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一到必修五

2024-07-09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一到必修五(共8篇)

篇1:新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一到必修五

高中生物必修一(完善版)

(共六章21节,实验8个,探究实验4个,模型建构1个)

第一章:走进细胞

1、从生物圈到细胞

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5、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模型建构: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探究实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探究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的呼吸(探究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4、能量之源——光与光和作用(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探究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1、细胞的增殖(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2、细胞的分化

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4、细胞的癌变

篇2:新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一到必修五

必修一必修四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第一章 三角函数1.1 集合1.1任意角和弧度制 1.2 函数及其表示1.3 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2.1 指数函数2.2对数函数2.3 幂函数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3.1函数与方程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必修五第一章 解三角形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2 应用举例第二章 数列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方法2.2 等差数列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4 等比数列2.5 等比数列前n项和第三章 不等式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3.4基本不等式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4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5函数y=Asin(ѡx+ѱ)

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第二章平面向量

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

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二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3 空间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间的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2 直线的方程

篇3:新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一到必修五

一、明确必修与选修的差别, 从总体上把握教学深广度

在进行新教材培训时, 我们首先就要了解课改的理念, 对为什么课改, 课改改什么进行了探索, 如果不能明确课改的理念, 那就难免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形。化学新课改提出了两个口号, 即人人学习有用的化学, 不同的人学不同的化学。同时也提出了两种化学, 即:培养老百姓的化学和培养科学家的化学。前一种化学就是必修的化学, 它讲求贴近生活, 贴近社会。在教学中, 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被忽略, 强调化学的公民性, 即要求人人都知道化学, 注意从生活走进化学, 再从化学走入生活这样一个理念。既然是人人都知道的化学, 那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深度上就要有所限制。所以只有明确化学课改的理念, 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界定必修化学要教什么, 怎么教, 教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从总体上把握必修教学的深广度。

二、进行教学设计时, 从内容上把握教学深广度

在上每节课之前, 我们都要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也就是书写教案。如果只是凭经验按原有的方式教学, 也必然会出现新瓶装旧酒的问题。在新教材教学设计时, 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教学内容深广度的确定, 只有有准确的教学内容的深广度, 才能根据内容的深广度去进行三维目标的界定, 进而确定教学的核心内容。所以教学内容深广度的界定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我们教学的成败。

界定教学内容的深广度, 我认为要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课标和教材, 二是必修与选修的衔接。

(一) 关注课标和教材

课标是我们教学的引路人,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本体。只有将课标与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 我们才可能确定正确的教学内容和深度。要注意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编排理念, 尤其是新旧教材内容的对比。新人教版教材与旧人教版教材除在编排体系上的差别外, 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新教材中每节标题的定语, 这些定语都为我们的教学确定了导向。

比如说新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内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 涉及胶体这部分内容。从课标上看:新人教课程标准对胶体内容的要求: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从教材编排上看:把胶体这部分内容放在物质分类这一节进行教学。结合这两方面内容, 很明显得出其教材的编排意图和理念, 是借助其类别深入了解物质的分类。因而在教学中, 只须让学生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 以及如何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即可。其他关于胶体的性质, 如:聚沉、电泳等只是在科学视野中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并不要求展开。在实际教学中, 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又由于习题不配套, 而对胶体的性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增加了教学难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老教材中, 它是在高中第三册选修中作为一种物质出现, 在教学要求上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还要求学生掌握胶体的性质。

再比如说这一单元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有很多教师在教学时, 按照老教材的要求加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双线桥表示电子的转移。但新课标的内容要求只是:根据实验事实, 使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并能说明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现象。在教材内容编排上也只是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发展历史及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这就限定了这节课的知识教学, 就是使学生认识到初中的分类方法有局限性。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并能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判断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即可。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进行教学, 也只是扩大了教学任务量, 对学生的认知造成了困扰。在教学中如果能多关注新老教材的编排差别, 多注意研究课标和教材, 我们就能够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

(二) 关注必修和选修的衔接

在必修教学中, 还要注意选修和必修教学内容的衔接。像必修中关于有机物的教学, 如果忽略了必修和选修对其内容的要求, 就容易增加教学难度。如在乙酸教学中, 对于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机理的教学, 在必修中我们只需从浓硫酸吸水, 有水生成, 从而引出如何脱掉水进而推出乙酸乙酯是如何生成的即可。而利用同位素示踪法, 从内部机理对其生成进行解释将在有机选修模块中讲述, 提前讲述, 学生的认知水平达不到理解的程度, 只能是做无用功而已。

当然, 也不是说在必修中不能讲选修的内容,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的渗透, 但绝不是全盘的讲解。毕竟学习必修的目的是为了全民了解化学。知识讲深了, 学生容易产生化学很难, 不容易学的想法, 这对今后的教学会产生一定的害处。

以上只是我对教学深广度界定的一些体会, 在实际教学中, 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希望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和研究。

摘要:新教材改革后, 新老教材在内容编排以及教学内容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我接触了新教材, 在教学中通过与一些专家和教师的交流以及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感悟, 有了一点不成熟的体会, 与大家共同探讨。

篇4: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浅析

一、应用与审美功能兼备的人文话题

苏教版语文必修课本以人文话题统领专题。每册书都包括四个专题,涉及到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向度。[2]学生通过每一个专题的学习,能够对自我、对社会、对自然、对人生有更加深入的领会和思考。同时,这些专题名称本身也富有人文意蕴,能够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如必修一的四个专题分别为:“向青春举杯”、“获得教养的途径”、“月是故乡明”和“像山那样思考”。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的最大特色在于富含人文意蕴,课本所创设的这种丰富的人文环境能够吸引学生徜徉于语文学习的天地,让他们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让他们感受思想的魅力。

