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024-07-26

如何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通用10篇)

篇1:如何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提出对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的一些看法,认为加强实验教学能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对加强实验教学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教学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指出:“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从近年来高中化学理综试卷可看出:化学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充分证明了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呢?结合我校的实际与我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信息技术的整合促实效

1.投影技术提高了化学实验的真实性与直观性

化学课的演示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全体学生观察到物质变化的全过程,在理性上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提出疑问,获得结论。采用投影技术,可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例如,在高一做钠与水的反应的实验时,只有前排的学生看得到钠在水上浮游,所游过的地方溶液变红了,而后面大多数学生怎么办?如何观察现象?我们老师不能演而不示呀。利用投影放大技术完美地解决了学生观察的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演示教学效果。投影技术主要是对实验现象进行放大,克服演示实验可见度小的缺陷,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特别是一些细小的、不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这样观察到的现象既真实又直观。投影技术使实验的科学性得到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了条件。

2.视频处理技术提高了化学实验的时效性与安全性

演示实验的全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且伴随着一些无关紧要的现象,干扰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影响实验效果。(1)采用视频处理技术,对实验全过程进行加工,既为学生提供实验全过程,又突出重要的实验现象,同时提高实验的时效性。例如,氯水见光分解、探究铁生锈条件等实验可采用此技术在课堂上播放,大大增强演示实验的时效性。当学生看到氯水在几小时的光照后才开始慢慢地冒小气泡,24小时才有明显气体产生,不仅对实验结论信服,更体会到了有些化学反应是很缓慢发生的,增强了学生对实验观察的有效性。(2)采用视频处理技术保证了实验的安全性。演示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危险性,如CO、SO2、Cl2等有毒气体的实验,氢气和空气的混合反应在课堂上无法实施演示,借助于视频教学,既能保证教师和学生的安全,又能保护环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化学实验探究室的创建为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的整合创下了新时代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我校已经打造了先进的化学实验探究室,实验探究室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爱迪生化学实验探究仪,同时配上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在实验探究课上,老师与学生通过各种传感器进行各种实验探究,电脑设备通过传感器对各种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二、实验创新促发展

1.改进实验方法,增强直观效果

在做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时,用铂金丝实验,由于所蘸取的金属盐溶液有限,灼烧时,火焰呈现的时间较短,而且火焰也小,有的学生难以看清。改用蒸发皿做焰色反应效果好,改进方法是:在一三脚架上放一干燥洁净的蒸发皿,加入10 mL无水乙醇,点燃乙醇,用药匙取少量金属盐粉末撒入火焰中,立即可看到金属离子在焰色反应中的特征焰色。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燃烧的乙醇,焰色可持续到乙醇燃烧完毕。这样的实验方法的改进例子很多,它们有个共同特点:仪器简单,材料经济,而且操作简便;延长了观察时间,反应现象更加明显。

2.自制实验仪器,经济、方便、实用

高中化学实验正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品,根据实验需要进行加工制作,或将某些仪器进行改进,自制教具,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矿泉水瓶就是个经济实用的化学实验“仪器”。在很多的化学实验改进中就用它。记得在初中演示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时,就采用了矿泉水瓶,先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然后慢慢倒入三分之一的水到这只收集好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旋紧瓶盖,振荡,瓶子马上变瘪了。

3.改进实验装置,防止化学污染

如今的网络上很火的一个字就是:微,小而精。化学实验也有向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微型化不仅节约了药品,而且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实验带来的污染,增加了实验的安全性,减小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恐惧感。比如,在比较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实验时,有人这样改进:在具支试管的底部加入固体NaHCO3约0.2 g,在具支试管的侧泡处加入约0.2 g的固体Na2CO3。在小试管中盛约0.5 mL澄清石灰水。如上图所示进行装置仪器。

先用酒精灯加热装碳酸钠的侧泡处几秒钟,观察,石灰水没有变化。再把酒精灯移到具支试管底部加热碳酸氢钠,再观察,很快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本实验将两个实验并入一个微型装置中进行成为可能,减少实验仪器和药品,操作前后连贯,实验简便快速,现象对比鲜明。

三、化学实验内容的优化整合促成效

在教学任务很紧的情况下,要完成全部的实验内容,按常规时间根本无法实现,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全国各地各学校根据本校的情况及学生的实际,对化学实验都采取了相应的优化实验方案。比如高考考纲中必做的22个实验,这其实就是对化学实验内容进行了适当的优化。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我对这22个实验再进行了适当的整合。具体如下:

1.实验内容的整合

根据实验时间的长短,把实验时间相当的实验整合在一个实验室中。如把萃取与分液实验和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这两个实验放在一个实验室里,各准备14组(各占半边);把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实验与钠的性质实验准备在另一个实验室里,各14组(各占半边),其他的以此类推。

2.实验时间的整合

同时开放两个至三个实验室,学生有序地完成实验:一个班有56人,分成4组,每组14人,分别对应一个实验,完成一个实验就接着按顺序进行下一个实验,这样在一次实验课的时间里可以完成4个实验内容,大大节省了实验的时间,同时也完成了实验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蔡秀慧,李平,张欣.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J].化学教学,2001(05).

