验-修改完善-生成预案”这一修订过程推进,使预案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同时,预案修订应坚持“即时修订与定期修订相结合”的原则,即时修订是指重点对象的实际情况和部队的执勤实力发生变化或通过熟悉、演练、实战发现预案与实际不符的时候,及时对预案进行局部修订和完善。定期修订,是指预案修订单位每季度或半年组织一次预案修订或重新编制,主要是对预案的灾情设定、组织机构、力量调集、力量部署、扑救措施、战勤保障、注意事项等重新进行评估,并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各项应急措施更加符合应急救援的规律和要求。

应急预案编制已成为各级政府防灾减灾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特别是随着应急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越来越凸显它的重要作用,因此,公安消防部队要紧密结合所承担的各类应急救援任务的需求,不断地加强和完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使之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实用,为部队优化作战行动和高效灭火救援提供可靠保证。

篇2:关于公安消防部队综合灾害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思考讲解

关键词:消防,应急救援,行动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灾害事故频发,已成为世界第三个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特别是南方冰雪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后,综合应急救援被推到了舆论前沿,成为社会焦点问题。公安消防部队因其在组织指挥体系、快速反应、救援装备、救援经验、信息化建设、智力支持等方面的优势,在综合应急救援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突击队作用。但是作为一种多个部门、多种力量参与的综合行动,应急救援不仅可能涉及军队、公安和地方政府等多种力量,还可能涵盖防震、防火、海事、交通安全、公安、安全生产、卫生等数个专业,执行任务多样、保障关系复杂、指挥协同困难,具有突击性强、指挥复杂、专业性强、环境险恶等特点。因此,研究以消防部队为主体的综合应急救援行动,对于准确、迅速、高效地执行复杂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1 深入研究,建立健全立体化应急抢险救援行动预案

1.1 把任务需求梳理清

应急救援行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仅要面对诸如台风、地震、冰雪、洪涝等自然灾害,还可能要执行大型火灾、危险品泄露等公共安全事件的救援任务,行动内容繁杂、协调难度大,虽然在《消防法》和国务院出台的文件已明确综合应急救援应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主体,但执行任务的单位多,短时间内实现信息高度共享难度大。为此,参加应急救援的各类部门、各种力量紧贴任务实际,认真贯彻上级有关意图和救援总体战略方针,围绕各个单位实际情况,区分不同类别、不同时段和不同地域,加强情况研判,认真梳理各自可能担负的任务,切实增强准备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1.2 把行动对策筹划实

公安消防部队应着眼应对最复杂最困难情况,以已经掌握的各类灾害数据为基础,深入研究各类应急抢险救援行动的具体特点,制订实在管用的救援方案,着眼灾害突发事件的时间、地域、天候、征兆等特点规律,对城市中的重大危险源、重点保护目标进行辨识调查和风险评估,将数据分析、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的制定有机的结合起来,制定综合应急救援方面的总体预案,整合所有关于应急救援的预案,成体系、科学化。此外,还要加强民众自我救援能力的培训和培养,结合通信、物资、医疗、防疫、资金保障、居民生活等各方面的保障及资源目录,建立一体化应急救援保障系统,一旦危机爆发,可迅速调配资源,动用保障设施,实际密切协同的综合应急救援行动。

1.3 把救援力量编组强

公安消防部队作为应急救援的主力军、突击队既要冲锋在前承担综合应急救援行动中去,还要参与人员抢救、输送以及部分灾区重建等多元化任务,因此要求加强应急救援力量编组,提高行动效率。一是专业化编组。公安消防部队应紧贴职能使命任务要求,突出救援小组的专业化水平,组建能在执行紧急任务时可紧急集结、快速抽组、迅速出动的力组,一旦接受应急救援任务,就能起到“先锋队”和“突击队”作用;二是模块化编组。公安消防部队在参与救援力量编组时应依据不同行动样式和规模,集中专业技术和力量优势,进行模块化编组。编组时,应明确各专业人员的任务分工和协同关系以及预编设备和器材,遇到突发事件时,采取逐级与越级抽组、计划与临机抽组、平面与立体抽组相结合等方法,满足应急抢险救援的需要;三是应突出军民一体化。在日常的应急救援演练工作中,基于公安消防部队的综合应急救援机构应,按照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要求,主动与当地政府和军队单位加强联系沟通,不断探索军警民融合路子,使沟通渠道畅通、关系顺畅,编组合理、对接有序。

