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场的规划

2024-05-26

停车场的规划(共8篇)

篇1:停车场的规划

城镇小区停车场的规划设计新思路

来源:互联网 2015-10-26

图片来源:互联网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快发展,我国城镇家庭的私家车拥有率越来越高,这使得停车场的规划设计也成为城镇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一部分。如果小区内停车场(停车位)设计不合理,将会扰乱小区内的正常生活秩序,造成各种纠纷,甚至可能导致交通事故,所以必须合理进行小区的停车场的规划设计。

一、小区停车位(库)设计

1.停车方式的选择

(1)地面停车。地面停车的这种方式投资较少,存取较为方便,并且方便停车者将自己的汽车靠近自己的住所;但此停车方式占地面积大,影响居住区整体环境,并且露天环境不利于汽车的保养。(2)地下、半地下停车。利用高层住宅的地下层停车,或在城镇居住小区中心广场或其他地下空间设置停车库,可有效提高小区面积利用率。地下、半地下车库对于汽车增长较快且用地紧张的居住小区尤为适用。

(3)住宅底层架空停车。住宅底层架空停车可减少坡道的占地面积,有利于自然通风和采光,节约能耗,如果住宅楼、电梯间直接通到停车库,则可方便用户直接存取车,避免不良气候的影响。

(4)立体式停车库。立体车库具有使用操作简单、灵活,占地面积小,安全可靠等优点,已成为替代平面车库的最佳选择。但是立体车库的建造与运营成本过高成为其推广普及的瓶颈。

在私家车辆越来越多,并且用地日益紧张的城镇居住小区中,停车方式应尽量选择地下、半地下停车及立体式停车库。

2.停车位(库)区位的选择

停车区位应结合小区人口密度、步行距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等来进行确定,合理选择停车位(库)的位置和规模。具体来说,停车区位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几点:(1)布置在居民合理接近的范围之内,如小区入口附近,即方便居民存取车,又避免汽车进入小区,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等相关问题;(2)充分考虑汽车的安全问题,最好能让居民在一些单元楼内监视到;(3)集中停车场的出入口不要直接对小区主路。

3.停车位设计

小区中通常直接借用交通设施为停车使用,以减小投资,但小区内道路面积有限,会影响动态交通。在有条件的小区内,我们可在设计时对原有主路和支路路面进行拓宽处理,也可在尽端适当扩大路面。如在6.5米宽以上的道路上,划出一定的区域作为占用路面的停车场地,用来进行供夜间停车。在道路改造中要注意合理设计和应用地面标志符号。

图片来源:互联网

二、小区停车景观设计

城镇居住小区的停车景观设计中,通过对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配置,并借助特定的设计立意和主题,表达其独特的社区文化和形象特色,提高小区的整体品位。小区内所有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园林小品、植物配置、休息设施、停车场、小区内部道路等都在小区停车场景观环境设计范围之内。在停车场的规划设计时就进行停车场景观设计,这种做法改变了以往的那种待建筑设计完成以后,再作环境点缀和修饰的做法,保证了停车景观设计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协调统一,使设计的总体构思能够得到更好的表达。

1.停车场绿化设计 应将停车场的设计与整座小区的绿化设计结合起来,以便美观实用,并且发挥一定的生态功能。在广场式停车场设计中,可以考虑绿化带或树池两种形式,而应尽量避免植草砖的设计。采用绿化带形式可种植高大的乔木并配合较矮的灌木,使绿化带起到隔离和遮护的目的。树池大小一般为1.5~2.0米,株距一般为5.0~6.0米。停车场及周边的绿化不仅可起到美化作用,还可吸尘降噪,并可作为天然的停车位的分隔线。

2.地下停车场的景观设计

地下停车场在现代城镇居住小区中应用逐渐普及,其顶部的地面部分可作为绿化用地,种植小型灌木和铺植草皮,在满足建筑负荷和植物生长的前提下,布置花架、亭廊、雕塑、水池等小品建筑,形成丰富的小区公共景观。

3.停车设施的外部设计

停车库造型、外墙等外部设计也可采取一定的手段使之美化,如竖向绿化具有很好的观赏性,可让绿化植物呈图案式覆于停车库外墙面,不仅形成了景观,还可减弱噪声。攀缘植物的叶片多有绒毛或凹凸的脉纹,可大量吸附灰尘,起到过滤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三、小区交通道路及相关设计

1.小区内的道路系统单位时间内车流量较大,人车混杂,行车流动速率较慢,没有正规的交通信号设施和执法机构,所以小区内的道路也可分为几个层次,通过路面的铺装及宽度来界定主干道和辅助道路,可将小区道路按居住小区主干道、小区次干道和宅前道路这三级模式配置,尽量将汽车局限在小区主干道上,并适当减少主干道的长度,可以通过路桩、路石等手段来完成以上限制措施。2.小区内因为是人车合用道路,为保护小区内行人的安全,应在小区主要入口的位置设置明显的限速标志,并通过减少直道、修建路拱、瓶颈、抬高交叉口平面等手段来有效控制车速、保证行人安全。小区还应设置独立于车行系统的步行道路系统,并保证其连续性和可达性。在道路周边要合理设置限速标志、转弯警示、斑马线等交通标志。

3.在小区建筑转角、高大植被等视线阻挡处,设置凸面镜等辅助观察设施,确保小区内行车安全。小区内照明系统应达到一定的照度水平,应尽量保证汽车夜晚不开灯、少开灯,以免对底层住户形成干扰。

受传统的建筑规划设计以及城镇用地紧张等的影响,我国城镇小区的停车场的规划设计仍存在许多问题,不能满足私家汽车数量日益增多这种趋势。因此,改变原有的小区停车场的规划设计思路,探索更加高效、更加人性化、更加经济的停车场规划设计方法,将是我们每个规划设计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篇2:停车场的规划

