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事业发展自评报告

2024-07-09

护理事业发展自评报告(通用6篇)

篇1:护理事业发展自评报告

×××中医院

关于开展《河南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7-2020)

实施情况中期自评报告

根据河南省卫计委关于护理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依据《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河南省护理事业发展实施方案(2017-2020)》和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河南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进行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工作任务和重点项目的实施情况

(一)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升整体服务能力。

1.维护护士合法权益,贯彻落实《护士条例》,依法严格护士准入制度,严格依法执业,从事护理活动的护士均取得护士执业证。医院为外聘护士建立人事代理关系,解决聘用护士的技术职称评审考核、工资福利待遇调整等问题。实行“同工同酬、绩效工资”的分配制度,并为每位护士购买“五险一金”。提高护理人员待遇,稳定护士队伍,提高护理质量,确保病人的安全。

2、持续增加护士总量。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配备护士,重点充实病区护士数量,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合理设置护理岗位,使医院护士数量与临床工作量相适应,科学配置护士,保障临床护理质量,截至2018年6月,我院注册护士达到137人,比2016年增加了21人,基本满足临床护理需要。

3、健全护士培训制度。制定在职护士培训计划,新入护士培训计划,保证每位护士接受培训与学习,通过院科二级每月组织护士业务学习和操作培训,护士轮流外出学习及进修等途径完成在职培训。特别是对年轻护士加强培训,新入院护士进院 3年内必须得到系统规范的培训。

4、提高专科护理水平。贯彻落实专科护士培训制度,根据医院发展需要,大力开展专科护理人才培养,我院共送出10余人学习重症监护和血液透析工作,培养“知识全、专业精、技能高”的临床护士人才,充分发挥专科护理价值。

(二)创新护理服务模式,丰富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

1、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并有效落实护理工作制度、管理制度、核心制度。依据<<临床护理服务指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等,持续提高护理服务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2、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贯彻落实省卫生厅《2015年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的通知》,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我院以改革临床护理服务模式为切入点,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注重护理服务内涵建设,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优质护理病房开展达80%。

(三)、深化护理管理改革,激发队伍内在活力。

1、护理岗位管理。按照“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医院建立并完善医院护理管理体制,提高护理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完善护理人员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岗位培训制度、职称晋升制度等实现同岗同酬,体现岗位差异,体现能级对应,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2.设置护理管理岗位并明确岗位职责、采用竞聘上岗的方式,提高管理水平。根据不同护理岗位,将绩效考核的重点,放在护士护理患者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患者满意程度等要素上,使护士的收入分配、职称晋升、奖励评优更加注重临床护理实践,充分调动临床护士积极性的激励机制。

3、落实支持保障措施。减少护士承担非护理工作,减轻临床一线护士负担。完善并落实后勤保障支持,做到药房送药到病房;物资保障、设备科按需要添置设备,并定期检修、维护;临床用血专人送检、专人负责;进一步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做好护理服务。

4.护理信息化建设。加强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有效运用电子病历、医嘱处理、护理评估、护理记录等信息系统,提高护理管理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完善护理服务标准、规范,健全护理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体系。

(四)、拓展护理服务领域,提升基层护理服务能力。

1、推进发展老年护理服务。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我院积极开展辖区内老年人健康服务免费体检;慢性病管理服务;社区人口健康体检。为老年患者以及贫困人群提供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长期医疗、护理等服务。

2、延续性护理服务。根据社会需求,发挥医院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将—

— 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为出院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完善服务内容和人方式,保障护理服务的连续性。我院护理志愿者定期到敬老院提供健康教育和基础护理服务。

3、加快发展基层护理。我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活动,为长期卧床、贫困人口及老年患者提供上门服务,部分护士加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让基层群众能享受到规范化、专业化的护理技术服务。

4、提升基层护理服务能力。强化基层医疗机构护士队伍建设,护士帮扶村卫生室、乡卫生院对口支援,通过帮扶和带动,提高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康复保健等服务能力,保证基层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不断提升,更好地服务群众。

(五)推动中医护理特色发展。

我院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推广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按照《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要求,发展中医护理。根据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中医基础知识和技术操作规范性培训,要求每位护士都要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将“整体观念及辩证施护“的护理特点融入临床护理实践中。选派护理骨干到省级医院学习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回院后带动科室其他护士,以至全院普遍开展。为提高中医护理操作在临床中的应用,至2018年全院每科室的中医护理操作项目均不少于四项,每月通过对各病区中医护理技术开展情况进行统计,定期总结经验,尽最大能力提高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率和病人满意度。全院积极开展辩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在国家下发的中医护理方案33个优势病种中,目前我院已经实行优势病种达12种,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对提高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注重中医护理人才培养,鼓励护士自修中医药大学本科护理,加强中医护理队伍建设,推动中医护理事业发展。

