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学习与主动发现

2024-07-16

主动学习与主动发现(共8篇)

篇1:主动学习与主动发现

让幼儿主动探索,亲历发现过程

一种有别于传统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袭卷了中国,这就是法国的“做中学”。那么何为是做中学?简单一句话:基于动手的探究式的教育方法在小学、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运用。“做中学”科学教育就是让所有学前和小学阶段的儿童有机会以符合其年龄特点,符合其认知需要,符合科学探究规律的方式,亲历探究自然的过程,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科学探究的能力,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素质。那么,如何让孩子在动手做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学习科学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正确把握科学知识点,确立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内容。

首先,我们确立的主题内容应该是来源于生活,从幼儿周围生活中取材的,其实并不是涉及到高科技的深奥的内容才称之为科学,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让孩子们进行的科学研究应该是从他们身边常见的事物或者身边发生的事情开始的,而且必须着眼于在一段时间内进行一系列有整体性的连贯的研究,这样才能使孩子循序渐进地在每一次科学活动后逐步加深经验,最终对事物的内在逻辑联系有较系统的认识,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所选取的每个主题的目标,其科学知识点应该是正确、简单、明了、不容置疑的,还要考虑每个年龄班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幼儿园老师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启蒙老师,由我们直接传授给孩子的科学知识有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认识,为孩子终身的学习,更为孩子学会生活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先充分正确地把握好每个主题所要明确的科学概念和科学知识点是什么,本班幼儿能否理解这一概念,达到一定的要求,再确立具体的内容。基于此,我们经过认真、严格的筛选、设计、确立了“怎样把不同的东西分开”、“有趣的磁铁”、“沉与浮”、“溶解”、“蜗牛”等一系列主题内容,让幼儿逐步了解、发现和认识了自然界物体间的相互关系。

其次,教师要善于将教育主题的目标和内容转化为孩子的需求,开发和利用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让它成为幼儿教育的内 1

容。这是因为孩子们天生好奇,对感兴趣的东西往往学得更加积极主动,能长时间维持学习兴趣并主动进行探究。事实证明,由个别孩子或小组随机发起的探究活动,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如:在日常活动中,一名孩子偶然发现了一只蜗牛以后,和同伴一起七嘴八舌地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蜗牛生活在哪里?它掉进水里会死吗?蜗牛吃什么?蜗牛有眼睛吗?”教师及时捕捉了幼儿这一感兴趣的话题,生成了以“蜗牛”为主题的系列科学教育活动,既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又增长了幼儿的见识。

二、提供能引发孩子探究并能实现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

首先,在明确了教育目标和内容之后,我们就围绕目标、内容提供了相应的材料,让孩子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去探索,发现和学习,从而获得更多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认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为幼儿提供的材料应该是丰富多样,生活中常见的,甚至可以是废旧材料,不要只拘泥于科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投放,而忽略了科学区、自然角里的材料的投放,有时候仅仅是小小的一条蚕、一片桑叶、一盒绿豆、一张晴雨记录表……,就为孩子提供了科学研究的机会和条件,它就足以让孩子长时间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情况和天气变化情况。一般来说,教师提供的材料还应考虑一物多用,可供孩子自由选择使用的方法,这有利于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支配材料,通过动手做来解决问题,如:我们提供铁锤、扳手等多种材料,让孩子砸核桃,结果有的孩子用扳手去敲核桃,有的用扳手砸,有的把核桃放在扳手里面把它夹开,有些用法连老师也想不到。可见,能一物多用的材料可以激发孩子的独创能力。另外,教师为孩子提供的材料要合适、恰当,让孩子易于发现事物的变化,从而获得新经验,如:教师提供榨汁器让孩子榨橙汁,孩子很快就发现橙汁榨出来了;提供透明的烧杯让孩子观察鸡蛋在盐水里的变化,孩子很快就看出鸡蛋浮起来了。教师可以根据

不同活动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投放材料,来服务于教育目标和内容。

其次,在科学活动之前,我们还精心地根据每一个主题内容设计了相应的个人记录表,个人记录表一般是让孩子们记录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发现。所以教师提供给孩子的实验记录表要一目了然,让孩子一看就明白,特别是小班的实验记录表,更要简单易懂,中班的记录表在难度上可有所提高,孩子可以画图、打“√”、写数字……,形式可考虑多样些,在记录表的设计上,我们下了不少工夫,把记录表设计得富有儿童特点,色彩鲜艳,美观实用,如:科学活动《取橙汁》的记录表,教师把记录表做成橙子的形式,涂上橙色,让孩子在橙子里面画出取橙汁的工具和方法,《鸡蛋在盐水里会怎样》的记录表,教师设计成鸡蛋的形状,让孩子在鸡蛋里面画出鸡蛋的沉浮变化,孩子的猜想记录,教师用图画来表示,实验的结果则用手的形状来表示,那生动的形象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动手记录的兴趣。

