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2024-07-19

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精选9篇)

篇1: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被许多人误认为是电脑课、计算机课,与传统的美术课、音乐课等相提并论,在教学思想、内容、方法、评价和管理方式等方面都脱离不了传统的窠臼,实际上是把信息技术教育引入歧途。与传统的一些学科相比,信息技术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知识更新速度快,新概念,新方法,新思维不断涌现,新软件和硬件层出不穷。

二、实践性,实用性,操作性强。

三、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浓厚,但起点极不平衡,学习的条件差别较大。

四、没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受到升学等压力,把它当成娱乐课。

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来上好信息技术课,提高教学效果是刻不容缓的,我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变课堂,现将我在工作中的做法介绍如下,供大家探讨。

一、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有两种角色,即教师和学生。其教学目的是学生从教师那里学习知识和价值观念。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是真理的持有者和知识的权威,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信息的容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能适应的,教师首先应该从观念上转变,由“授之于鱼”向“授之于渔”过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更新速度快,新的软件、硬件、思想不断涌现,今天才出现的新知识,可能明天也就过失了,教师绝不是某知识的权威。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早就说过:“教师不一定样样先于学生,学生在许多方面可能已经超过了老师。”在过去,表扬教师的高尚就是“给人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水。”而在今天,教师拥有一桶水已经远远不够,“给人一碗水,必须自己长流水。”教师要保证知识永不干枯,必须时时注入新的血液,与人交流。所以我们不只教给学生知识,最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手段,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习惯和本领。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激发创新的源动力。我们的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非常浓厚,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的趣味性、娱乐性等魅力,来吸引,引导学生。正如我们常说的“打铁要趁热”。不能让学生在没有兴趣之后再来想办法,在选择教学软件时要注意操作难度、内容等要适当。我在教学中,遵循“学中玩,玩中学,既要学好,也要玩好”的原则。有的教师既没让学生学好,也没玩好,从而减轻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例如:在学习完鼠标的五种操作后,我就教学生玩WINDOWS98自带的扫雷,纸牌,以及射击,桌球等游戏,学生肯定喜欢玩啊,学习气氛浓厚,情绪高涨,学生在玩游戏中迅速掌握鼠标的左右单击,双击,拖动等操作,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在学习完输入法后,不能只让学生用打文章来练习,利用一些聊天工具如QQ、UC等进行聊天,有利于学生思想交流也提高了学生的输入速度。此外,每学期还应组织一些比赛,如:打字比赛,FLASH动画制作比赛,网页制作比赛,板报比赛等等。运用这些方法和手段,学生愿意学,愿意做,也使学生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学生积极性提高了,兴趣浓了,教学效果相应也就提高了。

三、提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即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方法,通过一些手段去了解、掌握知识。在教学中,可以把学习的目标任务通过网络发给学生,学生使用自己的计算机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与任务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来完成学习。从而受到启发,对所学知识加以整理和延伸,形成自己特有的东西。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增强学生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只能以学生“做”为主,注意“精讲多练”,“因材施教”的原则,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我赞同有些人的观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是在课堂上一句话都不说。”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采用任务驱动法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我在教学“因特网应用之下载”一课时,要求学生下载一首“春天的.故事.mp3”,学生通过Internet网、教材、教师收集的资料等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下载的方法多式多样,有用迅雷的,也有用网络蚂蚁的等等,从而掌握知识。但在学生操作时,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错误,反对学生放任自流,无目的的实践,干课堂无关的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和掌握知识。

四、注重学生协作学习

由于学生知识水平严重不平衡,协作学习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如班级聊天室,QQ,BBS,等工具进行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在学习中,利用小先生制等协作手段,让学生带动学生,学生帮助学生,鼓励学生聪颖而出,积极思考。我校的机房是将八台电脑围成一个圈,八个学生一个组,这在形式上有利于协作学习。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在每组推荐一名信息技术水平相对教高的学生成为该组的小老师,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首先问小老师,小老师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组八名成员相互讨论,如还没有结果,我就组织全班同学大家一起来学习、研究。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帮助水平较差的学生,让他们敢做、敢思考,使他们迅速的掌握知识。

五、时刻进行教学反思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贻”。反思是在学习教学过程中不断审查自己,进而培养自己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对广大教师谈到:“如果学生不理解某种知识,如果他的思维犹如笼中之鸟无援地颤抖着,那就请你们留意反省一下自己的工作。”对教师而言,反思极为重要,只有对自己的行为深刻反思,才能使教学水平更进一步。教师应多学习,多思考,可以通过撰写教学日志、博客、教学随笔等形式来反省自己的教学工作;也可以用BBS论坛,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看法、观点积极思考,总结教学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的教学是灵活多样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也非常多,这里是我个人的教学心得,希望各位同仁相互交流,把信息技术教学搞得更好。

