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特色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简介

2024-08-27

省级特色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简介(精选8篇)

篇1:省级特色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简介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

一、专业基本情况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是我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于2002年申报并于第二年开始招生的专业。我院是江西省最早开设该专业的院校,至今已培养了近2000名社会急需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代理方向高素质高技能毕业生。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地区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各企业的骨干,部分同学早期毕业的同学经过几年的实践锻炼后已开始创业。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发展迅速,各项硬件设施如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已具有一定规模,师资力量雄厚。已列为我院省级示范院校建设项目的重点建设专业,计划在三年内投资460万元人民币建设该专业。待项目建设完成之后,该专业一定会成为引领江西、辐射周边地区,在全国都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于2010年被评为江西省特色专业。(见《关于公布2010年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名单的通知》赣教高字„2010‟82号)

二、培养目标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紧跟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培养与我国经济建设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报关报检、国际物流以及国际贸易基础理论和实务操作知识,熟悉进出口业务操作、报关、报检、制单业务以及海运、空运、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相关业务和操作技能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

三、就业岗位和行业背景

(一)就业岗位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学生适合的就业岗位多,毕业后可在报关行、外贸企业、进出口公司、海关、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国际物流企业、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性企业等从事进出口业务、报关、报检、货物运输、外贸单证制作、市场营销、货源组织、仓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行业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迅猛发展。从1978年至2008年的三十年间,每年以17%的速度增长,2008年我国的外贸总值已达2.56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三,相当于2001年的4.1倍,比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了124倍。1

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国际物流业和报关报检行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据联合国贸发组织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海运总量达到了惊人的74亿吨,平均每天有2000多万吨货物在海上流动着,比2005年增长了4.3%。2007年,全球的商船总吨位已超过10亿吨,比上年增加了8.6%。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各国的贸易依存度也在不断上升,表明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世界经济联系正进一步加强,以国际贸易为基础的国际货物流动正在世界范围内加快推进。

据商务部业务统计,截至2009年4月27日,全国共有18930家国际货代企业(法人企业14775家,分支机构41 55家)依法办理备案,其中经营国际快递业务的有7210家(内资企业6460,外资及港澳台企业750家)。另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的进出口商品中,空运的90%、海运的80%(其中集装箱的比例高达90%)和陆运的80%,通过国际货代企业不同程度地参与得以顺利完成。

另据海关总署统计,截至2008年6月30日,全国报关单位共有632114个,其中收发货人共有625659个,报关企业有6455个。2007年全年报关单量共5116.44万份,比2006年度增长13.7%。随着报关业务量的增长,报关从业人员人数也将不断增加。特别是从2006年起,海关明确要求所有加工贸易货物的报关手续均需由在海关注册的报关员办理,进一步拓展了报关业务的范围,报关员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四、主干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

1.主干课程

进出口贸易操作实务、国际货物运输实务、报关原理与实务、报检实务、国际货运代理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外贸单证操作实务、商品归类基础、物流基础、国际贸易地理、海关法规、市场营销、国际货运代理专业英语、公关礼仪与口才训练以及英语精读、听力、口语、写作等基础能力课程等。

2.实践教学环节

经过数年的建设,本专业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五模块实践教学环节:

(1)基础技能与专业认知实训:包括英语听说能力实训、计算机操作实训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认知实训,对象是一年级新生。

(2)课堂同步实训

经过数年的探索和研究,本专业已经形成了“理实一体、学做同步”的教学模式,即理论学习和实务操作一体化,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动手操作同步进行。在每一门专业技能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每学完一块相对独立的内容,就立即进行模拟操作实训。

(3)校内综合模拟实训

这项实训通过外贸操作实训软件来完成。老师根据报关与国际货运代理业务涉及到的有关当事人把学生分为出口商、进口商、货运代理企业、承运人、海关、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等角色,把全班建设成一个大市场,要求学生根据各自担任的角色,真实地模拟报关与国际物流企业的业务活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外贸运输业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4)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在实习中,学生可以在企业实地参与业务操作,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与条件中得到真实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代理业务能力的训练。

