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2024-07-15

变废为宝教学设计(精选12篇)

篇1: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搜集到的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造型各异的形式新颖的不同物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废旧材料的联想及艺术作品的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制作方法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实践中多种材料的选择,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善于发现、利用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身边的废旧材料,并能合理利用,制作出立体或半立体的工艺品。

教学难点:作品制作的新颖、美观以及能否用多种材料和方法结合完成制作。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利用废弃材料制作的工艺品、废旧材料、剪刀、胶水、课件。

学生准备:废旧材料、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看大屏幕,看一看这是些什么东西你们都认识吗?

出示废品图片。

教师:上节课同学们制作出了许多漂亮的剪贴画,这节课我们要用我们的双手将这些废品变废为宝。

(板书)──变废为宝

(二)探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废旧物品,并思考如何让废旧物品变废为宝。

提问:人们通常会拿这些废旧物品做什么呢?观察它的形状、颜色,想象怎样才能变废为宝?

教师:同学们先来看一段动画视频,看看用这些废弃物能制作出那些艺术品。

出示用废旧物品制作的艺术品动画视频,引导学生欣赏。

教师:老师家里也有一些废旧物品,大家看看老师将这些废旧物品制作成了什么?

教师出示作品图片。

提问:你们喜欢哪一件作品?能看出这些作品用到了哪些废旧物品?在制作中用到了哪些方法?教师:有一个同学用家里的一次性纸杯作出了一个可爱的小企鹅,我们一起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2.播放动画《旧物改造──制作小企鹅纸杯》。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动画,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暂停,讲解纸杯的设计思路,启发学生对材料的再认识。

教师:看了老师的示范,你们想到用你们手中的材料制作出什么样的物品了吗?赶快讨论讨论,说出自己的创意。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创作思路。

提问:你们带了哪些废旧物品?可以将它改造成什么?

4.出示学生作品。

教师:我们再看看其他小朋友将废旧物品进行了怎样的改造。

提问:你能看出他们都利用到了哪些废旧物品?

(三)能力反馈(学生动手实践)

作业要求:

用手中的废旧材料制作一件工艺品。

步骤提示:

1.在画纸上画出要做的工艺品外形及结构设计。

2.将准备好的废弃材料用剪刀修剪成工艺品所需要的形状。

3.利用胶水拼接材料。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打破物体原有的形态进行组合和创造。帮助学生共同解决制作上的难点。

制作完成后回收可利用的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四)课堂讲评

展示学生的作品,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发展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问:说一说你的作品最大的创意体现在哪里?(启发学生从材料的运用上讲。)

你对其他同学的哪件作品最感兴趣?为什么?(启发学生从材料的运用和制作的造型上讲。)

教师总结、评价。(主要从作品的想象力是否丰富、联想是否合理、材料运用是否恰当及小组合作是否愉快等方面进行评价)。

本课总结:这节课通过开展回收废旧物品、“变废为宝”小制作的活动,不仅培养了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了审美情趣,还使我们养成了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更多的材料,做出更多漂亮的工艺品吧。

(五)拓展延伸

提问:你还可以用废弃物制作更多的工艺品吗?鼓励学生尝试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来制作各种新颖独特的立体造型。

《变废为宝》教学反思

本课属造型•表现、设计•应用领域,主要要求学生用木头、金属片、罐头瓶、纸片等废弃的材料,制作各种立体或半立体的工艺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自由的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教师带领学生浏览网页,欣赏一些工艺品的展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欣赏,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评价时,可从学生能否合理运用废弃材料进行组合创造的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对手工课热情高,但是由于对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观察不够细致,容易导致构思创意方面的局限。通过废旧材料的分析、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再通过教师演示制作,使学生直观了解用废弃物制作工艺品的方法和过程。再通过学生间的自评、互评,使学生主动取长补短,挖掘自己的想象力。

篇2: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手工制作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1、感知废弃物的形、色、材质的美感和潜在的利用价值。

2、能选择废弃物进行设计、组合与装饰,制作礼品。

教学重点:

利用废弃物的形状、色彩、质感、特性进行礼品的创作。

教学难点:

妙用废弃物的特性设计制作成形式美的玩具活装饰品。

兴趣点:

1、延续童话故事,公主和王子举办化妆舞会。每人给他们送上一份亲手制作的精美礼物。

2、变废弃物为精美的玩具或装饰品。

观察点:

1、找出废弃物整齐与局部的形、色、材质的可利用因素。

2、废弃物组合成形的可利用因素。

教学准备:

1、各种材料的收集

2、剪刀、水彩笔、绳子、海绵胶、布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说公主他们为了这个舞会花了很多心思,把城堡从头到尾都装饰得很漂亮,希望大家能拥有一个美好的舞会。同学们,他们既然邀请我们参加舞会,我们不能空手去的。于是根据自己收集到的废弃物一起制作精美的礼品。

二、废弃物的回收分类,培养环保意识。

分一分:按点材、线材、面材进行废弃物的分类。

说一说:选一个你喜欢的废弃物,说一说它美在哪里?