(六)、护士能力提升情况和老年护理服务发展情况。

1、护士能力提升。参照国家卫计委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制定我院新护士培训大纲,并落实培训内容。新入职护士培训率达到100%,切实提高入职护士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持续开展手术、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新开展内科重症监护、血液净化专科护士人才培养;护理管理人员—

— 参加省级护理管理岗位培训率达到70%,推动护理管理工作规范化和精细化。有计划开展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养,注重中医护理技术推广和应用。

2、老年护理服务发展。落实国家卫计委老年服务相关指南和规范,逐步培养并增加从事老年护理服务人员数量,与乡卫生室、敬老院等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双向转诊、预约就诊、紧急救治的“绿色通道”提高医疗效率。

二、存在困难及问题的原因分析

1.中医护理人才缺乏,专科护理亟待培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人口老龄化,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加,大力发展专科护理、老年护理和重症护理,已经成为目前临床护理实践发展方向。我院专科护士的培训率过低,专科护理人员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参加上级医疗机构中医护理培训的机会少,新入职护士大部分西医院校毕业,中医理论知识匮乏。

2.护理服务理念有待提升和护理质量需要进一步加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落实不够,未做到换位思考,患者满意度未达到100%;在落实整体护理服务过程中,虽有一定成绩,但也仅停留在做好治疗与基础护理的层面上,忽视了病人对护理服务的全面需求,从而导致护士为病人提供的服务与病人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3、护理管理人员规范化培训有所欠缺,因科室工作忙,参加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少,需加强加大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养力度,科室中医护理技术未能及时带动和发展。

三、针对问题,采取措施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1.优化护士知识结构,提升中医基本理论与技能。加强护士院内的中医理论学习和中医技术培训,鼓励护士自修中医药学校本科护理,提升护理学历。

2、加强培训护士礼仪与行为规范,改变服务理念,“以病人为中心”满足病人全方位的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强新入职护士培训,提升整体护理服务质量,保证护理安全,减少护患纠纷。

3、积极派送护理管理人员参加省级管理岗位培训,同时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1-3个月,提高医院整体护理管理水平,使护理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

4、实施专科护理人才培养。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引导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制度,制订具体培训计划、规范、培训内容和要求,加大对护理人才的培养。

5、逐步拓展护理服务领域。自2010年起,建立并实施了出院病人电话回访工作,拓展服务内涵,丰富服务方式,对病人的生活起居、饮食规律、康复锻炼、用药、自我保健等方面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与指导,将我院的护理工作延伸到社区,大力发挥护理服务的作用和功能,提供符合社区人群的健康服务需要的多样化护理服务。

— 5

篇2:护理事业发展自评报告

自评报告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开展(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进行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发展规划》主要指标统计,分填报相关指标数据,从2016年1月1日到2018年6月30日。

二、加强护士队伍建设。

(一)根据临床护士实际工作需求,合理设置护理岗位,使医院护士数量与临床工作量相适应,科学配置护士,保障临床护理质量,截至2018年6月,我院注册护士达到353人。二级医院护士总数和实际开放床位数比为0.58:1以上。

(二)优化护士队伍结构,稳定临床护士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升。截至2018年6月,我院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占总数的57.2%,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17.3%。与2015年相比,大专以上学历护士的比例提高了20.5%。

(三)健全和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和收入分配制度。护士的收入分配、职称晋升、奖励评优等向临床一线倾斜,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创造有利于护士安心在临床护理岗位工作的环境和条件,稳定临床一线护士队伍,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和帮助。

三、实施护理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和老年护理服务发展工程的工作情况

(一)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长效机制,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注重护理服务内涵建设,实行护士站前移,实施个体化的健康宣教和专科特色健康教育,优质护理病房开展达到100%。

(二)我院结合自身实际,在全院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修订了护士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实行弹性排班,增加高峰时段、薄弱时段的护士人数,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工作落到实处及患者的安全。加强护患沟通,对所有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患者住院期间以护理工作的服务态度、健康宣教、知识技能、风险防范、工作流程等的综合评价,并对住院患者开展入院24h、72h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的意见、建议和需求并形成台账,尽早整改。使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逐年提升。

(三)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护理部按照护理质控标准每月抽查,护理质控组每季度检查及科室护理质控小组每月自查相结合,对各护理单元的病房管理、分级护理、医院感染、护理安全、护理文件书写、急救药械、给药技术、身份识别、优质护理及专科管理等质量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分析、整改和评估,每季度以简报形式公布,以求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四)定期召开优质护理工作总结会。护理部召集护士长定期组织召开“优质护理服务专题会议”,从开展护理服务延伸、展现优质护理亮点、夯实基础护理、改革排班模式、完善规章制度等方面,不断深入推进和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并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为契机。自2013年起每年举办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团队、先进个人表彰会。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和正能量的传递,使护理同仁们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护理工作。

