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 A》课程教学大纲

2024-07-28

《数据结构 A》课程教学大纲(共8篇)

篇1:《数据结构 A》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结构 A》课程教学大纲

Data Structure A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信息计算、信息安全 总学时数:72

编写年月:2003年7月

笔:高学军、刘科峰、李小英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数据结构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当用计算机来解决实际问题时,就要涉及到数据的表示及数据的处理,而数据表示及数据处理正是数据结构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这两方面内容的学习,为后续课程,特别是软件方面的课程打下了厚实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提供了必要的技能训练。因此,数据结构课程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理论课/必修 开课学期:5 总学分数:4.5 修订年月:2007年7月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1章 绪论(4学时)

理解数据、数据元素和数据项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理解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在数据结构上施加的运算及其实现。掌握简单的算法分析方法。

本章知识点为:数据、数据元素、数据对象、数据结构、存储结构和数据类型等概念术语的确定含义;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表示和实现方法;描述算法的类C语言;算法设计的基本要求以及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算法的方法。

第2章 线性表(10学时,2个学时实验上机)

理解线性表的定义及其运算。理解顺序表和链表的定义、组织形式、结构特征和类型说明,掌握在这两种表上实现的插入、删除和按值查找的算法。了解循环链表、双向(循环)链表的结构特点和在其上施加的插入、删除等操作。掌握稀疏多项式在线性表的两种存储结构上的实现方法。

本章知识点为: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定义、抽象数据类型定义和各种存储结构的描述方法;在线性表的两类存储结构(顺序的和链式的)上实现基本操作;稀疏多项式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表示和加法的实现。

第3章 栈和队列(6学时,2个学时实验上机)

理解栈和队列的定义、特征及在其上所定义的基本运算。掌握在两种存储结构上对栈和队列所施加的基本运算的实现。熟练掌握循环队列和链队列的基本操作实现算法,尤其是队满和队空的描述方法。

本章知识点为:抽象数据类型栈的定义;栈的表示和实现;栈的应用;抽象数据类型队列的定义;链队列;循环队列。第4章 串(4学时,2个学时实验上机)

熟悉串的七种基本操作的定义,并能利用这些基本操作来实现串的其它各种操作的方法。熟练掌握在串的定长顺序存储结构上实现串的各种操作的方法。掌握串的堆存储结构以及在其上实现串操作的基本方法。

本章知识点为:串的数据类型定义;串的三种存储表示:定长顺序存储结构、块链存储结构和堆分配存储结构;串的各种基本操作的实现及其应用;

第5章 数组和广义表(6学时,2个学时实验上机)

了解数组的两种存储表示方法,并掌握数组在以行为主的存储结构中的地址计算方法。掌握对特殊矩阵进行压缩存储时的下标变换公式。了解稀疏矩阵的两种压缩存储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领会以三元组表示稀疏矩阵时进行矩阵运算采用的处理方法。掌握广义表的结构特点及其存储表示方法。

本章知识点为:数组的类型定义和表示方式;特殊矩阵和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方法及运算的实现;广义表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和广义表的操作。

第6章 树和二叉树(12学时,2个学时实验上机)

深刻理解树的定义、性质及其存储方法,熟练掌握二叉树的二叉链表存储方式、结点结构和类型定义,并能画出给定二叉树的二叉链表的结构示意图;理解并掌握二叉树的三种遍历方法,并能写出该三种遍历的算法;会完成树、森林与二叉树间的相互转换;理解哈夫曼树的构造方法,并能对给定的数据集合构造出哈夫曼树。

本章知识点为:二叉树的定义、性质和存储结构;二叉树的遍历和线索化以及遍历算法的各种描述形式;树和森林的定义、存储结构、与二叉树的转换、遍历;树的多种应用。

第7章 图(12学时,2个学时实验上机)

理解图的基本概念及术语,掌握图的两种存储结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的表示方法;熟练掌握图的两种遍历(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和广度优先搜索遍历)的算法思想、步骤,并能列出在两种存储结构上按上述两种遍历算法得到的序列;理解最小生成树的概念,能按Prim算法构造最小生成树;了解并掌握拓扑排序、关键路径、最短路径的算法思想。

本章知识点为:图的定义和术语;图的四种存储结构:数组表示法、邻接表、十字链表和邻接多重表;图的两种遍历策略: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图的连通性:连通分量和最小生成树;拓扑排序和关键路径;两类求最短路径问题的解法。

第8章 查找(10学时,2个学时实验上机)

了解查找的基本思想及查找成功和不成功的概念,掌握在顺序表、有序表、索引表、散列表等上的查找方法和算法,并能求出相应的平均查找长度。

本章知识点为:讨论查找表(包括静态查找表和动态查找表)的各种实现方法:顺序表、有序表、树表和哈希表;平均查找长度的讨论。

第9章 内部排序(8学时,2个学时实验上机)了解排序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概念,理解和掌握插入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和基数排序的基本思想、步骤及算法。

本章知识点为:讨论比较各种内部排序方法,插入排序、交换排序、选择排序、归并排序和基数排序的基本思想、算法特点、排序过程以及它们的时间复杂度分析。在每类排序方法中,又从简单方法入手,重点讨论性能先进的高效方法。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计算机科学各领域及有关的系统和应用软件都要用到各种数据结构。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课后自学,课堂讨论等教学形式。

(一)课堂讲授

本课程属于基础理论课程。在传授知识原理的前提下,配合实际应用例子,由浅入深善于诱导,使学生从被动吸收知识的状态下,转化到主动索取知识的状态中来,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二)课后自学

为了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每章都安排一部分内容,课上教师只给出自学提纲,不作详细讲解,课后学生自学。

(三)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的目的是活跃学习气氛,开拓思路。教师应认真组织,安排重点发言,充分调动每一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做好总结。

