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节目制作

2024-07-22

电视新闻节目制作(通用8篇)

篇1:电视新闻节目制作

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训练心得

虽然这一学期的的两次《校园生活》节目制作都伴随着时间紧急,熬夜拍摄、内心不安等让人不淡定的状况,但是不得不说,通过这次训练我真的受益很多。

在第一轮的节目制作中,我们是第一组,我本人之前也没用接受过系统的训练,完全没有经验,所以根本没有认识到任务的严峻,就盲目去做。我们得到要做《校园生活》,需要报选题的时候已经是周三了,制作时间也仅剩下三天,当时没有经过多想就定下了《中蓝公寓食堂》这个没有什么深意又缺乏趣味性的选题,当天下午就去食堂内部拍摄了空镜,在中蓝公寓楼下随机采访了同学。第一次作业遇到的比较困难的事就是官方人员的采访,因为这条新闻也有信息发布的意义,所以让权威人士说出食堂开放的时间就十分重要,但是,学校的后勤和专门管理食堂的部门都不愿意接受采访,经过多次沟通才采访到及其有限的素材。后来经过紧张的剪辑,总算按时完成了。这次的新闻节目作业经过确立选题、新闻策划、拍摄采访到录播主持和后期剪辑,我们小组最终的完成了此次作业,并且获得老师的肯定,这对于我们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是很大的鼓励。可以说第一次作业在慌乱之下做得很粗糙,感谢老师对我们的包容与理解。

经过老师在课上的讲解和上一次积累的经验,第二次的节目制作我们较之前从容了一些,经过几轮的选题讨论,我选择了正当时的主题——光棍节,基于上一次选题十分简单乏味的原因吧,我想把这次的新闻做的趣味性更强一点,但实际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越是有趣的话题对整个新闻的结构,形式设置安排等各方面要求越高。由于我个人能力经验的不足,完成后的新闻有几处“硬伤”,老师在课堂上给予的指导让我明确知道了自己在专业上的欠缺,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我会尽量改正、规避的。

通过这一学期对新闻类采访,编辑的学习,首先我了解到采编播的重要性。首先说采集,拍摄空镜暂且不说,从采访角度,在采访过程中我学到了,采访提纲问题必须有独特性,不要千篇一律,你随便想想能够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其次,采访时无论怎样的环境怎样的工作我们都必须尊重对方。还有,采访准备一定要做好。最后,采访稿的成功在乎你的侧重面与常人不同,善于挖掘其背后的故事及侧面影射的社会实质。此外,我在后期制作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新闻节目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剪辑和特效等相关技术的运用。在剪辑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技术方面的困难,比如素材的格式转换,不同画面比例的协调。虽然在去年的摄像作业上已经对于大洋非编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技术方面仍然有待提高。我希望自己在课后能在技术方面有所提高。通过做新闻报道,让我们有了对所学进行实践的机会,也正是通过这次宝贵难得的实践机会,让我们更好的,更加深入的对采编播的各个流程,各项分工,每个人应该做什么,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有了更加明确的了解。

在整个制作过程也让我了解到了一个团队的重要性。良好的合作是成功的关键。这次我们小组的成员各有分工,在遇到分歧时候也会进行很好的沟通,在最繁琐的剪片阶段,良好的合作气氛促进我们的进度,愉快工作的同时,也收获了较好的结果。所以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学会讨论和沟通,学会分担,是很重要的。一个团队要有分工明确的前期策划,拍摄,后期剪辑以及制作。是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整理和反馈组织工作的信息,为决策服务的专门性活动。我们信息员通过团队的方式,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收集、提供我们进行深度报道所需要的信息。首先前期的策划需要大家一起讨论、制定我们进行工作的方向,并且有一个全面,详细的概况,来为我们后面的工作做好铺垫;其次是进行拍摄,这一环节很重要,是保证这个深度报道质量的前提。后期的剪辑工作也非常的重要,让我们把前面拍摄的串联起来,把不相关的减除,使得报道流畅而不烦躁。

作为电视摄影专业的学生,我想着重说一下新闻拍摄的感受。我们组在两次拍摄作业中,采取过镜前采访、录音、非正常拍摄等多种方式,访问前我们对所有的硬件设备、器材(包括高清摄像机、话筒、录音笔等)的完备和正常与否进行了严格检查。但是对可能遇到的障碍(如采访对象因顾及其他方面而不予配合等)没能做到预先估计,也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这也对拍摄采访产生了负面影响,在很多情况下没能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也没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十分可惜,以后我一定会吸取教训,尽量将前期工作做完备,以保证拍摄工作的顺利进行。还有,我更真切的体会到作为电视新闻摄像师的确要充分利用并懂得利用电视新闻的画面对运动现象的解释以及表现,注意捕捉生活中那些最有说服力、最具有生活气息、最生动活泼、最有趣、最引人注意的动态变化过程。还有最最基础的问题,画

面的稳定,我们的片子中也存在镜头画面不稳的现象,我们在新闻拍摄过程中大部分是上架拍摄的,但是很多情况下要根据出镜记者的讲话及现场环境的不同,要有不同镜头不同景别的变化,所以在时间紧急时是用肩扛的。肩扛就会涉及到如何让固定镜头更稳,推拉摇移更均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注重锻炼自己在这一方面的能力和技巧。

最后,向老师再次表达谢意,十分感谢老师在本学期给予我的精心指导,让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篇2:电视新闻节目制作

策划人:

指导教师:刘建钢

节目名称: 《“布”一样的世界——走进阳新布贴》

节目类别:专题片 ·文化风俗

节目时长: 30分钟

节目主题: 中国物质文化遗产——阳新布贴

选题价值:

民间是永远存在的,但是民间艺术的存在和独特性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取决于地域文化的特殊性和封闭性。地域文化特殊就会培养特殊的艺术气质,封闭性保护了这样独特的性质。

民间手工艺就是这样封闭的传统自然经济、农耕社会的产物。

近一百年,民间手工艺正飞速走向消亡。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廉价工业制品的大量涌现,手工业种就渐渐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如今已所剩无几。保护得再好的老手艺也无法改变无人使用或日渐减少的需求这一事实,而通过旅游工艺品保存下来的手艺和它的原版相比,只是徒剩躯壳。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打破了一切封闭,地球已经成为一个村落,文化在交流中融合着,独特性正在消失。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岌岌可危。

