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2024-07-19

如何撰写教育教学论文(通用6篇)

篇1:如何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教 育 故 事 概 述

——做一个有故事的老师

题记

教育故事是教育理论的故乡,教育叙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高速公路。

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的路径是多样的。诸如,专业培训、活动孕育、科研导向、典型示范、制度调控、教育叙事等。本文仅就以教育故事为主体的教育叙事途径的内涵、结构、特征、意义等问题与同行们进行交流、研讨、切磋,以求得诸位的指教、斧正,并形成更加广泛的认同。

谈到教育故事,总有一些人不屑一顾。在他们眼里,那不过是“小儿科”、“下里巴人”,充其量是“通俗唱法”,难登大雅之堂。其实不然,蕴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则则鲜活的教育故事,凝结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聪慧睿智、文化底蕴、教育情感,更凝结他们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以及敬业奉献的精神。不仅如此,教育故事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方法,日益受到教育界领导和同仁们的极大关注,围绕教育故事展开的活动亦日益增多。据此,本文拟从操作的层面上对教育故事的内涵、结构、价值及其撰写分别进行阐述,以进一步加强对教育故事的认识,提升教育叙事活动的水平,进一步彰显教育故事所特有的魅力,让教育故事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绽放出更加绚烂动人的光彩。

一、什么是教育故事

简单地说,教育故事就是以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中心人物和事件为素材,经过提炼而形成的体现新时期教师专业化素养的典型的记叙性短文。具体分析如下:

(一)从故事所反映的对象讲,指向一个中心事件和人物

具体说,一个故事往往指的是一个中心件事和人物,而不是多件事和多个人物。如《借分》,就是一个典型的教育故事。《中国教育报》刊发的《天津红桥区中小学探索素质教育模式》的评论,就是以《借分》开篇的:

“‘一次单元考试后,只考了58分的小学生陈欣然泪流满面地向老师请求借两分,因为考不及格回家就要挨打。借分,本来是件荒诞的事儿。但是老师从学生内心深处看到了不甘落后的力量和还分的自信。于是,张老师便答应了孩子的请求。而后,学生也实现了还分的愿望。’①这是天津市红桥区教育局召开的激励教育研讨会上,汇报人讲述的教育故事。”

这个故事的中心事件是借分,中心人物是学生陈欣然。围绕一个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进行描写,这是教育故事的基本特征。

(二)从故事的形成过程看,是精心提炼的过程

任何典型的教育故事,往往都不是一下子形成的。从故事的形成过程看,是个精心提炼、升华的过程。限于故事作者个体的认识水平、能力、工作经验、写作能力的差异,即使是一些好的素材,有的老师往往也是无动于衷甚至是熟视无睹,更谈不上提炼与升华了。学校可以在老师们总结反思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人员对其故事的素材进行分析、研讨,以捕捉、发现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并最终形成比较典型的教育故事。一次,我和一位老师谈她的治班方略。我先让她说几个工作中最感动、最难忘的例子,试图从他诸多的实例当中来帮她提炼治班方略。经思考以后,她跟我讲了一件事。后来根据我的建议,她写了一篇教育故事——《临终嘱托》。

我班有一个特殊的女孩,母亲生下她不久就去世了,几年后厄运再次降临到她的头上,父亲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双腿。当我进行家访时,映入眼帘的那一幕真让我触目惊心:凌乱不堪的屋子里弥漫着一股腐臭气,在他父亲未来得及盖上的伤口的创面上我分明地看到有蛆虫在蠕动,女孩蜷缩在角落里抹眼泪……看到我的到来,她仿佛抓到了救命草扑到我怀里放声大哭。父亲痛苦地捶打着自己的头……望着这对孤苦无助的父女,我心如刀绞。一天,他父亲突然到校找到我,当时情绪非常激动,几经挣扎想从轮椅上站起来,但都失败了。他哭着央求我答应照顾他的女儿:‚孩子交给你我最放心。‛我当时就答应了。没想到,三天后传来她父亲上吊自杀的消息,我惊呆了。回想那天他异常的举止,我终于明白他那是临终托付啊!从那天起我像呵护女儿一样照顾她。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她的生活问题,我找到校领导,帮他申请助困基金。当我冒着酷暑为他领来助困基金申请表,需要监护人签字时,他的爷爷执意不肯签字。他说,孩子他爸临走时一再叮嘱,孩子的事由陈老师做主。望着老人诚恳的目光,陈老师在监护人一栏中毅然签下自己的名字时,在场的所有人眼中都噙满了泪水。现在孩子顺利地考入中学,可我们仍然保持着联系,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向我汇报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每逢母亲节都来看我……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然而陈老师开始写的时候,总觉得这个孩子太可怜,需要帮助他,还没有意识到这是家长的临终嘱托。从可怜——同情——责任,显然这是对这个教育故事的高度提炼、升华。经提炼、升华的教育故事——《临终嘱托》不仅能更深刻地揭示、理解陈老师行为的本质特征,而且对陈老师本人来讲,也是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的过程。

(三)从教育故事的内容讲,应体现教师专业化素养

专业化素养主要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是指班主任专业应具备的精神和情意。主要包括:政治观点及对教育事业的理解、追求,对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认同,对工作群体的向心力等。具体内容有:信念坚定、热爱祖国、依法治教、爱岗敬业、尊重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专业观念是指班主任在掌握教育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认识。而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集中表现。

