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工作汇报材料

2024-07-05

粮食工作汇报材料(共6篇)

篇1:粮食工作汇报材料

文章标题:市粮食局粮改汇报材料

抓好粮改试点,深化企业改制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4]17号)和省、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会议精神,根据国资委于今年3月初召开的全市国有企业改革的部署,我局在吃透文件,掌握政策,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会同市发改委、财政局、国税局和农发行联合制定了《关于深度推进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经过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制定了《鞍山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为积极稳妥地抓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经局党委反复调研论证,我们选择了鞍山市第五粮库为国有控股改制的试点企业。在市国资委、劳动再就业局、国税局、社保局、国土资源局、农发行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鞍山市第五粮库现已完成了国有控股的改制,正式注册为“鞍山市银珠米业有限公司”,企业前景看好。

现在把我们的做法具体汇报如下:

一、把握粮改大局,认清改制趋势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粮食是我们国家现有的三大安全体系之一(国防安全,金融安全,粮食安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是真正结束建国以来粮食“四统一”计划经济的划时代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改革的战略方针。做为粮食重要载体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自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2年后,由国务院明确提出体制改革的指导方向,并把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确定为三条路,即: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国有资本退出。

我们通过吃透文件,把握政策和学习考察后,认为:国有独资、国有控股的改制,就大多数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而言,不是最终目标,而是一种过渡。当国家与地方储备粮体系羽翼丰满,足可以宏观调控国内粮食市场时,多数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最终要走国有资本有序退出这条路,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实施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制,要把握大局,认清方向,能走两步的,不走一步,能一步到位的不搞过渡。但从市本级和海、台、岫的实际情况看,改制后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还将承担起不可替代的社会责任。一是,做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主要承担国家和地方粮食储备,军粮供应等政策性业务。二是,继续发挥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但要从过去的计划主渠道变为市场主渠道。三是,认真落实市政府《粮食安全供应紧急供应预案》。在特定情况下要承担起平抑粮价,保证供应,稳定民心的特殊使命。四是,立足生存,加速发展,服从于服务于鞍山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大局。五是,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要起到联结农户、商户、消费者的龙头企业作用,为解决“三农”问题尽职尽责。从以上这几点考虑,我市还必须保留一部分国有控股或国有独资的粮食购销企业。那么就国有独资,国有控股改制的两种过渡模式而言,国有独资的改制没有什么实质上意义,而国有控股的改制更接近最终目标。这两种模式具体表现为“八个不一样”。①适应的范围不一样。如果一个粮库历史包袱重,政策性挂帐认定的少,无力支付职工身份置换等改革成本,只能走国有独资这条路。相反,如果一个粮库历史包袱轻,政策性挂帐认定充分,有能力支付改革成本,就要毫不犹豫地走国有控股这条路。②改制的深度不一样。国有独资是一小步,而国有控股是革命性的一大步。③性质不一样。国有独资的国有性质没有变,国有控股的性质已变为股份制企业。④职工身份不一样。国有独资企业的职工仍然是国有职工,国有控股企业的职工身份已经置换,既是新企业的股东,又是新的员工。⑤分配方式不一样。国有独资企业只能是在按劳分配上加点花点。而国有控股企业在继承和创新按劳分配制度的同时,又实施按股分红制度。⑥法人治理结构不一样。国有独资企业没有股东会,只能实施“两会一层”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不健全的。而国有控股企业才能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三会一层的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⑦对资产和效益的关切度和责任心不一样。国有企业的产权是虚置的,劳动者对其关切度和责任心不强。做为出资人的股东兼劳动者对企业资产保全、开源节流的责任心远远高于国有独资企业。⑧争取优惠政策可靠程度不一样。国有独资改制目前最大优势就是可以继续享受免增值税政策。而国有控股改制能否继续享受免增值税政策尚无定论。

通过认真学习和调研,使我们对粮改的大局和改制的最终趋势有了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为我们的科学决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制定改革方案,确定改制目标

今年2月18日,我局会同市发改委、财政局、国税局、农发行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度推进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然后依据《鞍山市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方案》,结合粮食部门实际,经局领导班子反复论证,制定了《鞍山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主要阐明了以下几个问题:

1、总体目标:

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和战略重组,实现国有粮食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创新,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我们制定的总体目标,可以浓缩为“321”工程。即:三项原则,两条底限,一个提高。三项原则是: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这是我们研究国有粮食企业所有改制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衡量改制成功与否的尺子。二条底限是:储备粮指标不能丢,免增值税政策不能丢。因为国家及地方粮食储备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担负宏观调控责任的主业,同时也是唯一的补贴来源。而免增值税政策是国家给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特殊优惠政策。目前我们玉米经营的毛利率仅为1.8。如果免增值税政策丢了,企业将无法生存。一个提高是提高效益。即包括社会效益,又包括经济效益。

2、目标:原定方案是2005年基本完成全市70户国有粮食企业改制任务。但由于新增粮食财务挂帐全省推迟到9月末,鞍山该项进度又比较落后,完成难度很大。其中:市本级6个粮库全部改为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第五粮库已经完成,其他5个粮库已制定了改制方案。天翔、粟邦、天星粮油工业公司力争年底进入破产法律程序。海城、台安、岫岩、千山区粮食局也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力争尽快完成省、市考核的国有粮食企业的改制任务。

3、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维护职工利益的原则。二是,坚持依法规范操作和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原则。三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因企实策的原则。四是,坚持产权交易“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五是,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

