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职学生车工操作技能训练效果

2024-07-21

如何提高中职学生车工操作技能训练效果(精选8篇)

篇1:如何提高中职学生车工操作技能训练效果

如何提高中职学生车工操作技能训练效果

【摘要】 我国加入了wto后,企业面临着激烈的挑战。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精选人才,其中中职毕业生就是他们用人的首选之一。但是,有些中职毕业生往往与企业的期望相差较远,部分中职毕业生存在基本功不扎实、操作不规范、欠缺独立完成产品的能力,产品加工速度较慢,甚至有出现产品质量不稳定的现象。这样对工厂的效益带来极大的影响,这也对中职毕业生的推荐就业工作和学校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中职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在操作技能和技巧的提高及生产工艺流程知识方面的培养。【关键词】 提高 学生技能 训练 效果

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需要,不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相继开设了车工方面的专业。我校也于2006年购置了4台普通车床和7台经济型数控车床以满足教学的要求。通过几学期的教学实践,对车工专业学生如何提高操作技能和技巧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问题及主要原因

我国加入了wto后,企业面临着激烈的挑战。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

精选人才,其中中职毕业生就是他们用人的首选之一。每个企业都希望录用的人员(中职毕业生)能在较短时间内胜任本岗位的工作,使现有的设备、资源能达到最高的生产效率。但是,有些中职毕业生往往与企业的期望相差较远。据不少单位反馈的信息,部分中职毕业生存在基本功不扎实、操作不规范、欠缺独立完成产品的能力,产品加工速度较慢,甚至有出现产品质量不稳定的现象。这样对工厂的效益带来极大的影响,这也对中职毕业生的推荐就业工作和学校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教师的教法等。其中原因之一是学生知识基础较差,众所周知,部分学生入学时成绩较低,因此,他们在理论课学习存在较大的困难,在操作技能方面得不到理论知识的支持,难以提高并形成技巧。例如,由于《机械制图》知识掌握不好,对一些产品的结构就无法想像出来,由于工艺知识掌握不好,无法完成整个产品的制造,更不要说制造出好的产品了。另外,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少部分学生无心学习、怕苦怕累,个别学生甚至说是父母迫他来读书的,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风气。学生未能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对所学的知识必然学不好、记不牢。操作训练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原因表现为:一是生产实训中的对口项目训练时间过少。二是训练时缺乏连惯性。三是缺乏产品意识。四是对于训练项目,未能作出严格的时间要求,使学生未能形成工作效率观念,做得多少算多少,不讲速度、效率,对掌握操作技巧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到新单位一时很难适应计件工作。以上种种原因都影响到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因此,中职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在操作技能和技巧的提高及生产工艺流程知识方面的培养。

二、提高操作技能训练效果的方法

对于中职学生在操作技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加以解决。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够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学好专业操作技能的重要性,真正解决好我要学与要我学的关系,因为这是学好专业操作技能的思想基础。

车工生产实习的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在车工方面的操作技能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组织好车工实习课堂教学是使学生尽快理解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关键。让学生尽快地掌握技能,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培养实习兴趣,增加好奇心,提高主观能动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肯动脑,肯动手,肯学肯钻研,全面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在教学工作中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长知识,恢复自信心,提高学习成绩。具体作了如下探索:

(一)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要培养一名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较熟练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并不是一件易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生产实习教学是一个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是实习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双边都必须积极互动,相互促进,才能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规定,以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来培养学生,学生则通过接受教师的传授和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来获得知识,从而具备相应的技能和技巧。

专业理论课是学生掌握本工种工艺理论知识的专业课。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专业理论课为生产实习服务,因此,专业理论课必须要

密切结合生产实习课。学生在生产实习前,已经学过车工专业的有关理论知识,对车床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等已有初步认识,由于未接触过实物,对上述知识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认识阶段,因此,除了要求学生重温已学过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实习前要学生注意生产实习的安全及应注意的事项。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最大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象与抽象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从形象事物中感受抽象理论,用较短的时间理解理论知识,并用以指导实际操作,让理论知识渗透在实践中,并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教学容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例如在理论课讲授车床操作技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车床的操作姿势及要领,明确车床的操纵方法,了解操作时要注意的问题,同时可以让学生迅速感知和掌握学习内容。

(二)规范基本功的动作,为熟练操作作准备

在进入车工实习操作时,注意循序渐进,不能对学生要求过高,因为此时学生对任何机械都感到好奇,实习注意力的范围较小,只能集中在个别的动作上。在这个阶段,实习教师应指导学生知道怎么做,如何按规范操作,并保证每个动作的规范和正确,即使是只加工一个端面,都要求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让学生一开始就知道和养成规范的操作,并努力使之形成习惯。

规范基本操作是学习、掌握操作技能的先决条件,每个课题都有它的规范性,正如小学生入学时,老师先对学生进行握笔的训练,只有先握好笔,才能写得好字,才能提高写字的速度。又如钳工专

业在学习基本功的操作——锉削,就必须对锉削时的站立姿势、锉刀的握法、用锉的力度及速度等都要掌握其规范。规范基本操作对任一工种都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基本功不规范,你就未算为学会某一操作技能,且对技能的提高并形成技巧成为极大的障碍,规范基本操作是提高操作技能并形成技巧的基础。在车工专业基本功训练中,对每一项基本操作的训练,都从“规范”入手,如车床的启动操作练习,主轴转速的确定及调整,车刀的选择与刃磨等,都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练习。又如工件装夹的操作,它的工艺过程是预紧——找正——夹紧,在练习中,对每一操作步骤都作出规范要求,且要求学生严格地按照规范进行练习,并了解其理论依据。例如装得不正,加工出来的工件就不同心;夹紧时夹紧力过大,就会造成工件被夹坏等;加工时一次进给量太少,操作效率就低。学生明白了其中理由,就能自觉地进行规范化练习。因此“规范”对操作技能和技巧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做好巡回指导,让学生熟练掌握技能