篇2:如何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有效性普遍受到教师的重视。如何在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方法,在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的同时,又能保证教学有效地进行,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设计好化学教学方案

1.熟练掌握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只有对教材高度熟悉,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博学精通,心中有数,以及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这样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也就能就教学情况变换教学方法。例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一时答不上来,卡壳了,怎么办?或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或变换角度等。这些都必须熟悉教材才能办到。

2.熟悉学生情况

教师在上课前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对同一个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的动向。

3.充分备课

备课实际上是在脑海里活现上课情景,既要把讲课的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又要在头脑中装着学生,形成一个在脑海中上课的情景。例如,当教师讲到某个地方,学生会提出什么疑问,教师如何作答;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学生会怎样回答,一般有几种答案,教师怎样引导,最后该怎样归纳等等。如果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方面考虑,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4.对演示实验有充分的准备

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所演示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装置、实验药品等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无误,并从实验效果的直观性强、实验简易快捷以及确保实验安全等前提下做好预备实验。

5.加强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

“知识就是力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识作为前提条件的。因为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扩充知识面,具有广泛的知识,才能对学生进行解惑,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问题。

二、提高学生的兴趣

1.凸显化学学科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刚接触化学,颇感有趣,尤其是对化学实验。所以开学第一堂课,一般先做几个实验,如“清水变牛奶”“白纸显字”“魔棒点灯”“水火相容”等。一连串有趣的现象令学生欢呼雀跃,他们初次接触化学,就感到了它浓厚的趣味性和神秘性,一个个“为什么”油然而生,使学生们想学、爱学。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捕捉学生的兴奋点,设计几个动情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设计精彩的引言,讲述一些化学故事、化学家的成长事迹、化学问题的争论、化学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等等。

3.利用鼓励和表扬,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当及时和适当地鼓励和表扬学生,即使只有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学生做得好,不要吝啬掌声,对于学生的良好行为做出适时、适当的鼓励,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4.开展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可通过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晚会等活动,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好化学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注意讲授的科学性

新课改实施后,为了降低教学难度,新编教材除了对有些知识进行了大量删减,有关概念的表述也不要求十分严谨,采取了模糊化处理。但这并不意味着科学性要求弱化。科学性一直是理科教学的生命线,应该把教学的出发点定位在中间层次的“观念”,进而带动最高层次的“理念(或思想)”的培养,即“不能教教材,而用教材教”。于是在备课中我注重挖掘有意义的素材,不失时机地进行观念教学的尝试。

例如,新教材中要学生设计实验说明盐酸中哪种微粒使石蕊变红。(此类探究题在近几年的中考卷中反复出现)这种探究的本意不错,但容易将片面的定性结论当做合理的观念植根于学生的头脑中,其实这种观念不值一驳:食盐溶液、NaOH溶液中难道就没有氢离子吗?这些溶液怎么不能使石蕊变红呢?所以这种僵化的变化观是有害的。于是我在教学中提前引入了“氢离子浓度”这样的模糊概念,给出了定量变化观:只有当氢离子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变色。

实践表明,学生并没有难以接受,相反可以加深对变化的定量条件的理解,同时也为初、高中的内容衔接做了适当铺垫。

篇3:如何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对学习内容感兴趣, 才能够把大部分精力投入进来, 也才能体现出学习的效果。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每一个学科的教学都应该注重兴趣的培养。在化学教学中,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多与学生沟通交流, 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俗话说:“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与学生经常沟通交流,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关注。这样教师就能在学生心中形成一种亲近感, 在教学时, 学生就会自然地想听, 想看, 想做。这样就有效地使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转移到学习中来,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我们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二) 我们要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氛围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前提。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使学生能够放松心态, 轻松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在实际教学中, 我十分注重化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创设教学氛围, 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兴趣。例如, 各种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人工降雨的原理、各种环境污染现象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废弃物的无害处理等等。通过运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创设教学氛围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三) 利用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最离不开的就是实验教学, 实验是我们化学教学的重点, 很多教学内容都需要实验来呈现给学生。并且很多学生也都很喜欢上实验课。我们要很好地利用实验教学来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做一些实验时, 我们可以提前给学生说一下可能会发生的现象, 或者出现的问题。这样当学生通过做实验发现这些现象时就会产生一种由于自己动手获得知识而体验到的成就感, 从而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加强引导

新课程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应处在辅助位置。因此,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尊重学生的认识情况, 根据学生的需求改变教学方式方法, 使我们的教学更适合学生的需求。在实际教学中, 无论我们准备得怎样充分, 都可能会遇到一些无法预见的问题。例如, 学生整体学习效果不佳, 个别问题学生理解困难, 教学设计时间超出课堂时间等等课堂突发事件都会影响到我们的教学进度。这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不顾一切地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 而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根据学生的需求更改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完成教学内容, 或者部分完成。只有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 也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知识。教学中, 教师要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及时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思路上思考问题, 避免学生“走思”。当发现某位学生似存疑惑时, 要及时停下来询问, 及时加以引导。要做到当堂问题, 当堂解决, 并且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表明自己的看法,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我们教学的有效性。

