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真正的孩子

2024-07-25

做一个真正的孩子(精选14篇)

篇1:做一个真正的孩子

生活法则

——《狐狸的钱袋》读后感

文家二中小学

四年级一班庞文迪 指导教师高春静

生活法则

——《狐狸的钱袋》读后感

忍受不住题目的诱惑,寒假里,缠着妈妈给我买了《狐狸的钱袋》这本书。翻开第一页就被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所以我就一口气把它给读完了。

这是一个“情”“趣”交融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死记硬背也背不过那不到十个字的咒语的狐狸——阿南。森林里的小狐狸都会魔法,都能变出许许多多的东西来,他因为法术不灵处处受别人排挤,阿南很伤心。别的狐狸都是靠从钱袋里变出钱来找到主人的,而阿南总是记不住那些咒语,所以他就尝试着用眼泪打动别人。在某一个秋天,阿南遇到了卖乌冬面的阿旺爷爷,他想要靠自己的劳动换来果实。于是他们互相照顾,一起生活,终于创造出了令人流口水的油豆腐皮南狐乌冬面。

不知不觉,过去了三四年,阿旺和阿南也再也不寂寞了,他们成了一对永远的朋友,天天在一起。可惜后来善良的阿旺爷爷去世了,阿南没有忘记自己地理想,他坚持自己去卖乌冬面,并不停地研制新的品种,顾客越来越多,得到了村子里许多人的夸奖和赞美。

这个故事中地阿南本应该和那些狐狸一样学变魔术,很方便地骗来自己想要的东西,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阿旺爷爷一起做乌冬面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用劳动换来了甜蜜的果实,赢得了人们的赞赏,他从一个爱哭鬼变成了一个勇敢、独立、自信的孩子。

阿南地经历也给我们带来了勇气,让我们不仅学会独立生活地法则,更懂得了要珍惜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篇2:做一个真正的孩子

大家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做一个真正的环保人。”说起环保,大家一定想到污染、洁净等词语。同学们也一直以为,上街扫扫垃圾,捡捡废纸,清除电线杆上的牛皮屑就是最好的环保行为。其实,我们忽略了环保主题中一个更重要的话题,那就是资源的回收与循环使用。

就拿我们学生用的最多的纸来说吧!

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造纸大国,又是一个纸消费大国。但废纸回收利用的水平却与此不相称,废纸回收率仅为30%,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业界专家一致认为,我国废纸回收率低,70%的废纸被浪费,与此同时,造纸企业每年还要进口大量废纸用作生产原料。造成如此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

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教育部已明确规定部分教科书实行循环使用。每学期期末回收循环教材,按学科分类清点、消毒后统一保管,再次使用。有人算了笔账,以我国现有在校中小学生2.2亿人、每个学生每年两学期平均使用10册课本计算,一年要用课本2.2亿册以上。按每人每学期课本平均重1500克计算,如果课本连续使用5年,可节约528万吨文化纸。而生产这些纸要耗费300万亩木材、5.28万吨纯净水、633.5万吨煤、158.4万吨化工原料。这是一连串多么惊人的数据啊!

前几天,萧山区少工委向全区少先队员倡议,希望我们同学能将身边的废纸、旧书、废笔记本进行整理,通过学校统一收集,由造纸厂进行回收与再生产。而且新生产的纸张将作为区第七次少代会的会议资料使用。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希望我们长山中心小学的每一个同学都能积极行动起来,踊跃地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

篇3:学做真正的“孩子王”

一、在管理中树“王者风范”

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核心, 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他们翱翔于新生活的双翅。一路行进的是学生, 而教师就是向导。指明方向是教师的责任, 而选定路线、选定行进的方式却是学生的权利。在班级中, 笔者鼓励学生们提出了如下口号。

1.“我要自己管自己”

学生是班级的主角, 教师的责任在于引导学生当好主角, 使之具有自主意识、自治能力。开学第一个周的班会, 笔者给学生们上了一节名为“如何做好班级管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课堂上, 大部分学生对班主任指派班干部的做法予以否定, 认为管好班级是每个人的事, 大家必须共同参与。到底如何参与呢?同学们情绪被调动了起来:“对, 还是自己管自己好!”经过笔者和学生们的讨论, 改变了传统的封闭式班级管理体制, 建立了开放、民主的班级管理体制——“学生班主任”制度。即按学号每名学生轮流当一天班主任。在这一天内, 班主任的工作职责是组织全体同学参加集体活动、做个别学生的思想工作、督促检查班干部的日常工作。

另外, “班干部轮流制”也配套实行。即由学生们和每周的优秀学生班主任选出下一周的班干部。班干部在学生班主任的带领下分工负责班级的各项工作。每当看到学生们走马上任时那灿烂的笑脸, 那昂首挺胸的样子, 笔者就感到自豪。

2.“我会自己管自己”

怎样才能使班级自我管理优质高效呢?帮助幼儿学走路需要从扶到放, 放中有扶, 以放为主, 以扶为辅, 这个策略也是帮助小学生在自我管理实践中走向成功的秘诀。在第二周的“学生班主任”活动中, 笔者除了加强活动前的各项指导, 还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能干什么、应干什么。笔者既充分相信学生, 把班级管理任务放手让学生去干, 又及时与学生一起讨论, 解决“学生班主任”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和发现的新情况。