在我局制定的方案中,还就如何解决国有粮食企业职工身份置换问题,如何抓好粮食财务挂帐,减轻企业负担问题,如何用好用足优惠政策问题,国有粮食企业改制的主导途径问题都做了详细安排,使我局制定的改革方案具有了方向性、目标性、时限性和可操作性,有力地指导了全市榜上有名的70户国有粮食企业的改制,这是群策群力的集体智慧结晶。

三、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责任体系

由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尚属首次,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异常复杂,任务繁重艰巨。起码在全省范围内还没有进行实质性操作的。为保证我市国有粮食企业加速、规范、有序地完成改革任务,经局党委研究决定,成立国有粮食企业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同时建立上下联动,责任分工明确的目标管理体系。

我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吉盈同志任组长。

局党委班子6名成员任副组长。

成员有:海城市、台安县、岫岩县、千山区粮食局局长、市本级6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法人代表和局机关三名处长,办公室设在我局财务处。同时建立了7个改制推进组。

四、抓好改革试点,深度推进改制

为了积极稳妥地抓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我们采取了先搞试点,以点带面,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思路。经局党委反复研究论证,我们选择了鞍山市第五粮库做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国有控股的改制试点。我们的理由是:鞍山市第五粮库为我局直属中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现有职工674人,其中:在职职工387人。离退休职工287人。由于企业坚持了管收储粮,吃市场饭,走改革路的发展战略,连续13年盈利。截止到今年3月末,企业资产总额23023万元,负债总额17322万元,企业净资产5701万元,资产负债率75。而且企业领导班子为官廉、从政勤、决策准、办事公;职工队伍素质高。该库生产的银珠大米出口到14个国家和地区,产品知名度高。这其中的最关键问题是企业自身有资金,完全可以支付改革成本,操作起来容易。

在选定第五粮库做为试点单位后,经过近3个月的准备,于今年2月23日,我局制定了《鞍山市第五粮库改制预案》和《职工安置预案》两个草案。在国资委和劳动再就业局等部门的具体指导和支持下,完全依法规范操作,具体程序是:

1、两个预案自2月23日完成后,正式报到市国资委。

2、我局组织专家并邀请国资委、劳动再就业局等对第五粮库改制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

3、3月2日,第五粮库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全部表决通过两个预案并形成了决议。

4、3月18日我局正式向市国资委上报了《关于鞍山市第五粮库的改制申请》。

5、3月21日,国资委对鞍山市第五粮库改制预案提出了初审意见,同意按国有企业改制操作程序的规定,开展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

6、3月28日,国资委分别委托鑫鑫会计师事务所和千惠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鞍山市第五粮库进行审计评估。4月8日出具了审计报告,5月8日出具了评估报告。经核实验证,市国资委出具了《关于对鞍山市第五粮库拟改制为有限公司整体资产评估项目予以核准的函》。

7、6月8日由我局正式制定《鞍山市第五粮库改制方案》和《鞍山市第五粮库职工安置方案》。

8、6月14日,鞍山市第五粮库召开第十三届五次职工代表大会。鞍山市总工会三位领导同志,市劳动再就业局主管部门领导,辽宁弘扬律师事务年的律师、我局王吉盈局长和局班子三名成员参加了会议。五库这次职代会的48名职工代表,听取并审议了改制方案,通过了募股方案和持股会章程。最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了《鞍山市第五粮库职工安置方案》。结果是:46票赞成,2票反对。0票弃权,高票通过。

9、6月16日,我局按程序召开改制论证会,请中介机构和全市各有关单位的改制专家、审计评估机构共20人专家进行论证,与会专家对两个方案当场提出了16条改进意见。修改完善后,一致认为“鞍山市第五粮库的改制在市粮食局的领导和市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自始自终依法规范操作,程序合理,要件齐备。两个方案不仅符合国家及省、市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兼顾了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利益,改制后将有利于进一步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与创新精神,更好地承担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应承担的国家义务,促进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实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利税水平,更好地服从于服务于鞍山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大局”。

10、6月28日,鞍山市企业改制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对鞍山市第五粮库改制的批复》。7月11日,李伟家副市长批示同意。

11、目前新改制的鞍山银珠米业有限公司已注册完毕,正在进入产权交易操作程序。

我局8月初成立了“鞍山市第五粮库改制监管小组”。对第五粮库改制中两个方案中的规定是否完全履约进行为期3个月至一年监督,待其完全履约后,上报国资委审请验收。

总之,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有关部门的直接指导和支持下,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制方面,在全省率先走出了第一步。但我们深深感到抓好全地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还任重道远。有些政策我们掌握的还不透,破解难题的能力和水平与改制的要求相差太远。我们有决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吃透精神,把握政策,精心组织,规范操作,力争全面高质量地完成我市国有粮食企业的改制任务。

《市粮食局粮改汇报材料》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市粮食局粮改汇报材料。8zp

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和战略重组,实现国有粮食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创新,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我们制定的总体目标,可以浓缩为“321”工程。即:三项原则,两条底限,一个提高。三项原则是: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这是我们研究国有粮食企业所有改制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衡量改制成功与否的尺子。二条底限是:储备粮指标不能丢,免增值税政策不能丢。因为国家及地方粮食储备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担负宏观调控责任的主业,同时也是唯一的补贴来源。而免增值税政策是国家给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特殊优惠政策。目前我们玉米经营的毛利率仅为1.8。如果免增值税政策丢了,企业将无法生存。一个提高是提高效益。即包括社会效益,又包括经济效益。

