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报道要求

2024-07-25

暑期社会实践报道要求(精选10篇)

篇1:暑期社会实践报道要求

暑期社会实践报道要求

活动内容及形式

(一)活动内容

1.主题符合“为祖国勤学修德·以实践明辨笃实”。深入基层调研、开展志愿服务、普及知 识技能、规划美好未来等方面的活动,走向社区、走入群众,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亲 身体验等多种方式开展实践活动。

2.校村共建活动,暨“海西春雨行动”。充分利用校村共建平台,组织学生深入农村、深 入基层,关心农村的实际需求,在实践中加深对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科学认识与深刻理 解,引导青年学生用爱心、知识和热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并在实践中了解基层 情况,增进基层感情。

3.团队立项实践活动。围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 作品竞赛和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内容开展主题类和专业类团队立项实践活动。

4.“三下乡”主题实践活动。以展现时代精神、弘扬文明新风为目标,大力宣传开展基层 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贴近基层生活实际的文化活动;立足于培养现代职业农民、促进现代农 业发展,宣传普及信息化技术和成果,开展农业科普讲座等;深入农村基层,开展流行性疾 病防治宣传、基本医疗卫生知识普及等活动。

5.教育帮扶活动。组织学生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和偏远贫困地区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的 乡镇,为当地学生开展课业辅导、多媒体运用指导、支教帮扶、素质拓展、亲情陪伴等活动。

6.就业创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创业园、软件园、高新开发区,拜访杰出校友、创新 创业领军人物等,通过调查、座谈、访谈等方式,学习创新创业典型的成长经验,了解所学 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掌握社会就业岗位和行业人才需求信息,培养职业素养和创新素质,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7.勤工助学及“五个一”活动。即:帮助所在地单位、社区、街道、乡村做一件好事,走 访一位大学毕业生了解其就业经历,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调查报告(围绕社会热点问题或地 方民情、社情以及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社会调查),参与一项有益的社会公益活动。

8.其他活动。鼓励学生立足自身专业,结合专业特长和社会需求,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富有 特色的实践活动,不断打造新的社会实践品牌项目。

(二)主要形式

1.赴党政机关、街道和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

2.“三下乡”志愿服务。

3.校村共建活动或社会调查。

4.自主开展的实践活动或团队立项活动。

格式要求(特别重要):

1、word要以学号+名字命名。一个word只放一篇新闻报道,一篇报道至少附3张照片,照片附上简要介绍(如:XXX在打扫街道),新闻报道最后一段下面注明学院、班级、姓名(如 机电工程学院13机本1班XXX供稿)。最后,班级负责人将所有word压缩,文件名为班级+篇数(如:13机本1班 XX篇)。

2、团队活动注明学院名或者团队名称(如:机电工程学院 供稿)。

3、字数300-500字,标题三号宋体,副标题小四号宋体,正文小四号宋体,行间距1.5倍,首行缩进2字符。

4、每个班每次发10篇到各自负责人邮箱,5天发一次,8号开始。(发送时间为:8号、13号„„)

注意事项

1、各班负责人要配合通讯员的工作,及时登记好班级未交稿件人名单并与稿件一同发送到 指定班级负责人的邮箱,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报道有1个学分。

2、班级未交齐要求数量的稿件,院里将酌情取消其“学分优胜班/文明班级”的提名。

3、班级未交齐要求数量的稿件,情况恶劣的话院里将酌情取消其各项班级荣誉称号的提名。

4、每人要交2篇,未达到要求的班级将酌情减少推优名额及班级荣誉称号的提名。

5、个人未交齐要求数量的稿件,院里将酌情取消其“入党积极分子”的提名。情况恶劣的 话院里将酌情取消其各项个人荣誉称号以及班级推优的提名。

篇2:暑期社会实践报道要求

各位负责人:

你好!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开展,考虑到大家都奔忙在宁波各处或埋头整理着资料。就以这个形式告知活动新闻记录与实践心得的要求。

要求每天一篇新闻记录和一篇以上的实践心得。都要求:word,标题居中,正文首行缩进2字符,字体小四,1.5倍行距。都请注明学院和完整的团队名称在word题目中,新闻记录则附(新闻),实践心得附(心得)。由于新闻记录格式要求的特殊,做如下特殊要求,新闻具体格式可参考学院新闻中心网站http://news.nbut.cn/News_List.asp?ID=47(期间也是新闻展示的平台之一)。

具体:第一段:首行缩进两字符,开始“校园新闻网讯 xx年xx月xx日,(一句话概括今日活动)”;第二段,稍微展开叙述活动经过,尽量条理明确;第三段,可用一两句话总结今日活动感受。须特别提醒,由于明天征收的稿件数量较多,请在稿件标题上多花心思,好的标题对稿件录用有很大影响。

另外,由于学院团队较多,请每天在晚上8点之前根据团队获批的类型不同发送给不同的收集人员:

校重点发送到 405788469@qq.com

院重点发送到786487526@qq.com

其余团队发送到381295801@qq.com

新闻的上传量及采纳量对团队评比的加分有很大影响,请大家引起重视。如果还有其他疑问,可联系负责人岑垚685737。

谢谢配合!

