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幽默语言

2024-07-13

相声幽默语言(通用8篇)

篇1:相声幽默语言

考试大全(幽默相声)

甲:今天给大家说段相声,主要逗大家开心,笑一笑十年少,多活几百年。

乙:是的,大家都很累,一年笑不了几回,也不能老哭,花个小钱到二百五这里来笑笑也算享受。

甲:我没上学你就叫我二百五,研究生的你叫他一百二? 乙:研究生的是二百一,比你还差四十。甲:这小子减法都不会。他妈是,乙:我妈怎么了?

甲:鳖找蛤蟆当老公,一代不如一代精。乙:别拿俺娘不当娘!

甲:这就是为了逗的大家开心,说相声的连娘都搭上了。乙:挣了钱回家给我老娘买双袜子,孝敬孝敬她。八十了!甲:养了这么个不争气的蛤蟆!乙:大家终于笑了!嗨!

甲:笑了就好,我们俩总算没白活。乙:说正经的吧!

甲:相声正经了死板,难上春晚;相声停经了死亡,上不了天堂。乙:相声更年期了怎么办? 甲:倒地方,换二奶。乙:你这个混蛋!甲:今天和大家没什么新鲜的东西说,我想问问和我混饭吃的这小子几年纪毕业?这小子和我说他是伟哥,海外来的。乙:是海龟。甲:错!

乙:我什么也错?

甲:海龟是在外是龟上来还是龟叫海龟,在外是龟回来脱了马甲的就不是龟了。乙:是伟哥?

甲:伟哥在美国是治疗心脏的上了东半球就转行了,壮阳!乙:师傅有学问!

甲:你连伟哥都不是,吃上你阴盛。乙:我是假货加水货-——劣质哇哈哈。甲:我考考你。

乙:名牌货不怕考。二百五来吧!甲:海龟是怎么来的? 乙:从海里爬上来的。甲:放屁。乙:怎么了?

甲:不在海里的叫王八!乙:再说。

甲:教授是怎么来的? 乙:教海龟的。

甲:放屁!短命的叫教师,不死的教授。乙:我这学白上了。甲:你觉得你学的经济你就有钱?

乙:我是一搏学的进化二搏学的退化三搏学的衰退。甲:什么?

乙:衰退经济学。甲:来说相声干嘛? 乙:小公务员我不干。

甲:让政府知道了砸死你!这小子混不进去了。乙:我是经济学家,就是加法不会算。

甲:民国时期有个经济学家到火烧铺应聘你知道吗?打火烧的老板问他:怎么就赚大钱。他说:生产费用减去生产成本就是剩余价值。老板说他放屁:肉火烧里少加肉不就完了!乙:我有输了。

甲:我们你先进教授怎么来的? 乙:加班加点的干,就评上了。

甲:零分!俗话说:忠心耿耿饿死朝(傻)种,脚踏实地不如狗屁!乙:我怎么一步也跟不上呢!先进教授怎么来的? 甲:刨妇产!傻蛋!乙:我又没想到妇科。甲:是这样来的—— 乙:快说说。

甲:网上的。说一个园林系教授亲自下试验田指导,亲自用指头拨拉牛粪再用嘴舔舔指头,年年被评上先进教授。他老婆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后骂他。他说:我是用食指戳的牛粪,用中指放到嘴里的。乙:我算败了!甲:我再考你。乙:说吧老师。

甲:我问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乙:钢铁是用炼钢炉炼成的。

甲:错。钢铁是在战争年代炼成的!乙:我觉的有点乱?

甲:不乱,乱了敌人乱不了革命者。乙:我明白了,你继续考。甲:我问你,什么叫婚姻? 乙:离婚以前叫婚姻。(小声说:我也变着说)甲:严重不对。叫套牢!乙:老师就是老师。

甲:你盼我短命是吧?我是教授。

乙:我是一步错过百步崴。大家看我想很傻吧? 甲:大家的眼光是不亮的,这是克林顿说的。乙:再试试?

甲:我问你,爱情是什么? 乙:爱情就是坟墓。

甲:这小子叫我考傻了。胡说八道了!爱情进入坟墓才是坟墓,不对,我也傻了。乙:老师,爱情进入婚姻才是坟墓啊!甲:你觉你认识托尔斯泰就说对了?错!乙:我错!错错错!

甲:你知道前苏联有两个托尔斯泰。你知道哪个是假的? 乙:教授,我知道加了瘦肉精的是假的。甲:错上加错。

乙:还是错?那个叫前苏联药品食品监督检验局查到得是假的。甲:错昏了!

乙:那个托尔斯泰他爹生的那个是真的。

甲:列夫托尔斯泰是真的!那个阿托尔斯泰是假的。这小子,你娘怎么养你来的!谁生的你你都忘了? 乙:忘了。

甲:错!这应该知道。乙:这真的忘了。

甲:忘了不是错,错的是出生的时候你没睁开眼看看。乙:教授,你说的也错了。甲:怎么了?

乙:我出生的时候我睁着眼,我娘一看我这样就给我捂上了。甲:这不是你的错!乙:我终于对了。甲:你可以上班了。乙:到哪了去?

甲:从哪里留的学到哪里去。乙:再回美国了。甲乙:鞠躬。

篇2:相声幽默语言

表演者:福州市鼓楼区 范嘉越 范志源(陈诺)(嘉越)啊,光 阴 似 箭,日 月 如 梭(陈诺)哟,你又卖弄上了 小伙子,今年应该有11了吧 都12了

你瞧瞧,一晃儿这就么大了,跟我家小猫咪一样 你怎么说话的

别太紧张,我只是打个比方

有你这么比喻的嘛。不过你这一晃也太厉害了吧 这晃是形容时间快。瞧你刚出生的时候,才这么一点点 你出生也是这么一点点

听你爸讲的,说你小子一晃3岁进了幼儿园,又一晃6岁小学了,再一晃12了,敢情我这一辈子净晃悠

别多想,让你自己说说,时间快不快 太快了

可我们一些小伙伴不珍惜时间,嫌时间用不了 还有嫌时间多的

我们四年级六班就有个同学叫蹦擦擦的,老嫌时间过的慢,你看他那劲头,一天到晚两眼老跟睁不开似的,磨磨蹭蹭,听不见他说话,一说准是这句话 说什么呢 怎么还不放学呀 老盼放学呀 脾气倒是不错,冲谁都笑,你这儿干吗呐 我学习呢,你干什么呢 嘻嘻,不知道 作业写完了吗 嘻嘻,不知道 考试及格了吗 嘻嘻,不知道 这你也不知道呀 嘻嘻,不知道 你这次数学考多少分 9分。。不是不知道吗 上次考10分 又少了一分

你说,要这样发展下去,小学还能毕业吗。有一句老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知道,这是说光阴无价。时间对谁都是一样的。非常公平的。一分钟都应该珍惜。

是啊,我们小伙伴应该向你学习,好好珍惜时间。都像蹦擦擦那样,可真有点难办。对,少壮须努力!一天能多挤一点时间学习。就要挤时间学习。

一天找半个小时,写上一篇好作文 循序渐进,你会练出秀丽的文笔。一天抽十分钟时间,读一首唐诗。那,,一年能熟读三百首哇。一天有五分钟时间背了一个外语单词。两年会话没问题,见了外宾“Hi!“ 我真想写一首诗来号召大家爱惜时间。咱们俩人一块写不就得了。啊!光 阴 似 箭,日 月 如 梭 啊!时间一晃儿就不多。学习不要总嫌累,好人好事排排队,吊儿郎当自找受罪,回家妈妈掉眼泪,前进 快追 迈腿

怎么迈腿也出来了? 不迈腿怎么前进呀!前进

迈腿(乙迈步下场)