2 加强协调,实施高效、精干、扁平化的联合应急指挥

实践证明,以消防部队为主体的综合应急救援行动都是多元力量的整体联动,必须明确指挥主体,顺畅指挥关系,实施灵活果断的协同指挥。

2.1 要明确指挥主体

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伴之而来的灾害及突发公共事件往往会急剧增加、猝不及防,任何一个部门、甚至一级政府,也难以单独应对大规模的突发公共事件,需要建立各部门或各地区联合、快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指挥平台。但由于建设精干、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总体要求,指挥机构必须依托某个具体的单位或部门,而公安消防部队具体的快速反应、信息化优势成为指挥机构依托的主体。为此,联合指挥机构应在政府牵头下,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主体,涉及部门、专业参加,跨行政部队和行业的协同体系,以便于统一配置资源,协调各种关系,提高应对效率。如湖南按照“规范化管理、专业化训练、精细化备勤、编程化作战、社会化联动、多元化服务”的发展模式,依托公安消防部队,全面构建省、市、县三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并在保持现有体制不变的前提下,将矿山、医疗、交通、民政、地震、建设、市政、通信等专业资源纳入指挥作战体系;北京、成都等地利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集成技术,将110、119、122等各种资源连为一体,在建立跨警种、跨地区的应急指挥体系,为综合应急救援实施精干、高效、密切协同的指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2 要建立明晰顺畅的指挥关系

主要应理顺四种关系:(1)指挥关系,在应急救援行动中,消防部队投入人数与其它兵种相比可能存在差距,但由于消防部队技能、装备与经验优势,在综合应急救援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依托消防部队构建应急救援体系须在政府主导下确立消防部队在指挥关系中的主体地位,这是保证应急救援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2)指导关系,联合指挥机构中的各个单位和部门对于自己隶属的下级单位有责任和权力进行对口指导,这是提高综合救援指挥效率的必然要求;对整体而言,指挥机构对于业务部门有权力和责任进行指导,以维持联合指挥指挥的精干、高效运转;(3)协同关系,在综合应急救援中没有指挥、指导关系的各个部门和参战力量,应建立协同关系,在救援需要时各单位必须密切合作、协调行动,其它时间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行动;(4)协调关系,这是各单位各部门应急联动的主渠道,特别公安消防部队作为综合应急救援的突击队应与其它参战力量应建立多层次、多方面的协调关系,确保综合应急救援步调一致。

3 完善设施,确保信息高度共享和信息网络畅通无阻

3.1 加强通信设施建设,实现指挥手段和通信保障的多元化

近年来,公安消防部队通信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但由于按照国标《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标准,多以固定消防接处警系统为主,通信指挥联络一般局限在1平方公里范围内,无法实现长距离、大范围的联动指挥,无法满足综合应急救援要求。要实施稳定、高效、不间断的综合应急救援指挥,重点和关键是增强指挥手段和通信设施的抗毁能力,应采用短波、卫星和移动通信技术,加强移动通信网建设,采购和研发机动性和智能化具佳的小型通信装备,推进消防基层中队指挥手段多元化,解决指挥手段单一、各单位通信手段不匹配的问题。应强化公安消防部队与地方政府、其他部队的互联互通,不仅要实现固定通信手段的链接,还要实现移动或运动中的联通,为多方联合指挥打牢基础。

3.2 加强信息交流通报,实现应急信息高度共享和信息顺畅流通

灾情及救援信息全面掌握,对于综合应急救援密切协同、通力合作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公安消防部队要与地方卫生、气象、交通、环境监测等职能部门进一步密切沟通联络,规范信息交流通报的部门、时限、范围和方法、程序,形成固定的制度,确保各单位和部门在第一时间全面掌握重灾情和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以及人力物力、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保障资源分布情况,牢牢把握遂行应急救援的主动权。要依托地方移动通信单位先进的技术,积极探索信息共享、信息联动的实施办法,建立可靠的信息流通网络,确保一旦有事,能够做到了然于胸。