篇3:暑期社会实践报道要求

为了了解浙江人对“最美”现象的了解和态度及对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的了解认同情况, 也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身边的“最美”事迹,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分院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15人用15天的时间对身边的“最美”进行了调研。调研中, 笔者一行寻访了18名身边的“最美”人物, 同时也在杭州、绍兴、宁波三地街头发放“最美”调查问卷, 本次共计发放问卷510份, 最终回收有效问卷484份, 回收率为95%。

一、“最美”与“最美现象”的内涵

1.“最美”与“最美现象”的定义

什么是“最美”, 什么又是“最美现象”?在本次调研中, 我们询问了很多人对于“最美”的理解, 他们也都纷纷表示, “最美”并不表示是一种美的顶点, 而更多的是对一类人或一种现象在精神层次上面的认同, 无论是“最美妈妈”、“最美交警”还是“最美爷爷”等, 其实更多的是关注他们的一种精神, 而不是完全用比较的用意去理解所谓的“最美”。因此, 在很大程度上, 文中所提及的“最美”其实是一种符合网民或者广大人民所认同的“真、善、美”, 而这种“真善美”往往也更多地体现在了一种在“危急、危险、危难”等关键时刻迸发的人性美, 比如“最美司机”吴斌在生前几秒钟的时间强韧疼痛, 将客车挺稳, 在瞬间用自己的生命保全了乘客的生命安全。

2.“最美”的特征

在调研的前期阶段, 我们也搜集了很多关于“最美”和“最美现象”的众多资料, 我们发现“最美现象”的基本特征往往存在现象主体、现象发掘、现象宣传、现象认同和最美精神几个鲜明的特征。在现象主体层面, 往往以平民人物居多, 无论是“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妈妈”吴菊萍等等, 都是我们身边的平凡人物, 而鲜有政府官员等非草根人物, 至少目前, 还没出现过“焦裕禄”式的“最美干部”, 什么时候能在最美人物的现象主体上能够有所突破, 也是本次调研过程中很多人都在关注的一个方面。

在现象发掘层面, “最美现象”的发掘往往不是由政府主导发现, 而是由最为普通的人民大众所推出的, 如首先发现“最美路人”周冲的救人事迹, 不是由政府官方发现, 而完全是由于路人看到周冲救人的事迹在第一时间发掘的, 与以往官方主导的筛选塑造相比, 这种“最美人物”更加贴近于群众的生活, 也更乐意于被人们所接收。

在现象宣传层面, 最美现象的行为宣传得更加开放性。与以往道德模范的宣传主要依靠体制力量相比, 在“最美现象”中, 民众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参与到互联网这一开放系统中。报刊和电视媒体也不时转播着网民通过微博等方式发布的宣传信息和个人体悟。

在现象认同的广泛性层面。由于媒体对于最美现象的广泛宣传, 使得“最美”的现象获得了广泛的认同。有些“最美”甚至连国外友人也深表感动。连美国《芝加哥华语论坛》报发表的评论员文章都称, “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警卫战士”以及其他许许多多好人好事的出现, 使我们看到社会光明的一面。

在“最美现象”背后所蕴含的便是“最美精神”, 虽然业界对于“最美精神”究竟是什么尚未有定论, 但是不少论者认为, “最美现象”的实质是“真善美”的张扬, 在本次问卷调研中, 当被问及“最美系列给您的感动是什么的时候”有57.1%的人选择了乐于奉献, 有42.8%的人选择了舍己为人, 这也能够说明, 在人们心中, 善的精神是“最美”的核心。

3.“最美”与“最美现象”塑造

近来, 被民间称之为“最美××”的越来越多:有为救不慎落水的辽宁选手毅然放弃比赛的“最美运动员”马娇、有不谙水性却拼尽全力将2岁的溺水幼童, 最终使孩子得救的“彭伟平”、有用徒手接住坠楼女婴的“最美妈妈”、有捐献眼角膜的“最美女大学生”……或许, 这些人是寻常且平淡的, 但她们人性光芒闪耀的一瞬间, 却是感天动地而又无比艳丽的。道德存乎人心, “最美”来自民间。因此, 最美现象的塑造首先要善于在群众中发现“美”, 人民群众离“最美”最近, 也最有发言权, 人民群众贴近人民, 他们的故事是人民大众生活的真实写照, 也最能打动群众的心。

其次, “最美”的塑造需要全社会有“美”的倡导。只有让主流道德在多元道德价值取向中成为主导, 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最美心灵”与“最美现象”实现“同频共振”, 让“最美现象”可亲可信可学, 让“美”发挥滋养民众心灵、净化社会风气、引导向上向善的作用, 才能让“最美”在社会生根发芽遍地开花。

最后, “最美”的塑造主要在实践中培育“美”。思想道德建设培养的是观念, 塑造的是精神, 树立的是风尚, “最美”需要做得扎实, 务求实效。必须坚持知行合一, 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深入开展全社会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引导引导人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举手之劳做起, 身体力行、积小成大, 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为家庭谋幸福中提升人生境界, 着力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道德氛围。

