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2024-07-23

天津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共8篇)

篇1:天津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要求:熟悉评分标准,自评,确定目前的状况,然后选你能先期达到的目标。——写作,应有目标意识。同时写作和阅读也是孪生的,熟悉写作的要求,有利于阅读鉴赏。——胡锦珠】

一、等级评分标准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以表达为其本质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质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也是高考语文重点考核的内容。

教育部颁布的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规定:考生要“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

在评阅中,阅卷教师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内容方面:审题、立意是根本,材料是否充实,视角是否独特,情感表达是否真切是欣赏点。审题、立意的关键是对题目或材料中心的把握是否准确,不偏离题旨。

表达方面:文体、语言是根本,结构是其欣赏点。“符合文体要求”是指写作符合所选文体特点,且特征明显,不要写成“四不像”文章;语言表达顺畅,不能生涩难懂,也不提倡文白相杂或乱用网络语言;“结构” 要做到有头有尾,有分段,有过渡,没有大的漏洞。发展等级: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提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深刻,是指作文的见解深刻。高考作文对“深刻”这一发展等级的认同是包含社会流行的正确观点与自己深切体会这两个方面的。议论性文章是说理透切,论点深刻;记叙性文章是形象生动,思想深刻。高考作文鼓励见解深刻,并且是鼓励多种多样,或是深入本质,或是提示原因,或是说明结果,或是指出规律,或是预见发展,或是抓住要害,或是给人启发,等等。

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材料丰富,是指内容丰富,是在基础等级“内容充实”基础上的更高一级的评价标准。高考作文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内容单薄,内容单薄的主要原因是平时缺少甚至没有积累。这个积累应当包括阅读积累、生活积累、审美积累等多个方面。

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这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高一层次的语言标准。或是用词贴切,或是句式灵活,或是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或是文句有表现力,这些也都是有文采的表现。

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新的教育观念之下,已成为语文科必须参与完成的任务。高考作文在发展等级中设立“有创新”的条目,目的正是想通过一个侧面鼓励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需要说明的是发展等级采用一点评分法,所谓一点评分法,就是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也就是说,有一点突出就可以得到满分20分。高考和各地的期末考试均采用网上阅卷,扫描出来比纸质试卷略显模糊,因此,考生的字一定要写在答题卡规定的范围内,字迹要工整,书写要规范,避免写错别字。2009年的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要求,高考作文“一个错别字扣一分,重复的不计”,在阅卷中这一点备受重视,希望引起广大考生的注意。

一等(20~16)切合题意 内 基 本 等级 表达

发展等级 深刻

①分析深入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丰富 ④材料丰富⑤形象丰满⑥意境深远

有文采

⑦词语生动,句式灵活 ⑧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⑨文句有意蕴

有创新

⑩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

11、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12、有个性色彩 容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情感真挚 符合文体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二等(15~11)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情感真挚 符合文体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较工整

三等(10~6)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情感不够真实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内容空洞 情感虚假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难辨

四等(5~0)

说明: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③错别字每一个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5分为止。

④确认为抄袭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关于亮点

总体来说,与过去几年作文阅卷相同,语言仍是本次作文判分的主要依据之一。低幼化的语言、过于寒碜的语言、缺少品位的语言应该在切入分之下。语言形象生动,富有包孕,意味深长,很有文化底蕴一类的文章赋分应当上浮。具体说: 记叙类文章在如下几个方面的亮点要予以特别关注:①有相当精巧的构思;②有鲜明的人物形象;③有真实感人的生活故事;④有鲜明的个性特点;⑤有深远的意境;⑥有相当的语言表达智慧。

议论类文章在如下方面的亮点要予以特别关注:①有较高的立意;②能选取比较新颖、生动、有个性的材料作为事实论据;③论证有层次感、立体感;④议论语言有逻辑性和文化底蕴。

三、关于赋分 1.切入分

(09年取消了切入分的说法,但可以作为合格线的参考)

文章在基本切题的前提下,达到“三基本”(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要求的,切入分为52分。在此基础上,只要发现有“亮点”,就应该将分数上浮到64~70分。3.特殊赋分

①如果只是根据提示语的内容,简单演绎,且缺少语言表达功夫的,原则上不超过48分。②确认抄袭,需经复查组审定,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5分;内容基本相同的不超过5分。

③文体写成诗歌的,上限不超过5分。

④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打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分不能超过40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⑤对题目视而不见,另写其它题目,扣2分。

⑥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采用“得分数—错别字分=实得分”的计分方式;无错别字者一次性打上得分数。

四、09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细则

(一)议论类

议论类文体

二类卷(52-62)理解材料基本准确,角度较适当,立意较深刻,中心明确,内

一类卷(63-70)等级及 分值 总体标准

准确理解材料,角度恰当,上

(68—70)

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

细则

(65—67)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条件:在结构、立意、文体但结构或语言等方面略有不足的。

下(63—64)符合总体标准,但在结构或语言方面有不足 立意深刻,中心突出,下之一:①语言朴实无华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而有一定功力的。②在文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

体应用、立意、构思等某一方面有创新的。③在结构或语言等方面有瑕疵的。(59—62)

基本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之一:①能从材料

某一方面有创新,的。

(55—58)基本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条①能从题意中引出一定道理。②有灵气、有新意,但在内容、结构、语言某一方面有不足的。立意深度不够,但平稳充实。

(52—54)基本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条件: 能从题意中总结出一定的道理,但语言有华而不实之处的。

(39—43)符合总体标准但罗列现象,泛泛而谈,缺乏思考或认识肤浅的。容较充实,感情真实,中引出有意义的道理。② 件: 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有灵气、有新意,但在内容、结构、语言某一方面有不足的。

三类卷(39-51)尚能理解材料,角度尚恰当,立意一般,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48—51)

符合总体标准且不就事论事的。

(44—47)符合总体标准但就事论事或故意拔高(升华不自然)

四类卷(21-38)偏离材料,角度或立内容单薄,结构不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30—38)

(25—29)(21—24)

意不当,中心不明确,五类卷(0-20)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①脱离材料 ②文理不通 ③全文不足400字

(17—20)

符合下列之一:①脱离题意,内容单薄空洞但完整成文;②全文不足400字但完整的。

(10—16)文理不通、不知所

(0—9)不成文的:9分

云,有文章之形,以下。经查证为而无文章之实的。全文抄袭的:0

分。

(二)记叙抒情类

记叙抒情类文体

等级及 分值 总体标准(同议论文)能准确理解材料,角度恰当,立意深刻,上

(68-70)记叙类——紧扣题

细则 中

(65-67)紧扣题意,感情真挚,寓意深刻、结构严谨,情节生动,描写具体,语言畅达。

紧扣题意,感情真挚,寓意深刻、结构严谨,感情真切,语言畅达。

紧扣题意,感情真挚,寓意有意义、结构严谨,感情真是,语言流畅。

(63-64)紧扣题意,感情真挚,寓意有意义、结构严谨,情节具体,描写较具体,语言流畅。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意,感情真挚,寓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意深刻、有回味,有新意,有文采。

