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试卷

2024-07-01

幼儿文学试卷(共8篇)

篇1:幼儿文学试卷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广义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是()A.婴儿文学、幼儿文学、儿童文学 B.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 C.婴儿文学、儿童文学、青春期文学 D.儿童文学、少年文学、青春期文学

2、狭义儿童文学的对象是()A.3~6岁的儿童 B.6、7岁~11、12岁的儿童 C.11、12岁~15岁的儿童 D.15岁以下的孩子

3、“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河里看不见”。这首儿歌的句式是()A.三字句 B.五字句 C.“三三七”字句 D.“三五七”字句

4、叶圣陶的《稻草人》是我国()A.第一部创作童话集 B.第一部搜集、整理的民间童话集 C.当代作家的童话作品集 D.第一部长篇童话

5、童话的基本特征是()A.怪诞 B.幻想 C.象征 D.拟人

6、《白雪公主》的作者是()

A.王尔德 B.安徒生 C.格林兄弟 D.阿•托尔斯泰

7.“五四”时期,成立歌谣征集处,后又成立歌谣研究会,使“儿歌”这一名称沿用至今,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学者是()

A.鲁迅

B.周作人

C.胡适

D.黎锦辉

8、幼儿戏剧的戏剧冲突往往()A.紧张激烈 B.单纯有趣 C.生动具体 D.曲折复杂

9.《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的作者是()A.普希金

C.亚历山大·亚兰·米尔恩

B.林格伦 D.阿·托尔斯泰

10.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应当具有()

A.稚拙美 崇高美 形式美 B.稚拙美 纯真美 想像美 C.稚拙美 荒诞美 浅显美 D.稚拙美 纯真美 质朴美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8分,共32分)

1.情节

2.超人体童话形象

3.格林童话

4.幼儿散文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简述幼儿文学的教育功能。

2.谈谈幼儿童话的分类。

3.幼儿戏剧主要有哪些特征?

四、材料改写题(每题30分,共30分)

请根据下面文字,将《镜子的故事》改写或续写成适合幼儿听赏的新故事。

要求:1.扩展情节,故事有趣;2.添加细节,丰富原有形象;3.语言浅显,符合幼儿听赏水平。

原文:《镜子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聪明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面镜子。聪明人侧侧脑袋,镜子里的人也侧侧脑袋,聪明人抓抓耳朵,镜子里的人也抓抓耳朵。这镜子真是多么巧妙的东西呀!聪明人心里想,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照镜子多好。后来聪明人就把做镜子的法子传到全世界。

这时候,有一个国王,他的一个官吏献给他一面镜子。在此之前他还从来没有见过镜子,国王问那个官吏说:“喂,这是什么东西呀?”

官吏回答说:“国王呀!这是一种非常珍奇的东西,叫作镜子,您把它照什么东西,它就可以映出什么东西来!”

国王搔搔下巴说:“嗳,那倒很奇妙呀,让我看看。”

国王把镜子端在手里,他在镜子里看到的是一个非常难看的面孔。整个脸象个冬瓜、金鱼眼睛、鼻子又圆又大,国王越看越生气,就骂道:“你给我的是什么怪物,把我照成妖怪了!这种东西一定不许传开,下令!不许用镜子!”

以后„„

试卷代码:(不填)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B 2.B 3.C 4.A

5.B 6.C 7.B 8.B 9.A

10.D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8分,共32分)

1.答:情节是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经历的种种矛盾和他的整个活动过程,它由一个、几个或者一系列能显示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特定关系的具体事件组成。情节是作品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中心环节。

2.答:童话按照表现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超人体、拟人体和常人体三种童话形象类型。其中超人体童话形象在民间童话中最为常见,是指那些具有超人的神奇能力、能造就超自然神迹的形象。超人体形象所具有的超常能力可以做到童话中的其他人物所不能做到的事情,创造出匪夷所思的奇迹,充分体现了童话奇艺大胆的幻想色彩。超人体童话形象通常是作为推动童话发展或衔接人物关系的中介出现的,它们使童话情节变得曲折生动。

3.答:19世纪初,德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格林兄弟根据民间口述材料搜集、整理了《格林童话集》(又名《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对世界儿童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青蛙王子》等童话故事,脍炙人口,享誉世界。

4.答:幼儿散文诗是传达幼儿生活情趣及心灵感受,适合幼儿审美需求和欣赏水平的散文。幼儿散文虽然真正崛起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它对幼儿的情感和语言熏陶作用却越来越突出。幼儿散文以优美的语言感染幼儿,以温馨、真诚的情感打动幼儿。它带给幼儿的欢愉和美感可以调节幼儿的情绪,保持他们心理上的平衡与和谐,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力量。另外,幼儿散文的主要欣赏对象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给他们欣赏散文可以让他们受到更多的语言熏陶,并在学习口语的同时,初步感受书面语言的丰富多彩和神奇魅力。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答:(1)引导幼儿学习生活常识,帮助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2分)(2)引导幼儿了解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幼儿的求知兴趣。(1分)(3)丰富幼儿的语言和情感,发展幼儿思维和想象力。(1分)(4)培养美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1分)(5)愉悦身心,培养幼儿活泼、乐观的性感。(1分)

