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作文:记吾父

2024-06-01

文言文作文:记吾父(通用3篇)

篇1:文言文作文:记吾父

文言文作文:记吾父

天雁落,孤鸿起,红竹清影,碧水斑驳。带华阳而披鹤氅,着谢屐而高歌所向。夕阳浅浅,晬容阳阳,屈神府而降百灵,舍簪笏以求清萍。便携秋杖,缓登绵山。山之所在,乃吾晋西大地。除其泱泱之漠土,唯代代之子墓,父堤母陂,古城修辉,万载宋氏,以此威魁。故,父兮养我,以厚土之德物、竣山之博木。是以虽方兴未艾,犹知以何为德、以何为哉。

父者,负也。吾父高德,教子畏葸不及,惠子畏葸不足,养子畏葸不徵。故,以赋性,沐愚子,至今如是。未晬之龄,得赐名之幸;及晬之龄,得拈周之荣;百晬之龄,得宴客之弘。韶年光华易逝,少不更事,曾沿屋角捕蛾,股坠地,不稳入井,父赤身以救。及明世事,父以经教我,扶手临书,谓吾:“字当为人,故尔需书瘦骨之楷,以为铮铮之气”。

舞勺之年,父植柏柳数棵,于方亩之庭院。当时是,父曾携我以游园。园者,于城之右,以桃李闻名诸乡。及春,绽薇姿桃李;及秋,则有诸硕果,累累以负枝头。父喜桃李,言非薄幸乃痴情。后吾有知,父亦喜流水,言非无情乃不可违。因父之故,吾亦爱桃李,更喜风起,觉其似俏窕佳人,梦梦娑薇。父知吾思,笑不可遏,称吾未及弱冠,到已先知情趣。

后三年,父多事,鬓先秋。而立之年已如不惑。性不改,然不喜言语,亦不常归家。数次相见,更相携以游山。常去者,绵山。山之麓,乃晋介子推之墓,割股奉君,不言厚禄。隐后期年,随火而逝,傲傲清骨,悲哉足乎。山之阴,乃三清大罗宫,须弥之间,戏耍云雾。灵霄斗姆,运星辰以绘千秋古迹,拨群鹿而登五老经阁。白曾来,霞客亦曾来,而今父来,吾亦来。晨钟暮鼓,悠悠鹤吟,父曰,道骨者,铮然不变。

又三年,父归家更不易。吾常望月兴叹,时而恍若见父。仰而思,恐为同月照异乡,一秋憾双人耳。思之,吾时好饵鱼。五花龙睛、望天、玉印不知几何。常饵鱼以思鸿雁,若思之久矣,辄常有鱼饱腹而亡。呜呼,吾害生之行径,不足道也。

去年,父回,与之再赴绵山,森森兮如旧,茫茫兮如旧,皓皓兮如旧。父不言,吾惶惶随其后。登山麓,过山阴,澹澹幽泉,熙熙容光。山之巅,广远难极,满引雾汤(shang),知其非岱宗、华岭,然,亦撼若天地之孤鸥。正欲悲来,父炽目如炬,观山阴已如蚍蜉之大罗。笑言,何其清矣!倘无凡尘之心,则留清明之骨。

吾父如是。

篇2:从高考作文小议文言文教学

一、题

题好一半文, 不少学生在取题上套用学过的文言文题目、句式或名句等大显身手, 如《谏屈原书》《吊屈原赋》《失信猛于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莫要闻“风”而动》《钱, 何罪之有?》《安能取熊掌而舍鱼?》《岂以亲疏辨好恶?》《魂兮归来》等, 或显得醒目有创意, 或含蓄文雅有深度, 这道亮丽的风景线自然会博得阅卷老师的好感并吸引他们看下去。