(四)课外作业

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每章都布置一定数量课外作业。

(五)实验

用C语言或C++语言完成一些算法设计题。培养学生的算法设计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总评成绩:平时作业占30%,闭卷考试占70%。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离散数学,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后续课程: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等。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 严蔚敏 吴伟民编著,数据结构(C语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 严蔚敏 吴伟民编著,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社,2004 [3] Willan Ford,Willian Topp.Data Structures with C++.New Jersey:Prentice Hall Inc, Adivision Simon & Schuster Company,1996(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4] 徐孝凯,数据结构实用教程(C/C++描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5] 陈慧南.数据结构(使用C++语言描述),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6] 殷人昆,陶永雷,谢若阳等.数据结构(用面向对象方法与C++描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篇2:《数据结构 A》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Data Structure

课程编号:006A1060

学时:54+18(实验)

学分:4.0

一、课程教学对象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五邑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普通本科生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本实验课在培养实验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所讨论的知识内容和提倡的技术和方法,无论对计算机领域的其它课程,还是从事软件工程的开发,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实验课程是配合理论课程的实践环节,其主要任务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对数据结构的基本原理和算法的理解和认识,进而提高对程序设计语言的理解和算法设计的能力。

2.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

学会从问题入手,分析研究数据结构中数据表示和数据处理的特性,以便为应用所涉及的数据选择适当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其相应的操作算法,并初步掌握时间和空间分析技术。要求学生编写符合软件工程规范的文件,程序代码应体现结构清晰、正确易读,通过上机调试程序、排除错误。

三、对先修课的要求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离散数学是学习数据结构的主要先修课程。具体要求如下: 1. 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的基本原理、良好的设计习惯,并具备较好的程序调试能力。3. 掌握离散数学的基本理论。4.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建议(总学时数:18学时)

实验内容可根据实验条件及教学情况由任课教师自定。上机课时为18机时。实验内容的选择要尽量结合基本内容的应用实例,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方法的灵活性,但一次实验内容不宜太多、太难。《数据结构(C++版)学习辅导和实验指导》中每章有大量的习题,还有相当数量的实验题,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学习基础,选择验证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或综合性实验作为课程考核内容的一部分,最好能选3~5个设计性或综合性的实验题,要求完成上机调试、获取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实验一 线性表(2学时)实验内容和基本要求:

分别设计两类顺序表。一类为顺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另一类为链式存储结构线性表。对这两种线性表进行以下基本操作:

1.查找 2.插入 3.删除

要求考虑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进行算法设计,编写完整程序,调试,程序执行的输出结果要求至少包含输入数据和运行结果,最好能体现运行过程。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实验二 栈(2学时)实验内容和基本要求:

设计一个或多个顺序栈。实现对栈的以下基本操作: 1.建立初始栈 2.入栈 3.退栈

要求需要考虑栈空和栈满的情况,编写完整程序,调试,程序执行的输出结果要求至少包含输入数据和运行结果,最好能体现运行过程。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实验三 队列(2学时)

实验内容和基本要求:

设计一个或若干多个顺序(循环)队列。实现对队列的以下基本操作: 1.建立初始队列 2.入队 3.出队

要求需要考虑队列空和队列满的情况,编写完整程序,调试,程序执行的输出结果要求至少包含输入数据和运行结果,最好能体现运行过程。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实验四 二叉树(2学时)

实验内容和基本要求:

1.设计一个二叉树,采用链接存储方式存储。实现对该二叉树遍历的递归算法或非递归算法。2.设计一个完全二叉树,采用顺序存储方式存储。实现对该二叉树遍历的递归算法或非递归算法。要求编写完整程序,调试,程序执行的输出结果要求至少包含输入数据和运行结果,最好能体现运行过程。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五 哈夫曼树(2学时)

实验内容和基本要求:

给定一组数据,根据这组数据建立一棵Huffman树,求出该树的WPL,并给出每一个数据的Huffman编码。

要求编写完整程序,调试,程序执行的输出结果要求至少包含输入数据和运行结果,最好能体现运行过程。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实验六 图的存储(2学时)实验内容和基本要求:

设计一个无向图或一个带权的有向图,采用邻接表存储该图。实现对图的以下基本操作: 1.建立图(图的邻接表)2.深度优先遍历或广度优先遍历

要求编写完整程序,调试,程序执行的输出结果要求至少包含输入数据和运行结果,最好能体现运行过程。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七 图的应用(2学时)

实验内容和基本要求:

在实验六的基础上,实现或部分实现对图的以下操作: 1.拓扑排序 2.构造最小生成树 3.求解关键路径 4.求解最短路径

要求编写完整程序,调试,程序执行的输出结果要求至少包含输入数据和运行结果,最好能体现运行过程。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八 查找(2学时)

实验内容和基本要求:

实现或部分实现以下功能:

1.给出一组有序数据,实现二分查找算法,并对这组数据中的任一数据进行查找。2.给出一组数据,构造二叉排序树。3.给出一组数据,构造平衡二叉树。

4.给出一组数据,选择一种哈希函数构造哈希表。给出一种解决冲突的方案。

要求编写完整程序,调试,程序执行的输出结果要求至少包含输入数据和运行结果,最好能体现运行过程。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九 排序(2学时)

实验内容和基本要求:

实现或部分实现以下功能:

1.给出一组数据,实现直接插入排序算法,并对这组数据进行排序。2.给出一组数据,实现希尔排序算法,并对这组数据进行排序。3.给出一组数据,实现快速排序算法,并对这组数据进行排序。4.给出一组数据,实现堆排序算法,并对这组数据进行排序。5.给出一组数据,实现归并排序算法,并对这组数据进行排序。6.给出一组3位整数,实现基数排序算法,并对这组数据进行排序。7.实现其它排序算法。

要求编写完整程序,调试,程序执行的输出结果要求至少包含输入数据和运行结果,最好能体现 运行过程。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说明:实验报告的要求:见《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模板》。

课外实践(可选)

实验项目名称:应用实例的设计与实现

指导思想:

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综合知识和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利用一些表现力强的平台,以动画形式展现数据结构原理,需要学生自学Flash、Powerpoint、网页制作等,通过自主学习、查阅和收集所需的知识点完成。给学生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对学生设计的软件作品要提供一个自由展示的平台、互动交流的平台,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能显著提高学习效果。实践目的及要求:

在各个章节的基本编程训练的基础上,再结合课程重点和难点进行较大软件编制的选题,并在具体题目上提倡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并由学生自主选题,教师审核。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进行设计和交流,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该实践项目主要占用课外时间进行,可由任课教师根据授课情况和学生的要求决定是否开展此项活动或部分开展此项活动。

五、教材及参考书

1.理论课教材

理论课教材:

王红梅等.数据结构(C++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实验课教材:

王红梅等.数据结构(C++版)学习辅导和实验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主要参考文献

[1] 许卓群.数据结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殷人昆.数据结构C++实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黄国瑜,叶乃菁.数据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 胡学刚.数据结构算法设计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 胡元义,邓亚玲,徐睿琳.数据结构课程辅导与习题解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6] 罗文,王苗,石强.数据结构习题解答与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7] 王晓东.数据结构(C语言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8] 陈慧南.数据结构——使用C++语言描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9] 吕国英.算法设计与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0] Sartaj Sahni.Data Structures, Algorithms and Applications in C++[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1] William Ford.Data Structure with C++[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12] 苏光奎.数据结构导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3] 严蔚敏等.数据结构(C语言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六、考核方式

以闭卷考试为主,结合平时作业及自主应用和设计综合评定成绩。各部分分配比例为: 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作业及考勤10%,实验占10%,自主设计作品或期中考核10%。执笔人:

编写日期:2007-10-31

篇3:《数据结构 A》课程教学大纲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实践,材料科学,产学研,动手能力

作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 上海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培养出合格的卓越工程师类人才, 开设了一系列相关课程。在“卓越工程师”项目的大力支持下, 从2010年起,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与美国肯纳公司合作, 针对高年级本科生开设了《材料类专业职业生涯培训A》课程。该课程的开设得到了肯纳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担任该课程的主讲教师均为该公司相关岗位的资深专家和部门经理。该课程已持续开设了3年, 受益学生达170多名。三年多来, 我们教研室的教师与肯纳公司人力资源部相关人员就如何更好的开展和组织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 提高教学质量等问题进行了多次交流和探讨,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选课的学生对这门课程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一、教学内容的安排

该课程讲授的范围十分广泛, 从“毕业生就业指导”到“刀具的基本知识”, 再到“陶瓷工程”及“销售技巧”和“财务培训”等, 这些课程内容的安排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更为他们补充了很多课堂上学习不到的实用知识, 为将来的就业及生活都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每个主题都安排3个学时进行讲解和培训。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培训中, 肯纳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针对肯纳公司就新进本科生各方面的具体要求及面试技巧等方面分享了经验, 并在课堂上开展了模拟招聘环节, 使学生真实的体会到面试的场景, 并在面试官的建议下更好的完善和提高自己的面试能力。在“销售技巧”培训中, 肯纳公司北方区销售总监刘刚先生在介绍了销售人员的一些基本素质和基本的能力之后, 就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 分别模拟销售不同类型的服装, 让学生们进行销售案例情景展示。学生们积极踊跃展示和点评, 课堂洋溢着浓浓的学习氛围。案例情景展示过后, 刘经理通过自己的切身经历及丰富经验一一点评及分享, 让学生们了解到销售领域的大学问。刘先生根据学生们在演练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而且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了销售的技巧和经验。结合实际案例, 刘经理又详细介绍了销售领域理论知识———销售六部曲。首先第一步是发掘客户, 销售人员需要根据自己产品标准来寻找需要此类产品的客户。第二步是了解客户, 销售人员需要了解客户的需求, 在替客户着想的基础上达成一笔合理公平的买卖。第三步是学习产品, 只有十分了解自己的产品, 才能够在客户提出要求的时候及时介绍适合客户的产品给他们, 抓住客户的心。第四步是提供产品, 在向客户介绍产品的时候, 产品必须具有差异化和独特性, 满足客户的要求。第五步是达成协议, 走到这一步客户与你就有了合作关系, 而这个关系是否能够持续和长久还需要下一步。所以, 最后一步就是管理客户, 对客户进行分类。在“外资企业高绩效管理”培训中, 主讲人是肯纳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李娟女士。李女士以她丰富的人力资源培训技巧并结合学生们关心的评优工作, 细致的介绍了外资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讲座一开始, Alice女士询问学生在校期间是否获得优秀学生、是否获得过奖学金, 以及是否知道如何考核、如何评定。由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提问, 她深入潜出的由学校延伸至企业, 提出了三个在企业中关注的问题。“什么是绩效管理?”“如何设定绩效目标?”“什么是个人发展计划?”带着疑问, 学生们专注得听着Alice的生动讲座。培训老师在课堂上采用案例演练让学生们更深入的了解了外企是如何考察员工的工作成绩的, 这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们对外资企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学生们对于财务培训也是相当感兴趣的。肯纳公司的财务共享中心经理丁苏宜女士讲课风格非常的风趣幽默。丁女士借用肯纳公司的一张资产负债表由浅入深地介绍了如何制作资产负债表, 里面的各种数据是如何得出的, 然后从中得出“资产=权益+负债”的公式, 由此说明了解一个公司的资产与负债就可以掌握这个公司目前的资产和负债规模, 有助于公司作出优化结构、降低风险和提高运营效率的判断和决策。为了方便学生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她引用了诸如Dell、宝洁、家乐福等知名公司的许多例子, 向大家介绍不同的资产和负债其流动性的差异以及对公司的影响。在最后丁女士还给出数据请大家亲自动手制作一份资产负债表, 实践练习让学生们对这次财务培训讲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短短的3个小时的时间就让学生们明白了一些财务知识。还有“刀具应用介绍”和“刀具设计”以及“物流和供应链”等培训都给学生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这门课程主要是针对大三学生开设的知识拓展课, 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 希望他们能够积累就业经验及对不同职业有一定的了解和规划。以往的教学方式, 很多情况都是老师在上面讲, 学生在下面听, 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学生一方面觉得课程比较枯燥, 另一方面觉得和自己相关性不多, 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的理想。在这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 来自企业的各个资深的部门经理除了给学生传授一些实践经验, 更多的是设置了很多模拟的场景和具体的案例, 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 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课堂的氛围非常的活跃。同时, 部门经理们还会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公司真实的情况给予适当的评价及提示, 使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自身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不足之处, 增加了很多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在“陶瓷工程”培训中, 肯纳公司的斯泰克厂长郭志全先生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还准备了很多精美的小本子和小礼物。在他的课堂上进行了分组讨论, 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并培养了合作精神, 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深奥的陶瓷内容介绍的非常容易理解。通过郭厂长的介绍, 大家逐渐了解了陶瓷基本的判定标准及陶瓷的应用领域。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 他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 围绕“氮化硅 (Si3N4) 样品制造”进行相应工艺过程制定的练习。尽管学生缺乏专业系统的陶瓷工艺知识, 但大家利用上课所学的内容, 拓展思维, 积极讨论, 合作完成了制作工艺图, 并派出代表阐述各自小组的设计思路和方案。最后, 郭厂长针对四个小组的不同方案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并选出最佳方案团队。通过这样一个分组练习, 学生对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市场培训”是由肯纳公司的市场传媒经理赵婧婧女士进行的。在课堂上赵女士详细的介绍了市场和销售的区别, 使学生们在学校里就深入了解了将来若从事市场方面的职位应该做什么工作。赵经理还特意准备了海盐巧克力来活跃课堂气氛。

