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走班制教学方案(试验稿)

2024-07-10

分层走班制教学方案(试验稿)(共6篇)

篇1:分层走班制教学方案(试验稿)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分层走班制教学方案(试验稿)

来源

课件 w.5 Y  K J.O M 4 分层走班制教学方案(试验稿)

一、指导思想

为深化学校素质教育改革,推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把课程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选择学习、探究学习的空间,我校将针对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开展分层走班制教学试验,开展分类教学的探索。

二、实施分层走班制教学的必要性 1.中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需要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教育的个性化是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的,它要求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程度、方法和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别和层次,实施分类、分层教学。2.为满足我校学生发展的需要。

我校每个年级的建制在10个班左右,学校每年招生规模在500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到600人这间,每年招收的学生中有一批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也有数量不少的成绩有待提高的学生,另外还招收各类音美特长生。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学校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不同类别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升。3.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分层教学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采用不同的教学流程,使得实际教学过程更加具有针对性强,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也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更加能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获得学习乐趣。

三、实施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条件分析

(一)有利条件 1.师资条件的优势

我校高级教师数量多,现有教师中有高级职称的教师72名,超过全校现有在编教职工的一半。学校已形成了一批中青年教育教学骨干,现有宜昌名师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4人,宜昌市青蓝工程培养教师2名。学校还有8名学科首席教师。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强,这是我校实行分层分类教学的一大优势。2.先进的教育设施

我校在2011年5月成为宜昌市市级示范高中。学校现有1栋现代化教学楼,每个教室都装有电子白板,有1栋现实验楼,含8个理化生实验教室和多个准备间,有1栋科技楼,内设有3个教室、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图书室、三个画室、多个音乐教室、阶梯教室、多功能厅、通用技术实验室等功能教室,有1个室内体育馆栋。现在,新的田径场和篮球场正建设施工之中。学校设施设备基本满足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需求。

(二)不利条件 1.教育教观念保守

近年来,我校在立德树人、高考质量方面成绩突出,学生、家长、社会认同度高,取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形成了很好的办学效益。老师们比较习惯于已经形成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同时也担心课程改革可能会对教育教学带来的冲击和不利影响。另外,老师们走出去学习的少,对新的教育理念虽有了解,但认识不深,理解不透,创新意识、创新应用能力不强。2.硬件设备还不能完全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目前,学校硬件设施设备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主要包括学校的一些功能教室比如实验室的设备设施有些比较陈旧,学生实验用器材不够齐全,学生机房电脑等设备陈旧,学校运动场所和运动器材还处处于建设和添置之中,另外,学校教室数量比较偏紧,这些都会对分层分类走班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四、实施分层走班制教学的实施办法

(一)分三步走,先试点,再全面展开

2015年下半年起,在高一年级班级进行单一学科进行走班教学试验。2015年下半年其中考试后,在高一年级进行两门学科分层走班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制验教学试验。

2015年下半年起,在高一年级多门学科进行走班制验教学试验。2016年下半年起,在高一年级、高二年级多门学科进行走班制验教学试验。

(二)2015年数学走班教学试验方案:

1.计划参与走班教学试验的班级是高一年级的1到9共9个班,科目是数学。其它学科学科暂不进行走班教学试验。同时,高一年级的现有9个行政班建制不变。

2.高一数学分层走班教学具体实施方法:

将高一年级的9个班的数学教学分为三个数学教学组,每个组根据中考数学成绩分为A、B、三个层次,A层次成绩较好,B层次成绩中等,层次成绩较差。每次数学课同一教学组的三个层次的三个班同时上课(含自己习课),上课地点在科技楼的三个教室。同层次的教学班共用一个教室,即A1、A2、A3三个班在同一间教室,B1、B2、B3三个班在同一间教室,1、2、3三个班共用同一间教室。三个数学教学组的上课时间是分开的。3.走班学科教学班的日常管理由任课教师具体负责 4.备课长负责,备课组内教师实行分层备课,分层教学。5.编排课表(课表主要包含课程名称、课程层级、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等四个基本要求)由教务处与年级组协调进行。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三)学校分层走班教学管理

(1)组织建设:相对于行政班而言,分层走班的班级称为教学班,班内设一位班长,负责教学班的班务;每个教学班各科均设多个课代表且分别来自不同的行政班,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一层面学生的作业、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任课教师是教学班的班主任,做好新教学班级的管理工作;学生的其它日常组织管理工作仍然由原平行班班主任负责。

(2)动态管理:新教学班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在学期期中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意见及学生意愿,实行“微调”,成绩进步的学生可以升层,成绩退步的学生可以降层。(3)座次安排:教学班的学生要在指定班级的指定位置听课,由教学班班主任安排好各班的座次,注明姓名、学号和行政班所在的班级,以便管理。

(4)学情反馈:每个教学班内各行政班的学生的出勤情况、听课状况由教学班班主任负责,作好记录并及时向行政班的班主任反馈,使行政班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更有效的开展工作。(5)分层管理,统一规范

搞好分层班的教育教学管理是常规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在“分层走班”教学初期,教学班与行政班要注意协调,统一要求,形成规范,养成习惯。教科室 2015-9-1 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来源

课件 w.5 Y  K J.O M 4

篇2:分层走班制教学方案(试验稿)

为深化学校素质教育改革,推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把课程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选择学习、探究学习的空间,我校将针对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开展分层走班制教学试验,开展分类教学的探索。

二、实施分层走班制教学的必要性 1.中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需要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教育的个性化是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的,它要求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程度、方法和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别和层次,实施分类、分层教学。2.为满足我校学生发展的需要。我校每个年级的建制在10个班左右,学校每年招生规模在500到600人这间,每年招收的学生中有一批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也有数量不少的成绩有待提高的学生,另外还招收各类音美特长生。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学校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不同类别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升。3.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分层教学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采用不同的教学流程,使得实际教学过程更加具有针对性强,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也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更加能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获得学习乐趣。

