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及编制方法

2024-07-19

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及编制方法(精选8篇)

篇1: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及编制方法

应急预案的编制一般可以分为5个步骤,即组建应急预案编制队伍、开展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预案编制、预案评审与发布和预案的实施。

1)组建编制队伍 预案从编制、维护到实施都应该有各级各部门的广泛参与,在预案实际编制工作中往往会由编制组执笔,但是在编制过程中或编制完成之后,要征求各部门的意见,包括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门,工程与维修部门,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部门,邻近社区,市场销售部门,法律顾问,财务部门等。

3)预案编制

4)预案的评审与发布

5)预案的实施

篇2: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及编制方法

应急预案的编制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基本的原则方针:是制定安全第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优先保护人和优先保护大多数人,优先保护贵重财产等原则和方针。

二、企业与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1.企业及工程项目基本情况简介:介绍项目的工程概况和施工特点和内容;项目所在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工地外围的环境、居民、交通和安全注意事项等:气象状况等。2.施工现场的临时医务室或保健医药设施及场外医疗机构。要说明医务人员名单,联系电话,有哪些常用医药和抢救设施,附近医疗机构的情况介绍,位置,距离,联系电话等。3.工地现场内外的消防、救助设施及人员状况。介绍工地消防机构和成员,成立义务消防队,有哪些消防、救助设施及其分布,消防通道等情况。4.附施工消防平面布置图(如各楼层不一样,还应分层绘制),画出消防栓、灭火器的设置位置,易燃易爆的位置,消防紧急通道,疏散路线等。

三、可能发生事故的确定及其影响。根据施工特点和任务,分析本工程可能发生较大的事故和发生位置、影响范围等。如列出工程中常见的事故:建筑质量安全事故、施工毗邻建筑坍塌事故、土方坍塌事故、气体中毒事故、架体倒塌事故、高空坠落事故、掉物伤心事故、触电事故等;对于土方坍塌、气体中毒事故等应分析和预知其可能对周围的不利影响和严重程度。

四、应急机构组成后,应明确责任和分工。1.包括指挥机构和救援队伍的组成,具体指挥机构组成可列附表说明。企业或工程项目部应成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企业经理或项目经理、有关副经理及生产、安全、设备、保卫等负责人组成,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或小组(可设在施工质安部),日常工作由质安部兼管负责。发生重大事故时,领导小组成员迅速到达指定岗位,因特殊情况不能到岗的,所在单位按职务排序递补。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成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由单位经理为总指挥,有关副经理为副总指挥,负责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提醒注意的`是:救援队伍必须是经培训合格的人员组成。2.职责:如写明指挥领导小组(部)的职责;负责本单位或项目“预案”的指定和修订;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组织和实施求援行动;组织事故调查和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3.分工:写明各机构组成的分工情况。如,总指挥:组织指挥整个应争救援工作;安全负责人;负责事故的具体处置情况;后勤负责人;负责应急人员、受伤人员的生活必须品的供应工作。

五、报警与通讯方式。写出各救援电话及有关部门、人员的联络电话或方式。如写出:消防报警公安:110,医疗:120,交通、省市县建设局、安监局电话、工地应急机构办公室、可提供救援协助临近单位电话等。

六、事故应急救援步骤。1.写明应急程序:如重大事故。首先发现紧急大声呼救-条件许可紧急施救-报告联络有关人员(紧急时立刻报警、打救助电话)成立指挥部(组)必要时向社会发出救援请求-实施应急救援、上报有关部门、保护事故现场等-善后处理;一般伤害事故。首先发现者紧急大声呼救-条件许可紧急施救-报告联络有关人员-实施应急救援、保护事故现场等-事故调查处理。2.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可根据工程项目可能发生的事故列表写出事故类别,事故原因,现场救援措施等。

七、相关规定与要求。要写明有关的纪律,救援训练、学习等各种制度和要求。

篇3:试论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编制及演练

编写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基本价值在于:当信息系统遭遇各类安全事件时, 就已经制定了相应措施, 做好一定准备, 一旦事件发生, 可以提供和实施这些替代方案, 以最大限度的争取时间, 减少或避免由此造成的损失。因此编制切实有效的应急预案是避免或减少信息系统发生灾难性事件的有力保障。

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编写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是做到有效性和可行性, 因此, 内容一般包括:总则、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处理流程等。

一、总则

总则是信息系统应急预案遵守的总体规则, 其内容主要包括:编制的目的、遵守的工作原则、适用的范围等。

1.1编制目的

为科学应对信息系统安全事件, 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机制, 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系统安全中各类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 制订应急预案。

1.2工作原则

1.2.1统一领导, 协同配合。

各类信息系统安全事件根据事件风险级别的不同成立相应的应急工作组, 各部门按照“统一领导、归口负责、综合协调、各司其职”的原则协同配合, 具体实施。

1.2.2分级责任, 依法规范。

各系统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响应、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补救、及时控制”的要求, 依法对信息系统安全突发事件进行防范、监测、预警、报告、响应、协调和控制。

