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行为“十不准”

2024-07-23

教师行为“十不准”(通用12篇)

篇1:教师行为“十不准”

“教师行为十不准”学习自查小结

夹江实验中学

叶炼容

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这种更无情面地解剖自己的勇气和态度,正是本提倡的不怕丑、不护短、不怕痛的精神。

自学校开展学习“教师十不准”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以来,通过学习动员、自查互评、整改提高三个阶段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我对为什么要开展“教师行为十不准”的学习有了深刻的认识,及时地修正了我思想上的一些误区,很好的提高了自己。现就本人在此次学习中的自查小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充分认识师德师风的重要性

在学习教育阶段,我按照学校学习“教师十不准”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通过深入领会师德师风建设的精神,深刻地认识到在教育系统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它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进一步提高了加强师风建设的自觉性。

按照学校学习计划和安排,参加学校的学习教育培训,学习了“教师十不准”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按照相关要求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对先进性教育的认识。通过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自己的思想受到很大的启发和教育,使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

二、客观剖析自己,做好师德师风自查互评

进入自查互评阶段后,为了切实找准问题,找到差距,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修正缺点,完善自己师德的目的。我积极认真的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虚心接受领导、同事、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广泛开展交心谈心,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找出来、摆出来。

2、根据找出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对照“教师行为十不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认真对比分析,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上剖析思想根源,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拟定整改措施和办法,最终形成个人的师德师风剖析材料。

3、通过师德师风剖析材料中的问题和整改方案,对能立即整改的问题进行了整改,使自己做到边查评边整改,立说立行,即知即改。

三、提高认识,切实自我整改提高

整改提高阶段是检验师德师风教育是否达到切实效果的决定性阶段。为了认真搞好整改,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对自己的整改计划进行了认真落实。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活动三个阶段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要求老 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其中在业务素质上,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要求老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

师德师风应注入新内涵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注入新的内涵:

1、视野和思维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的现在,要像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不能用过去的社会意识形态来教育现在的学生。

3、在教育过程中,要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智力,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把教学具体化。从我们的民族传统上讲,当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诚信、守礼,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品德。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四、本人还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1、工作作风不够扎实,遇到困难不能很好地知难而进,偶尔有顺其自然的松懈思想。

2、在教学实践中有时畏首畏尾,不能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

3、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得还不够,因此解决学生的思想上的问题常常不能得心应手,显得比较情绪化。

4、业务素质、业务能力还待进一步提高。

五、今后的改进方向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更进一步认真学习“教师行为十不准”,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

2013-3-19 2

篇2:教师行为“十不准”

一、不准酒后进课堂,严禁工作时间喝酒;

二、不准接受学生及家长礼品和宴请,让学生家长办私事;

三、不准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不准对学生敷衍塞责,不认真备课上课,贻误教学工作;

五、不准在教学区内抽烟、打牌或粗言秽语、行为不端;

六、不准迟到、早退、旷工、旷课和不服从学校正常教学工作安排;

七、不准擅自向学生推销商品或兜售资料,不利用职务谋取私利;

八、不准宣扬封建迷信和歪理邪说,不参加邪教活动,不做有损集体荣誉和团结的事;

九、不准参与赌博和观看不健康的书刊音像制品;

十、不准强令学生或家长批改作业,指责、训斥学生家长。

教师行为“十不准”

一、不准酒后进课堂,严禁工作时间喝酒;

二、不准接受学生及家长礼品和宴请,让学生家长办私事;

三、不准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不准对学生敷衍塞责,不认真备课上课,贻误教学工作;

五、不准在教学区内抽烟、打牌或粗言秽语、行为不端;

六、不准迟到、早退、旷工、旷课和不服从学校正常教学工作安排;

七、不准擅自向学生推销商品或兜售资料,不利用职务谋取私利;

八、不准宣扬封建迷信和歪理邪说,不参加邪教活动,不做有损集体荣誉和团结的事;

九、不准参与赌博和观看不健康的书刊音像制品;

篇3:冬季启动柴油机“十不准”

不准无冷却水启动柴油机。在启动柴油机前,不加冷却水,启动后,再加冷却水。这种启动方法,会使炽热的气缸套、缸盖、机体等重要部件因突然遇到冷水,而引起炸裂、变形等。

不准加入沸腾的开水启动柴油机。如果突然向冰冷的柴油机内加入沸腾(100℃)的开水,可能会造成缸盖、缸套、机件等零部件炸裂。正确方法是向柴油机内加入60℃左右的温水预热后,再启动。

不准不按规定供油启动柴油机。在启动柴油机时,先加大油门供油,多余的柴油会冲刷气缸套内壁,使活塞、活塞环与缸套之间润滑恶化,磨损加剧,多余的柴油还会流入油底壳,稀释机油,降低润滑效果;同时,气缸中过多的柴油会燃烧不完全,形成积炭。正确的方法是,先预热发动机,再加油门供油,再启动。