三、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

我们都知道“因材施教”。这个词中的材, 我认为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我们的教材, 另一方面是我们所面对的“人才”即我们的学生。我们教师应注重研究学生, 研究如何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如果我们只注重那些“优等生”面向他们设计教学, 那么教学就只会让“优等生”受益。我们的教学无法面向全体学生, 还何谈有效性?因此, 我们要下工夫研究班里的每一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心态, 还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等。这样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选用教学方式、方法, 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提问, 有针对性地把握教学进度。我们要了解学生对已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从而在此基础上设计难易适中的教学。我们还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 以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特点, 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投其所好。我们还要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是否有兴趣, 一般我们都会让学生对新内容有一个预习的过程。这样在新课开始时, 我们通过简单的课堂导入就可以分析出学生对新的教学内容是否感兴趣, 是否有主动参与的欲望。如果有, 那么我们就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内容的研究上;如果没有, 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

四、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选用

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更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主要突破口。我认为只要抓住“讲与练”的优化便可实现教学方式的改变。前面我讲到我们的教学设计应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识水平出发, 那么如何从学生的角度来完善我们的教学呢?

首先我们要弄清哪些知识是属于现有发展区的问题, 可以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完成;哪些是属于最近发展区问题, 需要同伴互助或教师帮助才能完成。其次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和案例活动, 逐层深入地分步解决, 将重点、难点个个击破, 让学生从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和价值, 从而激发学习的潜动力。例如,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中的四个经典规律概括属于现有发展区知识, 能够通过学生自学予以完成, 但四个规律的共性方法则属于最近发展区知识, 需要教师的点播、引导, 从而理解对照规律的一般原则。

练要有针对性, 题量适中, 保证在学生的兴奋范围之内完成, 实践证明:三十分钟以内的作业量不会引起学生的懈怠;练要围绕重点, 侧重基础, 不做偏、难、怪题, 让学生感觉学有所用, 保持上课的激情;练要分出层次, 采取“自助餐”式作业, “我的作业我做主”, 保护学生充足的自信和积极性;同时, 加强变式练, 以培养学生的联系思维和发散思维。通过改变设问角度, 改变化学过程, 改变或增减已知条件, 能大大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总之, 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提高教学有效性就需要我们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 这正是新课程要求的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因此, 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加强教学内容研究的同时, 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与研究, 努力使我们的教学符合学生的需求, 符合学生的口味。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堂中课堂行为的变化[J].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 :81.

篇4:如何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教学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指出:“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从近年来高中化学理综试卷可看出:化学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充分证明了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呢?结合我校的实际与我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信息技术的整合促实效

1.投影技术提高了化学实验的真实性与直观性

化学课的演示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全体学生观察到物质变化的全过程,在理性上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提出疑问,获得结论。采用投影技术,可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例如,在高一做钠与水的反应的实验时,只有前排的学生看得到钠在水上浮游,所游过的地方溶液变红了,而后面大多数学生怎么办?如何观察现象?我们老师不能演而不示呀。利用投影放大技术完美地解决了学生观察的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演示教学效果。投影技术主要是对实验现象进行放大,克服演示实验可见度小的缺陷,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特别是一些细小的、不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这样观察到的现象既真实又直观。投影技术使实验的科学性得到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了条件。

2.视频处理技术提高了化学实验的时效性与安全性

演示实验的全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且伴随着一些无关紧要的现象,干扰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影响实验效果。(1)采用视频处理技术,对实验全过程进行加工,既为学生提供实验全过程,又突出重要的实验现象,同时提高实验的时效性。例如,氯水见光分解、探究铁生锈条件等实验可采用此技术在课堂上播放,大大增强演示实验的时效性。当学生看到氯水在几小时的光照后才开始慢慢地冒小气泡,24小时才有明显气体产生,不仅对实验结论信服,更体会到了有些化学反应是很缓慢发生的,增强了学生对实验观察的有效性。(2)采用视频处理技术保证了实验的安全性。演示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危险性,如CO、SO2、Cl2等有毒气体的实验,氢气和空气的混合反应在课堂上无法实施演示,借助于视频教学,既能保证教师和学生的安全,又能保护环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化学实验探究室的创建为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的整合创下了新时代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我校已经打造了先进的化学实验探究室,实验探究室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爱迪生化学实验探究仪,同时配上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在实验探究课上,老师与学生通过各种传感器进行各种实验探究,电脑设备通过传感器对各种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二、实验创新促发展

