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总结

2024-07-15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总结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试

验示范工作总结

“MsoNormal” style=““ align=“center”>**市供销合作总社 “MsoNormal” style=““ align=“center”>2010年上半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总结

“MsoNormal” style=““>

“MsoNormal” style=““>2010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继续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全市65个科学发展模式之一,并由试验层次转为了示范层次,市农合联、**南县农合联被列为示范点。对此,我社高度重视,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强力推进2010年科学发展模式

试验示范工作的通知》要求,将此项工作摆上了重要日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MsoNormal” style=““>

一、加强领导,全力推进

“MsoNormal” style=““>今年以来,市供销社、市农合联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力推进,做到了“七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由市供销社主任、农合联会长李元新同志任组长,市供销社调研员、党委副书记刘桂芹,市供销社副主任、农合联副会长张树勤,市供销社副调研员、农合联秘书长杜九如为副组长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确定了具体工作人员。二是动员部署到位。召开了由各县区农合联会长、秘书长参加的动员大会,市供销社主任、农合联会长李元新在会上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进行

了动员部署。提出要增点扩面,重点抓好两个层次:示范层次确定**市农合联、**南县农合联为示范点,重点抓好工作规范、服务提升工作;试验层次为其他县区农合联,重点抓好组织规划、加快发展工作。三是任务分解到位。制定并印发了《2010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同时对模式试验示范工作任务按月进行了分解,明确了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四是考核奖励到位。制定印发了《**市供销合作总社科学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考核办法》,明确了考核对象、标准、等次确定及奖励措施。按照“优秀、一般、较差”确定等次。综合考评分数在80分以上的为优秀;60分以上的为一般;60分以下的为较差。年终按照综合考评成绩排序,选出前三名,在全市进行通报表彰,每个给予2万元现金奖励。五是档案管理到位。建全完善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资料档案并责

成专人进行管理。六是专家咨询到位。建立了专家指导咨询机制,聘请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原社团管理部部长陈文宝、**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刘家顺、**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刘玉祥为专家组成员。定期进行咨询交流,解决疑难问题,从技术层面上指导、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七是县级工作落实到位。各县区农合联也都按照市供销社、市农合联的要求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明确了办事机构,制定了实施方案,全力铺开了模式试验示范工作。

“MsoNormal” style=““>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MsoNormal” style=““>为了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的宣传,市农合联工作做到了“五个加强”:一是加强典型宣传。组织编印了《20家市级典型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简介》500本,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

认知。二是加强媒体宣传。6月11日,市农合联副秘书长王贵顺、市农合联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经理陈川应邀做客**省电视台《阳光访谈》节目,以“农产品怎么卖不伤农”为主题,向全省农民朋友介绍宣传了**市县农合联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组织农超对接的经验和做法,节目播出后反响良好。**电视台“农村大视野”栏目也多次播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情况的新闻短片。三是加强图片宣传。制作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图片集,图文并茂,进行直观宣传。四是加强网络宣传。充分利用“**农合网”进行宣传,将模式试验示范工作的有关政策文件、实施方案、考核办法、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等在网上进行了登载,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五是加强社会宣传。今年以来,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和深入广泛的宣传,农合联在社会各界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与日俱增,各级党委、政府对农合联的认可程度也越来越高。市农

合联的发展和运行经验,已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多家媒体的多次报道。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仲明在全市科学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调度会上对农合联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社团管理部部长李殿平、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元宗二次来唐就举办中国特色农产品博览会及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指导。省社主任张彦惠也来唐就农合联等工作情况进行调研指导。4月26日,市农合联副秘书长王贵顺在**举办的全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第二次工作会议上,做了题为《打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力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典型发言,受到了与会人员的充分认同。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还把发言内容制作成了视频片,在协会官方网站“谷雨网”上进行宣传推介。6月1日,**市供销社、农合联,组织各县区供销社主任、农合联会长及重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共28人来唐

学习考察了**市、县农合联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做法和经验。

“MsoNormal” style=““>

三、创新工作,成效初显

“MsoNormal” style=““>市、县供销社、农合联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发展方式,强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取得了“七个新成效”: “MsoNormal” style=““>一是农合联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市农合联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快构建市、县、乡、村“四位一体”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服务体系。在继续完善提高市县农合联服务功能的基础上,上半年在全市9个乡镇建立了农合联分会,使全市农合联分会总数达到了79个,约占全市乡镇总数的54%;全市新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97个,涉及种、养、加及农机服务等各个领域。目前,全市农合联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已发展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710个。

“MsoNormal” style=““>二是“农超对

接”取得新成效。市农合联创办的**市农合联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与**、**、**等县区30多个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合作关系,发展生产基地3万多亩。公司把专业合作社产品经分拣、加工、包装,标注“农合联”品牌标识后,配送到**市各大超市及**华润万家18个连锁超市和**家乐福5个连锁超市,今年以来已实现配送额近3000万元。2月5日,市农合联参与筹备了在锦绣香江商务酒店召开的“**市农产品产销对接联谊会议”。组织了市内百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龙头企业参会。会上展示了各类名、优、特产品200余种。并与市内各大超市、机关单位、企业、医院、学校等采购商进行了洽谈对接。会上,共达成产销合作意向120个,涉及金额1.65亿元,现场签约涉及金额9500万元。3月14日,市供销社、市农合联组织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加了在**县举办的“农业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现场咨询活动暨第四届**农业生产资

料农产品产销对接大会”,会上共展出了包括瓜果、蔬菜、粮油、肉制品、水产品等共计400多个品种的名优农产品,共达成长期产销合作协议50个,各种农产品交易总量近2000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大爱无疆新时期道德模范”宋志永携**县宋志永专业合作社也参加了此次对接会。据统计,今年以来,市、县农合联通过组织“农超对接”、培育发展农产品型龙头企业,帮助农民推销各类农产品35亿元,助农增收6亿多元。“MsoNormal” style=““>三是农产品品牌培育取得新成效。今年以来,市、县农合联把打造品牌作为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增加产品附加值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涉农协会、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企业培育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市、县农合联今年以来已培育注册特色农产品品牌4个,全市农产品注册品牌总数已达89个。品牌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日益显现。**县农合联把打造品牌作为工作重点,引导专业合作社树立品