坚持以人为本,一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主体地位,二是要通过教育者自身的情感、观念、人格来影响学生,这是教育的最高宗旨和最根本的理念。凡是坚持人文关怀、注重学生参与、激励学生成功、彰显民主和谐、体现扬长补短、践行文化育人的教育行为都是以人文本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当然也是教育故事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以人为本集中体现在六个策略上,即:参与策略、体验策略、扬长策略、民主策略、激励策略、关怀策略。

《为了“天使”的微笑》就是一个充满了人文情怀典型的教育故事。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竟然要求老师为他找回‚天使‛(一个女生)的微笑。对这个闻所未闻的要求,张老师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教育,而是正视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有条件地满足了孩子的要求:‚只要你做得出色,才会赢得‘天使‚的微笑。‛经过‚天使‛和老师的密切配合,终于使这名学生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并出人意料地考上了重点高中。后来,这个学生在信中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是你们的‚珠联璧合‛让我度过了人生‚最困难的时期‛,您永远是我心中的上帝,她(女学生)永远是我心中的天使。张老师在处理整个事件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教育机智和创新意识,都源于对学生的理解、信任,是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

专业知识是指指班主任应具备的知识体系及其结构。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基础性知识、实践知识。本体性知识即专业知识(包括向学生传授的专业知识和本专业的德育、班集体建设、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条件性知识即教育科学知识(网络知识、教育科研基本知识等);基础性知识(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知识等);实践性知识是指有关操作、活动方面的知识。

专业能力主要指班主任教育和管理能力。主要包括:了解、表达、观察、评价、创新、设计、组织能力以及转化后进生、指导学生交往、身教能力等。

总之,凡是体现教师专业素养的教育事件、教育行为都可成为教育故事的素材、内容。

(四)从案例的主要特征讲,典型是案例的生命

一般地说,教师写一篇教育故事并不难,但写一篇典型的教育故事就不那么容易了。而故事的典型与否,恰恰是其生命力之所在。教育故事的典型可从三个方面去分析:

首先,从故事内涵看,典型的教育故事所反映的内容应寓意深刻,富于哲理,感人至深。《难忘的心灵交汇》就是这样一篇教育故事。

修老师和同学们正在为孤儿刘芸举办生日晚会,可是刘芸突然不见了,修老师和同学们都十分焦急,到处寻找。终于,在操场的一个角落里,同学们发现了刘芸。刘芸见到了老师和同学们,向他们深深地鞠了一躬,说道:‚我真心地感谢你们,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今天;但你们想过没有,如果总像现在这样,我缺少什么你们就给我什么,长此以往我不就成了精神乞丐了吗?我还有什么自尊可言呢!‛后来,经过老师的工作,刘芸终于回到了生日晚会上。这个教育故事是十分典型的,它告诉我们:爱是永恒的主题,是教育成功的奥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有了爱也不一定就有教育,爱一定要融入智慧,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境而异……难道这不是对爱的真谛最精辟的阐述吗?

其次,从教师处理、解决问题的视角看,是否充满了教育智慧。上面提到的《借分》、《为了“天使”的微笑》就是既有胆识又充满教育智慧的典型的教育故事。班主任老师在处理整个事件过程中,不仅表现了她对学生的充分地尊重、理解、信任、呵护,而且自始至终还洋溢着强烈的的责任感、高超的教育睿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可以说,这是新时期,解决“新问题”“新矛盾”的成功典范。

再次,从教育结果看,教育效果是非常典型的。《缘》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教育故事: 一个长得酷似闫老师侄子的学生恰巧分到了闫老师所任教的班级,大家都说这是‚缘‛。但这个学生却与她侄子的表现大相径庭,竟然是一个‚差生‛。闫老师从这个‚缘‛入手,对这名学生寄予了深切的期望,从而使他有了彻底的转变。在中考时,这名学生取得了619分的成绩,爆了学校的大‚冷门‛。不仅如此,他还报考了师范学校,选择了教师的职业。闫老师从这个“缘”入手,对这名“后进生”寄予了深切的期望,不仅使他有了彻底的转变,而且这个学生还选择了他喜欢的老师所从事的职业。可以说,闫老师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及其效果都是非常典型的。类似这样的教育故事无论是对教师本人还是对其他老师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五)从教育故事题材看,是一片精彩的记叙性短文

教育故事是记叙性短文,一般在1000——1500字左右。教育故事既要有对中心人物的刻画,还要有对场景的描绘。没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和生动感人的场面,就无所谓教育故事。由此可见,在真实事件的基础上,对人物和场面的描写与渲染是教育故事的基本要求。请看教育故事——《一件嫩绿色的衬衣》:

不知从什么时候,我开始注意那个从不大声讲话、怯生生的小姑娘了。慢慢地,我发现她一年四季时常穿着一件嫩绿色的衬衣。是喜欢这个颜色,还是家庭经济拮据,还是……

带着疑问,我试图走进她的内心世界。然而,每当谈起家庭和父母的时候,她便缄默了。我注意到她的眼神是那么无奈,一支手总是伸进另一只袖管里去抚摸那本已短小的衬衣袖口,而且久久地抚摸着。当她的双目无意间与我的双目对视的时候,我们彼此读懂了对方。

