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幸福教育

2024-08-03

关于幸福教育(精选8篇)

篇1:关于幸福教育

让教育成为一种幸福

教育理应是个幸福的过程。

教育对象是灵魂的璞石,教育是雕琢精神的艺术。“琢”人胜于琢玉,亦慎于琢玉。

琢玉是艺术想象加上精心打磨,成品只是静态无生命的模型,美丑仅在雕琢者和欣赏者的品评。琢玉可以反复,“琢”人只有唯一,因为时光不可逆。

雕琢精神决无现成公式和既定规范,一切因人而异,结果如何,受教育者冷暖自知。言传身教,是感染和启迪,是精神的引领和道德的示范。

知识丰其肌肤,精神壮其筋骨。它不是施与受,它是灵魂的对话,精神的平视。决无俯仰之态,亦无尊卑之分。春雨润物,海纳百川。

美德不是精神樊篱圈养的兽,而是草原自由纵跳的羊,教育就是放牧者呼归的牧歌。

教育需因势利导,犹水之就下。教育源于爱,它是对灵魂的提纯和养护。“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教育不思回报,过程健康而纯洁,只为重塑健康的精神个体。

当另一个灵魂的双眸闪烁着感动的泪光,教育者成功的幸福感就会温暖周身。昔日,菩提树下佛祖讲经口如悬河,草地上柏拉图与诸生侃侃而谈,其幸福大概也就如此吧!

教育是有缺憾的艺术。因艺术而美,因缺憾而真。任何具体的教育行为,皆有诸多方式的选择,但只能选择其一。选择了某种方式,就必然有许多未选择的空白,每一选择又未必是最佳选择。

缺憾而不遗憾。遗憾是失误,缺憾是仅能选择一种的无奈,是追求完美教育者不懈的内省。缺憾之于完美,即过程之于结果。

完美教育的追求注定是缺憾的艺术。完美的教育永远是教育者梦中永恒的圣殿,而缺憾正是构架这圣殿的梁椽。

绘画艺术的留白,断臂维纳斯的至美正是缺憾美最佳的诠释。人生的幸福不在于完美收盘,而在于不懈追求梦想的过程。教育幸福的全部意义也就在于永恒的趋向完美极值的孜孜以求。

“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自己培养出来的人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者追求的恒久性和终极性价值。”只有教育的幸福,才有幸福的教育,才能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教育是灵魂的袒露,是自己全部生命体验和感悟的告白。它丰富了学生的识见,健全了其精神人格,促使他不断内省求真求善求美。

拥有是幸福,让别人拥有尤为幸福。教育者的全部生存意义莫过于以智启智,以德润德,为莘莘学子开启通向幸福的大门。幸福高尚而简单。

教育的幸福应当远离功利的喧嚣,回归对生命本真的探索,对人生幸福的孜孜以求。教育的幸福终于幸福的教育。薪尽火传,当许多生命延续着你对幸福内涵的诠释,血脉里流淌着你思想的因子时,你,是幸福的!

教育别人追求幸福的,本身注定是一群幸福的人。

作者:宣堡/孔维春

公众号: 黄桥文学

篇2:关于幸福教育

善宁同学的进步与成长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

毕善宁同学是班里各科老师颇为头疼的孩子。调皮好动、自由散漫,加上前面学习基础差导致他学习上没有兴趣,学习成绩每况愈下。老师频繁点名批评、同学避之不及,这让孩子越来越游离于课堂与集体之外。

孩子的表现让我非常着急,单独谈话,软硬兼施,效果都不大,即便是把他的父母叫来,也仅仅是好个一两天,到了第三天又恢复原形。

再通知家长,孩子的爸爸说:老师,您找他妈妈吧,都怪他妈妈不好。孩子妈妈说:老师,再有问题,您找他爸爸吧。您帮我训训这个不称职的爸爸。显然,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种种表现已经表现出无能为力和听之任之了。

难道真就这样放弃?看着善宁同学聪明机灵的样子,想着如果这样的孩子在我这里变成一个边缘化的孩子,我怎么也说服不了自己将他放弃。既然孩子已经习惯了每天来自老师和父母的批评与指责,那么换种方式,能不能有效果呢?

