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

2024-07-28

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共8篇)

篇1: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

生活因亲情而精彩初一五班张博璇我站在楼下,滴滴嗒嗒的雨点下来了,一点点地打落在我身上。

几分钟前,因为我和母亲吵架而被赶了出来。我不小心在擦桌子时打碎了一个碗,被母亲骂作“一心都在电视上,不好好干!改天把信号撤了,谁也别看。”我因为心情不好,而和妈妈顶嘴大吼了妈妈一声:“我又不是故意的。”可能是我声音太大,母亲愣了一下,于是气得满脸通红用颤抖的声音说:“有本事你。你别回这个家。”我气的摔门就走,我在门关上的一刹那,看见母亲流泪了。此时,我冷得发抖,心里非常后悔和妈妈顶嘴。不知什么时候母亲站在身后给我撑着伞,瞪着我说:“走!”我不敢抗命,跟着母亲回家了。

母亲扔给我一条毛巾,又回到厨房忙碌起来了。我一边用毛巾擦干自己,一边又觉得冷。

妈妈走了进来端了一碗红糖水里面漂浮着几片姜。我看着母亲,此时母亲眼里都是慈爱,我端起来喝了,眼里早已积满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一滴滴泪水滴在碗里。我满心愧疚,鼓起勇气,说:“妈,对不起,我不该顶嘴,不该吼你。”妈妈笑了说:“其实我不该那样说你,更不该赶你走。”我和母亲相视一笑,我和妈妈就这样和好了。我和母亲就那么坐着静静的谈着心事,我此时此刻深深体会到生命因生活而充实,而生活又因亲情而精彩!

篇2: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

相信大家在学习、工作中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特别是作文中不可忽视的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具有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大的优点。那么话题作文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1

淡淡的灯光映照着妈妈时而弯曲的侧影,耳边传来窸窣的声音。妈妈还在继续收拾屋子,陪我学习。

在我的印象中,妈妈是一个平凡的人。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她不热衷玩牌,有时会去锻炼锻炼身体。她不喜欢看球赛,偶尔会关注关注新闻。她为这个家失去了很多打扮自己、购物娱乐的消遣时光。

她总说自己年轻的时候,生活小清新,读书学习都很有情调。现在,身为职业女性的她,脱下了那件华丽的外衣,做起了称职的贤妻良母。虽然上班和忙家务占据了她一大半的生活。但她还是将家中布置的很温馨,很有格调。阳台上种满了花花草草,墙壁上挂这些不知名的油画,酒柜上随意地摆放了些红酒。一个小家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变得十分美好。

下午放学回家,我坐在房间里写着作业,爸爸在书房里忙着整理资料。房门一关,剩下的便是属于妈妈的天地——空荡荡的客厅和灯光暗淡的厨房。我看到她在厨房里又是手忙脚乱地忙活着,有时又凝视着锅盖上的水蒸气发呆,不知在想什么。我心中一阵怅然,有着些许的落寞。真想陪陪妈妈,陪他说说话,聊聊天南海北,甚至听她慨叹逝去的青春。

现在是一家人团聚的晚餐时刻,妈妈将精心烹制的美味一一端上。“生日快乐!”只见她款款向我走来。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碗长寿面。我一愣,原来今天是我生日啊!想想看每年都是他们为我庆祝生日,年年都不会忘记我的生日,心中有些酸涩。接过那碗面,心中想说的千言万语到了嘴边都变成了一声”谢谢!”

她微笑着看着我大嚼特咽,眼里露出了满足。短暂的交谈,有失融洽,有时热烈。此时,熟悉的歌声从窗外飘来:“万千感慨,我就是那一粒细小的尘埃,星空物语,我的爱是否还在千里之外,默默等待,每一颗流星都在憧憬那份爱,每一道时光都在倾诉我的情怀,静静勾勒爱的样子,像泪一样动情地涌来,”我忽然领悟到那份朴实的真情。

我们总是热烈奔放的关爱,渴望感天动地,却忽视了平淡中的真情。其实,那份朴实,那份从容,那份最真,也会温暖一生。

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2

和谐是人与人友好相处,比如家庭中的父母与子女和谐相处,亲戚朋友的友爱互助,再者就是无私地帮助素不相识的其他人。当我翻开:“走进和谐的春天”,读到李学生舍己救人的故事时,读到《手术台上的亲情》讲述:一位年轻的妻子把自己的肾和肝脏的一部分捐给自己最心爱的丈夫时,我无不为之感动。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年前发生在我们家的一件小事。

小舅公家住在农村,生活较拮据,平时靠养鸡来维持生计,他家有一台电视机,是在二十年前买的,已经非常旧了,而且看的时候,屏幕非常模糊,常接不到信号,他很想买一台新的,但总是舍不得。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就跟舅舅、舅妈商量:“今年我们送小舅公家一台电视机吧?”。大家连声说好“这个主意不错。”于是,一致决定第二天就到商场去挑选,让小舅公能及时看上春节联欢晚会和其他好节目。

第二天,平时爱睡懒觉的舅舅、舅妈早早地起了床,舅舅开上他的福瑞达去上班,舅妈和妈妈一起直奔电器市场,她们挑呀挑,终于看中一个二十九英寸的平面电视机,于是叫上舅舅,花了1200多块钱买下了这台电视机。外公、舅舅、舅妈和妈妈将电视机般运上车,大家来不及歇口气,就直奔小舅公家里——大展。终于到达小舅公家了,我们七手八脚地将电视机搬到小舅公家的客厅,有的找插头,有的看说明书,有的开始安装调试。不一会儿,电视机安装完毕了。看到清晰、绚丽的崭新电视机时,小舅公的心里乐开了花,他连声说:“谢谢!谢谢!今天真是要谢谢大伙了,买一台电视机,还要花大伙那么多的钱……”我们异口同声却说:“没事,大伙都是一家人,没什么好谢的。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看到小舅公开心的笑容,大家也都乐了。

这是一件平常的小事,它微不足道,但是我从中体会到亲戚朋友之间那种浓浓的爱意,我想我长大了也会这样做的。这就是和谐之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人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社会将更加和谐,世界会充满希望。来吧,让我们从小做起,从心出发,从现在做起!