三、出示废弃物让学生想象可以做什么,何如改造。(开发学生思维)

四、观察教师出示手工制作的花瓶,引导学生如何灵活组合废弃物。

a.形状--选材根据形状来确定

b.色彩--冷暖色调的搭配

c.图案--点缀作用

板书:变废为宝

四、展示变废为宝的图片

留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几张图片并说说给你的启发

五、根据所带的废弃物进行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了解学生作业情况。并选出一些较优秀的作品进行表扬,让学生明白正确的方法。

六、作品展示和评价

自评:让学生肯定自己的作品,大胆的向同学推销自己的作品,达成满足感。

互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让学生知道如何做一个物体才是成功的。

师评:把学生好与不好的地方指出来。以便以后能继续完善。

七、小结

篇3:变废为宝,创新教学

关键词:变废为宝,教学,创新教学

一、教学条件中的创新

1.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手工环境。

环境的创设作为实现整个教育目标,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途径与手段, 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应从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 首先, 在教室布置上, 摆放出各种材料制的手工作品, 如:废旧纸板、鞋盒做成的鲜花、汽车、装饰物品等。 还在教室的上方挂一些漂亮的吊饰, 如:用废旧的养乐多瓶子制作的动物、光盘制作的花朵等, 供幼儿欣赏、感知, 当幼儿走进这样变废为宝的环境中, 往往会被那些精美、新奇的作品吸引住, 这就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创作欲望。

2.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

丰富多彩的材料是教学活动成功进行的基础, 能很好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帮助幼儿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它可使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尝试探索, 发现不同材料的特性, 并对不同的材料举一反三, 创新出各种材料的不同制作方法, 有效促进幼儿创新意识的发展。

如:在《易拉罐变变变》活动中, 可以给幼儿准备各种形状、颜色的易拉罐 (可口可乐、王老吉、椰奶罐等) , 为幼儿准备许多皱纸、毛线、彩色纸、塑料绳、橡皮泥、布等辅助材料。 制作娃娃头像时, 幼儿可以选择毛线、皱纹纸、塑料绳等材料, 通过实践了解到这些材料可以任意选用或综合运用。 幼儿对材料的不同利用, 充分体现了幼儿的创造才能。 前提是提供的材料要做到实用性强、安全、卫生, 符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 这样可有效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3.为幼儿准备足够数量的材料。

在操作活动中, 多次的失败和挫折是难免的。 因此, 幼儿需要在手工活动中, 进行不断的尝试和体验, 这时需要足够数量的材料作为铺垫, 便于幼儿从中探索和发现其中的奥秘。

如:在《相框变变变》活动中, 为幼儿准备足够数量的豆类、瓜子壳、花生壳、火柴棒、贴画、糖纸、树叶等生活废旧物品, 一名幼儿找到一个糖纸, 揉成一个纸团, 粘贴在了相框的四个角上, 用花生壳一个接着一个正在装饰的时候, 他突然停下来说:“我瓜子壳还没有用到。 ”他准备把粘贴好的废旧物品拿下来, 可是拿下来的废旧物品和相框都无法再次利用了, 为了尊重幼儿的想法, 我就把材料筐移到他面前, 让他找一找, 你需要什么材料进行装饰? 他看了一下, 拿出了瓜子壳和火柴棒拼出了一个小花。 总之, 当幼儿做坏或做好一件作品之后, 还想做一件作品时, 他们就需要再次进行尝试探索, 在不断的强化、巩固下, 幼儿的创新潜力才有可能被挖掘出来。

二、教学策略的创新

1.内容安排创新。

首先, 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要求幼儿园教学活动应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学内容需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 在制定变废为宝的教学活动时, 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每一次活动, 克服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由于年龄的特殊性, 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限, 因此小班以激发兴趣为主, 帮助幼儿认识各种废旧的材料, 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材质等, 并建立良好的常规, 为进一步创新做好准备。 中班在小班的基础上要更深一层, 根据中班幼儿手部动作发展, 可以适当教会幼儿使用小剪刀、镊子和一些其他安全的小工具, 其次, 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 还可根据幼儿手工活动的情况, 适当地设立一些弹性的教学内容, 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相应的手工技能技巧。 对于大班幼儿, 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创新教学, 运用各种材料的结合, 制作出他们想要的作品。 总之, 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选择手工活动内容时, 不但要考虑幼儿的年龄、身心发展特点, 还要为幼儿的创新留有一定的创作、表现的空间。