一次, 轮到李宏鹏同学做“学生班主任”, 他发现当天的值日生没把教室地面扫干净, 就要求值日干部找到值日生重扫一遍, 可扫完后教室地面还是脏兮兮的。这时李宏鹏气冲冲地来找我, 问我是否再罚扫一遍, 我反问一句:“刚才罚扫的情况怎么样?”他说:“就像没扫一样。”于是我问他:“有没有办法能使今天的值日生学会扫地?”他愣了一下, 然后说:“老师, 最好有人教他们怎样扫地。”“你能教吗?”笔者故意将他一军, 因为笔者知道, 他在家里很少干家务, 一定不会扫地。果然, 他支支吾吾地不知如何是好。“老师, 我, 我, 我不会……”“我给你想个办法吧, 你求助一下同学们, 看看他们谁能帮你这个忙, 帮你教教今天不会扫地的值日生, 怎么样?”他一脸通红:“老师, 今天我可是班主任。”“班主任怎么了?班主任不会也要虚心呀!”他接受了建议, 真的做起了“学生”, 和值日生们一起终于把地扫得干干净净了。

事后, 他说:“老师, 原来做班主任什么都要会, 否则会让同学笑话的。我以后一定多做家务, 多学本事。下次我再做班主任, 一定会更称职。”笔者欣慰地笑了。接下来的日子, 学生习惯于用自己的方法管理自己, 并很好地处理了班规与校规之间的关系。班级秩序井井有条, 班级工作有条不紊。

二、师生共同成长成伙伴

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 笔者和所教学生已经成为伙伴, 彼此互相帮助, 共同走向成熟。

1. 自信罐

每个平淡无奇的生命中, 都蕴藏着一座丰富的金矿, 只要肯挖掘, 哪怕仅仅是微乎其微的一丝优点的暗示, 顺着暗示的方向, 也会挖出惊人的宝藏。教师的责任是什么?就是发现并一点点放大学生的优点, 让他自己找到自信。学生只要有了足够的自信心, 相信自己能行, 就可以做好许多工作。

笔者班上有个叫王晓明的孩子, 刚升入四年级时, 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成绩均不及格, 他无法正确地看待自己, 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 甚至有时说自己天生低能, 什么也做不好。要想让这个孩子有个转变, 必须让他相信自己, 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一天放学, 笔者把他叫到办公室, 拿出一个装饰得异常美丽的小瓷罐儿送给他, 小瓷罐儿上面贴着一个标签, 标签上写着:王晓明的自信罐, 需要时用。其实罐儿里装着十几个用浅蓝色纸条卷成的小纸卷儿, 每个纸卷上都写着笔者送他的一句话。其中有这样的一些话:“哆啦A梦微笑着送给我一件宝贵的礼物, 他的名字叫王晓明;我是你的知心姐姐;我希望住在你家隔壁;你很可爱, 很善良;你是我愿意一起在操场上做游戏的人;你那么热心, 积极为同学发现错误并告诉老师;我真的相信你能做好任何你想要做的事……”

笔者给了他两点建议:“第一, 当你完成一件自己想干的事情或者得到别人的称赞和肯定的时候, 就写一张小纸条放在这个罐儿里;第二, 当你遇到困难或挫折, 想要放弃的时候, 就从这个小罐儿里拿出几张纸条来看看。”随后我偷偷地观察着。首先我发现他上课听讲的神态变了, 腰板总是挺得直直的, 眼睛总是随着我转, 作业也书写认真了……这天, 他上课开始举手了, 笔者马上让他回答问题。他每天都把这个自信罐当成宝贝一样呵护着, 同学们看他的眼神也变了, 他身边围的人越来越多了。笔者知道, 他自信罐里的纸条也越来越多了。期末测试, 他的语文居然考了80分, 数学也跨入了及格者的行列, 越来越多的笑容出现在他的脸上, 看, 他找回了自己的自信!

2. 反思录

笔者班级的墙上挂着一本厚厚的册子, 那就是“反思录”。册子的扉页上写着这样的话:“孩子们, 这里是我们的心灵驿站, 和老师一起记下我们成长的足迹吧, 不管它是直是弯, 也无论它是深是浅, 那都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笔者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写反思的情景:当时, 笔者在教室里批改作业, 接连发现, 有些生字都纠正了好几次, 可学生的错误还很多。于是笔者气不打一处来, 发起火来, 情不自禁地撕了几个学生的作业, 并扔在地上。等情绪平静下来, 笔者产生了深深的自责:学生作业错误率高, 肯定是自己教学的问题。午饭后去教室时, 笔者怀着一份特殊的心情, 也如学生平时犯了错误说明情况一样, 认真地写了份反思, 并认真地读给学生听, 向学生道歉。笔者从学生的目光中, 读出了惊异、感动。他们一齐围上来, 这个说:“老师, 没关系的, 有了错可以改的。”那个说:“老师, 我们不怪你。”林林拉着笔者的手摇晃着说:“老师, 我们没有认真写作业。”被孩子们纯真的心灵感动着, 那一刻, 笔者真的哭了。被孩子们的热情包围着, 笔者觉得自己就是他们的朋友, 一个不但可以为他们分担忧愁, 而且在犯了错误的时候也需要他们原谅和帮助的朋友。