结构严谨,情节丰富生动,描写生动形象,语言通畅,有文采。

抒情类——紧扣题意,感情真挚,寓意深刻、有回味,结构严谨,语言通畅,有文采。一类卷(63-70)

二类卷(52-62)理解材料基本准确,角度较适当,利益较深刻,中心明确,内

(59-62)记叙类——符合题意,感情真实,寓

(55-58)符合题意,感情真实,寓意集中,结体,叙述清晰,语言通顺。符合题意,感情真实,寓意集中,结然,语言通顺。

(52-54)符合题意,感情真实,寓意清楚,结构完整,情节较具体,叙述清晰,语言通顺,偶有语病。符合题意,感情真实,寓意清楚,结构完整,抒情较自然,语言通顺,偶有语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意集中,结构完整,构完整,情节较具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情节具体,叙述生

动,语言通顺。抒情类——符合题意,感情真实,寓抒情自然,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尚能理解材料,角度尚恰当,立意一般,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48-51)记叙类——基本符合题意,感情尚真实,有一定寓意,情节结构基本完整,叙述清楚,语言基本通顺。抒情类——基本符合题意,感情尚真实,有一定寓意,结构基本完整,抒情较自然,语言基本通顺。

四类卷(21-38)偏离材料,角度或立内容单薄,结构不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30-38)然基本符合题意,但写人记事却与话题游离,情节不自

(44-47)寓意基本符合题结构基本完整,叙述较简单,语言基本通顺。

寓意基本符合题结构基本完整,有抒情色彩,语言基本通顺。

(25-29)记叙类:寓意偏离内容单薄空洞,结构不完整,语病较

意集中,结构完整,构完整,抒情较自

(39-43)基本符合题意,感情缺乏思考,结构基本完整,情节较简单,语言基本通顺。

意,感情尚真实,尚真实,寓意肤浅,寓意基本符合题意,本完整,抒情不够自然真实,语言基本通顺。

意,感情尚真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

(21-24)记叙类:偏离题意,情节散结构不够完整,语病较多。意不当,中心不明确,记叙类——寓意虽

题意,缺乏情节,乱,内容单薄空洞,然,内容单薄空洞,多的。结构不完整,语病较多。

抒情类——寓意虽然基本符合题意,但抒情不自然,内容单薄空洞,结构不够完整,语病较多。

五类卷(0-20)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脱离材料(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17-20)符合下列内容单薄空洞但完整成文的;

全文不足400字的。

(10-16)

(0-9)

不成文的:9分以下;

抒情类:寓意偏离题意,抒情矫揉造作,内容单薄空洞,结构不够完整,语病较多。

抒情类:寓意偏离题意,感情虚假,内容单薄空洞,结构不够完整,语病较多。

一项者:脱离题意,文理不通、不知所

云、有文章之形,经查证为全文抄袭而无文章之实的。的l0分。

(三)其余文体

参照总体标准给分

说明:

1、未写或另写题目扣2分;

2、错别字每错一个扣1分,至多扣3分;

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分;

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篇2:天津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50分 一等(50--41)二等(40--31)三等(30--21)四等(20--0)

切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没什么内容

感情真切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病多

字体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潦草 字迹难辨

符合问题要求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发展等级1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新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4、材料丰富

7、语言生动,句式灵活

10、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

2、揭示问题产生问题

5、形象丰满

8、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11、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6、意境深远

9、文句有意蕴

篇3:高考满分作文的阅卷评分取向

一.立意要有穿透力

立意是文章的主脑, 是文章的灵魂, 文章的立意要正确、鲜明、集中, 这些都是作文的基本要求。从阅卷的过程、专家的评述、高考满分作文的内容来看, 高水平的考场作文, 立意不仅要正确、鲜明、集中, 而且要独到、新颖、深刻、有创意。要想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文章的立意必须有强大的穿透力, 能反映生活的本真。

2010年高考, 一位重庆考生的作文《难题》获得满分。文章以充满诗情禅意的画面开篇:六月的黄昏, 庙宇的院墙呈现一片迷离的紫红, 一片树叶飘过高墙, 树叶脉络清晰、色泽澄净。由此, 作者想到了佛境中的菩提树, 从而把“难题”定位在生命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在文章的主体部分, 作者首先以悉达多王子成佛前的故事来诠释“对生命美与真的感悟”是一道难题, 然后进一步提出“对生命美与真的表达更难”。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笔锋一转, 指出“佛主净, 道主无我无为, 而皆可获真我, 获顿悟, 芹溪以无言之恣诉情, 有的是虔诚……菩提、庙宇和我, 也许有了真心, 难题便一道融向天际了吧”, 点明主题, 只要有真心, 难题可解。

“难题”这一概念, 外延比较宽泛, 立意容易流于常规和表层, 而本文考生却能穿透千载时空, 穿透浮躁的世情, 穿透“成熟的心智”, 揭示生命的真谛:只要有澄净的、虔诚的、感动的、爱的真心, 对真善美感悟的难题可解, 对真善美表达的难题亦可解。立意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深刻地反映了生活的本真、世情的本质、生命的真谛, 这篇文章能拨动阅卷者心弦, 其核心价值正在于此。

二.情感要能打动人

作文贵在抒真情, 写实感。行文可以叙事, 可以写景, 可以刻画人物, 但如果要它们打动阅卷者的心, 就要以抒情为点睛之笔,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作者没有写什么重大题材, 也没有抒发什么豪情壮志, 更不采用华丽的辞藻和冷僻的典故, 他只是从日常生活的琐事中选取素材, 用平易、朴实和淡雅的笔触, 略加渲染, 勾勒出人物的音容笑貌, 抒写出自己寄托于这些人和事上的深挚感情, 哪怕只有寥寥数笔, 也都是至情言语, 沁人心脾。大家的文章固然堪称典范, 高考满分作文亦可让我们深受启发。