篇3:相声幽默语言

相声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 其发展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近些年, 相声演员郭德纲及其“德云社”的成立, 再次掀起了听相声的高潮。早在1961年, 汪景寿先生曾发表《试论相声的语言》一文, 此研究被视为最早的对相声的语言进行研究的专论。此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修辞手段、包袱构建、 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关联理论及其整合理论等, 而从认知图式的角度来解析相声中的言语幽默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强调知识资源这一概念, 认为话语的理解需要激活记忆中相关图式, 进而去预测、推理、解析话语的含义。传统相声产生于旧时京城, 从语言到内容都是京味儿十足的, 而在面对全国各地的观众时, 即使是文化传播融合较为广泛的今天, 也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 就如关于春晚的争议, 南方人认为春晚上所展现出来的习俗和语言多为北方文化风俗。面对这样一种文化差异, 北京德云社的全国商演也力图去弱化它。在表演内容的选取上, 避开一些具有老北京生活气息的段子, 选取一些展现传统文化的段子, 或偏向于语言类的文哏段子。而且在具体的内容上尽量贴近当地的语言和生活, 将原内容里的地点、生活习惯等换成当地的, 例如德云社的岳云鹏在河南进行商演时就经常使用河南话, 因其本身也是河南人, 在不影响整体表演内容的连贯下将原本段子中的背景换成河南某地, 使得表演更能被当地观众所熟知和接受。而德云社在海外的商演内容又与国内的有所不同, 海外的观众多为华侨和留学生, 选取一些地方生活气息浓重的内容进行表演反而会引起观众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本研究的语料资源来自于《中国传统相声大全》《侯宝林相声自选集》《姜昆表演相声集》等文献中的相声脚本, 及部分通过网络阅读、观看的相声作品。在理论图式的指导下, 本研究对所选取的相声文本进行图式特征分析与归纳, 并从认知角度解读其幽默机制。研究的主要问题有三个: (1) 中国相声中的言语幽默的解读与图式理论的关系什么? (2) 相声中体现的言语幽默图式特征有哪些? (3) 根据所分析出的图式特征, 解读相声中言语幽默的基本策略有哪些?通过对所搜集语料的分析, 本研究发现对相声中幽默的解读, 要求听众具备与之相关的语言图式、形式图式、内容图式和语用图式。最后, 本文为更好地理解相声中的幽默话语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和方法, 其中包括预测和选择策略、联系策略、 推理策略, 有助于相声爱好者尤其是喜欢中国文化的外国友人提高对相声的理解能力。

三、结论

从本文所分析的相声的发展来看, 这里的传统具有时间性的多方面因素, 主要针对的是在八九十年代因摒弃早期成熟的表演体系而没落的相声, 民间相声团体在振兴相声时所提出的“回归传统”的口号, 这样既能够与没落的相声划清界限, 重新树立相声的形象, 同时它的表演形式也有着一定的传统烙印。旧式的茶馆、复古的舞台设计、传统的表演服装, 对于当今社会来说, 不仅满足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追寻, 也为现代文化休闲提供了新的方式。不论如何, 相声能够在当今社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和舞台, 与其自身的价值魅力是分不开的。用现代语境打造的“复古风”, 让观众能够在其中找到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追寻感和对现代生活压力的宣泄感。德云社也正是基于观众的需求来保持着自我的生命力, 针对传统相声的创新大大促进了相声的又一次发展, 在这一回归道路上, 不只是德云社, 更多的民间相声团体也逐渐出现, 得到观众的认可。相声所经历的曲折发展深受其自身地位和社会背景的影响, 起起伏伏, 地位从街头杂艺进阶到大众文艺, 简单的娱乐作用到加入浓重说教意味, 从茶馆的表演到电视的晚会演出, 其中不变的还是相声的娱乐逗笑。观众无论从物理距离——现场到电视网络, 还是从心理距离——纯粹逗乐和政治说教, 一直都不断地贴近相声艺术, 再加上传统的相声内容和表演技巧手段, 造就了相声强大的生命力。

任何一门传统艺术在面对新环境、新时代、新的审美人群时都必须要有所创新和发展。当然, 新环境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 对规范管理的重视, 加上艺人的自省, 迎合新的审美需求, 保持其内在的生命力, 不断地推陈出新, 才是一门根植于民间的艺术良好发展的保证。

摘要:本文从图式理论的角度, 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 对所选取的相声文本进行图式特征分析, 即语言图式、形式图式、内容图式和语用图式, 旨在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相声中的言语幽默。

关键词:图式理论,相声,幽默语言

参考文献

[1]曹进, 乔环润.从概念合成理论视阈解读中国相声中的言语幽默[J].东南传媒, 2011.

篇4:相声语言的幽默元素体现

近年来,随着相声艺术的题材越来越丰富,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但是无论怎样发展,应该首先厘清相声的艺术核心特征,就如同曲艺的艺术特征要秉承以“说唱”为核心,以人物的跳入跳出为基本原则一样,相声的更新、发展,不能离开相声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幽默的语言是相声吸引众多欣赏者的依托,也是相声赖以发展的条件和动力。

在当今的相声市场上,有一种倾向是值得警醒的:演员越来越以表情和动作赢取观众的喜爱,同一个桥段、同一个表情、同一个“口头语”可以出现在多个作品当中而无需考虑内容的连贯性、逻辑性与完整性,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回归相声的“口头文学”的本质,讨论文本当中“幽默语言”的构成方式,对于相声的发展是有其实际意义的,本文主要是从语汇的音韵性、行文的修辞性以及整体篇章与预设之间的关系入手,阐释相声幽默语言的构成方式。

一、语音的巧妙运用

1.合辙押韵

曲艺的一大特征便是用合辙押韵的手法讲述故事,制造幽默,在大鼓、快板中的体现自不必说,在相声中也有诸多体现,利用我国语言中阴阳上去的音调特征,给观众以音韵上的美感同时制造包袱,例如在马志明、黄族民表演的《大娶亲中》就有所体现:

甲:到了那头啊,要晓三从,知四德。多干活,话少说。勤烧香,多拜佛。孝顺公婆妯娌们和,有吃有喝就算得!”

乙:嘿!我姥姥还会溜口辄!

这样的例子在相声中不胜枚举,尤其是在名词罗列的贯口类节目中运用十分普遍,如“红丸子、白丸子、溜丸子、炸丸子……”一系列的同一韵脚的词语的连缀,使这一段贯口更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韵美。对于韵脚的使用,对于人物的塑造也是有帮助作用的,例如牛群、冯巩表演的《有话坐下说》中便有所体现:

团长,那套房子,说实在的,我是无所谓呀!(坐下)你要是不给我,我就天天上你们家蹭饭……你是茶,我是水,我泡你。你是树,我是藤,我绕你。你是油,我是灯,我耗你。你是馅饼,我是饼档,我烙你。你是玉帝,我是孙猴,我闹你……

一系列“摇条辙”的运用使一个说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的小人形象更加鲜活。相声当中,甚至有些作品便是以“合辙押韵”为矛盾主题进行推衍的,例如侯耀文与石富宽的《数来宝》通篇都是围绕“唱姑苏”这一话题展开。

2.巧用谐音

第二种对于字音的巧妙运用体现在相声对于谐音的使用上,这样的“包袱儿”更是不胜枚举,以侯宝林的《批三国》为例:

甲:没名儿行吗?那怎么唱啊?“老夫,乔……”

乙:乔?!

甲:瞧什么呀?

乙:我知道瞧什么呀?!

这便是同音双关的典型,既指姓乔的乔,也指瞧见的瞧,构成了笑料。又如马三立的《文章会》当中,巧妙地运用我国语言中一音多字的特征,有助于他塑造这个“拉车的”形象:

甲:我是学生出身,扶轮学校出来的学生!

乙:扶轮学校?

甲:哎!

乙:这我可我知道,北京崇文门内,福轮中学,好学校!