2、目标:原定方案是2005年基本完成全市70户国有粮食企业改制任务。但由于新增粮食财务挂帐全省推迟到9月末,鞍山该项进度又比较落后,完成难度很大。其中:市本级6个粮库全部改为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第五粮库已经完成,其他5个粮库已制定了改制方案。天翔、粟邦、天星粮油工业公司力争年底进入破产法律程序。海城、台安、岫岩、千山区粮食局也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力争尽快完成省、市考核的国有粮食企业的改制任务。

3、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维护职工利益的原则。二是,坚持依法规范操作和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原则。三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因企实策的原则。四是,坚持产权交易“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五是,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

在我局制定的方案中,还就如何解决国有粮食企业职工身份置换问题,如何抓好粮食财务挂帐,减轻企业负担问题,如何用好用足优惠政策问题,国有粮食企业改制的主导途径问题都做了详细安排,使我局制定的改革方案具有了方向性、目标性、时限性和可操作性,有力地指导了全市榜上有名的70户国有粮食企业的改制,这是群策群力的集体智慧结晶。

三、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责任体系

由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尚属首

篇2:粮食工作汇报材料

2012年,**分局紧紧围绕市局和区委、区政府绩效目标考核要求,紧扣“依法管粮、构建和谐”的目标,着力推进“放心、保障、和谐、勤廉”四大工程和系统经济发展双百工程,加强区域粮食流通监管,加大转型升级服务,真抓实干,积极进取,求实争效,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大流通监管力度,不断促进粮食流通环境转型升级

1.加大收购市场监管力度。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夏秋粮收购监管领导小组及后勤保障、效能监察专业小组,明确分工责任,确保夏秋收监管与日常工作统筹推进。加强夏秋两季收购资格核查。5月上旬和9月中旬,对主城区具有收购资格的各类涉粮主体逐户进行收购资格核查,促进了收购主体的依法收购、规范管理。认真开展收购形势宣传。5月底,分局和执法支队牵头联合工商、质监、物价等部门,对主城区参与夏收的近20家收购主体负责人进行了培训,宣传相关政策法规,客观分析夏收行情,提醒收购主体对收购形势要审慎判研、及时谋划,以便开展理性收购。对秋收市场及时进行调研、预估收购形势,主动上门开展政策宣传。加强收购市场的巡查和联合监督。落实“全时段、全覆盖、全内容”的监管要求,发放了《粮油食品安全诚信经营倡议书》、《2012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摘录》、《2012年夏粮收购市场监管内容》、《关于切实做好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以及规范收购行为的告知函等,分局还牵头组织工商、物价、质监等部门,邀请媒体和行风监督员参加,重点对主城区夏收现场的收购行为、市场秩序进行联合监督检查,对秋收市场的收购行为进行监督,确保实现“收购政策宣传执行到位、收购市场秩序规范运行”双目标。

2.加强对原粮质量的监管。开展收购期原粮质量抽检。联合市粮油质监所,对收购主体收购的原粮上门抽样、免费检测,促进粮食收购的质量。加强粮食出入库质量监管。联合相关部门,对加工企业库存原粮质量进行检查,保障加工环节的原粮监管到位。规范基础管理。加大对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仓储备案、熏蒸作业备案的宣传和管理力度,对区域重点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的商品粮开展库存调查。促进企业做到粮油库存帐实相符、帐册相符。

3.加强对成品市场的监管。加强对经营网点的现场监管。以经营单位的内部环境卫生、粮油商品质量检查、商品索票索证和粮油经营收支存台账的规范记载等方面为突破口,制定工作方案、开展入户动员与宣传、通报检查情况、开展回访等举措,促进主城区成品粮油市场整体规范水平的提升。加强普法宣传。利用网站、信息简报等载体和《条例》颁布实施八周年、食品安全周等活动,印发《粮油政策法规及粮油安全知识宣传汇编》,对零售市场规范要求进行宣传教育。从严开展放心粮店创建工作。按照提质控量、升级改造、严格把关、从严监管的创建要求,及时启动放心粮店创建复评,全年放心粮店新创1家、复评审通过17家、复评不合格摘牌3家。坚持零售市场常态监管,区域各涉粮主体对粮食统计制度的认识及重视程度均有所提高,粮食流通统计监督检查与规范执行之间形成了有效的良性循环。

4.创新粮食流通监管机制。利用区粮食流通联合监督检查办公室综合执行平台,将原区域粮食流通信息员整体划转为市场巡查协管员,组建全区粮食流通市场巡查协管员队伍,协助执法人员开展市场监管,形成了监管内容全面、监管责任落实、监管绩效考核和队伍培训管理为一体的协管工作制度。全年共开展各项检查32次,出动监督检查人员95人次,检查216家次。

(二)积极提升资产营运水平,不断促进系统经济转型升级

1.强化目标必成意识,全面完成创收任务。年初确定全年国有资产营运创收努力目标。全年完成出租收入*万元,占年度目标的115.9%,全年收支缺口*万元,控制在目标以内。积极加强对三资运作的效益目标责任的跟踪、协调和服务,促进三资运作效益最大化,实现资金运作收益*万元。继续抓好合同管理,完善充实合同条款,认真落实“合同一年一签、先缴费后租用”等各项规定;对涉拆资产实行短期合同,减少退租风险;加大闲置资产招租力度,通过刊登广告、网上发布等形成,适时发布招租信息,确保资产出租率和收益;不断优化出租结构,提升资产出租质态。