2.方法选择创新

在教学中, 教师要选择不同的方法引导幼儿操作。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只有对变废为宝活动产生兴趣后, 才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教师可采取欣赏法组织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美成品, 欣赏各种材料的合成, 给予幼儿美的享受、熏陶。 手工活动主要是直觉感性的活动, 但也有理念的参与, 活动应当包括:看看——想想——做做, 在现实的活动中, 教师常常遗漏了幼儿的“想”字, 变成成人代替想, 这其实间接地剥夺了幼儿反复尝试、创新的机会, 但创新却恰恰产生于尝试的过程中。 最后给予幼儿讨论交流的机会, 激发他们的灵感。

比如:做一件废旧材料作品, 教师早就设计好了教育全过程, 幼儿只能按照教师预设的流程被动地学习, 长此以往, 就会导致幼儿的创造性能力逐渐丧失, 幼儿只会求同, 不会求异, 只能重复、再现教师说的、做的, 这就是教育者的失误。

三、发挥幼儿主体作用, 促进幼儿主动活动

1.活动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 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动力。在活动中处处以游戏的口吻、夸张的动作、丰富的教学情节, 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活动《纽扣气球》中, 采用游戏的口吻:“有一种神奇魔法笔, 会变各种各样的东西, 你们看! ”这样有效增强活动的神秘感, 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目的。

2.鼓励幼儿主动活动。

教师应尊重幼儿的奇思妙想、好奇心、探求精神、兴趣倾向等, 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努力挖掘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

如:《种子贴画》活动根据幼儿不同的能力和发展水平, 为他们提供不同难易程度的材料, 提出不同的要求, 活动的基本目标就是利用黄豆、红豆、绿豆、大米、黑米等种子拼搭出一幅图画, 在拼贴出简单的背景和物品之后, 还提供记号笔进行添画创作, 引导能力强的幼儿进行探索, 教师从旁对幼儿的奇思妙想给予鼓励, 让每个幼儿都产生成功感, 正如教育家维果茨基所说:“让孩子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幼儿主动活动。

3.同类教学内容相对集中, 便于幼儿主动活动。

将同类教学内容集中起来, 便于幼儿及时巩固所学技能, 为变废为宝活动打下基础。 这样幼儿可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随意摆弄、尝试, 使幼儿寻找规律, 发现其中的奥秘。

在用蛋壳制作的《海族馆》活动中, 依据海鱼的特点, 先用图片和视频表示步骤和方法, 让幼儿仔细观察、思考, 再教幼儿剪、粘、折等技能。 当教学内容是塑造其他动物时, 教师就不必每次都从头到尾示范, 可引导幼儿直接在上一次教学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随意塑造, 还可以创新出新的动物和作品。

总之, 变废为宝活动给幼儿的创造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小肌肉动作, 还使幼儿的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得到了发展。 通过“做”, 通过与同伴“一起做”, 幼儿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霞.巧用环保材料激发幼儿参与美工活动的兴趣.《新课程 (上) 》, 2015 (06) .

篇4:变废为宝的游轮设计

永同昌集团在藏龙岛的地产项目“藏龙湖滨壹号”工作人员找到了顾泰旗,希望他来设计改造这艘游轮,将游轮作为开发商在藏龙岛进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大型营销中心,兼会所和样板间于一体。游轮如今已经焕然一新,被重新加以利用,并被命名为 “滨湖壹号”(因位于藏龙岛特1号,又称“藏龙壹号”)。

顾泰旗曾担任过别墅“滨湖壹号”的艺术顾问,对别墅的风格以及整体定位都较清楚。因此,他首先将游轮定位为“英伦风格”与别墅的主题相搭配。

为了将游轮的英伦风更好的呈现给大家,顾泰旗将自己在英国、迪拜等地参观的游艇及高端休闲场所的灵感精华,应用到游轮的设计之中。

黑色边框眼镜、咖啡色大翻领休闲上衣,红色卫裤,浅口时装休闲鞋,即便是普通的寸头,依然艺术感十足。这也是顾泰旗一向给人的强烈的第一印象。

“我四岁开始画画,小时候已经开始对色彩极为敏感。最大的影响应该是我母亲,她是一个很时尚且很有品味的母亲,会给自己买很多衣服,每天都精心装扮自己。那时候,我的眼睛已经开始接受了色彩以及时尚的熏陶,开始知道什么叫做美。”

对于游轮的设计,在有限发挥的变废为宝的再次设计加工中,他充分利用了色彩搭配的魔力。五层楼高的游轮,船身采用蓝白相间色,蓝色的LOGO配以围绕在船体的灯光,让人有一窥究竟的冲动。现代风格的家具设计既保证了空间的开阔性,又衬托出高贵的独特气质。甲板、桅杆线条流畅、动感时尚,保证了视野的足够开阔和深远,让人产生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联想。

出身军人家庭的顾泰旗,家境殷实,但因为英语拉了后腿,与大学失之交臂。那时很多落榜生选择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有做生意的,做销售的、做保安的,为了生存,每个人都在顺应社会的大潮流,“而我的父母很开明,他们没有走后门为我安排工作,也没有督促我要如何奋斗立业。而是鼓励我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去装饰公司做实习生,然后是学徒,相当长一段时间几乎是零工资状态,都是父母在资助我的开销。”