牌意识、商标意识,20个板栗专业合作社,除“**板栗”、“紫玉”地标商标可共享外,还注册了“喜峰口”、“胡子”、“华冠”、“栗之花”等20个商标,其中8个商标已成为**省著名商标。**县农合联培育的秋利有机水稻专业合作社的“第一斗”大米畅销京、津、**、蒙等地。今年,“第一斗”有机大米在**世博会浦西中国企业馆演绎大厅展示,这是**市唯一一种进入世博会的食品类产品。

“MsoNormal” style=““>四是信息服务取得新成效。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农合联以网站、会刊为载体,全方位为会员和广大农民开展信息服务,共发布政策法规、科技知识、市场行情等各类信息近5万条。特别是通过在网站、会刊上设置的供求信息、名优产品展示、交易大厅等板块,为农民发布各类农产品信息2万多条,为广大农民搭建了快捷、高效、顺畅的农产品交易平台,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农产品销售,增强了信息服务的实用性。市农合联创办的《合作经

济资讯》进行了改版,使封面更加精美,内容更加丰富,受到了会员单位的欢迎。市农合联还对“**农合网”中的“产品推介”、“交易大厅”等农产品展示交易板块及时进行更新充实,为会员和农民发布各种类农产品供求信息500条,网站点击量已达84万次。**县农合联在重点蔬菜、果品产区设立的10家蔬菜视频医院分院,在帮助农民提高农技水平,减少病虫害损失,助农增产增收等方面作用明显,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当地农技人员不足,诊断不及时的问题,深受农民群众欢迎。县级农合联已有8家建立了网站、会刊,为广大农民发布了大量农产品供求信息,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MsoNormal” style=““>五是农民培训工作取得新成效。今年以来,市、县农合联及各涉农协会积极参与市政府“百万农民大培训”工作,通过专家讲座、网上科技讲堂、实地巡回指导、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共培训会员及农民 2.9万人。

其中市农合联与省、市供销社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在**县联合举办了合作经济管理师职业技能培训班,54人通过职业资格认证,取得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6月22日,市供销社、市农合联在**县喜峰口会所举办了**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培训班,各县区供销社主任、农合联秘书长、20家市级典型示范社理事长参加了培训班。培训班邀请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葛书院处长、**县副县长马海廉、**县喜峰口板栗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国华从不同角度讲解了国内外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政府在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的作用以及如何当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等知识。与会人员均感受益匪浅,对规范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提高运行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MsoNormal” style=““>六是金融服务取得新成效。今年以来,市、县农合联不断探索金融服务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县农合联领办

了有金、昊宏、吉利、爱家4家农村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今年**市农合联把筹建农村资金互助社作为工作重点,积极启动试点工作,由主要领导带队到**、**等地学习考察。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市农村资金互助社组建工作实施细则》,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市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现在试点工作已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县农合联积极配合县农业银行,在专业合作社成员中推行“金穗惠农卡”,今年已办理“惠农卡”25000张,对1060户予以银行授信,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260万元,免费安装转帐电话60部。**区农合联、**县农合联成立的农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运作良好,面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共提供贷款担保2696万元。“MsoNormal” style=““>七是典型选树取得新成效。全市各级农合联大力开展典型选树活动,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

用,促进全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市农合联在全市专业合作社当中了选树了20个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民主管理好的市级典型示范专业合作社,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进行了命名表彰,并给予了每个典型示范社3万元的现金奖励。各县区农合联也分别选树了3—5个县级典型示范社,分别给予了数额不等的现金奖励。“MsoNormal” style=““>

“MsoNormal” style=““>二〇一〇年六月二十五日

“MsoNormal” style=““>

篇2: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总结

2.1 政府主导模式

政府主导模式指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以行政力量推动,组织专业大户和农户自愿参加的自上而下建立的“官民合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由政府部门派遣涉农的技术、信息、经济部门的少量骨干,与农民共同组织“农业服务协会”,围绕着主导产品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该形式在呼和浩特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之初最为常见,政府主导模式具体包括政府直接领导形式、有政府背景的公司加农户形式、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形式及农业协会加农户形式等。

2.2 龙头企业主导模式

龙头企业主导模式即“公司+协会+农户”模式。呼和浩特地区一部分经济实体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就属于该模式。具体运作是:依托公司兴办协会,公司负责提供良种、种苗、农资、技术、信息、销售等服务。公司是协会的经营决策者,有绝对的权威性。农民与公司形成利益联盟,协会以公司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行运作,农民的利益是有限最大化,受公司与会员双方博弈的影响,这种模式中的公司对协会有强烈的需求动机,农户的需求动机较差。 该模式的优势在于,当地的龙头企业为建立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直接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并为农户提供优良品种、聘请技术人员等项服务。例如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乌兰乡素有种植青尖椒的传统经验,而当地的脱水蔬菜企业又需要大量原料,但是由于缺乏种植者与加工企业之间有效的协作,企业常常处于半饥半饱状态,企业开工不足,农民种植青尖椒收益不稳定。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农业部门指导乌兰乡当地两家脱水菜生产企业牵头组织周边几个村的农户,采取“公司+协会+农户”的形式,发展脱水青椒、豆角等蔬菜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模式,既保证了农民的收入,也更加稳定了企业的原料基地。笔者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调研时了解到,一家番茄加工企业从农户处收购番茄的价格为每吨350元人民币,番茄酱出口价格为每吨700美元,按照番茄与番茄酱7∶1的产出比例,加工企业的利润占整个产业链条收益的50%。

2.3 农民自发组织模式

农民自发模式主要是指由农民围绕某一农业产业或农产品,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宗旨自发组建的各种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组织。主要包括:科技能人加散户形式、合作社一体化运作形式。