不准拉车启动。在冷机机油粘稠的情况下,拉车启动柴油机,会加剧各运动件的磨损,降低柴油机和机车的使用寿命。

不准明火烤柴油机的油底壳。冬季气温低,启动柴油机困难,可用木炭火烤油底壳,但须距离30厘米。同时慢慢摇转柴油机曲轴,让机油受热均匀,使各部得到润滑。使用明火易引起火灾。

不准直接将机油加入气缸。将机油加入气缸,可起到密封增压、增温的作用,便于启动。但机油不能完全燃烧,会产生积炭,使活塞环弹性减弱,气缸密封性能下降。

不准直接将汽油注入进气管。汽油的燃点比柴油低。所以比柴油先燃烧,易使发动机工作剧烈,产生敲缸的现象。

不准一启动就高速运转。柴油机一启动时,润滑油的温度低,流动性差。柴油机立即高速运转,会加剧各运动件的磨损和损坏。

不准不按季节换燃油和润滑油。冬季和夏季温度不同,使用的油料也不同。冬季应换用粘度低的润滑油,换用凝固点低的柴油。否则柴油机启动困难。同时会加速各运动件的磨损。

篇4:教师行为“十不准”

“教师履职八不准”内容包括:不准违规收费、徇私舞弊和弄虚作假;不准在教育教学中消极怠工,敷衍塞责;不准歧视、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和侵犯学生合法权益;不准进行有偿家教;不准参与赌博和变相赌博;不准酒后上课和在课堂上吸烟、使用手机;不准言谈粗俗,行为轻浮,穿奇装异服;不准以权谋私向学生和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

红河州还将把以上规定纳入教师师德师风考核和履职考核,对违反规定者,视情节轻重进行查处。

昆明市召开突破性发展

民办教育整体推进工作会议

本刊讯(昆明市教育局报道) 10月13日,昆明市教育局召开突破性发展民办教育整体推进工作会议,各县(市)区教育局局长及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截至2009年9月底,昆明市12个县(市、区)开展了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及国内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和强化青少年英语口语教学的工作,13个县(市、区)上报了教育招商引资项目,开展教育招商引资工作。4个县(市、区)对办学条件好、办学水平上等级的民办学前、高中阶段学校给予奖励。3个县(市、区)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进行同步考核和表彰奖励,对年审考评优秀的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给予奖励。其中,寻甸县通过招商引资,使民办教育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中等职业学校中,民办学校学生比例达90%;学前教育中,民办学校学生比例达71%。西山区民办教育起步较早,现有民办学校138所,占学校总量的58%,民办学校在校生达4万余人。

昆明市教育局局长宋栋传达了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昆明市突破性发展民办教育整体推进工作意见》精神,针对目前昆明市民办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强调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积极探索多元化办学的路子,努力扩大招生规模,鼓励做大做强;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人事制度,解除教师后顾之忧,促进人才合理流动;要规范管理,依法治教。

会议还对下一步昆明市民办教育整体推进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对当地民办教育情况认真研究,提出工作思路,提前谋划明年的工作任务;二是要制订工作计划,真抓实干,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指标的顺利完成;三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实施意见》,以及2009年出台的《昆明市突破性发展民办教育整体推进工作意见》;四要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加大发展民办教育工作的检查考核力度,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实现民办教育的突破性发展。

云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试点工作会议在普洱召开

本刊讯(普洱市教育局唐忠庆报道) 10月16日,云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工作会议在普洱市思茅区召开,来自全省各州市、部分县区的教育督导室负责人共40余人参加了会议。

近年来,中央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政策措施向西部贫困地区倾斜。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特别是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经过多年努力,城乡教育一体化得到有力推进,教育发展与改革呈现出勃勃生机,尤其是在完善学校危房改造机制、实施教师周转房建设、推进远程教育“班班通、堂堂用”试点、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云南教育事业底子薄、困难多,特别是民族众多,边境线长,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省政府督学、省教育厅调研员卯怀方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工作作了部署。他强调,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督导和督政工作,及时做好试点工作成果的应用,要加强领导,保质保量,全力完成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工作任务。

会议还进行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业务培训,试点县进行了工作交流。

罗平县:多举措推进

“减负提质”

本刊讯(罗平县教育局教研室杨泽学报道) 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管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罗平县教育局多措并举,确保“减负提质”有效推进。

篇5:教师行为十不准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与否,关系到到素质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行为十不准”的深层含义。

《教师行为十不准》中主要说的是师德问题,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给予爱。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由于他们年龄小,没有形成一定的习惯,所以他们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时,我们就要宽容的对待他们,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爱孩子,还要学会信任、鼓励、安慰孩子,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发展、成长氛围,用自己的温暖与真心去打动每一个孩子。特别是那些农村孩子,更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更要给他们更多的爱心、爱护。不歧视他们只有爱才能教育好孩子。爱岗位、爱孩子,才是教师应该努力培养的基本道德品质。

