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系统

2024-07-26

旅游系统(通用8篇)

篇1:旅游系统

辽西旅游地域系统与旅游业发展研究

通过对辽西旅游地域系统的空间结构、基本特征与区域环境的分析,指出了辽西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方式,并提出了发展旅游业的具体措施.

作 者:陈才 邱明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9,锦州师范学院旅游管理系,辽宁,锦州,121013 刊 名: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ZHOU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4(3) 分类号:F592.731 关键词:辽西旅游地域系统   旅游开发   措施  

 

篇2:旅游系统

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我县确定“3+1”主导产业的目标要求,把加快发展旅游业作为促进消费、扩大开放、繁荣经济、增加就业的重要战略措施,围绕“山水太行、守敬故里”做文章,以培育旅游龙头、做大旅游产业、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为重点,努力打造河北省旅游经济强县。

(二)奋斗目标

2012年全县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低于1亿元,新引进县外资金300万元以上,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超1000万元,实现社会效益2亿元。

(三)工作措施

2012年旅游工作以总体规划为契机,狠抓旅游规划管理;以招商引资为契机,狠抓旅游项目建设;以旅游效益增长为重点,狠抓旅游宣传促销;以旅游安全为生命,狠抓景区规范化管理。

1、以路罗镇游客集散中心规划为重点,下大力气搞好全县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和各景区规划,解决乱开乱建问题。一是组织专家和有关领导搞好《邢台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评审论证工作。二是配合路罗镇搞好游客集散中心规划。三是下大力气搞好各景区规划。各景区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尽快筹资搞好规划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对已经聘请专家拿出总体规划的景区限期按程序报批,对没有制定规划的景区,限期聘请专家进行规划,限期完成。四是加大执行规划的管理力度。要依法履行管理职能,及时深入景区督查,坚决查处、杜绝无序开发、盲目建设。五是加强对待开发的文物古迹旅游资源保护力度。重点配合有关部门对英谈古镇进行开发保护,充分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提升历史文化品位。

2、以大峡谷招商项目为突破,拓宽项目融资渠道树好龙头,解决景区缺乏精品问题。一方面加快大峡谷招商引资力度,包装好大峡谷项目,下大力气搞好招商引资。在此基础上,继续抓好邢台大峡谷景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景区档次和接待能力。同时招商引资加快景区宾馆、饭店和家庭旅馆建设速度。另一方面,依据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采取经营权转让、特许经营、合资合作、租赁等方式扩大融资渠道,吸引国内外、省内外资金参与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项目和配套项目建设。吸引有实力的投资商,重点抓好紫金山、大峡谷、九龙峡、云梦山招商引资工作,提升景区档次和品位。

3、以路罗镇游客集散中心为突破口,加快发展旅游相关产业,拉长产业链条,解决旅游产业链条断档问题。一是加强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旅游购物中心建设,积极挖掘和鼓励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有纪念意义、款式新颖、便于携带的工艺品、旅游商品等。二是在路罗镇政府所在地和紫金山、天河山、大峡谷、九龙峡、云梦山、野沟门水库周围,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环境优美的大型旅游度假区、避暑山庄、冬季营地等基础设施,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度假旅游需求。三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在重点旅游景区所在村贺家坪、前坪、清泉、石板房、前南峪村,配合城建部门,按照合理规划、统一标准、规范管理的要求,尽快拿出规划,鼓励建设一批经济、卫生的家庭旅馆和汽车旅馆。加快旅游景区卫生厕所、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标牌等的建设。

4、抓宣传,叫响“山水太行、守敬故里”品牌,解决知名度和效率低下问题。按照“巩固当地、延伸周边、协调联动、多措并举”的思路,把旅游宣传促销与旅游项目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精心谋划、精细运作,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下大力气搞好宣传促销,千方百计拓展客源市场。一是开展多项活动,活跃当地市场。指导各景区根据各自的特点,在不同季节举办不同类型的节庆活动,年内计划举办大峡谷登山节、九龙峡桃花节、云梦山泼水节、天河山七夕爱情文化节、前南峪采摘节等各具特色、主题鲜明的专题活动,营造旅游促销的轰动效应。二是多渠道促销。积极与电视台携手合作,拍摄邢台县旅游风光电视片,办好我县的《邢台旅游》宣传资料,同时,在省市县电视台、报刊开辟旅游专栏,逐步稳固扩大旅游宣传阵地,千方百计提高我县旅游景区景点的知名度,增强对外吸引力。三是联合捆绑宣传促销,拓展周边市场。编排3-5条旅游线路,整体包装,组织全县景区参加山东、北京、石家庄、郑州、苏州、内蒙等周边省市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推出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产品,千方百计把本县的旅游产品“卖”出去。在“五·一”、“十·一”黄金周前夕,组织各景区组成联合旅游大篷车,带着旅游宣传资料和全县旅游风光片光盘,有针对性地前往邢台东八县和石家庄、邯郸、衡水等地,进行广泛宣传促销,千方百计拓展客源市场,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到我县游览观光。四是广泛进行推介促销。举办新闻发布会、组织本市及周边城市旅行社搞活动,签订互惠互利“双赢”协议,把本地和外地的旅游团队拉过来。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及区域性的大中型旅游交易会和旅游商品博览会,租赁展位展出品牌,广泛散发全县各景区的宣传资料,把邢台县的旅游产品推出去,打造“山水太行、守敬故里”知名旅游品牌。

篇3:旅游系统

1 江苏智慧旅游卡的用户体系分析

从江苏旅游业发展的需求来看, 江苏智慧旅游卡将是一个涉及面和应用面都十分广泛的系统工程, 用户体系可用图1表示。

如图1所示, 江苏智慧旅游卡的用户体系可分成游客、导游、政府部门、旅游服务和关联用户等五大类型, 每一种类型均包含有相应的组成形式。

2 江苏智慧旅游卡的持卡对象分析

根据旅游业务发展的需要, 江苏智慧旅游卡需要设计成个人用户和机构用户两大类型, 个人用户主要面向省内外游客和导游发放, 机构用户面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旅游服务商以及关联用户等发放, 在机构用户下面按需要部署个人用户, 个人用户根据不同的职能获取相应的权限。项目实施第一期主要面向游客和导游, 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扩展发卡和服务对象。