甲:你说那是铁路局的,铁路局工作人员的后辈子弟都送到福轮中学念书。

乙:对啊。

甲:我们跟那个不一样,我们在和平门外,前孙公园,我们那叫仁和,仁和扶轮中学,掌柜的姓刘,刘四爷。

“扶轮”二字利用字音特征,巧妙含蓄地表明了逗哏的身份特征,却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二、修辞手法的运用

除去基于字音而产生的包袱,从相声幽默语言的构成手法上来看,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体现自身的幽默特质。

1.比喻、拟人等描绘类修辞

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可以使得描摹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更能够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让观众对于演员口中的形象有直观的认识,例如侯宝林在《学大鼓》当中,把刘宝全的刘派大鼓比喻成脆沙瓤的西瓜,让观众听起来饶有兴味:

甲:您比如说刘派唱大鼓吧,就好像……好像……好像是……大鼓。

乙:哎……不像评戏呀?这是怎么说话呐?

甲:他好像……拿什么比呐?

乙:拿什么比喻?

甲:比如说你吃西瓜吧。

乙:啊。

甲:这个西瓜叫脆沙瓤儿。

乙:非常地脆。

甲:又非常地甜。

乙:又非常地沙口。

甲:那水分又那么足。

乙:你吃着那么好吃。

甲:你咬一口啊,那真着实。

乙:真赛过冰糖啊!

这一段语言,就是利用比喻的手法让观众体会刘宝全嗓音和唱腔的甜美可人。同时,利用比喻的手法结合相声的三翻四抖,就可以有出人意料的包袱:

甲:男同胞的胸怀像江河。

乙:江河算什么啊,人家女同胞的胸怀像大海。

甲:那男同胞的气魄像大洋。

乙:女同胞的气槐像大牛,牛比羊个儿大,这点你深有体会。

—牛群、冯巩《男女有别》

这样的包袱便是基于比喻的手法所创造出来的,既突出了甲乙二人子母哏的相声特征,也准确地男、女的胸怀广阔,同时体现了“趣喻”的趣味性,这种利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描摹对象的例子很多,在经典名作《虎口遐想》中也有体现:

甲:偷偷瞅老虎一眼,还真不错。

乙:老虎没发现你?

甲:眉来眼去的正跟我交流感情呢!

乙:瞪你呐!

用“眉来眼去”形容老虎,又出自一个“死在眼前”的小青年之口,这种反差鲜明、生动活泼的语言,是相声幽默语言中常用的手法。

nlc202309090402

2.对比、仿写等比较类修辞

相声中,运用比较或者对比的手法,对同一事物的“今昔对比”,可以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比如《老老年》中通篇都使用今昔的对比手法,对于当时的社会是一个有力的讽刺,方清平的单口相声中,同样体现了对于“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我小时候,家里就一电门,我爸爸还不让摸。现在这孩子,有MP8了都,我小时候半拉儿P也没有啊。我姥姥有一根拐棍,她死了,我玩了半年,我拄着它装佘老太君。

这种对比,能够使幽默效果更加强烈,除了对于同一事物不同时期的“比对”,还有一部分内容同样是运用“比较”的手法,但是是对既有内容进行比照的一种表达形式,对于原有段落改编之巧妙也能够充分体现演员和作者的智慧,大量的“歌柳”、“戏柳”等学唱类节目往往使用仿写的手法,利用大家对于原段落唱词的熟悉程度,达到喜剧效果,比如侯耀文、石富宽的《楼上楼下》,便是基于大家对于《黄土高坡》的熟悉进行仿写:

楼上姑娘听我说,你的条件实在多,我没有彩电也没有冰箱,只有我的娘跟着我。不管再过去多少岁月,我娘还得跟我过,只要老婆不要娘,还是什么好小伙。楼上姑娘听我说,你的条件太缺德,不管是八百年还是一万年,你的对象找不着。

3.婉曲、别解等幽默类修辞

这种婉曲、别解的手法在其它文学中也是存在的,即为“皮里春秋”的写作手法,在很多小品文中有所体现,而一语双关的“别解”也在文学当中多有体现,比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便是同一句话由于一字多意,可以有不同的解释,相声同样善于用这种手法构成包袱,利用故意的“曲解”引人发笑,比如马季先生的《女队长》当中:

甲:是啊,上个礼拜她挪用公款我还没批评她呢。

乙:挪用公款?

甲:是啊。

乙:怎么挪用公款呢?

甲:我爱人进城开会去,我爸爸给了她两块钱,让她给带点儿烟叶儿回来,结果半路上她碰上什么改良白菜种子了,到那儿把那两块钱给队里买菜种子了。

乙:花你爸爸钱怎么叫挪用公款呢?

甲:我爸爸是她什么啊?

乙:公公啊。

甲:那不叫挪用公款吗?

对于“公款”的解释,让人听起来饶有兴味,这种手法运用非常广泛,相声中有大量的作品通篇都是采用的这种手法,例如《讲四书》《歪讲三字经》《批三国》等等。

4.排比、反复等强化类修辞

排比、反复可以增添相声语言的表达效果,同一词语的反复出现,可以使幽默讽刺的效果更加强烈,同时让听众感受到语言音韵美与形式美的高度统一,从而产生审美愉悦。比如《卖布头》中“东山送过炭、西山挖过煤、开过两天煤场子、卖过两天煤,他还当过两天煤铺的二掌柜的吧”便是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而重复的内容不仅仅可以连续,也可以间离重复,同样增强语言表达效果,例如《对春联》中:“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雷隐隐,雾蒙蒙,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反复重复,《三棒鼓》中“嘣、嘣、嘣”的敲鼓声让人已形成一种条件反射,那就是要钱,老太太听得多了,受不了,以至于要得神经病,最后一听到这种声响就主动交钱,形成了节目的主线。

当然,相声中用到的其他修辞手法还有很多,《五行诗》中的“顶针”、《百吹图》中的夸张、《俏皮话》中对于俗语、歇后语的运用等等……不一而足,诸多的修辞手法在相声语言中的体现,让相声语汇更加丰富而富有感染力。

三、文化预设与幽默

从整体的谋篇布局上来讲,相声语言之所以引人发笑,还在于其准确把握相声观众的认知能力与文化背景。所谓包袱的宗旨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意料之外”首先需要观众产生一定的心理预期或者预设,相声有术语叫作“把点开活”,即根据观众的构成,调整自己的包袱类型和表演手法,而这种判断,便基于观众的“预设”,预设可以看作是交际双方共有的背景知识”,实际上是把预设看作“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些预设是通过现场演员的表述建构起来的,例如相声中普遍使用的“违反常规”的手法,在《规矩套子》《茅房话》《买卖论》当中都有所体现,两个人把常规语境先展现给观众,再打破这种语境,观众心里首先有个预期:在棺材铺中说鞋铺的词儿会是什么样儿的,继而在通过舞台呈现出来,让观众通过这种反差发笑,这体现了相声建构场景的能力。

而相声中大量的段落,并不是把大量内容展现在舞台上的,而是基于观众的日常常识,比如《大保镖》中:

甲:你听我师父的名姓儿,他也不像是卖粽子的啊。

乙:叫什么名字?

甲:我老师姓江。

乙:姓江?

甲:他老人家姓江名米,字小枣儿。

乙:还是粽子。

观众之所以发笑,是因为观众首先要知道江米小枣是包粽子的主要原料,这个包袱甚至在南方观众群体当中的效果就不好,因为南方吃肉粽,对于江米小枣便没有那么深的印象,“包袱儿”也就无从谈起。

另有一例,婚姻与迷信中,关于民俗的介绍,得益于大家了解当时的民风民俗:小孩在窗外问新娘新郎“生不生?生不生?”新娘新郎吃面后的第一句话得说这个“生!” “生”字一字同音双关,既指吃的面是生的,也暗指生孩子。意思是吃了生面,往后好生小孩儿,用侯老的话来说“青年男女结婚以后,一定得生小孩儿,与生面有什么关系?有生面就生孩子?那切面铺一天得生多少?”,引得观众捧腹,观众如果并没有这样的生活,恐怕效果也就不好。这些对于观众文化背景的把握,在我们今天创作新作品的过程当中更要注意,贴合观众的常识、认知能力,淘汰一些观众已经听不明白的内容。

从人物整体塑造而言,更需要观众先有心理预期,以《卖挂票》为例,如果观众不能信服逗哏演员是一名优秀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从而对他的艺术有着颇高的期许,那么后面他的丑态百出也就无法有相应的效果。

总之,相声语言中,利用词语的音韵特征、利用多种的修辞手法,与观众的文化背景进行对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建构幽默的体系,当然,相声语言构成幽默的手法绝不仅仅这些,组成笑料的手法有数十种,很多前辈也有论述,但终归是要回归到语言特征本身去研究相声,才能使这门艺术在中正的道路上良好发展下去。

篇5:幽默相声小品短剧本台词

幽默相声小品短剧本台词

标签:珍珠岩,耐

时间:2009-03-06 17:10:20 点击:68697 回帖:3 上一篇:男生容易误解女生的几个行为下一篇:如果你知道10条以上 你就是渊

篇6:相声幽默语言

甲:(摇头晃脑)光阴快似箭,日月如穿梭。

乙:呦,你又在这拽呢?