4 统筹决策,形成多元化、全方位的应急救援大格局

4.1 建立以消防部队为主体的经常性应急救援演练制度

为确保一旦险灾发生,综合应急救援工作就能顺利展开,确保救援工作防患于未然,快速化险为夷,减少综合应急救援中可能出现的忙乱,就必须建立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主体,军警民多方参与的经常性综合应急救援演练制度,并且将这种不同部门和单位之间演练制度化,演练中应以公安消防救援力量为主,交通、公安、安全生产、卫生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特别要针对联合组织、协调应变和综合保障能力加强演练,并根据演练暴露出的问题,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和措施。此外,还应依托网络和计算机模拟系统进行救援指挥系统的演练,不断完善指挥体制机制,提高指挥效能,搞好应急信息指挥网络建设。

4.2 建立应急救援人才的双向培训制度

长期以来,军队一直以反侵略为核心职能,而公安、武警等都在围绕各自的核心职能展开工作,在应急救援方面虽然形成了不同的优势,造就了一批批的人才,但也存在着个别方面不同程度的滞后和弱项,而这些滞后和弱项却是可以相互补充的。所以,不同单位和部门之间、消防部队与地方政府等之间要广泛开展抢险救援人才的互培、互训,要创造条件促进具有不同优势的抢险救援人才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如军队、武警和公安消防部队之间可实行互相代职制度,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在灾情易发阶段让不同部队的指挥员到对方单位代职煅练,学习对方的长处和优势,了解对方应急救援的预案和展开程序,掌握应对不同类型灾难的处置经验,提高应急抢险救援综合指挥能力。

4.3 建立应急保障资源共享制度

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细化综合应急救援保障的组织实施,选派思想好、素质强、作风硬的消防警官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综合应急救援行动保障方案,健全和完善保障联席会议、走访互动等工作制度,在政府统一指挥下开展综合应急救援后勤保障演练。参与应急救援的各单位和部门要进一步破除部门壁垒,实现后勤物资和装备器材的联供。同时,应积极探索“合同式”“采购式”保障办法,建立可靠的社会化保障网络,确保险灾一旦发生,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用。

参考文献

[1]罗鹏哲.地市级消防战勤保障体系的探讨[J].中国应急救援,2010,(2).

[2]商靠定,段瑶.消防部队战斗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3).

[3]赵国勇.加强公安消防部队应急救援工作的立法思考[J].水上消防,2010,(1).

篇3:关于公安消防部队综合灾害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思考讲解

[关键词]消防部队;党风廉政;研究

近年来,公安边消防部队绝大多数消防官兵廉洁自律、奉公守法、敬业爱岗,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好评。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一些消防部队少数官兵经不起考验,走上了违纪违法的道路。因此,如何加强公安消防部队的党风廉政建设,便成为我们当前迫切需要探讨的课题。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对推动消防部队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增强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必要前提

目前,公安消防部队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情况和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消极腐败现象,只有各级党组织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才能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才能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与坚决支持,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履行党的政治和社会责任的需要

公安消防部队担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部队内部就不会纯洁稳固,履行使命必然不会达到上级要求。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消防部队完成一切任务的基础和保障

部队就好似一张密结的网,官兵就是网的一个个结点,只有保持好每个结点的健康完好才能保证整张网的结实耐用。因此,作为一名普通官兵必须要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拒腐防变教育作为第一道防线,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觉抵制不正之风,由此通过抓点促面、典型示范、带动引导、点面结合,达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整体推进。

二、当前公安消防部队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措施越来越完善,标准也越来越高,但从总体形势来看,公安消防部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和阻碍着部队的全面发展。

(一)思想认识有偏差

一是政绩观认识不到位。有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过分看重“政绩”,不敢揭露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生怕影响自己的政绩,认为抓业务工作是务实,看得见成绩,抓党风廉政建设是务虚,抓的好坏就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二是权力观认识不到位。个别领导干部“老好人”思想严重,不敢真抓,怕得罪人,认为凡事要留后路等等。三是价值观认识不到位。部队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人情来往、寻求帮助和解决困难等情况,不想为但却不得不为,不能不为的事情时有发生,潜移默化了影响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纪委职责不落实

工作责任心不强。一些单位的纪委形同虚设,纪委干部责任感和事业心不强,组织协调不主动,工作开展不正常,检查监督不到位。纪检干部队伍不稳。消防部队支队级以下单位的纪检干部大多是兼职,其它工作任务的繁重极大地占用了纪检干部的工作精力,人才梯层建设不完善,造成纪检队伍缺乏连续性。业务素质不高。一些纪检干部缺乏学习干劲,不善于学习业务知识,素质不高,业务不精,开展工作束手束脚,难于胜任或打开工作局面,导致纪检监督职能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廉政教育不深入

