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一6岁幼儿歌颂祖国的诗歌

2024-04-08

4一6岁幼儿歌颂祖国的诗歌(共5篇)

篇1:4一6岁幼儿歌颂祖国的诗歌

歌颂祖国的诗歌

1:《沁园春·国庆》

万里晴空,壮丽山河,赤旗飘扬。

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 江河歌唱,遍地流芳。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改革开放谱新章。

新中国,如世界巨龙,屹立东方。今朝如此辉煌,赖党政国策指方向。忆峥嵘岁月,生灵涂炭; 黎民多难,长夜茫茫。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换得新生红太阳。当珍惜,永葆河山赤,地久天长。

2:《祖国颂》

六十年前

伴随着一个伟人雄伟庄严的声音 您诞生了

从此世界的东方有了您巍峨的身影 三十年前

伴随着另一个伟人的频频招手 您开放了

从此多彩的世界有了您呐喊的声音 二十年前

伴随着第三代领导人的彻夜思考 您飞翔了

从此强手如林的世界上您日新月异 十年前 伴随着XX主席的亲切微笑 您腾飞了

从此世界的东方您谱写了一首强国之歌

3、母亲,亲爱的母亲

我们最亲爱的祖**亲

看着你在被扭曲的历史面前 流下委屈的泪水,心疼的痛苦

时刻折磨着每一颗热爱你的赤子心 我们抗议这一切非正义的行为 我们拒绝所有轻蔑你的举动 母亲,你说——

作为你的子女,我们能为你做哪些? 母亲,亲亲我的祖国 今天是你的生日——国庆

让我们携起手来,环绕在你的身旁 千言万语串起星光般灿烂的祝福 悬挂在母亲的周围 让十三亿子女的双手

坚决悍卫你那高不可攀的气节 月是故乡明,家是国家好 亲亲我的祖国,亲爱的母亲 把你搂进中秋的明月 用一汪无悔的爱恋 与你深情相约

篇2:4一6岁幼儿歌颂祖国的诗歌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当雄伟的天安门,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

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人民扬起了头颅,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历史凝聚了宏伟,尽情地涂染十月的阳光,这气势慷慨激昂,筑起了一座丰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辉煌的纪元,用苍劲的大手,抒写了新中国灿烂的篇章,人民自豪地指点江山。

苦难的母亲,擦去满眼的泪花,露出内心的喜悦由衷地欢畅,祖国豪迈地走向了繁荣富强。

讴歌我们的历史,有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迸发出生命的光芒。

讴歌我们的历史,有四大发明的荣耀,播撒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

讴歌我们的历史,有老子孔子的圣明,几千年文明的圣火把我们照亮。讴歌我们的历史,丝绸瓷器远涉重洋,谁都知道这是来自我们的故乡。

讴歌我们的历史。

那狼烟里冲杀出,字串5 兵马俑威武的阵容。

讴歌我们的历史,那雄伟中耸立着,万里长城的刚强。

讴歌我们的历史,千万年古老的土地,曾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悲壮,那东亚病夫百年耻辱的帽子,终于被我们抛到了太平洋上,我们实现了重整河山的梦想。

五十七个春秋,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歌颂祖国诗歌-祖国啊,我为你自豪

当巍峨的华表,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当雄伟的天安门,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

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字串7 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人民扬起了头颅,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历史凝聚了宏伟,尽情地涂染十月的阳光,这气势慷慨激昂,筑起了一座丰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辉煌的纪元,用苍劲的大手,抒写了新中国灿烂的篇章,人民自豪地指点江山。

苦难的母亲,擦去满眼的泪花,露出内心的喜悦由衷地欢畅,祖国豪迈地走向了繁荣富强。

讴歌我们的历史,有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迸发出生命的光芒。

讴歌我们的历史,有四大发明的荣耀,播撒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讴歌我们的历史,有老子孔子的圣明,几千年文明的圣火把我们照亮。

讴歌我们的历史,丝绸瓷器远涉重洋,谁都知道这是来自我们的故乡。

讴歌我们的历史。

那狼烟里冲杀出,字串5 兵马俑威武的阵容。

讴歌我们的历史,那雄伟中耸立着,万里长城的刚强。

讴歌我们的历史,千万年古老的土地,曾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悲壮,那东亚病夫百年耻辱的帽子,终于被我们抛到了太平洋上,我们实现了重整河山的梦想。