在学生“知”道了最基本的操作加工方法后,就要求学生在熟练方面下功夫,不仅要求正确、规范操作,达到技术要求,还要在操作的熟悉程度和时间上有所要求。

对学生刚开始的技能训练,教师不能过分强求,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不同,所反映出来的实习好坏程度也不一样,应让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慢到快,逐渐掌握操作技能。例如,刚开始车削螺纹,可在基准外圆上车出螺纹线,深度不宜加深,进

行空刀练习,每次对刀在线上,起开合螺母或倒顺车车削,从而观察学生练习动作是否规范正确。学生动作熟练后,然后再车削一定的深度,这样既可使学生逐步掌握技能,又可在操作中掌握一定的知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多巡回、多指导,应深入观察、积极指导,认真观察每位学生的操作动作是否规范和正确。初次训练有些学生因某些因素的影响,模仿的动作不一定规范、协调,教师不应多加指责,应耐心指导,并加以纠正,让学生知其利弊,以便学生及时更正。要注重学生个性,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潜能,因势利导,多加鼓励,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产生浓厚兴趣,敢于多问,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的实习学习氛围。在巡回指导中,如果发现是大部分学生出现的问题,应及时集中讲解,不能让其延伸和扩展,应向学生道明原因,说清道理,使学生正确而及时地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在训练中,把全班同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组织纪律性强、学习态度认真、操作技能掌握得较好的同学,第二部分是纪律性较差、怕苦怕累、操作技能掌握得也较差的同学,其余部分是各方面表现得一般的同学。在训练中,认真抓好“第一部分”同学,使他们的操作技能达到或超过教学大纲的要求,成为其他同学的榜样。对“第二部分”同学,鼓励他们很好地向“第一部分”同学学习外,更要耐心帮助他们真正掌握各项操作技能。抓好了“两头”,使得中间部分的同学前有学习的榜样,后有被“第二部分”同学赶上、超过的危机感,他们在训练中必然会认真起来。这样就形成一个你追我赶、共同提高的局面。

在这过程当中,学生会对实习有厌倦的心理,或认为车工操作不过如此,不想再动手操作;针对这种现象,实习教师就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如采取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见习和开展竞赛等办法。到工厂参观可增加学生对新产品、新工艺等的见识,体会工人师傅的工作时间安排得极其紧凑的情景。或通过测验、个人和小组之间的技能竞赛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竞赛,能有效地提高操作技能外,也是增强学生时间观念和工作效率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上述的多方面的工作,使学生不仅真正掌握好操作技能,还俱有强烈的时间观念,这样就能更好地适合社会、企业的需要。

(四)做好总结评比,提高学生技能

每一个工件的完成,教师应对学生的实习成果作出评价。批改工件时,不能简单地打上“v”或“×”,这样不利于学生自我改正能力的提高。应找出问题错误所在,告知学生应如何避免,以便学生知错、纠错,及时改正。对每名学生制作工件的批改,应有针对性地纠错,实行个别辅导。对于大多数学生均出现的典型问题,应集中讲解,分析原因,必要时可重新示范、讲解,使学生在以后的练习中避免此类问题的产生,让其自行改正,从而使学生共同提高实习技能。通过对学生实习课件的评分,针对学生实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可与学生共同探讨,互相交流实习成功的经验和体会,讨论

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分析造成工件差或报废的原因。让学生了解不合理的工艺和车削方法所造成的后果,懂得要获得较高的加工质量和熟练正确的操作技能,必须养成细心、认真、严谨的学习作风,从而不断提高车工操作技能。

三、教改效果

几年来,我校车工专业的教学工作进行了不少的改革,通过思想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基本操作规范化训练、提高学生工作速度、增强其时间观念等的教学工作,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学习专业理论课的重要性,学生学习态度得到较大的改变,普遍都能热爱本专业的学习,认真学习,课堂学习气氛得到明显的好转,原来一些不愿意学习的同学也被带动起来,作业质量得以提高,测验、考试合格率比以前有所提高。由于在基本功训练中加强了规范基本操作,因此收到很好的效果。我们深有体会,在相同的训练项目中,由于采用了“规范”化训练,在较短的时间内,效果得到明显提高。由于规范了基本操作,在生产实习中,产品一次性合格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加工制造速度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由于采用了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工作效率观念,同学们的工作效率大为提高,同一产品,以往由于工时意识薄弱,一般要比额定工时多用一半的时间,而现在普遍都能按时按质完成产品的加工,甚至有些同学比额定工时要缩短10%—20%。由于学生的工作效率意识加强了,因此分配推荐到新单位后,能很快地适应单位的工作。

篇2:如何提高中职学生车工操作技能训练效果

刘菲菲

湖南省邵阳市计算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适用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初中级应用型人才。但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影响了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本文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改善策略,为我国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 会计 操作技能

1引言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该是面向基层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工作和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近年来的既定方针,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问题越来越迫切。目前,在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中,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讲得多,实践少,忽视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专业技能训练和实践操作相当薄弱。对中职的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强是他们与财经类高校学生竞争的主要优势,也是他们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会计专业的操作技能主要指学生对于会计核算的具体动手能力,主要包括:从事基层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能力,包括手工记账能力和电算化操作能力,能熟练进行凭证填制和审核、账簿登记、成本计算、会计报表的编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点钞、珠算等技能。