甲:(转头,上下打量)拿你来说吧,今年有11岁了吧?

乙:都13了。

甲:(手指着,可惜的样子)你瞧瞧,一晃儿这么大了。

乙:一晃儿?

甲:这“晃”也是形容时间的词儿。刚生出来这么一点儿,一晃儿3岁进幼儿园,又一晃儿6岁读小学,再一晃儿11, 小学毕业了上初中了,你再这么晃几下......乙:怎么样?

甲:你就没了。

乙:唉!敢情我一辈子净晃晃了。

甲:这个晃,跟刚才讲的箭是同一个意思。

乙:形容日月、光阴。

甲:让你自己说,时间快不快?

乙:太快了,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

甲:可我们一些同学就是不珍惜时间,还嫌时间用不了。

乙:还有嫌时间多的?

甲:有个同学叫王小虎,老嫌时间过的慢。你看他那劲头,一天到晚两眼老跟挣不开似的,磨磨蹭蹭耗时间。听不见他说话,一说准是这句话。

乙:说什么呢?

甲:“怎么还不放学呀?”

乙:老盼放学啊?

甲:脾气倒是不错,冲谁都笑:“你这儿干吗呐”?

乙:我学习呢,你干什么呢?

甲:“嘻嘻,不知道。”

乙:作业写完了吗?

甲:“嘻——不知道。”

乙:考试及格了吗?

甲:“嘻——不知道。”

乙:这也不知道啊!

甲:“嘻——不知道。”

甲:你说,要这样发展下去,小学还能毕业吗?

乙:我看,再不珍惜时间,就不能毕业了。

甲:你的古语知道的多吗?

乙:知道一些。

甲:有一句老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乙:知道,这是说光阴无价。

甲:大诗人苏轼有句成语:“一刻千金”。

乙:对,一刻钟一千两金子。

甲:在珍惜时间方面,还有好多说法。

乙:你给说说。

甲:战士讲:时间就是胜利。

乙:对。

甲:医生说,时间就是生命。

乙:老师呢? 甲:时间就是知识。

乙:时间打哪儿来?

甲:得去挤。

乙:对。

甲:鲁迅讲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是有的。

乙:对,即使是五分钟、十分钟,都应该珍惜。

甲:我们那位王小虎不这么认为。你问他:给你五分钟,你能干什么?

乙:他怎么说?

甲:“五分钟能打一回游戏。”

乙:那十分钟呐?

甲:“打两回。”

乙:你不能珍惜这点时间学习学习吗?

甲:“你别逗了,我还学习哪,我基础不好。”

乙:怎么不好法?

甲:“我一年级拼音没学好,二年级数学没学好,三年级作文没学好,学到现在这份上了,我也不着急了,我也不生气儿了,玩游戏来解闷儿,你看这破电脑卡的呀,唉!”(动作)乙:他一套一套的。

甲:你看见没有,怨天尤人,胸无大志,可他没想到,时间就在他玩的时候,从他身边一分钟、一分钟地溜走。

乙:应该珍惜时间。

甲:是啊,同学们应该向你学习,好好珍惜时间。

乙:对,都像王小虎那样,可真有点难办。

甲:应该点燃我们心中珍惜时间的火焰。

乙:对,少壮须努力!

甲:一天能多挤一点时间学习。

乙:就要挤时间学习。

甲:一天找半个小时,写上一篇百字短文。

乙:循序渐进,你会练出秀丽的文笔。

甲:一天抽十分钟时间,读一首唐诗。

乙:那......一年能熟读三百首哇。

甲:一天有五分钟时间背了几个外语单词。

乙:两年会话没问题,见了外宾:“How do you do.” 甲:我真想写一首诗来激发我们心中的力量。

乙:咱们俩人一块写。

甲:啊,时间最最宝贵,乙:啊,时间一晃儿就没了。

甲:你这是什么词儿呀?

乙:哦,对了,写诗就得合辙押韵。

甲:为着理想谈何辛苦。

乙:吊儿郎当自找受罪。

甲:前进,乙:快追;

甲:前进,乙:(乙迈步下场)

篇7:相声的语言风格

2005-12-02 16:42:52 曲艺网

探索文艺形成的语言风格,是把握艺术规律的重要方面。相声被称为“语言的艺术”,语言风格的研究,更有直接、特殊的意义。下面试从相声语言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时代风格、情采风格等几个方面,概括地进行一次剖析。

民族风格

民族风格主要体现在相声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吸收和继承,以及对民族语言特点的运用和发挥等方面。我国文化历史悠久,文艺遗产丰富,无论是作家文学还是民间文艺,都发挥了我国语言的长处,创造了各种各样生动的形式。诗词歌赋被称为文学的正统,它们当然要被吸收到相声里来,成为重要的艺术手段。对于“诗”,一般采取它的变体,即使其通俗化又赋予幽默性。“三句半”便是其中的一种。这是由宋代张山人“十七字诗”发展而来的滑稽诗体。它保持了一般诗歌的概括性、抒情性和音乐性;但往往又在协调中增加不协调的成分,增加了趣味性。从内容上来讲,它是亦庄亦谐的结合,前三句多是庄重的内容,后一句多是风趣的调侃;从形式上讲,它是整齐与错落的统一,前三句每句三顿,后一句跌落而为一顿;这样就在节奏的起伏中增添了滑稽的语态。传统相声《打油诗》中描写弟兄四人赴京赶考,即景生情,四人联诗;前面即采取“三句半”的形式,老四是一个似愚实慧的角色。如:“出门上雕鞍,上马手接鞭,此去谁得中吭邸!

语言文字游戏,古称“语戏”,其历史源远流长,一直到现在仍在流行着。在相声里,它几乎成为单独存在的一种类型。其品种繁多,有以分析字形为主的,如“拆字”、“离合”等,有以谐音为主的,如“反切”、“谐音”等;有以缩字为主的,如“藏头”、“缩脚”等。而形式最多的是灯谜、酒令、首尾蝉联、绕口令以及将人名、地名、药名、戏名一气呵成、连缀贯通的“贯口活”等。它们本身就是利用语言、文字而产生谐趣效果的,相声,而又给以夸张地发挥。相声《打灯谜》有各种各样流派的表演方法,它们往往把语言趣味和形体表演结合起来,把“正打”的趣味性和“歪打”的滑稽性交织在了一起。比如,双手向两侧平伸,可以打一“十字”,也可打一“干”字;头上顶一折扇,又可打一“平”字(把耳朵也算在内)等等,共“正打”“歪打”,变化无穷。又如《歪讲百家姓》一段,从“赵钱孙李”开始,依次蝉联不断,首尾相衔,绕了很大一个圈子才回到“周吴郑王”上来。而绕口令则利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相同和近似,串连成声韵和谐的语言节奏,简直堪称是学习汉语的一个途径。如:“出正门往正南,有个面铺面向南,面铺挂着蓝布棉门帘,摘了蓝布棉门帘,面铺还是面向南。”那伶巧的语言机辩,本身就悦耳动听,加上与另一个语拙口吃的演员相配,就越发显得智愚相映,使人发笑了。而《对春联》一类的作品,常常在工整的语言形式下,藏以不伦不类、荒唐滑稽的内容,它们又多半出词新颖、机智,风趣横生。如“墨童研墨墨抹墨童一目墨,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是一种“绕口令”式的对联,其语言和色彩相映成趣。至于地名、人名的连缀,早在宋元时期就有“说百药”、“说百草”的传统节目,现在则成为相声的“贯口话”。它们并不执意追求滑稽可笑的包袱,而只示以轻快流利的节奏,有如高山流水、珠落玉盘,快而不乱,紧而不迫,充分显示出汉语的对偶、排比、铺张、复叠、错综等手法的特点。要造成一种语言动态美,又往往需要与色彩美结合起来,形成一幅绚丽多姿的画面。如《菜单子》把丰富的民族烹调技艺报告给人们,在铿锵的抑扬顿挫里展现出色、味、形;如《地理图》把地理名称介绍给人们,在语势的夸张里显示着祖国的幅员辽阔。解放以后,又有连缀影名、戏名的“贯口”,更是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民族文化传统体现着民族语言的特点,而相声又予以创造性地发挥,使它成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地方风格