这段实习经历也让顾泰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装饰公司的几年里,我几乎是天天呆在工地上,每一个工程的每一个细节我都亲自参与,没有哪个环节我不懂,都熟透了。”

篇5:《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1、引导幼儿初步学会用废旧物品来制作玩具或用具。

2、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一种变废为宝的方法,体验变废为宝的快乐。

3、通过谈话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到废旧材料是可以再利用的,我们在平时可以有意识的收集一些废旧材料。

二、活动准备

废弃塑料酸奶喝若干、各种彩色纸、图案纸、浆糊、剪刀、篮子、示范作品

活动过程

1、出示变废为宝的图片,让幼儿欣赏,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变废为宝的图片,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这些都是用什么东西做成的呢?他们漂亮吗?你们想做吗?

2、通过谈话活动,了解废旧材料是可以再次利用的。我们要注意有意识的进行收集。

提问:我们平时应该怎样收集这些废旧的材料?哪些废旧材料可以收集?哪些废旧材料不能收集?

3、说说你想怎样变废为宝。教师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说出自己的想法。

提问:小朋友你们见过什么样的废旧物品?它们能制作成什么东西?

教师总结:有烟盒、药盒、火柴盒、粉笔盒、鞋盒等,纸杯、挂历纸、蛋壳、旧电池、酸奶瓶、VCD片、玉米秸、竹竿等。它们能做成飞机、轮船、汽车、火箭、坦克、企鹅、高楼、大桥等。

出示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让幼儿欣赏,了解废旧物品的多种用途,并启发幼儿由单一向多面发散思维。

4、教师小结:小朋友,这些娃娃不但非常漂亮,而且全是用废旧材料做成的,你们千万不要小看身边任何一件看似没用的东西,说不定用处可大了,所以,以后在日常生活中要搜集一些废旧材料,准备二次利用。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能废物变宝。

5、利用幼儿收集的废旧材料来制作一件喜欢的玩具或用具。

你们喜欢当一名小小设计师吗?(喜欢)

那现在老师示范一遍这个小娃娃是怎么做的,请小朋友睁大眼睛,注意看哦!

教师示范粘贴娃娃,并讲解

6、教师发材料请幼儿操作,并说明操作时候的注意事项

7、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对孩子的`创新设计加以肯定和鼓励。

8、对幼儿制作的作品进行讲评。在制作活动中自然结束。

三、延伸活动:

1、继续制作没有完成的作品。

2、利用幼儿完成的作品布置展览。

今天,我们小朋友用没用的纸盒、瓶子做了好玩的游戏和玩具,以后我们要记住,不要随便把吃剰下的纸盒、瓶子扔掉,我们把它们洗干净,带到幼儿园,我们一起让它变变变,成为我们的好朋友。幼儿拿着做好的玩具,去做小小宣传员,请其他班的小朋友参观欣赏。

篇6:变废为宝教学设计案例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主性与开放性等特点,教材内容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所以我预设了这样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共同参与各项活动,在“做”“观察”“实践”“探究” 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用简单的纸片纸条,通过玩中学,想中学,做中学,让学生探究让 纸条立起来后的多种变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活动的乐趣。提高学生动手参与的意识,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并在小组的活动中增进师生情感交流。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卷纸条及纸条的变形组合 本课不同于以往卡纸的创作,它是将一个卡纸条卷起来立着粘贴在纸上的创作。从一个纸条到一个纸卷,一个纸卷又可以变化成各种形状。这几个环节考验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掌握了这个技能就为最后创作一幅独一无二的立体纸浮雕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卷纸条及纸条的变形组合被确立为本课的重点。

教材难点:小组间的分工合作

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讲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裁纸条、卷纸条、给纸条变形、设计图样、粘贴。小组间要根据每个同学的能力特点进行分工,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合作,既有齐头并进又有先后顺序每个程序人员的分工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堂课有效的时间里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所以小组间的分工合作被确立为本课的难点。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有了如下设计:

(一)发现问题

我把课前学生提出的问题带到了课堂中“平时做手工后用完的卡纸边角废料,同学们是怎么处理的?” 此环节是在生成问题,让更多的同学发现他们浪费了很多卡纸条。而这些卡纸的边角废料还可以做很多事情,有很大的利用价值。我们可以把它裁成宽度相同的纸条,进行再次的开发和创作,制作出漂亮的立体纸浮雕。

(二)研究性学习

1)教师演示卷纸卷的方法 2)学生来动手操作卷纸卷

3)研究性学习,探究纸卷长度不同、卷的松紧不同、卷的时候用的 笔粗细不同、都影响纸卷的大小。

4)学生自主探究、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给纸卷的变形

5)小组间畅想用纸条变化各种图形,及用色的搭配。可以变成心形、三角形、正方形、S形等等样式。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以一次又次的动手操作为主要开展形式,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的亲身经历自主探究,在“做”、“观察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由此来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拓展知识