2.3.1 科技能人加散户形式

随着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用地数量减少,且农业用地效益不高,加之工农业巨大的剪刀差,使得农用地投入相对不足和开发程度偏低,由此可见,农民必须要想办法让土地增加产量[6]。一般情况下,当产业在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为了解决籽种、技术、销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种植大户带头将农户组织起来,共同为这项产业的发展谋求新的出路。例如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新华镇的韭菜协会,就是在当地韭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韭菜的品种、技术、病虫害防治及市场销售等一系列问题开始出现,从而制约着新华镇韭菜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情况下,由当地种植也大户牵头组建的。在几家种植大户牵头建立合作社后,合作组织对选种、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都有了积极性和更有效措施,合作社吸引当地许多种植散户加入其中,目前已形成300余公顷的生产规模,年创产值4 000多万元。

篇3: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总结

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随中国相关政策产生,其中更是随着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发展,在中国稳定、健康发展。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先后经过了从不规范到比较规范、从松散型到紧密型、从服务型到实体型的发展过程。近几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更是呈现了多层次、多样化迅速发展的势头。通过相关查阅我们了解到: 黑龙江省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467 个,拥有会员( 社员) 85 万人( 户) ,占农民总数的4. 8%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涵盖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加工及运输业等农村各个产业。并且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从事种植业的2910 个, 占总数的45% ; 畜牧业2212 个, 占总数的34. 2% ; 加工及运输业627 个,占总数的9. 7% ; 渔业及其他718 个,占总数的11. 1% 。

2 黑龙江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问题

2. 1 没有积极向上的思想认识

一方面农民对合作组织的积极性不足,对合作往往存在疑虑,参与合作组织的思想觉悟还不高,缺乏联合闯市场、共同做大做强的集体意识,这种现象导致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整体发展上出现不平衡。

另一方面乡村领导层没有真正认识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导致乡村领导层对组织的创办缺乏统一指导,工作上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这一现象致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不稳定,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

2. 2 覆盖率低,组织规模小,成员联结不紧密,经济实力薄弱

黑龙江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虽然经过20 年的良好发展,但目前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加入合作组织的农民只占全省农民总数的4. 8% ,农户覆盖率极低。合作组织规模较小,综合实力弱,往往出现缺乏资金、资产等现象,各项业务活动无法快速、有效地开展。成员间在利益上和组织上联结都不紧密,大多数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处于松散状态和半松散状态。组织在合作内容上往往仅限于技术指导、农产品收售等,在农产品加工方面进行合作的很少。

2. 3 经营管理不完善,内部运行机制不科学

农民在组建合作经济组织过程中,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经营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因为缺少可借鉴的经验,致使很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很不规范。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和正确的引导,导致合作工作章程不全甚至没有建立,有的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有章程,但是不按章程办事。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缺乏科学的运作机制。部分代表会议、理事会、监事会等并没有起到相关作用甚至形同虚设,往往经济组织的日常运作包括重大事务决策常常仅由少数人( 领导层) 决定,民主观念稀缺,民主管理意识淡薄。部分组织社务活动不公开,运作过程松懈和管理随意性较大。利益分配机制于成员联系不紧密,许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的关系仅仅只是简单的买断、供应或契约的关系。此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风险保障制度不健全,许多组织内部未建立起类似风险基金的风险保障机制,如果农产品的价格、销路出现问题,合作经济组织自身无力抵御, “羊毛出在羊身上”其风险转嫁给农户,给农民带来损失。

2. 4 管理体制不顺畅,多头管理问题突出

目前黑龙江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国其他地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都尚处在发展的初期,甚至在出其工作中的规范和登记上都还存在不少问题。所属部门的相互交错,使得难以统一与协调,有的甚至是各搞一套,形成多头管理之势,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有序发展。虽然黑龙江省规定了由农委作为指导、管理和服务合作组织的行政部门,但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依托于多部门组建,而各个部门之间由于界限分明,职能不同,在政策的落实以及管理上往往存在着矛盾,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

3 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模式选择

3. 1 定位准确,因地制宜发展专业合作社或综合合作社

农民合作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长期、分阶段的渐进过程,不能按一种模式一蹴而就。应该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方案,发展多样化、符合时代要求的经济组织。

专业合作社细分为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以及服务合作社,专注于各种产品生产与销售的某一个环节。多功能的综合性合作社是把一种或两种生产资料生产、信贷、供应和产品销售等环节结合成一体的产业链。

美日法等国家对具体要发展专业还是综合型合作社,都有准确合适的定位。美国和法国定位于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体系完整,跨区域销售成熟,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是财产由全体社员共同拥有,严密监督和集体决策资本的使用和去向,这种性质在其组织发展规模壮大中是保持不变的; 日本从上而下推动的综合型合作社,分基层、县级、国家级三个层级,管理方式科学。

3. 2 正确处理政府与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关系

官民结合,整合资源。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一些国家的农业政策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农民合作组织来贯彻执行。总的来看,国家直接干预的合作社缺乏市场竞争力,所以发展趋势要从政府直接干预向间接干预转变,农民合作组织应摆脱依赖关系,独立于政府,由个人或企业主导,而政府可以通过法律、金融的手段对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进行适度的宏观调控。当地要逐步形成以农业协作为中心、关联政府涉农部门与各类专业农协、龙头企业、服务实体和千家万户的服务体系。

3. 3 完善制度安排

一方面是政府完善立法、政策保障,另一方面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本身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政府法律手段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针对土地利用、地区发展、农业发展制定一系列法律。这些法律和政策给予农民合作组织支持和指导,规范和保证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合法地位,促进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健康有序的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各个方面应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在组织制度方面应坚持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相结合。在经营制度方面应形成有竞争力的企业制经济制度,以管理、以人为本和科技为核心。在管理方面应坚持民主管理、民主办社,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管理。在所有制方面应坚持生产要素入股、股份制与混合所有制有机结合。在分配方式上应坚持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方式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杜秀林.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5(4):12-17.

[2]陆倩,孙剑.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协同的结构特征、运行机制及驱动因素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5):27-28.

[3]王磊.浅析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J].中国农业信息,2015(5):56-28.

[4]李微.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4:15-38.

[5]刘鸿.黑龙江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政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14:24-32.

[6]夏晓宇.完善黑龙江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机制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14:11-29.