灵机一动,我把孩子找到办公室,很诚恳地对他说:“孩子,你看,为了你,爸爸妈妈是不是成天在家互相指责,家庭战争不断?你在家的日子肯定不好过,是吗?在学校也是,老师和同学们都觉得善宁同学就那样了,渐渐都不爱搭理你了是不是?”这孩子一脸习惯与无所谓地看着我,等我说下去。我心里一阵难过,孩子的麻木究竟是谁的错呢?“老师今天有个想法,你看,离期末考试还有两个周了,只要你做好一件事,我敢保证,你一定能创造一个奇迹!你信不信我?”他脸上的无所谓随着眼睛的变亮渐渐褪去,他盯着我,没有说话。我接着说:“你只要从今天开始将作业认真书写,保证会有奇迹发生。我一定会让全体同学和你的爸爸妈妈对你另眼相看。”他笑了,显然有点不太相信,我说:“认真书写,当然不是一般的认真了!”我随手将班里书写最好的孩子的作业本给他看,“你看,这个同学写的字,一笔一划都有功夫的,写好了可不是件容易事,你敢不敢试试?从今天晚上的作业开始。写得好的话,我就传到家长群里去,让大家都看看你的精彩,不提前和你爸爸妈妈说,让他们都感到意外和惊喜。”听到这里,善宁同学咧开嘴角笑了。

第二天一大早,毕善宁就来到我面前,将昨晚的作业递给我,让我看看怎么样。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工整娟秀的字让人看了舒服极了,与他之前写得作业简直是天壤之别,我夸张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惊叫道:“这是你写的?我怎么有点不敢相信呢!太让我吃惊了。除了个别的笔划不够规范,简直叫完美。”看到我有点夸张的惊讶他抿嘴笑着,眼睛里闪烁着光芒,“老师,是我自己写的。嗯,为了写好它,我可是浪费了半个写字本呢!”看着这小家伙涨红的脸,我忽然觉得他还是挺可爱的。我又小声给他了一点建议,希望他以后在写横折勾时注意一下折处的顿笔会更好,然后让他回位子上坐好。接着,我在班级里对他这次用心写出来的作业进行了表扬,并让孩子们传阅他的作业。孩子们看着他第一次写出来这么认真漂亮的作业,发出阵阵惊呼。除了让同学们传着欣赏之外,又将作业拍了照片发到班级语文学习交流群,并在班级优化大师量化考核里给善宁同学加了5分精品作业的奖励。

篇3:关于幸福教育

一、就业工作中幸福教育的核心内容

1.职业潜质的自我认知

借助MBTI职业性格测试、自我定向探索、斯特朗一坎贝尔兴趣量表、霍兰德职业爱好量表、塞普尔工作价值观量表等职业兴趣、职业性格与职业能力测量工具,对学生进行施测或者指导他们进行自身特质的自我鉴定, 在对结果科学分析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水平与能力, 对未来职业去向初步匹配。采用量表测试可以适当避免学生对于自身优点的无限放大或者对于自身存在缺点妄自菲薄, 一种个性特质对于一项工作未必合适, 但当它找到更匹配的选项时, 往往开发潜力。在他们发现自身闪光点的同时是对自身优势的一种幸福感知。

2.就业观念的价值取向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的东西。在对自身职业素质测评的基础上,仍然存在相当高比例学生对于求职定位过高。以预防医学为例, 他们最初往往会将自己定位于非国家检验检疫局、省市级和大城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局三甲医院保健科等单位。对于此类现象,就业工作中应该注意加大就业优惠政策宣传力度, 促使广大毕业生认清严峻就业形势,鼓励他们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苏北计划、“三支一扶”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相对于大型卫生医疗机构来说人员紧缺、更具发展潜力的单位。当就业观念与职业素养相匹配,求职目标会比较清晰,通过适当努力,更容易达到幸福的彼岸。“道德教育不仅要使人感受到掌握与遵循某种道德规范对自身来说是一种约束、一种限制、一种牺牲、一种奉献,而且应当使他们从内心体验到,从中可以得到愉快、幸福与满足,得到自我充分发展与自由,得到唯独人才有的一种最高享受”[2]。

3.职业准备中的专业实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医学生的就业准备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除了必要的求职简历制作、面试礼仪、酬薪谈判、权益保护等环节针对性指导之外, 最重要在于专业知识到实践转化能力。仍以预防医学为例,就业单位通常要求学生毕业能够熟练掌握对人群工作生活环境监督与检测、分析各种影响人群健康的流行病传播控制规律、常见病防治和健康教育、流行病统计分析等能力。因此,专业实践教育需贯穿专业学习始终。可以通过相关单位专业人士在学生实习前参与实习计划制订,实习单位带教老师对实习大纲的条分缕析,让每位同学参与到环境监测、样本采样、统计分析等环节中。专业知识逐步转化为专业技能, 利于学生将对工作要求的初步掌控能力衍生为对自己未来职业满意的幸福感。