语文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双重任务。[3]在安排专题时,教科书编者也很好地兼顾了应用与审美的功能。其中既有像“直面人生”、“心连广宇”这样具备思想性和人文性的专题,也有如“科学之光”、“走进语言现场”、“语言,存在的家园”这样注重说明性和应用性的专题,体现出语文课程在内容选择方面注重人文性和注重实践性两种不同的倾向。

二、专题构建的多元对话平台

课本以专题组织学习材料,构建多重对话平台。[4]与一般的文选型教材的呈现方式不同,如有的文选型教材是以单元来组织内容,像洪宗礼主编的初中语文教材,是“一本书,一串珠,一条线”的编排体系,注重的是“单元合成,整体训练”。[5]而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则以专题为导引,专题之下,又分为导语、学习板块和写作三个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写作”这一板块,又分成了写作指导和写作实践,并且每一册都有一种写作观的指导。确立正确的写作观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每册的写作观分别如下:“你的生活很重要”,“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写作,也是对话”,“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人文情怀与公民意识”,这些宝贵的写作经验为学生的写作指明了方向,并向他们提出了“辞意并重”的写作要求。

对话,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理念,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在课堂上,有师生对话,生生对话。阅读课文,是学生与作者的对话,也是与课文中人物的对话(如有些课文为小说、戏剧的文学样式)。必修教材以专题来组织学习资源,专题下面又分为2至3个板块,板块之间打通了时空的阻碍,形成了古今中外畅通无阻的对话。如《必修五》中的第二个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讨论的话题是人类的美好情感,下面列了2个板块,分别是“如泣如诉”和“执子之手”。其中,《陈情表》、《项脊轩志》和《长亭送别》属于我国古代文学领域不同时期的作品,而《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则是英国伟大的文学家莎士比亚的作品,这四篇选文,都表达了歌颂人类亲情、爱情的主题。编写者希望通过这一专题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其中的情感,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完善自身的人格塑造。在此专题中,写作指导部分是“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与前面选文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正好相同,即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这种读写结合的结构安排,既培养了“阅读与鉴赏”的能力,又训练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三维教学目标,即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均有所收获。

同时,学生与教科书编者之间也存在着对话。这主要体现在每一专题前有编者精心设计的导语,每一册课本之前还有一段“致同学”的话,每一专题和板块的名称,也闪烁着编写者的智慧,如“送怀千载”、“登高能赋”,充满着人文气韵,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对话的一种形式。更明显地,在有些专题中,编者特意设置了“对话栏”,并在“对话栏”中对作品作了评点,如在《想北平》这篇课文中,编者在一开始时写到:“北京是老舍的故乡,是他文学创作中主要的描写对象。对于故乡与文学创作的关系,老舍曾说过一段话:‘许多好小说是由这种追忆而写成的。我们所熟悉的社会与地方,不管是多么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所以能产生好的作品。”上文引用的编者的评点是一种写作观的引领,这段话提出了“故乡与文学创作的关系”这样一个可供学生思考的命题。再如在这篇课文的后半部分,编者做了这样的点评:“每座城市都有每座城市的特点,人们对城市的印象与记忆也常常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只是当写作者要把印象与记忆化为准确的文字时,往往存在选择与概括的难度。比较则是一种凸现特色的常用方法。《想北平》给我们提供了范例。”这里则是一种写作方法的引导,这段话告诉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可以凸显某一事物的特色。“对话栏”中不仅有编者的点评,同时学生也能在“对话栏”中随时写下自己的心得,包括对编者评点的不同见解,从而与作品和编者展开对话,这样的对话应该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成。

三、以探究为核心的学习方式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在以专题组织学习材料时,着重考虑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重要影响,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在内容安排上,教科书编写者设计了“文本研习”、“问题探讨”和“活动体验”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体现出新的学习和教学理念,这与传统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和教师主导作用是有区别的。这三种学习方式都以“探究”为核心,“文本研习”重在“研”字上,“研”是“钻研”、“研究”的意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解读和研究文本,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同时,教科书中也设计了一些相关的问题,供师生共同探讨,这些问题能够给学生提供不同的角度,使他们从不同的侧面逐步深入文本,更好地培养他们“阅读与鉴赏”的能力。如有的问题要求学生品味句子的丰富内涵;有的问题则着眼于文章的布局,要求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思考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线索来安排材料的等等。“活动体验”强调了活动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强调了情境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体验”对于学生而言有着深远的影响,体验性的感受、触动心灵的场景能够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对于学生的人格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所强调的活动的重要意义。一般说来,每个专题侧重一种学习方式的引导,有的专题则兼具两种学习方式,如《必修二》中的“和平的祈祷”这一专题,就兼具了“文本研习”与“活动体验”两种学习方式。这三种学习方式的设置,意在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在无疑处有疑”的精神。

四、具备开放性和弹性的教材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有的课文或板块名称之前有“*”号,表示该课文或板块为选教或自读内容。对于那些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以此来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样地,对于那些有着更高理想追求的教师,也可以在选教或自读内容之外,选用其它文本进行教学,区分精讲与略讲,他主学习与自主学习。[6]这样的内容安排,可以因教师的知识面和对学生要求的不同,为我所用,显示出教科书具有开放的弹性机制,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部分师生的负担。当然,对于教材的使用,具体到日常的教学,每个老师可能会有所不同。近年来,新课标强调“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这给教科书的编制带来了新的挑战。