篇4: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的探讨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原则;种类;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015-1

1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条件和基本原则

1.1条件

有明确的发起人和一定数量的成员。一般发起人要5人以上,农户、经济人、专业生产大户均可以发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坚持以人为本,能人牵头的原则,要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懂市场经济规律,乐于奉献的人担任理事长和理事会成员。要采取自我推荐、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选举本组织的领导及成员。从事生产经营的农户不受行政区域限制,可自愿加入;有共同的专业生产经营项目和具体的合作内容。在购销、加工、储运、技术,资产及农业机械等一个或几个环节上开展互相合作:有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章程;有一定的经营要素。例如资金、技术、设备以及土地,建筑物等经营要素。

1.2基本原则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不改变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会员是独立的财产主体,对发展生产经营具有自主权和所有权;坚持农民自主自愿加入,自由退出的原则。加入自愿,退出自由,各有关部门做到推动不强迫,扶持不干预,积极引导,大力扶持,搞好服务;坚持民主管理,实现自我服务,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原则。重大事项“一事一议”并实行一人一票制;坚持专业突出的原则。经济组织要有共同的专业生产经营项目和具体的合作内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围绕农产品专业生产经营项目组织起来,各个环节上开展互助合作,确定适宜的项目作为载体,通过项目组织实施,使本组织成员的共同经济需求得到满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的原则。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其成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多种形式的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对外追求其成员利益的最大化;坚持依章管理的原则。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建立比较规范的章程;有~定的经营要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需要具备一定的资金、技术、设备以及土地、建筑物等经营要素。参加合作经济的成员一般以现金入股,也可以以经营要素折股,或其他自行商定的方式筹集集体组织的活动经费;坚持合作制的分配方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的盈利和积累归成员共同所有。

2农民专业经济组织的种类

2.1能人或专业大户带动型

具有一定发展规模的种、养、加、全省大户,围绕某一产业为会员开展技术、资金、生产资料产品销售等信息服务。

2.2产销协作型

充分发挥农村经纪人队伍的作用,在市场与农民之间建立一条利益联结的纽带,通过订单的方式,形成松散型合作模式。

2.3龙头企业带动型

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组建产业协会,引导基地户以会员的身份加入协会,形成“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模式。

2.4市场集散型

立足特色产品生产,通过协会和经纪人把特色产品打入市场,在一定区域形成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优势。

2.5综合服务型

这类合作经济组织的领办单位为政府职能部门和各乡镇综合服务部门,主要是及时、快捷、免费为农民在生产技术,信息和农村政策法规等方面提供综合服务。

3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所采取的措施

3.1各级政府要善于总结典型进行示范引导

齐齐哈尔市在总结龙江县华民乡辣椒协会、龙沙区养鸡协会、泰来县水稻协会和梅里斯区洋葱协会的基础上,及时召开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交流会,在全市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广。

3.2强化指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自200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该项工作摆上了位置,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并下发《关于印发齐齐哈尔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指导意见的通知》,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思想,坚持的原则,扶持的有关政策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保证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發展。

3.3要召开现场会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为使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规范运作,需要召开现场会加以推进。市农委组织全市各协会会长参观了齐市大豆协会、市洋葱协会,市养鸡协会,黑岗乡养牛协会。介绍了经验作法。通过现场看、实地学,促进了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蓬勃发展。

3.4明确责任制推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市农经总站负责对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设立的审查、登记、行业管理。为协会建立和完善协会章程和管理制度,为其发展搞好服务。充分利用宣传媒介,宣传报道农民专业协会经验。

3.5搞好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技术培训

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训、向农民讲解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章程和协会管理制度,以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有关技术。

3.6加大资金投入数量

篇5: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总结

情况的自查报告

一、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把做多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的重要抓手,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农民专合组织。一是明确目标任务。力争到2012年,全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00个,全市农业行政村基本实现专合组织全覆盖,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重点地区实现专合组织全覆盖;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60%以上,规范化专合组织达30%以上;专合组织成员年均纯收入增幅在30%以上。二是明确部门职责。建立了由农工办牵头,各涉农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格局。三是加大扶持。市和区县财政每年都要安排专门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品牌、拓展市场和技术培训。四是严格考核。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将农民专合组织发展、规范化建设纳入县区和市级涉农部门“三农”目标考核,严格奖惩。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获得了较快发展。目前全市共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89个,其中种植类575个、养殖类429个、服务类122个,入会(社)农户12.2 万个,带动农户31.2万户,实现销售总收入33.7亿元,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专合组织达137个。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858个,专合社占农民专合组织的比重达66.56%。全市有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7个,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0个,县区级示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50个。

二、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情况 我市在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基础上,扎实开展“千点示范”、“万人帮扶”等活动,以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引领,推动市级示范专合组织健康发展,严格按照“五个一”、“六统一”的要求加强规范化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涌现了一批推进产业发展、勇于开拓市场、助农增收的规范化专合组织。

(一)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全市认真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办法》规定,指导和帮助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示范专合组织管理运作进一步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社员构成中农民成员占80%以上,均依法经工商部门核准登记注册,取得了营业执照和法人地位。二是组织机构健全。示范专合组织全部建立、健全了成员(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治理结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三会”会议决策重大事项、通报生产经营情况、开展技术培训。同时科学设置内部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三是管理制度健全,示范专合组织全部建立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等制度,并将制度张贴上墙,接受社员监督。四是财务管理规范。在财政、农业等部门的帮助、指导下,27个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部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独立建帐,规范核算,各类帐簿设置规范、齐全,并定期向县级行业主管部门报送财务报表,年终接受审计监督。