三、引导孩子主动探究,亲历发现过程。

“做中学”科学教育不同于以往单纯的先传授知识再动手操作的常识教育,那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是不可取的。“做中学”科学教育不注重教育的结果,不追求幼儿说出准确的科学概念,而是强调让孩子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过程,获得有关的经验,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我们要做到:

1.设置一个有趣的能够引起孩子探究动机的情境或方式来引入主题,形成鼓励孩子探究的氛围。

2.教师以有趣的情境引入,孩子的注意力能很快地集中,并被教师所设置的悬念所吸引,这时候再适时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或让孩子们自己提出疑问,鼓励孩子把自己想到的都大胆地表达出来,能使孩子感到他们能提问,能发言,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为了认识磁铁的特性,教师设计了“谁是磁铁的好朋友”这一主题,并以“奶奶掉了针,拿不起来,请小朋友来想办法帮奶奶取出针”这一情境引入,引起了孩子的探究兴趣和欲望。

3.鼓励孩子运用自己的原有经验进行充分的猜想和假设并进行记录。作为孩子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我们考虑到孩子由于年龄、经验和认识水平的局限,常常用独特的、不同于成人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思考,不可能说出绝对正确的答案,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允许孩子出错,耐心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即使孩子说得不着边际,也要尊重孩子间的差异,接纳每一个孩子的观点,面向每一个孩子,力求真正了解到孩子的真

实想法。除此之外,我们还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形成个人猜想记录,有的也可以改变由我们教师自己把孩子们的想法画下来,形成集体猜想记录。例如:孩子们通过实验已经知道了将鸡蛋放入清水中会沉下去,教师又鼓励孩子进一步猜想,如果把鸡蛋放入盐水中,又会怎么样呢?孩子纷纷畅所欲言,有的说,会沉下去;有的说,会浮起来;有的说,会浮在中间。孩子们还把自己所想的鸡蛋在盐水里的位置贴在了教师准备的“烧杯”形状的大记录纸上,而后我们并没有马上告诉孩子正确答案,而是说:到底鸡蛋在盐水里会怎样呢?我们一起动手来试一试吧!这样孩子就可以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做实验。

4.鼓励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进行操作验证,尝试自己动手解决问题,通过实验获得一定的科学概念,并真实地记录实验过程。

如果只让孩子猜想,孩子的认识最终只能是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这时最好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让孩子带着疑问,按自己的想法去选择材料做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和假设是否正确,我们没有急于在孩子动手做之前就把答案告诉他们,也没有在孩子的操作过程中左右孩子的思想,暗示实验的结果,而是放手让孩子大胆地动手做,鼓励孩子把看到的都记(画)下来。我们教师只是随机地指导,通过提问、参与、建议等形式引导孩子一步步迈向科学概念的原理,并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记录孩子在实验中的表现,使用的材料、方法,语言表述以及观点和发现,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概括和小结。

5.让孩子依据实验中观察到的情况得出的结论与同伴进行交流、汇报,并与实验前猜想进行比较,从而形成新的体验,引出新的实验。

当孩子在实验操作中有了发现之后,无论他们探究的结果与设想是否一致,我们都尽可能地为孩子间的交流创造条件,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集体面前汇报自己的实验过程,鼓励有不同看法的孩子可大胆提出质疑,把自己的观点提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讨论,我们教师再结合孩子们的观点,把一些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科学概念进行简单的概括和小结,并将孩子们提出的有疑问的问题记录下来,作为下一次实验要探究的问题,如:做完《鸡蛋在盐水里会怎样》的实验,孩子们提出了疑问:“如果把熟鸡蛋

放在清水、盐水里会怎样?把鸡蛋放在其他水里又会怎样呢?”针对孩子的疑问,我们先让孩子们讨论一下,然后再提出建议:把这个问题留到下一次实验来解决!这样无形中又为下次实验设置了悬念,为孩子们提供了探究的空间和余地。