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3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他们都会用温暖的目光追随你,关心你的冷暖,问候你的心情,用一生去爱你。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它可以让你索取和享用却无需回报和感谢。这种人就是父亲,母亲,这种爱就叫父爱,母爱。父母赐给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给我们无微不至的爱护,给我们坚强的臂膀和鼓励的目光……

一个普通的下午我放学回家,发现家里的气氛不对,平时一贯勤劳的妈妈今天居然没有做家务活。我走进房间一看,妈妈正躺在床上,脸如白纸一般白,见我回来就有气无力地说:“你回来了,我昨晚回家时被雨淋,今天有点儿感冒,对了,桌子上有饭,自己去吃吧。”我的眼圈都红了,妈妈忍着病痛起来为我做饭,妈妈从小体质就不好,一淋雨就感冒。

我坐在饭桌前,含着泪吃下了这顿在我眼里看来比山珍海味更为珍贵的晚餐。我突然想到妈妈还没吃,我跑去问妈妈:“妈妈,您为什么不吃?”“哦,我吃过了。”我看着妈妈的神色,也就不好再说什么。

到了晚上,我突然想去喝水,便爬起来,一看,灯是亮的,我怀疑有小偷,我便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拿着把扫把。仔细一看,原来是妈妈,可妈妈半夜三更在干嘛呢?我走上前一看,妈妈在津津有味地吃着我吃完的剩菜剩饭,我的泪水如涌泉一般流了出来,扑到妈妈身边说:“妈妈,您明明没有吃饭,为什么骗我说你吃了呢?”妈妈被我的行为愣住了,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我只不过是看这些剩菜剩饭还在,倒了可惜,所以……所以我就吃了它。”这些话好像和煦的春风吹动我的生命之舟,我听了之后更心疼妈妈了,原来爸爸妈妈都非常关心我们,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他们都在默默爱护我们,他们的爱不表现在言语中,而表现在行动中。如果说记忆是可以储存的话,无论用什么代价,在这一秒,我都要深深地储存着!

我庆幸自己有个温暖的家,有个疼我的父母,父母给予我们的爱,用他们头上的那一缕银丝可以见证。父母的爱如一双宽大臂膀,为我们去遮风挡雨,让我们更加茁壮地成长。

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4

落叶在夜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润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世界,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情谊,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在这个世界上,给我们爱最多的人,莫过于我们的父母。从我们“呱呱”坠地起,我们的父母就承担起了养育我们的重任。父爱如一座高山,永远也难以企及他的顶峰,母爱如一股涓涓细流,滋润着我们温馨的梦。

爱让这个世界不停地旋转。父母付出的爱远远比山高,比海深,作为我们,只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似乎又有一条隔离带,让我们变的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忘记了那一声声欢乐。回想过去,是否你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贺卡,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翻问候与安慰。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那一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不都印刻着岁月的沧桑,印刻着父母为我们操劳的痕迹吗?

有时,因为父母的几句批评,我们就会对他们怒目而视。每个孩子都是父母身上掉下的一块心头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成才,他们的关心却换来了我们这样的对待,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一定很沮丧。在我们的心灵中,只有自己,容不下他人,无论我们做什么事,从不站在父母的角度上想,而做为父母,首先想到的却是我们,无论背后掺杂着多少痛苦和泪水,他们也从未在我们面前提起一个字,只是强装笑脸。我们在物质不能满足父母的要求,难道连让父母开心一下的小事都做不到吗?所以,我们更应该体谅父母的心境,去抚摸他们心灵的创伤,去倾听他们内心的独白。

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不要再以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帮我们做任何事情,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已经足够伟大,且将我们养育成人,不求回报,默默的为我们付出。感恩吧,感谢父母为我们做的点点滴滴。

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5

幸福的感觉是美好的,如同蜜糖般甘甜,如同山泉般惬意,幸福的感觉是愉悦的;如同阳光般灿烂,如同春花般绚丽;幸福的感觉是温暖的,如同雨后的彩虹,如同冬雪后的阳光……

记得我五六岁时候得了支气管炎,夜里总是咳个不停,几乎不能入睡。妈妈看着我焦急万分,于是她抱着我靠在床头,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我慢慢地进入了梦乡,而妈妈却整夜未眠。第二天早上,我在妈妈一声声温柔甜美的呼唤中醒来。朦胧中,我发现妈妈的双眼中布满血丝。看着妈妈那疲惫的身影,我的鼻子酸酸的,一股亲情的暖流流进了心中,我感到好幸福。

我小的时候非常爱吃鱼,姥姥经常做给我吃,她总是把好吃的鱼肉让给我,自己吃鱼头鱼尾,而我却经常偷偷地将鱼肉装进塑料袋,带给楼下的小花猫。有一回,我问姥姥:“你为什么不吃鱼肉呀?”姥姥笑笑说“我不爱吃鱼肉。”我心想:鱼肉这么好吃,姥姥怎么会不喜欢呢?

有一天,姥姥又做鱼给我吃。正吃得起兴,忽然门铃响了。原来是我的朋友邀我去喂猫。我胡乱地扒了两口饭就和朋友下了楼,等到了楼下,我才发现自己忘了带鱼肉,于是,又匆忙赶回家。等到了家的时候,我被一个场景惊呆了。我看见姥姥正在吃盘中的鱼肉,我当时就愣住了。本来想问:“姥姥,你不是不爱吃鱼肉吗?”但是这句话却没有说出口,我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一种幸福的感觉涌上心头,我搂住姥姥的脖子,在她耳边轻轻说:“姥姥真好,我长大要挣许多钱,给您买好多好吃的孝敬您!”。

是啊,亲情是多么平凡,渗透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萦绕在我的周围。亲情是多么可贵,正是它让我远离世界的孤独、悲凉与困苦。我拥有亲情,我用心去感受,所以我每时每刻都是幸福的!有人说,幸福是一杯白开水,既平淡又必须,幸福不是高贵的玫瑰,它是万花丛中那一朵朵纯洁的茉莉花,微风轻轻拂过,满园都会散发出醉人的香气。幸福常常是一幅烟雨图,清幽宁静,朦朦胧胧。所以,幸福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临,你需要静静地以一颗平常心去感受。

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6

曾经温暖的日子,在记忆中已酿成芬芳。每当夜幕迈着轻盈的步伐姗姗而来,白昼的繁华与喧闹渐渐销声匿迹,在这朦胧与宁静的夜里,我常陷入无边的回忆中,在回忆里,父亲的教导和母亲的关爱都化为幸福的叶片,被我精心收藏。现在,就让我取出两片“亲情的心声”的叶片与大家分享吧。

