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报告

2024-07-2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报告(精选9篇)

篇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报告

21世纪是一个需要快速获得极大信息量的时代,而计算机是要达到这一目标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计算机是一种复杂的工具,要把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就必须得认真的去学习它的所有所有。正是因为这样,才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样一门专门研究及使用计算机的课程。

我国的计算机行业兴起的比较晚,发展也落后于其他国家,这就导致了我国社会对IT人才的需求很大。而且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东西方得经济严重不平衡。而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更是需要计算机的专业人才来改变这种现景。正是因为对这种情况的了解,很多大学生都会选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但是在大学里面往往学的不到家,这就导致了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时间一年一年的过去,滞留的毕业生越来越多,这就导致了毕业生就也竞争愈演愈烈。而与此同时,用人单位有了更多的选择,就这直接导致了对应聘者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这又导致了我们就业越来越困难。

当然,对于当今社会来说,计科出来的本科生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就迫使我们要掌握更多的知识,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考研来进一步深造。但是考研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目前,考研人数和考上人数之比大概为3:1。研究生被称为三高人士,即:高起点,高就业率,高薪酬。当然,能深造到博士、博士后就业情况就会更乐观,但是随着学历的升高,毕业的要求也就更高,所需的努力就更多。

下面来简单介绍一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个学科吧。学科代码:0812,下属三个二级学科,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应用,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开发,计算机管理和维护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

具备能力

本科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4.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

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发展趋势:截至2005年底,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平均就业人数 322.8万人,其中工人约占6 0%,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较低,远不能满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软件业人才供需矛盾尤为突出。2002年,全国软件产业从业人员59.2万人,其中软件研发人员为15.7万人,占26.52%。而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国家技术人员的平均比例都在30%以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人员总量稍显不足。

就业前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目前12个缺口比较大的专业之一。所需的人才是很多的,我们面对将来如此巨大的就业缺口,如何把握住机遇,如何在竞争中凭借更多的优势崭露头角,关键就在于现在的努力与勤奋了!

我觉得在这个信息时代中,信息是重要的,掌握各种各样的工具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就需要努力的学好我们的专业知识,为自己的未来打好基础,也努力的为社会做出贡献。

篇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报告

系别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本课题研究意义:

病例是病人就诊治病,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科学的,实际的统一的进行记录。对自己的病情进行科学的总结,对自己病情的发展程度进行阶段性的记录。近些年,随着医疗机构多年来医治的病人不断的增加,手动记载病人的病例越来越不方便,病例资料积攒越来越多,对空间的占用越来越严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弊端和缺陷显现的越来明显起来。

医疗机构病例的记录和管理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而传统的选题方式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医疗机构进行挂号,就诊等一系列医疗流程的同时,要对病人相应流程的资料进行详细的记录.传统的记录流程繁琐复杂,该过程时间长,速度缓慢,因此影响了医疗人员的治疗效率。

2.病例的存放,是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病例记录的材质是纸张,由于多年的积累,病例资料会越来越多,需要长期的干燥环境,避免纸张发霉变质。而且由于纸张的积累,会占用越来越多的空间。而且由于纸笔记录,记录笔迹很容易由于时间过长,缓慢变质,继而字迹愈来愈不清晰,导致记录被损毁,造成记录无法使用,从而要采取安全措施。

3病例记录的查找,由于病例记录是用纸张进行记录,索引模式不清晰,查找使用起来会耽过长的时间,而且查找极为不便,由于病例的使用,会造成材质的损坏甚至损毁无法使用,

针对上述产生的诸多问题,设计并开发一个病例管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该论文设计并实现了中医诊所的病例管理系统,改系统不仅实现了病例的快速记录和管理,增加了病人和医疗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了解,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病例的快速索引和查找使用,提高了医疗机构的工作效率。

2.研究内容:

1.了解该系统现在的发展现状,对国内外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比

2.对系统的市场需求进行分析

3.系统结构

(1) 对就诊者记录进行统一管理功能;

(2) 对挂号记录进行统一管理功能;

(3) 对就诊者每次所开的处方记录进行统一管理功能;

(4) 对就诊者每次就诊时的确诊记录进行统一管理功能;

(5) 对就诊者住院、出院、转院记录进行统一管理功能;

(6) 对就诊者动手术的手术记录进行统一管理功能;

(7) 对就诊者的检查结果记录进行统一管理功能;

(8) 对就诊者病历进行查询的功能。

4.将系统进行实现与运作

5.结果实际需求进行实践和分析

6.对所做的工作进行总结,进一步的完善和分析出现的问题

3.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度:

本系统采用的软件开发工具及环境如下:

操作系统: WINDOWS

编程工具: PowerBuilder9.0

数据库:SQL Server数据库

开发用机器的硬件配置:

Pentium Ⅳ 1.50GHz、256MB内存、20GB硬盘等。

本应用程序的主要功能都是在主窗口w_zhujiemian及在其下打开的众多窗口中完成的。将主窗口的WindowType属性设立为mdi型,以便在其下以特定方式打开其他窗口。

主界面设计中主要是主菜单m_zhujiemian的设计,该菜单结构及代码如下:

1.医务人员:Clicked事件程序代码

opensheet(w_ywry,w_zhujiemian,8,original!)

2.就诊者记录:Clicked事件程序代码

opensheet (w_jzz_cx,w_zhujiemian,8,original!)

3.挂号记录:Clicked事件程序代码

opensheet(w_gh,w_zhujiemian,8,original!)

4.处方记录:Clicked事件程序代码

opensheet(w_cf_xcg_cx,w_zhujiemian,8,original!)

5.确诊记录:Clicked事件程序代码

opensheet(w_hyjc_qz_cx,w_zhujiemian,8,original!)