二、就业工作中推进幸福教育的实施要点

1.职业生涯规划应贯穿于大学始终

职业生涯规划应始于医学生入学。从紧张忙碌的高中进入大学后,一些学生开始懈怠,找不到人生方向,认为大学只是走向社会的惯常之路。此时职业生涯规划的介入能及时转变大学生为形式上完成高等教育而读书之定势, 明确大学教育在于开阔视野, 挖掘潜能, 掌握个人生存与服务社会的技能,帮助学生树立就业意识,了解相关行业就业趋势状况,绝非虚度大学时光,等待毕业时进入待业却一无所长。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和专长,帮助学生找寻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在专业学习、实习阶段,应注重帮助学生了解雇主资料和市场需求,指导学生参加生产实践,理论知识向工作能力转换。这种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学生整个大学阶段,对学生就业观的树立、择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成为提高大学生幸福感的核心要素。

2.基于个体差异的多样化能力培养

不是任何个体特质都能通过各类量表充分发现,也并非任何能力都会在大学生身上天生具备。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测试结果与日常观测结合中评估学生潜力,要针对个体差异,组织举办相应的训练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强化个体特色。常见的形式包括专业领域权威人士对于职场素养的解读、已毕业的相关专业校友对职场生活介绍、专业技能大赛、模拟招聘会等。学生在参与各项活动中逐渐学会如何更有效沟通、如何解决现实问题、如何发挥团队力量、如何创新思维。 “幸福和教育是密切关联的:幸福应该是教育的目的,而一种好的教育就应该极大地促进个人与集体的幸福”[3]。

3.提供完善的就业促进与保障体系

完善就业促进与保障体系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完善的就业指导中心网页,提供详细的求职建议,包括简历制作、面试、礼仪、劳动合同相关法律法规等求职各环节指导资料,加强就业指导的精细化;迅捷的就业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及时收集发布卫生相关系统企事业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 与用人单位建立广泛联系,利用共同培养、产学研结合等形式互惠互利,吸收学校优秀的毕业生,并简化招录手续;提供可行性项目,争取资金与技术支持,积极鼓励创业项目。

4.建立持续畅通的毕业生反馈机制

毕业生资源是高校的隐性财富。高校就业工作机构应根据发展要求设计问卷, 对毕业学生就业情况进行后续跟踪调查,涉及学生在校职业生涯规划方式、方法、内容、途径、载体各要素,根据反馈信息及时总结发现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全面改善教学、实习、教育、管理,丰富拓展校园文化,实现幸福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现实困境与解决途径展望

1.医 学院校就业指导专业人员相对学生比例偏低 , 专业性不强

虽然医学生每届招收人数相对于其他高等院校来说属于精品教育, 但要对上千名新生从入学开始对他们展开贯穿始终的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师资力量无疑存在缺口,况且很多职业指导老师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在职业指导上限制专业,实际指导效果大打折扣。解决途径展望:学校与进一步附属医院合作,充分利用专业教师资源,实行职业规划导师制。

2.发 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毕业生源剪刀差 , 发达地区生源极少愿意去西部或边远欠发达地区就业

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毕业生绝对数比例悬殊,西部计划、苏北计划参与人数相对于庞大的毕业大军来说屈指可数,发达地区医学生即便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工作地点仍在发达地区或者宁愿在家待业,医学院校幸福教育普及范围与社会整体区域性卫生服务差异存在落差。解决途径展望:基于人口普查结果与各地区卫生服务资源配比调整各地区医学生招生政策,加大对西部、苏北计划宣传力度,加大支援不发达地区的卫生事业预算投入及其他优惠政策。

摘要:医学院校学生学医之路艰苦而漫长,就业对他们来说同样是一种苦旅。在他们的求职之路上,教育者将幸福教育融入他们职业生涯规划中并贯穿大学始终。本文重点阐述就业工作中幸福教育的核心内容和实施要点,促进医学生更加理性地认清个人特质,促进他们提高发展性素质,实现其助人类健康之完美梦想,同时为他们大学的幸福课画上圆满的句号。