2.1 游客对象分类

游客是江苏智慧旅游服务卡的主要发放对象, 根据游客地域的不同分成以下三种类型:

(1) 省内游客。按全省所属各地市及其下辖的县区不同划分, 针对不同地域的游客划分游客群, 根据游客的需要提供实名制的旅游身份卡以及非记名的旅游消费卡。对出境游客要求全部申请实名制的旅游身份卡, 以便管理、统计和突发事件的处理。

(2) 省外游客。对来自省外的国内游客, 根据来源地的不同进行分类, 为游客优先提供实名制的注册卡, 对一些短期的游客提供非记名的旅游消费卡, 为游客提供包括交通、门票、餐饮等消费便利。

(3) 国际游客。对进入江苏旅游的国际游客, 根据国籍或地区的不同进行分类, 提供优先注册服务的旅游卡, 为国际游客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提高国际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国际游客关系管理系统, 扩大江苏旅游业的国际影响力和发展力。接待海外来华游客或中国游客在其工作的景点景区旅游并为游客提供景点景区导游服务的工作人员, 既负责接待海外游客的导游人员当地旅游活动的组织、协调任务, 又有进行导游讲解或翻译的任务。

2.2 导游对象分类

导游是江苏智慧服务卡的重要服务对象, 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 将导游分成省内导游和省外导游, 对省内导游发放实名制的注册旅游卡, 对省外的导游推荐发放实名制旅游卡。按业务范围划分, 导游人员分为海外领队、全程陪同导游员、地方陪同导游人员和景点景区导游人员。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 国内旅游产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网上银行、电子地图、信息导航等工具确实为人们外出旅游带来了很多的便捷。针对导游的智慧旅游卡要重点解决导游身份认定和便捷支付问题, 为导游提供专业、高效、富有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服务, 同时为江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队伍提供支撑和帮助。

3 江苏智慧旅游卡的运行体系设计

江苏智慧旅游卡是驱动全省旅游业务发展的一个媒介, 以形成一个新的、覆盖全行业的运行体系。智慧旅游卡将银行卡、公交卡、在线支付、电子钱包、电子门票、游客位置定位、景区智能管理等功能全部应用在一个平台之上, 真正实现了旅游的信息化。

3.1 运行体系框架

江苏智慧旅游卡的运行体系涉及到持卡消费主体、旅游服务商、政府旅游主管部门、银行等参与主体, 各参与主体以江苏智慧旅游云平台为依托, 共同组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生态体系。参见图2。

3.2 政府监管主体

全省三级旅游主管部门既是旅游业务运行体系的监管和推进部门, 也是江苏智慧旅游卡项目的重要参与主体。

(1) 省旅游局作为省智慧旅游卡项目的牵头部门, 负责项目的实施和统筹协调, 作为江苏智慧旅游云平台的建设主体, 承担业务运营的监管和相关制度规范的制定, 全面推进智慧旅游卡的应用和发展。

(2) 地市旅游局以江苏智慧旅游云平台为载体, 全力推进本地市智慧旅游卡的应用与发展, 统筹协调本地市旅游服务企业旅游卡的应用, 引导本地游客科学使用旅游卡, 使旅游卡成为推进本地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

(3) 县区旅游局以江苏智慧旅游云平台为载体, 指导和督促本地旅游服务和本地游客企业使用旅游卡, 协调和处理本区域内旅游卡使用的各种问题。

3.3 旅游运营主体

旅游运营主体是旅游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为游客和导游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的服务, 也是智慧旅游卡的主要应用主体。作为智慧旅游服务卡业务的主要受理者, 各旅游运营主体根据自身提供的服务, 承担不同的职责。

(1) 餐饮服务主体:接受游客和导游旅游卡预订, 受理旅游卡或信用卡等结算, 能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餐饮服务, 在江苏智慧旅游云平台发布相关信息, 并开展网上预订等业务。

(2) 酒店服务主体:接受游客和导游旅游卡预订, 受理旅游卡或信用卡等结算, 能根据游客消费情况进行优惠, 能在江苏智慧旅游云服务平台开展在线业务处理。

(3) 交通服务主体:能接受旅游卡刷卡消费, 使游客享受便捷交通服务。

(4) 景区服务主体:接受游客和导游刷卡消费, 提供门票折扣优惠, 在江苏智慧旅游服务云平台提供在线预订和支付等业务处理。

(5) 购物服务主体:利用旅游卡进行导游和游客的身份识别, 支持刷卡消费, 并在江苏智慧旅游服务云平台开展在线旅游商品销售。

(6) 娱乐服务主体:利用旅游卡预订娱乐票务, 支持刷卡消费, 在江苏智慧旅游服务网开展在线票务预订。

3.4 旅游配套服务主体

旅行社、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商等旅游配套服务主体既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支撑旅游业务运行的重要市场主体。作为江苏智慧旅游服务卡系统的主要参与者, 承担着各自的职责。

(1) 旅行社:作为省内游客申请智慧旅游卡的主要渠道, 在游客出游时办理旅游卡申请;组织出境游时要求游客强制使用旅游卡出境登记, 逐步过渡到国内游统一办理旅游卡;支持游客采用旅游信用卡结算, 记录游客出游信息;支持在江苏智慧旅游云平台上开展在线业务办理, 为游客提供便捷服务。

(2) 旅游电商:利用智慧旅游卡对游客出游进行管理, 记录游客消费信息;在江苏智慧旅游云平台提供业务通道, 为游客提供业务支持。

3.5 旅游金融服务主体

银行、保险公司等是旅游金融服务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 其中银行又是智慧旅游卡资金流转的重要中介, 作用和地位都十分重要。在江苏智慧旅游卡的运营过程中, 银行和保险公司各自承担以下职责。

(1) 银行:提供借记卡和贷记卡的旅游支付;提供旅游专用贷记卡的支付优惠;提供银行账户和旅游专用电子现金账户关联;记录旅游消费积分;提供在线交易结算。

(2) 保险公司:要求未申领智慧旅游卡的用户在办理旅游保险时办理旅游卡 (可规定办理旅游卡即可免费享受旅游保险一次) ;记录游客旅游保险信息;提供持旅游卡价格优惠。