二、“最美”现象报道见证了人性榜样的力量

1.“最美现象”报道抚慰了公民道德焦虑

人们命名“最美”, 是人们渴望“最美”, 人们传递“最美”, 是人们需要“最美”。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杆秤, 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 如何能激发出向善的道德力量?我想, 最需要的就是一种传递路径。我们曾对身边的一系列事件失望过, 当“范跑跑”事件让大灾难中人性自私灰暗的一面显现得淋漓精致;当“楼脆脆”、“楼歪歪”以及各种食品问题层出不穷让人们只看到了那些人为金钱和利益铤而走险、伤天害理的一面;当各类官员台上满口毛列邓、台下却不能自我约束, 继续着弄权滥权的贪腐行径的时候, 我们该用怎么样的心境去坚守自己心中的那份“爱”!特别是在三辆汽车从一个人的身上轧过时, 总觉得无论当事者的理由多么充分, 无论旁观者的眼神是否聚集, 无论这究竟是谁的过错, 我们感受到的只是丝丝凉意, 或谴责、或怒斥、或哀痛、或无奈……

当物欲的强光让人迷失, 当财富与权力霸占了一席之地, 当社会的价值取向被严重扭曲……静下心来想一想, 我们的国家, 我们的社会, 是否更需要鼓舞人不断追求, 让生活变得圆满、真实、幸福的感情和动力呢?

古语有云“德不孤, 必有邻” (《论语·里仁》) 。“最美司机”吴斌的“完美一刹”让世人看到了令人动容的“职业精神”。“最美爸爸”黄小荣的“惊人一跃”让世人看到了现代社会的“侠骨柔情”。“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车祸瞬间的“惊险一推”, 让人看到了有别于“范跑跑”的另一种“高级本能”。“最美”的报道让人民触摸到了最为真实的感动, 也对自己的道德品质有了进一步的思索。在本次问卷调研的答卷中, 针对“您觉得目前浙江市民的道德水平如何?”问题时, 只有29.7%的答题者认为目前浙江市民的道德水平很好, 而68.4%的答题者则认为目前市民的道德水平只能算一般。

而在针对“您认为‘最美’报道的频频出现是因为什么目的”问题时, 89%的答题者认为是为了“唤起更多人的良知”。因此, “最美”现象报道对于扭转人们对社会整体道德状况消极悲观的判断, 让大家相信世界并没有想象中的灰暗, 以至拯救社会道德信仰危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最美现象”报道提升了公民伦理觉悟

“最美”的报道让人们从“最美”事迹中看到了人性的光环, 也让大家对于自己人生的价值有了新的思考, 在问卷调研中, 80%的答题者表示自己愿意向“最美”人物学习, 同时也愿意积极动员身边的人学习“最美”, 他们认为, 这样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更具价值。陈独秀探讨“救国之道”时曾断言, “伦理的觉悟, 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他强调的“伦理觉悟”简单地说, 就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最美现象”让人们更加明确了人活着的意义不是所谓的金钱、财富、权力和享乐, 这些东西并不能让自己感到幸福快乐, 道德的高尚才是自己应该追求的目标。因此, “最美现象”对于启发人们的良知, 淡化人们的功利追求, 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引导人们追求崇高的人生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说:“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 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的, 而是在自己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最美现象”的涌现, 让世人看到, 只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平凡人也可以有不平凡的人生, 平凡人同样也可以成为英雄, 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3.“最美现象”报道淳化了社会风俗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说:“态度、价值观和信念等被笼统称为‘文化’的东西, 在人类经济进步的过程中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天, 尽管层出不穷的“最美”, 虽有溢美之嫌, 却是社会大众真情实感的流露与表达, 体现的不仅是社会道德认同, 更是社会和谐所需, 从另一个侧面映射出善行的稀缺与社会对善行的渴望。鲁迅曾在《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中说道:“我们从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拼命硬干的人, 有为民请命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而在笔者看来, 这些平凡的“最美”人物就是当今社会的“道德脊梁”。社会公众对善行者不吝惜“最美”的赞美, 媒体不遗余力的宣传, 有利于社会道德的构建。当善行成为经常性的行为, 我们就会感到这个社会正走向“最美”, 我们也能深深体会到“最美”的宣传对于培育健康文明的社会风气等都的重要意义。曾国藩强调:“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心之所向而已。……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 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 则众人与之赴利。”“最美现象”的涌现激发了民间向善潮流, 改善了社会人际关系, 给社会道德风尚注入了一股强有力的“正能量”, 使得整个社会有一个较好的道德氛围和健康的道德生态。

三、对以“最美”报道传递榜样力量的理性思考

1. 节制使用“最美”, 避免过度报道

从“最美教师”到“最美司机”, 再到“最美爷爷”和“最美运动员”, 近来社会涌现出一批感人至深的好人。每涌现一个感人的英雄, 媒体就喜欢冠之以“最美”, 几乎每个职业都已经发掘出各自行业的“最美”了。毋庸置疑, 那些美好的行为令人感动促人奋进, 不过, “最美”之类的符号用多了, 就容易让人产生道德审美疲劳——物极必反, “最”字用多了, 就让人没感觉了, 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正如有人抱怨的, 现在一看到“最美”, 甭管事迹多么感人, 首先就没有感觉了。更让人担心的是, 这容易在社会上滋长一种道德浮夸风, 大家沉浸于