五、丰富充实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语文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核心资源,具有重要的地位。[7]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首先,作为一套综合性很强的合编型语文教材,教材选取了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并且按照“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原则来编写。编者在选文的安排上也进行了探索,突破了传统的单元组编方式,以专题安排学习内容,进行专题和板块式的学习,这种创新方式本身就生成了一种新的课程资源。其次,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和论述类文本都囊括其内,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有机地渗透于文章和专题的学习之中。第三,在“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积累与运用”这些部分中,编者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提供了许多引发学生比较思维的材料,这些问题与材料,能够指引学生在思考中寻找更加丰富的语文资源,如上网检索资源等。最后,教材中有着丰富的插图,特别是一些说明文,这一点是非常必要的。如《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篇课文中,共有四幅插图,像“荔枝果实各部分名称”这幅图,非常清晰地呈现出了荔枝的各部分结构,包括果梗、果蒂、果皮、种子等等,如果单从这些包含着专业术语的文字来理解荔枝各部分的结构,显然很难,而插图则为学生理解文字提供了便利。同时,每册课本之前都有相应的彩色插图,也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方便和趣味。

从上述特点可以看出,这套实验教材确实有不少创新之处,编写者希望通过创新教学内容的呈方式,加强整合,立体构建,给学生提供一个包含着“灵魂”、“情境”和“生长”的生态系统、生命系统,以此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样一个核心的课程目标。[8]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语言文字的学习有它自身的规律性,不同于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语言文字的学习注重积累,这套必修课本在编写中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要符合母语教育的要求。因此,在学完某些专题之后,课本中安排了“积累与应用”的环节。如《必修二》,学生在学完“历史的回声”这一专题之后,“积累与运用”环节就要求学生背诵这一专题中的选文《阿房宫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是语言的积累,而应用则是知识的巩固和迁移,告诉学生要学以致用。

教材中的助读系统在扫除学生疑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对一些陌生词语的注释,还是插图、图表的呈现,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构了一道桥梁,消除了因时空差异而产生的理解上的困难,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2014年实验版教科书在已有基础上又做了进一步的修订,每个专题变得更加严谨,新修订的课本也更加便于教学,这减轻了师生负担,是一种进步。当然,每一套教科书都有它有待改进的方面,关于教科书编制与使用的工作还值得更多的人去辛勤探索,不断使教材的编写更加合乎科学的规律。

注释: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2][4][8]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61-267.

[5][6]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278-364.

[7]张志公.张志公文集·第五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49.

篇5:新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一到必修五

学习目标导航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2.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3.体会课文融情于事,感情真挚,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的特点。自主研学平台

一、作者简介

李密(公元224—287年),一名虔,字令伯,晋朝犍为武阳县(今四川彭城县东)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他曾在蜀汉担任尚书郎的官职,以文学才辩见称于世。蜀汉亡后,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他以奉养祖母为理由,辞不应征。祖母死后,才出仕晋朝,官至汉中太守。代表作为《陈情表》。表: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多用于臣向君陈情谢贺。

二、写作背景

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而若应诏,则祖母无人照顾。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了以“孝”治理天下。于是,李密上表陈情,叙述了不能应诏的原因。

三、重点字词 1.字音 臣以险衅(xìn)夙遭闵凶(sù mǐn)门衰祚薄(zuò)....茕茕孑立(qiónɡ jié)猥以微贱(wěi)非臣陨首(yǔn)....责臣逋慢(bū)犹蒙矜育(jīn)过蒙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期功强近之亲(jī qiǎnɡ)床蓐(rù)....2.字形

希冀 门衰祚薄 茕茕孑立 陨首 矜育 盘桓 3.成语理解

茕茕孑立:形容孤孤单单、无依无靠地自己生活。

形影相吊: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形容孤独。吊:慰问。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气息奄奄:形容气息微弱。

朝不虑夕:保得住早上,不一定保得住晚上。形容情况危急。也说朝不保夕。急于星火:形容非常急迫。

皇天后土:指天和地。古人认为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衔环结草:亦作“结草街环”。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联合结构。结草,典故见本课注释。衔环,古代神话小说记载,东汉杨宝救了一只黄雀,某夜有一黄衣童子来见杨宝,把四枚白环给他,并对他说要让他的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古官名)。后杨宝子、孙、曾孙果真显贵。教材优化全析

一、文脉梳理

用心

爱心

专心 1

二、课文详解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用心

爱心

专心

整合感悟

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写,皆是真心实意。为了唤起武帝的怜悯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评点赏析

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第一部分陈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先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字,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然后讲述幼年时期失父失母,孤苦多病,全赖祖母抚养,说明“臣无

用心

爱心

专心

祖母,无以至今日”。再述家门人丁不旺,祖母疾病缠身,说明“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这段内容,是陈情不仕的唯一事实根据,作者写得凄切尽情,以使武帝对自己由恼怒峻责化为同情怜悯。

第二部分写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再历叙州郡朝廷优礼的事实。然后明确提出奉诏奔驰和孝养祖母的矛盾,给下文留下悬念。

