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素养论文

2024-07-28

法律素养论文(共6篇)

篇1:法律素养论文

浅谈法律素养

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国民素质和法治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对国民素质的关注主要在于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方面,对法治问题的关注主要在国家的立法和依法行政方面,很少有人关注到国民的法律素养尤其是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在国人眼中,法律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国家是否立法或者立了什么法与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国民的法律素养尤其是大学生的法律素养问题应该是专家学者讨论的问题。笔者认为,大学生的法律素养问题极为重要,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一、法律素养的含义

法律素养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法律知识,即知道法律的相关规定;第二层含义是指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即对法律尊崇、敬畏,有守法意识,遇事首先想到法律,能履行法院的判决。只有这两者都具备,才可称得上有法律素养。有法律知识的人,虽然知道法律的相关规定,但不一定有法律观念,不一定守法,甚至可能利用懂 法而去违法。而如果只有法律意识但没有法律知识,对法律规定不清楚,违法了可能还不自知,这也不能算有法律素养。法律、民主、现代化是三个不可分离的词语,有法律才有民主,有民主才有现代化。所以,法律素养是现代民主社会人们必须具备的素质修养。

二、我国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

我国非法学专业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如

下几方面:

(一)法律知识少

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高校开设的法律基础课,这是一门课程是公共必修课,有统一的教材,但内容过于简单、课时也很少。近几年来,我国立法步伐加快,立法数量较多,但由于篇幅和课时的限制,法律基础课只能作一些原则性的介绍,因此学生学到的具体法律知识并不多,不能满足其在生活及工作的需要。

(二)规则意识差

对于学生而言,规则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等国家法律规定和学校规章制度等。规则意识差在行为上表现为违法违纪现象发生较多,且明知故犯,有些甚至是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规则意识差在观念上表现为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想膨胀,对国家法律规定和学校规章制度视若无睹,标准是对自己有利的就遵守,对自己不利 的就不遵守。

(三)违法违纪行为有增多的趋势

大学生违法的问题自2002 年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熊和2004 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残忍杀害4 名同学的事件发生后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犯罪的人数增多,比例增大,犯罪领域扩大,影响面广,已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一大因素。„„大学生犯罪的种类几乎无所不有,涉及了《刑法》条文的大部分,涵盖了政治、经济、刑事等各方面。”[1]大学生违纪的行为也不少,主要表现在违反学校考试纪律、宿舍管理规定等方面。

(四)对法律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很多大学生还意识不到法律及法治的重要,还认识不到法律、法规对市场经济及现代国家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学习好专业知识、能赚到钱就可以了,懂不懂法不重要。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第一,认识不到位,高校法律教育薄弱。虽然高校开设了法律基础课,但对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法律基础课的内容过于简单、课时过少,尤其是法律基础课与思想道德修养课合并后,大大削弱了法律教育的地位,“根据我国官方的有关文件精神及实践做法,学校的‘法制教育’从属于‘德育教育’,并没有自身独立的地位。„„事实上按照道德教育的套路来开展法制教育课,不仅难以达到法制教育的教育性,由此还将致使‘法制教育’遭受埋没。”[2]第二,社会现实的冲击。社会上有很多胆大妄为、甚至违法违纪的人赚了大钱,而又钻法律空子逃避法律制裁的例子,使人感到法律形同虚设,对法治缺乏信心,因而对学习法律也缺乏热情。

三、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的一个阶层,又是未来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其法律素养对于国家、社会、个人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中国社会走向法治的希望

社会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社会制度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治理国家的制度,其核心问题是人治还是法治。东西方各国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速度虽然与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关,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制度。世界上实行法治的国家能得到较快的发展,原因在于法治保证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利于激发国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最大限度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曾经辉煌,但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制度的影响。从传统来看,我国是一个人治的社会,而且历史久远,影响根深蒂固。从现实来看,我国人治的痕迹并不模糊,国民的法治观念还有待增强。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从世界先进国家和中国的发展历程来看,法治是中国必然的选择。但法治社会的实现不是国家制定了法律和政府下发了文件就可以解决的,国民法律意识不强,国家就不可能实现法治。“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3]实现法治的关键是人人有法律意识,国民信仰法律、敬畏法律、唯法律是从。发达国家的成功在于法治,中国的落后在于体制,在于人治色彩浓,人情关系重。要将中国这样的大国治理好,只能靠法治,靠制度去管理社会、治理国家。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生力军,中国社会发展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的手中,他们的法律素养决定了国家是否能够实现法治;他们的素质决定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社会走向法治的希望在于青年大学生,因此,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对于国家富强稳定非常重要。