三、实施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条件分析

(一)有利条件 1.师资条件的优势 我校高级教师数量多,现有教师中有高级职称的教师72名,超过全校现有在编教职工的一半。学校已形成了一批中青年教育教学骨干,现有宜昌名师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4人,宜昌市青蓝工程培养教师2名。学校还有8名学科首席教师。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强,这是我校实行分层分类教学的一大优势。2.先进的教育设施

我校在2011年5月成为宜昌市市级示范高中。学校现有1栋现代化教学楼,每个教室都装有电子白板,有1栋现实验楼,含8个理化生实验教室和多个准备间,有1栋科技楼,内设有3个教室、图书室、三个画室、多个音乐教室、阶梯教室、多功能厅、通用技术实验室等功能教室,有1个室内体育馆栋。现在,新的田径场和篮球场正建设施工之中。学校设施设备基本满足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需求。

(二)不利条件 1.教育教观念保守

近年来,我校在立德树人、高考质量方面成绩突出,学生、家长、社会认同度高,取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形成了很好的办学效益。老师们比较习惯于已经形成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同时也担心课程改革可能会对教育教学带来的冲击和不利影响。另外,老师们走出去学习的少,对新的教育理念虽有了解,但认识不深,理解不透,创新意识、创新应用能力不强。2.硬件设备还不能完全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目前,学校硬件设施设备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主要包括学校的一些功能教室比如实验室的设备设施有些比较陈旧,学生实验用器材不够齐全,学生机房电脑等设备陈旧,学校运动场所和运动器材还处处于建设和添置之中,另外,学校教室数量比较偏紧,这些都会对分层分类走班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四、实施分层走班制教学的实施办法

(一)分三步走,先试点,再全面展开 2015年下半年起,在高一年级班级进行单一学科进行走班教学试验。2015年下半年其中考试后,在高一年级进行两门学科分层走班制验教学试验。

2015年下半年起,在高一年级多门学科进行走班制验教学试验。

2016年下半年起,在高一年级、高二年级多门学科进行走班制验教学试验。

(二)2015年数学走班教学试验方案:

1.计划参与走班教学试验的班级是高一年级的1到9共9个班,科目是数学。其它学科学科暂不进行走班教学试验。同时,高一年级的现有9个行政班建制不变。2.高一数学分层走班教学具体实施方法:

3.走班学科教学班的日常管理由任课教师具体负责

4.备课长负责,备课组内教师实行分层备课,分层教学。

5.编排课表(课表主要包含课程名称、课程层级、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等四个基本要求)由教务处与年级组协调进行。

(三)学校分层走班教学管理

(1)组织建设:相对于行政班而言,分层走班的班级称为教学班,班内设一位班长,负责教学班的班务;每个教学班各科均设多个课代表且分别来自不同的行政班,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一层面学生的作业、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任课教师是教学班的班主任,做好新教学班级的管理工作;学生的其它日常组织管理工作仍然由原平行班班主任负责。

(2)动态管理:新教学班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在学期期中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意见及学生意愿,实行“微调”,成绩进步的学生可以升层,成绩退步的学生可以降层。

(3)座次安排:教学班的学生要在指定班级的指定位置听课,由教学班班主任安排好各班的座次,注明姓名、学号和行政班所在的班级,以便管理。

(4)学情反馈:每个教学班内各行政班的学生的出勤情况、听课状况由教学班班主任负责,作好记录并及时向行政班的班主任反馈,使行政班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更有效的开展工作。

(5)分层管理,统一规范

篇3:分层走班制教学方案(试验稿)

我校之所以能成功实现走班制分层教学改革的平稳过渡, 更多的是因为我校在教改之初, 吸取了其他学校教改的经验教训, 把握了我校的区域学情, 从不同层面、多维度地预设并思考了我校在分层走班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这些问题基本集中在了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以下, 笔者将结合我校的教改实践, 阐述我校为实现教改平稳过渡所做的努力。

一、学校层面

(一) 进行走班制分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项教学改革成功推行的前提是必须在全校范围内统一思想、坚定信心, 而要做到这点除了学校行政措施之外, 还必须让全体师生明确推行教改的理由。为此, 我校多次为师生阐述了走班制分层教学改革的理由。

1. 落实《国家中长期教改纲要》工作方针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改纲要》的工作方针中明确提出“育人为本、提高质量、改革创新”, 这也是我校走班制分层教学改革尝试的根本出发点。

2. 尊重区域学情的需要

我校属于偏远农村初中, 目前存在着优秀生源大量流失的客观情形, 再加上义务教育的全民性特征, 学生在学习上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差异性。而基于此学情, 如果我校依然采用较为传统的“同目标、同内容、同作业、同评价”教学手段, 必然会使这一差异愈加明显。以我校2009届学生为例, 八年级上学期前30%和后30%的学生总分差值为145.62分, 而到了九年级上学期, 这一差值就增加到187.74分。这一数据表明后30%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努力, 不仅未能取得理想的进步, 反而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拉大了与前30%的差距, 这与我校“为学生发展服务, 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宗旨是背道而驰的。为此, 我们需要尝试进行走班制分层教学, 以做到因材施教, 推动全体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3. 促进学校发展的需要

我校“一校两区”管理模式自2008年实施以来, 已历时4年有余, 校区教学硬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校园风貌也有了明显好转, 学校管理逐渐走向有序。但在教学成效上, 我校却始终未能取得有说服力的成绩, 这也成为了“一校两区”管理模式发展的一个瓶颈。基于此, 我校迫切需要拓新发展思路, 寻找新的教育增长点, 而走班制分层教学尝试则恰恰能为我校发展提供一个新思路、新模式。