1.2.3预防为主, 加强监控。

宣传普及信息安全防范知识, 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的意识, 经常性地做好应对信息系统安全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 提高公共防范意识和重要系统的信息安全综合保障水平。加强对系统安全隐患的日常监测, 当事件发生时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可控措施, 迅速控制事件影响范围, 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1.2.4快速反应, 及时补救。

及时获取充分而准确的信息, 果断决策, 迅速处置, 及时补救, 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

1.3适用范围

信息系统安全受到威胁和破坏的各类事件都认为是信息系统安全事件。信息系统安全事件主要包括:危害程序事件、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设备设施故障事件、灾害性事件等。由这些事件造成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导致系统破坏、业务中断、数据丢失等情况时, 信息系统运维组织应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及时处理和解决。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组织机构是组织实施预案的有效组织, 根据风险级别成立相应的应急小组, 进行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综合性议事、组织协调、方案实施工作。

2.1风险级别与组织体系

2.1.1风险级别

针对安全事件风险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能力, 将风险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 明确应急响应等级, 形成相应的应急组织。

风险级别由高到低划分为四级, 即:I级、II级、III级和IV级。

Ⅰ级 (特别重大) , 敌对分子或黑客利用信息网络进行有组织的攻击系统的活动, 出现大量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机密、绝密等违法犯罪行为;

Ⅱ级 (重大) , 当发生事件分类中的危害程序事件、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设备设施故障事件、灾害性事件时, 引起系统的全面瘫痪与崩溃。系统在短时间 (6小时) 内无法恢复正常使用;

Ⅲ级 (较大) , 当发生在事件分类中的危害程序事件、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设备设施故障事件、灾害性事件时, 引起系统的全面瘫痪与崩溃。系统在较短时间 (2小时) 内无法恢复正常使用;

Ⅳ级 (一般) , 引起系统某一局部构成单元 (系统、备份存储、应用、数据库、网络等) 无法正常工作的故障。

2.1.2应急组织体系

根据风险级别, 形成相应的应急工作组, 完成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组织与实施工作。见图1信息系统应急组织体系结构图。

2.2组织机构及人员职责

根据系统突发事件等级不同, 形成相应的应急处理工作组。工作组由应急指挥部领导和应急队伍组成。

信息系统应急指挥部领导负责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辖区内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下设的应急队伍负责对突发事件技术层面的处理, 并在整个事件期间将原因分析和处理情况报告指挥部, 承担指挥部下达的具体应急处置工作。应急工作组各成员工作职责见表1信息系统应急人员职责。

2.3人员要求

各级应急组织人员应做到:各负责人联系电话保持24小时畅通, 及时响应;当接到紧急风险的指令后, 各组成员应在15分钟内赶到现场;对于风险引起的紧急关闭系统操作, 技术组人员应在预定时间内按正常关机步骤进行关机, 确保数据完整;做到向上一级主管领导及时通报应急处理进展情况。

三、应急处理流程

信息系统应急处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阶段:事件表现、分析确认、预案启动、现场应急处理、详细备案、事件上报。见图2应急处理流程图。

3.1事件表现。

通过巡检、监控、报警等方式发现安全事件, 观察并记录事件表现。

3.2分析确认。

根据事件的表现和风险级别层次划分, 确定信息安全事件的等级, 同时将事件上报给上级主管领导。

3.3预案启动。

根据信息安全事件等级的不同, 成立相对应的应急工作组, 启动预案, 由组长负责指挥整个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理工作。

3.4现场应急处理。

事件发生单位和现场应急处理工作组尽可能收集整个事件的详尽信息, 判别事件类别, 确定事件来源, 保护证据, 以便缩短应急响应时间。

检查风险造成的结果, 评估事件带来的影响和损害:如检查系统、服务、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或可用性;检查攻击者是否侵入了系统;以后是否能再次随意进入;损失的程度;确定暴露出的主要危险等。

抑制事件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限制潜在的损失与破坏。可能的抑制策略一般包括:关闭服务或关闭所有的系统, 保证整个信息系统的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

清理系统、恢复数据、程序、服务。把所有被攻破的系统设备彻底还原到正常的任务状态。恢复工作应十分小心, 避免出现操作失误而导致数据丢失。另外, 恢复工作中如果涉及机密数据, 需要额外按照机密系统的恢复要求。

3.5详细备案。

系统恢复运行后, 应急小组成员将本次事件的处置过程, 包括:事件发生时的现象、处理过程及采取的手段、结果等做出详细文字记录进行备案, 同时完成事件处理工作总结。

3.6事件上报。

事件处理完毕, 应急工作组组长将处理结果报上级主管 (或主管部门) 。上级主管对整个安全事件处置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最终确定应急行动是否结束。