第三部分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陈述了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并再强调自己的特别处境,进一步打消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针对上文留下的孝顺祖母和回报国恩之间的两难选择,这段首句即言以孝治天下是治国纲领,言外之意则孝养祖母虽为徇私情,却也不仅合情亦合理合法,并为下文乞终养给出了理论根据。随后说自己出仕蜀是图宦达,不矜名节,打消武帝疑虑。再以祖母病笃,说明自己确实不能远离出仕。

第四部分明确提出陈情的目的“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作者先比较自己和祖母年岁,说明尽孝之时短,尽忠之日长,然后提出“终养”的要求。再极其诚恳地说明自己的情况,是天人共鉴。表达自己对朝廷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忠心。

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

三、文言知识梳理 1.重点词语(1)臣以险衅 艰难祸患,指命运不济。..(2)慈父见背 背弃我,指死亡。..(3)舅夺母志 改变。.(4)门衰祚(zuò)薄 福分。.(5)终鲜兄弟 本指少,这里是没有。.(6)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安慰。.(7)而刘夙婴疾病 缠绕。.(8)未曾废离 停止侍奉。.(9)前太守逵察臣孝廉 考察和推举。.(10)寻蒙国恩 不久。.(11)则刘病日笃 病重。.(12)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提升。..(1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2.通假字(1)夙遭闵凶 通“悯”,可忧患的事。.(2)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通“又”,表示整数后有零数。.(3)常在床蓐 通“褥”,草席子。.3.一词多义

用心

爱心

专心 6

4.古今异义词

(1)至于:至于成立(①古义:到。②今义:程度副词。)(2)成立:至于成立(①古义:成人自立。②今义:创立。)(3)不行:九岁不行(①古义:不能走路。②今义:不可以。)

(4)秀才:后刺史荣举臣秀才(①古义:优秀人才。②今义: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5)告诉:则告诉不许(①古义:上报申诉。②今义:让别人知道。)(6)辛苦:臣之辛苦(①古义:辛酸苦楚。②今义:身心劳苦。)

用心

爱心

专心

5.词类活用(1)躬亲抚养:名词作状语,亲自。..(2)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3)夙遭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凶丧这事。..(4)猥以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5)愿陛下矜悯愚诚:形容词作名词,诚心。.(6)无以终余年:动词使动,使„„结束。.(7)谨拜表以闻:动词使动,使„„知道。.(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行。.6.文言句式

(1)介宾结构后置 急于星火(2)省略句

谨拜表以闻(陛下)

逮(臣)奉圣朝,沐浴清化 则告诉(陛下)不许 少仕(于)伪朝

四、技巧鉴赏 1.融情于事

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古人曾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由此可见其悲切动人的特点。2.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

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俪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文章语言十分生动形象,如第一段写孤苦无依之状,第二段写州县催迫之景,第三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象,都如在目前。此外该文在语言上还十分精练准确,有些词句,成了成语。

3.本文多四字句(五至七字句,可以看作加统领字的四字句),读来容易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但在以四字句为主的同时,又杂以三、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字的句式,构成了句式的错综变化,使文章脉络流走,音韵和谐。诵读时要加以体会,读出文章的节奏感。参差错落的句式,不仅音节、语气有缓有急疏密有致,而且有助于更好地表达情感。作者在写到应诏与奉亲的矛盾时,一连用了一系列的四字句:“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朝廷催促甚急,“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但“刘病日笃”,使他不能成行。所以,他处在“欲奉诏奔驰”和“欲苟顺私情”的“进退”之间,状况“实为狼狈”。短促的节奏,反映出异常紧张的情势,有效地突现出从皇上到地方官征召的急切心情,又表现出李密无所适从的矛盾心理。

五、合作探究

讨论:有人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绝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

用心

爱心

专心

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味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词,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用心

篇6:新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一到必修五

三维目标

1.知识方面

(1)掌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建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概念。

(3)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2.能力方面

(1)通过课前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以及协调合作的能力。(2)通过课堂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了解免疫学发展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2)通过引入科学史素材,让学生看到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建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2.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教学策略

《免疫调节》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必修3》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的内容。将免疫视为一种调节方式,强调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共同构成了机体的调节网络。这是“人体稳态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而实现”观点的进一步发展。本节分2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学习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本学时是第二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为免疫学的应用,对于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适当增加一些科学史素材能使教学更生动,避免简单说教,更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能力培养。本学时也是本章的最后一个课时,是让学生建构调节网络概念的最佳时候。

学生通过初中有关免疫知识的学习,对人体的三道防线已有了初步认识,而在第一课时中也已经掌握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对免疫调节的物质基础也有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本节的内容先从免疫系统的组成入手,接着重点分析了人体的三道防线的作用,本课时是免疫调节的第二课时,中心内容有两点:

1、第一、二道防线的作用。

2、第三道防线的作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本节将着重介绍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特点及其作用的过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由对上节内容的回顾引入本节的教学。一般情况下,前两道防线能抵御病原体对人体的侵袭,如果这两道防线被突破后,第三道防线就要发挥它的作用,第三道防线如何起作用呢?由此引出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介绍。关于体液免疫,安排学生自己阅读相关文字部分,并找到相关问题的答案。教师最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在体液免疫的基础上介绍细胞免疫的过程。通过引导课本中插图的处理,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联系起来,使得学生意识到特异性免疫的整体性。导入设计一