6.住院记录:Clicked事件程序代码

opensheet(w_hyjc_zy_cx,w_zhujiemian,8,original!)

7.手术记录:Clicked事件程序代码

opensheet(w_ss_cx,w_zhujiemian,8,original!)

8.检查结果记录:Clicked事件程序代码

opensheet(w_hyjc_jcjg_cx,w_zhujiemian,8,original!)

9.病历查询:Clicked事件程序代码

opensheet(w_hyjc_blcx_cx,w_zhujiemian,8,original!)

设计方法

1.查询相关资料,了解本系统的研究意义。可以上网搜索或者是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

2.通过查询资料了解该系统要如何做,及要做哪些东西。

3.设计出大体上的功能模块,画出模块图。

4.通过进一步的了解,对每个功能模块进行细化,将每一步都想清楚。制定出每一步的做法和注意的地方。

5.对设计好的程序进行调试,通过调试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解决,从而达到完善系统的目的。

6.最后,整理各阶段的设计记录文档,写成论文稿。

研究的整体方案:

1)应用程序背景和需求分析

2)组建开发组

3)数据库设计

4)编写应用程序

5)测试和优化应用程序

6)发布数据库和应用程序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确定创建数据库的目的

确定数据库中需要的表

确定表中需要的字段

确定主键

确定表之间的关系

输入数据和创建其他数据库的对象

工作进度的安排:

1)应用程序背景和需求分析:熟悉论文课题,查找资料,研究资料,熟悉编程语言,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及外文文献翻译。

完成时间:11月

2)数据库设计:继续熟悉编程语言,查找资料,研究资料,确定数据库结构和数据结构,建立数据库,做好编程准备。

完成时间:2月中旬--2月底。

3)编写应用程序:着手编程,初调程序,建立程序的大致结构、整体框架。

完成时间:2011年3月初--4月初。

4)测试和优化应用程序:设计与撰写论文,完善设计,进行测试。

完成时间:2011年4月初--4月中旬。

5)发布数据库和应用程序:根据指导老师的建议,继续完善程序,将完成的程序上交,并将毕业论文完成初稿上交。

完成时间:2011年4月中旬--4月底。

篇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报告

要在计算机学科中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需具备三点要素:第一,十分热爱计算机,对计算机各种知识很感兴趣。第二,数学功底要好,逻辑思维能力要强。第三,动手能力强,因为计算机是注重实践的工科。没有实践,到头来就没什么收获。计算机课程大致有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语言(Cjava==)、体系结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C/C++语言、计算方法、数字逻辑、数理逻辑、java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编译原理、计算机专业英语、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还有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质量测试保证、数据库实现与应用、Vc++.net、UML与软件开发工具等。

计算机科学技术包括很多发展方向:一是软件编程,这个就要和程序打交道,虽然枯燥但很有前途。二是网络工程,主要是网络构建基本的网络知识。三是硬件,就是计算机的具体构造,各个部件的联系工作原理,这个专业学的东西比较广,以上三个方向都会涉及。选择一个主攻方向对今后的发展很重要,比如侧重物理硬件的偏硬方向及数学逻辑的软件方向,还有和大家关系密切的商务方向,等等。

至于什么样的人适合学习计算机,目前没有一致定论,但一定要注重两点:一是自制力较好。二是学习能力较强。计算机专业往往是知识者的天堂,堕落者的地狱,大约80%以上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大学里一无所获,课余就是打游戏。IT技术的发展速度是日新月异的,新的技术会层出不穷,大学里的知识会平均落后市场标准、企业文化10年以上,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大学还在教授C语言等面向过程语言时,业界早已推崇C#,VB.Net等面向对象的高级语言,所以大学期间不过是一个打基础、铺桥梁的过程,知识的更新积累不是靠每天上几次课,认真完成作业就可以做到的,应该多关注时事动态,IT界领先的技术、思想、架构,选择一门自己认为感兴趣,值得学习的语言去学习,深入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之后一般做什么?近几年的就业和收入怎么样?

计算机现在的就业情况不比以前乐观,但可以说仍然是最热门的专业之一。从事计算机行业的人都比较辛苦,工作加班是常事,整体来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很杂的专业,什么都学,但什么都不是重点,具体要看学校的开设的课程及老师的情况。我们一般都是做软件设计,发展的话,最后做项目策划。本科毕业一般就写代码,算是IT的底层,工作辛苦不说,工资其实也不算多。以后做项目也会很忙,但工资会涨幅比较快(根据能力)。

计算机在用人单位心中的印象还是可以的,这个专业的就业率应该说是比较高的,一般都在90%以上,但对于毕业生来说,学校每年在毕业前夕会组织多项毕业生洽谈会,用人单位会根据其所需招些合格的毕业生到他们单位实习,收入当然肯定会能力、技术挂钩。所以在校内不仅应当掌握好老师教的知识,而且自己要主动实践相关专业技术,这是最重要的。在部分大学如苏州大学,大概在大三的时候学校会有一些实践活动,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会安排一些项目实施,为在今后的就业积累经验,工作单位对此也都很看重。就业率和收入相对于别的专业要好一些。当前社会,学计算机的人很多,但是人才不多,特别是高级人才不多,所以说计算机行业竞争激烈是针对普通初级人才而言的。近年来,本科段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率一直就不高,而且有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于高校扩招和高校普遍设置该专业造成的人才过剩。即便是最优秀的学府出来的人也良莠不齐。