四、演练

为提高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水平, 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预案演练;检验应急预案各环节之间的通信、协调、指挥等是否符合快速、高效的要求。通过演习, 进一步明确应急响应各岗位责任, 对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到及时补充和完善。

4.1演练目标。

在开展各层次的应急演练之前, 首先需要明确通过演练达到的既定目标, 目标一般包括:提高相关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对各种风险发生时的紧急应对能力;查找当前预案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进而修订完善;检查应急人员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各方面的准备情况;增强应急组织机构及相关人员对本预案的熟悉程度等。

4.2演练计划。

有针对性地定制演练计划, 应急演练可以按照风险等级层次进行演练, 按照某一项突发事件进行演练, 按照事件处理的一般流程进行演练, 还可以按照与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演练等多种方式。在开展各种演练之前, 首先需要确定本次演练所要达到的目标, 根据目标定制演练计划, 计划包括:演练目的、演练时间、演练地点、演练人员组织、演练范围、演练预设的突发事件等内容。

4.3演练实施。

演练实施是对演练计划的有序执行, 严格按照应急预案演练计划逐一落实, 并做好相关记录工作。一般需要记录的事项有:参与演练的实际人数、应急预案各项工作完成响应时间、事件处理完成情况等。

4.4演练的评估与总结。

评估和总结是对演练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实际评测, 通过评测总结演练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并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总结的内容一般包括:演练是否达到既定的目标;是否严格按照演练计划逐一执行;演练内容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预案的适宜性和充分性;人员到位情况、协调组织情况、外部支持部门协作有效性;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项内容。

通过评估与总结保证后续演练的必要性、有效性、可靠性, 同时进一步细化和修订预案。

结束语

总之, 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编制及演练的最终目的是当信息系统遭遇各类风险时, 能做到及时响应, 最大限度地争取时间, 减少或避免损失的发生。因此, 在编写预案的过程中, 有效性和可行性是预案编写的基本原则。通过模拟进行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工作, 反复修订预案, 使信息系统应急响应工作做到切实有效, 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摘要:随着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信息系统遭遇各类安全事件, 就如何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如何做好应急响应与处理工作是本文所关注的。本文通过对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总则、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处理流程三个方面的描述, 论述了如何编制信息系统应急预案;通过实施有效的应急演练, 提高信息系统各级运维组织应对安全事件的响应能力。

篇4: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企业堵截事故源、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以及一旦事故爆发能够及时应急、将事故损失化减到最小程度的一种有效手段。黄河水电公司龙羊峡分公司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充分体现了科学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尽管我国早就颁布了《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但具体落实到企业及其基层,不少管理者与执行者仍然感到茫然无措,不知从何着手。黄河水电公司龙羊峡分公司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从生产经营单位的各自特点入手,在编制的依据、原则、预案内容、注意事项和演练等方面进行要求与规范,对企业安全隐患防微杜渐起到了行之有效的作用。

编制依据

黄河水电公司龙羊峡分公司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在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前,首先应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然后对重大危险源的潜在事故和事故后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因此,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依据就是危险源的潜在事故和事故后果分析。

分析潜在事故和事故后果,就是不但要分析容易发生的事故,还应分析虽不易发生但一旦发生将会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故,包括:可能发生什么样的事故类型;导致那些最严重事件发生的过程;对潜在事故的描绘(如管道破裂、安全阀失灵、容器爆炸、火灾等);非严重事件可能导致严重事件的时间间隔;如果非严重事件被中止,它的规模如何;事件之间的联系;每一个事件的后果等。

预案内容

在对重大危险源潜在事故及事故后果的分析基础上,就可着手进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黄河水电公司龙羊峡分公司对编制预案确定了基本原则,那就是:生产经营单位应针对那些可能造成本单位、本系统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设备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而又具有突发性的灾害,如火灾、爆炸、毒气泄漏等进行编制,同时应以努力保护人身安全为第一目的,兼顾设备和环境的防护,尽量减少灾害的损失程度,制定紧急情况的处理程序和措施。

编制预案内容重点涉及:潜在事故性质和规模及影响范围;危险报警的设置、报警方式、与有关部门和人员的通讯联络方法等。

应急系统

黄河水电公司龙羊峡分公司应急控制系统如图显示:

在编制预案中应考虑建立应急控制中心,应急控制中心负责指挥和协调处理紧急情况,保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顺利执行。应急控制中心一般包括总指挥和指挥部成员,总指挥由生产经营单位法人代表担任。其职权是:判断是否可能或已经发生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是否要求应急服务机构帮助,并实施场外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安全的地方,尝试对危险设施进行直接操作、控制;继续调查和评估事故的可能发展方向,以预测事故的发展过程;指导危险设施的全部或部分停止运行,并与现场事件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的人员配合,指挥危险源现场人员撤离;与消防人员、地方政府和政府安全监管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在危险源现场实施交通管制;对难以解决的紧急情况作出安排;向新闻媒体公布权威信息;在事故紧急状态结束之后,安排恢复受事故影响地区的正常秩序。