三、让孩子为“师”, 自己做“学生”

要想成为孩子的伙伴, 架起心灵的彩桥, 就要走进学生的世界。教师在教学中应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笔者想办法让孩子为“师”, 自己做“学生”。比如, 笔者试着把自读课交给学优生来讲。试验了两年, 效果很不错。笔者事先将教学目的、教学重点等告诉试讲的学生, 让其利用两三天课余时间去准备, 然后在班里讲, 学生们大为欢迎。这样做, 既锻炼了学生讲课的胆量与能力, 又激励了其他学生努力争取上台机会。

在自读课上, 昔日的学生变成了“老师”, 而笔者却坐在学生的座位上听讲。有时候, 笔者也一本正经地向“老师”提问, 请求学生们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们忍俊不禁。课后, 学生们自然还愿意和笔者这个“学生”来讨论问题。

只要有时间, 笔者课间总是要到班里和学生们一起说、一起笑、一起玩, 笔者和学生比赛折纸、打乒乓球。学生常常向笔者发起“挑战”。他们有时候在笔者背后突然一拍, 撒腿就跑, 逗笔者去追他们;有时会从后面蒙住笔者的眼睛, 猜对了是谁才松手。现在他们常常趴在笔者耳边来说悄悄话。

篇4:做一个真正的男人

一个男人,要懂得保护女人和尊重女人,尤其是后者,千万不要强迫她做她不愿意的事情。不要打女人,无论她伤过你,还是骗过你……

一个男人,要说话算话,吐出去的东西再咽回来,自己都会觉得恶心。

一个男人,可以不帅,但是一定要有风度,要有修养,要有内涵,要有底蕴。男人可以丑,但决不能丑陋。

一个男人,可以不用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是应该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无论怎样,你总要养家糊口。

一个男人,要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人也就这一辈子,头顶的天都是一样的。你可以失败,但是不能自甘平庸。

一个男人,要有责任感,无论是对事业还是对家庭,无论是对父母妻儿,还是朋友兄弟,都要担当起自己的职责。自私自利的不是好男人,推脱逃避的不是男人!

一个男人,还应该强悍,社会上鱼龙混杂,充满了危机和诱惑,意志力不够坚定,很容易被击败,被打垮。一个随随便便就会被击败打垮的男人,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也无需谈起。

一个男人,应该学会赚钱,千万不要以为攒钱可以发家致富,钱都是赚出来的,而不是攒出来的……

一个男人,要勤奋果敢,天道酬勤的道理已属老生常谈,而自己觉得对的事情就要努力去做。

一个男人,要沉稳和冷静。沉稳,是男人区别于男孩的标志,而冷静,可以让你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降低风险,也让你显得更加成熟,像一个男人。不要习惯于解释,做了就是做了,无论好坏成败,都是自己做的,解释这东西是最最没用的,你想当初干嘛去了!再者,有些时候,沉默确实是金。

做一个男人,一个真正的男人,顶天立地、纵横四海的男人!

篇5:做一个真正的行者作文

在路上,看遍沿途两岸的风景,写下一段段动情的文字,闭上眼睛嗅嗅空气中的芬芳。寄情于山水,在绵延的山间,清澈的碧波中思考人生,也别有一番滋味。

先有一个走遍天涯海角的梦想。每天,都可以憧憬一个美丽的事物,比如看到春季校园里的丁香花,就可以联想到“欧洲花园”荷兰大草地上的一座座风车和满丛的郁金香;再比如,去到公园里,看到小池塘的水和簇簇芦苇,就自然在脑海里浮现出威尼斯水镇的清清流水,古朴的桥和悠悠的小船……

然后,三两结伴,带上相机和好心情,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搭一班夜航船,去到江南小镇,与那里的孩子游乐,与那里的老人谈心,与小野花,高大的柳儿合影,和微风暖阳寒喧。走在乡间石板小路上,看着两旁车辙,不禁陷入沉思,提笔书写下那段心语“可不可以还我一片土地,那里只有自然原本的样子……

我也踏足过许许多多的地方,记得那次,已是晚上七点多,江南的天比北方黑的要早,可是,还有清晰可见上海市天空中的朵朵白云,一个个点缀在墨色的夜空。豫园外的小街市,到了夜晚,格外的热闹。小商铺们纷纷点起暗黄色的夜灯,挂在门前,如果你光顾某家小铺,那里热情的人儿总会跟你道一声“你好”,并以江南人民独特的“欢迎方式”为你介绍产品。漫步在一条窄窄的小巷,我用相机拍下一次次商家交易成功时,人们拿到好吃或好玩的上海特产时的喜悦神情,双方互相点点头,便转身离开了。喧闹的声音在耳畔回响,周围古老的灰白小楼构起一方江南之景,水中若隐若现的光亮,随波浪上下晃动,夜已深,我带着满心,满嘴的江南光景,江南味道回到了酒店。南国那晚的潮热已经散去,可是留连心中的怡人之景,永远不会随时间消散……