从IT行业的前景说,海外软件外包业务可谓热火朝天,国外很多发达国家会把他们要开发的软件放到中国做,因为中国的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一些,现在这个势头在中国还是刚刚开始,所以,未来十年内,软件开发这个领域的本科生是非常好找工作的,如果你技术精通,英语、日语或者韩语流利,那么成为一个超级金领不成问题,或者如果自己愿意创业开公司,难度和风险相对其他专业都要小很多。

篇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报告

关键词:课程体系:核心课程;核心知识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虽然很年轻,但它已经成为一个基础技术学科,在科学研究、生产、生活等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近50年来,我国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在国家建设需求的推动下,从无到有,逐渐壮大,尤其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更是高速发展,已经成为理工科第一大专业。

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量大,社会需求面宽的现实,“十五”期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年9月第一版,以下简称为《规范》)。其中,“战略研究报告”建议改变当前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的趋同性,鼓励办学单位对毕业生的分类培养,取4个可能的方向,即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以及信息技术。《规范》参照Computing Curricula 2005,分别详细给出了四个方向的核心知识体系,以及覆盖它们的必修课程组示例。

《规范》体现出的“分类培养”精神得到了广泛认同,人们普遍认为中国800个左右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点,按同一种模式或者培养方案进行教学是难以满足广泛的社会需求的,许多学校也希望得到分类培养的具体指导。但是,如何理解和实现“信息技术”等新的专业方向的教育,如何利用已有的基础,更好地实践《规范》,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为了能更好地利用现已建成的国家、省部级精品课程、精品教材等优质资源,希望能够按照4个专业方向公共要求来构建一些基本课程,每一个方向都可以通过在这一组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来形成符合《规范》的完整的专业方向教学计划。这一组课程是“耳熟能详”的,无论是从师资还是教材的角度,在开始走向规格分类实践时,也是一种现实做法。

一、核心课程选取的原则

本项研究的基本目的是要推荐一组课程,当办学单位希望按照《规范》描述的知识结构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时,无论四个方向中的哪一个,都能够比较方便地在这组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扩充而实现。显然,符合这个要求的一组课程不是惟一的,我们着重考虑了如下几点原则。

1.体现公共要求

《规范》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划分成4个专业方向,虽然他们有着不同的问题空间、能力要求、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但还是有共性的部分,这也是作为同一个专业的不同方向所决定的。公共核心课程应该能够将这些公共的要求涵盖进去,实现在课程层面上对公共知识体系、专业培养公共要求和基本特征的体现。

2.有利于构成优化的课程体系

公共核心课程需要与其他相关课程一起才能构成完整的教学计划,所以,这些课程需要易于与相关课程结合,构成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

同时我们注意到,近些年来,许多学校在制定新的教学计划中,采用了设置分级平台的基本框架。例如,要求教学计划由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基础等组成。考虑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对应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这些课程可以适当照顾到学科的要求,构成一个既照顾到学科,又照顾到专业的基础平台,给人们制定有特色的教学计划提供一定的基础,使得人们能够方便地构建完整的、全局优化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

3.充分考虑学时的限制

由于公共核心课程相当于学科、专业平台的基本内容,所以,只能做一个较小集合,而且课程的学时数要尽可能小,目标在于体现专业教育的最基础要求,同时给具有特色的完整的教学计划的制定留有足够的空间。特别是近些年来,不少学校已经将教学的总学时数降到2500学时以下。所以按照20%计算,将公共核心课程的总学时控制在500学时以内。

4.尽可能成熟的课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办50余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一些课程的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这些课程将在专业教育中起到核心、骨干作用,将这些课程进行适当改造后构成公共核心课程,有利于充分利用已有的优质资源,迅速提高整体办学水平。所以选取的课程应该是“耳熟能详”的成熟课程。

5.体现本专业教育基本特征

课程要体现学科教育的一些基本特点。例如,虽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涉及到计算机理、工程实现和开发利用,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一个以技术为主的学科,特别是在本科教育层面上更是如此。所以课程要对技术和学生的技能训练有较好的体现。除了学科抽象、理论两大形态使得初学者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践去深入体会外,还要考虑社会要求本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去实现一些系统的研究、构建和维护。因此,选择的课程应该在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上有引领作用。此外,在本学科发展异常快速的时候,这些课程相关的内容应该是成熟的、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

二、核心知识体系

这里给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力求从不同专业方向的公共需求出发,给出该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些基本知识,我们并不试图包括各个专业方向教育要求的全部知识,每个专业方向都需要在此基础上按照专业方向的教育需要增加所需要的知识,以构成完整的专业方向知识体系,其具体内容可以参考《规范》。由于是基本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所以,没有包含推荐的选修知识。该知识体系共包括8个知识领域,39个知识单元,共342个核心学时。其中,

(1)离散结构(DS)60核心学时,包括函数、关系与集合、基本逻辑、证明技巧、图与树。

(2)程序设计基础(PF)67核心学时,包括程序基本结构、算法与问题求解、基本数据结构、递归、事件驱动程序设计。

(3)算法(AL)28核心学时,包括基本算法和分布式。算法。

(4)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织(AR)60核心学时,包括数据的机器级表示、汇编级机器组织、存储系统组织和结构、接口和通信、功能组织。

(5)操作系统(OS)32核心学时,包括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原理、并发性、调度与分派、内存管理、设备管理、安全与保护、文件系统。

(6)网络及其计算(NC)48核心学时,包括网络及其计算介绍、通信与网络、网络安全、客户,服务器计算举例、构建Web应用、网络管理。

(7)程序设计语言(PL)13核心学时,包括程序设计

语言概论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8)信息管理(IM)34核心学时,包括信息模型与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建模、关系数据库、数据库查询语言、关系数据库设计、事务处理、分布式数据库。