篇5: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及编制方法

应急预案,是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它一般应建立在综合防灾规划上。其几大重要子系统为: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体现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从文体角度看,应急预案是应用写作学科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

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应急预案的类型

应急预案的类型有以下四类:

1.应急行动指南或检查表。针对已辨识的危险制定应采取的特定的应急行动。指南简要描述应急行动必须遵从的基本程序,如发生情况向谁报告,报告什么信息,采取哪些应急措施。这种应急预案主要起提示作用,对相关人员要进行培训,有时将这种预案作为其他类型应急预案的补充。

2.应急响应预案。针对现场每项设施和场所可能发生的事故情况,编制的应急响应预案。应急响应预案要包括所有可能的危险状况,明确有关人员在紧急状况下的职责。这类预案仅说明处理紧急事务的必需的行动,不包括事前要求(如培训、演练等)和事后措施。

3.互助应急预案。相邻企业为在事故应急处理中共享资源,相互帮助制定的应急预案。这类预案适合于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以及高风险的大企业,需要高效的协调管理。

4.应急管理预案。应急管理预案是综合性的事故应急预案,这类预案详细描述事故前、事故过程中和事故后何人做何事、什么时候做,如何做。这类预案要明确制定每一项职责的具体实施程序。应急管理预案包括事故应急的4个逻辑步骤:预防、预备、响应、恢复。突发公共事件分四类四级

总体预案所称的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成4类: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

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1、应急预案的概念和分类

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设备、设施、场所和环境,在安全评价的基础上,为降低事故造成的人身、财产与环境损失,就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应急救援的设备、设施、条件和环境,行动的步骤和纲领,控制事故发展的方法和程序等,预先做出的科学而有效的计划和安排。

应急预案可以分为企业预案和政府预案,企业预案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由企业负责,政府预案由政府组织制定,由相应级别的政府负责。根据事故影响范围不同可以将预案分为现场预案和场外预案,现场预案又可以分为不同等级,如车间级、工厂级等;而场外预案按事故影响范围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区县级、地市级、省级、区域级和国家级。2.应急预案的文件结构

应急预案要形成完整的文件体系。通常完整的企业级应急预案由总预案、程序文件、指导说明书和记录四部分构成。3.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可根据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进行编制。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应包括:

(1)总则:说明编制预案的目的、工作原则、编制依据、适用范围等。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突发事故应急响应全过程为主线,明确事故发生、报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理处置等环节的主管部门与协作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各参与部门的职责。

(3)预警和预防机制:包括信息监测与报告,预警预防行动,预警支持系统,预警级别及发布(建议分为四级预警)。

(4)应急响应:包括分级响应程序(原则上按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级启动相应预案),信息共享和处理,通讯,指挥和协调,紧急处置,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群众的安全防护,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事故调查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新闻报道,应急结束等11个要素。

(5)后期处置:包括善后处置、社会救助、保险、事故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6)保障措施:包括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技术储备与保障,宣传、培训和演习,监督检查等。

(7)附则:包括有关术语、定义,预案管理与更新,国际沟通与协作,奖励与责任,制定与解释部门,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等。

(8)附录:包括相关的应急预案、预案总体目录、分预案目录、各种规范化格式文本,相关机构和人员通讯录等。4.应急预案的编制方法☆

应急预案的编制一般可以分为5个步骤,即组建应急预案编制队伍、开展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预案编制、预案评审与发布和预案的实施。

1)组建编制队伍

预案从编制、维护到实施都应该有各级各部门的广泛参与,在预案实际编制工作中往往会由编制组执笔,但是在编制过程中或编制完成之后,要征求各部门的意见,包括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门,工程与维修部门,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部门,邻近社区,市场销售部门,法律顾问,财务部门等。

2)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

⑴法律法规分析

分析国家法律、地方政府法规与规章,如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消防法律、法规与规程,应急管理规定等。

调研现有预案内容包括政府与本单位的预案,如疏散预案、消防预案、工厂停产关闭的规定、员工手册、危险品预案、安全评价程序、风险管理预案、资金投入方案、互助协议等。

⑵风险分析

通常应考虑下列因素:

①历史情况。本单位及其他兄弟单位,所在社区以往发生过的紧急情况,包括火灾、危险物质泄漏、极端天气、交通事故、地震、飓风、龙卷风等。②地理因素。单位所处地理位置,如邻近洪水区域,地震断裂带和大坝;邻近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贮存、使用和运输企业;邻近重大交通干线和机场,邻近核电厂等。

