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典礼教授发言

2024-07-03

大学毕业典礼教授发言(精选11篇)

篇1:大学毕业典礼教授发言

武汉大学萧映教授毕业典礼发言稿

各位老师、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xx年来,作为武汉大学文学院曾经的学生,现在的老师,我和大家一样在诗意盎然的珞珈山下,度过了多少无憾的清晨,多少美丽的黄昏!记得在草长莺飞的四月里,我常沉浸在漫山遍野的芬芳之中;满树的鸽子花、枝枝嫩黄的迎春花、“灼灼其华”的桃花争相吐艳,那弥漫在校园每个角落的清香,温柔得让人心疼。夏日清晨常被林间喜鹊、黄鹂的鸣唱唤醒,从东湖拂过的.水汽,淡淡地在山边汇成自然的清凉;午后爬一百多级石阶登上樱顶,老图书馆静穆地立在山头,在大把大把夏日的气息里仰头看天,让人刹那间感动满怀。在每一个可以踩着柔软落叶窸窸前行的秋凉里,枫园的枫树或是簇簇朱红、或是片片金黄,有人因枫之燃烧而热情奔放,有人在半山半水的微雨旖旎中,凭窗吟咏:“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隆冬季节,有时下课晚了,大家就凑份子去小食店吃火锅,喝加了话梅煮的黄酒,黄酒暖身子,但有点儿后劲,吃饭归来,多半是走山路回宿舍,大家在微醉中东倒西歪地叫嚷着:“落木千山天远大” (黄庭坚《登快阁》),幽林深处惊起数只寒鸦,暗夜中珞珈山深沉的轮廓,在茫茫的尘世中拥有一份自由的高远与旷达。时光就这么流逝着,所有的“春红秋绿”可以作证,许多一起走过的日子都成为永恒。

今天毕业典礼之后,多数同学就要告别学校走入社会,生活会因此增加很多大家情愿与不情愿的东西:有忧,有喜,有痛,有求。所有的生活都在路上,既包括前程似锦也包括历尽沧桑,还包括一切即将到来的悲欢离合。人的角色是沉重的,常会遭遇困境,但也就在对困境的直面与挣脱中能找到自己新的起点,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不要让眼前的困境束缚住自己,不要习惯了在现实和精神的冲突中徘徊和逃避,要勇于突破,努力地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人被抛入这个世界,就那么短暂的几十年,没有任何理由不充实而热烈地活, “为一事而来,成一事而去”。

我们在一起的相聚,真实得像是虚拟。比之相聚时的欢悦,分别当是一种宁静的慰藉。 不管多么好的聚合,也难免有说再见的时候,这也是一种保留完美的方式吧。“永远不会再重来”,只是在某个宁静的夜晚,在某些方向不明的月色的梦境中,我们会想起那些曾在珞珈山上爱读的诗篇,那些熟悉的句子一一浮现,仿佛时光并没有流逝,血的温度又渐渐上升,一切都还在那里——在烟波浩渺的东湖之滨,在云淡风轻的珞珈山下。

谢谢!

★ 宣讲会发言稿

★ 关于选调生发言稿

★ 武汉大学开学典礼教师代表发言稿

★ 学生会宣讲会的发言稿

★ 武汉大学 自荐信

★ 武汉大学占地面积

★ 武汉大学的导游词

★ 武汉大学自荐信要求

★ 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 武汉大学校长开学典礼发言稿

篇2:大学毕业典礼教授发言

北京大学在中国和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在世界上是找不到一个能够相比的,比如哈弗大学在美国,东京大学在日本,更不要说香港的那些大学了。我说这句话主要的意思就是最近刚刚从报道上看到内地的状元不上北大上香港了,然后我其实觉得这个高考啊,能不能考一个好的成绩,是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的问题,至于你高考成绩考得好能够上北大,而选择不选择上北大,是一个人素质的问题,你们在座的各位,不但表现出出色的学习能力也表现出出色的素质,祝贺你们!

作为北大以前的学生,作为过来人,我可以相当有把握的告诉你,很多很多年以后,假如你们回想起你们的生活中曾经有过什么,比如像这个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时候,那百人之九十九是你们拿到北大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假如你们回想起你们生活中比如说“仰望星空,探索真理”,或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时候,那我百分之九十九的把握可以告诉你也是在这个北大的校园里面。进入北大和在北大的学习生活毫无疑问的将会成为你们一生中最值

得追忆的年华。

我很多年前是作为北京大学山鹰社的一员,我曾经有机会跟各个不同的院系的同学朝夕相处,共同战斗,他们当时小小年纪,在很多方面,比如在遇到危险的关头,作出决断,全面细致的规划计划,和社会上不同性格不同经历的人相处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根本就是我这个北大老师的老师。我自己来自数学系,我想数学系,不是自夸,的确进去了一批反应特别敏捷,特别能学习,特备能提问,特别能思考的学生。很多时候是我在教他们,而更多时候是他们在教我。他们不断地推动我向前,不断努力,不断学习,和他们在一起我进一步体会到什么是教学相长,感谢你们,感谢你们这些才华横溢富有朝气和理想的年轻人。正是由于你们的不断推动,使我作为北大的一名老师,知道不断向前,不知老之将至。

你们现在离开北大,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人生舞台。你们非常聪明,具有现代竞争意识,能够取得社会认可的成功,对于你们当中的大部分人来我估计是早晚的事情。我不太有资格来给你们指导。但是另一方面你们进入的也是一个步伐匆匆,充满碰撞的社会,你们难免在某个时期会遇到困难,遇到挫折,你们也可能会失意,会迷茫,甚至有可能会愤世嫉俗。怎么