篇4:关于幸福教育

[关键词]幸福教育 翻转课堂 王安石变法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078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情况创建教学视频,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广泛传播,学生课前在家中或课外自主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思考问题,从而达成知识的传授;课堂中经教师的帮助与学生的协助而完成知识内化,从而形成了翻转课堂。随着教学过程的颠倒,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也随之发生变化,使课堂教学能在和谐互动中进行,同时也凸显个性化学习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学生在课堂接受教师讲解知识,而后回家写成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促进课堂和教师角色的优化,推进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这正是幸福教育的初衷。因此,校本翻转课堂模式是践行幸福教育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之一。下面笔者以“《王安石变法》校本翻转课堂模式的创建的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遵循三大原则优化教学视频

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前看教学视频,完成相关知识的储备,并有所思考,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堂讨论、质疑、释疑,实现知识内化,能力提升,形成翻转课堂。可见,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学生对课前知识的掌握程度,影响课堂教学设计及效果,是翻转的前提。一段优秀的教学视频能很快吸引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启发学生思维,不仅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妙用,又能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创建优秀的教学视频,有效促进课堂翻转?笔者认为要遵循双突性、通易性、核素性三大原则。

1. 双突性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创建优秀的教学视频不仅要求教师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会使用相关的软件,更要求教师把实现教学目标放在第一位,掌握重难点知识就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所以,教学视频的内容一般选取一节课的重难点(如果是一节课的浓缩视频,也应当偏重重难点知识)。这样,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思考,课中讨论内化,直至破茧成蝶,实现能力提升,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成就幸福感。笔者在设计《王安石变法》第2课校本翻转课堂时,考虑到本节课的重点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作用”,难点是“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重难点的交集是“变法的内容及作用”,确定以“变法的内容及作用”作为教学视频内容;在创建视频中,又考虑到篇幅的限制及知识与能力培养示范效应,最终确定以《王安石理财》作为视频的内容。事实证明,学生课前反复看了《王安石理财》视频后,在课堂上能有所讨论,并顺利地对王安石变法做出评价,有所启示,本课的教学目标也达成了,师生都有幸福感。

2.通易性即“通俗易懂”

重难点知识往往晦涩枯燥,学生大都望而生畏,自主在课前看教学视频完成相关知识的积累和问题的生成的概率较低,更谈不上做到课堂有效交流讨论,实现课堂翻转。要想让课堂翻转,成为一段师生共度的幸福时光,呈现“学也愉悦,教也快乐”的教学过程,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视频中投入情感,用生动的语言唤起学生的快乐,引起学生往下看的兴趣;深入浅出地分析,激发学生思维,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化繁为简,降低难度,触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重难点内容变得通俗易懂。例如,《王安石理财》涉及宋朝的商品经济、赋役、金融知识,这对今天我校高二学生是有相当难度的。所以,笔者用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将措施的背景、做法、利与弊一体讲清楚;引用叶坦《大变法》的论述,讲清均输法背景、利弊,既权威又易懂。通过具体的事例化深奥为浅显,让学生容易理解。用市民魏继宗对市易法的期待与失望的故事,使学生深刻牢记市易法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最难理解的是青苗法,教师先及时提醒,接着就用浅显的语言讲清其背景、王安石意图,然后引用史料分析其执行中的局限性。所有这一切,都为下文评价变法,探究变法失败原因打下基础,为改变学习方式、课堂翻转提供思路。

3. 核素性即体现培育“学科的核心素养”

余文森教授在《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及其培育》一文中说过:“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时指向人的精神、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意义。学科教学要有文化意义、思维意义、价值意义,即人的意义!”因此,我们坚信学科教学的深远意义在于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感受幸福,创造幸福能力的提升。

《王安石变法》是历史课,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笔者在《王安石理财》教学微视频中,并不是单纯地介绍理财措施及其作用,而是引用了五条翔实的史料,引导学生辨析,力图重现王安石理财措施的利与弊,形成对王安石变法全面而客观的认识,有助于后面正确评析王安石变法并得到相应的启示,寓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核心素养培育于其中。我们创建翻转课堂,不是为了玩转信息技术,玩视频,而是借助翻转课堂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进而促成幸福教育。

二、建立监督机制确保课堂翻转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收到效果需要相应的监督机制,督促学生安排时间观看视频,开动脑筋,提出问题。合理的监督机制,既能确保课堂翻转,又能培养学生打造幸福人生所应具备的自律和管理时间的能力。如何监督?