五十七个春秋,锦绣大地神采飞扬。

五十七个春秋,江山如画诗意酣畅。

五十七个春秋,轰隆的铁牛梳理着田野的歌喉,翻卷出丰收的喜悦与欢唱。

五十七个春秋,贫油的国土拱起钢铁的脊梁,石油井架耸立在沙海大洋中。

五十七个春秋,一座座彩虹跨越长江,雄伟的三峡大坝锁住千里苍茫。

五十七个春秋,“两弹”的红云刺破天穹,一颗颗卫星遨游太空。

五十七个春秋,人民的军队威武雄壮,捍卫祖国的江山铁壁铜墙。

五十七个春秋,人民驾驭改革的春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

跨越我们的未来,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勃发出震惊世界的力量,光荣和自豪焕发出辉煌的容光。

祖国啊,我为你自豪,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汇入历史的长河,永远在我的胸中激荡。

篇3:4一6岁幼儿歌颂祖国的诗歌

1.1 背景和意义

儿童绘画是儿童心灵的一面镜子, 儿童的绘画能够显露出他们的一系列心里表征和认知能力。

在儿童成长道路的研究和进行日常教学的时候, 人们往往将重点放在知识的教授或游戏上。但随着研究范围的推广及深入会发现绘画活动在儿童的成长中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一些研究者发现通过儿童的绘画作品, 能够分析出儿童在某一年龄段中绘画与发展的关系, 甚至能从中了解到儿童的心理以及情绪状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画画就是将内心的经历表达出来, 让其他人可以看见”儿童在绘画时最希望的是人们能够理解他想要通过画来表现的内容以及情感, 而不同的绘画阶段、绘画形式的发展和儿童本身的发展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早期的研究认为儿童的艺术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涂鸦阶段, 包括毫无组织的散乱线条和稍晚以成群的线条和圆形形式的涂鸦。 (2) 基模阶段, 儿童发展出各种基模, 代表人物, 物体和环境。 (3) 自然的阶段, 出现更符合真实, 栩栩如生的细节。

在对儿童绘画进行的研究中, 一些研究是从儿童绘画的主题内容进行分析的, 从而了解到不同类型的主题与儿童发展以及儿童情绪的关系。

1.3 本研究的主要问题

1.3.1 4-6岁儿童在关于家庭成员绘画中的整体特点

1.3.2 4-6岁儿童关于家庭成员绘画中在绘画的知觉特征和绘画的内容表达上的年龄差异及性别差异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了我园大中班各20名幼儿, 选择家庭完整没有经过特别的绘画训练, 且较为合作的幼儿。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作品分析法和访谈法。

2.3 研究步骤

2.3.1 预试从大、中班选取男、女幼儿各1名, 进行作品的收集以及访谈

2.3.2 正式收集作品及访谈

2.3.3 整理、分析所收集的画作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绘画的知觉特征

绘画的知觉特征, 在本研究中包括造型、空间、色彩。

3.1.1 造型:在分析中造型部分被分成人物躯干、头部

躯干:4-6岁幼儿画人时躯干大多数人偏向于选择方形躯干和椭圆形躯干, 其次是梯形躯干。

在年龄方面中班幼儿画人物躯干时选择由高到低是:方形、椭圆形、梯形躯干, 大班幼儿的选择依次为椭圆形、方形、梯形躯干。

在性别方面中班女孩较喜欢画方形躯干, 男孩喜欢椭圆形躯干。大班女孩喜欢画方形躯干, 男孩喜欢椭圆形躯干。头部:整体方面65%幼儿在画作中体现出了头发头饰等性别特征。

年龄方面大班幼儿能够表现出头饰等性别特征的比例要比中班幼儿高。

性别方面中有40%的女孩和15%的男孩能通过头饰等表现出性别特征, 大班中这一现象女孩比率为50%, 男孩为25%。

3.1.2 空间

在分析中空间部分被分成基底线、远近关系表达。

基底线:整体方面40%左右幼儿的画中会出现一条基底线, 22.5%幼儿画中没有出现基底线, 17.5%幼儿的画中出现两条及两条以上基底线。

年龄方面中班幼儿出现最多的是一条基底线和用草地等替代基底线, 大班幼儿则更多倾向于画出一条基底线。

性别方面中班女孩更倾向于用草地等代替基底线, 其次是画一条基底线, 而男孩中出现最多的一条基底线和没有画基底线的比率相等。大班30%的女孩画中出现一条基底线, 男孩有25%的人画了一条基底线。

