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世纪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呼唤

2024-07-23

未来世纪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呼唤(通用3篇)

篇1:未来世纪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呼唤

一、未来世纪呼唤思想政治课教学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学科。社会的发展变化,必然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评价。思想政治课只有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反映时代特征,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这就要求我们冷静思考:未来世纪的社会究竟是一幅怎样的面貌?未来世纪社会的发展变化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哪些基本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怎样主动适应未来世纪社会的发展变化?对于未来社会的面貌,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层次、侧面进行了多种描述。有人称谓未来社会是“后工业社会”,有人称谓未来社会是“信息社会”,有人称谓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有人称谓未来社会是“持续发展的社会”,有人称谓未来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等等。无论人们如何描绘未来社会,也无论人们如何称谓我们所处的时代,但我认为,未来社会最根本的特征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社会变革迅猛异常,综合国力竞争剧烈。这些巨大的变化,既使人们喜悦、激动,又可能使人们一下子难以适应。展望未来社会,光明的前景与严峻的威胁并存,腾飞的机会和沉重的挑战同在。面对这种冲击,我们的第一态度是,研究面向未来的对策,预测未来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掌握适应和对付未来的主动权。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面向未来,主动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培养骨髓里都充满未来意识的人。因为,教育事业是未来的事业,我们今日的中学生将在未来世纪度过他们的一生,他们的精神面貌将对未来世纪的人类命运起决定性的作用,对未来世纪的前景产生重大的影响。我们立足今日,应展望明天,根据未来世纪发展的要求来实施现实教育。例如:既然未来社会是一个变革剧烈的社会,各国综合国力竞争尤为突出,那么,我们就应帮助学生确立竞争意识,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未来社会既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又是一个世界各国交往频繁、高度相互依存的社会。未来世纪的教育哲学观需要强调一种全球的合作精神。未来世纪的教育既要促进竞争,更要促进合作,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球性的交往、竞争与合作。

二、未来世纪呼唤思想政治课教学强化学科德育功能无数事实说明,经济的高度发展、科技的迅猛进步所导致的显著后果之一,就是人文精神之花的枯萎。当代许多发达国家物质的丰富与道德的堕落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未来世纪,我国的经济和科技都将发生巨大飞跃。无论社会怎样变革,人类生活的本质仍然是“人”的生活,而不是“物”的生活。人类要过富有人道的生活,需要精神文明的滋润,以充实生活的内涵,提高生活的品质。目前,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教育热点。许多国家纷纷推出“意识形态复归教育模式”,主张对学生施加公开的、强化的思想影响,切实加强道德教育,以帮助年轻一代构建生活理想和道德行为。这反映了时代的要求,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关于思想政治课的性质问题,历来有“德育课”与“智育课”之争,其结果是:把它归为“德育课”,常常使智育遭到冷落,德育也由于缺乏根基而陷于空洞说教;把它归为“智育课”,又往往导致德育的削弱,教学任务无法全面完成。我认为,思想政治课具有较强的兼容性。我们应具体分析:在什么意义上,它具有德育性;在什么意义上,它具有智育性。这样,才能充分显示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性质,精确标明思想政治课在学校教育中的方位,从而有效地摆脱德育与智育相克的“怪圈”。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不容置疑的德育功能。如果说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如何“学会做人”教育的皇冠,那么,思想政治课则是皇冠上璀璨的明珠。思想政治课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未来社会,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乃至学科名称都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它的德育功能即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功能都必将得到强化。首先,我们要强化思想政治课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导向和“免疫”功能,理直气壮地向学生“讲政治”。例如: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必然会被赋予鲜明的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怎样迎接未来世纪的挑战,怎样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每一位中国人都不能回避的问题。我们必须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教育他们做堂堂正正的未来世纪的中国人,教育他们热爱社会主义中国。我们所需要的不是情绪化的民族主义,而是成熟、理性和深邃的爱国主义。只有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提高他们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袭的免疫力,使他们“处变不迷途,遇事不糊涂”。其次,我们要强化思想政治课在道德教育方面的指导和深化功能。未来社会仍将是一支不和谐的双重变奏曲。人类既充满发展的希望,也面临自毁的危机。道德危机、人口危机、生态环境危机、资源危机和能源危机等将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世界性难题。如何实现希望、战胜危机呢?思想政治课在战胜道德危机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也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不仅要构建多元的道德价值观念,而且要研究和改进道德教育观念同实际效果的转化过程,使道德教育从单一化向层次化、理想化向基础化、运动化向生活化转变,通过正面灌输、价值分析和实践锻炼等形式,帮助学生确立社会道德规范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从小学会关心他人、集体、社会、国家、民族和全球利益,建立起以社会为本位的道德价值观。“学会关心”正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只有将人类道德素质定位在“学会关心”的基础之上,致力于现实的道德教育,才不至于再次引起有识之士的振臂高呼:“拉莫尔(道德)姑娘,你回来吧!”