4 结语

智慧旅游卡是智慧旅游建设的重要标志, 对促进旅游消费、推动智慧旅游更好更快的发展意义重大。目前, 有关智慧旅游卡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还基本属于空白, 本文以江苏省智慧旅游卡的建设需求为例, 对相关的核心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旨在为项目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智慧的旅游规划是实现智慧旅游的基础, 它为智慧旅游中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和必要支撑, 指导旅游信息化建设, 为其服务, 而旅游信息化建设是旅游相关规划的具体实现, 为游客、管理者和企业提供一个平台, 为游客提供智慧化的旅游体验, 并服务于旅游管理和旅游营销。

智慧旅游卡系统的建设和实际的应用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 需要结合实际需求, 开展切实可行的探索, 力争使其成为驱动智慧旅游发展的强劲动力。

摘要:智慧旅游卡既是智慧旅游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促进旅游消费的重要载体;旅游信息化领域的新方向, 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向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下, 伴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热潮而提出的新理念, 是旅游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江苏智慧旅游卡项目的建设必须定义其用户体系, 明确其持卡对象, 并对运行体系进行科学设计, 以期能为项目的开发和实施提供开发依据和决策支持。

关键词:智慧旅游,智慧旅游卡,旅游消费

参考文献

[1]姚国章.“智慧旅游”的建设框架探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12, 14 (2) .

[2]冯浩.智慧旅游服务卡——“江苏旅游一卡通”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邮电大学, 2013.

篇4:旅游系统

[关键词]灾害旅游;旅游系统;灾害旅游系统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9)02-0091-06

地震、海啸、瘟疫、战争等灾害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同时也遗留下了大量的遗址、遗迹、纪念物等。早在古代,人们就对这些遗留物产生了兴趣。近代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被灾害的“悲壮美”、“残缺美”和“自然美”所吸引。但是,由于传统伦理道德束缚,很多人不愿把旅游与灾害联系在一起,以至于灾害旅游至今也没有得到“正名”,同时造成众多价值较高的灾害旅游资源“闲置”,甚至被破坏。

直到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和相关组织才开始关注这个问题。随着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全球统一行动的广泛开展,灾害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学术界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福利和列侬(Foley&Lennon)、瓦伦(valene)、伯特伦(Bertram)、迪恩(Dean)、斯特兰奇和克姆帕斯(Strange&Kempa)、沃斯和哈特曼(Ashworth&Hartmann)、怀特和列侬(Wight&Lennon)等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利用定量和定性方法对灾害旅游的资源价值、开发条件、经济与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相比而言,国内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且未引起足够重视。少有的一些研究成果,也仅局限于旅游资源分类与开发等方面的探讨,研究方法多集中于定性描述。面对日益发展的灾害旅游,理论明显落后于实践。因此,对灾害旅游的系统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在参考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灾害旅游和灾害旅游系统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探讨。

一、灾害旅游内涵

(一)定义及特点

灾害(disaster)是指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灾祸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和人类社会灾害两类。

灾害旅游(disaster tourism)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凡是以与灾害相关的事象为对象的旅游活动都是灾害旅游。狭义上,灾害旅游是指旅游者出于纪念、教育、探奇等目的而到灾害地,进行的以灾害过程、灾害遗址遗迹、灾害纪念物等与灾害有直接关系的事象为对象的旅游活动。本文所讨论的多指广义上的灾害旅游。

灾害旅游属于特种旅游,它与传统大众旅游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旅游目的的多样性。不同背景的旅游者到同一个旅游地的目的并不完全相同,甚至可能完全相反。灾害旅游也一样,旅游者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为了纪念、缅怀、爱国教育、休闲娱乐,也有可能完全是出于某种古怪的爱打听,甚至是窥阴癖。但多数旅游者的主要动机却是纪念、缅怀、教育和探险。

2旅游对象是与灾害相关的一切事象。灾害旅游的本质是对灾害文化的体验。而灾害文化的载体只能是与灾害相关的事物和现象,如灾害过程、灾害纪念物、灾害的纪念活动等。游客只有通过这些事物和现象才能感受和体验到灾害文化。

3旅游目的地是灾害相关事象的展现地。怀特和列侬(Wight&Lennon)从区位属性的角度,将灾害旅游的目的地分为灾害的发生地和纪念灾害的辅助地两类。其实,在灾害旅游活动中,灾害的模拟与演绎地也是开展灾害旅游的重要场所,如地震模拟实验室、灾害主题公园。因此,只要是灾害事象的展现地都有可能成为灾害旅游的目的地。

4游客思想上的参与性。灾害旅游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观光游览,而是强调思想上的参与。主要表现为对灾害的反思、对受害者的缅怀、对抗灾减灾精神的弘扬、对灾害的科学认识等。由于是从思想上的深层次“参与”,因此灾害旅游给人们所留下的印象也很深刻。

5旅游活动的挑战性。虽然灾害旅游的对象大多数是灾害的结果、遗迹(遗址)、纪念物、模拟与演绎等非灾害过程,但是在旅游的过程中往往要目睹一些残忍性和悲伤性的事象,如死亡、伤残。加之,灾害旅游地往往存在一些不安全隐患,而且某些导致灾变发生的因素还有可能长期存在。因此,对于一些旅游者来说,灾害旅游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活动,需要具有冒险、吃苦和忍耐精神。

(二)相关概念界定

1旅游灾害与灾害旅游

旅游灾害(tourism disaster)和灾害旅游(disastertourism)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为了更进一步阐明灾害旅游的含义,有必要对两者进行区分。

旅游灾害,广义上是指旅游现象中的一切灾害现象,既包括旅游活动中的各相关主体所遭遇的灾害现象,也包括人类活动中与旅游现象相关的灾害现象和社会现象中与旅游活动相关的灾害现象;狭义上,仅指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各相关主体所遭遇的灾害事项,即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而给旅游活动中的游客、旅游企业、旅游资源等主体要素带来灾祸的现象和过程。它与灾害旅游的区别具体如下:

(1)侧重点不同

“旅游灾害”是以“旅游”为限定词,“灾害”为核心词,侧重点在“灾害”,是灾害范畴的一部分,广义的旅游灾害包括了灾害在旅游现象中的各方面各层次的体现,是一个非常广的概念。狭义上的旅游灾害是旅游活动中各相关主体所遭遇的灾害事象,目前学术界对旅游灾害的研究多属此类。而“灾害旅游”是以“旅游”为核心词,“灾害”为限定词,侧重点在“旅游”上,是旅游活动和旅游产品中的一类,是广谱旅游灾害概念系统中的一部分。