2中职教学存在的问题

许多中职学校在会计教学中也逐渐意识到了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建立了校内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但纵观大多数中职学校的会计实践性教学,在整体上尚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安排、实验设施配备等方面均存在着一些缺陷。

2.1教师实践能力差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大多数都是从高等财经院校毕业直接分配到学校的,一进入学校就忙于繁重的日常教学事务工作,很少再有时间和精力去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和调研。所以,虽然中职教师尽管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丰富,但在 1

实践技能方面较为薄弱。况且,会计政策、法规等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如果不能到基层亲身体验,单靠报刊杂志、网络了解的内容也是非常肤浅的。鉴于上述原因,许多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老师在指导实践性教学时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不能很好地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只能浮于形式,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2.2实践性教学安排不合理

中职学校的实践性教学主要分为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两个阶段。由

于会计学科的特殊性,使得许多中职学校在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组织安排上尚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性教学体系。例如:校内模拟实训,由于教材和实训条件的限制,教学内容单一;有些学校只重视手工记账方面的实训而忽略会计电算化操作;有些学校是在理论内容全部完成后,再进行模拟实训,达不到理论和实践的和谐统一。校外的顶岗实习中职学校大都安排在毕业前的最后一期或最后一年,由于单位会计核算资料具有机密性的特点,一大批即将毕业的学生不能到单位的财会部门进行顶岗实习,很多时候在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大部分学校也是把最后的实习环节做为了为学生找工作、安排就业的阶段。以上现象,均不能满足实践性教学系统性、完整性的要求,从而导致许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对对口工作,或是找到了对口工作也很难在会计岗位上熟悉各种业务、独挡一面。

2.3实验设备不完善

在长期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下,会计模拟实训室在品种、规格、质量等方面

尚存在许多欠缺。中职学校中凡有会计专业的一般配有相应的专业实验室,但在这些实验室中能真正能为学生提供各行业单位账务处理流程的全过程实践性操作的并不多。许多学校建设实验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应付各种上级评估与检查的需要。所以,这些学校都持有只要实验室建起来就行的观点,至于能不能用、使用率高不高、效果怎么样都不甚关心。

有些中职学校只建立了手工模拟实验室而没有电算化实验室,致使学生在电

算化实践操作技能方面较为欠缺。这也是中职会计专业毕业学生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原因之一。

3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策略

综观中职学校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各职业学校在提高实践性教学水平和学

生实践操作能力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就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现状而言,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策略。

3.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可以从两方面来开展。一是聘请企事业单位行业专家来学校担任实训指导教师,现场专家虽然没有丰厚的理论知识与教学经验,但实践经验非常丰富,许多实际中的具体业务、问题处理方法都碰到过、经历过,会计职业判断能力非常强,他们与专业教师配合,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他们指导实践操作,肯定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二是安排教师定期下基层锻炼,教师欠缺的就是实践操作技能和实际工作经验,定期安排他们下基层锻炼可以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也能够熟悉各种不同和繁杂的经济业务以适应理论教育与实践指导的要求。再者,会计方法及政策也在不断更新,适时安排教师到基层熟悉这些方法和政策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3.2合理安排教学

会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操作工作,学校应该建立理论与实践相融

合的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结构,为学生适用会计各工作岗位的需求打下良好基础。

在实训时间安排上,首先做到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强化专业技能训练,边理

论、边实训,将实践性教学始终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体系中,全部教学课程完成后再进行一次综合实训,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每学期的暑假或寒假期间,要给学生布置社会实习任务,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自身家庭、朋友等社会关系,深入到基层单位的会计部门进行实习,增强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最后,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在离校前的最后一期或最后一年的校外综合实训,要把它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安排专业教师进行跟踪指导,安排班主任进行管理。只的这样,才能达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才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会计人才,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3.3完善实验设备,加强校企合作

对校内实验室主要是完善实验设施和提高利用效率。在实训室要配备会计各

工作岗位需要的设备,同时要建立财会部门与银行、税务、工商、保险等部门和

购销往来单位的业务办理模拟实训场所,并引导学生、教师对实践性教学的重视,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实验设施。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在实践性教学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满足会计

实践性教学的需要,必须在校外建成立几个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进行校企合作,校方派资质深厚的教师下企业进行理论培训,技术指导,帮助他们解决财务决策上的实际问题;聘请企 业会计人员到校作会计专业知识

讲座,进行实践指导,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也便于安排学生到企业参加实习实训。

学校课堂不仅是教授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殿堂,更是教授学生怎样学会自己

动手操作的圣地。因此,会计专业的教育者应该认识到,在我们开始给学生传授会计专业知识时就应该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为指导思想进行授课。学生会计操作技能的提高不是通过一两次的模拟实训就能达到的。在实际工作中,要使会计人员具备较高、较硬的动手操作技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因此,在专业教学中应该特别重视从多方面的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篇3:如何提高中职学生车工操作技能训练效果

一、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从事中职烹饪专业教学13年来, 深有感触, 要想让学生学好专业首先有两个条件:一是学习兴趣。有了兴趣, 学生不再抱着混日子的态度, 会立志当一名出色的厨师, 这样他们就会自觉地、积极地、努力地学习。二是适时开展各种技能比赛。如定期进行翻、刀工, 热炒、面点制作、雕刻等大比武, 让学生在比赛中比一比、学一学、练一练, 互相找缺点、差距, 激发学生学技能的欲望。