‚老师,我想妈妈……‛她失声痛哭了。

原来,她也曾拥有一个视她为掌上明珠的妈妈。那一年,就在小姑娘7岁生日的前一天,妈妈用补发的奖金为她买了这件嫩绿色的衬衣。小姑娘高兴极了,这可是她心爱的生日礼物哇!晚上9点钟,她带着父母的祝福,甜甜地进入了梦乡。

‚半夜,急促的砸门声,大人们的喧闹声以及父亲的哭声打碎了我的梦。我似乎预感到发生了大事,一下子扑向身边的爸爸,大声的哭嚎着‚我要妈妈,我要妈妈……

‚我穿着这件嫩绿色的衬衣送走了妈妈。从那以后,每当我想妈妈的时候,我就穿上这件衬衣,向妈妈倾诉自己的心声……‛

小姑娘的不幸令我和在场的所有同学纷纷落泪。小姑娘的遭遇唤起了大家的同情。在她生日那天,在同学们深情的生日祝福的歌声里,我捧出了送给她的生日礼物——一件合身的嫩绿色的衬衣…… 小姑娘陶醉了,她投入到了我的怀抱……

在以后的日子里,教室里不时传出小姑娘与同学们欢快的笑声,操场上更可以捕捉到她和小伙伴们嬉戏的身影……

这篇故事之所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除了素材典型以外,就在于精彩的人物和场面描写,调动了读者的情感,把记叙性短文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二、教育故事的结构、分类、特征

(一)教育故事的结构

教育故事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题目、情节、人物。

第一,题目。即教育故事的题目,好的题目能点亮读者的眼睛。故事的题目应该鲜明、生动、形象,如《借分》、《为了“天使”的微笑》、《一件嫩绿色的衬衣》、《贺卡》、《鬼脸**》、《难忘的心灵交汇》、《心痛的爱》、《高高举起你的手》等;而不应该是论述式、说理式的题目。象《关心集体义不容辞》、《不要把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等就不宜作为教育故事的题目。

第二,情节。即教育故事的来龙去脉,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及其结果。如果说题目是故事的眼睛,情节则是教育故事的主体部分,也是整个故事最具魅力的部分。上述故事之所以感人至深,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主要是动人的情节所至。在整个故事的展开过程中,不要忽视对教育故事效果的描述,因为没有效果(反思型故事除外)的故事,就谈不上什么价值,更没有什么典型可言。上面提到的《缘》,在效果的描述上,是十分精彩的: ‚2000年8月15日,他(学生)给我打来电话,说他已经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他还告诉我,在8月18日我生日那天,为我点播了一首宋祖英演唱的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学生最终选择了他所喜爱的教师职业。这样的教育效果不正是对《缘》的教育价值的最大支撑吗?

第三,人物。人物是教育故事的核心,每个教育故事除教师以外,都有一个中心人物——学生。像上面提到的 《借分》 中的陈欣然,《缘》 中的赵东海,《一件嫩绿色的衬衣》中的小姑娘等。教师的工作水平、业绩是通过他们行为的变化方能反映出来。

(二)故事的分类

教育故事可以从四个角度去分:

第一,从故事的成功与失败分:有成功的,有失败的,还有成功和失败相结合的。

第二,从故事的内容分:有教育故事,有教学故事,还有管理故事。第三,从故事的写作方法分:有总结法和设计法。所谓总结法,是指通过对教育实践的反思回顾,提炼而成的故事;所谓设计法,是指通过先行设计,然后实践而形成的故事。

第四,从故事的性质分:一是矫正性故事,即从问题出发,着眼于解决问题。如《为了“天使”的微笑》、《缘》等,我们见到的故事主要是这方面的;二是发展式故事,即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美丽的谎言》就属于这一类。

黄老师在新生入学不久,指定了几个临时班委。老师在公布名单时.将一个学生的名字读错了,点了另外一名同学。黄老师灵机一动,来了个将错就错。一个月之后,被点错名字的同学不论从工作热情,还是工作能力都超过了其他几个临时班委,受到同学的好评。经选举当上了班长。

显然,这个故事的着眼点不是解决问题,而是通过教师的激励着眼于发展,这是典型的发展性故事。

(三)特征

一般来说,教育故事有三个特征。一是典型性,二是情境性(前面已有所阐述,不赘述),三是真实性。教育故事的内容来源于教育生活,它是教育生活客观地反映,离开了真实、客观的教育生活就无所谓教育故事,所以真实性是教育故事最基本的原则。所谓真实指的是生活本质的真实,而不是教育生活简单的、机械地照搬、迁移。在教育生活真实而又不违反生活逻辑的前提下,作者完全可以对教育故事进行典型化的艺术加工、渲染、描绘、刻画,以追求艺术的真实。

三、教育叙事活动的的意义

围绕着教育故事而展开的撰写、征集、评选、论坛、展演、结集等系列活动即“教育叙事”活动。“教育叙事”活动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典型的教育故事具有示范价值和导向功能

典型的教育故事,一是可以彰显教师人格、教育情感、教育艺术的魅力,二是转变教育观念的示范,三是可以阐释教育的本质。如《借分》所蕴含的激发学生自信心的教育宗旨,《难忘的心灵交汇》所揭示的爱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的理念,《为了“天使”的微笑》所体现的人文关怀,都具有较强的示范价值和导向功能。