(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使我国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手段来配置经济资源的经济模式。市场经济的活力、动力源于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有赖于竞争和交易的公平合理,公平合理只有法律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秩序要靠法律来建立和维持,市场经济主体的 权利要靠法律来确认和保障,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要靠法律来进行规范,市场经济的管理也需要依靠法律来进行。因此,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法治经济。[4]市场经济中的自由是在法律范围内的自由。大学生毕业后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其社会活动都离不开市场经济,大学生是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因此,大学生的法律修养对于市场经济有秩序的运转至关重要。

(三)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需要

在每个国家中,大学生都因其科学文化水平较高且是国家未来建设的重要力量而成为倍受社会关注的一个社会阶层,其言行举止对社会风气有着深刻而重大的影响。大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形象对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大学生应当具备良好的法律修 养,成为社会中遵纪守法的楷模,成为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引领者。

(四)个人维护权益的需要

在我国,人们的权利意识比以前有了较大的增强,人们开始懂得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有遇到权利被侵犯的可能,因此,每个人都有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需要。大学生不管在校读书还是毕业后走向社会,都必然参与社会活动。他们也有可能遇到侵权行为,自己的合法权益也需要保护。如,1998 年3 月1 日,浙江

某大学生金某持卧铺车票在郑州乘火车往杭州,金某仅因未主动找乘务员换票而被剥夺卧铺使用权。因在火车上交涉未果,到杭州下车后,金某即委托律师起诉该列车所属单位——郑州铁路局。3月11日,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正式受理了这起全国首例因为铁路部门违约引起乘客状告铁路部门的民事纠纷案。最后,经调解,郑州铁路局向金某赔礼道歉,退还金某车票差价款并赔偿金某经济及精神损失费571 元。[5]在案例中,如果大学生金某没有法律素养,不懂得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强势的铁路部门面前就只好忍气吞声,自认倒霉了。在现代社会,维护合法权益最重要的武器是法律。如果大学生有良好的法律修养,则既不会随意侵犯别人的合法权益,也可以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社会纠纷的发生。因此,良好的法律修养对于大学生维护个人合法权益和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从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和维护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的高度去认识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参考文献:

[1]颜小冬.当代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

[2]巫建忠.构建和谐高校: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素养[J].法制与社会,2007,(1).

[3]赵小平.市场经济与法律意识[J].社会科学研究,1995,(3)

篇2:法律素养论文

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性知识的21世纪人才,其法律素养如何呢?据调查,74%生长在农村和26%生长再城市的大学生中,只有18%的同学曾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从这里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时,都没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霉”等等之类的想法。在能否区分违法和犯罪的问题上,能区分的占24%,不一定能区分的占14%,大部分能区分的占62%;目前法律学校中的主要问题,懂得法律但不会实际运用的占32%,缺乏法律意识的占40%,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并解决现实问题的占28%;74%的学生偶尔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12%的学生经常关注,14%的从不关注,这说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遥远的。调查中发现52%的大学生不知道《劳动法》里规定的试用期最长时限,这一问题与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相关,可见大学生对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并不多。

对于以上种种问题大致有这些因素。

1.大学生缺乏主动性。因为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式,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的专业课的学习上,普遍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好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就可以了,不必浪费在学法律与自己的专业不相关的知识上,而且,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大学生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缺乏实践性。很多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是懂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运用,而长时间后,知识便会逐渐淡忘。每个非法学专业都设有《法律基础》这门课,详细讲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理论知识没有结合实践,而最终流于形式。

总之。第一,在校大学生先后从初中、高中和大学课堂学习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但相对有限。第二,法制节目,报纸杂志等传媒是当代大学生拓宽法律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相当有效。第三,绝大部分大学生认同提高自身法律素养的好处,并明白当法权益受到侵害会先考虑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利益。第四,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相对薄弱,但他(她)们大部分有提高自身法律知识的意向。第五,在问及“与你切身利益最密切的法律”中,75%男生认为是《宪法》,83%的女生认为是《治安管理处罚法》,受访总体也倾向后者。这一现象反映与自身利益最密切的法律关注度最高,这应成为普法教育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法律知识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现,形成正确信仰起到关键作用。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如何直接影响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我们的法律建设,所以,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至关重要。

轰动全国的马加爵杀人案更是让大学生犯罪问题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还有2002年1月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泼熊”案,说明当代有许多大学生并未将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意识,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这些案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以下问题: 1.大学生的法律 知识整体不高,法律意识普遍淡薄。我国高校虽然为各专业的学生设置了《法律基础》课,但一些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政策教育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导致一些大学生接受教育的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学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而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却未加强,再加上大学生都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对法律基础课这类公共课都不重视,考试时突击,应付了事。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不可能拥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由于未做到防微杜渐,导致个别学生的自觉性越来越差,自我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容易突破道德底线,走上犯罪歧途。