《这也是一种芬芳》是2009年高考福建卷满分作文。在文章的开头, 作者写自己小时候喜欢看爷爷磨药、熬药, “可当那一缕缕药气逐渐弥漫整个屋内时, 我却厌恶地远远躲避”, 用欲扬先抑的笔法, 为下文抒真情、写实感蓄势。在下文中作者生动地描叙了三个典型细节, 凸显爷爷的慈爱、辛苦、博识。在“我”玩耍、哭闹的时候, “爷爷时常像变戏法似的给我拿出几枚甘草片, 我含在嘴里, 一丝淡淡的甘甜萦绕舌间”, 爷爷的疼爱以及“我”对爱的领悟, 形神毕现, 令人回味。童年的“我”体弱多病, 爷爷常常伛偻着背, 烟熏火燎地为“我”煎药, 并且总会端着一个白瓷碗, 手里拿着两块冰糖, 笑眯眯地递到“我”面前, 爷爷的辛劳和慈爱使苦涩的药汤变得甘甜和芬芳。病榻上的“我”有时也难耐永昼和长夜的寂寞, 于是爷爷拿出家中珍藏的中草药图典, 教“我”关于药材的知识, 爷爷的慈祥、和善和博闻, 让“我”长了很多见识, 获得很大的安抚。文章在结尾处, 画龙点睛地指出“苦涩的药香散发的是爷爷的爱, 细腻, 绵软, 濡染、浸透我的人生, 是我生命最美好的芬芳”, 卒章显志, 照应标题, 总结全篇。

纵览全文, 作者将目光聚集于家庭生活, 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感受最深的事———“喝药”。“童年是在一碗碗褐色药汤里度过的”, 然而, 作者却能于这苦涩的药汤里感悟到爷爷绵醇的亲情和爱的芬芳, 语言朴实, 情真意切, 不事雕琢, 动人心弦, 藉此叩开了阅卷者的心扉。

三.选材要有新视角

材料是文章思想观点站立的依据, 是情感志趣迸发的触点, 是中心主旨汇聚的河床。在材料收集使用中, 要关注重大新闻、时事热点, 关注现实生活、平凡人生, 关注社会道德、人间真情, 关注人与自然、科学动态;对人们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的热点事件, 要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要能对那些耳熟能详且又颇具争议的历史事件和成语、熟语事件用现代观点加以审视, 对它们的内涵进行创造, 做到古今合一, 重新解读出新意。在剪辑材料时, 当繁则用墨如泼, 当简则惜墨如金, 或改造, 或拼接, 或更换, 或移花接木, 都要针对主题观点的要求进行精当的创造性的剪辑, 这样才能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是2010年高考一位北京考生的满分作文。“夏夜, 繁星在天, 人车如织, 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我想起了国家的发展与停滞”, 文章一开始就确定了选材的范围, 把内涵定位于“国家的发展与停滞”, 入题又快又实, 似大而新。围绕“国家的发展”, 作者选取了两则材料。“仰望卫星环宇宙, 西昌百姓笑盈盈”, 以此为纲, 叙写了我国于2010年6月2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的盛况;“上海世博真名世, 百年谁能与媲美”, 用此挈领, 记述了世博会的溢彩流光。这两则材料十分鲜活、新颖, 举重若轻, 时代感非常强, 该考生的选材能力, 可见一斑。围绕“国家的停滞”, 作者列举了网络、媒体上曝光的各种丑恶现象, 表现了“经济迅猛发展”背景下, 道德的“蹒跚停滞”, 表明了作者鲜明的爱憎, 选材切中时弊, 现实感很强, 视角独到。

此文选材视野开阔, 从正面写“仰望星空”, 选航天、世博为材, 阐述祖国建设的辉煌成就;从反面写“脚踏实地”, 选网络、报刊上的丑恶现象为材, 揭示加强道德教育、解决社会问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材料出新”使得此文赢得了阅卷者的情有独钟, 打出了满分。

四.构思要有闪光点

构思精巧, 是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中一项重要内容。做到作文构思精巧, 关键是构思要有闪光点。可以巧用经典, 重新演绎:借用经典故事, 挖掘新内涵, 展示新思想, 成语故事、历史人物或事件、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或事件, 都可以成为作文的主人公或作文的核心事件。可以剪辑片断, 再现生活:生活片断常常能反映生活本质, 以这样的生活镜头入文, 易于展现不同视角、不同场景、不同事件, 不仅画面感强, 还可以省去繁冗的过渡交代, 使文章层次清晰, 重点突出, 从而表现深刻的主题。

《卡梅隆的智慧》是2010年高考一位上海考生的满分作文。文章以美国著名电影导演卡梅隆的电影人生为线索, 以广受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卡梅隆制导的电影“《阿凡达》的绚丽震撼”为核心支撑, 由此开掘出主题。作者先叙述了卡梅隆成功推出《泰坦尼克号》, 然后“忽然蛰伏了起来”, 设置悬念, 吊起胃口, 为展现主题蓄势;接着写卡梅隆坚守梦想, 策划力作, “因为财力物力不够, 技术条件不成熟, 构思未趋于完美”, 宁可把梦想“藏在心里, 悄悄养着”;结果电影巨作《阿凡达》在2009年一经推出, 便“轰动全球”;最后再联系现实, 把浮躁的年轻女作家、高校里的教授们、画廊里的艺术学院毕业生与“卡梅隆的智慧”进行对比, 深化主题:“将幼小的梦想放归心湖, 等它逐渐长大, 日渐丰满, 才会开出万众屏息的绚烂光华。”

这篇文章构思的闪光点, 就在于作者选择了卡梅隆这个让世界瞩目的电影巨人, 抓住了卡梅隆两部电影巨作之间“十几年”的“蛰伏”。这十几年是卡梅隆坚守梦想、精心策划的“十几年”, 这“十几年”的“蛰伏”, 终于在2009年再次成就了卡梅隆, 并在2010年成就了这篇高考满分作文。可以说, 正是这闪光的构思拨动了阅卷者的心弦。

五.语言要有文学性

高考《考试说明》在写作发展等级中有一条明确规定:文章要有文采。语言优美的文章, 见之, 如微风拂面, 赏心悦目;品之, 如美酒飘香, 绕梁不绝。

篇4:关于高考作文错字评分标准的反思

正是针对这一现状,2008年3月颁行的新版《全国高考统一考试大纲》明确规定:高考作文错一字扣一分(重复不计,没有上限),体现了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紧随其后,作为自主命题的省份之一,辽宁省也于同年高考前夕出台了相同的规定,并在2008年的高考作文阅卷中执行了这一规定。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汉字的书写能力直接反映了我们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在高考作文中对学生的书写能力进行严格把关并不为过,它的导向意义无疑是积极的。但是,在高考这样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考试中,错一字扣一分的作文评分标准,在实践层面是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对作文这样一种特殊的考试形式,这样的评分标准是否又具有科学性呢?这是我们在实践了这一标准之后需要反思的问题之一。