远近关系表达:整体方面多数幼儿的画中没有出现关于人物远近关系的表达, 有27%的幼儿会在画面上用上下的不同位置表现人物的远近关系。

年龄方面中班有1男1女两名幼儿表现出了人物的远近关系。大班有45%的幼儿用上下位置表现人物的远近关系。随着年龄增长, 幼儿画面中慢慢出现对于人物关系远近的表达。

性别方面中班能表现出远近关系的幼儿非常少。大班中有20%的女孩和25%的男孩可以用上下关系表达远近, 但男孩的画中也出现近大远小和重叠遮挡的现象。

3.1.3 色彩

在色彩分析中我们将其分为轮廓、颜色运用两个部分。轮廓:整体方面幼儿的选择依次为:用不同的颜色表现不同形象的轮廓, 用除了黑色以外的颜色来表示所有的轮廓, 用黑色来表现所有轮廓。

年龄方面中班幼儿的选择依次为:用黑色表现所有轮廓, 用不同颜色表现轮廓。大班的选择顺序是:用不同颜色表现轮廓, 用除了黑色以外的颜色表现所有轮廓。由此看出, 随着年龄增长, 有用不同颜色来表现轮廓的倾向。

性别方面中班女孩和男孩用黑色表现所有轮廓的人较少, 大班男女孩在各类轮廓颜色运用上非常一致, 每一项的人数都相等, 最高的是用不同颜色表现轮廓, 其次是除黑色外的颜色表现轮廓。

颜色运用:整体方面幼儿的选择顺序为:既出现物体的固有色又按照自己的喜好涂一些颜色, 画中只出现物体的固有色。没有涂色的、理由大多是不想涂。

年龄方面大中班最多的是同时出现固有色和幼儿喜欢的颜色。

性别方面中大班男女孩在同时有固有色和喜欢的颜色情况上差别不大, 但是在只有固有色的情况中大中班都只有女生出现, 男生并没有出现。

3.2 绘画的内容表达

绘画作品的表达, 在本研究中包括内容、与父母空间关系。

3.2.1 内容

在内容的分析中将其分为场景、人物活动。

场景:整体方面幼儿选择顺序为:除公园游乐场外的户外, 公园, 在路上。

年龄方面中班幼儿选择为户外, 公园, 游乐场或商场, 路上。大班幼儿顺序为其他户外, 公园, 路上。

性别方面中班女孩画公园和其他户外的最多, 中班男孩画最多的是户外。大班女孩和男孩最多画的都是其他户外。

人物活动:整体方面65%的幼儿选择画在玩的情景, 其次是在走着或者站着, 最后是在拍照片。

年龄方面中班幼儿选择的顺序为画玩、走或站。大班幼儿有50%选择画玩儿, 大班中还有2名幼儿画出了大家在做家务的情景, 比中班的情景更加丰富生动。

性别方面中班女孩和男孩分别有40%的人选择画玩儿的情景, 大班男孩和女孩画玩儿的情景的比率为25%。

3.2.2 与父母的空间关系

整体方面幼儿的选择为:自己离母亲较近, 自己离父母均近, 自己离父亲较近。

年龄方面中班幼儿的选择为:自己离母亲较近, 离父亲较近, 并出现一人把自己画的离父母都很远。大班幼儿的选择为:自己离父母都近, 自己离母亲较近。

性别方面中班有30%的女孩把自己画的离母亲近, 25%的男孩把自己画的离父亲近。大班中分别有20%的女孩把自己画的离母亲近或者离父母都近, 40%的男孩离父母都很近, 35%的男孩离母亲近。由此看出, 幼儿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把自己画得离同性家长更近的情况。

4 结论

4.1 4-6岁阶段幼儿绘画整体

在绘画的知觉特征方面: (1) 多数幼儿选择方形和椭圆形躯干;圆圈的手;一条基底线;先画自己, 最后画父母。 (2) 少部分幼儿能够通过人物在画面中的上下关系表达人物远近及在画中出现X光透视现象。