三、未来世纪呼唤思想政治课教学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数百年来,“知识就是力量”始终是人们信奉的真理,也是教育者孜孜不倦地用人类历史上积累起来的一切知识财富去充实学生头脑的依据。但是,未来社会将进入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仅靠在学校学到的一点理论知识,根本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怎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呢?经过一番困惑和思索,人们终于找到了答案,这就是:发展能力,用人类的智慧来迎接时代的挑战。未来的教育不应仅限于向学生传授坚实的知识,还应培养人的行为和能力并深入到精神生活之中。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早已从“知识型”教学向“智能型”教学转轨,以适应时代发展之需要。十几年来,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浪潮方兴未艾,“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响彻云端,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一时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1983年~1984年,《政治教育》组织了一场关于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能力问题的专题讨论,人们对思想政治课应培养什么能力和怎样培养能力的问题提出了各种见解。这场讨论促进了人们对学生能力培养问题的关注,深化了人们的认识。多年来,许多教师为了改变学生“高分低能”的状况,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能力培养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与偏差,主要表现为:(1)有的教师的教学仍然是以知识为核心,能力培养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最多是在中考或高考前才注重应试能力的培养。(2)有的教师将高考考查的七个方面的能力视为思想政治课的能力目标,将能力培养局限于背诵知识和训练应试技能的范围之内。(3)有的教师将能力培养停留在一般理论和经验上,始终没有实际的、具体的能力培养目标,实际上架空了能力培养。(4)有的教师将能力培养与知识学习对立起来,忽视能力形成的基础,特别是过分、片面地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削弱了“双基”教学,削弱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凡此种种,充分说明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迎接21世纪的挑战,必须加大学生能力培养的力度,将学生能力培养真正贯穿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未来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澳大利亚未来委员会主席利雅德博士曾提出:未来人应持有三张“护照”,即学术性或知识性“护照”、职业性“护照”、事业心和开拓能力“护照”。以往,人们往往重视学术性和职业性“护照”,而忽视事业心和开拓能力“护照”。然而,事业心和开拓能力是未来世纪人才最为宝贵的财富和素质,如果一个人缺乏这方面的素质,学术和职业方面的潜力就不能发挥,甚至变得没有意义。教育事业是明天的事业。我们要教在今日,想到明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创造”,从追求考试分数转变为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开拓创造能力。

四、未来世纪呼唤思想政治课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未来世纪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是以发展为其主要目标的。但是,发展决不仅仅是能力的发展,还应是学生个性的发展。未来社会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迅速变化,对人的素质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人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充分发展的智能,而且要求人具有优良的个性品质。比如,操纵高度自动化的机械设备,需要人具有更强的责任心和一丝不苟的个性品质;迅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要求人具有不畏挫折、敢冒风险、自信自强的性格品质;高技术的广泛采用、紧张的生活节奏,需要人调节情感,使之保持平衡。社会越是向高级阶段发展,越是需要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未来的教学将注重把理性与非理性、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紧密结合起来,以教学的完整性去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已经历了由“知识型”向“智能型”再向“个性和谐发展型”的转变。这预示了未来教学目标的重大转变。未来教学将给“唯智主义”教学模式划上一个句号,从而把个性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我国新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合理健康发展”,并设计了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三个“板块”组成的新课程体系,以便使学校的特色、教师的特长与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挥与发展。这充分体现了教学在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方面的导向作用,预示了未来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为发展而教”将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准则。思想政治课教学在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个性发展的广域性,即个性要向较广的方面发展,不能太狭窄;二是个性发展方向的可变性,即个性不是不能改变的,而是可以并且必然会有所改变的;三是个性发展的制约性,即个性发展要受社会需求的制约,要服从于社会需要;四是个性发展的目的性,即个性发展的目的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祖国,服务于人民。理想、信念和世界观是学生个性心理结构中最具有核心意义的东西,是个性的主要动力系统。中学阶段是学生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的奠基阶段,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科学的世界观,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任务。思想政治课教学只有突破目前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的被动局面,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着力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才能主动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五、未来世纪呼唤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行教学方法改革1992年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新时期思想政治课要重点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多年来,人们已经创造了不胜枚举的教学方法。未来社会,思想政治课教学将会出现哪些具体的新方法实难预料,但毫无疑问,教学方法的改革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头戏。未来教学方法的改革将会出现如下特点和发展趋向:未来社会,对于学生来说,学校与其说是接受正规教育的地方,倒不如说是学生自学的理想之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语)未来社会,“学会怎样学习”不仅是一个口号,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教学不在于教什么、学什么,而在于如何教、如何学。适应这一变化,教学方法将从偏重于教师的教转向倚重于学生的学。教学方法本来包括教师的施教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但长期以来,重教法,轻学法,教学方法成了“独脚将军”。在未来的学习化社会,教学活动会让位于学习活动,人们将既重视教法的研究,更重视学法的研究。就思想政治课而言,虽说许多学生的厌学情绪是由众多的原因导致的,但我们不能否认以往的重教轻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摆脱这一困境,措施之一就是要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产生“爱学”的态度、“乐学”的情绪、“会学”的技巧和“自学”的能力。未来社会,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另一重大变化是它的个性化、多样化。现代教学理论研究已经证明,没有一种教学方法对于所有的人都是适合的。企图寻找一种万能的教学方法或等待教学理论提供直接使用的教学方法,都将成为正确运用教学方法的严重阻碍。未来社会,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成为教学方法的革新者和创造者,去发现和创造适合自己个性品质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中有益的成分,将在未来教育科学之光的映照下放射出新的光彩。众多新颖的教学方法的涌现,也只是扩大了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范围。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具有精心选择、优化组合教学方法的教学艺术。未来社会,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还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它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或教学媒体的紧密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领域的广泛运用,必将进一步引起教学方法的重大变化,或为原有教学方法注入活力,扩展其功能,或催生出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更趋于多样化,或增强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促进教学的科学化。未来世纪是美好的,也是多彩的,它呼唤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未来不是梦,未来不是空中楼阁,它孕育在历史和现实之中。我们只有冷静地总结历史,自觉地把握现实,努力地探索未来,才能使思想政治课在未来世纪立于不败之地。《》