(5)职业综合素质实训

通过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三下乡活动等)、各种文体活动、创新比赛活动(如广告策划、创业规划及创业活动等)、演讲比赛、专业技能竞赛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协作能力、组织能力、良好的性格、积极向上的态度等职业综合素质。

五、我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优势

现在江西许多学校继我院之后开设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与其它高职院校相比,我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具有如下优势:

1.开设时间全省最早,专业建设日趋成熟

我院是2002年成功申报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2003年正式开始招生,是全省最早开设该专业的学校。在充分调研和分析相关的行业企业对人才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针对性强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已形成“理实一体、学做同步”先进的教学模式,课程设臵不断优化,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不断推进,教学质量监督体系日益完善,校企合作得到不断

加强,行业企业专家已深入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

2.雄厚的师资力量

本专业拥有一支学历层次较高、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专兼结构都非常合理。专任教师中副教授以上职称占42%;并形成了由40多位行业企业专家和资深业务员组成的兼职教师库,他们定期或不定期来学校指导学生实训、举办业务知识讲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专任教师中1人荣获江西省省级教学名师奖,1人被江西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团队精诚合作,敬业奉献,创新求变,教学效果受到校内外专家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3.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本专业已经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学做同步”的教学模式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专业教学突出实践性,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五模块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技能,为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4.突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除了正常的英语学习外,还专门开设了由外教主讲的英语口语、专业英语等相关课程,切实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5.模块教学,多证教育

我们根据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开设相关的课程,形成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教学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选取相关的模块进行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有:报关员、报检员、国际货运代理员、国际商务单证员、外贸业务员等。学生必须获得两个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

6.完善的实习实训条件

本专业在校内设立了专门的电子报关与国际货运实验室,安装了电子通关模拟软件、国际货运模拟软件、集装箱物流模拟软件,这些软件的引入,使学生可以在模拟的环境中掌握实际工作中所学的基本的技能,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投资120万元的国际货运代理仿真实习室正在建设中,待建成之后,校内实习条件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同时,我们还与九江四方物流有限公司、上海礼才物流有限公司等国际物流企业建立了深入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的顶岗实习提供了保障。通过顶岗实习,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业务操作能力,为学生毕业参加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

7.多渠道的深造途径

我院不仅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他们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还为学生提供多种深造途径,主要有:

(1)跨校专升本。在校学生可在大三时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升本考试,合格者可升入省内本科大学继续深造。

(2)自考。在校学生在专科阶段学习的同时,可以报名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完成规定科目的考试并合格,可以参加主考大学组织的论文答辩,合格者可以获得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

(3)中外合作办学。我院与多所国外大学合作办学,学生在进入我院学习以后,可以报名参加我院组织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从而可以通过国内学习和国外学习拿到学士学位甚至硕士学位。

篇2:省级特色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简介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已被评为自治区特色专业,近年来已形成生源旺盛、出口畅通的大好局面。主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经济、法律、管理和报关、国际货运及代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外语水平,熟悉相应的实务技能,能在各类涉外企业独立从事单证制作、海关通关、口岸商检、国际货物运输及其代理、外贸仓储管理、报关代理、物流管理等实务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生面向的工作岗位及岗位的职业标准

(一)工作岗位:

报关员、国际货运代理员、单证员、报检员、物流管理员。

(二)岗位的职业标准

报关员:报关员是指经海关注册,代表所属企业向海关办理进出口货物报关纳税等事务的人员。报关员应具备一定的学识水平和实际业务能力,熟悉与货物进出口业务有关的法律和对外贸易知识,必须精通海关法规、规章并具备办理海关手续的技能,取得国家海关总署颁发的《报关员资格证书》。

国际货运代理员:国际货运代理员的工作是接受进出口货物发货人、收货人的委托,为其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国际货运代理员应具有较高的英语听写会话能力,熟悉进出口业务各环节和交易程序,系统掌握国际货运代理基础知识、国际海上货运代理理论与实务、国际航空货运代理理论与实务、国际多式联运与现代物流理论与实务等知识,熟悉国际货运代理的流程,并能独立进行实际操作,一般要求取得国家商务部颁发的《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