引言:人类很早就尝试做器官移植以挽救一些病人。1901年,法国医生卡雷尔在给一 位朋友的信中写道:“肾脏移植这种手术,在同种异体之间从来还没有成功过”。1952年,法国另一位医生为一位16岁的患者移植了患者母亲的一颗肾脏,然而这颗凝结着伟大母爱的肾脏只存活了22天。

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回答:

问题1.最初进行的器官移植,为什么总是不成功呢? 学生回答:移植的器官对于被移植者来说是异物,免疫系统具有排异反应,但是,当时没有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任何措施。

问题2.在进行器官移植时,运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成活率。但这些药物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反而容易患感染性疾病。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 学生回答:必须控制适当的剂量,恰到好处才有望使移植的器官能够较长时间发挥作用。教师:在发生免疫反应的时候是那些细胞和物质起作用啊?我们今天一起学习免疫调节。板书: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阅读课本35页“免疫系统的组成”,完成下列问题:

导入设计二

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艾滋病患者的照片和收集到的相关数据以及艾滋病毒攻击T细胞的照片,指出:当21世纪钟声敲响的时候,人们发现许多麻烦已伴随着这钟声一同进入新世纪,艾滋病就是其中之一。据统计到2000年底,全世界感染这种“世纪之疫”病毒的已有3610万人。现在每天都有1.6万人成为携带者。

由于艾滋病毒是以人的T细胞为攻击靶子,直接破坏了人的免疫系统,所以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也成为迄今为止最难对付的疾病,所以攻克艾滋病成为现代免疫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请学生回顾自己原有的知识,讨论艾滋病为什么这么可怕?

学生回答: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破坏免疫细胞,是人体失去免疫力,从而失去保护而感染疾病死亡。

请学生回忆:

1.免疫系统的组成有哪些?

篇7:新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一到必修五

算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考点透视】

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2.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3.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4.解答集合问题,首先要正确理解集合有关概念,特别是集合中元素的三要素;对于用描述法给出的集合{x|x∈P},要紧紧抓住竖线前面的代表元素x以及它所具有的性质P;要重视发挥图示法的作用,通过数形结合直观地解决问题.5.注意空集的特殊性,在解题中,若未能指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空集的可能性,如AB,则有A=或A≠两种可能,此时应分类讨论.【例题解析】

题型1. 正确理解和运用集合概念

理解集合的概念,正确应用集合的性质是解此类题目的关键.例1.已知集合M={y|y=x2+1,x∈R},N={y|y=x+1,x∈R},则M∩N=()A.(0,1),(1,2)B.{(0,1),(1,2)}C.{y|y=1,或y=2} D.{y|y≥1}

思路启迪:集合M、N是用描述法表示的,元素是实数y而不是实数对(x,y),因此M、N分别表示函数y=x2+1(x∈R),y=x+1(x∈R)的值域,求M∩N即求两函数值域的交集. 解:M={y|y=x2+1,x∈R}={y|y≥1},N={y|y=x+1,x∈R}={y|y∈R}. ∴M∩N={y|y≥1}∩{y|y∈R}={y|y≥1},∴应选D.

yx21,x0,x1,或得点评:①本题求M∩N,经常发生解方程组yx1.y1, y2.从而选B的错误,这是由于在集合概念的理解上,仅注意了构成集合元素的共同属性,而忽视了集合的元素是什么.事实上M、N的元素是数而不是点,因此M、N是数集而不是点集.②集合是由元素构成的,认识集合要从认识元素开始,要注意区分{x|y=x2+1}、{y|y=x2+1,x∈R}、{(x,y)|y=x2+1,x∈R},这三个集合是不同的.

例2.若P={y|y=x2,x∈R},Q={y|y=x2+1,x∈R},则P∩Q等于()A.P B.Q C. D.不知道

思路启迪:类似上题知P集合是y=x2(x∈R)的值域集合,同样Q集合是y= x2+1(x∈R)的值域集合,这样P∩Q意义就明确了. 解:事实上,P、Q中的代表元素都是y,它们分别表示函数y=x2,y= x2+1的值域,由P={y|y≥0},Q={y|y≥1},知QP,即P∩Q=Q.∴应选B.

例3.若P={y|y=x2,x∈R},Q={(x,y)|y=x2,x∈R},则必有()A.P∩Q= B.P Q C.P=Q D.P

Q 22例4若A{x|x1},B{x|x2x30},则AB=()

A.{3} B.{1} C. 思路启迪:

D.{-1}

A{x|x1,x1},B{x|x1,x3},AB1.解:应选D.

点评:解此类题应先确定已知集合. 题型2.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是集合的重要属性,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常常被学生在解题中忽略,从而导致解题的失败,下面再结合例题进一步讲解以期强化对集合元素互异性的认识.

1例5.若A={2,4, a3-2a2-a+7},B={1, a+1, a2-2a+2,-2(a2-3a-8), a3+a2+3a+7},且A∩B={2,5},则实数a的值是________.

解答启迪:∵A∩B={2,5},∴a3-2a2-a+7=5,由此求得a=2或a=±1. A={2,4,5},集合B中的元素是什么,它是否满足元素的互异性,有待于进一步考查. 当a=1时,a2-2a+2=1,与元素的互异性相违背,故应舍去a=1.

当a=-1时,B={1,0,5,2,4},与A∩B={2,5}相矛盾,故又舍去a=-1. 当a=2时,A={2,4,5},B={1,3,2,5,25},此时A∩B={2,5},满足题设. 故a=2为所求.