2.强化安全防范意识,有效维护老旧资产。开展资产普查。对企业自身资产出租情况、企业职工住房情况进行全面清查登记,并入永达公司资产管理台账系统,规范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不遗漏、不流失。开展资产营运集中整治月活动,整改隐患,明确责任,完善制度,国有资产营运企业共投入*余万元,消除屋面漏雨、门窗破损等安全隐患7处,封闭隔离危旧闲置房安全隐患区6处,消除脏乱差现场26处,整顿清退存在生产安全隐患承租企业1家,消除用电消防隐患43处,更换开关、配电箱43只,报废危旧变压器1台,报停动力用电1户,更换危旧电力线路600多米,添置消防器材85台(套),设立岗位责任牌、安全警示牌、安全标语牌、安全生产责任制牌80余个,建立健全4大类规章制度66条,使企业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提升,现场面貌焕然一新。强化定期检查和正常巡查。坚持集中安全检查和周安全巡查制度相结合。在节前、月度、季度、周末等时间段开展集中安全检查和周巡查制度,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及时回访督查。全年资产维修投入*万元,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3.加强防范意识,提高资金运作能力。积极推行资产拆借风险抵押制,除政府部门和市局批准的系统内国有企业拆借资金外,非国有企业拆借资金在全面掌握合作方风险、实力、信誉的前提下,推行风险抵押制度,无有效的风险抵押或合法担保手续一律不拆借资金。坚持资金拆借审批制,非经企业申请、分局集体研究和市局专项批准一律不拆借,杜绝违规运作。严格把握资金拆借期限,对非国有企业借款期限一般控制在三个月以内,最长不超过六个月,有效地促进了资金的迅速回笼。严格资金本息清收决算制度,拆借资金的月息一般不低于6‰,拆借期满须按照收回本息,一律不得延期或展期,并按专项资金监管程序上报决算。

(三)加大服务保障力度,不断促进主城区应急保供能力的转型升级

1.加强基础信息的完善,促进自身保障能力的提升。继续开展诚信等级评定。全年通过巡查、专项检查,对111家涉粮单位重新评定了诚信等级,并根据巡查结果,及时更新粮食流通管理信息,建立健全涉粮者相关信息台账。加强粮食流通统计工作的监管。重点加强收购期间的五日报、周报及收支存台账数据的更新维护和监督检查,开展对非国有粮食企业流通统计制度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促进非国有粮食企业流通统计制度执行规范。加强动态管理,完善应急供应载体。形成由1家储备企业、2家中转存储单位、7家加工企业、1家运输企业、17家供应网点组成的主城区应急供应载体。

2.加强产业项目服务,增加产业发展后劲。加强服务协调。定期发布《海粮信息》,加强对企业的产业政策指导、业类发展动态引导,对有关企业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资金问题、拆迁难题等方面及时开展协调,促进企业项目的正常开展。对区域涉粮企业和系统改制企业实行挂钩服务。先后到10余家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对区域涉粮企业的基本情况及主要诉求进行了归纳总结和综合分析,形成了《关于对区域涉粮企业实行挂钩服务的意见》,对相关企业提出的服务诉求进行挂钩服务,并将责任落实到每个负责人、每个科室。加强企业转型升级服务。协调落实改制企业资金运作、拆迁变更登记手续,促进了企业工贸并举。寿星植物油公司新厂建设投产,产能、设备得到升级,公司制改造得到完善,成品灌装车间年底建成。投资5.3亿元的苏中最大粮食物流中心--江苏天利农产品物流中心项目的立项、规划、环评、土地征用及土地建、码头港池设计已完成,最大装卸容量达6000吨的内河码头港池已开工建设。正大饲料公司退城进郊,成功迁址高港永安洲的新厂区,积极协调该企与高港局的统计、监管的工作衔接。强化品牌建设。引导寿星植物油公司提升现有寿星牌产品形象,扩大销售。结合梅兰春酒厂迁址和300亩新厂区的建设,引导企业加强基础建设,强化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的市场知名度,进一步做大做强“梅兰春”**地产品牌,引导红五星食品有限公司近期在其他四市一区建立分厂的实施规划,帮助企业进一步提高涉及烘焙、调味品、酱制品、食用油及肉食品等五大类产品的知名度,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增强市场竞争力。

全年区域内非国有收购主体累计收购夏秋季粮油26830吨,区域内列统粮油加工企业完成销售收入59863万元,同比增长40%;实现利税总额为2705万元,同比增长100%;促进了主城区应急保供能力的提升。

(四)加大维稳工作力度,不断促进系统和谐稳定转型升级

1.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单位党组织牵头负责学习培训工作,以先进的理论、专业的技术和先进的典型为教材,加强对党员干部及全体职工的教育培训,促进系统整体素质的提高。坚持领导带头,认真开展中心组学习活动,不断丰富中心组学习内容,以领导带头促全员学习氛围的形成。继续开展读书活动和网上培训及考核。认真制定学习计划,定期开展交流,相互促进。主动开展普法活动。加强粮食行业法律宣传培训活动,组织党员义工服务、开展放心粮油进社区等活动,引导系统党员干部加强法制意识,促进服务对象、系统职工法制意识的增强,有效维护系统稳定。