2.学习法律的主动性明显缺乏。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和教育、宣传的局限性,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我们经常看到法制宣传栏中的内容大多数是因违法犯罪受到惩罚的案例,让大学生感觉到的是法律的无情,而并没有感觉到法律是他们生存的需要,是他们行为的准则,是他们利益的维护者,认为只要自己不违法就无需学法。这样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甚至会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3.大学生犯罪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在校大学生犯罪呈明显增长趋势。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自我教育的境界。”因此,高等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这有利于引导、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全社会和谐发展。必备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要件。然而,实践中源源不断的各类大学生犯罪现象,频频向我们告示:一年一度的“法制教育”课并未让学生们真正懂法,传统的法制教育模式走到了非改不可的尽头。鉴于此,本文拟将从教育学和法社会学视角对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合理性改革予以多维度探索。

一、从社会学角度讲,我国正在融入法治社会。对置身于未来社会的任何一个人,是无法摆脱法律而生存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加入WTO,所有市场主体都得遵循统一的规则或制度,在这种高度规则化的社会里,“法制手段”将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的现实社会关系中。这意味着,从个体人的日常生活行为到丰功伟业之创造,均离不开一定的法律知识或法律技能。当我们以审思发展和关切生活的态度来判断实践视域时,自然会发现,必备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学生们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要件。

何为法律素养,简言之,是指认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或素质。一个人的法律素养如何,是通过其掌握、运用法律知识的技能及其法律意识表现出来的。法律知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制定法中关于规则的知识,即所谓的法律条文体系;二是法律学问中关于原理的知识,即所谓的法律原理或法律理论。一般意义上的学法、懂法,就是要求既熟知一些基本的法律条文,同时又掌握一定的普遍适用的法律原理。而法律意识,它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 [1] 良好的公民法律意识能驱动公民积极守法。公民只有具有了良好的法律意识,才能使守法由国家力量的外在强制转化为公民对法律的权威以及法律所内含的价值要素的认同,从而就会严格依照法律行使自己享有的权利和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就会充分尊重他人合法、合理的权利和自由;就会积极寻求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和争议,自觉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就会主动抵制破坏法律和秩序的行为。另外,良好的公民法律意识能驱动公民理性守法,实现法治目标。理性守法来自以法律理念为基础的理性法律情感和理性法律认知。法律意识,一般由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理论、法律信仰等要素整合构建,其中,法律信仰是法律意识的最高层次,也是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核心。

所谓法律信仰,就是人们对法律的无限信服与崇拜,并以之为行为的最高准则。“一个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信仰生成相当重要,它是一个国家法治化的关键性要素。正因为如此,伯尔曼的至理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才会广为流传,成为所有崇尚法治的人们确信的一条真理性原则。” [2]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的一种认同和依归,其实质是追求法律至上和法律统治。只有信仰法律,才可能守法。法律作为公平、正义的象征,守法仅是法信仰的外在表现形式,守法精神才是法信仰的灵魂。守法精神要求的是主体不仅遵守法律,更重要的是把守法内化为道义上的一种责任和义务,变被迫守法为自愿守法,由强制守法到良心守法,由他律守法到自律守法。

综观人类社会发展史,越是民主化和秩序化的社会,该社会场景下的市民对法律的崇尚和需求就越强。这些市民之所以追求法律(规则)至上,首先是他们习惯于信赖法律规则;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条件通过法律规则来保障自身权利实现的最大化和对政府权力控制的具体化。所以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格外重要。

1.培养宪法意识。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马克思称之为“法律的法律”。增强宪法意识,大学生首先要明确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国家权力必须来源于宪法和法律的明文规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公民义务也必须来源于宪法和法律的设定,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迫他人履行法定范围之外的义务。

2.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法制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法制文化氛围。灵活多样的校园法制文化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关注、热情和兴趣。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法制演讲、辩论赛、讨论会、专题论坛、知识竞赛等活动。精心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或旁听一些典型案件的庭审等活动,使学生能在自主参与、身临其境中得到教育和启迪。这种既有直观实例又有深层理论的校园法制文化活动,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3.优化教师队伍。法制教育是一项政治性、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教育,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规范的内容和相对稳定的教育渠道,而且必须有受过正规培训、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法律教师队伍。高等院校的法律教师不仅要深谙学校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而且要具备比较系统的法律学科知识和较高的法律素质。不同的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构建一支具有相当水平的专职教师队伍,同时聘请部分长期从事司法实务或法学教育工作的兼职教师。

4.让学生自觉学习法律,强化道德自律。大学生只有通过自觉主动的学习,才能将所学到的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意识,才能自觉遵守法律,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且能够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坚决斗争。要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转变大学生的某些错误观念,首先要提高大学生的文化思想水平,特别要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结合起来。一个人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就为其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主观条件。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不学法,不懂法,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是不能适应时代需要的。

(组员:李冉 马国英 周雯惠

王瑜 孙莹 龙潇南 李晓玉 林俊杰 吴建佩 李继旭 魏毅 宋凯)