(2)研究重点不同

“旅游灾害”研究关注的重心是旅游过程中各种灾害发生的条件、机制、灾害的防治措施与对策,以及灾害发生后的赔偿等问题;而“灾害旅游”研究的重心则是旅游活动的对象物——灾害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问题,灾害旅游活动的特点、管理体制、灾害旅游市场的需求特征,灾害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及影响力等。

(3)研究目的不同

“旅游灾害”通过研究找到旅游活动过程中的灾害事象的内部形成机理,制定出各种保障性的政策法规及其他防灾减灾措施,为“防灾减灾”和“灾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灾害旅游”通过对灾害旅游系统研究,以便于正确认识灾害旅游系统的内部规律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为灾害旅游的开发、经营和管理提供指导。

(4)学科归属不同

从研究对象和方法等要素来看,“旅游灾害”和“灾害旅游”都广泛涉及旅游学、灾害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且均属于应用性的边缘学科。但“旅游灾害”的主体属于灾害学范畴,而“灾害旅游”的主体则属于旅游学范畴。

2死亡旅游、黑色旅游与灾害旅游

死亡旅游(thana tourism)是指出于缅怀、教育等目的,而到与死亡和灾难相关的地方进行的旅游活动。它的客体多与特定暴力死亡相关,如刑场、万人坑。

黑色旅游(dark tourism)最早由福利和列侬(Foley&Lemon)于1996年提出,并在《黑色旅游:死亡与灾害的吸引力》(Dark Tourism:The Attraction of Death and Disaster)一书中得到系统研究。它指完全地或部分地被现实的或象征性的面对死亡的动机所驱使的旅游活动。它是死亡旅游在内涵上的一个延展。从旅游者的行为方式来看,黑色旅游可以划分为5类:第一类,见证公共的死亡;第二类,参观大规模的或者个人的死亡地,而这种死亡是以前发生的;第三类,访问死者的拘留处或纪念处;第四类,参观死者的遗物或象征性的纪念物,这些地点大都位于与死亡地毫无关系的地方;第五类,观赏对死亡的模拟与演绎。可见,黑色旅游的内容十分广泛,包含悲伤旅游(picf tourism)、大屠杀旅游(holocanst tourism)、公墓旅游(cemetery tourism)、监狱旅游(prison tourism)、战争旅游(war tourism)等多种形式。

经过分析可以发现,灾害旅游、死亡旅游、黑色旅游三者虽然在出游动机、旅游客体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差别,尤其表现在旅游客体上。黑色旅游的对象主要是与死亡相关的事象。死亡旅游是黑色旅游的一个子部分,它的客体大多与暴力事件相关。而灾害旅游的客体是与灾害相关的一切事象,包括社会灾害事象和自然灾害事象。黑色旅游和死亡旅游的客体中只有一部分属于“与灾害相关的事象”。也就是说,死亡旅游和黑色旅游与灾害旅游只有一部分是重合的,而很多情况下则是不同的(见图1)。

二、旅游系统

旅游系统是各种旅游事象的集合体,是通过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使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有机体,它具有实现旅游价值的整体功能。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多种旅游系统模型,这些模型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旅游系统的特点。但随着旅游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旅游系统变得越来越庞大,需要考虑的因素也越来越多。这说明以往的系统模型也存在需要补充的地方,而非一成不变。为此,在借鉴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笔者从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角度,应用系统思想和方法建立了一个如图2所示的旅游系统模型。这个系统模型包括客源地系统、目的地系统、出行系统、环境系统等4个子系统。

客源地系统是由游客、动机、文化背景等因素构成的一个子系统。它是旅游者的产生系统,从某种意义上对旅游系统的内部运作起着“推力”的作用。旅游者搜求旅游信息、进行预订、出行准备及动身旅行都发生于此系统内。目的地系统包括吸引物、设施和服务等内容。它是旅游者的接受系统,从某种意义上对旅游系统的内部运作起着“吸力”的作用。同时,也是旅游者文化与东道主文化“碰撞”与“交流”的主要场所。出行系统包括交通、信息服务、营销、旅行服务等部分,是“旅游流”的主要通道,对旅游客源系统和目的地系统起着“纽带”作用。环境系统分为发展环境系统和支撑系统两个部分,它为旅游提供了一个外层空间,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对旅游系统的发展起着支撑与保障作用。也正因为环境系统将内部与外部相联系,使旅游系统成为一个“开放式”的系统。

为了阐释旅游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系统模型还引入了旅游场和旅游流理论。旅游场是旅游内部信息、能量、客流、物质等要素的交流场所。它存在于旅游活动的各个阶段和各个场所。旅游流是指旅游系统中载于各个结节(node)之间链接(links)上的客流、信息流、物资流、能量流等的集合,它具双向流动性(如图3)。旅游流简明地阐释了旅游活动内部各要要素之间的交流关系,突出了旅游系统的动态特征。

总之,旅游系统是一个包含客源地系统、目的地系统、出行系统和环境系统在内的复杂系统。旅游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各子系统与组成要素之间,以及子系统内部的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紧密。同时,旅游系统还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系统内部与外部、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不断交互、平衡推进。

三、灾害旅游系统

作为一种旅游现象,灾害旅游也可以用旅游系统来研究其内部本质问题。但为了能更好地阐明灾害旅游系统自身特点,笔者根据旅游系统模型,并结合灾害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提出了如图4所示的简化模型。

灾害旅游系统由主体(灾害旅游者)、介体(灾害旅游业)、客体(灾害旅游资源)、载体(灾害旅游的内外部环境)4大要素组成。这4大要素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在一个有机整体中共存,并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稳定关系。

(一)灾害旅游者

灾害旅游者是灾害旅游活动的行为者,其他一切现象和关系皆因灾害旅游者的活动而发生。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上是指一切以灾害相关的事象为旅游对象的旅游者;狭义上是指以与灾害直接相关的事项为旅游对象,并且主要是出于纪念、教育、探奇等目的的旅游者。狭义概念强调了灾害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有利于深入认识灾害旅游者的体验本质。

灾害旅游者是一类比较特殊的旅游群体。随着生活品质提升,旅游需求趋于多样化,一部分人开始追求另类的“体验”(灾害文化体验)而成为灾害旅游者。所以,灾害旅游者的大规模出现跟传统的休闲观光者有密切联系。但是两者在旅游对象、形式、参与、体验、自身素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别,如表1所示。