城市停车场是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为缓解我国普遍存在的因停车需求爆发式增长而导致的停车难问题,2015年8月3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银监会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停车场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基础[2015]1788号),提出了“以停车产业化为向导,在城市规划、土地供应、金融服务、收费价格、运营管理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和政策创兴,营造良好的市场化环境,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加快停车场建设”的思路。现就城市停车场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施的必要性

我市城镇建设起步晚,基础设施拖欠账大,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停车难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城市管理的难点,也是广大市民关注的焦点。市委、市政府对此十分重视,今年6月市政府常务会议将解决停车难问题作为了实施方案。

二、基本情况

今年,为解决巴中市城市停车难的问题,我市规划在2017-2020年内将新增50000个公共停车位泊位纳入“十件民生实事”,总投资为20亿元,通过新建、扩建、改建、路内施划、利用闲置土地和拆迁空地等方式增加停车泊位供给。

篇3:停车场的规划

目前, 国内外对停车场的设计已做了一些工作, 如车辆停放的设计规范, 最小转弯半径, 斜列式停放角度优化等。但是, 对停车场的优化设计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

(1) 对停车场最佳排数没有进行优化设计, 大多直接给定排数。

(2) 每排最佳停放角度没有进行优化设计, 而是将整个停车场设计成按同一角度停放。

本文设计出了使停车场时间和空间利用率更高的优化模型, 在此模型中对停车场最佳排数及每排最佳角度进行了优化设计, 以使在有限的空间停放更多的车辆, 且车辆能够自由出入。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1 停车位与通道设计

本文以桑塔纳为例。根据实际调查, 桑塔纳的长度为4.68m, 宽度为1.7m。停车场中标志线的宽度为0.1m, 所以停车场中停放轿车需要长5m, 宽2.2m的位置 (其中包括0.1m的标志线宽度) 。

轿车的最小转弯半径为5.5m (最小转弯半径:汽车转弯时转向中心到汽车外侧转向车轮轨迹间的最小距离) , 所以通道的最小宽度为R=5.5-2.4cosθ.其中为停车位的长边与通道的夹角[1]。

如图1所示, L为垂直于通道方向的停车位长, 即停车带宽度, W为平行于通道方向的停车位宽, Ld表示停车位末端的距离, 它们分别是角θ的函数。且有

2 停车场单排车位优化设计

2.1 平行式排放

当车辆以平行式排放成一排时, 车辆与通道的夹角θ=0, 此时通道宽度R=5.5-2.4cos0=3.1m, 车位长度L=2.2米, 宽度W=5+1.2=6.2m。停车场宽度需B=R+L=5.3m, 停车位个数为 (A为停车场长度) , 如图2 所示。

2.2 垂直式排放[2]

当车辆以垂直式排放成一排时, 车辆与通道的夹角, 此时通道宽度, 车位长度L=5m, 宽度W=2.2m。停车场宽度需B=R+L=10.5m, 停车位个数为, 如图3所示。

2.3 斜列式排放

当车辆以斜列式排放成一排时, 如图4所示, 车辆与通道的夹角θ满足:, 此时通道宽度为R=5.5-2.4cosθ, 车位长度L=5sinθ+2.2cosθ, 宽度W=2.2/sinθ, 停车场宽度需为B=R+L=5.5-0.2cosθ+5sinθ (5.3<A<10.5) , 停车位末端的距离为Ld=5cosθ+2.2cotθcosθ, 停车位个数为。

当5.3<B<10.5 时, 停车位排布方式有四种方案可选: (1) 单排平行式排放; (2) 单排斜列式排放; (3) 两排平行式排放; (4) 两排斜列式排放。可根据停车场长度A的值来选择最佳排布方式。

3停车场停车位排数和排布方式优化模型

本文停车位均按小型轿车设计。

设A为停车场长度, B为停车场宽度, C为停车带两端的纵向通道宽度, 第i区是指第i个通道及两侧的停车带, xi是指第i区停车位个数 (i=1, 2, …, n) , n为通道个数, m为停车位排数。为使停车场空间利用率最高, 位于同一个区的汽车停车角度θ相同[3]。

(1) 当m=2n时, 即每个通道两侧都设有停车带时, 优化模型为:

(2) 当m=2n-1 时, 即前n-1 个通道两侧都设有停车带, 第n个通道只有一侧设有停车带时, 优化模型为:

其中, R1为前n-1个通道宽度, R2为第n个通道宽度, L1, W1分别为前n-1区停车位长度和宽度, L2, W2分别为第n区停车位长度和宽度。Ld1表示前n-1区停车位末端的距离, Ld2表示第n区停车位末端的距离, θ1为前n-1 区停车位的长边与通道的夹角, θ2为第n区停车位的长边与通道的夹角。

若第n区按平行式排布, 则第n区的停车位个数为。若R2+L2≥5.3, 则y=max{x0, xn}, 该停车场按奇数排设计, 可容纳的最多车位个数为:

通过模型 (1) , (2) , 分别计算出停车场按偶数排和奇数排规划时停车位最大个数及Z, 进行比较。若X≥Z, 则选用模型 (1) , 否则, 选用模型 (2) 。

4 停车场优化设计案例分析

某居民小区的一个露天停车场长61.76m, 宽46m, 请对该停车场停车位进行规划设计, 使停车数量最多。

(1) 当m=2n时, 即每个通道两旁都设有停车带时, 令C=6米, 优化模型为:

(2) 当m=2n-1 时, 即前n-1 个通道两旁都设有停车带, 第n个通道只有一侧设有停车带时, 优化模型为:

本文采用Lingo软件对模型 (1) 、 (2) 分别进行计算, 结果为:

由于第i区实际停车位数为, 所以停车场车位总数为114个。

由于第i区实际停车位个数为, 第3区实际停车位个数为, 所以停车场车位总数为110个。

比较模型 (1) , (2) , 得模型 (1) 优于模型 (2) , 所以我们应将停车场分为6 个横排式停车带, 每个停车带停车位倾角约为63.32°。

停车场规划及行车路径见图5。

5 结语

本文首先对平行式、垂直式、斜列式三种停放方式单排停放时所需通道宽度、车位长度、宽度等进行了分析;然后, 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停车场最佳排数及最佳停放角度优化模型。该模型在保证车辆能够安全自由进出条件下, 使有限的空间中停车位个数达到最大化。通过对某特定停车场的规划设计, 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宋作忠, 何文章.基于遗传算法的交易中心停车场优化设计[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4 (34) :19-23.