数学与统计学院 统计一班 2015年12月15日

篇3:医学生法律素养问题研究

在崇尚学术自由的当下, 学术氛围的营造已成为众多学科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医学作为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 兼具理性和自由的精神, 医学的发展需要与法律相结合。因此, 要极力强化医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 培养复合型的医学人才。医学教育的发展理应突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 医学教育不仅能够教授丰富的医学知识, 还能培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具备法律思维和社会洞察力的复合医学人才。

1. 医学生法律素养培养现状

1.1 传统教育观念忽视法律素养教育

传统的医学教育一味注重医学知识的教授和医学原则的阐释, 而现代医学教育并未完全突破该局限。医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实践性的医学人才, 以此解决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医学难题, 从而维护整个社会的安定和繁荣, 以此, 医学生的法律素养尤其关键。目前我国高校医学教育过于注重医学知识的灌输, 阻碍了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 医学教育无法适应社会对于医学专业人才的要求。

1.2 课程设置不合理

据司法部规定, 我国医学生法律课程主要包括8门核心课程, 高校所开设的有关法律专业大多涵盖8 门核心课程[1]。另外, 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及人才培养目标适当增减有关课程内容, 可作为法律专业课程设置众多。在实际的医学院法律教学实践环节中, 多所高校所设法律课程存在诸多相似甚至相同。一方面, 学科设置数量与师资力量和学生知识水平不相符合, 另一方面, 并未突出医学专业特色, 造成医学生法律素养的停滞不前, 更无法谈及在医学工作中实际运用法律知识。

1.3 师资力量薄弱, 教学效率低下

由于医学专业性较强, 对教师专业素养要求较高, 而众多医学院出现医学院师资力量与法律教学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使得实际的法学教学效率十分低下。因此, 法学教育空洞薄弱、教学效率低下已成为目前我国众多医学院普遍存在的问题。实际的法律教学教育中, 司法考试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一味注重考试而忽视法律素养的考察使得法学的学习缺少必要的学术氛围[2]。此外, 医学生法律眼光狭隘, 在面临一些较为棘手的医学法律问题时, 并不能由全局出发解决问题, 法律教学仅仅停留在教授知识的层面上, 而对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并不十分重视。

2. 提升医学生法律素养的途径

2.1 改变传统观念, 提升医学法学学科地位

改革开放为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但“轻法重政”的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阻碍了我国医学法学教育实现科学化的步伐, 同时, 法学教育自身存在的诸多缺陷如教育体系空洞、学科设置不合理、学术氛围不浓厚等也极大地禁锢了医学法学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对于医学而言, 法制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而教育乃国家进步的源泉。因此, 必须客观审视当前医学院法学教育发展现状, 并努力探索加强医学生法律素养的举措。因此, 医学院要加强对于医学生法律教育的重视程度, 改变传统观念, 提升医学法学学科地位。

2.2 学科设置合理化, 突出专业特色

法律学科设置在医学生法律素养培养环节是否合理是衡量医学院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而专业特色则是决定学生就业前景的关键因素。专业特色及发展水平对于该专业的长远发展及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学科应在全面发展的同时挖掘其内在优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医学院法律课程设置不仅拥有合理的学科设置体系, 也具备法律专业的特色及优势, 培养了一大批在世界范围内极具竞争力的医学与法律相结合的人才。为此, 我国医学院应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宝贵经验, 加强硕士点、博士点建设, 增强医学专业的竞争力;在设置司法部要求的法律专业课程以外, 医学院要探索符合教学需要的新型法律课程, 加大对特色医学专业的资金、政策支持, 集中精力于特色医学法律课程专业建设, 突出医学院的专业优势和建设特色。另外, 要合理配置法律教学资源, 使得有限的法律资源实现效用最大化。

2.3 加强医法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

医法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 合理控制法律课程教师规模, 即医学院应避免盲目的法律教师招聘规模, 将法律专业教师招聘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同时招收具备一定法律素养的教师。其次, 严格把握师生比例, 即医学专业的教师数量应和法学专业教师数量及法学教学需要相适应, 防止出现法律专业教师短缺或过剩的局面。最后, 加强法律专业师资力量建设, 提升教师法律专业素养及法学教学水平。法学专业的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 且拥有充足的精力对医学生法律知识的学习提供指导, 以此提高法律素养培养的质量和效率。在实际的法律教育教学中, 教师可将案例教学引入教学环节, 带领医学生进入真实的法律场景, 感受实际生活中法律问题的发生机制及处理办法, 以此熟悉相关法律概念及原则, 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传统的医学教育测评方式和手段过于关注学生的理论课成绩, 而忽视了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 要建立健全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制, 即在医学教育中, 医学知识储备和医学实践能力理应并重。