(二)灾害旅游资源

灾害旅游资源是指一切能对游客产生吸引力,并具有一定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的与灾害相关的事象。灾害旅游资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第一,吸引力是判断灾害旅游资源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灾害旅游资源实用价值的主要体现;第二,虽然吸引力的核心要素是灾害事象,但是吸引力的真正发挥与其所在的背景环境有很大的相关性;第三,灾害旅游资源既包括灾害本身,也包括其他与灾害相关的事象;第四,随着新的灾害的出现和人们探索视野的扩大,灾害旅游资源的范围也会不断扩大。

灾害旅游资源的本体为灾害,其范围十分广泛,

外延涵盖了所有与灾害相关的事物和现象。不仅包括灾害过程、灾害遗迹、灾害遗址、灾害遗物、灾害后果、灾害的模拟与演绎等与灾害相关事象;而且还包括灾害事象所依托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根据旅游资源的动态分类方法,可将灾害旅游资源分为稳定类和可变类,每一类的具体细分和特点参见表2。一般来说,稳定类灾害旅游资源比可变型灾害旅游资源更容易被社会所认同和接受,旅行难度更低、季节性更弱、开发难度更小。

(三)灾害旅游业

灾害旅游业是提供灾害旅游产品的一系列企业和组织的总和。从旅游流的角度来看,灾害旅游业范围所及的相关行业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有关灾害旅游流产生的辅助行业,如办理旅游预订的旅行社、提供旅游信息的信息业;二,在灾害旅游流的流动过程中起到“转移”作用的行业,如旅游交通行业、通讯行业;三,在目的地对灾害旅游流的交互起到促进的行业,如旅馆业、娱乐业。

灾害旅游业是灾害旅游系统中沟通灾害旅游主体和灾害旅游客体之间的媒体,在推动灾害旅游的发展方面起到了供给、组织和便利的作用。

(四)灾害旅游环境

旅游环境是以游客为中心,并由客源地、旅游通道,及目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所构成的复合环境系统。旅游系统环境由内部环境(如政策、规划、市场化、金融等)、运作环境(如竞争目的地、竞争产业、旅游供给等)、宏观环境(如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3个圈层组成。旅游业和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这种作用过程是发生在这一地区旅游者活动的作用方式,它可以在3个不同层次上加以分析:心理行为、人工行为和社会行为。

根据詹森·韦贝克(Jansen Verbeke)的解释,心理行为是指旅游者与目的地环境的整个作用过程,这种过程开始于旅游者对其在旅游地实际行为的憧憬和向往。灾害旅游资源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本身就显示了旅游者所处的环境与目的地环境之间的某种差异,这种差异性产生的一种应力推动了灾害旅游流的形成。灾害旅游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还体现在人工行为背景之中,也就是说,通过开发设计可以将灾害旅游环境中的潜在资源变成现实性的旅游产品,并提供给旅游者。旅游者行为与环境之间的作用还依赖于旅游的社会组织。灾害旅游活动的进行、旅游产品开发与销售、环境的保护等方面都受到社会行为的影响。

四、结语

由古代的科考探险、地质考察、观看战争,发展到当代,灾害旅游已经变得理性和具有教育意义,并初步得到伦理的“接受”。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灾害旅游必将蜕去“负面”的外衣,积极的一面不断被利用,而成为旅游者的“新宠”。

旅游系统是旅游学研究的对象。它由客源地系统、目的地系统、出行系统、环境系统组成。具有复杂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的特点。灾害旅游系统属于旅游系统的一类,由主体、介体、客体、载体4大要素组成。各要素是在一个有机整体中共存,并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稳定关系。利用系统思想和方法建立的灾害旅游系统模型有利于系统全面地研究灾害旅游本质,解决实际问题。

篇5:旅游系统职工演讲稿

-用责任书写咨询人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大家好!感谢局领导给我们年轻人创造这次机会来展示自己。我叫***,是旅游咨询中心的一名咨询员。今天我将用最朴实的语言,来进行我的这次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用责任书写咨询人生》。我热爱咨询这个工作,是因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一个时尚的美丽的旅游城市,而我的工作就是向广大的旅游爱好者提供详实的旅游信息,向外界宣传**,让更多的旅游爱好者了解**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因此,作为旅游咨询中心的一员,我始终坚持“爱岗敬业、热情服务”这八字方针。春去秋来,我已经在咨询中心工作有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进步,能力也提高了很多。一年多的咨询生活留给了我太多的回忆,太多的思索。在这段时间里,由于咨询中心人手少,任务重,我忘不了赵主任带领我们在节日期间工作的情景;忘不了同事们在风里、雨里、炎炎夏日里加班的辛苦;更忘不了刘局长、赵主任对我的关心,培训老师对我的教诲,同事对我的鼓励和支持„„正是有了他们的帮助,我的工作才更加出色。我爱我的工作,我始终把“责任”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不管是任何工作,都力争做到更好。记得有一次值班,大约中午的时候来了三位客人。一进门其中一位中国客人就问**现在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我一一向他们做了介绍并且给他们拿了些资料,就在这时那位外国客人用简单的中文说他在网上看到一个景点儿,景色特别漂亮,但忘记叫什么名字了,特地来**想去看一看。当我明白他的意思后,立刻把**导游图和**一册通都拿出来帮他们找,可是找了半天总说不是,我忽然想了起来,现在有许多外宾都喜欢去黄花城水上长城游玩,于是就说是不是这个地方,外宾好像听懂了,连连说yes,yes,并竖起了大拇指,表示非常感谢。他们便拿着我画好的线路图高高兴兴地离开了。我爱我的工作,工作中,听从领导的安排,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我都尽心尽力地去完成。

篇6:旅游系统

三山岛旅游地域系统分析与旅游业发展的探讨

太湖三山岛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秀丽的.风光和人文景观而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经过实地考察采访,就三山岛旅游地域系统和旅游业对岛内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岛上旅游业合理开发进行了探讨.