2.答:(1)根据童话的形成过程和作者,可分为民间童话和文学童话。(1分)(2)根据体裁,可分为童话故事、童话诗和童话剧。(1分)(3)根据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童话、中篇童话和短篇童话。(1分)(4)根据人物形象,可分为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2分)(5)根据童话内容,可分为文学童话和知识童话。(1分)

3.答:(1)具有游戏的娱乐性和集体的参与性;(1分)

(2)富有儿童情趣的戏剧冲突;(1分)

(3)语言动作化、形象化;(2分)

(4)人物性格鲜明、情节紧凑、故事性强。(2分)

四、材料改写题(每题30分,共30分)

改写或续写须遵循幼儿文学的创作规律,符合题干的基本要求。

篇2:幼儿文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6.有助于幼儿正确的掌握字音的儿歌是

A

.希腊

印度

德国

B

.印度

法国 德国

【B】

C.希腊 中国 法国

D.印度 希腊 中国

19.我国儿童歌舞剧的创始者、倡导者是

A.叶圣陶

D.乔羽

B.幼想散文 【A】

B.郑振铎

C.黎锦

【D】

A.谜语歌

B.饶口令

C.游戏歌

D.字头歌

13.重在向幼儿述叙生活中的人物、事件的幼儿散文是

A.知识散文

7.下面四首幼儿诗中讽喻诗是 20C.抒情散文.阿·托尔斯泰的《大萝卜》运用的艺术手法 D.叙事散文 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我国现代儿童文学,始于

A.清朝末年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2.为适应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这一特点,要求幼儿文学作品

A.篇幅不易过长

C.选择幼儿不熟悉的内容 3.幼儿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是

A.严谨 B.深刻

4.幼儿文学作品要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必须

A.展示人物内心活动

B.表现人物复杂的性格 C.多描写人物的动作和外部特征

5.“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这首儿歌是

A.谜语歌

B.饶口令

C.颠倒歌

D.字头歌

A.《下巴上的洞洞》

B.《春雨沙沙》

C.《冬天》

D.《春妈妈》

【B】

8B.在我国古代,儿歌一般被称作.20世纪”五四”时代

A.童谣

B.民间歌谣

9.“连锁调”、“绕口令”都是幼儿文学中

A.儿歌的一种形式

B.幼儿诗中的一种【A 】形式B.故事情节要紧张

D.夸张的细节描写C.童话的一种形式

D.故事的一种形式 10.以“子”、“儿”等字做每句结尾的儿歌叫【D】

C .丰富 A.连锁调

D.浅显B.

C.古怪歌

11.童话中拟人形象的特点是

【C】

A

. “物”就是人,具有人的性格

B.既具有人的某些特点,又保留物的某些特征D.细致刻画人物的外貌

C.要概括“物”的全部物性 D.具有超人的神奇能力

【B】

12.寓言在世界上有三大发祥地,它们是

14.幼儿生活故事中要写活人物,首先要突出

A.人物所处的环境

B.人物的外貌 C.人物的心理活动

D.人物的行为和活

【A】

15C.趣味歌谣.低龄儿童的思维方式主要是 D.时政歌

A.形式思维

B.形象思维 【A】 16.无文图画故事的主要特征是

A

动 B.完全用画面去表现内容

C

单【D】纯

D

.画面多为写实风格

17D.字头歌.19世纪创作了大量科幻小说,被誉为“科学 幻想之父”的作家是 【B】

A.法国 凡尔纳

C.法国 法布尔

18.对幼儿戏剧的台词要求是

A.准确、生动、丰富 B.具体、概括、哲

C.上口、押韵、生动

D.鲜明、深刻、复【D】 是

【D】

A.极度夸张的手法 B.生活故

事的“写实”手法 C.朴实的白描手法

D.象征变

形手法

【B】 21C.抽象思维.下列作品中,意大利著名作家罗大里的作品 D.逻辑思维 是

【B】

A

. 《洋葱头历险记》

B.《小飞人三部

曲》

C

. 《木偶奇遇记》

D.《古里古拉》

22.世界童话大师安徒生于1835年出版的童话集是

A.《儿童和家庭童话》

【A】

B.英国C.《鹅妈妈的故事》 威尔斯

D.《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D.英国 法拉第

23.《木偶奇遇记》的作者是 【C】

A.英国 斯威夫特

B.意大利 罗大 里

C.丹麦 安徒生

D.意大利 科罗里 24.安徒生写的作品是

A.《灰姑娘》

B.《睡美人》

A.引导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 B.增长幼儿的知识,培养幼儿的求知兴趣【C】

C.培养幼儿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D.《爱丽丝漫游奇境记》D.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35.张天翼创作的长篇童话是

A.《大林和小林》

B.《葡萄仙子》

41.字头歌

【A】

①是一种每句末尾的字词完全相同的儿歌。C.《四季的风》 D.《神笔马良》(1分)

36.金近的《小猫钓鱼》生动地说明 ②一韵到底,具有很强的韵律感。(1分)【A 】

C.《卖火柴的小女孩》

A.专心致志才能获得成功

42.类型化形象

B.刻苦锻炼才能获得成功

【A】

“类型化形象”是指文学作品中具有某些共同特25.著名童话《林中睡美人》的作者是

.下列作品由瑞典作家林格伦创作的是

【A】

A.法国

夏尔·贝洛 B.丹麦

安徒生

C.英国

刘易斯·卡洛尔

26.普希金的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的金鱼形象是

A.拟人形象

B.超人形象

C.常人形象

D.