二、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有了精到翔实的材料, 文思敏捷的考生就能轻而易举地烹饪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作文大餐。在《择善而从》一文中考生引用《劝学》中“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的名言来阐明要多做善事, “拥有高尚的品德”, 才能使“生命银行中拥有大量的财富, 才能铺平前进的道路”;《生命的瞬间》用勾践选择卧薪尝胆复仇灭吴, 项羽被逼垓下选择乌江自刎等事例, 表明这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在生命瞬间时的选择, 显现出悲壮之美;《只缘身在此山中》一文里作者设置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讨论会, 由孔子主持, 贾谊、魏征、杜牧、苏洵等人参加, 而讨论主题就是《过秦论》中“……七庙隳, 身死人手, 为天下笑者, 何也”一句。行文过程作者对《过秦论》《阿房宫赋》《六国论》《谏太宗十思疏》《寡人之于国也》等篇章内的句子信手拈来, 旁征博引, 侃侃而谈, 显示出深厚的文言功底。

作家钢察洛夫曾说:“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 我思考过和感觉过的东西, 我爱过的东西, 我清楚地看见过和知道的东西。”契诃夫谈写作体会时也说:“我只会凭回忆写东西, 从来也没有直接从外界取材而写出东西来。”的确, 高考“以本为本”, 学好课本不仅为我们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且还能丰富我们的材料。文言文更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素材, 引用、化用、巧用课本, 能为你的作文增色。

三、框

框, 即文章的结构、骨骼。

教学文言文的目的, 一是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二是启迪我们的思维, 以古鉴今。被选入教材的文言文, 往往篇幅短小, 行文简洁, 构思清晰, 是学生写作借鉴的一面明镜。如《六国论》在总分论点的统率下逐一展开论述的结构, 《鸿门宴》宴前宴中宴后的情节构思, 《游褒禅山记》先叙后议的安排, 这些, 学生岂能轻易忘记?在教学《种树郭橐驼传》一文的时候, 笔者采纳了王松泉等著的《语文课程新理念导读》中的建议, 引导学生领悟到此文貌丑、艺绝、经妙 (知其然与所以然) 、道深 (养树与养人关系) 的层层深入的结构。

对于构思, 如果教师能在平时授课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强调, 学生在写作时不仅会减少杂乱无章现象, 还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意

意即文章的主旨。

虽说作者写作的时候文章的主题已经确定, 但语文应该是常读常新的,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教师可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设置“我读我想”的环节, 要求学生站在当下的角度, 联系实际, 发散思考, 获得新的启示, 从而达到移花接木的效果。以《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为例, 由于故事的普遍性从而为建构意义的丰富性提供了可能。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凭借我们的主体领悟, 回到“种树”这个根本问题上来, 拓展文本的内涵, 赋予本文新的意义, 如教育问题和环保问题。郭橐驼因为“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所以树结果早且多, 而我们常常犯这样的错误:不了解天性以致操之过急或者不及, 如做教师的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想法教给学生, 对知识点嚼了又嚼喂给学生唯恐其不解或消化不了, 严重地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感悟的机会;做父母的对孩子包罗万事, 长期以往, 教育将落入“虽曰爱之, 其实害之;虽曰忧之, 其实仇之”的怪圈。又如环保问题, 我们的一切措施都应遵循规律, 任何一厢情愿的想法都可能导致环境的恶化和无情报复。

总之, 一篇已成定论的文言文, 教师还是不妨引导学生将其人文内涵与现代社会挂钩, 将历史教训与现实生活联系, 读出现代人的体会。如果每课都能如此, 都能使学生的思维迸射出创新的火花, 产生独到的认识, 那么文言文教学就真正地学活、用活了, 学生的写作难、难写作的难题, 就能化大为小、化小为了了。

在平时的教学中, 笔者很少专门设作文课。因为许多课文都是作文的好材料、好例子, 只要时机恰当, 或多或少或长或短会要求学生将课文与写作联系起来, 随时随地随堂点拨或写作, 范围涉及拟题、设计话题、与旧知识联系作构思、材料的选择排列组合、文章的开头过渡结尾等。如在学《庖丁解牛》一文后笔者要求学生根据文章主旨进行拟题练习, 接着就有《谈学习的过程》《臣之所好, 道也》《从“庖丁解牛”说开去》《美在于发现》等作业的相继出现。