 

篇2: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被许多人误认为是电脑课、计算机课,与传统的美术课、音乐课等相提并论,在教学思想、内容、方法、评价和管理方式等方面都脱离不了传统的窠臼,实际上是把信息技术教育引入歧途。与传统的一些学科相比,信息技术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知识更新速度快,新概念,新方法,新思维不断涌现,新软件和硬件层出不穷。

二、实践性,实用性,操作性强。

三、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浓厚,但起点极不平衡,学习的条件差别较大。

四、没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受到升学等压力,把它当成娱乐课。

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来上好信息技术课,提高教学效果是刻不容缓的,我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变课堂,现将我在工作中的做法介绍如下,供大家探讨。

一、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有两种角色,即教师和学生。其教学目的是学生从教师那里学习知识和价值观念。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是真理的持有者和知识的权威,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信息的容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能适应的,教师首先应该从观念上转变,由“授之于鱼”向“授之于渔”过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更新速度快,新的软件、硬件、思想不断涌现,今天才出现的新知识,可能明天也就过失了,教师绝不是某知识的权威。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早就说过:“教师不一定样样先于学生,学生在许多方面可能已经超过了老师。”在过去,表扬教师的高尚就是“给人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水。”而在今天,教师拥有一桶水已经远远不够,“给人一碗水,必须自己长流水。”教师要保证知识永不干枯,必须时时注入新的血液,与人交流。所以我们不只教给学生知识,最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手段,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习惯和本领。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激发创新的源动力。我们的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非常浓厚,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的趣味性、娱乐性等魅力,来吸引,引导学生。正如我们常说的“打铁要趁热”。不能让学生在没有兴趣之后再来想办法,在选择教学软件时要注意操作难度、内容等要适当。我在教学中,遵循“学中玩,玩中学,既要学好,也要玩好”的原则。有的教师既没让学生学好,也没玩好,从而减轻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例如:在学习完鼠标的五种操作后,我就教学生玩WINDOWS98自带的扫雷,纸牌,以及射击,桌球等游戏,学生肯定喜欢玩啊,学习气氛浓厚,情绪高涨,学生在玩游戏中迅速掌握鼠标的左右单击,双击,拖动等操作,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在学习完输入法后,不能只让学生用打文章来练习,利用一些聊天工具如QQ、UC等进行聊天,有利于学生思想交流也提高了学生的输入速度。此外,每学期还应组织一些比赛,如:打字比赛,FLASH动画制作比赛,网页制作比赛,板报比赛等等。运用这些方法和手段,学生愿意学,愿意做,也使学生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学生积极性提高了,兴趣浓了,教学效果相应也就提高了。

三、提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即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方法,通过一些手段去了解、掌握知识。在教学中,可以把学习的目标任务通过网络发给学生,学生使用自己的计算机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与任务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来完成学习。从而受到启发,对所学知识加以整理和延伸,形成自己特有的东西。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增强学生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只能以学生“做”为主,注意“精讲多练”,“因材施教”的原则,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我赞同有些人的观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是在课堂上一句话都不说。”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采用任务驱动法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我在教学“因特网应用之下载”一课时,要求学生下载一首“春天的故事.mp3”,学生通过Internet网、教材、教师收集的资料等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下载的方法多式多样,有用迅雷的,也有用网络蚂蚁的等等,从而掌握知识。但在学生操作时,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错误,反对学生放任自流,无目的的实践,干课堂无关的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和掌握知识。

四、注重学生协作学习

由于学生知识水平严重不平衡,协作学习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如班级聊天室,QQ,BBS,等工具进行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在学习中,利用小先生制等协作手段,让学生带动学生,学生帮助学生,鼓励学生聪颖而出,积极思考。我校的机房是将八台电脑围成一个圈,八个学生一个组,这在形式上有利于协作学习。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在每组推荐一名信息技术水平相对教高的学生成为该组的小老师,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首先问小老师,小老师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组八名成员相互讨论,如还没有结果,我就组织全班同学大家一起来学习、研究。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帮助水平较差的学生,让他们敢做、敢思考,使他们迅速的掌握知识。