非人形象 27.古代民间童话集是

【A】

A.古代印度的《五卷书》

C.古希腊的《荷马史诗》

28.18世纪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中的故事是

A.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的故事

B.狐狸列那的故事

C.大人国和小人国的故事 29.幼儿文学的审美功能是指

A.《“小飞人”三部曲》 B.《电话里的故事》

D.俄罗斯C.《丘克和盖克》

普希金

D.《不不园》

31.儿童文学的根本意义在于

A.培养儿童的阅读【能B】力

B.传播文学作品

C

展 D.培养身心健全的人 32

写的儿

B

A.《小熊拨牙》

B.《小熊请客》 CB..古希腊的《奥德赛》《打电话》

D.《照镜子》

33D.中国的《西游记》.安徒生《海的女儿》的主题是

A.人鱼与王子的爱情

B.海底世界的神秘

C.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C】

. 《圆圆和方方》

用拟人的方法把圆形和方形幻化成两个孩子形象,作者是

D .皮诺乔的故事 A.叶永烈

B

兵 C.郑春华

D.孙幼忱 【C】

C

互 相帮助才能获得成功

D.小猫钓到一条大鱼

37.1923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作家创作的童话集是

【D】

A

.叶圣陶的《稻草人》

C.贺宜的《野旋的童话》

生的 《皇帝的新装》里的皇帝是

【C 】

A

.非人形象

B

.拟人形象

39.所有经典的幼儿文学作品,无不依靠

A.神奇的宝物和魔法

B.对幼儿独特精神状态的理解和发掘

C.细节的描写和曲折的情节

【D】

40.我国童话作家葛翠琳的代表作品是

D .对精神生命和理想的追求 A.《萝卜回来了》

B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C.《快乐的小鸡》

D.《野葡萄》【 A】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征或类似特征的人物形象。

(1分)类型化形象的好处是:形象鲜明、易于记忆。(1分)43.图画书

图画书也叫“绘本”是以幼儿为主要对象的一种【A】 特殊的儿童文学样式,B.郑振铎的《兔子的故事》(1分)是绘画和语言相结 合的艺术形式。D.严文井的《南南和胡子伯伯》(1分)

4.串连式结构

串连式结构即以人物或事件为线索,(1分)把C.常人形象几个可以相对独立而又有内在联系的事件连缀 D.超人形象 在一起。(1分)【B】

45.拟人

拟人是指赋予人类以外的种种事物以人的思想感

D.英雄形象和有悬念的情节情、语言行动,使之“人格化”。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D】 20分)

46.儿歌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内容浅近,单纯活泼(2)篇幅短小,易记易诵(3)节奏明朗、音韵和谐(4)乐闻而易晓 47.寓言与童话有什么区别?

寓言和童话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寓言的篇幅短小,情节简单,(2分)而童话的篇幅较长;寓言和童话都有幻想,但童话的幻想丰富多彩,寓言则以表达道理为目的,(1分)着眼于幻想事物与现实事物之间的相通之处,(1分)故事仅仅为表达寓

4、语言要有动作性。语言的趣味性。(1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1.概述3—6岁幼儿思维、想象和语言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在幼儿文学写作中应与注意哪些方神魔故事、拟人童话,还有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故事;(结合作品2分)

(2)格林童话直接反映人民的思想和愿望,体现他们的是非善恶观念;(结合作品2分)

(3)格林童话保持了民间文学生动、朴素的格调,心里有点怕了。他看见老牛伯伯在河边吃草。于是去问牛伯伯:“牛伯伯,请你告诉我,我能过河去吗?”牛伯伯回答说:“水很浅呐。还不到我的小腿那么深……”小马听了,立刻就朝小河跑去。“慢点跑,慢点跑!”小马停住脚抬头一看,原来意而存在。

48.童话的基本特征通过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1分)童话中的幻想是一种“艺术幻想”。(1分)童话的艺术幻想主要通过夸张、象征、拟人(1分)、神化、变形、怪诞(1分)等艺术手法表现。49.什么是幼儿生活故事?

幼儿生活故事是以现实的(1分)幼儿为主要人物,(1分)以他们的日常生活、活动为题材的故事(1分)。属于幼儿故事体材的一个大类。现在通常所说的幼儿故事,主要就是指幼儿生活故事。(1分)

50.幼儿文学中的语言,怎样才能做到易于被幼儿接受?