样才会使你们有一个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或者退一步讲,保持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太不呢!我也许因为我年纪大了,我可以说几句,一件事情,就是觉得不要把你的人生和所谓的终极名利捆绑在一起,不要以为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将来在什么年纪有什么样的地位有什么样的声望和什么样的财产。我其实觉得人生中的辉煌,是由各个时期辉煌的总和,你们在人生鲜花盛开的年代已经鲜花盛开了,假如有一天暂时你不如别人风光,你要更容易感到平衡而不是更容易感到失落。

另外我觉得北京大学这个地方,这个环境,一定能够赋予你比其它地方更多的书本上学不到的素质,比如道德操识,不如幽默感和情趣,比如一个宽容的精神,我想你们将来走向社会时应该保持这些东西,发扬这些东西。一个有操识的人吗,常常活的比较有有尊严,不太容易冷落。一个比较有情趣,幽默感和宽容的人常常容易发现社会和生活中的各种美和积极的东西,容易发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遇到挫折的时候能够积极调整自己,回到一个好的状态。

最后要说的事情你们可能会觉得有点空,不过我觉得这是切身多年来的感受,你们应该投身于一个伟大的事业,这个伟大的事业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根据我个人一生的观察,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其伟大的民族,这是一个往事于前年而今青春依旧的民族,这是一个非常谦虚,非常智慧而又非常自信的民族,她及其善于学习和融化其他各个民族文化智慧而绝不拾人牙慧,她是一个注定的能够自始至终参与书写人类文明进程民族。假如你能够或者部分的能够把你的人生投入到这个事业,我想你不但会有一种精神的寄托,也会从更宏观的角度上来看待生活中个人的那些事,不在斤斤计较。

篇3:大学毕业典礼教授发言

新华社讯,“人的修炼和树的成长一样,必须具有三个条件,一要有知识的积累,二要有思想的照耀,三要有人格的支撑。”华中师范大学在六月中旬举行的2015届毕业典礼上,文学院教授、国家一级作家晓苏以《桂子山上的树》为题发表演讲,引起广大学子共鸣, 很快网上走红。晓苏分析校园桂子山上树多、树粗、树高的原因,一是山上土脚深厚,树根才扎得深,扎得广, 扎得稳;二是阳光充足,树干才能长得快,长得开,长得好;三是空间开阔,树才能自由地生长,独立地生长,往高处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晓苏由桂子山的大树联想到学校的学术大师,比如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 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先生、著名文艺理论家王先霈先生等。“在我心目中,他们也是桂子山上的大树,他们的形象比那些桂花树、香樟树、梧桐树还要高大和迷人。” 晓苏说。晓苏从自然形态的树谈到精神形态的树,然后寄语同学们:“希望你们毕业离开桂子山后,不要忘记母校的这些树,包括自然的树和精神的树;还希望你们要向树学习,学习树的姿态,学习树的品格;我更希望你们将来有一天也能成为一棵大树。”很快,晓苏的演讲在微博、微信、空间里疯传并被点赞好评,很多毕业生QQ签名改成“桂子山上的树”。华中师大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韩君华在微信圈里说:“现场听了,非常感动,桂子山上需要一种精神传承。”

篇4:小学毕业的大学教授

陈世骧推荐的是金克木。论学历,金克木只是个小学毕业生,但陈世骧说金克木中学里教过英文,从初一到高一四个班的课都由他教,教学效果非常好;他不仅英文好,而且法文水平也好,足以胜任大学教师。

为了证明自己的看法,陈世骧拿出北大外籍教授——法国人邵可侣所著的《大学初级法文》,翻开里面的法文序言,序言中赫然写着金克木对此书的贡献。

邵可侣是法国巴黎公社著名人物的后代,法语教学中的权威人士,而《大学初级法文》则是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教科书。既然邵可侣都认可金克木,金克木又亲自参与了教科书的编订,而湖南大学里实在找不出合适的人选,所以最终决定聘任金克木。

1930年,金克木18岁到北平求学时还不懂英语,靠着好奇心和钻劲,凭借几本英语工具书,又找了一位要学费不高的私人老师,便在很短的时间内看懂了英文原版书《少年维特之烦恼》、《阿狄生文报捃华》,英语水平突飞猛进。也是同样的方式,金克木又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世界语。1933年,金克木去北京大学旁听邵可侣的法文课,得到邵的赏识,学习效果非常好。之后,金克木整理并校订邵可侣的讲义成为《大学初级法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邵可侣在法文序中特地提到了金克木的贡献。金克木没想到,这便是他当大学老师的敲门砖。

金克木也参与到邵可侣组织的“法语圈”的交际活动中,并在一次聚会中认识了著名教授吴宓,相互间很谈得来。

金克木的这些经历,陈世骧虽然有个大概的了解,但无论如何,让一位只上过小学而半路出家学法语的年轻人去大学教法语,毕竟很不寻常。

紧接着,当陈世骧得知教学课本并不是邵可侣编的那本,而是用英文讲法文的外国书时,便更加紧张。

陈世骧生怕自己推荐的人无法称职,所以,在金克木上第一堂课时,他在外面听了半天。金克木一点儿也不知道,他只是顺顺利利地教好一堂又一堂课,其教学质量得到学校的认可和学生们的欢迎。这应该很富传奇色彩吧。就像金克木所说:“恐怕暗中听我的课的不止他一个。谁能相信一个没出过国的年轻人竟能对大学生用英语教法语做中国话解释呢?”