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注重身教,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师要把幼儿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尺应当是这种人。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做为教师,在育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身的继续学习,更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我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从各种渠道汲取新的营养,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在吸取新的知识、观念的过程中,还应善反思、勤记笔记,注重积累,加强研究,刻苦专研业务,探究新的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科研的水平,走向终身发展、不断进取的开拓之路。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善于学习,争取创新型教育,教学人才,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己,才能主动适应二十一世纪整个社会对人才的普遍要求。

篇6:教师职业行为“十不准”

通知

高教字„2012‟16号

--------------------

高碑店市教育局

关于印发《高碑店市教师职业行为“十不准”》的通 知

各乡镇、办事处总校,市直、民办中小学(园):

为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切实解决个别教师身上存在的以职谋私、职业纪律涣散、师表形象不佳等问题,结合我市教育系统实际,教育局党委研究决定制定了《高碑店市教师职业行为“十不准”》,现予印发,同时转发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规范》(附件1)和保定市教育局制定的《保定市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暂行办法》(附件2)。各乡校要组织本单位教职工认真学习,并结合乡校实际,逐条研究落实意见,提出具体要求。各乡校要将《高碑店市教师职业行为“十不准”》在教师办公室和学校会议室等处上墙张贴,广泛接受监督。

教育局人事科、信访监察科将对此项制度的落实情况不定期进行督查,对违反规定的将按《保定市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暂行办法》进行处理。

高碑店市教育局 2012年3月10日

高碑店市教师职业行为“十不准”

1、不准讽刺、挖苦、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不准强制学生购买学习辅导资料、向学生推销商品;

3、不准指责、训斥学生家长;

4、不准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或其他通讯工具;

5、不准酒后上课;

6、不准从事有偿家教或第二职业;

7、不准空堂、拖堂、无教案上课;

8、不准让学生家长或学生代批作业或试卷;

9、不准向学生家长索要收受财物、利用职务谋取私利;

10、不准在上级规定收费项目和标准以外收取学生任何费用。

附件:

1、《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2、《保定市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暂行办法》

高碑店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2年3月10日印(共印80份)主题词:十不准 教师行为 印发 通知

附件1: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附件2:

保定市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规范师德行为,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中小学教师包括:政府举办的普通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上述单位中的其他工作人员、市直其他学校及教育机构的教师和工作人员、民办幼儿园、民办中小学、民办职业学校的教师和工作人员违反师德的行为,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违反师德行为的处理,应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合理适当、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相关规定程序进行。

第四条 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经教育仍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处分:

(一)不按时上课,迟到或早退,不认真履行教师职责的;

(二)公开排列学生成绩名次及按成绩排座次的;

(三)利用职权和工作之便接受学生及家长宴请、礼品的;

(四)擅自向学生、家长推销书籍、刊物或其他商品的;

(五)无完整教学方案上课,不批改学生作业,不完成教学任务的;

(六)工作日期间不请假外出或请假不按时销假的。第五条 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记过处分:

(一)午间饮酒影响教学及工作,工作日及工作场所搓麻将、打扑克、炒股和玩电脑游戏的;

(二)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

(三)侮辱学生人格、剥夺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参加活动权利的;

(四)向学生和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的;

(五)从事或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的;

(六)在考核、评优、晋级中,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的。

第六条 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经批评教育仍不改正的,视情节给予记大过或降级处分;

(一)擅自停课、随意放假或不经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允许在校外兼课的;

(二)参与各种有偿办班补课或巧立名目乱收费的;

(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造成学生身心伤害的;

(四)向学生或家长索要财物,造成恶劣影响的;

(五)参与或者支持色情、赌博、迷信等活动的;

(六)在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内酒后闹事或寻衅滋事的;

(七)拒不服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工作安排的。第七条 教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给予撤职、开除或辞退处分:

(一)公开诋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

(二)公开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宣传、从事封建迷信活动,并造成恶劣影响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四)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情节恶劣,经教育不改的;

(五)参与有偿办班补课并受到记大过处分,经教育不改 5 的;

(六)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七)一年内无故旷工连续15天或累计一月以上,经批评教育仍不返回工作岗位的。

第八条 对本办法没有列举的违反师德行为,可视具体情节,参照本《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给予相应处理。

第九条 对违反师德行为的教师,可视其情节取消荣誉称号、依照有关规定撤销其教师资格;对违反师德行为获取的经济利益,应予以追缴或清退。

第十条 处分期分别为:警告六个月,记过十二个月、记大过、降级十八个月,撤职二十四个月。撤销教师资格,自撤销之日起五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违反师德行为受到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不得评先评优,师德考核定为不合格;受警告处分教师,在当年的考核中,不得评定为优秀等次;受到记过以上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不评定等次,不得晋职晋级;其行为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所在单位及主要负责人本不得参评先进、优秀等荣誉称号。

第十一条 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由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处理决定,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给予开除处分或辞退的,由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提出处理意见报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后作出决定。违反师德行为涉嫌犯罪的,由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二条 调查认定违反师德行为的事实及处理依据,应当告知受处理的教师,受处理的教师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受 6

处理的教师对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书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其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申诉期间,不停止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处理决定的执行。

第十三条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有权撤销或变更其所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决定;上一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有权撤销或变更下一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处理决定。