1.改进实验方法,增强直观效果

在做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时,用铂金丝实验,由于所蘸取的金属盐溶液有限,灼烧时,火焰呈现的时间较短,而且火焰也小,有的学生难以看清。改用蒸发皿做焰色反应效果好,改进方法是:在一三脚架上放一干燥洁净的蒸发皿,加入10 mL无水乙醇,点燃乙醇,用药匙取少量金属盐粉末撒入火焰中,立即可看到金属离子在焰色反应中的特征焰色。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燃烧的乙醇,焰色可持续到乙醇燃烧完毕。这样的实验方法的改进例子很多,它们有个共同特点:仪器简单,材料经济,而且操作简便;延长了观察时间,反应现象更加明显。

2.自制实验仪器,经济、方便、实用

高中化学实验正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品,根据实验需要进行加工制作,或将某些仪器进行改进,自制教具,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矿泉水瓶就是个经济实用的化学实验“仪器”。在很多的化学实验改进中就用它。记得在初中演示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时,就采用了矿泉水瓶,先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然后慢慢倒入三分之一的水到这只收集好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旋紧瓶盖,振荡,瓶子马上变瘪了。

3.改进实验装置,防止化学污染

如今的网络上很火的一个字就是:微,小而精。化学实验也有向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微型化不仅节约了药品,而且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实验带来的污染,增加了实验的安全性,减小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恐惧感。比如,在比较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实验时,有人这样改进:在具支试管的底部加入固体NaHCO3约0.2 g,在具支试管的侧泡处加入约0.2 g的固体Na2CO3。在小试管中盛约0.5 mL澄清石灰水。如上图所示进行装置仪器。

先用酒精灯加热装碳酸钠的侧泡处几秒钟,观察,石灰水没有变化。再把酒精灯移到具支试管底部加热碳酸氢钠,再观察,很快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本实验将两个实验并入一个微型装置中进行成为可能,减少实验仪器和药品,操作前后连贯,实验简便快速,现象对比鲜明。

三、化学实验内容的优化整合促成效

在教学任务很紧的情况下,要完成全部的实验内容,按常规时间根本无法实现,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全国各地各学校根据本校的情况及学生的实际,对化学实验都采取了相应的优化实验方案。比如高考考纲中必做的22个实验,这其实就是对化学实验内容进行了适当的优化。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我对这22个实验再进行了适当的整合。具体如下:

1.实验内容的整合

根据实验时间的长短,把实验时间相当的实验整合在一个实验室中。如把萃取与分液实验和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这两个实验放在一个实验室里,各准备14组(各占半边);把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实验与钠的性质实验准备在另一个实验室里,各14组(各占半边),其他的以此类推。

2.实验时间的整合

同时开放两个至三个实验室,学生有序地完成实验:一个班有56人,分成4组,每组14人,分别对应一个实验,完成一个实验就接着按顺序进行下一个实验,这样在一次实验课的时间里可以完成4个实验内容,大大节省了实验的时间,同时也完成了实验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篇5: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应该说大部分教师能自觉运用新理念指导教学活动,课堂上能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构建新知,使其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课堂上教师的讲授越来越多地被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所代替。同时,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新课改让课堂教学更精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反思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我们又不难发现,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还存在着一些貌合神离的现象,貌似实施了新课标,其实没有实效性,看似新颖、热闹的课堂场景,存在着一些有效性尚待检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作为长期奋战在初三化学课堂上的我更是感到任务的艰巨和责任的重大,因此,本人认为如何有效地完成课堂概念教学任务、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实施我们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才是当前我们这些基层教师们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首要问题,现就本人在化学概念课堂中的一些有效教学尝试与诸君共享。

一、何谓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更多资料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总的来说,有效教学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学习活动化,即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以促进学习;这个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设计需要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活动并用正确的方式指导学生合作。

(二)学习背景化,即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这要求教师应做到以学生熟悉的知识与用语,设计有意义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从集体合作到个别竞争;

(三)过程交往化即通过对话进行教学,通过课程发展学习者的语言,提高学习者的素质。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概念教学目标,与学生进行教学对话,尊重学生与教师不同的交谈互动方式,尽可能多的提供各种机会促进生生、师生交流;确保这种交谈学生比教师有更多的发言机会。

二、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如何实现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有效“讲授”

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会作为“有效教学”的一种有意义的常见教学方式。尽管化学课需要教师讲授的内容不是很多,但是,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 “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比喻、神似的表情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似乎难以理解的知识。例如:“化合价”等抽象的知识及一些较抽象的概念,如果通过学生探究讨论往往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这样费时、费力、更多资料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费神了不算,最终学生获得的顶多是一些表层的东西。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哪些知识可通过活动探究,哪些知识要通过教师教授,我们化学教师一定把握好分寸,在有效的时间内要采取有效的行动才能取得有效的成果,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2)有效“提问”