四、充分利用家庭的力量,动员家长支持科学教育,使家园同步对幼儿实施教育。

孩子们往往会把在幼儿园学到的东西反馈到家庭,因此,家庭也是我们开展“做中学”科学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阵地。为了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动员家长加入志愿者的行列,共同搜集最新信息资料,并为幼儿园提供科学知识上的帮助,我们于三月份召开了“做中学”项目的家长通报会,并开辟了“做中学”家长专栏,及时准确地向家长介绍“做中学”的进展情况,其中开设了“你了解多少”“请你帮忙”“反馈意见”“教学内容”几个小栏目,第一时间了解教育的反馈情况,力争家园同步协调地进行教育。同时,于6月份开展了“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在观摩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做中学”科学教育活动,同时,分发“家长调查问卷”让家长真实地填写。多数家长大力支持该项目的开展,并与孩子一起在家里做实验,记录实验过程,把实验中的发现带到幼儿园,与老师同伴一起分享,对我们工作的开展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通过开展“做中学”科学教育活动,我们教师在自身提高了认识,积累了经验的同时也欣喜地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现在,孩子们对参加科学活动十分有兴趣,也能用比较科学的态度来看待问题,凡事没有轻易地下结论,总是要先猜想,再进行尝试,然后再得出结论,在科学活动中,孩子更加主动、积极、创造性地进行探究,还能边实验边记录,并能较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实验过程,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惯有的旧思维模式,而改用科学的方法去主动探索事物,亲历科学发现的过程,这是孩子们学习科学的能力发展的一大飞跃,在此过程中,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都明显得到提高。由此可见,我们的“做中学”幼儿科学教育已初见成效!

篇2:主动学习与主动发现

在教学《月光曲》一文,我非常注意引导学生在体会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出心中的感受来,读出音乐所蕴涵的深情来,所以在导入课文时,我播放了月光曲的钢琴音乐,使学生先对这段音乐有了最初的感受。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师生角色的变换,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老师不再是“教”,而是“导”,学生不再是一味地“听”,而是自主地“学”,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了语言文字;通过展开丰富的想像,感受到了《月光曲》的优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文中是通过皮鞋匠的联想来表现《月光曲》的内容的,那《月光曲》的旋律、曲调、节奏到底是什么呢?这是需要学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讲解都会显得空洞。所以,我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反复地读,读完以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和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互相启发,提高了认识。这一“读”一“说”,使学生的情、作者的情、教师的情不断地产生碰撞,产生灵感,从而很好地理解了课文,最后,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分层读、表演读、齐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只是作为教师的我,情感的融入还不是非常到位。

评课综述

《月光曲》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贝多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月光曲》的,掌握贝多芬思想感情的发展脉络。教学中彭老师能设计一个问题“贝多芬进入茅屋为盲姑娘弹了一曲之后情感又有什么变化了?”简单的一个问题却引起了学生的争论:有同学说:“我认为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一曲后,盲姑娘认出他就是贝多芬时贝多芬一定十分激动,因为盲姑娘太懂音乐了。”有的说:“我认为盲姑娘认出贝多芬后此时贝多芬还是感动,真正使他激动的原因是他想到这么爱音乐的人却不能坐在音乐厅里欣赏自己的演奏,社会制度太不平等了。想到这他很激动。” 我没有打断学生而是笑着说:“请继续谈你们的观点。” 学生受到了鼓励更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说:“我认为贝多芬此时是惊讶,为盲姑娘如此懂音乐而惊讶。” 有的学生说:“我认为贝多芬此时是气愤。” 运用自己查找到的资料,正如同学们所说的贝多芬十分热爱劳动人民,贫穷不能阻碍人们对音乐的热爱和理解。就在这简陋的茅屋中贝多芬遇到了他一生中难得遇到的一位真正的音乐知音,他的情感由感动、惊讶、气愤进一步升华为激动之情。其实我们每个人在阅读课文时对人物的情感都会有不同的感悟。这几位同学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贝多芬情感的变化。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应象他们一样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课后这节课我在这个问题上处理的还是比较好,因为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多方面、多角度的展开争论,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向这节课学生们出现了很多种答案,我们就应该利用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展开求异思维,展开争论,从而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了资本主义的黑暗和贝多芬的善良和爱心。教师相机诱导,学生互相切磋、分析、争论,就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月光曲》教学反思