1、语言要浅显。以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少用虚词、抽象的词。(1分)

2、语言要有音乐性。使用象声词,形成节奏感。(1分)

3、语言要有形象性。语言要尽可能形象。(1分)

面。

3—6岁儿童刚刚掌握语言,词汇还不丰富;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1分),他们的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也刚刚发展,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性和理解事物的表面性特点很突出。(1分)(1)思维。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1分)幼儿文学的创作必须照顾到以上特点,构思富于幼儿情趣的情节。(2分)

(2)想象。幼儿以无意想象为主。(1分)幼儿文学作品中,幻想、比喻、拟人、夸张、荒诞、变形等手法的运用对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2分)

(3)语言。幼儿期是言语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但水平仍处在低级阶段。(1分)因此幼儿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要求形象、生动、口语化,适合幼儿的理解水平。(1分)

52.结合作品谈德国19世纪格林童话的主要特色。

(1)“格林童话”题材广泛、内容丰富。(2分)有

(1分)结构经常采用三段式(1分)的反复,(结合作品2分)

五、给材料改写题(本大题共1题,共10分)53.请根据下面文字,将《小马过河》改写或续

写成适合幼儿听赏的新故事。要求:1.扩展情节,故事有趣;2.添加细节,丰富原有形象;3.语言浅显,符合幼儿听赏水平。

小马过河

在一座小山旁边,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小马整天跟着妈妈,从来不肯离开一步。有一天,妈妈对小马说:“宝宝,你现在已经是个大孩子了。你能帮助妈妈做点事吗?”小马点了点头说,“怎么不能呢!我可喜欢做事啦。”妈妈听了,高兴地笑着说:“宝宝真是好孩子。那么,你就把这袋麦子背到磨房里去吧。”妈妈说着,就把一袋麦子放在小马的背上。小马试了试,一点也不重。就独儿个背着麦子向磨房走去。

从小马的家到磨房,要过一条小河。小马走到小河边,看见河水挡在前面哗啦哗啦地响着,是一只小松鼠……

小马……

53.写作要求:①扩展情节、故事有趣,有一定的主题和意义;

②添加或改变细节,丰富或

创作新形象和故事情节;

③语言浅显,符合幼儿欣赏

水平。

评分标准:改写或续写的新故事具有创造

篇3:幼儿文学试卷

关键词:语文高考,文学作品,命题走向

2014年9月3日, 国发[2014]35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颁布。文件谈到要“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 科学设计命题内容, 增强基础性、综合性, 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1]。在这样的改革大背景下, 语文作为传统意义上的主科, 其高考试卷改革前的实际情况、改革后的命题走向是值得探究的。

一、概念界定

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 (以下简称《课标》) 的表述, 笔者定义:阅读测试材料中, 除“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言文作品”的文章, 均为文学作品。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学作品”所需落实的《课标》要求应集中在以下几点:第一:对形象的理解;第二:对文本价值的理解;第三:对文体的鉴赏;第四:借助资料对作品的评价。笔者结合文献, 对相关概念进行如下定义:对形象的理解, 即凡题干涉及人物的精神面貌、性格、景物特点, 都属此类。本价值的理解, 即凡题干涉及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对文章关键字词及语句, 都属此类。对文体的鉴赏, 即凡题干涉及某种文体的语言、结构、表达效果, 都属此类。借助此料对作品的评价, 即凡题干涉及引用别家对文本的评论或结合自身的经历或阅读的书目谈感受, 都属此类。

二、“文学作品”测试材料参数呈现

从图1可知, 各考察点总体上在历年均有呈现, 但并非全部涉及, 且关注度不均衡。其中对文体价值的关注最多, 占56%;对借助资料的关注占17%;对文体的关注仅占8%;对形象的关注占10%。

这种格局的形成原因如下。《北京市高中课改实验版·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必修 (一) (二) 阅读·写作》明确提出, “学一篇近5000字的散文, 首先要重点解决的就是对文本内容的把握”[2]。其他文体也是如此。因此文本价值考察必然会成为关注热点。而如今倡导“淡化文体”, 因而文体知识考察有所减少。新课程改革凸显“能力立意”, 越来越强调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设问与答案都相对开放的“借助资料”试题考察较多。考察形象的题目较少, 出现的位置在近几年, 这种题应该引起一定重视。

注:其中16~21的数字为对应当年测试材料中的试题题号, 有多个设问的题干, 统计时在括号中对应给出了相应的小设问问题题号。

从表1和下页图2知, 考察形象的题目9年有3.5道, 出现在第三题位置上。考察文本价值的题9年共有23.5道, 出现在第一题位置的有9道, 出现在第二题位置的有6.5道, 出现在第三题位置的有5道, 出现在最后一题位置的有3道。考察文体的题9年有3道, 出现在第一题位置的没有, 出现在第二题位置的有2.5道, 出现在第三题位置的有1道, 最后一题位置的没有。考察借助资料的题9年共有6道, 全部出现在第四题位置上。

由此可见, 文本价值受到命题者的重视, 考察量最多, 位置不固定。以形象为考点的题目和以借助资料为考点的题目, 分别出现在第三题和第四题位置上, 在近年已形成稳定规律。未来几年, 这种规律应该不会被打破。由于文体类题目被淡化, 这一位置或将继续由文本价值类题目、形象类题目、借助资料题目所分占。因《意见》十分重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题目的能力, 因此, 这一题也可能演变成借助资料题与文本价值题结合的一道新题。

由图3可知, 2006—2014年中“文学作品”的总体量均是4, 这在未来几年中是否得以维持, 要取决于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对于全试卷的平衡。如果这两者不做大的调整, 那么北京卷文学作品类试题题量将维持现状。

从表2和图4看, 各考察点在历年总体上均有涉及, 但有差异。从连续性来看, 对形象的关注近两年有所连续, 且关注度增强;对文本价值的关注一直存在且关注度极高;九年中没有持续关注文体, 且近三年没有该类型题出现;对借助资料题的关注度、连续性均在增加, 近五年对此考点也均有涉及。

九年来, 文本价值最收重视, 对形象和对借助资料的重视程度近几年在增强, 对文体的考察近几年在减弱。在“能力立意”、“淡化文体”、“重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改革趋势下, 预测这种趋势还会保持。

三、结论

通过述对北京在2006年取消春季高考至今的九年的北京高考语文试卷文学作品试题的研究, 得出以下结论。

1.