五、时刻进行教学反思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贻”。反思是在学习教学过程中不断审查自己,进而培养自己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对广大教师谈到:“如果学生不理解某种知识,如果他的思维犹如笼中之鸟无援地颤抖着,那就请你们留意反省一下自己的工作。”对教师而言,反思极为重要,只有对自己的行为深刻反思,才能使教学水平更进一步。教师应多学习,多思考,可以通过撰写教学日志、博客、教学随笔等形式来反省自己的教学工作;也可以用BBS论坛,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看法、观点积极思考,总结教学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篇3: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近年来, 我校借国家示范校建设的东风, 积极推动网络教学, 促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在我校, 专业课程教师积极运用网络技术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不断增强, 设立课件研发科室, 教师积极参加到专业课程课件的研发中, 每年都举行一次专业教师课件评审, 通过评审的课件按专业归属, 在课堂中应用, 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促进了学生自主化学习。

1 示范校建设为信息技术走进教学搭建平台

我校积极开展示范校建设, 学校从上至下非常重视信息技术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设立课件研发室主要负责课件具体的制作过程, 要求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的难点、重点以及工程实例中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制作课件和动画脚本, 达到了课件制作技术集中为集体专业教师服务, 专业教师针对专业特点设置课件和动画内容的目的。示范校网站建设较完善, 涵盖了课件、课程视频、教学内容、电子教案、课后习题、重点难点剖析、针对课程重点难点的动画等, 而且以上内容已经在示范校网站上共享, 可以供学生随时学习。课程中, 教师可以随时登陆网站将难以理解的问题以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现。课后, 学生可以随时登陆网站对没有理解的内容可以主动学习, 同时还可以参看教师教案、课后习题, 为信息技术走进课堂、走进教学搭建了基础平台。

2 运用现代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1 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技术应用教学的能力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日益走进人们的生活, 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如何在教育中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作用, 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 甚至在技术的支持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 这就是每一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重点完成以下三项工作:第一, 强化备课, 工夫在课前。教师除了认真钻研教材、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教法和学法以外, 还要备教学最新信息、恰当的教学手段。第二, 重教学技能, 着力在课内。教师要作到每堂课优质高效, 虽不倡导哪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 但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第三, 培养学习方法, 发挥在课后。新课程的启动, 改变了学生的学校生活, 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课本知识仅仅是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我们倡导、鼓励学生在网上获取积极信息和知识。

2.2 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自治能力的培养

积极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条件, 使教师角色得到转变。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 让学生在各种自主交互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会学习。传统教学无非是教师理论课程上课讲, 学生实践课程上练习, 每次实践课程的时候, 教师总是要从新讲解上一节课程仪器操作的方法, 针对这一现象, 手机和网络的普及, 实现现代化教学, 使我们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工程测量专业教师首先将教学内容规划为几个大的项目并将每个项目分解成小的任务或者模块, 制作成短小的微课视频, 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 课后可以通过我校示范校网站进行网络学习, 同时可以和教师手机建立蓝牙连接, 进行传送文件, 上实训课的时候可以随时用自己的手机进行学习。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完全是组织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自觉主动的学习, 教师只是解答疑问。例如:水准仪的基本操作这个项目, 按照水准仪的操作步骤分为安置仪器、整平、瞄准、读数, 在教学中, 教师针对每个步骤做一段微课, 然后将微课内容传到学生的手机中, 在测量实训课的过程中, 学生做到那一个步骤不会或者不熟练的时候, 就可以打开自己的手机, 观看相应步骤的操作, 大大的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同时为学生课后复习打开了方便之门。

2.3 运用QQ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中, 课后辅导, 课后答疑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工作, 但是不能做到随时提问随时解答, 只有等到下次课程或辅导的时候才可以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距离发现问题的时间有时会很长, 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也可能会忘记自己的问题, 对于教师学生提出问题后, 仔细思考的时间较短, 匆忙作答, 对于教学效果而言学生问, 教师答都说不是最佳的状态和效果。随着现代信息化教学的不断深化和提高, 专业教师利用QQ, 可以将这类问题很好的解决, 学生可以通过QQ群随时反应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也可以在QQ空间留言, 专业教师看到问题后可以仔细的思考如何作答, 同时其他有相同问题的同学也可以得到启发, 可以是单对单辅导答疑, 也可以是单对多的辅导答疑, 对于同学跟帖较多, 问题比较集中的, 专业任课教师还可以针对具体问题具体情况, 准备一次课程进行单独的讲解。手机QQ的普及也将使随时提问随时答疑成为一种便捷方式, 成为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3 探讨和思考