阳新布贴是湖北省阳新县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实用工艺美术品,据推断,至少有200年的历史。基于阳新布贴多方面体现出的楚文化风格,阳新布贴作为楚文化的一翼,在人们探究这一地区的楚风积淀如何形成在的问题上,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2008年6月7日,阳新布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10年阳新布贴成为世博会湖北馆的“座上宾”。

阳新布贴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然而在市场化的今天,阳新布贴面临着手艺失传和陷入夹缝之中的尴尬境地。本片计划通过拍摄阳新布贴的发现历史、制作工艺、手艺传人等,重新挖掘阳新布贴的魅力,向世人展示这门独特的民间手工艺,同时为阳新布贴提升知名度,打开市场做出一定的宣传,展现“布”一样的世界。

节目结构:

本专题片将采用“放射式”的组织结构。围绕“阳新布贴”为中心主题,分发现历史、制作工艺、手艺传承等三部分。

主要内容:

1、阳新布贴的发现历史

缝衣剩下的边角余料能做什么?

在湖北阳新太子镇的妇女眼里,这些布料是宝。以黑色或深蓝色布料作底,可以用这些边角余料制作出精美的布贴,而布贴又可用来装饰衣服、鞋帽、披肩等穿戴物和帐沿、飘带、布枕及儿童玩具。五彩斑斓、形态各异,小小的一方布,来自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为什么这些边角余料贴就的东西能呈现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竟然能够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1986年,湖北省民间美术展向全省征集民间美术作品。阳新美术馆美术干部尹关山跑了18个自然村,最终发现了这些古玩意,经精心整理,重新命名为“阳新布贴”。当年,阳新布贴第一次出现在“湖北民间美术展览”。1987年,由尹关山设计,四位老人熬夜耗时近三个月,完成了《大虎头》、《狮子抛绣球》以及《麒麟踩八宝》等7幅巨作,作品参加了“第一届中国艺术节”。1989年后,尹关山设计的作品又先后被送往塞浦路斯、捷克斯洛伐克、前苏联、保加利亚等国家展出,被许多外国友人拍摄和临习。

形式:模拟当年场景,情景重现。

采访尹关山,以及当年参与制作的四位老人或其家人。探寻当年发现和制作参展的细节。呈现一个完整的历史过程。

2、阳新布贴的制作工艺、艺术特点及价值所在布贴画内容取材于民间故事、戏曲人物、民俗风情和乡间景物,如麒麟送子、观音坐莲、福寿八宝、金鸡鲤鱼、桃榴茶兰等。不具谱本,无须用笔,心象造型,尽随作者的巧手拼贴而成。

形式:用简洁但是完整的画面呈现补贴制作工艺的全过程:画设计——剪纸——粘贴——拼图——盘线——打磨。其间用解说词,解说制作工艺和流程。对给特写镜头。穿插中国美术馆相关专家的采访,谈论阳新布贴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3、阳新布贴手艺传承的现状

阳新一带,农村女孩十二三岁便开始学做布贴。出嫁前,姑娘们将边角料的布制作成精美的披风、新婚床品,或门帘装饰。这嫁妆,既能装饰新房,又能显示新媳妇的聪明手巧。姑娘们出嫁时,还会将做嫁衣时剩下的布角装进“布角包”带到婆家,闲暇时为孩子做各式好看的衣物、鞋帽和布贴玩具。

然而现如今,一方面,优秀的老手艺人渐渐老迈,大多数已经不再从事布贴制作;另一方面,新生代的女孩子,却对这门古老的手艺不感兴趣。老一代的补贴手艺传承堪忧。

今年4月22日,在阳新县文化馆成立了阳新传习所。文化馆里阳新布贴被打造成工艺美术鉴赏品。传习所里,十多名师傅从画样到裱框,流水作业。如今的阳新布贴,也进行了改良,以迎合现代人的审美和实用需求。2011年初,武汉户部巷风情街上,还开了一家阳新布贴展卖店。

形式:拍摄老手艺人的家里收藏的布贴艺术品、传习所、展卖店,穿插对老手艺人、年轻农村女孩、传习所师傅、工艺品店主的采访。着重体现手艺的衰落和对现代社会的适应,以及外界对这种古老手工艺品的好奇。

 特别注意:

 拍摄是尽量展现原汁原味的乡土风情和民间传统韵味。

 本片为放射式结构,三个部分有机结合,由解说词自然串联起来。

 画面拍摄时应注意景别的选用,在展现工艺细节时,多用特写镜头。同期声录音、画面

录音追求高品质、高清晰度。环境声的录制十分重要,应尽量采集工艺制作过程中的声音和农村的自然声音。注意将背景音和采访分开。

 适当插入符合本片画面或情感基调的音乐,以乡土音乐或民乐为佳。

拍摄安排:

1、拍摄前期收集大量相关资料,整理成文案

2、与计划采访对象取得联系,准备采访提纲

3、撰写脚本与确定拍摄方案

4、实地采访、拍摄

5、后期制作剪辑

拍摄场点:

湖北省阳新县太子镇、富池镇、白沙镇等布贴艺术流行的村镇

布贴艺人家中

中国美术馆 湖北省美术馆

阳新文化馆

户部巷阳新布贴展卖店

人员安排:

编导:1名

摄像师:3名

录音师:1名

解说词配音:1名

后期技术制作人员:2名

摄制周期:

篇3:电视新闻节目制作

1 电视新闻编排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头条新闻多被时政新闻占领,并非以新闻价值大小考量选择头条新闻。

在省级及其以下的电视媒体,新闻节目的头条几乎全部被当地党委的主要领导活动所占领。主要领导不论是参加会议、调研,还是检查工作、协调问题,甚至是观看一场体育比赛或文艺演出,都被编排在新闻的头条位置。