二、创新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

烹饪班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男生, 原本基础就差, 让他们坐下来安心上文化课堂专业理论课, 教师不动脑筋不行。教育学告诉我们, 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独立思考是他们获得知识的桥梁, 教师的指导艺术就在于善于帮助学生架起这座桥梁。因此, 激活第一课堂就要做到:

1. 采取圆桌教学法, 提高教学效果

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 把学生分成几个大组, 每组间都进行知识点提问, 互相出题、解决问题, 既满足了学生的要求, 又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同时在讲课中穿插介绍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国的烹饪艺术, 使他们明白美酒佳肴中有故事、有人生、有艺术,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组建技能小组, 带动好尖子生

在组建兴趣小组时, 要针对学生的特长, 根据他们的爱好组建, 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和才能, 通过各种活动及额外的辅导使他们在动手技能方面脱颖而出, 有自己的特殊专长, 成为学生的学习榜样。从而以少带多, 来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形成一种互相帮助、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气氛。

3. 充分发挥实验场地, 加强学生的动手锻炼

这是提高烹饪专业学生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学校的实训基地必须全天候的开放, 让学生随学随练, 从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在实践中也可以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操作中碰到的困难, 做到学以致用、学以活用。

4.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进一步加强技能的培养

社会实践是培养提高学生技能的又一个主要途径之一, 学生动手技能的提高, 需要通过经常练习、操作、多看多想才能达到目的, 而学校里学生除了学习技术外, 还要学习有关的文化知识, 在时间安排上还不能满足提高学生技能的要求, 所以应鼓励学生利用暑假、寒假去实习单位锻炼, 增强感性认识, 同时学校要加强与实习单位的联系, 共同教育好学生。通过亲自参与、观察、学习,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 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以后就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进行校本研发, 成立速成班, 满足学生实际需求

篇4:如何提高中职学生车工操作技能训练效果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因此,培养具有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第一线专门技能型人才是中等职教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

一、工学结合模式的内涵

1.工学结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工业化进程及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各异,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经过长期的锤炼也呈现出各自的特殊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体现在培养模式的称谓上也不尽相同,比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式”、日本的“产学合作”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国家一贯的重要思想。职业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服务一体化。是我国职业教育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新体制。1991年10月17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国发[1991]55最早出现“工学结合”一词。文件提出,“提倡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此前,自1957~1990年的政策文件中一直使用“半工半读”。马树超提出,“在办学上强化校企合作,在教学培训上加强工学结合”。工学结合及其相关概念均是基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是以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具体表现形式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工作的结合,她是具有我国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2.“工学结合”的内涵

“工学结合”即生产或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强调的是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评价中学;强调的是工作或生产与知识学习过程的结合。本文重点论述的是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实施中职学生在校学习的前两年技能训练的方法。

二、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车工技能训练

“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训练而获得的”。所谓操作技能就是按一定要求完成操作程序的能力,具体归结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就是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严格训练,熟练而准确地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下面以车削内通孔的教学设计为例(见下图),具体论述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车工技能训练。

注:内孔加工是套类零件加工中最常用的加工方法,运用广泛。这次课采用的是目前学生技能训练中大多学校都采用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及要求,由浅入深、重点突破、及解决难点的教学思想,主线为先启发思考—视频演示—教师示范—学生实践—教师巡回指导—归纳总结—布置作业。教学进度上兼顾了工艺、实习各个环节,并结合实习教学中的任务,渗透于教学中。充分发挥了用情感、态度引领中职学生操作技能培养的作用。

1.按实际生产要求检查学生仪容仪表并进行班前讲话

学生提前3分钟在实习车间外列队,并按组自我检查工作服装有无穿戴到位,教师再行检查;检查合格后进入实习车间的教学区并进行班前讲话,主要介绍教学的内容、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和职业道德教育。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通过每次课前这样的环节首先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然后通过每次课前有关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教育氛围的感染,让学生牢固树立“我是一名职校生,学好技能是关键”的观念。

2.启发思考内孔加工的适用场合和方法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人有了某种兴趣,就会对该事物或活动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通过用工作任务为引领,采用提问或自问自答的方式,进行零件图样分析并比较引入本次课内孔加工的方法、介绍车削内通孔的适用场合,不仅可以调动课堂气氛,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激发学生进行实习操作的兴趣和掌握操作技能的学习欲望。

3.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内容

本次课按照比较通孔车刀与盲孔车刀、了解工件的装夹、通孔车刀的装夹与校正、停车检查测量、精车内通孔、停车检查测量、卸活、现场整理的步骤,通过采用视频演示结合教师讲解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认识了解车削内通孔加工的方法、步骤、操作注意事项、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及清理清扫的全过程,不仅可以进一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整个工作任务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加强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程序化、规范化的意识,达到了从工作任务出发,进一步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的目标。

4.教师讲解并示范操作

按照示范装夹工件、刀具、示范选择切削用量、示范车削内通孔、示范检测与卸活等步骤,通过教师现场示范操作、讲解,一方面,使学生现场感知规范操作的步骤、要领及注意点,另一方面,使学生从教师的成功示范操作中现场感受实践操作的成就感,从而树立完成工作任务的自信心,为下面的分组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学生分组实习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育原本是最富有个性的,教育的本义亦是使受教育者通过受教育获得属于他(她)自己的进步。但综观我们的教育,教育的个性早已在大一统的形式下甄灭。作为教育者,我们已习惯于用一把尺子去量尽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更为可怕的是这尺子本身并不是适乎其用的。作为代价,就是学生成就感的普遍丧失。可怕的尺子面前,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成了“矮子”,并且是永远没有成长希望的“矮子”。这一教学环节主要就是以工作任务为引领,通过学生实习操作(第一组实践操作,第二组检查并提醒)、班组竞赛,按照第一次走刀完成粗车、教师巡回指导与检查、停车检查测量、学生分组集中评讲、第二次走刀完成精车、教师巡回指导与检查、学生分组集中评讲、教师巡回指导与检查、停车检查测量、卸活的步骤强化学生规范操作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实际操作的成就感(2人/组,一人操作,一人提示)、强化质量控制意识。