单证员:单证员的工作就是负责国际贸易中运输、海关、商检等环节各种单证的管理和操作。系统掌握外贸理论和实务方面的知识,熟悉进出口业务各环节和交易程序,能熟练地进行国际贸易实施过程中各种单证的编制、取得、审核、修改和传递,一般要求取得《国际贸易单证员证书》。

报检员:报检员是指在外贸企业、代理报检企业等企业和机构中专门从事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业务的人员。报检员应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熟悉检验检疫有关法律,掌握报检业务基础知识和业务流程,并能独立进行实际操作,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报检员资格证书》。

物流管理员:具有现代综合物流新理念,熟悉物流各个环节的业务流程,具备从事航运、仓储、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货物包装、信息管理等某一环节的业务等能力,能统筹考虑整个物流运作安排,能在业务中运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够合理使用和调配有关物流技术设施和设备。一般要求取得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颁发的《助理物流师资格证书》。

三、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健康的体魄。

2、具有较高的中英文水平与文字表达能力,掌握外贸专业英语,能进行对外贸易洽谈,起草有关合同、协议,能较熟练处理日常业务函电及其它业务文件。

3、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计算机软件在报关与国际货运代理中的应用技术,并能熟练使用国际贸易中的现代电子数据交换手段。

4、熟悉进出口业务各环节和交易程序,能独立进行实际操作;掌握与国际贸易和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相关的商检、海运、保险、索赔、仲裁等的程序、规范和处理技术。

5、掌握组织多式联运经营管理与通关业务技能和实际操作技巧。

6、掌握外贸货运装卸、仓储运输等港航企业生产调度的方法和运作过程。

7、掌握有关外贸会计核算、国际结算和税法知识,具备从事有关国际结算、出口退税等业务能力。

8、掌握公关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有良好的公共关系协调能力。

四、专业核心能力

学生应具备国际货运管理与报关实务技能,包括:国际货运管理能力,外贸函电识别与运用能力,单证制作与处理能力,国际货物运输代理能力,海关通关、口岸商检能力,沟通能力。

五、职业岗位知识

(1)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

(2)具有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

(3)具有比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方面的知识。

(4)具有扎实的报关与国际货运方面的知识。

(5)具有国际贸易方面的基本知识。

六、学制与招生对象

高职大专:学制三年,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

版权所有: 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学院 2000-2010

地址: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观园路1066号 邮编:830017电话:0991-4161051,0991-4162117 ,0991-4161052邮箱:

QQ:1571606529,3234671

篇3:省级特色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简介

报关与国际货运业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2005年中国海关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报关单位注册登记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报关企业必须具备5名以上的报关员, 使进出口企业对海关报关员及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需求不断增大。

目前吉林省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特别是2009年8月30日, 国务院批复了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的“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规划, 突出以长吉图为主体的我国图们江区域在参与东北亚国际合作中的先行先试地位和前沿平台作用, 拓展了吉林省的对外经济贸易国际合作, 并对吉林省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根据调研, 相关企业要求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能够独立操作货代、报检、报关业务, 具有与货主、船公司、海关、商检等部门协调沟通的能力, 并有一定英语水平。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岗位:报关员、报检员、货代、跟单员和国际物流管理员。

二、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思路

(一)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依托“长吉图”区域发展特色, 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 培养具有国际货运专业知识, 具备综合职业能力, 可从事货运代理、报关、报检等相关业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让企业真正参与到本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来, 利用“厂中校”“校中厂”办学模式。合作解决发展规划、经费筹措、基础设施建设等办学问题。加大“订单”和“准订单”培养的数量。通过理事会模式, 与企业间建立一种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多元参与, 由学校与企业根据人才需求进行订单培养, 以实现培养人才与实际物流工作的无缝对接。