相声是北京的“土产”,北京语音和词汇的特点,形成了相声语言的地方风格。早在宋代的汴京,就有艺人嘲笑当时的“山东”、“河北”人乡音,“以资笑端”的传统节目。相声成熟于清末民初,北京即是国都所在,传统相声里有不少“怯口”作品,专门奚落乡下农民。不仅奚落他们的仪态,同时也奚落他们的语调。其实,语言只是交际的工具,并无高低贱之分。“怯口”专门摹拟方言乡音,日久天长,被摹拟的山东、山东和部分河北话就染上一层可笑的色彩,成为一种描绘憨直的乡下人的语言方式。其中含蕴的揶揄奚落的感情色彩,当然是一种地方主义的表现。但它在客观上也起到了某些推广北京话的作用。故而这一传统节目一直保持到今天。但是已注意到剔除侮辱、讪笑农民的部分。解放后,汉语实行规划化,北京话成为标准语音,相声也就成了推广普通话的一种有力工具。一批改编和创作的相声作品,如《戏剧与方言》、《普通话与方言》、《杂谈地方戏》、《学粤语》等,它们主要从语音入手,以方音与正音所形成的种种误会、巧合、谐音曲解等制造笑料,起到了其它艺术形式所不能起到的宣传推广普通话的作用。

北京音韵单纯易记,不似方音或古韵纷繁复杂。于是,一些北方民间说唱就把它的韵母分成十三大类,称为“十三辙”。由于它合辙押韵、音调和谐、韵脚重复,就容易产生悦耳顺口、便于记忆的效果。相声常常利用它抒情、状物的特点,尤其是学唱戏曲的作品,往往在押韵处制造包袱。如《关公战秦琼》里“我在唐朝你在汉,咱俩打仗为哪般?”“叫你打来你就打,你要不打——他不管饭!”就是一个例证。《数来宝》也是利用流利、押韵的唱词的音乐感,来表现北京语音的音韵美:“打竹板,进街来,一街两巷好买卖。也有买,也有卖,也有幌子和招牌,离离拉拉挂起来。”这里的合辙押韵,比一般诗歌更为广泛、自由、轻巧、活泼。北京的音调清脆起伏,平仄易辩,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不象有的方言那样的调繁多而又有入声,因此,它很富有节奏感,由于声韵的影响,北京音更有它俏皮、轻快的儿化韵,它能极其生动地表现出一种感情色彩。如《婚姻与迷信》即从中挖掘出许多包袱来:“要形容妇女呢?”“满带个小字儿:小丫头儿、小妞儿、小女孩儿、小姑娘儿,好容易盼着结婚了……”“就好了。”——“小媳妇儿!”另外,如《反正话》等也是由于儿化韵而形成的笑料。当然,地方风格还主要表现在词汇的运用上。词汇是语言中最敏感、活跃和富有生命力的成分。相声的词汇多采取通俗、大众化的口语,一些典雅、书面的文言只用来穿插、映衬,甚至只是作为组织包袱的一种手段。在通俗的词语中,就带着北方城市“底层”那种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的爱憎倾向和形象表达语意的方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熟语”。它至少可以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和歇后语等。成语一般是“四字格”的固定词组,往往则大量使用它,但在制造喜剧气氛时,又多半破格、变形,予以稍稍歪曲或夸张,同时又和北方土语结合在了一起。《洋药方》以“一”字和“不”字为首的地方,就夹杂了很多北京土语。如:“不知自爱、不懂好歹、不顾名誉、不依不饶、不伦不类、不管不顾、不三不

四、不吃不斗,不依不饶、不打不交、不通情理、不是东西等症尽皆治之。”至于方言词就更有地方气息了。如《关公战秦琼》中开始描写旧社会戏园子的景象,没有过多的叙述者议论,只有具体的景物描绘;而所取之景物,也不是精雕细刻,只是把群众所熟悉这个环境的一些方言词语排列起:“茶房带座儿的;沏茶灌水的;卖报的;卖戏单儿的;卖瓜子儿的;卖糖的;卖瓜果梨桃儿的;卖饽饽点心的;让人的;打座儿的;最出手的是打手巾把儿的……。”就靠着这些词语的排列,便烘托出一种令人窒息的污浊嘈杂气氛。而对于乱飞的手巾把儿,也只使用了“张飞骗马”、“苏秦背剑”、“天女散花”等几个熟语,就把当时的景象和作者的态度表现了出来。

谚语是生活经验的概括、形象的总结;格言更带有法则和教训的性质。它们当然比一般的说教更有说服力。相声演员常常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说段子的规定情境,以抽换其中个别词语的方法,使一些语言、谚语相映成趣。如把“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改成“海水不能瓢舀”等。但由于谚语和格言比较正面、庄重,在相声里并不过多使用。倒是惯用语、俏皮话、歇后语等,因其本身就有诙谐、机智的性质,则成为相声艺术不可缺少的万分。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如描绘某人能说会道,就说他“张家长李家短,仨蛤蟆六只眼”;而用到相声里则将其改成“仨蛤蟆五只眼——内中有一个瞎蛤蟆”,如此等等。严格说来,俏皮话并不全同于歇后语。前者不甚固定,多是见景生情之作;后者多半约定俗成,人所共知;并且分成前后两片——词面和歇后两部分。但在相声里也不机械地挪用,常常是灵活地予以发挥。解放前。“武大郎”和“屎壳郎”常成为北京歇后语的线索,种种比喻之词,多半附于它们身上。如“武大郎服毒——吃也是死,不吃也是死”,“武大郎攀杠子——上下够不着”等。“屎壳郎”则更是污秽不堪的形象,如“屎壳郎叫门——臭到家了”、“屎壳郎打嚏喷——满嘴喷粪”等等。总之,歇后语显示了相声语言的一种地方特色和幽默风格,但不宜使用过多过滥,否则易流于庸俗、贫气。时代风格

相声在旧社会只在城市的“底层”流行,由于艺人的文化水平所限和观众的小市民情趣的影响,那时的相声语言也很鄙俗,并不是纯正的北京话。过于油滑的“儿化韵”,含混不清的“轻音词”,范围狭窄的“惯用语”、“方言词”,附加成分很多的客气话、应酬语、感叹词、套式语,以及受京都生活方式的影响与繁俗琐习相适应的噜苏语言等等,都集中地反映在一些旧相声里。因此,往往在朴实中夹杂着粗陋,讽刺里含混着谩骂,机趣时流露着油滑。再加上江湖黑话、艺人行话、自造词汇等穿插其中,使得相声的语言更是不堪入耳。解放以后,相声才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随着艺人文化水平的提高,大批新文艺工作者的参加,相声的语言也得到了净化。它由北京土语转为标准的普通话,剔除了那些撒村骂街、从伦理关系找哏,以低级庸人听俏皮话,歇后语或江湖黑话制造笑料的成分。其次是锤炼、加工了相声语言的文学性。戏剧语言的多样化和表现力,小说语言描写、抒情、叙述、议论的方法,诗歌语言的色彩感和音乐性,杂文语言的犀利、明快风格等,都结合着相声语言的固有特点被吸收进来;并与它的讽刺艺术风格融为一体,这就扩大了相声表现生活的能力。