[2]何文章, 宋作忠.数学建模与实验[M].黑龙江: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2.

篇4:南岸区分区停车规划策略研究

关键词:停车难;改善措施;停车系统规划

1.前言

近年来,伴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汽车保有量以迅猛的态势保持逐年快速增长。但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停车位供给不能及时跟上,国内许多城市已出现较为严重的“停车难”现象,一定程度上反而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南岸区位于内环快速路以内区域为都市功能核心区,位于内环快速路以外为都市功能拓展区,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如果不能处理好停车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将会极大地影响南岸区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影响城市功能的进一步提升,阻碍城市交通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2.停车分区方法

2.1 微观停车分区方法

微观停车分区是确定停车分区最基本单元的过程,该基本单元同时也是进行停车需求预测的交通小区。

2.2中观停车分区方法

中观停车分区是在微观停车分区停车需求强度等级确定的基础上,以用地功能分类为标准,以所处区位为空间坐标,依据强度等级进行分区集聚,并以城市行政区划、功能分区为限制性因素,形成中观停车分区的基本形态。

2.3 宏观停车分区方法

宏观停车分区是对中观停车分区的进一步集聚,根据不同区域现状建成情况,以差别化停车发展策略的适应性为评价指标,同时考虑以重要道路、河流等分隔和既有规划分区成果,对中观停车分区进行空间集聚,从而形成宏观层面的城市停车战略分区方案。

本次规划采用中观停车分区方法,即以用地功能为分类标准。本次规划停车分区:两大类,六中类,四小类,共计27个区。对南岸区城市建设用地实现了全覆盖。

3.南岸区总体停车形势

南岸区现状出现局部停车难问题不是偶然现象,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国内外许多停车难城市相比,存在一些共同的历史原因,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当前南岸区停车主要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如下:

3.1泊位有缺口,局部停车难

(1)全区停车需求大于1296万个泊位>停车供给113万个泊位,存在一定缺口。(2)全区局部停车难,主要集中在南坪組团及弹子石组团部分区域;用地类别方面主要集中在老旧居住小区。

3.2建筑配建欠账多,直接导致停车难

全区经营性室内停车位共计955万个,停车场个数为333个,主要分布在2000年后修建的建筑。建筑配建尤以老旧住宅区欠账最多。其中,上世纪80、90年代老旧小区配建停车位严重不足,大部分均未配建地下停车库。其次,2000至2006年间建成的住宅小区虽有配建,但指标也较低,早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

3.3规划公共停车场建设严重滞后,加剧停车难

规划公共停车场建设滞后,全区规划126处公共停车场,现状已建仅8处,且均为地面停车场,提供泊位有限,土地利用率低。

3.4局部路内停车设置不合理,车辆乱停乱放现象较多,增加道路通行压力

局部路段设置路内停车不合理,造成交通拥堵或挤占大量人行空间。乱停乱放现象主要原因:(1)车位不够,无处可停,如后堡片区;(2)有私家车位,但不对外开放,沿街商业停车需求得不到满足,只能依靠路内,如融侨城。

4.南岸区停车发展策略

4.1发展总体策略

随着城市发展,提高建筑物配建停车指标、执行严格的停车配建政策,重点建设路外公共停车场,随着区域停车供给不断补充的情况下有条件的逐步取消路内停车。停车供应坚持以分地区、分时段、分类别实行差别化的停车设施供应政策,逐步建立合理的收费体制,健全管理机制,完善配套法规,推动停车产业化,以支持南岸区停车健康可持续发展。

4.2具体发展策略

(1)城市中心区(适当增加供给):近期适当增加供给,促进南岸经济发展,远期根据停车形势可考虑抑制小汽车使用。(2)城市一般旧城区(加强供给):大力建设路外公共停车场,弥补历史欠账,满足停车刚需。(3)城市拓展区(供需平衡):严格按《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2年)》执行建筑项目停车位配建指标,并随城市建设同步实施公共停车场。

5.停车规划效果及建议

5.1路外停车规划效果评价

(1)全区路外公共停车场平均服务半径有大幅提升,提升了服务能力

本次规划在既有控规基础上增加59个路外公共停车场点位后,全区路外公共停车场达到185个,平均服务半径提升到437米,大大提升了服务能力。

(2)路外公共停车泊位供给基本满足公共停车需求,为远期停车良性发展预留充足的条件

本次路外公共停车场近期建设规划共计72个,提供停车泊位27944个。其中,既有规划路外公共停车场38个,停车泊位12721个;新增规划路外公共停车场34个,停车泊位15223个。

5.2相关建议

南岸区老旧小区停车位历史欠账较多,路外公共停车场建设又面临诸多需要克服的问题,停车难问题在短期内仍然难以得到有效缓解,路内停车将继续存在并将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为此,本次停车规划对南岸区路内停车规划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规范路内停车泊位设置,降低对道路交通影响。对现有南岸区路内停车进行全面梳理和研究,优化现有路内停车泊位设置,以此降低对道路交通高峰时段的影响。

(2)近期加强管理,远期逐步取缔。当前,城市汽车保有量逐年攀升,各大城市均面临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拥堵,南岸区也不例外,而降低路内停车对道路交通影响的最佳方式是取缔。然而,短期内取缔路内停车不现实也没有可操作性,只有加强路内停车管理,规范好秩序,才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关宏志,刘小明.停车场规划设计与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易武,李 硕.长沙市静态交通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J].公路与汽运,2005,2(1):98-100.