当然, 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人, 作文的本质意义和基本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智力 (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联想力) 训练价值、思维训练价值和文化反省价值。最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型有一条原则就是:设法给学生多创造符合教学目的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不断更新教学手段。

学好文言文不仅使学生在写作上受益匪浅, 还能对今后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它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2000年, 《普高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 ·语文》在单元设置上呈现新面貌, 就是大量增加了文言文比例, 由原先一个单元增加到了三个, 占总单元数一半, 且大部分课文要求熟读或背诵, 这就促使一线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动一番脑筋下一番功夫。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或借鉴他人经验所得的一些感悟:

一是坚持三个原则, 即以情境性为主、以对话式为主、坚持用教材教原则。

文言文教学应体现三个原则:从课堂氛围上看, 文言文教学应该以情境性为主而不应以阐释性为主;从师生关系上看, 文言文教学应该以对话式为主而不应以独白式为主;从教材使用上看, 应该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文言文的教学, 如果做教师的把它上成文言词句的落实课、翻译课、串讲课, 学生学习也仅仅停留在为了应付高考而执著于120个实词、18个虚词和有限的几类句式, 那么文言文简洁的行文、考究的遣词造句、优美的意境等会被束之高阁, 文言文教学就如一潭死水, 文言文的生命力就会被很快扼杀。

二是重视六个细节, 即重读、写、思、积、情、理。

1. 重“读”

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 不断地咀嚼原文, 利用所获得的新信息, 对自己原有的信息进行改造, 创造出新的信息来丰富、修正甚至打破原有的知识结构, 重构整个知识体系。学习文言文就是学会与古人“交际”, 从古书中读出“东西”:读出历史故事来, 读出人情世故来, 读出社会百态来, 让学生“入乎其内”, 读出文言文的原汁原味来。通过对文言文的阅读, 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古人的命运遭际、生存状态、心理情感和灵魂世界:“他们生活在一定的时代和社会条件下, 有着各自的经历、情感、性格和命运, 但他们并不是跟今天的我们和今天的生活毫无关系, 而应该指向自己和自己所处的这个社会, 任何人的性格和命运都是所有人的性格和命运, 只不过特定的时代和社会而已。”

2. 重“写”

文言文最简易的“写”就是让学生抄写自己欣赏的精短句子、篇目, 慢慢地可以尝试适当地写作文言文, 可进行改写、扩写、缩写, 或者提供作文话题锻炼学生运用素材的意识和能力, 或者指定文中的素材让学生寻找合适的作文话题, 通过这样较为持续而有意的训练, 学生从课本取材的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在“理解、评论和重写”三大读书境界中“重写”是最高境界。

3. 重“思”

努力培育学生的思维品质, 既要学会“提玄勾要”, 又要学会判断、推理、联想和想象, 学古人之纵横思辨, 鉴古今之深邃思想。例如如果尝试从陈涉与九国的“成败”角度再来解读这篇佳作, 就可以发现新的问题:强大的九国之师被秦所灭, 而一群弱小之卒却推翻了强大的秦王朝关键在于“士气”。教学《寡人之于国也》时, 笔者引导学生作了如下一系列思考:办事情要符合规律, 要有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眼光, 要把发展生产、满足并丰富人民的生活需要放在首位。

4. 重“积”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夫人之立言, 因字生句, 积句成章。”语文讲究厚积薄发, 新教材大大增加了文言文的背诵量。实践证明, 由于积累知识的方法有别, 必然导致学生获得知识的速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不一。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二者的彼此依存和相互转化之上。常常是, 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 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便得到了提高。建立在肥沃的知识基础之上, 以知识作指导培养能力, 可以省时提高效率。学生知识量的多少制约着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大小, 即只有知识不断地得到积累的量变, 才会产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质变。