2.4 丰富医学生的法律课程教学方法, 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有利于更有效地开展法律教学活动, 调动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综合法律素质, 是医学生法律素养培养教学创新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生法律素养培养教学方法的丰富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 理论课教学。理论课的教学主要包括法律知识和实践知识教学[3]。医学院要加大对教学设施的投入, 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 在法律教学方面, 聘请素养较高的教师进行教学, 使学生充分感受法律学习氛围以更好地运用到医学领域中。在法律知识的教授上, 教师不能一味地讲授理论知识, 而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针对不同的知识点, 使用不同的案例进行法律教学, 使学生了解实际审判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情况, 培养实战型人才。第二, 实践教学。法律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 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 教师可以组织医学生进行实务演练, 通过模拟现实法律情景, 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以此提升法律素养。另外, 医学院应定期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实践, 也可安排一定数量的医学生进行实习, 积累实战经验, 形成独立性思维, 提升法律素养, 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 医学生法律素养培养过程主要存在传统教育观念忽视法律素养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 教学效率低下等方面的问题, 严重阻碍了实际教学效果的发挥, 不利于医学生法律素养的全面提升, 从而也限制了医学生今后的职业进步空间的拓宽, 不利于职业生涯的发展, 也不利于我国医学事业的进步。因此, 医学院要从改变传统观念, 提升医学法学学科地位、学科设置合理化, 突出专业特色、加强医法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丰富医学生的法律课程教学方法, 提升教学效果等方面出发, 加强对医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 培养复合型的医学人才。

摘要:法律素养培养作为我国医学院医学专业学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直接关乎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及法治社会的建设, 法律课程教学以及法律素养培养不仅要响应时代和民族的号召, 更要符合本国国情以期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对阻碍医学生法律素养培养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并进一步探讨了提升医学生法律素养的一系列举措, 希望推动医学院医学生法律课程教学不断改革创新, 释放新的生命力, 从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医学人才。

关键词:医学生,法律素养,现状,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澜.提升医学生法律素养对策研究[J].经济师, 2013, 12:75-76.

[2]史恒.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现状与途径探究[J].重庆医学, 2015, 28:4019-4020.

篇4:法律素养论文

[关键词]实法律;法律情景剧;法律素养

法律课程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在知法、懂法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会发现,绝大多数的职高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自我表现,因而他们对法律知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是传统枯燥的法律课堂的学习大大打击了同学们学习法律的兴趣。由于同学们的法律基础薄弱,文字理解能力差,造成了对法律学习的困难。为了提起同学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同学们的法律素养,我们在法律课堂中引入法律情景剧,定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法律情景剧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指引,由学生确定一个有关法律的主题,撰写成剧本,选好演员,并用手机进行拍摄,电脑软件进行剪辑,最后播放并讨论的形式。法律情景剧不仅丰富了教学的形式,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对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法律情景剧在具体实践中,主要由4个环节构成,它们分别是“撰写情景——表演、拍摄情景——剪辑情景——探究情景”。下面就由笔者就如何在法律课堂实践法律情景剧做简单介绍。

一、具体设计与实施方案

法律情景剧的实施在法律课程的教学中深受学生的欢迎,但也是一项非常耗时、耗精力的工作,需要老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完成。课堂的法律情景剧的运用是一门艺术,若使这一教学方式真正成为提高学生法律素养影响的有效载体,而不是流于形式,老师就要精心设计、有效引入、适时指导,使每个学生树立积极参与的意识,保持高涨的情绪,才能更好地实现法律情景剧所应达到的功能和效果。

1.撰写情景

法律情景剧任务的布置应在开学初就进行,采用小组分组的形式,先选择一个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编写剧本。

(1)小组分组。老师在开学初的时候就将全班同学以宿舍为单位分为四组,并选出每组的小组长,负责统筹全部工作,后面小组长再对本小组成员进行内部分工:撰写剧本、导演、演员、拍摄、后期剪辑、后勤工作等,最后成果包括剧本和十分钟左右的微视频。这样,在整个学期当中,每个同学都是一部生动法律剧的导演者、表演者、制作者。

(2)选题。法律情景剧选题要求是①要能切合课程教学的内容,有明确的主题和目标;②要有典型性,选题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情景剧效果;③贴近生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④老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书籍资料选题,还可以让他们从日常发生的时事、新闻中寻找选题。例如在笔者的课堂中其中一个小组的选题是:在欺凌中的反抗。这是发生在校园中的情景剧,案情内容是:柏霆于某天下午放学后,途径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明德书院门口,遇见他的同班同学(即被害人马涛),事发当时,只因马涛取笑柏霆自闭,柏霆就用拳头向马涛的头狂打五六拳,导致马涛眼部受损,柏霆是构成故意伤害罪还是正当防卫?该作品剧情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由于这一个选题直接取于生活,主题鲜明,紧密结合实际,完成的情景剧使大家在观赏时也觉得非常亲切,针对性强,容易引起共鸣,产生积极的效果。