唐代诗人李白爱游山玩水,他的诗旷放中却洋溢着一种童真般的情趣。可以这样说,一个对大自然有着强烈感受力的.人,一定是乐观向上的。李白一生不求功名利禄,只愿天下能如他诗作的意境般美好梦幻。“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他笔下的山水诗情都被蒙上了一层理想化色彩,正是因他寄情山水,热爱自然,才可能有此种独特感想。再比如,张晓风也爱走遍山川名胜,并且用笔在纸上写下所感所悟。这何尝不是寄情山水呢?我还记得,在那麻黄的树林中,与友人共赴星约时的感动。星夜下,猎户在天,那组肩并着肩的可爱星相,引作者一番思潮:现在星儿们发出的光,实则为1500年前的光辉。我们能看到它们,却怎么也无法真正了解它们的故事,自然的美丽启示,我们需用一生去探索与思考。

走近山水长卷,会让人谦卑,因为知道了世界何其大;走近山水长卷,会让人明智,因为自然本就如一本哲学经典;走近山水长卷,会让人舒心,因为青山绿水间总有奇妙的事物。寄情山水,是多么愉快啊,只需要带上眼睛和纯净的心,用足迹虔行。

篇6:成功的秘诀:做一个真正的人

真就是真诚、诚实、诚信;正就是正直、正派。

我们做事首先要让对方感觉到我们的真诚。

诚实的人是最受人喜爱的,即使骗子也喜欢诚实的人。

有诚信才能有人信任和帮助。

正直的人是人们最信任的人。

做事正派才能有人敢把重要的事情托付给你。

所以“真正”的人就是能够让人相信,让人敢于把事情托付给你。

让人敢于把事情托付给你

篇7: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初中作文

“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一听到这首歌曲,我的心便会变得激情澎湃,因为它教育着我们要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在现实生活中,爱国不单只是嘴皮子上说说,而是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而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才能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在学习的同时,更要积极参加文体活动与社会活动,学会关心残疾人,照顾老人,这正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所以我们要将它发扬光大。中国有一名谚语:不怕慢,就怕站,它是间接的告诉我们要想实现远大的理想,就要努力向前走,尽管这条道路有多么遥远,有多少困难,可我们也要坚强的面对它,在原地摔倒后重新站起来,继续向前走。

在战斗中,生活中,科技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豪杰,他们在战斗中抛头颅、洒热血,在生活中表现出的顽强意志,在科技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自己的祖国,比起他们,我们只有蚂蚁一般大,他们在困难的环境中,能创造出那么多不朽的事迹,而我们现在能做的便是用青春和热血筑写未来,不有负于死去的革命战士,把中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更加强大。

一泄万丈的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母亲河用她甘美的乳汁哺育了我们,用她的手把我们捧在手心,使我们感到温馨。而现在的她则会时不时的发脾气,因为她对我们太失望了。为了不再让母亲生气,我们应该加强爱护环境意识,让母亲河又一次“柳暗花明”。

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人海如潮,可正是国为人心不齐,而造就了一段血泪斑斑的历史,曾有这样一句话:一个日本人是一条虫,三个日本人是一条虫,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这句话出现后,大家纷纷反驳,可是这话是有根据的,如果为了一己之私而不顾一切的现象是常有的。为什么多次战斗都得不到胜利,这也是因为人心不齐而造成的结果。俗说:“人心齐,泰山移。”只要我们将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就能越过各个困难关口。

世界上有一种长得最高的人——顶天立地之人。而中国人却要达到这个目标,无论何时何地,都会自愿并赴全力顶起一片天,勇敢的承担责任,遇到困难,勇敢前进,不退缩。

长城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标志,它集聚了多少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而今,它仍在伫立,这不是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已构筑了一座永不倒的钢铁长城。

篇8:做一个真正的语文人

一.语文课在哪?

当前的语文课有一种“泛语文化”的倾向, 我们急于或过于强调学科的整合与贯通, 许多时候语文承担了太多“非语文”的任务, 语文教师无意中扮演了蹩脚的历史、地理、政治和科技教师的角色。在最近的一次省级语文优质课竞赛中, 有一位老师上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 应当说课件做得很不错, 导入也很好, 课堂气氛也调动了起来, 但随着课堂的深入, 问题就出现了。一堂语文课被讲成了建筑课, 老师不断展示关于各种中国式建筑的图片并逐一进行详细的讲解, 告诉学生什么叫“斗拱”, 什么叫“椽”, 什么叫“枋”, 并请学生上台画斗拱, 老师再示范画, 在这个过程中, 文本早已被撇到了一边, 学生刚调起来的一点兴趣也因为教师对建筑专业知识的繁复讲解而消失, 最后的课堂陷入老师无可奈何地讲, 学生茫然无绪地听的尴尬境地。学生学语文的过程, 学生对于文本的思考与收获都无从体现。我们不禁要问, 语文课在哪?我想, 准确深刻地解读文本, 从教师的语文功底来说, 可能是最为关键的, 是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基点, 也是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的前提。而解读文本往往最能见出一个语文教师的思想修养、学理结构和文化视野。但是, 令人遗憾的是, 我们经常发现不少语文教师自己对文本解读有误, 甚至根本没有深钻文本。缺失了对文本准确而深刻的解读, 语文教学几乎成了漫天胡扯而不着边际, 即使有再好的演技也是无效施展。正如有识之士所言, 搞不清楚课文的内涵, 又如何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呢?