“最美”包围的氛围中, 产生一种“道德完美”的幻觉, 对现实产生不切实际的认知和判断。现实是无法用“最美”去掩饰的, 信心也无法借助某个词语就能提振。中国社会的道德重建, 需要有一点一滴去积累、去培养, 而无法在“最美”的动人幻想中实现高歌猛进的道德跃进。也许对那些英雄的壮举, 我们实在找不出更好的词来形容我们受到的震撼和对他们的景仰, 于是习惯性地选择了“最美”这个词。确实, 无论是吴斌, 还是张丽莉, 他们的行为让人震撼, 再高级的形容词、再高调的赞美都不为过。但这种千篇一律的、套路化的“最美”, 已经沦为一个虽然很大却很空洞的符号, 恰恰表达不出我们真正的赞美。当然了, “最美”在语言学上也是不合适的。没有最美, 只有更美, 人类在至真、至善、至美的理想追求中, 是没有止境的。对英雄之举, 需要恰如其分地评价和赞美, 而不是无节制地唱高调, 过度高调显然就是“不着调”了。

褒扬行善者, 贬斥为恶人, 本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但被不断放大的道德标签, 也给“最美”的花瓣蒙上了几缕暗淡。一味地渲染“最”字、过多的溢美之辞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产生诸如“道德浮夸”的担心和忧虑。因此, 善待“最美”就要提防滥用“最美”的道德标签。我们在渴望美好道德的时候, 也千万别让喷井的“最美”起了负作用。

2. 发掘“草根”最美, 关注平凡付出的感动

吴菊英、吴斌等“最美人物”, 从事的行业各不相同, 但无一例外都是“小人物”, 却一次接一次地激发社会的“正能量”。这其实代表了一个可贵的社会信号。一方面, 媒体越来越“喜欢”捕捉这样的“小人物”, 媒体的关注不仅会让“小人物”的价值得到放大, 更会让小人物的“善和美”得到进一步认可和放大。另一方面, 公众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小人物”的一言一行, 喜怒哀乐, 这种“变化”也是公民崇尚善、美、德, 让社会向善迈进的一种标志我们的媒体这方面也有着特殊责任。

但是仍然有许多“最美的人”平时没有被媒体发现, 没有被大力宣传。以“最美”司机吴斌为例, 吴斌在客运公司工作十年, 安全行驶一百多万公里, 相当于绕地球近三十圈, 从没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和旅客投诉, 但就是这样一个好人, 我们的社会在其生前没有给予任何的荣誉, 媒体也从未对他的爱岗敬业、持之以恒的精神予以宣传报道, 直到他因为一场意外才被外界给关注。是的, 如果没有当天那场飞来意外, 什么“乘客卫士、长运楷模”、什么省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都不会属于他。“艳色天下重, 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 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 贵来方悟稀。”的确, 如果我们的媒体不能尽早地发现太多活着的吴斌, 让更多的人了解活着的“最美”人物, 那么以最美报道来传递榜样的力量也许从中更多地夹杂的是一种悲伤。

为什么在远嫁胡人之前, 我们不能发现王昭君的美丽?为什么只有在英雄陨落之后, 我们才能够甄别所谓的“最美”司机, 这是目前所有媒体报道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也是让“最美”的正能量得以传递更加深远的重要因素。

3. 理性报道, 彰显“最美”人物质朴本真

“最美人物”报道要想深入人心必先打动人心, 要想打动人心就要让人物回归本真。今天的典型人物, 不再是“高、大、全”和“十全十美”, 而是要把人物放在时代背景下、社会准则中来看。这些“普通人”的典型来自寻常百姓的生活中间, 贴近生活, 贴近百姓, 而报道只有让普通受众感到平实、亲切, 具有很强的可学性, 才更能激发受众的共鸣。

为了吸引眼球, 很多媒体往往喜欢在在违背人物意愿和新闻规律的情况下, 使典型人物被任意拔高, 落入“高大全”的巢穴, 这些“最美”报道往往不仅无法打动群众, 反而会引起群众的反感和非议, 在某种程度上也让媒体丧失了公信力, 使媒体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不能和谐统一。在本次问卷调研中, 针对“您对雅安地震中穿婚纱的记者有什么看法?”问题中, 有82%的答题者选着了“虽有作秀嫌疑, 但情由可原”而只有不到3%的人认为她“最美记者”当之无愧。

篇4:暑期社会实践报道要求

教育部10日发出预警,要求各地中小学、幼儿园把安全工作做细、做实。

教育部在预警中详细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在学生上下学途中的江(河)、池塘边设警示性标识。大力推行学生放学路队制,通过聘请游泳安全巡视员或义务监督管理员等方式,严防学生上下学时发生溺水事故。

预警指出,遇到重大险情或接到有关部门重大气象、地质灾害预警后,学校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调整上课时间、提前放假或将学生转移到安全场所上课。要避免学生在上下学路上被洪水围困或冲走,避免抗灾能力较差的山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因山体滑坡、泥石流、雷击等灾害导致师生伤亡。