(二) 打消家长对走班制分层教学的顾虑, 争取社会的支持

由于家长对教育规律的认知状况不同, 加上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 部分家长必然对走班制分层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顾虑。对此, 我校在教改之初, 就通过一系列措施, 最大程度地打消了家长的顾虑, 争取到了他们的支持。

1. 全方位宣传

我校在确立走班制分层教学方案后, 在第一时间通过家长会、家校通平台、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将本方案告知家长, 并征求了部分家长的意见, 使家长了解了走班制分层教学与所谓的“快慢班”“重点班”有着本质的不同。

2. 师资调配

为了增强家长的信心, 我校通过与兴华中学本部的教师流动机制, 选调了部分本部优秀教师参与到试点中来, 以实际行动告知家长我校对走班制分层教学改革的坚定信心。

3. 家长开放日

为进一步打消家长的顾虑, 我校特设了“家长开放日”活动, 在每月的最后一个周五向家长全方位地开放课堂, 让他们也参与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

4. 首问负责制

我校为进一步争取社会的支持, 除了对外宣传统一口径外, 还在学校内部推行了关于走班制分层教学改革的“首问负责制”和“校长负责制”, 即只要家长来校咨询、了解相关事宜, 接待教师必须为其进行详尽解答, 如家长仍不满意, 则由校长亲自接待并负责解答。

二、教师层面

推行走班制分层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教师, 但从已有经验来看, 由于部分农村教师职业目标的缺失、职业倦怠的形成以及业务能力的停滞不前, 走班制分层教学往往无法落到实处。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明确自身的价值定位, 并从内心真正认同这一教学改革, 进而激发自身的内在动力。为此, 我校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引导教师明确自身价值的定位。

(一) 动之以情

教师由于职业的特殊性, 社会责任感往往比较强。因此, 为消弭部分教师对教改可能存在的逆反心理, 消除他们的职业倦怠, 我校尝试在教师群体中“动之以情”, 强化他们的责任感, 激发他们的潜在动力, 并在这一过程中将走班制分层教学的理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其中。如我校定时组织学养、踏青等活动, 经常组织座谈、沙龙等交流形式, 走访困难教师, 安排教师国旗下讲话, 等等。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教师间交流及合作的意识, 也强化了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及责任感, 更重要的是在这些交流活动中, 走班制分层教学理念也逐步地为教师所接受。

(二) 晓之以理

教师在情感上接受教改并不意味着其真正明确了教改的目的, 明了了自身在教改中扮演的角色。要让教师的行为更有目的性,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必须强化教师的理论修养, 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走班制分层教学”尝试的必要性。为此, 我校在教改之初, 就曾多次邀请市、区两级教育专家到我校调研, 并组织了多次集体学习, 让教师明确我校开展走班制分层教学尝试的意义, 这也使教师明确了自身在此次教改尝试中的准确定位。

(三) 律之以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 这一原则在教师评价、考核中也同样适用。基于此, 我校以明晰的目标指向制订了教师评价、考核的原则。

1. 落实常规

在我校拟定的分层教学方案中, 有“五分层”原则, 即“目标、备课、上课、作业、评价”的分层。为此, 我校在考核教师的成效时, 首先是常规考核, 如果常规不达标, 学校将采用先提醒、再交流、后通报的方式强化教师常规落实意识。

2. 改进方式

常规是否落实不仅只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客观表现, 更重要的还是教师在教学态度、教学手段上是否也能有所改进。这一指标很难量化, 为此, 我校主要采用了“推门听课制”和“学生评教制”两种方式综合考量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手段。如“推门听课制”, 我校明确规定学校中层以上领导每周必须听课2节以上, 且必须走进每位任课教师的课堂。在学期末时, 以课堂表现为依据对任课教师进行考核。又如“学生评教制”, 学期末由教务处牵头, 组织学生进行评教, 并以此作为考核教师的依据。

3. 让学生进步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校采取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初衷, 为此, 学生的学习态度、综合素质以及学业成绩也成了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以学业成绩为例, 我校在考核教师时采用了三个平台:一是和兴华中学本部学业成绩横向比较平台;二是学生分层前后学业成绩纵向比较平台;三是柯城区农村初中四校联评平台。通过这些平台, 我校将学生分层前后的学业成绩变化尽量以直观的形式呈现, 并以此数据督促、勉励教师再接再厉。

三、学生层面

(一) 解决学生同质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走班制分层教学在学生群体中最容易出现的是同质化现象, 主要是学习能力同质和行为习惯同质。学习能力同质虽有利于教师的备课和教学, 却不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 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导致了教学班内学生学习的团体动力较弱。而行为习惯同质则会产生“蔓延效应”, 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针对这一现象, 我校在教改之初就尝试采用多种手段将其解决。

1. 建立学生竞争机制

走班制分层教学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因此, 我校在这一教改尝试中引入了竞争机制, 实施动态管理, 每学期末对学生层次作局部微调, 使学生层次双向流动, 让学生在“走班”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变化有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 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进步, 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竞争力。

2. 丰富课外辅导形式

在实施走班制分层教学后, 基础班中仍有小部分学习能力较优秀的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而提高班中也仍有小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同时, 两个层次班级中也均有部分学生存在学科“剪刀差”现象。为此, 我校鼓励任课教师丰富学生课外辅导形式, 如推荐建立学生合作小组、开设学科辅导课程、强化学习常规管理、调整个体目标层次等, 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 完善师生结对制度

面对在基础班中可能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 我校在教改之初就采取了严抓课堂纪律、任课教师负责制等措施。同时, 针对部分行为习惯较为散漫的学生, 由学校领导带头, 采取一对一帮扶策略, 每天及时跟进学生的动向, 将其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4. 健全自我管理体制