(二)“教育叙事”活动是提升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撰写教育故事的过程是提升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的过程。一篇典型故事,是实践和理论相互融合的产物,它既要有理论的高度,又要有实践的深度。为此,每位教师在酝酿撰写故事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理论的学习和深入的实践。不仅如此,撰写故事的过程还是教育反思的过程,而教育反思是教师角色的核心特征,是教育创新的动力。无疑,撰写教育故事的过程就是提升教师素质的过程。

(三)“教育叙事”活动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的有力抓手

围绕教育故事开展的撰写、评比、论坛、结集等系列活动,具体、形象、生动、感人,它将现代教育理论寓于具体的教育情景中,它既可以使教师从感人的事例中受到震撼和感染,又能从故事所蕴涵的教育理论中深化理论知识,这两者结合就能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如《借分》,通过感人的故事,在引领人们对教育本质以及教育价值观的认识上所产生的影响,那是不可小视的。

(四)“教育叙事”活动是展示教师教育成果的有效方式

从我们接触到的教师以及他们的故事看,除了重视与不重视的因素以外,可以说,其撰写教育故事的水平是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集中体现,是教师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能力、写作水平的综合反映。另外,撰写故事简单、可行,非常适应一线的广大教师。一些教育名人、优秀班主任被别人了解、认识乃至脱颖而出往往是通过教育故事实现的。其实任何一个优秀教育工作着的心里都有自己的教育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几个教育故事的老师不一定是一个高品味的老师。

最后,我想用一位老师的话作为这篇“概述”的结束语:

‚用发现故事的慧眼去工作,会让你浮躁的心变得坦然、宁静;用倾听故事的双耳去工作,会让你世故的心变得平和、柔软;用演绎故事的心情去工作,会让每天看似平庸忙碌着的你变得充实而幸福;用创造故事的态度去工作,会让你把看似重复、单调的每一天变得温馨而富有生机‛。②做个有故事的老师吧!让教育故事时时铭刻着我们过往的生命痕迹。

注释:① 本文所选教育故事均是摘录,而不是全文。

② 选自2009《德育报》 徐美勤《做个有故事的老师》

李德善:中国伦理学会校园文化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伦理学会德育研究会常务理事、班主任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德育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专家组成员。

篇2:如何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校本培训材料

教育叙事可以看作是描述教育故事。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

教育叙事特别适合于教师。因为教师的生活是由一个个小小的事件构成的,这些事件就如同源于教师经验的短篇故事。对教育事件的叙说,能使教师看到平时视而不见的例行事项的意义,并把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遇到这个问题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过程叙述出来。

教师还可以叙述课堂以外的生活事件。教师一旦以类似于“自传”的方式叙述自己生活中的教育故事,也就意味着教师开始以自己的生命经历为背景去反观自己和观察世界,内在地承受着对自己的言行给出合理解释的思想压力。这就促使教师进入深层思考的层面,不得不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不得不站在自己的角度反思和挖掘自我,从而可能激发出许多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想法。这意味着他们开始不再依赖别人的思想而生活。这种教育“记叙文”使发生的事件不再随记忆淡忘而成为无意义的东西,它以记述下来的形式保留了“历史”,给看似平凡、普通、单调、重复的活动赋予独特的韵味,从而固守了一份对这个世界和生活创造的意义。它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更能体现作品的研究价值。

教师自我叙述教育故事不是为了炫耀某种研究成果,它的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自我叙述来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实际上会成为转化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的突破口。

教育叙事撰写过程与教师之间是零距离。我们教师每天的工作与生活都跟一个个精彩的具有“鲜活生命”的学生教育事件、教育故事(个案故事、课堂故事等)勾连在一起。这些故事既是教师教育生活的点缀,也是教育叙事研究很好的素材。我们教师通过每天的细微观察,选择有一定影响和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抓住“本质东西”进行独特视觉的观察,并进行艺术化的描写,给这些“故事”赋予独特的情感体验,就会让人读后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好的教育故事颇具魅力,会让人读后久久回味无穷。

我认为在新形势下的教育叙事应具有以下特点:

教育叙事的写作方式以“叙述”为主。这种“叙述”可以是上课的教师本人在反思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第一人称的语气撰写的“教学事件”。要尽可能地“描写”教师自己在教学事件发生时的“心理”状态,常常用“我想„„”、“我当时想„„”、“事后想起来„„”、“我估计„„”、“我猜想、„”、“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事件,我会„„”等等句子。此类心理描写实际上是将教师的个人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渗透在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上,通过反思来显露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个人教育思想。

教育叙事具有真实性。教育叙事所叙述的应该是自己已经发生过的教育事件,而且是真实可信的教育故事,而决不应该是教育者凭空捏造的“美丽的谎言”。在特定的环境、人物、时间、背景等众多因素下才会有一定的故事发生,因此,教师平时要善于捕捉这些教育故事的“源文件”。只有“原汁原味”的教育事件才有特定的意义,比如我就记录我亲身发生的一件事:

在本学期的一节课,我来到教室。发现有五个同学没有带书,我心中的怒火油然而生。大约十多分钟后,他们开始看课外杂志,我走到他们的面前,没打任何招呼就把杂志拿走放在了讲台上。于是我与他们的矛盾激化了,他们还到班主任老师那里告状,班主任循循善诱地给他们讲起了道理,准备以理服人:“老师收你的书,是无缘无故的吗?事先讲过吗?老师为了什么呢?你们为什么不先给老师讲讲心中的想法呢?还缺席了托管课,作业也没完成„„”等等。学生低下了头,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几位同学开始自我批评了。通过此事我进行了反思:对学生的批评采取严肃的对话,可能激化矛盾;而采取宽容的对话,具有人情味的交流,学生或许更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因为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老师在学生面前决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会是惟命是从的卑微者。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为学生提供宽松融洽的氛围,师生之间互换角色、相互体谅、相互包容,更有利于教与学,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才真正符素质教育的内涵和要求。