1.2 按照新闻报道主体的职位高低编排新闻节目的播出顺序,忽视了新闻本身的价值和编排的内在规律。

这种新闻编排常见于地市一级及县级电视新闻。几乎每个新闻编辑手里都有一份当地党委、政府、人大、政协领导的综合排名,在新闻编排,尤其是时政新闻编排时,职位掩盖了新闻本身的价值和受众关心的信息。优点是比较规范,讲究“政治原则”,缺点是忽视了新闻本身的价值和编排的内在规律。往往一组时政新闻成了“大杂烩”,一堆泡沫包裹了新闻的真正内容,忽视了受众的真正需要。有些领导职位虽然相对较低,但是参加活动的新闻价值也许很大,比如某副市长在一个特大安全事故现场进行救援指挥,如果简单地按照职位高低编排,这条新闻就会被编发到很不起眼的位置,但实际上这条热点新闻很多受众都在电视机前等待观看。

1.3 以新闻价值大小来编排节目播出次序,将单条的新闻“倒金字塔”式简单地运用到新闻编排中。

电视新闻由于是按照时间顺序的线性播出,有别于报纸新闻,所以不少电视新闻还是沿袭“倒金字塔”式的编排原则,把最具新闻价值的新闻编发在头条,以此类推,越往后新闻价值越小,这样的编排整组节目越往后越没看点,造成了观众在节目中间流失严重的现象。

1.4 按照内容合并归类进行板块式编排,以相对固定的形式编排新闻。

电视新闻的板块式编排是借鉴了报纸版面编排的形式,把时政、经济、社会等进行归类,划分到了相应的板块中。一些电视新闻固化了这种形式,虽未明确地标注,但在编排时按照这样的方式来操作,时政新闻、财经新闻、社会新闻、简讯,基本是能看出编排的框架。

2 电视新闻编排应该注意遵循新闻编排规律

2.1 兼顾全局观念和受众心理,达到新闻宣传的最佳效果

新闻节目政治性强,在强调新闻编排的艺术性和技巧性时,电视新闻编辑必须有基本的政治素养,有大局观,准确地把握全局,熟悉政策;正确体现党的路线方针,及时反映人民群众呼声,报道准确及时。同时兼顾受众心理,考虑观众的兴趣、接受心理,使节目为观众喜闻乐见。要不断收集观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意见建议,使电视新闻更接近观众,接近实际,从而强化与观众的贴近性。

2.2 选准头条新闻,让新闻编排先声夺人

电视线性传播的特点决定了头条新闻的重要性,整组节目开始的位置往往会产生“先声夺人”的效果。新闻价值的大小会因节目的定位功能、地域性、编辑意图的不同而不尽相同。选择头条就是要选择当天新闻价值最大的新闻,受众最想知道和最应该知道的信息。这样头条就应由新闻价值大小来决定编排位置。

2.3 考量新闻价值大小,穿插编排形成“谷峰效应”

美国传播学者特德·怀特将电视新闻节目形容为“一系列的山峰和峡谷”,有高潮有低谷,有张有弛,这样才体现出一种峰谷互见的节奏感,吸引观众对电视新闻节目进行持续的关注。现在很多电视媒体都在尝试新闻编排的“穿插”和“搭配”方式,紧扣电视媒体线性传播的特点,一组节目中将几个具有重要价值的新闻分别编排在节目的前、中、后,围绕三个部分再编发价值稍小、再小、最小新闻,形成并列式编排,增强节凑感,从而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收视波峰,受众被一个又一个重要新闻吸引,环环相扣赢得观众。

2.4 打造特色板块,灵活编排吸引受众观看兴趣

电视新闻编排要合理地分割时间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板块化编排是比较科学的方法。但是在实践操作中力戒生搬硬套,不能把整组节目全部细化到板块,而要打造特色板块、主打板块、突出地方特色的板块;形成固定的板块,但在每期节目的具体编排中又要灵活多样。遇到一些特殊节点时会打破原有的板块编排,对节目内容进行创新编排。很多电视台的新闻节目都有一些知名的特色板块,带动了整组新闻节目质量和收视率提升。

摘要:电视新闻节目线性传播的特点决定了受众只能按照节目的编排顺序逐条观看。头条新闻选择不准,不以新闻价值大小编排,或简单地按照价值大小次序安排,生硬的板块编排,都是电视新闻编排存在的问题。节目编排要遵循新闻规律,兼顾全局观念和受众心理,选准头条“先声夺人”,以价值大小穿插编排形成谷峰效应,打响特色板块,最大限度吸引受众的观看兴趣,强化节目的传播效果。

篇4:电视新闻的字幕制作

字幕是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时配合画面和解说,有时直接呈现节目信息,为电视新闻所表达的内容服务。电视新闻虽然是以形象化的方式来表达电视内容,但电视节目中的有些内容有时是無法用一个具体形象所能替代的。此外,画面在电视屏幕上所呈现的时间比较短暂,给予受众的视觉印象与思维时间也相应较短,因此,利用文字为画面中所表达的节目内容提供说明、注释或提示,可以从视觉心理上加大刺激的份量,吸引受众的注意力,突出内容的主题,有助于受众对电视节目内容的认识、理解和记忆。可见,字幕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表达形式,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一)字幕的分类 在电视新闻中,不同的字幕起着不同的作用。根据功能的不同,字幕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实义型字幕和修饰型字幕。修饰型字幕,是指有时也许并不需要表达特别具体的意思,但却可以对画面起到纠偏或装饰功能的字幕,分为纠偏字幕和装饰字幕。在电视新闻报道中,主要采用实义型字幕。

1.标题字幕:标题通常位于一条新闻的下方,用以表明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主要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标题字幕拟定的基本原则是: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2.片尾字幕:片尾字幕大多由职员表和鸣谢、制作单位构成。这类字幕的意义一方面体现了对制作人员的尊重,表明了制作权的归属;另一方面也标明了制作人对所作节目负有的责任,是受众监督的一种形式。因此,片尾字幕应该清晰易辨,滚屏速度也不宜过快。

3.角标字幕:角标一般包括台标、节目标志和广告等。台标一般位于屏幕的左上角,是一家电视台形象识别系统的重要体现,目前电视节目中角标字幕使用不太规范的是广告。

4.同期声和解说词字幕:电视节目中的同期声,有些因为人为的口音或语种的原因,若没有字幕,受众很难听清或听懂,这时就需要用字幕来弥补。主持人说的解说词,有时太快或是不太好理解的,可以通过字幕来使受众更加清晰地了解事件的内容。