我校要求每个教学班足额配备班干部, 以行政班为基础, 在教学班分设班长、纪律委员、卫生委员、课代表等职, 并由这些班干部对教学班学生进行管理, 同时负责把上课纪律、作业情况、卫生情况以及对任课教师的反映等信息传递给班主任, 以此强化教学班的自律性。

(二) 解决学生心理波动问题

毫无疑问, 走班制分层教学因其学习环境、教学方式、内容目标的变化, 部分学生因此产生心理波动, 这主要表现为“自卑”“自傲”“好奇”“忙乱”“不适应”等心理状态。如何尽快解决学生的这些心理波动问题, 是此次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换言之, 越早解决学生的心理波动问题, 就能尽早进入状态、尽快适应分层走班模式。

为此, 我校在各班级中采取了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心理辅导、建立周记制度、鼓励自我肯定等诸多形式, 帮助学生逐步适应这一新建制度。其中, 为使学生不至于产生太大的心理落差, 也为了避免学习环境的绝对差异, 我校特别强调在走班制分层教学尝试中强化行政班职能。首先, 在职能范围内, 教学班仅限于走班学科的教学管理及课后的辅导、评价等, 其他职能均归属于原行政班级, 这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学生对原班级的归属感, 不至于让学生面对全新环境而无所适从。其次, 在管理要求上, 行政班管理负责人是班级导师组, 组长为班主任, 组员为生活导师和卫生导师 (由任课教师兼任) 。行政班管理权限原则上包括除走班制分层教学外的一切教育教学常规活动, 且管理之时还要加强与教学班任课教师的沟通协作, 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教学班中。

这些措施的施行有效舒缓了学生的不安情绪, 平抑了他们的心理波动, 进而使我校的走班制分层教学实现了平稳过渡。

篇4:刍议分层走班制中分层教学设计

当前,在实施选修课走班教学的基础上,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正迈入必修课走班教学。反思过去,适用于几个班甚至一个年级的传统教学设计,由于较少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根本无法体现学生的选择权,也难以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要,结果往往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吃不下”。面对当前课改形势和学生的需求,必修课,实施分层走班制势在必行。分层走班制必将使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显然,必修分层走班制势必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进行教学设计。

依据美国著名学者马杰关于教学设计由“我要去哪里”、“我如何去那里”、“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三个基本问题组成的理论,结合必修走班制要求,普通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教学的分层设计,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层次性、针对性、适切性,以适应分层走班制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厘清这一问题对分层走班制的实施和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对此作一粗浅的分析。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提出众所周知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具有这样的两种水平:现有水平——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所能达到的水平;潜在水平——在教师帮助下能达到的水平。在现有发展水平与最高潜在水平间的发展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显然是参差不齐的,而教学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才能促进学生发展。因此,为了确保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必须采用分层走班制教学,这样才能使“最近发展区”尽量多重合在一起的学生在同一教学班中学习,以提高教学效率。显而易见,这也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最近发展区”的学生(即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与传统教学目标——“双基”相比,浙江省物理界已经把教学目标拓展到了“四基”,即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经历”,这更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新课教学为例,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确定如表1,具体内容后面括号内为认知过程维(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中的定位。

那么,对于更高层次或更低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可通过“认知过程维”进行相应的调节。比如,基本知识维度中的“反电动势是指削弱电源电动势的感应电动势”这一条目,当教师面向更高层次的学生制定教学目标时,可向这样的方向发展:认知过程维设定到“应用”层次或更高层次,即可初步了解或明确给出反电动势存在时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形式,以此解释欧姆定律为什么不适用转动的电动机,进而可以分析得出欧姆定律的修正式等。

二、内容方法的分层设计

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有差异性,导致教学目标需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设计,这也导致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设计。

美国学者约翰·A·拉斯卡曾指出:学习刺激作为一种手段是一种与预期学习结果的实现相联系的刺激,依据学习刺激的类型,发现世界上只有四种基本的教学方法:呈现方法、实践方法、发现方法、强化方法。根据拉斯卡的观点,考虑物理学科特点,在“研究正弦交变电流有效值与峰值间关系”的教学中,可将教学方法确立为以下几种:直接呈现方法、实验演示方法、实验理论方法、情境创设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现列表如下(表2)。

当前,实施新课程的核心环节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通过必修分层走班制教学,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提供不同的学习方式,应该说与学生的发展需求是相符的,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也确保了学生的学业水平。

三、评价监控的分层设计

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费尔比姆曾说过: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资料显示,他的评价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教育评价标准联合会。该联合会给评价下的定义是:评价是对某些现象的价值(如优缺点)的系统调查。通过评价的诊断、导向、反馈、激励、改进等功能,可以改进教师的教学,更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对学生而言,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找出不足,扬长避短,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为什么需要分层评价呢?浅显地说,不分层评价将导致学业水平低的学生永远是评价低的人群,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从分层走班制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分层评价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优点:对学生个人而言,分层评价强调自我起点,通过自我认识、克服盲目、提高自我竞争意识和能力,从而达到自我超越。这不仅受到学生的欢迎,也比较科学,符合学生健康心理发展需要。

那么,教师该如何做好分层评价呢?根据评价的重点是学生的发展,为每一位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是对学生最大的负责。分层评价中,教师需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注重分层激励。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信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学习动力,为学习目标的完成保驾护航。

二是注重学生差异。即使同一层次,也不能对学生用同一把尺子进行评价,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的差异性,需要贯彻“因层而异”的评价标准。

三是注重过程评价。教师在每一个教学过程中进行及时的诊断,给予学生积极的、全面的、准确的评价,犹如给学生一盏明灯、一剂良药。

四是注重层间流动。学业优秀的学生鼓励进入高层次,学业掉队的学生也让其欣然接受转至低层次。显然,层间的流动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分层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

四、结束语

必修课走班制教学作为一个小小的支点,已经开始撬动普通高中育人模式的转型。黄沙如海,找不到两颗完全相同的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人海茫茫,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应全面地理解、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而且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为了学生的发展认真实施必修课走班制教学。

参考文献

[1]周兴银.“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之体验[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5).