二.语文气在哪?

语文课堂有不同于其他学科课堂的独特本色, 通过师生对文本的涵咏品味, 不但每一个文字可以活起来, 而且作者的形象, 或者文本所要呈现出的形象都可以立在我们面前。在涵咏品味中让文本产生这样神奇的效果, 这是语文独有的气势如虹。而现今的语文课堂, 存在很多“假涵咏”“假品读”。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让学生读, 我们甚至做了很多诵读指导, 但学生的朗读往往不尽如人意。学生读得不开心, 他们只是因老师要他读而读;老师也听得不满意, 因为学生的朗读没有读出该有的语文气。比如一位语文教师教学曹操的《短歌行》, 短短一节课的时间, 让学生以各种形式朗读了《短歌行》, 又比较阅读了《蒿里行》。表面上看, 品读、讨论、拓展环环相扣, 行云流水, 层次清晰, 没什么缺点。可细细回味, 学生的读和教师的教总觉得缺点什么?缺什么呢?缺语文气, 缺少此诗该有的大气。应该说, 曹操的《短歌行》, 它在古今众多的诗歌中是很有特色的。因为一般有诗人才情的人不一定有曹操这种雄图霸业的抱负, 而有这种雄图霸业的抱负的人又不一定有诗人的才情。只有曹操具备了这双重的感情, 所以他能写出这么好的诗来。教师只有真正走进了曹操的内心世界, 才能真正走进此诗的文本世界, 才能拿出语文教学的大家风范, 引导学生体悟到其间的佳妙处和动人处, 并真正地引领学生读进去, 自然能与作品共振, 能与作者共鸣。这样, 语文气自然就出来了, 每一句诗歌自然而然地会化在学生口中, 刻在学生心中, 曹操的英雄形象也就在学生心中立了起来。

三.语文味在哪?

所谓语文味, 是指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简言之, 即语文课独特的味道与魅力。现今的语文课, 教师教态的从容、语言的流畅、知识的广博和教学活动的丰富, 常常让我们应接不暇、拍手称快。但是, 美中不足的是, 由于过分地追求所谓的学生活动, 往往导致语文课堂缺少琅琅的读书声, 缺少师生对文本字斟句酌的语言品味, 更缺少高质量的动态生成。结果是“热热闹闹走过场, 高高兴兴搞形式”, 语文课失去了语文味。比如一位语文教师讲授《故都的秋》, 在找出五种秋天的景物后, 就急忙分组讨论五幅画面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特点这一问题。结果, 在热闹的讨论、辩论声中充满的是“文字狱式”的求证, 有时甚至是为了求证而乱加联系, 生掰硬扯也要对应上。这样的语文课最后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来的不是活生生的语文, 而是一次热闹的辩论赛或讨论会。要防止在合作探究中出现“得意忘言”的现象, 教师在运用合作探究方法时首先要考虑:我用这个方法的目的是什么。小组探究应该是在学生个人力量无法解决某个学习问题时才必需。正如《故都的秋》这一环节的教学, 如果不分组探究, 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细读文本、品味语言, 这个问题一样可以解决, 而且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探究不是最终的目的, 体悟情感与语言的完美结合才是语文课的本色, 也是语文味之所在。教师若把打造魅力语文课堂作为自己的追求, 那么首先就应该让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四.语文情在哪?

经典的作品往往都是“言”与“意”的完美结合, 正如叶梦得在《石林诗话》中就用“意与言会, 言随意遣, 浑然天成”来形容好作品。而选入语文教材的这些文学作品, 往往是文质兼美, 在语言文字、篇章结构和思想情感等方面都具有典范意义。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最好材料, 而且是进行情感浸染和人格熏陶的最好资粮。细读文本, 品味语言, 披文以入情, 既是培养学生理解与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又是陶冶学生性情的不二法门。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而只是在课堂上随意拓展的话, 那么学过《项脊轩志》后, 学生可能只记住了“归有光借家庭琐事, 表达人亡物在, 三世变迁的感慨”这一概念, 却不能体味“三五之夜, 明月半墙, 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 珊珊可爱”的情趣盎然, 也不能感受到“庭有枇杷树,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所蕴含的深沉情感。其实, 只要教师注意引领学生细读文本, 从“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中可以读出作者的几多无奈, 从“顷之”中读出祖母的欣喜和急切, 从“室坏不修”中感受作者在妻子亡后的心灰意冷。面对新的文本, 我们首先考虑的不应是设计, 而应是反复地对文本进行咀嚼与体悟, 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地融入到文本中, 与作者和文本进行深刻的对话, 真正做到“观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对文本领悟得深入透彻, 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我们会不自觉地把感受到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从而真正实现学生、教师与文本的思想交流和情感交融。这样的语文教学可以引领着我们回到真实的生命状态, 回到原本的精神家园, 去体悟作者内心深处的人性光辉。