一、评分标准实践层面的可能性

经历过高考阅卷工作的教师都知道,高考阅卷工作不但对阅卷的质量有严格的要求,对阅卷速度的要求也非常之高。以辽宁省为例,近几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数量都在几十万之多。实行网上阅卷以后,每一份试卷都至少要经过两次评阅,有的甚至要经过三评、四评,如此折算下来,总阅卷量几乎高达百万之巨。可是,阅卷的总体时间是有限的。具体到每一份试卷的评阅时间,不同的阅卷教师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毋庸置疑,对任何一位阅卷教师而言,在一份试卷上可支配的时间都是十分有限的。同时,高考作文的文字量之大又是任何科目、任何题型难以比肩的。前几年的高考作文考试题目一般有小作文与大作文之分。小作文要求不少于200字,大作文不少于600字:近几年取消了小作文,大作文的文字量要求直接跃升为不少于800字。实际的情况往往是,很少有考生少于800字。900字、1000字甚至更多者大有人在。一方面时间极其有限,另一方面文字量又十分巨大。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之下,要求阅卷教师精确地统计出一篇干字左右的作文中具体出现了几个错别字,并且还要区分出哪些错字是重复出现,哪些错字为非重复出现,并且要做到毫厘不差,可以说,这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

同时,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从事阅卷工作的教师,对于每一篇作文的评判,其主要的着眼点是在内容方面。是否切题、表达能力、思想深度等等——这应该是评价一篇高考作文优劣高下的主要标准。卷面的整洁程度、文字书写的工整程度与错别字出现的几率等形式方面的因素当然也会影响到分数,但主要是通过作用于阅卷者对该试卷的整体印象来实现的。常言道,一心不可二用。对阅卷教师而言,既要全神贯注地瞩目于内容方面,又要清晰准确地计算出错别字的数量,这几乎又是一个难以达到的标准。对错别字的过度关注,很容易导致对内容判断的淡化或者失误。

所以说,在目前的高考阅卷方式下,“错一字扣一分”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在实践层面上的可操作性并不强,执行起来难度很大。

二、评分标准背后的科学性

我想我们在如下这个问题的认识上应该不会存有分歧,那就是作文题所考察的是考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或者称之为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所谓“综合”,就不仅仅只是某一方面,它包括考生的书写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标点符号使用的能力、谋篇布局的能力、判断分析的能力,等等。当然,我们此处可以列举出来的还远不只这些。面对一篇高考作文,评阅者的任务就是对它进行一个宏观的、综合性的,而不是微观的、局部性的判断,这应该是阅卷入赋分的直接依据。而这种宏观的、综合性的判断,往往是很难用量化的手段能够达到的。我们说高考作文难评,其根源也正在于此。“错一字扣一分”,错别字的个数可以量化。但是,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判断分析能力能够量化吗?再进一步。一篇作文美与不美,说服力强与不强,倾注的感情是否真实、真诚也可以量化吗?每年的高考作文正式评阅之前,全体阅卷教师都要经历一个相当长时间内的试评阶段。主要目的无非就是统一标准,最大程度地减小误差。试评期间,阅卷者通过接触大量试卷。确定本年度考生的总体水准,什么样的作文应归为一类卷,什么样的作文应属于二类卷、三类卷以至四类卷、五类卷,这其实是在建立一个基本的坐标系。阅卷教师对作文的评阅工作其实就是将具体的考生作文与全体考生的作文水准进行一个总体的比照,从而在这一坐标系中准确地找到它所属的坐标。我想,对作文题这种特殊的题型而言,这种思路应该是科学有效的。当然,宏观的、综合性判断的生成,离不开微观的、局部性因素的参与,整体必然是局部的总和。对一篇具体的考生作文而言,整体性评价的生成,离不开对包括错别字在内的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把错别字单独拿出来,使其从整体性判断的一个构成因素上升为一个单独的评判标准。这是与作文考试这种特殊题型的本质特点相悖逆的。

另一方面,决定一篇作文优劣高下的各种构成要素中是否存在孰重孰轻的问题?审题能力、书写能力、遣词能力、结构能力、分析论证能力等诸多因素难道还有一个座次的问题吗?如果没有,那么为什么要把错别字的数量作为一个单独的评分标准呢?这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另外,一个考生的书写能力与该考生的作文综合能力是否成正比?换言之,在一篇高考作文中,如果错别字的数量较多,那么是否就意味这篇作文的综合水准一定很低吗?从我个人的阅卷经验来看,未必如此。由于种种原因,在现今的考生身上,出现了书写能力与作文综合能力相背离的现象。很多考生在一篇千字左右的作文中,可能会出现十几个错别字,但仔细捡拾一下,这其中却不乏立意新颖、语言得当、论证有力的佳作。对于这类考卷,我们应该如何赋分?如果按照“错一字扣一分”的评分标准,仅在这一项上考生首先就痛失十几分。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微瑕。恐怕满分六十分的作文也只能给到四十分左右,甚至在及格线以下,正常情况下其得分会低于全体考生的平均分。这是否公平?这种评分标准的结果难道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吗?

无疑,“错一字扣一分”的评分标准是由学生错别字日渐其多的现状催生出来的。错别字多了,我们就“错一字扣一分”。按照这种逻辑,日后若学生的标点符号错得多了,我们就“错一标点扣一分”,甚至“错一段

落扣一分”,“镨一词语扣一分”……。真要如此,高考作文被大卸八块,还有办法评吗?在我看来,高考作文还是要遵循整体性评判的原则。

三、问题的复杂性

我在本文开篇即已谈过,近年来,学生高考作文中的错别字日渐其多。那么,为什么会在如此之多的考生身上出现如此之多的错别字?我想,这绝不是一句简单的“个别学生基本素养低下”所能概括得了的,这背后其实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原因,既有考生本身的问题,也有我们整个社会的问题;既有教育方式、教学方法的问题,也有考试制度的问题。

首先,高考作文作为一种考场作文,时间短,任务重,文字量大,除去审题、构思等环节花费的时间,真正付之于行文的时间一般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左右。在区区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内完成一篇千言左右的作文,出现一些错别字实属在所难免。并且,毫不夸张地说,对任何一位考生而言,高考都意味着一生的前途和命运,何况在日程安排上,语文科目的考试历来都被置于各科考试之首,考生心理的紧张程度自不待言。这无形中也增加了错别字在考生笔下出现的几率。

其次,这也是我们长期应试教育的恶果。如今的考试,无论是高考还是平时的测验,为了便于评阅,无一例外地都增加了客观化试题的比重。教学跟着考试跑,许多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只注重客观化试题的讲解和练习。久而久之。学生成了考试的机器,除了“ABCD”,眼中别无他物,很少真正动笔书写汉字。同时,作文训练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被严重边缘化。作文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短期内很难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急功近利的心理使许多教师淡化了平时的作文训练。书写能力当然也会“用进废退”,在这样的应试教育中培养起来的考生,在考场作文中出现错别字也就无足惊讶了。

再次,这一问题也是我们科技时代的“副产品”。我们的时代号称“无纸时代”,电脑、手机、电视等高科技产品在今天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看电视成了当下人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图像取代了文字。通过读书、看报来获取信息在今天已经具有了古典主义的色彩。文字与人类的亲和力正在日渐淡化。同时,E-mail取代了书信,手机短信取代了便条,在键盘上十指如飞取代了延续几千年的奋笔疾书,这个时代提供给我们的能够诉诸笔端的机会真是越来越少。这也导致了当下许多人对汉字辨识能力与书写能力的分离:当一正一误两个汉字呈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能辨识出孰正孰误,但一旦没有参照落实到纸面上往往就错误百出了。80后、90后的一代更是现代生活方式的实践者,所以,这种高科技的负面效应在他们身上体现得也就尤为明显。其实,何止是他们,许多已经步入社会的成年人不也同样面临着这样一种挑战吗?汉字书写能力不也同样在日渐退化吗?