(二)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创新完善。我市把创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作为规范化建设重点,着力引导省级示范专合组织不断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增强示范专合组织的助农增收能力。一是创新利益分配机制。积极引导示范专合组织探索完善保底分红、按股分红、二次返利等多种利益分配形式,充分调动社员的积极性,使专合组织真正成为农民的利益共同体。目前全市所有省级示范专合组织都实现了按股分红,40%的示范专合组织实行二次返利。×××××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等省级示范专合组织对会员产品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年终按交易量进行二次返利,每年二次返利都在30万元左右,有效地确保了社员的利益。×××专合社每年盈利的60%按社员交售产品的数量和股金份额进行二次返利,2010年合作社社员每股分得红利600元。二是创新积累发展机制。27个省级示范专合组织大 多建立了发展基金,每年从盈余中按20-25%的比例提取发展基金,逐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果蔬专业合作社、×××种植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按25%的比例从盈余中提取发展基金,专合社已积累发展资金近100万元。三是创新风险防范机制。各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完善经营决策、财务管理、内控监督等机制,规范管理行为,降低经营风险。同时严格按照章程规定或成员(会员)代表大会决议从当年盈余中提取公积金和风险金,逐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在年终盈余中提取25%作为公积金,用于弥补亏损或转为成员出资,提取10%作为风险保障金,用于调节食用菌收购价格和社员种植风险补贴;提取5%作为公益金,用于社员的培训和教育。

(三)功能作用不断提升。经过规范化建设,各省级示范专合组织,大多由以前的主要从事技术、信息服务逐步向生产、加工、销售领域拓展,示范专合组织的功能作用得到较大提升。一是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能力提升。各示范专合组织紧紧围绕我市生猪、果蔬、林竹、高粱、优质米、烤烟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组织社员大力实施连片规划建设,推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开展专业化服务、集约化经营,极大地推进了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的建设。×××专业合作社大力实施桂圆标准化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在×××新建成桂圆标准化示范基地2万亩、良好农业规范试点1100 亩。×××专合社已建成标准化竹基地8000亩,×××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发残次林、高换老弱果树、建设标准化×××基地5000亩。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能力不断提升。各示范专合组织充分发挥一头联龙头、一头联农户的作用,积极推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基地”、“专合组织+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将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以及良种、农资、农产品销售企业等有机联结起来,提高了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可以说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成为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排头兵。×××销售合作社依托×××食品有限公司,与社员签订生猪收购合同,保护价收购社员产品,同时按市场最低价供应养殖户饲料,无偿开展疫病防治,形成了一条完整产业链,在去年生猪价格最低时,养殖户每头猪仍有几十元的盈利,有效保证了养殖户的利益。三是服务功能大幅提升。一方面生产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示范专合组织积极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种服务,帮助社员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极大地提高了社员种养殖水平。×××协会现有会员达×××人,聘请专业人员建立了生产发展组、技术指导组、销售服务组,着力为会员养猪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行饲料统购、疫病统防、仔猪统销,会员养猪成活率提高,成本下降,销售渠道通畅。近几年,协会仔猪产销都在12万头以上,会员养猪收入在5000元以上。另一方面市场开拓 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各示范专合组织积极带领农民开拓市场,建立营销网络体系,打造农产品品牌,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专业合作社大力打造“×××牌”土鸡蛋品牌,在×××等大城市建立直销网点,“×××牌”土鸡蛋年销售额近5000万元,社员年人均养鸡收入达500元。×××协会年产“×××牌”竹筷×××亿双、竹伞5.5万把,在北京、河南、上海、重庆等地建有直销网点十余个,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年实现产值1.1亿多元。据统计,全市27个省级示范专合组织全部注册了商标,创建了自己的品牌,有的还获得了国家和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称号,生产基地获得国家、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

篇6: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努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1、积极鼓励倡导,增强发展意识

2、注重因势利导,多种形式发展

我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多样性发展,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兴起和壮大。具体工作中,注重走好五条路子:

一是积极适应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格局日益形成的良好局面,引导组建以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为主要经营项目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走依托主导产业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路子;

二是紧紧抓住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时机,积极引导龙头企业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走依托龙头企业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路子;

三是充分发挥专业大户和流通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顺势而推,切实加大培育和支持力度,走依托专业大户和农民经纪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路子;

四是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的人才、土地和资金等优势,带动农民实行专业联合,走依托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路子;

五是充分发挥农业、牧业、林业、供销、粮食等专业技术部门和经济部门的技术优势和经营力量,引导他们积极转变职能,创新服务方式,主动参与农产品流通,走依托专业技术部门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的路子。

3、加强政策引导,营造发展环境

为了切实加快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区上把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意见,制定出台了各项扶持政策。工商、民政部门简化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注册登记手续,酌情减免了登记和年审收费;税务部门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经营活动的`税费,在政策许可范围内给予了优惠;农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为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了信贷支持及便民服务;公安、交通、农机部门为保证农产品货畅其流,采取了各种优惠措施;农牧、财政部门坚决制止各种向合作经济组织的乱收费和乱摊派,切实减轻合作经济组织的负担,为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春光农产品购销协会在区、乡、村的支持引导下,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努力扩大经营范围,与春光蔬菜批发市场联动发展,服务范围由本地延伸到了青海、新疆、内蒙等地,协会会员由最初的14户发展到了415户,年销售本地蔬菜690吨,年交易额达到4.5亿元。

4、坚持科学指导,狠抓规范建制

为了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好、发展好,使其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真正发挥作用,我们从一开始,就重视和加强了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正确引导和规范建制,不断完善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机制。

一是不断完善了章程管理机制。组织农牧、工商、民政等有关部门制定下发了肃州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章程,加强了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化管理,促其在自愿民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章程、协议,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依法成立、依法登记的基础上,按照章程规定的范围和约定的责、权、利条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障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

二是不断完善了组织内部利益互补机制和利润返还机制,使农户不仅在生产经营中得到农产品原料上的收益,而且还能在加工和销售环节中通过返还得到部分利润,从而巩固了与合作社成员的关系,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5、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服务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服务和引导。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上,我们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规划制定、宏观协调和管理服务。农牧、民政、财政等部门还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各项切实有效的服务。坚持引导、鼓励、扶持、服务四为主的原则,防止行政干预和行政包办,定期举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典型经验交流会及学术研讨会,积极探索创新,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全面、协调发展。以信息引导为重点,利用肃州科技110网络,积极探索快捷、准确的信息发布途径,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了快捷优质的服务。

篇7: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分析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济学视角;问题及对策