按照各个方向核心知识结构的要求,公共核心知识体系覆盖计算机科学341核心学时的内容,覆盖率为60.9%,覆盖计算机工程246核心学时的内容,覆盖率为44.7%:覆盖软件工程199核心学时的内容,覆盖率为40.3%覆盖信息技术136个核心学时,覆盖率为48.4%。

三、核心课程

公共核心课程共包括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7门,这些课程的名称都采用了尽量一般化的处理,即后面没有诸如“基础”,“原理”或者“技术”之类的字样,为学校开设具体课程留有空间,学校可以根据自己课程的特点添上适当的限定,进一步体现自己的办学特色。

表1给出了各门课程所含的必修知识单元和所需要的学时数,和各个学校相应课程的实际教学时数相比,其中有的课程必修学时数多一点,有的少一点。所需要的总课时为448。希望各个学校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可以通过强调某些内容来体现自己的特色。

四、专业方向必修课程示例

按照各个专业方向必修知识体系的要求,以7门公共核心课程为基础,构建相应方向的必修课程。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给出的仍然只是“示例”,各个办学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出更具特色的必修课程,并制定出恰当的教学计划。

计算机科学专业方向的必修课程示例: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离散结构、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基础、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编译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数字逻辑、社会与职业道德。15门课程共计776学时。

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的必修课程示例:计算机导论、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电路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社会与职业道德。16门课程共计理论学时920学时。

软件工程方向必修课程示例:软件工程专业导论、程序设计、面向对象方法学、数据结构和算法、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工程经济学、软件工程、软件代码开发技术、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需求分析、软件项目管理。16门课程共计920学时。

信息技术方向必修课程示例:信息技术导论、离散数学、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应用集成原理与工具、Web系统与技术、人机交互、面向对象方法、信息保障和安全、信息系统工程与实践、系统管理与维护、社会与职业道德。17门课程总计920学时。

五、结语

《规范》将“核心知识结构”作为开办相应专业方向必须的要求,可以用不同的课程组合来覆盖,《规范》中给出的“核心课程”只是这种覆盖的一个“示例”,这里给出的是另一个“示例”。事实上,这也是《规范》所鼓励的。这里的“公共核心课程”并不是《规范》中四个“核心课程”集合的简单交集,而是根据对四个方向的理解,对它们公共核心知识单元的一个课程覆盖。是每个专业方向公共的必修课程,而不是任何一个方向完整的必修课程集合。

无论开办哪个专业方向,都可以在这里提出的“公共核心课程”基础上,根据不同方向的要求添加若干课程,形成“必修课程”集合(完整覆盖《规范》中的核心知识结构),然后再根据本学校的情况开设一些选修课程。这样,当一个学校希望开设多于一个专业方向时,教学资源有可能得到较大程度的共享。如果一个学校要将原来的教学计划改造为“信息技术”方向,许多已有的课程都可能被利用上。

我们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对多数学校产生直接的帮助,也盼望各个学校在实践中基于《规范》不断创造出新的教学计划和模式,形成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

篇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论报告

在过去半个世纪的科学发展历史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正以磅礴之势迅猛发展。如今计算机技术也被运用于各行各业,计算机技术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计算机在我国迅速普及,计算机也不再神秘,由于计算机硬、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计算机的应用已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专业人员,其实这对于我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利因素,我们因此丧失了一个优势,但是面对挑战我们更应该迎难而上,在这个特殊时期挑战也意味这机遇,因此在现阶段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切实提高自己,我相信在这个广阔的天地一定有我们的用武之地。我希望在四年之后我能成为一个把科学原理演变为工程或产品的设计、工作规划或运行决策的人才。成为一个有关的设计、规划工作的工程型人才。

我希望在四年之后可以熟练的操作计算机系统;能够有效的使用计算机系统的开发工具和环境,去设计、实现各种计算机软件系统、计算机硬件系统或计算机应用系统,并能够建立起良好的系统文档;能够把有效的信息管理、信息组织、信息检索的原理应用到各种具体的信息处理系统中;能够把人机交互的原理应用到具体的软件系统中,具有包括用户界面、网络页面和多媒体系统在内的各种应用实践能力;在一个具体的计算机硬件或软件系统的开发与运行维护过程中,具有对该系统的风险和安全问题的识别与评估能力。如今社会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应该在在校期间高度重视一下方面。首先我会重视在课程学习和

实践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其次我一定会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加强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的训练。最后我会高度重视基础,加强抽象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科学发展快,知识更新快,新方法、新知识、新器件和新软件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不断跟踪学科发展、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的能力。这就要求我在在校期间学好理论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加强抽象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逐步达到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虽然我们以后从事的是技术部门,但是相互沟通能力在我们计算机职业也非常重要。因为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必须能和不同专业的人员一起有效的进行工作。因此我们还必须具有广泛的兴趣和较强的相互沟通能力。而且相互沟通能力不仅仅指能和别人进行口语交流,而且能有效地也书面形式交流思想,在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都能有效的进行口头表达,能理解他人表述的内容。因此我在在校期间也会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积极和别人交流,以提高自己与别人的相互沟通能力。我们专业的毕业生以后从事的工作不可避免的要在一个团队中工作,因为现在的计算机项目,无论是硬件项目还是软件项目,一般都不可能由一个人完成,而是需要多人组成的项目组完成。所以在在校期间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所以我会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各种实践活动以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除此之外我认为对于英语的学习我也应该重视起来。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为了赶上发达国家的技术我们首先应该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因此对于英语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在四年我一定会努力学好英语,最后顺利通过六级考试。这对于我的今后发展非常重要。

