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治理改进方案

2024-07-11

学校治理改进方案(共8篇)

篇1:学校治理改进方案

我的学校治理改进方案

在这一段时间的培训学习中,我有幸参聆听了几位教授专家的讲课,时间虽短,内容很精彩,使我受益非浅。

现就结合我校实际,在提升我校办学品味,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归纳几点:

一、学校现状

我校地处涡阳县偏远乡镇,是个小学校。学校创建于1985年9月,总占地10400平方米,建筑面积980平方米。学校现有7个教学班,200余名学生,13多名教师,80%的教师有大学本科学历,其中拥有高级职称的有1人,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人数占总人数50%以上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连续多年名列全镇前茅,受到上级表彰。

但近年来,由于社会生育率大幅下降,县教育资源布局调整等原因,学校的办学方向一度迷失,直接引起优质生源流失,此后一段时间学校发展不尽人意,教师人心动摇。

二、学校近期规划

在这种情况下,我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根据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经过认真调研,我提出了“做大小学,做强学前教育”的发展思路。办学方向明确了,学校也有了新气象,通过全校教职工的艰苦努力,学校进步很快,学生成绩快速提高,学校也走入了正轨。近三年我校制定的发展规划确定的学校发展目标是:经过3年努力,将学校办成“校风文明、教风严谨、学风踏实、学生喜爱、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本镇一流学校,把我校全面打造成“书香校园,文化校园”,具体措施如下:

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方面,重视改善教职工的工作条件,关心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美化校容校貌,搞好环境卫生,创设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资源的不断优化,现有的校舍、办公条件,远远不能适合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

我们根据校舍安全排查鉴定情况,结合学校发展前景,特制定学校校舍工程总体目标及改建规划:

(1)学校教室,需要进行防漏加固维修;(2)图书阅览室需要进行改造扩大;

2、以“和谐发展、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我校计划围绕“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报答父母”理念,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思想教育,同时对校园内墙壁文化进行整体规划布局。

3、校园绿化建设

做好绿化、美化环境工作。针对校园面积小,学生人数少的实际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操场南侧绿化为主。目前针对各班教室前花坛存在的问题计划下学期开学进行整理,统一布局各班前的花坛内的花草,并明确责任人通过科学规划,分期有序的实施,让铜关小学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分区明确、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小学,使校园成为师生学习、工作的理想场所。

反思以前的状况, 我认为,高质量的教育应该让每个孩子都有所发展,单纯追求升学率不是学校的发展方向;学校的培养目标应该由单一走向多样,应从多方面丰富学生发展,充分发掘学生的多种才能。虽然我们学校生源不够理想,但学校和教师要相信学生是可以发展的,是能教好的。学校和老师要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对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抱有信心。对家庭教育的力量不能轻视,但同样也不宜高估。教育工作者应该相信教育的力量。学校教育如果做得好,可以成为影响学生发展的主要力量,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甚至改变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我校的学生相对中心城区学生可能在课程学习上有不少不利的地方,但他们也有自己的独特发展优势,如朴实、外部诱惑少,虚荣心也少等。学校不宜总是强调生源不利的一面,应该更多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发掘学生身上有利于发展的因素。

总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在改革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强国的伟大战略决策。

篇2:学校治理改进方案

——怀远县徐圩乡韩湖小学 吴峰

我是怀远县徐圩乡韩湖小学校长吴峰,有幸参加了2018年安徽省国培计划乡村校长工作坊(小学)培训班的培训学习,学习期间我认真听取了各位专家的讲座和分析视频,学到了许多有用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独到的管理经验,自感受益匪浅。根据培训学习的要求,结合学校管理的经验,我对我校当前的管理体系做了深入反思,为进一步改进学校的办学理念,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对学校管理制定了改进方案。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和农村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大幅度增加,而留守儿童的安全管理、学习管理也成为目前学校管理中新的难题。

怀远县怀远县徐圩乡韩湖小学地处怀远县徐圩乡最东侧,离县城约35公里,建国前后由韩元信等人断断续续地在村中的不同地方对村中的学龄儿童进行启蒙教育。1965年春天创办韩湖小学。建校伊始三个年级,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完小、戴帽初中(1971-1978)。1978年初中迁并到褚湖联中,韩湖小学只留完小。学校占地面积2147平方米,建筑面积820平方米,学校在学生高峰期超过600人。

为了适应教育新形式,2006年9月起四至六年级合并到云华占美春蕾学校后韩湖小学变更为教学点。学校现有在岗教师2人,学生12人,有2个教学班,1个图书室。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办学理念,以打造“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四美校园、建设特色学校为目标,以队伍建设为抓手,狠抓学校管理,丰富办学内涵,致力于良好学风、教风、校风的建设,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提高。