平台保障任务驱动教学微视频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通过一定的平台传播,让学生课前反复观看。教师可将视频拷在班级多媒体设备上,方便学生课余随时反复观看,甚至可利用自习课组织观看;还可以借助学生学习群(QQ群、微信群等)进行传播,方便学生课前学习。由于多媒体及手机网络的普及,翻转课堂的平台是有保障的。但是,学生是否会观看视频,思考问题?或者,抱着看视频学习的初衷反而被网络形形色色的资讯吸引而荒废了教学视频。为确保学生能在课前看教学视频,教师一定要布置相关任务, 让学习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并根据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做出合理评价,强化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任务单是对学生进行督促指导,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行动指南、导学地图。在视频《王安石理财》中,教师设置任务:假如你是北宋时期的一个农民、官僚地主、高利贷、大商人,王安石理财的哪些措施对你有影响?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哪些具体变化?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引发思考,对王安石理财措施有初步认识。另外,教师要求学生把思考结果形成书面文字,上交教师。教师对于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给予表扬,并在学期总评中加分;没完成的、不认真的,也得到相应的惩处。正因为监督到位,学生才能在后来的课堂上互动交流,较顺利地对王安石变法做出评价,并有所启示。平台保障、任务驱动及其配套监督的确能保证学生完成课前学习,确保课堂有效翻转。

家长学生合力监督翻转课堂优势之一就是家长也能参与交流互动,幸福着教与学的幸福。随着校本翻转课堂的创建,教师与家长交流的内容改变了。以前,家长问得最多的是自己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比如是否专心听讲,是否主动回答问题等。在翻转课堂后,真正的问题是:学生是否在学习?如果他们不学习,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学习呢?这个更深刻的问题会带领教师与家长商量:如何把学生带到一个环境,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学习者?笔者经常在家长群中与家长探讨教育教学问题,在《王安石变法》课前,就在家长群中谈到该课思路,并发布《王安石理财》微课及学习任务单,希望家长督促孩子完成,有的家长甚至和孩子一起看视频,一起探讨问题,共创学习的幸福感,分享学习收获的快乐。

另外,笔者还给班级4个小组分别重点指定农民、官僚地主、高利贷、大商人的身份去体验变法给他们带来的冲击,以便生成有质量的问题,促进课堂翻转,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互相监督、促进。教师适时恰当评价各小组学习情况,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增进小组学习。在教师、家长、学生合力监督下,课前学习任务确保完成,不仅大家都有收获的快感,而且为课中讨论交流互动,实现课堂翻转打下基础。

由此反思:课外,我们建立自主评价制度,对每个学生进行他评和自评,形成定制。课内,建立了小组合作制度,按学习水平划分4人或6人合作小组,明确结对帮教和组内讨论交流制度,确保人人都有参与合作和交流展示的机会;建立小组间竞争机制,从交流讨论、回答问题、作业完成、改错等诸方面对各小组进行评分量化,以小组间的竞争促进小组内的合作,达到面向每一个学生,人人主动学习有发展的目标,为翻转课堂实施提供课前保障体系。

三、强化教师主导有效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之于传统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评价方式、课堂内容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表面上看,学生在课前看教学视频并思考,自主学习催发能力;课堂上交流讨论,研究问题,内化知识,培养能力;课后作业,固化知识,提升能力。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凸显,那么教师的传统的教学主导地位淡化了吗?没有,非但没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课堂活动的引导者、教学改革的研究者,教学的主导地位更重要,表现在:课前基于学情、教材、课标选定的内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制作的教学视频,制定的学习任务单;课前调动家长学生合力监督,加强方法指导,思路启发,促进课前学习任务完成;课中,组织交流讨论,把握交流讨论的主题,适时适度评价,推动课堂翻转;课后,指导作业,多角度、多方式评价。

在《王安石变法》(第2课)课前,笔者发布了《王安石理财》微课及学习任务单,经检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教学视频内容理解不够,学困生更是云里雾里,更谈不上生成什么问题,这将直接影响翻转课堂的进行。笔者补充了一些变法时时人及后人的看法,帮助学生理解理财措施,引导学生从变法利弊两方面去认识变法的影响,启发学生思路,为翻转课堂的翻转打下基础。在课堂交流时,虽然讨论不够热烈,质疑也不多,但较以往传统的课堂,学生学习方式已有很大改变。每一组的学生都能推出代表发表意见,原本不爱发表意见的学生也在课堂上有所表现。新晋二级达标校的中学生在课堂讨论中难免卡壳、偏离方向,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及时梳理引导。在讨论王安石变法给官员带来怎样的影响时,学生一直在讲官员执行法令中的弊端,教师及时提醒学生“王安石理财指导思想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这势必限制官僚地主”。这就把学生思路引回到法令本身打击了官僚上,进而探讨哪些法令打击了官僚、如何打击官僚的,就向完成教学目标逐步靠近。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主导作用,使得课堂翻转有效性大大提升,大大增强了师生教与学的幸福感。