作 者:张燕妮 单鹏飞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学院地理系,江苏,苏州,215009刊 名:铁道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SUZHOU RAILWAY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19(3)分类号:F592.3关键词:三山岛 旅游地域系统 旅游业发展

篇7:旅游网站系统的设计开题

1、课题来源:自选课题

2、研究目的和意义:

旅游网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基于互联网的旅游网络发展的开始。随着电子商务的潮起潮落,旅行社网站也经历了市场的洗礼。旅行社网站作为网络经济形势下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战略武器,已对我国旅游市场的固有壁垒带来冲击,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在未来的发展中尚有许多工作要做。旅游电子商务像一张大网,把众多的旅游供应商、旅游中介、旅游者联系在一起。相对于传统的旅游业来说,旅游电子商务不仅提高了业务透明度和工作效率,降低了边际成本,而且凸现了旅游产品本身个性化、信息化、时令化等特性。作为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旅行社网站的发展呈现了良好的趋势,携程旅游网和E龙网站纷纷公布盈利的消息,为我国旅行社网站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网络旅游的本质就是旅游电子商务。不论旅游服务商或是消费者,他们之间的一切交流都是通过网络实现的,也就是说,网络旅游时代其实就是旅游电子商务时代。

3、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综述:

国内旅行社网站的建设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在经过长时间的建设和积累后,目前国内已拥有相当一批具有一定资讯服务实力的旅行社网站。这些网站目前可以比较全面地对各地旅行社提供的服务线路提供全面的网上资讯服务,这些服务涉及旅游中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方面。互联网正以疯狂的速度风靡全球,并对各行各业产生影响,旅游业也不例外。据CNN的数据显示:20xx年度旅游业电子商务销售额突破270亿美元,占全球电子商务销售总额的20%以上;全球约有超过17万家的旅游业在网上开展综合、专业、特色的旅游服务;全球约8500万人次以上享受过旅行社网站的服务。在国内,互联网的起步虽然相对较晚,不过,现在只要你上了网,点击“旅游”搜索网站,出现的专业旅游站点就可能有数百个,像新浪网、搜狐、网易这些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大网站也少不了开设旅游栏目。未来的网络旅游或许是这样一种模式:一个旅游者在网上订购机票、酒店、服务,当他到达旅游目的地后,从下飞机的那一刻起,他的“吃住行游购娱”就会完全依靠网络来解决。这种测试有点像“网络生存”,但实际上它有着更加实用的意义。

网络旅游正在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据资料显示,去年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额为1400亿美元,其中旅游业电子商务销售额超过270亿美元。目前全球约有17万家旅游企业在网上开展旅游业务联系。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拥有网民7000多万人,其中近七成受过大学以上教育,并且有旅游的需求和消费能力。因而“网络旅游”对于我国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包括机票、酒店等资源的数据库,能够实现为用户提供比价、资源条件、优惠信息等筛选服务。“去哪儿”与超过400家的机票供应商和超过15000家的酒店供应商建立了业务联系,由后者将其房价、机票价格信息与公司。

4、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技术路线、试验方案:

4.1主要的研究内容

制作本网站的目的是进行旅行社网站的宣传、介绍以及景点的简介与预定,实现客户与旅行社或相关单位的网上勾通及业务的完成,体现电子商务的部分功能。本网站的主要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界面简单、清晰,通过清晰明了的界面让使用者能迅速找到自己所需的功能;2、功能使用,主要功能包括路线查询,路线预定,数据库管理,车票预订,网站链接等,都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3、管理方便,管理者可以通过特有的管理界面进行数据库系统的维护,例如旅游线路的添加,删除,线路预定情况的查看、处理等。

4.2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本系统在开发过程中使用的是C/S模式,在系统初期时,系统分析主要是根据软件工程的步骤进行,设计使用了面向对象技术和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使用UML统一建模语言完成系统的设计,判断其可行性,在编码之前,完成相应的接口。各个模块可以模仿微软的COM技术,即组件对象模型,以组件的形式向系统中添加功能。

在数据包捕获模块中,网络数据捕获技术是获取信息的关键技术,它通过监听技术,过滤技术获取原始数据,根据TCP/IP分层理论进行层层拆解,提取相关协议中的信息。因此需要收集许多资料,查阅相关文档,增加对该领域知识的了解。

由于本系统采用分模块,可以以组件的形式进行加载进来,使得对后期系统维护和调试有很大的优点,同时提高了系统的开发效率。

运用学过的知识,按照软件工程开发流程来实施本课题,理论联系实际,多动手操作,采用系统模块化方式完成本课题。

5、研究基础:

(1)试验条件:

a.已经具备的条件

试验软件设施:Virstual Studo 编译环境,良好的C++编程能力,数据库。

b.未具备的条件及提出的解决方案

未具备的条件:

1.对网络界面有一些仍然不熟悉,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2.对界面美化方面有些不熟悉,需要一定时间研究。

3.对编程不是特别的熟悉,要在日后的时间里加强动手能力

4.由于公司项目赶进度,工作时间安排为早八点半到晚九点半,可能没有太多精力处理本系统

解决方案:

1.尽量在工作之余查看相关资料,尽可能多的了解网络界面

2.在工作外的时间内,通过加班的形式完成试验

篇8:旅游系统

关键词:智慧旅游,城市旅游,旅游供给系统,系统优化

1引言

城市旅游的发生和发展由来已久,城市作为旅游的空间载体也处在不断适应、调整和变化之中。新时期,城市如何在“智慧旅游”这种新的旅游形态下适时调整其旅游供给系统的结构、方式,达到优化升级,得到持续稳定发展成为旅游研究关注的一个新命题。

本文旨在以智慧旅游的发展为背景,以新时期旅游需求的变化为依据,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城市旅游供给系统的概念模型构建、系统优化等问题,以期为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旅游产业经营模式的优化调整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思考。

2智慧旅游与城市旅游供给系统

2.1智慧旅游发展背景

就“智慧旅游”的概念而言,目前仍存在不同视角和不同层面的理解共存现象。有学者认为,智慧旅游是通过运用最新信息通信技术带来旅游业在管理、服务、营销等层面的各种智能性变化; 也有学者强调智慧旅游是以提升旅游服务、改善旅游体验、创新旅游管理、优化旅游资源利用为目标,增强旅游企业竞争力,提高旅游行业管理水平,扩大行业规模的系统化工程; 旅游业界认为,智慧旅游是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面向未来的“全新旅游形态”[1]。我国国家旅游局将2014年旅游主题定为“智慧旅游年”,并要求全国各地以智慧旅游为主题,引导智慧旅游城市、景区等旅游目的地建设,尤其要在智慧服务、管理和营销三方面加强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开发和整合,促进以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2]。旅游学术界关于智慧旅游的研究也在此背景下彰显出更深入、更细致和更系统化的态势,但同时笔者发现关于此背景下城市旅游供给的研究成果相对匮乏。