谆谆教导是父爱的心声还记得那次,我被老师罚写检讨书。我不理解老师,甚至在心里顶撞老师。是父亲,忍着身体的`不适来开导我,他的谆谆教导使我释怀,明白了老师的辛苦与不易,最后,也是父亲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为我写了检讨书。父亲说:“你要理解老师,学着去为他减轻负担,不为别的,就因为你是这个班中的一员。”父亲说:“你长大了,要明白道理。”父亲说:“活了四十多年,我也是第一次写检讨书,哈哈哈哈……”父亲说……父爱的心声,就在父亲这谆谆教导之中。

善意的唠叨是母爱的心声那天,我考试失利,回到家后一言不发,母亲却一直在念叨我的分数,一会儿又说“xxx考了多少分,你要努力啊”之类的话。不知道为什么,平时都能听进去的话,此刻在我听来却是“紧箍咒”,终于,母亲充满善意的唠叨如同导火线,点燃了我心中不满的情绪:“够了!你别说了行不行!”母亲一愣,继而又委屈的说道:“你得让我说啊,不说怎么行呢……”我也愣住了,平时在学习上都很威严的母亲怎么会有如此一面?而后又明白,是啊,不说怎么能行呢?我每次在学校都忘记喝水,是母亲唠叨“多喝点水”才让我在这“感冒高发期”时幸免于难;每次考试都马虎大意,是母亲唠叨“细心点儿”才让我渐渐养成了认真检查的习惯;每次都会忘记一些事情,是母亲唠叨“该干什么事了”才让我时时刻刻提着心,不敢忘记任何事;每次……母爱的心声,就在母亲这充满善意的“唠叨”之中。

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你最无私的帮助和支持;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亲情是最温暖的陪伴,给予你最长久的鼓励与陪伴;在最迷茫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指向标,指引你到达目的地。这,就是亲情的心声!

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7

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一颗明星,在漆黑的夜里,它能给迷途的心指引方向。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一根绳子,用它的身躯,把心与心紧紧连了起来,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一罐蜂蜜,蕴含着浓浓的香味儿,使人们的心儿如痴如醉。亲情是什么?亲情是字典,是明星,是绳子,是蜂蜜。其实,亲情就是一种幸福。

小时候,曾经羡慕着离家在外的潇洒的人。他们如鸟儿般自由的飞翔,而我却只能像只金丝雀被关在名为“家”的牢笼里。所以,我把家里的一切都当作是一种束缚,讨厌着他们。在小学时期,我羡慕着那些穿得光鲜亮丽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羡慕着初中的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在课堂上“谈笑风生”,他们敢于和老师作斗争,不被“邪恶”势力所征服。没有爸爸妈妈的唠叨和大骂,在外过得自由潇洒。所以,我也模仿着他们的做法,对于妈妈的劝阻不予理会,还和妈妈吵架、打架,把这样的做法看做是了不起的表现,为这种事沾沾自喜,跟同学朋友炫耀着我的“光荣事迹”。

可是,学到了初中才知道,这些并非真的是潇洒,回想起当年的做法,觉得自己像个小丑,在那里做着可笑的表演还不自知,被他人在暗地里议论、嘲讽。即使是针对我的嘲讽,也只会对着嘲讽我的人大呼小叫,在家里乱发脾气,不敢去和他人正面解决。这些胆小鬼似的幼稚做法,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一阵阵的羞愧。最对不起的应是母亲了,她含辛茹苦地养育我长大,可是,只是因为我的幼稚却害了她。直到这时才真正明白高尔基所说的“时间的流逝,很多往事已经淡化了。可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颗星星永远闪亮,那便是亲情。时间可以让人丢失一切,可是亲情是割舍不去的。即使有一天,亲人离去,但是他们的爱却永远留在子女灵魂的最深处”。虽然现在领悟得可能有点晚,但无论今后发生什么事,我绝不会再让她伤心了。

奉劝每一个人,不要让亲情在熙熙攘攘的现代社会变革中越来越脆弱地面对冲击,至少我们可以从自我做起,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趁现在为自己的双亲送上一份不算奢侈的温馨问候!把温暖的亲情收藏在心中。

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8

如果说我是一只鸟,就是亲情为我撑起了整片天空;如果说我是一棵树,就是亲情这条河在滋润着我;如果说我是一只小船,就是亲情这个港湾让我停泊……亲情总是以最平常的方式展现,却包含着最不平常的人间真情,亲情不会给人惊心动魄的感受,却给人以最深的感动。没错!世界上最平凡的、伟大的正是这——亲情!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许多值得我去怀念和回味的人,每个人就像一个个小故事一样储存在我的大脑里,今天我就来说说我的奶奶吧!我的奶奶是一个留着长头发,中等身材,看上去胖乎乎的和蔼可亲的老人,也是一个既严厉又让人尊敬的人,当她笑的时候,我总能感受到奶奶那股浓浓的爱意。每当我放学回家的时候,总能看见奶奶在厨房里忙碌的背影,远远地就能闻到饭菜的香味。于是,我的肚子就开始“咕噜咕噜”地起哄啦。奶奶端出那美味的饭菜,亲切地对我说:“肚子肯定饿了吧,快去洗手来吃饭吧。”“还是奶奶最了解我”,我拿起碗筷“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有时我受委屈的时候,或者是被爸爸上完“政治课”后,奶奶就会把我拉进一个房间,给我分析为什么会被爸爸批评,我究竟错在哪儿。给我讲做人的道理,让我知道要及时改正错误。当然,和蔼的背后还有严厉。奶奶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该玩时就痛快的玩,该学时就得认真的学。当我做了一些过分的事情的时候,她不仅会惩罚我,还会骂我,还要让我及时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及时的改正。

有一次,因为那段时间学习非常紧张,压力非常的大,然后我就随口说了句轻薄的话:“不想读书了。”结果谁知刚好被奶奶给听见了,她就把我说的一句泄气的话给我误以为真了,于是生气地教训了我好大半天,反而之后对我的学习管理得更加严厉了。现在回想起这些事,我深感愧疚和自责。都这么大了,有时还惹奶奶生气,不听奶奶的话,总让奶奶担心自己。奶奶是我生活和学习中的引导者,给予了我许多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奶奶对我的关怀我永远不会忘却,我会更加的珍惜奶奶,孝敬奶奶,用我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奶奶的苦心付出!