篇9:做一个真正的读者

然而,一个人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就可以称做读者的。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的读者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养成了读书的癖好。也就是说,读书成了生活的必需,真正感到不可缺少,几天不读书就寝食不安,自惭形秽。如果你必须强迫自己才能读几页书,你就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读者。当然,这种情形绝非刻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的,是品尝到了阅读的快乐之后的必然结果。事实上,每个人天性中都蕴含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都有可能依靠自己去发现和领略阅读的快乐。遗憾的是,当今功利至上的教育体制正在无情地扼杀人性中这种最宝贵的特质。在这种情形下,我只能向有识见的教师和家长反复呼吁,请你们尽最大可能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能保护多少是多少,能抢救一个是一个。我还要提醒那些聪明的孩子,在达到一定年龄之后,你们要善于向现行教育争自由,学会自我保护和自救。

第二,形成了自己的读书趣味。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再热衷的书迷也不可能穷尽,只能尝其一瓢,区别在于尝哪一瓢。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体现了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其实,形成个人趣味与养成读书癖好是不可分的,正因为找到了和预感到了书中知己,才会锲而不舍,欲罢不能。没有自己的趣味,仅凭道听途说东瞧瞧,西翻翻,连兴趣也谈不上,遑论癖好。针对当今图书市场的现状,我要特别强调,千万不要追随媒体的宣传只读一些畅销书和时尚书,倘若那样,你绝对成不了真正的读者,永远只是文化市场上的消费大众而已。须知时尚和文明完全是两回事,一个受时尚支配的人仅仅生活在事物的表面,貌似前卫,本质上却是一个野蛮人,唯有扎根于人类精神文明土壤中的人才是真正的文明人。

第三,有较高的读书品位。一个真正的读者必须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仿佛拥有一种内在的嗅觉,能够嗅出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这种能力部分地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进一步开启你的心智。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青少年时期是关键。经验证明,一个人在这个时期倘若没有养成读好书的习惯,以后再要培养就比较难了,倘若养成了,则必定终身受用。青少年对未来有种种美好的理想,我对你们的祝愿是,在你们的人生蓝图中千万不要遗漏了这一种理想,就是立志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一个终身读者。

篇10:做一个真正的孩子

——在二届读书报告会暨青年讲坛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各位同仁:

大家晚上好!今天,锁龙九年制学校第二届读书报告会暨青年教师讲坛活动正式启动。我代表学校校委会向本届活动的启动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对本届活动付出汗水、还要继续挥洒更多汗水的相关处室、个人表示衷心地感谢。

下面我就读书的话题和大家开始今晚的交流,请批评!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对于教师来讲提高自己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方法有许多,教师间互相听科、听学术报告、上网交流、外出参观考察等都是很实用的学习形式。但是我觉得读书应当作为首选。苏霍姆琳斯基曾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他说过,学校,首先意味着书籍。“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书,或如果不热爱书和冷淡地对待书,这还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都缺乏,许多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简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和心灵之窗的书籍,这就是学校了。”“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阅读能带来教师的日常工作需要的理性状态,阅读能够促进教育智慧的形成,阅读是教师摆脱职业倦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陶继新(简介:陶继新,1948年生,山东教育社编审,《新世纪文学选刊》执行总编。曾任曲阜师范学校教师,《山东教育》编辑,《当代小学生》主编。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山东研究基地理事长。《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5十大推动读书人物。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和人民教育等几十家报刊和数十本图书上,发表万字左右的长篇通讯近百篇,教育教学论文、编辑业务论文百余篇,访谈、评论百余篇,撰写散文二百多篇。个人专著有《人生的亮点》、《洒落教苑的思索》、《面向未来的事业》、《教育先锋者档案》、《治校之道—20位名校长的智慧档案》、《非常父母》、《做一个幸福的老师——陶继新教育讲演录》等。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开设讲座300多场。)老师就在他的《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的演讲中,从《论语》中内含的教育原理开始,分十个专题论述了教师读书的意义:教师读书,生命成长的必需;读书走向,取法乎上;诵读内容,走向经典;疏离浮躁,淡泊名利;读书教学,相得益彰;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思考与读书同行;经典诵读的思考与行动;奇才问世的教育启示;终生幸福的文化之旅。同时,他结合自己多年的采访经历,用“学养深厚的于漪”、“恬淡自然的朱永新(江苏大丰人,现为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政协常委,台湾《本土心理学研究》顾问。在中国众多的市长中,朱永新是学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的第一人。朱永新先后求学于江苏师范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主修教育心理学,一直攻读到博士后。)市长”、“心如止水的杜维明(祖藉广东南海,1940 年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61 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后获得哈佛—燕京奖学金赴美留学,在哈佛大学相继取得硕士博士学位,1976 年加入美国籍。)教授”、“腹有诗书的苏静(诗教名师,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小学教育系讲师,教育学硕士,师从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曾任青岛嘉峪关小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2001年荣获青岛市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其风格独运的“新诗教”被《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以整版专栏报道。200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中队辅导员。2003年独创“魅力诗词”特色课程,赴全国30多个城市的100多所大、中、小学进行“诗教”专题报告及师生培训百余场,好评如潮。专著《麻辣学生酷老师》。)”、“罕见奇才老咪(大名孙亦清,20世纪80年代生于济南,10岁移居青岛,19岁开始留学英国。活泼调皮聪明可爱。著有《老咪物语》,是一本带你追忆童年和童真的书。)”等读书人物的鲜活实际,焕醒了人们久违的读书欲望。其实他本人就是一个热爱读书的典型人物,而且被评为“第二届全国十大读书人物。”