[3]王耀斌.城市停车场的规划与设计[J].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3):98.

篇5:停车场规划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规划、分类施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管并重、集约发展,改革创新、支撑保障为基本原则,加强规划引导,通过市场化方式推动我市城市停车设施发展,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20xx年全市新增公共停车位2.3万个以上。到2025年,我市基本建成配建停车设施为主、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路内临时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车设施系统,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居住社区、医院、学校、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停车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出行停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到2035年,布局合理、供给充足、智能高效、便捷可及的城市停车系统全面建成。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城市停车设施顶层设计

1.研究制定专项规划。各县(市、区)要积极做好城市停车普查,摸清停车资源底数,建立城市停车设施供给能力评价制度。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区分城市中不同区域的功能要求,按照《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和《城市停车规划规范》,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利用,围绕基本停车需求、出行停车需求、停车换乘需求,科学编制和完善城市停车设施规划,明确目标、规模和建设时序。〔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渤海新区、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公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保障基本停车需求。新建居住社区要严格按照城市停车规划和居住社区建设标准配建停车位。老旧小区、老旧街区、老旧楼宇等改造时,要考虑扩建新建停车设施。结合片区综合治理和停车资源共享等方式,提出居民停车综合解决方案。兼顾业主和相关方利益,创新停车设施共建共管共享模式。优化小区周边道路交通组织,在保障道路通行的前提下,科学划定允许居民在夜间停车的路段、时段,合理利用道路资源缓解城市小区居民夜间停车需求。加大公交场站配建力度,保障公交车辆停放,基本消除公交车夜间占道停车。〔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渤海新区、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满足出行停车需求。根据《河北省城市停车设施配置及建设导则》,合理确定各类建筑物停车位配建指标,新建项目要配足停车设施。在学校、医院、办公楼、商业区、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结合公共交通发展情况和周边区域交通条件,区分不同时长停车需要,综合采取资源共享、价格调节、临时停车等措施,合理确定停车设施规模。公共交通发达区域,应合理控制停车设施建设规模,完善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在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的前提下,统筹路内停车泊位总量,合理施划路内停车泊位,保证人行道、自行车道的连续性、安全性。〔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渤海新区、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解决停车换乘需求。加强出行停车与公共交通有效衔接,在城市出入口建设“停车+换乘”(P+R)停车设施,支持公路客运站和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建设换乘停车设施,逐步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出行结构。〔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渤海新区、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快推进城市停车设施项目

保障沧州市中心城区公共停车泊位供量稳步增长,今年内,路内泊位施划在原有4000个基础上再施划不少于1500个。加快推进沧州市名人植物园人防工程地下公共停车场和新华路公共停车场建设。谋划启动市中心医院(水专院区)、市人民医院(本部)、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高新区院区)停车场项目。〔市公安局、市人防办、市城管局、市卫健委牵头负责,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提高城市停车设施服务质量

1.提升装备技术水平。支持我市停车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加强智能机械停车装备研发。大力推广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系统应用。统筹推进路内停车和停车设施收费电子化建设,改造既有停车设施,增设充电桩,推动停车充电一体化设施建设。〔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渤海新区、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优化停车信息管理。鼓励不同投资主体和运营商合作,完善和更新停车数据信息,依法依规开放停车数据,促进停车信息共享。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推进停车信息管理平台与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深度融合,鼓励互联网平台企业等依法依规为公众提供停车信息引导等服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渤海新区、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公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广智能停车服务。加快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完善移动终端智能化停车服务,实现信息查询、车位预约、泊位诱导、电子支付等功能集成,推动停车资源共享和供需快速匹配。支持停车服务企业依托“冀时办”,上线移动终端智能化停车服务应用,改善停车体验,方便群众快速停车。鼓励停车服务企业依托信用信息提供收费优惠、车位预约、通行后付费等便利服务。积极探索“全市统建一套智慧泊车平台”,实现全市停车资源的统一调度、资源共享及大数据分析研判等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渤海新区、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大数据办、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人行沧州市中心支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4.鼓励停车资源共享。持续保持中心城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向社会免费开放使用,进一步扩大开放覆盖面,并在全市复制推广。鼓励商业设施、写字楼、旅游景区、体育场馆等停车设施在空闲时段向社会开放。推动居住社区、企业单位、周边道路由专业停车企业统一经营,探索错时开放、有偿使用、收益分享经营模式,通过网络化智能化手段实现车位共享,提高使用效率。〔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渤海新区、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文明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鼓励市场主体参与项目建设

1.创新合作模式。有条件的县(市、区)可通过项目打包、统一招标、规范补贴等方式,鼓励进行规模化开发。支持规范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推动共同投资运营停车设施。在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和不增加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允许有条件的县(市、区)依法合规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具有一定收益的停车设施项目建设。在不减少车位的前提下,允许停车设施配建一定比例的洗车点、便利店等便民设施,提升项目综合收益能力,推动停车设施建设管理产业化。〔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渤海新区、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放宽准入条件。深化“放管服”改革,培育公平开放的停车市场环境,消除市场壁垒和障碍,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全面参与停车设施建设、装备研发、产品供应、设施维保、运营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允许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申请投资运营公共停车设施,原则上不对车位数量作下限要求。对小型停车设施项目和利用自有土地建设的停车设施项目实行备案制。〔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渤海新区、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公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停车设施建设工程质量和验收管理,做好各类机械式停车设施设备养护维护和监测,确保安全运行。推动停车服务市场化改革,培育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停车服务企业,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对停车设施及服务企业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渤海新区、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着力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1.健全管理法规体系。在立法权限范围内,结合城市交通管理实际,清理不符合停车设施建设管理要求的规章制度,推动出台停车设施建设管理地方性法规,为依法治理城市停车问题提供法治保障。出台停车设施不动产登记细则,明确不同类型停车设施的产权归属,做好不动产登记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渤海新区、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应急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建立健全停车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标准规范,构建多层次标准规范体系。各县(市、区)负责制定或修编本地区居住建筑和不同类型公共建筑的停车设施、公交场站配建地方标准,根据不同项目使用性质和停车需求,合理确定配建指标,并根据城市交通发展变化适时评估调整。〔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渤海新区、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依法规范停车秩序。建立健全执法联动机制,综合运用民警巡逻、执法车摄录、监控设备抓拍等多种手段,及时依法查处违法停车行为,维护良好停车秩序。严格按照规定标准设置消防通道并实行标识化管理,严格依法查处堵塞消防通道等停车行为,确保生命通道畅通。加强路内停车泊位限时管理,严格控制停车泊位使用时段、时长,满足临时停车需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渤海新区、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队按职责分工负责〕