1941年到1946年,金克木在印度工作和学习。他虽然没去哪个大学进修,但有缘到天竺释迦佛“初转法轮”处的鹿野苑,住香客房间,与僧徒为伍,在寺庙中饱读佛教典籍。他再一次进入一个全新的天地,对梵文和佛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因此四处求学,最终得到已归隐的法喜老居士的真传。法喜老居士曾在印度的大学教书,后又被聘为哈佛大学教授、列宁格勒大学教授,他因为不适应严寒气候而回到印度。许多人慕名而来,向他学巴利语、学佛教,但从没有人找他学梵文。金克木是他的惟一的梵文学生,他倾全力将自己的学问传给了金克木。金克木曾在《父与子》一文中提到当时的教学:“熟悉了以后,白天也让我去,两人在大炕上盘腿坐着对话。他很少戴上老花眼镜查书。先是我念、我讲、我问,他接下去,随口背诵,讲解,引证,提出疑难,最后互相讨论。”在这样的学习中,金克木精通了梵文和佛典。当他1946年回国时,他其实已成为中国某些领域中的“稀缺人才”。

金克木一到上海,郑振铎就说推荐他到大学教梵文,但没能如愿。也许是因为金克木的低学历吧。

紧接着,曹未风告诉金克木,说吴宓先生在武汉,可跟他联系。金克木与吴宓很熟悉,吴宓很看重金克木,马上向武汉大学推荐。

吴宓当时是武汉大学外语系教授兼系主任,同时又是校务委员会委员,其学问及人品则是学界普遍推崇的,所以,他的举荐是很有分量的。但吴宓也没想到,他推荐金克木到外文系教梵文,而文学院长刘永济却把金克木安排在哲学系教印度哲学。

原因跟金克木第一次当大学老师一样。当时武汉大学也找不到教印度哲学的合适人选,而这门课程又是必修课,金克木正好填补这一空缺。

推荐人吴宓不放心了。他十分认真地对金克木说:“你教语言文学,我有信心。到哲学系去,我不放心。”金克木回答:“到哲学系对我更合适。因为我觉得,除汤用彤先生等几个人以外,不知道还有谁能应用直接资料讲佛教以外的印度哲学,而且能联系比较中国和欧洲的哲学,何况我刚在印度度过几年,多少了解一点本土及世界研究印度哲学的情况,又花过工夫翻阅汉译佛典,所以自以为有把握。”

吴宓仍不放心,于是也像陈世骧一样,在教室外听了金克木的第一堂课。

篇5:大学毕业典礼教授发言

(2016年6月19-20日,厦门大学在建南大会堂举行四场2016届毕业典礼,欢送今年毕业的7627名毕业生。教师代表胡荣、邹振东、尤延铖、李庆顺分别发言,结合自己的求学、工作经历,送给毕业生们几句临别寄语。)

以下是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邹振东演讲全文:

每一年的这个时节,在这个礼堂,都会有老男人或者资深美女,作为导师代表发言。他们或念念叨叨、或语重心长的一大段话,归结起来就两个字:理想!理想很空,老师很穷,要让老师送给大家一个不花钱的临别礼物,理想大约是最好的选择。幸运的是,今年你们遇到的是邹振东教授,他的礼物与众不同,今天他要送给大家的不是理想,而是梦想!

1987年,厦门大学中文系有一个毕业生叫邹振东,他写了一首情诗,你们想听吗?

如果不曾相许,为什么你会娓娓游入我的梦里?既然曾经相守,为什么我又要默默从你的瞳仁离去?

都说:这便是分别、这便是失恋、这便是匆匆无情匆匆无语!都说:这便是候鸟一下失落了季节,轻触芦笛的唇儿把音符悠悠吹出去„„

这首诗是为厦大中文系毕业纪念册写的扉页,后来它成了厦门大学87届的毕业寄语。昨天,读你们刷屏的文章:“今晚,我还是厦大的学生啊”!我看到了你们同样的眷恋。老师想告诉你们的是:你们昨天是、今天是、永远是厦门大学的学生!

其实对一所大学的真正留恋是从收拾行李开始的,30年前,我的眼泪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掉的。我多想把整座大学都背走,背走我的无忧无虑,可是我痛苦地发现:当岁月潮水般从我脚下退去,它便留下了我的一切,我带不走一件行李。

其实,这是所有毕业生永恒的情结。轮回到今天,你们同样会追问,当我离开这一所大学时,我可以带走什么?

你会发现:校园带不走,食堂带不走,图书馆带不走,实验室带不走,老师带不走,小师妹你带不走——哦,这个好像可以——无论是小师妹,还是小鲜肉,好像都不算厦门大学的固定资产,唯一的麻烦就是,你可能需要等一两年才能把她(他)带走。

一所大学真正改变你的东西,就是你可以带走的东西。那么,你可以从大学带走你的什么呢?

首先,你可以带走厦门大学的logo。你的未来履历,将永远打上MADE IN 厦大的商标。你未来会填无数的表,厦门大学是除了你的名字和性别,出现频率最多的文字。极端地说,你的名字还可以改,你可以更名;你的性别也可以改,你可以变性,但这一个学历你永远不能改。未来的任何日子,你都可以骄傲地对厦大说,人家早就是你的人哪!