绘画的内容表达方面: (1) 大部分幼儿倾向于画户外在玩儿的情景, 且多数幼儿离父母都比较近且与父母有互动。 (2) 有些幼儿在画中出现的离他们近的成人正是他们喜欢的那一方家长。

4.2 4-5、5-6岁幼儿的绘画

在绘画的知觉特征方面: (1) 中班幼儿最多选择画方形躯干, 大班则是选择画椭圆形躯干。 (2) 中班幼儿画中用草地等代替基底线的较多, 大班则出现更多画一条基底线的画作。 (3) 大班幼儿在人物远近表达和人物排列形式上多于中班。 (4) 大班先画自己的人数大大低于中班。

在绘画的内容表达方面: (1) 大班幼儿画中的人物活动和人物活动趋同性的情况相比中班而言更加多样。 (2) 在人物互动上大班幼儿出现了自己与父母没有互动的画作, 不同互动情形比中班的要丰富。

4.3 每个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绘画

在绘画的知觉特征方面: (1) 中大班女孩都倾向于方形躯干, 男孩则倾向于椭圆形躯干。 (2) 中大班中女孩在通过头饰等表达性别差异、在人物画中通过服饰来表现性别特征方面比男孩出现的多。 (3) 在中大班女孩都会最多选择先画母亲, 而男孩在先画父亲还是母亲上没有特别的倾向。 (4) 在最后画的人物中, 中大班男孩都有多数人倾向于最后画母亲。

参考文献

[1]Cathy A.Malchiodi.儿童绘画治疗——绘画:儿童的心灵之窗[M].

[2]赵云.儿童绘画与心智发展[M].台湾:艺术家出版社, 2007.

[3]黄婷筠.台北县单亲与双亲家庭儿童绘画表现分析之研究[J].

[4]张耿彬.从幼儿绘画内容探讨幼儿认知, 环境因素与幼儿绘画的关系[J].

篇4:4一6岁幼儿歌颂祖国的诗歌

本研究尝试用个体箱庭和团体箱庭两种方式对正常幼儿中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幼儿进干预,研究不同箱庭干预方式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寻找促进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箱庭疗法(sandplay therapy),国内又称沙盘疗法或沙盘游戏疗法,是指在治疗者的陪伴下,来访者从玩具架上自由挑选玩具,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箱子里进行自我表现的一种心理疗法。本研究所提的个体箱庭即是以箱体疗法的操作形式进行,命名为个体箱庭是为了将其与团体箱庭加以区分。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的选择

结合考虑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特点与对箱庭制作过程,特别是对团体箱庭制作过程的理解情况,本研究随机选取沈阳市一所幼儿园的4~6岁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教师提名和教师评定问卷两种方式来筛选正常幼儿中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幼儿进行实验干预。

为了不过多的影响幼儿园教师的正常工作,先通过教师提名的方式,要求中班、大班的教师根据每个孩子在班上的表现,以自制力、自觉性、坚持性和自我延迟满足四个指标来判断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并按五分等级打分:1表示很差,2表示较差,3表示一般,4表示较好,5表示很好。根据教师的评判,筛选出50名幼儿。

运用“幼儿自我控制教师评定问卷”对筛选出的50名幼儿进行测查,从中筛选出30名幼儿作为被试,其中自我控制能力好的幼儿6名,自我控制能力中等的幼儿6名,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幼儿18名。将筛选出来的被试,按照年龄、自我控制能力的匹配性进行分组,共分为三大组:2个实验组和1个控制组。为防止被试的流失,每个大组下各设两个小组,具体分组情况如表1所示。对实验组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幼儿和控制组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幼儿在组别上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如下:方差检验的F=6. 739,P=0.019,方差不齐性,故应进行平均数的双侧T检验;检验结果P=0.657>0.05,即实验组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幼儿与控制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可以进一步进行实验干预。表1被试分布表

(二)研究工具和材料

1、箱庭游戏室的建立

为了方便实验研究的进行,本研究在幼儿园内建立了一间箱庭游戏室,该游戏室的面积约为30平米,位于园内较为安静的一个角落,内设沙架5个,沙箱2个,微缩玩具模型若干,椅子两把。