从题量上看, 考察数目维持在4, 且已形成稳定规律。若《课标》和全国卷调整尺度不打, 北京卷的这种规律将得以维持。

2.

从试题位置上看, 以形象和以借助资料为考点的题目, 分别出现在第三题和第四题的位置上, 已形成稳定的命题规律。未来几年内, 这种规律应该不会被打破。由于文体类题目被淡化, 这一题的位置将由备受重视的文本价值类题目、形象类题目、借助资料题目所分占, 或者演变成被借助资料题目与文本价值题目的结合的一道新题。

3.

从考察内容上看, 九年来, 命题者对文本价值是最重视的, 对形象和对借助资料题的重视程度在增强, 对文体的考察近几年在减弱。在“能力立意”、“淡化文体”、“重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改革趋势下, 这种趋势还会保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DB/OL].http://www.gansu.gov.cn/art/2014/9/29/art_4961_198378.html.

篇4:评05高考试卷谈文学常识备考

下面结合今年高考出现过的试题进行分析点评,以期对考生们的来年备考有所裨益。

一、真题回顾

今年全国16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有5套试卷对“文学常识”考点设题进行了考查,考查的模式有以下三种:

1.单独设题考查

单独设题考查的有重庆卷和浙江卷,前者的题型为选择题,后者的题型为填空题。

例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重庆卷第5题)

A.贾谊、欧阳修、苏洵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散文家,他们各自的代表作《过秦论》《伶官传序》《六国论》都是有名的史论散文。

B.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都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窦娥冤》《西厢记》和《牡丹亭》。

C.钱钟书是现代著名学者、小说家,代表作有学术论著《谈艺录》《管 锥编》和长篇小说《围城》等。

D.弗兰茨·卡夫卡是奥地利小说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代表作是《变形记》。

答案B(汤显祖是明代戏曲家)

例2填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2分)(浙江卷第18题)

中外名著常有一个精妙的开头语,例如俄国作家______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中国作家罗贯中的《_____》中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答案 列夫·托尔斯泰三国演义

2.与名句填空混合考查

今年的湖北卷和辽宁卷,题型均为填空题。

例3 补写出下列一段话中空缺的部分。(4分)(湖北卷第17题)

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①___,送我至剡溪”;王维《___②___》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___③___《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___④____”。

答案 ①湖月照我影②山居秋暝③李清照 ④波心荡,冷月无声

例4填空。(任选两小题)(4分)(辽宁卷第18题)

①中唐诗人_______笔下的“草色遥看近却无”与盛唐诗人王维诗中的“白云回望合,______ ”有异曲同工之妙,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②南宋词人_______在《扬州慢》中有“过春风十_______里,_______”之句,描绘了战争洗劫后扬州城的荒芜景象,令人感叹。

③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是 (填国家名)人,其小说《______》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答案 ①韩愈 青霭入看无 ②姜夔 尽荠麦青青 ③哥伦比亚 百年孤独

3.结合现代文阅读随机考查

今年上海卷结合现代文阅读进行了考查,题型为填空题。

例5写出课本中茨威格作品的篇名 (1分)

答案《世间最美的坟墓》

二、考查走势预测

1.考查范围

因今年是恢复对“文学常识”考查的第一年,考查知识点的范围相对比较狭窄,但2006年的考查范围将会进一步拓展。依据以往的考查情况,笔者认为考点将主要聚焦在以下五个方面: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文学体裁常识,重要作家的文学风格和重要的文学流派,重大的文学运动和重要的文学社团。

2.考查模式

一种是单独命制选择题或填空题,另一种是与名句名篇相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

三、备考方略

1.整理一份识记材料

考生从高三复习备考开始就可以自己整理一份识记材料,材料的整合可参照如下模式:①以高中课本第三、四、五册附录中的《20世纪中国文学概述》、《中国古代文学概述》和《外国文学简介》为“纲”;②以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和文学体裁类别为“经”;③以各文学阅读单元前的“概论”和注释中提及的作家、作品和文体知识为“纬”。这项工作最好结合第一轮复习来进行。

识记材料的整合结束后,再以权威的文学常识辅导资料作为“滤网”进行一次过滤。只有这样整理出来的一份识记材料,才是贴近考纲、贴近教材、贴近高考的,才对考生关于“文学常识”知识点的掌握大有裨益。

2.实施一个识记计划

考生可以将整理出来的识记材料切割成一些大的条块,然后科学合理地规定每周(天)的识记任务。一般可以充分利用早读时间进行指定性识记。这样才能保证识记的计划性、科学性、合理性,达到化整为零、熟练掌握的目的。