2.强化安全监管,促进行业安全。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各企业层层分解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继续推行安全生产告知制、安全生产承诺制和安全生产报告制,形成了规范文本,并公布上墙。落实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定期不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重点加强系统企业的隐患排查整改,加强区域涉粮企业的安全生产引导。结合集中整治月活动,加大对清剿火患的专项安全整改力度,认真开展对非国有涉粮企业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服务指导,全年上门督查服务16家次。

3.加强矛盾化解,确保和谐稳定。全面落实各类特群政策。及时调增系统职工工资水平,让全体职工共享改革成果。继续开展“四送”活动,全年筹资15万元用于各类弱势群体的慰问,为系统特群排忧解难送温暖。及时开展调研,努力化解矛盾。深入维稳隐患较大的企业,指导企业董事会在兼顾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妥善处理好企业拆迁与深化改革之间的关系,促进了企业按时、平稳搬迁。对拆迁收益较大的改制企业积极引导,加强资金运作,提高资产增值水平,为企业发展增添后劲。重视信访工作。全年受理信访来访7件,100%办结,未发生集访和越级访事件。主动“三解三促”。围绕“下得去、重实效、有创新”的总体要求,深入企业社区调研,在党建共建、环境整治、帮扶解困、维护稳定等方面开展帮扶,既锻炼了队伍,又彰显了部门形象。

(五)加大勤廉内控力度,不断促进效能建设转型升级。

1.加强党建党廉建设。按期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纪委班子,为系统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落实党建党廉责任。制订党建党廉工作意见,专题部署党建党廉工作,层层建立党建党廉责任制,对基层企业经济、党建、安全责任分解情况进行督查,紧紧把握“依法管粮,构建和谐”主题,使党建党廉与服务中心、发展粮食经济相结合,与关注民生、维护系统稳定相结合,与效能转型、执行力提升相结合。切实推进系统勤廉文化建设。认真贯彻省市粮食纪监工作会议精神,开展“勤廉文化进机关、进企业活动”和“建立健全系统内控机制活动”。在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要求的基础上强化领导,扎实推动,取得明显成效。机关和基层支部基本实现“十有”目标,即:有方案、有学习动员、有勤廉测试、有排查整改、有公开承诺、有宣传栏或公示栏、有创建园地、有勤廉警句、有一套规章制度、有安全警示,勤廉文化氛围初步形成。切实抓好正常性教育,鼓励系统党员干部善于学习,甘于奉献,自立自强,艰苦奋斗,认真组织《廉政准则》等党纪党规和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到基层党组织开展专题调研,谈心沟通,化解基层党员干部和职工的疑惑,引导他们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发挥自身作用,立足岗位创先争优。

2.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落实效能建设目标责任。年初制定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意见,并与各科室签定效能建设目标责任制。继续推行副科职领导干部项目化管理,对整体工作切块分工,形成分局副科职领导干部项目化管理目标责任书,实行月点评、季讲评,促进各项目标按序时进度完成,以目标责任的明确促进效能建设。认真开展机关效能转型升级专项活动和公开评议活动。从把握效能转型升级专项活动的指导思想、明确专项整治内容、开展“勤廉文化进机关进企业”、“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副科职领导工作项目化管理等项活动、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召开效能转型升级专项活动动员会,印发了一份“四服务、四不让”倡议书,制作了一个宣传栏,签订了一份承诺书,观看了一部警示片,召开了一次点评会,开展了一次学习交流,完善了一套规章制度,制定了一个整改方案,公开了一部禁令。认真开展“三服务”活动、重点职能科室负责人挂钩服务,实行全员述职述廉,全员参与公开评议活动,发动全员排查当前影响粮食工作的突出问题,在全员排查的基础上,党委归纳梳理形成全局性的主要问题,以效能转型、公开评议促全年工作的开展。加强内外部监督。定期征求服务对象、行风监督员的意见,并在夏收期间邀请媒体和行风监督员随行监督,发放效能监督卡,适时评议。建立健全内控管理机制,相继形成分局行业服务制度、党建工作制度、机关内部管理制度;督促系统国有企业和改制监管企业完善资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制度,一系列制度的形成,为效能建设转型提供了保证。

3.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强班子,促自律。在效能转型上,班子同志积极查找自身问题,带头制定整改方案,集体深入基层开展“三解三促”和具体调研,有效促进了资产整治、勤廉文化建设、内控机制建设、改制企业发展等工作的顺利推进。二是强队伍,树形象。结合中心活动的开展和夏收工作,多次组织机关人员下基层调研,认真组织机关人员参加演讲比赛和征文竞赛,取得较好成绩,使机关人员工作作风问题在基层一线得到好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在实践中得到提高。三是强基层,促提升。坚持教育为先,增强危机意识、勤廉意识。按季进行廉政警示教育和法律法规培训,实行资产营运岗位责任公开,设立资产出租监督举报电话,建立健全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内部管理、安全管理、党建管理等方面的相关制度,使基层责任得到加强,作风得到转变,执行力得到提升。