2、箱庭材料

箱庭疗法所需的主要物质材料为沙箱、沙子与各种微缩玩具模型。本研究共用沙箱2个,内侧尺寸均为57cm×72cm×7cm,沙箱外部漆成黄色,有土地的象征之意;内壁漆成蓝色,给幼儿蓝天或者大海的感觉。净沙10斤,干净无杂质的细沙,量约为沙箱内侧高度的一半。缩微模型若干,具体包括人物类、动物类、植物类、建筑类、交通工具类、家具类、用品类、食品类、自然景观类等10余类玩具。水罐1个,方便幼儿在用沙塑形的时候使用。

3、记录工具

数码相机一部:对幼儿的箱庭作品进行拍照保存。

箱庭过程记录表:该表用来记录幼儿创作箱庭的全过程,包括幼儿箱庭是如何导入的,微缩模型摆放的顺序、位置、移动、更换情况,缩微模型的数量和种类,幼儿动沙情况,沙盘的空间使用与分布情况,幼儿箱庭作品的主题,陪伴者对幼儿箱庭作品的整体感受以及幼儿制作箱庭的持续时间、情绪状态、行为表现等。

(三)实验程序

1、实验前准备

在实验前对参与实验的30名幼儿的家长和老师进行半结构化的访谈,以排除器质性因素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并增加对被试的了解,以便建立信任关系。访谈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幼儿母亲的生育史,妊娠,分娩状况等;幼儿家庭成员,以及成员间的关系;幼儿家庭经济状况,气氛;幼儿在家庭、幼儿园与人交往的情况;幼儿的性格特征。并与被试的老师和家长会面,讲明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持续时间以及该实验干预可能对提高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帮助等。并征求家长同意,签订协议书,商定幼儿参与实验时间。

2、实验实施

根据实验设计对实验组24名幼儿进行箱庭干预。参与团体箱庭的6个小组,每周1次,每次持续1小时,每组共做12次;个体箱庭的6名幼儿,每周1次,每次持续1小时,每名幼儿共做12次。详细记录每次箱庭的制作过程,对箱庭制作过程进行的记录不仅包括幼儿缩微模型的摆放顺序、位置,动沙情况,还包括幼儿制作箱庭的持续时间、情绪状态、行为表现等,在团体箱庭中还会记录幼儿的轮流等待情况、同伴交往情况等。最后对箱庭作品进行拍照保存,留作分析之用。

实验完毕后,幼儿自我控制教师评定问卷,考察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是否提高,幼儿在箱庭游戏中的体验能否有效迁移到日常生活中。

(四)数据整理

本实验使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箱庭疗法对4~6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干预效果显著

由于数据整体不呈正态分布,所以对数据进行两配对样本非参数检验(Marginal Homogeneity Test),检验结果详见表2。

表2箱庭疗法对4~6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干预详情表

箱庭疗法、团体箱庭、个体箱庭对4~6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干预效果显著;

控制组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实验前后没有显著变化。

(二)团体箱体与个体箱体对4~6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干预不具有显著差异

(三)箱庭疗法对自我控制四个维度的干预效果均显著

实验组前后测在总分上差异显著,为了进一步检验箱庭疗法对自我控制能力四个维度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和自我延迟满足的干预效果,分别对实验组的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和自我延迟满足做两配对样本非参数检验(Marginal Homogeneity Test),结果详见表3。

箱庭疗法对自我控制结构中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自我延迟满足这四个维度的干预效果显著;箱庭疗法对自我控制结构中这一维度的干预效果显著;

表3箱庭疗法对自我控制四个维度干预详情表

四、讨论

(一)箱庭疗法作为一种游戏对儿童的吸引

本研究证实了箱庭疗法对学前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发展有积极的影响。儿童天生就是喜爱玩耍的,游戏本身对儿童有着魔术般的吸引力,而4~6岁幼儿的游戏不仅仅是单纯的玩耍,也是他们的工作,是他们每天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菲、韩妍容等人的研究均证实了游戏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有积极的影响。

实际上,箱庭疗法不仅仅被用作一种专业的心理治疗技术,而且也能够在心理教育层面发挥积极的作用。这符合我们所主张的积极的儿童心理教育的思想—不是单纯的去“矫正”或治疗“问题”,而是去发现与培养儿童内在的积极品性。