近几年,政府持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给我校校容校貌带来显著变化,办学条件显著提升。我校现有校舍建筑面积507平方米,运动面积303平方米,学校绿化面积350平方米,多媒体教室1间,图书(阅览)室1间,图书达到

近1000余册,互联网接入带宽10M。

为了贯彻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营造优良、安全、规范的育人环境,提升我校教师的师德素养和人文素养,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学校管理制度。

一、制订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仔细研究了许多学校管理制度实施办法和文献,制定出《在校生家长的职责》、《在校生应遵守的纪律》、《值班教师职责》等制度。

多好的制度都可以制定,但如何有效实施和落实却是另一回事。因此要制定出一整套可操作的监督机制,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不足和问题,及时解决,使之养成落实和充实计划的习惯。首先,学校的老师之间做好交接工作,对学生的管理实行时间段责任到人的政策,有利于更好的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其次,教师和家长之间也要做好交接工作,与家长交接时顺便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可以从侧面对学生的生活作个了解。我们借以上这些细微的、严格的管理制度,免除了许多安全隐患,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施制度的同时也得到很好的体现。

二、用爱心指导在校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个人小时候良好习惯的养成,将会影响他们一生。农村的孩子由于条件限制,教育方式和城市学生的教育有很大区别。农村孩子进入学校前大都和家长生活在一起,家长的举止言谈是他们接受到的的最初的教育,而农村家长的文化差异很大,对孩子的教育并不科学。因此教师需要将孩子以前接受的不科学的思想改正过来,并教给他们更加健康的文化和生活常识。

教师首先要拥有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只有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对待学生的学习生活,亲历亲为,实事求是的做好每一件事,为学生营造一个干净舒适的学习生活场所,让学生和家长都放心。

教师不但要是教师,还要做学生的亲人和朋友,耐心的讲解,严格的批评以及无微不至的照顾,都是必须的。只有和他们建立和谐的关系,才能更好的照顾他们。看到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每个教师最大的心愿。

三、让社会满意

学校是个大家庭,教师和学生都是这个大家庭里面最重要的成员。我们辛勤的劳动,我们高度的集体责任心和敬业精神都是学校面貌的重要体现。帮学生解决纠纷,帮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等,都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怀,而学生对我们的信任,以及不断进步,则是给我们劳动的最大回报。在规范化的管理实施一段时间后,我们也的确得到家长的好评,许多家长在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这么干净、有纪律的环境中上学和生活后,都很满意,根据家长反映:孩子懂礼貌了,讲卫生了,会帮家长干力所能及的活了,还有收拾屋子等等,听到学生有这么多好的转变,我们真的很满足。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信任度增加,学校的工作也可以更好、更顺利的开展,也有利于学校的高速率运行。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健康成长,这是我们的信念,我们会为此继续努力。

事实证明,这样的管理制度好处很多。一是有利于锻炼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避免家长对孩子的不正当溺爱而给孩子造成不好的成长历程。二是有利于减轻一些社会经济负担。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群体生活,在感受大家温暖的同时,也成为有爱心、乐于助人的人,并且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四是有利于规范化管理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五是有利于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

篇3:学校治理改进方案

《国家中 长期教育 改革和发 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在此,把“现代学校制度”与现代学校的治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我国中小学校治理体系的完善指明了方向。现代学校的建立必须是新型的、更加完善的治理体系,它涉及学校与内外部各类组织或个体关系的系统变革,涉及学校和社会关系、政府和学校关系以及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等多个维度关系的重构或调整。构建现代学校制度,提升中小学校的治理成效,是实现我国中小学校现代化的关键。

一、现代学校及其特征

自20世纪90年代始,我国学界和教育界就对现代学校概念的界定存有很大争议。有学者认为,现代学校是根据工业社会、知识社会及知识社会以后的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进行培养教育的场所[1]。我们认为,现代学校的概念应该表达出它所具有的本质特征,而不能停留在一般的教学场所层面。

关于现代学校的特征,我们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服务化。现代学校区别于传统学校最重要的一点是服务理念的不同。现代学校必须建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其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服务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这种发展不只局限于学生的升学,而是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以及使学生形成具有终身发展的能力与潜力,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活力和动力。

(2)教育公平化。现代学校关注全体学生、尊重和力求满足各类学生的教育需求,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多元发展。特别是对处境不利学生的学习予以关注与支持、平等对待学生个体化学习的指导,对学生进行公正、客观的个人操行及学业评定,体现现代学校的“人本”“公平”的特征。

(3)教育人文化。现代学校与传统学校死板僵化的管理不同,着重让教育具有人性化、人文化。每一个人能获得更多的关爱、关心、关注,并以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感,更加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精力充沛地参与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与学习中去,深入思考,集思广益,探索全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之路。