截至年底,我国依法注册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464万家,入社农户约为2100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8.2 %,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迅速发展起来。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合作社,代表着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它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得如此迅猛,很大程度上源于它反映了农民在新时期的利益诉求,特别是在经济利益上的诉求。基于此,本文将从经济学视角出发,研究合作社发展过程中蕴涵的经济学原理。既然本文着眼于合作社的经济学分析,那我们不妨提出三个假设:①农产品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存在足够多的买者和卖者且都生产同质的产品,农户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该行业;②市场上的主体都为理性人,追求利润最大化或者效用最大化;③市场能够自动出清,自行调整价格以达到供求平衡。这三个假设对于农产品市场来说是极易满足的,但对于后面的分析来说又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行文之前有必要进行说明。

1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的经济学原理

1.1 降低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由诺贝尔奖得主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提出,是现代产权经济学基本的、核心的范畴,修正了新古典经济学零交易成本的假设前提。所谓交易成本是指产品或服务从一个单位转移到另一个单位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成本和代价。它产生的原因包括信息不对称、有限理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及投机主义等。在农产品市场上,交易成本主要有信息搜寻成本,谈判、议价、订立合约的成本及监督合约执行的成本。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纵向一体化的方式将费用较高各种活动纳入组织内部进行分工协作,统一购买种子、农药和化肥等生产资料,然后统一出售农产品,这样就将多次的交易活动简化为一次进行,大大节约了交易成本。另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设立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在于可以改变单个农户在市场上弱势的地位,通过联合的方式,增强了自身在市场上的话语权,农业合作社不再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在交易中自我保护和谈判议价的能力得到了加强。这样也有助于和上下游企业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减少了一部分不必要的交易成本。

1.2 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规模经济是指随着基本经营单位规模的扩大,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更合理地利用,平均生产成本降低,扩大了经济效益。规模经济的存在与生产要素的不可分性和资产的专用性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在农业生产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合作社之所以成立,很大程度上源于它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①促进分工专业化。合作社使原来单个农户的经营规模得以扩大,这样社里的农户就可以分工的更细,实行专业化生产,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②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械设备。生产规模扩大以后,合作社就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技术,而这是单个的农户所不具备的;③生产要素组合更加合理。众多的农户联合后,扩大了生产规模,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合理化,使得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④获得规模财务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大规模生产便于实行联合化和多种经营,有利于实现规模采购和销售,增加了在市场中的话语权,降低了经营成本。因此,合作社可以通过调整生产规模(通常是扩大生产规模),以使得自身的生产规模达到或接近最优规模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1.3 减少不确定性和分散风险

不确定性是生活中的基本事实,每当人们出行或者进行投资时总会面临着各种风险。农业由于其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以及弱质性,使得传统的小农经营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农民急需联合起来抵御各种风险,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很好的满足农民的这一要求。合作社在降低农民风险方面主要表现在:①减小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这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不计其数,这对于单个的农民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农户联系在一起,通过风险和损失分摊的办法,有效地减轻了自然灾害给单个农民带来的风险;②减小市场风险。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市场价格的波动,单个的农民在应对市场风险方面往往显得手足无措,合作社可以通过减小信息搜寻的成本,增强谈判的筹码等方式,有效地降低来自市场方面的风险;③其他风险。这主要包括技术风险,成立合作社可以推广技术的使用,提高商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降低技术壁垒的限制,提高经济效益。

1.4 外部经济性

外部效应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当然,如果产权得到明确的界定,那么外部效应就不会带来什么问题;否则,经济相互作用的结果将是毫无效率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将社员以及生产资料联合的方式,能够实现土地资源的集中开发,明确了产权,使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有效地避免了“公地的悲剧”的发生。相比于单个农户的分散经营,合作社可以产生正的外部性。

2 吉林省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实践证明,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由于受到自身文化素质、资金实力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的限制,这种新型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合作社功能的发挥。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合作社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着吉林省整体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近几年来,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呈现出速度快、覆盖面广(见下表)、合作层次提高等特点,但是同国内的浙江、山东等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2.1 规模较小,难以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是合作社成立的一个重要目的,而每个组织的平均成员个数则是衡量一个合作社规模大小的重要指标。

由右上图可知,吉林省每个组织的平均成员个数仍然很低,不仅与河北、北京、江苏等地区存在较大差距,而且也低于全国124个的平均水平。由此可见,吉林省目前合作社自身规模相对较小,这样就很难达到最优规模点,也制约了合作社规模效应的发挥。

各省合作社平均成员个数

2.2 管理不规范,存在“寻租”行为

通过对吉林省长春市周边地区的调查我们发现有些合作社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成员大会往往成了成员代表大会,代表又往往只是几个出资的核心成员,合作社的决策主要由核心成员或者理事长决定,多数成员参与决策的程度很有限。这对于合作社初期的发展是有利的,可以提高决策效率,但是随着合作社规模的扩大,这种集权的方式会损害社员的积极性,有的理事长甚至为了私利而损害合作社的集体利益,这与成立合作社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2.3 组织化程度低,存在“免费搭乘车”现象

截至,吉林省登记注册或备案的合作社为1742家,只占总数的不到四成,有近30% 的合作社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有相当一部分合作社就是简单的把社员组合在一起,社员仍然习惯于依靠自有资金经营,或者仅仅是与周边的农户联合,这种松散的合作社并不能充分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有些社员甚至坐享其成,存在“免费搭乘车”的现象。

2.4 外部力量介入多,社员利益得不到应有的维护

当前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着多种模式,包括专业协会、农民自发型、专家学者依托型、供销合作社依托型、龙头企业带动型、政府或职能部门依托型和实体企业依托型等。据统计,吉林省目前合作社超过50% 是由农民中的种养大户牵头成立的,而乡村干部牵头领办的合作社也占总数的1/5。

对于目前吉林省合作社发展来说,模式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当前合作社的几种主要模式外部力量介入过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民自身在合作社建设和发展中的话语权,特别是当双方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农民的基本利益有可能得不到应有的维护,这对于合作社的长期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3 主要对策建议