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或学习兴趣,且这种注意或学习兴趣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展开积极讨论。有效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巧。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全神贯注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情景中。反之,一个不严谨、不科学的问题,则使学生茫然、无所适从,打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精力分散、进入无绪的遐想中。因此,教师的提问,必须是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即教师善于提问。一方面所提出的问题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有提高的,并且,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另一方面问题提出后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讨论、思考、探究,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思考、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是教师包办,自问自答,比如在《水的净化》这个课题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以下一连串的问题:⑴我们平时饮用的是什么水?(自来水)来自哪里?⑵江、河、湖、海水为什么有出现浑浊的现象?能直接饮用吗?⑶想想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的流程有哪些?⑷得到的自来水是纯净物吗?⑸想得到较纯的水该怎么办?⑹净化水的措施更多资料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有哪些?达到什么程度?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回答,这些问题有层次、有梯度,它能步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层层开发学生思维,而且一连串问题串联起课题的中心内容,这就体现出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有效“实验”

化学实验通常有获取知识、培养兴趣、启迪思维、培育品德等功能。化学实验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它通过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反应原理,透过现象看清物质反应的本质,并且,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在初中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化学实验有教师演示的实验,学生实验,活动与探究及供学生选做的实验等,不同的实验所具有的功能是不同的,其层次也不相同。有效实验,不一定是要学生都亲自动手才操作有效,要看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要突出方法、技能,还是现象、反应本质。有时只要求学生通过现象知道反应原理,或实验操作较难控制,或实验对人对环境有较大危害等实验,可能教师演示现象会更明显,实验效果会比学生实验更有效,更切合实际。同时一些学生在平时生活中非常熟悉其现象的实验,本人认为没有必要在课堂上去为其费时。如:水的沸腾,胆矾研碎等实验对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来说,不是什么陌生的问题,一讲就理解,也不必费时。可以用节省出来的时间去实施其它更有效的教学活动。

三、有效练习更多资料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他对学生消化、掌握当堂内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选取巩固练习题时必须注意几点:一是题量,二是题型,三是深广度,四是是否体现本节课的精髓。一般来说,题量不能多,2到3题即可;题型多以选择、填空为主,少用综合性强的大题、计算题;难度不能过大,不要在新课时就按中考的难度来,最好要适当,要有一定层次性;题目的选取一定要紧扣本节课的中心内容、重点内容,绝不能为了练习而随意选题。只有选出了适合本节课内容的好题目,学生才能真正通过练习达到巩固成果的目的。

四、要注意分散难点

对九年级的学生而言,元素符号、化学式以及化学方程式这些化学符号是初学者的难点。如果堆积到一起,学生就很难全部记住,给学生带来困难,而且会让学生失去信心,所以从一开始就要每天让学生记一些化学符号,如用H表示氢,等学到了那一部分再告诉学生H是氢的元素符号,到时候学生已经全部记住了这些化学符号,学起来就会很轻松,可以事半功倍。这样就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篇6:如何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过程体念式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电子部顾群英

摘要:《化学新课标》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三维教学目标”,如何提高中职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在借鉴其他同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探索与实践了这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中职化学教学方式------“过程体念式教学”,阐述了“过程体念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联系和区别以及“过程体念式教学”的策略与案例。关键词:化学教学有效性过程体念式

《化学新课标》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三维教学目标”,体现了全新的课程理念,特别强调学生获取化学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和尝试,在借鉴其他同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探索与实践了这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中职化学教学方式------“过程体念式教学”。

一、“过程体念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联系和区别: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中采取的教学方式大体注重具体的知识结论、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过程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而不是创造,即所谓的“填鸭式教学”。而“过程体念式教学”则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具体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的分析,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或数据等进行质疑,并通过分析讨论来解决之,使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化学“过程体念式教学”的策略与案例:

策略

(一):通过开放式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开放式训练是指将一个静态的、封闭的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出发变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问题。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举一反三,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变条件、变结论、变形式、变图形等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

行分析、综合、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深刻化,掌握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在《苯、芳香烃》中介绍了二甲苯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邻、间、对)。对这一知识点,如果仅仅局限于要求学生能写出着三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很快地掌握。但如果通过如下的一系列开放式训练,则能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引向深入,举一反三,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锻炼和升华:

1、分子式为C8H10的苯的同系物有哪几种同分异构体?

2、如果二甲苯上两个CH3—改成一个CH3--、一个C2H5--,则其同分异构体有哪

几种?

3、如果苯环上的氢原子被Cl取代,则有哪几种同分异构体?

4、分子式为C8H9Cl有哪几种同分异构体?

策略

(二):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实验教学是中职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改进、移植、整合演示实验,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等各种方法,开展实验“过程教学”,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对化学的浓厚兴趣和探究能力。

案例

1、改进演示实验:

《乙酸》这一章酯化反应演示实验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课本没有提及,学生百思不解。笔者对此进行了简单的改进:反应开始前,先向Na2CO3中滴加几

滴酚酞(红色)→制取收集乙酸乙酯→观色、闻味(下层红色、刺激性气味)→振荡→再观色闻味(下层红色变浅、香味),同时设计几个简单的问题:

(1)加酚酞后,Na2CO3溶液为什么变红?(2)产物和Na2CO3溶液分层体现了它的哪些性质?(3)振荡后下层红色变浅说明了什么?(4)振荡前为什么闻不到香味?