2.2新时期城市旅游供给系统的思辨

城市旅游供给系统: 城市旅游作为城市功能的一个方面, 其旅游供给系统也呈现出自身的特点: 首先,城市旅游供给系统仅仅是城市供给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城市功能主要包括生产功能、服务功能、管理功能、协调功能、集散功能、创新功能等[3],这就决定了城市的供给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其次,城市旅游供给系统不同于其他类型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供给系统,它更为复杂。城市不但是现代社会人口、物资、信息等的重要集聚地,而且是集旅游活动客源地、集散地与目的地于一体的空间载体,不仅要满足旅游者的进行城市旅游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服务于城市居民,满足他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需求,因此城市旅游供给系统与单纯以旅游业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供给系统相比更趋复杂。第三,城市旅游供给系统的影响因素更趋多样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治安管理、 金融服务、通讯服务、医疗保健、公共服务等很多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旅游供给系统。

城市旅游供给系统的新诉求: 对游客来说,智慧旅游改变了传统的旅游方式,它使游客可以有效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相关旅游信息,从而合理、个性地安排自己的旅行活动; 对旅游管理部门和企业而言,智慧旅游就是通过构建旅游服务管理平台,提供海量的旅游信息服务及其应用,为游客提供“吃、住、 行、游、娱、购”等全方位的旅游服务,从而实现高效的管理和服务; 从技术支撑角度来看,智慧旅游是使各种旅游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 并服务于政府、公众、企业等的全新旅游形态[4]。

众所周知,智慧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业态、一种新的旅游者体验模式,要求城市旅游的供给方式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做出应有的调整和重点转移。城市旅游供给系统的构成要素, 包括住宿业、旅行社、景区( 点) 、旅游交通、娱乐购物等诸多环节在供给模式上都要适应新的智慧旅游背景。本文旨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智慧旅游背景下的城市旅游供给系统优化问题。

3城市旅游供给系统的影响因素分析

3.1区位条件

城市的区位条件决定了城市旅游供给系统的规模和质量。 良好的区位条件可为城市旅游发展提供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 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专用设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技术创新应用能力。通常而言,区位条件优越的城市一般具有国际化程度高、与国际市场接轨早、国内外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较好的特点。如我国的“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等都市不但是旅游资源密集区域,而且也是我国城市旅游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城市旅游供给系统离不开城市区位条件的影响和限制[5]。

3.2旅游资源禀赋

旅游资源禀赋是指旅游资源自身的特征和本质属性。不同的地理区位和历史发展轨迹造就了城市在其旅游资源类型、 特征和属性上的差异性,因此依据城市旅游资源禀赋可将城市旅游目的地划分为历史文化型、自然山水型、现代都市型、宗教文化型、休闲娱乐型和边境贸易型等[5]。城市旅游资源禀赋是决定城市目的地供给系统模式的基础,它会影响到城市旅游形象、旅游规划、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方式甚至旅游服务方式等多个层面。

3.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一个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了该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它主要通过城市的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储蓄存贷款余额、金融机构存贷款金额、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指标和旅游者人数、旅游收入、旅游者人均消费等旅游经济指标来衡量。此外,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还可以从很多方面反映出来,如制度、结构、技术进步、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资源配置和文化教育、社会福利保障等。任何一个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都离不开现实的背景条件,所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一定阶段的相对稳定性和旅游供给的相对稳定性相一致[5]。

3.4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城市产业结构,二是城市旅游产业结构。城市产业结构是指城市各部门、 各产业间的内部组成、结构与比例关系; 城市旅游产业结构是指城市旅游经济运行中的各种行业及其内部之间的经济技术、 比例关系。旅游业能否作为一个城市的优势产业或者主导产业来发展意义重大,因为城市各级政府通常会对其优势产业或支柱产业从城市规划、发展战略和政策法规方面给予重视和倾斜。同时,一个城市的旅游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城市旅游经济的构成行业之间及其内部结构之间是否协调,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城市旅游经济的运行和效益成果,因此注重和提高城市旅游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也是完善城市旅游供给系统的良好举措[5]。

4城市旅游供给系统模型构建

4.1城市旅游供给系统利益相关者

城市旅游供给系统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系统。城市旅游业发展涉及的行业和部门众多,或者说它的关联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其中,各个利益相关者包括旅游吸引物、旅行社、旅游交通、酒店等,另外还包括了一些辅助部门和间接影响的部门,如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投资者、相关经营者、大学或者学院、行业协会、城市旅游环境监管部门等。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共同构成和影响了城市旅游供给系统( 图1)[5]。

4.2城市旅游供给系统基本架构

城市旅游供给系统构成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主要包括核心旅游供给、外围旅游供给、城市旅游公共服务、旅游管理部门、旅游非盈利组织、社区场所环境等子系统。核心旅游供给包括旅行社、旅游公司、住宿业、景区( 点) 、旅游娱乐场所等直接服务于旅游者的行业和部门; 外围旅游供给包括社会餐饮、 城市交通、城市休闲区域、城市购物中心等间接满足城市旅游者需求的供给环节; 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包括两类: 一类是公用事业服务,如通信、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能源系统及城市公用设施等; 另一类是满足现代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服务设施,如金融服务、医疗服务机构、保险机构、治安管理等。此外,旅游非盈利组织包括城市旅游服务咨询中心、旅游服务志愿者、旅游行业协会、大专院校( 开设旅游管理相关专业) ; 社区场所环境主要是指城市居民及其生活所形成的特定城市精神和文化,也是旅游供给的场所环境。在此基础上,形成城市旅游供给系统基本架构模型( 图2) 。

5城市旅游供给系统优化分析

5.1系统优化原则

5.1.1以智慧旅游为优化背景

智慧旅游时代已正式开启并将长期存在,旅游学界对智慧旅游的研究也将逐步深入和发展下去。智慧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业与现代信息产业融合的新表现形式,能较快地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的关键环节[6]。智慧旅游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旅游业创新、开放,打破传统的供给模式。 同时,智慧旅游也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智慧旅游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技术、资金、创意的有力支持,目的是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便捷化的服务。这些都要求城市旅游供给系统在传统模式上进行创新和升级。