其次,你可以带走厦门大学的“梦想”——做梦都会想厦大的这个“梦”和“想”。易中天教授说,大学是用来蒸桑拿的,你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这里熏陶。我的说法是,大学是用来回忆的,未来你做梦,梦见最多的地方,一定是大学,人物可以换,情节可以换,但场景一定是厦门大学。

还有,老师不能带走,但老师的话可以带走。我常说,大学毕业十年后,如果还能记住大学老师的10句话,大学对这个学生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最好的老师有三种,第一种是递锤子的,你想要钉钉子,你的老师递给你一把锤子;第二种是变手指的,你的人生需要好多黄金,老师让你的手指头变得可以点铁成金——多好的老师;第三种是开窗子的,你以为看到了风景的全部,老师帮你打开一扇窗,你豁然开朗,啊,原来还有另外一个世界——这是最好老师中的最好老师。厦门大学到处都有这样的最好老师!万一你在整个大学生涯,都无缘遇到这样的老师,那么在最后一天,你可能也遇到了。

离开大学,最要紧的是记得开窗子。你未来可能很穷,家徒四壁;也可能很成功,墙上挂满了奖状。无论如何,你都要提醒自己,你看到的不过是四堵墙。它们并不是你生活的全部,如果你勇于和善于在墙上开窗,你就会看到一个又一个新世界。

其实,大学最值得带走的不是知识,而是姿势——看!就是这个pose——45度角仰望星空。在大学,100个人中,99个人都是抬头看天空的人,难得有一个人低头看地下,这个人是出类拔萃的人。一旦毕业出了校门,99个人都是低头看地下——一方面竞争非常惨烈,另一方面诱惑特别多,两个巴掌打下来,不用教你,你自然会懂得面对现实——难得有一个人抬头看天空,他不是疯子,就是出类拔萃的人!其实,对于大学生,成功学很简单!那就是无论现实多么残酷,还是多么诱人,把大学的这个pose专业保持30年,你就赢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那一天看到你们拍毕业照,最后把所有的学士帽、博士帽都丢上了天。你们哈哈大笑,旁边有游客三观碎了一地:知道你们宝宝心里苦,但这么好的帽子,怎么能扔到地上呢?你们别笑,我想问的是:20年后,你是否还有勇气,把你头上戴的乌纱帽,或者你千辛万苦换来的任何帽子,扔到天上去?而且笑声响彻云霄?

所以,我有一个百分之一理论:你人生一百次谨小慎微,你要有一次拍案而起;人生一百次放浪形骸,你要认真地爱一次;人生一百次不越雷池一步,也要潇洒走一回!一定要在人生的内存,给自己,给至爱的人,留一个百分之一空间,不随波逐流,哪怕是一个爱称。所以,不要随便叫一个陌生男人“老公”,无论他多么有名,多么有钱!

要做到这样的百分之一,我的建议是永远带走和大学的脐带关系。

这种脐带关系,最重要的是一种精神,那就是永远的批判精神。不迷信,不盲从,不崇拜任何东西。永远对现状不满足,永远想改造世界,也永远拥抱世界上的美好——因为大学培养的是二三十年后国家和人类的领导者和创造者!当你和大学保持这样的脐带关系,你到50岁后,还会激荡青春的豪情;就是到80岁,还有一个不老的灵魂。

你从一所大学可以带走的,就是这所大学最想传播的。所以,一次毕业,就是一次传播!生命最伟大的传播就是细胞分裂,一个A细胞,传播成另一个A细胞。大学最骄傲的传播,就是它的学生毕业。比如今天,一个厦门大学,将复制出成千上万个“小厦门大学”,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传播这所大学的文化和价值!

最后要说的叮嘱,就是常回家看看,其实你懂的,这不过是一句客套话。你们不太可能常回来的,要回来,也是逢五,甚至逢十,就像那86级,那一台晚会,那一亿元钱,厦大等了30年,30年啊!

那我们也不妨相约30年吧!30年后,当你们回到厦大,再一次汇成广阔的青春潮,记得@我一下,如果那时候,我还能被你们@得到。

既然,有一个相识的秋天,有一个分别的夏季,为什么那一个季节,不会如期而至?

当呜呜咽咽的南曲迷蒙了春江月,敲碎人心的腰鼓裸露出黄土地,跺跺脚,走出去,便有一次喷薄、一种悲怆、一迸血气——迈过这一瞬,我们就已成熟、就拥抱环宇、就顶天立地——未来不可预期。是悲剧?是喜剧?

篇6:大学毕业典礼教授发言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孙祁祥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作为教师代表,在今天这样一个,热烈、庄重、喜庆的开学典礼上,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燕园,开启新的篇章。

北大是一直是中国最优秀的学者成长的沃土,是莘莘学子心中的学术殿堂,是无数校友的精神家园。你们,凭借着自己的聪慧和勤奋,通过大考来到北大,从这里眺望世界,走向未来。我和我的同事们,要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祝贺。

同学们,从幼儿园到小学,从中学到大学,从大学到研究生,你们按步就般的走到了今天,应当说非常幸运,要知道,我这一代人,在我曾经经历的那个青年时代,没有你们的这份幸运,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的青年人,没有你们的这份幸运,所以,你们应当对你们得到的这份幸运格外珍惜。作为年龄比你们长,阅历也比你们更加丰富一些的人,今天,我想就“珍惜”给你们一些建议。

请珍惜当下,做好每天的事情,而不要给自己太多的懈怠、拖延的理由。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人生真的就是一场马拉松,每一个到达终点的人,都是从第一步开始,从每一步积累的,我希望,你们能珍惜当下,认真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情,并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呢,尽量做到极致和卓越!养成这样的习惯,将会让你终身受益,请珍惜他人,在大千世界里,在芸芸众生中,我们能走到一起,真的就是一种缘分,因此要学会珍惜彼此,珍惜师生情,珍惜朋友情。不要把从别人,甚至你的父母那里得到的一切看作是理所当然,而要心存感激,常思回报。当然,这种珍惜是对真的、美的、善的情感的珍重和顾惜,是在无关重大,是非原则时,表现出来的宽厚和宽容。如果触了底线,绝对不要迁就和纵容。

请珍惜自己,特别是你的健康,不要因为年轻就肆意透支你的身体。有一句格言说,有两种东西丧失之后,你会发现它的价值,青春和健康。但青春逝去,未见得活力不再,睿智不在,优雅不在。而失去健康,即使青春犹在,年轻与你何用,财富与你何用,时间与你何用?我特别赞同瑞士心理学家亚梅路对健康的洞见,健康是一种自由,在一切自由中首屈一指。你可以像潇洒走一回那首歌里唱到的那样,我用青春赌明天,但同学们千万不要用健康赌明天,我希望你一定要平衡好学习和锻炼身体的关系,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青年人。

请珍惜你内心的渴望,而不要忽视它,压抑它,甚至掐灭它,做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事情,而不要人云亦云,心浮气躁,不要去跟别人攀比,做最好的自己,足矣!