篇4: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作文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由于作文教学本身的复杂性,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苦于课堂容量少,单调沉闷,枯燥乏味,学生常处于被动状态,积极性难以调动,缺乏写作激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少,教学效果却不显著。运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扩大作文教学的容量,拓展学生写作的范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兴趣更是写作训练中最主要的心理品质。有了兴趣,才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写作的欲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可以运用投影、幻灯、电视、录像等媒体展示一些与写作有关的内容,创设一个写作的情境。由于这些媒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将图像、文字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了具体可感的形象,调动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根据作文要求运用信息技术,把平时不常看到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也可将某一特定的情景缓慢播放,定格、放大、重复,以生动的图、文、声、像拨动孩子们的心弦,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例如在指导学生参加中小学生爱国读书活动“珍惜资源,崇尚节约”作文竞赛时,笔者让学生根据书本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身边的一些不良现象,如乱扔垃圾、化工厂排放污水、砍伐树木、破坏耕地等,学生都能说上一些,但他们对这样做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却认识不足。第一次写出来的作文多数内容空洞、语言平淡,写作兴趣也不大。我便通过设计信息技术动画,配合从网上下载的相应的文字资料作解说给学生播放。丰富多彩的画面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一些抽象、复杂的道理说得具体明了。学生看到了繁茂的森林变成了沙漠,美丽的小村庄环境不断恶化灾难重重,工厂的废水使作物颗粒无收,明白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看到这些,他们焦急,他们愤怒,他们情不自禁地呐喊:人类再也不能破坏地球了!这样由景激情,由情引意,学生兴趣被激起,思维被激活,再结合身边点点滴滴的看似小事实乃大事的现象,他们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情绪,写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感,经过这样修改出来的作文效果就好得多。因此作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创造愉悦的学习气氛,增强信息教学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阅读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学生的作文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巡查,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优美的片断,生动的描写,独特的感悟,并将其通过投影仪展示出来,供其他同学参考。在每次的作文讲评前,可将学生中的优秀习作制成课件,由习作作者本人朗读,并配以适当的画面、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缤纷的画面、悦耳的朗读中感悟到习作的妙处。另外,还可以利用播放音像制品(如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电视散文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大量的阅读资料,拓宽学生阅读面,为学生的写作积累丰富资源,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就写作的某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专项练习指导,既省时又省力,效果也明显。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又可以拓展阅读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作文讲评质量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作文评改工作“事半功倍”。学生完成草稿后,教师经常要进行指导,肯定学生习作中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我在处理这一教学环节时,经常是在电脑上进行:1.将有代表性的习作投影到大屏幕上,集体阅读,用红笔直接在原稿上逐句修改。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或通过多媒体让学生首先欣赏优秀习作,教师电脑演示,指出文章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然后出示需要修改的文章,学生先在学生机自行修改,然后将文件另存。指导时展示这些被同学修改后的文章,经过和原文比较,使学生明白应该怎么改,为什么这样改,既明确了写作的方法,又增强了合作的实效性。2.在学校校园网上开设“习作门诊”,让学生争当“啄木鸟医生”。学生在自我修改、互相修改过程中获取写作的灵感,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有机会得到来自教师、学生的多元信息反馈。3.利用专题网或班级BLOG日志,让学生自由评论,发表中肯的意见或建议。让学生在讨论中展露学生的个性和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感情与协作精神。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习作评议提供一个崭新的天地。

总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作文教学,可以弥补传统作文教学的呆板和不便,使学生作文的自主性以及教学信息反馈的功能大为增强:利用信息技术的网络资源,极大地增加课堂容量,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拓展阅读面,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评议修改能力,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5: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广西桂平市石咀镇榄沙小学 梁添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现代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开创了一个实验的平台,为学生“做”数学提供了必要的工具与手段,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及动态感方面的不足。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个由教师、学生、电教媒体和教学内容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在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系统的观点来规划和设计,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完美地结合起来,并采取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探解决方案、评价教学结果等步骤统筹兼顾。近年来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智力,优合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学生面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人们认识事物最先通过直观体验,现代信息技术正好顺应了这个认识规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把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视听强化教学等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启发学生创造思维,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方式上,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改变以前老师只能用简单的“授一受”的教学方式。在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同时,加上教师的精讲与启发,在结合学生的质疑、问难和讨论,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自主学习是新的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按我的理解,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能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自发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1、建立生动场景,引发学生兴趣