3.落实一套检查机制

①自查:充分利用一些同步的“文学常识”填空练习,进行自记、自测、自查。②相互抽查:同学、同桌之间可以相互抽查,旨在对复习过的文学常识加以回忆和巩固。

篇5:文学常识试卷整理

文学常识填空(来源于多份试卷)

1.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主持编纂的诗文总集是

2.春秋笔法指

3.“四部”是我国古代图书的分类名称,指、、、四类。

4.《文史通义》的作者是清代的5.《说苑》《新序》的作者是西汉作家

6.“黄老”和“六经”指先秦时期的、两个学派。

7.《春秋》相传由编订而成,编写体例是。

7.《战国策》的整理编订者是,编写体例是。

8.“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警世名言出自北宋的笔下,他主持编写了史学

巨著,体例是

9.白居易和(元九)发起的诗歌运动的名称是,主张

10.稼轩是,白石是

11.《文心雕龙》是(朝代)的(学者)

12.战国时期主张“合纵”“连横”的两位游士的名字是、13.“火于秦”指的历史事件是,扬雄是汉代大儒,他的字是

14.汤显祖其“临川四梦”四部戏剧作品名为、、、15.“子建”和“子瞻”分别指、16.“鲁直”的姓名是,他是宋代(文学流派)的创始人。

17.“六经”是指“诗、书、礼、乐、、六部经书。

18.《史记》中司马迁用“”表达对传主的臧否。

19.《闲情偶寄》作者是代的戏曲理论家

20.“秦七”指的是,他和张耒、晁补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21.刘熙载在论著中提出了“诗品出于人品”的观点。

22.与“兰”并称为“花中四君子”的是、、23.“眉山苏氏”是指,温庭筠是词派的鼻祖。

24.明末清初三大儒是顾炎武、和。顾炎武的取名于子夏“日知其所亡,1

高三(17)(20)个性化材料之附加题

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的代表作是

25.“戛戛乎陈言务去”语出(朝代)(作者)《答李翊书》:“惟

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26.柳宗元和一起倡导了唐朝的古文运动。古文运动的文学主张是

27.将儒家四部经典合编注释称为“四书”的是(朝代)的(学者)。

28.《朱子语类》是中国南宋哲学家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

29.魏文帝指的是,他的文学理论著作是

30.周敦颐是北宋的开山鼻祖。

31.《阅微草堂笔记》作者是清代的学者

32.徐渭是朝代的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学者。

33.袁随园的姓名是

34.京口、广陵两地现今的称谓是、。

35.班固所写的史学著作是,《后汉书》的作者是

36.《左传》和《后汉书》的写作体例是、37.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是时期著名思想家、史学家、学者。

38.明代文学家中“三袁”指、、,属(文学流派)

39.孔融是东汉文学家,孔子的二十世孙,和王粲等六人被合称

40.“退之”是指唐代的,他与苏轼以及苏洵、柳宗元、欧阳修等人并称

41.“康乐”是指南北朝时期被称作康乐公的著名诗人

42.苏辙,字,文章以策论见长,与其父苏洵写过一篇著名的同题文章《》。

43.李供奉是

44.《六一诗话》的作者是

45.古汉语中“朔”在时间是指农历每月的46.《中庸》是“四书”之一,另外三部书的名字是、、47.“前四史”除了文中提到的司马迁的《史记》,还有、、三部史书。

48.“飞蓬乱首”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典籍。“沧浪“指的是宋代诗人

篇6:中国古代文学(三)试卷2B

----

学年第学期

课程考核试题

考核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三)

(卷)考核班级

学生人数

印数

考核方式

闭卷

考核时间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白朴的杂剧《墙头马上》素材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

一诗。

2、在宋代,说话分为

小说、说经、讲史、合生四家。

3、最早且较完备地著录作家及作品名目的文献是戏曲家

钟嗣成的《录鬼簿》。

4、元杂剧《两世姻缘》的作者是

元乔吉。

5、苏洵工于政论,其论述贿秦政策的代表作是《

六国

》。

6、宋初

晏几道的小令登峰造极,有词集《小山词》。

7、小令

套曲

是散曲最主要的两种体制,它们一为短小精练,一为富赡雍容,各具不同的表现功能。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3、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

(黄庭坚《题落星寺》)

4、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李清照《如梦令》)

5、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

(朱淑真《减字木兰花•春怨》)

6、沙上并禽池上瞑,玉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8、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夏日》其七)

9、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10、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

(元好问《岐阳三首》其二)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辛派词人

2、苏黄

3、三苏

4、《论诗绝句三十首》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简述秦观词的特色。

2、简述《倩女离魂》的主要内容。

五、名句赏析(每小题6分,共12分)

1、简析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简析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六、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关汉卿的杂剧的内容分类及其代表作。

篇7:2013文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密┈┈┈┈┈┈┈┈┈┈┈┈┈┈┈┈┈┈┈┈封┈┈┈┈┈┈┈┈┈┈┈┈┈┈┈┈┈┈┈线┈┈┈┈┈┈┈┈┈┈┈┈┈┈

安阳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概论课

2012——2013学第一学期期末考查试卷A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文艺学包括文学理论、三个分支。