篇2:未来世纪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呼唤

新世纪对道德的呼唤

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需要法制的约束,更需要道德的规范;不仅需要法律的他律,更需要道德的自律.要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道德文明的基础上,构建社会主义新道德.

作 者:王殿卿 作者单位: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北京,100000刊 名: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年,卷(期):“”(4)分类号:B82-051关键词:道德建设 精神文明

篇3:未来世纪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呼唤

【关键词】生命教育;新课程改革;高中思想政治

0引言

近年来,发生了很多学生漠视生命、情感脆弱的极端事件。2013年上海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在宿舍投毒致使室友黄洋身亡,2015年12月11日林森浩被执行死刑;2015年网媒爆料河北衡水中学有高三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跳楼自杀。生命是宝贵的,这一幕幕令人心痛的悲剧发生,让人不禁思考,我们的新课程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为什么教育不能触及心灵,我们开展的教育是否有缺失。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在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刻不容缓。

1联手课堂内容与生命教育,实现情感升华

高中的思想政治教材有四本必修课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新课程改革后的教材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很多贴近时下改革资讯、社会环境。教师可以结合一些生活体验在讲课的时候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去感悟生活。

在《经济生活》教学活动中,如“生产与消费”这一节,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理性消费、适度消费,用辩证的思想看待“金钱”这把双刃剑,金钱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绝不能在金钱面前泯灭本性,更好地理解人的生命本质。在讲到自主创业的时候注意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政治生活》中,如“基层民主自治”这一节,激发学生自觉参与基层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在《文化生活》教学活动中,在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反省自身,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学会拥抱和热爱生活。《生活与哲学》教学活动中也有加入生命教育的绝佳机会,如“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勇敢的面对困难,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坚定必胜的信念。在“矛盾的特殊性”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陶冶法和启发式教学,如引用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的名言“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道理,世界上没有独一无二的人。每个同学在这世界上都是特别的、唯一的,对于家人、朋友都是宝贵的。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生命管理,让每个人都成为“我自己”,最终都能实现“我为之我”的生命价值,即把生命中的爱和亮点全部展现出来。

2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开展生命教育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可以利用时事新闻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于生命教育和人生意义的思考,还能引导学生去了解社会中大众的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如播放一些“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视频,从道德情感的角度将生命教育渗透给学生。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富含正能量的头条新闻,并展开激烈的小组讨论,通过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使学生懂自己身上肩负的神圣使命和责任,绝不轻易放弃生命,要在感受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教师在进行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渗透生命教育的内涵,这个意义十分深远[2]。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面对时事新闻的复杂多变,教师在素材的选择上要把好关。如在我们的大众媒体宣传中存在一些类似“浮生若梦”的消极的思想,还有很多电影比如《杀死比尔》会有很多血腥的暴力场景,会影响高中生价值观的养成,让他们淡漠生命。

3构建人性化课堂,让生命教育绽放光彩

高中生处于人生的“暴风骤雨”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中,学习压力较大,情绪不够稳定。一些自我认同比较弱的学生,很容易在学习生活中陷入自卑和绝望,对学习和生活丧失信心,在不好的情绪状态下就很容易产生一些极端的行为。因此教师的引导就很重要,教师要多关爱学生,耐心细致的呵护学生的心灵,并在遭遇挫折时给予真诚帮助。采取个人教育和集体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积极营造轻松、愉悦的班级氛围,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周围的环境,形成互帮互助的班集体。如在期末考试时,有些学生发挥失利,产生了严重的焦躁和挫败感,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合理发泄情绪,可以一起进行自我激励,让学生感到自信和淡定[3]。教师还可以召开“感恩教育”的主题班会,组织同学互助结对子活动等,使得受挫学生重拾自信,感受温暖,满足学生归属和爱的需要,感恩生活,感受生命。

4结语

教育让学生懂得尊重自己的生命,完整的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纵观社会热点新闻以及当下高中生的心理素质,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生命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希望政治课堂可以成为生命教育的庄园,闪烁人性的光辉。

参考文献:

[1]张云浦.让思想政治课奏响生命之歌——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生命教育之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5:177-179.

[2]周勇良.新课程的呼唤: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99-101.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作文,在看奥运会的日子里下一篇:村集体组织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