(五)开展多科协作的应急演练活动。自2016年起我院急诊科与ICU开展对危重病例联合救治的实战演练;外科一区开展给药错误应急演练;影像科与急诊科医务人员联合开展造影剂严重过敏反应抢救演练;心内科与急诊科联合演练胸痛患者的急救流程预警反应及检验院前急救人员对联络机制的熟练程度;ICU开展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突然断电的应急演练;120急诊科与古田县公安局、消防队、实验幼儿园开展联合反恐应急演练;儿科、妇产科联合开展新生儿窒息应急演练;神经内科开展癫痫持续状态救治应急演练等。通过集中演练,使大家在实战中得到锻炼,取得经验,提高个人及团队的应急事件处置能力及专业技术水平。

(六)实施护理人才培养工程

1、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引导的护理人员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制度,制定具体培训计划、内容和要求,以岗前培训、分层级培训和对口培训的模式,加大对护理人才的培养。

2、开展临床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至2018年,我院选送重症监护、急诊急救、糖尿病护理、伤口造口、血液透析、儿科重症监护、手术室等7个专科护理领域的护士参加培训,并获得省级专科护士合格证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院专科护理技术水平。

3加强护理管理人员的能力建设。建立并完善临床护理工作发展需要的护理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对护理管理人员实施全面规范培训。到2018年,我院共有17名护理管理人员参加福建省护理学会及福建省护理质控中心组织的护理管理培训班,占全院护理管理人员总数的56%。

(七)探索建立长期护理服务模式的试点。

1、护理服务领域逐步拓展。从2016年8月起,我院各病区护理人员开展了出院患者电话回访工作,通过对出院患者的饮食、康复锻炼、用药、自我保健等方面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与指导,将我院的护理工作延伸到社区组织,拓展了服务内涵,丰富了护理服务方式,大力发挥护理服务的作用和功能,为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提供了的多样化的护理服务。

(八)努力提升老年护理服务能力。为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提高医院为老年患者服务的能力,我院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依托现有条件,扎实做好老年慢性病的诊疗相关工作。我院探索优质护理服务新模式,拓展服务领域,使护理服务从医院内延伸自社区和乡村。我院神经内科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对脑血管病出院患者进行家访,重点了解患者服药及肢体功能锻炼情况,纠正不合理锻炼方式,对不良饮食生活习惯进行纠正和指导,普及康复和家庭护理等知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心内科多次开展慢病分级诊疗下乡义诊活动,为村民进行了体格检查和健康指导,并向村民免费发放药品与健康宣传资料;心血管、内分泌内科医务人员积极为住院患者开展慢病健康知识的讲座活动,并创建了慢病微信平台(古田县医院糖友群、古田县医院心血管病友群),由专业的医生护士为广大的患者提供慢病知识宣教、用药指导、疑难问题解答,加强慢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五官科开展白内障患者健康宣教活动,受到广大老年患者的好评

四、存在困难及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专业化护理人才缺乏,专科护理亟待发展。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以及专科护理发展仍是基层医院的短板。随着国家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专科护理,促进护理适应现代医学科学发展,满足患者对健康的多层次需求,也已经成为目前临床护理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

(二)护理服务理念、护理质量、护理范畴需要进一步提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落实不够,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护理服务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落实整体护理服务过程中,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仅停留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层面上,忽视了患者对护理服务延伸的需求,从而导致护士为患者提供的服务与患者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五、护理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1、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群因伤病活动受限、卧床已经失能的人数和持续卧床的时间不断增加,这将大大增加老年护理和与老年有关的慢性病护理的需求量。

2、社会发展倒逼护理质量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期望不断提高,要求得到更好的健康服务以获得较高水平的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促进护理服务向高质量、多元化、人性化方向发展。

六、对“十三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继续加大对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扶持专科护理的发展。