(4)管理民主化。现代学校管理的民主化,首先表现为学校师生员工具有民主的理念;其次是学校民主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充分体现在对家长、学生、老师以及他们彼此之间建立起来的民主关系上;再次是体现为学校的决策与管理实行民主的方式,如教代会、家长委员会、校务会等民主监督与执行机构。

(5)社会学习化。这种社会学习化不仅推动学校内部的学生和教师学习力的提升,还能推动社区人士以及学生家长能在各自的相应领域的学习力、工作力的持续提升,并能够成为学校所在社区中学生家庭和社会团体等各种组织的发展,带动它们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学习型组织,进而形成学习型社区乃至构建成学习型社会。

通过对上述现代学校特征的分析,我们认为,现代学校是指在知识经济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以先进的服务理念为指导,以管理民主化为手段,以建设学习型社会为基本要求,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针,以新型的政、校关系为基础,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以及学校所在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场所。

二、中小学校现代化治理途径的思考

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学正职校长总数超过57万,再加上副职校长和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校长,校长的总数超过了100万。如何加强校长队伍的建设和管理,通过建设和管理来促进校长的专业发展,推进现代学校的建设,将直接影响数亿个家庭的发展和幸福,决定着我国的教育质量。从现代学校建立的角度,我们中小学校现代化治理的关节点是推进中小学校校长管理专业化。中小学校校长管理专业化包含两方面:政府管理中小学校校长的专业化和中小学校校长治校的专业化。

1. 政府管理中小学校专业化治理的完善

(1)构建新型的政、校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校得益于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获得了巨大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学校发展与政府监管关系又出现不适应的矛盾,制约学校的发展。按照《纲要》要求,构建新型政、校关系不是要学校摆脱政府的控制和管理,而是要进一步优化二者之间的关系,明确学校与政府各自职责,使学校和政府更加顺畅地发展。政府应该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促进校长专业组织(以及其他专业组织)的发展,这不仅是校长职业走向专业化的客观需要,也是转变政府对学校的管理程度、方式和内容的需要。首先,政府要构建一个懂基础教育基本规律与内部管理、专业能力强的教育管理队伍来从宏观上管理学校,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教育计划,对学校实行间接管理,不去干预学校的具体管理工作。其次,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改变中小学校长的选拔方式与评价标准,不能按“官”的制度与思维来选拔、使用、培养与考核中小学校校长。校长是一个专业化很强的职业,而不是职务。

(2)建立校长职业资格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职业的专业化过程中出现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为国家对各行各业从业人员规定的职业准入标准,职业资格制度要求从业人员经过严格系统的教育和培训、获得能胜任工作的特殊知识和技能、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以获得从业资格。林明地教授认为,获得校长专业证照“是校长进入校长职位,处理校长工作的允许状,代表其在专业上完成某种课程,通过考验,且在法律上具有资格,足以胜任”[2]。校长资格认证制度是校长职业专业化的基本特征,是国家对专业从事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校长的基本要求,是有志成为校长的人士获得校长工作岗位的法定前提条件。校长职业资格从制度上保证了校长的专业化水平,它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质量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声誉和地位。当前,国家虽然相继出台了《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 ( 试行 )》《实行全国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制度的规定》等与校长任职资格认证相关的文件,但是我国大陆地区对校长职业准入的要求只能做到“持证上岗”,这个证是“岗位培训合格证书”,而非“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必须从校长人选的学历水平、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水平、领导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身体条件等方面建立适合于我国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职业准入制度,严格控制职业证书的标准和资格的认定程序。实行校长职业资格制度,中国香港于2002年9月就已实行,英美等国甚至更早,我们可以从中进行借鉴。

(3)建立健全校长选任制度

实行校长职业资格制度就是将校长职业化。这也是提高校长专业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行为,也可以确保校长从业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在选任体制中,我们认为应加强对中小学校长的入职认证,严格控制选任程序及形式。2015年1月1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通知》(教师[2015]2号),这个新标准包含“办学理念”“专业要求”“实施意见”三个部分组成,是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校校长专业化建设及管理的重要依据。但是校长选任体制的建设和完善,还有赖各级政府进行创建和完善。另外,政府要成立专门机构对校长任职资格、考核程序、培训体系、评价工具等工作进行规范,为校长的专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和指导。

(4)建立校长监督评估机制

中小学校校长也同样要接受到一定的监督和评估。目前,政府相关部门虽然有监督机构,但是工作实效大打折扣。如何做到有效监督有待进一步优化。另外,政府也要组织成立一个专业评估机构,制定出综合的校长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对校长政绩的评价指标体制,以期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促进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5)建立校长激励机制