此外,考生作文中错别字目渐其多,我们整个社会也难辞其咎。在商业利益的蛊惑下,许多人将汉字使用规范弃之不顾,为了招人眼球,挖空心思频频变换花样。随便到大街上走一走,什么“衣衣布舍”(布匹店)、“一贱钟情”(服装店)、“简朴寨”(饭店)等等故意以讹传讹的错别字屡见不鲜。再以出版业为例,我们姑且不论虽时时喊打但却始终未能根除的盗版问题(盗版书籍中的错别字满目皆是),即便是许多正版书籍、报刊,错别字现象也已成了见怪不怪的“家常便饭”。这一切,难道对在校学生的书写能力没有影响吗?

由此看来,高考作文中的错别字现象背后隐含的其实是一系列更为复杂的问题。对此,一方面我们不能放任自流、任其发展,要综合使用各种手段有效遏制;另一方面,对考生还要采取适当的宽容态度。“错一字扣一分”的评分标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篇5: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一)一等

符合题意:凡是在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内行文的

中心突出:凡是紧紧围绕主题构思行文的

内容充实:凡是材料丰富,表现主题的

思想健康:凡是思想倾向积极健康的

感情真挚:凡是行文合情入理的

(二)二等

符合题意:凡是在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内行文的

中心明确:凡是能围绕主题构思行文的

内容较充实:材料能基本表现主题

思想健康:凡是思想倾向积极健康的

感情真实:凡是行文朴实,不造作

(三)三等

基本符合题意:尚能把握材料含义,但行文中有所游离

中心基本明确:尚有中心,但部分材料游离中心之外

内容单薄:虽有材料,但不足以表现主题

思想基本健康:凡思想倾向基本符合道德规范的

感情基本真实:行文有造作痕迹

(四)四等

偏离题意:仅抓材料中枝节意义行文

中心不明确: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内容不当:所选材料不能表现主题

思想不健康:凡思想观点有悖于现行法律和道德规范的

感情虚假:行文矫揉造作

注:1、内容评分以题意、中心、内容为重点,参照思想、感情在等内浮动

2、四等卷中,凡各项均符合该等要求,字数800字以上,在3—5内给分,不是空白卷不给零分。

二、表达项

(一)一等

符合文体要求:文体特征明显

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脉畅通,段落划分恰当,衔接紧凑,过渡自然的

语言流畅:能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用词准确,句与句之间衔接自然,句式选择得当

字迹工整: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二)二等

符合文体要求:文体特征明显

结构完整:有头有尾,分段合理

语言流畅:文从字顺,有一到两处语病,但不影响语意表达

字迹清楚:字迹较规范,易辨认

(三)三等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有问题杂糅痕迹,但尚能分辨出文体类型

结构基本完整:有头有尾,段落划分不够合理

语言基本通顺:有三到四处语病,对语意表达并无很大影响

字迹基本清楚:字迹不够规范,尚能辨认

(四)四等

不符合文体要求:不能辨认文体类型

结构混乱:段落划分有严重缺陷,杂乱无章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语病达5处以上,影响了语意表达

字迹潦草难辨:字迹潦草,难辨认,影响作文评卷

注:1、表达项以文体、语言为重点,全面衡量,参照结构字体,在等内上下浮动

2、四等卷中,凡各项指标均符合该等要求,字数满800,在3-5分内给分,不是空白不给0分

3、注意文体意识。议论类文章,议论的文字必须超过2/3;记叙类文章,记叙的文字必须超过2/3。否则,视为文体不明,给分适当下浮。

三、发展项

(一)一等

深刻:思想上的深刻,体现在: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丰富:内容丰富,体现在:

材料丰富;论据充足;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有文采:语言文采,体现在: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二)二等

较有文采:词语恰当;句式有变化;能适当运用修辞

较有创意:见解正确;材料选择得当;想象合理;较有个性

(三)三等

略显文采:词语较恰当;能运用一些修辞

略有创意:有一定的想象力;有一定个性

(四)四等

个别语句有深意,个别例子较好,个别语句较精彩,个别地方有新意。

注:1、发展等级为四项16个评分点,不求全面,可根据若干突出点按等级评分

2、发展等级应按要求评分,再参照基础等级的分数适当量分

3、基础等级内容、表达两项都在四等的作文,发展等级只能在四等给分

“扣分”的注意事项

1、缺少题目,扣2分。只写题目给2分

2、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最多扣3分

3、字数不足800字的,每少50个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字数不足400字,结构严重残缺,已判为四等卷的,字数可不另扣分。

4、诗歌按行计算

5、标点:错3-5处扣1分,6处以上扣2分,最多扣2分

6、未完作文:

(1)主体已写出,无结尾,仍按基础等级评分,不影响发展等级评分

(2)主体未写出,或300字以内作文在10分以下给分,包括10分,直接记在内容栏里,其它为0分

7、文不对题的作文:凡是与材料的内容、含意无任何联系的作文,在10分以下给分,包括10分,

8、套作、抄袭的作文

(1)套作:无自己的构思立意,仅对原材料进行简单扩写,或对已有文章进行简单改写的

凡套作作文基础等级在三等以下给分,包括三等,发展等级不给分。

(2)抄袭:须提供抄袭的文章或提供线索,经确认后,此类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给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9、关于有严重问题的作文

(1)内容上有严重政治倾向性错误;

(2)答卷雷同;

(3)前后笔迹不一致;

(4)有特殊标记:写名字、画图形等。

篇6:2013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2013-05-08 16:07来源:网络综合作者:佚名【我要投稿】

小编导语:2013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是小编为即将参加2013年高考的考生们准备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2013年高考就快到了,考生们都在紧张的复习之中,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把握高考作文的写作技巧。

审题立意:从背景语入手,审清思路模式;从话题语入手,审清话题主旨;从启发语入手,审清写作重点;从强调语入手,审清写作要求。

打开思路:联想(相似、相关、相对),添加(1、时间、地点┼题目;

2、态度┼题目;

3、动词┼题目;

4、题目┼是什么;

5、为什么┼题目┼会怎样;