6.学生清理清扫、总结评价并布置作业

学生的技能训练事实上是一个综合性的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工作任务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良好参与度、个体成就感、学习习惯等方面获得较好的成效,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技能水平必将能够扎实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无疑也将获得相应成功。这一教学环节就是在总结评价并布置作业的同时,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训练成果加以适当的表扬,以激发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热情,同时经过几个阶段的评价过程,使学生自觉分析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让学生牢固树立“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5S”企业管理理念,充分领会“革除马虎之心,提升产品品质”、“累积点滴改进,迈向完美品质”……等企业文化的蕴涵;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

三、总结与结论

一个课堂就是一个活的世界。课堂是职业学校学生在校阶段技能训练的主阵地,工学结合是实现课堂质量优化,实现技能训练的期望目标有效措施,也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之一。

篇5:如何提高中职学生车工操作技能训练效果

现在大多数机械加工企业对车工技术人才的需求比较旺盛, 对车工技术人才的需求由原来的操作机床的工人, 转变为要求进入企业的人员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所以, 中职学校培养的车工专业学生除了能单独操作车床加工零件外, 还要具有创新能力。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掌握专业技能, 学校积极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出发点, 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 同时也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够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车工技能训练模块的确定

学校结合车工技能等级鉴定的方式和特点, 考虑学生不同层次的特点, 探索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 具体实施为“分阶段训练法”。在起草具体方法时, 主要依据有以下四个方面: (1) 车工专业的教学大纲; (2) 国家技能鉴定指南中车工考核有关章节; (3) 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MES培训课程 (车工部分) ; (4) 各地区各行业对车工专业职校生的技术要求。MES-模块式技能培训, 是英文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的缩写, 它是国际劳工组织综合并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 研究开发出来的力求普遍适合各国需要的一种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按此模式, 结合上面提到的其余三个依据, 再考虑学校车工专业的实际情况, 把车工技能训练分成7个母模块, 它们分别是:A.安全操作知识;B.车床与切削基本知识;C.外圆、台阶、端面的车削;D. 切断与车槽;E. 孔加工;F. 车锥度;G.螺纹与滚花加工。 (详见表1)

二、车工分阶段训练项目的设置

按照三年制中职校专业课的教学计划, 充分考虑“分阶段训练法”的可操作性, 我们把车工技能训练分成四个阶段, 规定每学期为一个阶段。第三学年一般为下单位生产实习, 不安排校内实训。表1中的内容以单元为基本单位, 分解到四个阶段中, 前两个阶段重点为专业技能基本素质训练阶段, 通过这两个阶段的实训, 使本专业的学生能全面、熟练地掌握该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 为以后技能的进一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后两个阶段为技能提高阶段, 重点为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训练。按其所设置的技能训练内容, 第四阶段后, 所学的内容达到中级工水平, 即学生在第四学期结束时, 成绩合格的可以参加中级工等级技术鉴定。四个阶段的实训内容见下表2。

三、车工技能“分阶段训练法”的构建

在确定车工专业技能训练模块与分阶段训练项目后, 可以看出, 学生的技能训练目标明确, 在每一个阶段都有详细的训练任务, 要想把这些训练内容传授给学生, 就必须构建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 学校确定了车工技能“分阶段训练法”。

1.车工技能“分阶段训练法”共设置了7个模块, 25个单元, 其训练内容紧紧抓住车工工艺的技能要点, 包括了历年来等级技能鉴定的各知识点与技能点, 每个单元均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 既有基本技能的训练强化, 又有综合技能的训练提高, 构建了一个科学合理的技能训练网络。

2.该方法分阶段设置, 各阶段在安排内容时,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并紧密结合教学计划, 充分考虑理论知识的教学进度和相应学科的授课时间。符合职业学校的教学规律。

3.在测评技能训练成绩时, 模拟国家技能鉴定中心的考试方法, 试题难易程度相对稳定, 并有一定的选择余地, 每一阶段可选择的测评课题均在两个以上。

4.车工技能“分阶段训练法”在确定教学目标时, 充分考虑了以下三点: (1) 要求学生毕业前达到国家技能鉴定中心的中级车工的标准; (2) 满足本地区企业用人单位对车工专业毕业生提出的知识技能要求; (3) 为该专业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四、车工技能“分阶段训练法”的优点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车工技能“分阶段训练法”主要有以下四大优点。

1.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改革前, 一年级学生在上专业基础课时, 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所学知识得不到运用, 学生对专业知识兴趣不浓, 理解不深。而当开始上技能训练课时, 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又已淡忘, 训练效果不甚理想。“分阶段技能训练法”是一种贯穿始终的方法。学生一进校, 就既学理论知识, 又学操作技能, 理论与实践始终密切结合, 相互促进。在每个阶段中, 我们都设置了两类模块, 一类是基本技能, 另一类是产品或者服务。例如第一阶段, A1、A2、A3、C1属车工训练中的基本技能, B2、C2属服务, C3属产品, 当学生练习基本技能感到枯燥的时候, 教师就让他们练习产品或者服务项目。由于产品或者服务是一种看得见的输出, 能给予学生成就感,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 学习劲头更足。在技能训练的同时, 对理论知识的求知欲相应加强, 学习效果比较理想。