当前,评价校长的主要方式是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由于我国中小学校普遍实行的是校长职务与行政级别挂钩的校长管理制度,校长的职务级别与学校的行政级别挂钩,强化了校长的官本位意识,淡化了校长专业领导者的角色,难以激发校长的竞争意识。1993年,上海市针对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改革问题,建立了校长职级系列的改革目标,将校长的职级划分为五级十二等,详细制定了各等级校长的任职条件及评定的指标体系,大大激励了校长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动力和热情。上海市校长晋升等级值得借鉴。

2.中小学校校长治校专业化的完善

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话强调校长治校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性。德国巴伐利亚州迪林根教育学院海林教授曾在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2000年召开的中德研讨会上说:“管理现代型中小学的领导不再仅仅是传统观念中肩负管理任务的教师,而是处于核心地位、主导地位和决策地位的职业型领导。他代表的是一所学校的形象和风格,其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文化氛围、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3]因此,提升校长的专业化水平是决定教育发展成效的关键。

(1)推动校长专业素质不断提高

校长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校长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专业精神是校长事业心和责任感的灵魂,表现为校长敬业、志业、勤业、乐业和精业等内容。专业知识是校长应具备的基础性条件,它将成就校长专业发展的深度和高度。北京师大教育管理学院褚宏启教授曾提出,校长专业化所需要的知识应符合效用、数量和质量标准,保证有用、够用和好用,校长专业化的知识基础应由实践性知识构成,应把实践性知识从已有的数量庞大的教育管理知识中剥离出来,并依据质量标准对其加工整合[4]。褚教授的这些观点和探索具有开拓性和启发性,应引起针对校长专业化发展培训机构的高度重视。在专业能力上,中小学校校长首先要具备基本的教学、科研能力,能够做好专业引领;但校长专业发展能力更主要的是要落到具备决策、管理、协调和经营四个维度上。只有具备这些能力,中小学校长方能有序、和谐、高效地管理整个学校。

(2)构建和谐的学校管理文化

理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管理行为。中小学校校长要带领全体师生确立办学理念,绘制共同愿景,共同开拓进取。校长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校长不仅以学生为本,也要以教职员工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解放人、发展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现代学校治理的一个重要理念。同时,还要树立服务的意识,因为学校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不是学校的产品,家长也不只是学生的家长,而是学校的服务对象。教育就是一种服务,老师教育学生也不是一种恩惠,而是一种服务。这种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治理文化是现代学校的重要体现。

(3)构建现代学校的内部民主管理机制

《纲要》指出,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这个现代教育制度,重要的是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制定学校章程,包括总则、组织机构及职责、教育教学管理、后勤保障管理、教职工管理、学生管理、学校与家庭及社会等方面。作为校内的“小宪法”,在章程的基础上,还要将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有机结合,充分落实好校务公开制度、校务会议制度、教代会制度、财务监督制度、听证制度、教职工业务考评制度、干部发展制度、干部民主评议制度。这些制度能够有效保障中小学校有效实行民主管理,依法执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

(4)构建、完善现代学校课程体系,形成校本文化

目前,我国普通高中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现代学校课程的治理和构建,在完成国家课程和充分满足师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形成基于国家课程的科目、学校的文化传承、地方民间文化传统和特色为主干而生发出门类众多的现代学校校本选修课程体系。这些校本课程基本上能满足学生发挥、彰显优长,学校凸显个性所在,它们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课程体系。这样既能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又能促进学生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5)整合教育力量,促进共同发展

要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广大家长、社区各种组织的支持。一是要保障社区中家长及各种组织有效地参与学校管理,并开展“双向互动”,互相支援,推动学生的成长。二是社区各个组织或家长利用己方的可用于教育的各种资源给予学校必要的支持、监督,或根据对方的合理建议对己方所实施的教育进行必要的调整,形成和谐的家校教育的合力。法国提出好学校的标准之一是“一所更开放的学校”,即一方面与家长建立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与社会环境和外部世界保持联系[5]。这样,家长和社区不仅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有力地推动学校管理的民主化;而且还将学校与社区、家长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增强学校教育与管理的成效。

篇4:学校治理改进方案

【关键词】治理结构;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建立开放和谐、民主主动的管理体制,是体现学校现代化意蕴的“新质”,因为在现代教育意义下,学校教育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学校的办学方向、育人目标、重大决策乃至课程的改变与实施等必然与社会环境、家长期盼有着极为广泛的联系。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已写进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学校理应通过机制或组织的变革,把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吸纳进管理阵营,平等参与学校管理,形成协调制衡的学校管理新机制,才能营造有利于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增进学校管理的活力。纵观当下不少学校的管理结构和管理过程,由于受传统学校管理思维模式的影响,管理结构相对单一,管理过程的社会开放度存在着明显不足,其主要表现为:

一、学校管理结构和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理事会议事制度缺失

“十二五”期间,很多学校推行理事会制度,学校成立了由学校、街道、社区、家长及区教育行政部门代表组成的学校理事会。但由于对其基本功能认识较模糊,没有形成理事会定期议事的新常态,一年两次的议事制度逐渐淡化,导致虽有管理组织但无实践行为的倾向。

(二)家委会的权利边界不清晰

早在20世纪80年代起各中小学成立了家长委员会,但由于对家委会的权利边界不清晰,没有形成“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共同目标,多年来往往以开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取代家委会的日常工作,因而家委会的民主监督和管理职能难以落到实处。久而久之,导致家长对学校素质教育缺少理解和支持。甚至出现不少家长窥看、猜想和指责学校教育的现象。

(三)家长学校课程实施缺少双向互动

虽然学校每学期举办家长学校,学校领导以及授课教师均能认真备课,家长学校授课主题明确,讲课生动,切合学校和班级实际,但往往是单向宣传和讲授学校、教师的意图多,汇报工作多,提出希望和要求多,谈论学生学业水平多,因此家长就成了被动的听众,缺少合作的空间和内容,家长的协同、参与、支持和监督以及家长的自我教育日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学校理事会和家长委员会的规范化建设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突破口,只有充分发挥其民主监督和管理功能,学校工作才能在“阳光下运行”,在合作治理中体现民主的学校生活本质,凝聚育人合力。

二、改进策略

(一)提高合作治理的价值认识

当今教育已经进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自我教育有机结合的“大教育”时代,自上而下的传统管理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应以科学的合作治理机制引领学校发展,虽然目前实施的管理体制是校长负责制,但作为校长应该认识到学校的治理主体除校长、校务委员会以及教代会等内部机构外,还包括学校理事会和家长委员会。有了这样的认识,校长还应该通过制度建设、建立工作机制,尊重他们的权利,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倾听他们的合理诉求,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依法办校、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为基本框架的现代学校合作治理体系的良性运行。

(二)完善合作治理的制度建设

1.充分发挥学校理事会的基本功能。

学校要把理事会的基本功能和工作制度纳入《学校章程》,通过学习引导,使学校全体行政成员明确其基本功能为评议、监督,咨询、建议,宣传、协调等多个方面,并完善一年两次理事会议事制度。学校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重大改革方案等应以制度化的方式充分征询民意和汇聚民智,以利在充分了解公众需求和意愿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在此同时,学校还应耐心倾听理事会成员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采纳分析、改进工作,及时化解可能发生的矛盾,解决可能发生的争端,消除摩擦,营造有利于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教育生态。

2.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主体性。

家委会是学校传统家校教育合作的主要形式,近几年由于家委会工作被家长学校代替,导致家委会形同虚设的主要原因是家委会的主体性缺失和作用不明显。因此,作为校长必须认真实施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委会的指导意见》,明确家委会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并加强宣传引导,让全校教师明确家委会的权利边界。学校要充分发挥组织和协调作用,每学期召开家委会会议,并组织专题培训,引导其工作职能由监督学校工作逐步扩大至关心整个教育教学工作,让他们对学校年度工作、阶段工作乃至课程设置、教师聘用、学生作息时间、课外活动、特色教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知情权和发言权,并逐步增强家委会工作的主体性和独立性。

学校还应改变家长学校授课内容和方式,采用研讨、对话、咨询等多种平等互动的形式,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不仅重视学习成绩,更要重视道德品质和身心健康,形成共同的价值指向。

3.充分发掘和利用家长以及社会教育资源。

社区、家长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学校应协调和整合这些优质人力资源、文化资源,把有理念、有想法、有特长的家长和社区干部聚合在一起,组成志愿者团队,参与学校课程开发和课程教学,以弥补在职教师专业特长单一,不能完全适应“菜单式”课程教学和课程评价的缺憾。

如我校德育社团课程“红领巾党校”的校本教材《党的光辉照领巾》《点亮星星火炬》中,思想道德篇、时代精英篇、科技生活篇等课程内容富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学校把社会公德水平良好、有一定特长的家长,以及社区的“中国好人”、英雄模范、优秀党员等组成志愿者,让他们走进校园、走近师生、走上讲台,使课程教学和学生的道德体验活动更亲切、更直观、更生动,优化了社校合作、家校合作的教育过程,增强了教育的成果。