翻转课堂在中学是新兴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创造幸福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随着翻转课堂创建而提升,从而享受着专业成长提升的幸福感。但师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翻转课堂与现行诸多课程的矛盾等,这都是我们实践翻转课堂的困惑。同时,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盛行于西方,中西方教育理念、功能不同,我们也不能照搬。鉴于各中学层次不同,生源水平不同,翻转课堂可以研究与尝试,可以与传统课堂优势互补,但应该因地制宜,具有校本个性,不断完善。校本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建、实施、完善的过程是师生家长感受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提升幸福的过程,让我们在探索中不断发现、成长、成功、幸福。

[ 参 考 文 献 ]

[1]牛同和.实施“翻转课堂”中的问题与思考[DB/OL].http://mingshi.qlteacher.com/studio/niutonghe/Article/

18525.

[2]王安.实施“翻转课堂”中的问题与思考[DB/OL].http://blog.sina.com.cn/wang1taishan?.

[3]吕伟纳.翻转课堂是如何改变学习的[J].教育学文摘,2014(10).

篇5:关于幸福教育

说实话,在政府机关待久了,整个人也变得惰性起来,习惯了这种简单而重复的日子。切不愿被打破。初到学校,这里从一踏入校门,就开始了忙碌。上课时间忙工作,下课忙学生鸡毛蒜皮的小事。给孩子们断不完的官司,讲不完的道理。心是有些小崩溃的。那时的我心中不断涌出一个念头,早晚我得想法把工作关系调回去。

不可否认,教师这个新的身份除了有不适应,也有许多充满幸福感的事情围绕着我。

幸福感一:

记得刚来学校接的是四一班,王老师因病请假,语文课就有我来上。从未以教师身份登台的我有些许紧张。但孩子们是纯真可爱的,从心里马上把我当成了老师。下课碰见会问老师好。放学见到了会说老师再见。包括在街里吃饭时,也会专门跑到我跟前,打声招呼问声好。那一刻,我体味到了从未有过的职业幸福感。

幸福感二:

新的学期开始,我成为一年级的数学老师。真的是头都要炸了。和四年级的孩子比,他们需要整理归队,而教师节那天。却给了我莫大的惊喜。几个孩子竟拿着自己手工做的小卡片、折的折纸、画的画作为礼物送给我。上边还有她们的祝福语。(虽然还有错别字)。那一刻,读着看着,泪点低的我眼眶湿润了。心里说不出的美。

幸福感三:

下班后和一朋友吃饭,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师生问题。她说儿子放学回家告诉她因为写字不好,老师狠狠的打了他一书。听儿子这么说,她心里很不开心。甚至有些不愿意。我以教师的身份又和她进行的沟通。她又随口说了句,浩昌妈妈说俺儿子班的两个老师还怪好,要是能一直教到六年级就好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想不到自己在家长心目中有这么高的评价。这一次,心里不仅仅是幸福感,更多了一份责任感。

幸福感n+1......

像这样的幸福我不断拥有着,每天过的特别充实,不再是以前温水煮青蛙般的日子。慢慢的从心底爱上了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但我深知自己无论从专业知识还是各方面来讲都很欠缺。可我不会气馁。

篇6:关于幸福教育

1、请各学校按照自愿的原则,并着眼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积极发动,认真组织征订《建设幸福中国》,力争小学中高年级以上学生要做到人人有读本,并纳入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组织开展好读书活动。将读本征订汇总表(见附表1)汇总后连同订书款于2011年12月22日前交徐延华老师,并将征订汇总表电子稿发至“装备”。

2.“建设幸福中国”中小学生有奖征文比赛。每校至少5篇,多者不限。(1)各学校按照市局要求,以“建设幸福中国”为主要题材,结合个人实际,写一篇作文。小学生作文不超过800字,中学生作文不超过1200字。征文应使用方格稿纸,要求字迹清楚,书写工整。

(2)文章标题下面写上作者的署名,顺序为:县市、乡镇街办学校、班级、姓名;文章末尾写上辅导教师简明扼要的评语、推荐意见、教师署名以及作者所在学校地址、邮编和联系电话。