(二) 构建课程体系

从岗位能力分析入手确定课程体系。根据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毕业生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不同, 专业将工作任务领域划分为报关员、国际货运代理员、跟单员、报检员、助理物流师等, 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具体的职业能力分析, 进而引申出学生要掌握的工作技能及相应知识点, 达到教、学、做结合,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从而实现与社会上的岗位需求直接对接。详见表1。

(三) 形成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主要承担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建设, 以课程建设为核心, 以校企合作为主线, 遵循利益共享原则, 探索理事会办学机制, 建立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搭建育人、研发、就业、技术推广于一体的专业建设平台, 培养适合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使专业与产业、岗位与专业、生产与教学、认证与考核深度融合。以知识、能力、素质的内在联系形成人才培养方案。

三、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

(一) 强化课程建设

根据人才面向的职业领域, 进行专业调研和职业分析, 与企业专家共同分析职业典型工作任务, 确定重点建设《报关实务》《国际货运代理实务》《外贸单证实务》《报检实务》《国际贸易实务》等5门核心课程, 使其中1-2门课程达到院级优秀课程标准, 1门课达到省级优秀课程。并将《外贸单证实务》建设为项目课程, 完成《报关实务》《报检实务》和《国际贸易实务》配套教材建设。

(二) 注重教学环节设计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设计和确定教学目标。在教学环节设计中突出以下特点:1.剧本式。利用实训室条件, 给学生以特定的背景资料, 采取剧本式实践教学方式, 通过岗位角色分工, 使学生既掌握专业知识, 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2.综合性。该实训涵盖了外贸业务的全过程, 使学生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3.真实性。通过实训软件, 能真实模拟外贸企业的各个环节具体工作,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

(三) 加强校企合作

在专业办学过程中, 打造校企联合办学模式, 主动与外贸企业建立紧密联系, 依据企业需要进行专业建设和改革, 并积极开展企业职工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与多家物流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这些企业既是学生的实训基地, 也是学生的就业基地。校企联合办学有效地利用了社会资源, 优化了办学环境, 使高技能人才培养落到实处。如与企业联合成立冠名班, 将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员工管理要求等全部纳入课堂。

(四)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并完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组织教师学习掌握先进高职教育理念, 参加生产实践和技术服务, 组织师资培训, 完善考评机制。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和3名中青年骨干教师, 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8人, 形成专兼教师1:1的教学团队, “双师”素质教师达90%以上。建设一支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较高教学水平的专兼结合高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五) 改革成绩考核方式

在成绩考核方式上, 做好“两个体系、两个场所和三种方式”相结合的考试方式的改革, 努力建设好理论教学课程评价体系、实践 (实训) 教学课程评价体系的“两个体系”不同考核方式;完善“两个场所”, 即校内和校外实习实训场所分别考核;根据需要采取“三种方式”, 即笔试考核、口试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三种不同考试方式相结合, 并根据课程的性质变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 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摘要:2009年“长吉图”发展规划被提升为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 为吉林省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由此带来的进出口贸易的增加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本文主要从区域人才需求入手, 分析工作岗位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 明确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思路和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 提出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高职,“长吉图”

参考文献

[1]陈竹君, 陈丹晔, 赵海燕.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消费导刊, 2009.11.

[2]王秀繁, 矫利艳, 王煦.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与实施.现代交际, Modern Communication, 2010年, 第07期.

篇4:省级特色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简介

【关键词】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专业课程体系:国际货运

【中图分类号】G718.5

1 引言

在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计划到2020年之前,利用十年时间,对职业教育进行调整和改革,使之能更好地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近年来,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我国物流产业逐步转变发展方式,根据市场需求变化逐步升级。在这其中,国际供应链物流是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之一,亟需报关与国际货运“新型”人才。基于此,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企业对人才的更高需求,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改革势在必行,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改革,更是不可忽视的重点。

2 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核心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国家“十二五”规划特别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把推动物流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大力发展服务业的战略重点,以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现阶段我国物流产业中,以单一功能物流、局部分包物流业务类型为主,比重明显过高。今后,基于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同步发展,在物流全球化趋势下,相关物流企业将共同完成全球物流服务团,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之一,就是国际供应链物流,而报关与国际货运是国际供应链物流业务的核心领域,是国际货运与物流一体化业务的关键环节,因此,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是支撑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物流产业顺利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同步升级。