篇5:学校治理“三乱”工作方案

为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弘扬正气,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加强校风和师德建设,构建和谐、平安校园,根据《县教育局进一步开展治理教育“三乱”行为工作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切落实《关于在全县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以切实解决损害学生及家长切身利益的问题为目标,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采取“从严查处、从重处罚”的策略,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行风治乱工作的落实,以化解社会热点问题,促进社会稳定为宗旨,加大治理“三乱”的工作力度,使学校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确保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

二、总体目标

加强行风建设,树立良好教育形象,让学校成为一片真正的净土。努力为下一代创建一个和谐、平安的教育教学环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三、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进一步完善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治理“三乱”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提出要求,确保所有工作落到实处。

2、规范收费行为。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教育法规及有关教育收费政策,严格坚持上级规定的收费项目及标准,不擅自增加收费项目及提高收费标准,不扩大收费范围。学校凭县教育局统一制定的《收费公示栏》收费。坚持“一次性、两公开”的原则,实行公示、公开制度,加大工作的透明度,真正做到“学校明明白白收费,学生家长明明白白缴费”。

3、加强评估,落实责任。跟相关教师签订责任状,是纠风治乱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在教师中开展“教育形象工程”活动,树教师教学正气,树教育新风,真正把纠风治乱工作落实到实处。做到教师与校长签订责任状。

4、坚决制止教师举办收费补习班或向学生订购教辅资料,提倡教师义务为学困生补课,发扬无私奉献精神。

5、坚决禁止以各种名目向学生推销、推荐各种学习资料、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保健用品等。

6、加强监督,加大对治理“三乱”工作的督查力度。学校设立“校长接待日”,每月最后一周周四做为校长接待日,对群众举报、家长来信、来访等进行接待处理,对违反 “三乱”的教师,一经查实,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不留后患。

7、常规管理工作:(1)召开学校行政会,学校教职工大会及学生和家长座谈会,传达会议精神,学习上级文件及治理方案。

(2)成立行风监督委员会,聘请社会上的有关人士为学校行风监督员,共同治理“三乱”现象构建和谐社会。

(3)加强个别教师谈话,对重点人物加强管理。如班主任教师、英语教师等。

(4)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相关人员到教师家里进行实地抽查,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拓宽沟通渠道,公开举报电话等。

xxxx举报电话:

四、处理办法:

如有上述情况,一经查实,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视情节轻重和影响程度,给予如下相关处分:

1、给予点名通报批评、警告、行政记过处分等(党员要受到党内相关处分)。

2、个人和年组的评优、评先等一票否决;

3、根据《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及《教育局关于违规补课和违规购买教辅资料责任追究的暂行办法》等规定从严处理。

篇6:中心学校治理“三乱”方案

按照讷河市纪委和教育局的要求,为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从业行为,创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针对当前群从反映强烈的教育“三乱”问题,二克浅中心学校在全镇教育系统内开展治理教育“三乱”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标本兼治、注重治本的原则,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查处乱办班、乱补课、乱订教辅资料入手,纠正教育“三乱”问题,努力提高社会各界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我镇教育事业规范健康有序发展。

二、主要内容

1、在职教师在家或其他场所以家属、亲友及他人名义违规开办补习班等从事有偿家教活动;

2、在职教师利用职务之便动员、诱导、暗示或强制学生参与有偿辅导,为社会办学机构和社会人员介绍学生进行有偿补课并从中获利行为;

3、在职教师接受社会办学机构的聘请,兼职兼课参与有偿文化补习活动;

4、学校将校舍和场地出租、出借给校内外机构人员开展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有偿补习活动;

5、学校及在职教师违规收费、有偿或变相办班补课收费;

6、学校和在职教师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代购教辅材料或从代购教辅材料中收取回扣等行为。

三、时间安排 集中治理教育“三乱”活动从2013年11月15日起,到2014年6月30日基本结束。

四、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3年11月15日至11月20日)

首先,召开会议、学习方案,然后利用板报、致家长一封信、张贴标语等方式向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宣传开展治理教育“三乱”活动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方法步骤及有关要求中,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

(二)自查自纠联阶段(2013年11月21日至12月31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开展治理教育“三乱”自查自纠活动。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由校长、主管副校长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实行包保责任制,中心学校校级领导包保到学校,中学中层干部包保到年级组教师,小学校长包保本校教师,形成上下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1、中心学校领导包学校: 庞法喜:西庄、红旗、福兴、沿江 于旺:中心小学 王云龙:中学

乔殿友:文化、富国、富乡、五星

2、中学中层

3、小学校长包本校教师

(三)检查整改阶段(2014年1月1日至5月31日)

中心学校组成由纪检、财会等相关人员参加的治理教育“三乱”工作检查组,对学校收费、教师课外补课及为学生订购教辅资料等涉及治理内容的行为,采取走访、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不定期检查,建立有报必查、有查必果、查处必严的高压态势。