[2]吴志强.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endprint

当前,在实施选修课走班教学的基础上,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正迈入必修课走班教学。反思过去,适用于几个班甚至一个年级的传统教学设计,由于较少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根本无法体现学生的选择权,也难以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要,结果往往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吃不下”。面对当前课改形势和学生的需求,必修课,实施分层走班制势在必行。分层走班制必将使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显然,必修分层走班制势必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进行教学设计。

依据美国著名学者马杰关于教学设计由“我要去哪里”、“我如何去那里”、“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三个基本问题组成的理论,结合必修走班制要求,普通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教学的分层设计,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层次性、针对性、适切性,以适应分层走班制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厘清这一问题对分层走班制的实施和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对此作一粗浅的分析。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提出众所周知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具有这样的两种水平:现有水平——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所能达到的水平;潜在水平——在教师帮助下能达到的水平。在现有发展水平与最高潜在水平间的发展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显然是参差不齐的,而教学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才能促进学生发展。因此,为了确保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必须采用分层走班制教学,这样才能使“最近发展区”尽量多重合在一起的学生在同一教学班中学习,以提高教学效率。显而易见,这也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最近发展区”的学生(即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与传统教学目标——“双基”相比,浙江省物理界已经把教学目标拓展到了“四基”,即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经历”,这更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新课教学为例,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确定如表1,具体内容后面括号内为认知过程维(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中的定位。

那么,对于更高层次或更低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可通过“认知过程维”进行相应的调节。比如,基本知识维度中的“反电动势是指削弱电源电动势的感应电动势”这一条目,当教师面向更高层次的学生制定教学目标时,可向这样的方向发展:认知过程维设定到“应用”层次或更高层次,即可初步了解或明确给出反电动势存在时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形式,以此解释欧姆定律为什么不适用转动的电动机,进而可以分析得出欧姆定律的修正式等。

二、内容方法的分层设计

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有差异性,导致教学目标需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设计,这也导致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设计。

美国学者约翰·A·拉斯卡曾指出:学习刺激作为一种手段是一种与预期学习结果的实现相联系的刺激,依据学习刺激的类型,发现世界上只有四种基本的教学方法:呈现方法、实践方法、发现方法、强化方法。根据拉斯卡的观点,考虑物理学科特点,在“研究正弦交变电流有效值与峰值间关系”的教学中,可将教学方法确立为以下几种:直接呈现方法、实验演示方法、实验理论方法、情境创设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现列表如下(表2)。

当前,实施新课程的核心环节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通过必修分层走班制教学,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提供不同的学习方式,应该说与学生的发展需求是相符的,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也确保了学生的学业水平。

三、评价监控的分层设计

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费尔比姆曾说过: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资料显示,他的评价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教育评价标准联合会。该联合会给评价下的定义是:评价是对某些现象的价值(如优缺点)的系统调查。通过评价的诊断、导向、反馈、激励、改进等功能,可以改进教师的教学,更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对学生而言,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找出不足,扬长避短,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为什么需要分层评价呢?浅显地说,不分层评价将导致学业水平低的学生永远是评价低的人群,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从分层走班制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分层评价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优点:对学生个人而言,分层评价强调自我起点,通过自我认识、克服盲目、提高自我竞争意识和能力,从而达到自我超越。这不仅受到学生的欢迎,也比较科学,符合学生健康心理发展需要。

那么,教师该如何做好分层评价呢?根据评价的重点是学生的发展,为每一位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是对学生最大的负责。分层评价中,教师需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注重分层激励。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信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学习动力,为学习目标的完成保驾护航。

二是注重学生差异。即使同一层次,也不能对学生用同一把尺子进行评价,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的差异性,需要贯彻“因层而异”的评价标准。

三是注重过程评价。教师在每一个教学过程中进行及时的诊断,给予学生积极的、全面的、准确的评价,犹如给学生一盏明灯、一剂良药。

四是注重层间流动。学业优秀的学生鼓励进入高层次,学业掉队的学生也让其欣然接受转至低层次。显然,层间的流动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分层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

四、结束语

必修课走班制教学作为一个小小的支点,已经开始撬动普通高中育人模式的转型。黄沙如海,找不到两颗完全相同的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人海茫茫,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应全面地理解、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而且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为了学生的发展认真实施必修课走班制教学。

参考文献

[1]周兴银.“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之体验[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5).

[2]吴志强.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endprint

当前,在实施选修课走班教学的基础上,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正迈入必修课走班教学。反思过去,适用于几个班甚至一个年级的传统教学设计,由于较少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根本无法体现学生的选择权,也难以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要,结果往往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吃不下”。面对当前课改形势和学生的需求,必修课,实施分层走班制势在必行。分层走班制必将使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显然,必修分层走班制势必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进行教学设计。

依据美国著名学者马杰关于教学设计由“我要去哪里”、“我如何去那里”、“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三个基本问题组成的理论,结合必修走班制要求,普通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教学的分层设计,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层次性、针对性、适切性,以适应分层走班制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厘清这一问题对分层走班制的实施和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对此作一粗浅的分析。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曾提出众所周知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具有这样的两种水平:现有水平——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所能达到的水平;潜在水平——在教师帮助下能达到的水平。在现有发展水平与最高潜在水平间的发展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显然是参差不齐的,而教学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才能促进学生发展。因此,为了确保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必须采用分层走班制教学,这样才能使“最近发展区”尽量多重合在一起的学生在同一教学班中学习,以提高教学效率。显而易见,这也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最近发展区”的学生(即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与传统教学目标——“双基”相比,浙江省物理界已经把教学目标拓展到了“四基”,即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经历”,这更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新课教学为例,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确定如表1,具体内容后面括号内为认知过程维(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中的定位。