生理学家布鲁姆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质料的兴趣。计算机集图形、翰墨、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体于一身,会让教学历程变得生动滑稽,更具吸引力。”可以用现代信息技术把课本编成童话、小故事。如我在教学《时、分、秒》时,设置了这样的故事变境:你的一个战友被对头抓走了,你必须和小组内的几个同伴一齐开心才气救出你的战友,你们的使命,即是读出钟面上的时间,每读对一个钟面,就可以扫除一个对头,要是哪个小组全读对了,就可以扫除全部对头,救出战友。学生一听,兴趣被变更起来,都把自己当做一个战士,积极加入活动。

2、化抽象为直观,易于学生明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能适当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资助数学教学,可以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明白,前进其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

3、突出重点,理解计算方法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演示,可以帮助学生将平面上能画的立体图形真正立起来,突出教学重点,有效的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如《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教学,在体积计算方法的教学中,利用实物演示比较麻烦,且效果不好,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具,将清楚的演示出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掌握公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生动的动态一画面联系起来,不用教师多讲,也就能准确、快速地理解掌握。

4、创设情境,化难为易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教学中, 渗透侧面积的教学,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学生对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理解有一定困难,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这样的教学情境:先出示长方体的底面,把它 的.侧面展示,这时形成一条线段,清楚地演示出底面周长,再慢慢地立起来,这时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出:侧面积展开就是一个长方形,长是底面周长,宽是高,这样 就有效地突破了难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在表面积的应用时,求六个面不完全的长方体的表面积,也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

5、教学实践操作,强化感知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实践操作可以促进知识的内化。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要使学生真正能掌握所学知识,发展智力技能,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参与到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去,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电化教学能使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获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6、扩大知识,发展能力

《整理复习》中的第11题:“一个正方体容器棱长2分米,向容器中倒入5升水,再把一块石头放入水中,这时量水深15厘米,石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 米?”,如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倒入5升水后,再在水平面用红线标记,石头放入后,水平面上升超过红线,不用教师多言,学生能很快理解,上面升上来的水的体积即石头的体积,为学生求不规则物体的体侧和以后学习基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篇6: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相融合,通过创设真实情景,刺激学生感官,增进学生学习兴趣,扩大教师教学信息容量,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开发学生思维,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语文课堂效率;多媒体;兴趣;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使教学具有更丰富的手段、更新颖的视角、更生动的情境,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我们教师有必要借助于更好的教学手段,使小学语文的教学更富活力,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呢?本文试作参稽探索,愿能抛砖引玉。

一、以“媒”相助,乐学读写

篇7: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陈翼

一、什么是微课?

按照国内微课程发起人,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老师的理解:“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通俗来说,借助手机、ipad或摄像机将授课教师的操作演示、推理讲解录制下来,或者使用电脑屏幕录制软件,将屏幕演示和语音讲解录制下来,经后期编辑优化后,将之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就是现在最为热门的微课。

二、微课在信息技术课中的优势

在现阶段,微课虽然可以借助移动终端观看和学习,但毕竟其主流的传播媒体还是电脑,而在信息技术课上,每节课我们都可以很轻松地使用到电脑和网络,因而,在信息技术课上使用微课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

1、教师在微课的制作方面具有优势。信息技术教师无论是使用屏录软件录制,还是在拍摄视频的后期剪辑方面,都比其他学科教师更有优势,几乎不需要专门的培训就可以上手,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制作微课,几乎没有技术方面的屏障。

2、网络化课堂教学环境有利于微课的实施。信息技术课在网络教室里进行,网络化的教学平台为微课的传递与使用提供了必备的硬件支持,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随时暂停,自行操作。这种边学边练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的自学。

3、微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位信息技术教师一周的课时量约为 10-14节,也就意味着同样一次课,有可能要重复多遍。这种不厌其烦的讲解与指点,考验老师的耐心,也消耗了老师的精力,甚至失去教学的激情。如果将教师最精彩的讲解过程,制作成一个个微课,就可以大大提升老师上课的效率。而且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基础薄弱的学生又占用了老师的一些时间,为了保证一节课大部分同学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二维目标的基本实现,教师就没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指导学生进行作品的艺术加工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了。所以,微课可以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辅导不同程度的学生。

三、微课的类型

常用的微课类型按照微课的传递方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比较常用的微课有以下几种类型:

1、讲解说明型:以学科知识点及重点、难点、疑点的讲授为主。

2、操作演示型:针对具体的实例演示其操作步骤、强调细节。这是信息技术课目前适用范围最广的类型。

3、主题活动型:剖析主题活动的探究目的,指导探究方法。

4、解题推理型:针对某个典型的例题或者程序任务的讲解分析,或者是推理演算,重在思路的分析与过程。

四、微课的作用

1、微课可以作为分层教学资源,实现异步式教学。

学生的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老师有责任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同时尽可能创造条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获得各自的发展。老师首先是一个组织者和协调者,他需要将知识点按操作难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学生可根据自身的能力,挑战不同难度的内容,以此完成不同的任务,通过这样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不同级别的微课,适合于不同程度的孩子们学习,不用强迫所有的孩子都从简单的开始练习,也不会因为个别同学的起点低,而放弃对他们的教学。微课就像几个老师,同时指导着几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应练习,有效解决了分层学习的问题。

2、微课作为自主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自我建构。自学能力是一个人独立学习、获得新知识的基本能力,也是终身学习所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教育教学的方式在变,技术能改进我们的学习方式。有了微课,我们提倡学生在上信息技术课时,不妨先自主探究,即按自己的的理解尝试操作,遇到困难时,再看微课提示。这样一来,学生信息技术课上的学习,就不再是机械的操作与模仿,而是主动地去建构,使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3、微课作为课堂演示资源,高效再现操作细节。信息技术课上,操作技能类的学习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如果其中有一个步骤没做到位,就会导致后面的操作全部失败。教师讲解时,不管学生记不记得住如此复杂的操作流程,也必须一次性讲完整个操作过程,学生练习时,也许就会因为某一个小步骤不对而不能成功地完成任务,类似的场景屡见不鲜。因此,老师可以根据任务的需求,边讲解边操作,制作成微课。使用微课这样一种动态的视频教学,可以加上鼠标点击提示,配上红圈或者辅助文字,再加上老师的语音讲解,学生不仅可以非常直观地学习,还能随时暂停、快进,以适应自己学习的进度。利用微课的方式轻松地再现了教师的操作细节,突破了重难点,学生就能快速地掌握制作技能。

五、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要精心

微课的设计和开发是一个系统的工作,要想开发实效性强的微课,必须规范开发流程。有学者认为微课的开发过程一般经历:确定教学内容、细分知识点、分析学习者特征、设计微教案和微课件以及微练习、撰写视频录制脚本、教学活动实施及拍摄过程、微视频后期编辑、微教学反思、形成微课资源包上传微课平台、微课教学应用、微学习和微反馈、微课资源动态优化和完善。

只有把微课的设计、开发、应用、反馈、完善等环节结合起来,微课才会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同时在信息技术教研中才能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微课的开发设计应该从单个知识点往微课程的开发设计转变,微课本身是碎片化的,单个知识点就能做成一节微课,但只有系列化、联系性、层次化的教学才能给学生提供完整有效的知识技能。将一个知识分散,进行梳理和分类,做成几个有层次、连续性的单个微课,对每个微课都进行微教案设计、微课件制作、微练习等资源的设计开发,形成一个主题鲜明的专题微课程。

六、微课在教与学中的运用要合理

微课是一种很好的分层教学资源。学生的差异是必然的,目前一般一位教师要面对40位以上的学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但教师有责任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一节课一般包括课前复习、新课导入、新课讲授、知识拓展、小结与练习等五个环节。众所周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在新课讲授环节,教师可以针对本节课中的重难点进行点拨,运用微课让学生观看问题的详细解析。知识拓展环节,可以选择一些反应社会发展、具有前沿性的课外知识放进微视频中,让学生观看作为课内知识的补充。如作品制作课时,将制作重难点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可以自己控制观看进度,基础技能较好的学生能快速掌握制作技巧,完成后还能观看到一些有创意的能开拓自己眼界的资料;而基本技能较弱的学生可以重复、缓慢的学习每个操作,让其快速、更好的巩固

基本技能,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创造思维的培养了。

七、在信息技术中使用微课不能乱用、滥用。

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实施有其前提与依据。信息技术课堂有多种课型:理论知识课,实践性知识课,作品制作评析课。不同课型对微课的不同需求。而且,也不是所有的课堂都要用到微课。如理论性课和作品的评析课,这部分课型更需要的是教师面对面的讲解和师生的互动交流,乱用微课反而会越俎代庖,形成重复讲授,影响上课的效率与质量。实践性知识课型和作品制作课这些偏重实践的课型,需要学生主动的探究,动手去实践,可以说是实践性非常强,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处理日常计算机的技巧,教师应该积极去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探究,假如对每一个操作都使用微课可能会让学生失去探究的动力,以及失去学习的兴趣,老师也容易陷入对微课教学的依赖,所以微课使用也要慎重,应该按需发放,内容也不能过于全面,而应该主要针对难点,或是一些有创意的确实能开拓学生眼界的,有一定引导意义的。微课的内容设计上能够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显得更为重要。