但是仅仅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这还不够,因为这样做我国将一直跟在别的国家屁股后面,如此我们永远都只能做世界大国,而不能成为世界强国,所以创新意识对于我们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在校期间我会加强自身创新意识的培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便是我们创新的源泉,培养创新意识要从自身做起。创新来源于身边,因此要创新首先应该从自身出发留神身边的事物。我会遇事积极思考,发现创新的元素。希望如果有机会可以参加关于计算机的各种大赛,为自己挣得荣誉为学校争光。

在大学我们缺少了老师和家长的监督,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而这对于我们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便会非常容易沉迷与网络游戏,使得大学四年虚度。我认为这是非常不应该的。大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充满机遇的舞台,在学校会有许多活动等待我们的参与,无论是学校还是各个学院组织的活动我都会积极地参与其中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我们华东理工大学有着充分的学习资源等待我们的利用,比如图书馆,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起来。有人说大学其实是一个有围墙的社会,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我们拥有最优越的条件,当我们走出校园踏入社会时就再也不会有保护了,因此在大学四年我一定要积极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包括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会踊跃参加“创新能力大赛”等活动,参加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锻炼我的创新能力,而且我们以团队的形式参加也增强了我的团队合作意识。因此在这四年我要努力应用好我们华东理工大学这个平台,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用知识充实自己武装自己,日后为建设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我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高校中最庞大的专业之一。而今,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工业化社会将在本世纪逐步过渡到以信息价值的生产力为中心的“全球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全面改变人类社会的面貌,为人类提供新的思维、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为社会提供新的发展手段和新的就业机会。在信息社会,知识和信息能更快、更有效的转变为物质财富。信息技术是当代最具潜力的新的生产力。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互联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高速公路为龙头的信息产业革命,社会经济发展不在仅仅取决于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多寡以及资本存量是否雄厚,而是越来越取决于其对科学知识和信息进行创造、加工、传播以及迅速应用的能力。

在现在以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信息技术将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领域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先导作用,大力普及及应用信息技术,可实现对整个国民经济技术基础的改造,因而,通过对信息产业的优先发展,可以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中也起着替代作用,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投入,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各种物质资源和能源的投入,如今的时代,环境保护已经被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信息技术的替代作用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是其他任何技术不可比拟和替代的。信息技术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还起着优化作用,在经济活动中大力普及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有助于优化生产要素本身的质量、优化对各种生产要素的管理、优化其相互间的配置、优化其运行的有序度和效率。信息技术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着增值作用,即指增加财富,扩大供给,提高产品与劳务的附加值,使过去的非资源转化为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的发展,正在对国民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的信息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我相信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信息技术将会保持这种迅猛的速度继续发展。作为信息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它为

篇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习报告

实习是专业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在完成专业理论课程学习之后,进行专业实践能力训练、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课程。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可以巩固和加强平时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从而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并运用平时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自己亲身参与到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我们才能真正的弄清楚项目的具体开发流程。通过实习,我们可以接触专业生产实际,认清行业发展方向,了解职业岗位需求,学会团队协作与沟通交流能力,从而训练我们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所必须的各种基本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我们的专业素质,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

2.实习内容

这次实习的主要内容是学习Java的基础知识,并最终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个“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的项目。在为期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前三周的时间里主要是用来学习Java的相关知识,最后一周就是通过分组合作来完成该项目。

在第一周里,老师为我们讲解了Java的一些基础知识,使我们对Java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能够运用Java语言亲自动手写出一些小程序;在第二周和第三周里,主要是我们自主学习,通过制作一个“坦克大战”的小游戏,使我们能够巩固和加强第一周所学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上网查询,还能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如果有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还能随时向老师请教。因为最后的实际项目需要,老师还特地花了一天的时间为我们讲解了一下MySql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在最后一周里,主要就是小组合作来完成“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这个项目。

在拿到项目后,我们小组并没有急着去做,而是大家一起商量需求分析,把我们要做的模块及各个模块所需的功能确定下来,然后进行分工,每个人各负责一个模块,在大家都完成自己负责的模块之后,最后再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成的系统。项目组长还制定了一份项目进度表,是我们有一个大体的计划,知道自己每天需要完成哪些内容。

主要功能模块截图

所需实现的功能截图

在确定了所需完成的模块以及各个模块所需实现的功能之后,就是进行任务分配,我所负责的是“销售管理”模块。在分配完任务之后,我们就开始独自完成自己的任务,我们第一天的主要任务就是构建数据库以及数据模型类,由于我负责的是销售管理模块,在对销售管理模块的功能进行分析之后,确定的数据库表的字段包括以下部分:

“销售订单”用于录入企业的销售订单。“销售订单”的内容包括编号、客户编号、销售日期、有效起日、有效止日、业务员、制单人、税价合计、不含税价、税额、订单号、货号、销售数量、销售价、扣率、税率等。

“销售单”用于录入企业的销售单,“销售单”内容包括编号、客户编号、销售日期、业务员、制单人、保管员、税价合计、不含税价、税额、订单号、销售单号、货号、销售数量、销售价、扣率、税率、出货仓库等。

“销售退货单”用于录入企业销售退货单,内容包括编号、销售单编号、货号、退货数量、销售价、税价合计、扣率、税率、不含税价、税额、退货仓库等。

“调整历史售价”用于调整历史销售单的价格,内容包括内部编号、编号、销售数量、原销价、新销进价、调整日期、制单人等。

“历史查询”用于查询商品销售的历史。一般可以让用户按照任何条件查询,如按照客户、日期、商品货号、商品拼音、业务员等信息查询。

在项目进行的第二天主要就是实现对数据库表的增删改查等操作,后面的几天主要就是对各个窗体的设计以及功能的实现。

部分代码截图

主界面截图

销售管理界面截图

3.实习总结

虽然实习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但是我的收获是很多的。从对项目相关的技术完全不了解,到和同学组成的团队一起克服种种困难,解决各种疑问,一起协同合作成功将软件调试成功。我的感触颇深,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将读与行并列甚至有偏重行的意味,这正是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实践何来了解、进步之说。也深深的体会到大学期间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实习课程。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基本达到了此次实习的目的,加强和巩固了理论知识,提高了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自己的实习工作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了解了实习单位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情况、需求情况和发展方向及前景。亲身参与了项目的实际完成工作,了解了计算机专业项目开发工作的具体流程。