5. 标注字幕:一般用来介绍解释人物的身份、事物的名称和其他需要特别说明或强调的问题。如在很多新闻报道中大量使用标注字幕介绍地点、地质和人物身份等。这类字幕的使用相当灵活,位置不太固定,一般竖排于所要标注的事物外侧。

6. 滚动字幕:以前俗称“飞字幕”,一般位于屏幕的最下方,一行由右至左滚动,或多行由下至上滚动。内容大多为临时的节目变化通知等或片尾字幕。

(二)字体的选择 字幕不仅可以为画面中所表达的节目内容提供说明、注释或提示,还可以对画面起到装饰效果,而要起到装饰画面的效果就离不开字体的选择。新闻报道的中字幕主要有三类:新闻标题、解说词和同期声。采用的字体既要符合片子真实、严肃的整体内容,又要顾虑画面的广度和唯美。而且不同的字体字型往往代表着不同的感情色彩,在使用时都要根据节目的需要合理选择,切忌仅凭个人好恶取舍。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不是任何字体都适用于字幕。由于字幕在画面中停留的时间有限,电视屏幕的画面较小,荧光屏扫描线组成的图像细部表现力差等原因,电视节目的字幕应尽量避免结构繁杂、笔画细弱、潦草、不易辨认的字体。 同时,要注意在一部片子中使用的字体不宜太多,前后格调也应统一。

(三)字幕的色彩 字幕的色彩不仅可以美化字体,装饰画面,而且还可体现出画面的精神。电视节目字幕色彩的运用要处理好色彩与背景的关系,取得最佳的色彩效果。下面介绍字幕色彩设计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字幕的色彩受背景色彩的影响比较大。如果字幕与背景的色彩太接近,如蓝与绿、红与紫等邻近色,字幕在屏幕上就不醒目,不易使人辨别。

2.字幕的用色应尽量鲜艳明朗, 以提高字幕可视度的范围。白色、蓝色、黄色是电视新闻节目字幕的首选。

3.字幕的冷暖色调 特别是新闻标题字幕的色调,可参考电视新闻的内容而定。如果电视节目要表现活跃、庄重气氛的内容,可选择暖色调字幕,而要表现沉静、严肃气氛的片子,可选用冷色调字幕。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电视新闻节目是比较严肃的电视节目类型,所以就要求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字幕要做到语言文字精炼,言简意赅,书写必须规范化、通俗化、标准化。同期声字幕制作时应注意字幕与声音的同步。不要粗心大意在电视新闻字幕中出现错别字。作为电视新闻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字幕在电视新闻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单位:内蒙古电视台)

篇5:电视新闻标题制作

电视新闻标题制作

电视新闻标题的制作必须考虑新闻的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才能引人入胜,揭示内容,增加信息,加厚印象.

作 者:刘星晔 作者单位:通辽电视台,内蒙古,通辽,028000刊 名: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年,卷(期):200915(3)分类号:G222.1关键词:那逊兰保 《芸香馆遗诗》 民族精神

篇6: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生产实习报告

一、实习的基本概况

实习性质:本生产实习是在学生完成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新闻采写、电视摄像等相关课程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学生已掌握的诸多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本生产实习是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电视新闻采写和制作的综合实践能力而设置的,对学生掌握整个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基本架构和节目策划要求有很好的锻炼,是本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目的:

1.通过生产实习实习,加深学生对已学专业基础课的理解,巩固课堂所学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通过生产实习,进一步加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对整档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能力。

3.运用摄像机、非编系统、电脑等完成电视新闻的采访、写作、编辑、制作,培养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能力。

4.通过生产实习,了解职业责任、道德规范等,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为日后走上电视新闻或视频新闻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实习时间: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生产实习:第六学期第16周,为期一周。实习指导教师:张玲玲。

二、实习内容与要求

(一)具体实习内容包括:

1.生产实习见面交流:

2.请专家或一线记者讲解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知识:

3.节目制作软件使用

4.后期制作流程学习

5.作品刻盘

(二)实习要求

1.要求学生严格服从实习指导教师的具体安排,遵守实习单位纪律;

2.每天如实写出实习日志,记录实习过程、实习内容、心得体会及建议等;

3.实习结束后要求完成实习报告一篇,不少于2000字,统一用B5纸打印,并使用统一的实习报告封面。

4.实习期间须将学生本人的联系电话以各种方式通知实习指导老师,以便指

导教师对学生的现场检查及平时的指导与联系。

三、实习时间安排

第1天:举行实习动员会,全体学生及指导教师参加,指导教师传达实习内容。提出实习目标、实习要求,安排实习内容、实习环节,明确实习任务,进行分组,确定本组成员为7人。

第2天:请专业人士向同学讲解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熟悉制作软件的情况,并学会使用。

第3天:各小组分组讨论本组的计划,选定新闻选题,新闻节目样式,对稿件进行采写和文字稿的撰写,根据给出的《电视新闻节目文字稿样式》进行内容组织和排版,出完整的节目稿。

第4天: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生产实习报告的撰写。每位同学根据自身在本次实习中所主要承担的工作以及切身的体会撰写实习报告,要求每人一份,每份2000字。

第5天:各位指导教师面批实习作业,并举行实习的总结会。在总结会上,要对本次实习的成果进行通报,并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

四、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

此次生产实习单位是华北科技学院。华科新闻系除了向我们这次实习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包括新闻实验室的使用,新闻录音室的使用,摄像机的使用外,还向我们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每天都有专门的指导老师在新闻办公室帮助我们修改稿件,为策划答疑。同时华科的游泳馆、基础部、大学生艺术团,公益实践协会也为我们采录新闻素材给予支持,积极配合采访。

五、实习过程及实习的收获、体会

(一)过程:

1指导教师传达实习内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展开相关的创作。

2学生分组。将2009级72名学生分为10组左右,每组7-8人。

3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样式、电视消息的表现形式、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要点等。