2.表演、拍摄情景

撰写好剧本后,便根据剧本的情节和本小组同学们的特点,确定演员,一般采取志愿为原则。拍摄的工具是我们最为常用的手机。为了有更好的拍摄效果,老师应该在课堂上教同学们如何用手机进行拍摄。例如拍摄的时候,应该采用横方式;固定镜头的近景和远景的距离应该怎样设计;影片转场一般利用景物转换,如何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进行转换等。在整个法律情景剧中,利用到的场景是非常之多的,有利用宿舍的、操场的、饭堂的、家里的等,因为手机拍摄方便,同学们很容易能够取景,也让我们的同学们随时就可以投入到剧情的拍摄当中。

3.剪辑情景

当剧情拍摄完后,后期剪辑的同学们就开始工作了,但是对于剪辑完全不懂的同学们如何完成这项任务呢?这时候就得要求教师先学会,然后在课堂上教同学们。笔者刚开始也是不懂的,足足花了一天时间学习。剪辑视频一般采用Vegas这软件,为了让同学们熟练运用这个软件,光光在课堂上讲一遍是不够的,还要分小组上到讲台上实操,并把软件拷好,装到同学们的电脑上。同学们的学习能力还是很强,经过讲解和实操后,大部分同学都掌握了如何剪辑,最后还利用这个软件做出了很多特效如模仿电视剧制作幕后花絮,不得不说这个过程给同学们提供太多学以致用的平台,不但通过拍摄全身心投入到剧情当中,让自己真切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还学会运用剪辑软件,提升其他技能的学习。

4.探究情景

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后,就到最后展示、探究情景环节,在这个环节里,首先由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向大家介绍大概的案情故事,接着播放微视频,最后由同学们讨论并给予评分。评分标准为总分100分,其中(1)情景剧是否具有法律教育性占20分 (2)情景剧故事是否完整占10分(3)情景剧是否剪辑流畅占10分(4)情景剧是否添加文字占5分(5)情景剧是否具有吸引力占15分 (6)情景剧演员表演是否合格占20分(7)情景剧是否具有创新性占10分(8)做到了与其他组不一样的特别事情占10分。在播放情景剧的时候,由于是同学们自己参演、自己拍摄、自己剪辑,没有一个同学们不认真观看的,还不时发出笑声。

法律情景剧播完了,但是教学活动并没有结束。老师还应组织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讨论、发表各自的想法,并给予及时点评,深化同学们对情景剧的理解以达到心理的共鸣。法律情景剧把教育的痕迹淡化了,而教育的目标也就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去了。

二、法律情景剧对学生法律素养的影响

1.法律情景剧,提高了学生的法律素养

当学期结束,每个小组为自己的劳动成果加上分后,笔者觉得法律情景剧是成功的。职业教育就是要培育各种各类专门人才,满足社会的不同需要。而在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法律素养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法律素养是指一个人认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一是指法律知识,二是法律意识、法律观念,三是法律信仰。法律情景剧不同于一般娱乐性的小品表演、音乐表演,它实际是法律实践的环节,对学生的法律素养有着较高要求。

首先学生在拍摄前,必须对剧本进行认真研究,选取什么样的题材都有进行仔细地研究和分析,将剧本里的故事、人物和情节进行深入探索,再借助合适的造型设计、千锤百炼的台词技巧、精心编排的场景以及与其他人物之间的真切交流才可能在荧幕上准确地展示、塑造人物形象,最后接受观众的考验。这一整个时期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去主动思考、大胆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参与和展示才华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法律意识,强化学生的法律素养,并从中学习法律知识。因此,法律情景剧就是老师和学生将法律以形象、生动的形式再创造的一种集法律和表演于一体的高参与性的活动。

其次,不容置疑,任何一个情景剧,没有一定的理解是难以成功的,这其中包括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主要内容,明晰剧情的背景和剧中人物的生活环境,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相应的动作、表情、语言等,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仔细撰写、研读剧本作品,在撰写、研读的过程中揣摩、理解、把握作品的立意,吸收其所要反应的法律问题、道德准则,再去最大限度的贴合剧中的人物形象。因此,法律情景剧除了要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感应剧中的法律情感。

法律话剧实际是学生创作新剧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扩展学生的法律视野,还可以培养学生以现代法制观念反观作品的内涵,不但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奠定了法律教育的基础,最重要提升了学生的法律素养。