2、鼓励和支持基层医院开展老年护理工作。

3、进一步加大省市级医院护理专家对基层医院护理工作的帮扶指导工作。

xxx医院护理部

篇3:护理事业发展自评报告

一、“十一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时期, 是卫生事业发展非常不平凡的5年, 也是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时期。经过5年的努力, 全面完成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5~2010年) 》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公布了《护士条例》, 依法加强护士队伍建设, 全面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能力, 加快专科护理骨干培养, 不断提高护理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护理事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护士队伍数量大幅度增加。截至“十一五”末, 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05万, 较2005年增长了52%, 是历史上护士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每千人口护士数从2005年的1.06提高到2010年的1.52。医院的医护比由2005年的1:0.97提高到2010年的1:1.16。公立医院中, 三级医院医护比达到1:1.36, 二级医院达到1:1.13, 医院医护比例倒置问题逐步扭转。我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占总数的51.3%, 护士队伍从以中专为主体转向中专、大专、本科多层次教育的方向发展。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按照卫生部要求, 大力开展重症监护、急诊急救等领域的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 护士队伍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公立医院改革中, 各级各类医院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为抓手, 推行以改革护理服务模式、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核心的优质护理服务, 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显著提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疾病谱变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护理服务不断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 服务领域逐步向家庭、社区延伸, 在老年护理、慢性病护理、临终关怀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护理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新修订的《护理院基本标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护理型医院的建设, 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专业的长期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服务。

“十一五”期间, 卫生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提高, 护理事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护理工作, 为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 人民群众对生命和健康日益关注, 为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广大护理工作者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 积累了宝贵经验, 为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在充分认识护理事业发展面临的有利形势和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 也要看到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 以及人民群众对生命质量、健康水平和医疗保健的更高关注, 护士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临床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护理服务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 护理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从而适应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

二、指导思想与原则

以加强护士队伍建设, 促进护理服务“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为重点, 健全制度体系, 加强科学管理, 提高服务能力, 立足国情、科学发展、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促进护理事业发展适应医学技术进步和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的要求。

(一) 统筹规划, 分级负责。

卫生部负责制订全国总体规划, 确定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完善配套政策并进行督导检查和评价指导。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本辖区实际, 制订本地具体规划, 负责组织实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制订全国中医护理发展的具体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二) 深化改革, 突出重点。

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 加强护士队伍建设, 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重点解决增加护士队伍总量, 优化护士队伍结构, 改革护理服务模式, 加强护理内涵建设等问题。

(三) 建立机制, 规范管理。

加强护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完善护理相关法律法规、服务规范和工作标准, 推动护理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 稳定临床护士队伍, 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 促进护士职业生涯发展。

三、主要目标

坚持以改善护理服务, 提高护理质量, 丰富护理内涵, 拓展服务领域为重点, 以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和改革护理服务模式为突破口, 以推进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和推进老年、慢性病、临终关怀等长期医疗护理服务为抓手, 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推动护理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到2015年, 建设一支数量规模适宜、素质能力优良、结构分布合理的护士队伍。建立护士的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制度和护理管理岗位培训制度, 提高护士队伍专业化水平和护理管理科学化水平。

———到2015年, 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全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服务模式, 落实护理职责, 加强内涵建设, 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到2015年, 建立公立医院护理管理制度框架, 稳定和发展临床护士队伍, 以实施岗位管理为切入点, 对护士的合理配置、绩效考核、职称晋升、岗位培训实施科学管理, 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实现公立医院护理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

——到2015年, 通过开展试点, 探索建立针对老年、慢性病、临终关怀患者的长期医疗护理服务模式, 大力发展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 扩大护理服务领域, 加快护理产业发展, 提高医疗护理服务的连续性、协调性、整体性, 面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四、重点任务

(一) 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

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 维护护士合法权益, 增强护士依法执业的法律意识, 强化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法定职责的有效落实, 完善医疗卫生机构护士执业相关规范、护士配备基本标准, 建立并实施护士培训和定期考核制度。进一步加大依法监督力度, 保障护士合法权利, 规范护理执业行为。到“十二五”末, 建立和完善护士队伍准入、执业管理、培训、考核、晋升和职业发展的基本制度框架, 为稳定和发展护士队伍提供保障。争取在《护士条例》实施的基础上, 于2015年启动《护士法》的调研起草工作。

(二) 加强护士队伍建设。

根据《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 大力培养与培训护理专业人才, 落实护士配备相关标准, 加强基层护士人力配备, 优化护士队伍结构, 提高护士队伍服务能力。

1. 提高护士队伍总量。

到2015年, 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86万,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2.07, 全国执业 (助理) 医师与注册护士比达到1:1~1:1.2。医护比例倒置问题得到解决。

2. 增加医院护士配备。

进一步落实医院护士配备标准, 使医院护士数量与临床工作量相适应。到2015年, 全国100%的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的护士配置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 其中, 三级综合医院、部分三级专科医院 (肿瘤、儿童、妇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 全院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8:1, 病区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6:1;二级综合医院、部分二级专科医院 (肿瘤、儿童、妇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 全院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6:1, 病区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4:1;其他类别、等级的医院应当根据功能任务、服务量和服务效率等要素, 科学配置护士, 保障临床护理质量。