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还不够,方式方法单一,缺乏与时俱进的理念。多数单位还是沿用老模式,看看录像、看看警示记录片等,途径单一,方法陈旧,效果不佳,党风廉政教育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不能入心入脑。有时,上级部署了仓促上阵,抓到什么学什么,甚至起不到应有教育的效果。

三、加强公安消防部队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党风廉政建设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教育,强化监督,创新体制,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置于各项政策措施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党风廉政建设的问题。

(一)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责任保障体系

一是思想保障。要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到位,必须首先解决好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问题,打牢思想保障基础。二是组织保障。要健全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组织,负责协调、考核、督查等工作,定期分析和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三是制度保障。要着力解决有关制度的细化,使之增强操作性,要狠抓落实,加强监督检查,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配套制度,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要形成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落实保障体系

一是切实增强责任主体的能动性。坚持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制度,军政主官要切实发挥能动性,切实负起教育的责任、管理的责任、严肃执纪的责任、落实追究的责任。二是责任目标明确,责任分解到位。按照“明确、具体、量化、可行”的原则,层层分解责任目标到具体人,防止责任目标笼统化和概念化、公式化。要打破“責任状”一签了之的形式主义做法,赋予责任者具体明确的工作目标与

标准。三是强化责任追究,严肃执行纪律。责任追究是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使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责任追究意识,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增强制度的信服力。

(三)要探索适应发展的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创新保障体系

一是坚持在持久上下功夫。要坚持制度的一致性,保证制度的生命力,既不能朝令夕改,杜绝制订制度的随意性,要牢固树立法的意识,严肃持久的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抓好与其他各项工作的有机结合。二是坚持在发展上下功夫。创新是制度保障的执行力,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对消防部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随着社会、部队、人文、环境变化,掌握其阶段性规律,不断对制度进行完善和修正,保证制度的信服力和感召力。三是坚持在服务上下功夫。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发展,将党风廉政建设与消防工作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推进公安消防部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向纵深发展。

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消防部队的基础性工作,涉及到的方面很多,只有逐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贯彻落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廉洁自律、以身作则,才能锻造出“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队伍,才能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菲菲.构建公安消防部队反腐倡廉长效机制[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05).

[2]余军保.浅谈如何提高新时期公安消防部队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J].法制与社会,2011,(28).

[作者简介]郭宏志(1974—),男,河北人,北京市石景山区公安消防支队。

篇4:关于公安消防部队综合灾害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思考讲解

一、公安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监理的必要性分析

公安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 上世纪90年代, 一些基层单位就自发地在消防监督管理、火灾统计等领域引入计算机辅助手段, 开始了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和尝试。2003年, 伴随着公安机关“金盾工程”的实施, 各级消防部队开始了大规模网络建设与应用, 各级、各部门开发了百余种软件, 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并发挥了较好成效。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大多采用建设单位自管的管理方式, 一般由建设单位临时拼凑班子来管理, 绝大多数人没有信息化工程建设经验, 容易在决策和管理上失误。同时, 工程也通常发生一些问题, 如:信息系统工程质量不能满足建设单位的应用需求;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出现拖工、扯皮、推诿现象;信息系统工程的项目资金存在使用不合理, 严重超出预算的现象;信息系统工程的业务需求不断“变更”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消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亟待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协助进行管理。

“十一五”之初, 公安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正式引入监理机制, 由各级委托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合同, 对消防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实施监督管理, 在制度上拉开了消防信息化建设走向科学化、专业化的序幕。

为进一步提高监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在总结分析信息系统监理企业传统“四控三管一协调”监理模式的基础上, 结合公安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综合考虑对信息化项目的预先风险防范、过程资产管理以及信息化项目建设期间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需求, 公安消防部队创新性地将消防信息化监理模式扩展为“五控五管一协调”, 即五控: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风险控制、变更控制;五管:合同管理、安全管理、文档管理、资产管理、知识产权管理;一协调:组织协调。实践证明, “五控五管一协调”的监理模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二、公安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监理工作机制日趋完善