预警强调,针对假期学生集中返家、集体出行较多这一特殊时段,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会同当地交通管理部门对非法黑校车进行集中整治。对交通运力比较困难的贫困山区,要争取政府的支持,统一为寄宿学生临时租用优秀驾驶员驾驶的安全车辆返家。

此外,预警还强调要严格防控校园伤害事件,持续深入开展安全教育,组织师生有效开展专门的紧急疏散和自救、互救与逃生演练活动,提高其事故灾难应对能力。

(教育部网站2009年6月11日)

北京:三好生标准调整体育须优秀

6月1日,北京市教委公布了最新修订的《北京市中小学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班集体评选办法》。

新办法更看重学生的体育课成绩,要求体育课成绩优良并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等级。旧办法仅要求“体育课成绩优良。”与旧办法相比,新办法对“市三好”的条件提到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品德行为表现除了要获得同学、教师、家长好评外,特别强调的是要获得社区的好评。

在学习成绩方面,新办法要求有所宽松,“学科学年总评成绩优良”,而以往在学习成绩方面的要求较严,语、数、外三科学年总评成绩为优,其他学科学年总评成绩为优良。

根据新办法,在本市借读并连续三年被评选为区县级“三好学生”的外地学生,也有资格参加市级“三好学生”的评选。新办法规定,三好生推荐人选要在校内明显位置公示三天,比旧办法延长一天。

(《法制晚报》2009年6月2日)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探索破解后继乏人难题

由于生存土壤渐失,难见经济效益,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后继乏人的窘境。为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各地开始探索“非遗”校园传承保护模式。

“花儿”是流传于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高腔山歌,曲调高亢悠扬,歌词淳朴清新,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民族风格。近年来,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花儿”也存在传承人日渐年老、后继乏人问题。为保护这一民族瑰宝,宁夏作为“花儿”的主要流传地,首先采取校园传承模式修补“花儿”传承链条。2007年,宁夏教育、文化部门开始在校园推广“花儿”教唱。同时宁夏下发了《简编花儿教程》,并通过开办校园“花儿”教员培训班,为各地培训“花儿”音乐老师。

除“花儿”外,宁夏文化、教育部门正将回族器乐引进中小学音乐课教学,将剪纸、刺绣引入中小学美术课教学。

通过校园传承,一些传统技艺开始得到学生的关注,“非遗技艺”之花开始扎根校园。

篇5:暑期社会实践报道

29日上午11:00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全体留守儿童在蒋乔街道七里社区领导戴玉媛、朱方路小学教师(因不知名请自己修改)的陪同下乘车来到江苏科技大学西校区,受到了西校区全体同学的热烈欢迎,学生干部陪同儿童共同进餐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开始。西校区团工委书记陈靓瑜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说:“流动时代怎样关注留守未来,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考虑的社会问题。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随之也产生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农村未成年留守儿童群体。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期,却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上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与帮助,这些儿童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与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里发展的异常。有

些儿童甚至因此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我们的这次活动是具有长远意义的。”

陈书记宣布暑期社会实践开始后,进行了以“做面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的主题讲座,主讲人焦煦琳围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从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等各方面进行演讲,取材于生活,联系到现实,发人深省!13:30分,全体人员乘坐江苏科技大学校车驶向镇江市规划馆,进行了以“浓情镇江”为主题的参观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镇江的浓情发展,让大爱镇江直入人心!下午四点,在西校区学生会干部带领下,儿童们来到镇江金山公园,在长江边进行了“亲情中国龙,情系母亲河”大型体验活动,在江边清理垃圾,切身体验保卫母亲河的重要性。社区领导戴玉媛说:“相信今天的活动对同学的影响是深远的,感动无处不在”。

30日上午十一点,全体学生干部以及社区、朱方路小学领导陪同留守儿童在江科大西苑食堂进餐。中午12:00,在江苏科技大学西校区多功能厅,暑期社会实践负责人刘东明做了精彩的演讲,演讲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分为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爱自己四个篇章,激昂的演讲掌声不断,儿童们专心听讲,深受感动。下午13:30,全体人员到镇江市博物馆以及烈士陵园参观,参观中郭玉晗同学做了一场短时间的“我的中国心”主题演讲,让同学们感受中国近代的羞辱历史,谨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古训,沿着烈

士的足迹前进!在烈士陵园纪念碑前,工作人员以及全体儿童重温入队誓言,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参观结束后,校车驶回江苏科技大学西校区,在学生干部的带领下,儿童们游览了江苏科技大学西校区求索园、体育馆、图书馆等景区并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进行了蚕茧工艺制作,感受大学生活的魅力,最后,活动能够在暑期社会实践负责人刘东明的发言中宣告圆满结束。

篇6: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报道

我们选择了以瑞金和长汀为中心的具有代表性的几个革命圣地,深入到其中,通过参观,了解,调研,亲身体会,与当地人互动,等方式展开实践。我们决定在这些革命老区走访共产党,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倾听他们对祖国的理解,感受那颗历经沧桑却仍激情饱满的心!主要是找到当地干休所或者党员疗养院,对其采访,采取dv录制(针对老人)、拍照、问卷、聊天、互动活动等形式进行。

虽然我们的实践只有十来天,但我们的活动准备得多种多样,比如唱支红歌给党听;对党说句心里话(祝福语);缅怀已故革命先烈,瞻仰烈士纪念碑;巧答党史,尽表我心;共产党,小知识,大宣传;红色主题晚会。

此次实践活动的重要目的之一是重踏长征路,重温那一段无法忘记的血泪历史,再现长征的现实意义。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现在象牙塔的温暖,永远没有那条路上的寒冷。去那条路上寻找那些足迹!给自己,给祖国一个新的定位,找一个新的支点,撑得起祖国的支点!