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9

有一种感情,令我们痛彻肺腑;有一种精神,令我们心旌荡漾;有一种力量,能帮我们穿越苦难;有一种思念,让我们可可明心。那就是亲情,是父爱,即是母爱。

母爱是船,载着我们从少年走向成熟;父爱是海,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母亲的爱,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希望;父亲的爱,鼓起了我们远航的风帆。那些年少轻狂犯下错误,难免会伤痕累累。那双抚摸伤口,舔?伤口的手边是亲情。世间的每个人都浸泡在拨打无比的亲情中;世间的每个人都在为亲情吟唱着一曲曲泌人心脾的歌;世间的每一个人无不对亲情而眷恋;世间的每一个人五步渴望天空般高远,大海般深遂的亲情,古往今来,亲情曾被多少是人讴歌,曾被多少常人惦念。亲情到底有多高多厚,谁也不曾说明。

在每个雨伞,三峡总会有一对母子在缓缓前行。在仔细观察后发现,三总是向着孩子那一边倾斜。母亲的身影,在雨里那样的弱不经风,颤抖地为她的“心肝”撑着伞,自己冷的牙床相撞也不肯说一句话。不仅是母亲,父亲也是如此。父亲用他坚实的后辈,为子女抵挡一切冰凌雨雪,他们毫无怨恨,只是在默默付出。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子女开拓一条宽广的星光大道。

在你走在回家的港口,总会有一个单薄的身影在瞧着期盼。当你露出微笑时,她会小的比你更加灿烂,当你考试实力是时,总会有一双大手轻轻抚摸你的头,她告诉你,没关系,继续努力,相信自己。”他们把你导航成生命的唯一,掌上明珠。

父母的爱,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而亲情,像一曲悠扬的笛声,清幽婉转,轻轻地打开心扉,绕不过你心旷神怡,甜蜜地陶醉在其中。

亲情,有一种无比奇妙的力量;亲情是一则永不退色的话题。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香醇;是一副传世名画,精美隽永;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是一方名贵丝绸,细腻光滑。我们不必用任何的事物去比拟,也不用任何此举去修饰,我们只要用心去感受。乃世千秋,那份古老而传承悠久的情,始终伴随着历史长河潺潺流淌。无言的大爱,与我们相伴一生一世,我们从细微之处体会,体会亲情的细微深长。相信,那永不退色的亲情像是一部动人的神话,一辈一辈的传承,永远传承,永远······

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10

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有那充满美好的亲情,这些亲情往往会给人莫大的快乐和安慰,因为她维系着我们的一生,包容着我们大部分的生活。亲情也许十分的平凡,就好象盐溶入水中,自然地变成了盐水,但是,你们知道吗?她虽然十分的平凡,但你可以细细地品尝并回味她,她会让你感到她是多么的特殊。我也拥有亲情,有老师对我的亲情,有同学对我的亲情,还有家人对我的亲情,但是最让我感动的却是母亲对我的爱。

那一件事发生在我的校园。早晨,早餐完毕后,我像往常一样,兴致勃勃的去上学。路上太阳早已将奶浆似的雾气驱散了。到校了,我大步流星地进了教室,正想做作业,忽然,一阵无法抗拒的肚痛使我不由自主地趴在了桌子上,还用手捂着肚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些同学看见了我这副摸样,急急忙忙找来老师,向老师求救。老师一看:“哎呀有了!”她拿出“宝贝”给我妈妈打了个电话。不到五分钟,妈妈赶来了。她一见我捂着肚子,就急忙背着我往医院跑。在路上,因为我身体重,妈妈背得满头大汗,汗水一滴一滴地落下来,浸湿了她的衣裳,但她还是不时地问我:“肚子还痛不痛?能撑住吗?”医院到了,医生为我挂了盐水,妈妈这才松了一口气。

我躺在椅子上,望着妈妈:哦,妈妈的头上有几丝隐藏在黑发中的白发,闪着微小的银光,眼边带着鱼纹的眼睛充满了血丝。一双勤劳的长满了老茧的大手不时地调动盐水的速度。我看着看着,眼眶湿润了,多年培养我并关心我的妈妈是多么的辛苦呀!而我,却一点也不体贴妈妈,关心妈妈,有时还会让她生气,咳!

不知过了多长的时间,在我的模糊之中,忽然看见了妈妈的那些白发突然之间变成了满头银发。我一惊,醒了,原来自己在床上做梦,是妈妈在昨晚把我背回来的。她见我醒来了,摸了摸我小西瓜般的脑袋,微微一笑说:“没事了,不用担心,好好的睡吧。我给你去做吃的去……

篇3:以《史记》为视角看刘邦的亲情观

《史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也是开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成功, 不仅仅在于塑造了一批个性丰满、差异化的人物, 更是因为这是文学作品与史学的一个成功结合, 是史学著作的典范。先秦一统六国, 开启了几千年的封建王朝, 而这个帝国盛世倾覆以后, 取而代之的汉高祖刘邦, 无论是从其个人地位还是历史地位来看, 都是整个封建王朝上一个具有差异性的典型代表人物。正是这个人物的特殊性,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 对于刘邦这个人物, 也是花了浓重的笔墨予以记录。从篇章的比例上看, 《史记》共有130篇, 与刘邦相关的就多达30余篇[1]。

这种重视对人物描写的传记文学, 最重要的不在于文学的创作, 而是在于原始材料的积累, 尽管这是与历史相关的文学作品, 同样必须以尊重客观事实为基础。尊重历史, 意味着在事件、与人物的塑造上不允许虚构。这也是《史记》既被后来的文学家所尊重, 同时也被史学家尊重的一个重要原因。能够达到这个高度, 除了文学素养以外, 另一个原因在于司马迁对于历史材料有敏锐的捕捉以及甄别能力, 能够有效地挑选最接近客观, 同时又能够最大程度反映人物个性的素材来进行描写。

对于刘邦的人物评价, 在不同的历史资料中有不同的表达, 而这些资料, 往往有演绎的成分, 这就使得如果以此为据来对人物进行评价, 本身的基础不客观, 得出的评论也很难是客观的。所以, 本文为了尽量客观地对人物进行分析, 从《史记》的角度出发, 力求达到最大限度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二、刘邦亲情观的体现