4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选择和确定新闻选题,本】组最终确定9个选题华北科技学院毕业生晚会系列报道、大学英语四六级报道、3号教学楼施工进展报道、基础部免费教游泳报道、图书馆期末占座热报道、公益实践爱心义捐报道、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表彰大会、纪录片导演朱春光交流会、校园图片报道。确定本组节目的宗旨(向全校师生及时提供校园内大小新闻信息),确定本组的播报样式(采用二人播读稿件的形式,体现出庄重的风格)。

5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策划文案的写作。

6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生产实习报告的撰写。

(二)收获体会:

1对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进行前期策划进行讲解,使我对整个消息类电视新闻的样式、表现形式、编排形式和采制要点有明确的认知,从而增强其电视新闻创作的实践能力;

2为了制作一个完整的消息类新闻节目,我必须熟悉制作软件的情况,并学会使用。本次实习我们组统一使用会声会影X4剪辑视频,我基本能够掌握此软件,同时用cooledit进行了音频处理。

3在本次生产实习中,我根据前期策划对选题进行采写和文字稿的撰写。并且与另外两名组员一起讨论确定了稿件的排序。具体担任了节目组的记者,摄影,编辑,后期制作和稿件配音。

记者:在《免费游泳教学》《公益实践活动》中我担任记者,在《四六级考试》《3号楼》中和本组成员一起完成采访任务;

摄影:为《四六级考试》《3号楼》提供了视频素材;完成了图片报道中的“学期末校园内的打印店生意火爆”、“北区水房故障导致停水”和“7号楼旁垃圾堆填区”的新闻图片拍摄;

新闻稿撰写及配音:《四六级考试》《公益实践活动》

后期剪辑:《四六级考试》《公益实践活动》《图书馆占座》《免费教游泳》

从节目的策划到最后的实施,从记者到后期剪辑等等角色的尝试。我在此次生产实习中学到了很多。体会到了电视新闻节目中不同工种的工作内容,锻炼了自己全方位的能力,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强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六、合理化建议

篇7:广播电视新闻节目

第二节电视新闻性节目

一、电视新闻的诞生、发展与成熟

(一)电视新闻沿革

1、诞生:二战前(模仿广播新闻)

1936年11月2日,BBC正式播出,世界电视业正式诞生

1936年,BBC转播英王乔治六世加冕典礼

1938年9月30日,直播了英首相张伯伦从慕尼黑谈判归来的实况,是世界上第一次实况转播的新闻事件

1939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成为第一个在电视上出现的总统2、二战后的发展与成熟

40-50年代:(未能完全从广播新闻的模式中走出)

1948年8月15日,CBS开办了第一个电视新闻节目

1949年,NBC新闻节目开播

60-70年代:(各种新闻模式发展起来)

深度报道,杂志性节目,调查性报道

也是纪录片的发达时期

70年代初,电子新闻采集系统ENG(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开始使用,由摄、录分体向摄录一体机转变

80年代末90年代初,SNG(Satellite News Gathering)系统开始应用

1980年6月1日,美国CNN(Cable News Network)建立,是世界第一家开办24小时全新新闻频道的电视公司。

(二)中国的电视新闻

初创时期(1958-1965):

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试播,9月2日正式开播。

开办初期,各节目比例:

电影:75%戏剧转播:15%

1959年底:

故事影片:50%戏剧转播:30%

纪录片、科教片、《新闻简报》等:20%

“电视纪录片时代”,“微型电影院”

挫折期(1966—1976):电视新闻处于低弥时期

发展期(1977-1990)

1978年1月1日,北京电视台(78年5月1日改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正式创立(1976年试播)。

80年代新闻的变化:

1、题材更广泛,内容更丰富。

2、时效性增强。(导语变化)

3、报道深度增加,节目类型增加

如评论类节目《观察与思考》1980年7月开播

4、批评类报道出现

5、社会新闻进入电视

繁荣期(1991-)

1993年5月1日,《东方时空》开播,是我国电视 进入栏目化的标志

1994年4月1日,《焦点访谈》开播,迅速进入“舆论监督”领域

1995年4月3日,《新闻30分》开播

1996年5月17日,《新闻调查》栏目问世,是调查性深度报道栏目

(多次整点播出,重点新闻流动播出,早、中晚的结构框架,现场直播)

90年代后新闻拍摄强调深化主题的要素:

1、抓拍有含义的细节(信息含量大)

2、典型的运动

3、典型的场景和最能说明问题的场景

4、记录经典镜头和关键镜头

5、画面拍摄要强调“我在场”意识

6、电视新闻中强调事件化、冲突化、个人化

2000年后电视新闻节目的新发展:

1、重大事件的直播报道

2、电视新闻报道话语权的适度扩大

3、新闻频道的开播

2003年5月1日,央视新闻频道开播,全天24小时播出。“这是央视的一大步,也是中国的一大步”。

4、本土化民生新闻的热播

2002年,《南京零距离》开播,带动了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大发展。

二、电视新闻的影响力

1、改变了新闻报道的方式,活动的画面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2、改变了新闻报道的定义,经过选择的流动影像表达了一种思想与情感;

3、改变了新闻与公众的关系,鲜活的画面赋予受众参与的权利。

三、电视新闻的定义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正在:

电子新闻采集系统(ENG)

电视直播,现在的新闻现在报道。

发现:

(1)过去发生事情现在刚刚发现;

(2)新的事实、观点、见解的发现。

四、电视新闻节目形态

(一)消息类电视新闻

特点:迅速及时、简明扼要,是新闻报道的骨干,天天见面,影响力大。如《新闻联播》 消息类新闻在报道上的特点:快、短、活。

1、快:时效性

实现时效性的手段:

1)第一时间的快速反应;

2)编排手段

3)技术手段

(1)直播。

(2)口播报道

(3)飞字幕

4)报道手段

要善于变结论式报道为进程式报道。在事件还没有最终结果的情况下随时报道最新进展,可以使观众始终保持对事件的猜测和对新闻报道的期待,从而将他们吸引住。

2、短,短消息时间在1分30秒以内,含1分30秒;长消息时间在1分30秒至4分钟之间,含4分钟。

3、活,主要体现在形式上。

(二)专题类电视新闻

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深入报道某一重大新闻事件、社会现象或某些具有新闻价值又为广大观众所关心的人物等题材的新闻报道形式。