90年征途漫漫,90年功昭日月。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的中国共产党,90年来始终以强国富民为己任,每遇艰险都表现出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和愈战愈强的生命力,让世人刮目相看。这90年的风雨,90年的艰辛,90年的不断奋斗,90年的不断前进,共同见证了党的光辉路程!所以值此之际,我们红色90军团队要踏上那条路,寻找90位共产党员,他们的革命故事,他们的光荣事迹,都会为我们带来很多收获!这也是此次实践的另一个重要的目的。

通过这次活动,于自己,于他人,于社会,于未来都意义非凡,使我们能够更加认识党,更深理解祖国,更强的激励自己去奋斗,去努力。同时为响应中国计量学院暑期实践活动的号召,在各个社会群体中更好地推广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和意义,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计量学子在行动”等口号深入人心。本次实践活动将以实践、走访、互动、缅怀等多种形式,从不同方面展开。以树立计量学子奋发向上、吃苦耐劳的良好形象,弘扬中国计量学院“精思国计,细量民生”的校训!

中国计量学院“红色90军”暑期实践小分队在行动他们来自中国计量学院的各个分院,出于对这次活动的热情和信心走到一起,组成这个年轻的“红色90军”队伍,在党成立90年之际重新踏上红军长征的出发地,将朝气和新鲜血液带给红色革命老区。

活动丰富,从浙江到江西

本次活动将首先于7月1日在浙江省革命烈士纪念馆拉开序幕。届时,红色90军的成员将身着统一服装出现在纪念馆前向路人、游客征集签名祝福祖国和党。收集好来自浙江的签名和祝福语,这支小队伍将踏上前往江西瑞金的火车开始红色老区的调研。将浙江人对党的祝福带到革命老区,使新旧两代人的思想在红军长征的始发地完成交汇。

故事传承,从过去到未来

在瑞金和长汀,红色90军将开展为期9天的调查走访。包括了唱红歌、老区居民写祝福语、瞻仰烈士丰碑、党史知识竞猜和红色主题晚会等一系列小活动。将属于年轻人的活力和热情带到革命老区。与老一辈人共庆党的生日。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此次活动将作为给党的一份献礼。老一辈的人经历过新中国成立前的腥风血雨,为我们创造了现在的生活,作为社会接班人的我们应当去了解这段历史,并将老一辈红军人的优秀精神传承、发扬。

此次活动,不仅要将老一辈的精神记录下来传给新社会的青少年,还要将年轻一辈的红色精神带进老革命区,为这片土地带去生机和活力,立足于历史,展望更美好的未来。

再回首,话九十载共产史 从头迈,踏两万五英雄路

献礼共产党-中国计量学院“红色90军”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90年征途漫漫,90年功昭日月。诞生于民族危亡之秋的中国共产党,90年来始终以强国富民为己任,凭借每遇艰险都表现出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以及其旺盛的生命力,让世人刮目相看。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气势磅礴的解放战争,日新月异的新中国建设,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中国现代史在中国共产党人钢铁般的意志中不断书写着辉煌篇章!

活动将于7月1日在浙江省革命烈士纪念馆正式启动,于此后十天以瑞金和长汀等具有代表性的几个革命圣地为中心,深入其中,通过参观,了解,调研,亲身体会,与当地群众互动等方式展开实践。在这次的红色之行中,我们将循着革命先辈的足迹,沿着客家文化发展的历程,探访老红军、探访客家文化,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此次实践活动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革命传统。同时为响应中国计量学院暑期实践活动的号召,弘扬中国计量学院“精思国计,细量民生”的校训,我们将在各个社会群体中更好地推广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和意义,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计量学子在行动”深入人心。

通过这次为期十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每个人都会收获不菲,那段历史也许早早就在心里了,只是没有发光,回来后,将会是熠熠生辉!

篇7:英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报道之一

——点燃知识火花,传播桃李芳华

英语学院

为了向党的九十周年华诞献礼致敬,用青春的热情点亮知识的火种,自7月23日起,英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社区实践路队深入三盛里、宁夏路社区开展“英语讲堂进社区”的活动,向社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中老年居民普及实用的英语知识。

本次活动由英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发起,广大青年志愿者坚持“专业、热情服务社区”的理念,高度关注社区儿童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业和身心发展状况,在活动前期进行了周密的教学计划和物资准备,以保证社区“英语讲堂”的顺利举办。