当前制约我国地区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最大障碍是合格人才短缺,原有从业人员的能力已不能满足物流业务升级的新要求,同时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毕业生能力不能适应岗位要求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培养本专业的“新型”人才,毕业生能力的同步升级迫在眉睫。因此,为适应我国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高职院校必须提高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行教学改革。其中,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3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

3.1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

由于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从业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优化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则首先需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对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升级定位。原有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内容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能够从事报关报检与国际货运代理等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但是,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国际供应链物流业务岗位对人才的要求远远不止这些,具有更高层次的适岗能力要求。在此基础上,就需要对《报关实务》和《国际货运实务》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改革。具体来说,在职业能力上,要重点培养学生通关方案设计能力、报关综合操作能力、国际货运综合操作能力、国际货运营销客服能力、国际货运法规应用能力;在职业素质上,重点塑造学生跨国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行业国际法律素质。

3.2 根据岗位能力要求设置课程模块

確定新的能力要求,设计学习情境及其学习单元。由于物流企业新岗位产生了新的工作任务,原岗位也增加了新的工作任务,这就对新旧岗位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能力要求,也对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能力目标。新课程围绕这一目标,合理设置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同时,每个学习情境和单元,同时着力培养学生适岗所需的各项职业素质。

公共必修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基本技能。

专业基础必修课:重在为专业核心必修课程打基础,主要包括经济学基础、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地理、物流基础、国际贸易实务、报关基础知识、货运基础等。

专业技能必修课:主要包括外贸函电、国际货运代理实操、报检实操、单证实操、报关实操、商品编码归类、进出口贸易业务实训、校外实训、顶岗实习。

专业选修课:主要包括国际船舶代理、国际结算、国际货运代理英语、电子商务等。

3.3 贯彻工学结合模式,优化设计新课程

适应产业转型及企业升级业务岗位的需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设计思路进行课程改革,是切实贯彻工学结合模式的充分体现。工学结合不应被狭隘地理解为实习就业方面的校企合作或学生半工半读,其内涵还应包括专业课程校企共建、课程的学习过程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为适应我国物流企业开展新型业务的需要,需要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改革,确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设计思路,确保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企业新业务的契合度,以及课程能力目标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匹配度。围绕新的课程教学目标,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设计思路,遵循“新的工作岗位、新的工作任务、新的能力要求、新的学习情境、新的学习单元”开发路径,进行课程改革。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以“服务于区域经济”为实训教学改革建设的主要目标,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以“技术+技能型”的培养规格为准则,为加快实践教学改革,合理设置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3.3 根据职业岗位对专业核心课程,统筹安排学习时间

将单证员和货代员岗位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报检员和报关员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第五个学期安排综合实训,这符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设方式,把同一职业岗位的课程安排在一个学期开设,既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既增加对知识的消化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理清岗位的基本工作内容和流程,避免分开开设造成的职业信息不清晰现象。为了更好地兼顾“课证融合”的教学目标,还可以根据有关证件的考试时间来进行课程安排。endprint

3.4 改造实训场所和平台,切实提升实训效果

为适应工作过程系统化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改造原有的实训场听,按照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重新规划工位布局;大力引进电化教学手段,采购配置新的实训软件系统;和企业专家、软件系统供应商密切合作,校企共建理实一体化国际货运实训平台,根据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目标设计每项真实工作任务的实训模块,共同编写实训指导书。在此基础上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同时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将技能实践融人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训场听改造和平台功能的完善,为课程本身及其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充分的设施保障。

3.5 重点推进任务驱动法和案例教学法应用

随着课程从学科知识结构向工作过程结构转变,新课程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原以讲授为主、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改用任务驱动法和案例教学法,这可以说是一種必然的选择。新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法为主,案例教学法为辅。在知识准备阶段,以案例引导知识学习,以案例贯穿知识主线,内容生动有趣,具体易学,直观易懂;在任务完成阶段,采取任务驱动法,为学生提供体验企业实践和感悟业务问题的情境。学生始终围绕某项任务展开学习,在任务完成过程中高度仿真地参与国际货运与物流业务实践,在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再以任务完成结果检验学生能力目标的达成情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课改取得的预期成效。