1、专题新闻。如网络诈骗

2、专题报道。如“动车事故”

3、电视新闻调查。如“虐猫事件”

4、电视专访。如“与神话较量的人

特点:

新闻性:具备新闻的基本要素。

重要性:重大题材、热门话题等。

专题性:内容详尽全面。

专题类电视新闻涉及内容包括新闻背景、新闻评论、新闻调查、舆论监督、民意调查等;有日播的专题和周播的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

如:日播的专题节目:环球视线、新闻1+1,法治在线;

周播的专题节目:新闻调查、《面对面》、《新闻周刊》《世界周刊》等

(三)评论类电视新闻

评论者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表示意见和态度的电视新闻节目。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形式:评论员评论、电视论坛、电视述评、编后话等。

特点:新闻性、社会性、政论性、指导性。

1、《焦点访谈》模式

2、说新闻式评论

3、沙龙式新闻评论

4、家常式新闻评论

(四)杂志型电视新闻栏目

1、板块组合式:即在一个统一的栏目名称下,把形态不

一、内容各异的多个小栏目经过精心编排,组合而成的播出节目形态。如慈利县电视台《慈利新闻》,由《今日时政》、《城乡见闻》、《要闻点击》、《百姓声音》、《互动话题》、《社会万象》、《城管聚焦》、《创卫视点》等板块构成。

2、事件组合式:即在每期节目中播出几则深度报道,通过记者或主持人的点评串联,而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的杂志形态的新闻栏目。如:CBS《60分钟》

第三节广播新闻性节目

近几年广播界出现了系列台、专业台。

广播——窄播

广播指没有特定的传播指向,面向全体听众的节目播出。

窄播指有比较专门的传播指向,在一定范围内面向特定听众的节目播出。

我们要从为听众服务、提高收听率出发,精心编排综合性节目、专题性节目和对象性节目,扩大节目的兼容性,来统一“广播”与“窄播”的矛盾。

二、广播新闻的分类与特征

(一)消息类广播新闻——信息传播

例:《新闻和报纸摘要》(中国之声早间06:30-07:00直播),分国内要闻、媒体介绍、国际新闻、今日天气、简讯五大部分。国内要闻及时、充分,常常是独家报道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大活动,宣传中央的大政方针、中央各部委的工作思路、部署,完成中宣部下达的重大典型宣传任务以及重大新闻事件。

特点:短小精悍,体现大信息量。

(二)专题性新闻节目

北京新闻广播《记者视线》:一档以深度报道为特色的新闻专题节目。通过记者调查,注重挖掘新闻事件与社会、与各方利益群体的关系,并向公众分析这些内在联系的深层社会意义。2007、2008中国广播影视大奖日前在哈尔滨举行盛大的颁奖会,由郑州人民广播电台创作的新闻专题《父子农民工的DV情》喜获大奖。

(三)新闻评论性节目

《新闻纵横》(中国之声早间07:00-09:00直播)诞生于1994年,终身享有“中国新闻名专栏”荣誉。2009年12月改版为2小时综合新闻节目,聚焦昨日热点新闻,提示今日重要事件,并继续保留舆论监督功能。

广播评论:《善待民工才能够缓解民工荒》

(四)板块新闻节目

江苏全新闻调频广播《新闻早高峰》节目,共90分钟,分为三个半小时,每半小时单元均由“提要——新闻节目段——广告”组成,推动节目波浪式前进。

三、广播新闻的体裁与形式

(一)口头播讲

1、播音员播读各类新闻体裁的广播稿件(播读式)

新闻报道(消息、通讯、特写、新闻公报、调查报告、专访等);新闻评论(本台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述评、编者按等)

2、记者、编辑或节目主持人等广播工作者向听众讲述事实或评价事实(谈话式)。

3、人物讲话。指新闻人物、与新闻事件有关的人物(当事人、目击者、知情人)、新闻发布人、英雄模范、专家学者、行家里手以及各类负责工作人员的讲话、演说等。㈡ 音响报道: 凡是有新闻事物实况音响并经常伴有新闻解说的,均可称为音响报道。它包括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各种体裁。

按播出手段的不同,分为现场直播、录音报道和配乐广播三种。

A 现场直播:利用无线电传输技术,将新闻现场录制的语音、音响等同时空的传递给听众。可分为:

① 实况转播 ——是一种被动式的报道。

② 现场报道 ——是一种介入式的报道。

其中直接在现场播出的属于现场直播,在现场报道时录了音,以后经过剪辑再播出的属于录音报道范畴。

什么样的题材适合于现场报道呢?

一是事实引人,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必须有较强的新闻性。

二是场面集中,新闻事实单一而有层次,展开的场面比较集中、明确,便于记者现场观察、采录和述说。

三是正在发生,新闻事实处于“现在进行时”中。

四是音响典型,新闻现场具有能说明新闻事实的典型音响。

五是可以进行公开报道,不涉及保密等问题。

B、录音报道:一般是指通过放送实况音响与广播工作者的语言叙述相结合的录音,报道新闻事实或发表新闻评论的广播形式。在运用大量现场音响时,一定要注意音响的逻辑性,也就是要把握好每个音响的前后顺序,时间顺序。目前常见的录音报道体裁有下列几种: ① 录音新闻

② 录音通讯

③ 录音访问

④ 录音特写

⑤ 录音剪辑

⑥ 录音评论

C、配乐广播

这是一种根据文字稿件(包括各种新闻体裁)的需要,在播音员播读时配以相应的音乐、音响效果(包括有人模拟、扮演文中有关人物讲话)的广播形式。

只配音乐的称为“配乐广播”;既配音乐又配音响的称为“配音广播”。

配乐广播与录音报道的区别

1、录音报道的音响素材是现场实况或相关真实音响,是完全真实的,而配乐(音)广播的音响则是借代来的;