七月的津城,骄阳似火,社区的课堂里则洋溢着书卷的墨香和语言的音韵。凭借充分的课前准备和扎实的专业素质,青年志愿者们克服了天气燥热以及学生年龄、认知水平不均等客观问题,为每一名社区课堂的学生提供了专业的英语辅导,并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参与的居民纷纷表示,社区的英语讲堂不同于生涩难懂的英语辅导班,志愿者用轻松生动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掌握了生活化、实用的英语交流技能。同时,社区的少年儿童更在每次课后都对授课的青年志愿者依依不舍,表示还想与志愿者交流心声并学习更多英语知识。参与活动的志愿者们也在课堂教学中深深体会到了教师的辛劳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生活的艰辛,从而自身也得到了心灵的成长与思想的丰富。

篇8:谈新闻报道的语言要求

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行为人使用的语言方式是不一样的。科学家使用的语言抽象、严谨、精确;散文诗歌的语言生动、形象。新闻报道的语言则要求准确、具体、简练、通俗。这是由新闻本身特点决定的。

1 准确

准确是新闻语言要求的第一要素。它包含两方面含义:一要注意词义准确。二要注意推敲词语的感情色彩。

同样是报道瀑布景观,壶口瀑布粗犷豪放,雁荡山的瀑布劲挺矫健,黄果树的瀑布雄浑壮美,九寨沟瀑布清澈多姿。如果把这些词语张冠李戴,不能传递出这些瀑布真实的信息。

新闻稿件的遣词造句要恰到好处,词不达意就无法正确反映客观事实,有时即使一字之差,也会造成被动。

感情色彩的运用是否恰当也决定了新闻语言是否准确。比如,同样是死,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杀人犯死了”“雷锋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书法家刘炳森与世长辞”“米洛舍维奇在荷兰海牙监狱死亡”。这些表达方式都很客观,没有捶胸顿足,没有哭天抢地,憎与爱的立场含而不露的跃然纸上。我们不能把这类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放错了位置。[1]

2004年6月,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公然否决远东国际军事大法庭的审判,企图为供奉在靖国神社的14名甲级战犯洗脱罪名。《人民日报》及多家媒体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报道。其中有一家报纸在介绍14名甲级战犯的背景的时候说,14名甲级战犯中的一半属病逝,逃过了刑法。这篇文章一出,激起了很多人的愤怒。病逝在中国来讲有哀悼、尊敬、悼念的意思。用病逝来形容血债累累、罪恶滔天的日本甲级战犯,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记者在写新闻的时候,首先应当考虑的是怎么样把事实尽可能准确、清楚地告诉读者,而不是怎样用有文采的词句来抒发自己的见解、思想和感情。因为它很可能偏离事实,误导受众,造成描述不准确,甚至可能引起法律纠纷。

1998年,某报曾经刊载四川某县砍伐天然林事件,这个报道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后,反响很剧烈。但报纸却因为一段文字,或者说6个字,引来了一场新闻官司。

“晚上,住在高庙镇……吴登明去街上小店买手套,一位姓刘的地痞子唾沫横飞的吹牛,说天然林要多少有多少,你们开车拉就是。晚上我和老吴去家访,姓刘的一听说要几千立方米木材,傻眼了,说我刚才说着玩一玩……”[2]

当地个体户刘某认为,文中称的“姓刘的痞子”指的就是他,向法院起诉该报和作者,侵犯了他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要求公开道歉并进行赔偿。

这就告诉我们,准确要求新闻语言多使用带有客观性的中说事实性词语,不要轻易或习惯使用论说性语句。特别注意不要轻易使用评判性的、定性的词语。因为我们在赞扬一个人的时候,可能有意无意夸张叙述;而在批评某个人或事的时候,则下意识使用贬义性词语。因此,多用中性词语应当成为记者写作的基本意识。

2 具体

我们常常听到“取得很大的成绩、长足的进步”、“达到了一流水平”、“激励人们奋发有为,夺取更大的胜利”、“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一类的词语。这些话在我们平时讲来没问题。但是作为新闻报道,这些话确实不能给受众具体实在的内容,只能成为让人唾弃的套话,空话。

新闻语言的具体指要使每一个词语都是对事实的表达,都要有所指。有新闻信息含量在里边。

比如“美国军用卡车在菲律宾闯祸,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虽然也叙述事实,但语言模糊。“10月27日晚,一两美国海军卡车在帮板牙省的公路上,冲入一群从事搬运工作的菲律宾人中,碾死三人,撞伤23人。”时间地点人物,给人具体真实的感觉。让读者知道事件元元本本的经过,后果不用概括,谁都知道。这就是具体的力量。

如何避免使用概念化、模糊化、笼统化的语言?