3. 充实基层护理力量。

进一步增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力量, 保障基层护士待遇。到2015年, 在基层从事工作的护士达到30万人, 其中,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护比达到1:1~1:1.5。

4. 优化护士队伍结构。

进一步增加大专层次护士比例, 缩减中专层次护士比例。到2015年, 全国护士队伍中, 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不低于60%;三级医院中, 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不低于80%, 二级医院中, 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应当不低于50%。

5. 稳定临床护士队伍。

完善医院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 完成护士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 护士的收入分配、职称晋升、奖励评优等向临床一线倾斜, 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 努力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条件, 稳定临床一线护士队伍。

(三) 提高医院临床护理水平。

继续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 在各级各类医院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全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服务模式, 为患者提供全程规范化护理服务。加强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 提高护理服务效率。完善护理服务标准、规范, 健全护理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体系, 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行为, 提高护理质量。鼓励医院实施对出院患者的回访和延续护理服务。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 在全国创建国家级和省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四) 深化公立医院护理管理改革。

在公立医院改革中, 进一步理顺医院内部护理管理职能, 按照“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 建立并完善医院护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提高护理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争取到“十二五”末, 在公立医院建立责权统一、职责明确、精简高效、领导有力的护理管理体制, 实现符合临床护理工作特点的护士人力资源的科学化管理, 建立规范的护理专业人员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薪酬分配制度、岗位培训制度、职称晋升制度等。以实行岗位管理为切入点, 完成护理岗位设置并明确岗位职责、上岗条件, 完善与护理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患者满意度相挂钩的绩效考核制度, 使护士的收入分配、职称晋升、奖励评优更加注重临床护理实践, 建立稳定临床护士队伍、充分调动临床护士积极性的激励机制。

(五) 建立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制度。

在完善医院护理岗位设置的基础上, 确定临床专科护理岗位, 坚持“以用为本”,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 建立和完善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制度。卫生部制订统一的培训大纲和培训标准, 加强培训基地建设, 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实施专科护理岗位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工作, 制订具体培训计划, 规范培训内容和要求。争取到2015年, 在全国建立10个国家级重症监护培训基地, 10个国家级急诊急救护理技术培训基地, 5个国家级血液净化护理技术培训基地, 5个国家级肿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 5个国家级手术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 5个国家级精神护理专业培训基地。“十一五”期间为全国培养2.5万名临床专科护士。

(六) 建立护理管理岗位培训制度。

加强医院护理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 建立和完善护理管理岗位培训制度, 适应现代医院和临床护理工作发展的需要。卫生部制订统一的培训大纲和培训要求, 建设国家级和区域性培训基地, 负责培训全国三级医院护理部主任和师资骨干队伍。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培训辖区内二级医院护理部主任和二级以上医院的护士长。加强医院护理管理队伍的建设, 三级医院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护理管理人员应当占有一定比例。争取到2015年, 培养和建设一支政策水平较高、业务能力突出、管理素质优良的护理管理队伍。

(七) 探索建立长期护理服务体系。

“十二五”期间将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机构为支撑、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 提高对长期卧床患者、晚期姑息治疗患者、老年慢性病患者等人群提供长期护理、康复、健康教育、临终关怀等服务的能力。研究制订老年病科、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的护理规范及指南。

1. 增强医疗机构长期护理服务能力。

医疗机构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 将护理服务延伸到家庭和社区, 更加注重患者的延续性护理和康复, 拓展护理服务领域。加强医院老年病科、临终关怀科建设, 根据实际需要, 设立老年病、临终关怀病房, 收治老年病患者和各类疾病晚期患者,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通过存量调整和增量引导等方式, 新建、改扩建和扶持一批护理型医院, 承接康复期、老年慢性病和姑息治疗的患者。

2. 提供居家的长期护理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对适合在家庭条件下进行护理的老年患者、慢性病患者、卧床患者等人群提供居家的长期护理服务, 符合条件的可为其开设家庭病床服务。

3. 提高社会养老机构的护理服务水平。

加强社会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的规范化建设, 进一步明晰医务室的功能定位、服务范围、人员和设备配备等要求。鼓励养老服务机构与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为养老机构的老年患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八) 加快护理教育改革与发展。

“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快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密切医疗卫生机构与护理教育机构的联系与合作, 适应护理专业实践发展的需要。完善护理教育方式, 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 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大力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 注重护理实践能力的提高;突出护理专业特点, 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心理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比重, 增强人文关怀意识;科学确定护理教育的规模, 尝试订单式培养模式, 推进学校教学与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有效衔接。