教育叙事撰写形式多样,可以通过回忆、口述及故事的方式进行。如《你可以坐着回答问题》一文就采用了对话的写作手法:

一堂公开课正在多功能的教室里有序的进行着,来听课的教师多数是外校的。

“小芹,你把表现主人公动作与表情的句子读读”。

“老师,行”。

这位学生读得不好,不是少读几个字,就是读错几个字,读完时脸通红。“小芹,你怎么啦”,老师温和的问这位学生。

“今天教室里与往常不一样,老师,我心慌,脚有点站不稳”。“你下次回答问题,就坐着吧,其他同学也可以这样”。

一堂传递着“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的理念之课,在师生间或是站着或是坐着的交流中进入高潮与尾声。

教育叙事要进行创新。在教育叙事中叙述的对象必须是新问题。把握好教育叙事中人物的角色,用新视觉去动察新的理念,才能使故事的人物角色“更饱满”,叙述更具有“诱惑力”。如下面的一篇课堂教育叙事就运用拓展练习进行创新。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所见》,在教学时,有个孩子问我:“古诗中的‘林樾’和现代所说的森林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能把一个牧童捉蝉的事写得活灵活现呢?”

面对学生的疑问和思路的阻碍,我没有马上告诉他们的答案,而是引导他们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查找工具书,利用集体的智慧去解决遇到的困难。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懂得了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要留心观察和感受生活的道理,还使他们受到了美的陶冶。孩子们热热闹闹地讨论着,看着这热烈的场面,我想:如何留住这美好的瞬间,激

发起孩子们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呢?

于是我说:“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老师仿佛看到了诗中描写的画面。课文也为我们配了一幅优美的插图,你能借助图背诵这首诗吗?老师相信你们,你们相信自己吗?”

顿时,孩子们激情高涨,一个个仰着小脸声情并茂地背诵着。在不断地挑战自我中学生不断地自我肯定,从而建立了自信,为下一步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接着我又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小牧童有没有捉到蝉?”学生纷纷各抒己见。我又说:“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设想,把你的设想说出来好吗?”在我的引导下,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续接着故事。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有的画画,有的写儿歌、故事等。孩子们的情感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思想得以升华,蕴含在生命底层的对生活的热爱也得以激发。

篇3:如何撰写体育教育教学案例

案例研究是当前国内外课程改革背景下广大教师较为流传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是教师行为研究的方法之一。在每一位教师的日常工作中, 都有大量的“故事”发生, 这些故事蕴含了丰富的教育智慧, 如果把他们记录下来并进行适当的反思, 我们可以从中得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结论。实践研究表明, 案例研究已成为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紧密联系的桥梁。本文就从案例研究的五要素方面, 来探讨如何撰写一个完整的体育教育教学案例。

一、什么是体育教育教学案例

体育案例是对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中已经发生的真实、典型的具有疑难冲突的教育事件的描述、反思和解读。体育案例来源于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中, 它表现出一种独特的, 具有矛盾冲突的特点。案例通过教育现象反映出来, 在教育现象背后隐藏着教育规律, 它具有叙事的一般特征:背景、冲突、问题、反思, 反映出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和情感。

案例不同于论文, 论文是为了提出新的观点或成果, 通过周密的论证、充分的证据来佐证论点的成立, 重点在论。案例是通过教育事件的描述, 在剖析矛盾冲突中获得感悟, 重点在述。案例也不同于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是对过去工作全面的一个梳理和了结, 案例是通过对过去教育事件的描述和反思。案例也不同于故事, 故事可以杜撰、虚构, 而案例是发生在教学实践中真实的事件。案例不同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对即将开展的教学活动的预设, 而案例是对已经发生了的教育事件的反思。

国内外对教育案例的研究很多, 对教育案例的定义内涵描述也很广泛, 但教育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真实性和反思性, 这一点, 目前已成为共识。

二、为何要撰写体育教育教学案例

1. 撰写体育教育教学案例是体育教师成长的捷径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 (Posner, 1989) 分析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十反思。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育思想没有理性的反思是无法形成的, 没有反思的教师是很难成长的。体育教育教学案例是体育教师进行教育实践理性反思的有效手段, 是进行教育智慧整合的有效途径。

体育教育案例撰写的过程就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对教育疑虑进行解剖的过程, 描述的是现象, 揭示的是现象后面的规律。体育相对感性, 突显实践, 体育教学活动中教育的元素往往容易被忽视。由于学科的特点, 如果不注重理想反思, 体育教学容易形成重“技”而轻“道”的现象, 体育教师容易成为术有专攻的教练员或者运动员, 难于成为一个富有教育智慧的“教育家”。案例从真实、鲜活、生动的教育现象入手, 引导体育教师进行理性的反思, 产生教育智慧, 促进体育教师快速成长具有现实意义。