6、人或事┼题目。)拟好题目:

1、揭示主题;

2、反映内容;

3、巧用修辞;

4、化用名句;

5、借用歌曲;

6、妙用符号;

7、呼告汗情。

构思耐心:不假思索就能想到的东西绝对不能写;稍加思索想到的也不要写。花上几分钟,想别人想不到的内容写,严禁胡编乱造。即使编写故事也要做到“大胆想象,自圆其说”。中心一个要紧紧围绕。

谋篇出彩:开头要引人(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提出问题,引人注意;说明情况,交待背景),结尾要有力(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叙述结束,自然收尾;抒发情感,引起共鸣)

文体固定:文体不限不代表没有文体,要写什么象什么。记叙文要三分之二的篇幅落足于叙述,议论文反之。强烈建议写记叙文,且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用第一人称入文,不喊口号,情真意切。

少写深奥的科幻小说,写童话、寓言不要过于含蓄,严禁照搬照抄别人的范文。内容限制:不要触及敏感的政治事件,少谈宗教话题,不要单纯发牢骚,不要写早恋等敏感话题。想想阅卷老师的喜好,说他们想听的话。

篇7:浙江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

【作文审题和评分标准】

今年浙江省作文题题型比较新颖,采用了材料加命题的题型,严格意义上说,是有限命题作文,所供材料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寓言故事——自然 反哺,一部分是命题者对寓言的延伸——文化反哺。两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点是“反哺”。材料由传说中鸟类的“反哺”类推到人类“文化反哺”,并且指出当今时 代为“文化反哺”所提供的可能性,施教者和受教者的角色处于转换之间。材料以自然现象领起,类似于中国传统诗歌的表现手法“起兴”,那么,这道作文题的真 正意图指向就应该是人类社会的“文化反哺”现象。但是在此次评卷中,指向文字表达、思想深度等写作素养,对作文审题立意方面并没有“死抠”:

一类文,上限60分。既写“文化反哺”又扣标题“角色转换之间”。内容往往是写老一辈对年轻一辈的传统文化教育,年轻一辈用科学知识、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对老一辈人的影响等。

二类文,上限51分。既“自然反哺”又能扣标题“角色转换之间”即感恩父辈的付出。与角色转换联系起来思考人类社会的赡养老人、善待长者 等。(评卷大组认为作文题中“请针对上述现象及所反映的问题,以„角色转换之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其中“上述现象”包括“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 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此现象称为„反哺‟”,应适当放宽限度,“感恩”也可以算切题。)

三类文,上限43分。忽视材料,纯写角色转换之间。写“换位思考”,写基于个体的“自我的角色转换”,如“我”从孩童成了高中生,林肯从店员、木工成了州议员、总统等。

四类文,20分以下,与材料、文题都完全无关的,视作离题。主要有:题意理解错误。与话题根本无关,如写“和谐”“环保”“自信”“坚强” 等。这部分考生主要是对材料的解读不仔细,没有理解材料中所涉及的对象之间的关系,造成对作文文题主旨的理解错误;或是受了平时准备好的套文、宿构文的影 响,作文时自己不审题,拿了一篇文章来乱套。

【关于发展等级的补充说明】

浙江省的作文发展等级分在通常的情况下这样给分:

基础等级30分以下的作文,不给发展等级分;基础等级30分以上的作文,按如下规定给发展等级分:

基础等级30—34分的作文,给发展等级四等分,即1—3分;

基础等级35—39分的作文,给发展等级三等分,即4—6分;

基础等级40—44分的作文,给发展等级二等分,即7—8分;

基础等级45—50分的作文,给发展等级一等分,即9—10分。

篇8:重建高考作文评分规则的思考

诚然, 作文评分受到诸多因素制约, 是评价的世界性难题。但是, 当质疑的声音聚焦于2012年浙江省30多万份作文卷中选出的6篇满分作文时, 我们需要思考的, 就不仅是阅卷员的主观性问题 (如立意定势、风格偏爱、趋中倾向等[1]) , 还有其他更为关键的问题。

一、满分作文的粗略评点

根据网上评卷双评差值“语文作文双评或三评中出现满分, 系统自动提交进行终评”的规定, 一篇满分作文的产生至少三评, 且一般经作文组长或学科组长审查终评的。也就是说, 6篇满分作文, 其优秀性最符合评分规则中的优等标准, 几无瑕疵。真是这样吗?

限于篇幅, 我们只能窥斑见豹。请看某考生《矮纸斜行闲作草》, 全文以“坐在路边鼓掌, 其实也挺好”立意, 第1~3段 (302字) 为第一部分, 用华丽的文笔铺垫, 再提出观点;第4~9段 (470字) 为第二部分, 以“苏子的旁观”和古语“无欲则刚”展开形象论述;第10~11段 (91字) 为第三部分, 以“但求闲作碧池边的一席矮草”点题并为全文作结。

作者具有清晰的立意、严密的构篇和老练的语言驾驭能力, 这不容否定。但是, 文中所说的“旁观”“无欲”, 是否就是在“路边鼓掌”?用苏轼的材料, 是否也有套话作文“题材总是选用历史文化 (文学) 名人”之嫌?全文议论、抒情、描写兼用且分类相当, 属于“论述类”还是“文学类”?如归入“散文”, 又是哪类散文?如此等等, 自可见仁见智。

其实, 所以选这篇考场满分作文说事, 实在因为它具有近几年浙江省高考满分高分作文的典型样貌:题意上, 善借命题中的关键词点化全文;素材上, 巧用历史文化 (文学) 名人和所谓的“陌生化名言”;文体上, 崇尚散文化的议论文;语言上, 善用诗化语言。

然而这篇满分作文, 如果让北京市高考语文阅卷组负责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漆永祥教授来评, 将会如何呢?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 回答“高考作文质量下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一问时, 漆教授说:

存在的问题非常多。首先, 在所谓“攻略”的引导下, 不少作文“假大空”, 程式化、模块化严重, 模仿痕迹明显;其次, 喜欢用生僻、华丽或怪异的词藻, 排比句型, 夸张语言或者四不像的“文言文”, 来表现自己的知识面和写作才能;第三, 内容空洞无物, 没有生活气息、真情实感, 没有年轻人的朝气;第四, 错别字、替代词甚至网络语言使用越来越多。[2]

以笔者所见, 漆教授所说的“假大空”“用华丽的词藻, 排比句型来表现自己的知识面和写作才能”“内容空洞无物, 没有生活气息、真情实感”这些词句颇可以用作这篇满分作文的“评语”。难保漆教授不会将这篇作文打入二类、三类之列。

为何如此?是浙江阅卷者的集体风格偏爱?还是阅卷团队存在强权?但满分作文至少是三人匿名评断的呀。笔者以为, 所以如此, 必有多方面原因, 但“上有所好, 下必甚焉”, 评分规则这根高考的“指挥棒”难辞其咎!