4.规范停车收费政策。健全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停车收费机制,逐步缩小政府定价范围。根据不同区域、位置、时段、车型和占用时长等,科学制定差异化收费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停车收费标准应向社会公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渤海新区、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公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协调推进。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渤海新区、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作为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行业主管部门责任,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全力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市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加强统筹协调和监督评价,指导和督促各县(市、区)完善相关政策、落实各项任务,确保目标如期实现。重大问题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渤海新区、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对有规划、有目标、有进度、有政策、有治理措施的城市,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在完善偿债措施等前提下,支持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发行用于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专项债券。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探索提供基于停车设施产权和使用权的抵押融资、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定向融资工具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支持城市停车设施建设;鼓励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鼓励采取“债贷组合”等方式,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城市停车设施融资体系。〔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渤海新区、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住建局、市城管局、人行沧州市中心支行、沧州银保监分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项目用地供应。充分利用城市边角空闲土地、中心城区功能搬迁腾出土地、城市公共设施新改建预留土地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自有土地增建停车设施,鼓励其他土地使用权人利用自有土地增建停车设施。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建设停车设施,挖掘城市道路、广场、公园绿地以及公交场站、垃圾站等公共设施地下空间等资源规划建设停车设施。各县(市、区)要结合具体实际,抓紧出台土地分层开发实施细则,落实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政策,采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等方式供应停车设施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停车设施用地,采取划拨方式供地。〔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渤海新区、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负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篇6:停车场规划方案

一、总体要求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着力解决“停车难”、“停车乱”等突出问题,促进城市交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按照远近结合、建管结合、动静结合的原则,持续推进停车设施建设,综合调控停车需求,盘活存量停车资源,加强停车智能化管理,严格规范停车秩序,强化重点区域管理。“十四五”期间,渝中区停车泊位总量持续增长;路内停车泊位数量控制在泊位供给总量的5%以内;对经过充分论证并有条件的路内停车实现智能化管理全覆盖,基本形成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协作共管、公众深度参与的停车管理新格局。

二、重点工作

(一)加强停车场规划建设供给

1.落实停车专项规划。依据中心城区停车专项规划及差别供给分区方案,按照“建筑配建停车为主,路外公共停车为辅,道路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原则,制定规划实施计划,明确停车设施布局、规模、建设时序等,经住建部门研究后纳入建设计划。(责任单位:区规资局、区住建委)

2.落实停车设施配建标准。停车配建指标参照《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执行,优先满足居住区、医院、学校等基本停车需求,统筹兼顾商业、办公等出行停车需求。(责任单位:区规资局)

3.推动停车设施建设。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我市停车设施配建标准,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建筑、居住小区的停车设施配建数量及出入口设计进行审查。加大公共停车设施用地、资金、政策支持保障力度,积极推动停车楼、地下停车库、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等集约化停车设施建设。研究利用城市绿地地下空间、桥下空间、“坡坎崖”地形高差建设公共停车设施,鼓励在待建土地、空闲厂区、边角空地等闲置场所设置临时停车设施。创新停车产业投融资机制,鼓励金融机构、社会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支持通过发行专项债券、企业债券等多种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探索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建设公共停车设施,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停车产业,推动停车设施与城市地块的开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责任单位:区规资局、区住建委、区城管局、区财政局)

4.实施停车差别供给。对重点管理区实行停车设施有限供给,对一般管理区实行停车设施扩大供给,引导鼓励公众优先选择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改善停车供需矛盾。(责任单位:区城管局、区规资局、区住建委、区公安分局)

(二)加强停车场日常管理

5.推行路内停车统一管理。按标准规范设置路内停车泊位,对路内停车泊位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按照市政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管理有关规定及时上缴区财政。路内停车收费特许经营权的取得应通过公开招标、拍卖等公平竞争方式,并按出让协议约定所得收入。(责任单位:区城管局)

6.划分路内停车管理区域。结合土地开发强度、区域功能定位、公交发展水平及路网容量等因素,将渝中区解放碑商圈、大坪龙湖时代天街商圈及51条主次干道划分为停车重点管理区域,其他区域为一般管理区域,在征求公众意见后对外公布。(责任单位:区城管局、区发改委、区公安分局)

7.规范停车服务收费管理。收费标准按照《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开征求<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机动车路内停放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渝发改收费〔20xx〕1231号)执行,机动车路内停放服务收费,以半小时为计费单位,不足一个计费单位的按一个计费单位计费;跨白天、夜间时段停放的按不同时段收费标准累计计收;不得采取包月、包年等其他方式收费。路内停车泊位停放时间不足15分钟的免收停放服务费,超出15分钟的从始停时间起计费。按照路内高于路外、重点管理区域高于一般管理区域、白天高于夜间等原则实施差别化收费政策。(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

8.优化停车管控引导措施。遵循“先重点后一般、控制和疏导相结合”的原则,依据道路交通拥堵状况,设立停车严管区、示范路,严肃查处违法停车行为,培养群众良好停车习惯,逐步扩大示范带动效应。(责任单位:区城管局、区公安分局)