通过实习,可以加深对自我能力认识,由于大学的学习基本上是理论的接受,而缺少能力的熟练与加强,缺少实际情景的见证和实践活动的参与,同学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对比,使得能力缺陷都被蒙蔽起来。并且实习生活考验着我们的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能力,为我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和平台。通过实习,培养新的思考维度有效发现自己能力上的缺陷。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方法、技能,在实习中,巩固专业技能,培养和强化社会沟通能力,认识社会的需要,发现自身的差距,培养面对现实的正确态度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适应毕业以后的实际工作需求。

篇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报告

中文:基于android微博整合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英文:based on the android client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weibo integration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微博(英文名为micro-blog),即微型博客,是随着web 2.0而兴起的一类开放的互联网社交服务,它允许用户以简短文字随时随地更新自己的状态,每条信息的长度都在140字以内,支持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的出版,每个用户既是微内容的创造者也是微内容的传播者和分享者。与传统博客相比,微博具有如下特点:

1) 准入门槛低。

传统博客强调版本的布置与语言的组织,因此博文的创作需要考虑完整的逻辑性,也就是说,在blog上写文章的门槛还是很高的;哪怕是一个没有受过严格中文训练的人,只要会发短信,他就能使用微博。闲得无事,更新一下签名,就被记录了。

2) 即时通讯的原创性。

对于每篇微博140个字符的信息量特别适合手机上网用户使用,无论你是在咖啡厅还是在地铁站,都很容易通过手机完成自己的微博。因此,微博的即时通讯功能非常强大。很多微博网站,即便在没有网络的地方,只要有手机也可即时更新自己的内容。一些突发事件或引起全球关注的大事,如果有微博,就能利用各种手段在微博上发表,其真实性以及快捷性给人带来的现场感,甚至超过所有媒体。

3) 更强的互动性。

与博客上面对面的表演不同,微型博客上是背对脸的 follow(跟随),就好比你在电脑前打游戏,路过的人从你背后看着你怎么玩,而你并不需要主动和背后的人交流。既可以一点对多点,也可以点对点。在web浏览器中实现好友管理是非常方便的,如果你想在手机中进行管理的话同样是非常方便的,移动终端提供的便利性和多媒体化,使得微型博客用户体验的粘性越来越强。与传统博客相比,微型博客具有更好的及时性、开放性和随意性,用户不仅可以通过网页浏览和发布信息,还可以通过手机、即时通讯软件的客户端、桌面客户端、外部api接口等多种途径使用微博功能。对单条信息长度的限制是微博服务形式的核心特征,其信息短、直观、简洁的特点便于迅速阅读和传播。

腾讯微博是一个由腾讯公司推出,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类twitter网站。用户目前可以通过网页、手机、qq客户端、qq空间以及电子邮箱等途径使用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是一个由新浪网推出,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类twitter网站。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页面、手机客户端、手机短信、彩信发布消息或上传图片。新浪可以把微博理解为“微型博客”或者“一句话博客”。用户可以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写成一句话,或发一张图片,通过电脑或者手机随时随地分享给朋友,一起分享、讨论;还可以关注朋友,即时看到朋友们发布的信息。

目前在移动市场来说,腾讯微博手机客户端和新浪微博手机客户端为目前主流的两大微博客户端,拥有大量的用户,用户可以在这两个客户端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事情,并且新浪跟腾讯均向开发者提供了开放平台,开发者可以根据开放平台提供的sdk和api开发出不同的微博客户端。微博用户可能同时拥有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账号,想查看不同的微博只能到不同的微博客户端里去看,这就萌生了一个需求,整合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于一个客户端当中,使得用户可以同时获取两种微博平台的数据,并且可以同一个客户端分享自己的微博。这个选题意义在于为研究社交应用客户端的实现方式,微博sdk的使用方法和开放平台给广大开发者所提供的api接口的使用方法提供一个好的应用实例,并且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整合实现多微博帐号登录客户端实现分享身边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二、研究目标、内容(论文提纲)及拟解决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

1、熟悉oauth2.0授权认证机制流程,实现第三方微博客户端的授权。

2、熟练使用开放平台提供的android sdk和api接口。

3、了解新浪微博开放平台和腾讯微博开放平台的异同点,实现两种微博平台的整合;