相声能及时迅速地反映生活,它能生动地记录着时代的语言风貌。如果说解放前相声的语言发展变化是缓慢的,解放后则由于巨大的政治和经济的变革,整个社会的天翻地覆,相声的语言——特别是词汇,已有了迅速的急剧的发展变化。首先是大量的政治词,已有了迅速和急剧的发展变化。首先是大量的政治词语涌进相声里来。封建时代的等级语言、尊卑称谓、讳言忌语、套话套词等都一概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政治生活和崭新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新兴语言。它们一反那种晦涩、虚伪、繁琐、庸俗的文风,以通俗、明快、朴实、亲切的格调出现在相声的语言中对于解放以来的政治生活,有着翔实、具体记录的是“新名词”的广泛运用。如各种各样的“主义”、各种各样的“性”、“化”、“观”(革命性、理论化、世界观)等,过去只在知识分子的书面语言里运用,而现在则成为生活里须臾不离的流行语言,其“三字格”的“惯用语”和“四字格”的新成语、新谚语等,在原有民族语言特点的基础上,益发通俗化和群众化了。比如“开倒车”、“抓辫子”、“走后门”之类,已成为其它词语不能表现的特点概念。某些领导人和革命老区的一些方言,也被带到普通话里来,成为新的语言词汇。如“搞工作”、“搞对象”、“过得硬”、“过不硬”等,自有它们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趣味。由某种政策、文件提出而被群众约定俗成的“节缩语”、“顺口溜”等,也在人们的政治生活中出现。对于这些,相声象海绵一样把它们吸收进来。或者正面表达思想,宣传党的各项政策;或者稍稍歪曲、抽换概念,制造语言趣味。它不但有揭露、批判价值,而且也可作为后人认识这一时代的生动见证。我们且举出《如此照相》中的一段:

甲:墙上有一张纸,上头写着四个字:“顾客须知”。乙:什么内容?甲:我给您念念:“凡到我革命照相馆,拍革命照片的革命同志,进我革命门,问我革命话,须先呼革命口号,如革命群众不呼革命口号,则革命职工坚决以革命态度不给革命回答。致革命敬礼。” 乙:真够“革命”的。那时候是那样儿,进门得这样说:“„为人民服务‟,同志,问您点事。” 甲:“„要斗私批修‟!你说吧!” 乙:理了不是。“„兴无灭资‟,我照张相。” 甲:“„破私立公‟,照几寸?” 乙:“„革命无罪‟,三寸的。” 甲:“„造反有理‟,你拿钱!” 乙:“„突出政治‟,多少钱?” 甲:“„立竿见影‟,一块三。” 乙:“„批判反动权威‟,给您钱!” 甲:“„反对金钱挂帅‟!给您票!” 乙:“„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谢谢。” 甲:“„银斗私字一闪念‟!不用了。” 乙:“„灵魂深处闹革命‟!在哪儿照相?” 甲:“„为公前进一步死‟!往前走!” 乙:“为公前进一步死”!我这就完啦!甲:“那也不许,„为私后退半步生‟!”

此外,象生活词语——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现代科技词语的使用也很普遍,更为相声的语言增添了时代色彩。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与各种艺术形式相比较,相声的语言是最具有时代特色的。情采风格

相声既用于讽刺,也用于歌颂,因此,它的语言情采特色也是极为突出的。可以说,从幽默到讽刺之间,排列着一整套丰富多样的不同的感情色调。如“诙谐”,即是轻松的语言,它可以表现一种情趣,是一种对生活机智中的幽默感的理解。比如在《笑的研究》里,对“笑一笑,十年少”的解释是:“来的时候挺大的人,散场以后进幼儿园啦”,在《医生》里将笑的作用夸张为:“医院里增加相声科”,建议采用“相声疗法”等等。这里并没有明显地表现出肯定和否定的倾向性,似乎仅仅是一种玩笑话,是一种语言的打趣,它表明了作者感情上的轻松。在《戏剧与方言》里由于“汰一汰”而造成的种种误会,虽略有否定的意味,但与其说是正面的批评,不如说是倾面的引导。它并没有刺儿,抑或有刺儿却不伤人,并使人感到快慰。可以说,它表达的是一种建设性的言论,即使是具有某种否定成分,也被淹没于其中。又如“讥诮”,虽然比诙谐多一点批评成分,但主要还是表现感情成分的加重。它仍然比较善意、温和,并不置对方于死地而是以调侃的口吻,讪笑其某些缺陷。而这些缺陷只是事物的次要或非本质的方面,并不想彻底否定它。在《当行论》里,对那个不懂装懂、脱口而出、率意而言的写票先生,即用了这种讥诮的语言:“挺好的皮袄,等取的时候成了屁股帘儿啦”。在《婚姻与迷信》里,为讽刺旧社会的男尊女卑,竟把妻子称为“糟糠”,于是说:“好糠才二分钱一斤,糟糠更不值钱了”,这也是一种讥诮式的言论。从语言的感情色彩分析,它虽有讽刺的目的,但基本上采取的是心平气和的态度。从被讥诮的对象来看,共缺陷多不是什么严重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而是由于认识的肤浅、看法的片面和知识的不足所造成。如《钓鱼》里的钓鱼者被其爱人讥诮说:“鱼是一条没钓上来,可饭量见长啊!”她接着还是热情地给丈夫烙了糖饼,并没有采取激烈对抗的态度。“嘲讽”,则比讥诮的态度更严肃,感情更执着,语言也更为尖锐、犀利一些。基本上是对被潮笑者的彻底否定。这是因为,被嘲讽对象已经和一定的社会习惯势力和传统的落后观念相联系,已成为一种霉菌污染着社会的正常生活和人民的精神状态,它已形成一种不良的趋势和倾向并带有一定的典型意义。这即要以嘲讽的语言给予讽刺。嘲讽的语言特点是批判性、揭露性较强。要求它一是准确,二是鲜明,三是深刻。准确是为了把握对象,鲜明是为了表明态度,深刻是为了击中要害。在《化蜡扦》里,作者描写到弟兄们分家时说:“亲弟兄犯了心,比仇人还厉害,吃饭的筷子剩一根分三节儿……多一个铜子儿谁也不能要,买一个子儿的崩豆仨人分,多一个扔房上。连鸡猫狗都分了,可就是这妈没人管……。”其语言的准确性,来自于对生活矛盾的精辟分析,来自于对生活元素间各种关系的细致观察,来自于对人情世态的透彻了解。它几乎不要任何陪衬和渲染,仅凭事实本身就有雄辩的说服力。鲜明,则不仅表现在态度上的淋漓酣畅,在方法上也常常采取直接揭露的手段。如《小神仙》里描写江湖术士的骗人,在“小神仙”自诩自己技艺高超,并贬斥别人“相面的是生意,他们是生意”时,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其实他们煮在锅里一个味儿!”这“一个味儿”的揭露,显示了感情的明快、态度的直率。揭露,有全然的“撕破”,也有轻轻的“抖落”;有正面直接“暴露”,也有侧面迂回的“点染”;有矛盾推至高峰又急转直下的“跌落”,也有一语破的式的“全盘托出”。对比当然是更为生动的揭露方式。对比的手段也多种多样。从艺术手法上分析,有环境和景物的对比,人物关系和性格的对比,心理状态和行动方式的对比等等。在修辞格式上,有对偶、排比、映衬、反衬等各种对比语势。在词采手段上,有雅俗、文白语言的对比,正反、庄谐语言的对比等等。如在《吃元宵》里,即是让师道尊严的孔夫子在世俗的生活中漫游,在艺术手法上则采取使人物与时代、环境的不协,在语言上则采取文白、雅俗之间的对比。在《窝头论》里,即用近于典雅的赋体,来描述俗面不俗的窝头。而正话反说、言非若是、寓褒于贬、欲抑先扬等更是尽人皆知、不言自明的了。所谓深刻,当然指的是语言的凝炼,语意的丰富性和概括性。它在准确和鲜明的基础上,借助揭露和对比等方法,着力于语言的诗意追求。应当指出,所有潮讽的语言都具有浓重的夸张风格。因为只有夸张,才能准确地显示矛盾的特征,只有夸张,才能表达感情的浓烈。也只有运用语言的夸张风格,喜剧性的潜在诗意才能被发掘出来,其对比和揭露的目的才能达到。夸张贯穿在它叙述、描绘、议论的全部过程之中。请看:

这两天天儿热……是木头不能坐,锡的幌子太阳地里挂着,都叫太阳给晒扁啦,往下掉锡珠儿……。要是冷,……耳朵冻水啦,一扒啦就掉。吐口唾沫掉地下摔两瓣儿,街上见熟人不敢拉手。一拉手儿,两只手冻一块儿啦,过了开春化了冻再松手。——《娃娃哥哥》

夸张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如语势的夸张和句法的夸张等。铺排就是一种语势的夸张,以铿锵起伏的节奏、摇曳而富于感情的语态,酿造出一种魅人的喜剧气氛。句法的夸张,则常常用破格、变形、使其稍稍不合语法、甚至完全不合语法的手段,以表达特定情景中的感情。如《妙语惊人》的喜剧效果,就是把外国的倒装句法、复合句式等着意加以发挥,讽刺那种滥用语言的作用。在《如此照相》里的“语录对话”中也有不合语法的成分。把象声词、感叹词、语气词等在相声里大量使用,也能产生夸张的喜剧效果。

篇8:相声幽默语言

关键词:相声,幽默,前景化,逻辑偏离

1.引 言

相声, 作为一种“以语言为主的喜剧性说唱艺术”(王力叶,1982:42),因其幽默谐趣,通俗易懂,一直深受大 众的喜爱。相声的幽默谐趣,主要是通过语言实现的,同时辅以表情动作。因此,相声创作首先要从语言上下工夫,运用语言使人发笑并寓教于笑是提高相声艺术水准的重要课题。

相声之所以幽默是因为相声里满是笑料。在相声中,所有笑料被称为“包袱”。在相声中,包袱,像一个个装满笑料的包裹,演员在观众不知不觉中把笑料装进去,系好扣子,再伺机突然地把笑料抖出来(薛宝琨,1984:64),观众便会因出乎意料而放声大笑。同时,由于笑料是事先一步步装进去的,在出乎意料的同时,观众又会觉得合情合理。正所谓笑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合于情理之中。

相声幽默的成功之处在于在其创作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观众的审美需求,充分把握了笑的本质,即人的“心理情感常态的一种偏离”(安丰存、李红英,2011:140)。在语言表达中,巧妙地运用偏离技巧,将笑点前景化,从而使语言脱离人们的表达习惯,突破人们的定式思维,在表达方式和认知理解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进而达到幽默诙谐的艺术效果。

相声,作为受观众喜爱的语言艺术,为保持其永久活力,其创作中语言的加工与提炼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相声语言在有限的表演时间里容纳更多的包袱, 制造更多的笑点一直以来是语言学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在前人的研究中,从预设理论、关联理论、语用学角度研究相声幽默的颇多,而从文体学前景化角度的研究较少。在相声幽默前景化的研究中,逻辑学角度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本文将从逻辑前景化的视角,以当代相声演员曹云金和刘云天在央视2013蛇年春晚的相声作品《这事儿不赖我》为研究文本,探讨该文本是如何通过逻辑前景化制造并展现相声幽默的。

2.文 献回顾

对于相声幽默的研究很早就有。早在1982年, 王力叶在《相声艺术与笑》一书中就对相声的特点、包袱、笑料的基本因素等作了归纳。 薛宝琨于1984年在《笑的艺术》中阐述了包袱的艺术辩证法和相声的艺术趣味。除此之外,研究相声幽默的期刊论文更是不胜枚举,但它们多是从语用学、预设理论、关联理论角度探讨相声的幽默, 而前景化及逻辑学角度的研究十分稀缺。

前景化,也叫突出,是文体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是从绘画艺术中引进的,指“人们在感受视觉艺术的过程中需要把立体与其背景区别开来”(刘世生2006:34)。前景化的概念源于俄国 形式主义 者什克洛 夫斯基 (1917),经过穆卡 罗夫斯基 (1964)、雅各布森(1988)等布拉格学派的阐述 ,后经利奇(1966)、韩礼德 (1971) 等文体学家的发展最终形成 ( 刘世生 ,2006:34)。

前景化理论的核心概念即偏离。偏离作为文体学最重要的概念,与之对应的是零度。零度和偏离的理论是法国新修辞学和比利时列日学派修辞学中的最重要的概念。柯亨(1966)在《诗歌语言结构》一文中提出了文体学中的“零度观”。在列日学派看来,零度是用来描写“正常的”、“规范的”、“中性的”话语修辞状态。而偏离则是用来描写对零度的违反状态的。这种违反只是局部性的、非系统性的(王希杰,1996:184)。简单来说,零度即规范,偏离即变异。国内学者陈望道(1932)在《修辞学发凡》中也提出了零度的概念。而后,王希杰(1996)在《修辞学通论》中专门论述了零度和偏离,并把零度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明确提出来。王希杰(1996)还将偏离分为大偏离和小偏离。所谓小偏离,即交际双方不太关心或察觉不到的偏离。而大偏离,是交际双方可明显察觉到的,由于它的出现明显改变了交际效果的偏离,也是语言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同时,王希杰(1996)还区分了正偏离和负偏离。正偏离是积极的、可接受的。相反,负偏离是消极的、不可接受的。王希杰(1996)认为, 正偏离和负偏离既是对立的, 又会在一定情况下相互转化。在日常交际中,为保持交流顺畅,人们通常避免负偏离以减少其带来的不良影响。而相声,作为语言幽默的艺术,往往会利用语言的负偏离所造成的与预期值的反差达到幽默的效果。这样,负偏离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达到了积极的效果,进而转化成了正偏离。可见,正偏离和负偏离并不是绝对的,完全取决于语言使用的场合。因此,正偏离和负偏离是辩证统一的。同时,王希杰(2006)还将零度与偏离与四个世界联系了起来,即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心理世界和语言世界。他认为在每一个世界都存在零度与偏离的对立统一。相声幽默的偏离,不应单单体现在语言层面, 在文化层面和心理层面也都各有反映。相声的理解以文化为基础,与心理预期形成反差,零度偏离理论与四个世界的结合, 使得相声幽默的成因得到了更加全面的诠释。

从逻辑学角度对幽默的研究甚少。国内最知名的研究当属高胜林2001年的文章《逻辑偏离与幽默》和他2006年的专著《幽默修辞论》。高胜林的研究从幽默的深层次结构进行分析 ,将幽默从四大逻辑规律的角度进行划分, 区分为对同一律的偏离、对矛盾律的偏离,对排中律的偏离与对充足理由律的偏离。高胜林运用了“逻辑偏离”这一概念,非“逻辑违反”意在区分“逻辑违反”是语病,而“逻辑偏离”则属于一种修辞。

综上所述,前人的研究要么仅从语用学、预设理论、关联理论研究相声幽默,要么只是分别论述了前景化、逻辑偏离与幽默,而将相声幽默和逻辑前景化结合起来的研究不足,本文拟从这个角度进行研究。

3.理 论框架

在《幽默修辞论》中,高胜林(2006)从四大逻辑规律的角度探讨了幽默的偏离,并对四大逻辑规律进行了细分。同一律的偏离被细分为夸张、换义、误会和倒错;对矛盾律的偏离,他细分出矛盾、露底、藏否和佯否;排中律的偏离分为闪避和用歧;而充足理由律的偏离则被细分为强推和谐辩两个次类。

当代相声演员曹云金和刘云天的相声作品贴近生活,反映时代潮流,包袱新颖,深受观众好评。他们的代表作品《这事儿不赖我》中的包袱更是以逻辑偏离居多,涵盖了大多数逻辑偏离的种类。逻辑前景化理论在语料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本文将运用高胜林对四大逻辑规律偏离的类别划分分析这部相声作品,探讨前景化理论在相声幽默中的应用。

4.语 料分析

4.1对同一律的偏离

同一律是指一种“关于认识活动的规范性的规律”(高胜林,2006:228)。在同一上下文中同一语词或语句应当表述同一思想。对同一律的偏离即指“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偷换概念,转移话题,前后不一”(高胜林,2006:228)。

4.1.1.换 义

换义是指把一个字或词前面用甲义,后面用乙义,使之发生变化(高胜林,2006:228)。

例(1)

曹云金:您说的那个是老的三从四德,她们现在又编了一个新的三从四德。

……

刘云天:那您给说说,三从是?