三、考核方式

成绩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和教师检查教学效果、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 又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衡量他们是否达到规定目的, 是否具备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方法。对于《材料类专业职业生涯培训A》这门课程主要是想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更多的了解自身特点和各个职业的特征, 为将来走入职场、正确定位自己在职场中的位置做准备。这门课程的考核主要通过开卷考试及学生心得体会报告来确定, 开卷考试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每次培训的基本理论内容来进行的。同时, 课程结束之后, 让学生根据课堂上参与讨论的内容, 写出自己对培训课程的感想及收获, 目的是想通过对课堂知识的回顾和总结, 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锻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培养一种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教学效果

1.通过一系列相关课程的培训, 学生对简历的制作及如何提高面试成功率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课程内容的设置和课程的实用性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大大提高了对未来就业的期待和渴望。

篇4:《数据结构 A》课程教学大纲

关键词:数据结构;数据类型;存储结构;算法

0引言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最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以《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为先修课程,这两门课程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数据结构》课程的学习质量。特别是《程序设计基础》,在该课程中,结构体、指针、以及结构体指针类型的声明、使用是教学的难点,一般不作为教学重点,只要求学生了解、不需熟练掌握,但恰好这些内容是《数据结构》的基础,直接影响到了本课程的学习。

基础知识不牢固,再加上《数据结构》本身内容抽象有一定难度,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难懂、难做、难用”。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从课程的特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入手,进行了教与学的分析和探讨。

1数据类型定义(存储结构表示)

在《数据结构》中,大量地使用了自定义数据类型,且是其简化形式,学生理解有相当的难度。

数据类型的定义不但体现了元素间的逻辑关系、物理关系,也体现了概念的准确性、完整性、严谨性。譬如:

线性表的定义是“由n个元素组成的有限序列”。短短的几个字,但体现了两个方面的含义:n个元素(有限),序列。

1.1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包含静态存储和动态存储。

篇5:《机械设计基础A》课程教学大纲

Foundation of Machine Design A(1)

课程代码:10100231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理论课、必修 适用专业:机自、材料加工、模具 开课学期:3 或4 总学时数:48 总学分数:3

编写年月:2004年6月 修订年月:2007年6月 执 笔:甘慧庆、林怡青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机械设计基础A(1)》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机械工程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知识,并得到有关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机械部分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

1.培养学生掌握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掌握机构设计的一般规律,并初步具有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和简单机构设计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1学时)

了解机械原理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了解机械原理课程的地位和学习方法,了解机械原理的现状和展望。

本章知识点:机械、机器、机构、机械原理学科发展。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6学时)

了解机构组成要素,熟练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机构运动确定条件的判定;了解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分类及结构分析。

本章知识点:运动副、运动链、约束、自由度、机构运动简图、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等。

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4学时)

了解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掌握瞬心法对简单机构进行速度分析,了解矢量方程图解法和解析法在平面机构运动分析中的应用。

本章知识点:相对运动、速度瞬心、三心定理、矢量方程、矢量多边形、数学模型建立等。第四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2学时)

了解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及其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了解平面连杆机构力分析特 1 点,本章知识点:摩擦角、摩擦圆、动态静力分析。第五章 机械的效率和自锁(2学时)

了解机械的效率和自锁现象,掌握简单机械装置自锁条件的确定和简单机械系统效率的计算。

本章知识点:效率、自锁。第六章 机械的平衡(2学时)

了解机械平衡的基本概念,了解刚性转子的静平衡及动平衡原理和方法,了解刚性转子的许用不平衡量和动、静平衡实验方法。

本章知识点:刚性转子、静平衡、动平衡 第七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4学时)

了解等效运动方程的建立方法,了解周期性速度波动及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区别及其调节方法,掌握飞轮转动惯量的简易计算方法。

本章知识点:等效运动方程式及四个等效量、速度波动及调节方法、飞轮简易计算 第八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6学时)

熟悉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方法,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知识,掌握按已知几何条件和运动条件的要求设计平面连杆机构(包括刚体导引、函数综合、急回机构设计)。了解按照预定轨迹求解铰链四杆机构的图表方法,了解连杆机构设计的实验方法。

本章知识点: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曲柄存在条件、急回运动特性、传力性能、死点、运动连续性、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第九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5学时)

了解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掌握推杆几种常用运动规律的特点及其适用场合。掌握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了解从动件运动失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了解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方法。

本章知识点:运动规律、基圆、压力角、效率与自锁、反转法原理、凸轮轮廓的设计。第十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7学时)