没有读书的习惯,是不能被称为称职的老师的。教师的教书育人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你自身的人格、习惯去影响学生的,至于教了些什么知识,长远来说可能并不重要。但作为一个老师对知识的无知,特别是新知识的无知将会深刻的影响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所以,无论是工作的需要,还是生活的需要,读书都必然成为教师生命的一部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是让我们教师产生幸福感的源泉。只有我们每一位教师把阅读当成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才能真正地拥有丰盈的知识与智慧,才能拥有一颗纤尘不染的心,才能在知识层面与精神层面都给我们的学生以心灵的灌溉,从而让我们与我们的学生都达到一种生命的飞跃。

读什么书呢?一是专业性与非专业性相结合,如语言学(教师是语言的天才)、教育哲学、美学、宗教,金刚经,基督教的教义圣经;社会学;经济学。博览群书,开阔眼界。要当好的语文老师,怎么当?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二

是经典与通俗书本相结合。如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有很多版本,我们可以读原本。经典与通俗、有意义与有意思阅读结合,追求有意义的书读到的是善;更要有意思,生活是美的,好书又如心灵的鸡汤,体现生命的灵动,丰满人生,这些非功利性的读书,读到人性的大智慧——态度,明智取向。学科类功利性的书,职业需要的书,教师更不能缺少吸收。三是有字与无字书相结合。除了读万卷书外,分享交流思想,教天下友,文人相亲,接触所有的友人;行万里路,遍访名山大川。苏霍姆林斯基讲到:远足旅行,讲述事情阅读,施加给学生的影响就越多,不能只苦教学生分数,要四处取经,参加教育活动。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海子的一首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注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春天就要到来,希望自己和学生们在这个季节里都能通过努力收获夏和秋的硕果。

我还想到汪国真的一首诗《嫁给幸福》,与咱们有职业倦殆的弟兄姐妹分享,共勉:有一个未来的目标/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甘愿做烈焰的俘虏/摆动著的是你不停的脚步/飞旋著的是你美丽的流苏/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谁能说得清/什么是甜/什么是苦/我只知道/确定了就义无返顾/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

最后,希望各位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到本次活动中来,通过读书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思想和认智,强化明辨事非的能力,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收获更多的快乐和幸福!更盼望着在青年教师讲坛上能聆听独到、新鲜、有真才实学的见解和个人风骨以及别出心裁的人生智慧和风格!

篇11: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小学生作文

先是和姑姑一起去医院检查,在抽完一大管血后,我头昏了。下边还有检查,做还是不做,这是考验我意志的时候。我咬咬牙,站起来,挺起胸,对医生说:“我不怕!你做吧!”后来,医生就把后面的检查给我做完了,其实根本不疼。

回家还要喝治疗抽动症的中药。那中药又酸又苦,味道很怪。我喝最后一口中药时,没想到把刚才喝的中药呕了出来。爸爸气得跑到楼上去了。外婆叫我睡觉,我只好听她的。我刚睡一会儿,爸爸就把我叫醒了,他对我说:“你要是想做一个坚强的男子汉,就把这两杯中药喝了。”于是,我一口气就喝完了那整整两杯药,也没呕。

“人生有许多这样的时刻,一件事很艰难,促使我们退缩,放弃。但是一放弃就什么也做不成了,你想怎样呢?”爸爸深深地注视着我问。

篇12: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小学生作文

“爸爸,这道题怎么做啊?”一看到爸爸回来,我拿着作业,在爸爸面前晃了一下,希望爸爸能给我解答,这样我就能赶紧完成作业啦。爸爸接过我的习题一看,脸上却凝了一层乌云:“你认真思考过了吗?”我犹豫着,但仍点了点头,“有,我,我有想了,但是不会……”爸爸看了一眼书桌上的玩具,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爸爸拉着我,让我坐在他的膝盖上。

“你知道为什么爸爸总是有那么多人光顾生意吗?如果爸爸因为一个小小诱惑而放弃善良的本性,做不到正直诚信,爸爸生意就垮了,那怎么对顾客负责,怎么养我们这个家了?”我惭愧地低下头,知道爸爸所指,耳边爸爸的声音再次响起:“遇到问题,没有自己先想办法,总是依赖着爸爸,这是一个男子汉吗?不够诚实勇敢……”

“爸爸,”不等爸爸说完,我勇敢地向爸爸坦诚了错误,“我要像爸爸一样,做个男子汉,诚实勇敢,敢于承担责任,我这就去认真写作业。”爸爸高兴地笑了起来:“我们家的男子汉长大了。”