2.法律情景剧,激发了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和动机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表明,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必须具备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的责任感。法律情景剧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扮演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并且情景剧生动、形象、互动性、参与性强的特点正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制胜法宝。它通过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简短的剧幕,反映了学生对现实法律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其特点在于直观、有趣、渗透性强,比单纯的说理见效快,符合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因而法律情景剧有利于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法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3.法律情景剧,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法律情景剧的完成不能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它需要一个团队的力量,这个团队里,有人当组长,统筹全部工作,锻炼了他的组织、表达、协调能力;有人负责撰写剧本,锻炼了他的写作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有人负责当演员,锻炼了他的表演、表达能力;有人负责剪辑视频,锻炼了他制作视频的能力,最重要的还培养了同学们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在思想上得到了交流与沟通,在沟通中去克服困难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增进了合作,在合作中他们懂得去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去尊重他人。

4.法律情景剧,提升了法律课教育教学的效果

一位哲人说过,个体的精神世界的建构与超越,绝非来自外在的强迫与压力,而是来自内在的认同与觉醒。如果老师仅仅在课堂上空说法律的理论,它必然像悬壶般空泛地凌驾于生活实际之上,因此我们应该让理论立足、渗透社会实际。将法律情景剧引入法律课堂,让大家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通过学生的自编自演,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用情景剧的形式表现出来,潜移默化,形成轻松、愉快、合作、和谐的良好课堂氛围,避免了枯燥的灌输式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能极大地提升课堂的教育教学效果。实践表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远远胜过老师的苦苦说教。

总之,在法律教学中引入法律情景剧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在通过自编、自导、自演、自作中张扬个性,施展才华;还可以消除学生对枯燥法律条文的误解,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提升课程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同时也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形式,创新了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蒋燕红.历史情景剧引入课堂的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09(9):201.

[2]孔丽云.在经典话剧教学中提高表演专业学生的德育水平[J].邢台学院学报 2015(1).

篇5:教师法律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凤台关店中学胡尹

在生活中,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常常受到监护人、教师及其他成年人的侵犯,严重伤害了未成年人的人格和自尊心。通过教师法制教育学习,使我坚定了学法与用法相结合,努力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管理学生的信念。在教师法制教育学习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

一、(1)应试教育下的学生们一心只为学习,一直以来,学生们考完试后的轻松完全被等待排名揭晓的紧张所代替。因此,对于考试他们总有着本能的畏惧。考得好则万事大吉,考得不理想则像“过街老鼠”到处被人数落。幸好法律中规定,学校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对于这样明智的举动,孩子们感到学习踏实多了。我认为,学生当然有必要知道自身的学习状况,但学校如果公布分数,容易对学生造成伤害。特别是一些不善于面对挫折、或是屡“试”屡败的学生,面对这样的方式,肯定会承受不了这个压力的,同时也会造成学生之间的歧视,以至于伤害一些学生的自尊心。而事实上,即使不公布分数和名次,只要这个学生自己本身有上进心,也能把握好尺度如何去学习就可以了。

(2)、通过学习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不威胁、责难家长。时

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不穿奇装异服,处处“身正为范”。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讽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3)、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二、初中英语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包括有效听的策略、流利读的策略、轻松说的策略以及正确写的策略。在听力方面注重听前的预测,做到有备而来,善于在听中抓住关键信息,听思同步进行,听后积极反馈。在读的方面注重模仿跟读策略、强化朗诵策略,读的过程中注重语音的学习,并且采用多种训练法比如儿歌训练法、角色训练法以及故事训练法等等。在说的方面注重口语模仿策略、情景交际策略。在写作方面提出比较策略和学习迁移策略的运用。

语言知识学习策略包括语音学习策略、词汇学习策略、句型

学习策略、对话学习策略以及语法学习策略。语音学习策略重点介绍了以旧引新策略、语音渗透策略和划分音节策略。词汇学习策略重点介绍了联想记忆策略、语音记忆策略、复数记忆策略,并根据遗忘规律和记忆的特点,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对学习英语单词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句型学习策略包括句型理解与句型表达,句型理解注重关键词理解、同义句转换与语境学习;句式表达包括句式模仿、句式组织与句式纠错。对话学习策略包括对话理解与对话表演,对话理解注重整体性学习与信息深加工;对话表演重在创设真实生活情境,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对话表演,指导学生根据话题内容进行有效的对话改编和创编,以及指导学生将对话表演延伸到课后,积极开展课本剧表演。语法学习策略包括语法理解与语法运用,语法理解重点介绍语境理解与比较归纳;语法运用介绍情境运用与反思修正策略。

情感态度养成策略重点在于兴趣培养、动机强化、自信提升与合作探究策略。兴趣培养策略重点介绍主动参与和学以致用策略。动机强化策略包括合理预期策略与目标分析策略。自信提升策略重点介绍积极暗示与评价体验策略。合作探究策略包括自主探究与合作互助,自主探究策略重点介绍情景预测与比较发现策略;合作互助策略包括合作与互助策略。