那么,对于更高层次或更低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可通过“认知过程维”进行相应的调节。比如,基本知识维度中的“反电动势是指削弱电源电动势的感应电动势”这一条目,当教师面向更高层次的学生制定教学目标时,可向这样的方向发展:认知过程维设定到“应用”层次或更高层次,即可初步了解或明确给出反电动势存在时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形式,以此解释欧姆定律为什么不适用转动的电动机,进而可以分析得出欧姆定律的修正式等。

二、内容方法的分层设计

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有差异性,导致教学目标需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设计,这也导致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设计。

美国学者约翰·A·拉斯卡曾指出:学习刺激作为一种手段是一种与预期学习结果的实现相联系的刺激,依据学习刺激的类型,发现世界上只有四种基本的教学方法:呈现方法、实践方法、发现方法、强化方法。根据拉斯卡的观点,考虑物理学科特点,在“研究正弦交变电流有效值与峰值间关系”的教学中,可将教学方法确立为以下几种:直接呈现方法、实验演示方法、实验理论方法、情境创设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取得不同的教学效果,现列表如下(表2)。

当前,实施新课程的核心环节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通过必修分层走班制教学,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提供不同的学习方式,应该说与学生的发展需求是相符的,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也确保了学生的学业水平。

三、评价监控的分层设计

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费尔比姆曾说过: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资料显示,他的评价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教育评价标准联合会。该联合会给评价下的定义是:评价是对某些现象的价值(如优缺点)的系统调查。通过评价的诊断、导向、反馈、激励、改进等功能,可以改进教师的教学,更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对学生而言,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找出不足,扬长避短,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为什么需要分层评价呢?浅显地说,不分层评价将导致学业水平低的学生永远是评价低的人群,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从分层走班制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分层评价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优点:对学生个人而言,分层评价强调自我起点,通过自我认识、克服盲目、提高自我竞争意识和能力,从而达到自我超越。这不仅受到学生的欢迎,也比较科学,符合学生健康心理发展需要。

那么,教师该如何做好分层评价呢?根据评价的重点是学生的发展,为每一位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是对学生最大的负责。分层评价中,教师需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注重分层激励。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信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学习动力,为学习目标的完成保驾护航。

二是注重学生差异。即使同一层次,也不能对学生用同一把尺子进行评价,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的差异性,需要贯彻“因层而异”的评价标准。

三是注重过程评价。教师在每一个教学过程中进行及时的诊断,给予学生积极的、全面的、准确的评价,犹如给学生一盏明灯、一剂良药。

四是注重层间流动。学业优秀的学生鼓励进入高层次,学业掉队的学生也让其欣然接受转至低层次。显然,层间的流动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分层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

四、结束语

必修课走班制教学作为一个小小的支点,已经开始撬动普通高中育人模式的转型。黄沙如海,找不到两颗完全相同的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人海茫茫,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应全面地理解、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而且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为了学生的发展认真实施必修课走班制教学。

参考文献

[1]周兴银.“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之体验[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5).

篇5:分层走班制教学方案(试验稿)

摘 要:通过对高职英语“走班制”分层教学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希望可以改善当前面临的问题,使“走班制”分层教学新模式在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中能够取得成功。

关键词:高职教育;“走班制”分层教学;学生主体性

一、何谓“走班制分层教学”

“走班制”分层教学是指让学生移动到符合自己层次的课堂学习。这种模式下,教师、教室以及学科是固定的,但学生是流动的,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习能力、基础知识等)进行安排,使他们到可以接受理解范围内的课堂进行学习,从而使学习效率更高。这种模式改变了我国传统的班级固定模式,学生不需要固定在一个班级进行所有学科的学习,而是按照自己本身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班进行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原则的实现。这种流动性的学习模式扩大了师生、生生交流的机会,也使以往教学中难以做到的因材施教的原则得到充分实施。教师也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灵活变动教学内容,使原本固定班级授课制形式下,难以发挥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现状有所改观。走班制分层教学的本质是:以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二、高职院校实行走班制分层教学的依据

1.高职院校学生参差不齐是主要原因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成绩逐年下降,学生之间差距十分明显。如果无视学生个体差异,仍采用同一教材、同一教学目标、同一教学手段、同一教学评价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势必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提高教学效率方面还继续显示出它的生命力的同时,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信心,它的最大弊端是不考虑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个性差异,不考虑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兴趣、动机的不同,而从学生的“平均情况”设想出千篇一律的教育,强求他们齐步走,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统一的要求和一致化的教学过程中被扼杀,结果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学习效果极差,其局限性越来越多地暴露了出来,已很难适应学习方式的变革。

2.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分层教学能够较大程度地激发个性潜能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建构主义理论为分层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智力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点且依赖于前一阶段,需要在前一阶段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教学活动需要结合静态因素和动态因素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静态因素即学生目前不同认知发展水平,不同的教学层次。动态因素指的是教学目标和方式。教师教学只有从学生现有水平和层次出发,不断调整教学目标和方式,才能达到各个层次学生均学有所得的教学效果。

三、高职院校实施“走班制分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勤率高,教师很难对课堂进行管理

“走班制”这一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缺勤的状况很严重。“走班制”分层教学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分班以后,班级的学生来自各个专业的不同班级,导致会有许多学生趁机逃课。因为班级人员组成的复杂性使得教师很难对课堂纪律进行管理,在保证教学时间的同时就没有很多时间来整顿课堂纪律,这样就导致学生缺勤的情况愈发严重,长时间以后,就会有学生无视纪律的现象发生。