2.技能鉴定成绩稳步提高。

“分阶段技能训练法”在起始阶段就注重专业基本功的训练, 安排了足够多的时间练习基本操作技能, 改变了以往为考试而练的模式, 克服了因基本功不熟练使成绩波动大的弊端。从夯实基础抓起, 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有序的技能训练, 以不变应万变, 使技能鉴定成绩在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因此我们的学生每次在劳动局组织的技能等级鉴定中都能高分通过。

3.有利于专业系列化设置, 增强了专业适应面。

“分阶段技能训练法”吸取了模块教学模式的优点, 在专业大框架不变的前提下, 教学机制灵活, 易于开展专业系列化设置。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四个阶段的前三个阶段可以基本不变, 最后阶段根据具体的培养目标作相应调整。除此以外, 车工专业本身也可根据毕业后的就业趋向灵活调整, 按照企业需要操作起来很实用、方便。

4.培养的学生专业素质全面、适应面广。

“分阶段技能训练法”包含的内容广泛, 涉及到的知识点多, 对操作技能要求全面、具体。这就保证了学生在接受这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 专业上的潜力得到全面开发, 专业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 扎实的基本功和熟练的操作技巧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从而增大了学生毕业时的择业范围, 增强了其对不同工种的适应能力, 也适应了新时期企业对车工在技术和能力上的需要。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进入学校的学生在变化, 学生学习的特点也与以前有所改变, 同时, 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改变。学校中的每一位专业课教师都应该更新教育观念, 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 建立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 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人, 从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在教学改革中, 制定以学生的适应能力、选择能力为主体的质量评估标准, 建立有效的职业学校课程设置体系, 大力开发校本课程, 着力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 以迅速发展的企业用工为参照点, 积极引进与企业生产线相同的设备, 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使用的设备与今后就业岗位一致, 发挥学生的专业技能, 缩短学生与企业的距离。

教无定法,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实用性、合理性、灵活性、科学性, 注意应用过程中的综合和整合, 注意与学生的学习特点相适应, 但不必生搬硬套一些先进的教学模式, 让我们每一个从事职业教育的工作者为了职业教育辉煌的明天, 不断开拓创新, 携手共进。

参考文献

[1]徐洪.车工基本技能[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

[2]张建伟.建构性学习:学习科学的整合性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52.

篇6:如何提高中职学生车工操作技能训练效果

【关键词】明确 训练 联系 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4-0176-02

所谓技能训练,就是教学心理学上所讲的动作技能的学习。动作技能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积累的经验总结,是社会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学习中动作技能的学习往往与认知学习交织在一起。因此,作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不仅要知道学习文化知识和智慧技能的获得过程,更要懂得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与特点,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对动作技能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在职业教育中,技能训练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不同专业都有相应的技能训练内容。技能训练的内容在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所以各类职业教育都非常重视技能教学,并努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技能的训练主要是在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及实习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教师首先要认识到两点:①技能的掌握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②每一项技能都有其特殊性,其难易程度、学习方法都有所差异。

一、明确训练的目的和要求及相关的基础知识

1.明确训练的目的和要求

任何训练都有它特殊的目的和要求。训练开始前必须使学生明确训练的目的和要求,明确掌握该项技能的重要作用。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技能训练产生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训练的过程始终处于意识的控制之下。比如汽车底盘实习课,教师必须首先使学生明白底盘的工作特征是以齿轮啮合,对啮合间隙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的汽车部件,使学生明白底盘维修中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及学习应达到什么水平。在讲每个细节时,对细节也要提出相应的要求以至于每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及一定的检验方式,及时了解目标的落实情况。这样层层目标控制,学生训练时就会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有助于训练效果的提高。

2.提供相关的基础知识

每一项新技能的掌握都是以过去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为依托,通过反复的训练在新旧技能的联系点上建立稳定的联系。所以有关方面的知识积累和正确的训练方法对技能形成作用重大。因而教师必须在对每个课题进行训练之前,首先讲解本课题需要的有关知识。学生懂的可以略讲,不懂的就需花时间讲解,直到学生具备本课题的有关知识并了解训练原理,做到心中有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在训练时就有充足的信心,效果自然会好些。相反,只讲操作,不讲原理及有关必备知识,学生在训练时心中没底,训练后也没有多大把握,训练效果则一定会受到影响。

二、提供正确的训练方法

在注意教给学生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还要采用多种方式教给学生正确的训练方法。具体有:

1.训练前,由老师边做示范边进行语言讲解,使每个学生都获得训练的正确方法和实际动作的清晰印象。因为新的动作技能的学习是通过指导者的言语讲解或观察别人的动作示范,或以标志每一个局部动作的外部线索,试图“理解”任务及其要求。

2.让学生直接观看技术能手的示范表演,领会动作的奥妙。这一阶段的学习重点在注意应予以反应的线索,即所谓的知觉学习。

3.利用电教手段,看录像增强印象。电化教学比较直观,不受时空限制且具有可重复性,还可以调节教师示范教学的单一状态,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可以使学生领会技能的基本要求,掌握技能的局部动作。

通过这几种方式,可使学生一开始就能够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避免尝试式的盲目试探。但是,由于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注意范围比较狭窄,精神和全身的肌肉紧张,动作忙乱,呆板而不协调,出现多余的动作,不能察觉自己动作的全部情况,难以发现错误和缺点,因此教师应给予充分的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和积极的鼓励。