2009-11-19 16:37:00| 分类: 教学感悟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教师上课也是一样,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前必须精心备课,但检验备课的唯一标准还是课堂,课前无论如何精心设计教案,都不能说备课已经成功,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课前认为自己的课备的很详细,全面,条理清晰,然而课堂却不一定和你想象的一样,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后不断反思。《月光曲》这堂课讲完后发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之出,首先就从备课谈起吧。这篇课文在人教版十一册的第八组课文中,这单元重在让学生走进艺术的天地,感受艺术的魅力。《月光曲》这课,学生要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这课有两个突破点:一是从联想中感受月光曲的美妙体会贝多芬的高超技艺,二是体会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真挚的情感。在备课时,我是这样想的先从第九自然段的联想画面入手,让学生感受联想的好处,从联想中感受乐曲的节奏,从而感受贝多芬高超的技艺。然后再探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原因,从原因中感受贝多对穷人的同情,对遇到知音的激动,从而想象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整个情感变化,这样来突破文章的难点。这两点都是文章的重点,而我在备课是却把他们备到一起,讲课前就认为内容挺多,但还是没有进行取舍,因此,课堂上只讲了第一部分的内容。从这次节课中,我认识到了自己备课的失败,不能抓重点,舍不得放弃,这也是我的一个缺点,很多次课总是想把更多的讲出来,而往往却适得

其反,没有中心和主干。

从这次课堂,我再次反思了自己。虽然教学已经好多年,但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的课堂,这也许是自己对语文教学没有独特的思考和理解。在《月光曲》第九自然段的分析时,我先问:“这段是通过什么老表现月光曲的?学生说出是皮鞋匠听音乐时产生的联想,接下来让学生画出联想的句子。这样让学生区分实在事物和联想。让学生读皮鞋匠联想的句子时,先想象是几幅画面,并说说在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样的想象对我班学生是个难点,因此我让观看了这段内容的视频,并通过抓住“微波粼粼、霎时间”来感受海上月升的景象,同时想象此时的乐曲是怎样的节奏。后面波涛汹涌的大海抓住“巨浪,一个接一个”来分析,让学生头脑中产生狂风卷着巨浪涌向岸边的情景,但是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并不是很好,课后我想是我的引导不够到位,当学生说出“像有千万匹马奔腾而来时”,如加问一句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或者我的引导再生动点再婉转点,会更好。也或者,是我在备课时没有以学生的角度去想,因此在讲课时不能很好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来让学生理解。在今后的备课中,应该以学生为本,备教材的同时,备学生,只有预设了才能有好的生成。

在这次教研组活动中,我发现自己的教学设计体现不出自己的设计意图,总是把别人的方法强加与自己身上,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因此,自己的课上的越来越笨拙,甚至会让别人取笑。

想想但凡有成就的老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田地”。于永正老师提出“五重教学法,追求语文课堂的情意盎然”;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提倡精读一篇,带动一组,对教材的挖掘体现出一定的深度;王松舟老师的积极倡导“诗意语文”,追求语文课堂的诗情画意......可以说都具有独特而鲜明的教学风格和教育个性。也许谈名家有点遥远,就从我们学校的教师身上,我也感到自己比别人有很大的差距,我们教研组组长张老师的课上的总是游刃有余,个性鲜明,她的教学机制无不让人佩服;和我同年级的教师王振娟,敏锐的思维,清晰的思路,讲课时重点词句的剖析也值得我们学习;还有高老师,董老师,詹老师......每个老师的课堂都那么精彩。他们的课堂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上出了自己的特点。而我呢?一次不好别人会觉得是失误,两次不好也可以原谅,但三次不好呢?人们会觉得你这个人没能力。其实不用别人说自己都能感觉出自己的问题所在了。我为自己的不好陷入了自卑当中,是我不善于思考?还是不善于学习?还是和自己的性格有关? 当我从昨天讲完课一直思索中,我们办公室的牛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动力。牛老师虽然四十多岁了,而她对工作的热情,对学习的不间断,让我感受到只有学习才能使自己进步。昨天和牛老师的谈话中,牛老师说:“你们还小呢,我像你们那么大的时候也还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呢?我就是不断从学习中进步的”。这几天一直为牛老师的学习精神所感染,是啊,人只有活到老学到老

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啊。

篇3:主动学习与主动发现

我认为作业的布置一定要从传统、单一、枯燥的题海战术中走出来。以激发兴趣为出发点, 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为出发点, 设计充满童趣、有亲近性的作业;教师要善于挖掘知识的内涵, 设计充满开放性、探索性、研究性的作业, 以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 大胆创新。

在新课程改革中, 您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有哪些提升与发展?

我觉得过去某个时间段自己在执教中可能首先会关注该怎样教, 设计怎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学会知识。而今思考更多的是回归学生学习过程的本质, 探索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发现者、创造者, 在经历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技能, 最终学会学习。

在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学习中, 您获得了哪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指导和帮助?