篇3:粮食流通体制下的粮食检验工作

1粮食检验工作现状

由于粮改后的粮食经营多元化、市场化, 一批又一批新的粮食经营企业不断兴起, 懂行的做, 不懂行的也做, 由此产生对粮食检验认识不够、认为执行标准不重要的思想, 其表现为对检验工作重视不够。有的经营者不懂粮食检验, 不设质检部门, 不配检验员;有的虽然安排了检验人员, 但没有从事过粮食检验;较高素质的粮食检验人员非常短缺, 从而在粮食经营流通中形成了粮食检验薄弱环节, 粮食收购入库第一关把不严, 入库粮食品质不清, 有的次粮入库, 储藏期间不懂检验、不做检验, 有的出现坏粮, 交易中有的标准不清, 交易的粮食质量模糊, 加之国家质量监管不够, 常有纠纷产生[2], 给经营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给国家带来不安定因素。因此, 当前粮食流通体制下的粮食检验工作现状亟待改善。

2新形势下粮食检验工作的途径

(1) 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管理体制, 国家各级粮油检验监测部门参与粮食流通管理。粮食流通由过去国企粮食部门独家经营转向市场化多家分散经营的新体制, 使原粮食检验监测部门无所适从。随着改制多年, 粮食流通体制不断完善与发展, 粮食经营者认识的提高, 粮食流通检验需要第三方有检验权威机构参与。现在已有第三方粮食检验监测部门开展工作, 发挥着重要作用。现有的粮食检验监测部门既拥有完善的粮食检验设施, 又有高技术高素质的粮食检验监测队伍, 加之政府呼吁、国家政策支持, 大胆尝试参与新形势下粮食流通体制管理, 积极主动开展粮食第三方检验监测, 已成为必然, 且作用重大[3]。不仅会减少粮食经营者经济损失、增加经济效益, 而且对保证粮食安全、利国利民具有重大意义。

(2) 探索粮食检验人员专业培训新途径, 建设高素质粮食检验监测队伍。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 国营粮食企业转轨改制, 大中专粮食院校兼并, 粮食类招生很少, 无法满足粮食大市场的需求。市场化、国际化、大国策要求足够的高技术、高素质的粮食检验监测队伍, 探索粮食检验人员专业培训新途径是必要的。一是国家大中专院校要适当扩大粮食检验类招生;二是有条件的组织可以成立粮食类专业知识培训机构;三是国家各级粮食检验监测部门担负起对社会粮食检验人员的培训;四是粮食经营者内部自身培养、企业之间联合培训。

(3) 适应粮食流通规则, 明确粮食质量标准。规则是准则, 标准是尺度。各粮食经营者都必须明确粮食交易标准, 按粮食流通交易规则去经营, 有了标准, 检验人员就容易开展粮食检验工作, 利用其所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 对所交易的粮食品质进行综合检验评价, 以得出准确的结果, 从而达到交易公平、互利互惠的效果。

(4) 粮食检验人员担起粮食检验重任。粮食检验人员在粮食企业中至关重要, 可以直接影响粮食经营好与坏。企业管理者一定要用好管好粮食检验人员, 粮食检验人员更要担起粮食检验重任, 从粮食流通环节着手。一是做好粮食年景普查。其内容包括粮食品种、品质、产量、产区, 为粮食经营与管理提供依据;二是宣传国家政策, 讲解粮食市场形势, 好粮好价好收益;三是把好粮食收购质量关。抽样有代表性, 检验准确, 质价相符, 公开公正;四是文明礼貌, 有客户至上的意识;五是做好落实储藏期间的检验, 坚持“三检一化”检查制度, 指导保管, 确保储粮安全;六是做好交易出库的粮食检验、监管工作, 做到整体检验与批量抽检相结合, 确保交易粮食符合合同标准, 避免交易纠纷及其造成经济损失[4]。七是做好粮食经营管理者的好参谋。调查研究粮食生产及粮食市场需求, 为经营计划提供准确可靠科学的依据, 为粮食经营合同的标准提出科学合理化建议, 为粮食经营与管理者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江欣.粮食质量监管若干问题综述[J].粮食问题研究, 2005 (4) :21-23.

[2]沈朝, 黄海涛, 李家勇.浅谈加入WTO对粮食检验工作的冲击及其对策[J].粮食仓储科技通讯, 2003 (3) :6-7.

[3]左桂华.对粮食检验工作的研究和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2 (8) :124.

篇4:今日新蔡主体材料—粮食生产

一是抓好惠农强农政策落实。2013年,继续对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花生进行良种补贴,落实小麦补贴面积8.5亿平方米、玉米补贴面积6.7亿平方米、水稻补贴面积2114万平方米、棉花补贴面积893万平方米、花生补贴面积1.6亿平方米,各类补贴资金共计2591.96万元。

二是抓好高标准粮田建设。按照我县高标准粮田建设实施意见及“百千万”工程建设规划,扎实开展高标准粮田建设。2013年,在黄楼、砖店、余店、栎城等乡镇规划建设高标准粮田22.5万亩,总投资2.25亿元。

三是抓好技术服务。农业部门围绕现代农业、高标准粮田建设、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高产创建等工作重心,精心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结合“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2013年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补助项目,进村入户,突出技术服务,强化培训指导,着力解决了生产经营技术难题。年初以来,县农业部门接受群众电话、现场咨询7.2万人次,开展各类技术培训260场次,受训人员2.3万人次,发表电视专题技术讲座13期次,田间指导9万人次,印发各类技术资料22万份。