了解齿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了解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及其共轭齿廓,理解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深入理解渐开线特性、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和连续传动条件等,掌握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了解渐开线齿廓的加工、根切现象及齿轮变位修正。了解斜齿圆柱齿轮齿廓曲面的形成、啮合特点以及几何尺寸计算,了解蜗杆传动和圆锥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掌握普通圆柱蜗杆传动和圆锥齿轮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本章知识点: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特性、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渐开线齿轮的啮合传动、渐开线齿廓的加工、根切、变位齿轮。斜齿圆柱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和圆锥齿轮传动等。

第十一章 齿轮系(5学时)

了解齿轮系及其分类的概念,掌握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掌握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掌握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了解轮系的功用。

本章知识点: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复合轮系传动比计算。第十二章 其它常用机构(2学时)

了解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等间歇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了解万向联轴节、复式螺旋传动、差动螺旋传动、超越离合器等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

本章知识点: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间歇运动机构。第十四章 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2学时)

了解机械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了解执行构件的运动设计、运动循环图拟定、机构的选型与组合、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拟定及其评价。

本章知识点: 运动循环图、机构的选型,组合方式,机械系统运动方案。(教学内容完)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机械类及相关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涉及的内容较多、较广,并且是一门工程实践很强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课后自学,课堂讨论等教学形式。

(一)课堂讲授

由于本课程比较抽象,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展示各种机构模型,结合课件的动画等进行授课,以增加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采用结合实例讲解,或者引入工程实例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应注意重点,由浅入深,着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可采用双语教学,但必须保证教学内容按质按量完成,不降低要求。在采用英文课本的同时可以加设中文参考书,以便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习。

(二)课后自学

为了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选择一部分内容,课上教师只给出自学提纲,不作详细讲解,课后学生自学。

(三)课堂讨论和答疑

课堂讨论的目的是活跃学生思维,解决同学疑难问题,培养学生兴趣。教师应认真组织,安排重点发言,充分调动每一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并做好相关的总结工作。

(四)习题课

习题课以典型例题分析为主,并适当安排开阔思路及综合性的练习及讨论。

(五)课外作业

合理布置作业习题,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六)平时测验

为及时了解教学情况,教师可适当安排平时的课堂测验,每次测验不超过30分钟。

(七)考试

本课程主要采用闭卷考试方式,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应涵盖所有自学和讲授内容。试题一般不涉及繁琐的计算,但必须包括知识和原理的运用。试卷若涉及难记难背的公式与数据,应直接给出。

总评成绩:考勤、课外作业、平时测验30%;期末闭卷考试占70%。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 后续课程:机械设计、专业课、毕业设计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篇6:《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规范》a

课程教学是教育过程的主要环节,高质量的课程教学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为了全面落实并高质量地完成学校各项教学任务,必须加强教学管理,严肃教学纪律,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为此,特制订本规范。

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工程力学》工程力学既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课程,又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课程,而且是一门对计算速度与计算正确性要求较高的课程。因此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高等数学基础,在学习期间应有足够的时间保证并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工程力学是工科学生的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是基础理论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桥梁,也是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技术基础.二、教学过程实施与管理细则

在教学中具体规范如下:

一、备课与准备

备好课是教好书重要前提之一,也是课程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认识备好课的重要性,要求:

1.学习和理解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根据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学生特点,认真选用相关教材,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材中的有些内容进行取舍并能根据需要增加新内容。

2.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学生情况及学期情况,制定授课进度计划表(教学日历)、实验教学进度计划表及课程设计要求。任课教师应严格按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要求进行课程的讲授。

3.根据授课进度计划表及有关要求,认真准备每次讲课的内容,认真仔细写好教案和讲稿,特别是讲稿的完成,一定是突出要教问题的描述和大量实际的问题,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学习情况,突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这些问题的讲解和例题多总结和整理,最终整理出详细的讲稿。

4.根据教学大纲,认真完成《实验教学大纲》的每个实验。

二、讲课与答疑

讲课是直接面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讲课质量体现在教师对内容的组织与准备、内容讲解的方式与方法、课堂气氛的调动与控制,以及学生的配合程度等方面,其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接受程度与教育质量。要求:

1.每次课提前到堂,并做到每次课进行点名并记录,督促学生的到课率,为防止学生第二节课早退,必要时在中途进行点名(或点人数);结束前认真填写教室日志;严格按课表及作息时间授课。

2.每次课前适当回顾上次课内容,并提问,提高教学效果;且在讲课前要明确本次课的要点,在结束本次课内容后,一般适当留出几分钟时间对本次课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生需注意的内容,同时明确下次课内容。

3.突出面向问题教学,按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教学,突出重点。

4.在教学中要随时注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如诚信、文明礼貌、社交礼仪、就业意识等。

5.在教学中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向学院反映。

三、作业布置与实验安排

1.每次课后为加强学习效果,要设置一定的作业,课后的习题是一部分,另外还有习题集或另外布置。

2.作业按照教学计划必须认真落实布置,作业批改可采用全部批改或抽批的方法

进行批改,并记录每次作业的上交情况及成绩(每学生必须要有成绩登记至少5次)。必须了解学生在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安排时间进行讲解重点突出的问题。

3.实验指导的内容具体见“《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书”

四、考试与成绩

考核方法:

1.平时成绩,可以依据该学生的平时表现,主要依据是到课率,作业上交情况,实验报告上交情况,期中测试情况,课堂互动情况等。所占比例30%。

2.期末考核

理论考试,试卷总成绩60分,就教学内容的理论性测试,以传统的试卷笔试形式,主要考察教学中的核心理论内容。所占比例60%。上机操作,成绩40分,所占比例40%。

五、课程总结与提交材料

在期末课程结束时,需对本课程进行总结,要求:

1.检查教学过程中的各方面情况,有无变动计划和意外情况发生。

2.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及质量,找出教学中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对不正常状况分析其原因。

3.总结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自己所做的教学改革及成果,并对下一轮教学提出改进意见和设想。

4.课程结束后,需上交的材料有:学生成绩登记表、考卷及分析表、学生平时成绩记载表等。

5.对课程建设负责人提交必要的材料:讲稿的整理,课程设计题目整理习题的整理。

6.配合课程负责人完成课程建设的相关资料。

一、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教学大纲是依据专业培养计划制定的指导教师课堂教学的法规性文件,每门课程都必须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