刘邦与中国封建王朝上的大部分统治者相比, 出身异常寒微, 他也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由农民起义登至朝堂的开国皇帝。特殊的出生背景, 既给了世人赞叹其才能的机遇, 同时即便汉高祖完成了开国大业, 但是在许多人心中, 他的个人形象仍然难与封建王朝正统的君主比肩。特别是, 刘邦的出生环境以及个人经历, 缺乏那种令人景仰的王侯将相的气息。道德修养, 一直是影响刘邦个人形象的一个重要问题, 小市民的粗野、市侩、无赖在刘邦的身上随处可见。在司马迁的《史记》中, 对于这些形象的刻画并没有因为其帝王的身份而有所删减, 其违背常理、有悖于礼仪道德的行为屡见不鲜, 即便是在中国传统中最为重视的亲情, 刘邦的表现也总是不近人情, 这也是其被人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刘邦的亲情观, 我们无法笼统地作出概述, 仅仅只能从《史记》中记载的相关事项, 来略窥一二。

第一, 刘邦与父亲的关系。在封建社会, 特别是在西周确立了封建礼教的地位以后, “君君臣臣、亲亲尊尊”一直是封建儒家教义中最为重要的思想。但是刘邦对于儒家的这些思想道德观念, 却是从未放在心上。刘邦少时在家, 不喜欢生产劳动, 无所事事, 所以家人都不喜欢他。他的父亲太公直接说他是无赖, 他的兄嫂也非常讨厌他。有一次刘邦要去叔嫂家吃饭, 但是他的嫂嫂告诉他说“羹尽”, 也就是没有吃的打发刘邦走了。对于这些事情, 刘邦一直记在心里。所以在其称帝以后, 也流露出对父亲与兄嫂的不满。特别是对于自己的父亲, 刘邦常常在大庭广众之下戏弄, 并不顾其颜面。“九年, 未央官成, 在大朝诸侯群臣, 置酒未央前殿时, 刘邦竟公然翻出了旧账, 对太皇说……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不能治产业, 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 大笑为乐。”[2]洋洋得意而毫不留余地讥笑太公, 这无疑是让太公当众出丑, 其尴尬可想而知。除此以外, 在《史记》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烹父”事件。项羽与刘邦对峙之时, 项羽以刘邦的父亲作为人质要挟刘邦投降, 并且声明如果刘邦不投降就煮了他的父亲。事情传到刘邦这儿的时候, 他不仅没有勃然大怒, 也没有表露出要救出父亲的热情与期盼之情。反而是作出了一个不像是王者应该作出的决定, 他以耍无赖的方式对项羽说:“既然我们曾经称兄道弟, 那么我的父亲也就是你的父亲, 你如果一定要煮了自己的父亲, 那么你就随意, 而且也别忘了分我一杯肉羹。”[3]这件事情的结果就是, 项羽当然没有真的煮了刘邦的父亲。而刘邦, 虽然说并不十分尊重封建礼教中的道德观念, 但是是不是就无良、冷血到可以任人烹煮自己父亲的地步呢?从《史记》中其他材料的记载来看, 显然并不是这样的。刘邦虽然在性格上有着缺陷, 但是并不是不孝之人, 即位皇帝以后, 还是每五天作规律的去拜见自己的父亲。此次“烹父”事件, 在特殊的战争背景下, 更像是刘邦与项羽之间在性格与胆识上的一次博弈, 因为即便是刘邦不顾自己的父亲, 而项羽也未必会就真的烹煮了刘父。所以, 我们不应该因为这个事件, 加重刘邦性格里的阴暗面。这反而让我们看到, 这种出生于寒微的处事与思维方式, 正是其草莽英雄的本色。

第二, 刘邦对其子女的态度。在战争中, 刘邦几次涉身于险地, 情况危急, 当自己的亲人同样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刻, 他置亲情于不顾的举动更被人们所共知。公元前205年4月, 汉军乘项羽主力被牵制于齐地不得脱身之机, 一举攻入楚的根据地彭城。刘邦被这次突袭胜利冲昏头脑, 入彭城后只顾“收其宝货美人, 日置酒高会”。不料在项羽的反攻下, 刘邦的主力被楚军罔困。自己带着数十骑乘大风突嗣析出。刘邦逃亡时, 由于他的父亲及妻子吕雉已被楚军劫去, 只是与其子刘盈和女儿同车而载。俗话“虎毒不食子”, 但为了逃生, 刘邦居然可以抛弃儿女。“汉王急, 马疲, 虏在后, 常蹶两儿欲弃之, 婴常收, 竞载之, 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 行欲斩婴者十余, 卒得脱, 而至孝惠、鲁元十丰。”《索隐》曰:“苏林与晋灼皆言南方及京师谓抱儿为‘雍树’, 今则无言, 或当时有此说。”夏侯婴的驾术在那时是非常出名的, 大概因为需抱小儿驾车影响了车速。而对于坚持要带两儿的夏侯婴, 刘邦气急败坏的是, “行欲斩婴者十余”, 可能只是鉴于夏侯婴驾术高超, 方不得不作罢[4]。《史记》中的这段描写, 的确是揭露了刘邦在危急时候个人价值的取向, 这也反映了在刘邦的性格里, 亲情在必要的时候必须让渡于自己的雄心与价值追求。这是一种在极端环境下的必要选择, 也是刘邦要成就自己的伟业所异于常人必须要处理和面对的问题。

第三, 刘邦与家乡。一个人在他日常生活中, 也会常常遇到一些关于利益与价值的抉择问题。对于一个要成就霸业的王者来说, 他所面临的利益抉择与矛盾冲突, 比常人更甚。并且这种利益的价值选择会被无限地放大化, 直至成为评判一个人性格、品行的重要因素。所以, 仅仅从刘邦作为王者的这个角度来评价他的亲情观, 其实并不是一种完全真实的亲情观。因为这有王者的身份、地位的抉择等因素, 这些因素, 就算是悖逆于人性之外, 却不得不作出选择。在刨除掉这些身份以后, 也许才能看到一个较为平和、真实的刘邦。在《史记》中, 关于这一部分的记录, 主要是刘邦在老年摆脱了政务以后, 回到自己的故乡, 与乡亲父老团聚。在此时, 他的个人情怀, 作为一个人而不是王的情怀, 才得以尽情地宣泄和抒发。“高祖还归, 过沛, 留。置酒沛宫, 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 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 教之歌。酒酣, 高祖击筑, 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户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 慷慨伤怀, 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于悲故乡。吾虽都关中, 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洙暴虐, 遂有天下, 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鹱, 道旧故为笑乐。”[5]只有在这个时候, 无论其建立过多么显赫的战功, 取得过多么辉煌的成就, 唯有在此时, 抛弃一切的身份与地位, 卸下所有的包袱与羁绊, 成为一个归乡的游子。享受浓浓的亲情, 即使至于王者, 也不禁涕泪横流。