③技术问题。某工艺或系统出现故障可能产生的后果,包括火灾、爆炸和危险品事故,安全系统失灵,通讯系统失灵,计算机系统失灵,电力故障,加热和冷却系统故障等。

④人的因素。人的失误可能是因为下列原因造成的:培训不足,工作没有连续性,粗心大意,错误操作,疲劳等。

⑤物理因素。考虑设施建设的物理条件,危险工艺和副产品,易燃品的贮存,设备的布置,照明,紧急通道与出口,避难场所邻近区域等。

篇6: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及编制方法

1.1 编制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1.2 编制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法律、法规........................................................错误!未定义书签。1.2.2 技术规范............................................................错误!未定义书签。1.2.3 其他相关文件....................................................错误!未定义书签。1.3 事件分级.......................................................................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分级....................................错误!未定义书签。1.3.2 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分级....................................错误!未定义书签。1.4 适用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1.5 工作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1.6 应急预案关系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2 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内部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内部应急组织机构.............................................错误!未定义书签。2.1.2应急组织机构职责.............................................错误!未定义书签。2.1.3人员替补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2.2 外部指挥与协调...........................................................错误!未定义书签。3 预防与预警..............................................................................错误!未定义书签。

3.1预防................................................................................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 制度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3.1.2 硬件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3.1.3 防止废水泄漏至外环境的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3.1.4防止废气泄漏至外环境的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3.2 预警...............................................................................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 预警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3.2.2 预警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3.2.3 预警解除............................................................错误!未定义书签。应急处置..................................................................................错误!未定义书签。4.1 先期处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应急领导小组先期处理....................................错误!未定义书签。4.1.2 现场先期处理....................................................错误!未定义书签。4.2响应分级........................................................................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 Ⅲ级——一般环境污染事故............................错误!未定义书签。4.2.2 Ⅱ级——较大环境污染事故............................错误!未定义书签。4.2.3 Ⅰ级——重大(特别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错误!未定义书签。4.3 应急响应程序...............................................................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信息报告——事故信息报告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4.3.2 启动应急响应....................................................错误!未定义书签。4.3.3 应急监测............................................................错误!未定义书签。4.4事故应急处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4.4.1水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错误!未定义书签。4.4.2大气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错误!未定义书签。4.4.3其他类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错误!未定义书签。4.4.4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及物资保障供应程序.....错误!未定义书签。4.4.5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4.5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错误!未定义书签。

4.5.1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4.5.2受伤人员外送救护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4.6配合有关部门应急响应................................................错误!未定义书签。5 应急终止..................................................................................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应急终止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5.2 应急终止程序...............................................................错误!未定义书签。5.3事故现场的保护和洗消................................................错误!未定义书签。

5.3.1 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5.3.2 事故现场洗消....................................................错误!未定义书签。5.4信息发布........................................................................错误!未定义书签。5.5 跟踪环境监测..............................................................错误!未定义书签。5.6应急终止评估与总结....................................................错误!未定义书签。6 后期处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善后处置.......................................................................错误!未定义书签。6.2评估与总结....................................................................错误!未定义书签。6.3 恢复重建.......................................................................错误!未定义书签。6.4 净化和恢复的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6.5 现场清洁净化和环境恢复计划...................................错误!未定义书签。7 应急保障..................................................................................错误!未定义书签。

7.1人力资源保障................................................................错误!未定义书签。7.2资金保障........................................................................错误!未定义书签。7.3物资保障........................................................................错误!未定义书签。7.4医疗卫生保障................................................................错误!未定义书签。7.5交通运输保障................................................................错误!未定义书签。7.6通信与信息保障............................................................错误!未定义书签。7.7科学技术保障................................................................错误!未定义书签。7.8其它保障........................................................................错误!未定义书签。8 监督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8.1应急预案的演练............................................................错误!未定义书签。

8.1.1 应急演练的类型................................................错误!未定义书签。8.1.2 应急演练的参加人员........................................错误!未定义书签。8.1.3 演练实施的基本过程........................................错误!未定义书签。8.1.4 演练注意事项....................................................错误!未定义书签。8.2 宣教培训.......................................................................错误!未定义书签。

8.2.1 培训....................................................................错误!未定义书签。8.2.2 培训的内容和方式............................................错误!未定义书签。8.2.3 培训的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8.2.4 周边群众的宣传................................................错误!未定义书签。8.3责任与奖惩....................................................................错误!未定义书签。

8.3.1 检查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8.3.2 例会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8.3.3 奖惩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9.1定义和术语....................................................................错误!未定义书签。9.2预案解释........................................................................错误!未定义书签。9.3修订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9.3.1 预案的制定........................................................错误!未定义书签。9.3.2 修改与更新........................................................错误!未定义书签。9.3.3 评审与发布........................................................错误!未定义书签。9.3.4 预案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9.4 实施日期.......................................................................错误!未定义书签。10 附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1: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附件2-1:公司内部人员应急通讯录 附件2-2:公司外部关联单位应急通讯录 附件3:标准化格式文本