3.1 扩大规模,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把生产规模调整到最佳(达到或接近最优规模点),以降低平均生产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吉林省合作社的规模还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距离最优规模点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扩大合作社的规模是规模经济的表现,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

3.2 选择“实体依托型”发展模式作为主流模式推广

综合比较当前合作社的几种发展模式,发现实体依托型,即“合作社+企业+农户”是最有潜力的。该模式不仅可以发挥合作社的经济功能,也有利于其社会功能的实现,并且,从发达国家农业发展历程来看,这种模式必将成为今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流发展模式。

3.3 设立第三方维权机构,杜绝“寻租”行为

作为一个营利性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产生之初就被烙上了“理性人”的烙印,它势必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其管理者很可能出现不作为或者腐败行为。当出现这种情况是通常有两种做法:一是建立严格的内部监督机制,以约束内部成员;二是建立第三方维权机构,可以有效解决双方的纠纷。结合现状,笔者认为建立独立于各个利益集团的第三方维权机构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

当然,这些都是需要成本的,而且还涉及费用的分摊问题,如建立第三方维权机构是政府埋单还是合作社自己出资;还有就是它能否有效地解决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并且还需要考量成本和收益的关系。

3.4 完善内部分配制度,发挥激励效果

在一个组织里,能否很好的处理内部成员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到该组织能否长期发展。由于各种原因,如农民文化程度低,觉悟不够高等,当前不少合作社存在着“免费搭乘车”的现象。本文认为,要从源头上根治,还需要有良好的制度支撑。因此,建立完善的内部分配制度,发挥激励作用可以有效地避免“免费搭乘车”的现象。

4 结 论

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指出合作社在降低交易成本、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减小不确定性和分散风险以及实现外部经济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结合针对吉林省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组织化程度低及外部力量介入过多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赵鑫,李龙珠.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济效用分析[J].中国农村问题研究,.

[2]冯开文.合作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J].中国农业出版社,.

[3]李恩,孙贺. 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探索——基于社会功能视角[J].农业经济,.

[4]林坚,马彦丽.农业合作社和投资者所有企业的边界——基于交易费用和组织成本角度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3).

[5]王雅鹏,凌远云,龙文军,等.农业技术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6]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篇8: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总结

1 江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规律

近几年,在江苏行政力量的扶持下,全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呈现出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运作机制逐步规范的良好发展态势,实现了“一个首创、三个全覆盖”的特点。笔者对江苏省各地区选取一些比较规范的、有代表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典型调查分析,按照行业性质进行分类,对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归纳,以寻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可能途径。

1.1 从发展原因看,依托行政力量的扶持引导

1)“一个首创”。即在全国突破性地将农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等纳入地方性法规调整范围,赋予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地位。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结合江苏农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多形态发展的实际,2009年省人大出台了《江苏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创制性地将农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合作经济组织写入地方性法规,促进了合作社发展。

(1)强化工商登记,推进合作社规范发展。近年来,江苏省认真贯彻落实法律法规要求,按照农业部统一部署,扎实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登记工作,把工商登记作为推进合作社依法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推动合作社提升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截至2011年6月底,全省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9, 725家,出资额687.8亿元、成员人数386.7万户,社均97.3户。登记条例出台后,针对一些地方出现了基层工商部门登记嫌烦、农民登记畏难的现象,省农委及时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合作社的所有成员都应依法到工商部门进行登记,并将成员登记与出资作为规范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作为“四有”、“五好”示范社评定的重要依据。同时,还将合作社登记成员数与合作组织项目安排结合起来,将登记成员100人以上作为申报项目的基本条件,不断增强合作社登记内生动力。省农委专门召开会议,对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推进合作社登记工作进行部署。各级农经部门迅速行动,对法律实施前设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指导其变更登记;对具备条件的农民协会,积极引导其登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登记成员较少的合作社,督促其做好成员补登记工作。

(2)建立合作社名录,扶持要“有章可循”。2010年,江苏省专门建立了合作社名录,将符合依法登记、建立成员个人账户和依法进行盈余返还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列入政府优先扶持的行列,明确提出今后只有列入名录的合作社,才能享受财政扶持。经过乡镇农经部门初审,县、市农经部门复审公示,江苏省农委汇总形成了首个政府优先扶持的合作社名录库,全省8, 646家合作社入选,占登记总数的35.5%。2010年江苏省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项目指南明确要求,申报项目的合作社必须列入名录。省农业资源开发、高效设施农业等项目也都对列入名录的合作社进行倾斜。合作社名录的建立,发挥了鲜明的导向作用,促进了江苏省农民专业合社的规范发展。

2)“三个全覆盖”。即以专业合作为主实现合作要素全覆盖,以高效种养为主实现产业环节全覆盖,以村为单位实现区域布局全覆盖。合作要素上,分别以产品、资产、土地为主要合作要素的农村“三大合作”蓬勃发展,其中农民专业合作占85%,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占11%,农地股份合作占4%。同时,富民、劳务、资金互助等多种形式合作组织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产业环节上,由单一生产环节的合作向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和产加销一体化合作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类型合作组织占30%以上,高效种养业类型合作组织占80%以上。区域布局上,苏北地区以农民专业合作为主,占全省总数的68%;苏南地区以社区股份合作为主,占全省总数的87%;苏中地区专业合作、农地股份合作齐头并进,分别占全省总数的17%和31%。全省范围内平均每个村建立了近2个合作社,整体呈现出“一村一社、一村多社、多村一社”发展格局。

1.2 从发展途径看,寻求多种类型的组织形式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多种分类方式,如果按照行业性质进行分类,江苏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分为种植业类型、养殖业类型和加工业类型。