4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的配套措施

4.1 建设高素质“双师型”实践教学结构团队

采取“引进+培养”措施,聘请一线外贸人员为专业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技能锻炼、为学生讲解企业文化、与专业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课程体系建设。同时,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工作,通过选派教师到企业锻炼、外出进修、参与教学科研课题等,使普通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

4.2 改进课程考核与教学评价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新课程在考核方面,要着力实行以下几项改革:首先,注重考核的真实性、情境性,考核的主要内容是真实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真实职业情境中完成真实工作任务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且评价指标以行业与企业岗位能力标准为依据。其次,改进课程考核方式,以课内任务达成、课外项目完成为主、期末测评为辅。再次,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每项工作任务完成的结果性评价指标的分值占60%,过程性评价指标的分值占40%。教学评价实行多方复合评价机制:一是校方评价,包括教学部门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教师同行的评价、教学督导的评价;二是学生评价,包括定期反馈教学意见、学生代表座谈、学生期末评分;三是企业评价,包括企业代表座谈、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反馈。

参考文献

[1]李继宏. 围绕“五个对接”构建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J]. 物流技术,2013,13:458-460.

[2]孙玲. 基于地区经济发展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J]. 现代企业教育,2012,02:11-12.

篇5:简短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际贸易及进出口公司、国际物流企业、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报关单位和报检单位,培养具有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熟练掌握现代报关、报检技能,熟悉进出口货运代理的市场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是在进出口公司、外贸公司、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从事业务员和报关员或与专业相关的其他岗位。

三、主干课程及实践环节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报关实务、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报关英语、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外贸函电、商品归类基础、报检实务等。在校期间结合理论教学配有报关实训、单证实训、货代实训等实践环节。

四、职业技能

本专业学生在校可报考以下技能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1、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证书及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

2、全国或江西省计算机等级证书;

篇6: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求职信

我从网上招聘广告中获悉贵公司欲招聘一名外贸单证员,特冒昧写信应聘。这是我应聘该职位的一封重要求职信。

半年后,我将从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09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离校实习。系统的学习了国际贸易单证理论和实务,掌握了单证员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可以从事单证工作.“在工作中学会工作,在学习中学会学习”。作为当代大学生,我更注重自己能力的培养。乐观、执著、拼搏是我的航标,在险滩处扯起希望的风帆,在激流中凸现勇敢的.性格,是我人生的信条。使我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挑战之中,向着更高的目标冲击

去年和今年暑假,我曾在某单位实习半个月,积累了一些实际工作经验。我喜欢外贸单证员这个职业,希望能成为贵公司的一员,和大家一起为促进公司发展竭尽全力,做好工作。

如能给我面谈的机会,我将不胜荣幸。

篇7: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调研报告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调研时间:2009年3月3日——4月25日

接受调研单位四个:天津航星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天津天联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中国外运总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海虹国际货运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开展调研座谈会2个:校内06、07、08级在校学生,02、03、04级物流专业,05级报关专业的毕业生

参加调研人员:全体教研室教师

二、调研情况汇总:

本次调研按照教学计划修定工作中必须坚持通过市场调研、毕业生反馈和专家论证过程的原则,我们带着教研室集体讨论出的教学计划(初稿)重点征求了天津航星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天津天联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中国外运总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海虹国际货运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及以往的毕业生的意见,现将调研的结果简要汇总如下:

1、调研过程,专家普遍认为报关与国际专业课程设置较为合理,培养目标定位准确,能适应滨海地区行业发展需求和企业创新性人才需求,可操作性较强。课程设置基本涵盖了货运流程的各个环节,并给予了大量的实训时间,能够培养该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并提出为使报关专业专业更能体现专业特色,更好地为人才市场服务,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可以实行大课管理,对课程进行整合,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