三、刘邦亲情观的背景原因

在上文, 我们撷取《史记》中的部分资料, 试图对刘邦的亲情观进行介绍。对任何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 受到笔者主观思维和客观材料的限制,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偏颇的现象。特别是对于刘邦这种取得霸业的王者来说, 普通人的视野往往有着管中窥豹的嫌疑。但是, 也恰恰是由于这种人物地位、身份的特殊性, 让我们意识到, 这种性格色彩的形成既有其个人主观的原因, 同时也会受到当时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刘邦个人亲情观的形成, 既有个人色彩, 也同时折射了当时整个社会在文化价值上的取向。本文认为, 导致刘邦形成这种亲情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受到先秦遗留的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

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 秦始皇一统六国, 本身就是暴力与功利争斗的结果, 先秦文化对于当时的民众来说影响范围广泛而又深远。秦始皇本身也是一个信用、道德水平相对低下的人物。“苟富贵, 无相忘”正是反映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 功名与财富的取得途径并不重要、手段不重要, 只要最终的结果是富贵, 那么即使充满着“苟”的色彩, 也同样令世人羡慕。这表明了在当时, 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风气都是偏向于功利主义的。在这个大背景下, 刘邦的作为就显得司空见惯, 是能够被当时的世人所接受与认可的。他也并不需要背负良心与道德上不必要的审判。

摘要:汉高祖刘邦, 从出身寒微到成为农民起义的领袖, 最后成为一个王朝的统治者。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被认为是最接近客观事实的著作, 对刘邦人物个性的分析, 借助《史记》的角度, 更具有分析价值。

关键词:《史记》,刘邦,亲情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岳麓书社出版社, 1998.

[2]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M].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7.

[3]李景星.史记评议[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4]王鸣盛.刘项俱观始皇[C]十七史商榷 (卷二) .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7.

篇4: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

关键词:主旨 理解 缝合 创新

一、经典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三四)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读懂材料,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往往托物言志,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主要的事物(作者依托的对象)的特征,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代表着一般、典型,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三四)》,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滚滚”和“细小”,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或者说,创造伟大事业的,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全面理解,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全面理解诗歌材料,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自己确定话题,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其一,波浪滚滚惊天动地,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波浪借风乘势奔涌,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波浪滚涌激情阵阵,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波浪是外在的现象,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善于缝合,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抛弃试题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写几个排比的句子,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准确为文,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激励创新思维,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欲扬先抑,注意安排情节,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则要角度换位,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理解要全面,缝合与消化,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染白,一条小路。沿着小路,我,走回去,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篇5: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

小,曾经羡慕着离家在外的潇洒。如鸟儿般自由的飞翔,而我却像只金丝雀被关在名为“家”的牢笼里。,我把家里的都当作是束缚,讨厌着。在小学时期,我羡慕着穿得光鲜亮丽的大大姐姐们,羡慕着初中的大大姐姐们在课堂上“谈笑风生”,敢于和老师作斗争,不被“邪恶”势力所征服。的唠叨和大骂,在外过得自由潇洒。,模仿着的做法,的劝阻不予理会,还和吵架、打架,把的做法看做是了不起的,为事沾沾自喜,跟同学朋友炫耀着“光荣事迹”。

,学初中才,并非真潇洒,回当年的做法,觉得像个小丑,在那里做着可笑的表演还不自知,被他人在暗地里议论、嘲讽。是嘲讽,也只会嘲讽人大呼小叫,在家里乱发脾气,去和他人正面解决。胆小鬼幼稚做法,回来还觉得阵的羞愧。最起的应是母亲了,她含辛茹苦地养育我长大,,幼稚却她。才真正明白高尔基所说的“的流逝,往事淡化了。可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星星永远闪亮,那亲情。可以让人丢失,亲情是割舍不去的。有,亲人离去,但的爱却永远留在子女的最”。领悟得有点晚,,今后事,我绝再让她伤心了。

篇6: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

记得20xx年的冬天,哪个大雪飘飘的夜晚,路上安静极了。忽然一双脚踩在了雪白的厚雪上。他的背上还有一个小女孩。是的,那个人就是我的爸爸,他背上的小女孩就是我。那天夜里12:00时我忽然发起了烧,爸爸妈妈发现了赶紧给我拿药喝,可是不起作用,我还一直发烧,还把药都吐了出来。爸爸看我这个样子很是着急。于是发辫和妈妈给我穿衣服。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头也晕晕的、很沉,四肢很酸,没有力气。爸爸把我背了起来,妈妈在我的头上遮了一件衣服。来到街上,为了尽快到医院爸爸在打出租车,那时迷糊糊,软软的趴在爸爸的背上,只觉得很冷,于是便在爸爸背上努力挨得更近一些。在那时我只知道这个背是宽阔的,他让我觉得温暖。因为许久打不到车,爸爸决定步行送我去医院。在灯光的照射下我迷迷糊糊的睁开眼醒了。我感觉爸爸的头上湿湿的。那是爸爸头上出的汗,在这么冷的天理,爸爸的头上出了许多汗,在灯光下这些汗珠反射出七彩的光芒……

到了医院,爸爸把我放在病床上,我便又睡着了。第二天早上,我醒了的时候感觉嘴巴里苦苦的,手也有点痛。一定是我睡觉的时候喝过药打过点滴了。爸爸就趴在我的床便睡着。或许是我动静太大,爸爸醒了。我看见了他那眼里红色的血丝,爸爸一定熬了一夜没睡……

篇7:以亲情为话题的小学作文

记得在我2岁时由于父母工作忙,把我送进幼儿园,那时我十分害怕,哭着叫妈妈,外婆看了十分心疼。退休后,外婆立刻去附近一家幼儿园应聘当了一名保健医生,然后把我也接去,从此,外婆上班我上学,外婆下班再接我回家,风里来雨里去度过了四年的童年生活。