例6.已知集合A={a,a+b, a+2b},B={a,ac, ac2}.若A=B,则c的值是______. 思路启迪:要解决c的求值问题,关键是要有方程的数学思想,此题应根据相等的两个集合元素完全相同及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建立关系式. 解: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1)若a+b=ac且a+2b=ac2,消去b得:a+ac2-2ac=0,a=0时,集合B中的三元素均为零,和元素的互异性相矛盾,故a≠0. ∴c2-2c+1=0,即c=1,但c=1时,B中的三元素又相同,此时无解.(2)若a+b=ac2且a+2b=ac,消去b得:2ac2-ac-a=0,1∵a≠0,∴2c2-c-1=0,即(c-1)(2c+1)=0,又c≠1,故c=-2.

点评:解决集合相等的问题易产生与互异性相矛盾的增解,这需要解题后进行检验和修正. 例7.已知集合A={x|x2-3x+2=0},B={x|x2-ax+a-1=0},且A∪B=A,则a的值为______. 思路启迪:由A∪B=ABA而推出B有四种可能,进而求出a的值. 解: ∵ A∪B=A,BA,∵ A={1,2},∴ B=或B={1}或B={2}或B={1,2}. 若B=,则令△<0得a∈;

若B={1},则令△=0得a=2,此时1是方程的根;

若B={2},则令△=0得a=2,此时2不是方程的根,∴a∈;

若B={1,2}则令△>0得a∈R且a≠2,把x=1代入方程得a∈R,把x=2代入方程得a=3. 综上a的值为2或3.

点评:本题不能直接写出B={1,a-1},因为a-1可能等于1,与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矛盾,另外还要考虑到集合B有可能是空集,还有可能是单元素集的情况. 题型3.要注意掌握好证明、判断两集合关系的方法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我们解答数学问题过程中经常遇到,并且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应予以重视.反映集合与集合关系的一系列概念,都是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来定义的.因此,在证明(判断)两集合的关系时,应回到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中去.

例8.设集合A={a|a=3n+2,n∈Z},集合B={b|b=3k-1,k∈Z},则集合A、B的关系是________.

解:任设a∈A,则a=3n+2=3(n+1)-1(n∈Z),∴ n∈Z,∴n+1∈Z.∴ a∈B,故AB.

① 又任设 b∈B,则 b=3k-1=3(k-1)+2(k∈Z), ∵ k∈Z,∴k-1∈Z.∴ b∈A,故BA

② 由①、②知A=B.

点评:这里说明a∈B或b∈A的过程中,关键是先要变(或凑)出形式,然后再推理. 例9若A、B、C为三个集合,ABBC,则一定有()A.AC

B.CA

C.AC

D.A [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间关系的运算.解:由ABBC知,ABB,ABCABC,故选A.例10.设集合A{1,2},则满足AB{1,2,3}的集合B的个数是()

A.1 B.3 C.4 D.8 [考查目的] 本题考查了并集运算以及集合的子集个数问题,同时考查了等价转化思想.解:A{1,2},AB{1,2,3},则集合B中必含有元素3,即此题可转化为求集合A{1,2}的2子集个数问题,所以满足题目条件的集合B共有24个.故选C.xa0x1≤1xx1例11. 记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P,不等式的解集为Q.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若a3,求P;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若QP,求正数a的取值范围. 思路启迪:先解不等式求得集合P和Q.

x30Px1x3x1解:(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由,得.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由a0,得

Qxx1≤1x0≤x≤2.

Px1xa,又QP,所以a0,). 即a的取值范围是(2,题型4.要注意空集的特殊性和特殊作用

空集是一个特殊的重要集合,它不含任何元素,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显然,空集与任何集合的交集为空集,与任何集合的并集仍等于这个集合.当题设中隐含有空集参与的集合关系时,其特殊性很容易被忽视的,从而引发解题失误.

例12.已知A={x|x2-3x+2=0},B={x|ax-2=0}且A∪B=A,则实数a组成的集合C是________.

解:由x2-3x+2=0得x=1或2.当x=1时,a=2,当x=2时,a=1.

这个结果是不完整的,上述解答只注意了B为非空集合,实际上,B=时,仍满足A∪B=A,当a=0时,B=,符合题设,应补上,故正确答案为C={0,1,2}. 例13.已知集合Ax|xa≤1,Bxx25x4≥0.若A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思路启迪:先确定已知集合A和B. 解:

2Ax|xa≤1xa1x≤a+1,Bxx5x4≥0xx≥4,x1.

3). a14,a11.2x3.故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2,例14.已知集合A={x|x2+(m+2)x+1=0,x∈R},若A∩R=,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思路启迪:从方程观点看,集合A是关于x的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x2+(m+2)x+1=0的解

集,而x=0不是方程的解,所以由A∩R=可知该方程只有两个负根或无实数根,从而分别由判别式转化为关于m的不等式,并解出m的范围.

解:由A∩R=又方程x2+(m+2)x+1=0无零根,所以该方程只有两个负根或无实数根,2m240,m20,或△=(m+2)2-4<0.解得m≥0或-4-4.

点评:此题容易发生的错误是由A∩R=只片面地推出方程只有两个负根(因为两根之积为1,因为方程无零根),而把A=漏掉,因此要全面准确理解和识别集合语言.

例15.已知集合A={x|x2-3x-10≤0},集合B={x|p+1≤x≤2p-1}.若BA,则实数p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由x2-3x-10≤0得-2≤x≤5.