2、天津海虹国际货运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和天津天联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是我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接纳了我专业数十名学生的实习,两个企业的老总均谈到,我国物流类企业现在很多,市场环境较激烈,面对激烈的市场环境,对人才的需求更要求专业化,尤其是货代企业、报关企业,更需要工作人员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很多高校目前均开设物流专业,但学生掌握的均是大物流,学的知识较宏观,很难适应我们企业的专业性的要求,而我校的报关专业无论从人才培养目标上,还是课程设置上均体现了专业性,很适合货代企业的人才需求,同时学校建立严谨的教学体系,培养具有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人才,一方面注意训练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给予大量的实践项目,不愁工作难找。同时表示对我们的毕业生优先考虑。

3、天津航星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报关报检工作的企业、中国外运总公司天津分公司主要负责船舶代理业务,两企业的负责人普遍认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学校要加强与校外相关企业的合作,把企业里一些有丰富经验的实践者请进校门,结合具体的实践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航星货代张总介绍了目前中国货运企业的相关情况,指出国际货运需要各方面都较全面的人才,作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就应该是货运行业的精英,肯定了教学计划中课程及课程内容的合理性。提出了按企业岗位技能的要求组织课程教学的流程和模块,增加货运核心课程的课时。可就按目前国内货运企业的报关港、报检岗、国际货运岗、集装箱相关岗四大岗位组织教学,与企业岗位对接,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中国外运总公司天津分公司负责人还肯定了我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毕业生,希望进一步和我们合作,共同开发货运专业的教育资源,实现专业的学生工学交替,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很强的实战能力。

4、在调研的尾声,我们邀请了02、03、04级物流专业,05级报关专业的毕业生5名同学回到学校开展了专业的座谈会,这五名同学分别在企业从事报关岗、报检岗、货代岗和船代岗,并均已发展成为企业的骨干,与会同学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职业岗位方向、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时分配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展开了论证,并就专业的教学计划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

三、调研的总结:

1、以市场发展变化为依据,在执行学院有关原则规定的同时,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上应考虑到专业的特征和专业发展的趋势,使人才培养更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根据调研的信息反馈积极组织教研室重新讨论,征求专家对计划的论证,提高计划的可行性。

2、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着力提高教育与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探索和建立根据企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机制,密切关注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将相关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及时补充,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同时,采用学历教育与合理的资格认证相结合,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对就业有利的资格证书。

3、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进行相关课程整合,构建适应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个性发展的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采用适合于专业教学的完整课程体系,以专题、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改革教学模式,推进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融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学生培养成为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总之,通过本次调研,使我们了解了市场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而且还要适应行业发展和创新型技能人才要求,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全面发展成为一专多能型人才,这也是我们的的培养目标。

报关与国际货运教研室

篇8:省级特色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简介

1.1 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和国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年来, 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快速增长, 从2003年不足9000亿美元, 到2007年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 在世界贸易大国排名稳居世界第三。201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97万亿美元, 创造了历史新高。与此同时, 吸引外资连续十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众所周知, 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 为报关与国际货运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 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市场以现代化通信及信息技术、物流服务和金融市场为纽带, 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报关与国际货运业作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壮大。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紧缺, 从业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我国的经济在世界上还处于发展阶段, 国际贸易量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这个增长空间也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从业人员的需求空间。据业界专家预测, 到2020年, 我国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的缺口达百万, 每年有数十万的人才缺口。中国货代运输正处于快速成长期, 预计几年内将以10%的速度发展。因此,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就业和发展前景良好。

1.2 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吉林省进出口贸易也实现了快速发展。据海关统计, 2008年全省实现进出口总额133.41亿美元, 在2007年突破百亿美元大关的基础上, 又增加了30.41亿美元, 同比增长29.5%, 进出口额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实现了新的突破。2010年, 吉林省进出口企稳向好趋势明显,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68.46亿美元, 比2009年增长43.5%, 超千万美元的22类进口商品中, 有19类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出口前20名企业中, 8户企业出口增速超过100%。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得吉林省国际物流企业和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数量快速增长, 而这必然带来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需求的大量增加。