2、关于文学原始发生,有、劳动说等几种观点。

3、如果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方来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与理性、情感性与

_认识__的相互渗透状况。

4、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可以分为材料储备、等三个环节。

5、艺术真实是内蕴的真实、、主观的真实、6、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可以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象征性

种类型.7、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是诗、8、文学言语具有内指性、、阻拒性、本色化等特点。

9、文学意蕴层面可分出

10、报告文学具有及时性、、等特征。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文艺家是:(A)A.艾布拉姆斯B.韦勒克C.沃伦

D.菲雷泽

2.在《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一文中,首次用反映这个词说明了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C)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

D.斯大林

3.提出“陌生化”概念,强调作品语言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认为文学创造的过程就是通过“扭曲”的语言使现实生活变得陌生化的过程 的是:(C)A.女权主义B.结构主义C.俄国形式主义D.英美新批评派4 提出“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的中国古代文论家是:(C)A.刘勰B.陆机C.曹丕D.钟嵘

5、提出“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著名论断的是:(B)A.马克思 B.恩格斯 C.斯大林 D.希尔特

┈┈┈┈┈┈┈┈┈┈┈┈密┈┈┈┈┈┈┈┈┈┈┈┈┈┈┈┈┈┈┈┈封┈┈┈┈┈┈┈┈┈┈┈┈┈┈┈┈┈┈┈线┈┈┈┈┈┈┈┈┈┈┈┈┈┈

6、“诗意的裁判”是恩格斯对______B___的评价。

A.列夫·托尔斯泰

B.巴尔扎克

C.劳拉·拉法格

D.普列汉诺夫

7、从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将艺术分为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的是:(A)

A.黑格尔

B.席勒

C.康德

D.费尔巴哈下列哪一项不是文学言语的特点:(D)

A.内指性

B.心理蕴含性

C.阻拒性

D.假定性提出“隐含的读者”的概念,开启了接受美学由接受研究向效应研究的内在转变的是:(A)

A.伊瑟尔

B.伽达默尔

C.姚斯

D.哈贝马斯

10.“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简称“三融合”)的审美理想是在____A____中提出的。

A.恩格斯:《致斐迪南·拉萨尔》

B.恩格斯:《致敏·考茨基》

C.恩格斯:《致弗·梅林》

D.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

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2、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3、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

福相联系。

4、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四、简答(每小题9分,共18分)

1、为什么说文学起源于劳动?

要点: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③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④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2、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要点:第一,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第二,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

第三,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的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常常只是一个机缘;第四,艺术发现并

不改变原来的事物。

说明:每个简答题9分,共18分,按要点酌情给分。

五、评论(读下面的小说,写一篇评论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

字。40分)

他的姓不大好听,姓苟。前些年,在县委任过常委,主管过宣传工作,行政官衔不明确,“官称”就很别扭。这本是没办法的事,当面叫他“常委”,不挂姓,背地只要说“一丝不”仨字,那就是指苟常委了。

我喜欢爬格子,稿子上过报纸,也上过电台,还有一次居然上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报纸摘要节目,”也许正由于这,我被调到县里去做宣传工作,每写好稿子,要经苟常委过目。

┈┈┈┈┈┈┈┈┈┈┈┈密┈┈┈┈┈┈┈┈┈┈┈┈┈┈┈┈┈┈┈┈封┈┈┈┈┈┈┈┈┈┈┈┈┈┈┈┈┈┈┈线┈┈┈┈┈┈┈┈┈┈┈┈┈┈

“咦,你看!”他从眼镜的上方向我瞥了一眼,然后,用右手食指点着我的稿子“你看,你这个‘己’字伸出一点点头儿,那怎么行!那就念另一个字喽!这不用说我想你当然知道哟!”

我急忙用手指甲在稿纸上划了几下,笑了笑:“念‘已’,已经的‘已’!”

“不,不,你看,你那一竖折钩儿伸出的太多了,跟上边连上了,那就又成了‘巳’字喽!哈,中国字,难,学好,不易,唯其难,必一丝不苟!”

从办公室里出来,我的脑子早被“己”、“已”、“巳”那三个字搅成了一团乱麻。

忽一日,同室的张志芳笑着走近我,悄声说:“传你呢!”

我愣愣的。

“呀,这么迂,‘一丝不’呀!”她吐了吐舌头,诡谲地一笑。

我去了。

“你看,又找你了。这一次,你稿子里的所有‘禾’旁都带钩儿了!”

我呆呆的。

“那‘禾’旁不该有‘钩儿’是直直的一竖。”长指甲在我的稿子上划出一条很深的印迹。

他摇摇头,不再言语。

这很使我吃惊。

他似乎陷入了幽远的沉思,许久,才用嘴角嗤地一笑:“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为这个‘禾’旁有钩儿没钩儿竟在文字学术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个文字学家听一位目不识丁的老农说:没见过庄稼的根儿向上长的,从中受到启示,在报纸上发表了关于‘禾’旁不要‘钩儿’的论文,还建议出版界开展‘凿钩儿’运动。你看,现如今出版的图书,所有‘禾’旁的钩儿都凿掉了!”