当然,选择自己心之所属,并坚守,有时可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将会有更多的淡定和从容,更多的积淀和突破,更多的喜悦和快乐。

最后,请珍惜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40多年前,当我还是一名上山下乡的知青的时候,我绝对想不到,有一天,自己能够进入大学读书,更别说,攻读博士学位,出国学习,当上北京大学的教授,我常常想,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赶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这个时代,给予了我们每个人机会。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让中国,在不到40年的时间内,成为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们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来越近。但是同学们任何一个美好的时代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万千建设者们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创造出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伟大的时代,而珍惜的,最好的珍惜就是为这个时代作出你应有的贡献。在今年7月,经济学院举行的毕业典礼上,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在致辞中引用一位战斗机飞行员的话: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只能为祖国牺牲一次,让所有在场的人热泪盈眶。这种摄人心魄的爱国主义宣言,也正是百余年来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我们北大人的情怀。

篇7:大学毕业典礼教授发言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昌平是一个童话世界,你们是二千零二名精灵。今天,剧本已翻至末页,互道珍重后,就要离别。四年的光阴,你们在这里编织青春,回忆历历在目。

晨曦初照时,你走出梅园、兰园、竹园和菊园。宪法大道上的拓荒牛,就像你的兄弟,向你颔首致意;紫藤架下的猫儿,像一群流浪歌手,为你的晨读伴唱。

在厚德殿和明法殿,你遇见讲坛上流派各异的王子、小矮人和侠客,为你讲述法治国的传说,你迷醉其中。

松柏林中,钱端升爷爷永远在向你微笑,但你一直没有猜透:他老人家在想什么? 在法渊阁和文渊阁,你与睿智的心灵对话。你掩卷沉思,望着窗外,天空霞光万丈,每一片梧桐树叶都是金色的,正如你梦幻般的青春。

心情忧郁时,你在十三陵水库边漫步,想象末代帝王的悲怆和凄凉,一扫心中的爱恨情愁。

心情欢畅时,你登高军都山,远眺紫禁城,想象三百年前,闯王李自成挥师昌平,沿着你熟悉的345公交支线的道路,攻入德胜门。

遐想中,你穿越了。你变身为一名英雄,站在城墙上,向城内的王侯将相宣讲宪政理想,不幸身中暗箭,醒来时,你泪流满面。

显然,你已经患上法大人典型的魔幻现实主义的症状!恭喜你!你合格毕业了!这就是你们——可爱的法大九零后的学子们,你们如此地感动我们。今天,迈出校门,你将从童话世界,步入现实世界。微信朋友圈都在祝你幸福,但今天不是你的婚礼,我不祝你幸福;今天是你的毕业典礼,我祝你成为英雄。

从前,法大有一位诗人叫海子,他曾经在这座礼堂朗诵过他的诗篇。他说:“我要做远方的忠诚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但是,短暂情人没有做成,因为物质匮缺;远方也渺茫不见,因为他说:“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他的生命终结在通向远方的铁轨上。他的诗篇和他的宿命,是你父辈那代人曾经的梦想与绝望。

三十年已逝,沧海桑田,成就举世瞩目,国运正在逆转。理想国就在前方,但新的大山和陷阱正隐隐地张开狰狞的面孔,体制的惰性无力自拔,时代呼唤英雄。

你们是九零后人。翻开上世纪末的日历,你们出生于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正是严冬消退改革复活之时,改革是你们的胎记。之后,你们与互联网共同成长,开放是你们的天性。

你们禀赋独特,会怀疑,会翻墙,会判断,有情怀,有智慧,有见识,人小鬼大,大道无形。无法想象,你们的未来会在上世纪遗留下的枷锁中度过。

一代人的成长节奏与一个国家的成长节奏不期而遇,必将碰撞出灿烂的火光,点燃你们的人生。时势造英雄,九零后人的哲学注定不是幸福哲学,而是英雄哲学。九零后一代,必将英雄辈出!

所谓英雄,首先是心灵的英雄。人生是一场驾驭心灵与时间的旅程,十之八九是艰辛,幸福不过一二。驾驭者是英雄,被驾驭者必然沉沦。

所谓英雄,是思想的英雄。英雄只向真理低头,思想的英雄不谄媚于权力,也不迎合大众。真理本无所谓左中右,客观理性和民族利益是发现真理的两只眼睛,你们必须向21世纪的中国贡献精纯的思想。

所谓英雄,是行动的英雄,是政治的英雄,正如法大校友榜上的熠熠群星。

在法大校友中,有一种人,他们没有官衔,没有财富,但坚毅地为法治理想战斗,广受爱戴。他们是公民的英雄,是母校的骄傲,是你们的榜样。

相信有一天,你也会成为他们。那时,“你在战斗,母校注目;你蒙冤狱,举国震动;人生辉煌,莫过于此。” 当然,在法大校友中,也有一种人,在社会染缸和国家机器中,随波逐流,迅速堕落。权力在手,肆意滥用,不问法律底线,践踏人权,制造雷洋案式的悲剧,他们是公民的公敌,是母校的耻辱,是你们的对手。