曹云金:从不体贴、从不温柔、从不讲理。

刘云天:那这四德呢?

曹云金:说不得、打不得、骂不得、惹不得。

在例(1)中,传统三从四德中的“从”字本义是“辅佐”,而从不体贴、从不温柔、从不讲理中的“从”字意思是“从来”。通过对义项的转换,“从”字意思发生了相对于常规的偏离,达到了幽默的效果。

4.1.2夸张

所谓夸张,即根据表达需要,故意夸大事实,以引起观众共鸣。夸张是对客观事物的虚假判断(高胜林,2001:87),因此是对同一律的偏离。

例(2)

曹云金:……人家那院子七百多进。院里好几百趟高速公路。

……

曹云金:人家他爸爸上厕所开车去,开一半回来了。

刘云天:怎么了?

曹云金:没忍住。

根据常识, 我们知道, 再大的四合院里也不会有高速公路。而在例(2)中,曹云金有意偏离常识,利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大其词以凸显富二代的房子之大。其语言之荒谬令人忍俊不禁。

例(3)

曹云金:……而且堵车太严重,现在这大城市堵车多严重啊,早高峰是早六点到晚十二点。

刘云天:一天那。

曹云金:你忘了那句名言了吗?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是你在五环我也在五环。

在例(3)中,根据常识,早高峰不应持续到晚上,且如果两人都在五环, 距离本应很近, 可曹云金故意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早高峰从早六点到晚十二点,五环以内的距离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通过对同一律的偏离,突出交通拥堵现象的严重性,达到了很好的幽默效果。

4.1.3.倒 错

倒错是违反客观事理,乱搭配使用词语,使事物之间的关系发生错位,收到滑稽可笑的效果。倒错又可次分为违反逻辑的倒错、违反语境的倒错和翻译不当的倒错(高胜林,2006:237-242)。

例(4)

曹云金:有句老话说得好,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再者说了,你们女人不就喜欢这种长得坏坏的男人吗?

……

曹云金:是,我们女人是喜欢这种长得坏坏的男人,但我们不喜欢长坏了的男人。

在例(4)中,“长坏了的男人”一词十分好笑,究其原因是“长坏了的”通常不与“男人”搭配 ,属于词语的乱搭配现象。这种词语搭配的偏离使人眼前一亮,为之发笑。

例(5)

曹云金:小主从来容姿秀美,俏丽非凡,近日因诸事繁杂,身子不适略显容颜憔悴,奴才承蒙小主多年雨露恩泽,每每思之倍感惆怅,故特别进忠美味加以调理,适逢皇额娘刚刚送来番邦进贡上等之辛辣食材, 奴才私心想着若是小主用来定是极好的,不知小主意下如何?

刘云天:唉,这什么意思啊?

曹云金:我就是问她吃炸酱面还就蒜不……

语体的选择应该符合所指称的对象和当时说话的场合,脱离了这个场合,就会显得格格不入,使人发笑。在例(5)中,本是一段现代夫妻的日常对话,言简意赅的表达才合适,可曹云金偏偏选择了冗长的甄嬛体。这种违反语境的倒错形成了对常规的偏离,达到了很好的幽默效果。

4.2对矛盾律的偏离

在矛盾律中,要求在同一上下文中,同一语词或语句不应既表述某一思想又不表述某一思想(高胜林,2006:242),以免自相矛盾。对矛盾律的偏离是指说话人故意自相矛盾,前后不一,增强语言谐趣。

4.2.1矛 盾

在相声中,通常通过有意的自相矛盾,前后不一以取得幽默的效果。

例(6)

曹云金:而且关键问题是怎么哄都不行,我一看过年了她不高兴了,我赶紧得哄哄啊,我说“亲爱的,别闹了,别闹了行不行”;“谁闹了,谁和你闹了,啊,你作为一个大男人说一声对不起不行吗? 你说一声对不起不行了吗? ”我一看人家都说这话了,赶紧表个态吧,“对不起”你猜她说什么?

刘云天:她说什么啊?

曹云金:你以为一句对不起就完了?

在例(6)中,曹云金在描述朋友难哄时,引用其女朋友的话自相矛盾。前文说,作为男子汉,在哄女孩子时要适时跟女方说声对不起就好了。可刚说完对不起,女孩子却又说:“你以为一句对不起就完了? ”这一前一后的矛盾把男士的为难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发笑。

例(7)

曹云金:我都想好了,买车就买公交车。

刘云天:那图什么呀?

曹云金:专门走公交专线,不堵。专门停公交车站,不交停车费。等到有人上车了,告诉他:下去,我们这私家车。

在例(7)中,曹云金前文说买车要买公交车,既然是公交车就应该以公共交通为目的,可后文当有人上车时,曹云金却以“这是私家车”为由拒绝载客。这一前一后的矛盾把人们对交通拥堵的无奈表现得惟妙惟肖,引起观众共鸣,令人捧腹。

4.3对充足理由律的偏离

充足理由律要求我们在作出判断时必须有充足的理由。这一原则在正规的推理时是必须遵守的。但在相声艺术中,有时通过有意的偏离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4.3.1.强 推

强推,即前提与结论毫无关联,而完全凭说话人主观地强行作出推论(高胜林,2006:269)。强推讲求的是情趣性、荒诞性,前提和结论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两者之间 越是无关越好。

例(8)

曹云金:人家的饭碗,纯金的,纯金的饭碗。人家的马桶,纯金的,纯金的马桶,你用过吗?

刘云天:我怕用混了。

曹云金:那怎么可能用混了呢,马桶里有水。

刘云天:我这个人爱喝汤。

在例(8)中,刘云天仅仅因为马桶和碗都是由黄金做的,且里面都会盛有液体就认为容易用混。显然这种逻辑推理是不成立的,属于强推。这种荒诞的逻辑偏离让人觉得滑稽。

4.3.2.谐 辩

谐辩,就是为了争胜逗趣,说话人故意用歪理为自己辩护(高胜林 ,2006:272)。对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机械类比。这种近乎毫无道理的类比达到了很好的幽默效果。

例(9)

曹云金:尤其是我们那生物老师。

……

曹云金:太可气了!

……

曹云金:考试不好好考,她弄了一鸟,你让我们答吧,什么栖息地,什么品种,叫什么名字不完了吗,不行,他得加大难度,她弄一布袋,把这鸟套上,把鸟腿露出来,猜这什么鸟,那不废话吗,我把裤腿卷起来你知道我是谁啊!

例(9)中,曹云金为了证明生物老师出的题难答,生拉硬扯地将一个毫无可比性而言的例子拿来作类比, 用歪理为自己辩护。这种毫无道理可言的逻辑偏离被运用到相声创作中便显得十分幽默风趣。

5.结语

本文通过对相声《这事儿不赖我》中对同一律、矛盾律和充足理由律三大逻辑规律的偏离进行分析, 论证了相声包袱背后不同的致笑原理。逻辑偏离不同于逻辑违反,是通过对语言的精巧加工使语言表达与观众的预期形成强烈的反差,最终达到幽默的目的。研究发现,文体学中的前景化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相声中幽默的成因,同时也能用来指导相声的创作。相声艺术家可以从不同的逻辑偏离角度设计包袱, 增强相声的幽默性。

上一篇:新老客户售楼联谊会主持词下一篇:2022年凤岭中学建设节水型社会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