评分规则就是用来评分的准则或规定, 通常包括等级/水平、描述符和表现样例三部分, 作为一种评价工具, 它提供表现程度或水平的描述, 适用于对学生复杂表现或作品 (如作文) 的评价。[3]现行的高考作文评分规则包括分项评分规则 (习惯称为“分项分等评分标准”) 和整体评分规则 (一般设五类, 每类有特征描述) 两类。

(一) 现行评分规则的静态分析

根据朱迪思·阿特等的研究, 合格有效的评分规则应考虑内容/覆盖面、清晰度/详细度、实用性、技术合理性等方面。[4]现行的评分规则, 无论是分项还是整体的, 均基于《考试说明》, 汲取了我国近百年来有关写作能力、写作要素研究的成果, 总体是合格有效的。

但是, 现行的评分规则, 下列问题不能不引起思考。

1.是否抓住“关键因素”?内容是全面的, 一般包括基础等级的“内容”和“表达”、发展等级 (或称“特征”) 。但是, 它是否足够成为判断高考作文的“关键因素”, 也就是说, 是否抓住最能区别不同水平作文的核心指标, 却是要打问号的。

2.描述是否足够清晰?“足够清晰”, 意味着运用同一评分规则, 不同的教师, 或同一教师相隔一段时间, 能对同一篇作文给出一致性高的评定。这一点, 由于语言本身的模糊性、要素描述的概要性, 始终是作文评分的世界性难题。如今的评分规则, 也并没有突破。

3.内容再完整、描述再清晰, 还需要操作简便, 这就是实用性的要求。从如今的阅卷操作看, 有多少阅卷员能记忆评分规则, 并严格遵循规则?

4.技术合理性方面, 一般要求整体的评分者一致性不能低于65%, 单个评分点不能低于98%。[4]目前我们没有见到高考评分的相关数据, 估计这是非常高的一个指标, 少能企及。

(二) 现行评分规则的操作分析

有了合格有效的评分规则, 尚需对评分规则的合理使用, 否则也会影响评价的效度、信度。在作文评分规则的运用中, 下列问题不能不引起注意。

1.分项评分规则形同虚设。传统阅卷, 阅卷员用笔打分, 尚能在作文上画画圈圈, 最后写出“内容+表达+发展 (特征) ”分项分和总分。而今网上阅卷, 只用键盘、鼠标输入评分, 分项评分难以持续, 名存实亡。

2.整体评分规则如何落到实处。对大范围且要求快速评分的高考作文评分来说, 分项评分远不如整体评分。但由于“关键因素”没有考虑文体 (特殊写作能力) 分类等, 其通用性 (如立意深刻、结构严谨) 受到限制, 评分规则的实用性就大打折扣。

3.“操作细则”如何补充“等级评分标准”之不足。不管是分项的, 还是整体的作文评分规则, 总不能罗列全部的评分点。从现行的各省操作看, 均有“操作细则”, 但从我们见到的情况看, 均失之过简, 未能起到统一阅卷分歧点的作用。

4.“表现样例”是否典型, 是否经过足够的讨论并形成共识, 这是操作的关键。学理上说, 表现样例应是“事先”的, 与评分规则一同制订。在高考作文评分中, 却只能“事后”的, 在足够的试批中甄选。但从这几年非官方流出的例文看, 其“样本”性质显然不足。

(三) 现行评分规则的效用分析

评分规则要满足客观、公平、快速阅卷的需要, 这是首先要思考的。但是, 仅此是不够的。为什么“满分作文”遭人质疑?为什么良善的阅卷者激愤而言“作文评分是草菅人命”?为什么难以破解学科专家屡屡感叹的“高考作文质量下降”难题?

我们认为, 这与没有发挥评分规则的教学引导作用有关。尽管高考与日常的形成性考试相比, 不需要反馈分项得分和补救教学, 但对后来的考生具有重要的学习价值, 对教师具有教学价值。如何发挥评分规则与命题所共有的“指挥棒”作用, 值得探索。

三、高考作文评分规则的重建

既然现行的评分规则有诸多问题, 就当加以重新审视, 并作审视后的修订或重建。

(一) “关键因素”的厘定

开发评分规则, 首要任务是弄清足以区别作文水平高低的特征, 也就是“关键因素”。根据初步的研究和实践, 我们认为, 高考作文评分规则的“关键因素”有审题立意、材料运用、文体特征、结构布局、语言表达、卷面格式等六个维度。

1. 审题立意, 意在检测审题、确定中心 (即立意) 的能力, 包括三个子因素 (或评价项目) :一是切题情况, 二是立意的清晰度, 三是立意的高下。

2. 材料运用, 意在检测素材的积累、选择和组合的能力, 包括三个子因素:一是与作文中心的一致性, 二是材料的质量, 三是对材料的处理。

注意, 不同的文体对材料的选择、处理有所不同, 如能加强这方面的权重, 正确引导学生梳理生活积累、丰富阅读积累, 可有效控制“套话”作文, 实现写作本真的回归。对满分高分作文的指责, 莫过于内容空泛, 与传统作文“言之有物”的认知相背离。

3. 文体特征, 意在检测选择、运用体裁的能力, 包括两个子因素:一是符合某一文体惯常特征的情况, 二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与文体特征的契合度。

近年来高考高分作文的文体特征模糊, 样例单一 (少有典型的议论文、记叙文) , “四不像”作文泛滥, 与《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表述模糊、与“文体不限”导向的误读有关。如要纠偏, 专家解读、日常教学、高考评分都需要作出努力。

4. 结构布局, 意在检测思维的条理性 (思路) 和结构安排的能力, 包括三个子因素:一是段的划分, 二是段的排列, 三是段的技巧性处理。

结构布局, 可以简称“文脉”。文脉清晰的文章, 有助于实现作文“作者—读者”的言语交流。传统作文要求“言之有序”, 其内在表现为思而有路, 外在则表现为段落的处理, 实际上是内外兼顾的, 评分中要注意“隐”和“显”之间的平衡, 鉴别纯技巧的投机者。

5. 语言表达, 意在检测语言表达能力, 其评估价值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 包括两个子因素:一是规范、通顺的程度, 二是丰富、灵活的程度。语言是写作中最为稳定的因素, 而其评分主观性最强, 易受阅卷者的语感强弱和风格偏爱影响。不少教师偏爱华美, 学生效而从之, 助长华而不实的文风蔓延, 应当引起重视。

6. 卷面格式, 包括四个子因素:一是正字, 二是标点, 三是格式, 四是行文 (字写得是否漂亮) 。前三者属于书面表达的纯技术性要求, 评估的客观性最强;后者属于书面表达的美学效应, 容易“先入为主”, 导致晕轮效应, 影响综合成绩的评定。