(二)团体箱庭中幼儿的交流合作是促进自我控制能力提高的关键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个体箱庭与团体箱庭在干预4~6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上并无显著差异。但由于团体箱庭与个体箱庭操作形式的不同,其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方式也是不同的。团体箱庭中幼儿间的交流合作是促进自我控制能力提高的关键。在团体箱体中,小组成员通过玩具间的联系而建立了沟通合作的关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在维系这种关系的同时,也得到了发展。

(三)个体箱庭中幼儿的自我成长是自我控制能力提高的关键

目前,多数幼儿都生活于过度保护的环境之内,生活中很多东西幼儿是不允许碰的,很多地方是不允许去的,更有家长因为不了解儿童的成长规律,过度代替儿童去做儿童本应尝试做的事情。而个体箱庭会为幼儿创造一个完全自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的任何物品幼儿都可以随意地摆弄,陪伴者也不会对幼儿制作箱庭的过程进行任何的干涉,在这个空间内,幼儿会感到他们是被信任的、被接纳的,这种被信任的感觉会激发幼儿自我成长、挑战自我的欲望。当这种内在的积极与健康的心理因素被唤醒之后,幼儿的各种能力也会随之而提高。

五、结论

箱庭疗法对4~6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干预效果显著;团体箱体与个体箱体对4~6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干预不具有显著差异;箱庭疗法对自我控制的四个维度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和自我延迟满足的干预效果显著。

篇5:4一6岁幼儿歌颂祖国的诗歌

[关键词]游戏;表演游戏;同伴交往

一、问题提出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是指幼儿在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能力。缺乏同伴互动经验的儿童发展状况欠佳,具有近期和长期的适应问题。同伴交往的前提条件是同伴关系的建立。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杜普(Hartup)论述了各种社会关系对儿童发展的意义,指出社会化大多发生在关系这一背景中,如果儿童不与他人接触,就不可能习得社交技能。国外有观察表明,在幼儿阶段,只有10~24%的儿童是受欢迎的,而有10~22%的儿童是被同伴拒绝的,12~20%的儿童属于被忽略型。被拒绝和被忽略的儿童往往不受同伴欢迎,也很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可见,同伴关系是发展儿童自尊、社会性能力等的重要前提。

表演游戏是指幼儿根据故事、童话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在此游戏过程中,儿童会通过扮演作品中的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等富有创造性的表演,再现文学作品。表演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游戏,它不仅能给幼儿带来快乐,满足他们想成为某个人物的愿望,而且能够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技巧,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本研究采用幼儿喜爱的表演游戏作为实验因子,将认知、情感和行为贯穿于表演游戏内容及各环节中,对中班、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进行培养,以进一步探寻有效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途径与方式。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沈阳市区幼儿园中选取中班(4~5岁,平均年龄4岁3个月)、大班(5~6岁,平均年龄5岁2个月)幼儿作为实验对象,其中中班控制班与实验班人数分别为58人、62人,大班控制班与实验班人数分别为58人、60人,共238人。实验前对实验班与控制班幼儿进行同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班幼儿在问卷的四个维度上均具有同质性(见表1)。

本研究采用张元2003年编制的“4~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教师评定问卷”,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进行量化测量。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285,分半信度为0.8454,评分者信度为0.7912。在实施实验前,研究者对问卷的信度进行了再一次的检验,以全体被试为施测对象,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864,分半信度为0.8620,评分者信度为0.7492,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

由于在表演游戏活动中幼儿能体验到丰富的语言和非语言交往,因此本研究将利用自编的表演游戏在该问卷的前三个维度(社交放松性、社交主动性、亲社会行为)上对实验班幼儿进行语言与非语言交往训练。这些自编的表演游戏都是研究者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发展特点和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目标设计的。研究者在对初步设计的表演游戏进行内容效度的评价与修订后,确定了作为实验干预手段的中班和大班表演游戏各6个,共12个。在确保实验班与控制班教师在年龄、教学水平、教育经验等方面相当的前提下,实验班幼儿除了在自由活动时间进行干预性表演游戏活动(每周3次,每次中班持续30分钟,大班持续36分钟,共计18周)外,其他活动与控制班内容相同,同时保证实验期间家长不会有意识地对其进行表演游戏活动的引导。