“十一五”期间, 公安消防部队根据自身信息化工程监理的实际, 对监理工作的方法、模式和工作流程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公安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特点的监理方法和流程。

(一) 监理方法模型

公安消防部队信息化工程监理方法模型是在信息化建设实践基础上构建的, 主要概括和描述了信息工程监理的对象、内容、阶段、组织、管理等监理实施要素, 对于工程监理实施具有指导作用, 如图1所示。

公安消防部队信息化工程监理方法模型由监理支撑要素、监理阶段、监理内容、监理类型和信息安全等五部分组成。其中, 监理支撑要素是信息工程监理工作的基础, 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监理合同、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监理机构;监理人员;质量管理。监理合同是监理单位进行监理的法律性依据, 监理规划是实施监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监理机构按照监理规划中规定的监理范围、内容、制度和方法等编制监理细则, 开展具体的监理工作, 实施监理目标。监理机构、监理设施、监理人员和质量管理等内容是开展监理工作的必要基础。

监理实施工作根据公安消防部队信息工程建设规律划分为立项、实施和验收三个监理阶段。

信息化工程监理的类型, 可分为设备采购类、系统集成类和软件开发类三个大类。

监理内容即监理机构的工作内容, 指监理机构在监理合同约定的范围内, 依据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 结合监理对象的特点实施监理, 实现监理工作目标。

信息安全是信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不同的监理对象, 有不同的安全需求, 安全性是各类信息工程项目共有的属性, 应该按照项目的安全需求在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中制定合适的技术、管理措施, 并在监理实施过程中执行。

(二) 监理工作机制

在项目建设初期, 公安消防部队结合自身项目特点构建了信息化建设项目监理工作机制, 为公安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公安消防部队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并组织信息化部门技术骨干组成信息化项目综合协调办公室, 下设软件研发标准组、网络及硬件建设组、部队指导组和内勤综合组。其中, 软件研发标准组负责对软件研发和标准规范编制中的进度、技术问题等进行协调、把关和跟踪;网络及硬件建设组负责网络及硬件建设、综合集成项目管理, 制定技术方案, 指导项目建设;部队指导组负责消防部队下属各单位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指导工作;内勤综合组负责收集整理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开展情况, 编制信息化工作周报、月报、简报, 并负责与总体技术单位、监理单位的沟通协调联络工作。

根据公安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组织机构特点, 监理单位相应成立了由总监理工程师负责的项目监理组织机构, 总监理工程师下设由总监理工程师代表驻场的监理团队。总监理工程师对信息化工程监理合同的实施负全面责任, 检查和监督监理团队的工作情况, 并根据工程项目进展情况, 及时调配监理人员。总监理工程师代表全程驻场, 受总监理工程师委托全面负责现场监理工作, 为公安消防部队提供系统立项阶段技术咨询、系统实施阶段监督管理、系统验收阶段监督管理等全过程服务, 并对口内勤综合组和承建单位开展各项监理工作。

(三) 监理工作流程

公安消防部队信息化工程监理典型流程如下:

1) 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就监理内容、监理费用等达成一致, 并签订监理委托合同;

2) 组建信息化工程监理项目部。项目部由总监理工程师、专家、监理工程师和其他监理人员组成;

3) 总监工程师编制监理规划, 并与建设单位协商确认;

4) 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各专业监理工程师编制工程阶段监理细则;

5) 在工程准备阶段, 协助建设单位进行招标等工程准备工作;

6) 在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 对工程过程进行监理。在监理过程中, 可能根据需要不断调整监理细则。监理的阶段包括工程招标阶段、工程设计阶段、工程实施阶段、工程验收阶段;

7) 在工程的后期阶段, 协助建设单位完善工程运行的管理体系, 并监督承建单位完成承诺的后期服务。

(四) 监理工作模式

公安消防部队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由于技术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建设周期各异, 根据各项目不同的要求和特点, 通常采用三种监理模式:

1. 咨询式监理

咨询式监理只对建设单位就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向监理单位咨询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并以文字报告等形式提出意见建议, 其性质类似于业务咨询或方案咨询。这种方式监理单位投入资源较少, 监理单位对信息系统工程主要指导作用, 承担的监理责任较轻, 适合于工程启动策划阶段或拥有较强信息系统技术力量, 能对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进行较强控制的建设单位采用。