9.强化路内停车动态管理。区城市管理部门、区公安部门应当根据道路交通状况、周边停车场情况等综合因素,及时对路内停车位进行评估调整。老旧居住区周边道路具备节假日、夜间等时段性停车条件的,由区公安部门牵头设置动态路内停车位,超过规定时间在动态路内停车位停放机动车的,由区公安部门根据道路交通安全规定进行处理。结合道路功能、交通流量等因素,加强路内停车泊位限时管理,严格控制停车泊位使用时段、时长,有条件、低限度满足临时停车需求,合理调控出租汽车、物流快递、公厕周边等特殊临时停车需求。(责任单位:区城管局、区公安分局)

10.加强配建及公共停车设施管理。全面排查整治停车场(库)擅自停止使用或改变用途等违规行为。(责任单位:区规资局、区城管局)

11.推动停车设施有偿错时共享。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泊位非工作时间有偿错时共享,鼓励相邻单位、小区利用停车高峰时间差异,互相借用停车泊位;探索错时开放、有偿使用、收益分享等经营模式,合理统筹利用企事业单位、居住小区、个人停车设施等资源,提高停车设施使用效率。(责任单位: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区住建委、各街道办事处)

(三)提升停车智能化管理水平

12.完善更新城市停车设施信息。建立停车设施基础信息数据库,持续更新停车设施建设、管理、布局及停车泊位使用、收费标准等数据,强化信息资源共享、数据互通,依法依规向社会开放。停车场经营管理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将其停车信息纳入全市停车信息系统。定期对停车设施总量、分布、建设和使用情况等进行普查,推行停车泊位统一编码制度。(责任单位:区城管局、区住建委)

13.推动停车管理智能化创新应用。建设区智慧停车管理平台,整合停车设施数据资源,打通停车信息资源数据壁垒,构建行政监管、车场管理、公众服务三大子平台,实现政府、企业、公众“三位一体”综合服务功能。推广停车诱导、泊位共享、预约停车、图像识别、不停车收费系统等停车智能化技术应用落地,推动辖区范围内的新建、改建、扩建停车场(库)智能化管理系统按统一技术标准进行设计、施工、验收。(责任单位:区城管局、区住建委)

(四)完善停车场备案管理

14.优化停车场备案登记。按照《重庆市停车场管理办法》严格办理停车场备案登记,精简停车场备案登记变更受理材料,优化办理流程。(责任单位:区城管局)

15.完善配建停车场临时备案。对因历史遗留原因,已取得产权证但规划验收资料缺失的老旧停车场(20xx年3月《重庆市停车场管理办法》施行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停车场),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以产权证作为规划核实的替代材料予以临时备案。(责任单位:区城管局)

16.完善其他停车场临时备案。对利用城市绿地地下空间、桥下空间、“坡坎崖”、待建土地、空闲厂区、边角空地及产权人自有空地等闲置场所设置的临时停车设施,在取得区公安部门同意设置临时车道口的书面意见并经停车管理部门公示7日无异议后,予以临时备案;对产权人利用自有其他规划功能的建筑改建为停车场的,经营管理者完善规划变更或提交场地使用安全评估并经停车管理部门公示7日无异议后,予以临时备案。(责任单位:区城管局、区公安分局、区规资局)

17.停车场临时备案时效。停车场临时备案有效期为两年,到期后应当重新办理备案。临时备案停车场经营管理者变更备案事项的,应当重新办理备案手续,停车场停止使用或者改变用途后30日内应主动向区城市管理部门报告。(责任单位:区城管局)

(五)强化停车管理执法

18.加强对停车场备案及运营管理的执法。对未按规定时限办理备案、提供虚假备案材料、未备案开放经营停车场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对停车场(库)擅自停止使用或改变用途等违规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对停车场经营主体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的情况依法进行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对停车场服务收费开展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不执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等价格违法行为。(责任单位:区城管局、区消防救援支队、区市场监管局)

19.加强对违法停车的联动执法。建立违法停车执法联动机制,区城市管理部门负责市政人行道区域执法、区公安部门负责市政车行道区域执法、区消防救援机构负责消防通道区域执法,加强信息互通共享,按照各自职责及时查处违法停车行为,定期联合排查清理长期占用停车泊位的“僵尸车”,提高停车泊位周转率。同时,结合《重庆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试行)》的实施,强化属地管理责任,由“门前三包”责任人对责任范围内违反车辆停放规定的行为进行劝告、制止,并及时向属地街道报告。(责任单位:区城管局、区公安分局、区消防救援支队、各街道办事处)

三、组织保障

(一)健全停车管理机制。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各区级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渝中区停车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及管理工作,推进区域治理。区城管局负责本实施方案的具体组织协调及政策落实工作;区发改委配合修订完善停车收费价格政策;区公安分局与区城管局负责加强违法停车治理;区财政局负责政府投资公共停车场(库)、路内停车泊位等市政公共停车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的监管;区规资局负责保障停车设施建设用地,执行停车设施配建标准;区住建委负责加强公共停车场(库)工程建设过程的监督管理;区城管局与区大数据发展局负责推动停车管理智能化创新应用;区市场监管局负责指导机动车停放服务经营者的价格行为;区经信委负责牵头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区消防救援支队负责依法进行消防安全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城管局,负责统筹协调停车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将不定期召开工作会专题研究停车管理重难点问题。

(二)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区级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停车场的监督检查,开展停车场专项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依照各自职责进行依法处理。

篇7:关于停车场收费管理规划

由于公司目前的车场管理比较混乱且无规律,为了更好的将市场的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给商户一个整洁有序的鞋业批发市场,经总经办决定有今日起,市场空旷范围一律实行收费以及有规范性的管理,具体管理办法如下:

1、所有的商户停车一律按照我司规划的范围进行停车,同时商户的车辆实行一车一证制度,由我司制作(车辆通行证)贴于车辆的右上角部位,该证件附带有该车辆的车牌号码及有效期,凡是商户的车辆没有登记在案的,我司将对其实行收费制度;其次,该证件只对商户的一辆车对号入座,与该车号码不对称或者过有效期、冒用的,我司将严格按照收费标准进行收费;