苟常委的渊博知识,令人叹服。我常常是写好稿子就主动登门求教,每次总能得到新的知识。

不料,形势急转直下,一别就是二十余年!

在这二十年间,关于苟常委的事,我几乎一无所知,隐隐约约地听说过,他曾给一家电台写过听众来信,建议纠正“老挝”和“秘鲁”的读音云云。耳听为虚,不知可曾真有过此事。

突然,我莫名其妙地接到了一个电话——叫我给常委起草悼词。

“这是哪里事!”我心里突突地跳,可还是答应了。

悼文写好了,只是“医治无效”后面的时间还空着,那原因很简单,他还没有死。

“要不要读给苟常委听听?”我惴惴地问。

“那干啥?”

“怕不好吧,他一生一世一丝不苟„„”

没想到周围的人“哗”地笑起来。

我忙解释:“不开玩笑,真的,让他听听好,虽说悼文都是陈谷子烂芝麻老一套,还是让他听听的好!”“可以吧!”

大家都倚在苟常委的床头,叫醒他,其实已很难,不过,看得出,他心里是明白的,只是眼已极难睁开,手也极难动弹了。

悼文不长,很快读完了。

苟常委灰色的脸上掠过一丝笑意。

大家知道他已很满意,轻声吵吵着“就这么定了”!

此时,苟常委挣扎着摇着头,挣扎着移动着手臂,挣扎着伸出两个手指头。

“静、静静„„”一片唏嘘声。

苟常委两个手指叉开,再叉开,然后,食指打了个弯儿,颤了几下,头随着轻轻晃了晃。

谜,是个哑谜。大家面面相觑,提了至少有一百零一个“是不是„„”

苟常委皆用晃头表示否定。

忽然,我心里一亮,分开人群:“哦,悼文里应该把‘退休’换作‘离休’对不?”

篇8:幼儿文学试卷

二、幼儿文学对幼儿性格养成的影响

幼儿文学以其文学的特质, 以其生动形象的艺术魅力对幼儿进行“人性之熏陶”, 从而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多, 一方面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 受家长的溺爱;另一方面, 家长受“智育至上”和“知识教育”的传统教育观念影响, 误认为只要幼儿学习好, 其他方面都可以忽略, 对幼儿智力方面的培育也舍得投资花本钱。有关调查显示:40%的家长没有有意注意教育, 50%的家长没有考虑幼儿是否愿意就为其安排学习内容, 30%的家长过早地送幼儿学习绘画、钢琴, 并坚持陪读等等。由于家长忽视对幼儿性格养成的培养, 造成他们社会性情感淡漠, 形成自私、不合群、受挫力差、意志不坚强、交往能力缺乏、不会关心他人等等心理倾向。因此, 在幼儿教学过程中, 借助优秀幼儿文学作品这一载体, 通过欣赏、表演、仿编等活动, 引导幼儿感受优秀幼儿文学作品中的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 使幼儿成为具有自信、乐观、合作、分享、坚持、勇敢等良好性格的人。

三、幼儿文学对幼儿性格养成的策略

优秀的幼儿文学经过了长时间的筛选、积淀, 流传至今, 有其独特的魅力。优秀的幼儿文学不仅具有认知、教育价值, 还具有美悦怡情的价值, 对幼儿的审美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开发, 以及性格养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 在日常教学中, 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效果良好, 深受幼儿及家长的认可和喜欢。

1.充分挖掘语言潜力。在语言活动中, 选择适合幼儿欣赏的文学作品, 引导幼儿理解文学作品, 体味文学作品中的勇敢、诚实、互相帮助、与人分享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别林斯基说:在指导儿童欣赏文学时, 应当尽量使孩子少领悟一些, 多感受一些。面对一篇幼儿文学, 幼儿虽然表达不完全, 但他们却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幼儿文学的美轮美奂。如, 在感受童话故事《拔萝卜》时, 笔者并没有让幼儿说出“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而是尽量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 从而增强幼儿的语言能力。

2.开设“小喇叭广播”。每周进行两次以上, 各班采取“小喇叭广播”的形式, 在晨间谈话或午间休息时, 让幼儿倾听各种体裁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欣赏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美, 并从中萌发幼儿的社会性情感。

3.设立“金话筒”区角活动。鼓励幼儿自由组合, 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 借助各种道具, 如头饰、胸饰、图片、音乐, 吟唱一些短小的童谣、散文诗等, 在说说唱唱中渗透德育。如, 在《给熊奶奶读信》活动中, 笔者特意播放了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 让幼儿感受两种截然不同的读信口吻, 鼓励他们尝试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表达, 大胆表述信的内容, 并且在此基础上, 懂得和学会用恰当的语言和语气与人交谈, 感受交流带来的喜悦。

4.开展“我来演一演”活动。请幼儿把自己学到的幼儿文学作品演一演, 从而展示自我、体验自信、感受合作, 得到成功的快乐。

5.成立“星光大道”表演组。引导幼儿自编自演自己创作的小节目, 使幼儿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合作。

6.创设“我喜欢的故事墙”。引导幼儿把自己喜欢的故事、儿歌等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并且展示在墙上, 供幼儿欣赏。在相互交流中, 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

上一篇:《大班区域运动》教学反思下一篇:研究生就业推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