通过上述处理,学生很快在观察和讨论中自己得出结论:本实验中的饱和Na2CO3主要是为了除去混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乙醇。

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不仅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关系,而且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设计,激发了探索兴趣,训练了探索、创造能力。

策略

(三):通过“设疑—分析讨论—验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基础教育领域,提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环境,激发学生独立探索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与习惯。

传统的教学不鼓励独立思考,教师所谓的提问与启发,多是“结果启发”:通过问答,使学生最终说出教师预期的结果。老师的目的是明确的,学生的思维是被动的、预计好的。久而久之,教师的提问养成了学生的依赖,学生只会回答,不会提问,更不会质疑。而设计成“过程启发”:提问的指向是方法、是过程而不仅是结果,甚至有些问题可以不在乎答案。学生回答后,老师要及时给予引导、鼓励,如“这个因素可能只有少数人能考虑到。” “你是怎么想到运用这种方法的?”等等。当他们在自主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提高了化学素养,也就达到了化学教学的最高目标。

在学生学习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后,给学生出了一道联糸实际的问题:老年人为什么会痛风?痛风是以关节炎反复发作及产生肾结石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关节炎的原因是在关节滑液中形成了尿酸钠晶体:Ur-(aq)+Na+ →NaUr(s),其中Ur-表示尿酸根离子,经一次关节炎发作大都有在脚趾或手指的关节处,这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为什么?给学生思考一会儿后,发现绝大多数同学在乱猜。此时笔者没有直接给出结果,而是要求同学们在课后讨论,同时提示学生人体不同部位体温是不同的。课后有些学生咨询了生物老师,有些同学查阅了资料,正确结论就由学生间产生了,何乐而不为呢?此后笔者继续追问:倘若你是一位医生,你怎样为痛风病人开个处方?由于设计的问题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学生的自主活动十分踊跃,似乎自己真成了医生,在探究过程中,以平衡移动为起点,各种富于创意的思维纷至沓来,例如多喝水,少饮酒、多运动、减少食盐的摄入量(低钠盐)、少吃动物肝脏、海鲜等;服用尿酸排泄药(嘌呤醇)等等。这不仅仅开阔了学生视野、而且激活了学生思维。

篇7:如何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初中化学课是在整个初中阶段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学好化学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技巧,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但是,初中化学中的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比较复杂的,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有困难,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效率低下,为此,作为化学老师,我们有责任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以此让学生学好化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G633.8

随着新课程的引入与素质教育的广泛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化学在初中阶段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也是学生们普遍认为较难掌握的一门学科,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要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化学科目与其他的学科是有所不同的,它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目前在化学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为此,本文就怎样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分析

1.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指的是老师在讲解知识之后,学生与之前比较取得的进步的程度。课堂教学高效能够使学生自身取得巨大的进步,要想衡量教学是否有效,主要看学生在教学前后的表现。

2.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

要看一堂课是否具备有效性,与教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程度主要是看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能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兴趣,能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思考能力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自身不懂得努力,那么即便老师再认真,这也不能算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中化学课堂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性,而老师没有注意这一方面的情况,对待全部的学生所用的教学方法是一样的,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低下,也有一种老师不尊重自己的感觉[1]。

(2)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仍然沿用陈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机械的接受知识。因为老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就很少,造成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缺乏。

(3)老师对教学进度把握的不恰当,在课堂教学中内容安排的不合理。

2.初中化学课堂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候的问题。有些学校根本就不开设实验课程,觉得那是没有什么用的,还有的学校在实验课中只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学生只是通过记忆来熟悉实验的过程与结论[2],根本就不是通过动手操作得到的,例如:制取氢气、测定氧气等实验。还有就是在化学实验的创新环节处理的也不是很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

(2)学生实验的问题。由于学校的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对化学实验也不重视。有些学生本身对化学实验就不感兴趣,认为化学实验非常危险,不愿意亲自做化学实验。有一些学生不能够准确的对化学实验的结论进行阐述。

三、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对这件事有兴趣。同样的,要提高化学课程的有效性,首先要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化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实验的奇妙。例如:初中学生的好奇心是比较强的,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白纸显字、玻璃棒点灯等神奇的实验,这样,学生的兴趣大增,较好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4]。

2.合理的组织教学

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合理的对教学过程进行组织,老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要把学生的特点与实际的需要作为重要依据。在确保教学任务顺利达成的同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并且,化学教师在平时要对学生提出的建议合理的进行吸取,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授课方法;在讲课的时候要创设恰当的情景,让学生顺理成章的接受知识。