篇8:电视新闻节目制作

电视方言新闻是地方台新闻改革寻求突破的一大成果, 也是民生新闻变形的一次探索。以2004年元旦杭州电视台明珠频道开播的杭州话新闻《阿六头说新闻》为标志, 节节攀升的收视率使电视方言新闻声名鹊起, 各地方电视台纷纷效仿, 一时之间方言新闻遍地开花。

方言新闻的火爆, 使得方言新闻在传承地域文化、强化地域文化的建构和认同、冲破精英话语、贴近市民阶层需求等方面的价值得以凸显。然而, 方言新闻热之下跟风的同类新闻节目并未能全线飘红, 这一现象反证了电视方言新闻的热源并非只在方言。剥离方言“外衣”, 可以发现, 成功的电视方言新闻都植根于市民阶层这个土壤, 用真正符合市井闾巷趣味的“俗文本”来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本文试图深入方言新闻文本内部, 梳理这一“俗文本”的状貌样态, 以期从文本分析角度对电视方言新闻进行新的解读。

一、话本式的新闻文本

按照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篇新闻由标题、导语、正文、结尾、背景等部分组成, 导语作为引导受众做出阅读决策的“窗口”, 要把新闻事件中最精粹最重要的事实言简意赅地呈现出来, 正文部分则全面展开新闻事件。

电视方言新闻则不同, 全然不顾现代新闻写作的经济效率原则, 反而类似文艺作品, 开篇讲究“弯弓盘马, 引而不发”。在讲述新闻主体事件之前, 电视方言新闻中主持人对新闻事件有一个“解题”或“破题”的过程, 和话本中的“入话”相似, 是一种赘文性质的入话解说, 一般不直接切入正题, 而是从相关的人、事、物上谈开, 东拉西扯漫谈一阵, 然后再不紧不慢地转入“正话”。比如浙江杭州台《阿六头说新闻》的一则新闻《贪小便宜载大跟头》的导语是这样的:“有种问题好解将过来, 借题发挥一番, 然后再慢慢导入新闻事实。依据新闻写作规律, 这样的导语既谈不上精炼, 又有离题游移之嫌, 入题的内容与新闻事实之间缺乏严格的关联度, 且内容本身缺乏结构和语义上的逻辑感, 但胜在通俗家常, 市井气息浓郁。

这种开头在电视方言新闻里很有代表性, 不像传统新闻的开头, 倒像是话本的开篇入话, 叙述者为了拖延时间, 等待观众入场, 或引导观众慢慢进入情境, 在正式讲述故事之前, 会说上几段与故事相似或相关的奇情逸事, 权作暖场。

电视方言新闻开头的这种赘文性质的说解似乎并未让挑剔的观众生厌, 原因在于电视方言新闻的传播通过现场布置、说演 (曲艺术语, 说解表演之意) 新闻、题材类别控制等方式营造一种类似于书场的传播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 观众对信息的内容和传播节奏的心理预设和视听期待已经有所变化了, 也就是说观众坐到电视机前, 不是以一种严肃的仪式化方式来关注国家大事、环境异动, 而是以一种轻松的、消闲的心态“且听一段古”。

方言新闻与传统新闻开篇迥异, 但在新闻正文部分两者倒没有太大区别。电视方言新闻与传统新闻一般都采用主持人演播室口播 (导语) +现场采访 (正文) 或主持人演播室口播 (导语) +现场采访 (正文) +主持人演播室口播 (结尾或评论) 的结构形式, 演播室口播部分从内容到形式都借鉴了传统曲艺模式, 通过主持人对新闻事件的表、白、评以及对叙述或紧缩或延宕的节奏控制, 最大限度突出了新闻主持人“说”的可听性和观赏性;现场采访部分仍遵循传统做法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精炼叙事, 除使用方言外, 与传统新闻并无二致;结尾部分, 主持人又跳将出来, 对事件做一番评论。这一点也异于传统新闻客观、中立、“藏舌头”的原则, 反倒类似于话本的结尾, 故事讲完之后, 必有一番议论, 点明题旨, 警策世人。

二、书台表演式的新闻播报方式

传统的新闻节目, 主持人处于“无名”状态, 不作为独立的人格主体“说话”, 而只是信息传播的代言者, 因而主持人对新闻的播报一般宜以字正腔圆、端庄大气塑造所代言利益集团的形象;在电视方言新闻节目中, 主持人处于“有名”状态, 可以以己之名 (如浙江台《阿六头说新闻》的阿六头、扬州台《今日生活》的六子等) “说话”甚至评论, 他们一改传统新闻节目主持人正襟危坐播报新闻的方式, 采用了传统曲艺书台表演的说演 (或称表演) 方式, 载“说”载“演”。

说的层面:主持人的吐字发音并不遵从电视播音准则, 而师法评书中“拿字”技巧, 讲求运用丹田之气或“脑后音”, 使每个字发音的声波震动频幅加大, 吐字清晰有力, 讲究说话的“板眼”, 注重“说”的阴阳高下、急缓起落, 使“说”呈现出节奏感、韵律性和音乐性。

演的层面:主持人一改新闻节目主持人严肃端庄的风格, 在描述故事或人物时, 往往辅之以简单的表演, 或模拟人物的语言和心理, 或以手势形体再现事件冲突场景, 以语言的节奏感和动作的传神到位协调配合, 共同营造书场艺人的书台说演效果。

如《阿六头说新闻》里的一条新闻《手机跌价大卖场又起风波》的导语是这样的:“今朝我阿六头碰到隔壁的许奶奶, 她刚刚拿了一只手机给她的老姐妹在打电话:‘喂, 徐奶奶, 今天跳扇子舞还在老地方哦。’我说:‘许奶奶, 你现在介洋 (时髦) 啊?手机都配起来了!’许奶奶说:‘阿六头, 你不晓得, 现在手机跌价了, 我老太婆也想风光风光喽。’后来阿六头跑到城里的手机大卖场去看, 手机果然跌价了。”

电视方言新闻主持人如同书台表演者拥有双重身份:叙事者和剧中人。两种角色的塑造都依靠主持人的叙事和表演完成。这个例子中, 主持人塑造了两个层次的角色, 首先是叙事者阿六头, 在这档新闻里, 阿六头是一个消息灵通、富有正义感的、说话有些絮叨的隔壁大哥的角色, 主持人扮演说新闻的阿六头, 和观众一起位于新闻故事之外;同时主持人作为阿六头叙述时, 为了生动的再现事件情态, 主动走进所叙述的事件中, 成为剧中人, 上述文本许奶奶打电话一段, 被滑稽演员出身的主持人表演得惟妙惟肖。