每个表演游戏都按照三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步,幼儿观看表演,在教师提问方式的帮助下了解故事的内容;第二步,幼儿在前一次观看的基础上学习表演游戏中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第三步,幼儿分组,独立进行表演游戏,角色轮流交换,由教师指导幼儿尝试体验每一个角色。每个表演游戏中的角色都是4个,由教师按照幼儿在前测中的得分分组,以保证每组有得分高的幼儿1名,得分中的幼儿2名,得分低的幼儿1名。这4名幼儿将轮流体验表演游戏中的4个角色。在每一步骤结束后,教师将组织实验班幼儿进行自由活动,包括语言活动、游戏活动、体育活动等,以巩固这一步骤学习的内容。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前后实验班与控制班同伴交往能力发展水平比较

表2表明,实验前,各年龄组的实验班和控制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差异均不显著(t=0.267,P>0.05;t=-0.769,P>0.05),其同伴交往水平具有同质性。实验后,中班实验班与控制班幼儿交往能力差异显著(t=8.616,P<0.05);大班实验班与控制班幼儿总体水平差异非常显著(t=5.467,P<0.01)。

(二)各年龄实验班与控制班同伴交往能力各维度实验前后比较

表3表明,经过实验,中班实验班与控制班幼儿在社交主动性维度上的差异达到非常显著(P<0.01),在社交放松性、语言非语言交往和亲社会行为维度上的差异达到显著(P<0.05)。

表4表明,经过实验,大班实验班与控制班幼儿在社交放松性和语言非语言交往两个维度上的差异达到非常显著和显著(P<0.01;P<0.05),在社交主动性和亲社会行为上的差异达到极其显著(P<0.001)。

四、讨论

(一)表演游戏对4~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

本研究证实了表演游戏能有效促进中、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提高。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儿童习得恰当的行为,减少或消除不恰当的行为。在表演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自发地在头脑中将自己的言行与故事情节、人物联系起来,故事作为“脚本”发挥着规范幼儿行为的作用,为幼儿评价自己和他人游戏行为提供了比较的标准。此外,表演游戏为幼儿创设了积极的交往情境,可以满足儿童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使他们能够在更加自由、轻松的环境中表现协作与互助,并学会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㈣另一方面,表演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游戏类型之一,在游戏中幼儿的行为是主动、自愿的,情绪是正向、积极的。这种积极的情绪在幼儿同伴交往的认知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幼儿为了获得参与游戏的机会,体验游戏的快乐,必然要学会严格遵守游戏的规则、程序与语言等。而同伴交往认知的发展又会促进幼儿交往行为的改善,强化其积极的同伴交往行为,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交往技能,从而进一步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

(二)表演游戏对4~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各维度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表演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社交主动性、社交放松性、语言非语言交往和亲社会行为能力的提高。在社交主动性方面,由于表演游戏方案中含有较多的主动交往成分,并充分体现了幼儿在交往中可以采用的主动交往的行为策略、技能以及在情感上对他人的接纳,特别是中班幼儿在此方面所受影响较大,幼儿通过角色的迁移提高了日常生活中同伴交往的能力。对大班幼儿来说,随着其认知能力和变通能力的增强,与同伴交往的目的性更强,表演游戏通过创设发起主动性行为的情境,更是使大班幼儿在游戏中充分体验到了角色的主动交往行为,从而增强了其同伴交往的主动性。

在社交放松性方面,由于表演游戏的情境、语言、行为动作充分体现了兴趣性与愉悦性,使幼儿能够在放松的情境下与同伴交往,并获得积极的情绪反应和体验,因此实验班幼儿在社交放松性方面都得到了积极发展,幼儿在游戏中能与环境积极“对话”,并在愉快、轻松的游戏情境中体验到交往的快乐。而在语言与非语言交往方面,为了达到交往的目的,幼儿在表演游戏中不仅会用语言表达,而且使用动作、体态、表情等非语言交流方式,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对话能力和多种交往表现形式的发展。

在亲社会行为方面,本研究结果表明,大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效果(P<0.001)明显好于中班(P<0.05),这与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行为能力有关。大班幼儿的理解力明显好于中班,其关心、同情、分享等利他行为表现更加突出,亲社会行为发起的目的性也更强、内容更丰富、表现更持久。表演游戏更是强化了大班幼儿这种积极的亲社会行为,使其能够运用更为丰富的语言和非语言的表现方式进行交往。中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往往与具体情境相连,并且大部分中班幼儿只能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和表达,因此其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效果没有大班明显。

上一篇: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下一篇:学校安全信息员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