特别幸运的是参加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培训的这三年, 一次次的学习培训、论坛研讨、参观学访, 每一次都犹如头脑风暴使自己的眼界大开。让我切实感受到学习会使自己不断地审视自我、反思自我、突破自我。

请您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些建议。

要有勤学善思的学习力, 这是每位青年教师成长的基石;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毅力;还要具有学会与人合作、产生共赢的合作交往力。

您认为, 优秀的数学教师应具有哪些特点?

篇4:引导发现 主动探索

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索动机

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取决于充满诱惑和问题的情景。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探索的动机。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老师让学生先取出一盒橡皮泥,盒底部留下一个小孔。在橡皮泥上边放一个长方体木块,用力压下,就从小孔里挤出一些橡皮泥,这时教师问学生看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经过讨论,把他们看到的情况总结为:小长方体把橡皮泥压出来,占据了橡皮泥的位置,还有些学生说:“小长方体占据了一定的空间位置……”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这时教师不急于总结,继续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只是当学生说到恰到好处时给予表扬,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如“占空间”等,再通过老师适当点拨,使学生通过自己努力,理解“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这一抽象的概念。这种以创设问题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兴趣的做法,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效应,也使学生自主地去探索新的知识。

二、引导发现、教给探索方法

让学生自主探索,并不是放任自流,而让学生有法可循,不是盲目的进行,而要有一定的探索方向,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活动,才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让学生掌握自主探索的方法是体现学生主动发展的标志之一。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当揭示课题之后,可以启发学生提出两大探索性的问题:一是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存在怎样的关系?二是怎样求圆的周长?教师必须做好“向导”,要使学生明确,第一个问题的探索方向是:圆的周长(操作、计算)与它的直径关系,第二个问题的探索方向是: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灵活运用)求解。在学生探索圆的周长公式时,教给他们三种学习方法:第一,猜想。让学生大胆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第二,操作计算,探索出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第三,推导,利用圆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探索过程,让他们动手操作、计算、观察、归纳、概括,最后得出结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又让学生从实践中掌握探索方法,学会怎样通过实践获取事实,发现规律,形成概念。

三、动手操作、提高探索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画画、剪剪、拼拼、比比,通过摆弄和操作学具获取知识,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提高探索能力途径之一。

例如:教学“有余数除法”中“余数”的含义时,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引导学生按如下方法操作:

1.6根小棒,每份分3根,可分几份?每份分2根,可分几份?学生边操作边回答,教师板书:

总根数 每份根数 可分份数

6 3 2

6 2 3

6÷3=2(份) 6÷2=3(份)

2.7根小棒,每份分3根,可分几份?余几根?每份2根,可分几份?余几根?学生边操作边回答,教师板书:

总根数 每份根数 可分份数 多余根数

7 3 2 1

7 2 3 1

7÷3=2(份)余1根 7÷2=3(份)余1根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第1题分下来的情况和第2题分下来的情况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体会到:分东西往往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有余,这个余下的数叫做余数。这样。通过操作,学生对余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下一步学习“余数要比除数小”打下基础,这样不仅使学习活动顺利进行,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索的学习能力。

篇5:主动学习与主动发现

1.1研究的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学习生活。终身教育对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是必要的。现在,所有的知识不能全部通过学校的老师授课,大部分要靠自己的日常生活积累来学习获得。And what the students havelearned at school is not enough to meet their needs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n the later life.Not onlythe students, but all the people alive should learn to develop and improve themselves.Only the people orthings that are best adapted to their surroundings probing into newknowledge, not only to be a passive learner.In 2003, Normal Senior English Curriculum(on trail)waspromulgated.The new curriculum promoted “developing the students’ autonomous English learning”.PangWeiguo(2003)states that in curriculum theory, fostering learner autonomy is regarded as a new curriculumgoal,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as a tool to carry out the curriculum;in the field of instructional theory,autonomous learning is thought as an important teaching method for overcoming the passive state ofstudents;and in learning theory, autonomous learning is treated as a high-level learning approach where theresearchers care about how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grade by improving

篇6:主动学习与主动发现

体育学习中的“主动参与”:现状调查与分析 兼谈体育教学建议

陈立新1,周建英2 (1.江苏省常州市丽华中学,213004;2.江苏省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213 024)

摘要:对5所初级中学师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显示,体育课堂存在学生的主动参与度不高、教学目标的制订和落实之间有一定差距、教学内容应试性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欠缺、课程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通过分析,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层面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主动参与 研究背景 调查分析教学建议