2. 里程碑式监理

里程碑式监理:承建单位、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三方共同将信息系统的建设, 按照项目特点和信息系统工程的要求, 确定若干有明显交付物的里程碑节点, 在每一个里程碑, 监理负责针对其交付物进行监督管理, 开展各项审核、测试或咨询等监理工作。这种方式比咨询式监理的投入资源要多, 监理单位也要承担较重的责任, 但对信息系统工程具有较强的控制力。

3. 全程式监理

全程式监理是一种针对重点工程的监理模式, 需要指派监理人员全程现场跟踪、收集信息系统建设开发过程中的信息, 不断评估开发方的开发质量和效果, 及时采取措施, 控制工程过程, 实现工程目标。这种方式投入资源最大, 监理单位的责任也最重, 适合那些投资大、建设地点集中、工期紧、要求较高的重点项目, 同时也适用于信息系统建设与开发经验不足、技术力量偏弱的建设单位采用。是一种针对重点工程的监理模式, 需要指派监理人员全程现场跟踪、收集信息系统建设开发过程中的信息, 不断评估开发方的开发质量和效果, 及时采取措施, 控制工程过程, 实现工程目标。这种方式投入资源最大, 监理单位的责任也最重, 适合那些投资大、建设地点集中、工期紧、要求较高的重点项目, 同时也适用于信息系统建设与开发经验不足、技术力量偏弱的建设单位采用。

(五) 监理工作内容

公安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主要涵盖有线通信网络、无线通信网络、卫星通信网络、指挥要素环境建设、运行管理与办公环境、安全防护系统、应用软件等, 按项目特点可划分为设备采购型、系统集成型、软件开发型三种不同类的监理工作。

1. 设备采购型项目监理工作

设备采购型指根据信息化建设总体技术方案, 集中采购信息化技术装备、信息系统主要设备等采购项目实施的监理项目类型。主要监理工作是:设备采购招标监理;采购合同审核、跟踪和管理;设备出厂、入场验收监理;设备安全检测、部署、运行、培训监理;终验监理。

2. 系统集成型项目监理工作

系统集成型指针对以信息化基础建设、软硬件系统安装、集成为主要建设内容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的监理项目类型。系统集成类又可根据信息系统的技术类别分为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通用布缆系统工程、电子设备机房系统工程、软件系统工程和信息化安全工程等子类型。主要监理工作是:项目立项技术咨询;项目招标、合同签订监督管理;技术设计范围、质量、进度等监督控制;项目实施过程质量、成本、进度、安全等控制管理;项目初步验收、竣工验收移交的监督管理;项目终验监理。

3. 软件开发型项目监理工作

软件开发型指针对以软件系统开发、集成、试点、推广的监理项目类型。主要监理内容是:项目立项技术咨询;项目招标、合同签订监督管理;软件外包管理监督控制;技术设计内容、范围、需求、实施计划及设计质量、进度等监督控制;项目实施过程质量、成本、进度、安全等控制管理;项目内部测试、第三方测试、初步验收、竣工验收移交、培训的监督管理;项目终验监理。

三、公安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监理发挥了显著成效

信息化工程监理制在公安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实施, 强化了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成本的控制管理, 协调了工程各方关系, 使工程过程更加规范、透明, 提高了工程建设质量与效益, 在公安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 加强了工程项目管理

“十一五”期间, 监理单位通过制定详细的项目进度计划, 并在项目各阶段加强重点里程碑任务节点的监督管理力度, 协助公安消防部队制定了公安消防部队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 强化了项目管理工作。在质量控制方面, 监理单位通过对项目质量事前控制、事中监管和事后评估, 防范了项目过程质量风险;在进度控制方面, 监理单位通过审核承建单位的进度分解计划, 确认分解计划可以保证总体计划目标, 并对项目实施进度进行实时跟踪, 动态控制项目进度;在资产管理方面, 监理单位规范了文档、资料, 确保了资产台账完整齐套、账物一致。据统计, 监理单位协助公安消防部队规范整理信息化各类文档近3200册, 为确保通过“十一五”信息化验收奠定了坚实基础。总之, 公安消防部队运用质量控制、进度控制以及合同管理、资产管理和信息管理等手段来对信息化工程项目进行监督和管理, 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工程的质量。