2.教学大纲须严格按照教务处制定的“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格要求”编写。

3.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课时安排计划、使用教材及参考教材等。

4.教学大纲应由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任课教师编写,经系(教研室)集体讨论审定,系(教研室)主任签字,二级教学单位分管负责人审核批准签字后,以磁盘和书面形式报教务处备案。教务处负责将教学大纲上校园网,并负责校内印刷出版。

5.任课教师应严格按教学大纲要求进行课程的讲授。

6.一般情况下,课程教学大纲每四年进行一次大的修订。但鼓励大纲编写的教师根据学科知识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大纲的内容,但修订大纲应经系(教研室)主任同意,二级教学单位分管负责人批准,报教务处备案后方可实施。

7.学生在制订培养计划以及选课前应首先查阅该课程的教学大纲,以确定其学习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二、教学日历

1.所有课程的主讲教师都要在开课前,认真填写好教学日历,一式两份,于开课学期的第一周交教学秘书,第二周由系(教研室)主任审查签字后,一份交二级教学单位保管,一份由任课教师自己保管。

2.教学日历应填写课程进度(一般应填写到节),同时应反映出习题课、课堂讨论、测验、实验以及现场教学等的具体安排,并作必要的说明。教学日历上必须较详尽地列出必读书籍和参考书目、杂志。教学日历所填内容必须真实,是课程教学检查或抽查对照的依据。不按教学日历的安排自行删减课内外内容者,二级教学单位应作相应的处理。

3.二级教学单位必须保管好三年内的所有课程主讲教师的教学日历,不得缺漏。

三、课堂讲授

1.课堂讲授是课程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师必须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按规定的学时数授课,不得擅自减少或增加。教师上课应具备讲稿和教案,具体编写时可以将两者合一,但必须包含两者规定的基本要求。

2.要保证课堂讲授质量,备课必须认真、充分,备课内容应根据学科的发展与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充实;课堂讲授的重点和难点应在教研活动时集体讨论确定。

3.课堂讲授中,教师应重视教书育人,适当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4.新教师开课前必须有辅导实习期的助课,然后在系(教研室)内试讲,经评议通过后方可正式开课。

5.课堂讲授应贯彻循序渐进、少而精、信息量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概念准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2)讲课使用普通话,语言力求生动、简练。

3)板书工整、简洁,用字规范,作图认真。

4)开展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鼓励和倡导组织课堂讨论,结合讲授的内容进行课程论文和调研报告的撰写,综合性习题的练习等。

5)严格要求学生,维护课堂秩序,及时制止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

6)教师宜提早5—10分钟进教室,不要提前下课,不要拖堂,不得擅自调课。

教师在课堂上应仪表整洁,男性教师的基本着装是西装领带,女性教师着装体现庄重。

四、讲稿和教案

1.讲稿和教案的区别:(1)讲稿所承载的基本内容是知识信息,教案所承载的基本内容是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信息;即讲稿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教案解决的是“怎么教”的问题。(2)讲稿的思路形成受教学过程的知识逻辑支配,而教案的思路形成则受教学过程的管理逻辑支配。(3)在内容上,讲稿涉及的是知识性项目,教案涉及的是组织性项目。(5)在表现形式上,讲稿篇幅较长,教案则是几百字或千余字即可。

2.讲稿和教案的内容要严格按教学大纲编写,并根据社会的发展及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及时增加和补充前沿内容,原则上要求所有开设课程每一节课都应备有讲稿和教案,讲稿和教案每年都应修订。

3.讲稿应与讲课的内容相结合,可以在讲稿的右边留出备注栏,用于举例、案例以及新增内容等的书写。讲稿可采用书面形式和多媒体课件形式。书面形式要求字迹整洁,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采用活页方式,按章分别编制。多媒体课件形式的讲稿可打印在A4纸上,以讲义方式打印,页面上的空白处留作备注栏用于举例、案例、重点标注、讲解提示以及新增内容等的书写。

4.教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章节课题

(2)教学目的要求

(3)授课内容提要

(4)重点与难点及其解决方法

(5)教具及如何配合使用

(6)板书提纲

(7)教学步骤及时间分配

(8)教学手段的运用

五、习题课和讨论课

1.习题课与讨论课是帮助学生掌握、巩固和深化课堂讲授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必须根据本门课程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安排和组织。

2.习题课包括复习提问、典型例题分析、课堂练习、教师总结等环节,习题课不应用于讲解课程新内容,而应该增加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时间。

3.讨论课应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进行,讨论的内容或讨论题要经过精心选择,讨论中应注意启发、诱导学生,造成生动活泼的气氛。对讨论的问题应有明确的结论。

4.如由辅导教师主持的习题课或讨论课,应先与主讲教师共同研讨每次活动的内容、目的要求以及具体过程。

六、作业与批改

1.课外作业是反馈教学信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多种能力的必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布置足够数量的课外作业,课外学习时间与课堂教学时间的比例一般在1:1到2:1之间。

2.课外作业应经过精选,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业份量适中,既达到多练的目的,又要防止学生负担过重。作业形式不拘一格,可采用习题、小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等形式。

3.任课教师(助教)必须及时、认真、严格地批改学生作业,不符合要求的作业应退回学生补做或重做;对抄袭作业的学生要提出批评教育,必要时可扣除其平时成绩分;对作业中普遍的错误应及时进行讲评,指导学生订正。

4.任课教师(助教)对学生所交作业要登记在教务处发放的“课程小结”上。缺交作业累计超过该门课程作业量的1/3者,应取消其参加考核资格。

七、答疑、质疑

1.答疑、质疑是了解、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指导学生学习的课外辅导环节,也是增加师生接触、教书育人的好机会,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重要作用。

2.任课教师(助教)要在开学的2周内安排好答疑、质疑时间和地点,并预先告知听课学生,答疑、质疑地点可以安排在学校专门的教学讨论室、教师办公室或教室。周学时较多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任课教师每周应安排一次答疑、质疑时间,周学时较少的课程应两周安排一次,配备助教的课程答疑、质疑次数根据《本科教学实施助教制办法(暂行)》执行。