一、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体育课程标准在实践操作中还存在很多不到位的现象。比较突出的一个表现是:教师主宰体育课堂,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活动的意识不强,独立思考的习惯较差,“师云亦云”。为了寻找有效举措,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促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我们在江苏省常州市的正衡中学、花园中学、西林中学、钟楼实验中学、新闸中学这5所学校进行了一次师生问卷调查。同时,也对这5所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这5所学校中既有公办学校也有私立中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

该次问卷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50份,回收50份,其中有效问卷45份,有效率90%;学生问卷480份,回收有效问卷439份,有效率91.5%。调查数据显示,我们的体育课堂存在着如下问题:

(一)学生的主动参与度不高

从对当前体育课教学形式的调查中不难发现,目前的体育课堂大部分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完全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得到了一定的改观,但61. 1%的教师和70. 3%的学生都认为学生对课堂学练的参与程度有待提高(问卷结果见图1)。这也是造成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学目标的制订和落实之间有一定差距

体育课程标准划分了5个学习领域并提出了领域目标(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设置了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水平目标。从教师的调查问卷中可知,目前体育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都考虑到了这五方面的目标。比如,对于“运动参与”目标,大部分教师希望有90%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见表1),但从表2可以看出,只有50%的教师的落实情况良好――教师在实施目标时考虑不周全,与预想产生了一定的偏差。教学目标的落实,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关键。

(三)教学内容应试性强

目前,体育教学内容还是以教师自定为主,学生没有选择权,没有参与制订权,只能被动地学习;另外,由于初中阶段要进行体育中考的特点,教师在制订教学内容时,大多以中考内容为主,对于非中考内容涉及很少(即便学生感兴趣)。这种应试化、单一化的教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四)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欠缺

对当前和期望的学习方式的对比调查情况(见图2)表明,渴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生高达88%,只有9%的学生认为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能促进学生的参与度;而选择放羊式教学的学生仅为3%。可见,自主、探究、合作的体育学习方式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欢迎。

调查中还发现,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认识都是明确的,但操作上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五)课程评价方式单一

从图3可以看出,体育课程的评价内容主要以学生素质测试结果为主,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热爱程度等只是作为辅助依据。在访谈中也发现,5所学校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教师起到绝对主导权,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同学互评等在体育成绩册中都没有相应的显示。而且,学生的优秀率较低。

这种重体育测试结果、重教师的评价,忽视了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忽视了学生的努力和身体素质的差异,无形之中演变为一种甄别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大多数学生成了失败者,从而降低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参与度。

三、体育教学建议

(一)教学目标层面

第一,体育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要以课程标准、教材为依据,还要关注学生的特点、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储备以及学生的.需求。将学生的需求与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科、社会、学生三者之间寻找平衡点,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达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起点。

第二,要保证学生充分参与体育课堂,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根据授课班级学生的个性特征、身体素质、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有选择的教学目标,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感受到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

第三,体育教学目标的表达对学习目标的达成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应尽量做到标准、明确、具体、适宜。同时,教学目标要具备可评价性,且评价方式简单、易于操作。

(二)教学内容层面

第一,教学内容应是灵活的、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课堂上,可以在统一的教学目标的统领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开展分组教学,让学生选择适合自我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热情。

第二,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教学中,从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选择与学生学习经验和能力相匹配的技能性教学内容、与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相适应的健身性教学内容、与社会体育(时尚)相联系的文化性教学内容。

第三,教学内容要经过“教材化”处理。教学内容通过排列和组合后,还不是呈现给学生的最终的教学内容。不少教师用组合成型的体育运动技术进行教学,使得体育教学活动蜕变成简单的技能传授活动,这就是缺少了一个教学内容“教材化”的过程――教师能教,学生愿学,场地允许。

(三)学习方式层面

第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第二,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教学中,应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改革考核与评价标准,让每一位学生特别是体育“困难生”都能享受成功,都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赏识,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良好个性的发展。

(四)学习评价层面

第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既要有教师的评价,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第二,评价内容的多维化――不仅要评价学生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和体能素质,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幅度、情绪表现与合作精神。

第三,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不仅有量化评价,还应有质性评价;不仅要有学习结果的评价,还要有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要考虑测试获得的绝对的成绩,还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相对的进步幅度。