据统计, 目前吉林省的国际物流企业有200多家, 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4000多家。吉林省每年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在1000人以上。我省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毕业生将有着广阔的就业空间。

鉴于吉林省对外贸易形势的迅猛发展, 对于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必将呈现急需的形势。该专业业务覆盖了国际贸易、国际运输、现代信息技术、国际商务、法律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对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知识水平、经验积累等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培养适应外贸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较高实践工作能力的高等应用性人才, 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紧迫任务。

2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主要培养符合报关与国际货运行业人才市场需要, 面向国际物流公司、国际货代公司和进出口企业从事报关与货运操作的相关工作, 掌握报关与国际货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熟悉国际贸易规则,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精湛的专业技能、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通过学校的培养教育和训练, 毕业时能够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 有较强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能力, 并且有协调、沟通、合作、勇于创新精神。学生毕业后, 能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 胜任国际贸易、国际货运、单证制作、跟单报关报检等相关领域的服务及管理工作。毕业生经过在校的理论学习及实践技能训练, 毕业时可通过相关考试, 取得货代员、报关员、报检员、跟单员、助理物流师等任一项职业资格证书和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

3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

根据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不同, 本专业将工作任务领域划分为报关员、国际货运代理员、跟单员、报检员、助理物流师等, 每一个工作岗位都进行了具体的职业能力分析, 进而引申出学生要掌握的工作技能及相应知识点, 达到教、学、做结合,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从而实现与社会上的岗位需求直接对接。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领域的典型工作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如下表所示:

4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培养模式的设计

4.1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根据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工作岗位需求, 确定五个岗位方向, 进而对每个工作岗位中涉及的真实案例进行分解, 形成课程体系和教学单元, 实现“教师在做中教, 学生在做中学”的工学结合效果。

按照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原则, 以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为前提, 以能力发展为本位, 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科学性、情境性、人本性, 进行课程体系构建, 形成工学结合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课程体系。

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具体体现为专业公共基础课程, 如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体育与健康、高等数学、办公自动化、Internet技术与应用等;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具体体现为围绕报关与国际货运的典型工作岗位开设专业能力课程, 如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报关实务、报检实务、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物流基础、集装箱运输实务等;系统的实践技能培养具体体现为模拟实训课程的开设, 如国际贸易案例分析、外贸单证实训、报关实训、报检实训、外贸仓储实训、商品实训等。通过系统设计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能力课程和模拟实训课程, 解决好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的整合, 达到教、学、做的统一。

4.2 强化学生的考证训练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 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 更要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社会人才市场需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很快就能上岗。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 具有独立从事某种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 在学校里强化自己的职业技能培训。因此, 高职院校要推行“双证书”的学习形式, 强化学生的考证训练。鉴于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特殊性, 学生只有拥有学历证书加职业资格证书, 即报关证、报检证、货运代理资格证等, 那么就业机会才会多, 所以在学生学完所有的课程后, 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学习基础安排相关的职业资格培训, 学生获得相应的证书不仅是工作的保障, 更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高职教育的“双证”特征。

4.3 重视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

在实践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相关实践教师的培养, 师资本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培养学生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一个最大的障碍就是缺乏数量足够的实践教师。在不少学校专业教师实际上也就是实践教师, 虽然专业教师拥有较为丰厚的理论基础, 但实际操作方面距离实践教师还是有明显的差距与不足。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从而难以对学生给予正确的指导, 而且这对于实践教学成效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高职院校不仅需要大量引进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素质人才, 而且也要通过相关的途径, 如利用假期的教师实习和企业见习的机会, 提高教师的企业实践能力, 保证在实践教学中的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通过对于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 进行了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探讨, 期望对于新经济形势下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报关,国际货运,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宋学敏, 昝金淼.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才智, 2011 (9) :277-278.

[2]海关统计资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EB/OL].ht-tp://www.chinacustomsstat.com/customsstat/2011-1.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太难了下一篇:货款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