欲使B2p13p3.2p15A,只须∴ p的取值范围是-3≤p≤3.

上述解答忽略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这一结论,即B=时,符合题设.

应有:①当B≠时,即p+1≤2p-1p≥2.

由BA得:-2≤p+1且2p-1≤5.由-3≤p≤3.∴ 2≤p≤3.②当B=时,即p+1>2p-1p<2. 由①、②得:p≤3.

点评:从以上解答应看到:解决有关A∩B=、A∪B=,AB等集合问题易忽视空集的情况而出现漏解,这需要在解题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审视问题. 题型5.要注意利用数形结合解集合问题 集合问题大都比较抽象,解题时要尽可能借助文氏图、数轴或直角坐标系等工具将抽象问题直观化、形象化、明朗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使问题灵活直观地获解.

例16.设全集U={x|0

思路启迪:本题用推理的方法求解不如先画出文氏图,用填图的方法来得简捷,由图不难看出.

解:A={1,3,5,7},B={2,3,4,6,8}.

例17.集合A={x|x2+5x-6≤0},B={x|x2+3x>0},求A∪B和A∩B. 解:∵ A={x|x2-5x-6≤0}={x|-6≤x≤1},B={x|x2+3x>0}={x|x<-3,或x>0}. 如图所示,∴ A∪B={x|-6≤x≤1}∪{x|x<-3,或x>0}=R.

A∩B={x|-6≤x≤1}∩{x|x<-3,或x>0}={x|-6≤x<-3,或0

点评:本题采用数轴表示法,根据数轴表示的范围,可直观、准确的写出问题的结果. 例18.设A={x|-21},B={x|x2+ax+b≤0},已知A∪B={x|x>-2},A∩B={x|1

思路启迪:可在数轴上画出图形,利用图形分析解答. 解:如图所示,设想集合B所表示的范围在数轴上移动,显然当且仅当B覆盖住集合{x|-1-2},且A∩B={x|1

篇8:新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必修一到必修五

一、教材背景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算法的概念》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人教A版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的第一节内容,《算法初步》是课程标准的新增内容,它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算法思想应该是公民必备的科学素养之一.而《算法的概念》则是《算法初步》的奠基石,它非常重要,但并不神秘.新教材的编写特别强调了知识的螺旋形上升,所以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算法的实际经验,这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其实早已存在于学生的意识之中,而且在不同场合都已经不自觉的“实际使用”,只是没有明朗化.此时引入算法概念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教师的责任就是为学生建立概念修通渠道.让学生借助他们已有的大量经验抽象出算法的概念并认识其特点;再依据算法的概念和特点来设计一个具体的算法,进一步深化对概念的认知;最后通过典型解题步骤提炼算法的过程,使算法思想进一步得到升华.这一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性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构造性数学,培养其数学应用意识.

本节是起始课,不仅应让学生体会概念,认识到这一概念的重要性,还要为进一步的学习程序框图,算法的基本结构和语句奠定基础.而且算法思想是逻辑数学最重要的体现形式.这一切都决定了本节课的重要地位.

2.学情分析

知识结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认识过大量的算法实例,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提炼算法的概念,体会算法的思想.

心理特征: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分辨是非的能力,高度的语言概括能力,能够从具体问题中去体会和提炼重要数学思想.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算法的概念及其特点,体会算法思想,能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难点:根据算法实例抽象概括算法的概念和特点;依据概念设计算法. 关键:算法思想的渗透.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学生已经学习过的一些算法实例的再现,让学生体会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含义,初步形成算法概念的雏形,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提炼概括的能力.

2.通过对具体算法实例的挖掘,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算法的特征、完善算法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

3.通过算法实例设计的实践过程,让学生进一步完善算法的理解,准确把握算法的基本特征,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进一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具体实例渗透算法的基本结构和程序框图,为学生后继学习分散难点,同时通过具体情境和语言的激励,激发学生后继学习的激情.

5.通过典型解题步骤抽象出算法这一过程的设计,进一步渗透算法的思想,从而增强利用算法来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 教法:问题引导、合作探究.

学法:数学学习实际上是“认知结构”的完善过程,算法的学习就体现这一过程:从经验中提炼概念,再从设计运用中深化对概念的认知,最后从算法的提炼中进一步渗透算法的思想.这都需要教师的层层引导,渐次递进.

四、教学基本流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

(一)轶事开篇,巧妙设境引深思

有一天希尔伯特邀请朋友们来家聚会,眼看客人就要登门,他的夫人凯娣却发现希尔伯特还系着一根旧领带,便催促他说赶紧上二楼换根领带.过了片刻,客人陆续登门,可就是不见希尔伯特下楼来,夫人便悄悄吩咐管家赶紧上楼去请希尔伯特下来.管家来到他的房间,却发现希尔伯特已在床上睡熟了.原来,对于希尔伯特来说,上了二楼,解下领带,下一个程序便是上床入睡.所以,他严格按照既定程序酣然入睡了.

在我们的数学领域中,太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遵循严格的步骤,事实上在高一的学习中,大家就应该发现了这一现象.