4、熟练使用slidingmenu、pulltorefresh等android开源控件。

5、熟练掌握android高级核心技术的应用。

6、了解用户体验要素,设计出有较好用户体验的界面效果。

7、研究移动平台的广告投放的形式,实现基于应用商店sdk嵌入广告。

毕业论文提纲: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 论

1.1 引 言

1.2 项目的背景及意义

1.3 开发平台与技术介绍

1.3.1 开发平台与运行环境

1.3.2 开发工具eclipse、sdk、adt介绍

1.3.3 开发语言与android系统组件介绍

1.4 论文的结构与工作安排

第二章 android客户端界面分析与设计

2.1 android手机界面的特点

2.2 android微博客户端需求分析

2.3 系统各个界面分析与设计

2.3.1 启动界面

2.3.2 登录界面

2.3.3 主界面

2.3.3.1 首页微博界面

2.3.3.2 消息界面

2.3.3.3 个人资料界面

3.3.3.4 更多界面

2.3.4 发布微博界面

2.3.5 显示微博详细内容界面

2.3.6 显示评论界面

2.3.7 显示收藏界面

2.3.8 帐号管理界面

2.3.9 其他界面

第三章 系统概要设计

3.1 系统设计目标

3.2 系统模块设计

3.2.1 系统模块划分

3.2.2 系统模块功能分析

第四章 系统详细设计

4.1 授权模块

4.2 微博首页模块

4.3 微博详情模块

4.4 个人资料模块

4.5 发布微博模块

4.6 查看评论、收藏模块

4.7 “更多”模块

4.8 广告模块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授权模块测试用例

5.2 浏览微博测试用例

5.3 发布微博模块测试用例

5.4 浏览个人资料测试用例

5.5 浏览评论、收藏测试用例

5.6 广告显示测试用例

5.7 系统评价

第六章 展望与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拟解决关键问题:

1、简洁的ui设计效果,需要具有良好的交互体验。

2、oauth2.0授权认证,实现新浪微博授权和腾讯微博授权。

3、多帐号管理,区分新浪微博帐号和腾讯微博帐号。

4、整合开源控件到客户端中,呈现具体效果。

5、新浪微博sdk与腾讯微博sdk的使用,api接口的数据请求。

6、解析微博数据,将数据以固定展示效果呈现。

7、任务队列操作、多线程管理、异步更新ui等问题。

8、界面优化、代码优化、性能优化等问题。

9、软件实时检测更新版本问题。

10 、 广告平台sdk的使用,展示广告问题。

三、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1、参考开放平台提供的文档支持和qa解答。

2、研究sdk提供的demo,熟悉api的调用方法。

3、参考市场上成熟的微博客户端,参考微博客户端的设计要素。

4、研读期刊、优秀论文和优秀文章,提供设计灵感。

5、通过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收集有用资料。

6、购买相关书籍、研究技术的实现方法。

技术路线:

1、使用java语言进行编程,开发平台使用eclipse。

2、基于android sdk,调用android api的技术实现。

3、利用轻量级数据库sqlite存储数据。

4、android http通信技术实现数据请求。

5、android复杂界面ui设计技术。

6、json数据格式和json数据解析技术。

四、研究工作基础

1、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自己按照任务书的内容制定工作计划。

2、微博客户端的需求分析和技术调研,收集有用的资料供自己参考。

3、研读相关技术的期刊、论文和优秀文章,参考其撰写论文的表述和格式。

4、经常与指导老师的沟通和交流,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撰写。

五、实施计划

起止时间工作项目备注

XX年12月08日-XX学年度第1学期第14周至

XX年1月17日-XX学年度第1学期第20周1、确定论文题目,完成任务书;

2、阅读参考相关文献;

3、学习相关开发技术;

4、完成开题报告。

XX年2月25日-XX学年度第2学期第1周至

XX年3月28日-XX学年度第2学期第7周1、完成开发准备;

2、完成系统需求分析;

3、完成各模块主要功能;

4、完成中期阶段考核表

XX年3月29日-XX学年度第2学期第7周至

XX年5月12日-XX学年度第2学期第12周1、完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完成系统整体测试。

3、完成系统说明书;

4、完成毕业论文撰写。

六、参考文献

[1]庞周. 基于android的微博客户端设计与实现[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10:66-67+130.

[2]黄佳星,王晶,沈奇威. 基于android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框架方案[j].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08:77-80.

[3]严武军. 基于android腾讯微博客户端系统设计与实现[j]. 电脑开发与应用,,11:50-51+56.

[4]舒后,刘娇洋. 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博客的设计与实现[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06:42-46.

[5]王明超. 基于android系统的新浪微博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j]. 电脑知识与技术,,33:7933-7935+7944.

[6]姚永明,吕建平. 基于android平台的用户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01:79-83.

[7]武玉坤. 基于android移动学习的平台的设计[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01:20-21+47.

[8]姜海岚. 基于android的多功能手机相册设计与实现[j]. 电脑知识与技术,,15:3614-3616.

[9]李刚.疯狂android讲义 [m].电子工业出版社..6

篇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背景。国际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到60年代专业教育逐步进入了科学研究的轨道,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则采用学术团体提出的参考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现状。受美国“91教学计划”和本专业培养计划的影响,制订的专业培养方案仍然不能与原有的课程体系向脱离,为了使学生具有较完整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一些理论基础深奥、教与学难度较大的课程在培养方案中仍占有较大的学时比重,而另一些应用性较强、强调实践与实验、时代前沿的工程技术类课程难以及时全面的进入培养方案。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而言,更存在培养的学生既不能掌握完整、扎实的理论基础,又不具备工程应用能力的问题,由此出现了两手抓,两手都不硬,实际效果差的局面,从而导致了一方面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无法找到满意工作另一方面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的供需矛盾,充分反映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务必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要求其具有必要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技术开发、应用能力。

2 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的内容

总体而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要想学得扎实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首先,计算机专业教学包含了计算机的构造, 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等内容。每个部分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互相配合教学,并且对实践教学应该足够重视起来,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使其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

理论基础知识必须过硬。现如今,随着计算机设备的普及,几乎连小孩子都会熟练操作计算机了,但是,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要想学好计算机科学技术,必须要对计算机技术有着强烈的兴趣,并且能够发奋学习,刻苦钻研。另外,为了学生以后的长远发展,必须加强对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培养。比如有的学生对计算机编程比较感兴趣,希望未来成为一个程序员,那么,就必须下足功夫学习英语了,因为计算机的数据库和程序主要由英文进行编制。学生只有将英语学好,才能降低学习编程的障碍。所以,对于计算机教学的老师而言,应该将计算机理论知识作为学好计算机技术的根基,只有将根基扎好,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应该坚持计算机教学改革,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努力提高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水平。