文化意识培养策略包括外国文化学习认知、外国文化学习资源以及跨文化交际策略。外国文化学习认知策略重点介绍了中西文化差异比较策略、情境学习策略与延伸拓展策略。外国文化学习资源策略包括拓宽资源渠道策略和资源整合策略。跨文化交际策略介绍了外国文化知识积累策略与情境交际策略。

篇6:教师法律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没有鲜花的姹紫嫣红,没有露珠的璀璨晶莹,没有清泉的悦耳叮咚;有的只是苦乐参半的平淡,有的只是披星戴月的从容,有的只是呕心沥血的经营,这便是班主任的工作。———题记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班主任,是教学工作的协调者,作为班主任,不但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而且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班主任能够与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工作才会取得一定成效。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组织管理学生的艺术。我的班级管理理念是:

用爱心赢得学生、用竞争带动管理、让班级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一、用爱心赢得学生、“爱就是教育”,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达到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任小艾老师也在本书中提出,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和理解,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关怀,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总结多年做班主任工作的体会,我认为:教师的爱应撒在学生集体中,教师的爱应插在学生的心坎上,包括对优等生的培育,对一般生的促进,对特殊生给予的特殊的关怀,对后进生给予的偏爱。

如:我班学生王文刚分入我们班时,自由散漫,说话没有礼貌,上课说话捣乱。对于这样一个学生,我没有急于批评,而是进行多方面观察,与他交谈。在交谈中,我发现他有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好像别人都欠他什么似的。有好几次我发现他中午不回家,在班里泡方便面吃,吃完后就到街上闲逛,这更让我感到奇怪。后来我了解到他是因为父母闹矛盾,才天天不想回家的。当我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非常同情他,像他这样的孩子如不及时教育,给予特殊的爱,会使他失去学习的信心,发展下去有可能走上邪路的。为了能使他转变,我经常找他谈心,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对待家庭问题。我记不清多少次和他促膝谈心,有多少次和他一路同行,我的关心教育终于融化了他冰冷的心,他开始变了,变得有礼貌,懂事了。劳动积极,学习也比以前用功了,并且下决心毕业时考上大学。

后进生意志薄弱,自控力差,行为极易反复无常,所以做后进生的思想工作不要简单地认为通过一次谈心他们就能彻底改好。遇到后进生不良行为出现反复,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亲客观分析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原因,要及时发现、及时抓住、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教师在把爱奉献给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在收获着学生们的爱。一句句亲切的问候,让我感到欣慰,增强了自豪感。现在,我们班基本上建立了师生之间的和睦关系,形成了班级团结、和谐的气氛。我坚信:只要我们用一颗真诚关爱的心去开启不同学生心房的门锁,定能给学生捎去和煦的春风,给班级带来亮丽的风景。

二、用竞争带动管理,让班级干部发挥效力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体,光*班主任一个人是不行的。如果做到“事必躬亲”,最后只能疲于奔命,可能收效甚微。如果班主任有一批得力的左臂右膀——班干部,班主任就不会为繁琐的班级工作忙得焦头烂额,班级工作也因为有了一批得力干将的群策群力而做得更圆满。这就需要班主任知晓班级管理的艺术,培养出能干的班级“小管家”,让他们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做管理的主人。

班干部是班级的中流砥柱,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我在学期初,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选举班干部。自愿参加竞选的同学纷纷上台演讲,宣读自己竞选的职位、原因及施政纲领,然后再由其他同学无记名投票,决定新一轮班委会成员。.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可以让乐于为班级服务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接受锻炼,展示自己的风采,有同学们的信任感做后盾,无形中激发了班干的主人翁意识,班级的核心运转起来就更加富有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活力.。

让班干管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班主任袖手旁观,班主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班主任的引导如果自始至终,那就是牵着学生鼻子走,班主任的引导显得尤其重要。.首先班主任要把握住引导的时机,开学之初,是关键时期,是新任班干部履行职责的开始。这时,我引导班干分析班级现状,研究管理策略,制定管理计划,这为以后的班级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劳永逸。在我的探索和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到:班主任只有选拔好班干部,给他们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在老师同学信任的目光中他们才能真正地以主人自居,为老师排忧,为同学做实事,才能使班级管理获得成功,以达到“教是为了不用教”的教育目的.。

三、让班级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班级应该是学生的班级,班级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为学生提供服务的重要场所。“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班集体是学生成长最直接、最有影响力的课堂。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说教,而是形成使人向上、向善的积极氛围。风气是无形的力量,它能引导人、陶冶人、教化人,塑造美好的人格。

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按照学校的计划,班组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在活动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大胆设想、安排,自己则以合作者的身份与他们共同商讨,提出参考意见,不过分干预,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由学生自己总结活动的得失。

通过活动,学生才能得到了展示,交往的品质、活动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积极进取,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得到了培养,这样,学生喜欢班级,热爱班级,班级成了他们健康成长的乐园

上一篇:我终于学会了独立作文下一篇:书籍借阅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