(九) 大力发展中医护理。

提高中医护理水平, 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 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并推广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开展中医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 到2015年, 培养中医护理骨干人才2万名。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中医病房要按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等要求, 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 加强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 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 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

(十) 加强与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的合作与交流。

加强我国护理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护理服务理念、专业技术经验、教育和管理模式, 积极争取与国际社会在护理人才培养、业务技术、管理和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继续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的护理领域合作交流, 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

五、重大工程项目

(一)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在“十一五”期间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上, 继续巩固和扩大优质护理服务成效。到2015年, 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全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服务模式, 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加强对医院护士队伍的科学管理, 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完善护理服务标准、规范, 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提高临床护理服务水平。到2015年, 在全国创建100所国家级和300所省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应当做到护理管理科学规范, 护理模式符合现代医学模式要求, 服务内涵和外延能够适应临床护理发展需要, 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具有较高的护理水平及带教能力。

(二) 护理人才培养工程。

开展对临床专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 加大重症监护、急诊急救、血液净化、肿瘤、手术室等领域专科护士的培养, 到2015年, 培养临床专科护士2.5万名。开展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岗位培训, 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分级负责护理管理人员培训。到2015年, 全国三级医院、二级医院100%的护理部主任和60%的护士长完成护理管理岗位培训。专科护士培训和护理管理培训要结合实际需求, 细化培训计划和内容, 加强培训基地建设, 注重培训质量和效果。

(三) 长期护理服务模式试点项目。

在全国选择10个城市开展“以机构为支撑、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长期护理服务模式试点项目。医疗机构延伸护理服务至家庭和社区;加强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和肿瘤、老年病专科医院的能力建设;为符合条件的慢性病患者、老年患者、长期护理和康复期患者提供专业的居家护理服务;每个试点城市扶持和加强1所护理型医院建设, 逐步形成分级医疗、急慢分治的医疗服务格局。

六、保障措施

(一) 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促进护理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必然性和紧迫性, 将护理工作发展与当地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相结合, 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同步实施。要加强组织领导, 明确目标任务, 认真组织落实。

(二) 认真贯彻落实, 务求工作实效。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本规划纲要, 在组织实施过程中, 细化各项工作任务, 结合实际、科学统筹、创新方法、注重实效。要注重抓示范点的建设, 发挥示范点的指导作用, 积极探索、总结经验, 逐步推广, 带动本地区护理工作分步骤达到规划的各项目标, 确保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三) 加强督导评估, 保证实施效果。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案, 对本地区实施规划纲要的情况进行全过程监测, 开展阶段性评估和终期评估, 加强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 总结经验。2013年, 卫生部将对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划纲要的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 2015年组织开展终期评估。

附件:“十二五”期间护理事业发展主要工作指标

篇4:护理事业发展自评报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22

自我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无偿献血经过近10年的发展,各地志愿无偿献血比例正逐步提升,志愿无偿献血正成为当前无偿献血的主流,同时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各地也更注重献血服务工作。在无偿献血过程中除了重视献血常识的宣传,鲜血服务的提供以及便捷舒适的献血环境和场所改善,是促进志愿无偿献血的基础,进一步提升献血服务过程中护理质量,才能保持志愿无偿献血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组建出一支相对固定的志愿献血者队伍,充分保障临床用血的需求,因此,强化献血过程的护理质量,可以不断提高志愿无偿献血者的积极性。通过人文服务理念,注重献血过程的护理质量,努力把高质量的献血服务贯穿于献血全过程,让每一位献血者感受到亲情、优质的服务,为献血者的再次献血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促进志愿无偿献血事业的稳步发展。现对如何加强献血服务质量作些探讨。

树立人文服务理念

献血护理是一项具有较高技术的专业工作,献血服务依靠护理人员通过指导、关怀及照顾措施来体现献血服务质量和水平。由于献血者都是来自社会不同岗位的群体,心理状态、知识层次及对无偿献血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也不同,需要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宣传解释:护理人员要热情、主动、礼貌地接待每一位献血者,使用“您好,请坐,谢谢,对不起,请提意见”等文明用语和他们进行必要的思想交流及心理沟通,对献血者提出的问题做出正确而合理的解释。向献血者细致地讲解献血前后的注意事项,使献血者充分认识到健康的公民适量献血对身体有益无害,同时让他们知道在献血时空腹、疲劳容易引起献血反应,采血前饮酒、熬夜等容易造成ALT偏高,造成血液的浪费。用耐心、细心、贴心和真心换取献血者的爱心,进一步体现血站良好的人文关怀,使处于不同心理状态下的健康适龄公民都能加入到献血行列中。