第十四条 在处理违反师德行为的教师的过程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由相关部门依法依纪追究其责任。

第十五条 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发生的违反师德行为不及时处理,或推诿隐瞒,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按组织人员管理权限,对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篇7:教师行为规范“十不准”

1.不准参与邪教活动,宣扬封建迷信,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观点和思想。

2.不准参与赌博、色情、吸毒、酗酒等违反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道德的不健康不文明活动。

3.不准从事有偿家教和违规从事校外教学、培训、辅导或商业活动。

4.不准出现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其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5.不准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教辅资料、商品。不向学生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礼金、购物卡及其它有价证券。不接受学生家长任何形式的宴请。

6.不准上无备之课,不布置、不批改学生作业。7.不准上课迟到、早退,擅自停课、缺课。在工作时间不饮酒、下棋、打牌、炒股、玩游戏、聊天。

8.不准上课时间接听电话或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

9.不准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他人学术、科研成果或考试泄密、徇私舞弊,搞学钱交易。

篇8:农业税征收坚持“十不准”等

在2002年12月18日结束的全国经贸工作会议上,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指出,2003年全国经贸工作要围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经贸系统要努力做到"六个更加注重",做好"八项重点工作"。

"六个更加注重":一是更注重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二是更注重依靠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三是更注重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保;四是更注重流通业对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五是更注重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六是更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八项重点"工作:加强经济运行的综合协调和监测调控;大力推进企业改革和重组,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积极扶持各类中小企业,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为非公有制经济平等参与竞争创造条件;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大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流通防护司,进一步开拓城乡市场;继续做好加入世贸后的各项应对工作,提高外经贸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农业税征收坚持"十不准"

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出通知,强调要加强农业税征管,规范农业税收征管行为,在农业税征收工作中要坚持"十不准",防止侵犯农民群众合法权益案(事)件的发生。

《通知》要求各级农业税收征收机关在农业税征收过程中,要尊重纳税人权利,体恤农民群众,依法征税,文明征税,坚持"十不准"--不准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扩大税收范围,不准多征、提前征收和摊派税款,不准该依法减免税的不减免,不准收税不开票和收税打白条,不准搞税收承包,不准非法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不准动用警力、警具收税,不准随意扣人、扒粮、扒物、牵牲口,不准乱罚款。

财政工作重点敲定

2002年12月25日举行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指出,为保经济发展大局,2003年要继续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根据对2003年财政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经济发展预期目标,考虑2003年的政策性减收增支因素,2003年全国财政收入按照略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安排,财政支出安排突出保证重点,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控制赤字规模。财政部部长项怀诚近日提出了2003年的财政工作重点: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重点保社会保障、工资发放支出需要。

2003年我国将创造950万个就业岗位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左己日前在全国劳动保障会议上指出,2003年,劳动保障部门将集中力量抓好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权益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力争实现950万个就业岗位。

首家合资证券公司获批准

2002年12月19日,由湘财证券和法国里昂证券(CLSA)合资组建的华欧国际证券有限公司正式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这是在7月1日《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正式施行近半年之际,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第一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

北京发展能力接近上海

北京的真实发展能力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上海。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1-2002)》首次公布了这个评估结果。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1-2002)》被称作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白皮书",由上百位国内一流专家撰文,提出了未来50年中国城市化战略设计的7大原则、11项战略目标、6项战略任务和必须走出的三大误区。

通过严谨的理论分析与10亿次以上的模拟计算,对中国50个具有代表性城市的"真实发展能力"进行了客观评估。居于前10位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南京、武汉、杭州、沈阳、大连。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将越来越向各大城市区集聚,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这三大城市群在不久的将来会成长为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经济空间。

预测,到2005年,中国城市人口总量将达到10亿~11亿,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中国每年将有1200万农民转为城市人口。因此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

辽宁国有资本三年内从中小企业基本退出

辽宁省今后仍将加快推进企业改革和发展,用3年时间使国有资本从中小企业基本退出,建立大、中、小型企业之间优势互补和专业化协作的生产组织体系。辽宁省将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辽宁省将加快资本市场建设,建立完善的投融资体制,通过企业上市、发行债券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积极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融资条件,扩大民间投资规模,通过多种方式盘活国有工业资产,以存量吸引增量。建立全省统一、规范的产权交易市场,为产权交易和资产转让搭建平台。加速政企、政事、政资分开,政府将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权和投资决策权交还给企业,建立企业自主经营、决策的运行机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高国有资产运行质量。成立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行业自律组织,建立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沟通和协调的机制。

世界先进背投电视将投产

由国内组织生产的世界上最先进的背投电视,日前在太原市建立生产基地,负责生产最新一代产品--LCOS背投电视。业内人士认为,LCOS背投电视具有的清晰度高、体积小、无辐射等特点,代表着彩电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势必会对传统显象管彩电、等离子彩电和目前的背投彩电带来巨大冲击。该产品的市场份额预计为1000亿元人民币。