1)种植业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典型代表有宜兴市项珍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其成立于2006年1月,注册资本200万元,茶园2, 000多亩,茶场占地面积30, 000多平方米,拥有标准化厂房、仓库5, 000平方米,加工机械设备先进、齐全,加工技术精湛,实现粗精制联合,红茶、绿茶并重,年加工能力达3, 000吨以上,合作社现有职工350人,产业生产期用工2000余人。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茶场”的立案机制,现有入社成员1, 810个,带动农户6, 000户,现有签约茶园基地达35, 000多亩、省商检备案基地1, 850亩,出口产品有绿茶、红茶、名茶三大类几十个品种规格,产品主销欧美、香港等国家地区。泰兴市溪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入股成员9人,现有社员412人,管理人员6人,聘用技术人员26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8人),带动农户1, 857人。主要经营范围为蔬菜种植与销售、为成员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该合作组织主要产品为四季韭菜,种植面积达到2, 000亩。

2)养殖业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典型代表有淮安市淮阴区君泰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前身是淮阴区刘老庄乡家禽营销协会,于2008年11月在淮阴市工商局领取营业执照。该组织在商品肉鸭养殖的每一个环节,严格贯彻统一鸭苗、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用药、统一屠宰的“五统一”生产管理体系。同时,合作社以扬州大学为技术支撑,采取民主参与、合作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权利平等机制,积极引导农民肉鸭养殖走上规模化、产业化之路,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仪征市义明生猪专业合作社,2006年该合作社被认定为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截止2007年底, 该合作社的生猪栏数2, 873头,猪舍1, 000平方米。合作社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以“地位平等、民主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为宗旨,制定了《合作社社务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合作社生猪生产质量管理细则》等规章制度。

3)加工业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典型代表有泰州姜堰市白米镇苏鹏蛋禽购销专业合作社,该社由该地区某禽蛋经营部与蛋禽养殖户自愿组织起来的禽蛋饲养、禽蛋购销生产加工专业合作组织。近年来,该合作社发展迅速,已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荣获江苏省“四有”示范农民合作组织、“泰州市十佳农民合作社”、“泰州民间组织先进单位”、“江苏省农产品营销一百强”等多种荣誉。合作社严格按照《合作社章程》进行规范化运作,实行“五统两分”管理。“五统”即由合作社统一供应优质鸡苗、统一指导培训饲养技术、统一搞好防疫、统一供应专用饲料和兽药,统一委托收购产品。“两分”,即由合作社生产的苗鸡由社员分户饲养,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龙头企业为社员屠宰销售的鸡蛋采取分户过磅、分户验收,并按优质优价的原则结算鸡蛋款,从而达到生产、供应、加工、储运、销售等一体化经营,图1显示了合作社的运行流程。

2 江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一般模式

虽然前述江苏各种类型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各具特色,各自都具有自身的优势,但这些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和形式,将分散生产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以达到农业生产规模化的目的。

如果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模式上来考察,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模式分别可以是:农业技术协会+农户,农村产供销协会+农户,农产品加工运输企业+农户,农产品经营经纪人+农户,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户,农村股份制经济实体+农户,契约型合作组织+农户,会员制合作组织+农户和联合服务合作组织+农户。把这几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模式用一个一般形式来描述,就可以得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一般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如图2)。

3 江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优化模式

江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带有很大的自发性,许多合作组织都是农民为了适应农业市场的需要而自发组织的。农民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了新的模式,并得到了实践的检验。

1)龙头企业带动型。依托龙头企业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技术、较强的带动能力等优势,按照“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作,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常州市艺林花木专业合作社,主要以常州市某园林花木公司为依托,该公司是苏南地区最大的科技示范园,同时也是观赏植物造景研究基地、科普示范基地以及全国优秀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合作社与公司挂钩,合作社为公司提供充足而稳定的货源,以高于当地市场价5%-10%的价格收购,每年为当地农户销售花木近万株。启东市圆陀角小辣椒专业合作社,2006年获南通“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称号。合作社以两个团体社员———启东市宏利调味品有限公司和南通味思佳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从事辣椒的收购和销售。

2)大户(能人)带动型。由回乡创业成功人士、农民企业家或具有一定实力的种养大户、致富能手、农村经纪人等牵头,按照“合作社+大户(能人)+农户”的模式,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代表合作社有宿迁市泗阳县乐口福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该社是由合作社理事长以及几个种植大户于2006年牵头组建,目前以双孢菇为主、香菇为辅,食用菌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双孢菇生产已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合作社从福建食用菌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所等高等院所先后请来技术专家对种植户进行培训达2, 000余次,发放培训资料3, 000份,为种植户解决各类疑难问题近千个。徐州市沛县盈龙鸭业专业合作社,于2007年11月由5位经纪人出资80万元在工商部门依法注册,现有省级认定规模100万羽无公害肉鸭养殖基地一个,标准化鸭舍60栋,年可提供商品鸭苗1100万羽,先后带动沛县龙河路沿线林鸭复合经营大鹏300余栋养殖户,2, 000多人脱贫致富。

3)政府扶持型。按照“合作社+政府部门+农户”的模式,由政府部门牵头创办合作社,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技术培训、品种引进、产品供销等一系列服务。典型代表合作社有句容市郭庄镇赤湖水产专业合作社,该社的法人代表是句容市郭庄镇人民政府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合作社讲究市场诚信和经营道德,积极扶持劳弱资少的水产养殖户,以合作社现有基本条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参与合作社的养殖生产,帮助其共同提高效益,在当地拥有良好的社会形象。江都市渌洋农林综合开发土地股份合作社, 共吸纳社员2, 600人,入股土地3, 368.75亩,制定了章程,完善了各项制度,2008年实现产值1.6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0, 984元。合作社自身拥有15名中高级科技人员,以扬州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和园艺与植保学院为依托单位,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参考文献

[1]张兵, 欧国平, 姚敏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以江苏省为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

[2]本刊评论员.农民合作社成为江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J].江苏农村经济, 2010 (8) .

[3]申玉娥, 创新模式、强化服务,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健康发展[J].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0 (8) .

[4]各地合作社发展特点初现[J].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0 (10) .

[5]周林.江苏:以强化工商登记推进合作社规范发展[J].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1 (10) .

[6]江苏省2011年新增近万农民专业合作社.http://www.sina.com.cn.2011-12-29.

[7]袁淑清.包忠明.论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优化模式[J].中国发展, 2008 (1) .

上一篇:商业商业项目计划书下一篇:巡警工作总结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