采血工作方面:采血人员用高质量的护理技术采集手指血标本,必须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选择肘正中或贵要静脉进行穿刺,操作轻柔保证一针见血率,尽量减少穿刺带来的疼痛,避免献血者因恐惧和疼痛造成精神的高度紧张。采血护士还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尽量选择不同的话题同他们进行交谈,以分散献血者的注意力,并尽可能伴以鼓励和敬佩的话语,使献血者亲身感受到安全、温馨的氛围和被人尊敬的感觉,使他们有个自信、愉快而顺利的献血经历,为再次献血树立更大的信心。

做好献血中的护理工作

在献血过程中要加强对献血者的细心观察和护理,一旦发现献血反应,无论是轻度、中度或重度,医务人员都要沉着、冷静,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立即停止采血,让其平卧、抬高双脚、松开衣领及腰带,得到充分休息,给予适当进食或饮用浓糖水,以此缓解不适症状。保持空气流通,更不能让其他献血者围观,以防发生连锁反应;对重度者,可针灸或按压人中、合谷等穴,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心率和体温变化,必要时可静脉注射葡萄糖液及镇静剂,可很快恢复正常;消除献血者的恐惧和疑虑心理,稳定其情绪,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对重度献血者应委婉告诉他以后不要再献血了,并做好记录,真正让献血者感受到无偿献血时人文关怀的亲切感,使每一位献血者真正从内心深处乐于接受无偿献血。

献血后服务工作

建立合理的接待标准:流动献血受到其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提供宽敞的空间。在进行无偿献血工作时应有效开展工作,保证采血的各个环节能按质按量有序进行。特别是在献血者数量多而集中超出当前流动采血车的接待能力时,更要做好解释工作,血站应建立有效应急处理措施,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用最快最优质的服务提供给献血者。

保持针眼清洁,防止感染:完成献血后,告诉献血者保护好穿刺部位,用3个手指用力按压针眼部位10~15分钟,防止皮下血肿的发生。并叮嘱献血者不要好奇地打开贴有创可贴的部位看针眼,保持针眼部位清洁,12小时再取创可贴。24小时内针眼不要接触水,以防感染。

适当休息及合理补充营养:献血后休息20分钟左右,并可提供一些饼干、牛奶、糖水等营养品,并告诉献血者3天内比平时多喝一点饮料或水,有助于血容量的恢复;0.5小时内不要吸烟,补充营养不要过量,个人活动要适度,24小时内不要做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防发生意外。部分献血者献血后有疲劳或困倦感,这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不必担心。献血者要保持一份愉悦的心情,心态平和,要有充足的睡眠,1~3天可自行恢复。

讨论

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无偿献血是终身的荣誉,无偿献血者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爱戴。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

献血服务质量的提高永无止境,特别是献血服务者所面对的自愿无偿献血者人群不同,整个社会大环境在发生着变化,不同层次人群对服务的需求也有所不同,让献血者满意是献血服务和活动的结果,让他们理解献血的重要性,感到献血是值得的,在献血过程中得到尊重,献血行为得到认可,需要通过献血服务的每一个细节来体现,让他们愉快地参加献血是对血站献血工作的支持,能对潜在献血者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就要求广大护理人员不断吸收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方法,确保献血服务质量和要求能满足广大献血者的需求,赢得献血者的口碑,利用献血者的口碑在社会上所形成的宣传效应来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志愿无偿比率,让无偿献血最终达到志愿化。

参考文献

1 刘小雯,陈侠英,吴瑞欢,等.质量文化在血站护理治理的应用.中国输血杂志,2008,21:55-56.

2 陈耀秀.建立招募志愿无偿献血者的体会.中国输血杂志,2005,18:271-272.

3 陈莉,赵莉华,王玉珍,等.心理学知识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应用[J].中國输血杂志,2003,16:138.

4 赵玉昆.献血时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与护理[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7.

篇5:护理事业发展自评报告

“十二五”期间中医护理发展自评报告

我院在“十二五”期间,在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院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努力下,我院护理工作从多方面得到了提升和发展,护理工作内涵进一步完善,护理技术水平大力提高,护理质量进一步提升。同时工作中也面临多方面困难和疑惑。现就我院中医护理发展状况自评如下:

一、中医护理队伍建设方面: 我院近年来对全院护士进行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培训人员占全院护理人员的比例达到100%,每三年完成中医知识培训100学时以上;并定期进行中医传统技术操作培训及考核;护理部和科室加强护理人员中医三基培训有计划、有措施、有考核及效果评价,大力培养中医护理人才。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中医知识专业培训;对中医护理管理人员和骨干人员送到省市参加系统培训,优化我院护士队伍结构、稳定临床第一线护士队伍;并鼓励全院护士到中医院校进行学历提升教育学习,目前全院29名护士,有护理本科生4人,护理专科生 24 人。并鼓励年轻护士加强中医护理新技术的学习和到高一级医院进行专科护士学习培养,医院给予绩效激励机制,为医院后续发展筹备中医护理后备人才。