中国旅游将首次评选知名品牌

中国没有知名旅游品牌的现状有望得到改变,全国首次"2002年度中国旅游知名品牌"评选即将进行。专家分析,这是中国旅游要打名牌战略的一个信号。

据了解,截止到11月,全国旅游外汇收入为187.76亿美元,全年的旅游外汇收入也将突破200亿美元,但是一个残酷的事实是,仅美国运通一家公司的全年收入就相当于中国10000家旅行社全部收入的10倍。据悉,这次评选分为6大类别,分别是旅游城市品牌、旅行社品牌、饭店品牌、景区品牌、旅游车船公司品牌和其他旅游企业品牌。

公积金住房贷款个人信用评级系统将启动

从北京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获悉,从2003年1月1日起,凡是购买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房改房、集资合作建房及二手房,向北京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申请个人贷款的,必须提供北京市住房贷款信用信息服务中心出具的"个人信用评估报告"。

个人信用分7个等级,最高为AAA级,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个人信用记录、社会信誉指标和社会特别记录4个部分。建立个人信用机制是要鼓励守信的人,AAA级申请人贷款额度可上浮30%,并只交纳95%的担保服务费。

房地产经纪人职业资格制度全面启动

由人事部、建设部组织、为期两天的我国首次房地产经纪人执业资格统一考试2002年12月23日结束,这表明随着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工作的深入,我国房地产市场实施经纪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的工作也已全面启动。

目前全国经工商部门登记的房地产经纪机构已达上万家,从事房地产经纪业务的人员达数10万人。从整体上看,房地产经纪仍是目前房地产市场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国际原油价格涨至两年来的最高水平

国际市场石油价格2002年12月23日急剧上涨,纽约市场行情一度突破每桶32美元,达两年来的最高水平。

城镇就业社会保障状况抽查展开

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获悉,全国城镇劳动力就业和社会保障状况抽样调查自2002年12月9日起全面展开。此次活动将全面调查全国城市劳动力就业、失业、下岗情况,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状况、工资收入、社会保险、劳动关系、职业培训、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相关情况,为国家制定和完善有关劳动保障政策提供依据。调查涉及全国66个城市的10万户居民,对象是被抽调查户中年龄在16周岁及以上人口。

纺织业确立38个产业基地和特色城镇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2002年12月24日在京宣布,确立19个纺织产业基地和19个纺织产业特色城镇,并以此作为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化发展试点。

全国农民负担重点抽查将展开

国务院减轻农民负担联席会议决定派出检查组对全国农民负担情况进行抽查。主要检查全国减轻农民负担贯彻落实情况,农村税费改革各项政策落实情况,"一项制度、八个禁止"执行情况,涉农税收、价格和收费公示制、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等。

长江流域人均水资源量呈下降之势

篇9:原州区教师行为十不准

一、不准有背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论和行为;不得有损害祖国主权和尊严的言行;不组织、不参加、不支持非法的集会、游行等活动。

二、不准参与黄、赌、毒及封建迷信活动,宣扬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三、不准弄虚作假,隐瞒事实,骗取荣誉、待遇等;不拨弄是非,拉帮结伙;不打击报复,挟私诬告。

四、不准在校园内饮酒,打扑克、麻将;不说粗话、脏话,穿着打扮要朴素大方得体,不化浓妆,不穿异服,首饰佩带得体,谈吐文雅,行为端庄;不在教育教学区域和学生面前吸烟;不在授课期间使用移动电话等通讯工具。

五、不准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随意停课、缺课、调课,不断堂,不拖堂;服从学校安排,不擅离职守,不在校外兼职、兼课或从事第二职业。

六、不准讥讽、挖苦、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侵犯学生的隐私权。

七、不准随意将学生逐出课堂,强迫或变相强迫学生转学、退学,对学生进行精神伤害。

八、不准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不得随意增加课时,加大作业量,延长学生在校时间;不得私自向学生推销商品、报刊、书籍、资料,违规向学生和家长收取各种费用。

九、不准以任何借口在任何地点补课、办班,进行有偿家教,严禁强迫学生或介绍学生到指定的补习班补课。

十、不以职责谋取不正当利益;不训斥、刁难、埋怨学生家长;不得参加学生家长的宴请;不得委托学生家长为自己办私事;不得向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钱物。

篇10:规范教师行为六禁令十不准1

—————————————★—————————————

中鱼口中心学校关于规范教师行为的通知

为规范教师行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使管理制度化、正规化,结合我中心学校的具体实际,特制定《六条禁令》和《十不准》,以此作为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管理的依据和准绳。

六条禁令:

一、严禁教职工举办任何形式的有偿补习班和有偿家教。

二、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三、严禁索要和收取学生或家长的钱物。

四、严禁工作日中午饮酒。

五、严禁参与任何形式的赌博。

六、严禁利用校园网络打游戏、聊天。十不准:

一、不准乱印、乱发教辅资料,乱收费用。

二、不准旷课、私自调课。

三、不准讽刺、挖苦、歧视、侮辱学生。

四、不准随意传唤、训斥、指责、侮辱学生家长。

五、不准私自停止学生上课、考试。

六、不准在校园内吸烟。

七、不准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八、不准上课接打电话。

九、不准带孩子上班。

十、不准穿拖鞋着短裤背心进入校园。

篇11:教师行为“十不准”

孟寨小学:袁黎 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师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我的思想认识也在不断地学习中提高、成熟,对教育事业的感情也逐渐浓厚。近期区教育局开展暑期教师集训活动。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我认真学习了《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教师十不准》等。通过学习,我对师德师风教育的意义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教师十不准》要求,我认识到教师是“人师”,教育本身是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创造性劳动。下面,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谈一点体会 :

一、要热爱教育,献身教育。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

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要做到“三心俱到”。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要积极进取,提高业务素养。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

四、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五、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研究表明,一个科技人员应用知识的总量,大约只有20%是在传统的学校学习中获得的,其余80%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为适应需要而获得的。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观念,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获得生存和自己的社会位置,实现自己作为教师的人身价值。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用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此外,教师既要善于汲取民族精华并赋予时代精神,还要善于吸收古今中外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文化,做到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既教书又育人,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勇于创新,既打好科技素质基础,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篇12:教师行为“十不准”

2014年11月9日深夜,常某窜至某市一住宅小区,通过攀爬阳台窗户潜入独居二楼单间住宅的老妪梁某卧室行窃。在翻动提包时,梁某被惊醒并下意识地问了一句“你是谁”。常某见行迹败露,但被害人是一位老年女性,遂低声喝令其“不准出声”,而后迅速拿起装有现金、手机等价值2千余元财物的提包逃离现场。

二、分歧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常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理由是:常某深夜潜入他人住宅行窃惊醒梁某后,见被害人软弱可欺,感觉完全可以将侵财行为实施下去,在发出轻微语言威胁后继续公然窃取财物,表明其行为已由“秘密窃取”转化为“公开窃取”。根据近年学界提出的“公开盗窃说”,其行为始终属于盗窃的性质。

第二种意见认为,常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理由是:常某在入室盗窃惊醒梁某后并未终止犯罪,而是利用被害人系独居老年女性缺乏反抗能力的“有利”条件,产生强取财物故意,继而通过语言胁迫镇住梁某使其不敢反抗,当场劫取财物,符合抢劫罪的成立要件。

第三种意见认为,常某的行为构成抢夺罪。理由是:梁某被惊醒发现陌生人常某在翻动提包时,下意识地发出“你是谁”的质问,意在排除不法侵害。但常某并未放弃作案,而是选择“一不做二不休”,喝令梁某“不准出声”以排除阻却,进而强行攫取数额较大财物,表明其行为已由盗窃转化为抢夺。

三、评析意见

笔者倾向于第三种意见,常某的行为应定抢夺罪。

(一)常某非法占有财物的手段行为并非“秘密窃取”,而是“公然掠取”

根据通说,盗窃罪是指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其中,秘密窃取是指行为人主观上自认为采取不会被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经手者发觉的方法,暗中窃取其财物。[1]本案中,尽管常某深夜潜入梁某住宅最初动机是盗窃,但在梁某被惊醒后,常某见被害人是一位相对弱势的老年女性,遂产生强掠财物之念,并以“不准出声”相威胁,当面当场将数额较大财物据为己有,这种取财方式无疑已超出以秘密窃取为本质特征的盗窃范畴,其盗窃(未遂)行为客观地被接下来的抢夺行为所吸收。值得注意的是,关于盗窃罪中的行为手段,近年有学者提出“公开盗窃说”,认为“盗窃罪的本质特征在于以平和的方式取走被害人的财物”。[2]由于“行为人以平和方式取得他人财物时,根本不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被他人发觉,”因而“盗窃行为并不限于秘密窃取”。[3]笔者认为,“公开盗窃说”尽管在对个别案例的解读上较通说或许有独到之处,亦与德、日等国刑法关于盗窃罪中的窃取不限于秘密窃取的立法设计相耦合,却无疑回避了德、日等国刑法中并未设置抢夺罪的实际,[4]试图将长期以来国人心目中根深蒂固,[5]以“秘密窃取”为标志的我国传统上的“盗窃”概念推倒重来。不仅在实践中很难连接地气、达致公允,即使单从理论上看,其凿凿言词的背后也并非无懈可击。一方面,正如有论者所言——秘密窃取与公然夺取他人财物是两种不同的行为方式,两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存在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将其区分为不同的犯罪也是必要的。[6]另一方面,将盗窃的“本质特征”归结为“以平和方式取得他人财物”,本身就存在标准不客观之嫌。众所周知,判定危害行为在程度上究竟属于“平和”还是“不平和”,往往受制于体验(评价)者自身的心理承受度,属于“定量”因素,具有主观性;而行为手段的“秘密”或“公开”,在特定时间地点对特定对象而言则属于“定性”因素,更具稳定性、客观性。上述主、客观两个标准中,作为划定此罪与彼罪的标准何者更适当,答案不言而喻。事实上,尽管近年来“公开盗窃说”在我国学界与业界不乏拥趸,却并未引起多数刑法学者与最高司法当局的认同。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3月10日发布的司法解释《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即重申,“根据刑法第264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盗窃罪。”据此,司法实践中不认可存在“公开窃取”行为。本案中超出“秘密窃取”界限的行为,只能在盗窃以外寻求解释。