5. 重“情”

文言文是古人情感的载体, 古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都在文言文中得到淋漓尽致的演绎, 经典文言文的选读能够让学生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崇高人格的历练。《祭十二郎文》催人泪下的亲情、《谏太宗十思疏》的犬马般的忠情、《陈情表》不离不弃的孝情、《孔雀东南飞》至死不渝的爱情、《梦游天姥吟留别》含而不露的愤情、《荆轲刺秦王》义无反顾的豪情……无不让学生动情。

6. 重“理”

文言文材料本身就隐含了一定道理, 在此基础上, 学生还可以根据文章材料设事明理。还以名篇《种树郭橐驼传》为例, 文章描写了一个种树能手郭橐驼, 他独特的种树方式告诫统治者, 要使天下长治久安, 不仅要“治民”, 而且要“养民”, 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根据文章材料我们还可以拓展延伸出教育要符合客观规律, 遵循学生特点等道理。《游褒禅山记》一文更是理趣多多:成就一件事情需“志”“力”“物”具备, 尽志可以无悔, 非常之观常在险远, 求学的人要深思慎取。这些道理不仅适合游山, 还可用于从业、治学、修身、齐家、治国等领域。

有人说:“放弃了文言文, 就是放弃了语文的一半。”文言文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份璀璨瑰丽的文化遗产, 在白话文占主导地位的今天, 透过高考这扇窗, 看到旁征博引文言文材料或用文言文体写成的佳作如此受专家学者的青睐, 我们发现文言文依然有它的生命力, 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不应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

当然, 由于文言文的学习乃至得心应手运用对不少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建议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如就写作来说适量适度适时地要求好生写浅近文言作文, 而对一般学生能熟记材料、句子等, 写作时候用白话文, 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王松泉等著.语文课程新理念导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2]陈军著.语文教学时习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篇3:文言文学习与作文教学

【摘要】笔者提出在作文教学中引入文言文的作用表现在:1.弥补学生作文语言的苍白无力;2.增强对生活的感悟;3.丰富写作技巧;4.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文言文学习;作文教学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创造过程中,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古典文学。这些篇章或以语言优美见长;或以立意深刻取胜;或有不落俗套的艺术构思;或有丰富多彩的写作技巧。如果在作文教学中能引入文言文,以读带写,就会取得一定的实效。下面谈一谈文言文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感悟文言文语言的优美,弥补学生作文语言的苍白无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文章是产品,语言是产品的包装,精彩的内容必需精美的包装。文言文精粹、洗练、极富感染力,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加以品味、咀嚼,进而积累、运用。如苏轼《赤壁赋》善用比喻,语言优美形象。作者写风景之美,给读者以无尽的艺术享受。如开篇,作者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再加上月色、天光,交织组成了一个“羽化而登仙”的澄清境界,使读者陶醉其中,作者还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几乎也要凄然落泪。这样的语段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多背,日积月累,通过对文言文语言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感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也可对写作语言苍白无力的学生以一定的弥补。

二、开阔视野,积累素材,增强对生活的感悟

文言文中有很多可供积累的材料,比如:一则巧妙的小故事,人生性格的一个侧面、一个印象、一种意境、一种情趣、一种幻想、一幅生活场景、一段独具特色的对话……学生就可以从那一篇篇不朽的篇章中了解社会、感悟人生、触碰心灵、慨叹沧桑,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生活画卷,可以使他们拥有一个非常丰富而新颖的材料库。那么,这也就解决了学生写作中无话可说或题材不新的问题。如话题作文“战胜厄运,走出困境”,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文言文中有很多名言警句,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司马迁)、“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

三、丰富多彩的写作技巧

文言文选择典型材料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叙述完整的情节,展示典型的环境和运用丰富材料论证观点、表达深刻的主题思想,使用了许多写作技巧。张与弛、动与静、虚与实、抑与扬等艺术手法的合理运用,悬念法、铺垫法、烘云托月法的巧妙使用,联想与想象的合理展开,以及对比、夸张、渲染等手法的恰当使用等等,都是构成一篇“好”文章的要素。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理解艺术手法在写作中所起的作用,并指导学生在实际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这些艺术手法。下面举例说明:

1.对比、衬托。

如蒲松龄的《促织》写促织的善斗,采用了衬托与对比的手法。“蟹壳青”的斗无不胜、“庞然修伟”,与成名的促织“伏不动,蠢若木鸡”形成对比,给人造成一种小虫怯懦无能的印象,加强了紧张气氛。然后情况一变,小虫“暴怒,直奔”,“腾击”“跃起,张尾伸须,直敌颈”这一系列动作展示了小促织的勇敢善斗,少年从“笑”到“骇”的表现又从侧面作了渲染。然而在这时,又掀起波澜:鸡的出现和“径进以啄”,形成极其危急的情势,而小虫以其机敏出人意料地将鸡制服,进一步以夸张笔法显示了促织的神奇本领。同学们不妨在作文中应用这种写作手法。

2.巧妙开头。

学生作文开头切忌讲些无关紧要、偏离题意的话,而应尽快入题,吸引读者。对此,可以引导学生引用诗词使诗情洋溢;可以讲述故事引人入胜;可以引用名言使文采斐然……这些都能从文言文中找到例子。如苏洵的《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开头就有统摄全篇、点明题旨、先声夺人的功效,一下子就能吸引读者。

3.篇末点题。

在写作上,我国自古就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所以好的文章,除了开头要好,中间容量要大之外,结尾还应该像“豹尾”那样简短有力。如欧阳修的《伶官传序》结尾这样写道“《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结尾简短有力,耐人寻味,画龙点睛,点明主题。

4.精湛、缜密的构思。

好的结构也是成为好文章的要素之一。如苏轼《赤壁赋》抒情脉络清晰、明了,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超脱人生的欢快。整个情绪的转换由喜转悲再为乐,线索的起伏形成文章的波澜。作者由游起兴,由景生情,由情入理,文章开始的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而哲理的简述,则画龙点睛,道明本文的主旨,表达了苏轼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学生在作文中应用这种写作技巧定能为文章增彩不少。

四、构筑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作文是学生内在思想的外现,腹有诗书气自华,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很关键的一点是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构筑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而文言文以精要简约的方式记载了中华古国几千年灿烂的文明,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具有极为丰厚的精神内涵。文言文教学如能引领学生徜徉于千古佳作所营造的奇妙情境,流连于祖国文化深厚迷人的海洋,就能让学生在文字上增些品位,增些风采;在思想内容上多些感悟,多些升华;在情感上多些感动,多些向往,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在文言文教学中引领学生学会赏析优秀古典文学作品,从中吸收优秀文化和道德修养,塑造完美的人格,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格美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审美与审丑的过程中,为作品人物的言行神思而喜怒哀乐,在共鸣中得到审美的愉悦,使灵魂受到荡涤与洗礼,这是文言文教学应有的作用,也是其魅力所在。品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此中真味,就会了解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卓尔不群;感受“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无穷意味就会认识王羲之以文会友的洒脱情怀;杜牧构思《阿房宫赋》,为的是告诫后来者,不要“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归有光写成《项脊轩志》,“多可喜,亦多可悲”的人伦真情;张溥写成《五人墓碑记》,五人之从容就死,“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这些情感之美,闪烁着多么动人的光芒!

学生作文中多有这样的佳句:“选择的真谛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睥睨群小;选择的真谛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伤时忧民;选择的真谛是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建功立业。”再如这样一段文字:“书是我的精神支柱,它重塑了我的灵魂。当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懂得了谦虚的必要;当王勃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懂得了友情的可贵;当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懂得了做人的责任;当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懂得了做人应具备的反抗精神。”这无不透漏出文言文对学生从语文外壳到内在思想的影响。

上一篇:大学生创业论文1500字下一篇:优秀残疾人工作者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