篇7:主动学习与主动发现

一、研究背景

昊天学校于2004年9月建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地属良乡东南片,生源主要来自良乡东八村及周边小区。建校之初,由于学校地理位置偏僻,周边环境恶略,交通不便,致使大量优秀生源外流,领导和教师焦急万分,如何改变现状,留住生源,并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为当地百姓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我校的干部、教师深刻认识到: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教育突破了传统的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和发布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知识获取的多元化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严重不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现代教育观念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由培养具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转向培养具有多种能力特别是“学会学习”的人。只有学会自主、合作学习,才能成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

因此,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于是,在05年9月我校数学教研组在教研组长王铁英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房山进校教科室王兆凤老师负责的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小学生学习分化问题的研究与实践》,经过两年多的潜心研究与实践,我们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通过“学案导学”构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发展。

二、“学案导学、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过程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合作、交流、对话式的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应当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相信学生的创造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只有学生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机。

“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即利用适合具体学情的教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促使学生主动知识建构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案是体现教师教学思想、方法、知识体系和学生能力培养的载体,它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这样,学案的作用不仅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

(一)编制学案的基本思路、要求及框架

1.学案设计基本思路与要求

(1)紧扣新课标

遵循“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设计思路、课程结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对每章内容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从三个维度进行分解和细化,旨在使教师教和学生学时既有针对性,又有整体性。对各章节的知识与方法的学习和探索,要紧紧围绕双基,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技能的形成为重点,与教材紧密相连,体现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方法,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设计基本问题时,可把一个重要知识点放在不同的情景中,反复考查,使学生能深刻认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同时,要注意总结方法、规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设置有层次,有梯度,有适当的比例,这样可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依据初中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学案设计既要以双基为主、层层推进、清晰自然、目标明确,又要渗透新课标理念,创设基本知识自主学习及新颖问题的情景,以探究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方法,快速掌握本节知识、方法要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倡导学生从问题开始,在对问题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互动学习、合作学习,提倡创造性学习。

2.学案设计基本框架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旧知识、承上启下进入新知结构;或利用有意义的问题导出新课;或采用类比、推广等手段自然进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明确目标】指明新课程标准对此部分内容的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探究新知】教师设计问题要科学合理,体现层次性、趣味性,具有启发性。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转化思想”把新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去解决,对相关公式、性质、定理进行推导。此处是学生自主探究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追根溯源的重要内容。

【例题分析】设计1-2个典型例题进行分析、讲解与点评(基本题目可不给出解答过程,留空白,先让学生分析、解答。每个题后都要有“归纳点评”)

【双基练习】设计3--5个紧教材的基本题目让学生解答,教师巡视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情况;

【能力拓展】设计2--3个综合题供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训练,提高综合能力。

【总结反思】对基本知识、思想方法、规律进行总结梳理,对教法、学法及易错知识点进行反思。

【分层测试】设计一组层次得当的题目测试学生,了解学生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掌握情况,找出问题,不断完善。

(二)学案导学、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创设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2.独立学习: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知识的过程。独立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3、合作交流:在学生个体独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并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

4.实践运用:是把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地用现成的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践运用不仅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知识,更要有利于学生应用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5.反馈矫正:学生展示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巡视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

题,及时引导学生相互答疑解难,并与学生一起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时纠正。

6.总结提升:在上述教学环节完成后师生一道总结、梳理当堂所学知识,归纳方法、揭示规律、总结提升。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绩

(一)课题研究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转变,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学案导学”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问题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有效调动了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多数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学案导学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通过独立学习、梳理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促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所学知识作用与价值。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解答问题的规范性、准确性及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增强,学习方式由原来的“学会”变为“会学”。通过两年多的课题研究与实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课题实践使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改变,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伴随着课题研究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题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悄然发生着变化。教师由传统的“满堂灌” 即教师由重知识传授和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方式向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互动交流、重学法指导和实践应用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学设计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由原来的一把尺子量学生向过程多元评价激励转变。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老师们的学习、实践与反思,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思想,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课题实验教师职业幸福感明显增强。课题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相比较,实验班师生精神状态饱满、学生主动学习热情高、解题能力强、思维敏捷、考试成绩高于非实验班近13个百分点;数学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成绩明显突出,近年来中考数学成绩逐年提升,位居同类校前列。通过数学学科的构建“学案导学、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辐射到其他学科的教学,吸引了一批其他学科优秀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扩大了研究力量。我校的生源也逐年提高,初中教学班有原来的18个增至现在22个教学班。成绩的取得得益于:

1.课题研究的引领。两年来我校数学组全体教师在进修学校王兆凤老师的科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小学生学习分化问题的研究与实践》引领下,从课题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方面得到了王老师大力支持与热心指导课题研究进展成效明显。