篇13:做一个真正的孩子

那节课上的是一下语文第20课《司马光》, 读到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缸的那一段时, 有个孩子高举着双手要提问, 我正讲得起兴, 不希望有人来打断, 可他偏偏高举着一只手不放。看他着急的样子, 我只好先让他提问, 他说:“老师, 万一司马光砸的那口缸是钢的或者铁的, 砸不动怎么办?”我一听有点懵:竟然还有这样的问题?我当时只是简单地回答说古时候的缸大部分都是瓷的, 一般没有钢铁做的缸。还提醒那个孩子要提一些和课文相关的问题。

下课后我跟同事聊起了这个小朋友提出的问题, 觉得挺有意思, 当然还有点无奈:竟然会提这样无厘头的、没有价值的问题, 简直是稀奇古怪啊!有位老师跟我说, 学生提问也是需要教师引导的, 要引导他们学会提问, 提出和课文相关的有价值的

“有价值的?什么样的问题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呢?”我在心中进行了思考, 可是越思考却越发现, 这个孩子的问题看似没价值, 实际上却很有价值。《司马光》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除了识字写字读文等基本要求外, 还有一个要求就是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体会遇到困难不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的道理。司马光遇到这样的事情能想出办法, 那么我们遇到其他新问题时能想出相应的办法吗?事物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的, 如果当时的瓷缸变成了现在的铁缸, 或者变成了河水、湖水、江水, 我们又该怎么办呢?怎么样才能救起这些落水的人呢?这时候还能用司马光砸缸的方法吗?显然不能, 那我们此时的讨论可否帮助孩子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尽快地、更直接地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呢?这样的探讨, 其实不仅仅是一次讨论, 还是一次安全教育, 也许, 如果早有了这样的安全教育, 就不会发生前些天大学生出游, 自己明明不会游泳却还是为了救落水者而失去生命的悲剧了。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每一课都有遇到困难、积极动脑的要求, 一起讨论怎么从铁制的缸里或江河湖水里救出落水的孩子, 不正是在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吗?

篇14:做一个真正的读者

最初拿到周国平的《经典闲读》,心里充满悬念,什么样的“闲读”才能被称为“经典闲读”呢?读罢才知道,书名透露的其实是作者的读书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经典当作主要读物,第二是用轻松的方式阅读。不得不承认,读这本书是吃力的,因为书中谈到的绝大多数的经典著作我并未接触过,但这又似乎并不妨碍我追随周国平先生的注解来读经、读人、省察人生。周国平先生“在桥上看风景”,而我也因着周先生领略到了别样的风景。

一、阅读与写作

“阅读是我的情人,写作是我的妻子”,看罢不禁让人会心一笑,周国平这样处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有三层含义:妻子是由情人转变过来的,写作是由于阅读转变过来的;阅读是浪漫的精神游历,写作是日常的艰苦劳动;对于一个作家,如果只写不读,那他的职业就会像没有爱情的婚姻一样。这样形象的表达显然要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类的说法更细腻,也更人性化。

书中又进一步提到爱默生的“创造性的阅读”,这就是: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听别人的发言,是为了使自己有话可说;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我的理解是,在广泛的阅读中,又不能迷失了自我,要进得去,还要出得来,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要为我所用。爱默生说过:“当一个人能够直接阅读上帝的时候,那时间太宝贵了,不能浪费在别人阅读后的抄本上。”这里说的“直接阅读上帝”即是写作,当一个人有旺盛的写作欲望时,无暇读别人写作的书也许是一种幸运。

二、句子的步态

周国平在评价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时,提到尼采的话“句子的步态能看出作者是否疲倦”,并说从句子的步态上来看,九十六岁的杨绛先生丝毫看不出疲倦。简短的句式确实能传达轻快、活泼的气息,这在诸多的文章中都有印证。朱自清的《春》中,“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传达的就是热爱春天的轻松愉悦的情感。而在《土地的誓言》中,“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这样的长句,分明让我们感受到端木蕻良怀着的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

三、永恒之女性

周国平评价莫洛亚是女性的一位知音,人们常说,女性爱慕男性的“力”,男性爱慕女性的“美”。莫洛亚独能深入一步,看出:“真正的女性爱慕男性的‘力,因为他们稔知强有力的男子的弱点。”“女人之爱强的男子只是表面的,且他们所爱的往往是强的男子的弱点。”周国平补充一句:强的男子可能对千百个只知其强的崇拜者无动于衷,却会在一个知其弱点的女人面前倾倒。周国平和莫洛亚的评价,让我们看到了理想的男女关系的实质。

男人和女人,共同构成了人类的两性平衡,阳刚与阴柔,感性与理性,男人和女人因为各自的生理因素而具有不同的先天禀赋。但两性的差异并不等于两性的优劣,男性的阳刚、女性的阴柔并不是纯粹地体现在各自的性别之中,男人也有温柔的一面,女人也有飒爽的一面。在以男性为主的传统社会结构中,男人占据社会的优势地位,男人和女人,究竟谁强谁弱?周国平自己也说,女人比男人更属于大地。一个男人若终身未受女人熏陶,他的灵魂便是一颗飘荡天外的孤魂。或许正是因为女性的韧性与包容、感性与理性,才使我们的生活充满生机。就如歌德所言:“永恒之女性,引导我们走。”

上一篇:对当前中国反腐形势的政策性建议下一篇:基层依法行政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