(二)常某虽对梁某实施了语言胁迫,但内容相对含糊,缺乏暴力胁迫性与现实危险性,不符合抢劫罪的客观要件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立即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所谓“胁迫”,是指行为人以立即实施暴力相威胁,实行精神强制,使被害人产生恐惧而不敢反抗,被迫当场交出财物或者任其立即劫取财物。[7]由此不难看出,“以立即实施暴力相威胁”,是成立胁迫型抢劫的必备要件。前述主张成立抢劫罪的观点认为:考察语言威胁的严重性,不仅要看实际内容,更要看时间、地点、对象等具体情节。同样是“不准出声”这句话,如果放到大白天和相对开放的环境发出,威胁方与被威胁方之间不存在体格、年龄、健康、智力上的显著差异,或许根本谈不上威胁。但本案中,此语是一青年男子在午夜时分对一位手无寸铁的独居老妪发出的指令。对象不同、环境迥异,“威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本案中常某发出的胁迫语言尽管貌似“平和”,但对于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梁某则足以形成心理强制,基于“出声会招致加害”的恐惧心理而不敢反抗。因此,这一语言威胁足以成立抢劫罪所要求的“胁迫”手段。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在排除盗窃罪成立问题上固然有可取之处,却忽略了胁迫型抢劫所必备的客观要素——胁迫内容的暴力性,而对此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历来存有共识。鉴此,考察特定威胁语言是否符合抢劫罪所必备的“胁迫”标准,只能看胁迫语言本身究竟有无“以立即实施暴力相威胁”的明确表示,而不在乎胁迫语言给特定被害人究竟带来怎样的心理恐慌。具体到本案,常某向被害人发出的“不准出声”威胁,与其说是“胁迫”,毋宁说是对“你是谁”的提问所给出的“答复”。虽然此语也带有一定威胁意味,但并不能将其简单等同于、延伸解释为已具备了“暴力威胁”的内容。从具体案情看,常某发出该警告后也并未对梁某施加进一步的恐吓,而是手持抢得的提包一走了之。据此,只能依据“罪疑唯轻”原则,对其威胁语言作“歉抑”理解,排除成立抢劫罪之可能。

(三)尽管抢夺行为通常表现为对财物的强力夺取,但并不必然使用“对物的暴力”

根据通说,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不使用暴力、胁迫(在此意为抢劫罪中的“胁迫”——笔者注)等强制方法,公然夺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公然夺取是指采用可以使被害人立即发觉的方式,公开夺取其持有的或管理的财物。[8]抢夺与抢劫同为夺取型犯罪,从行为外在表现看“都具有公然性,二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抢夺不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人身强制的方法。”[9]也就是说,抢夺一般不存在(至多只存在轻微)“对人的暴力”,那么抢夺是否必然存在“对物的暴力”?对此,学界目前尚有认识分歧。其中,“肯定说”认为,抢夺必然实施“对物的暴力”。如有学者强调,“抢夺罪的主要特点是对他人占有的财物使用暴力,被害人来不及抗拒、阻止”。[10]“抢夺罪在客观上表现为对财物行使有形力,而取得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直接对物实施暴力,是抢夺罪的重要特征,也是抢夺罪区别于抢劫罪与盗窃罪的重要标志。”[11]“否定说”认为,抢夺不存在“对物的暴力”,但存在“对物的强力”。如有学者指出:“抢夺罪不使用暴力,而使用强力,并作用于被抢夺的财物。”[12]“折中说”认为,抢夺不必然使用“对物的暴力”。如有学者提出:在采用“盗窃——抢夺——抢劫”三分立法模式的国家,盗窃、抢夺、抢劫行为的危害性呈递进关系,盗窃与抢夺的区分标准主要是行为方式是秘密的还是公开的……规定了抢夺罪的国家,一般都认为抢夺是侵犯财产权利的犯罪,该罪也不会被解释为必然对物使用暴力、具有侵犯人身权利的可能性。[13]笔者认为,上述三种观点中,尽管各自有一定的道理,但总体来看,“折中说”似乎更切近实际。因为抢夺的本质特征是违背被害人意志公然夺取其随身持有或近身控制的财物。就“夺取”而言,不一定表现为外化的有形的“行为暴力”,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因公开侵财而客观引起的彼此精神或意志上的矛盾、较量与对抗——在此权且称之为“情感暴力”,同样可以反映“夺取”行为违背被害人意志的本质,从而成为抢夺成立的理由。从这个意义上说,抢夺罪中的“公然掠夺”,客观上并不要求于财物本身采取生拉硬拽、打砸抢烧之类物理上的“暴力”或“强力”。而从犯罪目的看,抢夺者之所以实施抢夺,并不是为了毁坏财物而只是为了非法占有财物,行为人为免于形成纠缠妨碍脱身或招致重罪,通常会最大限度地克制使用暴力或强力。特别是针对文物、古玩、贵重工艺品等特定目标实施的抢夺犯罪中,行为人出于保持贵重物品完整性才好销赃的功利考虑,更是会刻意避免“对物的暴力”,以尽可能“平和”的方式掠取财物。比如,某人清晨驾摩托车路过古玩市场时,见马路上人流稀少、有机可乘,遂凑近一家已开张的店铺,当着店主的面拿起一只价值昂贵的古玩假装欣赏,而后不顾摊主就在面前正注视着自己,突然将古玩装入口袋驾车逃离。此案中行为人掠取古玩的行为,可以说并未实施任何“暴力”或“强力”,但从犯罪构成看既不是盗窃,也不是抢劫,只能认定为抢夺。两相比较,本案中常某强取梁某提包的行为,与上述抢夺古玩的行为尽管犯罪的起因、特征等不尽相同,但在取财手段的“非暴力性”上显然完全一致。