篇8: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一、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语言教学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能够利用所学的语言进行必要的交流 (运用) 。因此,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除了进行语音、语调、词汇和句法的教学,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外,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下准确、得体、流利地使用语言的能力, 即语用能力。语用能力的高低, 代表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而要想提高语用能力, 在真实或者模拟的环境中多练习, 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信息技术就可以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条件。

例如, 在学生学习“问路”这一交际话题时, 我先是在PPT上给出了我们当地的实景街图进行练习;然后, 我利用网络搜到另外两张实景路线图, 让学生模拟练习。

又如, 教学Christmas Is Coming, 到了练习阶段, 我播放了一段西方人过圣诞的影像, 同时带有英文解说。之后, 我将声音关闭, 让学生为影像配音, 以此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运用信息技术, 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增大教学容量, 优化教学信息,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毋庸置疑, 课堂教学所用的教材毕竟不同于网络信息, 其内容精练简约, 系统规范, 涵盖的信息量不可能太多。而网络信息却无限丰富, 能无限充实学科教材的内容。因此, 我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突破传统, 扩充教材内容, 优化学科教材, 加大学生信息量的输入, 使学生有足够的言语活动和感性的积累, 开阔学生课堂学习的视野。

在学习Christmas Is Coming时, 考虑到了学生的知识结构:虽然对圣诞节有一定的认识, 但不一定是完全了解。所以, 在设计这节课时, 我从网络上搜索了一段有关西方人过圣诞的影像, 让学生了解西方人是如何准备和庆祝圣诞的。我还补充了过圣诞时的祝福语言, 以及与圣诞有关的一篇阅读理解文章。这样, 不仅扩充了对圣诞节的知识, 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 他的心理活动就会有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而且乐此不疲。因此, 有教学经验的老师非常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多媒体的集中优势,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上课开始时, 学生还沉浸在课间的兴奋中, 新的学习动机处于低谷状态, 这时若能巧妙地导入课堂教学, 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信息技术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事物形象, 使声音、图像和文字融为一体, 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巧妙的开头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第一桥梁。要紧扣教材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创造逼真的情境氛围, 并加以恰当的质疑, 引导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进行思维。

仍以Christmas Is Coming为例, 我在开始导入时, 就利用了一个flash播放了一首歌曲“铃儿响叮当”。这样,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状态, 自觉地把注意力转向教学内容。

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应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功能, 根据教学需要编制CAI课件, 将重点、难点, 通过多媒体表现出来, 变抽象的内容为形象、直观的知识。重点、难点易于突破,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从而降低了教与学的难度。

比如在学习“DNA”内容时, 教师即使用汉语讲解, 学生也较难理解这两句话:“DNA is a pattern for your body to build itself.Generally speaking, it is like a blueprint.”这时, 我借助多媒体课件, 将一幅模拟的“blueprint”展示出来, 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点。

五、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复习课效果

学生喜欢打游戏, 除了游戏本身的声音、图像、动画等吸引学生之外, 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及时反馈。游戏后, 学生能很快知道结果。青少年的性格特点是好胜心强, 如果做对了, 他们就会更有兴趣, 乘胜追击;如果做错了, 他们会有“不对不罢休”的想法。根据学生年龄的这一心理特点, 将这一做法运用到复习课的教学中,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大大提高了复习课的效果。

复习课中, 多数情况下, 要做大量的练习。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帮助解决, 增大了复习课的知识容量。在练习过程中, 我设计了一些和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在做课堂练习时, 学生按设计的程序去做练习, 做完一道, 电脑马上会给出相应的正误判断:如果做对了, 电脑给出笑脸;如果做错了, 电脑就给个哭脸, 并配以恰当的音乐, 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同时, 电脑根据做题情况给出不同的分数, 教师也可以及时得到练习效果的反馈信息, 省时省力、高效快捷, 大大提升了复习课的效率。

在复习课中, 我还利用多媒体将复习内容制成相关的树状图, 从中找到它们的联系点, 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系统化, 加深印象, 达到最佳的复习记忆效果。

篇9:怎么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计算机;提高教学效果

在中学教学中,计算机操作课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如何提高计算机操作课堂教学效果就值得众多计算机教师去努力探索;虽然“向45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直都是我们教师努力探索的目标,但是,计算机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它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一节课内要使学生尽可能学到更多的计算机知识,操作熟练,需要教师花费一翻心血,寻找使每节课达到最佳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说这一课题,值得计算机教师努力探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人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要想提高计算机操作课堂的教学效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优化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学习。