(3)2012年1月5日前报纸质稿件(方格稿纸),电子稿发办公平台“普教”信箱。纸质稿件和电子稿均需附参赛作品汇总表(样表见附表2)。

围子教育办 2011年12月19日

中共昌邑市委宣传部 共青团昌邑市委 昌邑市妇联 昌

关于组织开展全市青少年“建设幸福中国”

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的通知

篇7:关于幸福教育

幸福在哪里?究竟如何才能找到幸福?幸福是什么样的?——题记明媚的阳光透过白皙的云层映照在翠绿欲滴的草丛上,撩人的花丛上闪烁着翩翩旋舞的蝴蝶,一朵朵娇艳的花儿争奇斗艳,散发出醉人的清香,幸福的气息洋溢在这个静好的春天里。

然而,在世界的另一端却有一只充斥着灰褐色调的飞蛾在黯然神伤,它的生命充满了悲哀与无奈,从它化茧成蛾的那刻起就注定了它低贱甚至是龌龊的命运。尽管它本来的灵魂是多么的高洁,但是无论什么都无法遮掩住它现实中那丑陋的身躯,它恨死了自己。

它无力地挥动着翅膀,慢慢地越来越靠近地面,它极力地掩饰着自己。它不知该去向何方,在它灰茫茫的世界里,没有零丁的幸福,唯有伶仃的孤独。望着蝴蝶曼妙的身影,品着漫天迷人花香,它不由得陷入了迷茫与困惑交织的罗网之中。它无奈现实的不公,沮丧命运的可悲,渴望幸福的眷顾,它不愿面对残酷的现实但它也不愿刻意逃避。最后,在与痛苦的斗争中,在与沮丧的挣扎中,它选择了放飞生命,勇敢地去追逐幸福。

它用力地振起翅膀,飞向了无垠的苍穹,越飞越高。可是不久,夜幕降临,飞蛾陷入了黑暗之中,它努力地压抑住内心的胆怯,竭力地往前飞翔千方百计地想摆脱这恐怖的黑暗。突然,飞蛾的前方出现一道灼烈的火光,它会心一笑,欣然地在空中盘旋了几圈,它坚信那就是它苦苦追寻的幸福,接着它便不由分说地向前扑了过去。只听“嘶~~。”的一声,飞蛾幻化成一道耀眼的光芒,它幸福地死去了。

它得到幸福了!它得到幸福了!

篇8:关于幸福教育

一、对象意识的含义

这里的对象是学生, 并且特指职校学生。这里的对象意识也就是指对职校生有客观的、正确的认知, 准确地把握职校生作为一种特定对象的各个方面的特征 (认知、情感、意志、行为) 。只有形成这样的对象意识, 对职校生才可能有正确的态度和针对性的施教行为, 教师自己也才可能产生正常平和的心境。大家知道前几年, 党和政府颁发了一系列关于学生德育工作的文件, 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这既说明学生德育工作形势的严峻, 同时针对大中小学生分别颁发有关文件, 也体现了党和政府的一种宏观的对象意识;而且, 我国早就有了《中学德育大纲》, 后来又专门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这本身也是一种对象意识的体现, 说明职校生与普校生是有特征差异的, 必须正确认识, 因材施教。

二、把握对象的关键特征

除了具有一般中学生的身心特征外, 许多职校生还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内在心理上的自卑;二是外在行为上的自负, 我们应意识到并把握住这两个关键特征。

造成心理上自卑的原因是什么呢?可能是由于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考试的“失败”以及周围人对其负面的评价, 包括同伴、家长和有的教师, 往往会给他们贴上“差生”的标签。这种“唯考试成绩论成败”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这些未成年的学生, 他们也会认为这样看是对的, 自己就是才不如人、智不如人, 是学习的失败者, 从而自我认同感较低, 自甘落后, 自暴自弃, 产生自卑感。我们可以看出, 这种失败感、自卑感, 某种程度上是外在使然, 而非内在使然, 责任又在谁呢?实际上我们知道, 人的智力水平是呈正态分布的, 绝大多数为“中常人”, 而“超常者”和“低常者”很少, 所以他们的“失败”一开始不可能都是因为智力因素, 那很可能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如他们的兴趣爱好、他们的行为习惯、他们的学习态度、他们的性格特征等。也许他们在社会适应能力、创造想象能力等方面远远超出那些“成功者”。从这一角度可以这样讲, 他们是“分数质量”的受害者, 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都生活在“地平线”以下, 受到冷落、歧视, 即使身上有些特长或闪光点, 也不为他人所见或被忽略不计。我们应该爱怜他们, 更应该去呵护他们。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些孩子不是畸形儿, 他们是人类无限多样化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鲜花。”