2.王玉茹校长对我校教科研工作的具体指导及科研思想、方法的引领,创设了良好的研究氛围,倡导每位教师都成为研究型教师。

3.数学组有一支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教师队伍。

四、今后研究的设想

在课题研究具体操作中,虽然我们力求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但总感觉能力强的学生发展得更好,而一些学习能力低的学生的发展总是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如何处理好“放”与“导”的关系,如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有力的帮助,如何使所有的人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是下阶段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构建“学案导学、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昊 天 学 校

篇8:主动学习与主动发现

一、“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含义与特点

1. 含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研究”的解释:①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②考虑或商讨(意见或问题)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研究的定义是:“研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阅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交流结果。研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和逻辑的思考,并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学习,《论语》中对学习的阐释是:“学而时习之”,“学’就是学习,就是借鉴‘习’就是习得或复习。”[3]“在今天,我们要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求知’”[3]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就是指“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结论的学习行为和认知趋向。”[3]

2. 特点。

与其内涵相一致,研究性学习具有以下特点:(1)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强调其自主性和探索性。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自主协作,通过自己查找资料等等,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以兴趣为动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2)实践性与过程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体验,因此,实践性非常强,要注意的是实践的过程,注意的是知识获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力的获得与提高,情感的体验,人格的塑造,意志的磨练等等。重要的是学习的方式方法,而不是最后的结果。(3)生成性。研究性学习要求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其主动性,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和创新思维的空间,因此,在这样的课堂上,必然会产生许多教师意料不到的事情,许多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事。

二、对语文教学实践的启示和思考

1.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实践性,将课堂交给学生,在做中“学”。

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应大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将知识学牢、学活。在学习《威尼斯商人》一课时,笔者尝试让几个小组编课本剧,尝试把课堂交给他们,接到任务,大家很兴奋,他们搞研究,从作者到背景,从人物到台词,研究得非常起劲,上课时,表演得非常好,而且通过表演,对人物理解得十分到位,这堂课用很少的时间取得了优良的效果,赢得了效率。

2. 注重过程,不苛求课的完整性。

记得听一节语文公开课,马上就要下课了,老师正要进行总结,但学生又举手提问,且引起了讨论,“耽误”并占用了老师“总结和反馈”的时间,这堂课匆匆结束,且拖了堂。课后,没有“小结”和“反馈”的问题引起争议。

其实,这位老师的做法,保护了孩子难得的求知之心,虽然牺牲了课堂“小结”和“反馈”这些“必要环节”,但是,却保护了一个孩子的进取心和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现代社会,人们更应该关注人,关注人性,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这位老师针对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重过程、不苛求”的做法值得学习。

3. 运用教育机智,灵活应对“生成性”。

由于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有生成性的特点,要实施研究性学习,对教师就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有“教育机智”。记得实习时的第一堂课,课上得十分顺利,一只“调皮”的小手举起来:“老师,他们怎么不用黑板讲课呀?”——这节课讲的是《爸爸的花儿落了》,其中有一句,提到上课的情景,这与主题、情节发展、段落结构等等根本没有多大关系,由于事先根本没考虑到这个问题,课堂上便无以应对。课后,深深反思,在研究性的课堂,教师要备课,备好课,但也不能满足于课前备课,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研究性学习”,也适应于教师本身,教师要与学生共同“研究”。

4. 思考。

(1)研究创新,是否等于小组讨论?有老师在理解研究性学习时,把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合作学习等同于小组讨论,其实,并非讨论了就能提高能力,如果学生根本没有讨论老师的题目,而是在聊天,这样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就是由“教师权威”这一极端走向另一极端!因此,应更多关注讨论的质量和效果。(2)主动探究,需要学生大胆质疑,但质疑过多,是否有利?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能用辩证审视的眼光看待事物、剖析现象,对权威提出质疑,培养了创新精神。但是,不能乱质疑,要有理有序。

参考文献

[1][2]曹明海.语文新课程教学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76/77

[3][4][5]赵徽.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11

[1]曹明海.语文新课程教学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2]赵徽.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主动学习与主动发现】相关文章:

学习主动08-12

学习主动范文05-17

主动学习活动05-06

主动学习法05-14

主动学习历史08-09

积极主动学习范文05-28

怎样主动学习范文06-05

激励学生主动学习07-05

自主学习主动发展02-13

主动学习能力05-18

上一篇:外科护理学复习题精下一篇:国际马拉松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