在去幼儿园的路上有两条路,一条大路,平坦宽阔,一条小路,崎岖危险,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总会闹着让外婆带我走小路。那里有飞泻而下的小瀑布,在我眼里简直就是“飞流直下三千尺”,有花儿作伴,有小鸟歌唱,让我有探险的快乐。外婆总是乐意带我走小路,一路上我和外婆嘻嘻哈哈,一会儿来用狗尾巴草帮我编小狗,一会又摘野花编成花环让我带上,把我打扮成一个小公主,我真快乐得要死!但不懂事的我却不知道这对于年纪大了的外婆来说是多么危险,她既要顾及我的安全,又要陪我玩,好几次为了给我采花都差点摔倒,她每次走小路都心惊胆战,但在我的撒娇下,她仍然会不断满足我的要求,让我开心。

冬天里!一天早晨,天还没有亮,外婆一手提着她午餐的饭盒,一手牵着我出发了,楼道里没有灯很黑,又到处堆放有东西,外婆一不小心。脚一滑从楼梯上摔了下去,连带把我也一起拉倒了,饭盒摔得老远。外婆赶紧把我扶起来走走,看我一点事也没有她才放心,这时她却痛得龇牙咧嘴。见她那副模样,我不禁大笑起来,外婆也跟着笑了,我却分明看见外婆眼中含满了眼泪。晚上回家,我见外婆把摔伤的地方让外公看,都紫了一大片,我才知道,外婆痛呀,但她却强忍疼痛把我送到幼儿园。

第二天早上,天下起了很大的雨,外婆将我被、背在背上,外公替我们举着雨伞,我听见外婆气喘呼呼,我看见外公衣服打湿了瑟瑟发抖,而我却是那样的舒适。至今在我的脑海中还会经常浮现出大风大雨中,我们三人相互挟持的背影,渐渐远去、远去……

六岁是我上学了,我回到了父母的身边,但外婆却还是常常打电话来问候我,关心我的健康。不久我又收到外婆寄来的毛衣。我知道,外婆手臂疼,要一针一线织成一件毛衣,该是多么不容易啊,我在泪光中仿佛又看到了深夜里,外婆坐在床头为我织毛衣的身影……

篇8: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

关键词:新闻互动话题,传播特性,议程设置

电视新闻互动话题的出现, 可以说是起步于民生新闻的风生水起。2002年, 开创中国民生新闻理念之先河的《南京零距离》首次在民生新闻节目中开设了“现场电话”, 让观众直接与主持人在热线中就某个新闻话题进行交流, 直抒胸臆。[1]随着民生新闻节目在全国遍地开花, 新闻互动话题这种形式也受到了全面的借鉴和采用, 与此同时,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 互动的参与形式也从热线电话, 拓展到了手机短信、网络论坛以及微博等多种交互沟通渠道。通过这样一张密密织就的媒体与受众互动的网络, 新闻的传播空间变得开放起来, 观众被赋予说话的权利, 电视媒介的传播途径由单一的灌输转变成双向的交流。福建新闻频道的《现场》节目作为省内民生新闻栏目的先行者, 在2004年开始于节目中运用新闻互动这一环节, 来提高节目的受关注度, 使得观众的忠诚度越来越高。

一、新闻互动话题是强化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

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和推广, 当前媒体的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个人传播”、“小众传播”在社会生活中日益兴起, 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大众传媒所拥有的传播权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现代传媒关系中, 受众是一个自我授权的公众或个人, 强调传播过程中个人的特质和需求的差异, [2]但不容忽视的是, 任何个体在社会行为过程中仍然需要寻求团体认同感, 在网络传播过程中, 论坛、QQ、微博等网络人际社区, 相同、相似的议题或某种认同感, 正是聚集众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纽带。显然,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 在与网络媒介竞争过程中, 是可以通过对公众热点议题的设置, 通过多次、大量地报道某一事件, 来突出这一事件的重要性, 从而使社会中的公众突出地议论这一话题, 把独白变为众语, 既吸引了受众, 增加了关注度, 又引导了舆论, 增强了自身的公信力。因而, 从现代传播的特性角度出发,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设置互动调查话题, 可以起到增加节目感染力、提高收视率的良好效果。

笔者以福建广播影视集团电视新闻频道 (以下简称福建新闻频道) 为例, 选取了福建新闻频道《现场》节目2012年2月7日-3月9日一个月的新闻调查话题为样本 (如下表所示) , 以大致分析探讨电视新闻节目互动话题议程设置的特点和功用。

(一) 互动话题设置的关注点多元化

通过对一个月的《现场》互动话题类型分析来看, 其中政策法规类的调查话题比重最大, 达26.7%, 其次分别是文化教育类23.3%、节日情感类20%、经济消费类16.7%、其它13.3%。由此可见, 《现场》的互动话题关注点是多元化的, 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且话题的选取具有较强的新闻性、时效性, 是当天或近期社会大众的讨论焦点, 容易引起受众参与互动的欲望。

(二) 互动话题设置的传播效果最大化

《现场》的节目编辑在设置新闻互动话题时, 会有意识地对当天的焦点话题做出重点详细的报道, 并将话题以屏幕下方的拉滚字幕形式提前预告, 以吸引观众注意力, 刺激互动欲望, 同时还将话题公布在主持人的微博上。通过对焦点话题的重点关注和开辟各种参与的渠道, 由此形成对议题热烈讨论的氛围, 并以此来吸引观众的眼球, 有效地提高焦点新闻的受瞩目度和被讨论度。在全媒体时代, 电视新闻媒体是可以在节目中集现场直播、网络互动 (主要以微博为主) 、手机短信平台、热线电话为一体, 实现传播者与观众的跨空间交流, 通过反馈的同时性, 汇集、展示公众对新闻事件的态度, 激发大众的参与意识和冲动, 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三) 互动话题设置的舆论引导功效

在《现场》直播过程中, 由主持人正式公布当日的调查话题, 并平衡选取观众通过手机短信的留言和网民在微博上的讨论观点, 与观众进行实时的互动。若当天话题重大, 观众参与踊跃, 则将这一互动延续至晚上21:00的《新闻2100》, 并邀请新闻观察员对话题进行评论, 从而形成“全媒体”式的互动格式。可以说, 通过与观众的互动形式, 新闻节目集合了大量的原创评论, 当编辑、主持人在传播过程中有意识地做到组织引导受众展开讨论, 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影响受众, 形成积极的舆论氛围, 从而凸显媒体的新闻“把关人”作用。