1、教师演示步骤,让学生了解制作的细节

2、探究如何用各种废弃的材料装饰

3、探究这种立体装饰画的广泛用途,还可以做贺卡、礼品包装、日历的花边等等 本环节是为了拓宽和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不仅仅固定在一种思维模式下。让学生的创作能够多元化,形成百花齐放的态势。

(四)探究怎样合作能有效地节省时间

学生根据刚才动手操作得到的实际经验,总结如何能有效的节省时间。此环节是为了突破本课的难点,学生发现只有小组之间的团结合作和有效而合理的分工合作,才能有效的节省时间。在有效的时间里,完成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创做一幅独一无二的立体纸浮雕作品。

(五)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创作

本堂课,本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所以本堂课的时间划分上来说,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比较长。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在这一环节合作创作一幅立体纸浮雕作品,教师根据学生制作时产生的问题,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方向。

(六)介绍作品互相评价

1)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介绍下自己小组的作品

2)学生之间互评,指出优点及自己认为其他小组作品需要改进的地方。

篇7:变废为宝做笔筒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笔筒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古代能工巧匠的杰出创造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笔筒作品。它们大多是瓷制,也有用玉、石、竹、木雕刻成的。

本课学生的笔筒作品,大多采用塑料瓶设计和制作的,利用废旧瓶子剪去瓶口后变成筒状,再美化,装饰成笔筒,学生在造型活动中体验其中的乐趣。

本课教学,应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将学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应用在笔筒的设计制作之中,达到提高审美素养、培养设计能力与创造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知道笔筒的历史和文化,利用塑料瓶做笔筒,提醒学生共同关注塑料瓶的多种造型及如何利用彩色纸对瓶筒进行美化装饰。

技能目标:学会用彩色纸剪贴的方法装饰筒形。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废弃塑料瓶制作、装饰笔筒。难点:装饰设计的美感与创新。

四、教学准备

教师:示范作品及材料、笔筒实物或课件。

学生:废弃盒子、塑料空瓶、彩色纸、双面胶、剪刀、勾线笔。

五、教学设计

一、激趣示范,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们,有些同学平时有个不好的习惯,每次写完字总是把笔随意放在桌子上,次数多了,你看老师的桌子上就像这样子(指着讲台桌)好多乱七八糟的笔,你觉得这样好吗?(不好)那哪位小朋友愿意出个好点子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把老师的笔整理好?

2、(出示笔筒)师边讲解边制作。

3、出示课题:做笔筒。

二、欣赏了解,谈谈笔筒。

1、让学生说说家里的笔筒。

2、师边出示笔筒,边简介笔筒历史。

3、请学生说说老师桌上的笔筒,最喜欢哪一只,为什么?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四、讨论分工,合作创作。

1、指一个小组来说分工。

2、学生制作笔筒,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成果,学生评价。

1、小组长把做好的笔筒摆在讲台上。

2、自评、互评。

六、课堂总结,课外拓展。

1、成果处理。

2、课外拓展。

篇8:茶叶变废为宝

1. 去腥。

器皿中有鱼腥味, 用废茶叶放在其中煮数分钟, 便可去腥。

2. 去污。

将用过的茶叶抹镜子、玻璃门窗、家具可光亮如新。泥污的皮鞋和有污渍的衣服都可以用茶叶去污洗净。

3. 驱蚊。

将用过的茶叶晒干, 在夏季的黄昏点燃, 可以驱除蚊虫, 和蚊香的效果相同而且对人体绝对无害。

4. 可以护发。

茶水可以去垢涤腻, 所以洗过头发之后, 再用茶水洗涤, 可以使头发乌黑柔软, 富有光泽。而且茶水不含化学剂, 不会伤到头发和皮肤。

5. 煮茶叶蛋。

有的用泡过的茶叶来煮, 有的用茶末。最好的是用红茶, 因为红茶价格便宜, 且煮出来的茶叶蛋色泽红润, 味道香。煮茶叶蛋的要领是先将蛋煮熟, 将蛋壳轻轻敲碎, 然后再将茶叶放入水中继续煮, 以使茶叶更好地入味。

6. 杀菌治脚气。

茶叶里多含有单宁酸, 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 尤其对致脚气的丝状菌特别有效。所以, 患脚气的人, 每晚将茶叶煮成浓汁来洗脚, 日久便会痊愈。不过煮茶洗脚, 要持之以恒, 短时间内不会有显著的效果, 而且最好用绿茶, 经过发酵的红茶, 单宁酸的含量就少得多了。