如果有一天,你无力抵御沉沦,沦为鹰犬,逆行在法治的道路上,母校将会喊你回家——去“抄宪法”。

人生奇幻,奥妙幽深。衡量一个大学教育的成功,不是浅表的知识灌输,最珍贵的是,大学是否在你们心中点燃崇高理想的火焰,是否在你们身上种下抵御沉沦的基因,这才是你们人生力量的源泉。

同学们,请不要忘记,去年的一个冬夜,也是在这座礼堂,江平先生洪钟般的寄语。他说:“法大学子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不仅现在,而且将来”。他的声音随着雪花,飘进你的心,伴你一生一世,抵御沉沦。

时间是冷酷的推手。在路上,年迈的英雄将一位位离去,年青的英雄将一个个崛起,薪火如斯相传,法治国的城门终将会被打开!

同学们!

篇8:大学毕业典礼教授发言

关键词:华盛顿大学 (UW) ,高等教育,毕业典礼

一曲高亢明亮的亚裔女生独唱的“星条旗永不落”, 拉开了美国华盛顿大学 (UW) 2013年第138届毕业生的毕业典礼序幕, 也由此开始了长达4.5小时隆重而热烈的庆祝活动。作为来自中国的学生家长, 同时也是一名在高校工作多年的教师, 在参加完这场美式大学毕业庆典后, 结合中国大学的毕业仪式, 心中留下了颇多的感慨和思考。

UW地处美国西北部的美丽城市———西雅图, 建校已150周年, 从该校走出了4位诺贝尔奖获奖者, 也为当地的世界知名企业, 如波音公司和微软电脑培养了大批人才, 比尔·盖茨的母亲专门为UW捐赠修建了一栋图书馆, 以表彰该校对微软公司的贡献。西雅图市民也以该校为荣, 毕业庆典日恰逢周末, 该市公交公司专门抽调了大批的公交车辆, 免费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家长、亲友团服务, 原为2美元的公交车费当日全部免费;当天许多餐馆也为学生毕业聚餐提供了8-9折的优惠, 充分体现了普通市民对这所学校的厚爱。每年的毕业庆典日更是成了当地的重大庆典活动, 该市市民对前来参加活动的世界各地朋友表现出极大地热情和礼遇。中国许多高等学府近年来也很重视与各地政府的关系, 但主要限于学校领导与政府官员的联系 (如宴请) , 如何让大专院校融入寻常百姓家庭实在不是一件易事。

与多数美国高校一样, UW的毕业典礼 (Commencement) 选在当地最为有名的棒球场 (美国国球) ———17人队主场举行, 虽然开始时间为中午12点半钟, 但从9点多钟起学生及家长、亲友们就从四面八方开始涌向体育场, 大街上、公交车里, 可以看到不同肤色的青年俊秀带着开心的微笑身着学位礼服, 头戴学位帽在家长的陪同下向毕业会场汇聚。体育场前学生们三五成群地在一起或拍照留念, 或互致毕业珍言, 气氛异常热烈。笔者女儿的一位来自深圳的同学大学毕业后将去耶鲁大学读研, 由于她学业非常优秀, 其原留学的加拿大高中专门派出了一组摄像师, 对她的毕业庆典进行全程跟拍, 想必可能是以她的成功作为宣传噱头, 进一步吸引中国留学生赴海外读书, 的确这几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 中国学生在海外学校的人数迅速增加。故UW开幕式上传统由黑人歌唱家演唱的美国国歌, 第一次由1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放歌就不足为奇了。

UW毕业庆典热情洋溢, 同时还带有一份宗教的庄严肃穆, 每位来宾仿佛经历着一次心灵的洗礼, 内心深处都会感受到一种震撼。大会主席宣布大会开始后, 首先由学校教职员工列队入场, 校长身着黑色大礼袍、头戴博士帽、手举杖杆, 带领行政官员和教师代表数十人鱼贯而入, 从体育场席地而坐的1.2万名毕业生当中穿过, 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呼, 看台上8万多名家长和市民 (毕业庆典为开放日) 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充分体现了对学校的感激之情。我们国家号召了多年的“尊师重教”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庆典仪式的讲演嘉宾选择和安排也颇具匠心, 与中国相比也反映出了两国的价值观、教育理念的高度差异。诚然, 表扬优秀毕业生是毕业典礼上最为普通的做法, 但今年该校表扬的一位学生为1名大专生, 他在西雅图社区学院完成了60个学分 (180学分可获毕业) 后转入UW就读, 此举一方面或许是鼓励该生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精神,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知名学府在对普通院校建设和学生培养中的提携作用。在选择毕业生代表发言时, 美中大学也存在着理念上的鸿沟。中国高校选择的绝对是一名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上台发言, 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而UW却大相径庭。此次学生代表是一位军人学员, 读书期间休学两年去伊拉克服兵役, 并荣获多名奖章, 学校认为能全身心为国家服务的毕业生才是最好的毕业生, 这也是学校真正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目的, 学习成绩的好坏只是学生某一方面技能的差别, 并不是教育的宗旨所在。当然, 美校并非不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毕业典礼上学生们还是依成绩而被划分为“三教九流”。美国的大学毕业典礼实际分为二场, 此次全校性的“大典”之前, 各院校已先期举办过一次小型毕业典礼。记得在笔者女儿的生物系庆典活动中, 系主任就是依平均成绩 (GPA) 而进行了口头表扬, 高分者被逐一点名、起立向全场观众示意, 在场的家长也感到“很有面子”, 而且GPA高的学生读研和就业都很占优势。接下来的庆典仪式还有校友 (Alumnus) 致辞, 今年邀请的是一名微软执行总裁演讲, 主要谈到毕业生如何在走向社会后回馈学校的体会。讲演完毕当即代表比尔·盖茨基金会向学校捐献了一大笔教育经费, 学校校长高兴地嘴都合不拢, 忙不迭赶快迎上去握手致谢。重视校友的作用是美校一贯的传统作风, 学校的许多教学楼、体育馆、图书馆等许多都是校友出钱赠送, 每逢节假时, 学校还不时组织校友旅行团, 赴世界各地风景名胜游玩, 从而加强与学校的友谊。作者女儿一进UW, 家长就接到学校来信, 介绍学校历史、成就, 字里行间流露出拉赞助的意思, 这种做法也值得中国大学借鉴。