三、健康的身心是技能学习的基础保障

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正处于积极、热情、生气勃勃、富于幻想、勇于创新的青年时代,但是从整体来看,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极不平衡。作为教师,尤其是实习指导教师,应该要用心爱护学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1.要关心学生的身体成长,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是技术工人的接班人,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身体,就没有办法保证未来劳动者的基本素质。爱护关心学生的身体,就必须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必须强化禁止行为,使其成为阴性反射,从而杜绝安全隐患,确保学的人身安全。要实施安全行为训练,着重强调意外事故或事故信号出现时保证安全的行为训练。训练计划要安排的科学、合理。

2.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劳动观

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这样既可打消学生不必要的操作恐惧心理,也可避免莽撞行为,操作时才能有良好的心理定势,促进技能的掌握。

3.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

教师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正处于十分好动的年龄,喜欢自动尝试。教师在指导训练时既要积极利用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但又必须严格把关,使他们建立严密的操作规程程序。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知:安全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没有安全保障将无法使人实现更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所以,教师在训练技能质量的同时,必须将安全作为首要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

总之,动作技能的学习,需要从领会动作要点和掌握局部动作开始,到建立动作连锁,最后达到自动化的复杂过程。因此,为了提高训练的效果,教师还要不断地在教学中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其智力水平,培养其热爱职业的情感、战胜困难的意志以及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只有这些方面都得到优化,共同发挥作用,技能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修订版),1997.5

2 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理论考试参考书.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7

3 骆日桥.技工学校机械类通用工种技术课教材教法.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1991.3

4 戚 明、胡苏宁.生产实习教学法概论.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

篇7:如何提高中职学生车工操作技能训练效果

目前, 在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中, 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 讲得多, 实践少, 忽视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 专业技能训练和实践操作相当薄弱。对中职的会计专业学生来说, 动手能力强是他们与财经类高校学生竞争的主要优势, 也是他们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会计专业的操作技能主要指学生对于会计核算的具体动手能力, 主要包括:从事基层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能力, 包括手工记账能力和电算化操作能力, 能熟练进行凭证填制和审核、账簿登记、成本计算、会计报表的编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点钞、珠算等技能。

二、中职教学存在的问题

许多中职学校在会计教学中也逐渐意识到了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 建立了校内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但纵观大多数中职学校的会计实践性教学, 在整体上尚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安排、实验设施配备等方面均存在着一些缺陷。

1.教师实践能力差

虽然中职教师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丰富, 但在实践技能方面较为薄弱。况且, 会计政策、法规等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 如果不能到基层亲身体验, 单靠报刊杂志、网络了解的内容也是非常肤浅的。鉴于上述原因, 许多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老师在指导实践性教学时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 不能很好地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只能浮于形式, 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2.实践性教学安排不合理

由于会计学科的特殊性, 使得许多中职学校在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组织安排上尚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性教学体系。例如, 校内模拟实训, 由于教材和实训条件的限制, 教学内容单一;有些学校只重视手工记账方面的实训而忽略会计电算化操作;有些学校是在理论内容全部完成后, 再进行模拟实训, 达不到理论和实践的和谐统一。校外的顶岗实习中职学校大都安排在毕业前的最后一期或最后一年, 由于单位会计核算资料具有机密性的特点, 一大批即将毕业的学生不能到单位的财会部门进行顶岗实习, 很多时候是在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大部分学校也是把最后的实习环节做为了为学生找工作、安排就业的阶段。以上现象, 均不能满足实践性教学系统性、完整性的要求, 从而导致许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对口工作, 或是找到了对口工作也很难在会计岗位上熟悉各种业务、独挡一面。

3.实验设备不完善

在长期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下, 会计模拟实训室在品种、规格、质量等方面尚存在许多欠缺。中职学校中, 凡有会计专业的一般配有相应的专业实验室, 但在这些实验室中能真正为学生提供各行业单位账务处理流程的全过程实践性操作的并不多。许多学校建设实验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应付各种上级评估与检查的需要。所以, 这些学校都持有只要实验室建起来就行的观点, 至于能不能用、使用率高不高、效果怎么样都不甚关心。

有些中职学校只建立了手工模拟实验室而没有电算化实验室, 致使学生在电算化实践操作技能方面较为欠缺。这也是中职会计专业毕业学生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策略

综观中职学校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 各职业学校在提高实践性教学水平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方面做了许多努力, 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就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现状而言, 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 给出相应的策略。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 可以从两方面来开展。一是聘请企事业单位行业专家来学校担任实训指导教师, 现场专家虽然没有丰厚的理论知识与教学经验, 但实践经验非常丰富, 许多实际中的具体业务、问题处理方法都碰到过、经历过,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非常强, 他们与专业教师配合, 教师讲授理论知识, 他们指导实践操作, 肯定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二是安排教师定期下基层锻炼, 教师欠缺的就是实践操作技能和实际工作经验, 定期安排他们下基层锻炼可以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 也能够熟悉各种不同和繁杂的经济业务以适应理论教育与实践指导的要求。再者, 会计方法及政策也在不断更新, 适时安排教师到基层熟悉这些方法和政策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与时俱进。

2.合理安排教学

会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操作工作, 学校应该建立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结构, 为学生适用会计各工作岗位的需求打下良好基础。

在实训时间安排上, 首先, 做到在平时课堂教学中, 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边理论、边实训, 将实践性教学始终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体系中, 全部教学课程完成后再进行一次综合实训, 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 在每学期的暑假或寒假期间, 要给学生布置社会实习任务, 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自身家庭、朋友等社会关系, 深入到基层单位的会计部门进行实习, 增强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最后, 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在离校前的最后一期或最后一年的校外综合实训, 要把它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 安排专业教师进行跟踪指导, 安排班主任进行管理。只的这样, 才能达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才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会计人才, 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3.完善实验设备, 加强校企合作