3.加强质疑环节,各门课程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质疑,尽可能使较多的学生有被质疑的机会。

4.质疑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有针对性地选择质疑内容或方式,注意提高质量。

5.任课教师(助教)应及时在“课程小结”上登记答疑、质疑情况,以备查。

6.任课教师(助教)给学生的答疑、质疑情况应在二级教学单位备案。

八、实验教学

1.无论是单独设置的实验课程或理论课程中安排的实验,都应有实验教学大纲和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实验指导书。

2.实验课教师应严格执行实验教学大纲,按实验教学进程表规定的时效和时间进行教学,不得擅自变动。

3.实验指导教师所负责指导的实验必须预做,对新开实验应写出详尽的实验报告。在实验课前必须检查所有实验仪器设备,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4.认真组织学生的课前预习,并检查预习情况(有条件的可在实验室进行)。未经实

验预习的学生不得上实验课。

5.在实验过程中应要求学生自始至终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并对每一细小环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以取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6.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操作技能和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人人动脑、动手,自己调试操作仪器设备,并对学生实验操作进行巡查指导,发现有不符要求应责成重做。

7.教师应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成绩。

8.不断充实、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尽可能使每门课程的实验项目中有综合性实验或者设计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综合性实验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九、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是某些课程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树立正确设计观点,熟悉设计过程,初步掌握设计方法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2.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制定课程设计任务书或指导书,准备好必要的参考资料。

3.教师应熟练掌握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定时了解和检查学生的进度和存在的问题。

4.教师应对学生耐心指导、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查阅有关手册、资料的能力以及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

5.教师应认真批阅学生的课程设计,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合理评分,必要时可对学生组织答辩。

十、考核

1.考核是检查学生对所学课程掌握程度和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2.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考查成绩评定采用二级制(通过和不通过)。课程考试一般安排在期末考试周进行。考试成绩评分以学期末考试成绩为主,适当参考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可根据平时作业、学习态度、课堂参与、课程论文等形式确定,平时成绩占该课程成绩的比重原则上为20--30%。考查课程的考核时间必须在考试周前进行,考查课程成绩的评定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试卷、口试、课堂学习表现、平时作业、案例分析、小论文、读书报告等。

课程考核标准必须公正。

3.全部考试试题由试题库生成。每门考试课程应从试题库中生成两套不雷同的等质、等量试题,由教务处随机抽取其中一套印刷。

4.考试进行中,教师应按有关规定执行监考工作,具体规定见《考试考务工作管理规则(试行)》。

5.任课教师须在本门课程(包括辅修课程)考试结束后的三天内将学生成绩填入统一的学生成绩登记表,签字后交教师所在二级教学单位,并将成绩输入教务管理系统。同时,还应作好“课程小结”,包括考试成绩分析。

6.试卷、评分标准以及课程小结,是研究教学改革的重要资料,应作为教学档案妥善保存。二级教学单位必须保管好近三年所有课程主讲教师的教学日历,不得缺漏。

7.课程教学结束后,教师必须将学生平时成绩及考核记分册、试卷和课程教学小结(应包含平时作业和考核情况、答疑质疑情况),一并由系(教研室)保存至学生毕业后一年。

十一、双语教学

1.双语教学方法一般分三种:(1)使用外文教材、外文板书、外文讲授;(2)使

用外文教材、中文板书、中外文讲授;(3)使用外文教材、外文板书、中文讲授。

2.我院双语教学课程标准是:(1)采用外文讲义;(2)一半以上课堂教学时间采用外文讲授。

每个专业必须至少开设一门双语教学课程;学校积极鼓励教师采用双语教学,并对此予以政策倾斜,有条件的教师可以结合上面三种形式,逐步增加课程教学中采用英语的比例。

十二、多媒体教学

1.学校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使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必须达到《多媒体教学和多媒体教室使用规定(试行)》的要求。

2.多媒体课件可外购或自编,但都必须符合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结构安排要与授课要求一致。

3.任课教师应发给学生与课件一致的讲义,发放形式不限,可用电子邮件、纸张形式或在校园网上公布。

十三、教学评价和教学研究

1.开展教学评价和教学研究是搞好教学工作、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各二级教学单位应建立经常性的教学评价制度,如随班听课、查阅备课材料、学生作业、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并及时总结经验,发现与解决问题,加强薄弱环节,以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各二级教学单位应加强定期性的课程评估,课程评估方法和程序应按照学校质量体系文件,结合教务处的《课程评估表》进行。

3.各二级教学单位应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检查和教学研究活动,进行教学改革的各种试验,包括精选内容、减少课内讲课时数、改革教学方法等。

4.学校及各二级教学单位共同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评教。

5.教师有责任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水平;教务处以及各二级教学单位应定期组织教学研究活动,学校积极鼓励教师撰写教学研究的论文。

篇7:《课程与教学论》A卷答案

6.× 7.√ 8.× 9.√ 10.×

三、名词解释题(计5题,每题2分,共10分)1.优化教学是指通过改革创新而达到的教学的最佳状态。

2.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3.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4.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5.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

四、简答题(计10题,每题4分,共40分)

1、教学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答:教学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1)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内容是人类文明成果,是人类的种族经验,作为个体在遗传上不能自然获得。个体通过教育掌握种族的经验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实现人类文明的传递和再生产。从教学内部看,教学内容是学生的认识对象,而学生又是认识的主体。这样,教学内容制约了学生的认识方式,同时又建构了主体。

2)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师生关系有多种描述,教师中心说、学生中心说、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说、教师主导学生主动说、师生合作说等。

师生关系还可以从伦理、情感角度来描述。

2、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答: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参观法

3、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

答:现代教育的 的教学阶段所应采取的不同教学方法,这对于知识的系统授受和教学过程的规范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四段教学法”之所以会对后世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其理论根据也正在于此。

9、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答:1,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 2.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

3.由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 4.教学模式的日益现代化

10、说课的内容?