每年庆典大会都会有一位重量级的特邀嘉宾出现, 此次获邀演讲的是一位毕业于宾州州立大学的非UW人士, 但他却有着令人羡慕的丰富人生阅历, 他就是原美国驻华大使———郝斯曼先生。郝斯曼最为出名之处在于他是一位“三朝元老”, 先后在大、小布什和克林顿这三位总统任内出任外交官, 来华前曾在新加坡担任6年大使职务, 是一位“亚洲通”。今年学校安排他来校, 由校长亲自为其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一来是学校可能希望利用其在政坛的广泛人脉为毕业生今后从政作铺垫, 另一方面也是意在扩大UW在亚洲的影响力, 吸引更多的亚裔学生来本校就读。非常奇特的是, 在众多的演讲嘉宾发言中, 没有出现一位知名学者的学术讲座, 也很少提及学业、获奖、论文等话题。谈得最多的是如何报效国家、如何回报社会。这种导向也与中国毕业典礼存在着天壤之别。我国名牌大学庆典会上竞相聘请高官政要, 热衷举办“院士论坛”, 这种做法与大学教育的初衷渐行渐远, 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学教职员工及广大市民的诟病。

篇9:金克木:小学毕业的大学教授

陈世骧推荐的是金克木。论学历,金克木只是小学毕业,但陈世骧说金克木在中学里教过英文,从初一到高一四个班的课都由他教,教学效果非常好;他不仅英文好,而且法文也好,足以胜任大学教师一职。

为了证实自己的看法,陈世骧拿出北大外籍教授、法国人邵可倡所著的《大学初级法文》,翻开里面的法文序言,序言中赫然写着金克木对此书的贡献。

邵可侣是法国巴黎公社著名人物的后代,法语教学中的权威人士,而《大学初级法文》则是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的教科书。既然邵可侣都认可金克木,金克木又亲自参与了教科书的编订,而且湖南大学里实在找不出合适的人选,所以院里最终决定聘任金克木。1930年,18岁的金克木到北平求学时还不懂英语,靠着好奇心和钻劲儿,凭借几本英语工具书,又找了一位要学费不高的私人老师,他便在很短的时间内看懂了英文原版书《少年维特之烦恼》《阿狄生文报捃华》,英语水平突飞猛进。也是以同样的方式,金克木又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世界语。1933年,金克木去北京大学旁听邵可侣的法文课,得到邵可侣的赏识,学习效果非常好。之后,金克木整理并校订邵可侣的讲义,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就是《大学初级法文》。邵可侣在法文序中特地提到了金克木的贡献。金克木没想到,这便是他当大学老师的敲门砖。

金克木也参与到邵可侣组织的“法语圈”的交际活动中,并在一次聚会中认识了著名教授吴宓,两人很谈得来。

金克木的这些经历,陈世骧虽然有个大概的了解,但无论如何,让一个只上过小学且半路出家学法语的年轻人去大学教法语,毕竟很不寻常。

紧接着,当陈世骧得知教学课本并不是邵可侣编的那本,而是要用英文讲法文时,便更加紧张。

陈世骧生怕自己推荐的人无法胜任,所以,在金克木上第一堂课时,他在外面听了半天。金克木一点也不知道,他只是顺顺利利地教好一堂又一堂课,其教学质量得到学校和学生的认可。这应该很富传奇色彩吧。就像金克木所说:“恐怕暗中听我上课的不止他一个。谁能相信一个没出过国的年轻人竟能对大学生用英语教法语,并做中国话解释呢?”

1941年到1946年,金克木在印度工作和学习。他虽然没去哪个大学进修,但有缘到释迦牟尼“初转法轮”的鹿野苑,住香客房间,与僧侣为伍,在寺庙中饱读佛教典籍。他再一次进入一个全新的天地,对梵文和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因此四处求学,最终得到已归隐的法喜老居士的真传。法喜老居士曾在印度的大学教书,又被聘为哈佛大学教授、列宁格勒大学教授,后来因为不适应严寒气候而回到印度。许多人慕名而来,向他学巴利语、学佛教,但从没有人找他学梵文。金克木是他惟一的梵文学生,他倾全力将自己的学问传给了金克木。金克木曾在《父与子》一文中提到当时的教学:“熟悉了以后,白天也让我去,两人在大炕上盘腿坐着对话。他很少戴上老花眼镜查书。先是我念,我讲,我问,他接下去,随口背诵,讲解,引证,提出疑难,最后互相讨论。”在这样的学习中,金克木精通了梵文和佛典。当1946年回国时,他其实已成为中国某些领域中的“稀缺人才”。