2.学生之间相互影响

将学习能力、学习基础相当的学生分到一个班级进行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这是“走班制”分层教学模式的优点。这样对于学习习惯好、成绩好的学生的好处尤其大,可以使他们在一起学习,相互竞争、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学习成绩。但是,对于学习习惯不好、爱玩的学生来说就是一大弊端了。本来这些学生就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还都比较贪玩,他们聚集到一起时“走班制”分层教学的优点荡然无存。他们不仅不能在学习上相互促进,而且还一起玩,忽视课堂纪律,这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保证分层走班制有效实施的对策

1.明确分层走班制的预期目标,完善相适应的配套制度

教育政策失真有时并非是执行过程中“实施阶段的问题”,而是爆发于执行过程中“政策本身的问题”,是政策预期目标未能揭示到位的后遗症。保证走班制并非仅仅依靠自身目标管理就能实现的,更需要建立起与走班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来提高教学质量。完善选课制、导师制、评价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等配套制度是推进走班制的必要手段和有效保障。

2.完善问责监督机制,反馈分层走班制阶段评价

建立和完善走班制的监督、评估和问责机制能够防止预期目标的偏离,促进政策的及时调整,防止不良政策的惯性和自由发展给教育现实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代价。“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对政策执行进行的监督检查是当代政策活动的重要方面和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篇6:分层走班制教学方案(试验稿)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 要:必修课分层走班是当前浙江省教育改革的趋势。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无法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而必修课的分层走班为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提供了制度上的可行性。本文试图从走班背景、学科分层、走班后的物理教学模式几个方面探讨普通高中物理必修课“分层走班”教学组织形式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分层走班;必修课;物理教学

G633.7 A 1003-6148(2015)1-0019-5 问题的提出

2012年,浙江省教育厅颁布了《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方案提出了课程改革“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思路,并要求各学校“转变育人模式,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

然而,传统的授课形式是以行政班级为单位进行的,教师面对具有不同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学生,采取统一的教学方法(即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考核要求)。虽然教学研究机构一直大力提倡学校改变教学方式,先后出现了“先学后教”“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以期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但由于行政班级中学生差异性的客观存在,这些先进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材施教只能是空中楼阁。目前,行政班教学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呈现两极分化,造成学优生不能满足现有的教学要求,学困生出现学习信心不足、渐渐失去动力的现象。

为了尊重学生差异,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我校从2014年2月起,实施必修课走班制度。在学科分层、学生选择、教材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物理学科也在分层之列。本文是从物理教学方面谈谈分层教学的实施。分层次走班教学的背景

所谓分层走班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均不同,对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按不同的要求实施,其实质就是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实行分层教学。

学校近十年本部高一年级学生班级人数情况,如表1所示。因学生转学、出国、病休等原因,以下数据与实际招生人数略有出入。

虽然从表中反映出的学生总人数呈下降趋势,但实际上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差异都很大。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多数教师觉得如果对全体学生按相同的教学计划、相同的教学方法、相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同的考试评价标准,完成相同的教学目标,必然会出现“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也必然会导致学生思想、学习、能力、心理等诸多方面的素质差异越来越大,压抑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不利于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更不利于学生的学科学习向理想的方向发展。同时,按12个班级平均,每班人数不足40人,为走班创造了条件。为此,学校决定在第二学期实施必修课分层次走班教学。学科分层次教学的内涵

分层次教学,具体可概括以下三个方面:即分层教学、分层作业考试和分层提高。

3.1 分层教学

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同,给每个学生一个基础平台,然后在稍高于他们的水平上提出要求,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如表2所示。

3.2 分层作业和考试

实行分层次教学后,每天的作业,每一单元的检测,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和采用不同的试卷。各层次以“教(学)什么考什么的原则”,分层命题、分层次考试、分层检验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掌握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计划。

3.3 分层提高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当正视这种差异性。我们分层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建立自信,学业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我们要通过分层次教学,使全体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分批次地稳步提高。

分层走班制后高中物理教学模式

下面就高中物理教学分别从不同的几个侧面谈谈高中物理学科如何实施班内分层次教学。

4.1 教学目标的分层要求

教学目标的制订是教学设计中的关键一步。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激励、调节和测评的作用,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生分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差异”为原则,以高中物理教学大纲、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与学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有提高科学素养的可能。在制定具体教学要求时,要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目标都要分层进行要求。对于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中的“识记与简单应用” “经历过程”“情感体验”部分,必须要求每个学生都达标;而对于能力要求较高的“理解、应用”“实验探究”部分,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设置不同的问题,让不同类别的学生分别达成不同的目标。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这里窥斑见豹,展示一节课的某一维度的教学目标。

教学实例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

①在直线运动的情景下,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主要是用动能定理探究,要求所有学生都能独立完成探究任务。

②在曲线运动的情景下,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需要用到极限的思想和微分的观念。要求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示推导的方法进行迁移,要求高于直线运动的探究,对A层学生来说需要启发引导,而B层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合作下完成目标,C层学生则独立完成任务。③在有弹性势能存在的情景下,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属于较高层次的目标,不是所有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因此,C层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合作探究或独立达成目标。而B层和A层学生实现这一目标有难度,教材对这一部分也不做明确要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做一介绍或者将其放在课后作为“课题研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展开探究活动。

4.2 教学活动分层设计

要分层次教学,必须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帮助学习者利用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意义和理解,才能尽可能地因材施教,才能做到精心策划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了开发利用这种差异资源,教师要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和开发教学事件。

下面以机械能守恒定律为例说明教学活动如何展开:

在分层次课堂教学中,笔者深深地感受到:由不同层次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通过互助合作,适当地组织竞赛,有助于培养学生相互尊重、协作进取的精神。这不仅能提高后进生的学习质量,也能使优生的知识得到巩固,还能进一步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增强学习气氛。分层次教学使基础好的学生可少受基础弱的学生的拖累,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给他们帮助差生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基础差的学生可受到老师、同学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消除厌学情绪,学习热潮居高不下。这样,可以把机会最大限度地让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力求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教师先发散后引导,让各类学生有充分展示的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积极性得以保护,创造性得以发挥,科学素养得以提升。

4.3 课堂提问的分层设计

教师要善于实行分层提问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课堂提问的策略,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提问内容和方式。一个有经验的、优秀的物理教师往往善于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辨析物理过程,掌握物理规律,使教学难点得到分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指出:用来考察学生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的教师提问被定义为低水平的提问,用以考察学生的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的教师提问被当作是高水平的提问。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征和理解能力要有清楚的了解,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提问过易,缺乏启发性和探究性,学生感到乏味不愿回答;提问太难,会出现“启而不发、问而不答”的冷场局面。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以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问的过程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深化,从而构建知识体系。

在课堂上,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提问要求,对于A层次的学生提出较基础的问题;对于B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较灵活的问题,以锻炼他们的思维,巩固基础知识;对于C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要经过认真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要善于实施换位提问的策略。

教学实例 《电阻的测量》这节课,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的教学中,让学生观察仪器,对于A层学生可以提问电表的使用方法和如何读数,然后请学生设计电路图。对于B层学生,完成电路图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两种电路图的误差来源,适用条件。对于C层学生,完成B层的任务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若一位同学在实验时,发现电流表已坏,请你想一个办法,不用电流表测量未知电阻,还需要哪些器材,画出电路图。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追问:如果电压表已坏,如何不用电压表测未知电阻?注意:本节课为了达到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教师课前要充分备好学生,安排好各层次学生的活动,才能达到分层提问,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思维的目的。

4.4 作业的分层布置

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掌握知识上的能力差异,分层次要求完成作业。总的原则是:分层布置、求同存异,共同进步。

分层设计、分层要求。把作业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为主(如课后练习与作业本),B层以夯实基础为主,同时配有一些有一定思维含量的习题,C层是一部分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比如学考中的难题和高考中的中等题)。在作业上分三个层次布置和批改。学生对自己的层次很明确,作业层次分明,按照学生的不同情况量身定制。

分层次布置作业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能力差异,并由学生按层次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避免了“大一统”的做法,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A层的学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对B层学生有一个进步的目标和空间,对C层学生有了相对明确的要求,减轻负担,提高了时间利用率。

4.5 单元测试的分层命题

分层走班之后,平时考试、考核也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实行分层考查。每份试卷中的试题要包含三种层次的命题,可以按:基本题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全体学生必做;提高题B层和C层学生必做,A层学生选做;能力题C层学生必做,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不做。三类题的比例可以为基本题占80%,提高题占15%,能力题占5%。分类考查后,要根据考查的不同结果,及时采用不同的矫正措施,对没有过关的学生,除通过补课、个别辅导、建立帮学小组等方法进行帮助外,还要组织平行检测,对在平行检测中达标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确保各类学生都能达到各层次的教学目标。

教学实例 对匀减速运动规律的考查

A层学生可以以考查公式的应用和适用条件为目的:“歼十”战斗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战机,已成为我国空军最可靠的蓝天卫士,大大提高了我国空军捍卫祖国领土的能力。在某次战机巡航归来降落地面时的速度为60 m/s,制动加速度为5 m/s2,则制动16 s后,飞机的制动位移是多少?

B层学生:在同一水平面上有A、B两个物体。A物体在水平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正以速度vA=4 m/s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一时刻,在A物体正前方相距s=7 m处的B物体的速度恰为vB=10 m/s,B物体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从这个时刻开始计时,求经过多少时间A物体可以追上B物体。

C层学生:甲、乙两车同时同向从同一地点出发,甲车以v1=16 m/s的初速度,a1=-2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车以v2=4 m/s的初速度,a2=1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两车再次相遇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和再次相遇时两车运动的时间。

4.6 评价方式的分层化

原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使包括后进学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中学物理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转变学生对物理课程的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随着内容的增加,他们的能力不断发展提高,学习的决心和信心逐渐加强。因此,能否保持和维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正确评价。教师的评价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尽可能地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实际情况表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教学活动只有面向学生的客观差异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促进全体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所以,教学中的评价环节不可轻视,而分层走班使得评价方式更为合理,有效。

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如表3)。

这样做可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总 结

必修课分层走班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为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供了形式上的保障。每一位物理教师都要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研究分层走班制后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方面下功夫,切实提高教学实效,为促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梁旭.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2]苏明义.中学物理教学建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3]郭小玲,张军朋.目标导向式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基于加涅的学习理论和教学原理[J].物理教师,2014,(8):2.(栏目编辑 刘 荣)

文档资料:高中必修课分层走班制背景下物理教学模式探索 完整下载 完整阅读 全文下载 全文阅读 免费阅读及下载

阅读相关文档:激发学生潜能 打造绿色课堂 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剖析解题错误原因的实施策略 用m△v=F△t变式研究洛仑兹力作用下带电粒子运动的特点 牛顿第二定律成立的惯性系有选择性吗 企业涨工资与控成本的相容性分析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探析 服务性企业改善情绪劳动管理的对策 高管薪酬差距对企业研发强度的影响 基于纳米乳―凝胶技术的雷公藤多苷纳米载体的制备及药效学研究 浅谈音乐教师职业实践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 车用燃料电池耐久性解决策略 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分析爱伦坡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培养高中数学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在“问”中前进升华 浅析

最新最全【学术论文】【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领导讲话】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分析报告】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下载

上一篇:爱情等于当下杂文随笔下一篇:新学期感想400字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