提高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计算机作为一种新兴科技领域,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是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导致很多计算机技术人员为了个人利益,不顾网络安全和法律法规,不断触碰网络安全的底线,通过自己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非法获取他人信息,通过网络诈骗他人钱财,最后落得踉跄入狱的下场。因此,教师在交给学生知识和机能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教育学生重视网络安全,遵守网络的相关条例,提高自身修养,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避免因为一时被利益迷惑,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实际操作与基础理论相结合。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只要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 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同时,要兼具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同时,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拓宽知识的获取渠道,比如最新版的计算机科学杂志等。根据笔者调查,某些学校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会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计算机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完成,并将此列为学生期末考试综合成绩的一部分。

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中的教学改革

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接触社会。在以前,大多数学校都没有意识到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知识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 结果导致很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适应工作环境,无法胜任工作岗位。现如今,很多高校都认识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开始流行一种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为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校定期将学生送到企业学习,让学生提前体验企业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是学生毕业之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课堂形式设计,调动学生实践操作的积极性。对于计算机专业教学来讲,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无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计算机教学难题,就要让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教学理念,采取新颖的课堂教学形式,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有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学习产生浓烈的兴趣,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其实,学生是愿意动手操作的,只有将自己学到的知识通过操作完成,学生才会拥有成就感,逐渐增强自信息,对学习更加具有激情。

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未来发展的方向

学校与社会脱节,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如今,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对人才的需求更是非常巨大,大多数企业希望引进的人才能够马上适应工作岗位,并提高工作效益。但是,很多学生毕业后,在寻找工作时往往缺乏自信,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够干什么。其实,这是由于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轻视所导致的,满肚子的理论知识只会给用人单位造成纸上谈兵的感觉,没有“真材实料”。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标。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能力。只有掌握了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因此,在教学中,学生应该和老师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主要以强化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定期为学生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独立自主进行探索和解决,最后由老师进行指导,指出学生解决任务中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和完善,逐渐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摘要: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有学好计算机科学技术,才能抓住时代的脉搏,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因此,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好具体的方案及设计,另一方面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具有不怕困难不怕阻力勇于担当的豪情与责任感。要积极的与校方联系、与企事业联系争取一些赞助,尽快完善各学科的现代化实验平台,早日实现实验环境一流的目标。

篇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报告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实践教学     问题     途径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现状

(一)计算机学科的特点

信息与网络成为当前社会的主流,计算机专业在这种趋势下也显现出宽泛化、大众化的特征。计算机相关专业规模大,在教育部设置的计算机相关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多个分支中一部分,也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随着社会的日趋信息化发展,市场上对實用型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日趋扩大,而作为核心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也成为培养社会人才的热门选择。

(二)实践教学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定位

实践教学是计算机专业课程的重要环节,它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能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针对社会需求的匹配度来说,科学型人才、工程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三大需求点,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需要完成程序设计、算法设计、软件设计、微机实习等相关的10项实践课程,以最终达成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的目标。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不够重视

目前大多数高校对计算机学科的主要学习还是以理论为主,实践课程的设置在课程中占很小的一部分,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在操作应用能力上的欠缺。比如,学生在学完程序课程后还不会编程,这其中包括教师对实践课程设置的不重视,也包括学生对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不重视。

(二)实验室利用率不高

学校的实验室是为进行实践教学而建的,但是大多数学校的实验室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往往只是用于少数的几节实验课程。良好的计算机专业学习氛围应是课上与课外全面重视实践操作,以巩固所学的理论,学校实验室的利用率不高的重要体现是课外的未开放利用。

(三)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现在的大多数学校为了应对社会需求扩大了计算机的专业设置范围,也增加了招生数额,但是在教学上仍然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这与当前的社会需求是不匹配的,学生即使有很强的理论知识基础也很难被用人单位录用。

三、实践课程建设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一)实践教学理念建设

首先应从思想高度上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才能最终围绕这一中心点,开展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创新。其次意识到实践教学的理念核心是创新为本,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应用能力。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强化设计与探究课程实验,并建立良好的互动交流环境,摆脱传统的教条化教学模式。最后学生本身也应该建立起良好的创新意识,在实践课程中勇于探讨,不断开拓思维,成为计算机实用型人才。

(二)实践课程的设计与运用

1.实践课程设置

合理安排实践课程的时间,科学设计实践课的教学模式,专业课程的开展可以选择在学校的实验室由教师指导完成,邀请专家来校交流或者让学生参与企业的实习。

2.课程实验

大多数的实践课程主要还是在学校的实验室完成,因此,教师应提前做好课程的设计,学生也应提前预习,通过互动与解答,优质地完成实践教学,这其中,专业课教师起着指导员的作用,所以实践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优化实践课程内容

老旧、重复的实验应尽量减少,根据最新的科技发展方向增设新的实验内容,实现创新与科研的结合;同时可以有条件地设置兴趣课堂,由学生自主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实践项目。

4.校企合作,学生实习项目

学生的大学最后一年是实习时间,学校应及时了解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根据学生的需求,个性化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并在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时,为学生争取合理的实习岗位,让学生在后期实习中能真正参与项目,最终有所收获。

四、总结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满足了社会的革新需求,但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制约因素。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究,寻找和设计出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也是高校在教育创新上必然要走的一段路,只有大胆实践,才能实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革新。

【参考文献】

[1]袁志永.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软件,2014(1).

[2]黄勇,刘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26(3).

[3]邱美中.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电子制作,2014(9).

上一篇:检讨书示下一篇:对外汉语教学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