二克浅镇中心学校治理教育“三乱”检查领导小组 组

长:张佑武 副组长:庞法喜

成员:于

王云龙

张玉林

乔殿友

姜明彦

(四)巩固提高阶段(2014年6月1日至6月30日)

治理教育“三乱”活动结束后,中心学校及各中小学校要对本项活动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总结经验和成绩,查找问题和不足,在巩固原有成果的基础上,制定预防措施。中心学校与教师签订《承诺书》,与各学校校长签订《责任状》,建立长效机制。

五、相关要求

(一)落实工作责任

各学校要把开展治理教育“三乱”活动,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纳入工作日程,中心学校安排业务常务副校长主抓此项工作,并成立组织,认真研究政策及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同时要求各中小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学校的实施方案,并于11月21日前上交中心学校。在治理过程中,要求中心学校领导、中学中层干部及村校校长,要在职责范围内,做到依法依纪办事,公平公正,不回避矛盾,不夸大问题,不超越职权,保证活动有序开展。

(二)明确工作任务

治理教育“三乱”工作具有隐藏性和复杂性,需要多方配合,常抓不懈,中心学校包校领导指导并督促所包学校校长认真落实此项工作;各校校长及中层干部应组织本校或本年级组教师积极配合有关方面工作;中心学校财务人员做好相关审计、收费标准核定等工作;中心学校纪检人员重点抓好纠正和查办“三乱”不正之风工作任务落实情况。

(三)严厉惩处措施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对顶风违纪学校和教师,一经查实,将依据黑龙江省《关于开展治理违规有偿补课行为专项行动的通知》(黑教监〔174〕号文件)规定从严从重处理,绝不姑息。

1、对组织开展有偿补课、订购规定以外资料、乱收费、将校舍和场地出租出借给校内外机构人员开展有偿补习活动的学校,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视情节轻重,对学校校长给予严重警告或撤销职务处分,对收取的费用全额退还给学生,并在全镇进行通报批评。

2、学校一年内出现一起以上教师个人有偿补课及违规订购资料、乱收费行为的,视情节给予校长相应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撤销职务。学校领导及中层干部参与补课及订购资料、乱收费的直接免职,该校工作年终考核为中等以下。

3、教师从事有偿补课及乱订资料、乱收费、到社会办学机构兼职兼课参与有偿补习活动以及为社会办学机构介绍学生进行有偿补课的,视情节轻重做以下处理。

(1)每次罚当事人2000.00元,并退还其全部违规所得。

(2)三年内不能评模、不能评优、不能调资、不能晋升职称,并给予相应的处分,本人年度考核直接确定为不合格。

(3)若是中学或中心小学教师,调离中学或中心小学到缺编的村校工作,是班主任的要撤销班主任职务。

(4)情节严重的调离一线教师岗位,解除聘任合同。

篇7:学校改进方案

颍东区新乌江在瓦房中学:李文明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奥鹏教育校长网上培训班,本次培训聆听了几位教授专家的讲课,时间虽短,受益非浅。

学习期间,感叹几位教授精彩的讲学,同时结合现阶段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对现阶段老师的要求,自己也收获着新的思想与理念,逐渐感觉到对知识的渴望。他们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的讲座,发人深省。他们所具有的洞察力和锐意创新的办学态度,足以让我受用终身。

现就结合我校实际,在提升我校办学品味,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归纳几点:

一、学校现状

我新乌江镇瓦房中学属于农村初中,现有8个教学班,在校人数400人,位置偏远。学校生源不级城市学校,多数是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和社会促进条件,农村学校的教师整体上也不及城市学校,没有优厚的条件,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

学校的先天不足,后天不强,要实现比其他学校更好更快的发展,除了国家在人力、财力上的倾斜支持以外,更主要的是要靠管理出质量,靠管理走捷径,求突破,把后天的优势发挥出来,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校园文化,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育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能用后天的努力弥补先天的不足。

二、学校近期规划

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方面,重视改善教职工的工作条件,关心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美化校容校貌,搞好环境卫生,创设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资源的不断优化,现有的校舍、办公条件,远远不能适合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

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校发展前景,特制定学校操场工程总体目标及修建建规划:

(1)学校在各方面的支持下从学校南面购买土地6000平米左右建设操场,现在已处于设计和招标阶段;

(2)整合学校资源计划建造一栋两层的学生洗浴中心;

2、以“和谐发展、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我校计划围绕“孝”这一理念,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思想教育,同时对校园内墙壁文化进行整体规划布局。