三、书场式的新闻叙事格局

关于叙事格局, 叙事学者热拉尔·普兰斯认为:凡叙述———不论是口述还是笔述, 是叙述真事还是神话, 是讲述故事还是描述一系列有连贯性的简单行动———不但必须至少一位叙述者而且以至少一位叙述接受者为先决条件。[1]电视方言新闻在叙事场域里, 借鉴话本小说的叙事格局, 先行加入了“看官”角色, 于是由说书人式的主持人和虚拟的看官构成书场式的新闻叙事格局。

(一) 叙述者———说书人式的新闻主持人

不仅在新闻报道方式上, 方言节目主持人借鉴了说书人的表演方式, 在叙述者 (主持人) 与文本的关系上, 也与书场说书人非常相似。

书场说书人在叙事中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能够根据受众可能的情绪反映, 控制叙事节奏和进程, 在他认为必要的地方对所叙内容进行情感或道德方面的评价, 确保受众能“正确”地理解故事。

和书场中的说书人相像的是, 电视方言新闻的主持人, 多数时候是一个上帝般全知式的人物, 他运用叙事权力自由控制叙事, 既可以站在叙事之上, 全知地处理叙事, 也可以暂时隐入叙事, 以制造悬念;可以在人、事、物的外部进行描写, 也可以进入人物的内心进行揣摩探测, 甚至是中断叙事, 以说演者的身份站出来对新闻事件发表议论, 臧否品评。作为最权威的叙事主体, 主持人牢牢控制了叙事、甚至受众认知新闻的角度及新闻事件的意义。

电视方言新闻的主持人对新闻叙事的干预权力来自于说书人的角色赋予, 同时他承担着说书人在道德范畴“导愚适俗”、“醒世醒人”的说教功能。由于目前电视方言新闻在题材上多局限社会新闻, 说演者对叙事的干预自然集中在道德劝戒的层面。

(二) 叙述接受者———虚拟看官

方言新闻里的虚拟看官存在于文本之中, 独立于新闻之外, 新闻主持人在叙事过程中不断点看官之名以作呼应, 共同构建舞台上的“说———听”的叙事秩序以及传播的书场效应。比如扬州台《今日生活》中常有“哇, 你说话吓人大怪的, 这是哪一年事啊?”“嗨, 告诉你, 大千世界, 无奇不有, 就在前不久就发生了这么一桩事。”又如“啊, 还有这种事啊?”“不要急, 让我讲把你听。”这种唱和式的问答, 是话本小说中典型的说书人与看官的呼应方式。当然这里的看官不是真实受众, 而是新闻文本中虚拟的看官, 作为积极的信息接受者, 呼应新闻说演者并与之共同推进叙事。

传统的新闻文本中, 叙述接受者是存在于文本之外的, 在新闻叙事活动完成后才能与叙事者交流。而电视方言新闻多采用隐身的虚拟看官角色, 在关键的情节点上跳出来与说演者唱和呼应, 这样既代言了真实受众收看新闻的感受, 同时在叙事过程中已然存在一个先在的完整的传受交流, 靠这样的说书人和看官的交流来召唤受众、同化受众, 达到类似书场传播的效应。

和传统新闻受众对信息的接受心态、接受期待不同的是, 书场受众是抱着闲适的心态听故事的, 说书人在叙事中引入虚拟看官积极介入叙事, 通过提问、表达观点等方式代替现实受众完成鉴赏消化之责, 现实受众在折中包揽式的叙事中只消被动的接受即可, 无须现实受众积极介入文本的叙事, 使得受众接受起来很轻松。

四、书场式的新闻播报场域

和新闻话本化、主持人说书人化相呼应的是, 电视方言新闻在新闻播报的环境也走了书场路线, 背景大俗, 或市井, 或家常。如江苏扬州台的《今日生活》, 设计了寻常院落百姓人家的播报场景, 主持人坐在院子里的树下说演新闻故事;杭州台的《阿六头说新闻》的背景则是水墨风格的杭州街巷。主持人一律穿唐装, 执扇, 道具是书场常见的一桌一凳一壶一杯。

综上可见, 电视方言新闻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 文本话本化、播报书场化使之呈现出明显的与民间传统曲艺的血缘联系, 且新闻选题局限于家长里短市井琐闻, 题材范围狭窄, 政治、经济及大民生等题材均无涉及。从内容到表现形态, 都体现了“俗文本”的特征:它续接了古老的曲艺模式, 通过细腻琐碎的市井言说和苦口婆心的道德劝诫演绎新闻故事, 它新鲜粗鄙、生动泼辣, 在文化自足、生活悠闲的城市尤其受追捧。

对于电视方言新闻, 笔者认为不宜用传统新闻的标准予以简单否定, 其植根于市民阶层、诉诸市民文化趣味的旺盛生命力和一路攀升的收视率, 都让我们看到一种可能:当各路新闻媒体在“内容为王”的大前提下苦苦思索传播如何才能实现“传通”、“致效”时, 电视方言新闻这种针对市民受众专门采取“市井文本”方式进行真正的分众传播的策略也许能给出一点启示。

摘要:方言新闻节目是电视新闻领域内植根于市民阶层、符合市井闾巷趣味的“俗文本”。它借鉴了传统的曲艺模式, 通过话本式的新闻文本、书台表演式的新闻播报方式、说书人式的新闻叙事者、书场式的新闻叙事格局、书场式的新闻播报场域, 进行细腻琐碎的市井言说和苦口婆心的道德劝诫, 与传统新闻节目相比, 显得新鲜粗鄙、生动泼辣, 在文化自足、生活悠闲的城市尤其受追捧。方言新闻是地方台综合新闻分众化传播的成功范例。

关键词:方言新闻,电视节目,书场特征

参考文献

[1].张寅德.叙述事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

上一篇:初中历史学期教研计划下一篇:项目经理聘用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