7. 制作茶叶枕。

用过的茶叶不要丢弃, 摊在木板上晒干, 积累下来, 可以做枕头芯。据说, 因茶性属凉, 茶叶枕可以清神醒脑、增进思维能力。

8. 洗涤丝质衣物。

丝质品的衣服, 最怕化学清洁剂, 如果将泡过的茶叶用来洗涤丝质的衣服, 便能保持衣物原来的色泽。洗尼龙纤维的衣服, 也有同样的效果。

9. 帮助花草发育与繁殖。

篇9: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关键词:变废为宝;中学生;环保意识;美术教学

最近,笔者执教了优质课《变废为宝——因材旋艺》的公开课,得到了好评。得到好评的原因固然离不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但就笔者看来还有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授课方式与内容的“震撼性”。基于农村教学的实际,授课时,笔者一改现代化教学模式使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式,使用的教具完全取材于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身边材料(诸如:小米、绿豆等)及别人眼里一无是处的“废品”(诸如:残花、贝壳、破布等),通过现场讲解、演示、制作,让学生们目睹了化腐朽为神奇的一幕,深刻感悟并体会了“垃圾就是放错了位置的宝贝”这一至理名言,纷纷表示以后日常生活中会注意节约、杜绝浪费。无疑,此次公开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实,笔者执教中学美术10余年,在美术课教学中笔者始终向学生传递的不仅是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还有环保等意识的培养。在当今“以人为本。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的理念下,环境保护已引起许多专家等相关人士的关注和重视,环保意识更是造福当代、泽被后世、尽人皆知的理念之一。而环境保护观念的养成,笔者认为当从孩提时代开始,因此,笔者在10余春秋的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自始至终坚持着这样一种教学理念,即:美术教学要注意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下面笔者将从中学美术教学与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的三个重要关联性谈起。

一、中学美术之“美”来源于环境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法国艺术大师罗丹也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么,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时,这些美又是从何而来呢?大师的答案是明显的。美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来源于我们的身边,来源于我们生活的环境本身。

我们都曾赏阅过来自美国好莱坞的科幻大片,除了被惊险、紧张、刺激的音效、画面所吸引,同时也敏锐地觉察到人类生存环境在未来一旦遭到破坏的致命后果,那时的人类,‘即便把眼睛睁得再大,美也将无处可寻,因为伴随我们自身生活环境的破坏,美早已荡然无存。

中学美术应以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上述环境中的人和事作为自己鉴赏美的对象和创作美的源泉。换言之,中学美术的“美”与我们周围的环境美关系极为密切。作为中学美术教师,笔者始终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善于发现周围的人和事之“美”,积极参与和体验各种各样的美术教学实践活动。将课堂美术教学与学生学会发现、欣赏和创作表达周围环境美的能力有机结合,并进而让学生能对美术作品中表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美进行体会和感悟。在培养学生创作表现“美”的(作业)作品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自己的美术(作业)作品中抒发自己源于生活的真情实感,从而提高学生生活情趣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意识。

例如:在美术教学中,通过美术欣赏课,让学生感受到周围自然环境之美:通过美术创作课,让学生创作出自己所感知的来源于身边有关环境的绘画、雕塑等作业(作品)。正如笔者执教的优质课案例所提,尤其鼓励学生利用废旧物或回收物品进行创作,提高对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认识。学生还可以通过美化校园环境设计的作业来规划自己的周围环境。同时。我在教学中也始终让学生意识到,传统美术大师们的成功作品无一不是表现生活环境之美的,即便是非传统艺术派别,他们的艺术创意与构思也源于对生活环境美的感悟与体会。

二、中学美术教材内容蕴涵环境美

笔者深入钻研发现:现通用的人教版中学美术教材中同时蕴涵着丰富的适合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教育的内容。中学美术教材是体现美术教学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要求的不可或缺的载体,是教师与学生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对学生实现美育教育的中介。教学中,笔者从教材着手,在全面发挥美术学科美育育人功能的同时,有意识地挖掘环保教育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和教育。

而能否发掘中学美术教科书中的环保教育因素,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是中学美术教学中能否有效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教育的关键所在。除本文提到的《变废为宝——因材旋艺》外,比如在《我为校园添色彩》、《艺术——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增一份活泼,添一份情趣》、《现代工业设计欣赏》、《社区环境美化》等教材内容中无不体现着环境保护意识。

其实,在中学美术教材中,无论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还是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内容的设置上,要么内容本身即是环保内容的体现,要么是美术教学点的相关性延伸。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上述内容时有机结合环保意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关注自己周围环境,热爱并亲近大自然,进而理解人与自然环境“全面、谐调、可持续发展”的道理,从而自小就树立起环保的思想意识萌芽,这应该也是义务教育中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

三、中学美术教与学展现环保意识

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美与教材内容的美或环保理念,仅凭中学生本人在较短时间内是难以体会或感悟的。因此,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我在教学中始终起到美的信使和领路人的作用。同学们很难相信:一个自己没有环保意识、不注重环保的教师能指引他们美化自己的心灵与环境。所以,不仅是在教学中,即便是在生活实际中,作为人之楷模的教师——尤其是美术教师——更要养成环保习惯。时刻向学生传递环保意识,不仅是理念上,尤其要体现在生活的行动中。