二、新闻互动话题设置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设置新闻互动话题, 目的就是要吸引观众参与互动, 引导舆论, 因此如何设置好话题成为关键所在。

(一) 迎合还是引导观众

新闻互动话题实际是媒体为了追求新闻价值最大化, 而对新闻进行的二次售卖, [3]而观众作为售卖的对象, 该迎合还是引导呢?这是许多电视制作人的迷思。

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M·E·唐纳德·肖两人在1972年提出了“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 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判断”。[4]而“设置议程”的主体主要有媒体、公众和政府三大类, 在以往的传播过程中, 大众传媒通常是议程的主体, 而在网络技术普及之后, 公众和媒体成为了议程设置的共同主体。换言之, 当公众对一个信息或者话题表露出极大的关注度之后, 经过媒体的报道和重点推介, 再回到公众视野, 可以引发更为激烈的讨论。这就要求, 在设置新闻互动话题时, 电视制作人应该要善于把握“迎合”与“引导”之间的平衡点, “迎合”观众想要关注讨论的新闻热点, “引导”观众从合理的角度进行充分且激烈的讨论, 才能与观众形成良性的互动。例如, 福建新闻频道的《现场》节目曾就福州市出台禁摩限电的法规作为话题进行调查, 当天的观众及网民参与度空前高涨, 在一个小时的直播时间内仅短信互动平台上就收到各类意见上千条, 是平常的数倍, 由此可见涉及公众利益特别是公民自身利益的政策法规最受公众关注, 互动参与热情最高, 受众也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变成了信息的主动寻求者和自主解读者, 从而实现了媒体和公众两个议题的重合。

(二) 该“俗”还是该“雅”

在文化传播领域, “雅”、“俗”之争, 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 在新闻互动话题拟订时, 制作者也常常会考虑是否该多使用口语化的表达, 成语之类的书面表达方式是否会让观众产生距离感而不愿意加入讨论?

显而易见的是, 自工业革命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加之近几年网络技术的普及, “雅”与“俗”之间的界限已经开始模糊, “雅文化”与“俗文化”正出现一种合流的趋势, 有人将之称为“大众文化”。中外学者将“大众文化”的特性归纳为以下三点:其一, 大众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包括电视、广播等在内的大众传媒;其二, 大众文化的生产动机是获取商业利润;其三, 大众文化的消费群体是受众, 消费目的则是满足精神娱乐的需求。[5]电视作品属于文学范畴, 作为大众传媒的电视媒体, 在制作节目的过程, 就应该兼容并蓄, 融合“雅”与“俗”的特性, 做到“雅”的“俗”化, “俗”的“雅”化。在实践中, 福建新闻频道《现场》节目的互动话题通常会从大众接受的心理角度出发来设置议题, 比如, “春节烟花爆竹该‘禁’还是‘放’?”、“您是否支持公交车内禁食?”、“探头拍违法车只罚款不扣分, 您有何看法?”等话题就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尊重了大众的审美趣味, 自然容易得到观众的热烈反映。在题目的设置过程, 也要考虑文字和口语表达时的美感和通俗感, 比如, “如何看待捐献骨髓者‘临阵脱逃’?”、“撞上豪车‘伤不起’, 您有什么想说的?”, 适当地使用成语和流行语言, 能够增加新闻互动话题的底蕴, 也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从而积极参与节目的互动。从收视分析资料来看, 好的新闻互动话题不仅会实现电视新闻价值的最大化, 而且对收视率的提高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当然, 在新闻互动话题的实际运用过程中, 对于“雅”与“俗”的把握也要注意度的问题。虽说大俗就是大雅, 但故作高雅易成“媚俗”, 过分追求通俗易成“恶俗”。例如某中央媒体曾就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人质死亡人数作为竞猜互动话题, 就是一个值得吸取的教训。我们要防止新闻互动话题恶俗化、泛滥化, 帮助受众树立健康、宽容、理性的国民心态。

(三) 连续递进式互动话题的力度

连续报道, 是新闻媒体常常用到的一种报道方式, 是采编者在某一段时间内, 围绕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人物所采写的分段持续报道。连续报道以其报道面广、时效性强、持续时间长, 从而能够带来较为深刻的社会反响。而新闻互动话题可以是由当天的热点新闻引出, 也可以由最近一段时期的热点事件来设置, 因此, 新闻互动话题也可以连续多天对一个社会的热点新闻事件进行连续的、递进式的讨论, 从而积蓄社会公众对这一新闻事件的关注度, 吸引受众对同一新闻事件的多层面关注, 以此增加媒体议题设置功能, 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仍以针对福州市出台禁摩限电法规的话题调查为例, 当时福建新闻频道的《现场》、《2100新晚报》节目相继推出了“您是否支持福州禁摩限电?”、“禁摩限电措施如何执行到位?”等话题, 连续多日的递进式调查, 引起了观众的高关注度和高讨论度。另外, 国内的媒体同行曾有过一次更为成功的设置连续递进式互动话题的典型案例。2006年陕西都市频道对疯狂渣土车进行八次连续报道, 调查互动话题也就这一问题层层递进设置, 成为当地民众一段时期的议论主题, 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最后促成西安出台治理整顿渣土车的办法。

三、结论

综上所述, 以新闻互动话题实现互动是当代电视在全媒体语境下发展的一个重要走向, 必须充分认识到电视主流媒体在议题设置上的重要性, 科学把握受众在新闻进行、传播、接受、反馈等一系列过程中的心理反应。研究大众媒介对社会议题、社会潮流乃至社会制度与形态的结构、解构等宏观传播效果, 只有能够提出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中心议题的媒介, 并在孜孜不倦的追问中体现其特有的见识和价值, 才能获得最佳报道效果, 真正承担起主流媒体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孙涛.互动, 让电视新闻更好看[J].青年记者, 2006 (20) .

[2]刘景东, 孙岳.浅议自媒体[J].中国信息界, 2011 (3) .

[3]崔均鹏.短信互动与受众心理[EB/OL]. (2011-08-29) [2002-06-02].http://www.crftv.com/showNews.aspNewsID=7116&borderID=5.

[4]张慧子.碎片化时代传统媒体议程设置功能的回归[J].新闻爱好者, 2012 (5) .

[5]李春青.大众文化的雅与俗[N].人民日报, 2011-05-13.

上一篇:初二学习计划书范文下一篇:电装公司女职工工作总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