附件3-1:突发环境事件接警记录表 附件3-2:启动令 附件3-3:终止令

附件3-4:培训记录表

附件3-5:演习记录表

附件3-6: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送内容 附件4:厂区地理位置图

附件5-1:环境敏感目标图

附件5-2:厂区平面布置及危险源分布图 附件6-1:雨污管线图 附件6-2:撤离路线图 附件7:应急处置流程图 附件8:应急物资储备清单 附件9:各种制度、程序和方案 附件9-4:锅炉生产岗位安全责任状 附件 9-2:导热油泄漏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附件 9-3:火警应急预案

篇7:应急预案编制依据及原则

一、安全事故应急求援预案的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4、《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5、《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6、《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

7、《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8、《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9、《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律规定、结合本市建设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造成的施工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建筑从业人员自我防护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市建筑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各施工单位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工作机制。

3、充分准备、科学求援

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应急救援的科学、及时、有效。

4、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预防、预测和预警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装备完美、预案演练等工作。

5、条块结合、网格管理

继续发挥网络化管理的优势,加强对施工工地的动态管理,建立施工工地全方位监管的长效机制,提高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应急处置的协同应对能力。

三、事故分级

为有效处置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依据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等情况,由高到低划分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四个级别。、1、特别重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Ⅰ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特别重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1)造成30人以上死亡;

(2)造成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中毒,下同)(3)造成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4)市政基础设施、构筑物、建筑物遭受严重损坏,社会影响特别巨大。

2、重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Ⅱ级)(1)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2)造成50以上100人以下重伤

(3)造成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4)市政基础设施、构筑物、建筑物遭受严重损坏,社会影响巨大。

3、较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Ⅲ级)(1)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2)造成10以上50人以下重伤;

(3)造成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4)市政基础设施、构筑物、建筑物遭受损坏,社会影响较大。

4、一般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Ⅳ)(1)造成3人以下死亡;

(2)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

(3)造成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预警级别:依据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隐患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由低到高划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等四个预警级别。

应急响应: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一旦发生,事故责任单位和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

市建筑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启动施工现场应急预案,抢救伤员,保护现场,设置警戒标志。

一般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的响应(Ⅳ级)较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的响应(Ⅲ级)重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响应(Ⅱ级)特别重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响应(Ⅰ级)

建筑施工公司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案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97号》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国务院302号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0)《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和重特大危险源的调查

1、房建项目:火灾、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事故、超重机械倾覆事故、坍塌事故

2、路桥项目:与房建项目重大危险源相同,但重点是架桥机倾覆、机械伤害、触电

3、隧道项目:主要危险源是坍塌、机械伤害、触电、火灾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

一、基本术语

(1)安全生产:为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活动。(2)安全生产条件:满足安全生产的各种因素及其组合。(3)安全生产业绩: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测量的结果;(4)安全生产能力: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生产业绩的组合;

(5)危险源: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6)事故:造成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7)隐患:未被事先识别,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源和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8)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对项目安全风险和不利环境影响的管理系统。(9)劳动强度:劳动的繁重和紧张程度的总和。

(10)特种设备:由国家认定的,因设备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事故,并且一旦发生事故造成人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的危险性较大的设备。(11)特种作业:由国家认定的,对操作者本人及其周围人员和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险因素的作业。

(12)特种工种: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岗位类别的统称。

(13)特种劳动保护用品:由国家认定的,在易发生伤害及职业危害的场合,供职工穿戴或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

(14)有害物质: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等能危害及职工健康的所有物质的总称。(15)起因物: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

(16)有毒物质:作用于生物体、能使机体发生暂时或永久病变,导致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

(17)危险因素:能对人造成伤害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失的因素。

(18)有害因素: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19)有害作业:作业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剂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粉尘的最高允许值的作业。

(20)有尘作业;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粉尘的最高允许值 4 的作业。

(21)有毒作业;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有毒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作业。

(22)防护措施:为避免职工在作业时,身体的某部位误入危险区域或接触有害物质面采取的隔离、屏蔽、安全距离、个人防护等措施或手段。

(23)个人防护用品:为使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遭或减轻事故和职业危害因素的伤害而提供的个人穿戴用品。(同义词;劳动防护用品)

(24)安全认证;由国家授权的机构,依法对特种设备、特种作业场所、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安全卫生性能,以及对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等进行考核、认可并颁发凭证的活动。

(25)职业安全:以防止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发生各种伤亡事故为目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同义词:劳动安全

(26)职业卫生:在职工的健康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同义词:劳动卫生

(27)女职工劳动保护:针对女职工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等的生理特点,在工作任务分配和工作时间等方面所进行的特殊保护。

(28)未成年工劳动保护:针对未成年工(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生理特点,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分配等方面所进行的特殊保护。

(29)职业病:职工因受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响引起的,由国家以法规形式,并经国家指定的医疗机构确诊的疾病。