答:1.展示课题(你要说哪本书哪一节的内容)

2.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以及前后章节的联系 3..课程标准对这节内容的要求:

4.教学对象的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等等 4.教学目标: 5.重点和难点 : 6.教法和学法

7完整的教学过程(课堂思路,步骤,环节)8.板书设计

10、教学手段的选择原则? 答:1.符合认识规律 2.符合教学原则 3.符合教学目标 4.符合内容特点 5.符合学生特点 6.符合教学法特点 7.符合教师特点 8.符合教学环境 9.符合高效教学要求 10.符合动态生成的特点

五、论述题(计1题,每题15分,共15分)

材料一: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顺利开展并且获得优异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二:12级特殊教育班的同学在特殊学校见习时,某位老师向他们面授教学技巧:“教学有多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效果,但是我们选择哪种教学方法的时候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充分考虑教学方法的优选因素。”

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说说什么是教学方法并且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区别?(10分)

2.根据材料二,说说教学方法的作用并且谈谈选择教学方法应考虑哪些因素?(10分)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这次见习的心得体会,围绕《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知识回答以上问题。答:1.教学方法的作用:

①沟通师生教与学的中介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 ③实现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基本途径 2.教学方法的优选因素:

①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②依据教材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③依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④依据教学环境选择教学方法 ⑤依据教师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3.教学技巧:

①采取点名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防止学生开小差 ②不断向学生强调学习的重要部分③联系回忆,即时温故知识

④鼓励,表扬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⑤小组竞赛,提高教学的效率

⑥教学方式创新,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多做游戏,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来学习《课程与教学论》试卷(A卷答案)

⑦教师应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建立自己的权威,使学生能很好的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

六、案例分析题(计1题,每题10分,共10分)

知识的获得是一种学生主动的认知活动,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参与者。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教学动力。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发展思维的催化剂。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因情感的驱动而产生学习的兴趣。(3分)

(二)生动有趣的操作,具体的实践感受使学生觉得数学并不枯燥。小学生的思维正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不需要具体形象思维。数学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单纯的讲解,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理解和掌握知识是不可取的,效果也不好。(3分)

结合案例分析(4分)

篇8:《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探讨

《数据结构》课程是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基础课, 是软件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 它不仅是程序设计的重要理论技术基础, 也是计算机学科的重要理论课程, 同时也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公认难学的课程。在计算机专业高职升本的考试中, 本科学校一般选择《数据结构》作为专业考试课程, 这门课程要比C/C++等程序设计类课程考试难度大一些。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 可以掌握数据组织、存储和运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并从问题入手分析研究计算机加工的数据对象的特性, 为实际应用所涉及的数据选择适当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基本运算及相应的算法。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C语言和结构化程序设计特点的基础上, 较全面地掌握各种常用的数据结构的使用方法, 一方面, 从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去掌握上述几种常用的数据结构。另一方面, 还要掌握在各种常用的数据结构上实现的各种基本运算, 最后达到能够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 设计有效的算法解决相应问题的目的。

2 教学设计

其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 在基础理论课中主要以应用为目的, 按照“必须”“够用”“可持续性”的原则组织教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穿插进行。

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算法成为贯穿整个教学的三条主线。逻辑结构是数据元素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 逻辑结构这条主线将各章节内容从总体上直接串接起来。如线性结构中的队列、二叉树、图中的最小生成树等都特别形象, 直观地显示了数据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存储结构是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器里的实现。

对于数据结构, 其基础的且为重点的内容应该是五个方面:“线性表、树、图”三大数据结构和“查找、排序”两大类算法。这五大重点内容有其内在的关系, 表可视为树的特例, 树又可视为图的特例, 图是最复杂的数据结构, 这样由线性结构到非线性结构, 由简单到复杂, 由特殊到一般的延伸, 就形成了一个简明、有机的而且是非常清晰的脉络。

教学中要注意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将实验课程与设计课程分开进行, 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学时安排各50%。

3 教法改革

《数据结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 强调整个过程的参与和学习,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在课程设计中, 要求学生分组, 自行选题, 查阅资料, 系统设计, 编程调试完成, 小组提交作品, 每人提交一份设计报告。

针对高职专科层次的学生特点, 以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重点培养学生在应用中如何发现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相关技能。

教学中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注重基础、突出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 力求让学生了解每一种数据结构的特点及表现形式;其次, 让学生理解利用哪些存储方式可以把该数据结构存储到计算机中, 并且能反映出数据结构的逻辑特性, 不同的存储方式的优缺点。例如:对第三章栈和第四章队列, 先解释它们的定义, 明确它们的特性:栈先进后出, 限定仅在表尾插入和删除;队列先进先出, 插入在一端, 删除在另一端, 在此基础上, 再讨论它们的存储结构。

(2) 加强实践, 促进理解

在课程实验大纲指导下, 针对学过的知识点适时地选择有代表性、难度适中、综合性强的典型算法, 以点带面, 让学生进行编程、上机、调试。学生在实验中加深掌握该种数据结构下的数据组织、加工、处理方法, 进一步理解算法的设计, 同时锻炼编写和调试程序的能力, 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 提高实践应用技能, 增强学习动力和信心。

高度重视实验、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以案例或真实的任务为实训项目, 强调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应用, 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 注重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数据结构》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 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就可以改善教学环境和提高教学效果。如:哈夫曼树的构造, 在搞清构造方法的前提下, 通过课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化抽象为直观,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算法的实现过程。

4 成绩评定

由于《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内容多, 抽象, 难理解, 教学难度大。在教学实践中, 应采用通俗易懂、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体系和教学风格, 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具体考核方法:

①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50%, 采用期末笔试的方法评定;②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 由学生的考勤+作业+小测验+学习态度组成;③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其中实验成绩采用“实验操作”的方法评定。

摘要:本文从课程理解、教学设计、教法改革、成绩评定等方面探讨了高职《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数据结构,课程,教学,理论,实践

参考文献

[1]王钢, 徐红.数据结构 (C语言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严蔚敏.数据结构 (C语言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上一篇:四城同创知识测试题下一篇:三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