(二) 规范了工程建设行为

监理单位在公安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的不同阶段, 制定了相应的质量计划、风险管理计划、沟通计划和进度控制计划, 并利用各类工作例会、专题报告、监理通知单、工作周/月报等多种形式, 对相关各方进行协调, 有效规范了承建单位在工程建设中的行为, 保证了项目建设更加科学规范, 达到了全过程控制的目的。

(三) 强化了对承建单位的监督控制

在公安消防部队项目建设全过程中, 监理单位作为独立第三方单位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相关技术标准, 遵循守法、公平、公正、独立的原则, 对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过程进行了全方位的监督和控制, 在确保质量安全和有效性的前提下, 合理安排进度和投资, 协助公安消防部队强化了对承建单位的监督控制。

(四) 提供了第三方专业化服务

由于部队在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普遍存在缺乏人才和经验不足的问题, 监理单位作为信息化专业队伍, 起到了专家咨询、重点环节把关和第三方监督的作用, 使工程建设管理过程提高了透明度和专业水平, 促进了信息化建设质量效益的提高。

四、结束语

信息化监理机制在公安消防部队的应用和实践, 强化了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成本的控制管理, 协调了工程各方关系, 使工程过程更加规范、透明, 提高了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 在公安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要:公安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系统复杂、参加单位众多等特点, 是一项复杂的信息系统体系工程。在公安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实践中, 根据工程建设需要, 对信息化工程监理工作的机构设置、工作方法和流程进行了总结完善, 总结出一套适合公安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化监理工作机制。

关键词:消防,信息化,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参考文献

[1]李军, 王积鹏.武警信息化建设[M].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2, 12.

[2]黎连业, 黎萍.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手册[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3]GB/T19668.1, 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第一部分:总则[S].

[4]杜敬明.信息系统工程监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

篇5:关于公安消防部队综合灾害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思考讲解

关键词:消防部队;核与辐射;辐射防护;核突发事故;放射突发事故;核恐怖事件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6-0146-02

随着核技术的发展,我国核电及其相关产业发展迅速,放射性物质被更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截止到2011年,我国已经有6个投入运营的核电站、12个在建的核电站、25个筹建中的核电站;辐射与同位素技术在食品加工、消毒灭菌、无损探伤、物件在线检测、医学诊断及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已形成较大市场规模;医用加速器及医用影像设备已经形成标准化系列产品;医用微型反应堆技术已经成熟并即将投放市场;等离子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生产、环保、化工及加工制造业;核电发展除直接带动核燃料产业链外,还带动了相关的原材料工业、加工制造业、仪器仪表业等。如此大规模的核技术应用,必然导致核辐射事故发生几率逐渐增大,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影响社会稳定。面对如此严峻的核与辐射形势,作为处置各类灾害事故主力军的公安消防队伍如何面对这种挑战,如何提升自身的应急处突能力,已成为刻不容缓、急需解决的课题。

1 核与辐射事故的特点

1.1 危害性大

人体组织吸收辐射后,除了与组织烧伤有关的并发症外,白细胞的破坏会使受到辐射的人失去免疫力;辐射会对遗传密码造成影响,突变的生殖细胞有可能把畸形染色体遗传给后代;如果在怀孕期间受到辐射,胎儿某些细胞的染色体就会受到伤害,有产生畸形胎儿的危险。

1.2 隐蔽性强

核事故的危害主要是由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的辐射照射引起的,而辐射无色、无嗅、无味,听不见、摸不着,这些放射性物质只有借助专门的仪器才能够检测得到,直接影响到人们采取防护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放射性伤害后果可能在受照几小时、几天、几星期,甚至几年后表现出来,所以它的破坏作用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1.3 社会影响大

通过国外发生的几次重大核事故对公众的社会心理影响及其所致后果的综合分析,充分证明核事故对人群的社会心理影响很大,不仅影响身心健康,还可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造成严重干扰和破坏。由它造成的公众社会心理影响所引起的健康危害和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损失,远比核辐射所致的危害和造成的损失要大。核与辐射事故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破坏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造成社会混乱,对政治方面及国家政权造成严重的冲击和破坏,造成重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2 核与辐射事故的类型