3.探究教学

当前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已经广泛的应用在了课堂教学中,探究教学是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教学中,老师不再是应用传统的、枯燥的方法来讲解知识点与例题,而是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引导学生之后让学生自发主动地了解与掌握科学知识。老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究教学氛围,使学生都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愉快轻松的课堂氛??,鼓励引导的授课方式,学生的自觉主动精神与勇于探索精神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从而提升了化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4.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化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之后进行较好的反思,才能够发现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与问题。这是对教学质量进行评判与剖析的较好的方法。我们通过对教学课堂的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制定出解决改进的方法,这样,就大大的促进了教学环节的完善,使得老师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创新是事物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化学教师要养成课后反思的良好习惯,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以确保教学有效性的达到。

综上所述,化学课程是在初中阶段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化学课堂教学高效能够明显的提高初中生的学习质量,判断教学是不是高效的主要标准就是看初中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效果如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现实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为了提升化学课堂的有效性,我们要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的组织教学,将探究的方法引入教学中,并在课后老师要正确的进行反思,这样,我们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性[6]。

参考文献:

篇8: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爱上化学学习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人们才能产生主动探索的意愿, 才能取得成功。古今中外, 卓有成就的人的成功事迹都充分说明了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因此, 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化学教学中来。在教学中我注重将化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为化学教学找准切入点, 这样学生会感觉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化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 同时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并且在老师的诱导与启发下, 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利于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与科学方法的养成, 为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 在学习探究铁生锈条件时,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铁, 学生会发现在通常情况下, 铁制品在空气中会生锈, 但涂了油漆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 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猜想, 并自行设计实验来验证推论正确与否,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得出: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而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的探究活动不但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在自主探索中逐渐爱上了化学, 将化学学习内化为自身的一种自觉行为。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往的教学中, 师生关系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教师严格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程, 学生只是作为听众来参与课堂教学, 整节课下来, 看似教学任务完成得很好, 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知识点, 其实教学效果甚微, 学生不是接收知识的容器, 而且知识的获取与掌握需要学生经过动脑才能真正理解并灵活运用, 这样的直接灌输学生没有消化的时间, 是无法真正掌握的。现代教育理念提倡要转变师生角色,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实现教师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法的彻底变革。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讲授者和解惑者, 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指导者与合作者, 是为学生的主动探索活动进行铺路搭桥。首先教师要真诚地热爱每一个学生。只有对学生倾注爱心, 在学习上、生活上真诚地关心爱护他们, 才能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才能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其次, 教师要尊重、理解学生, 正视学生间的差异, 平等对待。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教师只有尊重学生, 正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不因学习成绩的好坏对学生区别对待, 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喜爱与尊重。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有了良好的情感沟通与心灵对话, 课堂教学气氛才能轻松活跃, 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互动教学, 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 即在互动中启迪学生思维, 发展学生智力, 优化教与学, 实现教学相长。互动是一种主体间进行的真诚沟通与有效交往的过程, 这个主体可以是教师与学生, 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

1. 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不是独角戏, 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创造出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教师要成为师生互动环境的创造者, 交流机会的提供者, 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观念, 通过教师的教来唤起学生的学,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现真正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学。如在教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时, 教师演示实验, 让学生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 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这样在师生良性互动中,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整节课洋溢着互动的气息, 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 生生互动。生生互动不仅可以调动全体

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而且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 可以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思维的碰撞中闪现创新的火花, 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 拓宽视野, 在互动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个人见解。如在教学“塑料的利与弊”这一内容时, 将全班同学分成正反两方, 让学生在课下收集相关资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然后选定时间展开激烈的辩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异常高涨, 通过课本、课外书、上网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 并在组内展开交流, 不断完善自身观点。这其中既有知识的内化与延伸, 又有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可以说是一堂相当成功的教学。

四、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 为初中化学教学助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可以化抽象为具体, 化静态为动态, 化微观为宏观, 化枯燥为生动, 可以突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的障碍, 从而有效化解重点, 突出难点, 增强了课堂活力, 优化了教学过程, 是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的认知活动以感知为主, 是从大量形象具体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从而发现规律, 形成正确的概念。化学中的微观概念, 如分子、原子等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 很难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 学生理解起来也颇有难度, 借助多媒体课件, 可以把这些微观粒子变成实体, 进行宏观模拟, 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 并为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供素材。如“物质的微观构成”中关于氯化钠的微观解释, 我课前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 以动画的形式将微观粒子变成实体, 进行宏观模拟与再现, 本来抽象难懂的知识点瞬间化解, 学生在形象直观的动画中掌握并理解了知识, 而且印象深刻, 理解更充分, 运用更灵活, 这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无法取得的。

总之,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 也是推进化学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需要我们为之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只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优化教学过程, 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就是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明.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素质教育.教师教育版, 2011 (1) .

[2]龚秋晨.浅谈如何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教育学文摘, 2010 (11) .

[3]关余耿.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的策略.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0 (2) .