2. 撰写体育教育案例过程是体育教师立足实践、立足课堂进行校本研究的基础

撰写案例能引导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用心去发现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有意识的去观察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从而改善思维结构, 建构个人知识, 生成教育智慧。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许多教育元素和契机不用心观察很容易“一晃而过”。有问题就有研究的方向,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在反思中修正教育理念, 在实践中改变教育行为。案例撰写的过程是一个理性反思的过程, 也是一个教育教学思想形成的过程, 教学反思是一个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活动过程。用一条理性的线穿起教育实践中的每一颗珠子, 形成独特的教育思维, 形成鲜明的个性, 从而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

3. 体育案例研究是教师教育智慧分享, 教师群体共同成长的最佳平台

“同伴互导”现已成为各国广泛采用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案例往往是教师教育实践中最贴近生活、难忘的教育事件, 因此, 最能唤起教师们的共鸣。将教育教学实践中一些有选择性的价值通过活泼的形式进行交流, 往往教师易于接受, 效果突出。案例是提炼了的故事, 案例分享不同于一般的唠家常, 案例分享是智慧的分享, 也是一个教师心路历程的交流, 它能最大限度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三、如何写体育教育教学案例

体育案例是对真实典型的教育事件的描写和反思性的解读, 体育案例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但它也有其相对固定的要素。从案例撰写涉及的内容上来看可分为:体育教育类、体育教学类、体育训练类、体育法规类, 以及体育活动中的各种具有内涵的偶发事件, 可以是一个教学片断、或者是一个冲突事件, 也可以是一个主题式的教学过程, 也可以是一个体育教育法规的思考等。从篇幅上看, 可长可短。

从结构上看, 体育案例和其他的教育教学案例一样没有统一的格式, 但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案例应该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标题、引言、背景、过程描述、反思。

1. 标题

案例是应该有一个标题的, 标题是文章高度的概括, 体现这篇文章的核心, 而不要简单用“案例”两个字来代替, 丢失标题的意义价值。

标题要注意用关键词概括文章的内容, 让读者迅速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简明扼要、清晰易懂。可以用案例中的突出事件来做标题, 如反应教育事件的“我厉声批评她后”, 反应教学应变策略的“一堂成功的失败课”。也可以用主题定标题, 把事件中包含的主题概括出来, 作为标题, 如反应体育教学过程中对法规思考的“学生门牙磕掉之后”, 反应训练设计效果的“互动让训练富有活力”, 反映体育教学设计特色的“体育教学中的不协和音”等。

标题要激发读者阅读欲望。一个好的标题要充分发挥“标题党”的作用, 让标题充满悬念, 点燃读者进一步了解的欲望。如“那个始终跟随的目光”、“一张旧报纸的妙用”、“那一巴掌打下之后”, 这样的标题往往吸引读者产生强烈阅读下去, 效果突出。

2. 引言

引言就是开场白, 也可以说就是前言, 是案例前面的一段短文。目的是向读者说明案例产生的来龙去脉, 吸引读者对本篇案例产生兴趣, 对案例正文起到提纲掣领和引导阅读兴趣的作用。引言作为案例的开头, 以简短的篇幅介绍案例背景、缘起, 三言两语不必展开讨论。引言撰写时可开门见山, 不绕圈子, 言简意赅, 突出重点。回顾事件时有重点, 内容要紧扣文章标题。

3. 背景

案例具有一般性叙事的特征, 它需要清楚的向读者介绍教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等有关情况, 这就是背景介绍。背景介绍不必面面俱到, 但要说明教育事件发生的特别原因和条件, 也就是说要围绕案例本身交代清楚相关的时、地、人、事和特定的环境。在读者解读案例时, 往往背景是帮助读者评判案例的重要依据, 所以, 产生教育冲突的直接和间接背景就是影响教育事件发生发展的重要环境, 在撰写时要注意有重点, 有选择性的撰写入相关的背景, 同样的教育事件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中得出的反思性结论是不同的。

4. 事件描述

事件描述要突显真实性、典型性和冲突性 (疑难问题) 。教育案例区别于故事就是因为案例是教育实践中真实发生的事件, 没有虚构的成分, 而故事可以艺术化的夸张、虚构。案例是发生在教师身边真实、有典型意义的事情。案例的选取最好是发生在最近几年的事件, 这样更能引发读者情感激荡。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 案例需要典型性的事件。问题寓于事件之中, 事件承载特定问题, 规律藏于问题之后。在描述事件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 一般不要用学生的真实姓名。

案例描述要突出主题, 在作者描写过程中, 态度价值观蕴含在过程中。突出主题就是集中反映作者想要揭示的现象后面的本质, 从而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事件描写要注意趣味性, 虽然案例不同于故事, 但是它有故事的一般要素, 在描写案例时要注意语言艺术, 冲突悬念, 引人入胜, 激发读者的兴趣, 让人阅读案例产生一种美的感受。

5. 反思

反思是撰写案例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剖析隐藏于教育事件后面的观念、思想和规律的具体环节, 是教育事件的理性分析、感悟。通过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案例中事件的意义和价值, 问题解决的途径或方法、改进的意见, 促进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指委.体育教学实用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2]陆生宁.浅谈体育教学案例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 2006, (1) .

[3]毛振明, 于素梅.体育教学评价技巧与案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4]闫德明, 费伦猛.如何撰写教育案例[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 2009.