2.1 核突发事故

核突发事故是指核电站或其他核设施(如铀富集设施,铀、钚加工厂与燃料制造设施、研究堆,核燃料后处理厂,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等)发生的意外事故,造成放射性物质外泄,致使工作人员、公众受到超过或相当于规定限值的照射,亦即为核泄漏事故。

2.2 放射突发事故

放射突发事故包括,由于操作失误或设备故障,使放射源丧失屏障,导致工作人员或公众受到意外照射;放射性物质的意外泄漏、外溢或释放,使人员和环境受到污染及人员受照;放射源或放射性同位素被误放、丢失或被盗,捡拾或盗窃放射源者将装源容器拆卸,使放射源失去屏障,造成其本人和他人受照。

2.3 核恐怖事件

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跌宕起伏,我国在谋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各种矛盾亦纷至沓来,接踵出现。因此,在国际国内环境影响下,我国近年来各种恐怖事件也明显增加,恐怖分子有可能通过制造放射性扩散装置、袭击核设施、制造核武器的方式制造恐怖事件,可以说这些事件一旦发生其危害和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因此,我们应当做好防范和处置核与辐射恐怖事件的准备。

3 核与辐射事故处置中的防护

3.1 辐射防护的目的

辐射防护的目的就是要保护救援人员及公众的健康。辐射防护的出发点是,确定性效应是有阈的,应避免发生,而随机性效应是无阈的,要限制到可接受的水平。因此可以说,辐射防护的目的就是要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的发生,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3.2 辐射防护的原则

3.2.1 辐射实践的正当化原则。在进行涉及辐射的任何实践活动之前,必须先权衡其利弊得失,只有当这一实践活动对人群和环境可能产生的危害远远小于个人和社会从中获得的利益时,才能认为具有值得进行的正当理由;反之,不应该采取这种实践。

3.2.2 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原则。最优化原则也称可合理达到尽可能低的原则,即在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因素的条件下,所有辐射照射都应该保持在可合理达到尽可能低的水平。但是过于要求低的辐射,必将提高防护费用,而带来好处的只不过把已经很低的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再降低一点,这样不能认为是合理的。从最优化原则出发,应该这样选择,首先把辐射降低到一点水平以下,然后在有可能做到的情况下把必须的照射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一直到为降低单位集体剂量当量所花费的代价抵不上因减少危害所带来的好处为止。

3.3 辐射防护方法

辐射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是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方式。外照射是体外的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主要是γ射线的照射。内照射是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而造成的照射,主要是食入、吸入或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内的α核素和β核素。照射方式不同,其防护方法也不同。

3.4 辐射防护装备

核辐射的危害巨大,因此在处置此类事故时我们应进行严格的防护。对于处于安全区域的救援人员以及疏散出来的群众,可以佩戴防尘口罩防止吸入放射性粉尘;对于处于轻危区的救援人员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口罩、护目镜、轻型防化服、铅服等,防止放射性粉尘从呼吸道、眼睛、皮肤进入人体内;对于处于重危区参与事故处置的人员应着空气呼吸器、铅服、全套防核服、核生化防护服等防护装备。

4 核与辐射的监测

消防部队到场处置核与辐射事故时,首先要进行侦察,通过询问知情人员,了解放射源的性质、用途、事故原因以及现场周围单位情况等,成立侦察小组,做好充分的个人防护,携带相应的仪器,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深入现场侦察情况。

5 结语

面对日趋繁重的应急救援任务,作为应急救援专业力量的消防部队,需制订核与辐射事故有效的应对处置程序,加强核与辐射应急救援专业人才的培养,强化核辐射救援装备的配备,完善核与辐射恐怖事件处置预案,开展相应的专业训练及演练,提高处置核生化恐怖事件的组织指挥水平和处置能力。

参考文献

[1] 潘自强,陈竹舟,叶长青.核和辐射恐怖事件后果的防护及其防范[J].核科学与工程,2005,25(1):1-13.

[2] 王善强.核与辐射恐怖事件及其应对策略[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4,24(1):97-103.

[3] 陈肖华,聂岁峰.核与辐射突发事件的医学救援[J].军事医学,2011,35(3):161-164.

[4] 田新宇.我国面临的核与辐射恐怖威胁及对策[J].辐射防护通讯,2010,30(6):21-24.

作者简介:蔡灵忠,男,宁德市公安消防支队司令部参谋长。

上一篇:尼克胡哲演讲下一篇:某区xx年人才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