课堂上,作为教师,与学生平等接受美的教育,使心灵得以洗礼和升华;作为学生,更是受教师精神熏陶,从而深刻领悟美术学习与其中蕴涵的环保意识,唯如此,方能做到教学相长;生活中,家具等日常的装饰皆手工用身边材料做出。既美观大方,又颇具环保。这样,无论课堂与课下,还是教学与生活中,无处不美丽,无时不环保,这种生活理念既实用又合现代时尚,对学生的美育教育和环保意识的培养自然也是潜移默化的。

当然,中学美术教学与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具有关联性,并非说将美术教学作为环保课来学习,具体如何将两种目标有机结合,其具体的原则、方法还需要作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祝怀新、林道辉,《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2古聿浚,《中学美术教师人文素质培养》,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3张新江,《将“绿色美”渗透于美术教学当中》,成才之路。2007(9)

4杨银平,《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考试周刊,2007(7)

5刘亚莉,《美术教学与环境教育》,光明日报,2000-3-1(6)

作者简介:

篇10:二年级《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10课《变废为宝》

教学目标:

1、树立初步的生态意识,知道垃圾危害人们的生活与健康,知道减少垃圾就是保护环境。

2、了解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3、知道一些废物还可以变废为宝,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垃圾的危害,学会正确巧妙地处理垃圾。

教学方法:

调查法、讲解法、图示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调查、幻灯片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前课知识,引出课题。

出示课题,解题。

二、生活垃圾有多少

1.检查学生调查完成情况。

2.课堂交流调查内容,通过计算知道自己所住楼宇一个单元、一栋楼就会有很多垃圾,那么一个小区、一个城市每天会产生垃圾的数量是巨大的。

3.拓展:了解美国以及中国人均每年扔垃圾的巨大数量。

三、大量垃圾危害大

1.学生讨论:大量的垃圾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哪些危害。

课堂发言,明确:传染疾病、污染环境,所以不能乱扔垃圾。

2.拓展

大量的垃圾被垃圾车收走了,它们最后去了哪里?

明确:即使填埋或焚烧,也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3、问题:究竟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呢?

出示儿歌,读一读。

四、这样处理垃圾好

1.学生自学45页内容

课堂发言,知道废物巧处理的办法就是分类投放分类处理。

模拟垃圾分类,让学生知道垃圾如何分类。

2.自学46页内容,让学生了解可回收垃圾可以重新制造出新的产品,把废物变成宝贝。

3.了解一些废物循环利用的巧办法。(以废塑料瓶、废纸为例)

4.通过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废物分类处理可以把需要焚烧和填埋的垃圾量减少到最小。

五、智慧生活垃圾少

通过幻灯片教给学生一些改变购物习惯、生活方式以减少垃圾形成的办法。

六、课堂总结

再次出示儿歌,总结全课。

【附】

垃圾分类知识

一、可回收垃圾

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

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纸盒等等。

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矿泉水瓶等。

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

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牙膏皮等。

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鞋等

二、餐余垃圾

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

这些废弃物经过堆肥处理,可生产有机肥料。餐余垃圾的集中处理减少了和其他垃圾混杂之后形成的蚊虫、苍蝇的滋生。

三、有害垃圾

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四、其他垃圾

篇11: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愿意做到正确的处理废弃物,唤起他们初步的废物利用的生态环保意识。

[智育目标]:了解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

[素质发展目标]:

1.知道一些废物还可以变废为宝。

2.知道垃圾危害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减少垃圾就是保护环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垃圾的危害,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做到正确处理废弃物,树立初步的生态意识。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图片、资料。学生活动设计

1.通过网络下载、查图书等方式搜集一些垃圾危害及回收处理的资料。2.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卖一次废品,了解哪些废弃物可以再回收再利用。

3.让学生调查一个星期内全家人扔垃圾的次数,并大致估计一周内自己家扔掉垃圾的总量有多少,并做简单记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生活垃圾”。)

老师:大家看到这个图片的场景感觉是不是很熟悉呢? 学生:(略)

老师:同学们,一周前给大家布置了一个小作业:调查一个星期内全家人扔垃圾的次数,并大致估计一周内自己家扔掉垃圾的总量有多少,并做简单记录。大家都做了吗?