四是抓好粮食高产创建。2013年,我县实施粮棉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12个,其中小麦万亩示范片4个,玉米示范片4个。县农业部门按照省里下达的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片数量、面积要求,按时完成万亩高产示范田创建工作。小麦示范片667平方米产658.76千克,比全县小麦平均667平方米产502.9千克667平方米增产155.86千克,增幅30.9%;玉米示范片平均单产614.2千克,比全县玉米平均亩产432千克667平方米增产182.2千克,增幅42.2%;大豆示范片平均单产192千克,比全县平均亩产143千克667平方米增产49千克,增幅34.3%,为全县粮食生产起示范带动作用。

五是抓好农资市场监管。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源头治理”的方针,通过电视讲座、流动字幕、专题培训、会议等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发动,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农资经销户、农资生产企业知法用法水平;对全县330家农药经营户、329家种子经销户进行地毯式排查,先后四次与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假劣农资与不法生产经营行为,重点保证农民用种、用药、用肥安全,共查处假药伪劣种子共27起计3.1万千克,维护了广大消费者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作者单位:新蔡县农业局 )

篇5:粮食工作汇报材料

一、加强领导,确保xx普法工作顺利开展 我局局党组和行政班子高度重视普法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对xx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人员变动情况,调整充实普法工作领导机构,成立了××市粮食局xx普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金玉品任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鲁强、王丕强、李景雄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xx普法的具体工作。为使xx普法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并落到实处,我局根据《中共思茅市委思茅市人民政府转发<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的通知》(思发﹝XX﹞26号),制定了《××市粮食局xx普法工作计划》,规划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和措施保障。

二、突出重点,确保xx普法工作落到实处

xx普法期间,我局一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XX年以来党的xx届、xx届各个全会精神,紧密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面落实xx普法的各项具体任务,广泛、深入、持久地进行宪法和法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宣传教育。二是紧密结合国家法制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果,及时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传播法治思想,推进依法治市的建设进程。

三是紧密结合粮食工作特点,积极开展普法教育,除认真学习好xx普法规划规定的《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食品卫生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外,重点结合粮食工作的实际,开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宣传、学习,使干部职工进一步掌握依法行政、依法管粮的法律法规知识。

四是按照xx普法规划的要求,根据机关工作的实际,做到学习时间有保障,争取每季度每个月安排一定的时间,有计划、有组织的集中单位职工学习市委普法办每年安排学习的法律法规,并结合单位实际组织学习与本部门单位职工工作、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

五是做到本单位的普法依法治理经费有保障。每年都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经费投入;积极购买普法教材,做到每个职工人手一册。

三、结合粮食工作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普法活动,确保xx普法工作取得实效 xx普法期间,我局结合粮食工作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有关粮食普法活动: 一是利用每年10月16号世界粮食日这天,采用主要街道悬挂横幅、街头集市散发宣传材料、出动宣传车和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介、围绕粮食这一主题,开展粮食科技宣传周等活动,宣传普及有关粮食的法律、法规和购、销、调、存知识,教育粮食经营者依法经营粮食,保障消费安全,号召广大群众珍惜粮食、爱惜粮食,节约粮食。

篇6:秋季粮食生产情况汇报材料

秋季粮食生产情况汇报材料

秋作物生产时间短,回旋余地小,夺取秋粮丰收,需要抓好生产生产上的每个环节。尤其是秋粮生产在全年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抓好秋粮生产、夺取全年粮食丰收,也是县委、县政府贯彻省委、省政府夺取秋粮丰收实现全年粮食产量超千亿斤的重要举措。为搞好秋粮生产,县委、县政府在人员、物资配备等方面作了精心筹划和布置,为秋粮丰产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将县秋粮生产情况汇报如下:

一、今年秋粮生产情况

为了解今年我县秋作物种植面积情况,县农业局于6月23-25日组织科技人员对我县10个乡镇区秋作物种植面积进行了调查统计,现将调查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今年县秋作物总面积为100万亩,其中秋粮60万亩,比去年减少3.5万亩,减幅4.7%;在种植的秋粮中,玉米40万亩,比上年减少4.5万亩,减幅5.3%;大豆和红薯与上年基本持平。在种植的经济物中,棉花8.0万亩,比上年减少8.3%;花生10万亩,比上年增加4.3%;蔬菜和瓜类20万亩,比上年增加10.4%。

从上述调查情况看,我县秋作物种植面积是:粮食作物面积略减,经济作物面积增加。具体分析:在秋粮内部,玉米面积略减,大豆、红薯略增;经济作物面积增加,棉花因费工费时投入大,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多,加上今年价格回落面积减少。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一是红薯、大豆市场价格持续走高。二是种植粮食作物省工省时,农民能外出打工多。三是畜牧业的发展,粮食作物中玉米面积稳定。因近两年花生增产,价格上涨,而且国家实施了粮油陪增计划,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面积增加。蔬菜和瓜类市场需求量增大,价格连年持续走高,经济效益好,农民种植积极性高。

二、秋粮主导品种推广情况

根据种子管理站部门掌握的品种销售情况,种植面积较多的品种名称及面积分别是:郑单958种植面积20万亩,蠡玉16种植面积4万亩,先玉335种植面积4万亩。其它品种占12万亩。

三、秋粮生产与管理情况

由于今年小麦>收获期推迟,造成秋作物播种较常年略偏晚,加上近期病虫危害和高温干旱等诸多因素,对秋作物生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关于“三夏”生产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关键措施落实,保证了“三夏”生产的顺利开展,大部分秋作物做到了适期播种,为夺取秋季丰收奠定了一定基础。但由于降雨持续偏少,致使部分秋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县干旱面积已达15万亩左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秋作物的出苗和生长发育。