5.1.2以满足旅游者海量个性化需求为原则

在当前大众旅游的时代背景下,旅游者数量多、需求个性化、多样化特征显著,他们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日趋苛刻, 特别是自助游客和散客。依靠传统的旅游供给模式去满足如此海量的需求,城市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将会异常艰难。因此,如何依靠现代技术手段对城市旅游供给系统加以创新和优化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智慧旅游借助云计算、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产业发展、行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整合旅游目的地“食、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以及和旅游相关的各类资讯和服务于一体,利用智能手机等各类体验终端,为广大民众提供各取所需的服务[7]。智慧旅游不仅是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必然选择,更是从崭新角度去探索城市旅游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5.1.3以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城市旅游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自身旅游需要的能力,其实质就是强调城市发展、城市旅游和城市居住环境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既能提高旅游者的旅游质量,又能改善旅游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既能维护本市旅游发展的持续性,又能同周边城市协调共处,实现旅游资源的分管共享; 既能协调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又能注重资源、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8]。

5.2具体优化思路

在城市旅游供给系统优化中,城市旅游管理部门的优化是前提,核心旅游供给优化是主要内容,外围旅游供给优化是辅助,而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和其他则是延伸。本文就具体优化思路进行了探讨。

5.2.1城市旅游管理部门优化

城市旅游管理部门优化是基于智慧旅游的城市旅游供给系统优化的核心。城市智慧旅游作为智慧城市功能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建立一个集公共信息发布、预测、过程动态监控和宏观规划、调控于一体的智慧旅游管理平台,以体现现代旅游的信息密集型、信息依赖性特征。城市旅游管理部门作为这个智慧旅游管理平台的建设者和实施者,他们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城市智慧旅游管理平台的构建主要内容涉及城市旅游行政管理、城市旅游者管理、城市旅游企业管理和城市旅游资源与环境管理等几个主要部分。城市旅游行政管理要从传统模式向信息化管理模式转变,以办公数字化与智慧化为核心,通过加强智慧旅游的集成指挥调度和管理平台建设,实现智慧化管理; 城市旅游者管理侧重于为游客提供动态、快捷、便利的公共旅游服务信息,同时对城市旅游客流进行动态预测、 疏导与管理分析等; 城市旅游企业管理一方面要侧重于鼓励和扶持各个旅游企业建立智慧化运营模式,另一方面则要侧重于对其动态数据的采集,随时掌握其类型、数量、层级分布的动态变化,便于服务与监管; 城市旅游资源与环境管理就是对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承载力和分布特征等信息以及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和更新,以实现对旅游资源的信息化、网络化综合管理[9]。

5.2.2核心旅游供给优化

核心旅游供给包括旅行社、旅游公司、住宿业、景区( 点) 、 旅游娱乐场所等直接服务于旅游者的行业和部门。核心旅游供给优化的主体是各个旅游直接供给商,主要任务是配合城市智慧旅游管理平台的构建,进一步细化自身的信息化管理和数据收集整理,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线上、线下的交易网络、 帮助旅游者完成游前、游中、游后整个体验环节的一系列服务。 如智慧型旅行社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新技术和手段,将旅游资源的组织、游客的招揽和安排、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和销售、旅游服务等旅行社各项业务及流程高度信息化和在线化、智能化,到达高效、快捷、便捷和低成本规模化运行,创造出游客满意和旅行社企业盈利的共赢格局[10]; 智慧型酒店则是酒店通过数字化与网络化实现酒店数字信息化服务技术, 使入住酒店的客人能够更加高效便捷地完成预定、入住、结账离店和售后跟踪服务等系列体验过程; 景区同样可以结合智慧旅游发展的理念,借助城市智慧旅游管理平台,创新和完善自己的智慧旅游模式,在景区能源管理、环境监测、服务游客等方面实现智慧旅游的积极探索和实践[11]。

5.2.3外围旅游供给优化

外围旅游供给包括社会餐饮、城市交通、城市休闲区域、城市购物中心等间接满足城市旅游者需求的供给环节。城市外围旅游供给优化主要借助于智慧城市的相应功能来实现,主要体现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实现最终消费者的“智慧化体验”,包括市内交通的车辆动态信息、指挥调度、停车服务、租车服务等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智慧化管理。

5.2.4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优化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包括旅游公共交通服务、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旅游公共安全服务、旅游公共环境服务和旅游公共救助服务等五大方面的内容[12]。本文中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包括两类: 一类是公用事业服务,如通信、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 能源系统及城市公用设施等; 另一类是满足现代社会生活需要的基本服务设施,如金融服务、医疗服务机构、保险机构、治安管理等。无论如何界定其概念,旅游公共服务都会因为显著的 “复杂性”和“公共性”不可避免地表现为“市场失灵”特征,因此以政府为主体建设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就成为它的必然选择。但是“内部效应”的存在也会导致旅游公共服务“政府失灵”。这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可能会同时存在,使当前我国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相对低下,不能很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旅游需求,甚至成为城市旅游发展的桎梏因素 ( 如城市交通拥堵、环境卫生差、游客安全事件频发等) 。智慧旅游需要依托智慧城市建设,运用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构建全新的旅游产业运营和管理体系,在城市旅游的不同利益相关者和行业管理者之间建立一种网状交叉互动的资源共享和价值共创平台。这种旅游公共服务管理机制的创新是不断提高和优化城市旅游供给服务的一条新思路和一种探索途径。

5.2.5旅游非盈利组织和社区场所环境优化

城市旅游非盈利组织包括旅游咨询服务、旅游服务志愿者、旅游行业协会、旅游高等教育机构等,因性质不同,其服务对象涵盖了旅游者、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等内容。这些非盈利组织同样可以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借助智慧旅游管理平台来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做到信息的交互共享。城市居民所生活的社区场所本身就是一种旅游吸引物,它是一个城市的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的空间和实物载体。社区场所环境同时也可以表现出城市的旅游接纳度,如语言文字、生活方式、好客度等。 这些是城市旅游供给系统不可以忽视的优化内容,都可以通过 “智慧化”服务平台充分展现给旅游者,供他们查询、访问和参与,进一步提高城市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

6结论

上一篇:谁能理解我们90后随笔下一篇:企业公司扶贫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