二、《护士条例》的落实情况及深化中医医院护理管理改革方面: 我院大力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医院领导积极支持护理部工作,护士的合法权益,加强科学管理,稳定和壮大护士队伍,在保证人力配备、改善工作条件、保障护士待遇等方面加大落实力度。我院加强护士执业准入管理,在岗护士全部具备执业护士资格;并建立护士培训考核制度,帮助护士进行职业规划,保障护士的合法权益;同时每年对全院优秀护士进行表彰奖励;同时让全院护士明确所肩负的责任和应履行的义务,转变服务理念,规范服务行为,提高专业水平,全面履行职责,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三、在提高中医临床护理水平方面:

我院长期以来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努力提高医院护理整体水平。根据我院病种特点及医疗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在全院所有住院科室推行中医优势病种护理方案每个病区至少两个,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每科至少两项,开展辩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并在全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病房率是100%,加强健康教育的全面落实、优化,严格落实整体护理。医院加强护理管理改革,能者上,庸者下,调整护理长管理岗位三个;对临床护理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建立绩效考核机制、薪酬分配制度体现多劳多得、奖惩分明,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全院进行护理管理信息化,所有的病历书写,医嘱,处方,药物调配,发药等进行信息化管理。特别加强护理质控二级管理,护士长、护理部每月进行护理质量评价,找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及

时反馈,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四、开展中医护理科研、论文交流等方面工作情况: 护理部积极鼓励全院护士撰写护理论文,参与中医护理科研工作。全院护理人员撰写护理论文9篇,分别在全国各

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全院护士今年撰写护理学术论文十余篇 在院内进行学术交流,促进了护理业务水平的提高。目前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我院护理人员普遍年轻,中医理论和操作业务薄弱,临床经验欠缺,应急能力有待提高,加之人少事多,社会医患

关系的紧张,社会对护士的尊重不够,薪资待遇不尽人意, 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护理人才梯度不够,护理人才结构有待 优化,护理科研能力薄弱,护理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篇6:事业单位自评报告1

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按照《关于开展事业单位自评工作的通知》(中宁编办[2011]6号)文件要求,县地籍管理站认真开展自评工作。现将地籍管理站履责、编制执行和事业单位运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地籍管理站职责设置及履行情况

县地籍管理站的主要职责共有9条,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地籍管理办法》及相关实施条例,按照职责规定,我们重点做好了全县城乡地籍和地政基础工作;修编和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各项专项规划并组织实施;对土地权属进行管理,做好土地的登记发证工作;对全县的土地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和动态监测;审查各类建设用地,严格土地用途并对各类资料进行管理,推进地籍信息化工作;负责地价评估结果的备案;指导乡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同时协助相关部门调查处理土地权属纠纷。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土地登记办法》及其相关条列,对各类土地权属的变更尽心动态监测,合理编制、修编规划,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各项工作,能够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没有履责缺位的情况。

二、地籍管理站机构编制执行情况

根据《关于印发<中宁县地籍管理站“九定”方案>的通知》(中宁县编委[2006]26号)文件,中宁县土地地籍管理站更名为中宁县地籍管理站,隶属县国土资源局,为不定级别的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7名,其中领导1名。中宁县地籍管理站为全额拨款单位,核定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少于70%,实有在编人员6人,其中事业编制人员6名(领导1名),在编不在岗人员2人。县地籍管理站编制外聘用人员一名。

三、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县地籍管理站严格落实县编委会制定的编制分类管理、编制实名制管理、空编进入审核、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等制度,认真执行国土资源局制定的各项制度,严格履职。

四、事业单位运行情况

中宁县地籍管理站认真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制定了岗位职责,任务分工到人,细化和量化了工作任务,实行百分制考核办法,细化了考核标准。制定了中宁县国土资源局保密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规划修编制度和土地登记申报审批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内部管理制度,细化量化了任务,与纵向、横向同类事业单位的职责划分及实际运行情况无交叉、重叠和推诿、扯皮等情况。

虽然,中宁县地籍管理站认真履职,严格按照规定修编规划、登记发证、调查统计各类土地资源并进行土地权属的动态监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部门的要求和群众的希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再接再厉,取长补短,严格依法、依规按程序工作,认真履行好国土资源管理的职责。

上一篇:2024学年秋季学期英语教学计划周龙龙下一篇:人民医院实习医生自我鉴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