为夺取秋粮丰产丰收,杞县引导群众及时进行了中耕、追肥、化学除草、浇水以及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切实抓好以抗旱为重点的秋粮田间管理工作,由于今年小麦收获期推迟,收获进度慢,杞县农民抓住时机,收获一块,播种一块,浇水一块,人停机不停。截止目前,已累计中耕85.3万亩(次)、追肥55.1万亩(次),化学除草40.4万亩(次),浇水130.0万亩(次),防治病虫害30.5万亩(次)。现在秋粮大田整体长势较好。

(一)技术措施落实情况:县农业局充分利用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把农业技术人员分成5个技术服务小组,分乡包村,解决农民在秋粮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1、抓好抗旱播种,及时查苗补种。秋作物播种后,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秋作物缺苗断垄现象,我们及时宣传、组织群众抓住墒情好的有利时机抓好秋苗补种工作。

2、适时定苗,确保合理密度。今年秋作物出苗后,我局分片包乡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苗情调查,对缺苗断垄严重的地块,指导农民及时进行了催芽补种。对缺苗20%以下的地块,玉米在4-5叶定苗时,去弱留壮,剔稠补稀,就近留双株补缺;大豆在第一对真叶出现时,结合定苗,对缺苗断垄地块进行带土移栽补缺;红薯用原始预备苗浇水移栽等应变措施,确保种植密度。

3、全面中耕,铲除田间杂草。我县秋作物大部分为铁茬播种,苗齐后普遍中耕了一遍,能有效疏松土壤、破除板结、保持土壤墒情、铲除田间杂草、培育壮苗。

4、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在防治玉米各种病虫害的措施中,重点做好玉米粗缩病防治工作。由于上两年大蒜茬玉米大面积发生粗缩病,给农民造成重大损失。为做到未雨绸缪,县农业局及时召集植保、农技、种子等农艺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20多人,召开了玉米粗缩病防治工作会议,与会专家对今年玉米粗缩病发生与防治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并形成了宣传共识,形成了县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意见,印发3万余份进行宣传。又在县电视台作了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讲座,要求农民选好种子和错期播种并密切注意灰飞虱迁灰规律和及时防治。

5、科学追肥,促进增产。我局今年在全县重点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化肥深施、喷施微肥等技术措施。指导农民玉米施肥要分次科学施肥,严禁施肥“一炮轰”。在施好种肥和苗肥的基础上,分别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适时、适量、合理追施肥料。大豆在定苗后,结合中耕,亩追施10-15公斤磷铵,花期喷施硼、铜等微肥。红薯苗期结合中耕,亩施磷铵20-25公斤,钾肥5-10公斤,团棵期亩追尿素8-10公斤。花生在始花前,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公斤、过磷酸钙30-50公斤。提倡肥料深施,严禁在对作物施肥时进行丢施或撒施。

四、积极推广四大技术措施

1、配方施肥技术

不同作物都有自己独特的需肥特性,并且在各个生育阶段的需肥量及养分配比都有不同。因此掌握土壤营养状况,及时调整土壤营养供应量,对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过少或过多造成的养分失衡均对作物产生不良影响。今年我们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对全县的土壤进行了土壤化验,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尤其是万亩示范方进行重点取土化验,共化验土样余份,根据化验结果配方施肥,避免了施肥的盲目性,全县配方施肥面积占玉米种植面积80%以上。

2、化除化控技术

化学除草具有省时、省工、高效的作用。化控能防止作物旺长,促使秋作物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减少养分过分消耗。目前,全县大部分秋作物都进行了化除化控,化除化控面积占秋作物播种面积的50%以上。

3、玉米“一增四改技术”

一增:增加种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地将现有品种的种植密度普遍增加500-1000株/亩。改变了过去农民稀植大穗的种植习惯,密度增加了,据调查今年玉米种植密度比去年增加550棵以上。“四改”:一是改种耐密品种。二是改套种为平播,铁茬直播,并适当延迟收获。三是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四是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发挥农机在玉米生产中的作用,减少人工播种、收割面积,逐步扩大机耕、机种、机收等玉米全程机械作业比例。

五、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县委、县政府要求各有关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切实把实施好秋粮生产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细,确保抓出成效。为此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夺取秋粮丰收任务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分解到乡镇、村,落实到田间地块。同时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共同为秋粮丰产丰收作贡献。财政、金融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农业部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第一线,大力搞好技术>培训和指导,真正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气象部门加强天气预测预报,重点做好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及服务工作,加强土壤墒情的监测和预报工作,适时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为抗灾夺丰收搞好服务。供销、石油、电力等部门做好农业生产资料的调运供应工作,保证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等农资充足供应和用电需要。农业、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联手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查处坑农害农违法事件,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确保秋粮生产再上新台阶。

六、问题与建议

1、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多,导致秋粮作物管理粗放,如玉米、大豆不进行人工间苗;玉米施肥不科学,撒施肥料比重过大,降低了肥料利用率;个别农户病虫防治不及时等。

2、乡级农技人员匮乏,县级科技服务手段落后,秋粮高产栽培技术普及率较低。个别农民对玉米品种稀植密种,密植稀种,造成减产或产量不高。

3、对秋粮生产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各级各部门对秋粮生产的重视程度与夏粮相比,相差甚远,包括农民对秋粮生产也存在误区,对秋粮重视不够。

上一篇:大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奖感言优秀下一篇:造价咨询的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