对校内实验室主要是完善实验设施和提高利用效率。在实训室要配备会计各工作岗位需要的设备, 同时要建立财会部门与银行、税务、工商、保险等部门和购销往来单位的业务办理模拟实训场所, 并引导学生、教师对实践性教学的重视, 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实验设施。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在实践性教学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要满足会计实践性教学的需要, 必须在校外建成立几个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进行校企合作, 校方派资质深厚的教师下企业进行理论培训, 技术指导, 帮助他们解决财务决策上的实际问题;聘请企业会计人员到校作会计专业知识讲座, 进行实践指导, 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也便于安排学生到企业参加实习实训。

学校课堂不仅是教授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殿堂, 更是教授学生怎样学会自己动手操作的圣地。因此, 会计专业的教育者应该认识到, 在我们开始给学生传授会计专业知识时, 就应该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为指导思想进行授课。学生会计操作技能的提高, 不是通过一两次的模拟实训就能达到的。在实际工作中, 要使会计人员具备较高、较强的动手操作技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 在专业教学中, 教师应该特别重视从多方面的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金一鸣.高级中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和课程改革[J].教育导刊, 2002, (2、3) .

[2]陈清珠.中职会计教学的核心——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 2008, (5) .

篇8:如何提高中职学生车工操作技能训练效果

关键词:职业学校,车工技能,独立操作

车工技能是职业学校机械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但要学好、掌握这项技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如何教好这门专业技能课,并且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应该怎样组织教学?通过教学实践和不断的思考,我认为,要让学生学好这门功课,除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之外,还应当注意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下面,结合我在车工教学中的体会,谈谈我是如何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

首先,应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技能教学模式,一般都要经过“讲解示范──模仿练习”这一过程,这种模仿式的学习方法,在技能形成的初期阶段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使学习者少走许多弯路,容易获得成功,因而效率较高。但是,这种机械的模仿,容易忽视学习过程中大脑的作用,使学习者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即使学会了某一项技能,也是机械的、僵死的技能,当加工的零件变了,学生往往会显得束手无策。如果你既有比较扎实的基本功,又理解每一种技能的操作要领和操作技巧时,许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比如,我在教车工课的“细长轴的车削”这一节,先把图纸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试着加工。加工完后让学生谈谈如何保证零件的精度。然后把学生车削出的零件选几个,通过测量公差,再让学生谈精度超差的原因。然后让学生想想,采用什么办法可以控制加工的误差。通过学生的分析,老师再讲授新课,并利用同学们总结出的方法引伸出正确的加工方法。这样一来,同学们会从自己的方法中找出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如果经常让同学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想办法解决,就会养成学生积极思考,善于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单纯的掌握一项操作技能并不难,但要使所学的技能在实践中运用起来,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难题,这就需要在学习时是理解的掌握,也要求我们在教授学生技能时,也要适当地讲清道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的脑和手一起动起来,真正成为手脑并用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敢于探索。按照现代教育理论的观点,知识的获得要经过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到感性的过程,技能的培养同样要经过这样的过程。初学车工,看到这么多的刀具、工具和量具,工件又是这么多又硬又沉的钢铁件,加上车床转速又高,许多学生除了好奇新鲜外,还有就是心里发怵,一上车床操作就会手忙脚乱。这时千万不能大声喊叫,这样不仅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使学生更胆怯。作为老师,这时应该多演示几遍,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害怕心理,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敢于探索。“车外圆”是车工的一项基本功,初学车外圆时,有的学生看到旋转的工件,飞溅的铁屑心里很怕,远远地看着,特别是女同学,轮到她们操作时,你推我,我推你,谁也不敢先上,我就耐心地把操作要领再讲一遍。告诉学生只要遵守操作规程、一般是不会出事的。然后我先找一位胆大心细的学生示范,并在旁边轻声提醒,当这位学生车削完一小段外圆后,我问他怕不怕?他很轻松地笑笑说:“开始时是有点怕,心里七上八下的,当车刀接触到工件以后,看到铁屑顺利地从一边流出,就渐渐地放心了,后来也就顺手,我还想车削一个零件。”看到有人能轻松地完成,其他学生也都纷纷上车床来操作,通过尝试、练习、大家都能又准确又稳妥地完成好练习。

为了能培训学生独立操作车床的能力,我在某些零件的加工过程中,对一些有难度的地方故意不讲,或者故意讲错。同学们在加工零件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时,我再把同学们集中起来,把在加工中出现的一些比较典型的问题提出来,并且和他们一起展开讨论,共同来解决加工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还会让他们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解决车削加工中遇到的难题的习惯。

在鼓励学生独立操作的同时,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让他们改掉不良的甚至是危险的操作方法。例如,有的学生在夹持工件时,用力很大,容易损伤工件表面;还有的同学在夹紧工件以后,时常忘记把扳手从夹头上取下来,这不仅容易造成设备的损坏,弄不好还会伤人的;甚至还有个别同学,在车削过程中,由于工件装夹位置不对,而他们又只注意到车刀和工件,不看其他地方,以致出现了中拖板和三爪夹头的碰撞,造成设备的损坏,这是相当危险的。作为教师,应及时发现并阻止这些错误的、危险的动作,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由于在车工技能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使同学们掌握技能又快又正确。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时,很多同学都能自行解决,独立操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上一篇:先进工作者培训侧记下一篇:专家论证会总经理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