学生:(略)

老师:下面大家就来交流一下调查的情况,看我们是不是能从中得到收获。(过渡)

二、讲授新课

[

一、调查交流(板书)]

(让同学们针对调查情况,分成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老师:同学们,大家通过讨论交流,都有什么想法啊?给同学们说一说。学生:(略)

老师:通过一周的调查记录,我们可以看出,日常生活中家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有剩饭剩菜、果皮、菜叶等食物垃圾;有旧的书、本、报纸等旧物品;还有包装袋、杂物等垃圾,一个家庭都产生这么多,一个城市大家就可想而知了。

(让同学们欣赏图片“垃圾”、“垃圾山”;欣赏视频“固体垃圾增多”。)

老师:一个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数量都是非常巨大的,那么大量的垃圾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都有哪些影响呢?(过渡)

[

二、说一说:垃圾的危害(板书)] 老师:下面大家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把你们讨论的结果,给大家说一说。学生:(略)

老师:同学们说到了很多方面,那它到底有哪些危害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给同学们介绍有关垃圾危害的知识,详见文本资源“城市生活垃圾的危害和防治”和“垃圾的危害”。还可让同学们欣赏图片“垃圾污染

(一)”“垃圾污染

(二)”“垃圾焚烧”。)老师:可见垃圾的危害是多么的大啊!那我们该怎样处理这些废弃物才能减少对我们的危害呢?我们一起来读一首儿歌,大家就会明白一些。

(带领同学们一起读课本第四十四页的儿歌。)

老师:这回大家知道知道,用什么方法处理这些废弃物了吧!那就是分类处理,我们来具体学一下。(过渡)[

三、废物巧处理(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四十五页,来看一下图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处理废弃物的。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垃圾可以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分类投放,这样就可以进行回收利用了。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垃圾处理

(一)”、“垃圾处理

(二)”、“回收资源”、“垃圾分类回收”;欣赏图片“变废为宝”系列、“垃圾回收”系列、“回收旧电池”、“回收加工”、“变废为宝扎花灯”。)

老师:大家看课本第四十六页,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废物也可以变宝,我们以后是不是也该分类处理垃圾啊!

学生:(略)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生活垃圾的严峻形势和危害性,懂得了减少了垃圾就是在保护环境,了解了一些废物处理的巧妙办法,学到了在生活中应分类处理垃圾,提高了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增强了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课由“

一、直面垃圾

二、垃圾的危害

三、垃圾的处理

四、节能减排,分类回收

五、分类与再利用

六、活动总结”六个环节组成。主题为“变废为宝”,但利用废品制作成工艺品并不能成为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我认为只有在充分认识垃圾的危害,真正的理解“节能减排,分类回收”的必要性,才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具有最基本的环保意识,在环保行动上有一定的动力,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或家长尽量地节能减排,自己能学着做到“物尽其用”。因此,“垃圾的危害,处理,减排,分类回收”被作为本节活动课的主要内容。

学生汇报自家一周内产生的垃圾后,师生以一个班,一个学校共同进行计算,以数据启发想象,运用数学进行推理,明确“只要有人类的活动必定产生垃圾”,再通过图片的展示,让被污染的环境走进课堂,使之具有真实感,使学生产生沉重,难受的情感,进一步加深对环保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的认识,并从中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借助动态板书延伸活动的内涵:“扔”表示人们处理垃圾的习惯做法与动作,“少排少扔”是“节能减排”的具体化;成堆如山的垃圾由于能分类回收而消失,这是学生体验减少垃圾的快感,获得轻松,愉悦的感受。

篇12:变废为宝教学反思

学会自己

二小

王彦英

在上这节课时首先,让学生了解了我们的家园环境遭到破坏的图片后,再欣赏变废为宝的作品。主要是激发学生创作的火花和热情,因为学生有可能带来许多的废旧物,但是对于制作什么物品却无从下手。其次,发挥小组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本课是具有开放性、生成性的,而且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一节课不可能把作品做得那么完美,但这没关系,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可我还是尽可能地让学生做完再让学生展示,不过最后还是有没做完的,以至于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了。教学本身是一件教学相长的事情,我也是在反思中成长,实践中不断提高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除了学习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技能之外,一定要努力地研究课堂教学,研究教材、准备切合实际的教案、备好学生,特别是在备课时就做一下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平等,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但课堂时间有限,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必须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提问,这就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让学生对课题先有个初步的印象,就本课而言,老师可以设计好调查表,让学生课前调查家中每天产生垃圾多少,家周围的垃圾箱有哪几类,人们都分别丢写什么在里面等等,让学生参与进课堂的研究,形成问题意识,激发探索欲望。

本课由于前面的教学太宽松,学生的制作时间太紧张,而且没有能激发学生自我创作的兴趣,过早展示作品,让学生产生了模仿意识。其实教师大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做,做出的东西可能单一,可能不美观,但是这是学生思考的过程,思考着怎么做的过程,也是一个问题意识的培养过程,在学生展示之后,教师再展示其他优秀作品,扩展学生的思路和眼睛,让他们知

动手。

教学要服务于生活,课题的探讨也要具备实用性,可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在制作过程中就可以仅仅围绕塑料瓶的制作展开,利用绘画、裁剪等等方法制作,制作成花盆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指导使用不同的方法,制作成不一样的花盆或者其他作品,启发学生思考,学会创新。

上一篇:阳光电源扶贫观:用技术打赢脱贫攻坚战!下一篇:三月学习雷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