3、校园绿化建设

篇8:学校治理改进方案

目前, 我们太皇山学校内部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体制, 教师培训全面实施, 队伍素质显著提高, 高效课堂模式强力推进, 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县前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随着太皇山区域建设, 学校发展面临校舍短缺、学生活动场地太小的局面;二是美术、体育、音乐等学科专业教师短缺, 教师结构不尽合理;三是学校留守流动儿童数量较大, 构成复杂, 增加了学校管理的难度;四是校园文化建设、教科研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二、改进依据

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甘泉县教育局关于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相关文件精神。

三、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 坚持素质教育方向,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良好品格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服务意识, 增强恪尽职守, 无私奉献的精神, 以德立教, 爱岗敬业, 为人师表,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 狠抓常规管理,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改进目标

1.总目标及其实现时间:

育人为本, 品德为先, 智育为体, 健身为基;通过努力, 三年内逐步实现“学校管理精细化、德育工作人本化、队伍建设人文化、校园文化特色化、教学质量高效化”的目标, 努力创办“家长满意、社会放心、教师安心”的特色学校。

2.分阶段目标及其时间段:

2013-2014学年, 规范教学内部管理, 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 努力提高办学质量水平;2014-2015学年, 扩大学校规模,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实现校园美化、队伍优化, 设备现代化、管理科学化;2015-2016学年, 实现学校跨越性发展, 各项工作步入正常规范化, 努力把我校办成一所具有教育特色的县级名校。

五、改进重点

1.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加强精细化管理, 推进教 育管理规范化, 行政班子和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稳步提高。

2.扎实推进课改, 进一步完善我校的“高效课堂评价体 系”, 形成适合我校教情和学情的高效课堂模式。

3.要营造“以德育为首要, 以管理为手段, 以育人为根 本, 以教学为核心, 以环境为载体, 以服务为保障, 以质量为重心, 以发展为目标”学校文化的氛围。

4.进一步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 探索并改进班级自主管理, 常规管理逐步科学规范, 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

5.注重内涵发展, 打造教师文化, 着力提高整体素质, 使学校教师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争取多培养出一些县级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

六、改进措施

1.改进内容:

加强学校内部管理,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改进方法:

一是推进精细化管理, 构建科学管理模式。坚持“人本、精细、科学、高效”的要求,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落实教导处、德育处、少队部、后勤部、保安部职责, 夯实教研组、班主任、少队辅导员责任, 做到每一个步骤精心, 每一个环节精细, 每一项工作精品, 逐步形成管理目标化、制度规范化、检查常规化、指导经常化的有效管理系统, 努力营造团结信任、科学民主、宽松高效的教育工作环境。

二是加强多元化德育,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要突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这个“魂”, 突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个“根”, 坚持以班队活动为龙头, 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 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突破口, 以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为切入点, 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深入开展感恩教育、经典诵读、文化艺术节、运动会、陕北剪纸进校园、铁路小卫士等活动, 积极探索“生活化”德育途径, 不断形成“德育目标层次化、德育管理现代化、德育内容系列化、德育方法多样化、德育制度人格化、德育效果全面化”的新格局。

三是倡导内涵式教学,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要深入推进课堂改革。确立“预习自学-合作探究-展示点睛-检测反馈”四步走课堂教学模式, 全面推行“导学案”, 加强科学引导, 注重自主合作, 培养自主能力, 不断追求方法的科学性、设计的多元性、手段的灵活性、打磨高效、优化课堂模式。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落实全员培训, 努力为教师外出交流学习提供更多机会。要加强教科研工作。以《打造灵动课堂构建高效教学模式的研究》为抓手, 通过研讨与实践, 采取合理的措施, 真正使它成为学校教学的一大亮点, 并加以推广。

四是推行人文化管理,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按照“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的要求, 加强校园文化载体建设, 创办“人文化”书香校园, 让标语引导、挂像感召、图片说话、墙壁警示, 积极营造建筑环境整体美、学生作品艺术美、人际交往文明美的文化氛围。成立文学、书法、绘画、体育、音乐、舞蹈、科技、剪纸等兴趣小组,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活动。认真搞好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工程, 营造“润物细无声”的环境文化, 努力创建绿色学校;加强安全教育工作, 夯实安全工作责任, 全力创办“平安校园”, 逐步形成学校无闲人, 人人都育人;学校无闲处, 处处都育人;学校无闲事, 事事都育人的育人氛围。

摘要:我们学校内部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体制, 教师培训全面实施, 队伍素质显著提高, 高效课堂模式强力推进, 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县前列。但我们还是希望在未来的三年内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规范学校内部管理, 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 提高办学质量, 努力创办“家长满意、社会放心、教师安心”的特色学校。

上一篇:服装风格简介下一篇:房地产市场法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