(二) 评分方法的选择

确定关键因素后, 还需要选择评分方法。评分方法, 依据评分规则的类型, 分整体法 (综合法) 和分项法。选择的基点, 一是有效性, 哪一种最能体现评分结果一致性、实现跨时间稳定性, 具有理想的区分能力;二是实用性, 哪一种更适合阅卷者的经验, 以实现有效基础上的快速阅卷, 做到公平、效率兼顾。

1987年江西、1991年河北曾有这方面的实践检验, 整体法和分项法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5和0.924, 没有实质性差异。[1]高考作文评分均可采用, 问题是具体怎么操作。

1.整体评分法的运用。整体法的优势是快速作出评定, 其快速在于: (1) 作文本身的特点, 关键因素的分解只是研究的需要, 实际上彼此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2) 阅卷者的心理特点, 阅卷者对评分规则的掌握是靠记忆来保持的, 这种记忆带有抽象性和综合性; (3) 阅卷者的专业判断能力, 成熟的阅卷者能快速阅读并作出判断。

我们在2011~2012学年区、校两级高三作文阅卷中, 设计和采用了整体法。

(1) 六个方面都较优秀的, 可判一等 (51~60分) 。

(2) 四个方面较优秀的, 其他两个方面一般的, 可判二等 (45~50分) 。

(3) 三个方面较好的, 其他三方面一般的, 可判三等 (39~44分) 。

(4) 有两个方面问题很突出的 (卷面格式除外) , 可判四等 (33~38分) 。

(5) 离题, 套作, 字数在600字以下, 有三者之一的, 可判五等 (32分以下) ;其中离题且字数不足400字的, 20分以下。

与高考作文的纯选拔性不同, 这样的设定, 是基于教学反馈、阅卷速度, 而其效度、信度等都缺少研究和检验, 仅作为例子使用, 具体操作有待于完善。

2.分项评分法的运用。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分项的数量和各项的权重, 二是网上阅卷的技术支持。根据信息加工学原理, 人们对项目、等次的区分能力大致在3~7个 (级) 之间, 超过7个往往难以辨别。作文评分的六个“关键因素”, 在正常的辨别阈内, 但还是不够简便, 为此, 我们需要重组, 粗略设计如下:

内容 (20分) :审题立意, 材料运用。

形式 (15分) :文体特征, 结构布局。

语言 (20分) :语言表达。

文面 (5分) :卷面格式。

一般认为, 作品的“形式”包括结构、语言、体裁。我们将“语言”单列, 是为了凸显其在写作能力构成中的地位。“文面”可有三种处理:一是独立设项, 控制权重 (如上) ;二是并入“形式”;三是做加减分处理, 列入“操作规则”。如果分项评分, 阅卷屏幕就需要设置分项, 阅卷者分项打分, 由机器生成总分, 在不增加阅卷人员劳动强度的情况下, 使分项评分与整体评分结合起来。

3.建立评分模型的考虑。阅卷者对评分规则的记忆特点, 无论是整体评分还是分项评分, 都不具有亲切性和直观性, 能否借助统计学、工程学的方法, 将分项 (含权重) 、整体评分、操作规则等综合思考, 开发类似“九九乘法表”“天体运行图”那样的模型, 以提高阅卷的效度、信度和速度, 寄希望于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三) 操作细则和表现样例的确定

确定评分规则和评分方法后, 就是评分规则的操作。评分规则的操作, 涉及配套规则的制订、阅卷员的规则使用、考务管理等方面。这里只谈操作细则和表现样例的确定。

1.必须高度重视细则和样例。广义的评分规则应包括操作细则、表现样例。高考作文评分规则进入使用阶段, 必须尽快确定操作细则、表现样例, 以解决规则的模糊性、抽象性问题。另一方面, 每次考试的试题都有个性, 都有与其他试题不同的地方, 而且考试作文的实际写作情况, 都有超出命题预想的, 显出“事先”制订的评分规则不完善的地方。

2.多种确定方法并用。一是阅卷核心组专家确定, 这需要在阅卷员集中前完成;二是让全体阅卷员在试批阶段参与细则制订、样例确定;三是前两种方法的综合。确定后的细则、样例, 都需要点评、解读和充分的讨论, 以取得最大的共识。

3.细则和样例的“质”的规定。作文的“操作细则”, 需要有利于解决评分规则操作中的实际问题。如“审题立意”三个子因素, 要结合学生作文的多样性, 尽可能明确评分规则中“切题”“偏题”“跑题”和“立意深浅”等比较模糊的概念, 确定等间距离、分界, 尽可能在试批环节就减少阅卷员的随意性和立意思维定势的干扰。

表现样例, 则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各档例文的选定, 未必需要各档的最佳。在阅卷实践中, 常出现一、二类卷不敢打高分, 四、五类卷不愿给低分, 从而形成趋中倾向, 因此一、二类卷应取下限, 三类卷取上下限, 四、五类卷取特征。二是有足够的例文数量, 如果将作文分为五等, 每等又分上、下, 那么需要的例文量为5×2=10篇, 如果再分文体, 则需要20篇或30篇, 这在试卷随机流转、阅卷强调速度的情况下, 是很难做到的, 但并非无法可想。三是例文要附有依据评分规则作出的评语, 明确评等评分的理由, 把评分规则具体化。

(四) 评分规则教学效用的发挥

要发挥评分规则的教学效用, “公布策略”是首选。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漷教授曾说:“没有理由把学生蒙在鼓里, 不让他们知道你要评价什么、你将依据什么标准来评价。提前给予学生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他们可以为此早做准备。”[3]

如何“公之于众”?其方法很简单, 在《考试说明》的参考试卷中提供试卷中作文题的评分规则 (含操作细则、表现样例) 。其实, 这件事并不难做, 近年来许多省份都组织了对参考试卷在抽样学校的试测, 将试测检验后的评分规则、操作细则和表现样例公之于众, 听取基层意见, 完善评分规则, 另一方面作为很好的教学材料。

不要担心这会引导师生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 威金斯指出, 如果这个考试是有价值的、值得学生去花时间的, 这不成问题, 关键是你考些什么, 是否能达成标准。[3]实践中, 我们将月考和县、市模拟考阅卷后的评分规则、操作细则和表现样例提供给学生, 已经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诊断自己的作文问题, 写出更满意的作文。

参考文献

[1]章熊.中国当代写作与阅读测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0.

[2]肖舒楠.专家称社会对高考作文是一种畸形重视——访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北京市高考语文阅卷组负责人漆永祥[EB/OL].http://learning.sohu.com/20110422/n280373712.shtml (2011-04-27/2011-06-28) .

[3]崔允漷等.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上一篇:青少年心理正能量下一篇:退休职工养老金调解动静:工龄人为每年30