2、凡是来我市场范围进行采购的车辆,我司将会实行(免费卷)制度给予供应商和商户方便政策,供应商的车辆一定要按照我司指定的停车位进行停放车辆,取车时我司保安将会收回免费卷方可放行该车出去,供应商的免费卷有商户自行提供,派发的停车卷由我司制定并拥有该卷的所有权,商户不得私自进行更改、变更、一旦发现我司将视其为违规行为,商户要负所有责任以及赔偿义务;

3、如有外来车辆进入我司车场或者停车位的车辆,我司将按照该车辆进来的时间进行登记时间,一律按照停车收费标

准进行收取费用;

4、所有进入我司范围的车辆有保安员进行指挥停车,按规定

范围停靠车辆,不得违规停车,如有违规停车的车辆(无论是任何身份的车辆)我司将会双倍的收取停车费用;

5、保安员将每个小时对车场所有车辆进行监管,发现问题或

者没有关车窗的车辆,有义务进行提醒以及做好安全措施,一旦车辆发生被盗或者被损坏,保安员要及时的进行阻止和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6、关于收费人员的管理,将严格按照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进

行落实,礼貌收费、认真收费、按时收费等要做到位;不得对车主无礼或者无故多收取费用(损坏我司硬件设施的车辆除外);

7、严格控制车辆进入车场的车速,在所有进入停车位的时候

保安员要及时提醒该车主,做好安全措施使我们工作人员的义务和服务标准,认真执行严格落实车场制度,做到对公司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商户负责、对客户负责等;

8、当天的停车费用要及时上交公司财务,不得有私贪或者私

自占有行为,一旦发现工作人员有以上行为的,公司有权将其无心解雇处理;

9、出公司以及工作人车辆以外,其他车辆一定要严格把控,分清楚该车的收取费用的范围以及免费事项,免费车辆一定要收回该车的免费卷方位免费车辆,无免费卷的车辆照

常收取费用,不徇私情;

以上管理车辆规划方案,望我司工作人员要严格落实和执行,车场管理是我司的一个形象窗口,工作人员要认真负责、礼貌执行,为公司利益着想树立一个完美的形象窗口;如有改动总经办会及时给予书面通知,工作人员不得私自对该管理制度和方案进行更改;

篇8:停车场的规划

关键词:坡道,多层车库,停车形式

随着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城市配套、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各种问题随之而来。目前我国城市车位规划相对滞后,停车位缺口很大。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城市停车位严重不足,不仅限制了汽车及相关工业发展,更造成许多城市停车难、停车乱问题,继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公安部交管局日前发布信息,截至去年9月底,全国汽车总保有量8500多万辆。而按国际通行标准每辆车配1.4个泊位计算,目前国内共需要约1.2亿个汽车停车位。而就目前来看,城市停车位的建设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尤其国内经济发达的城市,城市道路资源的限制,与不断增长的车流量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而城市中的停车场正好起到蓄纳、调节的作用,道路违规停放的车辆减少,交通自然就会畅通,更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道路资源。从各国的城市交通规律和实践经验得出,动态和静态交通只有协调发展,才有可能真正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城市停车位不足问题已经成为道路畅通工程建设的一个大难题。

在当今寸土寸金的城市用地,尤其是金融、商业区,乃至如今的住宅区,很难实现提供大面积停车场的土地资源,因此,多层停车库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应运而生,一个只能停50辆车的停车场,如果变成地上5层、地下3层的立体停车场,停车位就可增至400个。相对城市紧俏的土地资源,立体停车场“上天入地”将车位“七十二变”的本领,正越来越受到社会认可,成为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的重要手段。

1 多层停车库

1.1 定义

多层停车场也被称做多层停车库、停车楼等,其功能主要用于停放小型汽车。更多的是用以缓解城市停车场用地紧张问题。

1.2 选址

由于多层停车库内存放车辆较多,车辆进出频繁,宜选址在道路通畅、交通方便的地理位置,但应避免建在城市主要交通干道旁边和主要道路交叉口附近,以免车辆进出直接汇入城市繁忙交通;停车库内车辆集中,是消防重点部门之一,并有噪音干扰,应按照现行防火规范的要求,与其周围建、构筑物保持必要的消防距离和卫生间距,尤其不宜靠近学校、医院、住宅类等建筑。

2 坡道式多层停车库

2.1 形式

根据车辆的竖向移动方式,多层停车库可分为坡道式和机械式停车库。

该文主要探讨的是坡道式停车库。坡道式停车库主要指汽车通过连接各楼层的坡道,以自行移动的方式完成上升和下降。坡道的形式可根据建筑物的平面轮廓、空间结构、通道宽度、防火隔离、上升高度和行驶等特征进行分类,如下图所示。由于框架结构的特性,多层停车库的坡道布置在主体建筑之外为宜,以免对停车空间造成干扰。而在条件限制时可采取布置在建筑物的中部、两侧或者两端的形式,但内部坡道是应注意主体建筑的柱网结构和净空高度的处理。坡道式停车库,见图1。

2.2 建筑面积分配

多层停车库的平面功能划分,分为停车区(包括车行道、停车位、回车场地、坡道、在内的停车部分;以及人行道、楼梯、电梯在内的竖向交通设施);大型停车库还包括保修工间区(包括小修、充电、轮胎等主辅修工间以及吸烟室、洗车间等);调度管理区(包括办公室、调度室等辅助区)。多层停车库的总建筑面积一般按100~113 m2/每标准车计算(其中停车区建筑面积一般为67~73 m2/每标准车,维修区的建筑面积一般为14~17 m2/每标准车,调度管理区的建筑面积一般为8~10 m2/每标准车,辅助区的建筑面积宜为6~7 m2/每标准车,而机动和预留发展部分的建筑面积一般为5~6 m2/每标准车)。每部分的面积根据各建筑单体的性质合理上下浮动,以提高停车面积利用效率,避免出现浪费和交通组织不畅。