(二)温故知新,拨云见雾初识真 1.“坐标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三部曲:

第一步: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和方程表示问题中的几何元素,将平面 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第二步:通过代数运算,解决代数问题; 第三步:把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

2.求圆的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那么它的大致步骤是怎样的? 第一步:根据题意,选择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第二步:根据条件列出关于a,b,r或D,E,F的方程组; 第三步:解出a,b,r或D,E,F,代入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3.实际问题使用数学建模的步骤:

4.给点精确度,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近似值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区间[a,b],验证f(a)f(b)0; 第二步:求区间(a,b)的中点c; 第三步:计算f(c);

(1)若f(c)0,则c就是函数零点;

(2)若f(a)f(c)0,则令bc,(此时零点x0(a,c));(3)若f(c)f(b)0,则令ac,(此时零点x0(c,b)).第四步: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即若ab,则得到零点近似值a或b;否则重复2~4. 通过观察以上算法实例,初步形成概念的雏形:算法是按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步骤.

(三)共论经典,曲径通幽玉妆成 选取案例4中的算法做更深入的研究.

问题1:按照此算法,我们是否能够借助计算机来寻求方程的近似值呢?

我们必须确保让计算机执行的程序的每一个步骤都明明白白没有歧义,也就是步骤必须明确 问题2:我们可以把精确度取消吗?

算法的步骤必须是有限的,它可以进行循环结构的运算,但必须有终点. 在数学中,经过这样一补充,我们就得到了完整的算法概念: 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

(四)实例设计,分层推进探玄机

问题:如何设计判断任意大于2的正整数n是否是质数的算法? 1.判断11是否为质数的算法:

第一步:用2除11,得到余数为1,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2不能整除11. 第二步:用3除11,得到余数为2,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3不能整除11. 第三步:用4除11,得到余数为3,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4不能整除11. 第四步:用5除 11,得到余数为1,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5不能整除11. 第五步:用6除11,得到余数为5,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6不能整除11. 第六步:用7除11,得到余数为4,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7不能整除11. 第七步:用8除11,得到余数为3,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8不能整除11. 第八步:用9除11,得到余数为2,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9不能整除11. 第九步:用10除11,得到余数为1,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10不能整除11. 所以11是质数.

2.判断1999是否是质数的算法: 第一步:令i2;

第二步:用i除1999,得到余数r.

第三步:判断“r0”是否成立.若是,则1999不是质数;否则,将i的值增加1,仍用i表示; 第四步,判断“i1998”是否成立.若是,则1999是质数,结束算法;否则,返回第三步. 3.判断任意大于2的正整数n是否是质数的算法: 第一步:给定大于2的整数n; 第二步:令i2;

第三步:用i除n,得到余数r.

第四步:判断“r0”是否成立.若是,则n不是质数;否则将i的值增加1,仍用i表示; 第五步,判断“i(n1)”是否成立.若是,则n是质数,结束算法;否则,返回第三步. 回顾刚才研究的整个过程,从11,再到1999,最后到任意大于2的正整数n,对他们的判断方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这其实反映了算法的一个重要特征----普适性.

(五)见微知著,算法思想再升华

在平常的学习中,是否可以通过一些典型问题的解法,从具体到抽象,总结出同类型问题共有的解题步骤和程序呢?现在就请大家根据一些典型习题的解题方法来寻求其对应的算法.

(六)华章重奏,雏鹰振翅欲高飞

因为本节课是一章的起始课,它的功能不仅仅是本节知识内容的落实,还需要对后面的学习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所以归纳小结不仅对今天所学知识:算法的概念、特点,如何设计算法使用算法思想等作了简要回顾,还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和作用作了介绍,使学生对后续的学习充满了信心和兴趣.

(七)目标检测,概念应用悟新知

(1)写出求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根的一个算法.

(2)任意给定一个对于1的正整数n,设计一个算法求出n的所有因数.

六、目标检测设计

(一)课堂检测

根据以下典型解题方法寻求此类问题的算法: xy35,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x4y94.(1)(2)解:第一步:(1)4(2),得2x46,(3)第二步,解(3)得x23,第三步:(2)(1)2,得2y24,(4)第四步,解(4)得y12,x23,第五步,所以方程组解为

y12.1π2.画出函数y2sin(x)的简图:

36解:第一步:先把正弦曲线ysinx上所有的点向右平行移动象.

ππ个单位长度,得到ysin(x)的图661π第二步:再把后者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3倍(纵坐标不变),得到ysin(x)的图象;

361π1π第三步:再把ysin(x)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而得到函数y2sin(x)3636的图象. 3.解下列不等式:(1)x22x30;(2)4x24x10;(3)3x22x30.

解:(1)4120.方程x22x30无实根.又yx22x3的图象开口向上,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R.

1(2)0.方程4x24x10的根为x1x2.21∴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xR,x}.

2(3)400.方程3x22x30的根为x1110110,x2.33110110∴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x,或x.

33

4.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x22x(1)f(x)x;(2)f(x)x;(3)f(x).

xx24解:(1)对于函数f(x)x4,其定义域为(,).因为对于定义域内每一个x,都有f(x)(x)4x4f(x),所以f(x)x4是偶函数.

(2)对于函数f(x)x1,其定义域为xxR,x0.因为对于定义域内每一个x,都有xf(x)x111(x)f(x),所以f(x)x是奇函数.

xxxx22x(3)对于函数f(x),其定义域为{xxR,x2}.因为对其定义域不具备对称性,所以函x2数f(x)x4非奇非偶.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算法的概念及特征,巩固学生已领会的算法思想并促进其有意识的运用.

(二)课后检测:

(1)写出求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根的一个算法.

上一篇:清明节祭扫篇下一篇:话题作文:以学会为话题的小学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