篇4:教师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一、当前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的共性问题

1.概念性反思,普适理念的再阐述

“教学中,我遵循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诸如此类的语句时常出现在教师的教学反思之中,诚然,这句话没有任何错误,所阐述的也是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符合新课改的理论观点。但是,这句话作为普适性的理念,放在每一课时之后作为教学反思都是符合要求的,可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正确的“大众话”。显然,这样的教学反思针对性不强,深刻性不够,教师在反思过程中是没有经过主体积极思考的,仅仅是对于一些常见的教育理论观点的再阐述。这样的教学反思看似具有专业词句,却缺乏主体性认知,只能称之为概念性反思。概念性反思也是教师教学反思中常出现的问题。

2.现象性描述,问题的浅表式反映

“这节课,我发现讲得太多,要多引导学生自主思维。”“学生这节课理解得不够深入,要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性。”“遇到问题,相当一部分同学不知道如何解决,应多练习,逐步熟练。”反思中,教师能够意识到自己课堂上的问题,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以及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困难,难能可贵。然而,问题的发现,仅仅是一种自我的感性评价,如果仅仅满足于对于课堂问题的简单性呈现,以及浅表式的认识,不进行问题的深度剖析,不能以科学的态度审视课堂、反观教学,不寻求课堂问题的主动突破的话,那么,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就不可能得到多大的发展。因而,局限于课堂问题的浅表式反映,以及现象性描述的教学反思也是低效或无效的。

3.笼统式总结,过程的简单再现 “这节课,我先让学生……再让学生……最后让学生……。学生通过这节课明白了……掌握了……获得了……”这样的句式也常常出现在教师的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成了教师对于课堂过程的总结,对于教学目标的回顾。从某一方面讲,教师每教一课都要梳理一下教学的得失成败,以及自己使用的方法措施,但是诸如此类的过程性反思,却容易陷入笼统式误区,给人以不分主次,不分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印象。过程性简单再现式的教学反思,很难突出反思的深刻性,面面俱到的结果也许就会成为面面不到。这样的反思依然停留于教师对于课堂的感性回顾描述。深度的教学反思需要教师对课堂深度诠释,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浅表式叙述转变为深层次剖析。

二、教师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一节课的内涵是丰富的,因而教学反思的角度也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对教材的再认识,可以是对教学的再设计,可以是对学生的再把握,可以是对精彩的再回顾,可以是对失误的再剖析。对于这些方面,教师不需要面面俱到,但要力求精深,需要从点上突破,在深度上下工夫。如此,才能突出教学反思的思维深度,才能让教学反思真正成为教师主体性教学研究行为。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抓住精彩点,总结有效教学经验

课堂中的精彩事件,是教师教学设计能力与课堂驾驭能力的综合体现。因而,抓住精彩事件回放,不仅可以让教师探索教学成功的经验方法,而且可以树立教师的自信心,使教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满足。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应善于自我发现,发现课堂的精彩、发现课堂的成功、发现课堂的亮点,并从理性的角度深度阐释成功的原因,由此及彼,从点到面,从一节课的成功推及同类知识点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而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提供借鉴。

2.抓住生成点,设想多重教学方案

课堂是教师、学生、教材多重作用下的综合性空间,教师的教学设计仅仅是教学的预案。这种预案随着课堂教学的逐步推进也在产生着不同的变化,课堂不可能是教学预案的简单再现,而是教师引导下的情境生成。每一节课都有可能发生一些教师无法预知的教学事件,课堂也是教师的预设与自主生成的统一体。对于课堂中的生成事件,教师会即时采取应对策略,然而,这种应对并不一定是科学的,也不一定是最佳方案。对此,课堂中的生成事件应当成为教师反思的重要内容。因为课下时间的充足,教师可以从多维角度,全方面思考处理课堂生成事件的教学方案。这樣的教学方案不仅是教师教学思想的重要体现,而且也是增强教师教学机智,提升教师课堂应对能力的训练手段,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因为平时教学反思中的磨炼,对于课堂突发性生成事件的应对能力也将大大增强。

3.抓住失误点,深度剖析根本原因

课堂的失误原因是多方面的,也许是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教学难点预设不够,教学方法选择不当,教学设计不科学,学生认知基础有问题,等等。对于课堂中的失误,教师不应当避而不谈,而应当作为研究的对象,教师要敢于自我剖析,问诊课堂。从教学目标的把握,教材的前期处理,教学的设计预案,课堂的整体调控等逐个方面查摆原因,分析问题。为课堂教学提供反面的案例,在研究失误、自我剖析中寻求科学的教学策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4.抓住疑惑点,借助资料加强学习

课堂中,老师疑惑不解的地方亦可作为教学反思的重要内容。教师对教材的不理解,对学生的不理解,对教学的不理解等,可以在课后查找有关资料,研读专业理论书籍,找到合理的解释,提高主体性认识,既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更具理性,更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教学反思重要在于“思”,教师要在教学反思中体现自己的思想。笔者认为,只有融入教师主体性思考的教学反思才是有效的,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要肯于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正视教学反思,理性教学反思,将教学反思作为研究的方式,作为科研的课题来作,如此,教师的专业水准又何愁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呢?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

责编/董 璐

篇5: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关键词:如何撰写 体育 教学反思

一、为什么要体育反思 :

教师的业务成长是在不断的实践、学习、总结、反思以及再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的,而这种总结和反思反过来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一般当阶段性的教学活动完成后,如果能够及时写下回头看的教学反思,不但可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还可以使教学方法系统化,甚至使教学问题直观化;如果在课堂教学实践后教师能够及时写反思,那么教师就可以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时,就可以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使教师的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二、教学反思的类型 :