在采访的深入具体前提下,写作中“弃空写实,弃大写小”。不要说“污染非常严重”,要说“黑烟上空翻腾,遮天蔽日,覆盖了整个市区,能见度只有30米”。不要说“冲天的水柱”,要说“水柱达到了二层楼的高度”。不要说“不久前,长期以来,短短几天内”要说具体的时间点,这不但可以减少读者的疑惑,还能降低记者的主观臆断成分。

3 简练

简练要求记者以最干净利落的语句提供最实在的信息。在表述上,剔除可有可无的语句,能用十个字能说清的意思,绝不用第十一个字。

4 通俗

通俗要求记者在报道中将专业性语言要给予通俗的解释,把学术性语言翻译成趣味性的科普语言,大众容易理解的语言。但是大众化的语言,并不是滥用方言口语。新闻写作仍然强调规范的书面语言为主,做到通俗而不粗俗。

0 6 年3月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办法中就规定“国家机关公文、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将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言。如果在上海的政府文件、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出现诸如“美眉”、“恐龙”、“PK”、“粉丝”等网络流行语言,将被判定为违法行为。这也是国内首部将规范网络语言行为写入法律的地方性法规。

准确、具体、简练、通俗是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将新闻语言使用的形象、生动、具有亲和力,将是新闻语言的升华。

新闻语言要真诚,除了“真实”还要让新闻语言“诚”起来,诚恳、诚心诚意的、真心实意的为受众着想,使用的语言要让百姓喜闻乐见,能产生思想的碰撞,使语言具有亲和力,深入人心。“真诚”不论到哪都可以成为竞争中的砝码!

参考文献

[1]周胜林等著.当代新闻写作.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二版,P114.

[2]唐立新.惊心动魄的6天.中国青年报,1998年12月7日.

篇9:金融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新闻报道

1、所有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应积极主动地通过一切途径,调动各种资源联系当地媒体(包括报纸、电视台、网络媒体等等)对我院的暑期社会实践进行报道。各团队务必把宣传报道工作作为暑期社会实践重中之重的工作予以重视。

2、每个团队、小分队应确定一位新闻工作总负责人,新闻工作负责人应与团队负责人一同统筹安排本团队成员联系媒体。联系媒体时应提前预约,尽量不要在媒体记者午休时间打扰他们,与记者洽谈业务时言行举止应得体大方。

3、新闻负责人应主动向媒体记者提供撰写好的新闻稿和活动图片。在联系媒体之前,新闻工作负责人或队员必须提前按照新闻稿规范写好稿件,并于联系媒体时主动提供,而不应要求媒体负责撰写我院实践团队活动的稿件。

4、每个团队撰写的稿件必须包含“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字样,并请求媒体报道时务必包含此字样,否则报道无效。

5、新闻工作负责人和队员应时时关注报道情况,活动被报道后,被报纸报道的,应至少收集6份报纸;被电视台播出的应及时主动联系电视台开具报道播出证明;被网络媒体报道的应下载报道页面。

6、新闻工作保持绝密,新闻工作负责人和队员一概不得对外透露已完成的新闻报道和通讯方式等重要信息。

7、在实践活动期间各团队新闻负责人必须每天要求队员撰写日志并每天收集存档,并于活动结束后撰写详细的活动总结、调研报告,务必做好所有资料的存档备份工作,以备返校后参加评比使用。

8、因学院团总支暑假期间要制作暑期实践活动专刊和宣传册,新闻工作负责人、团队负责人应全面负责协助团总支做好制作专刊和宣传册所需材料的报送、编辑工作。

篇10:暑期社会实践要求

一、活动主题

全国主题:实践激扬青春志奋斗成就中国梦

我校主题:助力中国梦青春永担当

二、总体思路

2013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总体思路是: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开展“我的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化对中国梦的理解认识、确立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的志向为重点,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按照“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组织大学生紧紧围绕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服务活动,努力扩大活动覆盖面、提升活动实效性,取得更好的育人成效和社会效益。继续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引导广大学生在服务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

三、活动内容

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为主线,在实践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我的中国梦”活动。

1、“我的中国梦·基层宣讲”实践服务团。深入农村乡镇、城市社区等,开展党的十八大精神、“我的中国梦”和国家民生政策宣讲活动。结合“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到农村基层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依托“三下乡”社会实践官方网站和新浪微博等网络平台,开展“圆梦中国·公益我先行”专项实践活动。

2、“我的中国梦·同心助老”实践服务团。组织学生在校外开展助老、社区服务、公益宣传等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自觉将个人的成长奋斗同实现中国梦密切结合起来。

3、“我的中国梦 教育帮扶”实践服务团。以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组织大学生团队特别是女大学生团队,到乡镇农村,为当地中小学生举办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爱心捐赠等活动,帮助农村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5、“我的中国梦·文化宣传”实践服务团。以弘扬时代精神、倡导文明新风为目标,依托各类学生艺术团(队)和文艺类学生社团,招募组建重点实践团队,精心编排基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贴近基层生活实际,以反映新时代、新生活、新风尚为主要内容的文艺节目,到乡村开展巡回演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6、“我的中国梦·生态环保”实践服务团。广泛组织相关学科专业的学生特别是学生环保类社团,到农村基层、县域城镇和城市社区,围绕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环境污染、气候异常、资源开发、自然灾害预防等,开展科普知识宣讲、社会调查研究、发展建言献策等活动,普及生态环保理念、引导健康生活方式、推动科学发展方式。以环保公益类社团为重点,组织学生开展“光盘行动”、废品回收利用、节能减排宣传、工艺创新等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在学生中大力倡导多样化成才、人人成才的价值观。

7、“我的中国梦·公益助残”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扶助实践活动,如:关爱残障人士、义工、爱心救助、爱心帮扶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感恩、懂得奉献,弘扬奉献感恩精神、为社会奉献出自己的爱心。

上一篇:中医药适宜技术操作下一篇:二年级数学时间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