虽然一些职校生, 他们内在心理上很自卑, 但外在行为上却往往会表现得很自负, 表现得傲慢、粗野、骄横。挫折理论认为, 人在受到挫折以后, 就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和逆反心理。他们通过这种方式以求得解脱或心理上的平衡与补偿。其实当他们犯错误时, 虽然表面上表现得满不在乎的样子, 但在心理上也经常会忐忑不安。他们对“好学生”常常表现出鄙视和瞧不起, 但其内心有时也会泛起羡慕之情。当他们受到讽刺和打击而被孤立时, 会极度怨恨与愤怒, 有时会感到苦恼。只是他们会极力掩饰这些心理, 这当中其实也蕴藏着要求进步的火种。当他们偶有进步受到表扬时, 内心会兴奋不已。每犯一次错误, 心里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懊悔, 涌起一定程度改正错误的希望和要求, 但由于长期自暴自弃的原因, 他们约束自己的能力和免疫力差, 常常会重犯错误, 因而丧失信心甚至想“破罐子破摔”。倘若能及时得到教育、帮助和关爱, 自负的外表下, 内心那颗潜藏着的要求进步的火种得以点燃, 又可能鼓起他们的勇气, 使其悔过自新。

三、教师的对象意识塑造学生的自我意象

所谓自我意象就是“我是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自我表象, 即“我是好的还是差的, 我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如果教师没有对象意识, 或没有正确的对象意识, 认为一些职校生就是差生, 这些学生感受到这一点, 就会形成“我是差生”的自我意象。反之, 如果教师能有正确的对象意识, 并积极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则会使学生形成“我是强者”的自我意象, 他们就会在自己内心的“荧光屏”上看到一个劲头十足、敢当重任的自我, 听到“我能行”“我是成功者”之类的信息, 然后感到自信、振奋, 那么他在现实生活中便注定会成功。

我们现在的在校生可能还包括部分春季提前招生的学生, 在进校之前, 我们就听说他们差, 进校以后, 我们又确实看到他们的学习差、行为习惯也差, 所以很容易就使我们形成“差”的对象意识。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 这对我们的学生、对我们自己、对我们的职教事业都是十分有害的。我们应该认识到, 这个“差”的标准是我们自己主观臆定的, 我们面对的标准、教育教学的起点就应该是他们的现状。有一次,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到一个学校里做完调查后, 划了一部分名单告诉班主任, 这些学生很有发展潜力, 但要求班主任不要告诉学生, 一个学期后发现这些学生进步很快, 其实这些学生都是随机划出的。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又叫“期望效应”。它告诉我们, 真诚的期待和不懈的努力, 终会结出预期的果实。平时, 班主任要对学生充满信心, 寄予厚望, 使这种真诚的期待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心理学家艾里斯曾提出了一个解释人的行为的理性情绪理论, 也叫“ABC理论”, A就是人们遇到、面对的事实、事件, B是人们对事件的信念、观点, C是事件造成的情绪和行为结果。他认为人的情绪、行为反应C是由B (人的观点) 直接决定的, 可是许多人只注意A与C的关系, 而忽略了C是由B造成的。即人的情绪是由他的思想、观点决定的, 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理性的行为, 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和非理性的行为。面对我们的职校学生, 有的教师感到苦恼, 感到有压力, 但我们没有退路, 只有正确面对, 变压力为动力。我们要彻底改变观念, 从而改变我们的情感体验和施教行为, 也就是只有客观面对当前的职业教育实际, 正确地认识我们的教育对象, 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 形成正确的对象意识, 我们才能产生责任感, 科学从教、有效从教、愉快从教。

摘要:目前, 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压力大, 教师感到困惑与苦恼。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自己缺乏正确的对象意识, 没有从根本上把握对象特征, 从而不可能有正确的施教行为。只有改变教师的观念, 增强对象意识, 塑造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象, 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改善教师的心境, 科学有效地从事职教事业。

关键词:对象意识,以人为本,德育

参考文献

[1]邢永富主编.现代教育思想[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将军小学一训三风解读下一篇:2010学年第一学期六班语文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