2.3 车辆停放形式

停车区的车辆停放形式按汽车停放角度,可分为0°的序列停放,成30°、45°、60°的斜列停放,成45°的斜角交叉停放,和成90°的垂直停放,在停车库的设计时应结合停放区的平面形式,优先选用进出车辆最通畅、占用建筑面积最小的原则作为停放区的主要停放形式,停放区周边零星面积,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更为灵活的停车位布局,减少面积浪费。

2.4 建筑柱网

停车区的合理柱距是确定多层车库柱网的主要因素。应根据所停车辆的停放形式,计算车辆间所需的安全间隔,结合车行道布置、回转方式、占用的建筑面积最小等原则,选定结构最经济、最合理的停车区柱网。在设计柱网间距时,首先应确定柱网的单元尺寸、车位数量和车行道所需的合理跨度。由于多层停车库的性质,楼层表面静荷载及活荷载均较大,应避免出现为减少柱的数量过分增加跨度或地下车库埋深过大所带来不利因素的影响。当停车位和车行道所需跨度尺寸不能完全统一时,柱网可根据需要分别采用不同尺寸,但不应超过两种尺寸,以免对设计造成不良影响。

2.5 停车区层高

停车区的层高应能满足设计车辆的通过要求,汽车库室内最小净高,微型车及小型车一般为2.2 m,除考虑因各类设备、管线需适当增加高度外,层高不应过大,以免增加建设成本。一般设计采用层高为车身高度,加0.2 m安全距离和结构所需高度之和,同时,合理的结构形式以及梁板布置,也对建筑层高的确定起着重要作用。

2.6 安全出口

多层车库的安全出口应根据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设置,各安全出口必须分开设置,有限速、禁停车辆、禁止鸣笛等日夜能显示的反光标志,并有地面交通导向标志。出入口宽度以单向行驶时不宜小于3.50 m,双向行驶时不宜小于6.00 m为原则。

2.7 消防设计

2.7.1 防火分类

车库的防火分类,见表1。

2.7.2 防火分区

多层汽车库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2 500 m2。当停车库内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规范表5.1.1的规定增加一倍。Ⅰ、Ⅱ、Ⅲ类地上汽车库均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7.3 安全疏散

汽车库人员安全出口和汽车疏散出口应分开设置。除特殊情况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室内最远工作地点至安全出口或楼梯间的距离不应超过45 m,当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距离不应超过60 m。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封闭楼梯间,疏散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1 m。汽车疏散出口不应少于2个,2个汽车疏散的出口之间间距不应小于10 m;2个汽车坡道相邻设置时,坡道中间应采用防火墙隔开。汽车疏散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 m,双车道不宜小于7 m。

2.8 其他

3层以上的多层汽车库应设置供载人的电梯。

楼地面应采用耐磨、防滑、强度较高的的非燃烧体材料,并应设置不小于1%的排水坡度和相应的排水系统。高档停车库更可在地面采用环氧树脂面层等便于清理,不起灰尘的手段提高停车库品质。

3 坡 道

3.1 概述

多层车库的坡道和出入口是汽车进出的唯一通道,也是多层车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为汽车安全出口,在车库的面积、空间、造价等方面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坡道的类型主要有直线坡道和曲线坡道两种。

3.2 数量

坡道的数量主要决定于进出车速度、数量和安全要求,以及车辆在库内水平行驶的长度、出入口布置与数量等。设计汽车坡道的通过能力时,一般以通过约300辆小轿车/每小时进行设计,但综合建筑消防和城市战备方面因素,停25辆汽车以上的车库,至少应设置两条不同方向的坡道,以满足规范要求。

3.3 坡度

3.3.1 横向坡度

车库中直线坡道采用1%~2%,曲线坡道应保持横向超高,采用5%~6%。

3.3.2 纵向坡度

小轿车直线坡道小于等于12%,曲线坡道小于等于9%。采用倾斜式楼板代替纵坡应不大于5%,采用错层式坡道纵坡可以适当加大。

4 实 例

天津信义股份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设计的多层车库,建设地点为天津市武清区工业园区。停车数量为500辆,主要停微型及小型车辆。层数4层,1至3层为停车库,4层为健身及餐饮。

首先考虑到停车数量超过300辆,根据设计规范,此类应为Ⅰ类停车库,必须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因此防火分区面积可达5 000 m2。经过停车位所需尺寸的计算及结构经济性比较,柱网初步定为8 m×8 m。

按照规范50067-97第6.0.6条规定,此类停车库的汽车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为了避免汽车进出行成的交叉干扰,在设计时,建筑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半圆形单行坡道,一进一出,既减少了坡道的占用面积,又能有效地解决汽车垂直交通的问题。按照规范,汽车库室内最远工作地点至楼梯间的距离当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距离不应超过60 m,故在车库的四角均布置一个封闭楼梯间,在靠近东侧设置专供4层餐饮及健身的主楼梯及电梯,满足人员疏散要求,同时在入口附近设置了残疾人停车位。整个车库每层均为一个防火分区,每层面积不超过5 000 m2,坡道与库内之前设置防火卷帘,层高定为3.6 m,满足预留设备管道净空的要求。最终形成以下标准层平面,如图2所示。

5 结 语

现在由于城市用地紧张,随着汽车停车需求量的迅速增长,汽车库往往向地下或地上高空发展。而目前独立多层停车库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之相关的规划、设计、建筑等方面书籍和资料较少,建筑规范与标准也不十分完善,希望有关研究部门以及专家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和探讨,以满足市场需求。以上内容仅作为探讨,有错漏之处,望读者加以指正。

参考文献

[1]GB50067-9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S].

上一篇:退一步也很美丽小作文学生600字下一篇:入党校的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