目前,大部分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通病是一味从学科角度强调知识内容的理论性、系统性,教学内容显得繁琐、复杂。教师对这种教材内容如果缺乏精心准备和思维加工,就照本宣科,其结果必然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失去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为此,我们在遵循新课标的前提下,可有机结合初中生喜欢信息技术学习的特点,适当满足初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强烈需求,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以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在优化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上,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扣紧新课标,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艺术加工;二是可把教材内容划分为信息技术基础课和技能课两部分。信息技术基础课主要是信息技术入门知识和基本原理;技能课是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基础课之后,采取任务导向,给学生布置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要求学生上机动手实践,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由于教材和教学内容是由信息技术教师自己编写,注重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而且组织教材内容主要采用实例的方式,有详细的操作步骤,有利于教师熟练地设计好教学目标,在精讲中做到突出重难点、抓住关键、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有利于充分照顾学生,使学生能够较快地抓住学习要领,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消化、吸收知识。

一、选择合适的教法,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计算机操作课是有趣、好玩的,因此,教师在教法的选择上应注意激发兴趣。常言道:学习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创造的精神源泉。学生的兴趣越浓,注意力越高度集中,求知欲最旺,知识迁移最快,信息交流量最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果当然也是最佳的。因此,教法的选择、运用,必须有利于激发兴趣、培养兴趣、稳定兴趣、发展兴趣,将枯燥的知识技能溶入到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中。在上课初期,我在讲计算机画图时,会结合“扫雷、纸牌”等益智教学游戏,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例如在进行《网页制作》这一教学内容时,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好的网页给学生看,告诉他们在网页中不仅要有好的文字内容,还要有优美的背景音乐,以及一些好看的动画效果。这样的网页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学生会立即表现出兴趣。通过这样一个情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网页,并教会他们利用所学过的软件来制作网页,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二、计算机辅导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习自主能力

自学是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有效地教学方法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有机结合。通过教师认真编导教程,积极引导,不断辅导,落实到重在导思,导操作上,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及不断的练习,能独立完成有关操作,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掌握,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

自学主要包括对教材的自学,还有就是课余时间对教材之外的一些相关知识的自学。前一类为课堂学习和后一类自学打下基础,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后一类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学,带有广泛性和选择性,是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相关知识的获取。所以在学习计算机时,老师不仅要在课堂45分钟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外,还要在课余时间,提倡学生到学校机房或者家里有电脑的在家中,多多练习,不断思考,熟悉掌握。

三、计算机课程,少讲多练,精讲多练

初中计算机课程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教学中应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由于很多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加之计算机教材的理论性较强,抽象的概念也比较多,这对学生们学习接受都产生一定的障碍,针对这一情况,我把教材《用计算机画图》的内容放在前面来讲,再配合“扫雷、纸牌”等益智教学游戏,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们对电脑已不再陌生,我就带着他们进入Windows的"画图世界"。在画图纸上进行画点、画线、画图形等操作,使得抽象和枯燥的讲解变的形象有趣。这样,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在课堂上,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一节课不如操作十几分钟。在许多操作课程中,注重教学质量,采取少讲多练习,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基本内容,然后再授新内容,最后进行巩固练习训练。一堂课一般只安排十几分钟进行讲解、示范,空出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上机练习,对所学内容得到巩固、操作熟练和理解提高目的。有时也可根据学生的理解知识能力,讲授内容作一些适当调整,着重讲一些重点、难点、疑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让学生亲自去操作实习。

四、鼓励学生多应用计算机技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才能体会成功的乐趣,这里说的“躬行”不仅仅是前面提到的简单的练习操作,而是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方便,才是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真正目的。例如在学习“画图”时,同学们可以利用画图中的一些工具,随心所欲地绘制出美妙的美术作品,可以当礼物送给别人,也可以当作自己的电脑桌面;学习“文字处理”内容时,可以利用所学的字体、段落、艺术字及插入剪贴画等手段制作板报、贺卡和校报校刊;在学习“网络基础知识”时,可以在互连网上搜集学习资料,进行网上学习;学习excel表格时,可以计算自己的多科成绩等等。

五、结语

以上即是笔者在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學中的几点肤浅认识。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为了紧跟科技的发展,适应初中计算机教材内容的更新频率,我们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是一门艺术,计算机教学刚刚起步,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上一篇:班主任怎样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下一篇:市场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