篇9:如何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探究式实验;实验方法改进;实验能力;新课标

化学学科的特点在于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对化学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新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开展探究式化学实验课。

一、加强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主要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对已有的结论的验证实验和探究式实验三种。教师演示实验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由教师亲自演示,学生只需要观察现象,从而得出结论就可以了。这种实验虽然可以使知识形象化、直观化,但是由于整个过程都只是教师一个人在进行演示,学生并没有参与,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已有结论的验证实验,需要学生对已有的规律和结论有一定的认知,通过实验来检验规律是否正确。验证性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素养,但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新课程背景下的探究式实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猜想,设计实验,从而得出结论。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能够积极地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但是由于探究式实验一般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自己通过实验验证,从而得出结论,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一些学生由于基础不扎实,无法自行完成探究式实验,这就需要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但是在指导的过程中,要遵循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尽量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便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品质。

二、创设实验教学情境

传统的学生分组实验都是按照教师给定的步骤,按部就班地做实验,得出相应的结论,缺少独立思考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强调探究性学习,教师应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解决问题,提高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比如:苏教版必修一专题二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中有关氯的性质”一课,为了让学生对氯的性质有更好更深的理解,教师可以把演示实验“氯气和水的反应”改为探究性实验。教师通过创设实验教学情境,首先向学生展示“游泳馆氯气中毒事件”图片,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有可能会提到“游泳馆怎么会有氯存在?氯气有毒吗?如果中毒如何自救?”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答学生的疑惑,同时也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自行设计实验检验氯气和水反应的产物。

教师通过创设实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动手设计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应该尽量把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对原有实验进行改进

对实验进行改进一般分为对实验内容改进、实验装置改进和实验方法改进。比如:在必修一专题二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章节中,为了验证钠燃烧的反应产物,以往的实验是把金属钠放到石棉网上,进行加热,观察产物颜色,理论上应该全部得到淡黄色的固体,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夹杂着黑色的固体,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干扰。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到产物的颜色,教师备课组对实验进行了改进,选择可口可乐铝合金瓶子做为反应容器,把瓶子事先剪好,然后把金属钠放到瓶子中,最后用酒精灯对其加热,教师发现产物基本上都是淡黄色的固体,基本没有黑色固体产生,现象很明显。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改进,学生对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科学探究能力,探究性学习不仅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时还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提出疑问,收集资料,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增进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品质,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裴新宁.21世纪化学教育的五大主题[J].全球教育展望,2002(2).

[2]付三荣.教会学生学习[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Z2).

篇10:如何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改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多实施课堂探究式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课堂探究活动进行得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而课堂探究学习的本质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见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的作用是重大。

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因此课堂有效性的提问是非常重要的。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把握好适当的节奏,“节奏”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思维与感情。在节奏的把握上,首先要注意提问后应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如果留给学生思考时间不够充分,问题抛出后就让学生回答,这样就导致学生的回答不能如意。其次是整体集中讲解的问题的数量不宜太多,如果太多,占据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由原来的满堂灌变成满堂问,由于提出的问题过多过滥,学生疲于应付,无暇独立思考,更不可能质疑,学生的其他形式学习的时间不够,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化学知识贯穿着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可谓包罗万象。从这些繁多、具体的事例中找出若干条来,就必须注意有目的性地选择,提问中要注意(l)结合教材内容,紧扣知识点要求,(2)能激发起学生的注意力,开动脑子进行思维,(3)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掌握的知识内容和理解、分析的水平,(4)通过设疑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创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带有明确目的性的设疑,能取得教与学的主动性.目标明确的设疑,使学生在上课初期,就处于疑惑和矛盾之中,诱导学生按教师设置的方向进行积极思维,产生急切要了解疑问答案的心情。

提问中充实兴趣性强的内容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新知识、学科发展中出现的新成果。充实的知识越鲜活、越有趣味,就越具有教学的魅力。提问的趣味性必然联系到一个多学科的渗透,这样可避免把一门学科孤立起来,使教与学都显得僵硬死板。

课堂提问可以尽量活泼、生动、幽默些,但用语一定要简单、清楚、明确,使用学生能理解的能真正表达应该表达的意思的语言;不能一味迎合学生某些低层次的情趣而丧失科学 1 性。如果学生听得哈哈大笑,而学习效果却令人失望,就会陷入课堂教学的误区。提问更不能有知识性错误,要符合逻辑。

著名教育家契可夫说过:“教育学生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作用。”因此,教师的问题设计还要有助于学生思想情操的陶冶,富有启发性,强烈的感染力和鲜明的教育性。中学生都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好胜欲,希望能受到老师的关注、表扬,至于那些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更希望能到的赞赏或青睐。他们的年龄特征又决定了他们大都比较单纯和幼稚,事实证明,不少学生偏科的原因往往是缘于对任课老师的亲疏,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从一定程度上讲,课堂提问是师生感情交流的一条纽带。通过提问,然后教师恰如其分的评价,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勇敢精神,还能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增加师生间感情。

总之,在教学中运用提问这一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它不仅能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质量,还能使学生体验到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

上一篇: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10.2下一篇:中小企业如何做好招聘工作——做好企业的招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