金克木一到上海,郑振铎就说推荐他到大学教梵文,但没能如愿,也许是因为金克木的低学历吧。

紧接着,曹未风告诉金克木,说吴宓先生在武汉,可跟他联系。金克木与吴宓熟悉,吴宓很看重金克木,马上向武汉大学推荐。

吴宓当时是武汉大学外语系教授兼系主任,同时又是校务委员会委员,其学问及人品是学界普遍推崇的,所以,他的举荐是很有分量的。但吴宓没想到的是,他推荐金克木到外文系教梵文,而文学院院长刘永济却把金克木安排在哲学系教印度哲学。

原因跟金克木第一次当大学老师一样——当时武汉大学也找不到教印度哲学的合适人选,而这门课程又是必修课,金克木正好填补这一空缺。

推荐人吴宓不放心了,他十分认真地对金克木说:“你教语言、文学,我有信心;到哲学系去,我不放心。”金克木回答:“到哲學系对我更合适。因为我觉得,除汤用彤先生等几个人以外,不知道还有谁能应用直接资料讲佛教以外的印度哲学,而且能联系、比较中国和欧洲的哲学。何况我刚在印度待过几年,多少了解一点本土及世界研究印度哲学的情况,又花工夫翻阅过汉译佛典,所以自以为有把握。”

吴宓仍不放心,于是也像陈世骧一样,在教室外听了金克木的第一堂课。

篇10:大学毕业典礼发言稿

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能作为毕业生代表,站在这里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级全体同学感谢我们的母校和老师,感谢你们这四年来的悉心教导和精心栽培!

现在我站在这里,很荣幸,也很忐忑。作为即将离开武汉大学的年轻一员,我一直在思考:我们——新一代武大人,在社会浪潮中该如何传承我们的文化,又该如何在此基础上有所超越?

孔子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武大给我们的最大财富,不是权威的理论,不是枯燥的课本,而是一种对真善美的执着信仰和由衷热爱。当白发苍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们给我们如数家珍般地诠释深奥的学术概念时,我们领悟到了什么是大师的睿智;当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中青年学者挥洒自如地展现他们恢弘的风采时,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专家的敏锐。在武大,每一次讲授都是一次教育,每一堂讨论都是一次提高,每一次体验都是一次升华。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武大,用对理性的思辨和对人文的关注教出了一群善于思考,勤于钻研,理论和实践同样出色的学生。弱者权利保护中心里的知行合一;辩论赛场上的理性与睿智;支援西部建设无私奉献;风云学子的成长舞台;学术科研,你我争占鳌头;综合竞赛,人人欲领风骚。这一切,是我作为05级毕业生的普通一员,对自己成长在武大的总结,更是每一位从武大走出的学子丰富的四年生活,多彩成长足迹的缩影。因为这里自由的氛围,好学的风气,悠久的传承,厚重的积淀,已经在我们身上深深烙下了印记。每一位武大人拥有的三分信仰,三分思辩,三分历练,还有一分兼容并包,让我们不管将来从事什么行业,都会时刻秉承自强的品性,弘毅的精神,求是的理念和拓新的勇气。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请母校放心:不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会谨记母校的教诲,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晨钟催醒巍巍江城,东方朝日在此升腾,长江汉水春潮滚滚,扬起新的武大精神。让时间作证,承载着领导的殷殷期盼和老师的深情嘱托,我们04级所有的毕业生,一定会做拥有智慧并富有激情的人,做胸怀大智并脚踏实地的人,做富有责任并敢于勇挑重担的人,不畏艰险、追求卓越,用我们的热血铸造起武大之魂,用我们的脊梁托起一个新的乾坤,不辱武汉大学学生的称号。

篇11:大学毕业典礼教师代表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在这阳光灿烂的喜庆日子里,很荣幸由我代表国际商学院全体教师向经过四年寒窗苦读,圆满完成学业的同学们致以最诚挚而热烈的祝贺,你们顺利完成学业毕业了!

同学们,从入学到毕业这大学四年仅仅是你们人生花季最美好而又短暂的人生驿站。四年前的初秋,你们满怀无限的希望和憧憬,走进了这所如今优美而又清新的美丽校园;四年间,你们在这里相识相知,大学为你们提供了“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会与人共处”的大舞台。你们在这里除了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也锻炼了自己的情商、培养了思维能力,建立了一定的人脉关系,为今后的顺利扬帆起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你们今天回顾这四年的奋斗历程,可能都会感到些许的惆怅与不舍:你们都曾体会过孤单、快乐、茫然、痛苦„„这种种滋味汇集,大学四年如白驹过隙,今天,你们毕业了,又将勇敢地迈向新的征程!

作为教师,从教学过程中,在秉承“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的同时,从你们身上,我时时感受着你们敢想敢干的热情和不时透露出的睿智,看着你们一天天能力强大起来,我为你们所取得的成绩而深感欣慰的同时,也享受着教学相长的快乐。

路漫漫其修远兮!理想只有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方能实现。随着

1科技的进步,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走出校园,你们会面临更大的挑战。但是不要气馁,挑战与机会总是并存的。面对挑战,重在信心,而信心又源于实力。机会又总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同学们,你们需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不断培养和夯实自己的实力。

人生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你们会为许多世俗的纷争所困扰,也会经历坎坷,但希望你们能够“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坚守 “恭、谦、勤、敏、惠”,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做一个诚实守信,心存感恩的人。记住:只有做好人,方能干大事!人的价值不能单纯以金钱来衡量的,更重要的是你能否成为一个对其他人有帮助的人!

母校会与你们同体一心!当你们事业有成的时候,不要忘了向母校报喜,你们是母校的骄傲!当你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不要忘了母校是你们的坚实后盾,母校和老师们愿意携助你们一起度过难关!

上一篇:提高领导干部抓落实能力下一篇:基于企业文化创新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