(四)抢夺犯罪客观行为的复杂性,决定了特定情形下不排除轻微胁迫语言(动作)存在的空间

毋庸讳言,尽管抢夺罪这一罪名在实践中比较常见,犯罪构成看似相对简单,但现实中的抢夺行为却往往具有丰富的个性,远比“街头拽女士挎包”这种常规情形复杂得多。不仅许多抢夺行为人的犯罪动机源于临时起意、随机产生,因盗窃、诈骗行迹败露而转化为抢夺的情形同样屡见不鲜。“抢夺罪 百度百科”中解析了这样一则案例:犯罪嫌疑人张某,爬窗潜入刘某家中企图窃取财物。刘某听见房内有响声,便打开房门,见张某正在翻箱行窃,刘某考虑自己年迈,家中无其他人,也没有邻居,又担心受到张某伤害,所以既未喊人捉贼,也未采取其他措施,只是央求张某别拿走财物。张某刚开始很惊慌,当意识到受害人刘某家无他人,也无邻居,且刘某又年老体弱,不会把他怎样后,对刘某的央求毫不理睬,旁若无人地又继续翻箱倒柜寻找贵重物品。最后,拿走刘某的人民币2000余元……本案中,张某公然拿走人民币2000余元的行为,已经从秘密窃取转化为公开抢夺,应认定为抢夺罪。[14]不难看出,这起案件中,张某对被害人刘某“别拿走财物”的“央求”置之不理而继续侵财的行为,与本案中常某对被害人梁某提出的“你是谁”质问回应“不准出声”后持财物潜逃的行为,都是在盗窃行为对被害人而言失去秘密性,见被害人软弱可欺而当场强取原本企图盗窃的财物,因而同属盗窃在特定背景下转化为抢夺的情形。这种针对弱势对象“量体裁衣”而实施的抢夺行为,与《比利时刑法典》第436条所规定的“未使用暴力或者威胁的夺取罪”颇为类似。根据该《刑典》第436条第3款(2011年11月26日法律第38条新增,2012年2月2日施行)规定:“如果该夺取罪针对明显是或者行为人已知是因为年龄、怀孕、疾病、身体或者精神的耗弱或者缺陷而处于特别脆弱状态的人实施的,其刑罚的下限为3个月监禁和50欧元罚金”。[15]综合上述案例及《比利时刑法典》针对特定弱势对象实施“夺取罪”科以差异性刑罚的特别规定,当被害人处于“耗弱”“缺陷”状态或显然存在不利于反抗的特定环境时,抢夺犯罪的实施,至少在行为人看来已然并非难事——对所觊觎的财物根本无须大动干戈、暴力相加,而只需对被害人施以轻微恐吓,当被害人提出排除侵害的“请求”时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即可轻松掠取财物。

注释:

[1]周道鸾、张军主编:《刑法罪名精释》(下),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年版,第637页。

[2]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96页。

[3]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877页。

[4]有学者指出,“我国古代刑法中并不存在抢夺罪,抢夺行为大多包含于抢劫或盗窃罪中。即便是在现代,德日等许多大陆法系国家也没有抢夺罪的规定,对于此处的抢夺行为,大部分按照盗窃罪少部分按照抢劫罪处理”。参见李晓明主编:《中国刑法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45页。

[5]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盗窃”是指“用不合法的手段秘密地取得”。可见,从语言学角度看,“秘密地取得”同样是盗窃的基本特征。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2010年版,第280页。

[6]徐光华:《“公开盗窃说”质疑》,载《法商研究》2015年第3期。

[7]同[1],第626页。

[8]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519页。

[9]同[8]。

[10]杨春然主编:《刑法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375页。

[11]李晓明主编:《中国刑法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45、246页。

[12]同[1],第652页。

[13]同[6]。

[14]“抢夺罪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785.htm,访问时间:2015年10月10日。

上一篇:讲话学习心得下一篇:小足球赛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