(30)职业禁忌:某些疾病(或某些生理缺陷),其患者如从事某种职业便会因职业性危害因素而使病情加重或易于发生事故,则称此疾病(或生理缺陷)为该职业的职业性禁忌。

(31)重大事故:会对职工、公众或环境以及生产设备造成即刻或延迟性严重危害的事故。同义词:恶性事故

(32)不安全行为: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

(33)违章指挥:强迫职工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的行为。

(34)违章操作:职工不遵守规章制度、冒险进行操作的行为。

(35)工作条件:职工在工作中的设施条件、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的总和。

(36)工作环境:工作场所及周围空间的安全卫生状态和条件。(37)致害物:指直接引起伤害及中毒的物体或物质。(38)伤害方式:指致害物与人体发生接触的方式。(39)不安全状态: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40)不安全行为: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41)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

(42)重伤:指相当于损失工作日等于或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43)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1-2人的事故。

(44)特大伤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含3人)

二、不安全状态

(一)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1.无防护:(1)无防护罩;(2)无安全保险装置;(3)无报警装置;(4)无安全标志;(5)无防护栏杆;(6)电气设备未接地;(7)绝缘不良;

(8)风扇无消声系统、噪声大;(9)危房内作业;

(10)未安装防止“跑车”的挡车栏;(11)其他。

2.防护不当:

(1)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2)防护装置调整不当;

(3)坑道掘进、隧道开凿支撑不当;(4)防爆装置不当;

(5)采伐、集体作业安全距离不够;(6)放炮作业隐蔽所有缺陷;(7)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8)其他。

(二)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1.设计不当,结构不符合安全要求(1)通道门遮挡视线(2)制动装置有欠缺(3)安全间距不够(4)拦车网有欠缺(5)工件有锋利毛刺、毛边(6)设施上有锋利倒梭(7)其他 2.强度不够(1)机械强度不够(2)绝缘强度产够

(3)起吊重物的绳索不符合安全要求(4)其他

3.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进行(1)设备带“病”运转(2)超负荷运转(3)其他 4.维修、调整不良(1)设备失修

(2)地面不平

(3)保养不当、设备失灵(4)其他

(三)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1.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2.所用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四)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1.照明光线不良:(1)照度不足

(2)作业场所地烟雾尘弥漫,视物不清(3)光线过强 2.通风不良(1)无通风

(2)通风系统效率低(3)电流短路

(4)停电停风时放炮作业

(5)瓦斯排放未达到安全浓度放炮作业(6)瓦斯浓度趔限(7)其他 3.作业场所狭窄 4.作业场地杂乱

(1)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2)采伐时,未开安全道

(3)迎门树、坐殿树、搭挂树未作处理;(4)其他

5.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 6.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

7.地面滑

(1)地面有油或其他液体(2)冰雪覆盖(3)地面有其他易滑物 8.储存方法不安全 9.环境温度、湿度不当

三、不安全行为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1)未经允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2)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

(3)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4)忘记关闭设备信号(5)勿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6)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把柄等操作)(7)奔跑作业

(8)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9)机器超速运转(10)违章驾驶机动车(11)酒后作业,(12)客货混装

(13)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14)工件坚固不牢(15)用压缩空气吹铁屑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1)拆除了安全装置(2)安全装置堵塞

(3)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4)其他

3.使用不安全设备

(1)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2)使用不安全装置和设备(3)其他

4.手代替工具操作(1)用手代替手动工具(2)用手清除切屑

(3)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式件进行机加工

5.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1)冒险进入涵洞

(2)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

(3)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离危险区(4)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或井中(5)未“敲帮向顶”开始作业(6)冒进信号(7)调车场超速上下车(8)易燃易爆场合明火(9)在绞车道行走;(10)未及时嘹望

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做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10.有分散注意为行为

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1)未戴护目镜或面罩(2)未戴防护手套(3)未穿安全鞋(4)未戴安全帽(5)未佩戴呼吸护具

(6)未佩戴安全带(7)未戴安全帽(8)其他 12.不安全装束

(1)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带有过肥大服装(2)操纵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3)其他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安全生产管理原则:

(1)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2)安全管理五同时原则指: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

(3)三同时原则:即职业安全卫生技术措施及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以确保项目投产后符合职业安全卫生要求,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篇8: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及编制方法

摘要:预案,灭火救援准备资料,是实施灭火救援行动的基本依据,是消防部队基层中队执勤备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并执行救援预案,对于有效的实施灭火救援行动,提高灭火救援的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笔者从事灭火救援工作的切身体会,发现的预案编制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如何确定预案编制对象、编制作战预案、科学调整编制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阐述。关键词:基层 预案 编制

制定预案是针对设定的灾害事故的不同类型、规模及保卫对象情况,合理使用灭火救援力量,正确采用各种战术、技术,成功地实施灭火救援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制定预案对于消防部队掌握作战行动的主动权、促进“六熟悉”落实、增强训练针对性、进行对新作战对象的规律特点及战法的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基层中队编制预案的现状