1、小结型反思:

一般通过阶段性的教学活动,一方面总结自己在课堂实践中的经验,并将这种经验进行提炼,形成自己教学理论和教学风格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思考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2、案例型反思:

结合某一节让你印象最深的体育课进行反思,这节课或许是你最满意的,也可能是你觉得有许多遗憾的,也或许是学生在这节课上有不同寻常表现的,对这些地方进行思考,从一个案例能够发现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对自己以后的教学产生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

3、探究型反思:

个人通过理论学习、教研活动、听课等形式,发现新的教学理论或者教学方法,并有意识地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将应用过程中的体会经验和收获进行分析,使这种新的方法或理论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教学反思写什么 内容:

1、记录课中的成功之举 :

1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2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3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4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5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6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败笔”之处 :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上课时应吸取的教训。

3、记教学中的机智环节 :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写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记录下学生的见解 :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还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

5、记录下再教课的设计 :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1出现了哪些教学规律;○2教法上有哪些创新;○3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4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5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6启迪是否得当;○7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下节课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反思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

1、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 将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新课改相对照,从对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学目标的实现等方面来进行反思,有意识的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对自己教学实践的束缚,为自己的教学活动确立正确的导向。

2、以教学实践为基础

脱离了教学实践而空谈理论的反思对教学实践没有任何指导意义,因此教学反思必须要以课堂教学为核心,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来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理论认识。

3、关注学生,关注细节,教学与反思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反应,在反思中依然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课堂反应、接受效果中来反思自己教学设计的得失。从细节中发现问题。反思中切忌大而全,因为大而全往往陷入大而空。每篇教学反思要从教育教学规律和课改的大处着眼,但是更要从教学活动的细节入手,课堂情境的设置、学生活动的表现、作业难易的安排、教学语言的运用等都可以成为反思的角度。

4、结合理论,深入思考

在进行教学反思时要做到:○1教师要重视理论对分析的价值,教师虽然要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但是不能单纯凭经验分析问题;○2反思时,教师要重视理论对制定解决方案的价值,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制定解决方案的重要参考;○3反思时,教师应当了解,反思在总体上是面向未来的。教师通过反思来不断改进、完善教学过程,使自己今后的教学能够更上一层楼。作者姓名:盛佑群

篇6: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时间:2010年11月1日 主讲人:刘志萍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的写作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反思,是教育科研的本质,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教中学,学中教。

1.反思的含义

何谓“反思”?概而言之,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因此,“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

反思教育教学实践不仅要求教师从教育教学技术上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求教师运用反思的结果矫正其不良的教育教学行为,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美国教育家布鲁巴赫(J.W.Brubacher)等人认为反思性教育教学实践可分为三类:一是“对实践的反思”;二是“实践中反思”;三是“为实践反思”。“对实践的反思”是指反思发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之后,“实践中反思”指的是反思发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而“为实践反思”则是前两种反思的预期结果,即“实践后反思”与“实践中反思”的目的,最终是要形成超前性反思的良好习惯。2.反思的步骤

概括国内外有关的一些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教师反思的框架:(1)发现问题。教师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特定问题,并从学校环境、课程、学生、教师本身等方面收集有关的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自述与回忆、他人的参与性观察、角色扮演、轶事记录、各种检查表、问卷、访谈等,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象档案资料等等。教研组、平行班老师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在合作中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所在。

(2)分析问题。教师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特别是关于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信息。教师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思想、行为,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情感和技术方法等,以形成对问题的表征,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这里,教师可以利用自我提问来帮助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相互观察和分析)来进行。

(3)确立假设。明确问题以后,教师开始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或通过请教专家、同事,或通过阅读专业书籍、网上搜索文献资料等途径)搜寻与当前问题相似或相关的信息,以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设性方案。这种寻找信息的活动是自我定向式的,它所产生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教师形成新的、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

(4)验证假设。考虑了每种行动的效果后,教师就开始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问题、新的经验,当这种行动过程再次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循环。

3.反思的方式

教师应当如何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呢?国内外的有关研究表明,以下几种反思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1)课后备课。课后,教师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同时使有益的经验及时得到提炼和升华,不断增强教学效果。

(2)写反思日记。教师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教研组成员共同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缺点。另外,教师也可在上课和作业批改后主动征求、了解学生的意见,并详细记录教育教学的背景、效果、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后得出的解决办法等。写反思日记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教学的改进计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新教师而言,有许多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学习自我反省,例如录下自己的一部分课堂教学内容,看完录制的授课情况后写下自己的看法,指出优点及可改进之处,并提出改进计划。指导教师应当在相应的训练过程中培养新教师的反省和探究的习惯。

(3)课堂观摩。学科组(包括校内和校际)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堂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情景,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最终形成一个最佳解决方案。参加研讨的教师把研讨的方案带回各自的课堂或学校,应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情景中。

(4)专家会诊。请专业研究人员、教研室领导定期、追踪式听课,不断发现课堂教学观念、设计和操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共同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5)行动研究。为弄清学校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行动方案,教师和校外专业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研究。它不同于专业研究人员所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科学研究”或旨在树立教育理想的“哲学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改进。行动研究不仅在改善教育教学实践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在整个学校教师集体中形成一种调查和反思研究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下一篇:大学学生会部门工作计划(社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