1、人才缺乏。

预案编制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尤其是消防部队在开始使用大方开发的预案系统后,预案编制人员,既要具有较强的灭火救援实战经验和灭火战术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具备绘制AutoCAD图、制作3DMAX动画、以及掌握摄像常识和图片编辑等技能,只有这些都具备才能算一名合格的预案编制人员。所以这方面人才在基层中队很难培养,加之部队兵员流动性,使得虽然支队每年都有进行制图员培训,但很多基础中队的制图员依然短缺。

2、对象选择不具代表性

通过制定灭火救援预案,有助于官兵熟悉责任区内重点保卫对象的情况,掌握火灾、自然灾害以及突发事件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以此来不断提高中队战、技术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因此,选择辖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单位作为预案对象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有的中队对该工作的重视度不够,以及预案编制人员理论知识的缺乏,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科学的评估,只是简单的为了完成任务,经常选择一些较为简单对象作为预案对象,未能体现出编制预案的重要意义。

3、预案编制缺乏科学性、指导性

一份高质量的预案,能够指导中队官兵的灭火救援工作,能够为灭火救援工作提供重要依据,能够不断提高中队灭火应急救援的技战术水平,然而现在基层中队大多数制作的预案质量不高,对重点单位缺乏科学、深入的评估,在作战意图的考虑上不够全面,甚至灭火作战力量的部署上也缺乏针对性,不能完全体现制作预案的价值。

4、制度落实不严,预案利用率低

一些单位预案制定完成后,对预案的利用率很低,有不对预案对象不进行实战演练的,有不及时对制定的预案进行更新的,有更甚者是对重点单位的掌握只有预案编制人员相对比较了解。比如,笔者所在工作的中队,在预案编制人员的努力下,完成预案有81份之多,而且中队也常开展实战演练,但依然有未对一些预案对象的六熟悉和实战演练,根本不能体现编制预案的目的。

二、几点建议

1、加强人才的选择培养。

在中队范围内应建立尽可能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尤其专业性人才选择培养的时候,就应从中队长远着想,全面考虑服役态度、工作责任心、文化基础等诸多方面因素,同时中队每年挖掘、开发、培养后备人才,使中队的人员走留不会影响中队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2、科学评估,确定典型预案对象

在编制预案前,对辖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企业及人员聚集场所的状况,以及灭火救援实力情况进行科学评估研判,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历史情况。以往发生过的紧急情况,包括火灾、危险物质泄漏、极端天气、交通事故等;二是地理因素。所处地理位置,如邻近洪水区域,地震断裂带和大坝;邻近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贮存、使用和运输企业;三是技术问题。因工艺或系统出现故障可能产生的后果,包括火灾、爆炸和危险品事故,安全系统失灵,算机系统失灵,电力故障,加热和冷却系统故障等;四是物理因素。考虑设施建设的物理条件,分布、功能及使用情况,危险工艺,易燃品的贮存,设备的布置、照明、紧急通道与出口、避难场所邻近区域等;五是管制因素。彻底分析紧急情况,考虑如下情况的后果:出入禁区,电力故障,通讯电缆中断,燃气管道破裂;水害,烟害,结构受损,空气或水污染,爆炸,建筑物倒塌,化学品泄漏等;六是应急能力。包括所需要的资源与能力是否配备齐全,外部资源能否在需要时及时到位,是否还有其他可以优先利用的资源。在此基础上,严格依据一定区域内单位、场所和设施等发生灾害事故的危险性质、人员伤亡、政治影响、财产损失、处置难度、环境污染等六大方面风险程度评估,确定灭火救援重点对象。

3、结合灾情,合理制定预案,并通过实战来检验。

确定预案对象后,在预案编制中,中队干部应主动参与预案的编制,根据重点单位或部位的基本情况,科学设定灾情,再根据中队的执勤实力确定力量部署、扑救对策、供水方法等,来编制一份完整的预案。由于重点对象的实际情况和部队的执勤实力是在不断变化的,灾害现场的各种意外突发情况更是瞬息万变,所以预案的管理应是动态的,特别是对不确定因素,要在预案编制完成之后,还要通过熟悉、演练和实战发现预案与实际不符之处,适时进行修改调整,既考虑不变因素,又考虑可变因素,坚持按“编制预案-演练检验-修改完善-生成预案”这一修订过程推进,使预案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同时,预案修订应坚持“即时修订与定期修订相结合”的原则,即时修订是指重点对象的实际情况和部队的执勤实力发生变化或通过熟悉、演练、实战发现预案与实际不符的时候,及时对预案进行局部修订和完善。定期修订,是指中队定期要对预案修订或重新编制,主要是对预案的灾情设定、组织机构、力量调集、力量部署、扑救措施、战勤保障、注意事项等重新进行评估,并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各项应急措施更加符合灭火应急救援的需要。

上一篇:百年孤独的读书心得作文下一篇:太原网站运营推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